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十三五茶产业脱贫攻坚规划[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0:3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光山县十三五茶产业脱贫攻坚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光山县十三五茶产业脱贫攻坚规划》。

第一篇:光山县十三五茶产业脱贫攻坚规划

光山县“十三五”茶产业脱贫攻坚规划

(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根据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的通知》(农计发„2016‟59号)和省农业厅、省扶贫办《关于编制县级“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的通知》(豫农计划„2016‟43号)精神,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豫发„2016‟5号)和《河南省县级“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豫扶贫办„2016‟76号),编制本县“十三五”茶产业脱贫攻坚规划。

第一章 规划基础与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光山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茶叶这一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在古代,光山是淮南著名产茶县,茶圣陆羽《茶经》上有 “淮南(茶),以光州上”。在当代,光山是国家划定的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农业部《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是国家部委、行业学(协)会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凉亭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县。

第二节 主要成效

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帮扶,引导企业(合作社)、产

多,国家和省级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向茶产业投入不够。县本级除了对新茶园建设给予良种补贴外,受财力所限,对龙头培育、品牌创建、新技术推广等领域倾斜支持不够,制约了茶产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二是产业深度开发不够。主要以生产名优绿茶、边销砖茶及出口眉茶为主,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及面向广大普通消费者的中、低端产品较少,深加工综合利用和茶文化旅游才刚刚起步,产业链条较短。三是龙头企业的规模不大。全市拥有国家和省市级茶龙头企业52家,我县仅有5家,其中,年销量千吨以上的品牌茶企业只有1家。蓝天茶业公司等龙头企业销售量和销售额占全市产量和总产值的份额较小,占国内外市场份额更少,对整个茶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系列讲话精神,切实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产业扶持脱贫的“造血”功能和基础性作用,加快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为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的产业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顺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规律,尊重贫困群众意愿,注重先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脱贫产业和项目,避免盲目建设和无效投资。

2、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大力推行良种化种植、机械化生产、规划2016-2018年,新发展无性系茶园2万亩,每亩投资4000元,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6000万元,信贷资金1000万元,业主投资(农户投资)1000万元,项目区覆盖15个茶区乡镇51个行政村(其中38个贫困村、13个非贫困村),可使3101名贫困人口受益。

2、光山县老茶园改造到户增收项目(40个子项目):规划2016-2018年,改造低产衰老新发展茶园2万亩,每亩投资3000元,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4000万元,信贷资金1500万元,农户投资500万元,项目区覆盖15个茶区乡镇40个行政村(其中32个贫困村、8个非贫困村),可使2681名贫困人口受益。

3、光山县大苏山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4个子项目):光山县自2008年以来,持续开展茶树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工作,享有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成为河南省茶产业的一面旗帜。规划2016-2018年,以光山县大苏山农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光山县强农茶叶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投资1000万元,新建标准化母本园500亩;投资500万元,新建标准化繁育园500亩;投资600万元,新建茶树良种繁育培训中心1所(占地3000平米)。打造豫南茶树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示范中心。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600万元,信贷资金500万元,项目区覆盖净居寺管理区胡楼村、文殊乡梁棚村、凉亭乡杨河村、晏河乡付店村,可使1500名贫困人口受益。

4、光山县信阳茯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项目:规划2016-2020

贫困村、25个非贫困村),可使2228名贫困人口受益。

7、光山县孙铁铺镇杏山竹叶青清洁化加工技改项目:光山县杏山春茶叶有限公司,以省级名茶杏山竹叶青生产为主导,发挥企业基地、品牌和市场优势,新上竹叶青清洁化加工技改项目。规划2016-2020年,投资600万元,新建标准化厂房1200平米,引进清洁化流水线设备2套,新建物流仓储800平米,茶叶展示展销中心1000平米,打造杏山春省级著名品牌和茶产业龙头企业。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300万元,信贷资金200万元,业主投资100万元,项目实施后可带动孙铁铺镇杏山村、屈岗村、刘渡村,仙居乡陈楼村、张湾村5个行政村茶产业发展,可使近300名贫困群众受益。

8、光山县凉亭乡马山岭茶场清洁化加工技改项目:凉亭乡马山岭茶场(凉亭乡乡办茶树良种示范场),以信阳毛尖、信阳红、夏秋茶生产为主导,发挥茶场技术、品牌和市场优势,新上清洁化加工技改项目。规划2016-2020年,安装茶园喷灌系统,改造茶叶科技示范园40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2970平米,引进绿茶清洁化流水线2套,红茶流水线1套,新建物流仓储、展示展销中心1000平米,打造凉亭乡茶产业科技培训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65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300万元,信贷资金200万元,业主投资150万元,项目实施后可带动凉亭乡石盘冲、大山2个行政村茶产业发展,可使近450名贫困群众受益。

9、光山县辰龙精制眉茶加工出口技改项目:河南辰龙茶叶有

猪山、王堂、东岳、梁棚、方洼5个行政村,可使近1600名贫困群众受益。

11、光山县四季香信阳茯茶 “一带一路”产业园建设项目:信阳四季香茶业有限公司,以四季香市级知名品牌和信阳茯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为引领,发挥企业品牌和产品、市场优势,新上信阳茯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规划2016-2018年(一期工程),投资6436万元,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公司+基地”模式实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5万亩,“三品一标”认证3万亩,构建信阳茯茶质量安全体系和生态原产地产品溯源体系;投资2217.6万元,征地6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5760平米,新建标准化库房4224平米;投资1218.4万元,引进茯茶智能生产线设备1套,新建燃气站及燃气烘干房30套,新建鲜叶茶加工及发酵厂房3456平米。规划2018-2020年(二期工程),投资3350万元,扩建征地50亩,新建信阳茯茶研究所、购置化验设备1台套,新建产品原料、成品,茶叶之路展览馆5000平米,厂区绿化亮化等。项目总投资9786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5000万元,信贷资金2000万元,业主投资2000万元,其他786万元,项目区覆盖白雀、凉亭、净居寺、晏河等乡镇(区)35个行政村(其中15个贫困村、20个非贫困村),可使近2800名贫困群众受益。

12、光山县赛山悟道茶叶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河南赛山悟道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赛山玉莲省级著名品牌为引领,发挥企业品牌和市场优势,新上茶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规划

投资290万元,新建生态标准化茶园350亩,改造500亩;投资480万元,新建标准化厂房3000平米,引进清洁化生产线2条,新建物流仓储1000平米;投资200万元,打造豫信丰“互联网茶叶平台”;投资500万元,配套大尖山1000亩生态茶园旅游观光设施。项目总投资148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800万元,信贷资金300万元,业主投资280万元,社会捐赠100万元,项目区覆盖白雀镇赛

一、赛山2个行政村,可使近500名贫困群众受益。

15、光山县青龙河九曲茶田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光山县应元堂农业专业合作社,以青龙河沿河生态资源为依托,利用沿岸浅山、林地(杨树林)和优势“小气候”,发展应元堂白茶产业,新建青龙河九曲茶田生态产业园项目。规划2016-2020年,投资560万元,扩建青龙河九曲茶田800亩,新建鲜叶摊青间200平米,标准化厂房1000平米,引进白茶、红茶流水线设备10台套,保鲜包装仓储500平米,打造集茶体验、茶游览、茶文化于一体的“庄园式”产业平台。项目总投资56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280万元,信贷资金100万元,业主投资100万元,社会捐赠80万元。项目区覆盖罗陈乡陈岗、张楼、卢河3个行政村,可使150名贫困群众受益。

第六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精准到户、到人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十三五”期间,全县共规划脱贫攻坚项目茶产业项目14个子项目155个。项目总投资69892万元,其中,政府性投资40530万元(扶贫资金40530万元),其他投资29362万元(信贷资金13250万元,业主投资11286

1资300万元(信贷资金200万元,业主投资100万元)。

8、光山县凉亭乡马山岭茶场清洁化加工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65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300万元,信贷资金200万元,业主投资150万元。

9、光山县辰龙精制眉茶加工出口技改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包括:政府性投资3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300万元),其他投资2500万元(信贷资金700万元,业主投资1800万元)。

10、光山县弦国春现代农业脱贫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360万元,包括:政府性投资3500万元(扶贫资金3500万元),其他投资2860万元(信贷资金1500万元,业主投资1000万元,社会捐赠360万元)。

11、光山县四季香信阳茯茶“一带一路”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9786万元,包括:政府性投资5000万元(扶贫资金5000万元),其他投资4786万元(信贷资金2000万元,业主投资2000万元,其他786万元)。

12、光山县赛山悟道茶叶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9556万元,包括:政府性投资5000万元(扶贫资金5000万元),其他投资4556万元(信贷资金3000万元,业主投资1556万元)。

13、光山县黄土港现代茗茶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包括:政府性投资400万元(扶贫资金400万元),其他投资400万元(信贷资金200万元,业主投资200万元)。

14、光山县大尖山生态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项目

第二篇:《“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全文)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全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16年11月23日(此件公开发布)“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本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国家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各地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各有关方面制定相关扶贫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范围包括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片区县、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一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面临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解决了几亿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高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决策部署,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出台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2011年至2015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人、贫困发生率降低11.5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大幅提升,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逐步缓解,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趋于缩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形势复杂严峻。从贫困现状看,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现有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依靠常规举措难以摆脱贫困状况。从发展环境看,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大,地区经济发展分化对缩小贫困地区与全国发展差距带来新挑战;贫困地区县级财力薄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依然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产业发展活力不强,结构单一,环境约束趋紧,粗放式资源开发模式难以为继;贫困人口就业渠道狭窄,转移就业和增收难度大。实现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时间特别紧迫,任务特别艰巨。“十三五”时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重大机遇,特别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举全国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凝神聚气、锐意进取,形成强大合力;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盼脱贫、谋发展的意愿强烈,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激发,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积极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行动,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第二节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精准帮扶与区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根本保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作用,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推进实施一批脱贫攻坚工程,加快破解贫困地区区域发展瓶颈制约,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以“六个精准”统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强化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创新扶贫考评体系,加强脱贫成效考核。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压实责任、强力推进。——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脱贫攻坚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工作相衔接,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统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能力,逐步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监督考评等机制,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优势、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推动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保障贫困人口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第三节 脱贫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下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专栏1“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主要指标指标2015年2020年属性数据来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万人)5630①实现脱贫约束性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贫困村(万个)12.80约束性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个)832②0约束性国务院扶贫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万人)—981约束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1.7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期性国家统计局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75≥83预期性水利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率(%)—近100约束性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义务教育巩固率(%)9093预期性教育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返)贫户数(万户)838.5基本解决预期性国家卫生计生委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万元)2≥5预期性国务院扶贫办

第三篇: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节选)

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节选)

第五章 教育扶?

以提高贫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质和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为抓手,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教育总体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第一节 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完善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优先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大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新建改扩建的支持力度,扩大教育资源,提高普及水平。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强化师资培训、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依托师范院校开展“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城乡学校教师均衡配置机制,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大对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倾斜。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每年向“三区”选派3万名支教教师。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向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第二节 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

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救助政策。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津贴、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元化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先予以资助,优先推荐勤工助学岗位,做到应助尽助。

第三节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强化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院校建设。继续推动落实东西部联合招生,加强东西部职教资源对接。鼓励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和职业院校对口支援或指导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建设。

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启动职教圆梦行动计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重点中职学校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单列招生计划。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省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中职教育。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鼓励职业院校开展面向贫困人口的继续教育。保障贫困家庭妇女、残疾人平等享有职业教育资源和机会。支持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建设,继续办好内地西藏、新疆中等职业教育班,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加大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资助力度。继续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助学补助政策,鼓励贫困家庭“两后生”就读职业院校并给予政策支持。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

第四节 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能力

提高贫困地区高等教育质量。支持贫困地区优化高等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等国家专项计划,适当向贫困地区倾斜。

继续实施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加快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实施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形成长效机制,畅通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渠道。高校招生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普通高校适度扩大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规模。

“十三五”期间教育扶贫工程项目

(一)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重点支持中西部1 472个区(县)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力争到2019年底,使贫困地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20条底线要求”。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贫困县等为重点,解决或缓解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通铺”问题,逐步实现未达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场所标准化。

(三)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

增加中西部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使中西部贫困地区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基本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地方研究制定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招聘办法,鼓励地方根据需求本土化培养“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到2020年,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

(五)特殊教育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取得办园许可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开展学前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建设特教资源中心(教室),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特殊教育教学专用设备设施和仪器等。

(六)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以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方试点、社会参与等方式,逐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中央财政为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按每生每天4元(800元/年)的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助。鼓励地方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

第四篇:渑池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渑池县“ 十三五” 脱贫攻坚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中共渑池县委 渑池县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划编制要求和有关行业部门的标准、规范和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基础和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渑池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是著名的仰韶文化发现地,国土面积 1368平方公里,辖 6 镇 6 乡,236 个行政村,总人口 35.7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26.1 万人,耕地面积 69.5 万亩。1985 年渑池县被确定为省级贫困县,1994 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贫困人口一度达到 13.1 万人。90 年代中后期,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2000 年一举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近年来,我们围绕早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为重点,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以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两区”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工业,壮大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以提升农业

产业化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促进单纯依赖农业生产的农民就地脱贫致富,扶贫开发取得了新的成效。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结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渑池县将以中央、省委和市委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契机,举全县之力,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规划,坚决打赢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第二节

主要成效

近年来,渑池县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精神,通过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工作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

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十二五”以来,我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 4718.46 万元,建设各类扶贫项目 100余个:新修公路 54.05 公里;建花椒、辣椒、连翘产业配套设施 4 处;投入旅游设施项目 1 个;搬迁贫困农户 948 户 3670 人;生态移民 265 户 1060 人;发展种植、养殖等科技扶贫产业 12个;培训贫困农民 3187 人;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 8 个,安排务工 226 人,辐射带动 18153 名群众脱贫。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节

面临挑战

在“十三五”期间,全县扶贫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渑池县现有贫困村 41 个,其中省级贫困村 34 个,市级贫困村 7 个。贫困人口 9083 户、26170 人。易地搬迁人口 3721 户、11012 人。按照政策要求,贫困户脱贫要达到有稳定收入来源,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有保障。贫困村出列要实现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 2%以下,达到有标准化卫生室、主导产业、集体收入等“五有”,通水、通路,通动力电、通班车、通电视等“六通”,要在 2018 年底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十二五”期间,大部分相对基础稍好的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了,剩下来的贫困村、贫困户基础差,底子薄,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稳定增收渠道和支柱产业,水电路等基本生活设施远远没有到位,确保这些贫困村、贫困户如期脱贫难度相当大。十三五是全国扶贫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期,中央、省、市已经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渑池县将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四节

重要机遇

“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一是国家、省委和市委把精准扶贫纳入战略布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其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战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二是各级各部门政策措施聚焦贫困人口。省、市、县相继出台了精准扶贫 1+N 扶持政策,在扶贫思路、规划、方法、资源配置和管理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精准化,从产业、安居、教育、医疗、创业就业和五保低保等入手,整合资金,全方位多措施扶持贫困对象脱贫。

三是全民参与精准扶贫。通过会议、新闻媒体、简报、宣传标语等途径,广泛宣传脱贫攻坚的目的意义和各级

扶持政策,贫困群众主动申请参与扶贫、社会力量积极加入精准扶贫、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沉下身子抓扶贫,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扶贫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中共渑池县委 渑池县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为依据,以精准扶贫为手段,以精准脱贫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六个精准”为基本要求,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强力推进脱贫攻坚“1+N”政策体系的落实。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社会合力,夯实基层基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形成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的领导机制,强化党委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责任,明确 行业部门扶贫职责,细化分解任务,合力开展脱贫攻坚。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要求,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的要求。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因人因地施策,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贫新路径,切实提高扶贫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推动扶贫资源使用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使用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增加扶贫工作在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中的权重。

坚持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鼓励扶贫济困,促进共同富裕,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举全县全社会之力,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第三节

基本要求

一是大力实施转移就业扶贫,鼓励贫困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镇转移就业,实现稳定脱贫; 二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造就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种养和加工业; 三是大力推进易地搬迁扶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就地脱贫难度大的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程,保证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四是大力发展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困难学生从学前教育直至高等教育,实现保障和资助政策全覆盖; 五是大力实施医疗救助扶贫,着力创新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六是实施兜底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等方式脱贫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七是推进基础设施扶贫,全面解决贫困村行路难、吃水难,加快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八是实施“互联网+”扶贫,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贫困村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支持; 九是实施安居扶贫,对贫困村进行危房改造,确保住房安全,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加大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 十是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把资金投向贫困村,支持产业发展。大力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畅通金融扶贫渠道; 十一是领导定点扶贫,41 个贫困村由四大班子领导直接包扶,包扶领导每月至少到贫困村调研和现场办公一次,不脱贫不脱钩; 十二是开展社会扶贫,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

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

十 三是开展社会扶贫,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

第四节

规划依据 及范围期限

一、规划依据 1、《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的实施意见》(豫发〔2011〕21 号)); 2、《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豫发〔2016〕5 号); 4、《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等 5 个办法的通知》(豫办〔2016〕28 号); 5、《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等 5 个方案的通知》(豫办〔2016〕27 号); 6、《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教育脱贫等 5个专项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6〕120 号);

7、《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豫办〔2014〕14 号); 8、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1+4+20”脱贫攻坚工作政策体系; 9、《渑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0、渑池县委、渑池县人民政府出台的“1+N”脱贫攻坚工作政策体系; 11、其它有关脱贫攻坚的文件、领导讲话稿等资料。

二、实施范围 渑池县。我县位于河南省西部,隶属三门峡市。处于北纬34°36′—35°05′,东经 111°33′—112°01′。东西宽 43.5公里,南北长 52.8 公里,国土总面积 1368平方公里。涵盖县辖的 12 个乡(镇)(陈村乡、坡头乡、段村乡、南村乡、仰韶镇、仁村乡、洪阳镇、天池镇、果园乡、英豪镇、张村镇、城关镇),41 个贫困村(省级贫困村 34 个,市级 7 个),9083户、26170 名贫困人口。

三、实施期限 2016年——2020年

第五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用三年的时间,在 2018 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县 26170 名贫困人口脱贫、41 个省市级贫困村全部摘帽的脱贫任务,实现“两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村全部摘帽,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含安全饮水)、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2019-2020 年对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进行动态清零,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二、脱贫时序 (一)贫困人口脱贫

2016 年完成 6270 人脱贫,2017 年完成 10400 人脱贫,2018年完成 9500 人脱贫。

(二)

贫困村出列1、6 2016 年完成 8 8 个贫困村出列:

洪阳镇柳庄村,陈村乡五爱村、白浪村,天池镇藕池村,仁村乡上西村、雪白村,坡头乡不召寨村,仰韶镇中涧村(市级)。2、7 2017 年完成 5 15 个贫困村出列:

仁村乡红花窝村,陈村乡范洼村、石板沟村,坡头乡韶峰村,果园乡展庄村、东庵头村,段村乡南岭村、中朝村,南村乡青山村,张村镇高桥村,天池镇南涧村、石泉村,英豪镇姜王庄村(市级)、吴窑头村、东七里村。3、8 2018 年完成 8 18 个贫困村出列:

仁村乡杨河村,陈村乡苜蓿村,坡头乡观吊村、茹窑村,英豪镇周家山村、牛王岭村(市级),果园乡西村村、孟家沟村(市级)、路村村(市级)、段村乡赵沟村,南村乡关底村,仰韶镇后涧村、裴窑村(市级),张村镇漏泉村、洪阳镇石盆村、吴庄村(市级)、天池镇杜村沟村、陈沟村。

三、具体目标 (一)以转移就业为抓手,实现贫困劳动力稳定脱贫

从 2016 年开始,对我县 9083 户贫困家庭中的 8895 个劳动力开展就业脱贫各项工作。到 2017 年底前,实现贫困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劳动力至少有 1 人转移就业。到 2018 年底前,对有培训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每人至少开展 1 次职业技能培训,对全县 26170 名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基本实现转移就业,通过稳定就业实现家庭脱贫。

(二)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

建立“一核牵引、两廊延展、四区支撑”的现代特色农业空间发展格局,实现产业扶持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到 2017 年,实现产业扶持项目对脱贫对象的全覆盖;到 2018 年底前,通过产业发展带动 1.2 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三)以易地 搬迁为重点,实现贫困户生存条件改善

实现 3706 户、11012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搬迁对象的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饮水、出行、用电、通讯等

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享有便利可及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迁出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安置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搬迁对象有稳定的收入渠道,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四)以社会保障为基础,实现兜底贫困人口脱贫

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对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扶贫标准线和低保标准线“两线合一”。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等手段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改善救助供养条件,对失能或半失能的农村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

(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辅助,实现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

通过交通、水利、电力等行业部门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贫困户基础设施条件,实现贫困村“五有、六通”(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通安全饮水、通硬化公路、通动力电、通班车、通电视、通宽带),贫困村面貌显著改善。

(六)以特殊救助为补充 ,实现全县同步脱贫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增强特殊救助能力,实施临时救助、灾害救助、孤儿和残疾人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慈善救助,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效防止群众因突发灾祸、重大疾病等意外事件陷入贫困。

第三章 精准到户、到人项目建设内容

第一节

转移就业脱贫一批

一、目标任务 从 2016 年开始,对全县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建档立卡,实施精准识别,对我县 9083 户贫困家庭中的 8895 个劳动力开展就业脱贫各项工作。到 2017 年底前,实现贫困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劳动力至少有 1 人转移就业。到 2018 年底前,对有培训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每人至少开展1 次职业技能培训。2018 年底前,对全县 26170 名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基本实现转移就业,通过稳定就业实现家庭脱贫。

二、工作思路 以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就业援助、就业培训、产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为主要工作措施,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平台,建立人社、扶贫开发、财政、农业、教育等部门及各乡镇政府、驻村扶贫工作队合力推进的就业扶贫机制,通过促进转移就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

三、就业途径 (一)劳务协作对外输出一批。各级各有关部门通过建立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劳务合作关

系,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向外地用工企业输出,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就业。

(二)产业发展就地就近吸纳一批。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万洋特色商贸城,发展壮大企业,扩大就业容纳能力,做好各类园区企业用工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通过采取送岗位到贫困家庭的办法,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三)鼓励居家灵活就业一批。鼓励服装加工、手工编织、旅游产品等行业企业到乡村采取建设扶贫车间、家庭作坊、分散加工等形式,给家庭提供原材料和设备,委托其加工产品,并负责回收销售,使贫困家庭劳动力特别是不能外出务工的,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四)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和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和创业担保贷款,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

(五)中介组织介绍就业一批。发挥市场职业中介机构、农村劳务经纪人和劳务信息员的作用,为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帮助实现转移就业。

(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对符合岗位要求、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安置就业。

四、政策措施 (一)培训扶贫,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1、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实行免费培训。继续实施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六路并进,整合培训资源,做好贫困劳动力培训。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实施的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农业部门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贫开发部门实施的“雨露计划”、教育部门的“职业教育”为主导,以“乡镇学校”和“文化大院”为延伸,根据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和需求,由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组织实施培训。积极申报培训品牌基地和省级人才实训基地建设。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县畜牧局 县扶贫办

县教体局 县发改委 2 2、鼓励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认真落实我市《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对我县职业中专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学生免除学费。为全日制在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 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3 3、提高培训鉴定补贴标准。免费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参加培训机构集中培训的,每人每天给予 30 元的生活费补贴;市外省内参加培训的,每人给予 300 元的一次性交通、住宿费补贴,减轻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的负担,调动其参加培训积极性,生活费和交通、住宿费由户籍所在地财政承担,培训补贴和初级鉴定补贴从财政就业专项资金中落实。企业新招聘贫困劳动力并与其签订 6 个月以上的劳动合同,自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 6 个月内的开展岗位培训的,按照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 80%对企业给予补助。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农业局 县畜牧局 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4 4、提高培训的精准度和实用度。各部门、各乡镇要依托基地扶贫开发公共就业服务等平台,深入贫困家庭开展培训需求调查,侧重培训周期短、易学易会、脱贫增收见效快的“短平快”职业技能。要利用农闲时间,积极开展订单式、田间课堂、授课入户等实用技术培训,使务农和技能培训两不误。鼓励优质培训机构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地域分布,就近就地开展培训。鼓励农业和科技部门带头人培训,使其带领更多贫困家庭劳动力脱贫致富。改进技能培训绩效考核办法,突出培训合格率的考核,严格兑现奖罚。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农业局 县畜牧局 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二)就业扶贫,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5、建立贫困家庭就业台账。以扶贫部门对本地贫困劳动力的精准识别情况为基础,由乡镇政府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掌握本地贫困劳动力数量、分布等情况,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

状况、就业意向及培训愿望等信息,建立贫困家庭就业台账,安排专人定期更新、动态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措施。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相关乡(镇)6、做好就业信息的宣传对接。对本地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由乡镇政府组织相关人员进村入户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户家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赴企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与企业取得联系,促其上岗就业。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工信委 县总工会 相关乡(镇)7、加大贫困家庭劳务输出。县乡建立劳动协作机制,促进劳务输出规范化,常态化。以劳动力市场为龙头,积极推进省级劳务协作,加强与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合作关系,发现和鼓励能人带动就业,对在外创业组织本乡村劳务输出的带头人、劳务经纪人、劳务信息员,按规定给予每输出 1 人 200元的求职就业补贴。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县商务局 8 8、依托本县主导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发挥县人力资源市场和乡镇劳动保障所、社区(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的功能,开展职业介绍,实现企业用工和贫困劳动力对接,以“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

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载体,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宣传就业信息。通过村组宣传栏、广播、电视、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将岗位信息送到贫困家庭劳动力手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与企业取得联系,促进其实现就业。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总工会 县妇联 县工信委 9 9、鼓励贫困劳动力居乡、居家本地转移灵活就业。紧密结合县域经济特色,围绕规模种植养殖(烟叶、蔬菜、林果、养牛、养猪、养鸡)大户,规模承包土地大户、农业合作社等,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带动贫困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的给予保险补贴。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 县畜牧局 县发改委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工商质监局 10、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全县 41 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开发一个公益性岗位专职负责转移就业服务。开发城乡交通协管、保洁、保安等岗位,安排符合岗位需要、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每年用于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不少于 70 个。公益性岗位使用单位支付给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劳动报酬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其中可由就业专项资金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50%给予补贴,不足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对用人单位为贫困家庭劳动力交纳三金的,给予社保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不缴不补的办法落实。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相关乡(镇)

(三)创业扶贫,助推贫困劳动力创业、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重点扶持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对参加创业培训的扶贫对象,免费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并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为创业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等免费服务。对自主创业、取得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 6 个月以上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给予 5000 元一次创业补贴和奖励。推荐省级创业项目评选的优秀项目,每个项目给予 2 万元至 15 万元的资金扶持。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12、加快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扶持力度。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创业贷款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 万元,贷款期限两年,并予全额贴息。对在电商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贫困劳动力,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并按规定享受上述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给予不低于 200 万元的创业贷款。组织和带领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根据就业创业人数按政策给予 10-50 万元的贷款。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县人行 13、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完善提升我县万洋国际县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帮助扶持返乡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帮助贫困劳动力在我县城区和乡镇社区务工、经商创业。有条件的乡镇创建农民工创业园区。对乡镇、村创办的实体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达到 30%以上,发生的物业管理、卫生、房租、水电等费用,3 年内给予不超过当月实际费用 50%的补贴,年补贴最高限额 1 万元。在组织开展的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创建中,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的,省财政给予 50 万元的一次性奖补;被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由市财政给予 20 万元的一次性奖补;被认定为县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由县财政给予 5-10 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园内吸纳周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创业实体,比照创业孵化基地政策,给予一定的创业贷款扶持,并按规定给予房屋租金、水电费补贴,降低其经营成本。

牵头单位:县发改委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相关乡(镇)、改进金融服务。加快建立农村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住房财产权等的抵押担保机制,开展林地承包(租赁)经营权及林木、畜禽、水产品等活体资产作为有效担保物试点。金融部门要探索建立贫困农民工诚信台帐和信息库,对经营正常、信誉较好的可直接给予信用贷款。

牵头单位:县人行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县农业局 县畜牧局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助企扶贫,增强吸纳能力、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并签订 1 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其为贫困家庭劳动力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社会保险费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的延长至退休外,其余的人员最长不超过 3 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乡镇、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创办厂房式“扶贫车间”,或设置分散加工的居家式“扶贫车间”,为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企业采取分散加工、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居家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引导性、技能性、职业素养等职业培训补贴。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发改委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县农业局 县畜牧局

县国土资源局 县住建局 县工商质监局 16、落实社保优惠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工作力度,帮助企业积极筹措资金,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援企稳岗补贴,对部分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费率,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第二节

产业扶持脱贫一批

一、脱贫对象和目标 脱贫对象: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

脱贫目标:产业扶持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到 2017 年,实现产业扶持项目对脱贫对象的全覆盖;到 2018 年底前,通过产业发展带动 1.2 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以资源为基础。选择扶贫产业和项目时,既要结合特色优势,又要注重与本地主导产业融合,注重比较效益,避免不切实际无所依托。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顺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规律,尊重贫困群众意愿,注重先期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和项目,既要量力而行,使扶贫对象干得成,能增效,又能持续增收,避免盲目建设和无效投资。

(三)坚持以规模经营为引领。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共赢,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

(四)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强化贫困村科技和人才服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扶持脱贫的技术支撑。

三、重点脱贫产业 各乡镇要依托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即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和各类专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高成长性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一批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坚持规模化、融合化、循环化,把产业集群作为提升农村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引进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以“接二连三”为发展方向,促进观光农业、加工农业、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以生态化为底色,强化“吃干榨净”理念,形成全链条、全体系、全循环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使其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的主要支撑。在全面提升贫困村发展能力的同时,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围绕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能力,积极发展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大、发展快的脱贫产业。

(一)特色农产品产业。各乡镇要立足各贫困村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大力调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扩大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提高烟、果、菜、菌、药、渔等特色产业生产效益,着力建设四大特色农业板块。中西部“果药菌”高效特色农业板块,以城关、仰韶、英豪西部、陈村、张村为主,立足自然优势,重点发展核桃、葡萄、食用菌、金银花等;南部“烟果菜”精品特色农业板块,以天池、果园、英豪大部为主,立足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烟叶、朝天椒、仰韶大杏、丹参等;北部“果药渔”生态农业板块,以南村、段村、坡头为主,依托山区和沿黄河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花椒、牛心柿、连翘、水产养殖等;东部“菜菌果”现代特色农业板块,以洪阳、仁村为主,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温棚蔬菜、食用菌、核桃、花椒等。

(二)畜牧养殖产业。优化贫困村畜禽养殖结构和生产布局,大力培育基础母牛、优质肉牛、优质生猪、优质家禽等生态畜牧养殖基地。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资源优势,在南村、段村、坡头、仁村、洪阳等乡镇,建立良种基础母牛繁育基地;依托仰韶韶华改军肉牛育肥场、金牧家庭农场等肉牛养殖企业,在天池、陈村、果园、仰韶、坡头等乡镇建设生态肉牛养殖基地;依托雏鹰农牧、鑫地牧业、乾元牧业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在段村、果园、陈村、英豪等乡镇大力发展生态猪养殖;依托联农养鸡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散养蛋鸡、肉鸡养殖;依托俊雄牧业、恒泰牧业等,大力发展山绵羊养殖。

(三)设施农业。积极发展扩大温棚蔬菜、大棚食用菌、设施水果、中小拱棚瓜菜等设施农业规模。在有产业基础的洪阳、天池、陈村等乡镇,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蔬菜,推广蔬菜周年生产技术和“春提前秋延后”栽培技术,拉长蔬菜供应时间;依托城关、仰韶、陈村等乡镇现有的技术资源,加快大棚香菇、中小拱棚平菇生产规模,积极引导和推动发展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草腐菌设施农业生产;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以草莓、礼品西瓜、大樱桃等为主的采摘体验、休闲观光产业;巩固和扩大“三膜一苫”无公害西瓜生产规模,提升西瓜产业技术水平和总体效益。同时,结合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等项目实施,加快建立低温贮藏保鲜库、烘干房等设施,加快引进一批蔬菜加工项目,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四)乡村旅游产业。指导支持贫困乡村创建 3-5 个 3 星级养生休闲山庄、乡村度假客栈、农家乐。以我县黄河丹峡、仰韶文化博物馆、仰韶大峡谷、五凤山、赵沟古村等重点旅游景区和南部乡镇的仰韶黄杏、朝天椒、中药材、振兴农业科技观光园,以及胡家洼水库、鱼脊梁水库、南昌水库、高铁南站等优势旅游资源为支撑,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指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村群众全面参与旅游开发,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养生休闲山庄、乡村度假客栈、农家乐等差异化旅游产品,建设乡村农业休闲观光度假目的地。

(五)特色加工产业。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品牌,以农业产业化集群为依托,鼓励和支持其建设原料包装基地,加快发展肉类加工、面品加工、果蔬加工、中药材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雏鹰农牧、鑫地牧业、旭源牛业、俊雄牧业等为龙头,做大做强生态畜产品基地,加快推动畜禽屠宰、加工和销售;以雪莲面业、雪尔康面业等为龙头,着力发展优质专用订单粮食作物基地,做强面粉下游产品;围绕城南食品城建设,以宏远食品、天池山食用菌等为龙头,重点发展“双椒”旅游食品、香菇精深加工、蔬菜水果冷链物流,做强休闲食品加工业;以天沣农业、广宇制药等为龙头,加快丹参、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道地中药材资源基地建设,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和物流贸易。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服装服饰和特色轻工业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原料加工等方式,将部分加工环节转移至贫困村、贫困户生产。

(六)电商流通产业。全面推进电商扶贫工程,建设县服务中心、乡服务站、村服务点三级电子商务及配送综合服务网络,支持村服务点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农资代售、快递代理等服务,实现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全覆盖,努力形成“一村培育一品、一品叫响一店、一店致富一片”的总体格局。对贫困户、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开办网店给予适当补助和小额贷款扶持,免费对村服务点和农村网店经营户进行专业培训,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个体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开设网店。依托现有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成果,以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办的示范网店为重点,培育“互联网+特色产品”品牌,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加快农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

(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和秀美山川、风景名胜等为基础,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扩大服务配套,推动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既接入加工业的“二产”,又连接休闲农业等“三产”,充分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积极发展光伏农业、立体农业、庭院农业、信息化农业、智能化农业、创意农业、工厂化农业等新型业态,打造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贫困农村发展新格局。

第三节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一、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实现 3706 户、11012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搬迁对象的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饮水、出行、用电、通讯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享有便利可及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迁出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安置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搬迁对象有稳定的收入渠道,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全部实现稳定脱贫,与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搬迁对象分布 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涉及全县 10 个乡(镇)155个行政村,分别为:南村乡 9 个村 508 户 1335 人;段村乡 11个村 352 户 922 人;坡头乡 7 个村 384 户 1285 人;陈村乡 18个村 674 户 2308 人;英豪镇 22 个村 441 户 1197 人;张村镇 12个村 135 户 398 人;仁村乡 10 个村 558 户 1683 人;洪阳镇 8 个村 201 户 637 人;果园乡:29 个村 126 户 344 人;天池镇 29 个村 327 户 903 人;同步搬迁人口涉及仁村乡雪白村 54 户 174 人。上述范围内需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3706 户11012 人,同步搬迁 54 户 174 人。

三、搬迁方式与安置方式 搬迁方式以自然村分散搬迁为主。其中生存环境差、贫困程度深、地质灾害严重的村庄,按照统一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给予安排。搬迁对象 3706 户 11012 人。

按照群众自愿、应搬尽搬的原则,综合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和城镇化进程,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解决。其中集中安置 10262 人,约占搬迁人口 93%,分别为安置点安置 8988 人,插花集中安置 1143 人,敬老院集中供养 131人;分散安置 750 人,约占搬迁人口 7%。

四、集中安置区选择 根据我县实际,全县共计划建设 33 个集中安置点。

(一)按所在乡镇划分

南村乡集中安置点 5 个,段村乡集中安置点 5 个,坡头乡集中安置点 1 个,陈村乡集中安置点 5 个,英豪镇集中安置点 5个,张村镇集中安置点 1 个,仁村乡集中安置点 6 个,洪阳镇集中安置点 2 个,天池镇集中安置点 3 个。

仰韶镇、城关镇无易地搬迁扶贫任务,果园乡无集中安置点。

(二)按搬迁划分

2016 年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 5 个,分别是:福民园安置点、惠民苑安置点、陈村乡白浪安置点、仁村乡雪白村安置点、英豪镇王都村安置点。

2017年年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19个:仁村乡上西村安置点,仁村乡红花窝安置点、南坻坞安置点,洪阳镇柳庄村安置点、赵窑安置点,天池镇藕池村安置点、坡头乡土岭安置点、惠民苑安置点,段村乡中朝安置点、赵沟安置点、南岭安置点、中关安置点,英豪镇东七里安置点、吴窑头安置点,陈村乡范洼

安置点、五爱安置点,南村乡乡政府安置点、南村城镇安置点,张村镇康乐新村安置点。

2018 年年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 10 个:段村乡柏隆安置点,英豪镇周家山安置点、城镇安置点,仁村乡仁村村安置点、杨河安置点,南村乡南洼安置点、西山底安置点、南村城镇安置点,天池镇杜村沟安置点、陈沟安置点。

其中 2017、2018 年南村城镇安置点重合。

五、插花安置点选择 全县插花安置共涉及 22 个村。

(一)6 2016 年无插花安置点

(二)7 2017 年涉及 4 14 个村

分别是洪阳镇石盆安置点,天池镇石泉村、南涧村、桐树沟村、水泉洼村,坡头乡白羊山村,段村乡东庄沟村、宋村村、四龙庙村、段村村,英豪镇姜王庄村,南村乡关底村,张村镇高桥新村,果园乡刘头村。

(三)8 2018 年涉及 8 8 个村

分别是段村乡上涧村,英豪镇王沟村,洪阳镇刘村村、吴庄村,陈村乡上庄村,仁村乡大水村,南村乡后川村,天池镇芮沟村。

六、主要建设任务 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总面积约 27.53 万平方米。

建设安置区道路 375.5 公里、铺设饮水管网 425.2 公里、供配电网 276.7 公里、其他附属设施 8 万平方米。建设学校及

幼儿园 4000平方米、卫生室 3300平方米、其他村级服务设施9900平方米。

改造基本农田 2752 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 1651 亩,复垦宅基地 519 亩。“十三五”易地搬迁后,搬迁可腾退宅基地及阶段性设施用地 741.4 亩,具备复垦土地 512 亩。

七、补助标准 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人口,新建住房面积人均不超过 25平方米,人均住房建设补助标准 3 万元。

八、搬迁进度及投资安排 (一)2016-2018 年,全面完成 3706 户 11012 人建档立卡搬迁人口脱贫搬迁任务,统筹安排好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和同步搬迁人口的搬迁进度,详见下表。

“十三五”时期搬迁任务进度表

单位:户、人

内容 合计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户数 人数 户数 人数 户数 人数 户数 人数 建档立卡搬迁人口 3706 11012 617 2093 1926 5599 1163 3320 同步搬迁人口 54 174

174

合计 3760 11186 617 2093 1980 5773 1163 3320

(二)工程进度 易地扶贫搬迁相关工程随安置和建设进度逐年开展。

(三)投资安排 我县建档立卡搬迁人口规划总投资 66072 万元,分投资安排,详见下表。

“十三五”时期建档立卡搬迁人口 投资安排进度表

单位:万元

第四节

社会保障脱贫一批

一、总体目标 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对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扶贫标准线和低保标准线内容 合计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总投资 66072 12558 33594 19920 中央预算内投资 7708.4 1465.1 3919.3 2324 省级投融资主体统筹安排资金 55060 10465 27995 16600 地方配套资金 3303.6 627.9 1679.7 996

“两线合一”。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等手段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改善救助供养条件,对失能或半失能的农村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完善教育扶贫政策措施,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引导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基本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养老保险;加快推进乡(镇)农村危房改造,提高补助标准,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

二、工作任务 (一)坚持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脱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我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我县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条件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1、加强标准衔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统一。2016 年我县农村低保标准为 2900 元/人/年,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为 A 类,救助标准为 241.7 元/人/月;B 类不低于 200 元/人/月;C 类不低于 127 元/人/月。加强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按照国家扶贫标准综合确定农村低保的最低

指导标准,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逐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线和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2、加强对象衔接,精准识别对接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严格按照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政策规定复核低保对象,准确认定低保对象。要把扶贫人口中患有重病、重残、无劳动能力的人员纳入低保范围,把整户低保的农户纳入贫困户之中,实现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对接。核查家庭经济状况时,主要核查救助申请家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同时考虑刚性支出因素,将重大疾病医疗支出、普通大中专教育支出等刚性支出冲减家庭收入,按冲减后的家庭人均纯收入确定低保对象。同等条件下,优先保障家庭成员中有重病、重残、老年人、幼童的家庭。3、加强政策衔接,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对于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统筹纳入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持、医疗保障、资产收益以及社会扶贫等政策范围,做到应扶尽扶。4、加强信息衔接,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成立渑池县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比对中心,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民政部门纵向联通和各相关部门(机构)横向联通,即时将低保申请人家庭收入、财产等情况,提请税务、房产、保险、银行、证券、车辆、工商、就业等部门(机构)核对,提高低保对象认定精准度,提升工作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逐渐同步

增加低保信息系统与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有效衔接的功能模块和数据项,逐步实现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台账比对和数据共享,逐步实现低保和扶贫开发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及时更新、信息资源共享、动态实时监测,为低保兜底脱贫提供技术支撑。5、加强管理衔接。民政部门要及时将农村低保家庭名单提供给同级扶贫开发部门,扶贫开发部门对符合扶持条件的要给予政策扶持。扶贫开发部门要将帮扶名单、脱贫名单、脱贫家庭人均收入及时反馈给同级民政部门,民政部门要及时将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对象按程序退出。对于对象认定中出现违法违纪问题的,要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县扶贫办(二)实行特困人员(原五保供养对象)救助供养脱贫

依法对同时具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等条件的农村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予以特困救助供养。符合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条件的纳入特困人员供养,按照个人自愿选择集中方式供养或者分散方式供养,供养标准按照当年标准执行。1、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标准。2016 年,我县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不低于 4000 元/人/年,分散供养标准不低于 3000

元/人/年。

2017 年至 2018 年,参照上级政策,按当地...

第五篇:韶山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韶山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2016--2020)

二 二 0 0 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总体要求

..........................................2

一、指导思想 ..........................................2 二、基本原则..........................................2 三、发展目标..........................................3 第二章

大力发展产业促就业脱贫

............................4

一、指导思想 ..........................................4 二、目标任务及实施原则................................4 三、扶持对象、扶持产业、扶持模式......................5 第三章

大力发展各类产业扶贫

.............................10

第四章

基础扶贫

.........................................12

第五章

教育扶贫

.........................................14

第六章

健康扶贫

.........................................15

第七章

就业扶 贫

.........................................16

第八章

安居扶 贫

.........................................17

第九章

社会兜底扶贫

.....................................18

第十章

党建扶贫

.........................................19

第十一章

社会扶贫

.......................................第十二章

保障措施

.......................................21

前言

韶山市位于东经 113°15′-113°45′,北纬 29°10′-29°52′之间,地处湖南中部偏东,主席故里,韶山北邻湘乡 22 公里,东距宁乡县 60 公里。韶山市总面积 247平方公里,下辖 4 个乡镇,33 个行政村,5 个社区,总人口 12.01 万。农户 2.8 万,农业人口10 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1520 户,4520 人,有 4 个省定贫困村,即韶阳村、韶前村、平里村、团田村。经过近几年脱贫攻坚后,我市 4个省定贫困村各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达到 10000 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 60000 元以上,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2015 年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2016 年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

韶山 市乡镇建档立卡人员脱贫情况表 乡镇

贫困人口数

已完成脱贫

备注

户数

人数2015 年

韶山乡 541 1558 1558

清溪镇 486 1372 1372

杨林乡 253 846 846

银田镇 329 1076 1076

合计1 609

4852

4852

按照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结合韶山实际情况,突出抓好发展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教育支持扶贫、健康扶贫扶贫、生态保护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积极开展社会帮扶。本规划基期年为2016 年,规划目标年为 2020 年。主要是着力提升贫困户发展能力,确保已脱贫户稳定脱贫不返贫。

第一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总要求,以省定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大力实施“五大工程”,深入开展“五大活动”,切实强化“五项机制”,举全市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把脱贫攻坚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严格执行党委一把手负责制,实行市、乡、村三级联动,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社会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二)坚 持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全面落实扶持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三)坚持 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作为脱贫之基、致富之道,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新路子,实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

3(四)坚持 改革创新、注重实效。

。适应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要求,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考核体系,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权重。

(五)坚持 群众主体、自力更生。

。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避免政府大包大揽和全兜底的简化模式。

三、发展目标

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一达到”。现行标准下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实现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农村贫困户饮水安全。实现原省定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稳步提高。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已退出的省定贫困村巩固提升不反弹,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等“六到农家”,就学、就医、养老、低保、五保、发展集体经济得到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确保已脱贫户稳定脱贫不返贫,有稳定收入来源,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第二章

大力发展产业促就业扶贫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目标,按照“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思路,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产业、促进就近长期就业,结合韶山实际,突出韶山特点和优势,创新施策,充分调动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建立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精准扶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二、目标任务及实施原则 (一)目标任务

到 2020 年,培育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能力强的扶贫产业,力争建档立卡贫困户有 1 个以上的产业增收项目、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能实现就业,每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参与到产业扶贫当中来,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最后达到稳定脱贫,稳步致富的目标。

(二)实施原则

一是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的原则。突出扶贫效应,瞄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施策,制定差别化扶贫政策,集中各类资金和资源向扶贫对象倾斜,向贫困人口产业发展集中,努力解决好制约贫困人口致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是政府引导,贫困户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

发中的主体引导作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拓宽扶贫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引导贫困户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自主选择发展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当地条件、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效益好、见效快、覆盖面广、能带动贫困农户致富的优势产业,科学客观分析产业现状,找准发展重点和突破口,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已有的主导产业,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构建产业发展体系。正在培育的产业,注重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

四是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发展扶贫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扶持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科学客观分析资源承载能力和市场发展空间,合理确定产业发展规模。立足市场需求,突出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是精准扶贫,科学发展的原则。遵循“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扶贫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思路,瞄准扶贫对象,着眼精准脱贫,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带动扶贫对象实现增收脱贫和可持续发展。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充分论证项目,防止盲目发展、粗放经营,激发农民的活力,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

三、扶持对象、扶持产业、扶持模式

6(一)扶持对象

全市建档立卡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具有产业基础、经济实力、社会责任感、愿意参与产业扶贫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作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新型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组织实施的贫困户参与程度高的产业基地项目。

(二)扶持产业

按照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主体自愿、群众意愿,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大力扶持发展水稻、生猪、畜禽水产、养蜂、蔬菜、油菜、油茶、茶叶、水果、花卉苗木、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

(三)扶持模式

一是自主发展模式。对既有产业发展愿望,又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自主开展特色产业开发的,通过以奖代扶、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对于贫困户家庭领办、创办现代农业的种、养植基地,种养植达到一定规模的(附件 1),市扶贫办每年给予 1000-5000 元/户补助。对于贫困家庭有自主发展产业,各金融机构将最高给予 10 万元的创业贷款和 5 万元小额贴息贷款额度,并给予创业贷款和小额贴息贷款 2-3 年的贴息。

二是直接帮扶模式。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利用主体的市场和技术优势统一组织,对既有产业发展愿望、又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直接发展产业项目的,经项目主管部门审

批通过项目实施方案后,项目主管部门安排相应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施主体可以享受不超过项目财政资金规模 20%的补助,其余项目财政资金按照 2000 元/人的标准测算到贫困人口,量化到贫困户的资金可以作为扶贫主体直接帮扶贫困户发展生产建设生产设施、代购种子种苗等农资费用(不高于市场价),并向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且按不低于市场价或保底收购价回收直接帮扶贫困户的农产品,受益年限不少于 5 年。

三是委托帮扶模式。对于不能以股份形式参与到产业扶贫项目,且家庭无明显收入来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各相关行业扶贫主管部门要通过购买扶贫社会服务方式,将扶持资金直接委托给有合作意愿、有社会责任、讲诚信和有实力的企业,实行项目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相互间以契约形式,明确责、权、利关系,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通过项目实施方案后,安排相应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受托龙头企业等扶贫主体可以享受不超过项目财政资金规模 25%的补助,其余项目财政资金按照 2000 元/人的标准测算到贫困人口,前 5 年分成比例不低于投资资金 10%的受益,5 年期过后,贫困户与扶贫主体同股同利、风险共担。

四是股份合作模式。对于有条件参与股份合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企业引导贫困农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加入产业化经营,将扶贫对象的政策扶持资金、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统一经营和管

理,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通过项目实施方案后,安排相应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实施主体可以享受不超过项目财政资金规模 25%的补助,其余项目财政资金按照 2000 元/人的标准测算到贫困人口,前 5 年应对入股的贫困户采取“保本保底受益+按股分红”模式,保障贫困户的本金安全,年分红比例不低于股金的 10%,5 年期过后,入股贫困户与扶贫主体同股同利、风险共担。

五是务工就业模式。对于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市人社局每年免费为有转移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一次以上的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的服务,各级政府机关(含村)、社会组织和各经济实体,要适当提供就业岗位,按照自愿申请、公开报名的原则,优先就近就地安排给贫困家庭劳动力。对于实施了市、乡、村三级财政专项产业扶贫项目的主体,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务工意愿的贫困人口,要优先安排其就业务工,增加其就业务工收入。对于仅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的主体,每吸纳 10 人且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10000 元的,市扶贫办按照 1 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每增加 10 人,补助标准增加 1 万元,最高不超过 10 万元。

六是其他帮扶模式。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带头人新增流转建档立卡贫困户土地,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对于新增流转土地规模达到 100 亩以上,流转期限在 5 年以上,且流转

金额不少于 500 元/亩的,其中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土地部分,按照每年 100 元/亩的标准奖补给相关经营主体,最高奖补不超过 10 万元;对于新增流转土地规模达到 100 亩以上,流转期限在 5 年以上,流转金额不少于 500 元/亩,且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不少于每年 200元/亩的,其中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土地部分,按照每年 200 元/亩的标准奖补给相关经营主体,最高奖补不超过 10 万元。对于实施了市、乡、村三级财政专项产业扶贫项目的主体,不纳入该项奖补范围。

自主发展模式、务工就业模式和其他帮扶模式的扶持资金根据本《实施方案》规定的实施程序按先建后补方式进行发放,实行总量控制,补助封顶,择优选取;直接帮扶模式、委托帮扶模式、股份合作模式的扶持资金参照省市相关产业扶贫政策的规定执行。原则上争取贫困人口产业帮扶全覆盖,但不重复享受。

第三章

大力发展各类产业扶贫

一是大力开展特色产业扶贫。继续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每个贫困村有 1 个以上的产业合作组织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在省定贫困村的覆盖率分别达到 70%、50%以上。加大科技特派员帮扶力度,培养稳定一支科技人员队伍,加强对产业扶贫的科技指导。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跟踪监管、问效,落实跟踪审计制度和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引导贫困村开展农产品注册商标、申报等工作,努力促进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加大扶贫产业项目的奖补力度,对种植、养殖适当规模以上的,给予 1000-5000 元不等奖励。

二是大力发展电商扶贫。支持电商企业建立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培育“互联网+特色农业”品牌。加强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电商知识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村培训 2 名以上电商应用人才和信息员。引导和支持贫困户开设网店、通过电商推销农产品。引导电商资源、大中型企业、专业协会与贫困户网店开展对接,采取收购农副产品、提供就业机会、资金资助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

三是大力开展金融扶贫。进一步完善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推进农村电商、助农取款和金融扶贫服务站“三站合一”。持续撬动金融资金,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贫困农户

提供贷款支持,形成金融扶贫助力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是大力开展旅游扶贫。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引导扶持有条件的村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园艺业、休闲渔业等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发展农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大力开展生态扶贫。全面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新增林业公益性岗位要向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倾斜。

六是大力开展光伏扶贫。加强光伏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按时完成已建成的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发电,及时结算电费收入,确保有光伏扶贫项目的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 6 万元以上,所涉贫困户户均年增收 3000 元以上。

七是大力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加大贫困村资源合理开发,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第四章

基础扶贫

一是提升交通设施。提升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形成农村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2017-2018年完成省定贫困村的通水泥(沥青路)建设,贫困村村组内道路硬化率 100%。2019 年全市要完成自然村的通水泥(沥青路)建设。2020 年前全市完成剩余村的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建立村组道路维护机制,安排资金支持贫困村公益性基础设施管理养护。全面实施“村村通班车”工程,确保 2020 年建制村客运班线通达率 100%。县乡道及客班车通达线路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治理,危桥得到及时改造。

二是提升水利设施。提升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2017-2018 年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对省定贫困村和基础薄弱村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地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优先支持贫困村和基础薄弱村小型农田水利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优先将贫困村和基础薄弱村符合条件的重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纳入中央和省市小型农田水利资金补助范围。

三是提升电力、通讯和物流设施。继续实施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到 2020 年,全市农村地区实现稳定的供电服务全覆盖。加大对村级通信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检测,做好无线信号较差地区的网络覆盖工作,实现所有行政村光纤和 4G 网络有效覆盖,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 50Mbps 以上。加强贫困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贫困村快递揽收配送网点建设。扶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产

品冷链物流全覆盖。支持贫困村物流通道、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物流节点综合服务功能。

四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保持村、组干道、房前屋后卫生整洁,建设村内道路照明、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点、农村卫生厕所等必要的配套公共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在贫困村建立村庄保洁制度,设立保洁员岗位并优先聘用贫困人口。到 2020 年,所有贫困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到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五有标准”。

五是提升村级服务能力和水平。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和场地,优先在贫困村推进一站式服务信息平台和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到 2020 年全部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定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六是提升贫困村生产条件。推进贫困村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在 2020 年实现贫困村土地整治项目全覆盖。大力整治农村河道堰塘,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结合产业发展,新建改造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园区路和生产便道,推进“交通+特色产业”扶贫。

第五章

教育扶贫

一是落。

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落实从幼儿园至大学毕业各个阶段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扶贫资助政策,做到全覆盖、零遗漏。继续推行雨露计划,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在落实职业教育“免”“补”政策基础上,按“应补尽补”原则,叠加每生每年助学补助 3000 元。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一定标准的伙食费(生活费)和相应学段(年级)教辅资料费。

二是开展教育扶贫结对帮扶。推行教师与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一对一”结对帮学,跟踪帮扶。发挥“希望工程”“春蕾行动”“金秋助学”“情暖寒门学子”等扶贫公益品牌效应,推广“一滴水”公益助学、“叮当”网络助学等经验,立足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中国社会扶贫网等社会资源公募平台,扩宽教育助学帮扶的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助学。

三是改善教育条件。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切实推进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打造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四是扶贫扶志相结合。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思想引导,努力消除等靠要等错误认识,提高自身发展意识和能力。依托文化服务平台和政策入户手册等,激发内生脱贫动力,补齐“精神短板”。

第六章

健康扶贫

一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全卫生设施,强化村医技能培训。确保在 2020 年前,每个乡镇有 l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村有 l 所标准化卫生室,每个贫困人口拥有 1张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卡、每年接受 1 次免费健康体检,力争每千人口配备 1 名乡村医生,辖区内就诊率提高到 90%左右。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确保每个贫困户可享受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

二是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继续落实“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综合保障政策,对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通过城乡医疗救助给予补贴。继续加强“三个一批”分类救治工作,重点对一次性可治愈患者实行救治。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

三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在 2020 年前,实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等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做到“一站式”即时结算。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和 0-6 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

四是提升助医帮扶力度。建设医疗救助对象信息需求和慈善资源对接的信息平台,及时将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仍然较高且生活陷入困境的大病贫困人口求助信息转介给慈善组织。支持慈善组织和爱心机构开展慈善医疗救助活动。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到基层开展健康义诊帮扶活动。

第七章

就业扶贫

一是加强就业培训。统筹“雨露计划”“同心温暖工程”“阳光工程”“一户一产业工人”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提高补助标准。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都能接受职业学历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在 2020 年前,实现有培训需求的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培训全覆盖,对接受半年以上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给予补助。

二是促进转移就业。做好省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采集和维护工作,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纳入就业援助范围,提供每人每年至少一次就业服务。支持引导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创业,吸纳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帮扶主体和就业创业对象,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补贴。对有创业愿望的并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给予扶持。建立健全转移就业考核机制。

第八章

安居扶贫

完成危房改造,严格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屋危险性评定,C 级和 D 级危房一律列为危房改造对象。严格控制建房规模。建立健全贫困户危房精准识别认定动态管理机制,动态掌握贫困户危改进度和危房存量。完善现有政策,整合扶贫、国土资源等各类建房资金,以基本无投劳能力、无自筹资金能力的贫困危改户为重点对象,以消除新出现的农村贫困户危房为重点,2016 年底前完成全市现有贫困户危房改造和无房户建房,巩固提升改造成果。2018-2020 年,对返贫新增的危房实施扫尾巩固。

第九章

社会兜底扶贫

一是加强兜底保障。推进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融合”,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实现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兜底保障。健全低保对象认定办法,规范农村低保审核审批程序,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信息共享台账,实现动态监测管理。

二是加强社会救助。继续为全市所有贫困人口统一购买“扶贫特惠保”,保费由市县两级财政承担 90%。引导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贫困人口保留现行 100 元的最低缴费档次,基本实现所有贫困人口享有养老保险。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

三是加强关爱服务。加强对贫困残疾人、贫困留守儿童和因病致贫返贫家庭的心理疏导、生活救助等。完善贫困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大贫困残疾人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提升乡镇敬老院服务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十章

党建扶贫

一是推进市领导联点帮扶。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点贫困村制度,稳定优化市级领导联点安排,抓好乡镇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领导能力建设。在领导干部联点村至少确定 1 个市直部门为后盾单位,重点帮助村级培养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帮助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市本级及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继续做好“三走访三督导三签字”工作。

二是强化驻村帮 扶。在贫困村派驻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帮助队,在资金、项目、技术、市场、培训等方面提供条件和保障。强化驻村帮助队及其干部的跟踪管理,建立健全驻村帮助队督查、考核、培训、激励、问责、召回等机制,实行“月查岗、季汇报、半年现场观摩交流约谈、年终集中考核”等工作制度,确保帮扶工作落实到位。驻村帮助队队员考核增加优秀等次比例。

三是抓好结对帮扶。各级各部门要动员党员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所联系(镇)村的贫困户,确保对村、贫困人口帮扶全覆盖,结对帮扶责任人一年上门帮扶不少于 4 次。出台《出台韶山市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管理办法》,推进贫困户帮扶责任人选派与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调动帮扶责任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听党指挥、认真履职、吃苦耐劳的干部队伍,发挥党员队伍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快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落实“四议两公开”、村级财务公开、村账乡镇代管等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扶贫资金使用范围、程序和监管等。

第十一章

社会扶贫。

一是用好网络平台。指导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发布需求信息,发动社会有爱心的企业、个人注册为“爱心人士(企业)”,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开展慈善救助。全市制定和实施“中国社会扶贫网”管理员奖惩激励机制,安排“中国社会扶贫网”工作专项经费。2018 年,力争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全部整合入网,全市参与社会扶贫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帮扶资源全部整合入网,有帮扶需求的贫困家庭都能及时发布贫困需求,实现精准对接。

二是推进企业帮扶。大力开展村企共建、“百企联百村”等企业精准扶贫行动。引导企业、商会参与扶贫,整合统一战线资源参与精准扶贫。对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享受就业支持政策。

三是办好扶贫日系列活动。继续开展配合湘潭“最美扶贫人物”“脱贫攻坚示范村”等评选活动。举行扶贫募捐活动,开展捐资助学、慈善医疗救助、“我想有个家”等社会扶贫工程。

第十二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 各乡镇要认真落实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和“狠抓落实”的扶贫工作机制,以脱贫攻坚规划为总揽,做好精准识别、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各行业部门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按照“四个优先”的要求,对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工作、扶贫措施重点支持、重点保障。要切实发挥脱贫攻坚规划的指导效力,按照规划制定实施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分期分批落实。行业扶贫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不一致的,要区分具体情况研究处理,原则上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准。

二、坚持分类推进 分类指导、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分类分批推进攻坚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问责,抓好驻村帮扶,统筹社会帮扶,到 2017 年,28 个省定贫困村实现“摘帽”,村民人均收入达到 1 万元以上,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全市 4.5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三、创新体制机制 (1 1)统计监测机制。逐年逐季度开展全面核查,逐县逐乡逐村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切实做到政策到户、脱贫到人。利用好全省扶贫开发的大数据平台,实行脱贫销号、返贫录入,做到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立科学有效的贫困监测体系,形成与关联行业部门信息互联、数据共享的资源平台,解决好“扶贫谁”的问题。

(2 2)推出激励机制。对“摘帽”的省定贫困村在一定时期内保持

扶贫政策不变、扶贫投入不减。实行以奖代补。对已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的现象,坚决防止假脱贫、被脱贫和“数字脱贫”,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

(3 3。)驻村帮扶机制。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机关干部派出比例,按照“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的要求,确保帮扶责任人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帮扶工作队对所有省定贫困村的全覆盖。派出单位要从资金、项目、技术、市场、培训等方面,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条件和保障,动员机关干部职工全面开展结对帮扶。所在乡镇联村领导、联村干部参加驻村工作队工作,并承担所联系村的脱贫攻坚直接责任。市直部门单位派驻的工作队接受所在县市区统一管理。强化驻村帮扶工作队和驻村干部的跟踪管理,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督查、考核、激励、问责机制,驻村队员考核增加优秀等次比例实行单列考核,对在基层一线干出成绩、群众欢迎的驻村干部,要重点培养使用;对不作为、群众意见大的,采取约谈、召回、问责等方式进行处理。建立健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驻村干部精准扶贫到户到人责任制,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组织开展“干群一家亲、党群心连心”帮扶活动,帮助一批贫困群众创业致富、脱贫解困。

(4 4)社会参与机制。畅通社会各阶层交流交融、互帮互助的渠道,引导广大社会成员,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包村进户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完善帮扶需求对接机制,建立社会扶贫“直通车”信息网络,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便捷通道,着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落实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输送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中介机构和培训机构进行奖励。充分发

挥各民主党派、无党人士和工商联在精准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组织民营企业开展“百企联百村、脱贫奔小康”帮扶活动,开展巾帼扶贫、青年扶贫志愿者行动,发挥好“10.17”全国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和社会专业人才服务贫困人员计划。

(5 5)资金管理机制。搭建扶贫资金整合平台,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把各类扶贫资金捆绑使用,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建立扶贫项目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健全扶贫项目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和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扶贫审计力度,预防、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从严惩处扶贫领域虚报冒领、套取骗取、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挤占浪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发挥好查办案件的震慑作用。建立扶贫资金的约束机制,切实加强各类扶贫资金的投向、使用与项目监管,引导将扶贫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突出问题、发展集体经济项目上来,禁止借扶贫之名搞各类形象工程。

四、强化组织实施 健全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承担起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做好精准识别、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成立由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落实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制度。市委、市政府要和市级党政主要领导签订脱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市对乡镇、乡镇对村也都要签订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市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市直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实现部门专项规划和脱贫攻坚规划有效衔接,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

下载光山县十三五茶产业脱贫攻坚规划[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光山县十三五茶产业脱贫攻坚规划[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凤凰村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大全5篇]

    凤凰村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 (2018年-2020年)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文件精神,按照脱贫攻坚总体工作要求,为全力推进凤凰村脱贫攻坚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

    乡镇脱贫攻坚规划

    乡镇脱贫攻坚规划乡镇脱贫攻坚规划xx镇位于xx市东南部吴x县城南50公里处。辖X个村委,X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X亩。总人口X万人,全镇贫困户X户,贫困人口X人。现有大马村一个贫困......

    4.云南省县级“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文本起草提纲建议

    云南省县级“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文本 起草提纲建议 (重要说明:本提纲仅供参考,各地结合实际使用) 规划名称:《××县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 序言 县区定性(是否片区县、贫......

    煎茶中学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范文)

    煎茶中学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省、市、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精神,《中共德江县委办公室......

    脱贫攻坚产业宣传标语

    脱贫攻坚产业宣传标语脱贫攻坚产业宣传标语1、结对帮扶一户一策,脱贫致富同心同向。2、精准扶贫,不落一人。3、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4、开发扶贫,重在执行。5......

    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如何读懂一份养老产业十三五规划

    【细说养老产业】连载五: 如何读懂一份养老产业十三五规划 如何读懂一份养老产业十三五规划 2013年是健康养老产业元年,对于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与地区来说,“十三五”都是养老产......

    2021年村级脱贫攻坚工作计划脱贫攻坚村级产业规划(精选多篇)

    x xx 村 村 0 2020 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xx 村位于 xx 县南部,驻 xx 乡政府所在地,距离 xx 县城约 44 公里,交通条件落后。土地面积约 1.08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1371 亩,山林面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