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启“十二五”时期交通建设大会战序幕 交通先行助力城市转型
开启“十二五”时期交通建设大会战序幕
交通先行助力城市转型
新岐江公路开通。记者夏升权
2011年12月28日,105国道沙朗段大桥正式通车。实习生卢诗剑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在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城市转型战略,以城市转型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为核心,以提高主城区首位度与高水平建设新城区为重要着力点,充分释放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力,以城市化引领、带动和提升工业化。
1月8日,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茂辉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进一步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呈现“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城市新格局框架,2012年的主要任务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城市转型,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战略区位首当其冲。
城市转型,交通先行。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不辱使命,以“加快干线公路建设”为主线,在切实完成2011年市政府交办的交通建设任务后,2012年又将开启“十二五”时期交通建设大会战的恢弘序幕。
事实证明,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可能借助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雄厚的城市无形资产和全球城市联系网络,具有为全球各类企业和人才提供便利化、安全化、知识化商务服务的能力与潜力,从而创造和寻求城市发展新机遇,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城市。
交通为筋骨,现代化城市新格局呼之欲出
“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城镇功能布局,以城市转型升级带动产业和区域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辐射力强的 “一主三副多节点”现代化城市新格局,以空间优化为核心,构建发展集聚、产业提升、城市拓展相互协调、生态宜居的城市格局。
党代会也明确提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战略区位优势的着力点:
让城市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积极拓展对外交通,全力配合国家和省加快深中通道、中莞城际轨道等项目建设,加强与珠三角机场、港口、高铁客站等重大交通设施对接,发挥中山在珠三角“A”字形交通中的枢纽作用,构建1小时生活圈。
让城市建设更紧凑——加快完善市内交通网络,着力推进环状交通和交通干线建设,全面落实“3015”工程。
让市民出行更便利——扩大新能源汽车覆盖面,完善和创新轨道交通、城市公交、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五大网络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主城区交通方式多元化和“零距离换乘”。开展市域轨道交通规划研究。
“一主三副多节点”现代化城市新格局,将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干线为纽带,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东部、西北部与南部为副中心片区,多个特色镇为节点的城市格局。主城区以建设成为高端要素集聚、现代服务完备、辐射效应显著的交通中枢和首善之区为目标。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快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便捷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总部经济集中区,增强主城区的辐射力、向心力和带动力。三大副中心片区将逐步形成与主城区互动发展的局面。依托火炬开发区、小榄镇、三乡镇的强劲综合实力,着力打造东部、西北部和南部三大片区中心,强化其交通枢纽、商务商贸、生态居住、物流配送等功能,增强其集聚能力与辐射作用。特色专业镇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完善国家产业基地所在镇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促其成为产业集聚度更高、行业影响力更大、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全国特色产业名镇。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欠发达镇区加快发展,提高全市协调发展水平。
市交通集团深知,在这个“一主三副多节点”现代化城市新格局中,交通,绝不是冷冰冰的水泥混凝土,而是一座城市的筋骨,一座城市的经纬,建设好城市干线公路,交通人义不容辞。
交通为经纬,综合交通网络优化城市功能
2012年1月8日,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茂辉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进一步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呈现“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城市新格局框架。2012年的主要任务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促进交通外拓、内联、畅行,落实“3015”工程,做好市际镇际道路对接,加快实现镇区30分钟到城区、15分钟上高速。配合推进深中通道、西部沿海铁路、中莞城际轨道、南沙铁路等规划建设,启动建设江番高速番禺大桥,开工建设古神公路二期、中山港大桥扩建、横二线东段、纵四线、纵二线南段等项目,加快建设广珠中线二期、105 国道中山段改造、东部快线、小榄快线、新十水线古镇至南头段、南区中环路、北外环路改造等项目,广珠西线三期、福源路三角至港口段等年内投入使用。实施公交战略规划,加强交通组织管理,构建公交快速环线和换乘体系,建设主城区公交换乘中心,增加公交车投放。加快慢行系统规划建设。优化“一港五区”功能,建设黄圃港,实现中山港对外轮开放。
为适应“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城市发展格局,“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着力推进环状交通规划,建设连接南朗、火炬开发区、港口、沙溪、大涌等镇区的快速通道。加快推进交通干线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主干道和普通干线公路系统,加强片区、镇村之间道路对接,实现全市域快速通达。结合珠三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启动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工作,使我市轨道交通与区域轨道交通设施之间实现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网络性效益,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此外,加强与珠三角机场、港口、高铁客站等重大交通设施对接,构筑立体化、区域化、功能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也迫在眉睫。把握西江流域内河水运快速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中山港深水码头建设,打造珠江江海联运集散中心;积极拓展对外交通,全力推进深中通道、三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广佛江中珠城际轨道、中莞城际轨道、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南沙港铁路等项目的建设,加强与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实现区域交通对接的全面提升。
随着公交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行和“公交一盘棋”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一个干支协调,结构合理,与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指日可待。
新旧交替之际,我市交通有作有为。超额完成2011年干线公路建设投资20.5亿元的投资计划,在建公路项目达10个,建设总里程达142公里。项目之多,投资之大,刷新我市交通建设记录。
2011年12月28日,沙古公路(新岐江公路)开通,这是交通集团2007年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全线通车的干线公路,将成为连接我市中心区域和西北部镇区的经济大动脉。
同一天,阜港公路改建工程建成开通,阜港公路大大增强阜沙、港口两个镇的经济联系,为提升主城区首位度、东拓西联搭起不可或缺的经纬。
这意味着,包括城桂公路在内的三条公路年内已全部通车。市交通集团为2011画下圆满句号。
然而,这仅是一个新的起点,一条路开通,另一条路动工,新的征程已在脚下。
小榄快线(东升-沙溪)在沙古公路开通之日宣布动工,是我市西北部一条重要的纵向交通主干线。它将串联东升大道、勤政路、新岐江路、105国道等,并与正在建设的广珠西线三期互通。这意味着,西北部镇区的干线公路骨架已基本搭建起来。与此同时,已于2009年动工的东部快线,与小榄快线连接成中顺快线,工程重要节点的东部特大桥目前进展顺利,预计在2012年7月建成通车。
干线公路投融资战略性框架备忘录的签订,意味着我市公路建设投融资再创新模式,纵四线一期将安排一个标段实施BT融资模式。
该项目北接佛山市横九线容桂外环路,南接中山市南外环,纵四线纵穿黄圃、阜沙、港口、东升、横栏五镇,是我市北部地区又一条南北纵向干线公路,线路总长29.62公里,总投资约45亿元。该项目已于2011年10月完成项目全线设计,计划今年上半年动工建设。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召开,430多名市人大代表步入议事厅,共商城市发展大计。而在2010年“两会”期间,黄纯仪、黄利萍等10 位市人大代表提交的 《要求加快我市纵四线公路动工建设》建议,如今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这说明人民的呼声,就是政府的行动。
市交通集团认为,目前我市干线公路建设已渐入高潮,2012年5月将实现福源路通车,新动工建设古神公路二期、横二线东段、中山港大桥扩建、纵四线、纵二线南段等9个项目,总投资105亿元,总里程103.5公里。集团将克服一切困难,大力加强合同履约管理,千方百计督促施工单位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在新的一年里,集团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责任追究,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均处于受控状态。
2012年底,珠三角城市将实行大年票制,现有普通公路收费站将面临被撤销。集团将采取措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路桥收费政策变化的应对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交通集团董事长周润开在新岐江公路开通仪式上表示:“交通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需要克服的困难也很多,肩负的工作压力很大。但是,交通建设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为民谋利、造福后代的千秋功业,有机会为中山交通建设贡献一份力,这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市有关部门、镇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我们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努力完成全市的干线公路建设任务。”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必然带来一个重新整合的时代。城市群空间组织、产业布局、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框架都面临重构,在重构的进程中,交通将承担起重新分配空间资源的作用。谁能抢占先机,谁就是未来赢家。
今后五年,将是我市交通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交通建设将投入超过300亿元资金,随着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投入建设,中山交通建设将迎来飞跃发展时期。
相关链接
2012年即将动工项目
★东部快线起点段。东部快线起点段西接南外环路,终点与正在施工的第二合同段榄横段起点顺接,全长7.62 公里,投资概算为 10.5 亿元。目前,东部快线起点段正开展招投标工作,即将动工建设。
★中山港大桥扩建工程。根据设计方案,中山港大桥改扩建工程是在原有旧桥东侧增建半幅桥梁,新建桥梁与既有桥梁共同构成新的中山港大桥,双向六车道,投资概算 5.3 亿元。该项目正开展招标工作,2012 年初动工建设。
★古神公路二期工程南段。古神公路二期工程南段是已建成的古神公路一期向南的延伸段。拟今年动工的为神湾段,路线长4.6 公里,投资概算为5.7亿元。该项目正开展招标工作,2012 年初动工建设。
★横二线东段工程。本项目起点于港口镇公平村,与现有阜港公路终点相接,终点位于民众镇义仓村,与规划纵一线相衔接,全长15.98公里,投资概算为18.9 亿元。该项目正开展招标工作,2012年初动工建设。本版文字:首席记者苏小红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 字数:4311
第二篇:县交通建设大会战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好范文原创投稿
县交通建设大会战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今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打造“三纵三横”交通网络为目标,全面推动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工作,力度大、速度快、强度高地加快交通项目建设,实现了预定的目标任务。现将我县交通建设大会战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责任落实,着力构筑交通建设大会战的聚焦
点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高。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交通建设大会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了综合调度部、资金筹措部、协调推进部、考核督查部、环境优化部、招商引资部、宣传报道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坚持每月召开一次项目调度会,定期听取交通项目建设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交通项目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实行联系项目建设的县级领导每月深入建设现场办公不低于五次、每月召开专题会议不低于一次。同时,采取“倒排工期”的办法,对照计划任务算清时间帐、任务帐,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二是相互竞赛干劲足。县委、县政府坚持每月向社会公示一次交通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让后进项目形成前所未有的压力。5月31日,我县还召开了项目建设调度会,会上一些未开工、复工的建设项目联系县级领导作了表态发言,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在乡镇之间开展五项大竞赛。即比领导重视,要求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有专门工作班子,有三年规划和一年计划;比资金配套,要求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比征地拆迁,要求按期完成征地拆迁和杆线搬迁任务;比项目开工,要求按期开工建设;比施工环境,要求不发生阻工闹事、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偷盗施工器材等违法行为。在项目与项目、工地与工地之间开展劳动大竞赛。即比工程质量,看谁的工程质量好;比工程进度,看谁的工程进度快;比安全生产,看谁的安全生产无事故。三是责任机制落实硬。大力推行领导干部包项目、包进度、包质量以及定政策、定目标、定奖惩的“三包三定”目标责任制,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交通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格局。同时,坚持把交通建设的进度、环境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领导不重视、环境不优的单位,在年终目标考核时予以扣分。
二、破解工作瓶颈,全力突破交通建设大会战的薄弱点
一是广辟渠道,着力破解筹资难的问题。积极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农民群众自愿筹集一点、就地取材节省一点等“五个一点”的方式,切实形成政府投资为主、农村农民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今年,县财政预算安排交通公路建设资金达4000万元。截止目前,**高速公路(**段)已累计完成投资9123万元。**高速公路今年完成投资905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5.76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85%。衡临高速公路(**段)已完成投资60万元。***线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350万元(民主东路改造工程完成投资564万元)。通村公路群众自筹资金到位450万元。渡改桥项目已完成投资290万元。二是强化保障,着力破解用地难的问题。在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优化保证了交通建设用地,科学制定了用地规划,及时办理用地手续。调整土地存量,改善土地供应结构,尽量调整其他建设用地以满足交通建设用地需要。同时,注重节约用地,严把工程项目的规划、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关,做到最大程度地节约土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用耕地。三是严抓质量,着力破解监管难的问题。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制定了一系列精细施工标准和制度,建立了企业自检、设计监控、社会监理、法人负责、行业监管、政府监督的六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并严格实行建设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各类质量事故发生,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路、放心路。四是优化环境,着力破解办事难的问题。全面启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整治年”活动,始终把服务至上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对交通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急事快办、跟踪督办,开辟项目审批和物质供应“绿色通道”,严厉打击聚众阻工、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行为,着力提供内实外美、运行高效、文明和谐的交通服务环境。截止目前,抓获阻工闹事、偷盗物资的违法犯罪分子达15名。
三、坚持大干快上,致力打造交通建设大会战的闪光点
一是加快扫尾步伐,打好通村公路改造“歼灭战”。继续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五项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修路的积极性。从今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今年来,联网公路续建项目6.5公里已完工,投资302.3万元。通村公路实现58.9公里通畅,另测量、设计20个村58.6公里,其中14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做好了两个农村五级客运站的测量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渡改桥项目桥桩基础已
第三篇:四年交通大会战 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四年交通大会战 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破解“蜀道难”的成效与经验 秦汉以来,虽然历代四川人在高山峡谷纵横的巴蜀大地上努力开凿古道,书写了渴望走出盆地融入中原文明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举行过多次交通会战,但“蜀道难”始终未能得到破解,交通制约成为横亘在四川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一、敢于挑战和攻坚克难,成就千年梦想
2007年以来的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大决战,是一次全面挑战并改写“蜀道难”历史的伟大创举,是重塑四川乃至中国经济版图的重大基础工程。经过四年努力,四川已在打开通道、构建枢纽、完善路网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铁路和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车里程均超过6000公里,跃居全国前列。一个以高速交通为骨架,网络密布、立体高效、内外循环、超前发展的现代交通体系,正展现在我们面前,“蜀道通”的千年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四川四年的交通大会战,呈现以下六大亮点和特点——
一是交通投资跃居全国第一。
投资额从2007年的200多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2亿元,年均递增50%左右,每两年就实现翻一番。公路和水运投资额成为全国首个投资破千亿元的省份,四年累计完成投资额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7年58年累计完成投资的1.34倍。铁路在“十一五”期间的投资额超过改革开放30年投资总和。二是高速公路建设超常跨越。
高速公路开工项目、总里程、投资规模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新开工里程超过2007年底通车总里程的一倍多。2012年将有11条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一年增加通车里程1000公里的目标。目前,四川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6537公里,排位全国第二。
三是西部铁路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铁路营业里程由“十五”末的2850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3547公里,其中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达到400公里。到“十二五”末,高速列车6小时可达北京、广州,8小时内可达上海、沈阳,形成成都至全国的8小时交通圈,全面进入高速时代。成都有望跻身全国铁路主枢纽的前五位。
四是航空客运挺进国内四强。
2011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907万人次,成为中国“航空第四城”。机场出入境人数突破150万,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强。“十二五”末,全省通航机场将达到14个,客运量将突破5000万,货运量也将大幅度增长。五是港口航道建设成效初现。
西部水运大省建设启程,“四江六港”水运主通道和重要港口建设规划全面实施,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由2007年底的5万标箱提升到2011年的100万标箱,加上在建已达233万标箱。“十二五”末,四级以上航道将达到1240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建成和在建规模达到300万标箱。
六是综合配套能力全面提升。
西南地区首个集铁路、地铁、公交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东客站投运,标志着四川开始从单一运输方式向立体综合运输体系转变。成都集装箱中心站、新都传化物流基地等客货运站场建成投运,交通综合配套体系加速形成。
交通条件的巨大改善,使通道经济效应、开放合作效应、民族融合效应、生态保护效应、扶贫助困效应等迅速显现出来。
二、科学谋划和大胆创新,积累宝贵经验
四川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大胜利,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汶川大地震双重冲击下取得的,它每推进一步,都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巨的挑战。全面总结四川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成功经验,以下方面最为关键: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推进交通枢纽建设。在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四川坚持“谋定而后动”,编制了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和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内河水运、机场布局与建设等9个专项规划,形成了完善的规划体系。在规划实施进入关键阶段,四川还根据形势变化对规划进行及时调整,始终保持“高位求进”的态势。在规划指引下,四川实现了促使同类交通项目之间、不同交通项目之间、主枢纽与次枢纽之间的协同,效益差的孤立建设项目在多个项目配套和联动开发中产生协同,各个投资主体在独立运作的同时产生协同等“三个协同”。
坚持以主动积极态度争取各方支持。四川先后与铁道部签署了四个关于加快四川铁路建设的部省会议纪要,使许多重要线路纳入规划并上马。公路抓住国家高速公路网、普通国道网规划调整以及全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机遇,主动做好与交通部规划编制承担单位等方面的协调,使四川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并实施。此外,四川还积极争取交通部和国家发改委的重点交通项目支持资金。国土资源部的土地指标等。利用灾后重建的机遇,将更多的灾区交通项目纳入灾后重建规划中,纳入援建省市的对口支援项目中,形成了“多方支援、合力共建”的有利局面。
坚持开放市场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投资。四川坚持“多个积极性、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思路,一方面全面开放高速公路建设市场,在全国率先实行公开招投标,引导和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投资,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实现了由交通部门一家修路到全社会参与修路的转变,用300亿元资金撬动了3000亿元投资;另一方面搭建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放大国有资本投入公路建设的融资能力。全省利用BOT模式招商引资的高
速公路共计24条2510公里,引进社会资金1882亿元,是“十一五”以前四川交通招商引资总额的10倍以上,创下BOT模式高速总里程和引资规模居全国第一的纪录。
坚持依靠科技攻克各种世界性难题。四川交通建设面临许多设计和施工中的世界性难题,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所走的道路,也是一条科技创新之路。在建设中,各设计和施工单位开展了对工程关键问题的超前研究,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各工程队在建设中大胆创新技术与施工工艺,形成了公路建设的成套技术,其中有许多技术成为世界一流。如雅西高速在建设过程中,申报的科技攻关项目上百项,创造了多个世界或亚洲第一。四年内全部建成3000多座桥梁和隧道,相当于过去20年的三倍多工作量,靠的就是科技支撑。
坚持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面对世界筑路史上也不多见的各种复杂情况,面对大量项目广泛分布和同时施工的巨大压力,科学管理成为制胜的最重要保障。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交通人创造了“全过程全因素法”推进建设前期工作,项目从规划到审批,用时缩短一半。各施工队伍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运用精细化管理,多工序并进等方法,使建设时间不断缩短。对全过程全方位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大力推行高速公路工地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并在施工过程中建立了科学的程序。四川交通人首创的“一法三卡”工作制度,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建立安全检查提示卡、危险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等,得到了有关部门肯定。
交通建设投资持续保持高位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交通建设在公路和水运方面完成投资是2007年的4.1倍,居全国第一位,在全国各省区市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08年至2011年累计完成投资2668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7年全省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的1.34倍。
本文来源 新太阳城:http://
第四篇:通江县交通建设大会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通江县交通建设大会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赵万先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张登宪县委常委、秘书长、县委办公室主任
闫丕川
王振
成员:向旭东
王仁才
张宗凯
张孝宗
杨峰
严坤
王再生
刘强
董洪富
李朝军
彭勇
何光普
杨永超
赵志远
董洪卫
何伟
严新华
吴歆勇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县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县监察局局长 县目督办主任 县发改局局长 县财政局局长 县审计局局长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县住建局局长 县安监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县水务局局长 县农业局局长 县环保局局长 县广电局局长 县公安局副局长 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何平县供电公司总经理
陈拥军县电信公司总经理
李俭县移动公司总经理
陈莉蓉县联通公司总经理
各乡镇乡镇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局,由王振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交通建设大会战具体事宜。
第五篇: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与建设浅谈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与建设浅谈
关键字:慢行交通
公共交通
TOD交通模式
慢行廊道
政策与管理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益突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早晚高峰交通拥挤问题早已十分严峻,现在国内二、三线城市,甚至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县城也面临着交通拥挤的境况。以机动车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各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式。随着道路上汽车的增加,尾气污染、噪声干扰、交通事故、高峰拥挤、能源匮乏等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开始意识到以小汽车为主的出行方式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于是,以慢行交通为主的多模式混合交通方式被提出,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2.慢行交通规划与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早在2000年,上海市就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建设慢行城市的概念,并在《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中对慢行交通作出了如下定义: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噪声较低,制动良好)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交通系统。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发展,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引导,多渠道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的理念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慢行交通具有灵活性高、低碳环保、出行方便、节约成本等特点,所以在规划和建设慢行交通系统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明确其目的。慢行交通系统在规划与建设中有着如下目的和意义:
第一、以减缓城市交通压力为目的。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慢行交通系统中,减少对汽车等机动车交通工具的依赖,从而减轻道路负担,缓解拥挤。
第二、以绿色交通、低碳交通为目的。倡导民众参与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可大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节约能源消耗,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低碳、环保、节能。
第三、以慢活、乐活、创造和谐生活为目的。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模式不仅可以改善身边的环境,还可以锻炼身体,创造和谐的生活。
3.慢性交通规划理论及策略 3.1新城市理论与TOD策略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又被称为“新传统主义”。“新城市主义”倡导许多独特的设计理念,其中最突出的反映在对社区的组织和建构上。他们所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新城市主义关于城镇社区和邻里的组织开发模式有两种最具有代表:一种是“传统的邻里开发”,被称为TND;另一种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称为TOD。TOD策略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TOD)”,即是在规划一个居民或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来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在TOD策略的六大构成要素中,步行被放在交通设计的第一位。
当今,“新城市理论”与TOD策略相结合的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推崇。3.2 城市绿色休闲绿道理论
绿道发展历史悠久,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绿道就已经成为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国外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体系。绿道的重要意义在于强调了水系廊道等线性景观元素在生物保护、生态修复、减灾、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价值,也日益被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一部分,并发展成了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与慢行交通核、慢行交通岛和慢行交通廊道相结合的交通发展模式。3.3 快慢分行、公交优先的策略 3.3.1规划优先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调整和城市道路建设,以超前的思路、全新的理念和创新的精神,调整、完善、优化公交优先的道路网,改善和提高公交服务薄弱地区的服务水平,充分尊重民心、体现民意,更好地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3.3.2建设上的优先
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指导,进一步加大城市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按照有利于优化公交网布局、有利于场站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场站功能与人性化服务相一致和场站风格与城市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在交通设施建设上以政府投入为主,对公交车辆和基础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要坚持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3.3.3政策优先
城市公共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给予公交企业优惠政策,并可协调利用其他的交通方式来补贴公交发展。如北京 实行 “公交优先”战略的政策包括:公交月票取消,实行刷卡4折优惠,学生2折;大幅度增加公交专用道;财政每年投入公交40个亿。通过政府的扶持、市场的监管、经营权的特许等措施系统地进行体制创新,进一步放开搞活公共交通行业,完善支持政策,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3.3.4理念优先
公共交通是一个“公共的品牌”,也是城市文化的表现形式。提到伦敦就会想到它与众不同的地铁,提到苏黎世就会想到它鲜明的蓝色优质电车和巴士。要营建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借鉴国外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服务领域,创优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树立品牌意识,赢得市场。4.交通出行方式及交通工具对慢行交通体系的影响 4.1 交通出行方式及交通工具研究
依据出行结构不同,全球城市交通模式可概括为以下5 类:A模式:小汽车导向型,小汽车出行比例大于50%;B 模式: 公交导向型,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大于50%;C 模式:慢行导向型,慢行交通比例大于50%;E 模式: 均匀发展型,三极出行比例均不大于50%;D模式:不完全发展型,大量两轮机动车成为小汽车的过渡方式。不同出行方式相关指标参数详见下表:
②
4.2 交通出行方式及交通工具优化引导
4.2.1 充分利用高铁、城铁等国家投资建设的道路主干网络
我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投资建设多段高铁、城铁等基础设施项目,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对于高铁、城铁沿线的城市,应充分利用好交通便利带来的优势,整体布局、全盘规划,围绕铁路站点做好文章。对于远距离出行的旅客,政府应通过相关政策引导其搭乘载客量大、环境污染轻的公共交通工具。4.2.2 大力发展城市内部公共交通网络及公交工具 城市内部公共交通网络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合理建设公共交通网络,以慢行交通理念为主导,因地制宜地发展轨道交通线路、BRT公交线路、开辟水上交通线路;二是
参考文献:
①《新城市主义TOD模式社区应对郊区化的策略研究》——林涛 ②《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刍议》——熊文1,陈小鸿2,胡显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