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
计算机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杭州市胜利小学
徐丹芳
我的作品系本人原创,不会与其他媒体(包括网站)出现版权纠纷,如出现版权问题,一切责任由本人承担!
【摘要】通过计算机实现操作的游戏化了的教育,教育的游戏化称为计算机教育游戏。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它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一个环节;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作为课外拓展和训练的一条新渠道。计算机教育游戏的运用从学生角度看,能减轻学习压力、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达成分层学习、开发多元智能、促进良好情感的形成。从教学角度看,是一种新的载体,可以和课堂教学、课后练习、课外拓展有机整合,有效扩大了教育领域的时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机教育游戏 游戏教学
当前 ,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计算机游戏谈虎色变。然而 ,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当今的计算机游戏与过去的街机游戏有了天壤之别。美国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包括 Thiagarajan、Prensky、Johns on、Beck、Reeves、Brown、Gee以及 Shaffer)的最新研究表明 ,计算机游戏有许多积极的教育价值。
计算机教育游戏就是通过计算机实现操作的游戏化了的教育,教育的游戏化。它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一个环节;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作为课外拓展和训练的一条渠道;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渗透情感的体验。小学数学学科自身的逻辑性、抽象性,使教学更需要计算机教育游戏的加入,以达到教学和游戏间的有机渗透和平衡。
一、计算机教育游戏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新助力。
1、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压力是很大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很多的作业和任务,也来自于课堂的学习。在游戏和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游戏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是以富有趣味的途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可以将严肃的“讲数学”和枯燥的“学数学”变为活泼的“玩数学”和轻松的“用数学”,使教与学的气氛轻松而有趣。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新思维《数学》第一册《几时与几时半》时,几时半的认识是难点,特别是时针的位置很让孩子们头疼。可以通过“龟兔赛跑”的操作游戏,在类似过关的游戏进程中自我学习、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课堂学习压力得到了一定的释放。课上知识掌握的好,课后作业量也会相应减少,作业压力也较好地释放了。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有声、有色、富于变化的物体,最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也最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计算机教育游戏运用了欢快的音乐、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以及配音,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比的独特优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识。特别是一些平时很难用语言描述的问题,通过计算机的直观形象操作,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
例如:思维专项训练课教学“一笔画问题”时,可以用一笔画系列游戏共计15个,以“七桥问题”入手,由易到难。教学中,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和形象的动画,学生的视觉立即被吸引,学生在逐一解决一笔画系列问题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解题的策略提高了解题能力。当15个游戏一一被自己破解的过程中,学生该是多么高兴,多么有成就感啊!这时教师还会担心学生遇难而退吗?计算机教育游戏使抽象的思维解题转化成形象的图像解题,将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达成了学生学习的公平性。
近来,教师总力求教育的公平性。在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设计分层作业等以求教育达到公平。但事实上,教师如何对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孩子能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有些需要停下来多练练,才能更好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特别是数学的课堂,数学知识的序列化需要学生的学习不能脱节。计算机教育游戏的过关进程很好地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
例如:思维专项训练课教学“数独”时,可以采用计算机教育游戏“三唐
数独”。游戏随着过关进程,学生由易到难完成数独,在进程中渐渐掌握解决数独的技巧。游戏还设置了等级、分数等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当第1个等级没有圆满解决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是进入下一关,还是继续当前关闯关。有了让学生自主评价、自由选择的平台,每一个玩“三唐数独”的学生都很有序地一级一级过关,提高了解决数独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育的公平性。
4、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中,主要运用语言、理性与逻辑思维,即左脑的开发利用。而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运用等右脑的开发利用较少,使小学生的左右脑的开发利用很不均衡。计算机教育游戏参与教学时,能使学生手脑并用,视听并举,调动了大脑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右脑的开发利用。将计算机教育游戏与传统的教法相结合能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右脑的开发、左脑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学习连加的课程后,运用计算机教育游戏“超级连加”。游戏需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连加等于右侧圈内的数,并且连加的步骤越多,所得到的分数也越多,直到盘上数无法组成连加为止则游戏结束。在生动的富有挑战性的场景中,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可以很好地训练连加的技巧,提高连加的计算速度,也可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智能,教学效果很好。
5、培了养学生的良好情感。
新课标提出,在重视学生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计算机教育游戏的应用,正是现代科技在教育上的体现,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尤其是交互性的引入,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有强烈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对他们的情感培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采用计算机教育游戏“营救宝宝”,游戏需要学
生利用大、中、小三个不同的钟和两只墙上会转动的戴着帽子的甲虫将蜡烛的火点燃最终把一根绳子烧断,打开机关,救出宝宝。教师简单说明游戏规则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同学间互助和讨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游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经历失败、不断地前进,经受住了挫折的考验,勇于进取,心智得到了有效锻炼。
二、计算机教育游戏是教师教学的有效新载体。
1、游戏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随着国内教育游戏的发展,网络上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以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使用的游戏。将游戏运用到教学环节中,或者某些教学环节本身就是游戏,不仅使教学富于乐趣,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对学习充满饱满的情绪。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对学生人格、自由、需要的尊重。
例如:在教学数学第二册《100以内数的大小》时,就有一个同名的游戏。游戏需要学生将4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实际教学:游戏引入(让学生通过游戏去感知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小组合作(让会比的学生说说怎么比较,小组总结方法,全班交流)——用2个例题检测——游戏练习(闯过3关后全对的可以说明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已经掌握,出现错误后可以循环练习)——进行变式练习。可以看到整节课都贯穿着游戏,游戏与教学已经整合为一体,分不清哪个环节单纯是教学,哪个环节单纯是游戏了。
2、游戏与课后练习有机整合。
将游戏整合于课后练习中是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减少部分书面作业,替换成玩数学游戏,一定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事。以数学游戏来代替书面作业,即能减少学生作业带来的压力,同时激发了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了解题技能,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乘法知识后,随乘法学习的步步深入,课后作也可以安排《种花能手》、《拼翅膀》、《电唱机》系列游戏,20以内的乘法——40以内的乘法——乘法变式练习,层层加深,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3、游戏与课外探索延伸有机整合。
数学的世界是很美妙、很广阔的,仅仅依靠学校的数学教学时间,是远远满足不了的。数学毕竟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走进广阔的数学世界并不容易。游戏与课外探索延伸有机整合起来,能成为学生探索课外数学知识的一块很有分量的敲门砖。
学习数学需要有许多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也需要这方面的训练。
《川岛博士脑力训练》、《阿达儿童脑力训练》等游戏软件的开发,正是对玩家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直观能力、想象能力等进行专项训练,多多玩这一类游戏,确实能提高玩家的IQ以及发展认知能力。此外网络上还流行各种益智性、策略性、冒险性游戏,合理应用,可以使玩家越玩越聪明。
三、计算机教育游戏应用的几点反思。
计算机这种全新的媒体以及网络这种信息获得的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小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无节制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危害多多;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危害健康、人格异化等,需要教师予以恰当的引导。
1、恰当选择游戏内容。
选择的计算机教育游戏要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强技能、情感体验和科幻意识。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的游戏要具有游戏性、要能体现数学学科科学性、要有对学生自身的挑战性、要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一定要考虑它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以及它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寓基础知识的学习于娱乐中。
2、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教师要和家长沟通计算机教育游戏的使用建议,争取和家长一起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一些教育性游戏操作。在教学中,游戏的引入,不以游戏为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体验情感的工具。课堂上有教师引导,安排游戏时间,课后有家长和老师共同引导学生安排游戏时间。每次游戏的时间宜控制在20分钟以内,超过了时间容易引起视觉疲劳降低视力,同时也容易游戏上瘾。
3、适度把握游戏尺度。
在教学过程中,不提倡单纯地使用游戏,单纯地以产品化的计算机游戏或动漫进行教学,缺少教师的教和评价的跟进,教学效果不好把握。并不是有了游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形式就该丢弃,它们各有优势又各存弊端;并不是开展教学与游戏整合,就必须每堂课都要有游戏,即使明知没有应用价值也要牵强地放进来。
4、不断提高教师素养。
采用游戏教学法获得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握契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找到教育游戏的教育契合点和精华。这就需要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数学课程教学中。这样才能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生与时代的要求,设计出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二篇:低年级数学游戏式课堂教学探究
低年级数学游戏式课堂教学探究
岑建波(贵州省册亨县达央乡伟良小学)
摘要:低年级数学游戏式课堂教学是既能学习又能游戏的教学方式,学生非常乐于接受,因此在课堂上能认真地合作探究,专心听课,积极思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低年级数学游戏式课堂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游戏式;课堂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育人方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纵观当今世界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因而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校要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同时又要求教师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提高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社会创新人才”成为一线教师热切探讨的课题。
现代教育倡导寓教于乐,低年级数学游戏式课堂教学是既能学习又能游戏的教学方式。与发达国家学校的课堂教学相比,我们的部分课堂教学相对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难以激起学生的心智。尽管这种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一定距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若适当的添加些有“趣味”与“活力”的游戏,学生非常乐于接受,从而在课堂上能认真地配合老师,专心听课,积极思考,这样教学活动将会变得鲜活起来,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
一、游戏式数学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生活化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教学《可能性》中我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抛硬币游戏,分别统计抛的结果并比一比,结果生活中的游戏吸引学生了的注意力,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大大的提高,拉近了教师与学生沟通知识的距离。
二、游戏式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让课堂趣味化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师常用的方法。由于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保持,但是对感兴趣的动画片,能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坐着看到底。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我将他们最喜爱的卡通形象请入课堂,将神话故事和童话世界穿插其中,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同学们瞪大了双眼,举起了小手,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我用动画演示猪八戒吃西瓜的情景,并让学生扮演四人的角色进行游戏,使课堂生动,学生很快学得知识。教学《7的认识》时,考虑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同学们喜爱的形象,于是我准备了7个不同颜色的小矮人,并以7个小矮人幽默、机智的形象、生动的形态出现,同时让7同学扮演7个小矮人进行游戏,把学生带到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掌握了书本的知识,学习变得积极、主动起来,既感受课堂学习的趣味,又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游戏式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数学课堂实践化
低年级学生最初的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实践课《折折、剪剪、拼拼》中,课前我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来巩固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特点,并让学生将拿在手中不同的图形代表自己,设计了“拼组图形”的游戏活动。教学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摆一摆,同学们拼出各种花、草、动物图案并进行评比。通过游戏实践,把数学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如教学《位置与方向》,我让不同的同学代表不同的方向,进行位置扔手绢游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实践化,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成实践活动。
四、游戏式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让数学课堂自主合作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教师单一的讲解发问为师生互动、共同游戏;变学生个体操作为伙伴合作。要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让学生在游戏式课堂中茁壮成长。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他们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就不会产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探究学生的心理,采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起初阶段就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认识人民币》中,我设计了“小小超市”游戏活动,分组让同学拿这1元、5元、10元钱去买物品,让“营业员”找回零钱,学生亲身体验营业员的生活,课堂因此焕发了学生的生命力与合作的潜力。
而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即使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的并不多,是因为课堂交流形式单一,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教学过程中建立了合作学习的机制,营造自由轻松的气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过程中,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如教学《年、月、日》中,我让学生自主合作,进行不同节日日期、由来、意义的知识游戏,哪一组先完成就可以登上我们班的学习太空快车等。学生热情高涨,有上网查资料的,有当主持人的。激发课堂竞争合作意识,同时提问,假如一个小朋友一年想过两次儿童节该怎么办的问题。这不仅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促进自主合作精神,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竞争成功的喜悦。
五、游戏式数学课堂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让数学练习新颖化
在小学低年级,单调重复的练习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还会产生厌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所以练习设计要力争新颖创新。低年级游戏式课堂练习中,可用儿童所喜欢的小鱼、小鸡、小猴眼睛出示数字,在动物的嘴上出示运算符号,也可以把数字卡片或题卡戴在小动物的头上或挂在其脖子上,同时习题也可以制作一些童话色彩和色彩鲜艳的游戏图片。把本来静的习题变成动态游戏题,这样极富美感。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要讲究形式多样,可以进行听音做题练习、对口令等游戏。如教《数的组成》时,可以让学生边打手势边对口令,再穿插接力赛、小兔凑数等游戏练习,使学生的思想处于积极兴奋活跃状态中,练习效率因此而提高。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教育观念和办学理念不断创新的今天,低年级数学采用游戏式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轻松高效学到数学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愉快与阳光。
(作者简介:岑建波,中小学一级教师,贵州省册亨县达央乡伟良小学校长。)(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3期)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高段数学教研组
课堂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给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面对新课程,我们所言:“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作为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与《新课程标准》同行,与时俱进。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就本学期的研究作一个经验总结:
一、教学流程划分。
1、发现问题。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2、自主探究。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方向、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也就是说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自主探究的方式可以是独立探究和合作探究。
3、开放引导。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并非意味可抛开教师的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开放式的引导。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随着学生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相机进行引导。在引入阶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在探究阶段,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和校正思维的趋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建构阶段,设计有效练习,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在问题延伸阶段,引导学生反思和质疑,诱发
学生创新思维。
4、建构应用。将探索学习活动中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方式,并将所学运用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中,力求引发出新的探究问题。
二、操作方式策略。
1、问题来源
有问才能探。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情境的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多角度、多渠道引发出面临一种熟悉但又不能一下找出决策的探究问题,以促使学生去思索、去探究。
(1)设计探究问题
教师在研究教材中,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究新知。如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教师问在8的末尾添一个0、两个0,它的大小有没有变(不变),那么在0.8的末尾添上一个0、两个0,它的大小变了吗?这是为什么?以引起学生积极探究。
(2)鼓励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的问题,教师不简单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能提出问题,表明他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和分析。比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课题后,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可能学生会提出如下问题:①什么是表面积?②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③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④学习这些内容有什么用?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来提出来。由于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而能积极主动的探索。
(3)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如学习比例应用题时,让学生思考:警察为什么能根据脚印判断出
罪犯的身高和体重,学习圆的认识时,让学生思考,看马戏团表演,观众总是围绕表演者形成一个圆形,这是为什么。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探究的热情就会涨高。
(4)在认知冲突中产生问题
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如学习圆锥体积时,首先让学生用实验材料(圆柱、圆锥、沙子),把圆锥装满砂子往圆柱里倒,学生发现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3。这时,老师出示一组圆锥、圆柱,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操作,老师的操作结果是: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装了四次装满,这时学生傻了眼,这是为什么呢?产生了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等底等高。
(5)将课本的结论改为问题
课本中有许多结论是现存告诉我们的,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无疑是无益的。为此,我们经常把课本中的结论改为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如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这是一种结论,改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0?这样有助于激发探究的积极性。
2、探究方式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身经历、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1)运用范例教会学生探究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很想自己去探究知识规律,但有许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探究、去发现。为此需要教师运用范例,教会学生探究的初步方法。
教师根据教材结构的特点,精选一个或几个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学习内容(尤其是那些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或综合性的问题)作为范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或探索,弄清其来龙去脉,并在探究过程中,教给学生诸如搜集数据、观察现象、使用仪器、抽象概括等方法。如学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把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作为范例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这样几个环节:让学生自己找出若干个能被2整除的数(搜集资料);对这些数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找出自己发现的某种规律、特征(观察分析,提出假设);把自己发现的规律、特征代入实际进行检验(验证假设);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并形成结论(总结概括)。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进行科学探究的步骤、方法、途径。并运用这些步骤和方法,迁移到其他数学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究。让学生懂得搞科学探究并不是一件十分神秘的事,这样的过程就是在搞研究。
(2)让学生在动手做中探索
在美国小学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是教数学,还是做数学。为此,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通过自己亲历摸一摸、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同时经过猜想、类比、分析、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把外显和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朦胧模糊的各种想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从而获得真切、可信的数学知识。
(3)让学生凭借数学现实去探索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他们并非一张白纸,由老师去描绘,他们有从书本中获得的数学经验,也有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的一些感性的数学知
识,这些都构成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为此,我们经常让学生凭借数学现实去探索知识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我们从现实生活中购买物品付款的事例出发,妈妈带了264元钱给小明买衣服,衣服的价格是198元,问可能会怎样付款,通过分析、推理,让学生明白多减要加,少减要加的算理。
(4)在合作交流中探索
善于合作是当今社会人生存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习者意识到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别,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和补充,在不同观点交流和碰撞中,对自己和别人的观点进行批判和反思,在各种合作性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和讨论中检验,综合各种观点,发展自己的见解。
在合作交流中,我们的理念是:凡是学生自主探究,能解决则不再合作交流。同时,合作小组可以是教师指点,也可以是自找伙伴合作学习交流。同时,合作交流建立在个体探索的基础之上。
三、开放引导策略。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所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观察操作的方向产生障碍和偏差,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思考性引导,即不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设计有助于学生继续展开探究的有效的策略方法,为学生的继续探究提供正确的方案,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究。
(1)引导在教学内容的关键之处
在教学内容的关键之处顺势点拨引导,能促进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如学习“比的意义”时,板书课题后,教师就向学生指出:
今天要学习的“比”与过去学习的“比”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探究弄清以下四点:①什么叫做比?②怎样表示比?③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④什么叫做比的比值?这四个问题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这样的点拨,抓住了教材的关键,当学生围绕着问题自学探究时,已水到渠成了。即使这时还有某些学生不太明白,教师再举例说明,或者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自然会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2)引导在学生容易失误之处
小学生年龄小,回答问题时往往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此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促使学生觉察谬误,重新思索,寻求正确的答案。例如,学习分数应用题时,教师有意问学生“甲数比乙数多1/4,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有部分学生回答:“也是1/4。”这时及时点拨:甲数比乙数多1/4,是以乙数为标准数进行计算的,而求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是要以甲数为标准数来进行计算的,哪会有相同的答案呢?”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就领悟到自己的回答是错误的。这时,再让他们推算,大家都能得到正确答案:甲数比乙数多1/4,则乙数比甲数少1/5。
(3)引导在知识易混之处
当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抓不住本质时要进行点拨引导。例如,教学分数工程问题,许多学生出现诸如下例的误解:一项工程,甲独做1/3天完成,乙独做1/4天完成,甲、乙合作几天可以完成?学生解题都习惯于用:1÷(1/3 +1/4)去求合作时间。为什么学生要这样做呢?这是因为他们把(1/3+1/4)误解为工作效率之和。因此,学习这类知识时,从定义、方法、结果三个方面来进行疏导点拨,使学生明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求合作时间,只能用工作总量除以它们的工作效率之和。
(4)引导在学生的疑惑之处
学贵有疑,疑能诱发学生的积极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疑惑加以引导,让学生更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如学习年、月、日时,教师问:小华今年8岁,过了8个生日,小华的哥哥大华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3个生日,请想一想,大华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后,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弟弟8岁,哥哥怎么会是3岁呢?有的甚至怀疑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老师说:题目没错,大华确实才过了3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请大家自找伙伴研究研究。这样诱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有关思考。
通过近段来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实践中,我们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1、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
2、要积极调整“引领”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3、要广泛地开展自主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自主悟得,在实践中自主发展。
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巩固成果,正视问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一切都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力争把我校的自主探究性教学特色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发展阶层。
第四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话的探究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话的探究
摘 要:对话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同学间的对话更为重要,因为一个良好的对话环境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对话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认知和了解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如今大部分教师都在努力营造一个对话的教学课堂,并且出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将对这些不足的地方进行总结,分析对话教学的特点,从而探究有效的应对对策,进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师生对话
虽然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传统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课堂已不再适应如今的教学体系,开始逐渐尝试以对话为主的教学模式,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引导式对话居多、学生对话准备不足、单方面对话等不可忽视的问题。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活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充分了解对话教学的特点,从而想出一些对策来提高对话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愿地投身于数学学习中。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话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引导式对话居多
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倾向于用引导式的方式进行提问,即在提问题的同时教师已经将答案间接地告诉了学生,这就导致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在提问的形式上多数是以集体回答为主,而且在要求学生主动进行回答时,因为举手回答的人数并不多,所以教师只能点名回答,而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多是教师熟悉的或者成绩较好的同学,这样的对话式教学起的实际作用是不大的。
2.学生对话准备不足
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题时,只是针对知识点进行发问,而且问题的探讨性和针对性不高,这就降低了学生问答问题的热情,从而出现了有问无答的不良状况。而且由于有的教师问题表述明确性不高,加上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非常完善,所以学生往往无法理解题目的意思,只是跟着教师作答,没有真正弄懂问题。小学生在众同学面前会表现得比较胆怯,没有勇气回答教师的问题,加上教师没有进行积极的鼓励,长期如此,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会受到一定的打击。
3.单方面对话
对话是双方面的,而在实际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只是以教学文本为主体,生搬硬套地将数学知识点灌入学生的脑海中,在这种被迫性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很容易失去数学学习的热情,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无法得到应有的提升。
二、对话课堂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做好对话工作,就应该清楚地认知到课堂对话的特点和要求,否则,教师所做的一切只会是表面功夫,没有实际的意义。而对话式课堂的特点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平等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都是以高高在上的形象和学生进行沟通,在这种不平等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的心理,这是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的。而平等性就要求教师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谈话,这样不但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教师也能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2.参与性与聆听性
对话式课堂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增加师生间的了解,调动课堂气氛,而要更好地进行下去,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学会聆听。聆听是对话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只有很好地聆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改正自身的缺点。
3.差异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时,也应该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因为每个人在性格和特征上有或多或少的不同,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措施,利用分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让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更加明确。
三、课堂教学对话的有效对策
1.提供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和智力快速发育的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做好对话教学工作,教学就应该作出应有的改变,要以一个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地参与到同学间的互动和交流中,这样,学生就会将教师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主动配合教学活动,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2.学生间的对话
课堂对话不仅仅只是针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而是要求参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人都能进行对话,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对话教学的时候,不能仅仅做好自己与学生的交流,而要努力营造一个互帮互助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思想上进行有效的碰撞。小学数学教师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分组,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
3.情景式对话
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充分的了解,针对现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创建一个情景式的对话课堂,逐渐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具体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沪教版二年级的“加与减”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创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教师可以说:“小明7:10起床,洗脸、刷牙、吃饭,然后7:30出门上学,请问同学们在此期间小明一共用了多少时间?”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讨论。这样学生在对话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从而创造一个和谐友好的学习环境。而在他们进行探讨的同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想象自己起床到上学的过程,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内容。接着,数学教师可以将情景延续下去,教师可以继续说:“小明用了15分钟到达学校,请问小明从起床到学校一共用了多少分钟?并写出运算表达式。”这样一来,教师不仅可以完成加减法的教学任务,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开动脑子进行思考,这对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打好学生的小学数学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往后更好地学习数学,所以,教师要通过对话的方式活跃课堂教学,要清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明确对话式教学的特点,从而想尽方法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课堂对话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进而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武维民.让思维历险[J].人民教育,2010(11).[2]吕达.解读生本教育的内涵[J].人民教育,2009(Z3).编辑 张珍珍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点体会
课堂教学评价要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否则就不会产生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仅仅通过观察、反思、交流等方式进行,还需要采用测量、评估等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只有充分收集相关资料,获得客观的评价对象信息,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具有实效的教学评价,从根本上实现有效性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课题研究。在下文中,将就这四个部分谈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一、数与代数:教师要认真把握好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首先,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对新知识的概念、法则和计算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水平。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实时引导,增进学生的理解水平。但是,切记不要把这种理解水平等同于记忆概念的准确性或者是相关技能和法则的熟练度。对概念的学习评价应注重理解程度的考查,但不应单纯地考查对概念的描述性记忆。此外,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评价不可过分侧重技巧,而应重点考查对各种运算规则和算理的理解运用,其评价标准在于能否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以及能否根据算理进行合理计算。其次,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从事课堂中各种探索性教学活动水平的评价。该评价的侧重点在于考查以下诸方面学习要素,即从事探索活动的态度和积极性,使用抽象的数学符号、数学语言、图形的水平、形成猜想的意识和方法,多角度地探索问题和思维方式的合理性以及对结果进行论证的意识和水平等。因此,除了基本的概念题和计算题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空间与图形:教师要重点考查评价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过程及结果 首先,教师要重视评价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这种评价应伴随图形与空间各部分内容学习的全过程。例如,在观察和欣赏现实图形和几何图形所具有的与变换相关的性质时,应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的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其空间观念。此外,在视图与投影部分,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几何体和三视图之间的对应观察水平,根据三视图实际动手建立实物模型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可以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其次,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过程及由此探索出的结果进行评价。在学习图形认识的内容时,要重点考查学生参与观察和测量等课堂活动过程,并对该过程得到的图形性质的探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对图形的变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中的实物及几何图形,因为这是得到基本概念的基础。此时,教师应重点考查他们将对图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能力和水平,由此给出合理的教学和学习评价。作为一个课例,笔者给出教学中《平行四边形》这一节课的教学考查方式。这节课教与学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要素。为了考查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分别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题目:请画出四边形这一章的知识结构图。(1)画出章节知识结构图,若没有遗漏记为及格(具体包括四边形中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写出每个定理中两个使用条件的记为良好;(3)写出每个定理中三个及以上使用条件的记为优秀。2.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题目:联系实际生活,请你举例给出各种特殊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应用例子。(1)能举出三个正确的例子记为及格;(2)能举出四个正确的例子记为良好;(3)能举出六个以上正确的例子记为优秀。3.创造性想象能力这里,设计了这个题目:想一想,你能举出多少种梯形辅助线的引法吗?(能想出一种引法的记为及格,想出两种的记为良好,三种及以上的记为优秀)。4.动手实践能力考查题目:已知线段a,b,e,f,求作梯形ABCD,使得BC∥AD,并且满足AB=a,AD=b,AC=f,BD=e,说出作法及根据(做出基本图形记为及格,做出基本图形并能说出作法记为良好,做出基本图形并能说出作法且能写出根据做出基本图形并能说出作法记为优秀)。5.学习能力考查题目: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请你说出你认为本章内容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只要想出一种方法无论对错就记及格;如果想法合理能够行得通就记良好;如果你认为是一种最简洁的学习方法并能说明合理的理由就记优秀。该题目可以以学生自己打分和同桌互评的两种形式来统计考查结果。
三、统计与概率:教师应重视评价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本学段内容的教学是在比较完整的统计活动中进行的,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主要关注两点:第一,教师主要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合作情况。同时,建议观察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从事活动,是否能独立思考同时能与同伴进行主动交流沟通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在统计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是否能有效克服困难,并对数据保持认真科学的态度等。第二,教师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建议从制定统计方案,收集与描述、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统计结果做判断、预测和决策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四、课题学习:教师应突出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整体性的了解水平为了在教学中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整体性的了解水平,教师可以直接通过考查学生对不同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来进行,同时关注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反思和从实验过程中发现数学事实的研究能力等。除此之外,新课改还积极倡导课堂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该过程通常记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操作结果或者思考方式等过程的描述性内容。这些材料可以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反映了学生个体发展的状况和发展结果。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教师可以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来收录反映学生学习进步的资料,除了考卷、作业等外,还可以包含:(1)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答;(2)与数学课程有关的其他作业;(3)学生的学习总结和体会;(4)教师的学习评价;(5)学生作业错误改正情况;(6)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模型或实物时拍摄的照片;(7)学生独立思考时想出来的问题(无论有没有解答);(8)学生的与数学相关的艺术作品;(9)学生学习日记的摘要;(10)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描述。为了完善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引导学生积极整理自己的学习记录相关材料。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提升,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然而,实现育人成才的目标需要通过学校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来培养和灌溉。例如,在一节数学课上,学生在讨论了一道例题的四种解法后,教师却要求学生自己来设计一道数学题,使它能用这四种解法来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了创造性发散思维能力;再如,教师提问“你能把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吗?”,由此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实践能力;通过“如果还有你认为更好的,欢迎你能把它写出来”等问题来鼓励学生思考创新。
总而言之,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采用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鼓励学生个性的张扬,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杨聪杰
20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