心理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19-05-15 14:3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第一篇:心理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被认为是班主任的专利,确实,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起了主要作用。但是,身为任课老师,就没有责任了吗?恰恰相反,学生的发育过程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共同结果,他们所接触到的任何人和事都可能会对他们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我认为,即使不是班主任,身为任课老师,也要注意在教学中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例如,政治课现在改成了思想品德,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讨论的都是中学生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使同学们修正自己的价值观,明确价值趋向,增强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另外,语文课的学习中,那些优美的词汇,令人神往的意境,都会使人浮想联翩,惊叹祖国语言的精练,山川的壮美,让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数学题的解答需要严密的逻辑,长期的学习一定会增进考虑问题时的全面性;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在生物课的教学中,我也注意到了随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教授《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时,我就联系了学生实际进行了教学。

饮食是人们每天需要的,已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的青春期,所以营养的摄入尤其重要,而学生们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对食品有错误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纠正各种心理误区,引导他们到正确的食品观念。心理误区包括:

一、偏好某种食品。

很多女孩子都爱美,加上现在的社会舆论都是以瘦为美,所以部分学生存在“为了美不吃东西”的心理,仅靠水果蔬菜提供营养。如果这种心理持续发展的话,有可能导致厌食症,就成了心理疾病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还有些学生满不在乎,随心所欲地吃东西,结果导致高热量,高激素的东西食物摄入过多,长期下去的话,必然全导致身体营养不良。针对这一点,我给学生指出了危害,提出“饮食是为了健康,健康最美”的理念。

二、饮食不规律,认为对身体影响不大。

大部分学生都有这种心理,他们对待早饭更是如此。许多学生不吃早饭或草草应付,以至上午的学习和活动效率低下,严重的可能导致虚脱。这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体健康。

所以我在已学习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基础上,为学生指出了危害,告诉大家,饮食不规律,不但会损伤肠胃,而且会造成能量摄入不足,不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让孩子们从心理上重视起来。

三、认识片面,过犹不及。

学生一旦认识了营养和安全的重要性,可能会产生多吃药品补营养,完全饮用纯净水等心理,这种认识也是不正确的,只要按照食物宝塔的搭配,合理饮食,一般都能满足人体需要,没必要再吃药补充,补过了量,反而不利于键康。有些人就是吃药成瘾,总觉得自己营养不良,吃钙片、喝营养液,补来补去,越补身体越不舒服,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的话,就可以使他们免入这种心理误区

四、自我放纵,不够重视。

很多同学也知道一些生活常识,例如少吃油炸食品,不要吃街边小摊,少吃街变小滩的食品等等,但总是宽容自己,或是坚守“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俗语,认为人家都吃了也没生病,我当然也不会生病,于是就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学生深刻了解之后,就不会对家长在这方面的说教有逆反心理了总之,本课教学,重在纠正学生以往的错误或片面认识,使他们从心理上重视起来,认识到健康的食品和正确的饮食方式会有利于身体健康,而健康是一切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保证。

只有健康的心理趋向才能指导正确的饮食方法,才能有利于身体健康,这就是本节课,我要向学生传达的思想。

另外,教学形式的选择,也对学生的心理有影响,本课中我多次进行了同学发言和小组内讨论的方式进行课程,这不单只对教学内容有利,更使得学生能够处在平等、自由的气氛中充分发表自己健的意见。即使错了,也不能责备,要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拥有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心理。我想对一名教师来说,这一点是尤其不能忽视的。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教授本课时重点想突出的,希望学生在学完后,能够在心理上对食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因为误区而产生关于食品的心理疾病。

第二篇:在生物日常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生物日常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体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其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物体和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长期以来,我们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越来越浮躁的文化意识的背景下,人文教育远没有高分来得实在,教育过度功利化带给学生和社会很沉重的伤害。因此,各种人文素养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家庭需要孝顺父母的孩子,社会健康发展呼唤高素质的公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青少年面临道德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峻,时代迫切要求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教育。

现在的初中学生所面临的德育问题:留守儿童为数不少,这些孩子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管教,爷爷奶奶根本没有有效办法约束孩子;独生子女中较多长期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感受,无视周围人的付出;虚荣心强的人养成攀比的习惯,比吃比喝比穿,甚至比谁的老爸更有钱;有的学生课堂上打瞌睡,把教师苦口婆心的规劝当成耳旁风,不知感恩他人;迟到进教室不打报告,课堂玩手机;对于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不知感激和保护,反而肆意享用、随意损坏污染而心安理得,公德意识差,如乱丢垃圾现象屡禁不止;自控能力差,翻墙外出上网彻夜不归等。因此,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生物学的教育价值,需要我们思考和研究。

德育不能孤立于日常教学存在,它应该常常存在于每一节课中、在师生接触的每一天中,它应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其实,教学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挖掘和思考,就一定会发现许多感人至深的感恩教育素材,对开展和实施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素养大有裨益。

一、感恩父母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没有感恩之心、感恩之情,那么他对他人、国家和社会怎么会有感恩之情呢? 七年级下册有“人的生殖”章节教材,“怀孕和生育的艰难”应该是实施感恩父母教育的最佳素材。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胎儿发育过程时,首先让学生看胎儿各发育阶段图和胎儿、脐带、胎盘的关系图,让学生思考、讨论:“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胎儿的营养从哪里来的?胎儿产生的废物靠谁排出?怀孕对母亲造成哪些影响?”让学生感悟到妈妈怀孕的艰辛和无私的付出,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观看分娩录像让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生育的艰难和不易,学生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感恩父母、报答父母之情。

针对一些父母“只要孩子成绩好,家务父母包办了”的现实,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章节有关内容时,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动手实践,亲自设计并烹饪一次营养合理的午餐,让学生用心和行动去体会父母的艰辛付出,关心父母的饮食健康,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实践说明,感恩需要感悟,感恩更需要行动。学生在感悟和行动中学会了感恩。

二、感恩他人

七年级下册“输血与血型”章节教材,要求学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在实施教学时,我对学生先做了一项民意调查:如果你长大后身体的各方面都符合无偿献血的条件,你是否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呢?结果只有极个别的同学愿意。不难看出,当前的孩子们“关心他人的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多了”。

在学生正确理解“无偿献血”对自己、亲属和他人都有利的社会积极意义后,我对学生讲了个真实的故事:徐州帆布厂有一位女工,十几年间一共献出约12000mL的血液,救活了上百名全国各地的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症的小生命。紧接着我说:“请大家想一想,12000mL血液,是将全身血液抽干了几次?一个人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使上百个人健康活着,让上百个家庭充满了欢乐。假如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假如你是这被救的百人之一,你又会怎么做?”学生们纷纷表示自愿参加无偿献血,之后班级里漠视他人、漠视生命的现象少了。

三、感恩大自然

人是大自然中的成员,人和生物的生存、延续、发展都离不开大自然,因此,感恩大自然应该是每一位有良知的人的职责。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章中的课外阅读“生物圈二号”后,我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圈二号实验的失败告诉了我们什么?人类生存能不能完全离开生物圈? 在七年级下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章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析书上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并交流了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到的污染、破坏环境的资料。学生认识到不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回收,任意排放含重金属的污水,重金属就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在对砍伐森林、沙尘暴、捕杀小鸟、太湖水域污染等环境破坏事例的分析和讨论后,学生们意识到了人类行为的无耻。面对大自然的无私给予,我们却不知感恩、只知索取,这种以怨报德的行为最终危害的是人类自己。由此,课堂上学生提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拒绝使用含磷洗衣粉”、“拒食青蛙、天鹅等野生动物”等倡议,开展了“爱鸟周宣传”、“校园护绿行动”等实践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美化校园、回报自然、感恩大自然。

钟祥市兰台中学 万 芳 联系电话:***

第三篇: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摘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无处不在,《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把握好时机,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有博深的知识,奋力拼搏的精神,同时还能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宽阔的胸襟,坚强的个性,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成为我国新世纪强大的后备军。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以此为载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教学作为培养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教师除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思维发展等任务外,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如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及其自身与客观事物相互关系的反映,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几种形式,心理健康的人对于他自身应当有明确的了解,能正确地对待自发性能够调节的情感与行为。而体育活动恰恰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适当估计。某一体育动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请这名学生做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动作练习的正误,练习达标合格的好坏,及时应用所学的知识、动作的成效等做出自我评估。此后,教师再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正视自己,对自我有评价能力,增强学生的努力程度,激发学习动机。

2体育教学活动过程可协调发展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在人际交往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人,最为广泛,最为复杂,最为必须的需要就是交际需要。这种需要在青少年期表现得尤为强烈和突出,但是由于青少年在伴随着自我独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安感、孤独感和急燥感等人格不完善和心理不成熟的特点,再加上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易感情用事等情绪特点,使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影响心理健康,体育教师应正视这一点,利用体育活动的团体优势,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体会每名成员在集体中的地位都是重要的,诚恳热忱地帮助别人。例如:教师可利用足球、排球、篮球、接力等一些比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活动中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团体比赛性质的活动中,每名学生都要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协作,这样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提倡在协调配合的条件下去完成任务,倡导把个人的成功融于集体的成功之中,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感、荣誉感,从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活动是人以自身为对象来进行改造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体育对人的改造绝对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运动,体育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显示,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形式和健身的方法来发展人的身心,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3.1在体育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意志力。学生的自信心无论对他们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有信心的人,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既保持不断的创造力,又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做为体育教师应了解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掌握青少年生长的一般规律,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青少年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为此教师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建立和制定比较完整和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的标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指标,对照标准找到自己相应的坐标值,给每个学生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以达到在体育活动中建立自信心的教育目的。

3.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优势,开展耐力训练。在发展学生耐力素质中,在突出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展耐力锻炼,只有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性的的追逐跑、图形跑、越野跑、跳绳、爬山等来培养他们的锻炼兴趣、发展他们的耐力品质。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的进行耐力跑训练。另外,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系耐力素质竞赛,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如举办中长跑班级对抗赛;象征性长跑;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4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渲泄不良情绪,维持心理平衡

体育活动是社会交流、娱乐、休息调节的一剂良方,是一种丰富的精神生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一切心理活动中都伴有一定的情绪体验。但是如果一个人喜怒哀惧无常,经常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情绪体验之中,其高级神经活动必然会遭受到侵扰,产生社会适应的困难,心理健康也会被破坏,社会需要人具有对自己情绪的调节和控制的能力,那么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渲泄不良情绪,维持心态平稳,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当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失败、挫折而产生困惑、焦虑。精神颓废时,体育教师应适当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使其合理渲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

综上所述,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必要且有效的。体育教师应把握好时机,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有博深的知识,奋力拼搏的精神,同时还能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宽阔的胸襟,坚强的个性,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成为我国新世纪强大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华牧之.《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2]中石.《改变一生的14课堂心理课》――做自己的心理教练.

第四篇:在《生物的进化》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生物的进化》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近年来,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生命教育课中,应该渗透到其它各种学科的教学当中,特别是在生物课中,我们可以通过生物课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让学生理解每个生命在生物圈中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生生不息。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从而使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欣赏生命的丰富与可贵,启迪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在《生物的进化》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就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使学生不但了解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选择过程,而且使每一个学生理解人必须通过自己主观的努力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否则会被时代淘汰的道理。作为在校学生就要学会做自己思维的主人,自己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权力,多给学生发表独到见解的机会等。人的生命在生理层面上具有自组织性,精神层面上具有自由性,可见自主是生命发展的灵魂。因此课堂上要创设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若没有了自主也就剥夺了生命的自由属性。这样就会使学生失去积极的学习态度,变得消极和沉默;失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变得随波逐流。如此课堂也是无生命活力的课堂。

人类能够绵延五千年,生生不息,这皆源于人有无限向上的生命。教学中可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跳一跳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战胜困难与挑战的过程中体味生命的意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动物之灵的人类,在走向文明的生活之中,不乏竞争,但更多的应是合作。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人生其实更多的应是合作,竞争不应该是损人利己或损己利人,而是要达到利己亦惠人的双赢结果。

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除进步性发展外,生物界中还存在特化和退化现象。特化不同于全面的生物学的完善化,它是生物对某种环境条件的特异适应。这种进化方向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发展却减少了其他方面的适应性,如马由多趾演变为适于奔跑的单蹄。当环境条件变化时,高度特化的生物类型往往由于不能适应而灭绝,如爱尔兰鹿,由于过分发达的角对生存弊多利少,以至终于灭绝。对寄生或固着生活方式的适应,也可使机体某些器官和生理功能趋向退化。如有一种深海寄生鱼,雄体寄生在雌体上,雄体消化器官退化,唯有精巢特别膨大,以保证种族繁衍。

通过对生物进化的认识和理解及对人的进化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生命的来之不易和可贵性,让学生明白珍爱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增强人类的生命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又十分紧迫的工作。儿童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只有认识和掌握生命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尊重、关爱生命。另一方面,二十世纪,生命科学涌现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它学科的影响很大。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国家颁发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我们要在生物教学中注重生命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

第五篇: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教育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教育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搞好素质教育,寓素质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是摆在生物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现代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现代意识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应渗透如下现代意识教育。

1、自学意识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位同学,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将依靠自学,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多指导学生预习所学知识,使学生养成通过自学获得知识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同时经常在课前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再者,加强对课后复习、实验、阶段复习、课外阅读等自学活动的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2、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诱发学生思考,对所学知识多问“为什么”?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讲授“鱼类”时,学生会提出:“鱼有没有鼻和耳?它们有什么功能?”教师只要坚持启发学生,勤思善问,定会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3、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教学的任务之一,加强对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学生物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挖掘和补充有关环境破坏的危害性、严重性等内容,使学生意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如在“消化和吸收”、“呼吸”、“神经系统”、“传染病”、“生物的变异”和“生物与环境”等章节教学中介绍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治措施。在“植物的主要类群”、“鸟类的多样性”、“哺乳动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等章节的教学中介绍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草源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重点突出由于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为地大量砍伐、捕杀,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一些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逐渐减少,甚至灭绝的实例,讲述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一些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影响人类生活的实例。在“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等章节教学中介绍人口问题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性,从而使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

4、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激发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基础条件,创新意识的产生是创新的起点,也是维系整个创新过程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求同存异”、实验以及课外兴趣活动等多种渠道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比如有的学生提出:“能否利用光合作用发展新能源?”、“什么是生物电?其产生机理是什么?对生物有何影响?”、“克隆技术能否被广泛应用?它是否有利于生物进化?”、“PPA为何物?”等等。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出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创新人才。

5、健康意识 现在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躯体的强健,没有疾病,而是躯体、生理和心理都能适应社会。在讲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时,向学生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缺疾,还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事业上是否有所作为,除了良好的智力因素以外,还应有良好的心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介绍到皮肤、骨、关节、骨骼肌、心脏、肺时,向学生讲述体育锻炼对这些器官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在介绍骨、脊柱时,说明青少年时期骨的有机物多,弹性大,容易变形、弯曲,长期弓腰会造成驼背,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臣的正确姿势;在介绍消化系统时,说明不偏食、细嚼慢咽的好处;在介绍呼吸系统时,向学生说明用鼻呼吸的好处和吸烟的害处。教育学生不吸烟、不酗酒、不暴吃暴饮,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开展青春期的生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两性关系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合作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知识之间呈现出综合化趋势,世界上许多重大发现、发明也往往是多人共同合作的结果。只有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之成为思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才能达到人和人的和谐合作,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如在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时,对知褒作了系统的讲述后,引导启发学生说:“人的本制裁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伤合作。这如同一种生第只有进入食物链、汇入食物网,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个别人脱离集体,迷恋个人奋斗,那将孤立无援,走进死胡同。只有人人团结起来,通力合作,才能把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7、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生物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渗透《森林法》、《渔业法》、《野生动动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等法律知褒教育,增强学生爱护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防止乱捕滥杀,自觉、勇敢地与伤害有益动植物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成为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8、劳动意识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对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促使生物教学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有着重要的意义。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要求学生在自家的庭院,开展花栽种、蔬菜栽培、植物嫁接、小动物饲养等活动。家在农村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自家的菜地或果园中亲自去进行劳动实践和锻炼。在劳动中,不但学会和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使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劳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受世界上一切物质文明都是劳动创造的,认识到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及爱家乡、爱劳动和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品质。

9、应用意识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时代的发展迫使学生在扎实地理解了生物基本概念,切实地掌握生物学知识体系、生物学实验和实验原理后,则应注重把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这是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学习深化过程,也是知识活化的重要表现。如学了“生物与环境“一章后,带领学生考察一个小山村的生态系统,利用所学生态系统知识,探讨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讨论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破坏,探讨农村人口与土地、人口与粮食、人口与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的辩证关系,意识到建立平衡的生态系统,实行良性循环,实行人口控制,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就考察情况,对农村生态系统、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问题以及今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大胆设想,使学生真正理解生物学知识来自实践、又要运用实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原则,在学生的心里牢牢扎根,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认识,培养他们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和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教育的研究课题,还有待于广大生物教师进一步的探讨。

下载心理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最终版)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亳州二中 杨新芝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压力山大,有些人不堪这种重负,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到手无缚鸡之力的幼儿园小朋友身上。尤......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 阆中中学 林静 现在的中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如何,即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

    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教育

    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教育【内容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很幸运的。由于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相较于其它的学科来讲,具有更多的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四会市会城中学 陈洁玲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它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自我评价、良好的......

    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论文

    德育是人类历史上较早产生的教育现象。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德育本身在性质、目标、途径、内容和方法上都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素养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素养 王丽娜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08级生物学科教育硕士, 江苏苏州 215006;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本文从理论......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塑造、改变着世界,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变的进程和力度还在不断地加大、加深,但人类在大自然......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即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