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4 04:1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高段数学教研组

课堂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给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面对新课程,我们所言:“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作为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与《新课程标准》同行,与时俱进。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就本学期的研究作一个经验总结:

一、教学流程划分。

1、发现问题。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2、自主探究。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方向、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也就是说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自主探究的方式可以是独立探究和合作探究。

3、开放引导。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并非意味可抛开教师的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开放式的引导。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随着学生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相机进行引导。在引入阶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在探究阶段,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和校正思维的趋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建构阶段,设计有效练习,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在问题延伸阶段,引导学生反思和质疑,诱发

学生创新思维。

4、建构应用。将探索学习活动中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方式,并将所学运用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中,力求引发出新的探究问题。

二、操作方式策略。

1、问题来源

有问才能探。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情境的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多角度、多渠道引发出面临一种熟悉但又不能一下找出决策的探究问题,以促使学生去思索、去探究。

(1)设计探究问题

教师在研究教材中,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究新知。如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教师问在8的末尾添一个0、两个0,它的大小有没有变(不变),那么在0.8的末尾添上一个0、两个0,它的大小变了吗?这是为什么?以引起学生积极探究。

(2)鼓励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的问题,教师不简单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能提出问题,表明他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和分析。比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课题后,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可能学生会提出如下问题:①什么是表面积?②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③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④学习这些内容有什么用?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来提出来。由于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而能积极主动的探索。

(3)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如学习比例应用题时,让学生思考:警察为什么能根据脚印判断出

罪犯的身高和体重,学习圆的认识时,让学生思考,看马戏团表演,观众总是围绕表演者形成一个圆形,这是为什么。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探究的热情就会涨高。

(4)在认知冲突中产生问题

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如学习圆锥体积时,首先让学生用实验材料(圆柱、圆锥、沙子),把圆锥装满砂子往圆柱里倒,学生发现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3。这时,老师出示一组圆锥、圆柱,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操作,老师的操作结果是: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装了四次装满,这时学生傻了眼,这是为什么呢?产生了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等底等高。

(5)将课本的结论改为问题

课本中有许多结论是现存告诉我们的,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无疑是无益的。为此,我们经常把课本中的结论改为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如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这是一种结论,改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0?这样有助于激发探究的积极性。

2、探究方式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身经历、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1)运用范例教会学生探究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很想自己去探究知识规律,但有许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探究、去发现。为此需要教师运用范例,教会学生探究的初步方法。

教师根据教材结构的特点,精选一个或几个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学习内容(尤其是那些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或综合性的问题)作为范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或探索,弄清其来龙去脉,并在探究过程中,教给学生诸如搜集数据、观察现象、使用仪器、抽象概括等方法。如学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把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作为范例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这样几个环节:让学生自己找出若干个能被2整除的数(搜集资料);对这些数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找出自己发现的某种规律、特征(观察分析,提出假设);把自己发现的规律、特征代入实际进行检验(验证假设);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并形成结论(总结概括)。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进行科学探究的步骤、方法、途径。并运用这些步骤和方法,迁移到其他数学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究。让学生懂得搞科学探究并不是一件十分神秘的事,这样的过程就是在搞研究。

(2)让学生在动手做中探索

在美国小学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是教数学,还是做数学。为此,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通过自己亲历摸一摸、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同时经过猜想、类比、分析、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把外显和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朦胧模糊的各种想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从而获得真切、可信的数学知识。

(3)让学生凭借数学现实去探索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他们并非一张白纸,由老师去描绘,他们有从书本中获得的数学经验,也有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的一些感性的数学知

识,这些都构成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为此,我们经常让学生凭借数学现实去探索知识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我们从现实生活中购买物品付款的事例出发,妈妈带了264元钱给小明买衣服,衣服的价格是198元,问可能会怎样付款,通过分析、推理,让学生明白多减要加,少减要加的算理。

(4)在合作交流中探索

善于合作是当今社会人生存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习者意识到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别,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和补充,在不同观点交流和碰撞中,对自己和别人的观点进行批判和反思,在各种合作性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和讨论中检验,综合各种观点,发展自己的见解。

在合作交流中,我们的理念是:凡是学生自主探究,能解决则不再合作交流。同时,合作小组可以是教师指点,也可以是自找伙伴合作学习交流。同时,合作交流建立在个体探索的基础之上。

三、开放引导策略。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所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观察操作的方向产生障碍和偏差,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思考性引导,即不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设计有助于学生继续展开探究的有效的策略方法,为学生的继续探究提供正确的方案,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究。

(1)引导在教学内容的关键之处

在教学内容的关键之处顺势点拨引导,能促进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如学习“比的意义”时,板书课题后,教师就向学生指出:

今天要学习的“比”与过去学习的“比”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探究弄清以下四点:①什么叫做比?②怎样表示比?③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④什么叫做比的比值?这四个问题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这样的点拨,抓住了教材的关键,当学生围绕着问题自学探究时,已水到渠成了。即使这时还有某些学生不太明白,教师再举例说明,或者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自然会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2)引导在学生容易失误之处

小学生年龄小,回答问题时往往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此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促使学生觉察谬误,重新思索,寻求正确的答案。例如,学习分数应用题时,教师有意问学生“甲数比乙数多1/4,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有部分学生回答:“也是1/4。”这时及时点拨:甲数比乙数多1/4,是以乙数为标准数进行计算的,而求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是要以甲数为标准数来进行计算的,哪会有相同的答案呢?”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就领悟到自己的回答是错误的。这时,再让他们推算,大家都能得到正确答案:甲数比乙数多1/4,则乙数比甲数少1/5。

(3)引导在知识易混之处

当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抓不住本质时要进行点拨引导。例如,教学分数工程问题,许多学生出现诸如下例的误解:一项工程,甲独做1/3天完成,乙独做1/4天完成,甲、乙合作几天可以完成?学生解题都习惯于用:1÷(1/3 +1/4)去求合作时间。为什么学生要这样做呢?这是因为他们把(1/3+1/4)误解为工作效率之和。因此,学习这类知识时,从定义、方法、结果三个方面来进行疏导点拨,使学生明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求合作时间,只能用工作总量除以它们的工作效率之和。

(4)引导在学生的疑惑之处

学贵有疑,疑能诱发学生的积极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疑惑加以引导,让学生更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如学习年、月、日时,教师问:小华今年8岁,过了8个生日,小华的哥哥大华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3个生日,请想一想,大华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后,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弟弟8岁,哥哥怎么会是3岁呢?有的甚至怀疑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老师说:题目没错,大华确实才过了3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请大家自找伙伴研究研究。这样诱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有关思考。

通过近段来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实践中,我们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1、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

2、要积极调整“引领”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3、要广泛地开展自主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自主悟得,在实践中自主发展。

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巩固成果,正视问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一切都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力争把我校的自主探究性教学特色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发展阶层。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探究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使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并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而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有效教学方法的使用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应用

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中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用游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通过各类教学方法的使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系统化学生的知识体系。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调动自身情绪,参与到学习当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有效开展教学工作。

例如,在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时,教师便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如,学习综合计算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进行展示菜市场的相关画面,创设出生活当中常见的买菜过程的情境:“周末的清晨,我与妈妈来到市场买菜”,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利用,更好地开展学习。“妈妈花了9元钱买了大葱,又买了2斤芹菜,每斤芹菜2元钱,那么同学们计算一下,妈妈一共要向商贩付多少钱呢?”

再如,教师可以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时,使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引导:“爸爸要对家里的地板进行重新铺设,而家里要铺设地板的地方并不都是长方形,那么请同学们与爸爸一起去测量家里要铺设地板的尺寸,画出要铺设地板的面积图形,计算要铺设的总面积。”

通过这种情境创设,能够非常明确地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培养,进而使学生在情景学习中进行数学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的总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能力。

二、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非常强,因此利用游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有效开展教学工作能够收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工作中,游戏教学法并非简单的娱乐活动,而是要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当中,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去感受知识点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尤为适用。游戏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对课堂氛围进行活跃,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对抽象能力以及直观想象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这两项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便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展开小组之间的游侠比赛:每一组由4名学生组成,让学生在操场的中心点上自由排列,由另一组学生选出一人,去观察第一组学生的排列方式,之后回到教室当中,只能够用语言进行表达,向自己小组的学生讲述他们的排列方式,由其与组员在纸上进行位置和方向的标注。每答对一人的位置便得到一分,之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换位置,由另一组学生进行位置的标注,分数最好的小组获得胜利。这样的游戏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应用启发教学法

启发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中,进而能通过积极探索,深化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上的收获。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或者思路指引下,能主动地参与思考。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授有关“图形平移、旋转、对称”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先要对“对称”“平移”概念?M行系统性的概述,让学生理解概念,进而才能在教师进行启发的时候,对知识有着更好的认知,此刻教师为能深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应提出两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一,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图形,如飞机、蝴蝶等,教师让学生分小组研究,还有哪些与之相似的对称图形呢,请将其列举出来。学生们会进行记忆搜索,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对于有些实物学生不能确定,教师让学生将其列举出来,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进而大家在相互间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能有新的收获。第二,黑板上,教师为学生画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将这两个图形进行平移会得到何种结果,如果是进行旋转,进行中心点的变换,又能得到何种结果?教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能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度,并给学生留有更多发散性的空间,使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深化。

四、结束语

为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到训练。教师要重视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在有效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6(25):103-104.[2]孙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教学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73-74.[3]梁文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理教学方法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84-85.作者简介:

钱金勇,浙江省温州市,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梅源中心学校。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覃小英

一、课题的由来。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市场迅速发展,新技术、新知识飞速更新,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原有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素质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已重重阻碍,这就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项的观念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综上所述,我校确立的小学数学课堂数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必将有其深远的研究意义。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1)陶行知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

(2)陶行知的实践教学法,即“教、学、做”三者合一。在教学方式上主张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改变传统教学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的状况。

3、弗赖登塔尔(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的数学教育理论。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二)实践意义

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枯燥、机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构建数学学科教学模式。

(1)创情导入,提出问题。检查复习→情景模拟→导入板题

(2)自主尝试,探究问题出示例题→提出要求→学生试做

(3)合作引导,解决问题。产生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4)拓展应用,延伸问题。问题开放→汇报交流→课后实践

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1)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

(2)找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3)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3、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3)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2)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一年级(43名学生)

二年级(49名学生)

三年级(53名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2、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数学化,抽象成数学模型。

3、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形成一系列解决问题基本的、常用的数学策略。

5、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6、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标,尊重教材,尊重编者意图。

(2)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教师资源与教材资源有机结合。抓住重点,分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课内学好数学知识,在课外用好数学研究。

7、过程与方法

(1)摆正教师角色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

(2)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由“苦学”向“乐学”的转变,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8、情感、态度、价值观

(1)指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科、热爱生活的兴趣。

(3)发展学生弹性思维,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对比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反思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8月)

1、建立、健全科研组织机构。

2、完善本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指导制度。

3、建立课题组,确定首批实验教师。

4、广泛学习,收集资料,酝酿并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5、对研究方案组织论证、申报、完善,进行开题。

(二)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8年7月)

1、重点研究第一环节创情导入,提出问题(2006年9月~2006年12月)

2、重点研究第二、三环节,自主尝试,建立模型;合作引导,解决问题(2007年3月~2007年8月)

3、重点研究第四环节,拓展应用,感悟知识(2007年9月~2008年7月)

(注:每个环节的研究同时兼顾其他三个环节的研究,在突出研究重点环节的同时,与其他环节融会贯通。构成模式。

(三)总结、推广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1、完成学生后测工作,并进行分析、比较。

2、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结题报告。

3、进行成果展示,邀请专家、领导进行结题鉴定。

4、结题时间:2009年8月~2010年3月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与表达。

1、实验教师每月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一篇教学叙事案例,每年撰写两篇有关课题方面的研究性论文。

2、《我身边的数学》学生论文集。(每年每个实验班推荐10篇)

3、编辑校本教科研通讯(每两月一期)。

4、撰写结题报告。

5、设计“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板。

九、课题的研究组成参研单位:抚松县东岗小学

课题组成员:

组长:管清华

副 组 长:隋晓平、祝庆昌

组员:崔维臣、辛晓明、宋文志、姜玉芝

实验教师:张道荣、陈艳、梁中华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的保证。

我校有强有力的教科研组织机构,校长亲自参研,确定本项工作为“一把手”工程。

2、组织制度的保证。

学校建立健全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指导制度。

3、经费的保证。

学校确保经费落实,确保专款专用。

4、学习的保证。

研究成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理论指导实践。学校多为实验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并采取走出去,带进来的做法,提高研究效果。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教师调查问卷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不断尝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益。但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往往我们设计的课堂情境很好,但是收效甚微,一部分学生仍对数学不感兴趣。为了促进老师们在创设情境时,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我需要您的积极配合,以便更好地开展研究。

1、您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A、经常B、有时C、从不

2、您认为学生对数学情境的反应是()的。

A、积极B、一般C、冷淡

3、您认为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促进吗?()

A、非常有促进B、有一点C、没有

4、您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创设情境?()

A、平时B、公开课C、一般不会

5、你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A、不会创设B、不想创设C、没时间思考

6、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手段通常是()。

A、教学挂图B、多媒体教学C、谈话D、其他

7、您觉得自己教学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实际效果如何?()

A、无效B、效果甚微C、很好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

《小学数学个性化练习》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宋立元

这一学期,我们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着重针对这一课题开始了紧张而有序地研究。现将这一学期所做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和生活数学的理论,理解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我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的主导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本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深化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的课题研究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这一学期我们集中学习了多篇论文,课题组成员另外还自主学习,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力求使每一位成员都能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洗礼。

二、大胆实验,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课题组活动,原则上每个月集体活动一次。活动内容:理论学习、观看录象课及研究课。研究课指定专人上课,采取“说课——听课——座谈——反思”等开展活动。每位成员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每人能至少上一节研究课,扎实推进了课题的研究、实施。

三、研究进程与成果

1、研究成果:

课堂练习设计有了一定的模式:

①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了理解。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充分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明确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②设计了对比性练习,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做到了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因此设计了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③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

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④设计了有坡度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

⑤设计了趣味性的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四、研究展望

通过阶段研究,学生在练习习惯和思维训练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研究中也总结推广了练习设计几种有效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参与课堂练习,精心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练习设计,提出了学生练习和思维训练方面的各种建议,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学时间与练习时间之间的问题?如何处理课程计划与练习反馈之间的问题?总之,还有许多微观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探索。这也正是我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

2012年12月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发布,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得到认同,沿袭已久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和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方式的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方式的研究总结 “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当今小学数学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作为课堂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学习者的教师,应......

    《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笔者承担的泉州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重点课题。三年来,在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关于“自主探究性学习”,各种期刊已有不少此类文章,各地各校也有不少这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实践与探索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更新观念,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不同标准评价不同学生,达到不同目标,实现人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困惑与对策 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基本形式。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初探 内容提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围绕“数学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解题策......

    有关高中体育中探究课堂教学的研究

    有关高中体育中探究课堂教学的研究 摘 要:探究式教学指的是老师在课堂上渐渐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和探究的能力以及意识,并且积极努力的创建一种情景式的教学方式。在目前社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