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肩负乡村振兴使命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五篇)

时间:2019-05-14 00:3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论:肩负乡村振兴使命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论:肩负乡村振兴使命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第一篇:申论:肩负乡村振兴使命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申论范文:肩负乡村振兴使命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申论范文:肩负乡村振兴使命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着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深入贯彻总书记“宁夏要把特色现代农业做实做强”“打造‘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及酿酒葡萄等‘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的重要指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打好宁夏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在农业基础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划好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上下功夫,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在调整农产品结构上下功夫,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更加关注优质、安全、绿色、营养、健康,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聚力打造优质粮食、枸杞、酿酒葡萄、现代畜牧、瓜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优质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补齐冷链物流等短板。要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大力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养生养老、“互联网+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全产业链,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着力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场深刻革命,既重生产也重生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宁夏建设添上重彩。要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解决好农业面源污染、秸秆综合利用等突出问题,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

中公教育

治理,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特别是要把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农村环境整治要防止形式主义,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做样子给外人看,要实现全覆盖,不留死角,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着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按照总书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要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农村文化大院”、广场演出、农民体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种好自己的“文化庄稼”。宁夏引黄古灌区已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要保护传承、发展宁夏独具特色的引黄灌溉农耕文化,让“塞上江南”文化再放异彩。要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村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

着力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把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认真落实总书记对宁夏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在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同时,切实加强农村宗教事务管理。要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要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务,做到管得住、管得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村霸、黑恶势力及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廓清农村基层政治生态。

中公教育

着力推进脱贫富民,让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充盈更实在。乡村振兴,既要脱贫,更要富民。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瞄准“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聚焦“五县一片”和170个深度贫困村,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工作责任制,因村因户因人落实“五个一批”措施,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激发贫困人口致富内生动力。始终把就业增收摆在突出位置,努力使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居民收入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引凤还巢”工程,引导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到农村创新创业,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增加创业就业机会。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最普惠的福利。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四好农村路”、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落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发挥好县委书记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作用。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两个带头人”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乡村振兴要坚持规划引领,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决不能搞大拆大建,不能搞乡村景观城市化,更不能简单化地赶农民上楼,坚决防止没有改变农民生产方式就急于改变农民生活方式的做法。要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处理好城市和乡村、农民和土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农民致富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关系,不断激发“三农”发展活力。

(作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人民日报 》(2018年03月27日 10 版)

中公教育

第二篇:2018年江西省考招警申论——肩负乡村振兴使命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2018年江西省考招警申论范文——肩负乡村振兴使命 开创新

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导语:中公江西招警考试网及时为大家提供省考招警申论技巧等内容更新。加入2018招警招警交流群或关注微信号:jx-zjks,及时获取省考招警考试资讯!

申论范文:肩负乡村振兴使命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着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深入贯彻总书记“宁夏要把特色现代农业做实做强”“打造‘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及酿酒葡萄等‘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的重要指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打好宁夏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在农业基础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划好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上下功夫,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在调整农产品结构上下功夫,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更加关注优质、安全、绿色、营养、健康,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聚力打造优质粮食、枸杞、酿酒葡萄、现代畜牧、瓜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优质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补齐冷链物流等短板。要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大力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养生养老、“互联网+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全产业链,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着力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场深刻革命,既重生产也重生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宁夏建设添上重彩。要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解决好农业面源污染、秸秆综合利用等突出问题,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特别是要把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农村环境整治要防止形式主义,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做样子给外人看,要实现全覆盖,不留死角,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着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按照总书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要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农村文化大院”、广场演出、农民体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种好自己的“文化庄稼”。宁夏引黄古灌区已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要保护传承、发展宁夏独具特色的引黄灌溉农耕文化,让“塞上江南”文化再放异彩。要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村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

着力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把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认真落实总书记对宁夏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在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同时,切实加强农村宗教事务管理。要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要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

务,做到管得住、管得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村霸、黑恶势力及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廓清农村基层政治生态。

着力推进脱贫富民,让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充盈更实在。乡村振兴,既要脱贫,更要富民。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瞄准“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聚焦“五县一片”和170个深度贫困村,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工作责任制,因村因户因人落实“五个一批”措施,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激发贫困人口致富内生动力。始终把就业增收摆在突出位置,努力使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居民收入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引凤还巢”工程,引导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到农村创新创业,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增加创业就业机会。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最普惠的福利。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四好农村路”、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落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发挥好县委书记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作用。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两个带头人”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乡村振兴要坚持规划引领,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决不能搞大拆大建,不能搞乡村景观城市化,更不能简单化地赶农民上楼,坚决防止没有改变农民生产方式就急于改变农民生活方式的做法。要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处理好城市和乡村、农民和土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农民致富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关系,不断激发“三农”发展活力。

(作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民日报 》(2018年03月27日 10 版)

第三篇:肩负使命 坚定信心 努力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肩负使命 坚定信心 努力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赴省党校师资培训归来 黄木发

在组织的关怀下,我于2008年11月10日—12月12日参加了省委党校2008年下期师资培训二班的学习。本期培训班是要求党校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参加,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党校的教学科研、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发展问题。33天的学习收获甚多,感受颇深,为推进我县党校教学事业的发展,我想把我在省党校的所学所思所感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参加培训的基本情况

33天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第二单元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第三单元党校行政学院发展与改革创新。省党校教师授课17个专题,外请讲座4个专题,选听讲座8个专题,自学或小组讨论18个下午。来自全省42个市、县(市区)党校的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老师42人参加了本次培训班的培训学习,重点是培训党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等问题。在培训中,省委党校的领导指出,随着《党校工作条例》的出台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召开,党校事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党校要有为才有位,加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工作十分迫切,十分必要。

二、《党校工作条例》、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亮点”

自十六大、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注重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特别是今年以来对党校工作的重视前所未有。中共中央每年出台下发的 文件不到20个,而今年就以中央文件形式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2008年9月3日中共中央中发[2008]13号),还于10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中央的这些举措为党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春天,注入了活力。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省委党校领导的授课宣讲,今年的《党校工作条例》、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体现了如下的“亮点”:

一是党校的定位问题。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由过去的双重定位发展到四重定位,进一步强化了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

二是总书记用“五个作用”“五种意识”为党校指方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7日上午在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党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发挥党校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五个作用”,牢固树立“五种意识”。“五个作用”是:要充分发挥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要充分发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阵地作用、要充分发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生力军作用、要充分发挥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积极推动作用、要充分发挥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五种意识”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要牢固树立党的意识、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要牢固树立勤俭意识、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

笔者注意到,“五个作用” 和“五种意识”,是迄今为止总书记对党校工作和党校事业论述最系统、最全面、也是最有分量的一次。在这之前,总书记也曾多次谈及党校工作:如早在1994年胡锦涛同志就曾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进一步办好党校,更好地为党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服务,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再如《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出席全国党校校长会议的全体代表时讲话》时强调,各级党校作为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和干部增强党性的熔炉,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作出应有的贡献。

与之前论述不同的是,这次讲话中总书记的“五个作用” 和“五种意识”,从强调做好党校工作,到强调党校事业,从强调党校培训服务到强调党校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强调一定要把党校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去部署、去推进,增强办好党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面推进党校工作,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扎扎实实推动党校工作和党校事业有新的发展和进步,这就为办好党校、推动党校工作和党校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三、目前县级党校的现状 党校从1933年诞生以来,在“实事求是”旗帜的指引下,已走过70多年的历史,由当时一所“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学校”发展成为以央省市县党校为骨干的干部教育网络。特别是1984年党校“正规化”建设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党校在思想大解放,在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各级干部的整体素质方面,功不可没。但是,近些年来,党校教育走入了低谷,“中央党校喜气洋洋,省市党校勉勉强强,县委党校哭爹叫娘。”尽管各级党校特别是县级党校想方设法扩大办学规模,甚至偏离主业,开展联合办学,以维持运转,但还是内外交困,步履维艰,陷入边缘化状态。作为执政党唯一一所党校,走到如此地步,不能不让人汗颜和思考。关键因素是因为党校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在于重构党校系统。

1.经费保障难。

一是投入渠道狭窄。“科教兴国的„教‟,包括党校教育”。可是党校不象国民教育,没有上级财政、计划部门和党校系统的专项资金,只有地方财政拨款这一条路,却又没有硬性规定,除人员工资外,财政几乎没有其他拨款。如果党委重视一点,政府支持一点,财政好一点,当地党校的日子还好过一点,否则,党校的日子就无法过了。如遇到校舍维修等具体困难,经再三申请,财政才拨付一点,还要看情看面。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不少党校债台高筑,如某县党校累计欠款高达200多万元,债主告上法庭。为了给党校也是给县委留一点面子,县财政出资低价收回党校8间门面房用于还债,美其名曰“支援党校”。二是创收难以为继。过去创收如函授教育、门面房出租等,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水、电等费用。随着生源的枯竭和停办、门面房被政府收回,通讯费医保费公积金等还要自己解决(行政部门由财政解决)。县级党校的生存面临着空前的困难。

2.阵地建设难。

教学基地是现代干部教育中开展现场教学的需要。它更注重学以致用和能力培养。目前,县级党校基本没建教学基地。从办公教学场地看,好多党校甚或不如农村中小学。某县党校原是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一直无钱更新改造。狭小拥挤,破陋不堪,脏乱差严重,“远看象破庙,近看不象校,仔细看牌子,原来是党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县委决定搬迁异地重建,原址挂牌出让,进行商品房开发。一年多了,原址早已卖掉,新校在哪儿建还未成定数,何时建成新党校,大家还在伸长脖子等待。房子扒了,党校蜗居在一所中学的几间房子里,偶尔办班,就要借教室。

3.设备更新难。

一是信息化建设普遍落后。某县党校去年才添置几 台电脑。省里曾专款解决C级站部分建站费用,由于没有资金配套,有的县党校至今没建;二是配套设施建设落后。一些党校设施设备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水平,基本上还是一只粉笔一张嘴,课桌板凳缺胳膊少腿。

4.资源整合难。

前几年在干部培训中,存在着多头培训、争抢生源的问题,随着主体班的减少和函授萎缩及停办,党校办学能力过剩,再加上无钱投入难以达标,有的地方从“扩大规模、集中办学、资源共享”出发,搞了“培训资源整合”。如某县提出党校与农广校、电大、教师进修学校等整合在一块,但恰恰没有对功能相近的行政学校、讲师团、组织部电教中心、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进行整合。从目前看,这种整合从统一规划、统一领导以及人、财、物等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来讲,是一件好事,也有利于党委、政府对培训工作的有效领导。问题是:(1)党校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某县整合后,成立了“××县教育培训中心”,丢掉了党校这块牌子,似乎成了教育局的下属单位,性质、规格都发生了变化。(2)培训对象不同,培训的理念规律不同,方式方法不同,培训目标也大相径庭。党校培训重点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党性锻炼,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人才。而“培训中心”没有这个必要和功能。(3)电大、教师进修学校、农广校等隶属于不同部门,上有婆婆,硬整合在一起,如何运作,也是个待研究的问题,搞不好,1+1∠2,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

5.计划落实难。

党校的干部培训轮训,全国没有统一的安排和要求,都由各级党委决定,弹性很大。党委主要领导重视,党校就有班办,不重视,就没班办。事实上,不少县每年安排的培训计划都在10期以上,但真正办的少,流产多,编个材料应付上级检查了事。组织部门还充当“运动员”,自己把班拉到外地办或安排给其它部门办,把党校抛在一边。

6.培训调学难。

党校培训内容主要是党的理论、政策,这在高层干部中非常重要。到了基层,主要是怎么干,这就是具体工作部门的事情了,理论似乎不那么重要。现在整个社会浮躁,不少干部并不想学习,学不学都能干,该提拔还是提拔,同时单位人手少,经费紧张,再加上县级党校条件太差,上级党校办班层次的下延,其它办学机构的抢办等,组织部调学存在一定困难。即使调学来了,也未必坐下来受训。

7.主导办班难。

党校办学,如何办,主导权应在党校。但现实是,干训 计划组织部门拿,公务员培训计划人事部门拿,各班教学计划主办单位拿,讲什么,怎么讲,多由主办单位说了算,党校不成党校,变成招待所。即使安排党校上1-2课,根本体现不了“主体班”。党校无法制止多头办班现象,也不能主导授课内容和管理,只是听令行事。

8.教改推进难。

主体班次少,办学缺乏主导权。有些部门把办班当作创收手段或是旅游、福利手段,要的是形式。一些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甚至转变为服务组织管理机构,从根本上放弃了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教师无心钻研业务,也无意探索教改。

9.队伍建设难。

(1)知识结构倒挂。面对着多元知识结构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员,单一知识结构的教员很难胜任。某校6名专职教员,5名从中学调进,第一学历专科4人,中师2名;第二学历本科中,1人自考,其余均为党校函授。很少具有实践经验,很少接受培训,能上主体班课的更少。(2)年龄结构急需改善。教师队伍老化。某校6名教师,年龄在50上下的5名,只有1名计算机教师是近年招聘的。青黄不接等问题在县级党校尤为明显。(3)教师进出难。过去说党校教师“出生入死”,现在实行公务员制度,党校教师基本出不去,致使党校教职工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思想僵化,只能“入死”,没机会“出生”。“党校成了养老的地方”。想补充新人,受编制等限制,想来的来不了,想走的走不了;不该来的来了,该来的不能来。(4)人员比例不合理。目前县级党校行政后勤人员比例偏高,某校在职人员18名,各占1/3,前后勤人员比例失调,直接导致了教师与后勤人员的矛盾。

10.知识更新难。

党校教师既没有机会走出去考察实践,接受新鲜血液,又没有机会到上级党校高校充电,即使有,多半也只是一两个星期的短期培训,难于快速实现知识更新。

11.提高培训效果难。

党校教师知识老化、思想僵化,又没机会更新知识,再加上党校教学手段、设备落后,怎么能提高培训效果呢?赶鸭子上轿也得上呀,“党校教师听党话,党叫讲啥就讲啥,现买现卖走过场,哪还顾及好与差”!诙谐的话语流露出党校和教师的处境尴尬和无奈。

12.工作协调难。

国民教育学校实行条块管理,工作比较单一,有关政策从上到下统一,并有组织、有人员专门检查落实,党校干训工作“虚、软”,培训人员涉及到各个单位、部门,党校要跟众多单位、部门及各个方面的领导打交道。很多问题上级又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仅靠面子去争取,去协调,处处求人, 可以想象,该有多难!

13.政策落实难。

党校从上到下基本上各自为政,有关党校的具体政策不多且原则、空泛,难以落实。特别是县级党校无职无权无钱,仅靠党校去协调解决,很难奏效。党校的地位说起来重要,操作起来次要,有关政策又少组织出面督办,检查落实,很多就只能是写在纸上了。

14.科研工作难。

党校教师水平有限,能看到的材料有限,考察调研机会有限,没有一个好的科研激励约束机制,系统内也没形成一个良好氛围,再加上现在论文发表难,所以县级党校的科研工作也非常难。不少教师为了评职称,拼命写几篇,花钱找关系发表。一旦晋职过后,就没有科研干劲了。

15.教师权益保护难。

党校现行管理体制经常会出现两难境地。国家有关学校、教师的政策、待遇主要是教育部门在办理;党校从上至下没有统一管理机构来争取、研究解决教师权益问题。国民教育教师在政治、经济、生活、社会地位上有人关心、过问,政策有人具体落实,逢年过节有领导慰问看望,有政府表彰奖励,有专项基金进行教育培养;党校教师被打入了另册,成了教师中的“弱势群体”,“四不象”——说你是教师,又没享受教师的相关待遇;不是公务员,也享受不到公务员的权益;落实相关待遇也只是“参照”,打“擦边球”,好象是别人的恩赐,党校人总觉得理不直,气不壮,低人一等似的。似乎党校就会给自己争待遇。

16.业务指导难。

尽管《条例》、《决定》都明确上级党校对下级党校“业务指导”,但在具体工作中,上级党校既不掌握县级党校的人权、财权,又不掌管党校的专项经费,上级党校对县级党校基本没有业务往来,没有指导,也无法指导。县级党校常年见不到上级党校文件,也未见开过会,研究过党校工作。

四、推进我县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1.以强化党校职能,夯实主阵地为立足点,着力搭建教育培训新平台

(1)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赋予党校新职能。一是赋予县委党校组织协调、统筹指导职能。明确县委党校具有协调、指导和统揽全县教育培训工作的职能,要求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在县委党校的统一协调和管理下开展。二是赋予县委党校整合资源的职能。由县委党校具体组织协调和统筹利用各乡镇、各部门的教育培训资源, 将行政学校、讲师团、组织部电教中心、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进行有效整合。三是赋予县委党校督查、指导和评估职能。县委党校负责对乡镇、县直部门教育培训进行督查、指导、评估。(2)巩固党校中心地位,不断完善培训网络。一是不断完善县委党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党校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教学楼、学员宿舍的改造,加大图书资料的采购和教学设备的添置。二是不断规范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建设。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的特色和定位,筛选和建立起一批效益好、有潜力、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并对其等级和标准进行了统一规范。三是不断充实和更新“三库一地”。制定《“三库一地”管理办法》,实行“三库一地”(“三库”指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一地”指教学(实习)基地。)准入制度、动态管理、资源共享和更新、淘汰制度。

(3)发挥党校主体作用,不断延伸培训功能。一是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开展大规模培训。县委党校认真履行协调、督查、指导的职能,进一步加大办班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完成了对乡镇(科局)干部、村干部、协会负责人全部轮训一遍的任务。二是指导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开展自主培训。各专业协会要按照县委党校的要求,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使各类专业协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点。三是组织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开展技能培训。坚持学科技、用科技,成功地摸索出符合农村发展的“家庭产业”,引导本村群众参与并带动周边村群众发展,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2.以创新培训模式,突出实效为切入点,着力建立教育培训新格局

(1)拓展培训对象,合理设置培训班次。一是培训对象实现“三个拓展”。在抓好县委党校干部全员培训的同时,着力抓好培训对象的拓展,将县委党校培训对象从党员领导干部拓展到党员,从党员拓展到各类人才,从各类人才拓展到普通群众。把村“两委”全体成员、入党积极分子、私营民营企业骨干、基地(协会)骨干、中心户、农村乡土人才致富能手、普通群众以及各级教育培训的师资等人员作为县委党校培训对象。二是培训班次实现“五个增加”。在培训班次上,增加了民营企业管理骨干、基地(协会)骨干、党员致富能手、各类实用技术、协会师资提高等专题培训班。

(2)针对学员需求,充实培训内容。一是围绕提高受训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安排培训内容。对党员干部强化理想信念、勤政廉政、机关效能教育;对村“两委”干部着重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管村、依法治村、科技兴村的能力;对农村党员强化党员意识、政策法规教育;对各类人才和普通群众,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安排培训内容。按 照“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实用深学”的原则,大力开创实用技术培训和特色产业培训。三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安排培训内容。以“农家课堂”为载体,灵活安排教学培训内容,把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放到群众的培训中,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人才基础。四是围绕提高劳动技能安排培训内容。针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迫切需要实用技术知识的实际,县委党校根据农民青年的意愿,在培训中适当增加了实用机械操作技术知识和技能,切实解决外出务工青年的当务之急。

(3)结合教学实际,创新培训模式。一是内引外联,长短结合。根据学员和教学内容的变化,采用本地经验与外出取经、校内与校外培训、课堂与基地培训、集中与分散培训、常规与专项培训、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二是党校指导,基地培训。使协会(基地)“随意松散型”培训向“规范效率型”转变。三是公司出资,党校承办。创建由公司出资金、出技术,党校组织、农户参与的“党校+公司+农户”的培训模式,以求达到公司发展、农民增收和党校“少花钱、不花钱”搞培训“三赢”的目的。

3.以探索长效机制,规范管理为支撑点,着力完善教育培训新体系

(1)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激发党校活力。一是改革县委党校人事管理制度。要求县委党校在遵循国家有关人事管理制度法规的前提下,对新进人员聘用、在岗人员聘用、原受聘人员要求解聘、中层干部调整选拔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完善县委党校教学和科研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县委党校教师要主动承担党校举办的党员、干部以及各类人才培训班的授课任务,并将教师每学期所任课程班次、学员调查问卷、科研成果、进修及考评情况记载形成教师档案,供年终考核参考。三是规范县委党校业务指导和联络工作制度。明确县委党校经常了解、调查乡镇(部门)工作情况,协助乡镇(部门)完成工作基本情况统计与分析工作。使县委党校得过且过的人减少,钻研业务的人增多;评头品足的人减少,干实事的人增多;没事可做的人减少,直接参与培训的人增多;满足现有学历的教师减少,积极进修“充电”的教师增多。

(2)建立跟踪督导机制,完善服务措施。一是建立培训跟踪服务制度。在县委党校、县直相关部门建立培训跟踪服务机构,通过设立培训服务热线电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学员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掌握受训学员的相关信息,对受训学员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扶持,为培训对象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二是完善督察指导制度。由县委党校牵头组织实施督查指导, 采用目标督查、专项督办、专题督查、责任督查、现场督查等形式,不定期对培训网络进行督查指导。

(3)加强外部保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一是领导联系点制度。县(区)四家班子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镇、一个县直部门和一个示范基地(专业协会)或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二是经费保障制度。把县委党校行政经费、教学业务、科学研究、图书资料、教员进修和业务指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同级财政实行全额拨款,党校基本建设经费由各级计划部门安排;培训经费采取财政出一点、党费出一点、部门出一点、乡镇出一点“四个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三是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县委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工作目标管理,作为各级党组织、县直部门、乡镇、村(居)委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把学习成效与干部的考核使用结合起来,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优秀学员的提拔重用。

4.以提高党员素质,增强能力为落脚点,着力推进经济社会新发展

一是要通过县委党校的改革有力地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农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农民致富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着眼于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新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开辟培育新型农民新途径,党校教员走出校门,走向田间地头,在生产第一线设立“田头党校”,向农民宣讲政策形势,讲市场经济知识,讲致富技术,开辟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中央方针政策的一条有效途径,使农村党员、群众转变了思想观念,确立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党群、干群关系更和谐,党校成为农民的“发展规划室”、“信息交流室”、“致富点子室”。

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撰写于党校

第四篇:立足供销社优势开创服务“三农”工作新局面

县立足供销社优势开创服务“三农”工作新局面

县发挥供销社根在农村,离农民最近的优势,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把“政府找手段、农民找服务、县社找出路”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积极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工作,使党委、政府找到服务手段,农民找到服务组织,供销社找到发展路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是建立土地托管组织体系。建立由县供销社、基层社、村党支部村委会“三位一体”、责、权、利明晰的经济服务实体,在土地托管有偿服务费收益中给村两委20–30%的提成,增加村集体积累,增强村两委服务农民能力。二是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县供销社成立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9个基层社分别成立600人的土地托管服务队,投资300多万元购置农业机械20台(套),并整合社会机械40台套,形成覆盖全县14个乡镇、为社员实施统一耕地、喷药、施肥、灌溉和收割等生产全过程的专业服务队伍和网络。在收割、运输、还田、耕地、除草、旋地、施肥、播种等八个环节为6.1万余亩土地提供服务,总计实现服务收入1307.2万元,为农民节约支出成本180.7万元。三是建立综合服务体系。围绕合村并居、城乡统筹、新型社区建立以土地托管为主的生产服务体系,建立以日用品、农资超市为主的生活服务体系,构建融餐饮、农产品经营、礼仪、小区物业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四是围绕土地流转和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需要,依托土地托管服务新体系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县供销社注册50万元成立润丰农产品有限公司,托管土地,建立标准化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棚内种植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在各基层供销社建立相应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

农民参与,促进全县蔬菜种植、销售向产业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五是延长产业服务链条。县供销社成立谷丰农业服务公司、万家丰农资公司、农享城商贸公司、联创食品公司和润丰农产品公司5家以服务“三农”为对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围绕粮食生产、收储新上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联创食品公司依托土地托管进行粮食生产从种到收全过程服务,发展粮食等农产品加工经营,形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体的粮食产业化链条。目前,日加工馒头30000斤,销售额42000元,辐射本县和泰安、宁阳、东平、济宁市区、兖州等地。

第五篇:新时代“三农”工作

※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长期以来,我们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把握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富有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下决心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包括哪些内涵要求?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我们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要遵循哪些规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是我国许多地方农业的真实写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要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贫困村和所在县乡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脱贫攻坚,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四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

下载申论:肩负乡村振兴使命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论:肩负乡村振兴使命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