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顶板管理责任制
神源煤化工顶板管理责任制及管理制度
第一章 顶板管理责任制
第一条 总经理对顶板管理负主要领导责任
(一)检查和督促顶板管理计划、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对顶板管理工作做出决策和指令。
(二)组织顶板隐患排查,定期听取分管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及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处等部门关于顶板管理工作的汇报,并对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提出主导性的意见。
(三)健全顶板管理机构,配齐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人员。
(四)审批有关顶板管理工程项目和资金计划。第二条 分管副总经理对顶板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一)定期主持召开顶板管理例会研究顶板管理工作,抓好分管单位的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制度落实。
(二)组织实施顶板隐患治理,落实顶板管理措施。(三)组织顶板事故的分析和“三违”人员的处理。(四)组织对巷道开门口、工作面安装和撤出、过断层、过老巷、大断面掘进等特殊环节的现场会诊,严格按规程措施要求进行施工。
第三条 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负全面技术责任(一)抓好顶板管理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制定、检查和 考核。
(二)组织编制年度顶板管理计划及安全费用的落实。(三)组织制定顶板管理的技术措施,认真抓好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批、学习和执行。在地质情况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安排补充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四)组织矿压观测,并根据矿压观测资料,及时制定改进顶板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五)主持顶板隐患排查分析,提出隐患处理的意见和措施。
(六)开发和推广应用顶板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第四条 安全监察处处长对顶板管理负监督监察责任(一)抓好顶板管理监察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制定、检查和考核。
(二)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对顶板管理进行监督监察。
(三)负责对顶板事故的责任者、不按质量标准和规程措施施工的管理人员、工人及失职安监人员追查处理。
第五条 矿有关职能部门对顶板管理工作负专业管理责任
(一)生产技术部负责设专人负责顶板管理与矿压观测工作,及时检查、观测、分析顶板活动情况及其规律,制定 切实可行的顶板管理措施。对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要全面细致,符合现场实际。采掘工作面现场发生变化,要及时编制补充措施,并抓好措施在现场的落实。
(二)地测科负责准确提供采掘工作面的地质资料,每月至少要进行一次地质预报,对构造变化要及时填图和分析,对贯通、立交等环节要及时下达警戒通知书。
(三)安全生产调度中心负责按时调度顶板隐患的处理及工作面初放、安撤、贯通等特殊环节的顶板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顶板管理问题,要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整改。
(四)安全监察处负责严格按照规程措施规定,认真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严把安全监察关,对危险地点的顶板控制,要由跟班队长、技术人员、安监人员现场盯靠。
(五)经营管控部(职教)有计划的对职工进行顶板管理安全技术培训。
第六条 区队管理人员对管辖范围内的顶板管理负直接管理责任
(一)组织区队职工认真学习规程措施,严格按照规程措施组织施工。
(二)合理安排劳动组织,排查安全薄弱人物,搞好职工的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教育。(三)对采掘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过钻孔、老巷、冒落区、压力集中区、大倾角、超高、处理悬顶及巷道开门口、贯通和扩修、安撤等关键环节,必须由区队管理人员现场盯靠。
第七条 班(组)长对当班施工现场的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
(一)按照班(组)长职责要求,严格按规程措施规定组织和指挥生产,任何情况下严禁违章指挥。
(二)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督促其按章作业,发现违章作业及时制止。
(三)对工程质量及顶板管理的主要环节、薄弱地点,要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危及安全的突出问题,要积极组织力量整改排除并按程序及时汇报。
第八条 施工人员对作业现场的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一)参加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听取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传达,经考试合格并签字后方可下井作业。
(二)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及有关安全技术措施的规定进行作业,搞好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严禁违章作业。
(三)无规程措施或现场存有重大安全隐患未排除时,严禁施工。
第二章 顶板管理工作制度
第九条 矿对顶板管理工作,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每年都要编制顶板管理安全费用计划,落实顶板管 理所需的资金。
第十条 严格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矿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采掘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区队必须搞好班、日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要责令其立即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 严格执行规程措施编制、审批、传达制度。凡作业现场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补充措施,严禁无规程措施施工。
第十二条 严格顶板隐患排查分析制度。矿要每月组织一次顶板隐患排查分析会议。对排查出的顶板隐患和监控重点,按照“项目、措施、资金、设备材料、责任人、时间”的要求抓好落实整改。
第十三条 严格顶板事故分析制度。冒顶事故由矿分管领导组织分析,安全监察处派人参加。影响生产8小时以上的冒顶事故,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组织分析,并向集团公司调度室、安监局汇报;凡发生垮面、巷道冒顶堵人或发生重伤及以上的顶板事故,由集团公司组织分析处理。
第十四条 建立顶板管理工作汇报制度。对工作面初次来压、安撤、过老巷、巷道贯通及现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等重点事项,矿要按规定要求分别向集团公司调度室、安监局汇报,对发生的重大问题要立即汇报集团公司调度室。
第三章 顶板管理巡视制度
第十五条 根据各部室、区队作业地点及职能不同,将井下所有巷道按网格划分为若干块段,将其具体分到每个部室区队及每班安监员,进行无缝隙式覆盖,同时每个区队及每班安监员按划分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使顶板排查工作无空点、盲区。
第十六条 安全监察处负责将各区队及安监员排查的所有顶板问题,按照隐患处理信息运行办法,通过筛选、通知、整改、反馈、验收、销号等措施进行闭环管理,使顶板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根据查出顶板问题的危险程度进分类处理,轻微的裂隙、开裂及时找掉;严重的制定专门措施进行支护维修,以保证井下顶板安全。
第十七条 建立失修巷道排查机制。利用旬、月度、季度安全大检查由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处牵头,不定期对全矿所有在册巷道进行巡视排查,并形成失修巷道普查记录,矿井根据巷道失修情况安排进行巷道维护。巷道维护治理情况通过第十五条的有关规定进行反馈,职能部室安排专人对失修巷道维护治理情况进行复查,及时补全到失修巷道普查记录单,做到有据可查。
第四章 顶板岩性探查制度
第十八条 由地测科牵头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岩性进行探查。采掘工作面施工前对顶底板岩性进行综合分析探查,并 在作业规程中注明顶、底板岩性,生产过程中提供地质预测预报。
第十九条 职能部室人员下井时,必须把采掘工作面顶板岩性探查纳入正常检查范围,并采用24小时长效责任追究,发现问题不汇报、不采取措施的,按照矿有关程序和规定进行分析处理。
第二十条 掘进工作面顶板岩性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一是掘进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或顶板岩性不稳定时,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并及时汇报职能部室,职能部室根据顶板岩性探查情况,确定施工方案;二是掘进工作面顶板岩性稳定时,掘进工区提出顶板鉴定书面申请,由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处、调度中心牵头进行顶板鉴定,并根据顶板岩性稳定情况确定支护参数。
第五章 采煤顶板管理制度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一条 矿井必须根据现场实际,对煤层顶底板和巷道围岩进行分类。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设计,应根据我矿或相邻矿井同煤层的实际矿压观测资料,确定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并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审定。
第二十二条 矿井不得采用剃头开采及反程序开采;特殊情况需要反程序开采时,必须进行技术论证,编制专门设 计,按管理权限报集团公司及上级煤炭部门审查批准。
第二十三条 工作面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下井前必须逐棵进行压力试验,并有试压记录。工作面不准使用漏液、损坏、失效的支柱,工作面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的支柱,以及在井下储存期超过3个月的单柱,必须升井检修试压并有试压记录,不得直接转入其它接续工作面使用。其它支护材料也要保证规格、材质合格。
第二十四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有适当数量的备用支柱和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必须在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二十五条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在开工前、班组长、安监员必须对工作面的顶板和支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准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工作过程中班组长、安监员及作业人员必须经常认真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煤壁及支护情况,当发现不安全因素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或撤离,待确认安全后方准继续正常工作。
第二十六条 对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必须每班进行监测。使用液压支架时,必须设臵并正常使用矿压在线监测系统,要有专人负责,每天绘制工作面压力分析日报图表,并由分管领导签字,原始资料保存完好;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时,对单柱初撑力进行检测,并设臵支护质量检查记录表。第二十七条 工作面支柱(架)必须支设牢固,迎山有力。综采工作面泵站压力不得低于30MPa。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得低于11.5MPa,综采液压支架不得低于24MPa,并每班安排专人对初撑力进行检查,发现初撑力不足的,要及时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 底板松软的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必须穿柱鞋。柱鞋直径要根据底板比压及工作面支护强度进行计算,柱鞋材质必须满足要求,控制支柱钻底量不得大于100mm。
第二十九条 工作面煤壁要平直,伞檐超过规定要及时处理。煤壁松软易出现片帮时,要有防止片帮的措施。
第三十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按规程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在有可靠支护的掩护下作业。严禁在空顶区域内提前摘柱。碰倒或损坏、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移动输送机机头、机尾需要拆除附近的支柱时,必须先支好临时支柱。
第三十一条 工作面不准随意留顶煤或底煤,对因地质构造或其它原因需要留顶煤或底煤时,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二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移架,空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不得继续采煤作业。
第三十三条 采煤工作面采用密集支柱切顶时,两段密集支柱之间必须留有宽0.5m以上的出口,出口间的距离和 新密集支柱超前的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采煤工作面采用无密集支柱切顶时,必须有防止工作面冒顶和矸石窜入工作面的措施。
第三十四条 回柱前,要检查作业地点支柱是否齐全、牢固,特殊支护是否符合规定,后退路是否畅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回柱工作。
第三十五条 回柱时必须使用长柄工具,并严格执行“回柱八大要领”。当顶板来压或遇到其他险情时,要暂时停止回柱,撤离到安全地点,待险情排除后方可继续回撤。
第三十六条 在回柱过程中如发生因矸石冒落推倒支柱或柱、梁被矸石掩埋的情况时,要先控制和维护好附近顶板后方可扒取柱、梁。
第三十七条 液压支架必须接顶。顶板破碎时必须超前带压移架。在处理液压支架上方冒顶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第三十八条 采煤机采煤时必须及时移架。采煤与移架之间的悬顶距离,应根据顶板的具体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超过规定距离或发生冒顶、片帮时,必须停止采煤。
第三十九条 严格控制采高,严禁采高大于支架的最大支护高度。当煤层变薄时,采高不得小于支架的最小支护高度,且支架立柱伸缩余量符合规定。
第四十条 支架出现咬架、挤架、倒架时,要及时进行处理,并有安全技术措施。第四十一条 拉移端头支架前,应首先按标准维护好端头顶板,在所有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地点后,方可移架。
第四十二条 工作面来压期间,放顶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控制放煤量,防止顶板垮落对支架造成冲击。
第四十三条 处理工作面冒顶时,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跟班队长、班组长、安监员必须现场盯靠指挥,确保安全。
第二节 工作面安装和撤出
第四十四条 工作面安装前,要认真检查上下两巷和切眼的顶板支护情况,对损坏、失效的支护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四十五条 工作面安装撤出前必须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组织技术、调度、机电、通防、运输、安监、施工区队等有关单位共同进行现场会诊确认,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十六条 综采工作面新安支架必须接顶严密,初撑力达到标准规定,超高地段必须用合格材料足顶。
第四十七条 新工作面投产前,必须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组织技术、调度、机电、通防、运输、安监等单位和接产区队共同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准正式投产。
第四十八条 综采工作面撤面造条件要保证合理的出架空间,顶帮必须使用锚网索支护或其他有效方式支护。第三节 特殊时期顶板管理
第四十九条 工作面开面、初次放顶要编制专门措施,并成立初次放顶管理小组,负责初次放顶的安全工作;调度室要设臵工作面初次放顶管理台帐,及时调度工作面推进度、顶板变化及初次放顶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五十条 当顶板坚硬,采空区悬顶面积超过规定不垮落或缓慢下沉时,应采取强制放顶或加强支护措施,其方式和方法要在规程措施中具体规定。
第五十一条 采煤工作面遇断层、淋水、破碎带、过老巷、过冒顶区、压力集中区、顶底板松软、煤层倾角发生较大变化、托放伪顶开采等情况时,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及时编制可靠的专项安全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五十二条 综采工作面两端头要使用端头支架,当端头支架和巷道帮之间距离超过规定时,要使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控制顶板。
第五十三条 倾角大于15°的采煤工作面,支柱(架)应有防倒防滑措施。
第四节 上、下出口顺槽支护
第五十四条 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两顺槽必须进行超前支护,支护长度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五十五条 顺槽超前支护采用超前液压支架组支护时,要根据工作面矿压观测资料,合理确定支架组参数,推 移步距应在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五十六条 采煤工作面两端头支护与安全出口巷道支护的距离不得大于0.5m。
第五十七条 两顺槽必须设专人维护,发现有支护失效、巷道变形、漏顶片帮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
第五十八条 两顺槽支架应与放顶线对齐;刮板输送机头、机尾处,在确保机头与转载机正常搭接情况下,允许拖后一排。
第五十九条 采煤工作面两端头支护与安全出口巷道支护的距离不得大于0.7m。
第六十条 两顺槽必须设专人维护,发现有支护失效、巷道变形、漏顶片帮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
第六十一条 两顺槽支架应与放顶线对齐;刮板输送机头、机尾处,在确保机头与转载机正常搭接情况下,允许拖后一排。
第六十二条 工作面端头液压支架前顶板破碎时,必须采用打插梁维护顶板。
第六十三条 工作面两顺槽出现局部地段超高或顶板开裂、离层、锚杆锚索拉断、顶板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加快等异常现象时,必须及时采取补打锚杆、锚索或注浆等措施进行加强支护。
第六十四条 两顺槽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活柱量不得 小于200mm,贴煤壁支设的单体液压支柱距离煤壁不得小于100mm。
第六章 掘进顶板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六十五条 掘进巷道必须按照批准设计要求编制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并按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支护。在掘进工作面遇断层、破碎带、过老空或局部冒落区、石门见煤附近的三角区时,必须及时编制专项措施加强支护;
第六十六条 需要降低支护强度时,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施工区队等单位现场勘查并制定专项措施,由原规程措施编审部门批准后方准改变。
第六十七条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在开始工作前、工作中、爆破后、截割后,都必须认真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和支护情况,发现危及安全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在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六十八条 必须按照作业规程中的爆破说明书进行打眼、装药和爆破,以确保炮眼数量、位臵、角度合理,装药量适当,防止破坏原有支护。炮掘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确保巷道成型质量。
第六十九条 所有施工巷道,都必须在工作面附近存放不少于一天用量的支护材料,备齐备足处理事故应急用料,并实行挂牌管理,标明材料规格、数量等。处理事故应急用 的支护材料及专用工具等,要单独堆放,其种类、规格、数量、距工作面距离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七十条 所有施工巷道必须配有合格的施工图表,做到齐全、清晰、准确,并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图表。
第二节 锚网索、锚喷巷道
第七十一条 严格把好支护材料进货关。所有支护材料必须是有生产资质厂家的产品,有合格证、出厂证明和产品试验报告单,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其中锚杆、锚索、锚具及锚固剂必须有国家授权部门颁发的煤安标志。
第七十二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在确定支护参数时,应根据煤层及围岩特性和矿压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合理确定支护参数。在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时要组织专门试验,取得实践经验后再推广应用。在推广应用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重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需报集团公司审批。
第七十三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必须配备锚杆角度测量仪、锚杆拉力计和锚杆预紧力检测工具,每班由跟班管理人员和安监人员负责对锚杆角度、锚杆拉力及锚杆扭矩至少抽检一次,并把抽检结果记录在现场管理牌板上。对锚杆角度、锚杆拉力和锚杆预紧力的具体规定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
第七十四条 现场对锚杆进行拉力试验时,应每30~50m 巷道,取样不少于一组;立井、硐室每300根锚杆或300根以下,取样不少于一组;300根以上,每增加1~300根,相应多取样一组;设计或材料变更,应另取一组,每组不得少于3根。在做锚固力试验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第七十五条 采用锚索加强支护的巷道必须确保张拉机具压力表完好,对锚索的直径、长度、预紧力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并建立施工记录。
第七十六条 煤巷、顶板为煤层的巷道及交岔点要进行顶板离层监测,两离层指示仪最大间隔距离不得超过50m。现场需配备记录牌板,并有监测记录。
第七十七条 锚杆支护要紧跟掘进工作面迎头,锚杆至迎头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0.3m加上循环进尺。锚杆的间、排距需根据煤层及围岩特性和矿压观测资料合理确定,锚杆角度相对设计角度的偏差不大于5°。
第七十八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的锚杆规格、位臵、数量、角度、布臵形式和喷浆材料的材质、配比及喷浆厚度,要符合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规定。初喷要紧跟迎头,最大拖距不得超过3m;复喷必须紧跟耙装机后,最大拖距不得超过25m。
第七十九条 掘进巷道必须使用前探梁临时支护。在坚硬岩层中,矿认为可以取消前探梁临时支护或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它临时支护方式时,必须经技术、安监和区队现场勘 查鉴定并制定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前探梁采用直径83mm、壁厚5mm的钢管制作,长度不得小于4.6m,并用悬挂在锚杆上的吊环固定。吊环采用直径不小于108mm,壁厚不小于5mm的钢管、40T链子和直径20mm螺纹钢锚杆帽焊接加工制作。前探梁的使用条数:拱形巷道不少于3条;矩形巷道净宽4.5m及以上时使用4条前探梁;矩形巷道净宽大于3.0m,小于4.5m时使用3条前探梁;大跨度硐室编制专项临时支护安全技术措施。每根前探梁悬挂点不应少于3个,吊环螺母拧入锚杆的长度应不少于20mm(树脂锚杆必须拧满螺帽)。前探梁上用木托板足顶背牢。吊环每次移动时,都要检查有无损坏,发现损坏立即更换。
第八十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锚杆长度必须保证锚固端能锚入顶板稳定岩层0.5m以上,否则必须补打锚索加强支护;如果巷道遇顶板破碎、复合顶板或过断层带正常支护不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时,除采取加密、加长锚杆、锚索外,还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增设架棚或喷浆等加强支护措施。
第八十一条 喷砼强度不得低于C20,并按相关规定对强度进行抽检试验。
第八十二条 高度大于2.8m的巷道或大型硐室采用锚喷支护时,应采用正台阶施工工艺,即将上层拱顶部掘出并锚喷好后,再掘挖和锚喷下层,其正台阶施工的方法和拖距,应在规程措施中具体规定。第三节 特殊断面条件下的巷道顶板管理
第八十三条 巷道开门口,必须由矿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和区队等部门有关人员,按设计并结合现场顶板的情况,共同勘查选定开门口位臵,研究开门口的具体控制方法,然后再由分管技术人员编写开门口措施。严禁不经现场勘查就定开门口位臵及编制开门口施工措施。巷道开门口位臵,应尽量避开断层和顶板破碎带。
第八十四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开门口,前5m需加密锚杆排距,原巷道门口前后5m内需采取补打锚索等加强支护措施。对跨度较大的开门口加打锚索控制顶板。
第八十五条 两条巷道立体交叉通过时,其净间距小于6m时或净间距大于6m围岩不稳定时,要对交叉穿过段的巷道,采取专门的加强支护措施。
第八十六条 巷道在设计上应尽量避免出现四岔门口,特殊情况必须设计四岔门口巷道时,除顶板岩石特别坚硬外,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第八十七条 巷道贯通时,必须编制贯通安全技术措施。地测部门应提前编制好巷道贯通通知书,并在现场用醒目的字体标明预透地点。施工区队要对预透点前后10m范围内的巷道支护进行加固。预透地点为裸体巷道的,必须在预透地点前后5m补打锚杆支护或增设临时支护。
第八十八条 溜煤眼、煤仓、大断面硐室等特殊硐室的 施工,要根据现场围岩情况,制定特殊的控制措施,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39条:“采用反向凿井法掘凿暗立井或竖煤仓应遵循的规定”组织施工。
第七章 巷道的扩修、维修与回撤
第一节 巷道的扩修、维修
第八十九条 矿必须建立巷道检查维修制度,落实分工单位和分工负责人,定期对分管巷道进行检查和维修。
第九十条 凡进行巷道扩(维)修工作,必须有施工安全措施。
第九十一条 一般巷道扩(维)修,即加密棚或换棚以及10m以内的扩(维)修,矿可每年编制一个不受具体地点限制的通用施工安全措施,施工时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向施工人员传达,并按措施要求抓好落实。
特殊巷道扩(维)修,即每米开帮、松上或落底超过1m3,巷道扩(维)修长度超过10m,或在巷道交叉点扩(维)修、换棚、处理落棚,以及对巷道、硐室的特殊处理(如砌碹、砌墙,锚喷巷道改架棚等),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施工区队等相关部门人员共同现场勘查研究后,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在顶板特别破碎或巷道交叉点进行的扩(维)修工作,必须有区队管理人员和安监人员现场盯岗掌握安全。
第九十二条 发生严重影响运输、通防、供电、排水或 堵人的冒顶事故,需立即抢险处理时,可由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和安监人员共同研究抢险安全措施,口头向施工人员传达后,由区队及以上管理人员在现场指挥,抓好拟定安全措施的落实。
第九十三条 井筒大修时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第九十四条 在大断面巷道进行扩(维)修施工时,必须搭设工作台,平台上的工作人员要按规定使用好安全带,工作台的搭设要求必须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九十五条 巷道采取开帮、放顶施工时,必须逐排进行,严禁大面积空帮空顶。进行放顶施工前,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及区队管理人员现场勘查确定临时支护方式,并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九十六条 在独头巷道进行顶板扩(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进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扩(维)修工作地点。
第二节 巷道的回撤
第九十七条 回撤巷道必须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编制专门的施工安全措施,并传达贯彻后方准施工。
第九十八条 有条件使用回柱绞车进行回撤的巷道,必须采用回柱绞车回撤。
第九十九条 回撤巷道必须有区队管理人员、班长、安监员现场盯岗掌握安全,对巷道交叉口或顶板特别破碎处的回撤施工,必须有矿分管领导现场盯靠。第八章 顶板离层仪安设、使用与观测规定 第一节 测点布臵
第一百条 所有施工中的煤巷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观测顶板离层情况,安设测点进行巷道移近量观测。
第一百零一条 顶板离层仪应安装在巷道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臵,顶板离层仪的最大间隔距离,煤巷为50m,切眼为20m。断层及围岩破碎带、顶板淋水处、应力集中区、三岔门口或死叉门口、交岔点硐室等特殊条件下的巷道需安设顶板离层仪的。
第二节 安装方法
第一百零二条 顶板离层仪应按规定间隔及时紧跟掘进工作面安装,以便监测顶板离层的全过程。
第一百零三条顶板上按设计要求深度(比临近锚索孔深65-100mm),采用锚索钻机打直径27~28mm的垂直安装孔。
第一百零四条 用安装杆将带有较长细钢丝绳的深层锚固器装臵推到所打钻孔的孔底(大致位臵与临近锚索上端高度一致)后,抽出安装杆,再将另一个带较短细钢丝绳的浅层锚固器固定装臵推到与临近锚杆上端高度一致的位臵。
第一百零五条 拉紧细钢丝绳,将T刻度指示环的红色边缘与0刻度对齐,然后用卡箍将细钢丝绳卡紧,左右移动指示环确认指示环移动不受卡阻,再度拉紧细钢丝绳确认钢丝绳不能再往外拉出,截去多余的细钢丝绳,记下此时T刻 度指示环对应初始值S初,S初=0mm。
第一百零六条 拉紧细钢丝绳,将L刻度指示环的红色边缘与0刻度对齐,然后用卡箍将细钢丝绳卡紧,左右移动指示环确认指示环移动不受卡阻,再度拉紧细钢丝绳确认钢丝绳不能再往外拉出,截去多余的细钢丝绳记下此时L刻度指示环对应初始值S初,S初=0mm。
第一百零七条 安完测绳后,及时编号、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安装日期、距迎头位臵、两测筒的初始读数等初始数据。
第一百零八条 进行顶板离层观测的巷道,应在测点处设牌板,标明该巷道名称、施工单位、负责人、观测人、观测点数等。
第三节 观测及记录
第一百零九条 顶板离层量观测:正常条件下从安装完毕到距掘进工作面50m期间安排专人每天测读一次;距迎头大于50m,单位时间应变量大于10mm/周时,每三天测读一次,5~10mm时,每周测读一次,并将测读结果在原始记录上记录好,并整理登计到台帐上,总应变量超过30mm应加强观测,总应变量超过50mm时,应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第一百一十条 断层、围岩破碎带、顶板淋水、应力集中区、交岔点处的离层仪在距掘进工作面100m期间内,安排专人每天测读一次,其它按第一条执行。第一百一十一条 掘进工作面竣工后,巷道内所安设的顶板离层仪随同原始记录、台帐一起移交给采煤队(工作面安装期间由准备队负责)。采煤队和准备队按规定要求测读并做好原始记录、台帐。
第一百一十二条 工作面回采期间,距工作面100~50m时,按两天测读一次,距工作面小于50~30m时,每天测读一次。
第一百一十三条 观测数据实行现场观测并记录在原始记录本上,上井后及时登录到台帐上。
第一百一十四条 掘进及回采期间两次测读数据出现明显变化时,必须加强安全监测。
第九章 巷道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管理制度 第一百一十五条 为推动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增强公司干部员工安全质量意识,提高矿井工程施工质量,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杜绝质量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制定并实施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度。
第一百一十六条 采掘工程设计人员要保障工程设计安全可靠,易于施工,尽量优化,因设计上的失误导致巷道质量问题,由设计人员按照损失进行赔付。
第一百一十七条 施工单位对工程施工期间及工程服务期间的工程质量负责。在工程施工期间及工程服务期间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时,要及时分析原因,因施工问题造成质量问 题的,由施工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验收组成人员根据实际损失量进行责任赔付,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补救。
第一百一十八条 在巷道施工期间发生或服务期间因施工质量造成的工程返工、维修等情况时,所有材料费、人工费等由施工单位承担。
第一百一十九条 每旬由分管领导组织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处、生产调度中心、机电部、通防部及施工区队对施工工程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对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的根据公司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并限期整改。
第一百二十条 工程质量验收组成员在旬、月验收时要认真负责、忠实职责。如发现工程质量验收组成员弄虚作假,不负责任,进行责任追责。
第一百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在工程质量验收中,严禁弄虚作假,采用不正当手段通过验收,一经发现查实,取消原工程质量验收评定结果重新组织工程质量验收,并对施工单位负责人及具体责任人进行责任赔付。
第一百二十二条 安全监察处必须建立健全矿井工程验收台账,载明工程名称、施工起止日期、施工区队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验收负责人及验收人、工程质量等级等内容。
第一百二十三条 对每项工程安设巷道终身制牌板,载明工程名称,设计长度,施工起止日期、施工区队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在工程开工位臵悬挂。
第一百二十四条 安全监察处必须妥善保管矿井工程质量验收原始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等资料。
第一百二十五条 井下所有巷道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开工与竣工验收制度,资料齐全,各种管理规定符合标准要求。
第一百二十六条 矿井所有工程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凡未按设计施工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施工区队承担并追究监督验收人员责任。
第二篇:煤矿顶板管理责任制
顶板管理责任制
2013年
顶板管理责任制
1、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顶板管理责任制及奖罚办法。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资金落实情况,组织健全机构、配备人员。
2、总工程师对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技术责任,负责组织制定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推广和使用顶板管理新技术、新工艺,审查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实施计划,参加重大顶板事故的抢险和处理。
3、生产技术处是顶板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要设专人对各项措施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定期深入现场,探清顶板岩性和地质构造情况,及时进行地质预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安全监督处对全矿的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监督和检查责任,定期组织专项安全检查,并监督隐患整改落实情况。
5、跟班矿长、班组长、安全员、施工单位对本班、本施工范围内的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在作业过程中发现顶板有异常变化时,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上报调度室。
矿长顶板管理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国家《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中规定的煤矿安全生产必须遵照执行的指令。
2、总经理是矿井顶板管理第一责任者,对全矿的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3、监督落实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顶板管理制度。
4、及时如实地向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汇报矿井发生的重大顶板事故,负责重大顶板事故的调查处理。
总工程师顶板管理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国家《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中规定的煤矿安全生产必须遵照执行的指令。
2、总工程师是矿井顶板管理技术第一负责人,对全矿的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管理责任。
3、监督落实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矿制定的各项顶板管理制度。
4、负责审定采掘作业规程以及在顶板管理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贯彻学习及实施。
5、参加矿召开的各种顶板管理会议,并传达落实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矿召开各种顶板管理会议的精神,负责每月的顶板活动例会。
6、及时如实地向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汇报矿井发生的重大顶板事故,负责重大顶板事故的调查处理。
生产矿长理顶板管理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国家《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中规定的煤矿安全生产必须遵照执行的指令。
2、监督落实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矿制定的各项顶板管理制度。
3、监督落实采掘作业规程以及在顶板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
4、参加矿召开的各种顶板管理会议,认真开好每月的顶板活动例会。在布置工作中应该详尽安排可能遇到的顶板问题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生产技术处处长顶板管理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国家《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中规定的煤矿安全生产必须遵照执行的指令。
2、技术负责人对全矿的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管理责任。
3、监督落实矿制定的各项顶板管理制度。
4、组织编制采掘作业规程以及在顶板管理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贯彻学习及实施。
5、参加矿召开的各种顶板管理会议,认真落实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矿召开各种顶板管理会议的精神,开好每月的顶板活动例会,在布置工作中应该详尽安排可能遇到的顶板问题及采取的防范措施,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6、及时准确的向矿反映采掘生产遇到的重大顶板安全隐患,积极采取应急措施以及落实对隐患的整改。
7、及时如实地向矿汇报采掘生产中发生的顶板事故,积极协助事故的调查处理。
技术人员顶板管理责任制
1、负责本单位矿顶板管理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岗位责任制定、顶板管理计划情况工作。
2、认真编写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及时编写顶板管理的相关安全技术措施。
3、做好班队长的参谋,协助班队长完成各项顶板管理工作。
4、搞好职工顶板管理的学习和考核工作。
5、参加追查各种顶板事故的责任,并制定预防措施。
6、做好顶板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并做出及时的分析,按照业务部门的要求认真及时填报。
第三篇:红岩煤矿顶板管理责任制
山西介休大佛寺南窑头煤矿
顶板管理工作责任制
矿
长: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编
制: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目 录
顶板管理责任制...................................1 生产矿长理顶板管理责任制.........................2 生产技术处处长顶板管理责任制.....................3 技术人员顶板管理责任制...........................4 1
顶板管理责任制
1、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顶板管理责任制及奖罚办法。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资金落实情况,组织健全机构、配备人员。
2、总工程师对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技术责任,负责组织制定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推广和使用顶板管理新技术、新工艺,审查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实施计划,参加重大顶板事故的抢险和处理。
3、生产技术处是顶板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要设专人对各项措施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定期深入现场,探清顶板岩性和地质构造情况,及时进行地质预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安全监督处对全矿的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监督和检查责任,定期组织专项安全检查,并监督隐患整改落实情况。
5、跟班矿长、班组长、安全员、施工单位对本班、本施工范围内的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在作业过程中发现顶板有异常变化时,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上报调度室。
矿长顶板管理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国家《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中规定的煤矿安全生产必须遵照执行的指令。
2、总经理是矿井顶板管理第一责任者,对全矿的顶板管理工作 负全面责任。
3、监督落实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顶板管理制度。
4、及时如实地向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汇报矿井发生的重大顶板事故,负责重大顶板事故的调查处理。
总工程师顶板管理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国家《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中规定的煤矿安全生产必须遵照执行的指令。
2、总工程师是矿井顶板管理技术第一负责人,对全矿的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管理责任。
3、监督落实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矿制定的各项顶板管理制度。
4、负责审定采掘作业规程以及在顶板管理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贯彻学习及实施。
5、参加矿召开的各种顶板管理会议,并传达落实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矿召开各种顶板管理会议的精神,负责每月的顶板活动例会。
6、及时如实地向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汇报矿井发生的重大顶板事故,负责重大顶板事故的调查处理。
生产矿长理顶板管理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国家《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中规定的煤矿安全生产必须遵照执行的指令。
2、监督落实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矿制定的各项顶板管理制度。
3、监督落实采掘作业规程以及在顶板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
4、参加矿召开的各种顶板管理会议,认真开好每月的顶板活动例会。在布置工作中应该详尽安排可能遇到的顶板问题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生产技术处处长顶板管理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国家《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中规定的煤矿安全生产必须遵照执行的指令。
2、技术处长是矿井顶板管理技术负责人,对全矿的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管理责任。
3、监督落实公司和矿制定的各项顶板管理制度。
4、组织编制采掘作业规程以及在顶板管理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贯彻学习及实施。
5、参加矿召开的各种顶板管理会议,认真落实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矿召开各种顶板管理会议的精神,开好每月的顶板活动例 会,在布置工作中应该详尽安排可能遇到的顶板问题及采取的防范措施,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6、及时准确的向矿反映采掘生产遇到的重大顶板安全隐患,积极采取应急措施以及落实对隐患的整改。
7、及时如实地向矿汇报采掘生产中发生的顶板事故,积极协助事故的调查处理。
技术人员顶板管理责任制
1、负责本单位矿顶板管理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岗位责任制定、顶板管理计划情况工作。
2、认真编写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及时编写顶板管理的相关安全技术措施。
3、做好区队长的参谋,协助区队长完成各项顶板管理工作。
4、搞好职工顶板管理的学习和考核工作。
5、参加追查各种顶板事故的责任,并制定预防措施。
6、做好顶板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并做出及时的分析,按照业务部门的要求认真及时填报。
第四篇:煤矿顶板管理
矿顶板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煤矿顶板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顶板管理、防止冒顶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煤矿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顶板管理工作必须纳入煤矿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贯穿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在安全监管和煤矿生产规划、实施、检查过程中,必须同时规划、实施、检查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各煤矿必须成立以矿长为首的顶板管理领导小组,结合本矿实际,制定顶板管理工作目标和实现计划。积极推广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顶板控制技术水平。
二、顶板管理责任制
1、矿长对本矿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负责及时作出加强顶板管理工作的决策和决定,全面落实好顶板管理工作的人、财、物。
2、矿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的技术责任。负责对顶板管理工作的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贯彻和补充完善,并组织研究先进的顶板管理方法,积极推广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
3、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对全矿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负责顶板管理机构人员的设置和管理,组织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负责顶板管理措施的现场落实。
4、采掘队长(班组长)对本队(班组)工作头面管辖区域的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负责认真贯彻执行“三大规程”和顶板管理的有关技术措施,及时处理现场安全隐患,全面落实煤矿顶板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和指令。
三、矿井顶板技术管理制度
1、确保《作业规程》合格、管理制度有效。
a、《作业规程》的编制能贯彻有关技术政策和结合实际选择先进适用的采、掘、支等技术,能有效指导现场生产(施工)作业,确保生产(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b、有健全的编制、审批和贯彻《作业规程》的管理制度,矿总工程师应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作业规程》复查,形成复查结论性意见。c、《作业规程》应结合矿压观测及地质资料(地质说明书),对支护进行设计。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的选择要有科学依据(已经 核准施工的煤矿建设项目的巷道支护按已批准的《安全专篇》进行设计),支架的性能应满足支得起、护得好、稳得住。
2、过老巷、过采空区、过煤柱、过地质构造带、跨巷、巷道贯通、工作面(头)初采初放(开口)、工作面收尾、过(维修)垮冒区等,必须由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3、单体液压支柱入井前必须对每根进行压力试验。在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后,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好的支柱,仍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有压力试验、检修记录。
4、锚喷支护巷道的锚杆的布置形式、锚杆(锚索)、锚梁、锚网及配件的材质、品种、规格、强度(抗拔力)、结构、树脂卷和浆液的材质、规格、配比、性能、喷射砼所用水泥、水、骨料、外加剂质量、喷射砼混合比、外加剂掺和量、喷射砼强度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5锚网支护巷道的锚杆的布置形式、锚杆、锚网及的材质、品种、规格、结构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其他形式的支护也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6、煤矿企业必须制定井巷维修制度,加强井巷的维修,保证巷道设计断面,保证通风、运输的畅通和行人的安全。巷道失修率不得超过规定(回风巷失修率不超过7%,严重失修率不超过3%,主要进回风巷道实际断面不能小于设计断面的2/3),报废巷道和井筒必须按规定封闭。
7、失修巷道维修必须制定经矿技术负责人审批的专项安全技措施。
四、矿井井下现场顶板管理
1、各矿要坚持开展质量标准化管理的评比竞赛工作,落实奖惩。制定和落实矿井、班组两级质量验收考核制度,不断提高采掘工程质量,改善顶板安全环境。
2、矿井采掘头面实行允许开工作业牌制度。每个采掘工作头(面)必须在工作点附近明显位置挂上允许开工作业牌,开工作业前由当班负责人(班组长、安检员)检查作业头(面)安全情况,确认无安全隐患后,由当班负责人在允许开工作业牌上填写“允许作业”字样并签名,否则按违章作业进行处理。
3、实行井巷掘进开口备案制度和回采工作面竣工验收制度。a、巷道开口必须由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填制开口通知书(填制开口通知书时,必须核实有无施工设计、规程、措施并学习贯彻,井下现场的各种设备设施是否按规定安设到位并能正常使用等)。
b、由矿长签字报公司核查,同意备案后再交队(班组),队(班组)在接到正式开口通知书后才能实施开口作业,无通知书严禁开口作业。
c、巷道开口通知书一式两份,一份交队(班组)作为开口依据,一份交矿调度室备查。
d、巷道开口位置必须选定煤层(岩石)稳定和技护完好的地点,并由矿级管理人员现场确定标记,开口前在开口位置前后5米范围必须采用抬棚进行加固支护,并加固特殊支护,保证开口支护完好并牢固可靠。
e、各矿采煤工作面至切割形成后,在完善相关安全设施设备后,书面提请公司现场复核验收,验收同意后方可进行采煤作业。无开口通知书而进行开口作业和公司验收同意就进行工作面采煤的,一律视为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要对矿长、总工程师及有关人员进行处罚。
4、巷道掘进必须选取合理的支护方式,其支架选型和材料规格、支护间距等技术参数必须在施工设计和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所有新掘煤巷、半煤巷道必须采用锚网、锚喷或金属支护,金属支护必须用板皮、竹笆片进行全断面背护。如因巷道围岩稳定,要采取其他支护方式的,要在作业规程中作明确规定。
5、巷道掘进须配用前探支架进行掘进。放炮作业的掘进工作面,在放炮前必须对迎头10米范围采取防止支架崩倒措施。
6、所有巷道空顶距离不得大于0.5米,且长度不得超过2米,空帮不得超过0.2米,且面积不得大于1平方米,否则必须进行接顶和填实。
7、严禁在迎头无支护的条件下作业,如不能立即实行永久支护的掘进头,必须采取有效的临时支护措施。
8大于25度的上(下)山掘进,支架必须有一定的迎山角,其间要采取防支柱和人员滑倒措施。上山自溜矸石必须实行人、矸分离,人行宽度不小于0.8 米,人行出口高度不得低于1.2米,并随时保持人行道畅通无阻,下口应搭设方便人员的扶梯。装煤矸的矿车不能阻塞人行出口。
9、煤层松软,围岩破碎的掘进迎头在当班完工后必须用板皮、竹笆片扛背 严实,防止交班后迎头垮冒。
10、巷道修理。
a、所有人行巷道在发现断梁、支架歪斜、片帮、漏顶时必 须当班进行维修,没有完成维修工作时,严禁该在区域内及其前方进行其他工序作业;
b、维修井巷支护时,必须有安全措施,严防顶板冒落伤人、堵人和支架歪倒;
c、扩大和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支架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人员能撤退的出口;
d、在独头巷道维修支架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并严禁人员进入维修地点以内;撤掉支架前,应先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架,架设和拆除支架时,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
e、维修倾斜井巷时,应停止行车,需要通车作业时,必须制定行车安全措施,上山(下山)严禁上、下段同时进行维修作业;
f、平巷维修两点同时作业必须保证有独立的安全通道,且保证相距50米的安全间距,否则严禁安排两个以上的点同时作业。维修地点必须常备足够数量的支柱、板皮、竹笆片等备用材料。
11、用垮落法控制顶板时,回柱放顶的方法和安全措施,放顶与爆破、落煤等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放顶区内支架的回收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12、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放足够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采煤工作面严禁使用损坏的金属绞梁和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支柱。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采煤工作面中必须使用不同类型支柱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13、采煤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井下采掘作业和井巷施工严禁空顶作业。采面支护选型必须科学合理、支护强度满足要求。支柱严禁打在浮煤或浮矸上,底板松软时必须进行踩底背护。工作面特殊支护的形式,关密集后安全通道的留设距离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14、乳化液泵站和液压系统完好,不漏液,压力≥18Mpa(兆帕);乳化液浓度不低于2-3%,使用乳化液自动配比器,有现场检查手段,有现场检查记录。
15、新设支柱初撑力:单体液压支柱柱径为80毫米≥60kN(千牛),柱径为100毫米≥90kN(千牛),有现场检测记录并及时向本矿有关领导、部门报告。
16、锚杆必须做拉力(抗拔力)试验,喷体必须做厚度和强度检查,并有检 查和试验记录。
17、在顶底板松软或有淋水的回采工作面,必须采用竹笆片、板皮进行全封闭背护。
18、当班作业过程中发现工作面有断、松、脱落、失效支柱(支架)及其他隐患时,必须停止作业,由当班负责人安排人员进行整改,消除隐患后才能恢复作业。如发现重大隐患,当班人员不能处理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9、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放顶,控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禁止采煤,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一次回柱放顶的循环距离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回柱放顶前要检查切顶密集、丛柱、斜撑等特殊支护是否齐备。实行分段回柱的工作面,应尽量加大分段长度,其分段距离不低于15米,对松软顶板分段距离在作业规程中要明确规定。严禁采煤、回柱、打眼等多工序平行作业。严禁放顶人员进入冒顶区内取柱,必须用回柱机进行回柱。
20、采煤工作面必须使用回柱机回柱。放顶人员必须站在支架完整、安全地点工作,回柱放顶前,必须对放顶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好退路,回柱放顶时,必须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回出的支柱等材料要及时运走,严禁阻塞安全退路。
21、工作面坡度大于25度时,要有防滑、防串矸措施。
22、采煤工作面的上、下两巷,要超前工作面20米支护,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6米,靠近煤壁线的10米内,在原棚梁下走双排托梁。往外10米到20米范围,采用单排托梁。不能采用托梁加固的,要采取其它加固措施。
23、采煤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宽高均不低于1.6米,必须明确专人进行维护,发现支架失效,巷道底鼓变型时,必须及时更换,随时保证安全出口畅通。
24、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所有井下人员进出的巷道必须进行定期清找悬矸,做到“有疑必探、有险必除”。掘进作业和回采作业人员必须随时对作业地点进行敲帮问顶,确认无隐患威胁后才能作业。掘进巷道每班在打眼前和放炮后,必须进行敲帮问顶,找净悬矸,确认无危险后,才能进行打眼和装矸作业。专人处理大面积悬矸时,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25、凡煤矿发生掘进头和工作面垮冒,由生产(安全)副矿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追查,并制定防范措施,作好记录备查。当掘进头垮冒长度达2米及以上或工作面垮冒面积达10平方米以上的,公司参与追查处理。新版反馈
第五篇:煤矿顶板管理题库
采掘知识竞赛
一、填空题
1.矿井瓦斯管理的四项基本制度是瓦斯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排放瓦斯制度
和盲巷管理制度。
2.瓦斯检查必须防止空班、漏检、少检和假检。
3.瓦斯检查员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当瓦斯浓度超过《规程》有关条文的规定时,瓦斯检查工有权责令现场人员停止作业,并撤到安全地点。
4.《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检查次数是:低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2次,高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3 次。本班未进行工作的采掘工作面,每班至少检查1次。
5.瓦斯爆炸的三个必备条件是:瓦斯浓度达到5-16%引火温度650-7500C,氧浓度不低于12%。
6、按期清找负责范围内的运输大巷、石门车场、采区上山及甩道石门悬浮矸,发现有悬浮矸必须立即处理。
7、严格按规定编制并贯彻投产、开工通知书和停工、复工通知书、地质预报通知书、贯通预报通知书。
8、金属棚子支护巷道,必须按装备要求使用好前探梁临时支护,前探梁距两帮支架腿子的距离不得大于0.5米,前探梁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2米,不得大于2米。两帮必须使用金属扣寸(最好使用固棚式金属扣寸)。
9、凡没有使用前探支架的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移动乳化泵配Φ63缸径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或内注式单体液压支柱作临时支护,且应在掘进作业规程中作出明确规定。
10、移动乳化泵配Φ63缸径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设备只能作掘进临时支护或修透老巷使用,不得用于切割掘进或其它场所进行高频率使用。
11.《煤炭法》自1996年12月1日起实施,共81条。
12.《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共七章97条。
13.煤矿的“三大规程”是《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
14、掘进工作面至少配备二锤1把、开刀1把。锚杆支护巷道至少配备锚杆搅拌机2台,大力矩风动扳手2把。
15、架棚巷道掘进工作面配备前探梁不少于3根,每根前探梁配备金属抱箍不少于5个。金属扣撑配备满足支设长度不小于12米。
16、高瓦斯区域、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煤巷掘进工作面,严禁使用钢丝绳牵引的耙装机。
17、“一炮四检”是指装药前、紧接爆破前、起爆地点、爆破后分别检查风流中的瓦斯。
18、电雷管必须由药卷的顶部装入,严禁用 电雷管代替竹、木棍扎眼
19、爆破地点20米内,当矿车、未清除的煤矸或其他物体堵塞巷道断面1/3以上时,严禁装药、放炮。
20、小绞车、内齿轮、回柱机压柱不得少于4根。
21、新《煤矿安全规程》是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制定的。
22、煤矿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技术规范。
23.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4、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三大规程在煤矿生产中具有同等重要和并列平等的关系。
25、煤矿职工在安全生产中依法享受有关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建议权的权力
二、判断题(40题)
1全监测监控系统主机或系统电缆发生故障时,系统必须保证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
2低瓦斯矿井的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在工作面设置甲烷传感器。(√)
3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顶板(顶梁)下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小于200mm处。(×)
4掘进工作面风流中甲烷传感器距迎头必须<5m。(√)
5被串联的工作面进风流中不必安装甲烷传感器。(×)
6、刮板输送机的机头机尾必须打牢锚固支柱.(√)
7、过滤式自救器主要是用来过滤爆炸或火灾事故中的一氧化碳气体的。
1、能投集团煤巷锚杆支护规范规定锚杆的间距、排距允许偏差±100mm。(√)
8、倾斜巷道的棚子必须保持足够的迎山角。(√)
9、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10.矿井通风瓦斯日报应送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审阅。(√)
11.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只要发生过一次煤与瓦斯突出,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煤层即为突出煤层。(√)
12.煤层突出危险性随着开采深度增加而减小。(×)
13.煤层突出危险性随着煤厚的增加而减小。(×)
14.由于地质条件或其它原因不能执行所规定的防突措施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及时向有关单位汇报。(√)
15、在顶板完整的情况下,放炮倒棚后可以不进行处理,继续放炮。(×)
三、简答题(16题)
1、锚杆支护巷道临时支护,必须满足哪些要求?
(1)采用前探梁做临时支护时,前探梁选用不小于 9#工字钢或强度相当的其它材料制作。
(2)每根前探梁固定吊环不少于2个,靠碛头一个吊环挂在碛头向外的第1排锚杆上,第二个吊环挂在第3排或第4排锚杆上。吊环拧入锚杆丝扣的长度不低于30毫米。
(3)前探梁长度不低于4.5米,前探梁平行对称布置在巷道中心的两侧,前探梁之间的间距为1.2~2米,距两帮的距离不大于0.5米,前探梁悬臂长度不超过2.2米。
(4)前探梁上必须背护木背板,木背板间距不大于一排锚杆的间距,木背板与顶板间必须接实,保证接顶有效。严禁使用失效吊环。
2、严格执行掘进工作面敲帮问顶制度,并遵循哪些规定?
(1)、必须按照由外向里、先顶后帮、先上帮后下帮的顺序进行找顶。
(2)、找顶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进行,找顶处及矸石滚落下方不得有人。
(3)、对大面积离层岩块或大岩块的找顶,必须制定专门措施进行处理。
(4)、巷道掘进打眼、装药、出矸等过程中,必须明确专人观察顶板,发现问题立即停止作业,先进行敲帮问顶,清除帮顶悬矸。
(5)、全岩裸巷,必须派专人定期巡查找顶,防掉矸伤人。
3、架设梯形支架的操作程序有哪些?
打柱窝→立棚腿→放梁子→找正→楔紧→接顶→背帮背顶。
4、处理顶板事故时遵守哪些原则?
(1)探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截堵的人数及可能所在位置,并分析抢救和处理条件,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2)迅速恢复冒顶区的通风,如一时不能恢复,则应得用压风管、水管、或打钻向埋压或截堵区人员供给新鲜空气。(3)在处理过程中,必须由外向里加强支护,清理出抢救人员的通道。必要时可以向遇险人员处开掘专用小巷道。(4)在抢救处理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检查和监视顶板情况,加强支护,防止发生二次冒顶,并注意检查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情况。(5)在抢救过程中遇有大块岩石,不许用爆破方法处理。如果威胁遇险人员,则可用千斤顶、橇棍等工具移动石块,救出遇险人员。
5.什么叫矿井的外因火灾?有什么特点?其形成条件有哪些?
答:外因火灾是因外来热源引起的火灾。如井下明火、放炮、电火花或电弧、机械摩擦发热着火、瓦斯或煤尘爆炸等原因引起的火灾。其特点是:发生突然、发展较快,如发现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往往造成严重后果。但是,由于外因火灾的燃烧往往是在表面,如果发现及时,还是比较容易扑灭的。外因火灾的形成条件有:1)一定数量的可燃物质;2)足够浓度的氧气;3)一定温度和足够能量的火源。
6.煤炭自燃有哪些特点?
答:1)煤在低温度氧化过程中,由于热量的积聚提高了煤岩体的温度,使水分蒸发,空气湿度增加,呈现出白茫茫的雾状,在巷道表面或支架上集结水珠,俗称 “煤壁出汗”;2)煤炭从自热到自燃的发展过程中,氧化产物内有许多种碳氢化合物,并放出煤油味、汽油味、松节油味或焦油味等;3)煤炭在氧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因此在煤炭氧化点流出的水或周围空气的温度较正常温度高(一般高于30摄氏度)使人的皮肤有一种灼热感,周身不适;4)煤炭氧化、自燃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使人的身体有病态反应,如头痛、精神不振、不舒服、有疲劳感觉等。
7、掘进工作面的临时支护必须遵守哪些规定?
答:1)掘进工作面到永久支护之间,必须使用临时支架或金属前探支架,严禁空顶作业。2)靠近掘进工作面10m长度内的支架,必须在炮前加固。3)在松软的煤、岩层或角砾岩的地层中掘进巷道时,也必须采用前探支架、临时支护或经矿总工程师批准的其它措施。4)临时支护必须按措施或规程的规定的标准架设。
8、锚喷工应做到哪“四到底”?
答:(1)喷浆前工作面矸石清理到底;
(2)两帮的基础挖到底;
(3)巷道的浮石、活石找到底;
(4)喷浆后回弹物清理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