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厅长在全省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厅办稿)3
在全省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田 家 贵(2011年5月25)
同志们:
今年以来,省政府已经召开了两次全省性会议,对粮食生产和春耕生产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今天,省政府再次召开全省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说明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当前粮食生产到了十分关键的时期,必须进行再动员、再强调、再部署。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就当前粮食生产形势及下阶段工作重点作个发言,等下明华副省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执行。
一、当前我省粮食生产形势总体向好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会议和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扩双增面”、遏制抛荒、控制直播、高产创建等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早稻苗情来势好,春粮面积和产量增加,全省粮食生产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早稻面积进一步扩大。农业部门调查统计,全省早稻种植面积2659.2万亩,比上年增加109.8万亩,增长4.3%。水稻 “单季改双季”取得明显成效,一季稻面积预计减少100.6万亩,双季稻适宜区一季稻“插花”现象得到遏制。各市州均完成了早稻扩面任务,其中岳阳市扩大20万亩,衡阳市、常德市、邵阳市扩大15万亩以上,增长幅度均超过了5%。同时,早稻直播得到有效控制,常德、益阳、岳阳、长沙、株洲、湘潭六市统计,今年早稻直播控制在280万亩左右,比去年减少170万亩,减38%,为夺取丰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二是早稻苗情来势较好。虽然今年早稻季节前期推迟,但播种后气温稳步回升,4月下旬以来以晴好天气为主,日照充足,早稻出苗率、成秧率比去年高5~10个百分点,插秧、抛秧在有效季节内全面完成,秧苗返青快、分蘖早,多数早稻提前4~7天搭好了丰产苗架。
三是先进适用技术应用面积扩大。全省除10个省级示范县市区的20个乡镇、40个村开展了早稻集中育秧示范外,还有49个县市区的418个乡镇自觉开展了早稻集中育秧,有效地控制了早稻直播,保证了早稻栽插面积。全省抛秧面积继续扩大,占早稻育秧面积的60%,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早稻机插秧面积达到136万亩,比去年增加50%;早稻施用配方肥或配方施肥面积1900多万亩,比去年扩大360万亩。
四是粮食高产创建进展顺利。粮食高产创建作为国务院粮食 2
稳定增产行动的重要内容,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创建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全省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达到198个,还有3个双季稻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县、27个试点乡镇。各地认真落实高产创建项目管理办法,强化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抓好生产管理,全力推广良种良法,示范区内早稻来势很好,生长稳健平衡。
五是春收粮油作物喜获丰收。近年来,油菜、马铃薯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预计全省春粮收获面积307.7万亩,比去年增25.4万亩,总产62.9万吨,增5.7万吨,增长10%;油菜收获1719.6万亩,增86.3万亩,总产183.28万吨,增16.7万吨,增长10%。目前,春粮、油菜市场价格看好,实现了产量、效益双增长。
今年我省粮食生产来势好于去年,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隐忧,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春旱。全省4月份平均气温18.4度,比往年偏高1.0度;平均降水量65.4毫米,比往年偏少61.1%。对早稻移栽和越冬作物影响较大。截至5月18日,全省农作物干旱受灾440.7万亩、成灾179万亩、绝收9.5万亩,水田缺水面积达325.3万亩。二是种粮成本不断增加。据监测,4月份,我省11个化肥品种平均价格每吨2230元,同比上涨15.9%,环比上涨1.5%,且仍呈上涨趋势。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短缺,请工难、请工贵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控制早稻直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今年控制早稻直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 3
效,但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对控制早稻直播不够重视,措施乏力,效果不佳,没有达到在去年基础上减少60%的预期目标。同时,晚稻杜绝直播任务也十分艰巨,少数地方对杜绝晚稻直播缺乏信心和决心。
二、认真抓好下阶段粮食生产的重点环节
今年我省粮食生产开局良好,但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相当艰巨。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看,更加严格、更加具体,国务院今年启动了粮食稳定增产行动,要求各省市区政府年底报告粮食生产情况,并将建立省以下粮食生产监测调查制度,对粮食主产县市区实行跟踪调查管理,同时安排了40亿元资金奖励粮食生产大省、大县;我省也层层实行了粮食生产政府绩效考核和工作报告制度。从北方今年夏收小麦的生产情况看,农业部农情调度数据显示,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我省今年粮食能不能实现增产,不仅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且关系我省粮食主产省的战略地位。从后期气候条件来看,据省气象、水文部门预测分析,今年全省洪旱灾害发生可能性大,6~7月降雨高度集中、强度大,且间隙不明显,湘东南、四水流域可能因集中降雨引发暴雨山洪;雨季结束后,局部地区可能发生夏秋连旱,给粮食生产构成重大挑战。因此,从现在起到晚稻收割的近五个月的时间,非常关键,我们一定要想千方、设百计,全力抓好下阶段的工作,确保全年粮食稳产增产。
第一,切实抓好早稻田间管理。今年我省早稻面积增加,目 4
前丰产苗架已经形成,下阶段关键是抓好田间管理,全面落实各项早稻增产技术措施。要针对天气好、气温高,早稻生长旺盛的特点,指导农民科学晒田控苗,及时施用穗粒肥。特别是要切实抓好病虫害防治。当前,二化螟在湘西、湘中、湘南部分地区发生程度明显重于上年;“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多批次迁入我省,田间虫量上升较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已在湘南部分地方显现,发病时间比去年提早7天左右。对当前二化螟重发地区,要立即采取防治措施控制危害。在5月底至6月中下旬,要着力打好早稻中后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的防治战役。对已经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稻田,要及时采取掰蘖补蔸等补救措施,并做好飞虱防控,减少中晚稻病原。同时,要对所有中稻和晚稻稻种进行药剂拌种处理和秧田“治虱防矮”,严防中、晚稻大面积暴发。早稻生长后期,要注意适时收割,防止割青,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全力扩大中晚稻种植面积。中稻和晚稻是我省粮食生产的大头,对全年粮食生产举足轻重,全力落实中晚稻种植面积,是下阶段粮食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目前,中稻区要集中抓好抛栽和扩面工作。今年中稻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秧苗充足,各地要尽量扩大抛栽面积,提高抛栽密度和质量。双季稻区要全力抓好晚稻面积落实,确保晚稻面积在上年基础上再增加100万亩以上。要督促农民准备好晚稻秧田,确实没有准备秧田的农户,村、组要负责组织秧田调剂,确保育足晚稻 5
秧苗;要切实保障“压单扩双”的早稻田,全部种上晚稻,巩固“压单扩双”成果;西瓜、烤烟、蔬菜收获后,也要动员种上晚稻。
第三,采取坚决措施杜绝晚稻直播。近几年,我省晚稻直播蔓延很快。晚稻直播是一种落后的、粗放的、极不科学的生产方式。一是产量低。直播晚稻由于没有育秧阶段,播种比育秧晚稻推迟近一个月,生育期因此缩短近一个月,营养生长期短,个体发育不充分,穗头小,再加上粗放管理,产量低。二是生产风险大。晚稻直播稻的播种期决定于早稻成熟期,因此,其播种时间不确定,年际间差异大,造成直播晚稻成熟期也不确定,容易遭遇“寒露风”危害。去年在这方面教训惨痛,大面积直播晚稻无法抽穗,造成减产甚至失收。同时,直播晚稻根系浅,极易倒伏,且通风透光差,病虫危害严重。因此,晚稻直播生产风险大。三是污染重。直播稻除草剂、化肥用量很大,除草剂用量是插秧、抛秧的3~4倍,化肥用量比插秧、抛秧多30~50%,严重污染环境,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采取育秧方式,可以大幅度减少除草剂、化肥用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今年要下最大的决心,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坚决杜绝晚稻直播,彻底淘汰晚稻直播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实现晚稻稳产高产。
第四,积极发展旱粮生产。近些年来,我省旱粮生产较快发展,但与水稻相比,旱粮仍然是“小头”,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下阶段,发展旱粮生产要突出两个重点。首先是主攻面积。要充分利用山丘区的旱土资源,切实抓好夏秋玉米的生产,力争全省杂 6
交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750万亩以上。今年因干旱无法抛栽中稻、晚稻的,要及时改种玉米、大豆等夏旱粮,实现田里损失土里补,水稻损失旱粮补,确保粮食面积的稳定发展,力争旱粮总产突破70亿斤。其次是要主攻单产。要加大旱粮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力度,推广抗逆性强的玉米、马铃薯、红薯、大豆等新品种,推广宽窄行规范化栽培技术、旱粮间套种技术和秸杆还地技术,做到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切实提高旱粮单产。
第五,认真抓好抗旱保粮。当前,我省湘北等局部地区旱情仍在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各地要迅速行动,严格落实责任,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千方百计抓好抗旱保粮工作。一是要制订抗旱保粮技术方案,严重的地方要启动抗旱应急预案。二是要合理开发、利用水源,科学管水、用水,优先保障水稻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三是要加强抗旱节水技术的推广,实行分类指导,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科学抗旱水平。四是要积极改制改种。因干旱不能抛栽中稻、晚稻的,要改种玉米等旱粮作物。要积极组织调运改种用旱粮种子的供应。五是要及时掌握天气变化,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雨量。
三、切实强化粮食生产各项技术服务
实现粮食高产丰收,从根本上讲,还是要依靠技术推广和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在当前粮食生产关键时期和环节,广泛动员农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服务。
一是加强技术宣传。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标语和手机短信等各种媒体和方式,加强早稻田间管理、晚稻育秧、旱粮生产技术和晚稻直播危害的宣传,增强农民应用新技术的自觉性。要印发简明扼要的早稻田间管理、晚稻育秧和旱粮生产技术资料,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
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采取分层或分片方式,抓好水稻和旱粮生产技术培训。要到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解决发展双季稻和旱粮生产的技术困难,指导和帮助农民积极开展抗旱,确保多插中晚稻和早稻用水。
三是加大办点示范力度。要在直播重点乡、重点村创办晚稻集中育秧示范片,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扩大示范影响,引导农民放弃晚稻直播,推广抛秧、湿润育秧。
四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各级农业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重点要加强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农资价格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为全省粮食和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我就简单讲这些,谢谢大家!
第二篇:省环保厅长在全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共)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向大家简要通报一下2017年全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对2018年重点任务及全国“两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2017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情况
2017年,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推进压能、减煤、治企、降尘、控车、增绿等各项措施,着力开展7个专项行动和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强化攻坚,有效扭转了空气质量不降反升的不利局面,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全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超额完成了6%的目标,超国家“大气十条”确定的目标任务14.8个百分点,其中10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pm2.5平均浓度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7.4%,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大大增强。绝大部分市、县(市、区)完成了目标任务,从各市看,pm2.5平均浓度改善幅度较大的是石家庄、承德、衡水、唐山、保定、廊坊、邢台等7市,从各县(市、区)看,pm2.5平均浓度改善幅度较大的是涿州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霸州市、文安县、永清县、香河县、故城县、安平县、固安县、景县。省政府关于2017年全省各市及县(市、区)空气质量改善完成情况的通报已经印发,通报中也提出了有关要求,请大家认真领会落实。2017年基本工作情况是:
(一)突出目标导向,健全治污体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精心谋划部署,制定印发《河北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及18个配套专项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七个一”工作推进机制,集中开展农村清洁供暖和燃煤小锅炉、劣质煤流通、“散乱污”企业、露天矿山、扬尘污染、交通运输领域污染集中整治7个专项行动。针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污染严重的特点,制发实施《河北省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及专项督察、执法检查、量化问责、信息公开、宣传报道等5个专项方案(“1+5”方案),确立6大方面13大项40项具体强化措施,形成了完整的治污工作体系。
(二)突出治本攻坚,强化重点突破。坚定不移去产能,全省共压减退出炼铁产能2066万吨、炼钢产能2555万吨、淘汰火电机组34台68万千瓦,水泥产能261万吨、平板玻璃500万重量箱、焦化产能808万吨。着力调整能源结构,全省完成气代煤、电代煤验收通气253.7万户,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燃煤锅炉治理,全省共淘汰燃煤锅炉3.9万台5.8万蒸吨,提标改造燃煤锅炉311台2.1万蒸吨。加强散煤治理和市场监管,开展劣质散煤管控“百日会战”行动,抽检散煤8083个批次,立案1309件。
(三)突出协同减排,强化源头防控。集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行动,共整治“散乱污”企业10.8万家,其中关停取缔68747家,整合搬迁898家,整治改造38785家。实施重点行业污染物全面达标计划,完成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印刷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1737家。强化排污许可证管理,完成火电、造纸、钢铁、水泥等15个重点行业国家版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着力治理扬尘污染,全省治理建筑工地5170个。开展露天矿山集中整治行动,完成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修复绿化255处。积极推进车油路污染综合治理,淘汰老旧车8.8万辆,推广新能源汽车4.3万辆。集中开展成品油市场和重型柴油车专项整治,抽检成品油24811个批次,立案1582件。严格秸秆露天焚烧管控,组织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情况执法大检查,约谈21个县(市、区),处罚问责371人。大力推进增绿扩容,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36万亩,完成任务的127.6%。
(四)突出应急减排,强化预警应对。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加强研判会商,精准预警,提前启动应急响应,分级发布预警信息,预警发布准确率和重污染天气过程捕捉率达90%以上。对错峰生产和停限产企业不搞一刀切,按照“一市一策、一业一策”,对5254家企业实施错峰生产,有效实现了削峰降速。实践证明错峰生产、错峰运输是应对重污染天气的有效举措。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北京市专门致函表示感谢。
(五)突出督察执法,强化责任追究。持续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破获了一大批涉气环境违法案件。特别是进入秋冬季以来,组织开展了四轮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专项督察和执法检查专项行动,突出督政督企、严惩重罚、量化问责,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态势。共检查企业(点位)6.93万个,查处涉气问题1.89万个,查办违法案件2215起,对大气污染治理进展缓慢和落实不力的市、县政府进行公开约谈,追责问责相关责任人339人,依法取缔关停企业386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79人,在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长城网和省环保厅官网公开曝光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有力促进了大气环境突出问题的解决。省环保厅执法数量与处罚案件2017年第四季度连续三个月位居全国第一,受到环保部的高度肯定。
(六)突出改革创新,强化支撑保障。积极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在143县(市、区)建成一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基础上,增建监测站194个,在全国第一个实现每个县(市、区)两个空气监测点位。争取中央大气治理资金57.77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17.67亿元,创历史新高。在省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8亿元外,又在煤改气、煤改电、矿山环境治理、新能源汽车推广、化解钢铁产能等其他方面投入大气污染治理相关资金26.9亿元。
(七)突出宣传引导,强化社会监督。加强环境宣传教育,集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18”文件宣讲培训,组织开展“美丽河北·最美蓝天卫士”推选活动,策划举办环保公众开放日等“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守护蓝天记者行”、“治霾·京津冀在行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专项督察跟踪采访、“打赢蓝天保卫战”主题采访等活动,在长城网、河北新闻网、省环保厅官网设立“大气环境突出问题举报平台”和“大气环境问题曝光台”,广泛运用新媒体在内的多种媒体宣传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和省级主要新闻媒体对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宣传力度空前,共刊发稿件1600多篇(条),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最重,创新突破最多、工作成效最显著的一年,中央和省委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予以肯定。特别是近期,张高丽副总理,王东峰书记、许勤省长,环保部李干杰部长等领导对我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2018年1月9日,张高丽副总理批示:“成绩来之不易,河北付出巨大努力,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稳扎稳打攻坚克难,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群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给与了充分肯定和良好评价,对蓝天的幸福感时常洋溢在脸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各级各部门拼搏奋斗、忘我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大气办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2018年工作重点和“两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安排
按照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要求,在认真总结2017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和全面评估“1+18”政策体系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河北省2018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马上会印发给大家。一是突出目标导向。确定全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7年下降6%以上,达到61微克/立方米,并按此目标分解到各市。也希望各市政府据此目标,按照城乡共治的原则分解到县(市、区),3月底前将有关目标分解情况报省大气办。二是突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传输通道城市,特别是空气质量2017年排名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后十位的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唐山、衡水市要按照“保底线、退后十”要求,自我加压,强力攻坚,其中,唐山市、衡水市2018年要力争退出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廊坊、沧州市确保位次不退、力争向好。有关攻坚方案和三年作战计划要在认真审慎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评估论证,于近期尽快报省大气办。三是突出问题导向。继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进一步实化量化清洁取暖、散煤治理、燃煤锅炉治理、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重点行业去产能、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机动车(船)治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扬尘综合治理、露天矿山深度整治、秸秆和垃圾禁烧等领域任务措施,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请有关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进一步细化量化目标举措,确保工作实效。四是突出责任落实。健全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加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强化执法检查和专项督察,完善通报排名、考核奖惩、约谈问责机制,推进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特别是要着力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削减燃煤污染。以积极的态度坚定不移推进清洁取暖,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稳步推进电代煤、气代煤工程,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强化散煤治理和煤炭市场管理,严厉打击销售各类劣质散煤。深化燃煤锅炉治理,实现全省范围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清零”。
二是全面深入治理工业污染。坚决整治“散乱污”企业,实现“散乱污”企业清零目标;
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完成钢铁产能1000万吨、煤炭产能1062万吨、水泥产能100万吨、玻璃产能500万重量箱、焦炭产能500万吨的压减任务,完成14家重点企业退城搬迁改造;
完成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和烟气脱白治理任务;
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全面治理,实施汽修喷漆行业污染整治;
开展恶臭气体专项治理,实行“一源一策”,确保达标排放;
实施殡葬行业焚烧炉、火化炉的环保达标改造。
三是加快治理交通运输领域污染。加快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禁止集疏港柴油货车运煤;
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完成《河北省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工作,淘汰老旧机动车8万辆;
开展港口船舶污染治理,10月底前建成10套港口岸电设施;
年内推广新能源车4.3万辆以上,加速推动实施“4+2”城市(即: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市和定州、辛集市)干线公路绕城工程。
四是强化扬尘和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深入开展建筑施工、道路、工业企业料场堆场、露天矿山和城乡裸露地面扬尘治理,安装视频监控和pm10监测设施,全省建筑工地扬尘整治达标率达到100%,设区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2%以上,完成露天矿山的修复绿化任务,加强对城市公共区域、道路两侧的裸露土地绿化,建立扬尘抽检和降尘监测考评体系,对各市、县城区实施定期考核排名。围绕国省干道、高铁沿线、城市周边以及其他敏感区域开展垃圾与秸秆禁烧大会战。
五是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建设。每个乡镇都要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站和乡镇环保所,提高基层的环保监测监管能力,加快建设大气环境监测监控、预报预警、指挥调度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立省、市、县、乡、企业五级监管体系,实现对各级网格和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和全程监控。加大巡回检查力度,规范第三方运维,确保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安全运行,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六是科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提高预报预警精确度,建成全省区域传输监控预警系统;
科学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响应措施落实到位;
科学优化采暖季重点工业企业限产限排措施,传输通道城市逐步建立本地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绩效水平排名制度;
严格实行错峰运输,监督错峰运输执行情况。
七是依法推进铁腕治污。深入开展专项督察和执法检查,保持执法高压态势,按照“督查、交办、复查、问责”四步工作法,建立问题清单、查办清单、处罚清单、问责清单;
建立通报排名与考核奖惩机制,深入落实《河北省城市及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奖惩和约谈问责办法(试行)》,修改完善《河北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考核办法》,对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严格规范考核。严格落实追责问责制度,对环保部和省移交督办的问题整改不力的,对直接责任、监管责任、领导责任有关人员一律严肃追责问责。
再过几天,全国“两会”就要召开了,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是我们应尽职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天专门进行部署。各地各部门要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两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作为一次实战检验,也作为秋冬季攻坚行动的决战一役,认真研究制定强化保障措施,加强工作部署,分解细化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圆满完成保障任务,推进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要加强重污染天气会商应对。据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省环境气象中心联合会商,从27日开始,京津冀区域出现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有效应对,采取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缩时削峰”。从今天起,从速启动橙色预警响应,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应急响应措施落实到位。各地要制定舆情引导方案,严密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二要强化重点行业环境监管。严格执行钢铁、焦化、铸造、建材等行业错峰生产要求,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省大气办将把重点行业企业错峰生产作为今年第一轮执法检查和专项督察重点,强化监测执法联动,推动涉气企业率先实现全面达标排放。三要严格控制秸秆和垃圾露天焚烧。各地特别是县、乡政府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网格化监管,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密切监测各地秸秆禁烧情况,一旦发现焚烧秸秆、垃圾等,立即采取处置措施,确保“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四要严厉查处车辆超标排放。以柴油车等高排放货运车辆为重点,实施全天侯、全方位管控,在主要道路、物流货运通道、进京卡口等,每天开展综合执法检查。对屏蔽车辆污染控制装置、不添加使用尿素及其他超标排放违法车辆,一律依法从严处罚并劝返,曝光车辆制造企业、排放检验机构、行使途经地等信息。五要加大错峰运输管控力度。各地严格执行大宗原辅材料错峰运输要求,组织专门力量驻点监督落实,对违法违规企业立即处理、即超即罚;
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到位,不能立即整改的一律停产整治。六要强化专项督察和执法检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牵头责任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省大气办将对各市重点时段空气质量强化保障措施执行情况开展专项督察和执法检查,采取驻点督察、突击检查、夜间巡查等形式,加大频次和力度,重点检查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不到位、保障措施不落实、企业环境违法及其他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传导压力责任,形成高压态势。
一会儿李谦副省长还要做重要讲话,作出专门部署,我们一起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落实不落实关键看效果。希望我们共同努力、齐心协力、竭尽全力,按照既定工作部署和要求,全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实,以实际行动向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第三篇:郭兴华厅长在全省卫生系统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郭兴华厅长在全省卫生系统纠风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认真总结近年来全省卫生行风建设的成绩,坚定抓好纠风工作的信心
卫生事业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崇高事业。多年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认真贯彻卫生工作“两为”方针,一手抓事业改革与发展,一手抓队伍与行风建设,在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和反腐纠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卫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2003年以来,全省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敬业奉献,在抗击非典、抗洪防病斗争以及多起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全社会的高度赞扬。在日常医疗卫生服务中,广大卫生工作者同样努力实践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注重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去年我们开展了对全省33所医院出院病人满意度问卷函调,结果显示病人对卫生行风总体印象认为好和较好的占87.76%,对医疗服务的综合满意度达到86.72%。实践表明,我们的卫生队伍在关键时刻是一支敢于战斗、勇于奉献的队伍,是一支可以信赖、值得依靠的队伍;实践也表明,卫生队伍表现出来的良好医德风尚,正是我们长期以来坚持不懈抓行风建设的结果。
—1—近两年来,省和各地卫生部门在行风建设方面不断研究出台新措施,加大纠风治理力度,取得了新的成效。2003年7月,在抗击非典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全省卫生系统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去年,我们又根据行风评议工作检查考核的情况,针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了进一步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五项举措,加大了反腐纠风工作的力度。一是重申我厅的五条禁令和卫生部提出的八项职业纪律,坚决整治收受药品回扣,收受病人钱物和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保持对不正之风整治的高压态势。全省卫生系统医务人员上交和退回红包、“回扣”金额分别达480.3万元和390.5万元。二是扩大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品种和数量,规范药品采购行为。全省县以上非营利医疗机构都参加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全计59.97亿元,占医院购药金额的78%。全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零售价平均降幅11%左右,共让利于患者6.8亿元。同时我省重新核定了24种抗感染类药品最高零售价,平均降幅30-40%,据测算,全省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1.8亿。三是实行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上限控制,弱化医疗机构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去年全省27家三级综合医院“药占比”较上年下降2.88个百分点。省级10家三级医疗机构“药占比”较上年下降3.08个百分点。四是以科学诊治为原则,以规范行为为核心,以降低费用为目标,制订完善了50种常见病、多发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诊疗规范。去年省级医疗机构每门诊
—2— 人次的医疗费用由上年的170.11元下降到162.8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费用负担。五是定期公布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我厅每季度公示部分三级医院的诊疗人次、单病种医疗费用、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等医疗信息,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促进了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
在深入推进行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尽管卫生行风与整个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行风根本好转最终有赖于改革的深化和体制机制的转换,但抓与不抓确实不一样,真抓实干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就能赢得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就能够促使行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实践中我们还体会到,加强行风建设必须坚持“一个统领”、“四个结合”。“一个统领”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群众期望和群众满意作为卫生行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四个结合”就是,把正面教育与监督管理结合起来,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努力强化行风建设的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把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同布臵、同开展、同考核,保证行风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把职业道德建设与纠风专项治理结合起来,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持之以恒地加强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同时针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争取行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把行风建设与卫生改革结合起来,坚持通过改革探索解
—3— 决产生不正之风的深层次问题,着力解决行风建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
二、进一步认清当前卫生行风建设的形势,增强抓好纠风工作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加强医疗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强化卫生系统纠风工作,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省政府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省纠风工作会议,都把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列为重点任务。各级卫生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总体上说,目前卫生行风的状况与党和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我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依然存在,卫生系统仍然存在着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有些问题虽经反复治理,仍是未能解决的顽症。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乱收费,以及“红包”、回扣等问题仍然反映强烈,部分医疗卫生单位违法违纪案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损害了卫生系统的形象,也影响了卫生改革和发展。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持之以恒地推进卫生系统的反腐纠风工作。
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看,做好卫生系统纠风工作是事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
—4— 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去年中央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五个坚决纠正”,把坚决纠正药品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列入其中。今年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也将大力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作为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由此可见,药品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问题,近年来始终是党的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药品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不但损害了群众利益,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用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从卫生工作自身看,做好卫生系统纠风工作也是加强卫生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改革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深化卫生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要靠我们自身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医疗卫生队伍,也要靠各方面支持配合,形成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建设高素质的卫生队伍,不仅要加强技术建设,还要加强作风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卫生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政
—5— 治素质,增强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和本领。目前药品购销和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大处方、乱收费等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单位和少数人身上,但对整个卫生队伍的影响不可低估,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任其发展,就会涣散队伍、搞乱人心,使卫生工作偏离正确的方向。由于卫生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比较强烈,卫生行业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医患关系不够和谐,医疗纠纷日渐增多,医务卫生人员在抗击非典中树起的良好社会形象已受到损害,卫生工作的外部环境相当严峻。这样一种环境,对于我们争取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对于我们争取协调卫生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是极为不利的。对此,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都深有感受。虽然“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包括药价虚高、卫生资源配臵不合理、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医疗保障水平不高等,但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确实也对“看病难、看病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要坚持眼睛向内,首先查找行业自身的问题,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要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医务卫生人员懂得,服务于群众、让群众满意是卫生工作的根本要求,群众拥护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失去群众的理解支持事业发展就丧失了基础。要通过持续有力的行风建设举措,弘扬正气,狠刹歪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促进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6—
三、继续以去年出台的全省卫生行风建设五项举措为重点,加大纠风工作力度
全省卫生系统纠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和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工作方针,紧密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实施治本之策,加大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进一步遏制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和乱检查、乱收入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使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卫生行业风气得到明显好转,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取得实实在在进展。今年全省医院平均门诊人次费用要实现零增长,全省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增幅要在前三年平均增幅的基础上再下降2个百分点。
在具体工作中,各地各单位要继续以贯彻落实我厅去年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纠正不正之风的通知》要求为重点,对照我厅明确的五项措施,认真检查落实情况,解剖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将相关措施加以细化、延伸,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严格落实医疗机构“药占比”上限控制措施,扩大实施范围。“看病贵”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药品价格高,药品消费的主要渠道在医院。由于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医院对药品收入的过度依赖导致了药品的过度消费,使得医院药品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重偏高。去年,我们制定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
—7— 上限控制措施,目的是要引导医疗机构采取措施,控制药品收入,调整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服务本身的效益,降低对药品收益的依赖。从去年执行情况看,多数医院的“药占比”明显下降,部分医院达到了控制标准,说明我们确定的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这个措施对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病人费用负担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国内其他省(市)有的从今年起也开始实行类似办法。今年我省要继续严格认真地抓好“药占比”上限控制工作。一是要切实兑现奖惩。为了体现这项政策的严肃性,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于去年已提出要求而未达到标准的医院,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收缴其药品收入的超收部分。考虑到去年政策是5月份出台的,奖惩可按照全年计算,减半兑现。全省三级医院一律按照省控指标为依据,奖惩兑现情况请各市于7月15日之前报我厅。我厅将专题通报三级医院奖惩兑现情况,厅纠风办继续跟踪督查。二是控制指标要继续有所下降。全省三级医院“药占比”控制指标要在去年基础上再下降1个百分点,即综合医院47%、中医院53%、精神病院48%、儿童医院55%、省肿瘤医院57%、传染病医院58%,口腔和妇幼(产)医院药占比也不得高于去年的比例。凡是达不到今年控制指标的医院,单位不得申报基本现代化医院,不得评为先进单位,单位的领导干部不得评为先进个人。三是要扩大实施范围。全省公立二级医疗机构今年要全面实行“药占比”控制措施,具体标准由各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管理和监督。
—8—
(二)坚持公布医疗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实行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是卫生行政部门履行政府职能,推进全行业监管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医疗服务透明度,促进医疗机构改善服务的有力约束;也是解决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引导病人合理选择就医的有效方式。去年以来我们通过新闻媒体和我厅网站公示全省三级医院的有关医疗信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群众反映,这些医疗信息的公布,将使病人选择医院看病更加容易,花起钱来更加明白、更加放心;对医院加强管理特别是费用控制是个有力的督促。当然,医疗信息公布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同一个病种,有无并发症,治疗手段、医疗条件不同,花费自然差异较大,这中间需要辩证分析。今后我们公布信息还要不断加以改进完善,正确地引导群众。但信息公示方向是对的,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今年我们将继续按季度公示全省三级医院部分常见病、多发病单病种住院病人费用、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等医疗信息,并逐步增加公示信息量,从第三季度起公布各医院门急诊病人和出院病人的平均费用。希望全省各三级医院加强信息采集,如实上报。各地对二级医疗机构的服务信息也要采取适当形式予以公示,让群众有比较、有选择,也让医疗机构之间有互相比较、互相监督。
(三)推进和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让患者得到实惠。全省县及县以上政府、国有企业(含控股企业)举办的非营利性医
—9— 疗机构都要认真贯彻去年国务院六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把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的全部药品和临床使用量较大的药品列入招标范围,不断扩大药品招标品种。同时,还要进行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透明的医用耗材采购、使用、管理制度,降低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要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网上评标和网上采购办法,减少人为因素,降低招标成本。要严格执行药品价格政策,招标后按规定降低零售价格,切实做到让利于患者。根据省政府的要求,药品招标工作今年按照以市为单位进行,明年要过渡到以省为单位。各地今年在药品招标过程中要把握两条,一是要切实做到以市为单位进行,少数以县为单位招标的地方要尽快过渡;二是要切实执行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招标的规定,为过渡到以省以单位招标采购创造条件。省将拟定全省统一组织招标采购的工作方案,提高招标集中度,充分发挥规模效益。
(四)取消医院内部奖金分配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的做法,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近些年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加强内部成本核算,强化科室的经济责任,使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改变了“大锅饭”、“不核算”的状况。但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特别是有的医院过分强调经济指标,将医务人员的奖金分配与科室业务收入直接挂钩,刺激了不合理的用药和检查。这种做法和导向是错误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医
—10— 院内部分配要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使职工收入与劳、责、绩、效挂钩,主要是与服务效率、服务数量挂钩,而不是简单地与业务收入挂钩,更不能直接与药品收入挂钩。“科室核算”主要是加强管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应收则收,应收不漏。至于收支状况和效益高低,只能以医院为单位来衡量,如果以科室的经济收入来评价科室的工作成效,必将把医院引向歧途。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是人才、技术、服务和信誉的竞争,医院谋求健康长远发展必须统筹经济、技术、服务、信誉效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摒弃单纯以经济指标衡量医院工作好坏和评价院长政绩的错误观点,医院也要摒弃以经济指标的绝对值来衡量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好坏的做法,定期开展对新增经济收入的分析,看看其增长来源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以多收费、乱收费等损害患者利益的做法来增加收入的现象,杜绝不正之风,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我厅将制定奖金收入分配的指导意见,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医院管理年”及医院工作常规检查和评价的范围。
(五)坚决整治收受回扣和收受病人钱物等行为,保持对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要继续实施专项治理,切实抓住惩处这个关键环节,对违纪违规行为要动真格,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要严格执行我厅明确的“五条禁令”,严肃查处在药品采购和使用中收受回扣,在医疗服务活动中收受病人钱物等违纪行为。在查处执纪方面,要克服护短倾向,防止失之过宽、过软的
—11— 现象发生。对顶风违纪的医务人员,要严格对照相关规定,给予组织纪律处分,包括依法暂停其执业活动,直至吊销执业证书,并在系统内进行通报,使这些人在业内没有立足之地。要建立医务人员不良行为记录制度,作为对其执业资质考核的依据。对给予回扣的经营企业,要坚决停止与其药品购销关系,停止其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资格。对疏于管理、甚至放任不正之风的医疗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警告,直至取消其等级医院资格等处理,并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重大典型问题要公开曝光,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
(六)结合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认真落实“三合理”诊疗常规。今年是卫生部确定的“医院管理年”,这项工作我厅已作了部署。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院基础管理,进一步落实我厅去年制定的常见病、多发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诊疗规范,规范医疗行为。要组织专家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用药、检查等情况进行检查,坚决查处违反诊疗常规的医务人员。推行区域内同级医疗机构大型设备检查报告单共享制度、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抽查制度,在一定时限内,非因病人病情变化或因治疗需要,医疗机构不得重复检查。要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处方管理办法》,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监测网络,防止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导致药物滥用问题。要试行常见病用药协定处方。制订严格的药品使用动态监控及超常预警制度,实行
—12— 医生处方评价制度并定期公布。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科室、医生开方用药情况进行监测监督,加强对药品使用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药品使用中的不正常现象,遏制收受药品回扣行为。各医院可对药品用量和医生单品种用药量进行排位,对排在前几位的药品和医生的用药情况进行公示,选择重点对象进行警示教育,对用药明显不合理的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罚。要完善院长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院长的主要职责是抓严格管理,抓建章立制,抓医疗质量,抓医德医风。
(七)健全行风建设制度规范,建立纠风工作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我厅先后下发了医疗、预防、监督工作人员的服务规范,各地也相应制定了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要根据新形势、新需要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狠抓制度落实。一是要健全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在总结制度落实情况、查找执行差距的基础上,按照《医院工作评价指南》等的要求,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保障措施,提高医疗卫生单位以人为本,人性化、科学化管理的水平。二是要推进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医务公开。公开是最好的监督手段。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使政府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沟通更加通畅。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重点抓好 “以病人(服务对象)为中心,以职工为主人”的院务公开和医务公开工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让医疗服务行为时时接受职工监督、社会监督和患者监督。特别要把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包
—13— 括医疗和管理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服务承诺和服务公约、投诉渠道等事项,向社会公开,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三是要加强行政执法管理的制度建设。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对卫生行政执法的工作制度认真梳理,适时调整完善,在规范卫生行政行为的同时,加强对医疗卫生单位服务行为、服务规范的执法检查。
(八)深化卫生改革,加大源头治理力度。要结合卫生改革,积极探索和解决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在切实履行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增量、调整存量、激活机制,努力形成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对于公立医疗机构要实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对政府不再举办的部分公立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民办医疗机构,发展多元投入格局。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医疗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级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要通过创新管理机制,规范执业行为,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信用体系,逐步消除不正之风产生的土壤,探索纠正不正之风的治本之策。
四、强化组织和督查,保证纠风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卫生系统行风建设,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是个系统工程,要求高、任务重。各地各单位一定要坚持
—14— “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方针,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责任网络,将目标任务细化、量化、硬化,强化组织领导和考核督查,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确保取得新的实效。
一是要继续深入开展教育。全省卫生系统要以造就优秀人才和提高队伍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以“弘扬白求恩精神,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廉洁行医、诚信服务,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侵蚀。要加强《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纪律的教育。我厅正在组织评选表彰“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目前正在公示,“七一”前我厅将召开表彰大会和先进事迹报告会,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展示卫生系统的良好形象。之后,我们还将利用近年来我省个别地方卫生系统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各地各单位都要加强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改进教育方法,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营造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严格督查考核。与其他各项工作一样,行风建设抓实了才有效果。这些年行风建设问题上,各地各单位制定的措施不可说不多,规定不可说不严,为什么行风问题经常出现反复?为什么群众反映仍然十分强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落实不力。认识再高,政策再好,章程再严,不认真落实,一切都无从谈起。不
—15— 客气地说,有的同志是“样子像抓”,但不用心,不用力,因而不扎实,不到位。“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各地各单位一定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围绕纠风工作任务措施,切实抓好督查落实。抓落实要突出“认真”、“过细”、“严格”六个字,“认真”就是要真抓实干,讲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过细”就是要做好责任分解,落实具体任务,追踪了解情况,及时明确跟进措施;“严格”就是要求严格,照章办事,敢于批评,敢于处理,特别是要强调严格考核、奖惩兑现。要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带有倾向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对重点问题、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加强跟踪检查。特别是对五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都要加大督查力度,这是取得实效的关键。今年我厅将继续对全省医疗机构开展明查暗访和出院病人满意度问卷函调,并重点抓好省直单位、三级医院和10所基本现代化医院的监督检查,将结果在系统内通报。我们将把“药占比”控制、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平均住院费用等主要指标作为督查的重点,并与等级医院评审、基本现代化医院评估等工作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行风建设任务不落实的不能评为基本现代化医院,已经评上的也要取消称号。市、县卫生行政部门也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强化督促指导,把工作做深、做实,做到每个患者和服务对象身上。要认真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医疗卫生单位的实际利益挂起钩来。
—16— 三是要加强宣传与沟通。行风建设的目标是让群众满意,行风建设工作也离不开群众的参与支持。我们要加强正面宣传,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一方面,我们欢迎、支持并虚心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对卫生系统行风的批评监督,这能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督促我们找出差距并加以改正。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密切与新闻媒体的合作,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卫生队伍的主流,宣传正面典型和好人好事,宣传我们在行风建设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宣传全省卫生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宣传卫生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增进社会各界对我们卫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群众参与卫生行风建设。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良好环境。
—17—
第四篇:刘少明厅长在全省麻疹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刘少明厅长在全省麻疹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2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判、通报我省麻疹疫情,部署当前麻疹防控工作。麻疹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传染性极强,极易引起暴发流行,极易并发肺炎、脑炎、心肌炎、喉炎等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消除麻疹最有效的办法。世卫组织美洲区于2000年成功消除麻疹。2005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我省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我省通过常规免疫接种和2007年开展的强化免疫活动,麻疹发病率由2005年的8.69/10万下降至2009年的0.79/10万。省疾控中心张焕鹏副主任刚才已经通报了麻疹疫情。2010年,我省麻疹疫情上升,尤其是今年以来,我省局部地区频繁发生麻疹病例,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通过对全省麻疹疫情,尤其是对高发市、县疫情的全面分析,专家认为造成麻疹疫情高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个别地区常规免疫工作不扎实,适龄儿童首针接种不及时,漏种儿童未能及时补种。去年9月开展的强化免疫也没有把应强化的目标人群全覆盖,因此造成免疫空白儿童积累;二是预防接种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接种补助发放形式有所改变,个别县(区)接种服务经费未能及时落实到乡、村两级,影响接种工作开展;三是部分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亟待加强;四是随着疾控工作任务量的不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相对不足,工作不细不实;五是麻疹发病的自然流行规律,一般3到4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形成了今年的疫情高峰。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及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务必加大工作力度,努力降低麻疹发病,确保消除麻疹目标的如期实现。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做好常规免疫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麻疹是一种可防可控的传染病,麻疹疫情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预防接种和疾控工作、乃至医疗卫生工作水平的晴雨表。如果我们不能把这种有措施、有办法可以预防的传染病控制住,造成疫情高发和传播,是无法向老百姓和政府交待的。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卫生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因此,各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重视民生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麻疹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当前麻疹疫情形势的严峻性,充分认识距离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的紧迫性,切实做好常规免疫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一要认真落实常规免疫工作。
实施预防接种,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是预防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各地要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基本公共卫生预防接种服务项目的要求,切实做好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工作和日常查漏补种工作。按照国家免疫程序,要及时对8月龄和18月龄的儿童实施麻疹常规免疫接种。要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的监测,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人群免疫空白。各地要加大对流动人口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对策,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一定要保证辖区每一名目标儿童都能够及时接种,不断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各级卫生部门要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辖区内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漏种儿童疫苗的及时补种工作,确保在儿童中建立高水平的免疫屏障。另外,在预防接种服务形式上,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人口数(含流动人口),以群众方便、可及为原则,切合实际地、合理地确定疫苗接种工作是放在村卫生室还是放在乡镇卫生院,是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放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并要明确划分各接种单位的服务范围,及时向社会公布,确保老百姓人人知晓。各地要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的积极性,扎实地完成接种相关工作。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2009年医改工作启动后,国家把预防接种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由政府向老百姓免费提供。各地要注意做好以往免疫规划管理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预防接种服务项目要求的衔接,理顺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要争取本级财政落实市、县疾控机构免疫规划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预防接种服务经费分配时,要切实保障村医和乡医的接种补助经费。
二要抓好麻疹疫苗查漏补种专项活动
根据防控疫情的需要,省卫生厅决定,今天会议后到3月5日期间,全省所有县(区)统一开展一次为期10天的、8月龄至6岁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及快速评估工作。请各地尽快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并于3月15前逐级上报工作总结到省级。对快速评估接种率低于85%的县(区),有关部门要认真查找原因,并按照规范要求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对接种率低于95%的市、县(区),也要继续开展后续查漏补种工作。省上将派出督导组对各市,重点对高发市、县(区)进行检查督导,各市、县(区)也要加强督导工作,市级向县级、县级向乡镇派出督导组,确保这次集中查漏补种专项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二、抓住关键环节,落实防控措施
针对造成麻疹疫情高发的原因,在做好常规免疫工作,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专项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传染源管理,防止院内感染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并不断提高临床医生对麻疹病例的诊断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要加强病人救治工作,预防并发症,尽全力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二要加强对麻疹病例的管理,设置出疹患者单独输液室。收治麻疹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要保证候诊室和病房内通风换气良好,病房或病区入口处应有明显的“空气隔离”警示标识。三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认真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切实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各地要重点加强儿童医院及综合医院儿科、输液大厅等重点科室防控措施的落实,尤其是做好2岁以下患儿的接诊和治疗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
二是要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陕西省麻疹监测方案》要求,切实加强麻疹病例报告、监测和爆发疫情监测等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积极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并对每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实验室确诊,追踪分析发病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对报告的疫情要及时进行分析,做好预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有疾病暴发的苗头,要及时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采取应急措施。发生暴发疫情后,对无免疫史的、麻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应急接种,接种率要保证达到95%以上,以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做好麻疹诊治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准确报告麻疹疫情,配合做好麻疹监测相关工作。各县(区)要认真分析当地麻疹疫情的流行趋势及特点,查找薄弱环节,尽快研究部署防控麻疹的对策和措施。省疾控中心(省消除麻疹办公室)将从本月起,每个月通报一次全省麻疹疫情,各设区市、各县(区)也要加强疫情分析和通报。
三是要加强麻疹防治知识宣传
各地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系统宣传消除麻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政策、策略和措施,将麻疹预防控制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利用自身的专业和工作优势,向辖区群众和流动人群经常性地宣传预防接种等防控知识,动员群众自觉接种疫苗。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消除麻疹工作,是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免疫规划工作长效协调机制,建立免疫服务保障制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并从政策、经费和人力方面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麻疹防控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县(区)负责落实预防接种及其他防控措施,省、市负责指导。各设区市、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一把手要负总责,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管理工作。各地要根据我省去年下发的《2010-2012年陕西省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和今年1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地区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并将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做细做实。各级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麻疹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因工作措施不落实导致疫情高发、疫情暴发流行的市、县,我们将向当地政府通报,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最后,我强调一下,各地在抓好麻疹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要务必重视做好甲流、手足口病、出血热、狂犬病等春季重点、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同志们,落实麻疹防控措施,遏制麻疹高发势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是当前一项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紧迫的任务,希望各地紧急行动起来,为保护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习红副厅长在全省麻疹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刘厅长就切实做好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讲得很实,很重要,请大家会后立即抓好本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下面,就本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我提三点要求:
一要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各市、县(区)参会人员要迅速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本单位相关科室和人员,要认真仔细地分析本市、本县(区)疫情趋势,系统梳理,寻找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做好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各市、县(区)要制定好实施方案,并在3月5日前完成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尽快遏制麻疹疫情上升的势头。
二要加强督导检查。省级将在会后派出督导检查组,赴疫情高发市、县检查指导;各市、县(区)也要加强对麻疹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重点检查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等工作完成的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免疫规划这项十分重要的疾病防控基础性工作。三是今年是医改的第三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医改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百姓把病防住、少得病,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让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果说我们连免疫规划这个基础工作都做不好,怎么能全面体现医改任务的完成?怎么能说达到了医改的目的?今后,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低、疫情高发的市、县和单位,不能被评为医改先进。卫生厅将定期通报麻疹等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发病情况,通报不仅送卫生部门,还要直送各市、县的市、县长。
最后,借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的机会,我就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工作再谈几点要求:
(一)关于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去年,我们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在手足口病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省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从政治和保护儿童健康的高度出发,增强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早安排、早部署,以农村地区和托幼机构为重点,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落实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专项经费,保证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第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努力降低病死率。第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手足口病疫情监测,特别是病原学监测工作,及时有效处置聚集性疫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全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第四,要加大宣传力度。讲到宣传教育,我提两点:一是各级卫生部门要主动与当地教育、宣传、广电等部门联系,广泛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二是各地要充分发动乡、村卫生人员深入农户家中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去年,我们在相关会议和下发的文件中,多次提到要保证全省3岁以下儿童家长人手一本宣传手册,各地一定要将此项工作落实到位。第五,各地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清除病媒生物的孳生环境。
(二)关于狂犬病防治工作。去年,我省报告多例人狂犬病死亡病例,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各地要高度重视狂犬病防治工作,切实落实疫情监测、犬伤人员暴露后处置、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同时要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发生人狂犬病病例的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疫情,提出加强犬类管理的建议。二是各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和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在辖区内指定至少一家医疗机构设立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储备人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物资,以便及时处置犬伤人员。各地要及时将本辖区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名单和联系电话向社会公布,以方便群众接种,同时将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名单于2月28日前报省卫生厅疾控处。
同志们,免疫规划工作是党和政府推出的一项惠及百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工程。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简便、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履职尽责,共同为降低麻疹发病,保护儿童健康,为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厅长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这次财税会议,既是一年一度的工作大会,更是在全省经济发展处于回升向好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午,我们集中传达学习了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对财税工作的重要批示,凌成兴常务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领导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到实处。按照会议议程,现在召开财政分
会,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传达学习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2009年全省财政工作,把握当前经济财政形势,部署2010年财政工作,推动财政事业新发展。关于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会上已印发了材料,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厅党组围绕会议主题讲四方面具体意见:
一、关于2009年全省财政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三保一弘扬”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中央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初预期,呈现回升向好、逆势上扬的态势。全省财政工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危中求机,危中求进”的决策部署,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为宏观调控抓手,支持项目建设,着力培植财源,狠抓收入征管,深化财政改革,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增收节支,迎难而上,奋发拼搏,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总结一年来的全省财政工作,主要有六大进展:
1.财政收支稳中向好。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全省财政总收入928.7亿元,比上年增收111.7亿元,连续三年增收超百亿元,增长13.7%,人均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元;地方财政收入581.2亿元,增长18.9%,高出全国地方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83.7%,从而圆满实现8月份全省财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增幅两位数、比重82%、不收过头税”的目标,并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收入增幅逐季回升。受益于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一季度为5.3%,二季度6.6%,三季度15.8%,四季度27.5%。二是收入质量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一季度为78.2%,二季度84%,三季度85%,四季度86.7%。同时,通过规范征缴,非税收入增长15.8%,较上半年回落22.2个百分点。三是市县收入总体趋好。设区市中,财政总收入增幅超20%的有抚州、九江、景德镇、宜春、上饶和吉安。县级财政总收入增长19.4%,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其中,余江县、月湖区、湖口县、浔阳区、广昌县、庐山区等增幅超50%;总量超5亿元的县(市、区)47个,10亿元以上的14个,20亿元以上的2个;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县县过亿元。同时,全年财政支出1548.6亿元,增长28%,增支额达338.5亿元,相当于2002年全年支出水平。这一组组数据充分说明,各地在应对危机促发展中工作有力,把握得当。
2.保增长措施扎实有效。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保增长、扩内需各项政策举措中取得三个集中成效:一是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坚持从大局出发,宁可不要眼前的“政绩”,宁可财政暂时受些影响,也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年依法依规为企业、居民减免税收122.4亿元,减免规费16亿元,缓缴社保基金约3.5亿元;加快退税办理速度,为840户再生资源企业退税56.4亿元,为出口企业退税37.5亿元。二是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3亿元,用于省属国企改革安置职工。同时,由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将42家省属国有企业及市、县属国有企业闲置土地整体打包,向银团融资61.3亿元,统一借给各设区市,用于收储国企闲置土地,支持国企改制。这种“回购”土地筹措资金的模式,既保障了国企改革职工安置资金需要,确保国企改制任务圆满完成;又盘活了改制企业闲置土地,还可增加未来财政收入,运作十分成功,得到改制国企的好评。三是项目投资进一步拉动。按照扩大内需政策要求,积极支持、配合、协调投资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快项目审核、申报和资金分配工作,拨付中央扩大内需基建资金73.9亿元;向中央大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拨付债券资金62亿元,加大高速公路、铁路、水利、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四是社会消费进一步带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扎实开展,全省共兑付“家电下乡”补贴3.1亿元,兑付“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1亿元,活跃农村市场,扩大和促进了农村消费。同时,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工作平稳实施,成品油价格补贴及时发放到位。上饶、鹰潭等地在应
对危机促发展中,着眼长远,固本培源,减税清费政策落实快、成效好,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3.资产运作成果凸显。围绕破解经济发展“瓶颈”,以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为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扩大融资、投资。除统一融资“回购”闲置土地支持国企改革外,还着力办了两件事:一是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这85个县市污水处
理设施逐步投入运营,其中77个以tot形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已打捆出让,除管网以外的厂区建设贷款资金约30亿元将全部提前偿还。这种“统一融资、集中建设、建成出让、统一还贷”的模式,属全国首创,成功解决了我省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融资难问题,在不增加政府财政压力的情况下,用两年时间建成原本需要十几年才能建成的项目。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缓解。以省信用担保股份公司为平台,推行联保、企业互保、保理、退税质押、采矿权质押以及政府打捆担保新模式,并严把项目风险,降低担保成本。担保公司全年为561家“四有三不”企业提供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担保金额达50.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省财政还投入1.2亿元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科技、旅游等担保融资事业发展,为相关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南昌、赣州、吉安等地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有力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4.支农政策落实有力。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惠农补贴进一步增加。补贴范围扩大,补贴标准提高,并通过“一卡通”方式及时足额入户到人。全年向种粮农户兑付粮食直补6亿元、农资综合补贴24亿元、水稻良种补贴6.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5亿元;新增小麦、玉米和棉花三种农作物补贴,扩大生猪和奶牛良种补贴范围,实现良种补贴全覆盖。二是现代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积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全省投入11.2亿元推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促进粮食、柑橘、水产和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省财政以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龙头,安排1.3亿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安排2000万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安排5000万元支持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带动农民致富能力的提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省财政共安排2.6亿元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安排5000万元实施1-5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落实配套资金推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通过直接统筹和衔接统筹两条渠道,全省共筹集17亿元,用于8000个省批新农村点建设,农村人居环境逐步优化。四是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补贴险种从2007年的1个扩大到2009年的9个,财政补贴资金达到1.6亿元,较上年翻一番,农民获得保险理赔资金达1.1亿元,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生产。同时,大力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建立森林防火体系,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5.公共财政建设稳步推进。虽然财政收支异常紧张,省财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在连续两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基础上,2009年新增安排50亿元以上,围绕夯实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进一步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公共社会事业倾斜财力,全省用于教育、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的资金达86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6.1%,民生保障水平得到巩固完善提高。其中,重点支持就业和创业,下达促进就业资金15.9亿元,用于工业园区新招员工免费培训2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扶持范围扩大,拨付贴息资金1.5亿元,全省共发放担保贴息贷款36.4亿元;积极统筹资金,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医疗改革积极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省财政安排资金2.6亿元,实现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财政全额保障;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各级财政整合资金1.7亿元,为2010年前完成20万例白内障患者和1.2万例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任务打下基础。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推进,省财政安排5.9亿元对新建廉租住房进行补助,安排资金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进行奖励,并积极推进城市(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等等。新余、萍乡、抚州等地也积极将新增财力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不断巩固和扩大民生保障水平。
6.财政管理绩效提升。部门预算编制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支付质量进一步提升;全省所有80个行政建制的县(市)实行“省直管县”管理方式;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范围扩大到61个县(市、区);全年政府采购规模达125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节支12.5亿元;公务卡改革大力推行,省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实施,设区市全面启动,县(市、区)积极开展试点;360个省直单位、9个设区市和40个县(市、区)实现票据电子化管理。同时,有四项专项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江西省财政监督条例》颁布施行,标志着我省财政监督工作迈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省绩效评估中心成立,并制定《江西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资金使用绩效得到制度保障;通过大力开展厉行节约,全年做到出国经费压缩20%,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降低15%,公务接待费削减10%,党政机关节电、节油、节水指标降低5%,实现会议费、差旅费零增长,省直单位购置小车均暂停一年;在“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中,全省纳入专项治理范围的部门和单位全面开展了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查出“小金库”251个,治理工作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南昌、赣州、宜春、九江等地“小金库”治理工作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
在全省财政工作克难攻坚、稳步推进的同时,机关建设成果也得到巩固和拓展。各级财政部门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机关效能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八项服务承诺”内涵,重点推进优化行政项目审批、完善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资金拨付速度、提升资金监管绩效、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健全完善服务措施、加快金财工程建设、弘扬清正廉洁风尚、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等十项工作,形成了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工作高效的运作机制,机关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效率·温馨”财政形象进一步树立。厅机关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机关党建工作特别优秀奖、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特级单位,并由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吉安、景德镇、上饶等地在政风行风评议、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中也硕果丰富,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
2009年的成绩,是我们应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极为不易。我们更加深深感到,财政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忱关心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奋发拼搏的结果。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全省财政收入总量还比较小,收入质量还有待提高;支出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保障民生、保护生态、推进改革等投入需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矛盾仍为突出;财政管理不够科学精细,预算支出执行进度不够均衡,资金使用绩效不够理想,等等。还需指出的是,在去年效能建设评比中,财政的名次有所下滑,这反映出我们的办事效能亟待提升,我们的机关作风亟待改进,我们与其他部门在管理上有差距。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0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准确把握形势,明确目标要求,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作了全面深入分析,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总的来看,在全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我省经济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必将有力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国家将给予财税、金融、重大项目等综合政策支持,必将成为江西加快崛起的新引擎;各地项目建设陆续竣工投产,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效应加快释放,工业园区发展壮大,企业效益持续回暖,都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基于以上因素,今年我省财政形势将好于去年、好于全国。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料的因素仍然很多,直接从财政收入上看,就有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翘尾减收、增值税留抵税金增加等减收因素50多亿元。另一方面,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确保农业、教育、科技支出法定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还需要大量的新增资金。今年财政仍将十分困难,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为此,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立足全局,加强分析判断,认识上切不可盲目乐观,思想上决不能有丝毫松懈。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充分考虑不利因素和风险;既要增强忧患意识,趋利避害,未雨绸缪,更要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乘势而上。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2010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培植壮大财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四个倾斜”,优化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节约;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进位赶超、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2010年预算安排的总体原则有四项:一是积极平衡,尽力而为。努力开辟财源,积极平衡预算。充分整合财政资源,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重大政策落到实处。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兼顾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各方面需要,优先解决困难群众的突出问题,保障法定支出和各项重点支出,维护社会稳定,加大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投入。三是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四是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坚持依法理财,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严格财政监管,强化绩效考评,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以上总体原则,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初步安排1040亿元,比2009年增长12%,提前一年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收入五年翻番目标;地方财政收入651亿元,增长12%;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4.2%,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需要强调的是,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以财政总收入增长16%、完成1077亿元作为奋斗目标。这既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更是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只要我们紧紧把握战略机遇,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围绕目标任务,结合近年来的实践体会,全省财政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好一些基本点,概括为“四个持之以恒”:
一是持之以恒创新财政发展理念。理念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全省财政事业取得的成就,财政工作取得的进步,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上探索出的一系列好方法、成功模式,归根结底,是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的结果。新的形势对做好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牢牢把握财政工作主动性,更加牢牢把握财政政策主导性,更加牢牢把握财政资金调控性,跳出财政看财政,善于把财政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善于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善于把财政收入的增长转化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上来。探索实践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积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和撬动各方面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更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创出更多资产、资本、资金运作的有效模式和典范,努力谋划更多加快发展的好点子、金点子。
二是持之以恒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实践证明,在应对经济波动期乃至危机时,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协调,起到“相对稳定器”效应,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更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不断推动小财政向大财政转变,消极安排型财政向积极发展型财政转变,被动落实型财政向主动服务型财政转变;更要保持财政宏观调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重点在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扶持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推进可持续发展;更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变化,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并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保持财政稳健运行。
三是持之以恒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坚持让发展的成果公平、充分地惠及广大群众,是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是财政事业始终追求的目标。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财政部门贴近基层、服务社会、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也是增强发展动力、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虽然今年我省财政仍将十分困难,但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毫不动摇地坚持民生投入只加大不减弱,坚持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只提高不降低,坚持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只扩大不缩小,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公共社会事业倾斜,想人民所想,解人民之忧,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在完善政策体系和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功夫,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可持续实施”的原则,突出“雪中送炭”,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四是持之以恒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服务是金、作风是旗”。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既是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根本要求。近年来,省财政厅机关以践行“八项服务承诺”为主题,着力打造“效率·温馨”财政文化,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机关效能建设以及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中成绩斐然,市、县财政部门在推进财政文化建设中硕果累累,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打造丰富财政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是我们宝贵精神财富的积淀,各级财政部门务必常抓不懈。要以“心系群众、财政为民”为宗旨,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从自身岗位职责做起,从服务群众小事做起,着力优化作风,提高效能,在推进财政事业蓬勃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充实、升华。
三、扎实做好2010年各项财政工作
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衔接“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扎实做好今年各项财政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这里,就做好全年财政工作重点强调五个方面:
(一)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全力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在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切实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强化财政扶持机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抓紧做好县市污水处理设施特许经营权出让,支持“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和农村清洁工程,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企业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促进重大项目加快竣工、投运、投产,发挥项目投资效益。继续向中央财政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并加强债券资金管理。二是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扩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规模,继续对工业园区企业招收员工进行免费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就业,对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农民和退役士兵的职业培训进行补助;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鼓励和促进创业。三是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进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税费改革,促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稳定增长;开展省直单位收费稽查工作,对全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增强收费政策透明度。四是扩大和促进消费。加大财政补助力度,重点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及时审核兑付补贴资金,并积极推广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扩大农村消费;加大对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度,促进旅游消费。五是继续支持国企改革。两年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坚定决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力支持今年“五一”前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收尾工作,并积极配合推进农垦等其他七类企业的改革。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积极支持有关部门,盘活国有资产,做大做强重点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必须把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善待职工,厚待职工。六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住房保障所需资金纳入预算安排,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大城市、国有工矿、林区棚户区改造支持力度。
(二)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突出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完善和强化惠农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稳步提高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并健全生猪、奶业、油料生产等扶持政策。二是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推进重点县建设,使小农水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完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加大财政扶贫开发投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和落实农垦企业“两田制”,扩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做到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同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先安排中央预算内补助投资、省基建投资、省财政性专项资金等,重点扶持小城镇建设,并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建设8000个新农村建设点。
(三)完善公共财政政策,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根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部署,省财政在连续三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基础上,多方筹集资金,继续加大投入,新增72亿元资金,重点围绕十个方面实施56项公共财政政策,加上以前出台今年继续实施的项目,省财政投入总量达245亿元,增强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巩固和扩大民生工程成果。今年增加安排资金或新出台的56项政策是:社会保障方面,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省属企业改革,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部分困难企事业等单位退休职工生活补助标准,为手工业联社大集体未参保退休职工发放生活补助,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安排专项资金支援小金县灾后重建,支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保障性住房方面,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投入,支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危房改造;国民教育方面,加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投入,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中职免费教育试点,继续提高公办高校和普通中专技校生均经费,支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加大省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投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和推进区域性乡镇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对五大河流和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的县(市、区)进行奖励,加大节能减排支持力度;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方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支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部分困难企事业等单位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额资助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持农村改厕建设,增加安排资金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全科医生,扩大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村级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促进计生事业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方面,加大农业政策性保费补贴力度,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进行奖励,对农民购买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进行补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国家规划内重点小
(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推进中央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林水事业发展;基层保障方面,增加对财政困难县(市、区)财力性补助,安排专项经费在全省全面推行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新增安排城镇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文化方面,加大农家书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支持力度;公共安全方面,增加安排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新增安排招录政法干警培养经费;其他方面,对省级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奖励,新增安排资金支持烟花爆竹行业转产,支持农村物流和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县市农贸市场建设,加大外贸发展支持力度,等等。
今年的公共财政政策安排,着眼于巩固、完善、提高,在继续执行原定政策的基础上,着力保障中央出台需我省出资和我省出台需新增安排资金的硬政策,以及其他需重点解决的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些政策,坚持从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新增财力“四个倾斜”和“雪中送炭”原则,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意义重大。各级财政部门一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基层去,体现在群众中;二要集中精干人员加强研究,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抓紧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早下达计划、早安排、早实施;三要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积极采用“一卡通”等便捷方式,减少滞留,确保到位;四要统筹兼顾,区分缓急,量力而行,把握节奏,集中资源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解决最困难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得到实惠,不搞层层加码;五要加强对资金运行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对弄虚作假、冒领挪用等行为,一经查实,扣减相应的补助资金,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
(四)深化财政改革,增强资金使用绩效
围绕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资金使用效益目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改革单位和资金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标;大力推行公务卡改革,建立“使用方便、操作规范、信息透明、监控有力”的公务卡管理新机制;拓展政府采购规模,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产品实行优先采购;将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扩大至全省所有县(市、区);积极推行“一个漏斗向下”的涉农专项资金监管机制。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办法,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投入特别是大额资金的实效性、安全性。在2008、2009年连续两年组织实施省级财政大额专项资金绩效考评的基础上,积极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各级财政部门要明确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扎实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认真实施《江西省财政监督条例》,完善和创新财政监督检查方式,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要加大专项投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加强对扩大内需、国债等新增投资的监管,开展非税收入征缴和财政票据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并选择农林水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五)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结合我省实际,为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要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继续完善预算编制办法,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健全机制和流程,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建立健全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尤其要逐步将在预算外管理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二是要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推广实施“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成各级财政机关内部、财政与同级相关部门、上下级财政部门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财政资金和政府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打造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加快建立运行维护体系。建立统一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实现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同时,努力完成省、市、县三级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任务;在全面掌握全省外债规模、分布、结构及动态变化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全省政府外债的统计、监测信息系统,提高政府外债管理水平。三是要加强财政支出均衡性。各级财政部门要努力提高本级财政年初批复预算的到位率和预算执行中代编预算的下达进度,并加强资金调度,国库资金要确保预算执行的支付安全;各级预算单位应当加强预算支出的研究分析,提高项目支出用款计划与项目进度管理的协调性,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款计划的要求以及项目的进度支付资金;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提高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严格防止违规操作和前松后紧现象。四是要强化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加强支出标准和项目库建设,建立财政供养人员基础信息系统,实现人员、编制的动态管理,并研究建立预算单位项目库。认真落实省财政厅《关于推行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见》,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和万名乡镇财政干部职工就地和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建立健全乡镇辖区内项目管理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台账、抽查巡查等方式,对项目实施加强跟踪问效,及时将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实施效果等信息上报上级财政部门。为进一步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省厅将组织力量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基层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队伍基本情况,建立基础资料档案,逐步改善财政所办公条件,加强乡镇财政所人员培训,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片区中心财政所改革。
在协同努力抓好以上五个方面重点工作的同时,再强调六个具体问题,务请大家高度重视,一并积极研究落实。
一要进一步处理好营造宽松财税环境和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关系。为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始终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任务,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保持财政收入合理、稳定增长,不断做大做强做优财政蛋糕;又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坚持“放水养鱼”,全面落实保企业、保增长政策措施,涵养好税源,增强发展后劲,坚决防止“涸泽而渔”,坚决制止违规收“过头税”、出台收费政策等行为。各地、各部门编制预算时,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收支平衡”原则;在执行预算时,要坚决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措施,继续控制行政成本不合理增长,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一切铺张浪费。
二要保障实施民生工程必要的工作经费。近年来,各级财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统筹资金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仅今年筹集的财政性民生资金就达240亿元,使更多老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由于民生工程内容逐年增多,范围逐步扩大,政策性强,操作要求高,在实施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特别是许多基层单位人员少、经费紧,政策落实中遇到很多困难。“钱少办不好事,无钱办不成事”。为确保民生工程顺利、持续实施,确保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各地既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也要统筹安排,保障部门必要的工作经费,更好地保证各项政策措施操作到位,并形成长效机制。比如,社会救助是帮扶困难群众最直接的方式,工作量大。各级财政要妥善安排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支持基层社会救助机构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全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三要稳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工作任务重,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要积极做好调研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测算相关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统筹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整合集中各类资金,为全面推进改革提供必要资金保障。
四要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各级、各地在应对危机、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积极开拓创新,着力搭建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解决突出问题;又要坚持适度原则,切不可超出地方财力承受的范围,防止金融风险逐步演化为财政风险,甚至演化为政府风险。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对事业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防范、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摸清债务底数,掌握债务运行情况,对政府性债务收支逐步实行预算管理。各级财政决不能为企业融资作担保,更不能参与非法集资活动,要积极为政府化解债务风险当好参谋助手,对于政府承担的债务,一定要讲信誉,按期偿还。
五要进一步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投入。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巩固了义务教育办学成果,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比较而言,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省高中生均经费标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多,重视和支持程度有所欠缺,成为制约教育全面发展的“瓶颈”。在中央、省财政主要支持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下,市、县财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职责,进一步加大高中教育投入,逐步提高生均经费拨款标准,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要建立健全“小金库”防治的长效机制。各地要巩固“小金库”治理成果,不断深化对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要按照《江西省关于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意见》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在健全法制、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加强监管等方面积极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出操作性、制约性、威慑性强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不愿、不能、不敢”设立“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实现“彻底清理‘小金库’”的目标。
四、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和机关作风建设
机关作风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巩固和发扬成绩,更多地征询部门、企业和基层群众意见,更多地查找问题不足,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财政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开展教育培训,增强能力素质。学习是人生的永恒主题,学习更是工作创新和事业进步的源泉。为浓郁学习氛围,要以打造学习型机关为目标,通过政治学习、业务培训、专题讲座、网上课堂等形式,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要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提高财政干部依法理财水平。要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开展分级分类培训,省厅将重点抓好厅内处级干部、县级财政局长和基层财政所长岗位培训班。要积极开展“争创岗位能手”等活动,营造“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竞争氛围。要按照中组部和财政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会计师事务所党的组织建设全覆盖,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会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政务环境。要积极投身“创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精简办事环节和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优势产业、高科技、低碳经济等大项目、大企业的招商引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发展、企业“二次创业”和升级改造、全民创业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要深化“八项服务承诺”内涵,提升财政文化理念,塑造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的团队精神,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工作精神。同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把群众最关心以及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逐步推行财政预决算情况公开、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公开、预算执行过程公开、专项资金分配和拨付情况公开、政府采购程序公开。
三是大力开展调研,提高谋划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谋划全局、做好前瞻性研究的能力,努力当好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继续开展“重点课题调研”活动,更多地提出富有前瞻性、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同时,要加强财政宣传,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和财政宣传载体,对当前重大财政政策和财税改革措施进行说明阐释,尤其要加大公共财政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关心、支持财政工作。
四是推进廉政建设,维护清廉形象。一方面,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要求,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严格落实反腐倡廉牵头分工任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廉洁自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确保财政干部安全。财政干部在具体工作生活中,应做到“三不”要求,即:不多事,不惹事,不得好处,时刻铭记职责和义务,严格把握基本原则和准线,切不可因亲属、同学、朋友等关系,在土地出让转让、工程招标、资金分配等方面打招呼、写条子,更不能以权谋私,收受当事人的钱物。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关心百姓疾苦,解决群众困难,特别是对受灾群众、五保户、低保对象、下岗职工、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等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及时雪中送炭,迅速拨付资金,让困难家庭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当前,防控甲型h1n1流感、安全生产等形势仍比较严峻。各级财政部门要时刻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防控措施,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力解决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欢度快乐祥和的新年。借此机会,我代表厅党组向大家拜个早年,并通过你们向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及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进步,阖家幸福!
同志们,江西正处在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全省财政事业肩负着重要使命。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进一步鼓足开拓创新的勇气,进一步树立进位赶超的信念,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