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局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交通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当先行5.20

时间:2019-05-14 04:1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孙局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交通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当先行5.2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孙局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交通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当先行5.20》。

第一篇:(孙局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交通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当先行5.20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交通工作

为新农村建设当先行

嘉荫县交通局局长

孙志远

通过认真学习吉炳轩同志在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收获很大,感触很深。在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交通局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部门,如何加快全县农村公路改造步伐,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农村建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项必须高质量完成的政治任务。

截止去年底,全县境内公路里程953.85公里,其中省道三条292.64公里,即伊嘉路76.74公里、黑嘉路115.65公里、绥嘉路103.25公里,农村公路658.21公里,初步形成了我县‚一横三纵两环‛的公路网格局。

2009年,我们在全县交通工作会议上确定了‚积极稳妥实施交通改革,以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我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力度,努力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夺取‘三年决战’攻坚年全胜,为全县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一思路,今年,我们工作重点是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落实建设通乡、通村公路通畅工程27项,总里程131.1公里,改造通村路桥梁2座。项目总投资4531万元。协助沿边公路指挥部完成省道黑嘉线稻田至河沿段 的二期路面工程,启动绥嘉线朝阳镇至嘉荫河大桥段103公里的一期路基脏乱构造物工程。通过以上项目建成完工,将进一步完善‚一横三纵一连两环‛乡乡通畅、乡村畅通、村村通畅、村村畅连的目标,最终形成‚一横三纵两连七环‛的全县公路网布局。

为高质量完成以上各项工程任务,我们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一、继续实施往年好的经验做法

工程开工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将以往好的经验做法推广实施。

(一)继续深入开展质量年活动

确保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关键是要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抓好管理、技术和监管三个关键问题。在管理上,要不断健全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在技术上,要加强对各施工单位技术培训和指导,把住原材料质量关,把住现场质量控制关,通过提高农村公路科技含量来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在监管上,要严格实施‚政府监督、指挥部负责、专业监理、群众参与、施工单位自检‛的五级质量监督体系。

(二)实施“四个统一”,提高农村公路管理水平统一拌和,即强制施工单位必须使用强制式拌和站保证拌和质量;统一振捣,即施工单位必须使用排式振捣器保证振捣质量;统一精平饰面工具、统一拉毛工具,即指挥部统一采购大抹子、小抹子和拉毛器,统一配给施工单位,用于提高工程质量。设备的统一、规范,较好的保证了面层质量及外观的一致性。

(三)大力推进农民代表监督员制度实施

农民群众既是农村公路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动农村公 路建设的主力军。前两年我们对广大群众代表监督员组织了专门培训,并且统一了胸牌,使广大农民真正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建路养路的积极性,今年还要继续推广实施。

二、要按照“两个提升、三个监督”的思路,确保今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按时、保质建成。即:提升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全县农村管理通畅联网功能,对施工单位实行‚全天候监督、全方位监督、全过程监督‛,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三、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分指挥部和施工单位要依据职责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和各项措施,抓住关键,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把好安全生产的第一关。特别是在春季防火关键时期要充分认识当前防火工作的严峻形势,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坚决杜绝野外施工吸烟、点火事件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吉炳轩同志在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强化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科学组织,强化管理,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三年决战‛及‚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而奋斗!

第二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牧区工作和部队建设发言材料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讨论发言材料

索县消防大队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和提高,现结合工作中比较突出的农牧区消防安全问题,作以下发言。

由于我地农牧区分布点多、面广,地域分步差异较大,路途遥远险峻,下乡开展消防工作不易,农牧区消防基础工作极为薄弱,广大农牧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今年以来,我县共发生4起火灾,其中3起发生在农牧区,其直接经济损失更是占到了损失总额的95%以上,农牧区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根据要求,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牧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以科学发展的观念,认识学校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农牧区由于地处偏远,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方财政收入甚少,相应教育投入也少,校舍一般比较破旧,建造时从未考虑消防安全问题,建筑存在先天消防隐患。工作中要对学校管理者加强教育,以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去认识看待问题,根据农牧区学校一般没有单列经费,统一由上级教育机构或主管部门划拨的实际情况,消防部门一方面督促学校整改火灾隐患同时,一方面应以学校经费来源为突破口,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协商统一解决,把声势造响、造大,争取引起自治区或地区一级的重视,由财政部门划拨专款,彻底解决农牧区学校消防器材配备问题。

二是以科学发展的观念,认识加强农牧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相对其它地区,农牧区无论是教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相对较弱,同时学生学习压力不大,活泼好动,管理教育相对较难,这些条件都制约了消防安全工作的普及。工作中,消防部门应以提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消防意识、知识技能为重点,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着力培养其知识传授,组织灭火疏散能力,教授其逃生自救技能以便向学生传授。同时最好建立消防教育课制度,每季度或每月组织一次形成固定内容,把消防知识、逃生知识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火用电习惯,以期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抓好一个学校,带动一个乡镇”的效果,从而提高整个农牧区消防安全水平。

另外,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部队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我有以下看法。

部队内部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要以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一方面,不能因为大队人员少而放松管理,必须坚持以条令条例为依据,科学管理、从严管理,对违纪人员必须按照条令规定坚决予以处罚;另一方面,要尽

量安排好官兵的文体娱乐活动,加强官兵之间的思想勾通和交流,要不断丰富官兵的课余文化生活,要多与其他兄弟部队、双拥共建单位开展有益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增进交流和情谊,尽量减少官兵因缺乏与人交流而产生的思想压力和思想负担;再次,要注重官兵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认真搞好各种学习教育活动,确保官兵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和业务基础,全面提升官兵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三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村墓地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农村墓地建设 回高月玲

殡葬改革是党和政府一贯 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是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关系 到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 境、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民经 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发展 的大事。同时,殡葬改革涉及千 家万户,任务艰巨而繁重,面对 我国土地的日益减少和生态资 源的消耗,实行火葬,改革土 葬,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破除 丧葬陋俗,文明节俭治丧,建立 科学文明健康的丧葬新风尚,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殡 葬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一项重要工作。

半个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推行火葬为 核心的殡葬改革取得了显著成 就,每年约有400多万具遗体实 行火葬。据统计,九五和十五期 间,实行火葬的地区越来越多,分 布越来越广,火化率逐年上升,10 年间,共火化了3535.3万具遗体,火化率已经达到52.8%,比十年 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在推行 火葬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反思推行火葬50多年的历史,推行火葬是否做到了毛主席签 名倡导火葬的初衷,是否做到 了只留骨灰,不保留遗体,并且 不建坟墓。火化量大幅度增加 是否真正达到了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推行殡 葬改革的初衷在于火葬先进、卫生、文明、节约土地,而现实 是城市人口遗体火化后,大多 数选择进人公墓人土安葬,有 的甚至建大墓、豪华墓,不但占 用了与土葬相近的土地面积,大量的石材和水泥的滥用,还 导致了植被和生态环境的破 坏;在农村,不论是经济发达地 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火化 后仍然把骨灰装人大棺材埋人 耕地立碑的现象普遍存在,乱 埋滥葬,占用耕地。经济的发展 并没有改变群众落后的丧葬观 念,有的地方火化率虽然100%,但80%新修的坟在基本农田,根 本没有达到节约土地、保护资源 的目的。群众反映,不仅没有节 约土地还增加了火化部分的费 用。如果不解决好火化后的骨灰 处理,推行火葬就成了既浪费 资源、污染环境,又增加群众负 担,群众还不愿接受的徒劳无 益的行为,使殡葬改革的成果 大打折扣。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群众 对遗体处理的观念已经发生了 深刻变化,近二十年来,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吉林、黑龙 江、山东、江苏等省市火化率一 直保持接近100%,安徽、河北、浙江、广东、河南等省近年来推 捌CHINA3OCIALWELFARE 行火葬的工作力度很大,火化率 达到90%左右,同时,全国许多 大中城市火化率在80%一90% 以_L,在这些地区,已基本完成 了从土葬到火葬的第一次殡葬 革命,推行火葬已经不是殡葬 改革的主要任务,骨灰处理已 经凸显为殡葬改革的重点间题,下一步就是解决好火化后的骨 灰处理,这是新时期殡葬改革 的目标。

在这方面,周恩来总理给 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提出了 从保留遗体到不保留遗体是殡 葬改革的第一次革命,从保留 骨灰到不保留骨灰是殡葬改革 的第二次革命的理论,而且,身 体力行,带头把自己的骨灰撒 散。第一次殡葬改革的对象是 遗体,以不保留遗体为目标,全 国近一半的省区和大中城市基 本达到了第一次殡葬改革的目 标。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骨 灰如何处理就成为非常紧迫而 严峻的问题。环境是资源的载 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 础。殡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减 少殡葬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 的破坏,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 态环境。目前,50%以上的遗体 火化了,不保留骨灰是极少数,大多数还要保留骨灰,在这个 过渡阶段,怎样处理骨灰,才能 达到节约土地、保护资源、保护 环境的目的和构建资源节约型 和环境友好社会的要求,这就 是摆在我们面前巫待研究解决 的课题。

殡葬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起源于人类文明,又将永远 与人类结伴而行。从历史发展 的角度看,骨灰如何处置反映 了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有9亿农民,有23万个公盆 性公墓,在农村的殡葬改革中,公益性公墓作为农民安葬骨灰和 遗体的主要设施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是,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 的影响,人土为安,长久保存是 大多数人对骨灰处置的要求,据 调查,在农村,大量遗体散葬和 骨灰二次葬占用了大量耕地,消 耗了大量木材,既浪费资源又破 坏了生态环境,还加重了农民的 负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党和 政府积极倡导和鼓励群众采用不 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和 遗体,50年来,在推行火葬取得 巨大成果的同时,骨灰处置方式 也由最早的骨灰堂寄存,发展到 今天除骨灰堂存放外,骨灰廊、塔、墙安放和公墓安葬、骨灰撒 海、骨灰树葬、花葬、草葬、深 埋不留坟头等多种多样的不占 或少占土地的安葬方式,卧碑、艺术碑的形式越来越受到群众 的欢迎。

浙江省推行的生态葬法,在传统墓葬向不保留骨灰的过 渡中是一种创新,同时也是一 种比较容易被群众接受的方式,易于推广,生态葬法不同于公 墓有豪华的墓体建筑和超大面 积,是一种占地面积小、小型 化、无坟头,周围为花草绿地的 墓葬形式。其特点是除一小型平置的卧碑外,没有高出地面 的其他建筑。既节约土地,又节 省石料,解决了殡葬与节约土 地,保护环境的矛盾,公益性墓 地可以以乡镇为单位,也可以 村为单位规划建立。

目前,骨灰处理的方式,按 节约土地的程度可分三类: 1.骨灰徽徽和,接入土的

方式。主要有骨灰撒海、骨灰直 接人土树葬、花葬、草坪葬、深 埋不留坟头、不留标记、不立墓 碑等,属于一次性处置骨灰即 不保留骨灰的方式。2.骨灰安放的方式。按建

筑形式分为室内骨灰架寄存的 骨灰堂(楼、塔);将骨灰盒嵌 在亭、墙、廊等墙壁内的壁葬 等,是一种比较节约土地的保 留骨灰方式,也是目前我国主 要的保存骨灰方式之一。3二灰央娜的方式。将骨

灰放入骨灰盒中,地下构筑墓 穴,地上采用卧碑或立碑。这种 方式主要集中在墓地安葬,按 地面建筑和绿化形式分两种,一种是采用树葬、花葬、草坪葬 等地表绿化的方式.另一种采 用建筑材料立碑的形式,后者 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保存骨 灰的方式,但不是基地的发展 方向。

按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 定,全国都要推行不占或少占 土地的方式处置骨灰和遗体。目前,有大约5%的骨灰采用撒 散的方式,其余的大部分进人 公墓安葬,另外一部分采用安 放的形式。在实践中,各地根据 本地区具体人文、地理环境条 件,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本地 区实际的葬法。如平原、海岛地 区以骨灰存放为主,山区、半山 区以墓地安葬为主。浙江省在完成全面实行火

化为重点的殡葬改革任务之后,启动了以整治“青山白化”及推 行生态葬法为主的绿色殡葬,通过树葬、花葬、草坪葬、山崖 葬、壁葬和骨灰集中存放等方 式打造绿色浙江,立大碑转变 成了小型卧碑,反映了人们殡 葬观念的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代表了墓地安葬的发展方向。生态葬法在发达国家已被

人们普遍接受,如树葬、花葬、草坪葬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 国家很普遍,在美国的公墓内,花坛壁嵌着骨灰,花坛中鲜花 下安葬着骨灰,周围的树下也 安葬着膏灰,大片的草地上镶

结三目自七曰杯绍钧建七耳,1勤‘若由六打盈翻胃性不11 葬等各种生态葬法已经发展了 十几年,全国每年有大约820多 万具遗体和骨灰需要安葬,我 们面临的是墓地需求日益增多 而土地日益减少的矛盾,少占 地是缓解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这是新时期殡葬改革的重点和 难点问题。在党和政府的倡导 和各级民政部门的努力下,全 国许多地方因地制宜,纷纷创 新骨灰处理方式,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的推行 和倡导了不占地和少占地的葬 法,骨灰植树葬、草葬、花葬比 起骨灰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做 法,是一种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的方式,既增加了绿化面积、保 护了生态环境,也比较符合中 国人人土为安的传统心理。据 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

润片〕工石甲一产万瓦,法1士m云昔故IJ国,.忆」翻右笼凌艺 发生了很大变化,火化率连年 保持100%,有60%以上的骨灰 被群众自愿交给殡葬部门集中 撒海,不但实现了从土葬到火 葬的转变,而且实现了由保留 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转变,两 次殡葬革命一次完成。潮州市 潮安县在抓好遗体火化的同时,积极筹集资金抓村镇两级骨灰 安放设施的配套建设,采取县、镇、村财政投人和社会捐资的 办法,投资3700多万元,建成 了252处骨灰安放和安葬设施,其中在老墓地上建设骨灰安葬 设施100处,有效地解决了骨灰 “二次葬”占用土地问题。江苏省常熟市采取逐步取 消村办公墓,代之以集中安葬 骨灰的做法,也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即: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公

之亏,胜J月,活下J当护习毕沛侣士篮互右.珊斤劫

圈CHINASO0lALWELFARE 两个公益性骨灰堂,虞山骨灰 堂仅用20亩土地,就解决了400 亩土地的老坟迁移。常熟市取 消了村一级公益性公墓,在全 市以镇为单位建立了12个公益 性骨灰堂。其中新港镇的公益 性骨灰堂,占地面积41354平方 米,由三人负责日常管理,能够 满足本镇12万人口50至60年 的安葬需要。

河北省探索适合本省实际 的骨灰处理方式,开辟了骨灰 树葬的处理途经,重点培育了三 种模式,一是改造原墓穴型公 墓,平掉坟头,在坟基上种树.二是新建树葬型公墓.三是在林 果园内建立树葬型公墓。原则是 不占耕地、必须有树、不留坟头,至于是否留标记,由群众讨论决 定,但标记不能大。至2001年,唐山市在500个村推行树葬试点 取得成功,并以平均每年建立或 改造500多个树葬公墓的速度快 速发展,很快使树葬得到了普 及.其他各市也于2002年基本 完成了试点工作。2004年,北 京新影厂以唐山市的骨灰树葬 改造为素材拍摄了《不与活人 争土地》的新闻纪录片,取得了 较好的社会效果,辽宁省沈阳市结合植树造 林的骨灰树葬已经坚持了十几 年,缘化荒山枯0多亩,安葬骨 灰色万余份,20的雄安葬骨灰 7000佘份·大连市龙粤兜念园 材葬骨次一方多设的岁年橄 葬:000鑫份,辽骨灰林

安葬达到火化总盘的4肠。堆在 全国是不多见的。

浙江省全省推行生态葬法、打造绿色浙江取得了显著成效,恢复可用土地14124亩,建立生 态墓地和骨灰存放处12393个,全省生态葬达到60%,杭州市达 80%,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浙江省推行生态葬的实践 为深化殡葬改革、推行不占地 和少占地的葬法提供了成功经 验,据了解,除浙江省全省推行 生态葬法外,全国许多地方都 在有计划、按步骤地将过去的 老坟改造成新型的树葬、草坪 葬等生态型葬法墓地。为治理 乱埋乱葬现象,多年来,各地积 极开展平坟还田活动,一些地 区还因地制宜推行了平地深埋、不留坟头等少占土地的文明葬 法,过去的乱坟岗已经被改造 成树葬公墓,改变了千百年来 乱埋乱葬的旧的土葬形式,节 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保护了 自然环境。

在我国,经营性公墓有

1500多个,公益性公墓约23万 个,墓地设施主要分布在农村,由此可见,解决农村人口的殡 葬用地是节约土地资源的关键 所在。因此,大力推行农村生态 慕地葬法的经验具有现实愈义。农村是创建节约型、环保型社 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殡 葬改革对构建和谐社会、贯彻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两个 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建设生态 墓地就是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 态经济、构建生态文化,生态葬 钻的核心是节约土地、保护和美 化环境。推行殡葬改革要与保护 生态环境相结合,才能为人类创 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 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 谐,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 发展,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殡葬改革的发展方向,从 根本上来说,可以归结为人与 自然的基本问题,随着社会的 文明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火葬区,应逐步实现骨灰撒 散、骨灰直接人土树葬、花葬、草坪葬等一次性处置骨灰的方 式,在土葬区逐步实现遗体深 埋、坎葬、崖葬等不占地的方 式。无论是火葬区还是土葬区 都应尽量采用卧碑或不要碑的 方式。浙江省推广的生态墓在 殡葬改革新的历史时期是一个 飞跃,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 体体现。

不管个人的意愿如何,墓 穴安葬在占地上将会缩小,墓 穴数量将由于“不保留骨灰”行 为的增多而相对减少,保存时 间也会缩短。周恩来总理提出 的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 第二次革命的理论,意味着人 类发展终将不保存遗骨和骨灰。我们坚信:随着社会的文明进 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价 值观的改变,墓地的发展必将 由杂乱走向规范。墓地造设最 终将发展为节约型、环保型、文 化型等各种顺应历史潮流的方 式,莎地建设将肉园林化、艺术 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作右.砚峨如杜会栩利极峨今奋娜助事络 处处长》

第四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校学风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校学风建设

学风是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学风正不正,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强调,党校是培训党的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特别需要树立好的学风。各级党校要认真贯彻实事求是的校训,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还在持续,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的严峻形势下,强调加强党员干部学风建设,对于去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保持和发扬优良作风,团结奋进,真抓实干,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一、党校学风建设至关重要

学风是认识和处理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与行关系的态度和风气。学风引导党风、影响政风。党校是唯一以党命名的学校。党校姓党,党校学风是党风的反映,习近平同志着重强调抓好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党校的要求,更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语重心长的嘱咐,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学风建设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我们党历来重视学风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深刻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从1942年延安整风,到新时期的“三讲”活动、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强调党员干部的学风问题。党的历史表明,学风问题不是小问题,也不是虚问题,它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每到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党都把加强学风建设放到十分突出的地位,以正确的学风导向来推动全党的理论学习和各项工作。实践证明,学风正则事业兴,学风歪则事业损。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艰巨任务,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良好作风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学风建设关系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学风的好坏,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高低。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曾谆谆告诫说,“在干部队伍里有一种恐慌,它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阶段,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非常繁重。对执政方式、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都有了更高、更严、更新的要求。要顺应形势的需要,与时俱进,就必须转变学风,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作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3、学风建设关系党的创新理论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理论越是丰富和深化,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实践功能、积极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要求就越是迫切和重要。这对领导干部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只有切实转变学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形成学习理论、应用理论、践行理论的良好风气,才能使党的创新理论发挥巨大的实践效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果没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风作保证,理论指导实践就有可能流于空谈。党校教育事业是我国各级党政干部培养的主渠道,在提高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增强党性修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不搞好学风建设,理论脱离实际,不能回答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在党校学习的广大干部的学风状况,进而将影响到党的作风、党的事业、党的前途命运。

4、学风建设关系党的风气和党的执政能力。当前,我们党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学风是好的,但个别领导干部在学风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学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革命和战争的条件下,学风不正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学风不正的主要表现则是形式主义。学风上的形式主义表现有:学用脱节、只说不做,表里不

一、言不由衷,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等等。应该深刻认识到,学风上的形式主义决不仅仅是“形式”问题,它已经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旦让这种不正学风蔓延开来,就必然会败坏党的风气,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的执政能力。

二、党校学风建设任重道远

近年来,党校学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果我们党校的课堂松松垮垮,纪律自由散漫,那党校就成了一些人“养养神、串串门、认认人”的休闲会所,这将严重损害党校形象。虽然这些问题只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误党误国,危害极大。

一是学习动力不足。表现为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存在“学风不振、玩风过剩”的倾向。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进党校接受培训,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社交活动上,用在迎来送往,拉关系,跑路子,功夫用在校外;有的在培训期间,请人代抄笔记、请人代写论文、甚至请人代为考试;有的消极应付,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不学习同样干工作,以干代学。

二是学习目的不明。表现为把学习当作一般任务敷衍,存在“要我学我才学”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学习不刻苦,敷衍了事,坐不下来,深入不进去;有的上课迟到早退,打瞌睡,心不在焉;还有一些人,学习是为了装点门面,武装嘴巴。三是学习方式不对。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照搬照抄,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空洞无物。“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用”,知行分离,学一套,做一套;更有甚者,一边“学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一边做着违法乱纪的事等等。

四是学习态度不正。有的党员干部并不缺乏学习热情,也能够引经据典,但总是断章取义、择其所需,甚至移花接木,把学习当成寻找行动的依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个别结论或经典名句当成是圣旨,搞投机,钻空子,打檫边球。这种学习上的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态度,使他们学会了不少低俗的处世哲学和公关本领,精通了避重就轻、明哲保身的艺术、技巧,这样的“学习”及其后果,与我们要求加强领导干部学习的初衷是完全相悖的。

三、党校学风建设重在创新

转变学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建设与改造并行、治标与治本兼顾、观念与体制同进。当前,尤其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健全和完善学习评价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在加强干部学风建设上,党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予以推进。

1、强化意识自主学。事实上,没有哪个领导干部认为自己目前所掌握的知识能够完全胜任所担负的工作。但是,借口“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的人为数不少。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真正把学习摆到应有的位置,认为理论学习是练“虚”功,即使天天学,还是解决不了企业亏损、职工下岗、农民增收等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认为理论学习是高层领导者的事情,自己只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上面叫怎么样干就怎么样干,学不学理论都行。因此入学伊始,党校就必须要求学员端正态度,始终保持“学生”姿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时刻不忘作为党员干部的使命,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当前,关键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勤奋好学是责任。当前金融危机冲击尚未见底,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勤奋好学,尤其是要深入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学习中深化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的认识,转化成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能力举措上来。

2、加强约束激励学。把党校培训学习作为发现干部的重要途径。实际上,许多党校都加强了学员培训管理,并记录在案,但结果却得不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运用。学员也普遍存在一种“学得好不见得能重用,学不好不见得不能重用”的心态,这说明在学风建设的实践中,领导干部学习与否、学习好坏,与他们实际的考核、奖惩、任用,以及评优选优、晋职晋级等激励机制往往只存在理论上的关联性,与实际的使用并不挂钩。这既严重影响了干部学习的积极性,也很容易使学风建设的要求流于形式。因此,必须真正把干部学习培训状况与考核、提拔和任用直接联系起来。在党校学习表现优秀、实际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党校要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党委组织部门要对这些干部多加关注,优先考虑。对在党校学习期间不合格的干部,要取消评优资格,一年内不予考虑提拔任用。这既有助于提高党校的社会地位,也真正使领导干部感受到必须学习的约束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导向。

3、创新方式吸引学。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是改进学风的重要方面。党校要确立“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坚定信仰为中心,以提升能力为目的,以互动学习为途径”的培训理念。一是在培训内容上,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干部培训需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又要善于回答学员思想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忌虚无空泛、照本宣科;二是在培训方法上,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确保增强培训实效;三是在培训目标上,要突出党性锻炼和能力建设,确保培训“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来党校学习的干部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又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要多开展研讨式教学,积极研讨本地区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多交流沟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思想难题,切实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在提高干部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4、严格管理促进学。学风建设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通过健全和完善学习评价机制克服形式主义学风。要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精神,制定出台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学风建设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学员学习、生活、党性锻炼、考察实习等行为,并严格按制度进行考核。当前,部分领导干部中之所以存在形式主义学风,与学习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学习评价机制不全面、不科学,就难以反映领导干部学习的情况和学以致用的程度,并可能导致以说代做、浅尝辄止等形式主义学风。所以,要防止领导干部在学风上的形式主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学习评价机制。应该说,对学习实际效果的评价带有综合性,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本领和能力也需要若干环节和一定时间。这就要求在建立学习评价机制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制定相关的制度、标准和方法,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为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

制度建设要靠严格管理来落实。入学教育时要采取集中宣讲党校规章制度,帮助学员明确为什么而来,带什么回去,尽快实现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从工作岗位到学习岗位、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三个转变”,帮助学员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安心、静心、专心学习。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到课率、抓好课堂纪律,这是保证学员系统地学好好理论知识的基础。对于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管理的干部,无论级别高低,该劝退的劝退,达不到结业条件的不予结业,予以通报。

学风透视作风,作风折射党风。加强学风建设,从小处讲关乎学习实效,从大处讲关乎执政党的党风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校加强学风建设,必将对党风建设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为干部健康成长和建设一支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干部队伍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队伍正规化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队伍正规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部队正规化建设和持续发展。公安边防部队作为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部队,必须时刻保持应急状态,以确保完成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等重要任务。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的长短、消耗物力财力的多少、完成质量的高低和甚至能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所以,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我们常抓不懈的,关系到我们公安边防部队能否持续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个紧抓”加大从严治警力度

从严治警是公安边防部队建设的永恒主题,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全面深刻理解从严治警的科学内涵,改变一切与之相违背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切实把从严治警落到实处落到部队日常管理中来,加大从严治警的力度。将从严治警置于正规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抓起,加强作风养成,使官兵举止端正、行为规范、纪律严明,推进部队建设实现正规化、标准化、科学化。

(一)紧抓条令条例意识。严格落实条令条例,牢固树立领导者条令条例带兵的理念,真正将条令条例贯穿队伍管理教育的全过程,从作风养成入手,以条令条例治理“三松”问题,着力解决基层部分官兵“组织观念淡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切实规范队伍“四个秩序”。

(二)紧抓法律法纪教育。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强化对官兵的法律法纪教育学习,提高官兵法律意识。充分认清从严管理队伍,及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证每名官兵不犯错误,不违法违纪对队伍发展建设的重要性。要本着对事业负责,对部队发展建设负责,对官兵成长进步负责的态度,在强化官兵法纪意识上做文章,在关爱官兵工作、生活和学习上下功夫,确保队伍的和谐与稳定。

(三)紧抓管教结合工作。改变以往只是一味的强调“管”且管理方式单

一、简单和“一刀切”的方式,我们要结合实际工作、地理环境和人文习惯,在不违背各项管理规定的前提下,采取贴合实际的、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对官兵进行严格的管理教育。在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教育,做到管教并重,通过“教”使官兵们明白“管”的意义,通过“教”使官兵乐于接受“管”,做到管教有机结合,实现管理工作的理性化、规范化和人性化。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个到位”紧抓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抓好安全工作保持部队的高度安全与稳定才能更好地开展其它各项工作,才能全力抓好部队正规化建设工作。抓好安全工作要防微杜渐,站在讲政治、讲稳定、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清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安排和教育学习等方面紧抓安全工作,提高官兵安全意识。

(一)提高认识,确保安全措施到位。在抓安全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做到:指导工作帮到位,言传身教做到位、见微知著想到位、发现问题查到位、赏罚分明严到位。坚持好安全形势分析机制,以“两个经常”工作为抓手,着重在思想上强化认识,在组织上明确分工,在行动上落实责任,定期分析,探索规律,采取超前防范措施,切实把隐患、苗头当事故抓,把小事当大事抓,举一反三的抓,力求实效。

(二)加大力度,确保日常监管到位。按照关口前移、重在防范的原则,不断健全队伍管理规定,以制度规范官兵行为。在管理重点上,紧紧抓住“人、车、酒、枪、火”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四个严禁”及相关管理规定。例如在用车方面,要健全车辆检查保养、使用派遣、干部跟车制度,层层把关,层层负责,坚决杜绝私自用车、酒后驾车、无证驾车等问题发生;在枪支管理方面,要严格落实“三铁两器”、“双人双锁”、定期检查和对军械员进行严格政治审查等管理机制。

(三)奖罚分明,确保督导检查到位。各级要充分发挥纪检、警务职能作用,着力建立监督检查、复查倒查、限时整改等督查机制,及时消除事故苗头。明确各级主官是本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层层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哪一级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一级的责任;谁分管的工作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切实把各项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上。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个结合”强化队伍正规化建设思想基础

公安边防部队身兼军队和公安两种性质,辖区点多、线长、面广队伍高度分散,所处地理位置敏感,且作为维护边境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主力军,身上担子沉、任务重。现实工作具有地方公安性质,各个边境地区差距又大,这就导致在日常管理中达不到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官兵中也容易产生“公安边防部队不是正规军”的错误认为。我们要推进正规化建设,首先就必须改变这种偏激的思想。

(一)结合规章制度落实,严格贯彻正规化建设标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思路,从更高层面、更高起点上谋划好队伍建设发展,真正使基层官兵素质强起来、纪律严起来、形象亮起来。公安边防部队是武警部队的序列警种,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织部分,工作职责的需要只代表着任务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建设和管理的特殊化。以条令条例和建设纲要为基准,从严从难,打牢基础,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正规化部队,牢固树立官兵我们是“正规军”的意识。

(二)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坚定部队正规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我们要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工作,使官兵充分认识到推进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学习教育,凝聚警心,激发队伍活力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公安边防部队的正规化建设要着眼于军队建设的大趋势,结合新时期下公安边防工作的实际特点,走出一条规范有序、制度落实、管理经常、特色鲜明的新路子,全力推动队伍正规化建设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圆满完成以维护边境地区安全与稳定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结合中心重点工作,巩固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思想根基。我们要紧紧围绕做好维护边境安全与稳定这个中心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强化薄弱环节,狠抓措施落实,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具体措施,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同步推进。公安边防部队是现役部队而工作又具有公安性,全体官兵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澄清认识,充分认识到公安边防部队首先是一支武装力量,同时作为政府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担负着维护边境安全稳定等任务,这是法律赋予的职责,是工作的性质,不能左右着正规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步伐。所以,我们必须巩固正规化建设的思想根基,才能进一步推动正规化建设发展。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个依靠”打牢队伍正规化建设基础工作

在队伍正规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真抓实干夯实基础,打牢队伍正规化建设基础工作。实现队伍的正规化有着众多的途径,其中最基本的途径是严格的训练、科学的管理和持久的养成。训练是前提,管理是基础,养成是关键,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依靠严格的训练。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军队正规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公安边防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实践表明,没有严格的军事训练作保障,其他工作也无法正常有效的开展,同时正规化也是无法实现的。部队所需要的正规化素质,包括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组织纪律,高度的条令意识和法规观念,严整的军容、端庄的举止等,都要通过正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因此只有抓住了训练这个中心,才能带动和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依靠科学的管理。队伍正规化建设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涉及到部队建设的各方各面。正规化建设大量的经常的工作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来落实,严格科学的管理是加强正规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正规化建设的核心是条令化、法制化。管理工作要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在管理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以条令条例为主体的法规制度,就能有效地促进正规化建设。实践表明,没有管理的科学化,就不会有高水平的正规化。

(三)依靠持久的养成。养成,是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训练和培养,使条令条例的制度形态的东西转变成为官兵的思想观念,进而转变为行为习惯。养成是实现队伍正规化的基本途径,养成是强制性与自觉性的统一,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极大的成效。“训练、管理、养成”都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又是互相联系的工作,我们必须以这三项工作为抓手、为重点、为基石,迎难而上稳扎稳打,才能取得进步和成绩,在进步的过程中也无形的推动了队伍正规化建设前进的步伐。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边境形势下,我们公安边防部队身上担子更重、任务更多。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正规化建设、高水平的综合素质,我们公安边防部队就很难完成党和人民交付我们的重任。所以,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方法和经验武装队伍、管理队伍、教育队伍、提高队伍、发展队伍,采取有力的措施从科学治警、从严治警、强化安全管理、打牢正规化建设基础工作等方面为切入点、为着力点,夯实基础真抓实干,全力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发展。(

下载(孙局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交通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当先行5.20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孙局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交通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当先行5.2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