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点滴体会
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点滴体会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第三中学 胡颖 166500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三个课程理念。因此,在日常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把探究性学习视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指导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相对于传统教学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过去是接受是教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始降低,学习兴趣开始下降。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一种满足感,一种成就感。
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从学生参与程度看,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要树立“学生活动充分”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理念,要具备有趣地、有效地设计课堂学生活动的技巧。
在课堂上,应给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知识、获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活动,就是要将教师“教”的活动科学地,巧妙地“变”为学生“学”的活动,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应由学生在充分的课堂活动中
读出来,析出来,悟出来,品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循循善诱,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出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讲到《眼与视觉》时,可以这样导入:在我们班里,有一些同学的眼睛近视了,也有的同学是远视,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讲到《病毒》一节时,可联想非典、禽流感,由于这些与我们密切相关,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结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从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纳和演绎中得出结论,掌握思维的方法。学生学会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如:在“人的起源和发展”一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资料,适当介绍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观看、归纳、阅读、积极思考、分析资料、分析课文,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提高能力,并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我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大多数是分小组来完成的。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由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去设计实施,教师只是提出参考性的意见。各组成员分工协作,最后小组间进行交流、表达。另外,对探究活动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发现并表扬能起示范作用的小组或个人,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而且课后将鼠妇放回大自然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珍爱生
命的情感。
学生的探究活动应贯穿于生物课堂教学始终,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在课堂的准备和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探究性活动费时较多.传统教学只要照单操作,完全采用结构化教学模式,时间利用效率较高.而探究性活动教学环节较多,需要提出问题,设计过程,还要讨论交流,费时较多.这与传统的固化的教学计划有矛盾,需要依靠课程改革来解决.但为了培养适应于当今时代的人才,我们仍需克服困难.要想开展探究性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探究性学习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季改变,我们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将教师由知识型向研究型转化,由封闭型向开拓型转化,以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除此之外在教学评价方面.探究性学习重学习过程,我们如何构建相应评价体系,来反馈师生的教学过程.面对学生的差异,如何通过评价手段来激励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以杜绝用新的一切替代旧的一切.这些都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的地方.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胆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大胆地探索和思维获得结论.在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今天,社会要求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改革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构建一种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科学的方法是获取知识的利器。因此,教师应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深挖教材,才能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摸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使“死教材”变成“活课堂”。例如,在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中,我没有让学生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照猫画虎地完成实验。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利用这个实验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在实验开始前,我让学生先尝试设计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方案,然后对照教材上的实验指导,找出自己设计的实验的不足,再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科学方法,还需 要 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还学习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上下大功夫,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同者、合作者,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为。这是我所期盼的,也是我们所有生物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第二篇: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杨 鹏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新课标对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校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在合作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要注重探究过程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并致力于培养他们探究合作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探究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获得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探究过程,大致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检验、得出结论、交流和评价等阶段。
1.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实验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条件,让学生敢于实验,乐于探究,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在观察探究实验中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验体会进行讨论:“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阳光、水分、空气、温度”都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讨论时有的学生坚持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我就因势利导,布置他们继续做光是否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把探究活动引入了新的境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新教材安排的实验多,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实验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在手动、眼观、耳听、脑思的过程中完成实验,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探究能力。
2.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核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进行“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吃的韭菜是绿色的,而韮黄是黄色的,韮黄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请同学们亲自种植来探究吧。这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培养,并找出光是探究的主要因素。我们从学校附近的蔬菜大棚以来一些韭菜分成均匀的两组,一组韭菜放在光下培养,另一组放在暗处培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主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3.创设情境要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如在人的性别决定这个实验中可提出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还是有某种规律性?通过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小实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利用各种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生物科学的奥秘。
4.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达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
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是关键,工作中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节探究活动课上好,从备课到材料的准备,从活动设计到指导学生实施,从课堂组织到活动的完成,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学生是参与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探究活动顺利完成。
探究试题:
今有一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把盆栽的天竺葵方在黑暗中一昼夜。
2.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h---4h。
3.见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4.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中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 色变成 色。
5.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是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
(1)步骤1的作用是:。(2)步骤4中酒精的作用是:。(3)这个实验说明了:。
第三篇: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历时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收获也有困惑,有成功也有失败,课改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用它来规范教学行为以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工作中感触颇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课改教
材中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在合作中学的探
究性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要注重探究过程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并致力于培养他们探究合作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探究是学生获得科学知
识,获得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
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疑惑、自主意识、方法论和反思。
探究活动的模式是指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
断、检验、结论、交流和评价等阶段。
理解探究学习的理论对指导探究性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而不是被动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观念的转变,也是课程理念的更新;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
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需要。
二、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1.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学习的载体。实验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条件,让学生敢于实验,乐于探究,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中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我提前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验体会进行讨论:“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阳光、水分、空气、温度”都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讨论时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坚持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我就因势利导,布置他们继续做光是否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把探究活动引入了新的境界。这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以往的生物实验,基本上是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重复。新教材中的实验大部分是探究实验,都是先提出问题,再根据已有知识做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新教材安排的实验多,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实验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在手动、眼观、耳听、脑思的过程中完成实验,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获得知识与技
能,培养探究能力。
2.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核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我在教学中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体会有两点。
第一,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进行“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吃的蒜苗是绿色的,而蒜黄是黄色的,它们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请你亲自种植来探究吧。这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培养,并找出光是探究的主要因素。一组蒜苗放在光下培养,另一组放在暗处培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光
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主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第二,创设情境要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思维。主动思维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因此,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如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利用各种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
生物科学的奥秘。
3.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达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
三、“守住一条线”,确保探究性学习实施
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的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发展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教材中出现的分层次的多侧面的探究活动,是
教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守住这条线,教师是关键,工作中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节探究活动课上好,从备课到材料的准备,从活动设计到指导学生实施,从课堂组织到活动的完成,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当然,学生是参与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探究活
动难以完成。
总之,新教材从内容上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素材保证。我们要立足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跟上时
代的步伐。
第四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内容提要: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新的时代呼唤教育创新,传统教育理念严重阻碍着教育培养人才的发展,束缚着人才选拔的质量,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和“理论与实践完全脱离”的倾向。因此,应摈弃传统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关键词:
初中
思想品德教学
探究性学习
所谓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沉重的学习生活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选定研究专题,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它的显著特征是:以学生自我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素质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使学生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第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创新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的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的过程。只有在学习中敢于质疑、释疑,才能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开展探究性学习。
第二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比小学生有了进一步发展,开始呈现出自主性、创造性的某些特点。我们应充分利用处于信息时代的优势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展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强思辨力和创造力。进行探究性学习恰好是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的最为有效的活动之一。
第三 传统教育模式严重阻碍着教育培养人才的发展,束缚着人才选拔的质量,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和“理论与实践完全脱离”的倾向。在大力倡导并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学习。另外,近年来政治中考实行了开卷考试这一新颖的考核方式,抛弃了令人头痛的死记硬背,使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探究性学习要求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体现理论与实际、实践的统一,使学生逐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构建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生活体系,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学习理论知识对于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意义。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把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时间的主要支配者,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思维的主体。同时,探究性学习应以人人能成功为基础,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心理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使人人都能有所进步,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3、互动性原则 教学本身就是师生间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学的参与者必须进行必要的交往活动,这包括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即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为此,课堂教学很有必要引进课堂讨论、辩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先进的学生不仅参与学也参与教,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与教学过程。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尝试谈几点认识。
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开始阶段。”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掀起学生思维的欲望,同时要善于对待学生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促进学生自尊自信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例如,学习“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一课时,为提高教学效果,编排了一个公安机关搜查民宅的小品参与教学(3个具体情境):情境一,公安机关为执行任务,敲开民宅,出示搜查证准备进行搜查,遭到屋主拒绝,最后公安机关强制执行搜查任务;情境二,公安机关无搜查证的搜查,遭到屋主拒绝,欲强制执行,屋主无奈,只得报警;情境三,公安机关为执行任务,敲开民宅,出示搜查证,得到屋主配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别担任上述三个事例中的角色,以小品形式表演出来。再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上述三个小品中,公安机关与屋主的行为正确与否,为什么?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确了公民住宅不受非法搜查。
这一教学内容,如果只是简单讲解,学生缺乏情境体验,效果就不会理想。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变成课本知识的直接参与者,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加深了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2、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让学生参与对知识的探索
怀疑心理是引发探究的开端,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大胆质疑,从而促使学生养成一种不因循守旧、敢于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同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他学习需要的问题,教师以平等、公正之心善待每个学生的问题,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兴趣和勇气,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如在讲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可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多数学生都能提到诸如“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设疑并解答疑问,使学生在尝试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又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探索性思维的方法。
3、增强问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探究意识,这种意识的形成需要我们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合理安排问题层次,让学生充分动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探究欲望。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选一定数量的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讨,布置一些归纳和总结有关的专题内容的作业,或选择一些与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综合问题,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精神和思维。如在毕业班总复习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布置了几个专题:“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青少年应从哪些方面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解答,养成了学生善于归纳的良好习惯,加强和加深了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开拓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4、重视探究的体验,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直接经验的参与,关注探究学习过程,要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即探究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学习的体验中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形成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如在教学“心有他人天地宽”时,为了实现“关爱他人”这一教学目标,我组织了一次帮困体验活动,让全体同学共同参与。首先确定帮困对象(同学、邻居、孤寡老人等),其次落实帮困措施,最后在班上进行交流总结。通过这次活动,既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情感得支升华,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拓展了学生自我探究的空间。
5、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探究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探究性教学侧重于技能和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知识迁移,以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结合《自我保护》一课的学习,设计如下问题讨论:①你遇到过不法侵害吗?举例说明;②当遇到不法侵害时,你是怎样保护自己的?③增强自我保护应注意些什么?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力,将所学知识动用到实践中去,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培养实践能力。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探究性学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开展“探究性学习”,并不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手段和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必须明确,不是教材的任何知识点都需要通过探究方式获得。
2、开展探究性学习,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运用能力,要使探究过程最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合理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本身获得最有效益的学习。如初一学生只能作一些较浅层次的探究。
3、开展探究性学习,要统筹好教学时间、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不要仅仅为探究而探究。
4、开展探究性学习不能苛求,只要学生能以自己的知识作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探究,不管最终成果如何,都值得肯定、表扬。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大力推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的神圣职责。作为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创新。
参考书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
2、《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3、《思想政治课课教学》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
第五篇: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点滴体会
华严小学:马文丽
听了了两位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小学英语学习简单的语法,为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把好第一关。《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要求掌握二级语法知识,即“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指导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有形式上的变化;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了解英语简单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正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铺垫——以词汇、感性语言材料学习引入
语法知识渗透于句子中,句子由词汇组成。词汇的掌握对语法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句子或语篇的学习过程中,词汇的障碍会影响对句子或语篇的理解,更加无法学习其中的语言规则。如当我们学习时态,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动词,学习名次的复数,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名词……词汇的学习贯穿于整个语言学习中,做好词汇教学为语法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解——语法知识的内化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标准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语法的讲解过程也是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帮助学习者把过程性知识转化成陈述性知识的过程。笔者根据心理学上从思维过程特点划分的三种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语法的教学方法。
1、归纳法
归纳的过程即有特殊到一般的过程。目前国家大部分地区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在发达地区从一年级开始开设口语课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词汇和句子。学生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分析,抽象,概括能力。面对频繁出现的语法现象,学生也会总结归纳。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例,给学生设疑,让学生从中归纳语法现象所含有的规则。这样既给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的机会,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教学字母a的两种发音时,笔者结合归纳法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2、演绎法
演绎的过程既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有些语法规则和概念如果不限讲解,学生会莫名其妙,不知所措。如学生在除学习英语阶段,一直学习a dog, a cat, a cake,当面对新授的an egg时,如果不及时讲解 a&an 的用法,学生只能死记一个词组an egg.在学习中遇到old man ,学生会习惯的用成 a old man,如果学生一直没有得到纠正,学生也只会一直使用a old man.这样我们的教学又走回过去填鸭式的教学了。演绎法的语法教学方式是先简洁扼要的解释语法规则,在通过大量的事例加以说明,通过适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自主运用语言的目标。这是学生把陈述性知识转化成过程性知识的过程。由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长篇大论的讲解会使学生产生厌倦,阻碍学生学习的动力。因而在讲解语法知识切记要建明。为了帮助学生的记忆,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把语法规则编成小诗,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三)操练——理论用于实践中
语法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指导我们的实践,使我们拥有语言技能,达到交际的目标。而语言技能的形成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正如学开车一样,学习者虽然十分了解驾驶的原理,但没有通过实际的驾车练习,就把车开到马路上,那是死路一条。同样语言技能的形成需要适当而有意义的练习,才能形成。在不断的反复练习过程中,重复机械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面对同一个语法项目,教师应尽量采用形式多样,有意义,适合儿童的练习。
(四)运用拓展
语法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语言交际。教师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任务型教学模式,或情景教学模式…为教学设计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如在教授一般现在时时,可以给学生描述家人的日常生活的任务;在学习can的用法时,布置学生用can来描述班上同学的优点的任务,培养学生谦虚学习的精神。类似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即能训练学生运用该语言项目的能力,同时把学习的担子化成学生乐于完成的任务,把学习的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技能。
总而言之,语法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必要的一部分。它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更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教学方法上,要避免重讲解轻练习,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弊病,努力创新,为学生创造一种自助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