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环保约谈亟须问责跟进
最全汇总>>>黑龙江公务员历年真题
申论热点:环保约谈亟须问责跟进
通过最新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黑龙江中公教育整理了黑龙江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背景链接】
2015年9月,广西百色市长被环保部约谈。自去年年底,环保部启动约谈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至目前,已约谈20个城市的主要负责人,城市环境问题与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名字同时被曝光,而被曝光城市环境问题的整改力度往往非同一般。
众所周知,环保部2014年发布《环境保护部约谈暂行办法》,对环保约谈的定义、需约谈的情形、约谈对象、内容、组织形式和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范。这项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有效措施,加上新《环保法》的支撑,让环保部门敢于对污染频频亮剑,也让环保执法真正硬了起来。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申论热点分析 【标准表述】 [意义] 环保部门约谈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或相关负责人,是我国环保执法的一项工作机制创新。一方面,约谈制让约谈对象“丢人丢面子”:地方政府在检讨之余,还要在各大新闻媒体的镜头中“亮相”。另一方面,环保部对地方政府负责人进行时时提醒,随时“敲打”,政府一把手在约谈过程中不断查找自身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比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后再查处责任人更有意义。
环保约谈,体现了我国环境保护从“监督企业”向“监督政府”的转变。一方面,环保约谈打的是有准备之仗,在对接受约谈的地方环境摸清问题、找准原因、开好药方后才进行。指出问题有的放矢,剖析原因一针见血,分析根源直击要害,这能让被约谈的地方政府负责人真正有所触动。另一方面,面对环境违法行为,地方政府不能将环保约谈仅当成提醒教育,对仍未有效整改的,要及时启动问责机制,追究地方政府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用实质性的震慑力确保约谈取得实效。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约谈不空谈,环保才不难“。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击查看黑龙江申论考点大全
最全汇总>>>黑龙江公务员历年真题
第一,地方政府不能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将环保所指向的长远利益与自身眼前利益割裂开来。约谈只是第一步,要使其不沦为空谈,就需要完善政绩考核体系,改革优化各种法规,细化相关程序,形成最严格的制度。
第二,必须尽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确立环境执法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合理界定和调整行政法规执法权限,理顺环境执法监督层级权限,增强“国家监察”能力,完善地方环境执法监督机构。
第三,强化问责机制,对治污不力,约谈之后整改不到位的地区,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查处,以此倒逼地方政府摒弃“唯GDP是举”的偏执政绩观,遏制权大于法的利益冲动。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课程如何设置教学的!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写多练,中公申论批改服务可以系统的提高学员写作水平。中公教育黑龙江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击查看黑龙江申论考点大全
第二篇:2015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环保约谈须问责跟进
四川中公教育
2015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环保约谈须问责跟进
【背景链接】
2015年9月,广西百色市长被环保部约谈。自去年年底,环保部启动约谈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至目前,已约谈20个城市的主要负责人,城市环境问题与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名字同时被曝光,而被曝光城市环境问题的整改力度往往非同一般。
众所周知,环保部2014年发布《环境保护部约谈暂行办法》,对环保约谈的定义、需约谈的情形、约谈对象、内容、组织形式和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范。这项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有效措施,加上新《环保法》的支撑,让环保部门敢于对污染频频亮剑,也让环保执法真正硬了起来。
【标准表述】 [意义] 环保部门约谈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或相关负责人,是我国环保执法的一项工作机制创新。一方面,约谈制让约谈对象丢人丢面子,地方政府在检讨之余,还要在各大新闻媒体的镜头中“亮相”。另一方面,环保部对地方政府负责人进行时时提醒,随时敲打,政府一把手在约谈过程中不断查找自身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比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后再查处责任人更有意义。
环保约谈,体现了我国环境保护从“监督企业”向“监督政府”的转变。一方面,环保约谈打的是有准备之仗,在对接受约谈的地方环境摸清问题、找准原因、开好药方后才进行。指出问题有的放矢,剖析原因一针见血,分析根源直击要害,这能让被约谈的地方政府负责人真正有所触动。另一方面,面对环境违法行为,地方政府不能将环保约谈仅当成提醒教育,对仍未有效整改的,要及时启动问责机制,追究地方政府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用实质性的震慑力确保约谈取得实效。
[参考对策]
四川中公教育
“约谈不空谈,环保才不难
第一,地方政府不能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将环保所指向的长远利益与自身眼前利益割裂开来。约谈只是第一步,要使其不沦为空谈,就需要完善政绩考核体系,改革优化各种法规,细化相关程序,形成最严格的制度。
第二,必须尽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确立环境执法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合理界定和调整行政法规执法权限,理顺环境执法监督层级权限,增强“国家监察”能力,完善地方环境执法监督机构。
第三,强化问责机制,对治污不力,约谈之后整改不到位的地区,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查处,以此倒逼地方政府摒弃“唯GDP是举”的偏执政绩观,遏制权大于法的利益冲动。
第三篇:2011公务员申论热点问责机制
问责机制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问责机制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9年5月22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问责”制度纳入党的纪律条例,第一次规定出问题不仅要问责行政负责人,更要问责党委负责人,也是第一次对被“问责”官员“复出”作出明文规定。
2010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
【标准表述】
[内涵]问责机制说到底是一个谁来问责的问题,是一个向谁负责的问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当然是要对人民负责。所以问责机制的内驱力就要落实在群众的监督权上。常态化的政府问责,必须以健全的问责机制为基础,通过立法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始终处于一种负责任状态,杜绝任何行使权力的行为脱离法定责任机制的监控。
[意义]第一,它是硬约束。制约、规范了领导权力,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这必将大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第二,它是宽范围。以前行政行为出问题,主要问责行政负责人,党委负责人并没有进行问责的规定。问责规定第一次把党委负责人纳入问责范围。第三,它是民字牌。这个规定不但把依靠群众写入原则之中,而且明文点出“检举、控告”是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来源,并重视对群体性事件的问责。另外,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官员异地复出现象,也做了详细规定。
[措施]一方面要从立法上进一步细化政府和官员的权责,不仅开出官员明细的“权力清单”,更需设计出明确的失职状态下的责任后果;另一方面,须以严密的规则将各种责任方式、问责主体、问责程序以及责任实现的监督等纳入法制轨道,尤其是要建立对问责的事后监督制度,对免职官员的复出进行必要的约束,以防止官员问责流于形式。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问责机制
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问责机制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9年5月22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问责”制度纳入党的纪律条例,第一次规定出问题不仅要问责行政负责人,更要问责党委负责人,也是第一次对被“问责”官员“复出”作出明文规定。
2010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
【标准表述】
[内涵]问责机制说到底是一个谁来问责的问题,是一个向谁负责的问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当然是要对人民负责。所以问责机制的内驱力就要落实在群众的监督权上。常态化的政府问责,必须以健全的问责机制为基础,通过立法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始终处于一种负责任状态,杜绝任何行使权力的行为脱离法定责任机制的监控。
[意义]第一,它是硬约束。制约、规范了领导权力,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这必将大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第二,它是宽范围。以前行政行为出问题,主要问责行政负责人,党委负责人并没有进行问责的规定。问责规定第一次把党委负责人纳入问责范围。第三,它是民字牌。这个规定不但把依靠群众写入原则之中,而且明文点出“检举、控告”是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来源,并重视对群体性事件的问责。另外,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官员异地复出现象,也做了详细规定。
[措施]一方面要从立法上进一步细化政府和官员的权责,不仅开出官员明细的“权力清单”,更需设计出明确的失职状态下的责任后果;另一方面,须以严密的规则将各种责任方式、问责主体、问责程序以及责任实现的监督等纳入法制轨道,尤其是要建立对问责的事后监督制度,对免职官员的复出进行必要的约束,以防止官员问责流于形式。
第五篇: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责机制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9年5月22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问责”制度纳入党的纪律条例,第一次规定出问题不仅要问责行政负责人,更要问责党委负责人,也是第一次对被“问责”官员“复出”作出明文规定。
2010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
【标准表述】
[内涵]问责机制说到底是一个谁来问责的问题,是一个向谁负责的问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当然是要对人民负责。所以问责机制的内驱力就要落实在群众的监督权上。常态化的政府问责,必须以健全的问责机制为基础,通过立法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始终处于一种负责任状态,杜绝任何行使权力的行为脱离法定责任机制的监控。
[意义]第一,它是硬约束。制约、规范了领导权力,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这必将大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第二,它是宽范围。以前行政行为出问题,主要问责行政负责人,党委负责人并没有进行问责的规定。问责规定第一次把党委负责人纳入问责范围。第三,它是民字牌。这个规定不但把依靠群众写入原则之中,而且明文点出“检举、控告”是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来源,并重视对群体性事件的问责。另外,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官员异地复出现象,也做了详细规定。
[措施]一方面要从立法上进一步细化政府和官员的权责,不仅开出官员明细的“权力清单”,更需设计出明确的失职状态下的责任后果;另一方面,须以严密的规则将各种责任方式、问责主体、问责程序以及责任实现的监督等纳入法制轨道,尤其是要建立对问责的事后监督制度,对免职官员的复出进行必要的约束,以防止官员问责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