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四大新信息

时间:2019-05-14 00:3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权威解读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四大新信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权威解读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四大新信息》。

第一篇:权威解读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四大新信息

权威解读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四大新信息

22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研究如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

一、指导明年“三农”工作文件主题锁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并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要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为此,要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总的方向是在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的同时,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

同时,强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在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工夫,尤其要不断创新公益性推广机构的服务机制和服务内容,切实发挥主导性作用。鼓励支持经营性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沼气维护、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等农业生产性服务。明年,农业部将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二、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其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表述令人关注。

中央党校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为51%多,但由于农民“市民化”政策的滞后,致使我国城镇化水平比发达国家低20%至25%。

数据显示,我国已有2.5亿农民工,然而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没有在城镇站住脚,缺乏稳定的就业和固定的居所。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兵弟说:“即使一些已经长期生活在城镇的农村户籍的居民,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难以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与社会保障,成为被边缘化的、被‘城市化’的居民。”

李兵弟认为,农民“市民化”将有利于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他说:“中国应避免农民‘光屁股’进城,要加强保护农村转移人口权益的制度建设。”

专家建议,将农民工纳入人均GDP、各项公共服务统计范畴,将农民工公共服务支出纳入预算,机构、人员的配备要以农民工为依据。此外,还要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包括稳妥有序地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多元化住房供给制度等。

三、不能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被认为是围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2012年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将全面进入收官阶段,让农民像市民一样拿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证。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86%。天津、海南、安徽、广西等地发证率达到95%以上。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说,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求首先明晰土地产权,激活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源(7.90,0.29,3.81%)泉,为农村改革发展顺利进行创造基础保障。今后要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将土地要素与产业资本、农业企业有效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能,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显化土地资产价值。

四、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强调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5.48,-0.08,-1.44%)有效供给的同时,提出要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成本快速增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农业土地租金和融资成本不断上涨的大背景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据农业部统计,2011年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粮食每亩净利润 分别仅为118元、371元和263元。

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说,要保证粮农增收,必须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农业补贴,使之成为发展农业的有效政策工具。

21日闭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已确定,明年将通过完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财税政策,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明年将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规范资金使用范围。

此外,明年还将稳定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规模,稳步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健全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进种粮大户补贴试点,逐步扩大补贴试点范围;健全主要农产品补贴和收储制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第二篇:权威人士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四大新信息

权威人士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四大新信息 来源: 新华网 2012年12月22日 20:02:24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 22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研究如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就会议新精神采访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三农”领域的学者。

指导明年“三农”工作文件主题锁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并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要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为此,要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总的方向是在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的同时,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

同时,强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在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工夫,尤其要不断创新公益性推广机构的服务机制和服务内容,切实发挥主导性作用。鼓励支持经营性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沼气维护、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等农业生产性服务。

明年,农业部将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其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表述令人关注。

中央党校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为51%多,但由于农民“市民化”政策的滞后,致使我国城镇化水平比发达国家低20%至25%。

数据显示,我国已有2.5亿农民工,然而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没有在城镇站住脚,缺乏稳定的就业和固定的居所。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兵弟说:“即使一些已经长期生活在城镇的农村户籍的居民,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难以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与社会保障,成为被边缘化的、被‘城市化’的居民。”

李兵弟认为,农民“市民化”将有利于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他说:“中国应避免农民‘光屁股’进城,要加强保护农村转移人口权益的制度建设。”

专家建议,将农民工纳入人均GDP、各项公共服务统计范畴,将农民工公共服务支出纳入预算,机构、人员的配备要以农民工为依据。此外,还要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包括稳妥有序地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多元化住房供给制度等。

不能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被认为是围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2012年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将全面进入收官阶段,让农民像市民一样拿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证。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86%。天津、海南、安徽、广西等地发证率达到95%以上。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说,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求首先明晰土地产权,激活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源泉,为农村改革发展顺利进行创造基础保障。今后要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将土地要素与产业资本、农业企业有效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能,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显化土地资产价值。

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强调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提出要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成本快速增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农业土地租金和融资成本不断上涨的大背景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据农业部统计,2011年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粮食每亩净利润分别仅为118元、371元和263元。

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说,要保证粮农增收,必须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农业补贴,使之成为发展农业的有效政策工具。

21日闭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已确定,明年将通过完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财税政策,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明年将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规范资金使用范围。

此外,明年还将稳定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规模,稳步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健全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进种粮大户补贴试点,逐步扩大补贴试点范围;健全主要农产品补贴和收储制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记者董峻、王立彬、杜宇、韩洁)

第三篇: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五大新信号解读(定稿)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五大新信号解读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会议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重大部署。

此次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号?

首提“人的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内涵变丰富

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物的新农村’是指道路、饮水、电力设施和住房条件等人居环境的改善。推进‘人的新农村’是指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会议首次提出‘人的新农村’,凸显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

长期以来,我国在“物的新农村”方面关注较多,对“人的新农村”建设和关注不够。同时,近年来农村出现了新情况,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的 “空心村”增加,“三留守”问题突出,“人的新农村”建设亟需提到日程上来。

对于如何推进“人的新农村”建设,程国强认为,今后一要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的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养老、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服务,让“三留守”有依靠有保障;二要做好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保护,不让农村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和记忆中的故园;三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建设农村生态 文明。

农业已成四化“短板” 推进农业现代化刻不容缓

会议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目前仍是突出“短板”。

“与飞速行进着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四化的同步发展。此次会议对农业现代化的‘短板’表述,凸显中央对农业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李国祥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四化建设中的“关键变量”,直接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顺利,劳动力就能转移出来,才能更好促进城镇化发展。如果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好,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潜力没有充分释放,那么工业化、城镇化也是危险的。

专家指出,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看,一些国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注重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平稳较快地迈进现代化国家行列。相反,一些国家没有协调好四化关系,忽视了农业现代化,结果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农民贫困的情况,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停滞,现代化进程受阻。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第六产业”呼之欲出

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会议提出三产融合,凸显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告诉记者,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被称为‘第六产业’(1+2+3=6),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得以延伸,实现农业附加值的增加和农民的增收。

“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已经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农业发展正在向这一阶段靠近,这是我国迈向农业现代化、实现提质增效的新机遇。”李国祥说。

郑风田指出,应在条件允许的地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让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既能接入加工业的“二产”,也能连接休闲农业的“三产”,延伸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让三产融合成为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因地制宜 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 会议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程度偏低,原因之一在于土地经营过于分散。此次会议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发挥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促进就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中金公司农业分析师边泉水说。

专家指出,会议提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体现出对基层首创精神的尊重。“土地流转已成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只有土地流转一条路,从各地实践看,还包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朱立志说。

李国祥认为,会议提出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这是对农民首创精神的尊重和鼓励。“30多年前大包干,当时中央的意见是‘可以、可以还可以’,中央对群众首创精神的尊重一脉相承。”

首提“人的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内涵变丰富

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物的新农村’是指道路、饮水、电力设施和住房条件等人居环境的改善。推进‘人的新农村’是指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会议首次提出‘人的新农村’,凸显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

长期以来,我国在“物的新农村”方面关注较多,对“人的新农村”建设和关注不够。同时,近年来农村出现了新情况,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的 “空心村”增加,“三留守”问题突出,“人的新农村”建设亟需提到日程上来。

对于如何推进“人的新农村”建设,程国强认为,今后一要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的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养老、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服务,让“三留守”有依靠有保障;二要做好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保护,不让农村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和 记忆中的故园;三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第四篇:2013-201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

一、中央用“四个最”要求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资料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具体部署。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农业地位】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此次会议明确提出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这是在三中全会关于改革总体部署下,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的问题更实际,部署更加系统。

“三农”工作依然任务艰巨。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程国强指出,今后要以农业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农民富、加快农村小康为核心目标,补齐“四化同步”中的农业短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粮食安全】

我们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会议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

解读: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表示,我国历年来对粮食安全都是高度重视,此次也是如此,但重点更加明确,强调口粮的主动权。让农业基础稳固,农民安居乐业,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掌握粮食的主动权。

党国英表示,从现状看,我国的口粮无论从种类还是总量上,都很充裕,且多年来均增产。但也有潜在的隐患,即当前主要靠较高的价格维持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如果与国外接轨,一些便宜的粮食进入中国,可能就会有一定的风险。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食品安全】

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

解读: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随着生产能力提高,数量已经不成问题。难在质量,回应百姓需求、解决社会性问题,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要治理农业生产源头,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认为,今后,从田间到餐桌,从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整个产业链要有严格的安全生产规范,要更加完整、系统、安全,实现

全覆盖。

【土地承包】

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解决发展和稳定问题,维护农民的利益。一些农民进城后工作不稳定,没有社保,如果承包权丧失了,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未来一二十年家庭经营依然是主流,确保农户的承包权保护了农民利益。

李国祥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为现代农业发展确定了重要基础,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状意义重大。同时,土地流转在农村非常活跃,不能不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盲目通过行政力量推动,而是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城镇化】

农村不能成为留守的农村

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解读:

据李国祥等人开展的社会调查,当前一些农村在社会管理方面很多时候无能为力,一些社会问题没人管,如农村“三留守”、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有的地方仍是空白。村委会、村民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工作仍要加强,这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李国祥说,一个村子搞得好不好,关键就看有没有带头人,党组织的力量要强。对于经济不太好的村子,如何加强领导能力,带动农民致富,做好社会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归根到底要靠党委和自治组织发挥作用。

【谁来种地】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解读:

专家们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一家种几亩地,留不住农业人才。要规模化经营才能让农业有奔头、才能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规模化跟工业化、城镇化相关,随着人员转移,一些人不愿意再从事农业,可以通过流转方式把土地租给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得租金。”郑风田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说,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就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目前这4种类型的新型主体仍处于初步培育阶段。国家要加强培训、提供政策支持,通过新型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据新华社(除署名外)

■ 特点

会议规格

“七常委集体出席体现重视农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

山、张高丽出席会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表示,此次政治局常委悉数出席,这在2007年以来是没有过的,体现了领导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资料显示,2007年12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任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胡锦涛、温家宝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做出了重要指示。

会议措辞

“会议不少语言亲民平实”

会议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提及食品安全时强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措辞方面,此次会议有不少语言亲民、平实。党国英表示,这与总书记的个人风格有关,同时也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务实,以及文风的平实。纵观今年召开的会议,一些讲话善用比喻,让人听得懂、接地气。

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开方下药三农焦点问题

粮食安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产品质量、谁来种地、农村管理一一提上议程

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确保粮食安全后,23-24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会议还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

对此,粮食安全问题专家、农科院信息中心研究员聂凤英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加,但粮食生产也面临各种问题,比如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粮贱伤农”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加上粮食不可能完全依靠国际贸易,因此今年国家尤其强调口粮绝对安全。就像总书记强调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也对记者表示,会议提出“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这表明未来国家将会增加对农民种粮补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预计接下来将会出台一些举措对粮食生产大县进行资金扶持和补贴。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郑风田分析说,“这一点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相一致的。今年国家特别重视土地改革和土地流转,而明晰农民对土地的处置权正是保证土地流转的前提。”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同时,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

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这或许将是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据了解,这个文件的核心内容是生态农业和农业现代化。

三、人民日报解读中央农村会议:将攻死守耕地红线 等6难点

2013年12月25日 03:5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农村工作主攻六大难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就会议传递出的新信息,本报今日请专家进行解读。

1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原文】

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解读】

招商证券资深农林渔牧研究员黄珺: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针对的就是粮食和食品进口量和走私量的提升。虽然进口低价粮对稳定国内通胀有一定的作用,但足以引起政府的重视。万一国际粮食产量或者世界经济有一个因素发生改变,全球粮价持续低迷的下行曲线出现拐点,我们将是非常被动的。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相信中央有关文件会按照这20字方针,对明年的粮食生产及安全保障作出及时部署,“这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

2家庭承包主体地位不能变

【原文】

会议指出,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社会管理研究室主任常兴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着力点,是要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创新和实现多种经营方式;要鼓励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强调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前提是要把每个农民当作是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的主体,要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个农村最基本的经营制度下实现。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这一基本制度,也必须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在“统”和“分”上都要创新、转变。在“统”的层次上,统一经营向农户联合与合作方向转变,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在“分”的层次上,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

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原文】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解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中国是人口大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保证绝大部分粮食自给自足的基础。中央此次再次强调守住耕地红线,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解决农村土地市场与城市土地市场二元分割的问题,建立统一土地市场,土地有序进入市场流转,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水平。中国人多耕地少始终是个矛盾,所以,不能随意改变耕地性质。在城镇化过程中,如果突破耕地红线,将威胁到粮食安全。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果能规划得好,措施对头,方法对头,有可能提高土地集约化使用的水平。城镇化后,条件具备,原来农民的宅基地可以复耕,提高某些荒地、沙地等土地的品质用于种粮食,在保证18亿亩耕地的基础上,优化配置,增加耕地。

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四最严”

【原文】

会议指出,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当前人民的突出愿望便是食品安全。如何实现在保证“吃饱”的基础上,让百姓能够“吃好”,是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相比前几年,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源头。如果源头污染治理不了,后面的环节再安全也无能为力。如何对养殖业的抗生素滥用、蔬菜水果业的农药残留超标等进行治理,需要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进行监管,还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

为了保证质量安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应该重塑。应该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加大监管机构建设投入,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原文】

会议指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解读】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民,重点在农村。现在看,我们城里人大多数都小康了,现在真正还有贫困人口、收入差距比较大的,主要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农民能否顺利地过上小康生活,关系着我们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还是拖着“短腿”的小康,是高质量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是实现了共同富裕的小康,还是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小康。

过上好日子、富日子、体面生活,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最大的梦想。要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促进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让农民通过自己辛勤劳动,也能进入小康。帮助3个“1亿”落户城镇

【原文】

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解读】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向城市转移的农民类型,主要分为流动人口、失地农民和在地农民。根据他们市民化的方式,又可以将农民市民化的路径分为“被动城镇化”和“主动城镇化”两大类。被动城镇化主要是指由政府主导推进,通过“征地安置”,实现农村土地的城市化和农民身份的“农转非”。而主动城镇化则指农民自主选择进入城市的城镇化过程。对大规模进城的农民群体来说,要完成市民化的过程,必需满足三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在城市生活的物质基础和一定的保障;二是能够顺利渡过城市适应期,形成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农民与土地的联结足够弱化,和城市接纳制度的形成。对此,一是建议未来户籍制度改革应逐步转换户籍功能,把人口登记和公共服务的功能放在首位;二是“就地市民化”或“就近市民化”,让部分农民到中小城镇进行市民化。

第五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五大新信号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五大新信号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4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研究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全面部署明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

会议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二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四是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五是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健全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制度,创新农业对外合作方式。

面临挑战前所未有

破除“天花板”“紧箍咒”迫在眉睫

会议提出,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我国农业生产正遭遇生产成本上升、财政补贴压力加大两大‘天花板’,以及环境资源双重约束两道‘紧箍咒’,若继续这样下去,农业能否可持续发展需要打上问号。”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然而在粮食连年丰收的背后,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压力明显加大:一方面,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不足,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的投入,造成土壤地力的下降,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靠什么破题‘天花板’、破解‘紧箍咒’?只有靠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靠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志说。

农业已成四化“短板”

推进农业现代化刻不容缓

会议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目前仍是突出“短板”。

“与飞速行进着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四化’的同步发展。此次会议对农业现代化的‘短板’表述,凸显中央对农业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李国祥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四化建设中的“关键变量”,直接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顺利,劳动力就能转移出来,才能更好促进城镇化发展。如果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好,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潜力没有充分释放,那么工业化、城镇化也是危险的。

专家指出,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看,一些国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注重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平稳较快地迈进现代化国家行列。相反,一些国家没有协调好“四化”关系,忽视了农业现代化,结果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农民贫困的情况,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停滞,现代化进程受阻。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第六产业”呼之欲出

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会议提出三产融合,凸显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告诉记者,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被称为“第六产业”(1+2+3=6),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得以延伸,实现农业附加值的增加和农民的增收。

“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已经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农业发展正在向这一阶段靠近,这是我国迈向农业现代化、实现提质增效的新机遇。”李国祥说。

郑风田指出,应在条件允许的地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让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既能接入加工业的“二产”,也能连接休闲农业的“三产”,延伸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让三产融合成为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因地制宜 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

会议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程度偏低,原因之一在于土地经营过于分散。此次会议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发挥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促进就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中金公司农业分析师边泉水说。

专家指出,会议提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体现出对基层首创精神的尊重。

“土地流转已成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只有土地流转一条路,从各地实践看,还包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朱立志说。

李国祥认为,会议提出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这是对农民首创精神的尊重和鼓励。“30多年前大包干,当时中央的意见是‘可以、可以还可以’,中央对群众首创精神的尊重一脉相承。”

首提“人的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内涵变丰富

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物的新农村’是指道路、饮水、电力设施和住房条件等人居环境的改善。推进‘人的新农村’是指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会议首次提出‘人的新农村’,凸显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

长期以来,我国在“物的新农村”方面关注较多,对“人的新农村”建设和关注不够。同时,近年来农村出现了新情况,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的“空心村”增加,“三留守”问题突出,“人的新农村”建设亟需提到日程上来。

对于如何推进“人的新农村”建设,程国强认为,今后一要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的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养老、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服务,让“三留守”有依靠有保障;二要做好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保护,不让农村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和记忆中的故园;三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下载权威解读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四大新信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权威解读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四大新信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文公报精神内容权威解读

    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文公报精神内容权威解读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

    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普金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

    202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心得体会四

    202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发表的重......

    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权威的解读都在这里

    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权威的解读都在这里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4全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4全文 即将在12月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讨论热度持续飙升,据各大媒体分析,一大波新政策即将伴随此次会议汹涌袭来,土地资源网小编也归......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