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新医改的探索实践

时间:2019-05-14 00:0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新医改的探索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新医改的探索实践》。

第一篇: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新医改的探索实践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新医改的探索实践

内容提要

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形成了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中简称《决定》)高屋建瓴,为进一步认识和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这个大的背景推动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全面深化改革,新医改也为全面的深化改革探索着实践之路。笔者基于全面深化改革下医改的最新实践探索以及探索过程中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积极努力更好更快地明晰并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价格 公立医院 综合改革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出台。七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快速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距离“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化医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阶段,与以往相比,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推动医药卫生体制关键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各界积极分析当前改革的难题,提出了深化医改的初步思路,并积极探索实践。

[1]1.关于明确市场与政府的作用 1.1 全面放开药价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指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 中明确了“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的新机制。换言之,政府不再定价,并不是政府从此退出药品价格的形成过程,而是转换成另一身份参与药品在市场中的价格竞争。

价格体制改革理应成为新医改的重中之重,也是先试先行之举。为此各界纷纷建言献策,例如提出不再制定药品最高零售指导价,而实行“出厂价”管理,核心是强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将“出厂价”标注在商品外包装上,使其成为价格管理的主要依据。对生产企业虚列成本费用、“出厂价”标注不实的要加大处罚力度。让出厂价到最终零售价之间的差价浮出水面,有利于增强价格透明度,方便消费者和政府部门的监督。

药价改革是积极的,但不可讳言,结果仍有不确定性,人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唯有政府角色的积极履行,成功地参与新的游戏规则中,方能将不确定的结果预先消化。这大胆迈进的一步,是作为改革者的政府自己主动承担了更大压力。

[2]1.2 招标采购政策

近年来,各地卫计委在集中采购中探索了多种不同模式,如安徽的“县级基本用药集中采购”、福建 “八标”、上海 “带量采购”、北京模式、青海“双信封”等。这些新近探索的经验,有望在全国推广。

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迄今已有15年。这一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00至2004年是药品集中采购机制的建立期;2005至2009年是探索期;2010至2014年是规范期。当前,这一制度设计即将进入第四阶段,是整个模式的提高期。2010至2014年各地摸索的采购模式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伴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基药的销售逐渐终端化,低价药政策也使得药品类别进一步区隔,基药和非基药分开招标的矛盾变得突出,规则滞后严重影响到招标进度,行业正呼吁招标新规的出现。针对上述现象,卫计委正研究新的招标方式,一批新规或诞生,今后各地招标可能将基药和非基药合并招标,分类采购方式会成为趋势,双信封评审制度也有望成为规范性要求。

1.3 鼓励社会办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目的就是要通过形成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分工协作、多元发展的办医格局,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

目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一是对其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二是对其取得的非医疗服务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部分,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可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就其余额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对其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四是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五是鼓励对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捐赠,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措施,动员境内外有经济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团体和个人兴办一批规模大并能够做精做细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以通过市场来提供,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另外根据经济学理论,由于公共卫生服务本身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作为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该由政府负责免费提供。按照《决定》要求,政府的责任和作用主要是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提供形式上,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通过为群众购买的方式,由市场提供。

因此,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好医疗卫生服务中基本和非基本的关系,充分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积极性。

[3]2.关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2.1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政府履行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决定》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行了部署:“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为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指明了大方向。

公立医院趋利的根本原因是医生的收入问题,改革的突破口也就在公立医院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年薪制”加“绩效考核”应该是解决现行公立医院扭曲运行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方面,通过高年薪可以确保医生具有体面的收入;另一方面,绩效考核可以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4]2.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应是以非营利的公益性为基本出发点的,提供公共的服务品,而绝非特需品。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公立医院过度追求以盈利性服务交叉补偿非盈利性服务,可以说,目前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而是像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由于政府责任的缺位,特别是补偿机制和监管责任的缺位。

具体来说,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四项改革措施:一是落实政事分开,赋予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医院内部建立规范的“理事会+监事会+院长负责制”的制度。三是根据公立医院作为特殊事业单位的特点,在用人机制和薪酬制度方面赋予必要的自主权。四是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应同步推进教育、科研等事业单位改革,以协同推进、减弱改革压力。

3.关于优化资源配置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无论哪种产品或服务市场,无非由需求和供应两个主体构成。随着医疗技术快速进步,老龄化问题逐渐加剧,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等市场因素的驱动,导致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矛盾是供需矛盾,或者说是供不应求。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目前所能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还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去配置。为此,要使有限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更充分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必须注重优化资源配置。

[5] 3.1 分级诊疗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分级诊疗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提高卫生服务绩效的有效办法。按照《决定》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要注重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用好健康网、健康卡和远程医疗等手段,力争到2020年实现人手一卡,各地通用,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和防病治病全过程。

[6]3.2 鼓励医生多点执业

医生多点执业是一个发展方向,逐步使医生脱离“单位人”身份的制约,开展多点执业,形成按需流动的人事机制。比如,福建省三明市在完善治理结构和人事、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已取得了良好成效。另外北京市正在积极推进鼓励医生多点执业政策。

但从现实来看,只要医生还是“单位人”身份,就很难变成“社会人”。从2009年的新医改方案提出“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时间已过去5年,而实际情况是多点执业推广的难度非常大,需要更多的政策制定以及社会实践。

[7]4.关于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改革”。201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医药卫生体制是一个系统,由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药品器械以及信息和人力资源等多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单一方面的改革难以达到整体的预期目标。我国的医改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也还存在“差异大”和“碎片化”的现象。全面深化改革仍需坚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这十六字方针,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总之,以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推动和深化医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需加快步伐,正视改革中仍然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摆脱利益固化的藩篱,建立“一个机制”和“三大体系”,通过完善医疗卫生筹资机制和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8]参考文献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J].行政管理改革,2014,05:4.[2]王保安.发挥政府办医职能作用 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J].行政管理改革,2014,05:10-16.[3]自治区党校教授、南宁市签约理论专家 黄飚.鼓励社会办医 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N].南宁日报,2014-06-10009.[4]马进.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再认识——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4,01:1-3.[5]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刘国恩.医疗资源配置:正确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N].中国医药报,2013-12-23006.[6]刘谦.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01:2-4.[7].医改·多点执业[J].全球商业经典,2014,04:54-55.[8] 马进.从系统论看我国医改的深化与拓展[J].中国卫生人才,2013(7): 60-61.

第二篇:新医改背景下

新医改背景下“看病难、看病贵”探讨

郭金有

【摘要】放眼看中国,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和成因,重点探讨“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局面是否在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下改善,提出现代医改政策与民生改善工程能否真正切切落到实处,推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等举措是否能从微观上得到理想的治理。首先必须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凸显政府职能,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经济活动,让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后,提出了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性的主要矛盾在新的政策实施后能否进一步遏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探索。

【论文关键词】看病难 看病责 医疗体制改革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大学生下基层 药品零差率 中医适宜技术

展望当代中国,随着国家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因人口众多,贫富领域不均等客观原因,当代中国“缺医少药”的现象还待进一步完善,“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格局随着现代医改政策的实施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医”、“药”、“专业技术”等等科学领域的发展也逐步走向了标准化、国际化,古往今来,人类的健康问题始终摆在首位。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分析:

1.1首先“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正如字面上所表达的那样应该分为“看病难”与“看病贵”两个问题来看待:要分析这两个问题必须搞清主体与对象,即谁在喊看病贵和难、难和贵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看病难”在城市中主要体现在优质医疗资源缺少,医术水平高且可以信任的医生难找。但是反过来讲,不管什么病谁都想看高级医生、住高级医院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法满足的。在农村主要表现在一般医疗资源缺乏,医务人员人数偏少、总体医疗技术水平偏低,所以对病人应进行合理分流,根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小病到基层,大病才上大医院。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诊疗水平,对于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慢性病等病人的信任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只讲看病难,而是要作具体分析。“看病贵”指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超过了患者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其中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覆盖的广度和强度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我国在于医疗保险方面的覆盖面很窄,据统计约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患者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一卫生系统:改善绩效》得出的结论是,在被评估的191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公平性位居188位,倒数第四。

1.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在新旧体制更换等原因长期积累造成的,为此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18次连续药品降价,涉及品种规格多达万余种,2007年对医药卫生系统的商业贿赂问题也重拳出击。尽管如此,问题的解决不能期待一蹴而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要有长期努力的思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先是从病人的方面来剖析:中国病人中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农民,约占37%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他们缺乏有关医疗保险的法律和法规,没有对医疗保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预见,所以一去到医院,就总觉得看病难、看病贵,那些病人就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吓倒,同时心理为这笔昂贵的医药费用而产生崩溃,所以像这种情况也就犹然而产生了。

1.3从国家的方面来看,不但有政策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国家和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严格和财政投入不足的原因。政策方面,我国关于医疗立法还存在很多的缺陷,立法还很不健全,法律监测也很不完善,所以当病人在上医院看病接受治疗时只能是心理感觉价格高而无法用法律来得到根本的保障,况且,医院以及一些卫生院或诊所是属于事业单位,也是具有赢利性质的,所以患者就更加受蒙蔽了。同时,国家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严,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人,所以这就大大地助长了看病难看病贵的不良状况。此外,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只占世界的2%,但是我国的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左右,用2%的医疗费用去解决22%的人口健康问题肯定会觉得看病难,看病贵。1.4关于医疗保险方面,目前中国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特别的窄,从结构上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而农民、城镇非正式就业人员、弱势群体还没有被保险制度所覆盖,医疗保险制度应有的公平性和优越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在农村,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非常的多,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没充分凸现出来时,我们可以经常从电机屏幕中看到农民工因工伤或意外伤害而没有钱治病,就算给农民保险,但仍还是不够充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首先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不足,随着基层社区集体经济力量的下降向农民集资成为建立合作医疗资金的重要来源,但向农民投资的难度,重要取于农民对医疗的满意程度。但是国家对医疗事业的投入甚少,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不稳定,因为国家对医疗合作大多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但是地方政府行政官员为了各自的利益,使得他们对执行政策的主动性大大降低,没有足够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落实。

1.5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要求不相同,这给建立统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即农村保障的主体、方向、管理方面都构成了障碍,会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农村的行政区域设置的医疗卫生网点业务不足,不少地方的农民基本可以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直接去县或乡级医院。因此县或乡的医疗布局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二是卫生机构人员的分布非常不协调,总之这些都是产生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不足之后自然就产生病人看病难看病贵。

1.6药品与医用材料价格虚高:关于药品、医用材料价格虚高的报道已经很多,几乎人人皆知,很多药品包括一些政府定价药品从出厂到零售,中间差价为一倍甚至几倍,医疗材料价格管理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以药补医”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药品销售成为医院利润的主要来源;药品生产领域无序竞争,流通领域环节多,交易成本高,药品价格虚高。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合理: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僧多粥少”导致公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城市占有80%的医疗资源而农村只有20%,因此,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尤为突出。1.7 服务质量、态度差,就医流程不合理: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部门,面对患病的脆弱群体,该群体面临经济和精神双重的负担,如果遇到不满意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其反应肯定比一般服务群体要来得强烈。加上目前医疗服务人员普遍超负荷工作,待遇也不高,难免出现询问病史时间过短和回答病人问题不耐心等现象。另外,就医流程设计不合理,排队时间过长,挂号、就诊、交费、检验(检查)和取药等往往都需花费较长等待时间。如果有些大医院布局不合理,标识不清晰,需要在不同建筑或楼层之间来回奔波,病人肯定产生强烈不满。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途径

对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象,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尤为严重,但是近几年我们国家正逐步实施了一些新型的医改政策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1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

2.2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根据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更大程度地承担起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责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超收倾向。关键是明确政府责任,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片面创收的机制。

2.3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坚持教育与监管有机结合,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督促医疗机构坚持合理检查,严格执行疾病诊疗规范,明确基本检查和基本用药,防止因常规药物滥用和不合理检查而增加病人负担。物价部门应加大医药价格的专项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防止乱设收费项目、重复收费、多收费现象发生,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医药负担。

2.4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规范,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老百姓的用药需求。根据国家、社会、个人承受能力,又保证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品价格监管,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名义把药品的价格太高。

2.5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让医务工作者真正的明白群众看病的需求,方便群众就医。

2.6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辅助弱势群体。由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积极落实,结合社会扶持体系建设,多方面筹集资金,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基金,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及“三无”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同时明确指定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卫生医疗机构,对下岗失业人员和五包户、孤寡老人实行免收挂号费和诊查费、减收床位费。切实降低弱势群体的用药负担,加大投入举办惠民医院、平价医院等,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群众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医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2.7当前要建立医务人员定期到基层的制度,推广医疗卫生、中医、中药适宜技术,建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巡回医疗制度。同时,借鉴国外做法,制定政策,要求大学医学毕业生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工作3到5年,充实乡镇医院人才队伍,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质的原则,对社区卫生资源重新布局,积极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卫生服务网络。

3“看病难、看病贵”的进一步深入探讨

3.1农村医疗建设中,医、患角色的再认识

患者去医院看病不象去一般的市场上消费,医疗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患者对自己病情往往知道很少,更不要谈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到医院看病是把自己尽快康复的愿望寄托给了医生,希望医生能够对自己的利益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医生出于自身利益出发,还有外部压力等要求,往往使这种本应百分之百对病人忠诚的委托关系异化。开大处方、乱用药、多用药等现象十分普遍,医疗乱收费仍然屡禁不止;一些医疗机构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自定项目、分解项目收费现象比较突出。就医时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应该是疾病,而现实生活中医患之间的互信可以说到了历史的最低点,甚至矛盾与冲突也屡见不鲜。

3.2诊疗行为不规范,医保工作不到位

在医疗领域中除了医生、患者外,绝大部分场合存在第三方,即医疗保险者。医疗保险者除了提供疾病风险经济分摊的重要功能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是代表患者监督提供方医生的诊疗行为是否合理,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保障病人合法利益。但大多数医疗保险公司往往只注重自身利益,主要检查“过度医疗”问题,但作为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的我国,医疗保险部门除了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关注病人的利益是否受损,代表患者的根本利益监督检查医生的医疗服务行为。

3.3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改革目标不明确

在进行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人享有健康,而不是只让一部分人病有所医,医疗卫生改革应该始终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如果仅仅为少数人服务,那么社会的整体宏观效率很低,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强化政府职能和政府责任,政府应向全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打破城乡与体制界限,平等地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4、我乡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及解决策略探讨

松树乡地处武威市凉州区西南方,近莲花山、祁连山脉,总人口达1500多户,本人认为,在像我乡这种底子薄、财力十分有限的农村,要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只有在认真分析并抓住我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惠民政策,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的标准,提出有的放矢的措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1 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分析,看病难、看病贵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其本质是什么?其主要矛盾是什么?必须通过认真分析,抓住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主要矛盾,才有可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一困扰政府、社会和医院3方的社会问题。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与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相比较,现在的社会有了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改革开放前是整齐同一的社会,其医疗服务需求也基本同一,这种情况下,只需供给无差别的医疗服务,就能满足全社会的医疗服务需求。在这种单一的“需求-供给”模式下,其医疗服务的价格是以社会平均承受水平来制定的,因而在社会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加之社会的均衡同一,就不会出现无法承受的社会阶层,也就不会酿成社会问题。

4.2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探讨: 针对我乡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及主要矛盾,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对策。比如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加大政府投入,构建“金字塔”型医疗卫生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卫生资源配置方向,向农村、基层、预防倾斜等。这些对策都属于基础性对策,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部分原因问题。但由于没有针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象的主要矛盾,因而,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仍将继续存在,只是程度会有所缓解而已。我认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理想模式应当是“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该模式是在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实事求是,针对不同的人群,为其提供来自经济上能承受的医疗服务,从而达到消除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问题的目的。

4.3 据本乡十个村摸底调查,截止2010年12月份,本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为74%,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其主要的原因是群众的思想转变落后,响应这一重大的医改政策的出台,我们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为就是要搞好宣传,做好本质的工作,让他们尽快的转变思想,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紧紧抓住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在最低的社会公正性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用理性政府的理性约束来对待非理性医疗机构的非理性医疗服务供给(表现为过度医疗服务)和非理性病人的非理性医疗服务需求(表现为小病、常见病等均到大医院求治),保障群众的健康,从而改变全乡经济落后的新局面。

4.4 卫生部门及社会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

(1)物价部门要认真把好“最低成本”定价关。

(2)法院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对涉及低保层、低收入层人群的诉讼,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下,只能按“两低”(最低限检查+最低注档药物和治疗)标准来要求医方举证。即举证要求标准应与实践中的“两低”标准相一致,不能搞“双重标准”(医疗时实行“两低”标准,诉讼时实行“普通”标准),那样医院将无所适从。

(3)信访部门在处理涉及低保层、低收入层的医疗信访案件时,也只能用“两低”标准对医院的服务进行对照检查,而不能用其他任何高于“两低”标准的标准来评判医院的工作。

(4)水、电、气、电信、交通等公用事业部门对医院供给的一切服务,应当以最低价格收费。这应当是全社会对社会弱势人群医疗保障问题关心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5)应当有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来负责社会人群的阶层划分和标记工作,其划分和标记工作一年一定,实行“阳光工程”,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6)卫生行政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要共同配合,对医院执行“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坚决予以处罚。同时设置举报电话,接受社会、新闻治”,这是否会导致新的医疗服务不公平,还有待观察。同时,由于病人所得到的医疗服务主要取决于其支付能力,因此,对社会弱势人群来说,尽管医院已经用自己所能提供的最低价的服务来履行社会公益职责了,但仍将出现一部分社会弱势人群(主要是一些重病人)连这最微薄的医疗费用也支付不起的情况。这时,问题由谁来解决?是体现无限的社会正义,由政府提供医疗费保障以继续医治、直至治愈(或死亡)?还是按照自然正义原则(政府履行有限社会正义职责),无奈结束医治(目前的现实情况中,是后一种处理情形)?这将是又一个易受社会攻击的地方,也应当是一个政治问题。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乡实行状况:

5.1、我乡经济处于不发达区域,人口稀少,人均占有量少,地处资源不丰富,经济收入普遍低,主要以农作物为主。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如果让个人独立承担疾病风险,终其一生的积累可能都会觉得“看病贵”,甚至无法承担和抵御。在农村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职能是疾病经济风险分摊,是将个人一时的疾病风险分摊到一生,是将一人的疾病风险分摊到全社会。如果没有广覆盖的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个人主要承担疾病风险的医疗体制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可以说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我们需要以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平台,用一生积累的财富来抵御一时的疾病经济风险,更需要调动全民的财富来分摊与帮助某个人的医疗负担。

5.2、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需要各级政府下很大决心,政府财政也必须投入很大的财力才能完成,必须提高到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这样一个政治高度才能完成。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各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把这项造福广大农民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要认真总结试点单位的好做法,积极进行农民个人缴费方式的探索,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

5.3、在对松树乡卫生院展开进一步的调研后,据统计2011年松树乡人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每日门诊接待人次达100多人,日均补偿金额达1000多元,住院比例根据相关规定内设25张病床,并建立健全既方便农民又便于监管的合作医疗审核和报销办法,实行基金使用管理的卫生院、村卫生室公示制度,把合作医疗报销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探索农民参与监督和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和使用的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重点解决好本乡五保户和贫困家庭的问题。在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重、难以承担的部分,给予适当补助。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互补,共同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

6、使用药品零差率、地产中药及相关医改策略解决看病贵探讨

6.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如火如涂进行的同时,国家又出台了新的医改政策即使用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的施行,这一新政策的出台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本人认为患者就医感觉医院不好进的根本原因是其昂贵的药品使他们望而却步,国家出台这样的新政策应该能解决这一本质问题。再不会是真正真需要救治的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推行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国家、省上确定的基本药物有关规定。基本药物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招标、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实行零差率销售。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步进行,具体进度为:2010年5月31日前,在28个县市区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先期试点,完善方案;自6月起,在不少于60%的县市区开始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综合改革;年底前在全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综合改革。

6.2推进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政府补助及医保基金等多渠道补偿。政府补助标准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办法核定。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当地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支出,由同级财政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困难地方予以专项补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或财政专户统一管理。政府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

6.3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业务、药品、器械等方面的管理。

6.4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依据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在合理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确定岗位设置,核定人员比例。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按照人社部门核准的设岗方案,所有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富余人员分流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6.5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根据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近三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收入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特殊因素核定。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评价体系。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财政、人社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岗位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对职工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定岗竞聘完成后,按照国家规定实施绩效工资。

6.6推进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城乡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阶段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保健,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病管理等9大类。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随着政府投入的逐步提高将不断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本地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中的报销比例。

7、必须进行微观上的综合治理

7.1我们必须调整微观卫生经济政策,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比如改革目前传统的按项目付费的方式而采取按病种付费的方式,继续采取药品集中招标等综合措施降低药品的虚高定价,治理医院不合理医药收费行为和按规范进行的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单靠卫生经济手段远远不够,同时要大力推崇循证医学,建立合理的诊疗规范,寻找成本效果好的标准治疗方案,积极推广各种适宜技术,达到提高医疗质量前提下的控制不合理费用这样一个终极目标。当前,医学科技发展非常迅速,我们的优先重点应该引进、吸收、消化那些成本效果好的技术并予以推广。同时,对原有广泛应用的临床技术或治疗方案应该进行全面的成本效果评价,比如对终末期肾病病人移植和透析两种方案成本效果(效用)进行全面权威性的比较。又如,为了减轻过度用药现象,对临床抗生素应用范围、适应征及不适应使用范围的合理界定都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提高药品生产流通的准入标准,大力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的教育。制定一系列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和临床用药指南,用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和用药行为。严肃处理乱用药、乱检查的医院和医生。

7.2必须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已经形成共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行确保。第一,必须弱化医院的趋利动机,但又要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院运行的技术效率。要建立与完善医疗业务工作数量、质量与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比如,医院在核定合理的支出项目与标准的前提下,如果仍然有结余应该按一定比例上交卫生主管部门,用于区域卫生资源的合理调整与布局、用于医学科技的发展和适宜技术的推广等。第二,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必须加大,政府财政要投入到疾病治疗成本效果好的医院或科室。因为对医院而言,病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即是自己的收入,如果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医院自身收入必将减少,而这减少的收入如果没有合理的补偿,相信实际上没有一个医院真正愿意朝这样一个非常合理的方向努力。这就是医疗领域非常明显的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财政补助必须正确发挥导向作用,校正市场失灵,专助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的医院或科室。目前撒胡椒面式的财政补助方式,不但没有很好的校正市场失灵,而且可能起了与期望相反的“逆向补助”。

7.3政府责任必须到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财政应逐年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在政府财政支出中要明确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比例,明确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助项目和标准。比如人员经费、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完全由财政全额拨款,日常运行经费通过低收费予以补偿,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托底”以弱化医院的趋利动机。此外,政府要加大对医疗领域的监管力度,看病贵往往与乱收费和过度医疗密切相关,通过加强政府监管,消除乱收费和过度医疗对克服看病贵问题往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7.4必须建立梯度医疗体系,三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疗门庭冷落是医疗系统的一个普遍现象。病人流向必须合理。三级医院的定位决定其主要是负担疑难杂症的诊治,而社区卫生服务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及诊断明确疾病的治疗。要采取行政的、制度的、经济的手段调整各类病人的合理流向,比如制定合理的定点医疗和转诊制度,发挥价格和自负比例的调节作用。7.5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让医务工作者真正的明白群众看病的需求,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总之,我相信,在我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乡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乡实情的路子,很好地解决我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我乡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 》卫农卫发2006]13号

[2]胡善联.上海市“看病难、看病贵”成因和对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6,2: 21-23.[3]邱 童,顾 海.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析及解决建议[J].卫生软科学.2006, 20(6): 536-537.[4]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甘政发[2009]97号 [5]何志高.“看病难、看病贵”之我见[J].中国药房,2007,18(13):961-963.[6]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 甘政发[2010]23号 [7]光明日报:用医改的办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12

第三篇: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2010级临床医学五班二组陈方超学号:201050232

摘要: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逐步实施,高等医学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医学院校应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现存的问题,通过教学改革、基地建设、实践教育、校园文化等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医学生新医改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乃是一切幸福的基础。尽可能地生活在“健康王国”里,预防疾病这个敌人的偷袭,打退这个敌人的攻击,对个人而言乃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务之一,对全社会来说则是一个突出的政治性议题。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有效的、公益性的公共卫生体系,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为了适应医改的新目标新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继续进行积极地探索与实践。为此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意见第三项特别指出,医学教育要德育为先,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严守医德做综合型人才,现今社会部分医师医德缺失,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显著,医患关系矛盾突出。这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和工作积极性,也为诊断治疗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障碍。

《意见》强调,要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医学生在埋头书本、苦学专业课程的同时,更应重视养成良好的医德风尚并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医德情操是医务人员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追求真理,发展科学的积极促进力量。它能激励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病病而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和忘我劳动,使医疗卫生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另外,《意见》指出,要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医学生应格外重视全科医学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合格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国家新医改的政策,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精神。

高等医学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在学生培养阶段,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医德医风的内容与要求,帮助他们把握医务人员职业的本质特点和义务要求,着力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使命感,塑造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品质,牢固树立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观念。这既是医药卫生系统行风建设的延伸与拓展,也是阵地前移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和造就一支合格的卫生人才队伍,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医改的实施,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实施以人文教育为基础的全程医德教育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应以实用型为主,把人文教育课程整合到医疗实践中去,达到医学与人文教育课程一体化,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密切联系实际,最终提高道德水平的基本思想,同时,德育还应当贯穿于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可以期待的是,随着全社会文化重建的进程,道德的力量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随着国家重新加大对医疗的投入,医务工作者的待遇能通过正当途径得到提升,减低收取灰色收入的冲动。随着匮乏时代的远去,文化重建具备了初步的条件。“讲正气、知荣辱”的社会是医德得以立足的土壤,只有道德和道德带来的社会尊重重新获得独立于金钱之外的价值,只有荣誉成为“花钱也买不到的东西”而被珍视,医德才能回归,和谐医患关系才有可能。

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医学人文课程,结合基层卫生保健体系的需要,以社区为导向,在整体上优化医学课程结构,确保人文知识的学习运用与医学、卫生保健的需要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人文教育课程的比例和数量,建

立各类课程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教育模式,把人文知识整合到医学实践中、让人文教育渗透到医学教育的每个环节。在课程形式上,要探索少而精的必修课与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人文课程重点在于展示人文知识的主要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建构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因此,必修课程不宜太多,应遵循“以选修课为主,辅以必修课”的原则,在确定医学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的同时,开设大量的选修课,让学生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在课程安排上,要注重其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及整体规划,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构成前后开设顺序关系,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

突出医德医风教育,新医改的实施尤其突出现代医学教育在强化医术的同时必须注重医德医风的教育,医学院校应切实将国家卫生事业改革的实践与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情况相结合,把医德医风和医学技术一样作为医疗实践的核心。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医学生新医改形势下需要具备的医德医风要求,建立有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目标。

其次,构建一个医德教育的有机系统。将医德教育覆盖医学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延伸到专业基础教学、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使医学道德教育成为医学教育的联结点。再次,积极贯穿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早实践、多实践,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服务于敬老院、福利院,参加社区医疗咨询服务,赴贫困地区义诊,考察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等,使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医德医风的内涵,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开设《医生职业道德课》,开课的好处是能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医生职业道德知识,便于学生学习、掌握,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几乎没有医学院校专门开设有《医生职业道德课》,有的也仅仅是通过新生始业教育、形势与政策课等途径讲授有关知识,缺少专门教材,没有固定学时。在开课条件不成熟之前,医学院校可考虑在两课中安排一定课时进行医生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医德教育实践基地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建设是提高医学生德育实效性的重大举措。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所等都可以建设为实践基地。德育基地建设应当遵循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指导方针,学生可

通过实习、见习、青年志愿者服务、义工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势在实践基地接触病人、熟悉医疗环境,感受医生职业道德的氛围。

注重实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停留在课本,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低年级学生可到到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等参观见习,了解医生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对医生的职业性质、职业特点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高年级的医学生可成立义工组织,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特别要下到农村、社区,开展健康宣教、保健咨询、义务诊疗、医疗调查等活动,既能锻炼知识技能,又能了解群众需求,对于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积极意义。对于实习学生,要积极倡导和组织他们参加医院创建医德医风示范活动,开展学习交流,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深刻的启发,亲身感受医生肩上的重大责任。同时可对实习生实施职业道德评价,将评选结果作为学生毕业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可借助重温医学生誓言、看警示片、签承诺书、学《医师法》等各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了解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明确医生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与法律规定。

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除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可通过讲座、报告、演讲、辩论等形式向大学生普及职业道德知识,通过宣传栏、橱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弘扬优秀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医德医风大讲堂、医学伦理辩论赛等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2]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3] 叶旭军,杨春华,李智巧。新时期医学院校德育工作实施创新战略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1.[4] 王星明,王艳华。西方国家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4.[5] 李阳新。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新探[J].安徽医药,2008,9.[6] 程子军。完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育途径[J].医学与哲学,2005,10.

第四篇: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党建工作探讨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党建工作探讨

关键词】 综合医院;党建工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党建工作已难以适应医院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如何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更好的结合、如何创新党组织工作方式方法、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因此,医院党建工作如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当前医院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医院党务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和研究医院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党建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切实加强医院党组织建设,开创医院党建工作新局面。

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大力加强医院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党建工作必须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大力加强医院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

1.1 找准定位扮好角色 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的前提下,切实发挥党委在医院重大决策中的参与作用,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督作用,在维护医院各方权益方面的协调作用,在处理各部门与广大职工关系方面的领导和凝聚作用。

1.2 完善机制、管好干部,不断创新医院干部和人才管理机制 这是医院党委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的核心内容和工作重点。首先,医院党委要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科学有效、激励和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健全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拔、任用和管理工作。其次,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坚持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起抓,创造性地开展干部人才工作,建立多渠道、多视角发现和任用干部人才的用人机制,建立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成才创业环境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这是医院党委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环节,也是医院党建工作有所作为的重要领域。

1.3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医院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作用,积极参与本单位重大问题的决策,坚持党建工作服从服务于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服从服务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服从服务于临床科室的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广大职工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大局,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医院党政班子成员可通过重任分担、交叉管理、双向参与等形式,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使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更好地促进医院党建工作的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医院党建工作上新台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医院党务工作者要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开拓医院党建工作新局面。

2.1 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党员管理机制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建立健全医院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以科学的制度促进党建工作。医院党建工作应从完善基层组织制度,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规范党员学习制度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基层党支部在党员学习教育、联系群众等方面的长效机制;推行党建目标考评制度等方面着手,加强制度建设,使相关制度规范化科学化,为医院党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2 加强医院党组织的队伍建设 培养选拔好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者直接关系到医院党建工作的成效。首先,医院党组织要配备好专兼职党务干部,选拔政治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党政领导;培养选拔政治过硬、业务素质好的青年党员从事党务工作,建立党务干部后备队伍。其次,加强培养与培训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切实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第三,加强党支部建设,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大力加强党支部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的头脑,用党员先进性标准规范党员的行为,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将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同时,建立中长期党员发展规划,将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党组织建设工作总体目标中,严把“入口关”和“培养关”,积极培养发展新党员,将优秀“双高”人员和青年职工吸收到党组织内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第四,加强党内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扩大党内民主;重视发挥党外监督的作用,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能。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教育、严格要求、强化监督,把教育、监督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2.3 争创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对医院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医院改革发展的实际,把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根本途径,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医院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党内学习制度,采取灵活生动的形式,结合实际,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研究解决医院当前改革发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把学习转化为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转化为破解医院发展难题的具体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理论修养,提高理论武装的实效。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促进者。真正使党员干部做到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切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对于加强医院各级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医院广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医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必须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形式、新内容,不断加强和完善医院的党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医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为医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组织保障。因此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借鉴各地各方面的成功经验,认真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集中教育活动过程中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形成制度,并使之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中不断丰富完善,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干部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为建立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医院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党建工作要准确定位其基本职能,以加强医院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把党的建设与本单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医疗、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想方设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促进医院发展的同时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容,使医院党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拓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和空间,把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组织纪律观念、爱岗敬业精神融为一体,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吸引力、渗透力、凝聚力,并带领医务工作者在改革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推动医院的发展和壮大,为广大人民提供最满意的医疗服务。【参考文献】

[1] 李兰萍,吴志兰,杨晓燕,等.加强医院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5):1617.[2] 何 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3):172173.[3] 毕 波.新时期加强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党报,2008,114(2):3435.[4] 肖志红.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医院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企业家天地,2009,(3):160.[5] 张雄伟.加强和改进基层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2):122123.

第五篇:新医改背景下县级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县级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在医改背景下,要求公立医院更好的体现出公益性质,这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竣的挑战。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财务管理作为公立医院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财务管理越来越无法与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更好的推动公立医院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 财务管理 措施

新医改的实施目的是能够对当前看病难的问题进行缓解,并进一步减轻居民应医的负担,能够有效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在新医改实施后,不仅能够有效的维护居民用药的公益性,而且对于推进全民医保制度的有效落实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新医院中强调政府政策的支持,从而为新医改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动力支持。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对于原《医院财务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并在2012年开始执行新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这就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突出亮点

(一)通过提取医疗风险基金来提高医院抗风险能力

为了有效的配合新医改的实施,对《医院财务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新修订后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中,从医疗收入中进行医疗风险基金的提取,利用该基金来购买医疗风险保险及支付医疗赔偿费用。通过从医疗收入中适当的计提医疗风险基金,并将其用于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中,这不仅有利于控制医疗风险的发生,而且能够有效的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二)强化成本控制,规范管理流程

在当前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中,对成本管理内容进行了规定,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规范控制。分别针对成本管理的对象、流程和控制方法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有利于医院成本控制的规范化发展,对提高医院成本控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提出了医院全面预算的要求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开始执行全面预算制度,并进一步对预算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有效的增强了预算管理工作的灵活性,使预算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具有可操作性。这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医院预算管理的水平,而且对规范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明确了财务管理在医院运营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三级医院要设置总会计师的,其他医院则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总会计师。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在医院运营中的重要地位。另外还明确规定了财务监督的方式和主体,有效的加强了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五)有效的提升了核算和财务分析工作的水平

在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详细对固定资产、建筑工程等项目进行具体的核算,以此来有效的规避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进一步明确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利用财务分析来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数据和信息供财务部门进行利用,而且财务信息具有较强的可信度,能够为医院各项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风险防控意识

在当前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需要在管理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风险防控意识,能够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医院管理人员需要强化自身的学习,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能够将财务风险意识与财务管理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有效的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防控能力。

(二)加强医院预算管理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需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效的实现对医院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对各项资源的有效分配和控制,确保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医院管理者要加快观念的转变,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财务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为预算管理提供准确及全面的数据支持。医院制定的预算管理标准需要与医院的发展计划相符合,避免预算管理标准的盲目性。同时医院预算还要具备主动性和控制性,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质性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医院预算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医院管理的水平,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因此通过加强医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管理工作效率,确保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三)完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

在当前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督体系,严格把关医院日常资金流动情况,有效的对医院现有资金和借贷资金进行利用,在医疗器械、药品及员工福利等方面要强化透明性管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来采购医疗仪器和药品,准确对库存药品进行预算和监督,有效的降低医疗运营成本,从而为医院的发展创造更大化的效益。

(四)降低应收账款限额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病人拖欠医疗费的现象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利用降低应收账款限额的方法来对拖欠及恶意欠款等现象进行有效预防。同时医院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基础上,确保成本费用的降低,有效的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结束语

在新医改背景下,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步伐,要想取得较好的改革效果,需要及时转变观念,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上升到医院日常重要的工作中来,以此来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为公立医院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淑梅.新医改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研究[J].财税论坛,2011(9)

[2]张琳,袁晶.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途径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

[3]刘俊英.新医改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1(7)

下载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新医改的探索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新医改的探索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医改背景下医疗保险支付模式探析

    随着各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医疗费用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支付方式的选择对医疗保险系统能否平稳运行有着直接影响,也是涉及到各方经济利益最直接的环节,做好医疗保险支付......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改革的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研究 【摘要】我国自2009年4月6日实施“新医改”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时期,广大医疗机构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而公立医院......

    新医改背景下,零售药店的环境分析

    在新医改背景下,零售药店的环境分析 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9年4月我国实行了新医改,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进行了医疗卫生改革。......

    新医改背景下职代会制度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本市卫生系统职代会制度运行情况,推进《XX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卫生系统职代会的操作实施,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创造和谐的环境,去年7-9月......

    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

    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展开,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入新时代的改革果敢抉择、指引方向。科学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我们......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创新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创新 --以福建晋江为例 吴莲妹 内容提要 福建晋江2010年10月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多年来,晋江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不......

    浅谈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

    浅谈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国内医院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医改政策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进行探究,以达到提升医院工作效率,保障医......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摘要:目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是在于,怎样在改革管理体制的同时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从而达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目的,让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