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宝应生态县建设中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
宝应生态县建设中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宝应县是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县,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因此,通过对宝应县农业污染现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综合治理对策,为宝应县进一步深入建设生态县,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宝应,生态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对策
宝应县位于苏北平原中部,西有湖,东有荡,大运河穿邑而过,是鱼米之乡。全县92万人口,1467平方公里,年粮食总产量在77万吨以上,年财政收入约15亿元。目前,宝应县生态区建设5个基本条件和22项考核指标已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并相继通过省技术评估、省考核和国家技术评估,也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的验收[1]。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政策的实施,以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0字方针作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广大农村轰轰烈烈地开展。宝应县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使得全县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农民居住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也面临了一定程度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1宝应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1.1宝应县面源污染来源 1.1.1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
虽然我县在农业化学品污染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县农业化学品污染尚未从总体上得以控制,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等化学品,用肥结构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学等现象仍较普遍, 超量施肥、偏施氮肥,化肥利用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施用强度大、频率高、流失快。近年来,我县县化肥施用强度(折纯)达630 kg/hm2,总量达20万t左右,转化量只占到施肥量的30%,其余70%以不同方式转移到大气、水体和土壤。大量化肥的施用,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也造成了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及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2]。我县农药施用总量每年约120 t,且存在使用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的现象。大量农药的施用,导致人畜急性中毒、杀伤有益动物、农村河水水质下降,并使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1.1.2畜禽养殖业造成的污染
目前,宝应县农村畜禽粪便污染已成为我县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在畜禽存栏量成倍增长的同时,农村建设占地使得可有效销纳畜禽粪便的农田面积不断减少,集约化的养殖使得某些地区畜禽粪便的产出量已经大大超出了我县农田可承载的最大负荷。目前绝大多数农村畜禽储粪池建设不规范,许多养殖户通常是将畜禽的液态粪水直接排放到沟渠中[3]。据调查,我县规模化畜禽养殖34万头(只),年产畜禽粪便1.1万t。由于养殖场没有完善的污染处理设施,畜禽粪便以及污水存在随意排放的现象,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畜禽养殖场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和环境污染,夏季蚊蝇孳生,恶臭难闻。由于目前畜禽污染防治的法规不健全,管理难度大,业主治理污染的态度消极,因此污染治理进展缓慢。
1.1.3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
作物秸秆焚烧成为一大公害 随着农村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全县76万t农作物秸秆已有50%以上弃之不用,或一烧了之,或抛弃于河湖沟渠、道路两侧,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影响农村的生态环境。秸秆季节性焚烧所产生的烟尘,不仅降低了大气环境质量,造成航空、铁路、公路的交通事故,还严重影响输电线路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几年经过大力整治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是随着督查时间的过去,到十一月底十二月初,部分农户开始焚烧那些抛弃于河湖沟渠、道路两侧的秸秆,由于水稻品种原因部分水稻收割时间延迟到十一月底,这个时间正是政府监管的空白期,于是滚滚浓烟重新冒起,新的污染不可避免。1.1.4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也是另农村水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物质,但含丰富的植物营养,且含有大量细菌(包括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4]。目前,因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管理的缺失,致使缺乏废水的处理设施和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露天在城郊和乡村堆放。这不仅占去了大片的可耕地,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5]。目前我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着以下问题: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的生活垃圾逐渐增多,由于村庄没有集中收集设施,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抛撒,污染土壤和水体;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居住区附近的池塘和沟渠,造成局部水质的富营养化,水花生、浮萍恶性繁殖,水质恶化。加上县镇财政紧张,污染防治基金很难落实到位,各镇也没有专项资金,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未能实施到位,生活污水的治理任重道远。以我县曹甸镇为例,设施运行经费目前均由镇政府支付,无法从用户收到垃圾处理费,管理人员多为临时工,未进行专业培训,技术水平不高,日常监管难以到位。
宝县农村河、沟、湖中污染负荷中有2714%来自农业农村。还有,由于在我县在建设过程中农村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大量产生,受城镇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的影响,这些未经任何处理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地被堆放到城镇周边的农村原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包括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令人担忧。
1.1.5养殖业造成的污染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不断利用湖泊、湿地进行围栏养殖,所带来的恶果就是宝应县湖泊湿地面积逐渐缩小,滞涝能力严重不足。宝应湖、射阳湖等湖泊的围网面积日益扩大,人工饵料投放的增多,致使湖泊中氮、磷元素含量增加,水质下降,存在富营养化的趋势。最终湿地环境因不断超载而遭到破坏。
2宝应县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分析 2.1对农业面源污染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首先,部分领导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有关的部门职责划分和分工不明确,未相关标准建立对农资和农业投入品的有效监督管理体系[6];我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体系不够完善,防治工作系统性、科学性有待提高。针对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政策、环保管理体系(包括机构和人员)、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等都严重不足。同时农村污染问题量大面广,有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如上游污染转移;有的是责任主体太多,如农田污染。这在污染治理、管理、运作模式上都难于工业和城市。目前我县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都难于应对这些污染问题。
其次,广大农民受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农村农业生产者环保和卫生安全意识普遍淡薄,农村许多地方卫生习惯普遍较差。目前, 我县有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有效控制农村地区环境污染,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对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对我县的全国生态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上存在困难
我县农田污染排放主体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量大面广,有的旱天蓄积、雨天输送;虽然都是面源污染的构成部分,但情况各异,既分散又隐蔽。其次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不同作物,不同的生长期,不同的生长状态,其施肥、用药均不同;不同的天气、温度、湿度、降雨时间、降雨量与强度都会导致化肥、农药的品种、用量的变化与流失量的变化。农田的管理还因人而异。因此对农田污染不可能指望采取一种或几种技术或几种治污设施就能解决。以上问题使得农田污染难于管理、难于治理。再者污染监测难于做细,因而也就难于有效地指导污染防治工作。2.3农村环保投入不足
由于我县地方经济发展程度、财政收入的限制,我县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上投入有待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有待普及,政府对农业生产者的科学生产知识宣传、生产技能指导和服务效力急需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力度需要加强,特别是为我县环保部门配齐相关的检测设备、人员和资金。以上情况导致了环境管理薄弱,污染治理乏力。此外,农村很少得到从财政渠道来的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的资金。可以说农村环保工作长期被边缘化了。环保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公共服务,一般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极低,难于吸引社会资金。即便是小城镇市场规模也很小,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也难于进行市场化运作。政府的主导投资不仅是建设期还要涵盖运行管理才能扭转这种局面。
3宝应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3.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人是污染的产生者,也是污染环境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综合治理的受益者。随着经济的发展,们虽然开始意识到改善居住环境,却忽视了室外体大环境[7]。农村水环境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于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较低,环境意识差,对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因提高居民的总体素质、改变他们的观念是改善农水环境问题的关键。然而,提高村民素质不是一一夕的事,需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有计划、有耐地去进行,常抓不懈。3.2落实项目,加大投入
通过争取国家、省市相关项目,对农村水环境整治工作提供资金保证。县镇财政要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群众投入。要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投入,多渠道筹集水环境整治资金,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积极鼓励民间和社会资本的投入。3.3深入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将畜禽养殖业与种植业、渔业紧密结合,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对畜禽养殖的排泄物进行厌氧发酵,将沼液、沼渣、沼气综合应用,形成良性的物质循环”[8]。对于较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将畜禽粪便下沼气池,沼气作为养殖场的供热能源,沼液、沼渣还田;养牛场可利用牛粪养殖蚯蚓、种植蘑菇,蚯蚓粪便、蘑渣还田等。对于分散式农户,可推行小型沼气池,将自家猪圈的粪便下沼气池,沼气作为燃料烧饭和照明,沼液、沼渣还田,从而减少养殖业废弃物对水环境的影响。例如近年来,我县农村污染治理项目规模取得新突破。获得上级财政专项资金780多万,项目整体规模取得突破。我县紧紧抓住时机,依据项目申报指南,结合我县实际,及时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先后获批多个项目,尤其是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秸秆能源化建设项目填补往年空白。扬州金来宝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沼气发电项目,单体总投资达360万元,上级财政投资150万元,是我县最大的沼气建设单体项目,认真抓典型示范,在安宜镇齐心、刘庄村等地建成高标准“一池三改”户用沼气示范小区。狠抓循环利用模式推进。利用规模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在扬州乡村大世界推广“猪-沼-花卉”循环利用模式;在扬州丰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推广“猪-沼-菜”循环利用模式;在夏集镇庭余有机农业产销专业合作社,利用养殖场沼气工程产生的沼气进行粮食烘干,并向周边农户提供生活燃料,同时,实行“鸡-沼-粮”等高效循环农业示范点。这些项目的落实既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扰我县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又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3.4以建设生态县为抓手,着力推进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目前,我县已经成为全国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首个绿色食品基地,通过以生态县建设为抓手,以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是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的需要,是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效防治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生态环保型经济、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有机农业,能解决或减少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我县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主要靠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而农业面源污染面广量大,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重要的手段。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推广氮磷钾平衡施肥技术,控制和减少氮肥总量,推广使用高浓度的复合肥,大力提倡使用人畜肥、有机肥,淘汰易挥发、易流失的化肥品种[9]。加强病虫害测报工作,使病虫防治中的农药使用及时准确,同时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生物防治技术;加大秸秆反转灭茬还田力度;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推广可降解地膜和地膜回收;保护和恢复湿地,控制湖泊围网养殖面积,推广轮渔轮休;以有机食品为抓手,带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努力把农业生产中的自身污染转化在生产过程中。
3.5积极参与创建评选2012江苏省最美乡村活动
结合村镇建设规划的实施,积极参与以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饮用水及其水源地保护、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改水改厕、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河道清淤整治、村容镇貌整治等为主要内容的2012江苏最美乡村创建评选活动,切实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特别要重视农村工业污染的管理,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农村工业污染总量存在不可避免的扩大,需要严把项目审批关,从源头加以控制。对现有污染企业,要强化排污申报管理,全面建立污水达标排放台帐,加强督促检查,巩固达标排放成果。4小结
在建设全国生态示范县过程中,我县的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结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应进一步加强软、硬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坚持源头、末端和过程治理结合。坚持立足长效、建立制度,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才能有效推动我县农村环境保护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让农村环境更优美,农民更健康,农村更具活力,使农村的精神面貌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5参考文献
[1] 县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宝政发[2007]124号
[2] 刘玉凯.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刻不容缓[J].农村生态环境,2002,18(2):47-48. [3] 刘星,赵洪光.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控制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2006,19(1):38-40 [4] 黄嫒嫒,祖洪孝,洪鲲.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及防治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1,14(4):36 [5] 高振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有机农业[J].农村生态环境,2001,17(2):2-3 [6]席运官.发展有机农业,保护生态环境[J].污染防治技术,2001,14(4):25 [7] 聂国卿.我国转型时期环境治理的经济学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6)[8] 刘玮.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中国论文,2009,(3)
第二篇:农业面源污染251
目录
1.定义......................................................1 2.污染现状..................................................1 3.污染类型及危害............................................2
3.1化肥污染及危害......................................2 3.2农药污染及危害......................................2 3.3农膜污染及危害......................................3 3.4禽畜粪便污染及危害..................................3 4.治理措施..................................................4
4.1生物治理............................................4 4.2化学治理............................................4 4.3推行循环利用........................................4 4.4积极进行宣传教育....................................5
I
1.定义
广义的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它是一种常见的面源污染。随着人口数量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农业中施肥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日益加剧。为了缓解农业面源污染的不断恶化,许多有效的措施被应用。为了更好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有必要对目前治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污染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都存在很多问题,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很多。所以,在农业生产中,造成的污染很严重,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现在的情况,总体上叫不容乐观,但是污染种类多、分布广,各种类型在不同地区差异是比较大的。在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农膜的大量使用,农膜污染问题、白色污染问题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在中东部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再加上特殊的生活气候条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的问题相对就比较突出;在南方地区,由于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比较高,规模也比较大,相对来讲农业畜禽粪污污染问题就比较突出。
现在我国的化肥农药用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20%。而若化肥过量使用就会造成土壤酸化,进而会诱发土壤重金属离子活性的提高。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重金属镉的活性就会提升100倍,增加骨痛病等疑难病症的患病风险。
另外由于工矿业和城乡生活污染向农业转移排放,导致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下降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污染类型及危害 3.1化肥污染及危害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近年来世界粮食翻了一番,化肥起了50%的作用。我国在1965~1988年间,化肥施用对农业总产出增长的贡献达4.17%,对土地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达41.43%,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达53.89%。而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化肥使用量第一的国家。由于其增产作用明显、使用方便,所以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广泛而又大量的使用化肥,化肥用量不断上升,有机肥用量则随之锐减;而且我国生产力较低,化肥施用不够合理,利用率偏低,大量流失迁移,不仅不利于培肥土壤肥力,还使土壤肥力下降,增加农业成本,而且严重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降低了产品质量。
氮肥的利用率为30%~40%,磷肥的利用率只有10%~15%,钾肥的利用率为40%~60%。化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部分化肥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氮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对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同时,化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农产品的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尤以化学污染为重。特别是过量施氮,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3.2农药污染及危害
据对农药的使用及污染情况调查,当前农药使用品种较多、乱、杂,约有30余个品种,许多被禁止的农药依然在使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损害,而且导致了在食品中的有害残留。我国对农药的依赖性还特别强,其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
农药的利用率普遍偏低,绝大部分都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其中只有10%左右药剂附着在作物体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使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严重污染土壤。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或超量残留在农作物上,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出口贸易。
3.3农膜污染及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地发展,农业种植水平的提高,塑料地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农膜污染已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吨,残膜率达42%,有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覆膜5年的农田每公顷农膜残留量可达78公斤,目前我国有670万公顷覆盖地膜的农田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农膜属高分子有机化学聚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而且降解之后产生有害物质,逐年积累,污染土壤,进而对农作物也产生污染。农膜中所含的联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微量环境荷尔蒙物质也会对农产品带来污染,进而危害人类的健康。绝大部分使用不可降解地膜,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残存的农膜碎片日益积累,又没人收集处理,在农村地区随风飘扬,严重污染农村环境。
3.4禽畜粪便污染及危害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各种产业也随之发展壮大。尤其是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是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环境问题,畜禽粪便及粪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成为当前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根据国家环保部畜禽养殖污染调查显示,全国畜禽粪便排放量逐年增多,其排放的固体废物数量也十分庞大,已经超过了工业的产生量,粪便污水的COD大大超过工业废水鱼生活污水的COD排放量之和。畜禽粪便不经任何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这些畜禽粪便携带大量的大肠杆菌、寄生虫卵等病源微生物和大量的氮、磷等进入江河湖泊,不仅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更是我国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
4.治理措施 4.1生物治理
在农村建立稳定塘,稳定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总称,主要通过菌藻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而且该方法投入少,运行成本低,适合在农村地区开发运用,并且对当地的环境也有一定的美化作用。
4.2化学治理
该方法主要通过向土壤中施加土壤改良剂的方式减少土壤中N、P的流失。改良剂主要包括硫酸亚铁、聚丙烯酰胺(PAM)和生物碳(biochar)等。但是化学措施是否会造成另外的污染还有待研究。
另外就是通过化学研究改善化肥的配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多渠开辟有机肥料;改善施肥技术。
4.3推行循环利用
国家应该加强管理,大力推行新型绿色种植,养殖模式;比如桑基鱼塘的养殖模式,“农田水微循环利用”、“稻田养鱼(鸭)”、“猪-沼-果(菜)”等新的模式,还可以技术推进规模经营,以便于对废弃物进行统一的收集处理。这样做既
可以增加产量,还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数量。
4.4积极进行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尤其强调对人体的危害,使之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性,从而自发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另外,现在网络较为发达,可以多选取一些农业面源污染的真实实例进行宣传,让人们有切身的感受;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宣传教育,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农业面源污染
第三篇:农业面源污染
控制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建议
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确立和认真落实中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2005国家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种植业中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引起了农业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湾)和大气的环境质量衰退。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化肥、农药投入的增加,肥料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养殖业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率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农业面源污染还引起经济方面的损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了农民的纯收入,二是湖泊富营养化和酸雨导致了经济损失。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面临很大的挑战,恰当的控制政策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农业气候、耕作制度和农民收入水平,不同省区需要制定并执行不同的控制措施。
对此,建议重点针对15个农业面源污染处于高风险水平的省、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河北、河南、安徽、陕西、宁夏、湖南),在政策、法规和技术3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控制。在政策方面:建立恰当的粮食安全政策;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推动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研究示范。在法规方面:建立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建立有机废弃物排放法规。在技术方面:结合监测和普查,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系;推广成熟的施肥和施药技术;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流域综合管理。
中国农业在短短20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在沿海发达省市出现了水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愈演愈烈,跨越了欧美发达国家在一百多年农业发展中走过的历程。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土壤、水体和大气的环境质量。首先是累积于饮用水源和土壤中的化肥和农药对沿海省份的广大居民健康构成了威胁。2002年有六个省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的农业面源污染处于高风险水平,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15个省、直辖市(增加了河北、天津、河南、安徽、陕西、宁夏、湖南)。其次是引起湖泊、河流、浅海水域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引发赤潮。同时,氮肥的气态损失(目前中国农田施用化肥和有机肥产生的N2O气体逸失量约占世界的1/3)作为温室气体影响了气候变化。此外,过量施肥和施用农药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影响了农民的净收益。
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利用效率低下(中国在占世界不到1/10的耕地上使用的氮肥量占世界的1/3);过量灌溉引起损失,特别是蔬菜种植业;广泛使用的肥料品种易于形成面源污染;施肥技术落后,施肥不平衡;化肥和农药包装没有使用说明或者说明不恰当;缺乏推广服务,农民缺乏相关的施肥知识;公众尤其是农民缺乏环境意识。
由国务院和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正逐渐限制工业污染源的排放,目前正在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措施。然而,除非各级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全面的控制措施,由规模化养殖业导致的点源污染和作物种植导致的面源污染将成为水体和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控制农业种植业导致的面源污染涉及千家万户,比较复杂,其中的关键是完善政策框架和配套制度,强化推广机构建设,鼓励和推动农民采用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控制和治理中要贯彻4个原则: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综合规划、管理农村地区的环境;在农村规划体系中引入环境影响评估的观念;对农业采用循环经济的观念。在政策方面:
(a)建立恰当的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促进面源污染控制。考虑到粮食安全、面源污染以及其它环境问题,控制方案应该把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0%左右,减少环境压力。同时进行农
艺学和经济学的分析论证,考虑将国家粮食增产的重点恰当转移到中西部中产地区,如山西、江西、广西。
(b)在各级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传,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促进农业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
(c)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发展农业种植业专业户,提高种植业效益,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
(d)全面推动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启动面源污染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
在环境立法方面,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法规,制订强有力的法规体系。
(a)建立国家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拟定新的化肥和农药管理法律法规,鼓励能够减少面源污染的化肥和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包括:(i)制订化肥和有机肥的质量标准;(ii)建立农业优良耕作技术体系,针对作物确定化肥、农药和有机肥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
(b)建立我国有机废弃物排放的法规,有效控制城镇的污水排放和规模化养殖场牲畜粪尿的排放。同时,开展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在技术体系方面:
(a)结合监测和普查,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系。主要措施包括:(i)在面源污染高风险区(15个省、直辖市)建立监测站,监测土壤、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含水层中的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的含量,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ii)开展污染高风险区的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提供全面的可靠信息。(iii)在各级政府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b)推广成熟的施肥和施药技术,提高化肥和农药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i)确定不同区域主要作物的施肥区划,采用平衡施肥、深施和水肥综合管理措施,重点避免在作物生长早期大量施用氮肥;(ii)恰当应用长效缓释肥,鼓励使用有机肥,并采用改良的施肥方法;(iii)采用免耕和其它农田保护技术(缓冲带和生态沟渠),减少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磷酸盐和农药损失。
(c)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加强推广体系建设,改进对农民的技术服务支持,提高化肥和有机肥的利用率。包括:(i)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商业活动(如经销化肥和农药)分离;(ii)引进对政府和私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认证,提高推广人员的技能;(iii)通过农民专业技术组织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iv)拓宽农民的培训方式;(v)增强农技推广人员农民的环境意识。
(d)在污染区域实施流域综合管理计划,统一规划面源污染
控制政策,设立执行部门进行小流域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采用生态沟渠、生态湿地、生态隔离带等技术,同时开展面源污染控制最佳措施体系的研究和示范,尤其是开发适合农村及农田污染物控制的生态技术,吸取国家环保局和农业部发展绿色农业的经验,利用已有的生态县(市)作为面源污染控制试点区。在流域的综合管理中,由当地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农村居住区的环境,控制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地表径流
第四篇:农业面源污染调研
关于XX县农业面源污染的
调研报告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化肥、农药、禽畜养殖粪便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土壤、水层、河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面源污染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县以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及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和养殖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突出,使农村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绿色XX”发展,进一步治理我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打好自然禀赋牌,我们通过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我县面源污染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调研。
一、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目前,我县农业面源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及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污染五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化肥使用现状
我县农业生产以小麦、棉花、果树为主,其中,粮食播
第五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定稿)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阜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巾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
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面源污染给我市农村环境带来的危害随处可见,必须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一、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 我市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肥的连年施用对环境的影响。2014年全市农业化肥施用量15.2万吨。其中氮、磷、钾的比例平均为1:0.5:0.5。我们仅以氮肥的利用为例,氮肥施用为7.6万吨,而平均利用率仅约35%,剩余部分除以氨和氮氧化物的形态进入大气外,其余大都随降水和灌溉进入水体,这些过量施用的化肥流入水中,使水中藻类迅速生长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丧失应有功能,水色变绿、变黑,严重时会发出臭味;进入土地中,改变原有土壤的结构和特性,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另外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积存 在环境中,被农作物吸收,会损害人体健康。
(二)农药的过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2014年全市农药使用总量达504.4吨,利用率仅为10%一20%,而80%一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各环境要素中循环,并重新分布,污染范围极大且易扩散,从而大气、水体、土壤及生物体内都含有农药及其残留。这些残留的农药不但大量地杀伤天敌生物,破坏农田生态平衡,而且由于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水体,致使水体各种污染物质含量超标,水质恶化,严重的甚至危害人们生命健康。
(三)地膜覆盖中农膜残留对环境的污染。我市干旱少雨,节水滴灌成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耕作方式,由此地膜覆盖面积逐年增加。由于地膜的连年使用,而且人工清除率较低,因此造成大量农膜残留于土壤中,不但影响农田机械耕作和作物根系伸展,造成作物倒伏、死苗、弱苗和减产,还会破坏土壤耕层结构。并且农膜残片很容易随作物秸秆进入饲料,造成农畜误食而死亡。
(四)畜禽粪便不合理排放带来的污染。随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先后引进了一批国内知名畜牧业生产龙头企业。因此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养殖小区不断增加,我市的畜禽排放量呈上升趋势。据调查,有的乡镇村屯畜禽粪便处理 不当,直接排入水系或农田,造成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使地下水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五)秸秆大量焚烧废弃带来的污染。近几年阜新市农作物秸秆总量均在200万吨以上,除去一部分作为饲料、还田和作为食用菌基质用于再生产外,每年都有约30%被焚烧或废弃。这些被焚烧的秸秆燃烧产生大量的浓烟,不但污染大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也是产生火灾的隐患。
由此看来,我市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已经严重危害了农村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迫在眉睫!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首先要改变不利的生产方式,同时更重要的是完善和强化保障措施,要做到技术和管理模式创新同步进行。因此,结合我市的农业生产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议各级政府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充分认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开展农业面源污 染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防治意识,要加强对农民清洁生产的技术培训,逐步使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同时,扩大公民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大家共同来减少污染,关爱家园。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解决农村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因此,在确保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要把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纳入各级政府工作,做到有组织、有目标的开展此项工作。建议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分工上,环保部门负责统一监管和协调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农业部门负责专业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组织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畜牧部门负责专业指导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其他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国土、卫生部门等均要各司其职,分工有序,全市上下形成紧密配合、协调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大力提倡和推广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措施 近两年,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方面,我市相关部门开展了一些着实有效的工作。在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方面,我们大力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4年,全市农业部门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94万亩,增施有机肥650万立方米。在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草害方面,我市组织实施了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除此之外,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和农作物秸秆处理上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扩大影响。在今后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要继续把好“防”“控”两个关口。建议从生产过程入手,继续加大力度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农业标准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继续提倡秸秆还田、秸秆沼气化、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等,以减少秸秆焚烧废弃对环境的污染;在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上,尤其要加大力度,要做到科学规划设计,新建养殖小区要实行相对封闭式管理,将生活区、管理与技术等公用活动场远离小区,而且新建畜禽养殖场要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做到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养殖场竣工需相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同时继续加大力度推广沼气工程、生物发酵床、粪便干湿处理技术、有机肥生产等粪便综合利用模式;在生活污染治理处理上,要 结合我市农村清洁工程项目,在建设沼气池、污水处理池,配备户用垃圾桶,设立垃圾箱等方面,加大示范村的工作力度,力争尽快做到生活垃圾处理和田间垃圾收集工程普及到每个村屯,从而有效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实现我市农村田园、家园、水源的清洁。
(四)抓好示范,以点带面。农业面源污染涉及面广,内容多,治理难度大,因此建议各级政府整合农业开发、扶贫、科技等部门资源,给予相关部门立项,根据引起农业面源污染的不同因素,分类、分地区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各农业部门要结合农业生产和农业面污染的实际情况,规定实施具体内容和预期目标,明确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序有组织推进。通过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抓好示范,为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样板和经验。
(五)完善机构,夯实能力。建议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环境保护新机制,创新城乡一体化环保工作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农村环保能力建设,有选择地在乡镇一级成立专门机构,落实职能、编制和经费,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和执法能力建设。建立村民环境自治机制,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起到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作用。
(六)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效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农业、环保、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还要有财政、发改、扶贫、开发等部门的财力和项目支持,体制上要有管理和监督,技术和资金上要有保障。建议政府成立领导小组,整合各部门力量,落实责任制,制定责任目标,设立监督考核机制。在资金上,建议切实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逐步建立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民自主投入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建议政府资金实行奖励和补助相结合的投入方式,予以“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支持, 重点加大农村环境监测和农村水环境保护投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涉及环保专项资金要向农村地区倾斜。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发动农民自愿筹资筹劳,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要联合高校和科研部门,搞好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示范,全市上下协调配合,以保证这项工作健康持续、有序的开展下去。
各位领导、委员们,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美丽中国”在广大农村的实践就是建设美丽乡村。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集聚全社会的力量,控制农业面源 污染, 必定能够还我们大家一个宜居、宜业、文明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