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0:2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

第一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

一、地下综合管廊成本分析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制定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中综合管廊单单是建设成本约0.5-1.7亿元。综合管廊PPP项目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成本一部分管廊的建设成本,另一部分是管廊的运营维护成本。

图1.1综合管廊PPP项目成本图

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建设成本C1,包括管廊的建筑工程、供电照明、通风、排水、自动化及仪表、通信、监控及报巧、消防等辅助设施的相关成本。

在整个设计寿命內,综合管廊PPP项目的运营成本C2,主要包括巡回检査、维护工程、进出管廊的管理、监控管理、设备运转管理以及应变处理等工作的成本。

二、综合管廊的回报机制

综合管廊PPP项目通常使用者付费无法覆盖社会资本的资金投入与合理利润,需要政府补贴弥补缺口,所以回报机制多为可行性缺口补助。其中使用者付费包括入廊费用与运营维护费用。入廊费与运营维护费用的计算依据则是建设成本与运营维护成本。

三、入廊收费依据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的要求,入廊管线单位应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设计回报机制的目的是使社会资本获取投资回报,获得投资回报的直接途径是收费,收费就是指的入廊费用与运营维护费用。

入廊费也可以说是入廊管线的“买路费”主要根据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建设成本及其附属设施建设成本以及各管线单独敷设和更新改造的成本计算确定,主要是用以弥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成本。

日常维护费是综合管廊PPP项目的第二现金流,也可以说是入廊管线的“物业管理费”主要根据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维修、更新等维护成本以及水电消耗费用等因素合理计确定,用以弥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运营维护成本。

四、入廊费与运营维护费用的计算方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中明确指出,凡具备协商定价条件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标准原则上应由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与入廊管线单位协商确定。对暂不具备供需双方协商定价条件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标准可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其中入廊费与运营维护费用的计算方式主要根据:

(1)直埋成本法:是指按直埋方式敷设管线的直接成本加上道路占用赔补费和挖掘修复费用等间接成本从而形成的管线一次性摊销成本,作为管线入廊费用标准。直埋成本法可以很明确测算出当前管廊不入廊状态下的直埋成本,以此作为测算综合管廊入廊费的依据。

(2)空间比例法:将纳入管廊的管线在管廊中所占的空间比例计算出来,公共空间也按管线的空间比例进行分摊,两者相加,即为管线在成本分摊中所占的比例。

五、地下综合管政府指导价

针对管廊有偿使用指导意见,厦门、威海等城市制定了关于综合管廊的政府指导价,《威海市物价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威海市区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收费的实施意见》(威价发[2016]13号文)、《厦门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等文件也相继出台。以威价发[2016]13号文为例对于综合管廊入廊费与运营维护费用也给出了指导价的具体计算公式: 某种管线的入廊费用(元/米·周期)=管线在不进入管廊的情况下单独敷设的成本(元)*管廊特许经营周期内某种管线需要单独敷设的次数(次)/(1-税率)

某种管线的管廊日常维护费用(元/米·年)=[管廊的运营成本(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单位的正常管理支出(元)]/管廊的总长度(米)*某种管线空间占比(%)*某管线对管廊附属设施的使用强度是系数*(1+利润率)/(1-税率)从而得到具体的政府指导价:

威海综合管廊入廊费与运营维护费用标准

第二篇:合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研究

合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研究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班级: 土木15—5班

姓名:刘峰

学号: 2015212353 【摘要】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综合管廊宜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及缆线管廊。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如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期间,神户市内大量房屋倒塌、道路被毁,但当地的地下综合管廊却大多完好无损,这大大减轻了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的难度。

【关键词】 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综合管廊宜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及缆线管廊干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缆线管廊: 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如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期间,神户市内大量房屋倒塌、道路被毁,但当地的地下综合管廊却大多完好无损,这大大减轻了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的难度。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沟建设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由于共同沟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由于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由于架空管线一起入地,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

一、合肥地下综合管廊现状

合肥从2007年开始建设综合管廊,目前已建成3.3公里的管廊。除在高新区拓展区、肥西县产城融合示范区建两条管廊外,还选择在新站区少荃湖片区及经开区空港产业园等2个区域开展地下综合管廊样板工程试点建设,近期共规划建设管廊46.3公里,远期共规划建设管廊85.2公里。合肥市在493平方公里内,宽度3米以上的市政道路、街巷下,以及河道两侧的各种地下管线,完成了管线普查总长度为24700公里,为管廊规划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相关人员介绍到,在查清地下管线现状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全市统一的“1+1+1+N”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即1套标准体系、1个管线数据资源管理中心、1个共享平台,N个应用),实现对地下管线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共建共享,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应急抢险提供服务,其中,该系统建设了国内首个地下管线私有云平台,充分发挥了云计算的优势,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简化应用程序的部署和管理,实现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的灵活管理。计划今年开工23.9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合肥从2007年开始建设综合管廊,目前已建成3.3公里的管廊。除在高新区拓展区、肥西县产城融合示范区建两条管廊外,还选择在新站区少荃湖片区及经开区空港产业园等2个区域开展地下综合管廊样板工程试点建设,近期共规划建设管廊46.3公里,远期共规划建设管廊85.2公里。据了解,目前新站区少荃湖片区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正在进行施工招标;高新区拓展区、肥西县花岗产城融合示范区地下综合管廊已完成部分施工图设计工作;经开区空港产业园区正在开展管廊方案设计。新站区少荃湖片区的大众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将计划先行启动,今年计划开工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达23.9公里。政策资金为管廊建设提供全面保障,为进一步推进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及综合管廊建设,建立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专门设置了“合肥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办公室”,统筹管线管理。同时,相关部门还修订、出台了管线、管廊建设管理的包括《合肥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合肥市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办法》、《合肥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办法》《合肥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合肥市地下管线数据规范》、《合肥市地下管线工程归档规范》和《合肥市地下管线跟踪和竣工测量技术要求》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为综合管廊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此外,为加快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合肥市财政按照1500万元/公里的标准对示范项目进行补助,协调各相关部门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推进综合管廊PPP模式,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综合管廊建设。据悉,在省住建厅的帮助下,肥西县、新站区2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获得了1.6亿元的国家专项债支持。

二、合肥地下综合管廊存在的问题

4.合肥地下综合管廊依然存在的问题

“合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已经不是要不要建的问题,而是要如何‘全面干、高标准干、早干、快干’的问题。”这是市长张庆军说的一番话,合肥综合管廊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还将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对于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各方面技术和其他领域的共同支持。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目前国家针对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建设的法律法规还有些空白,综合管廊设计施工技术规范还尚未制定完善,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经验缺乏,建设资金、政策以及建成后管理等受诸多问题还未解决。

1、法律法规不完善。在目前法律不完善的状况下从国内现有的综合管廊案例来看政府的行政主导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在推行建设综合管廊过程中一些本该由法律来规范的行为以行政手段来执行其力度必将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技术规范不完善。目前国家标准除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有关于设置综合管廊的条件外,仅电力行业在《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中关于电缆隧道中电缆敷设技术要求。其它管线技术规范标准基本上都是针对直埋或架空敷设制定,没有关于综合管廊的相关设计技术规范和标准,各种管线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也不完全适用于综合管廊。

3、综合管廊投资主体不明确。传统的城市道路管线建设模式是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由新建或改建道路的建设单位作为主持单位各公用事业管线单位自行筹措资金,安排计划,按规划部门的管线综合规划经审批后安排施工。在道路建成后,各管线单位如有需要维修或增设管线需要向市政道路管理部门提出施工许可并承担相应的费用。一旦实施建设综合管廊工程后,势必要将相关公用事业管线纳入管廊敷设,而综合管廊主体

土建工程一般与道路同步建设,其增加的建设费用与各公用事业管线取消直埋后减少的费用如何分摊,目前各地均有不同的操作方式。

4、管理协调困难重重。目前国内没有综合管廊的建设规程条款,也没有专门的建设和管理机构。采用传统直埋敷设的市政公用事业管线进入综合管,如果没有政府规定的建设费用分担措施,而作为综合管廊的建设单位又不具备管线综合、建设资金筹措及建设计划安排等协调管理职责的话,将会造成建设与管理上的混乱。

5、综合管廊运营模式有待探讨。传统的直埋管线敷设完成后,其管理维修工作及其费用均由各管线单位自行负责。而管线进入综合管廊后,如果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管理和协调,必将造成各类管线维修养护或扩容增容之间的矛盾,综合管廊本身的管理维护费用直接影响到综合管廊的使用功能。

三、解决综合管廊问题的对策

1、尽快制定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的确立是保障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大规模建设的最有力的保障。目前国内关于城市综合管廊的法律法规相当不完善,对于大多数工程也都是以行政代替。这不是长久之计。作为一项地下基础工程,综合管廊在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行业,比如道路、电力、通信、燃气等。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对以上这些现象进行明确的规定,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就会陷入混乱的状态,进而影响到工程的进展。此外,关于地下资源的所有权归属问题,经营模式问题等都需要相关的法律条文给出明确的规定。

2、完善综合管廊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

各部门各行业应该尽快制定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操作规范,比如燃气管道铺设、水利管道的设计与安装等。如果没有这些技术规范作为参考,那么在方案设计、施工建设和工程验收等各方面,都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那整个工程的建设将会是一团糟,人们只能凭借经验进行操作,会对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现在的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在施工建设和费用筹措方面,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且当与其它道路工程交叉重合时,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造成混乱。而且工程建设完成后,对于工程的验收和维护也没有专门机构负责,这对综合管廊的建设和使用都会造成严重影响。这个问题应当尽快解决。

3、综合管廊建设和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协调管理、有偿使用。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以及施工应与市政道路统一、同步进行。根据道路等级标准,结合各类管线专项规划,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将综合管廊纳入规划。在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时,必须考虑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同时在旧城片区改造中,原则上也应评估建设综合管廊的可行性,尽量将原有直埋管线收纳进入综合管廊,从而形成综合管廊网络,发挥综合管廊的优势。管廊的管理应有专门机构管理,避免权利交叉混乱;同时 做到有偿使用才能促进管理建设和营运的良性发展。(2)管理制度政府主导性。为确保综合管廊的管理与使用实现有序化和有效性,政府应发挥主导性:①制定法规,明确规定凡是建设综合管廊的 城市道路,须统一入驻综合管廊,任何企事业不得另行开挖铺 设管线,并按规定向经营管理企业交纳使用费。②制定地方性 综合管廊管线技术规范,避免管线单位各自为政

【总结】 城市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为此,要把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统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应急防灾等全过程,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提高创新能力,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3】《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

第三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与成本小结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类型介绍

1.综合管廊根据其所容纳的管线可以分为:(1)干线综合管廊

一般设置于道路中央下方或道路红线外综合管廊带内,主要输送原站(如自来水厂、发电厂、燃气制造厂等)到支线综合管廊,其一般不直接服务沿线地区。其主要收容的管线为电力、通讯、自来水、燃气、热力等管线,有时根据需要也将排水管线收容在内。在干线综合管廊内,电力从超高压变电站输送至一、二次变电站,通讯主要为转接局之间的信号传输,燃气主要为燃气厂至高压调压站之间的输送。干线综合管廊的断面通常为圆形或多格箱形,综合管廊内一般要求设置工作通道及照明、通风等设备。干线综合管廊的特点主要为:稳定大流量的运输、高度的安全性、内部结构紧凑、兼顾直接供给到稳定使用的大型用户、一般需要专用的设备、管理及运营比较简单。干线综合管廊的示意图如下:

(2)支线型综合管廊

主要负责将各种供给从干线综合管廊分配、输送至各直接用户。其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旁,收容直接服务的各种管线。支线综合管廊的断面以矩形断面较为常见,一为单格或双格箱型结构。内部要求设置工作通道及照明、通风设备。主要特点为:有效(内部空间)断面较小、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设备多为常用定型设备、一般不直接服务大型用户。支线综合管廊示意图如下:

(3)缆线型综合管廊

主要负责将市区架空的电力、通讯、有线电视、道路照明等电缆收容至埋地的管道。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人行道下面,其埋深较浅,一般在1.5米左右。以矩形断面较为常见,一般不要求设置工作通道及照明、通风等设备,仅增设供维修时用的工作手孔即可。示意图如下:

(4)干支线混合型综合管廊

干支线混合综合管廊在干线综合管廊和支线综合管廊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各有取舍,一般适用于道路较宽的城市道路。

2.根据断面形式划分:(1)矩形综合管廊

(2)半圆形综合管廊

(3)圆形综合管廊

(4)拱形综合管廊

3.根据舱室数量可分为:(1)单舱综合管廊

(2)双舱综合管廊

(3)多舱综合管廊

二、综合管廊平面布局的一般规定

1.与城市功能分区、建设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相适应;

2.应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现状,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以及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布局;

3.应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开发、地下人防设施及其他相关建设项目协调;

4.综合管廊适合条件:

(1)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

(2)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重要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过江隧道等;(3)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4)重要的公共空间;(5)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

5.宜布置在道路两侧地块对公用管线需求量较大的一侧;

6.尽可能满足综合管廊与其他管线的交叉要求;

7.综合管廊接出管线的长度较短;

8.综合管廊对道路及两侧建筑物的影响较小;

9.充分满足道路规划对综合管廊管位的要求;

10.综合管廊的投料口、通风口、出入口等设施与道路景观及功能的结合;

11.宜将大管道管沟布置于人行道、绿化带下;

12.在机动车道下敷设小管道宜靠人行道,大管道靠车行道,便于小管道管沟绕行给大管道管沟投料口等节点创造条件;

13.综合管廊应设置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宜与临近公共建筑合建,建筑面积应满足使用要求。

三、综合管廊断面布置的一般规定

1.断面形式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及规模、建设方式、预留空间等确定;

2.应满足管线安装、检修、维护作业所需要的空间要求,管廊内部净高不宜小于2.4米,双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0米,单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9米;

3.管线布置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规模及周边用地功能确定;

4.天然气管道应在独立舱室内设置,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应在独立舱室内设置;

5.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管道同舱设置;

6.1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不应与通信电缆同侧设置;

7.给水管道与热力管道同侧布置时,给水管道宜在上方;

8.进入综合管廊的排水管应采用分流制,雨水纳入综合管廊可利用结构本体或采用管道排水方式;

9.污水纳入综合管廊应采用管道排水方式,污水管道宜设置在综合管廊的底部。

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 1.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2.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有关规定;

3.应按乙类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4.结构安全等级应为一级,结构中各类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

5.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三级,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小于或等于0.2mm,且不得贯通;

6.防水等级标准应为二级,并满足结构的安全、耐久性和使用要求;

7.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不低于1.05。

五、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1.明挖法现浇法:利用支护结构支挡条件下,在地表进行地下基坑开挖,在基坑内施工做内部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具有简单、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的特点,适用于新建城市的管网建设,如下图:

2.明挖预制拼装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施工方法,要求有较大规模的预制厂和大吨位的运输及起吊设备,施工技术要求、工程造价较高。特点是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如下图所示:

3.浅埋暗挖法:是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行各类地下洞室暗挖的一种施工方法。具有埋深浅,适应地层岩性差,存在地下水,周围环境复杂等复杂条件。在明挖法和盾构法不适应的条件下,浅埋暗挖法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它具有灵活多变,道路、地下管线和路面环境影响性小,拆迁占地小,不扰民的特点,适用于已建城市的改造;

4.顶管法:当管廊穿越铁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各种障碍物时,采用的一种暗挖式施工方法。在施工时,通过传力顶铁和导向轨道,用支撑于基坑后座上的液压千斤顶将管线压入土层中,同时挖除并运走管正面的泥土。适用于软土或富水软土层,无需明挖土方,对地面影响小;设备少、工序简单、工期短、造价低、速度快;适用于中型管道施工,但适应管线变向能力差,纠偏困难;

5.盾构法:使用盾构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撑四周围岩,防止发生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刀盘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推进油缸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该法具有全过程实现自动化作业,施工劳动强度低,不影响地面交通与设施;施工中不受气候条件影响,不产生噪音和扰动;在松软含水层中修建埋深较大的长隧道往往具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优越性。其缺点是断面尺寸多变的区段适应能力差,盾构设备费昂贵,对施工区段短的工程不太经济。

六、综合管廊的技术发展方向 1.预制拼装及标准化、模块化

综合管廊预制拼装技术是国际综合管廊发展趋势之一,大幅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节约施工工期。

综合管廊标准化、模块化是推广预制拼装技术的重要前提之一,预制拼装施工成本的幅度取决于建设管廊的规模长度,而标准化可以使得预制拼装模板等设备的使用范围不局限于单一工程,从而降低摊销成本,有效促进预制拼装技术的推广应用。此外,编制基于综合管廊标准化的通用图,大幅降低设计单位的工作量,节约设计周期,提高设计图纸质量。

2.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建设相结合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地下空间,实际工程中经常会发生综合管廊与已建或规划地下空间、轨道交通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难度、成本和风险通常很大。应从前期规划入手,将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建设统筹考虑,不但避免后期出现的各种矛盾,还降低综合管廊的投资成本。如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重合段可利用地下空间的某个夹层、结构局部共板等。

3.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相结合

从目前的政策导向看,对于具备条件的排水管道建议纳入综合管廊,新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增加排水管道入廊技术规定。将综合管廊的设计与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相结合,既满足综合管廊的总体功能,又能提高排水防涝标准,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例如将雨水调蓄功能与综合管廊功能相结合,是工程设计中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模式。雨水调蓄舱防淤积问题除设计坡度控制外,考虑设置复合断面和增加冲洗设施等措施。

4.“BIM+GIS”技术在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

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对工程项目信息化进行模型化,提供数字化、可视化的工程方法,贯穿工程建设从方案到设计、建造、运营、维修、拆除的全寿命周期,服务于工程项目的所有各方;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综合管廊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信息,包括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和现状管线等。“BIM+GIS”正好互补两者之间信息的缺失。采用“BIM+GIS”三维数字化技术,将现状地下管线、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的三维数字化建模,形成动态大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将综合管廊、管线及道路等建设信息输入,以指导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和后期的运营管理,有效提高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七、国内综合管廊造价小结

1.廊体造价与断面面积和舱位数量有关,按照国家试行投资标准估算,断面面积10-20平米、1舱位的廊体1公里造价约为0.56亿元;断面面积35-45平米、4舱位的廊体1公里造价约为1.31亿元,断面面积越大、舱位数量越多,造价越高。

2.国内的部分综合管廊的造价情况总结如下表:

第四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做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建设工作,该部制定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现印发各地,请认真贯彻执行。

以下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全文: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指导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无序建设,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工程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条 管廊工程规划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地下空间规划、道路规划等保持衔接。

第四条 编制管廊工程规划应以统筹地下管线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效益、节约利用地下空间、防止道路反复开挖、增强地下管线防灾能力为目的,遵循政府组织、部门合作、科学决策、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

第二章 一般要求

第五条 管廊工程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编制,用于指导和实施管廊工程建设。编制中应听取道路、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广电、燃气、供热等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社会公众的意见。

第六条 管廊工程规划应合理确定管廊建设区域和时序,划定管廊空间位置、配套设施用地等三维控制线,纳入城市黄线管理。

第七条 管廊建设区域内的所有管线应在管廊内规划布局。

第八条 管廊工程规划应统筹兼顾城市新区和老旧城区。新区管廊工程规划应与新区规划同步编制,老旧城区管廊工程规划应结合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道路改造、河道改造、管线改造、轨道交通建设、人防建设和地下综合体建设等编制。

第九条 管廊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并考虑长远发展需要。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十条 管廊工程规划原则上五年进行一次修订,或根据城市规划和重要地下管线规划的修改及时调整。调整程序按编制管廊工程规划程序执行。

第三章 编制内容

第十一条 规划可行性分析。根据城市经济、人口、用地、地下空间、管线、地质、气象、水文等情况,分析管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十二条 规划目标和规模。明确规划总目标和规模、分期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

第十三条 建设区域。敷设两类及以上管线的区域可划为管廊建设区域。

高强度开发和管线密集地区应划为管廊建设区域。主要是:

(一)城市中心区、商业中心、城市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重要广场,高铁、机场、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所在区域。

(二)交通流量大、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主要道路以及景观道路。

(三)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和其他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等。

第十四条 系统布局。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土地使用、开发建设等,结合道路布局,确定管廊的系统布局和类型等。

第十五条 管线入廊分析。根据管廊建设区域内有关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广电、燃气、供热等工程规划和新(改、扩)建计划,以及轨道交通、人防建设规划等,确定入廊管线,分析项目同步实施的可行性,确定管线入廊的时序。

第十六条 管廊断面选型。根据入廊管线种类及规模、建设方式、预留空间等,确定管廊分舱、断面形式及控制尺寸。

第十七条 三维控制线划定。管廊三维控制线应明确管廊的规划平面位置和竖向规划控制要求,引导管廊工程设计。

第十八条 重要节点控制。明确管廊与道路、轨道交通、地下通道、人防工程及其他设施之间的间距控制要求。

第十九条 配套设施。合理确定控制中心、变电所、投料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口等配套设施规模、用地和建设标准,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第二十条 附属设施。明确消防、通风、供电、照明、监控和报警、排水、标识等相关附属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第二十一条 安全防灾。明确综合管廊抗震、防火、防洪等安全防灾的原则、标准和基本措施。

第二十二条 建设时序。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管廊建设的年份、位置、长度等。

第二十三条 投资估算。测算规划期内的管廊建设资金规模。

第二十四条 保障措施。提出组织、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措施和建议。第四章 编制成果

第二十五条 文本

(一)总则

(二)依据

(三)规划可行性分析

(四)规划目标和规模

(五)建设区域

(六)系统布局

(七)管线入廊分析

(八)管廊断面选型

(九)三维控制线划定

(十)重要节点控制

(十一)配套设施

(十二)附属设施

(十三)安全防灾

(十四)建设时序

(十五)投资估算

(十六)保障措施

(十七)附表

第二十六条 图纸

(一)管廊建设区域范围图

(二)管廊建设区域现状图

(三)管廊系统规划图

(四)管廊分期建设规划图

(五)管线入廊时序图

(六)管廊断面示意图

(七)三维控制线划定图

(八)重要节点竖向控制图和三维示意图

(九)配套设施用地图

(十)附属设施示意图

第二十七条 附件

规划说明书、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等。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照执行。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中心镇开展管廊工程规划编制,可参

第五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

划编制指引》的通知

   【颁布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文字号】建城[2015]70号 【颁布时间】2015-5-26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市政市容委、规划委,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规划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规划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做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建设工作,我部制定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5月26日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指导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无序建设,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工程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条 管廊工程规划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地下空间规划、道路规划等保持衔接。

第四条 编制管廊工程规划应以统筹地下管线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效益、节约利用地下空间、防止道路反复开挖、增强地下管线防灾能力为目的,遵循政府组织、部门合作、科学决策、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

第二章 一般要求

第五条 管廊工程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编制,用于指导和实施管廊工程建设。编制中应听取道路、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广电、燃气、供热等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社会公众的意见。

第六条 管廊工程规划应合理确定管廊建设区域和时序,划定管廊空间位置、配套设施用地等三维控制线,纳入城市黄线管理。

第七条 管廊建设区域内的所有管线应在管廊内规划布局。

第八条 管廊工程规划应统筹兼顾城市新区和老旧城区。新区管廊工程规划应与新区规划同步编制,老旧城区管廊工程规划应结合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道路改造、河道改造、管线改造、轨道交通建设、人防建设和地下综合体建设等编制。

第九条 管廊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并考虑长远发展需要。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十条 管廊工程规划原则上五年进行一次修订,或根据城市规划和重要地下管线规划的修改及时调整。调整程序按编制管廊工程规划程序执行。

第三章 编制内容

第十一条 规划可行性分析。根据城市经济、人口、用地、地下空间、管线、地质、气象、水文等情况,分析管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十二条 规划目标和规模。明确规划总目标和规模、分期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

第十三条 建设区域。敷设两类及以上管线的区域可划为管廊建设区域。

高强度开发和管线密集地区应划为管廊建设区域。主要是:

(一)城市中心区、商业中心、城市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重要广场,高铁、机场、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所在区域。

(二)交通流量大、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主要道路以及景观道路。

(三)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和其他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等。

第十四条 系统布局。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土地使用、开发建设等,结合道路布局,确定管廊的系统布局和类型等。

第十五条 管线入廊分析。根据管廊建设区域内有关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广电、燃气、供热等工程规划和新(改、扩)建计划,以及轨道交通、人防建设规划等,确定入廊管线,分析项目同步实施的可行性,确定管线入廊的时序。

第十六条 管廊断面选型。根据入廊管线种类及规模、建设方式、预留空间等,确定管廊分舱、断面形式及控制尺寸。

第十七条 三维控制线划定。管廊三维控制线应明确管廊的规划平面位置和竖向规划控制要求,引导管廊工程设计。

第十八条 重要节点控制。明确管廊与道路、轨道交通、地下通道、人防工程及其他设施之间的间距控制要求。

第十九条 配套设施。合理确定控制中心、变电所、投料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口等配套设施规模、用地和建设标准,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第二十条 附属设施。明确消防、通风、供电、照明、监控和报警、排水、标识等相关附属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第二十一条 安全防灾。明确综合管廊抗震、防火、防洪等安全防灾的原则、标准和基本措施。

第二十二条 建设时序。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管廊建设的年份、位置、长度等。

第二十三条 投资估算。测算规划期内的管廊建设资金规模。

第二十四条 保障措施。提出组织、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措施和建议。

第四章 编制成果

第二十五条 文本

(一)总则

(二)依据

(三)规划可行性分析

(四)规划目标和规模

(五)建设区域

(六)系统布局

(七)管线入廊分析

(八)管廊断面选型

(九)三维控制线划定

(十)重要节点控制

(十一)配套设施

(十二)附属设施

(十三)安全防灾

(十四)建设时序

(十五)投资估算

(十六)保障措施

(十七)附表

第二十六条 图纸

(一)管廊建设区域范围图

(二)管廊建设区域现状图

(三)管廊系统规划图

(四)管廊分期建设规划图

(五)管线入廊时序图

(六)管廊断面示意图

(七)三维控制线划定图

(八)重要节点竖向控制图和三维示意图

(九)配套设施用地图

(十)附属设施示意图

第二十七条 附件

规划说明书、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等。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中心镇开展管廊工程规划编制,可参照执行。

下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厦门经济特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厦门经济特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来源:厦门人大2017-08-01 17:52:00字体大小:[大][中][小](2017年7月27日厦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

    地下综合管廊环境监测方案

    底下综合管廊温湿度环境监测方案 目前在现代化城市中,底下综合管廊供电逐渐代替高空架线的方式,随着电力电缆的发展,对综合管廊的监控要求也要随之提高,为帮助电力巡检人员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规程》专家意见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规程》专家意见如下: 一、 总则部分 1、 完善总则适用要求,修订第1.0.1及1.0.3条,突出本规程的重要性及意义。 2、 综合管廊的涉及范围取消废物输送......

    2019年上海国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展会

    www.xiexiebang.com 2019年上海国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展会 展会介绍 展会时间:2019年06月26日 举办周期:一年一届 主办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展会地址:中国上海国家......

    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合同

    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合同 一、关于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专项财政补助在PPP项目中的补贴方式的约定 根据财建[2014]839号,本项目已申请到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专项资金补助总额为9......

    珠海经济特区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

    珠海经济特区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 2015-12-29 (2015年12月25日珠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

    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一季度总结

    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一季度总结 及二季度安排 一、一季度建设进展情况 (一)政策措施方面 管廊有偿使用收费政策通过市政府第二十届2次常务会议审议,《沈阳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要点与施工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要点与施工分析 [摘 要]综合管廊的建设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节约了城市用地,并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