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最终版)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亳州二中 杨新芝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压力山大,有些人不堪这种重负,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到手无缚鸡之力的幼儿园小朋友身上。尤其是最近几年,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是什么促进了这种现象的滋生?究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心理不健康,想要报复社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这往往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当然,这种现象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主要是他们受不了各种压力,生活的不顺,让他们仇恨生活和社会。要想把这种现象消灭掉,还是要对孩子从小抓起。小时候,孩子都是父母掌心中的宝,不舍得打,不舍得骂,但往往教育不到位,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成了老师的任务,家长把责任都推到学校,孩子的一切不良习惯,家长希望老师帮助孩子改正,但这需要家庭学校两方面共同努力。现在的家长只知给孩子钱,怕自家的孩子受委屈,要多少钱给多少钱,大多数家长还多给,但从不问自家的孩子把钱用到了什么地方了,怎样花的这些钱,也不给孩子讲生活的不容易,所以有些学生也不知道家长在外打工有多难,他们在学校里也不好好学习,特别是那些没有上进心的学生,但大部分学生的品性还是好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做潜移默化的引导。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所谓心理健康,不仅指个体没有心理上的疾病,而且在身体上、以下和社会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具体而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达到以下八个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8)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特征。在网络的冲击下,青少年的思想心理日益复杂,负面影响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教学中去,每一位任课老师应根据自己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并通过其教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渗透、相结合,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师生自身的资源,达到教学与心育互 相促进的一个良性循环,使全体学生受惠。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深挖新教材中的心理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和心理双丰收。
数学新教材内容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例如:“每一节后面的读一读栏提供了有关的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等等,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长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教材中有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计算繁琐,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新教材倡导学生合作探索,交流分享,如制作视力表,探索勾股定理,测量旗杆的高度,观察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等等需要学生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寓教育于学习中。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合作才会把事情做好,将来出社会工作也一样的道理,都要讲究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加以挖掘,深化,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融合的学生之间的感情。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发展,就必须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去吸引学生学习,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地健康发展。
二、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实施愉快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心态。
我们班就有一个学生,高一分班时到我班,当时我班61人,他的成绩是43名,虽然成绩不理想,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个学生很好学,成绩一直考得不理想,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就像110米跨栏,前面一道道坎,只要把坎迈过去,以后的路就会很顺,会越学越有劲,这个学生的成绩不太起色,有点想打退堂鼓.刚好我们学的选修≤计数原理≥这一章,与前面的知识联系不是太紧密,而这个学生很喜欢排列组合.记得在一次教学中,有一个题目是:三个三口之家坐一排,要求每家3口相邻的排法共有几种?前面我已经提到相邻捆绑,不相邻插空,别的学生孩子还在想到底怎么做的时候,他已经报出答案1296,我让他讲讲解题思路,他心里有点害怕,不敢上台,在我的眼神的鼓励下,他终于走上台来,他讲的有板有眼,看得出学生都听懂了,我接着又表扬了他几句,看的出 来,他很兴奋。后来他学习数学的热情又高了许多,成绩上升很快,这个坎迈过去以后,他觉得以前碰到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没有拦路虎了,学习有成就感,进步就很大。
心理学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就变得迅速敏捷,加速知识的接收。如果环境能够给人体以长期满足,就会使个体产生愉快的情绪,促使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一个没有压力,和谐、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不仅能学生到知识,而且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态。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接受他人,善于与人相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之一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中主要是教师的认知偏差,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对抗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使师生关系会日趋紧张。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创设健康向上的教学气氛,启发思维,激励创造,从而使师生在愉快中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用亲切友善的笑容,常挂在嘴边的激励语言,如:“你说得非常好“,你真棒”,“很好”,“你很聪明”,“再想一想”,“这么难的题你也做出来啦,你成功啦”等等,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得到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万倍的信心,自觉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使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2.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
学生在学习时,每取得一点成就,如能及时肯定和鼓励,便会有一种经常的成就感,使他们从成功中品味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如果一个学生很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做事就会缺乏自信,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样样不如人,就很容易自暴自弃,产生自卑的心理。在课堂上要坚持以表扬为主,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感。这对学习后进生尤其重要。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 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利的。3.多提供让学生表现的机会。
处于青春初期的现代少年,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并迅速发展,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迫切,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希望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机会、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创造信心、多一些成功体验。“让全班同学的手都举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是我的教学观点。(1)在课堂中多提问学生。(2)多让学生上台讲解题或上讲台前板演。当学习一条例题或思考一道习题时,让我们的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后,可以请某一小组的同学上台讲解解法,或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上讲台前板演解题过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自信心。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许多学生存在与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在我校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全面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以6人为小组,6名学生中有上,中,下三层的学生,主动权下放到学生,每组都有由一名组长负责,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与讨论。上课时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取长补短,你教我学,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收获。在小组学习中,通过小组内互教互学,培养学生宽容友爱之心:通过小组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培养学生交往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使新课程充分得到表现。
四、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目前许多家庭都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许多同学自幼娇生惯养,吃苦精神差,独立能力低,有的没有自信心,心理素质差;有的没有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有的自制力差,对自己他人不负责,一遇到困难,便怕了,不愿前进了。如果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就会产生焦虑,甚至颓废的情绪,可能发展到以后在各个方面也会出现小小的挫折就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甚至产生忧郁的心理,阻碍学生健康发展。增强耐挫意识,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人一生中总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学习和适应遭到反对和不成功,学会接受有益的批评。(1)从解题中增强耐挫能力。G。波利亚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通过学生在解题中受挫或尝误中提高耐挫能力。例如:有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数学题计算是过于复杂的,费时费力,考试一般不会出这么复杂的数让学生去计算的,当学生遇到这么复杂的数运算时,心情会比较烦燥,意志薄弱者则不想做了。这时,我就说:“这是考验同学们意志力的时候了,若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看那一位同学取得成功的,就是一个最有毅力的学生了。”在数学过程中,解题的成功会使学生以更高昂的斗志和巨大的勇气向新的目标迈进,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都能以一种顽强的意志去学习与工作。在学生受挫时,应教育学生在受挫之后,不要一蹶不振,而是要冷静分析受挫的原因,在困境中奋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解题策略,努力将“山重水覆”转化为“柳暗花明”。(2)从小组竞争失败中增强耐挫能力。在小组教学中我们采取一些小组比赛,评选优秀学习小组活动对学生进行激励,同时也是对落败的小组的同学是一种打击。此时,应该教育学生:人生中总会遭遇到挫折的,要正视现实,接受现实,以平常心坦然面对,唯有更努力是最好的方法,只有去努力,胜利的机会总会有的。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不仅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同时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得到良好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使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应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对学生起良好的教育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态度就会端正。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科教学中 应该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http://www.xiexiebang.com/SNS/index.php?app=paper&mod=Index&act=preview&uid=3708927&id=578839&type=8
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第二篇: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摘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无处不在,《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把握好时机,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有博深的知识,奋力拼搏的精神,同时还能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宽阔的胸襟,坚强的个性,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成为我国新世纪强大的后备军。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以此为载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教学作为培养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教师除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思维发展等任务外,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如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及其自身与客观事物相互关系的反映,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几种形式,心理健康的人对于他自身应当有明确的了解,能正确地对待自发性能够调节的情感与行为。而体育活动恰恰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适当估计。某一体育动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请这名学生做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动作练习的正误,练习达标合格的好坏,及时应用所学的知识、动作的成效等做出自我评估。此后,教师再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正视自己,对自我有评价能力,增强学生的努力程度,激发学习动机。
2体育教学活动过程可协调发展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在人际交往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人,最为广泛,最为复杂,最为必须的需要就是交际需要。这种需要在青少年期表现得尤为强烈和突出,但是由于青少年在伴随着自我独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安感、孤独感和急燥感等人格不完善和心理不成熟的特点,再加上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易感情用事等情绪特点,使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影响心理健康,体育教师应正视这一点,利用体育活动的团体优势,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体会每名成员在集体中的地位都是重要的,诚恳热忱地帮助别人。例如:教师可利用足球、排球、篮球、接力等一些比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活动中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团体比赛性质的活动中,每名学生都要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协作,这样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提倡在协调配合的条件下去完成任务,倡导把个人的成功融于集体的成功之中,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感、荣誉感,从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活动是人以自身为对象来进行改造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体育对人的改造绝对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运动,体育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显示,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形式和健身的方法来发展人的身心,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3.1在体育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意志力。学生的自信心无论对他们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有信心的人,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既保持不断的创造力,又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做为体育教师应了解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掌握青少年生长的一般规律,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青少年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为此教师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建立和制定比较完整和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的标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指标,对照标准找到自己相应的坐标值,给每个学生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以达到在体育活动中建立自信心的教育目的。
3.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优势,开展耐力训练。在发展学生耐力素质中,在突出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展耐力锻炼,只有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性的的追逐跑、图形跑、越野跑、跳绳、爬山等来培养他们的锻炼兴趣、发展他们的耐力品质。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的进行耐力跑训练。另外,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系耐力素质竞赛,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如举办中长跑班级对抗赛;象征性长跑;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4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渲泄不良情绪,维持心理平衡
体育活动是社会交流、娱乐、休息调节的一剂良方,是一种丰富的精神生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一切心理活动中都伴有一定的情绪体验。但是如果一个人喜怒哀惧无常,经常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情绪体验之中,其高级神经活动必然会遭受到侵扰,产生社会适应的困难,心理健康也会被破坏,社会需要人具有对自己情绪的调节和控制的能力,那么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渲泄不良情绪,维持心态平稳,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当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失败、挫折而产生困惑、焦虑。精神颓废时,体育教师应适当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使其合理渲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
综上所述,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必要且有效的。体育教师应把握好时机,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有博深的知识,奋力拼搏的精神,同时还能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宽阔的胸襟,坚强的个性,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成为我国新世纪强大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华牧之.《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2]中石.《改变一生的14课堂心理课》――做自己的心理教练.
第三篇:心理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被认为是班主任的专利,确实,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起了主要作用。但是,身为任课老师,就没有责任了吗?恰恰相反,学生的发育过程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共同结果,他们所接触到的任何人和事都可能会对他们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我认为,即使不是班主任,身为任课老师,也要注意在教学中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例如,政治课现在改成了思想品德,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讨论的都是中学生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使同学们修正自己的价值观,明确价值趋向,增强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另外,语文课的学习中,那些优美的词汇,令人神往的意境,都会使人浮想联翩,惊叹祖国语言的精练,山川的壮美,让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数学题的解答需要严密的逻辑,长期的学习一定会增进考虑问题时的全面性;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在生物课的教学中,我也注意到了随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教授《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时,我就联系了学生实际进行了教学。
饮食是人们每天需要的,已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的青春期,所以营养的摄入尤其重要,而学生们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对食品有错误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纠正各种心理误区,引导他们到正确的食品观念。心理误区包括:
一、偏好某种食品。
很多女孩子都爱美,加上现在的社会舆论都是以瘦为美,所以部分学生存在“为了美不吃东西”的心理,仅靠水果蔬菜提供营养。如果这种心理持续发展的话,有可能导致厌食症,就成了心理疾病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还有些学生满不在乎,随心所欲地吃东西,结果导致高热量,高激素的东西食物摄入过多,长期下去的话,必然全导致身体营养不良。针对这一点,我给学生指出了危害,提出“饮食是为了健康,健康最美”的理念。
二、饮食不规律,认为对身体影响不大。
大部分学生都有这种心理,他们对待早饭更是如此。许多学生不吃早饭或草草应付,以至上午的学习和活动效率低下,严重的可能导致虚脱。这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体健康。
所以我在已学习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基础上,为学生指出了危害,告诉大家,饮食不规律,不但会损伤肠胃,而且会造成能量摄入不足,不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让孩子们从心理上重视起来。
三、认识片面,过犹不及。
学生一旦认识了营养和安全的重要性,可能会产生多吃药品补营养,完全饮用纯净水等心理,这种认识也是不正确的,只要按照食物宝塔的搭配,合理饮食,一般都能满足人体需要,没必要再吃药补充,补过了量,反而不利于键康。有些人就是吃药成瘾,总觉得自己营养不良,吃钙片、喝营养液,补来补去,越补身体越不舒服,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的话,就可以使他们免入这种心理误区
四、自我放纵,不够重视。
很多同学也知道一些生活常识,例如少吃油炸食品,不要吃街边小摊,少吃街变小滩的食品等等,但总是宽容自己,或是坚守“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俗语,认为人家都吃了也没生病,我当然也不会生病,于是就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学生深刻了解之后,就不会对家长在这方面的说教有逆反心理了总之,本课教学,重在纠正学生以往的错误或片面认识,使他们从心理上重视起来,认识到健康的食品和正确的饮食方式会有利于身体健康,而健康是一切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保证。
只有健康的心理趋向才能指导正确的饮食方法,才能有利于身体健康,这就是本节课,我要向学生传达的思想。
另外,教学形式的选择,也对学生的心理有影响,本课中我多次进行了同学发言和小组内讨论的方式进行课程,这不单只对教学内容有利,更使得学生能够处在平等、自由的气氛中充分发表自己健的意见。即使错了,也不能责备,要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拥有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心理。我想对一名教师来说,这一点是尤其不能忽视的。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教授本课时重点想突出的,希望学生在学完后,能够在心理上对食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因为误区而产生关于食品的心理疾病。
第四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这表明,如果人们只讲求生理卫生,是根本不够的。必须既注意生理卫生,又注意心理卫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体的健康不仅指躯体的正常,还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而心理健康与否对人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果人的心理不健康,一方面会对躯体健康造成危害,导致疾病;另一方面,人的心理一旦失常,社会适应能力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无法正常的生活,给家庭带来极大痛苦,给社会造成危害。而如今,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大多都是独身子女,再加上多数父母都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孩子,就把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看。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多问题,如:过分溺爱导致任性、脾气暴躁、自卑、自私自立、没有责任感„„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无可推卸地摆在了每一位教师面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力求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寻找挑战,树立自信,满足学生需求
具有可行性的挑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而强烈的自信心又能帮助学生敢于接受挑战,而自信心的树立又往往在于教师的教学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我抛开自己原有的设计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我们喜欢什么,愿意学什么;怎样学习我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让我们尝到收获的喜悦。这样让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满足的喜悦,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更让孩子觉得教师和他们距离的很近,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我曾经在教学正方形的周长时,我先让三个同学在我指定的不同的轨道上比赛跑步,给最快的同学颁奖。学生说这样不公平,我说为什么?学生回答说:“他们跑的路线不同,长度不同。”从而引出这节课的知识。学生喜欢探究这个问题了,接下来再让他们自己利用自己的办法去测量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并且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的办法,学生自由主动地探索,比我们老师去推导强多了,效果真的不错。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固然不错,但有时给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得数是10的加法”时,新课开始,我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能自己写出得10的加法题吗?结果有的同学冥思苦想,才写出两三道题;有的同学不慌不忙地按顺序写出了:0+10=10,1+9=10,2+8=10,3+7=10„„10+0=10,11道题。面对极具差异的个体,我给予不同的评价和鼓励:“你真聪明,老师还没有讲,可你已经自己学会两道题啦!”“你更了不起,写出了这么多题,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好方法吗?”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勇敢接受挑战,认真面对困难与挫折;在教师的赞扬中,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起坚定的自信,积极的自我观念逐渐形成。
(二)合作学习,与人为善,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老一辈的记忆中,老师总是远远的站在讲台上,手里也总是神气的拿着一根教鞭;在孩子心里,老师总是那么高高在上,让人望而生畏。而在现代的教学中,老师是孩子学习的合作者,是孩子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在学习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平等的,友善的。而一个人是否乐于与人交往或善于与人交往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交往中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他也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缺少与人合作的机会,为培养他们合作意识,让他们接受他人,善于与人相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四个人合作,把小筐中的人民币分类。学生们讨论好分类标准后,由组长分配谁来拿哪一类的人民币,一会儿就出现了以下几种分法:(1)按硬币、纸币来分成两类。(2)按几百元、几十元、几元、几角、几分来分,分成五类。(3)按元、角、分来分成三类;又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学生们小组讨论11-9怎么算?比比哪个组的办法又多又好。他们有的摆小棒,从11根小棒中拿出9根,有的画圆圈,11个圆中划去9个;有的数数,从11往前数9个;有的用10-9=1,1+1=2;还有的想:9+2=11,所以11-9=2„„
同学们从小组合作交流中看到: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同一个问题,集思广益、合作学习我们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面对多个问题时,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一个人完成,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在数学问题合作学习中,学生们由学习合作、学会合作,到乐于合作,善于与人相处,大大增强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精心营造学习氛围,克服浮躁心态,强化内控心理。
学生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许多孩子计算正确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由大量的错例分析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写字潦草,结果0、6不分,1、7互变,4、9混合等。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查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过于自信,从不检查,而一些学生只想尽快完成作业,根本不想检查,更有一些学生只想依赖家长代为检查,有错再改。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浮躁心态,造成学生在“反馈控制”阶段所做的大量工作是:纠错、改进、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措施很多,其中确定一套正确的操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而学生浮躁的心态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主要来自于周围的环境。因此为学生精心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对克服浮躁心态,强化内控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四)扭转后进生的心理,让他们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后进生是教学中最令我们老师头疼的,老师给与他们的往往是更多的关爱,而效果却与预计相差甚远。但我们要知道,后进生不是笨,很多都是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经一个学生告诉我,他从小就怕数学,因为整天面对着那几个阿拉伯数字不停地加减乘除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对他提问:“数学从哪来的?我们的生活没有数学吗?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用吗?”我让这几个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成立一个活动小组,利用课余的时间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找数学。如:超市中各种商品的价格、买东西怎样付钱、怎样预算每月家庭的开支或收入„„ 并且写写心得体会,同学们的兴趣很高。有的同学说:“到现在我才知道售货员也不容易当,要对各种商品的价格了如指掌,收款准确快捷。”还有的同学说:“学习数学可以让我们学会怎样理财。”„„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学生了解到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尝试去煅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不再讨厌数学了。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了,学习态度就端正了。少了心理压力,自然就多了动力。行动起来吧,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2011/6/27
第五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跨世纪的人才必须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的要求,把我们的接班人培养成具有现代意识的人,而环保意识是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保教育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数学课程解读》中明确指出:这次课程改革突出思想品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科学教育、环境教育、艺术教育以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等;而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数学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有着极强的逻辑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它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者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数学课程中的环境因素,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实现数学课程与环境教育的整合,使学生不仅在数学学科中学到数学知识,而且受到环境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确定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1、目标是努力和前进的方向。在小学阶段,环境教育应注重环保意识的起步培养,教育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做起,通过感知、体验自然培养起朴素的、根深蒂固的环境意识,因此我确立的教育目标是:关心——知识——意识——实践。具体来说,关心:要深化个人对社会环境问题的关心,并对其具有一定的感受性;知识:对社会总体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对自己家乡海洋环境状况的认识;意识:明确个人对保护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强烈意识;实践:能为解决个人和社会的环境问题而采取适当的实践行动,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观念是教育行动的航标。教师的环境教育观念须具备以下几点:
(1)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就是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当然环境教育也不例外。环境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全面认识环境教育的价值。它不仅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将社会需要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注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确立综合发展观念。环境教育的着眼点不仅看学生的环境道德发展,而且要通过环境教育促使全面发展;不只看他一时环境道德的提高,而且要着眼于他长远的发展。
(3)确立系统教育观念。我们要把环境教育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全方位地实施环境教育。从教育者方面看,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是环境教育工作者,人人肩负起环境教育使命;从环境教育内容方面看,要求教育的内容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使学生的环境道德水平在不断提高、深化。
(4)确立自身环保意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明确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要求,使之具有计划性;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教育因素,把教育和数学有机结合,使之具有整合性;结合教学实际引入国际国内环保新成就,增加教育信息量,使之具有开放性;制定教案时,考虑到与知识能力同步进行的环保教育,使之具有协调性。
二、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1、环境教育内容了然于胸,环境教育契机适时把握
在某种意义上讲,课本、教材已不再是我们老师上课时所局限的内容。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挖掘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所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并不是提倡每堂课都要进行环境教育,只有适用于环境教育的内容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就要求我们教师细心研究教材内容,对其中的环保内容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灵活有效地抓住时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发现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保护生态平衡和热爱自然的教育内容,现整理如下: 可进行环保教育的项目 主要内容
环境意识 爱护植物意识
1、学校花坛里有多少盆花?
2、同学们种向日葵,棵数和幼苗叶子数量的计算
3、同学们植树,求树的棵数
4、计算草地面积的计算
5、森林里树的棵数
6、我国花卉品种的计算
保护动物意识
1、有关动物只数的计算
2、动物寿命的计算
3、动物消灭害虫数量的计算
4、动物在自然界中玩耍的图 保护水源意识
1、小猫钓鱼
2、动物在水中嬉戏图
3、计算水中鱼的条数
4、桂林山水
保护耕地意识 有关耕地的问题解决
节约能源意识
1、家庭节约用水、用电的问题解决
2、节约用纸的问题解决
环境知识
1、世界上的鸟及动物之最
2、中国部分濒危和受威胁动物数种
3、植树节(3月12日)世界环境日(6月25日)
4、世界部分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中国8.18,德国50.0)
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从建国初期的0.167公顷减至现在的0.08公顷,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60位之后。
6、全球人口、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及各省人口
7、地球陆地、海洋总面积
8、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需要砍伐二千五百万棵树
9、一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约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约85吨水
10、生产2000张贺卡要消耗一棵3米高的树;据调查,北京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的贺卡量达3000多万张,相当于砍伐10年生树木1万多棵 环境行为
1、以春游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2、以打扫教室卫生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3、以参观自然博物馆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4、以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为背景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5、以学生收集易拉罐和矿泉水瓶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6、以统计方法调查各地降水量、家庭用电用水的解决问题
7、以收集废电池为内容的计算和数的认识
8、以环保小队进行环保大行动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9、以节约用水为内容的解决问题
10、以节约用纸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2、环境意识培养重中之重,良好环保习惯从小养成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中所渗透的环境内容可以分为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境行为,而环境意识所占的比例稍大些,这说明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多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良好环境的熏陶,以便帮助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部分插图都包含着环境教育内容,如“我们的校园”,让学生看到校园里整洁、优美的环境,在让学生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让学生知道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营造,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校舍、操场、游泳池„„是我们每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
又如,新教材中呈现了许多动物的图片,第五册还出示了中国部分濒危和受威胁动物数种统计表,从这些数据当中激发了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使学生树立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3、“解决问题”模式有效应用,节约资源意识逐步渗透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以环境保护为背景的“解决问题”题型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也是因为这种题型表述性强,所包含的信息量大。这说明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意多结合应用题的教学进行环境教育。在学生当中浪费水和纸张的现象很普遍,通过应用题教学渗透节约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他们误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通过环境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此外,还可结合应用题教学进行节约用纸以保护森林资源教育、海洋资源、保护耕地、节约能源和控制人口意识的教育。在教学应用题时通过合理改编穿插进一些环保知识:一棵树一天的氧气排放量、一个家用水龙头一天的流水量、近年来二氧化碳的增长量„„具体内容表格中已列举。
4、依据年龄特征合理安排,环境教育目标分步实施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与其它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应针对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在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目标,分步实施环境教育,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级通过渗透,让学生粗浅地认识和了解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体会大自然的美丽,能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木,激发美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可采用游戏等方法渗透;中年级可结合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环境知识,培养较强的环境意识,参与一些爱护和保护环境的简单实践活动,可采用数据渗透、编题渗透;对高年级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对环境进行初步观测、统计和分析,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可采用实践活动和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渗透。
四、加强实践活动,提高环保能力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
1、与环境节日相结合。借助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2、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让环境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如:让学生了解我们每天产生多少废物,如何减少废物;让学生知道我们产生的废物哪些是可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再利用的,可再利用的应反复使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利用废弃物制作一些学具,变废为宝,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寓环境教育于数学课中。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之后,可以在练习拼摆组合图形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用火柴、废纸板和旧台历纸来制作各种图形并进行拼组;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各种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等作为学具使用;在教学《圆柱体体积的认识》时,还可让学生收集废弃的圆柱形易拉罐作为学具使用;在第七册教材《你寄过贺卡吗?》一课中,让学生知道了少寄贺卡的好处后,可以让学生用旧台历和废弃报纸、杂志做环保贺卡,让学生知道节约用纸,拯救树林!
3、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在学习《年月日》后,让学生说出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国家为什么要定3月12日是植树节,植树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以后,再追问学生:“你能说出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吗?如果现在你不知道,课后可以查阅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在下一堂课进行交流。”课后学生通过翻查日历、报纸等知道了与环境有关的节日除了植树节还有爱鸟周、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学生通过课外查阅,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统计》这块内容在新教材中分好几个阶段来完成:统计动物的数量(第三册)——某地区1994年到2003年沙尘天气情况(第六册)——城乡人口统计、由于绿化程度不同而导致各地降水量不均统计表(第七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布置不同的调查统计任务,如调查家里每月水、电、煤气使用情况并制成统计表、调查家里每天垃圾数量、调查舟山海洋资源和海水污染状况等等。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高了能力,从而诱发了学生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良好动机,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国民工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陶行知先生的课程观,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立足生活教育、绿色教育,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善于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