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的实施

时间:2019-05-14 00:0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的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的实施》。

第一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的实施

【发布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豫政 〔2009〕65号 【发布日期】2009-08-19 【生效日期】2009-08-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

(豫政 〔2009〕65号)

有关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现就加快推进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围绕理顺国资监管体制,培育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主体,通过改革改制、重组整合、破产退出等形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完善体制,转换机制,促进国有“四资”(资产、资本、资金、资源)统筹运作,实现资产集中、资本集聚、资金集成、资源集约,为实现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两大跨越”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2009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交通、商贸等专业化集团公司和河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国控)挂牌运营;大多数改制企业按规定报批方案并进入实施阶段;大多数关闭破产企业进入清算程序。

(三)基本原则。

一是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坚持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进一步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省直机关原则上不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不再以各种名义投资设立经营性企业和经济实体,经营性国有资产由省政府授权省政府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二是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梳理分类,根据企业不同情况,采取资产移交、重组整合、改制退出和关闭破产等方式,进退结合,灵活处置。

三是先易后难,批次推进。结合脱钩改制工作目标,合理把握工作力度和进度,先易后难,稳妥有序,成熟一批推进一批。

四是以人为本,规范操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妥善安置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工作纪律,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确保脱钩改制工作稳步推进。五是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省直机关负责所属企业脱钩改制的组织实施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省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要各司其责,协同配合,全力支持脱钩改制工作。

二、工作范围、主要方式和时间安排

(一)工作范围。省直机关所办的经济实体和直接管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含子公司及分支机构)以及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权均属于脱钩改制范围。各机关服务中心直接出资兴办、为机关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经济实体暂不列入脱钩改制范围。既有事业单位身份又在工商部门办理了企业法人登记的单位纳入事业单位改革范围。文化类企业纳入文化体制改革范围。

(二)主要方式。1.资产移交。将部分拥有一定净资产、能够正常生产经营、具有整合潜力企业的资产实施整体移交,组建河南国控,构建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平台。开展战略重组、债务处置、股权管理等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国有资本整合配置功能。2.重组整合。对部分行业净资产较多、主业比较突出、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组整合,组建专业化集团公司,列入省管企业名单,整合做强一批骨干企业,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益。3.改制退出。对资产量较小、不具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由主管部门按规定组织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改制后仍保留有国有股份的,移交河南国控监管。4.关闭破产。对没有市场竞争力、无法独立生存以及停业多年、名存实亡的企业,由主管部门在妥善安置人员的基础上予以关闭、撤消或托管。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由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实施破产。5.其他方式。对挂靠企业,由主管部门办理解除挂靠手续。对一些情况特殊的企业,可采取移交属地管理等方式实施脱钩改制。

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实施。

(三)时间安排。1.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8月中旬前)。省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对脱钩改制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2.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8月至2009年12月)。

资产清查。2009年8月,对省直机关所属企业情况进行彻底清查,全面掌握企业资产和人员等各方面情况。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企业主管部门确定企业的脱钩改制形式,制定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总体规划。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联席会议审定总体规划。

方案审核。2009年9月底前,根据脱钩改制总体规划,有关单位制定改制总体方案,并报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审批;关闭破产企业启动前期准备工作。

资产移交和改制前期准备。2009年10月底前,对纳入交通、商贸和河南国控等专业化集团公司的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和审计工作,实施国有产权、债权债务、劳动人事、组织关系等具体划转移交工作。改制企业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等有关工作。关闭破产企业制定预案。

整合运营和推进方案实施。2009年12月底前,交通、商贸等专业化集团公司和河南国控正式运营,并推进深度融合;有关单位制定改制实施方案(含职工安置方案),按规定报批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闭破产企业向工商、法院等部门提出关闭、破产申请,依法进入清算程序。3.扫尾验收阶段(2010年上半年)。在全面完成脱钩任务的基础上做好改制实施工作。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省直机关脱钩改制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检查验收结果报省委、省政府。

三、主要政策措施

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60号)、《河南省经贸委关于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试行)》(豫经贸企改〔2003〕372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规范实施。

(一)资产处置。资产移交的企业,按规定开展审计和清产核资,以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作为移交依据;重组整合和改制退出的企业,按照省直机关所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般程序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离任审计和资产评估,并依据重组改制的有关政策进行资产处置;关闭破产的企业,由主管部门依法处置。脱钩改制中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二)人员安置。资产移交的企业,按照“人随资产走”的原则,企业全部职工劳动关系保持不变;重组整合的企业,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新企业接续和履行;改制退出和关闭破产的企业,妥善制订职工安置方案,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关闭破产的企业,将法律、法规规定的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和所欠职工的相关费用列为第一清偿顺序。企业所在地政府根据脱钩改制工作需要和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理改制退出和关闭破产企业的离退休人员、内退职工和军转干部等的安置问题;脱钩改制企业内退职工生活费及各项社会保险费缴纳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项标准一经确定,在职工办理正式退休手续之前不再变动。

(三)成本筹措。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资产处置收益上缴国库,省财政设立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改制企业(含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用首先通过企业自身资产变现解决,不足部分可用划拨土地处置收益支付,尚有缺口的由企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脱钩改制办公室初审,省财政厅复审后报省政府批准,从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中足额及时解决。(四)其他。省政府有关部门、企业所在地政府及其部门要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国有企业脱钩改制的各项优惠政策;脱钩改制中涉及的各项收费,属于政府部门收取的,只收取工本费,属于中介机构收取的,按国家和省规定最低标准收取;各金融机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困难企业实施债务重组,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四、加强对脱钩改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建立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李克常务副省长为召集人,史济春副省长为副召集人,省直有关单位和郑州市政府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全面领导省直机关所属企业的脱钩改制工作,负责研究制定脱钩改制有关政策,审定脱钩改制总体规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政府国资委,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抽调专门人员组成,省政府国资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制定脱钩改制总体规划,审批改制总体方案,督促、指导、协调、服务脱钩改制顺利实施,承担联席会议其他日常工作。

有脱钩改制任务的省直机关要组成专门机构负责所属企业脱钩改制的组织实施工作,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脱钩改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脱钩改制企业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脱钩改制工作组,贯彻落实有关脱钩改制工作安排。

(二)严肃脱钩改制工作纪律。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和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从2009年3月26日省编委会决定省直机关所属企业移交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之日起,由省政府国资委审批省直机关所属企业产权划转事项,其他单位不再办理,已办理的要重新认定。将脱钩改制工作纳入政府审计和行政监察范围,省直机关不得隐瞒企业情况,对于瞒报、漏报企业情况的,要追究责任。省直机关及所属企业不得抽逃、隐匿资金,不得擅自划拨、转移、出卖资产,不得突击花钱、私分财物,不得突击进人、突击提拔。凡列入划转名单的企业要坚决划转到位,不得拖延交接或阻碍脱钩。从2010年起,凡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的省属企业,在办理工商年检和产权变更时,须提交脱钩改制办公室出具的有关证明材料。否则,工商部门不予年检或变更登记。

(三)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人为本,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不得侵害职工合法权益,不得随意突破职工安置政策。各有关单位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对脱钩改制工作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争取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各有关单位及所属企业要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纪律不松,国有资产不流失,保持企业稳定有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省直机关对所属企业的稳定工作负总责,全力做好信访隐患排查和矛盾化解工作。

脱钩改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各有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精心组织,严守纪律,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脱钩改制工作任务。

以上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联席办公会议成员单位名单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八月十九日

附件

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

联席办公会议成员单位名单

省纪委、省编办、省政府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监察厅、审计厅、地税局、工商局、省政府金融办、省信访局、河南银监局、省总工会、省法院、郑州市政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

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 邢政[2011]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大曹庄、七里河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2011]27号),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深入开展对标行动,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围绕推进产品深加工、延伸与完善产业链条、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推进节能减排等,强化政策措施,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二)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市技改工作总体目标是全市工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每年滚动实施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项以上,实现“四提高一优化”。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0.55%提高到1%以上,重点企业达到3%。重要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取得较大突破。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普遍得到改造,居当时国内先进水平达到70%以上,其中国际先进水平的比重达到30%以上。

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5%提高到50%以上。中国、河北省名牌产品分别由3项、66项增加到6项、100项,中国驰名商标、河北省著名商标分别由8件、193件增加到12件、260件。工业增加值率由26.3%增加到29%。

提高节能减排水平。落后生产能力逐步淘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6%,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16%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削减10%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均削减1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优化产业结构。传统产业的技术层次和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装备制造、新能源、煤盐化工三大产业比重达到60%以上。

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

按照我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重点要求,结合我市工业发展实际,我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重点是延伸与完善十一个产业(行业)30个产业链。

(一)装备制造。支持能源装备、交通运输设备、工程机械等大型整机装备提质增效改造。提升关键配套件工艺技术水平及配套能力。重点扶持光伏发电、风电、光热发电、新能源汽车、专用汽车、自行车等整机与关键配套件发展,引导零部件企业向整机基地和园区搬迁改造。建立完善汽车、自行车、轴承、风电、工程机械、专用设备、输变电成套设备等7个产业链。

(二)新能源。支持光伏、光热、风电产业提质扩能,加快推进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完善太阳能光伏、太阳能集热、动力电池等3个产业链。

(三)煤盐化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发展高端煤盐化工产品,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与完善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3个产业链。

(四)钢铁。推动设备大型化、高技术化。支持钢材深加工,增加优质关键钢品种。支持优质板材、优质建筑材和钢结构用材系列化配套改造。推行可循环工艺和新型节能降耗技术,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优特钢产业链。

(五)纺织。改造落后纺纱织造工艺设备,发展优质高档精梳纱、无接头纱和无梭布,发展新型纤维、新型面料。提高服装设计及产品质量水平。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扩能升级,增加品种。推进印染行业向园区聚集,提升高档纺织品、新型环保纤维面料染整加工水平。推进印染、化纤行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完善高档纺织品、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4个产业链。

(六)食品。扶持发展营养、安全、方便、功能化和多样化的产品,支持优势产品提质扩能。提升粮油加工、肉食加工、方便食品、饮料等优势行业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加快应用新型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延伸食品加工产业链。

(七)建材。支持采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窑炉生产工艺,推广以纯低温余热发电为主体的建材工业窑炉余热利用技术。支持发展加工制品业,提高产品深加工程度,重点发展建筑构件、工程预制件等产品。鼓励玻璃深加工和优质高档浮法玻璃线升级改造、节能降耗,支持发展特种玻璃、电子信息玻璃、太阳能光伏玻璃等。延伸玻璃深加工产业链。

(八)医药。支持中药现代化、生物医药规模化、医疗器械国产化、药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化。改造升级现代中药产品,推进生物医药规模化生产,增加化学药制剂品种,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升级改造。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技术、核心配件和材料国产化、规模化。支持医药物流业提升能力。建立完善生物制药、中成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等4个产业链。

(九)电子信息。支持信息通信、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新型电子元器件等行业提升创新能力、扩大产品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延伸与完善信息通信、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软件与信息服务等4个产业链。

(十)新材料。大力发展面向装备制造的复合、纳米、智能等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积极研发新型非金属材料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延伸新材料产业链。

(十一)节能环保。加快高效节能节水技术和装备、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积极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推进再制造工艺、技术装备和循环经济技术发展。建立完善节能环保产业链。

三、围绕实施七大专项技术改造,精心谋划实施百项技术改造工程

(一)创新能力提高专项。支持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针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攻关与产业化。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每年实施10项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改造项目。

(二)“两化”深度融合专项。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信息化综合集成等方面开展“两化”深度融合,构建网络化、协同化工业研发设计体系,推动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企业管理网络化。支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两化”融合促进中心。每年实施10项以上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

(三)重点企业壮大专项。围绕重点行业,支持一批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实施技术改造,支持其主导产品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国内国际技术、管理、效益、规模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与主导产品配套的关键件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1000亿元、10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5家、2家以上。每年实施15项以上重点企业主导产品及关键配套件升级改造项目。

(四)产业聚集升级专项。鼓励工业聚集区、开发区、工业园区主动承接产业、资金、技术转移,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与完善,形成产业集群。加快企业“退城进郊”步伐。鼓励企业实施异地搬迁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每年实施10项产业聚集升级技术改造项目。

(五)产品结构优化专项。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煤盐化工、钢铁、食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改进工艺、增加品种、提升质量、提高附加值和效益,培育一批名牌产品、优质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促其提质扩能。每年实施30项以上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技术改造项目。

(六)节能减排增效专项。在煤化工、钢铁、建材等行业,组织开展节能、节水、环保技术改造,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支持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支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每年实施10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10项淘汰落后技术改造项目。

(七)安全生产提升专项。完善煤化、钢铁等行业高危作业现场监测监控报警、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连锁保护装置等安全技术措施,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改善安全环境和管理手段,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积极推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推动企业产品检测装备自主化,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每年实施5项安全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和食品企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改造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技术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加强对技术改造工作的领导。

(二)建立管理体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管理,严格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简化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备案核准手续,建立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库。

(三)加大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设立市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市级财政2011年安排5000万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年适度增加,主要用于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贴息。有条件的县(市、区)可视财力情况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本行政区域技术改造工作。

(四)强化协调联动。市县两级税收、国土、环保、金融等相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作要求,明确责任,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加大监督落实力度,为我市企业技术改造提供强有力支持。

(五)实行目标考核。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技术改造工作进行重点专项评估;每年组织一次考核,第三年进行汇总评比。将评估考核结果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制定《邢台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评估考核依据。

第三篇: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

大同市人民政府门户网-政务公开信息页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市各有关单位: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对于我市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现就加快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型发展为主线,确立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着力推进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经济强市“三名一强”建设步伐;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发展的创新之路。着力突破支柱产业单一的发展格局,尽快形成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体制,使城乡一体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2、坚持以人为本、现代化导向。

3、坚持区域协调、城乡统筹。

4、坚持节约发展、绿色发展。

5、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

二、总体目标

大力推进城镇化,确定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镇面貌明显改善;实施城市建设工程和综合整治工程重点推进项目,全面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城乡体制障碍逐步消除,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每年转移一定数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能力明显提高;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5%以上。

三、主要任务

根据全省“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空间布局框架,结合我市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城镇发展条件,坚持“空间集聚、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8个农业县区驻地镇建设为中心,实施“大县城”战略,以20个“百镇建设”重点示范镇为重点,通过产业集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和政策优惠,大力推进人口向县城集中,壮大县域中心城镇规模;择优发展特色鲜明、具有产业支撑的示范镇,积极推进县域人口与经济布局的空间集中化进程,形成连动推进一体化的城镇化格局。

(一)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规划是城乡建设的总纲,是政府引导和调控城乡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充分发挥规划对全市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市要高水平、高标准地完成《大同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大同都市区规划》,科学制定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实施保障措施,从而有力指导我市城镇体系结构的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要完成《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并结合城市发展情况对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我市将全面编制完成七县四区的总体规划和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全面编制完成20个重点示范镇的近期建设规划,以及我市行政村的新农村规划等建设规划。

要牢固树立已批准规划的权威地位,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进行修改。要逐步开展规划实施的评估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检查力度,切实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监察体系,保障各项建设活动依法依规进行。

(二)塑造城市新形象

按照“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思路,加快实施城市发展战略。即以御河为纵轴,御东加快建设新城区,御西整治传统旧城区。

在御西旧区,通过按照原材料、原形态、原工艺、原技术对大同古城标志性历史建筑及街道的修复,恢复古城原有形制,逐步拆除各类与古城不协调的建筑,全面展现“塞上古都,大佛名城”的历史神韵和巍峨风采。

在御东建设以行政中心、文化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综合服务区,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十二五”期间内,形成新区建设的总体框架,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城市信息枢纽,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初步打造“总部经济”。以大同大学为中心的院校积极发展产学研基地,凭借古城新城的双重魅力吸引更多科技人员从事科技研发,使御东新区成为科技人才交流中心、信息交汇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成为城市形象的新亮点。

(三)实施大县城战略

加快县城发展是我市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县要结合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县域为单元、县城为中心,创新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做强做大县城,通过大县城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土地向集约化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精心培育重点镇

“十二五”期间我市力争每年有2-3个小城镇列为省“百镇建设”重点示范镇,扶持2个市级“百镇建设”重点示范镇。被纳入“百镇建设”的示范重点镇要按照省政府要求制定《建设实施方案》;依照《百镇建设实施标准》和技术指标,因地制宜,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重点抓好“五建设两整治”(及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中心街市、居住社区等五项建设,镇区景观风貌和环境卫生两项整治)塑造体现乡土特色、和谐统一的小城镇整体形象,把重点镇建设成为集聚产业、吸引人口、服务三农的中心镇。

各级政府要把握推进城镇化的良好时机,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摆脱我市小城镇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现实状况的契机,力争在“十二五”后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具有产业支撑、经济辐射周边村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小城镇。“十二五”省、市、县按照7:7:6的比例每镇补助的2000万元要重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也要加大重点镇的扶持力度,涉及小城镇发展的示范选择、政策试点和资金支持应当优先安排于重点镇。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百镇建设重点示范镇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各县(区)政府结合实际落实配套资金。同时为加快推进我市城镇化建设,市政府每年安排3000万元城镇化建设激励资金,重点对省、市示范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以奖代补。

(五)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城市电信、电力、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以适应城市工业化水平提高、人口聚集的客观要求。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实行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天然气全覆盖工程。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源头治理,引导支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运用可再生能源提升清洁生产总体水平,促进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到2015年,实现“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三个全覆盖,供水普及率达到97%,燃气普及率达到90%,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人均道路面积1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

(六)抓好七大产业园区建设

要坚持园区经济发展战略,发挥园区承载作用,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好现代装备制造园区、新型医药园区、新能源光伏产业园区、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化工新材料园区、新型煤化工园区、新型管线材园区等七大园区。集聚生产要素,完善配套功能,构筑发展平台,推动项目向园区投放、工业向园区转移、企业向园区集中、创新要素向园区汇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搭建投资平台,构建“设施齐全、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资源共享、产业循环、服务优质、生态良好”的产业基地。

全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的园区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建立与城镇格局分布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布局调控机制、产业园区互动发展机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促进机制、产业园区与城镇建设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以城镇为依托、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发展格局。

(七)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住房问题是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民生问题。要紧紧围绕“住有所居”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从而加快我市城镇化建设水平,提升我市城镇居民的住房建设品位。要加强政策调控,从投资、金融、土地、财税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尽快增加基本住房有效供给,科学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结构和供应体系,逐步形成梯度消费的住房模式。“十二五”期间,我市建设廉租住房90080套,450.52万㎡,公共租赁住房60335套、350万㎡,经济适用住房36315套、235.5万㎡,共186730套、1036.02万㎡,推进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健全廉租房住房实物配租、经济适用住房的分配、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等制度,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

加大我市危房改造和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步伐,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督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走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镇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镇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的城镇化道路。要以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全面加强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建设,制定科学规划,强化生态补偿,合理开发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的原则,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加强天然林保护和防护林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全面推进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节能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大规模建设公园绿地、环城绿化带、社区绿地、企业绿地、风景林地以及交通干线和水系网络的绿色走廊,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健全完善激励约束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矿产、森林、水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引导、鼓励和扶持企业及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实现生态建设公益化和市场化双向发展。

(九)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是完善功能、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进程中学校、医院、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电影院等教育、医疗、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结合当地实际,合理规划,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让城乡居民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和城镇化发展的成果。

着力推进学校、医院建设,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完善城镇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设施,不断完善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卫生条件,从而切实解决城乡居民上学难、看病贵的问题。

(十)积极创建新能源示范基地

新能源产业是大同市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立足国家发展新能源“煤炭清洁化、能源绿色化、制造新型化、产业集群化、运用规模化”的发展战略;把握我市新能源发展的战略定位(即把黑色能源转化为清洁能源,实现煤炭清洁化;充分利用光、风、垃圾等能源,实现能源绿色化或再生化;围绕制造业发展方向,实现制造新型化;把握产业转型的重点,实现产业集群化;明确新能源运用的综合性、系统性、广泛性等特性,实现运用规模化,最终实现城市智能化、智慧化的目标。)通过深化《大同市新能源城市规划》,开办“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细化组织保障、政策支持、园区承载、开放引进、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等实施措施,为创建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城市奠定基础。

四、保障机制和政策措施

深化户籍管理及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户籍管理及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配套制度,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乡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1、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降低落户限制,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以稳定居所、稳定职业、稳定经济来源“三个稳定”为基本的落户条件,在城镇只要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并在此居住的居民,均可根据个人意愿在居住地登记为城镇居住户口。设定过渡期,对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的,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及农房的收益权或使用权。全面推荐“五项纳入”,即农村居民转户后,可享受城镇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政策,可与城镇居民有同等待遇。

2、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不断增强统筹协调的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逐步推进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建立和完善工伤保险储备制度。另外,要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险资金,规范征收流程,做到应收尽收。积极稳妥地强化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和监督管理机制,严防基金流失。同时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市“社会保障一卡通”。加大社会福利服务网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重点做好失地农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保持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和基金收入的同步增长。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继续加快养老服务等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3、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继续巩固“普九”成果,使广大人民群众子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努力扩大职业高中招生规模。实施好大同三中、大同五中、九中、十二中、十三中、北京师范大学大同附中、实验小学等学校的新建工程。

4、完善就业促进制度。积极扩大就业,坚持就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增加就业容量。大力推进创业培训工作,提高创业本领,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继续做好就业困难人群中特殊群体的就业工作,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军队退役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同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耿彦波市长为组长,郝月生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大同市城镇化推进工作领导组。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工作的决策部署;研究、制定推进全市城镇化工作的总体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二)强化管理考核 推进城镇化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各县(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成立以主要领导挂帅的推进城镇化领导组,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协调制度。研究建立城镇化统计检测评价指标体系。市政府要将每年城镇化发展目标任务列入对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实行“年初明确目标、逐月予以通报、半年重点抽查、年终考核排队”的考核制度,对各相关单位、县(区)进行测评和考核。

(三)注重舆论引导

各级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素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开辟专题或专栏,切实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人人关心城市发展、全民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市城镇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查看文档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xxgk/Government/PublicInfoShow.aspx?ID=2358

第四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晋政发[2008]23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培育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国务院关于同意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及《煤炭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80号)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中央及我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现代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充分发挥大型煤矿企业理念、技术、管理、资金优势,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着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产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全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依法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坚持培育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和与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相结合,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坚持发展先进和淘汰落后相结合,依托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发展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坚持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现有开发布局基本不变,优先兼并重组相邻煤矿企业和资源;坚持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总量适度、优化布局、改善结构、提升水平”和“关小上大、产能置换、有序建设”的原则,以市、县(市、区)为单位整合重组,全省保持产能基本平衡。

(三)思路目标。通过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形成大型煤矿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通过科学整合,合理布局,关小建大,扩大单井规模,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提升煤矿整体开发水平。

到2010年底, 省内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 年,矿井个数控制在1500座以内。在全省形成2-3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5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使大集团控股经营的煤炭产量达到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

二、兼并重组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四)兼并重组的范围。参与兼并重组的煤矿企业包括现有山西省境内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在晋中央煤矿企业、市营煤矿企业和经省煤炭资源整合领导组批准单独保留和整合的市营以下地方煤矿。其中,因安全生产事故确定为关闭和资源枯竭、非法违法矿井不得作为基数进行兼并重组,其所剩资源可按《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省人民政府第187号令)有关新增资源的规定执行。

(五)途径和模式。以三个大型煤炭基地和18个规划矿区为单元,以市、县(市、区)为单位,以资源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通过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由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并鼓励大型煤矿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鼓励电力、冶金、化工等与煤炭行业相关联的大型企业以入股的方式参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但必须由煤矿企业控股,以实现专业化管理、煤炭与相关产业一体化经营。

股份制是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主要形式,兼并重组企业应在被兼并企业注册地设立子公司。国有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可采用资产划转的方式;非国有之间或非国有与国有之间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可采用资源、资产评估作价入股的方式。

(六)重组主体与矿区划分。按照“一个矿区尽可能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的原则,合理确定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和矿区划分:

大力支持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晋城无烟煤集团和中煤平朔公司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作为主体,兼并重组中小煤矿,控股办大矿,建立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

其他允许作为兼并重组主体的企业,要通过严格的检验资质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予以公告后,可兼并重组一些中小煤矿,建立煤源基地。

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地方骨干煤矿企业在不影响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前提下,由所在市人民政府申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也可以作为主体,兼并重组相邻中小煤矿。

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的矿区划分范围:

大同煤矿集团:大同矿区、轩岗矿区、朔南矿区、河保偏矿区。

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矿区、离柳矿区、乡宁矿区、汾西矿区、霍州矿区、霍东矿区、岚县矿区和石隰矿区。

阳泉煤业集团:阳泉矿区、东山矿区。

潞安矿业集团:潞安矿区、武夏矿区。

晋城无烟煤集团:晋城矿区。

中煤能源平朔公司:平朔矿区。

(七)规划与实施。按照兼并重组的原则和全省各个矿区的资源赋存、产能规模以及矿井分布现状等,编制了《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规划》,明确了矿区和区域规模、煤矿企业个数、关闭淘汰矿井数量、产能产量(见附件1《全省兼并重组前后煤矿数量及产能分地(属地)汇总表》)。

各市、各煤炭大集团公司及各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应统筹考虑本区域矿井布局、现有产能、生产现状;统筹考虑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兼并重组范围内的煤炭资源,成片进行重组整合。签订重组整合协议后,编制重组整合方案,政府和重组整合的主体企业提出兼并重组申请报告,上报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组进行审查批准后实施。

(八)项目实施。列入兼并重组的改造矿井直接进入地质报告、初步设计、环保影响评价和安全设施设计等审查程序。新建和改扩建煤矿建设项目要与兼并重组规模挂钩,优先安排兼并重组的大型煤矿企业集团新建和改扩建煤矿、坑口综合利用电站以及煤炭加工转化等项目,鼓励兼并重组矿井进行改造升级,鼓励煤矿企业建立循环经济园区,发展循环经济。

(九)资源配置。按照规划和重组规模,将整合矿区的资源配置给兼并重组企业(2010年前暂缓缴纳采矿权价款)。未达到300万吨/年企业规模且不参加兼并重组的企业,不予新增资源,采矿权到期后不予延期。

兼并重组煤矿企业原则上不得占用过多空白区资源,应按矿井规划能力与储量相匹配的原则进行资源配置。上、下组煤要统一考虑开采,矿井井田下组煤层的划界,原则上要以参与兼并重组的中小煤矿和周边大矿矿井边界为界。

(十)矿业权调整及转让。对未按一个矿区尽可能由一个主体开发原则发放的矿业权,探矿权用地质勘查资金(周转金)收购,并按照一个矿区尽可能由一个主体开发的原则重新配置。采矿权按照矿区兼并重组规划与有关规定和程序配置给具有规模、技术、资金优势的大型煤矿企业。已全额缴纳采矿权价款的被兼并企业,原则上应将其资源、资产评估后入股兼并重组企业。被兼并企业直接转让采矿权的,兼并重组企业应向其支付矿业权价款,并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所涉及资源采矿权价款的有关事宜,按照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所涉及资源采矿权价款处置办法执行。

(十一)职工安置。地方人民政府和兼并重组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制订职工安置方案,妥善安置被兼并企业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改扩建和新建煤矿等项目应优先录用被兼并企业分流人员。

(十二)生态与环境保护。兼并重组规划在实施中凡涉及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点泉域等,要按照国家、省关于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执行,明确禁采区和限采区。在禁采区严禁煤炭开采活动;对位于限采区内的煤矿一律不新增资源、不扩生产能力,不允许规划或建设新的煤矿项目。

三、兼并重组煤矿企业享受国家及省有关扶持政策

(十三)国家对兼并重组工作的扶持政策。

1.安全监管。按照管理权限,由市、县(市、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对兼并重组企业矿井的安全监管,安全考核指标单列。被兼并企业安全指标3年内按原企业类型、统计口径考核。

2.运力保障。铁路运输部门优先保障兼并重组企业的煤炭运输。按被兼并企业2005~2008年平均铁路外运量,给兼并重组企业相应增加运力计划。

3.出口经营权。2010年前,年产1亿吨以上的煤矿企业提出申请,国家优先授予其煤炭出口经营权。

4.市场融资。国家支持具备条件的兼并重组企业上市融资,已上市公司可优先增发或配售股票,支持兼并重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权转让等融资方式筹集发展资金。

5.信贷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应积极支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在金融资源投放决策时,优先给予兼并重组企业信贷支持,对其贷款授信和不良债务回购等予以优惠。

6.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国家对兼并重组企业煤矿安全改造、煤炭产业升级、煤矿地质勘探等项目,优先安排补助或贴息资金支持。

7.设立专项资金。2008-2010年,国家安排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专项资金支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央给予地方财政适当支持。

8.税收优惠。2010年前,兼并重组后新组建煤矿企业免征印花税;承接被兼并煤矿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以资源、技术、管理入股评估增值部分免征所得税。对年产量5000万吨以上的煤矿企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具体办法按财政部、税务总局有关规定执行。

(十四)省对兼并重组工作的扶持政策。

1.资金支持。按照国家确定的可持续发展基金使用方向,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优先安排兼并重组煤矿企业用于煤矿安全改造、煤炭产业升级、转产转型等,并切块设立专项基金,与中央设立的专项基金一并,按不同产量规模,支持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鼓励兼并重组完成的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组建集团财务公司,支持其依法依规融资。

2.资源价款政策。国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应缴采矿权价款可以转为政府资本金,实现资源资产化,由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按既定分成比例持有,应交国家部分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十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部门责任。省人民政府成立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省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煤炭局。省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完成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规划的编制,确定矿区规模、兼并重组主体和煤矿企业个数,并做好牵头组织协调工作;省国土厅负责完成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资源采矿权价款处置办法的制定工作;省国资委负责完成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企业资产评估办法的制定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加强本地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组织领导,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

(十六)简化手续。涉及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一站式服务的部门协调机制,配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流程图的规定,在兼并重组企业提出申请30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行政审批和证照变更等工作。

(十七)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产煤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22号)等有关规定,在2009年底前完成分离国有煤矿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并积极支持兼并重组企业主辅分离等。

(十八)企业责任。兼并重组煤矿企业除要发挥技术、资金、人才和安全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效解决中小煤矿安全保障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不高和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外,还要继续按照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支持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公益性事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使县、乡、村原有的既得合法利益得到保证。省人民政府参照《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国发〔2007〕26号)的有关规定,对兼并重组企业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被兼并企业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主动积极参加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通过平等协商,实现平稳过渡和互利共赢。

兼并重组工作必须规范进行,不得弄虚作假和违规运作,否则将予以处罚,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十九)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兼并重组后的煤矿企业要在明晰各方产权关系的基础上,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各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实行同股同权同利,公司股东按股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二十)报告和考核制度。承担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任务的市人民政府和大型煤矿企业每季要向省人民政府报告本地区煤矿企业和本单位兼并重组进展情况,并抄送省领导组办公室。省领导组办公室要加强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指导和考核,按照省人民政府下达的任务分解目标(见附件2),分对产煤市人民政府和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行考核通报,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加快推进煤矿集团企业兼并重组是我省煤炭工业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关系着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发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好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工作,加强舆论宣传,在全省形成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氛围,并积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促进全省煤炭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附件:1.全省兼并重组前后煤矿数量及产能分地(属地)汇总表

2.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分目标任务分解表

二○○八年九月二日

主题词:

抄送:

2008-09-03 印发

第五篇: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通知(精选)

郴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通知

郴政发„2008‟1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部门管理机构,中省驻郴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企业上市工作,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不断壮大和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企业上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是扩大规模,加快发展,提高运行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是筹集社会资金再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构筑发展平台,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资本市场、搞好企业上市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眼界,破除不愿上、不敢上、怕付成本、怕受监督、小富即安的陈旧观念,抓住当前国家发展资本市场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资源,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优化政策环境,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步伐

(一)明确企业上市工作目标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筹规划,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努力形成“培养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核准发行一批”的上市批次推进格局,力争每年实现1至2家左右企业在境内上市融资,争取到2010年底全市新增境内上市公司3家,境外上市公司1家,从资本市场筹资(含上市公司再融资)25亿元以上。

(二)市政府成立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金融证券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全市企业上市工作。

(三)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挑选和培育一批符合省、市产业发展方向、盈利能力强、成长性高的企业作为上市后备企业,建立拟上市企业资源库。要加强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对尚未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要建立重点联系制度,引导和推进企业按上市公司的要求规范改制。对已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要指导其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做强做大主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按照资本市场要求进行规范运作,夯实上市基础,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进入上市工作程序。

(四)加强企业上市的协调服务。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从上市后备企业中选择一批具备条件且有明确上市意向的企业,经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列为市重点拟上市企业,实施重点指导和扶持。国资委、发展改革、经委、国土资源、财政、环保、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建立对拟上市企业服务协调机制,积极做好重点拟上市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企业上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企业上市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事项,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简化程序、特事特办。对企业争取上市过程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出具无违法记录证明的,由相关市直部门统一受理,并限时办结。

(五)加强企业上市的培训和宣传。要适时通过举办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研讨班,组织“拟上市企业沙龙”等形式,加强资本市场、资本运作和企业上市规则基本知识的培训,及时通报资本市场最新要求和发展动态,交流企业上市工作经验,帮助拟上市企业提高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增强企业上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企业改制上市步伐。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结合企业境内外上市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企业上市的成功范例、企业上市前后变化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等,激励更多企业争取上市。

(六)组织优质中介服务团队。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上市企业保荐、财务顾问、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执业情况的跟踪与了解,建立中介机构诚信和执业档案,为拟上市企业聘请中介机构提供咨询和便利。要严格筛选一批信誉度好、执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向我市拟上市企业宣传和推荐,降低企业上市成本,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七)推动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继续重视提高已上市企业郴电国际的质量和形象,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支持郴电国际具备持续再融资能力,帮助解决再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积极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吸收合并、定向增发等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增强我市上市公司的整体实力和郴州上市板块的影响力。

三、实施鼓励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

(一)改制或重组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应及时向市金融证券办报备,经确定为拟上市企业的,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协调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开展上市前期工作。对企业审计或评估中出现的净资产增值部分,依法补交的企业所得税市、县(市、区)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企业全额返还。

(二)对与中介机构签订上市保荐协议进入上市实质性运作程序的企业,经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报市政府审定后,自签订协议起3年内,以签订协议前一企业所得税入库数为基数,其实际缴纳的新增企业所得税市、县(市、区)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全额返还。3年内未申报上市的,不再给予返还。

(三)市政府各类专项产业引导资金安排时,优先支持拟上市企业。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等单位要优先为拟上市企业向国家、省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及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和资金。

(四)拟上市企业列入计划后,利用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的,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市、县(市、区)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全额返还。

(五)对企业已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上市辅导,在通过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辅导验收合格后,市政府从产业引导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实现境内外上市成功的企业,在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市政府从产业引导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市政府从产业引导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60万元;在创业板上市的,市政府从产业引导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40万元。

(六)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或其他方式直接融资募集的资金80%以上投资用于本市项目的,或通过借壳上市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落户我市、在我市境内纳税的,由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后报市政府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予以奖励。

(七)对为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含借壳上市)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人员,按照市政府有关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给予相应奖励。

四、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制定全市培育上市公司的规划、目标及措施,协调企业上市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上市工作的经费,主要用于业务培训、境内外证券市场考察、邀请各有关专家指导、授课、讲座等。县(市、区)有相应拟上市的企业也要成立有关的工作机构,负责辖区内企业的上市工作。

(二)上市公司享受项目补助及奖励金额,由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审查,报市政府批准后兑现。

(三)加强统筹协调,促进企业上市工作健康发展。企业上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对拟上市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引导更多的企业实施上市战略,全面推动工业与农业、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业企业一起上,大企业与小企业一起上,国内证券与境外证券市场一起上,努力开创我市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局面。

郴州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七月五日

下载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的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的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