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集团化办学的“名校 新校”新模式探索
基于集团化办学的“名校+新校”新模式探索
采荷中学作为杭州市唯一一所省级城镇示范初中,一直以“面向全体师生,促进人人发展”为办学理念,多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为了推进 “名校集团化”战略,采荷中学教育集团应运而生,2004年底,在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由采荷校区和濮家校区构成的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成立。在原采荷中学的基础上,实践和探索集团化办学“名校+新校”的新模式。集团以“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在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形成“采荷”特色。集团办学规模的迅猛发展给采荷中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压力倍增的挑战。如何应对“牛奶稀释”的困惑,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校长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以“生活德育”和“意义教学”为抓手,在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形成“采荷”特色的集团运作模式。集团通过对名校品牌的不断经营、大胆探索优质资源的扩张和兼容再生的过程,实现回报社会的目的。集团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以“共享、均衡、优质、高效”为主线的名校新校共同体”运作模式。
一、名校新校共同体:共享是集团的内涵
集团以《章程》为管理基础,制定完备的评优评先制度,实现组织重构,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结构。注重名校新校的同步发展,通过人、物、财一体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有效的共享。
(一)遵循六统一原则,实现制度运作共享
集团化办学,如何保证学校的整体发展,体现母体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首先必须是在学校精神和文化上相统一。
集团管理力戒人治色彩,强化普及规则意识,以制度说话,按制度办事,照制度奖惩。遵循“领导、编制、财务、管理、教学、待遇”六大统一的原则,让制度一统集团的江山,让两校区共享集团的智慧,并最终形成集团的共有特色。如濮家校区成立后,就全面移植集团母体采荷校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与采荷校区统一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活动,统一的评价标准、导向机制等,使科学的学校制度全覆盖……就连班级名称也是两校区统一命名,如濮家校区从1班到8班;采荷校区就从9班开始到20班。多方面的统一,使濮家校区迅速染上了“采荷”的色彩,最短时间内得到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心理认可。
(二)实行集团化管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名校对新校师资和管理的输出,在管理上主要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集团采用总校长室决策,学校总校长室由1名总校长和4名副校长组成。新校由1名校级正职和2名校级副职负责决策,统一调配资源,全力支持新学校的发展。在操作层面由校长、书记主持日常工作,分管校长负责教育、教学等工作,确保教学管理实施质量的一致,使新学校尽快成长起来。
集团化发展,规模扩大,必须规范操作程序。集团加强办公处理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减少部门间、个人之间协调的次数和难度。集团内部从教育教学、工作执行等方面制定了各项质量标准,对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内容都作了统一,以保证质量标准实施的客观性。
二、名校新校共同体:均衡是集团的关键
集团正确处理母体和子体间人才输出与加强自身造血功能的关系,讲求干部的梯队培养,教育教学质量能够高位攀升。多渠道创设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分配制度统筹安排,实现利益均衡,使集团内的全体教师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一)优化教师素质,保持教师资源均衡
集团化的发展使得教师数量逐年增加。要保障学校教学的质量,教师的群体素质必须优化。采荷中学校区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几年来,学校进行“初中自主实践教育体系研究”,构建了“在行动研究中体验、在教育叙事中建构、在团队学习中分享、在专业实践中表现、在认知学徒制中成长”为主要操作举措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培养了一批有教学特色的教师。集团办学要充分发挥采荷校区优秀教师的力量,让他们担任指导教师采用师徒制的方式快速培养人才,同时集团国家规划课题《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运行与操作研究》已结题,建立统一的培训体系,让新教师体验采荷的传统精神和文化,让母体发挥熔炉的作用,成为学校新一轮校本培训的基地。濮家校区现有省特级教师1名、省“春蚕奖”获得者1名、省教坛新秀1名、市教坛新秀6名、区名师4名,并有2位老师获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二)张扬学生特长,实现教育质量均衡
核心竞争力的加强已产生明显成效。集团创办至今,濮家校区的整体学科教学水平已与采荷校区基本持平,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成绩显著。在艺术特长方面,采荷校区的张秀华等同学获得全国信息技术比赛一等奖;干沁怡同学有五次在五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上获奖;“环保小卫士”曲易获“浙江省十个最感人故事”;陈为谦同学助人为乐的故事在《钱江晚报》报道,濮家校区的沈泽宁同学在全国车辆模型比赛中获得冠军;胡炳同学在全国航空模型比赛中获得亚军;严瑜涵等同学获得杭州市陶艺比赛一等奖。
三、名校新校共同体:优质是集团的品牌
濮家校区凸显母体名校品牌价值,注重子体的文化培植。采荷精神“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早在采荷校区培植得根深蒂固。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母体在品牌输出、管理输出、教师输出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文化的输出与培植,两校区逐步形成兼容、民主、开放的集团校园文化。
(一)重视科研兴校,追求集团品质
干部师资队伍在整体调配中实现高效共享,注重优秀教师的引进,建立人才库。采荷中学教师已初步树立教科研的观念和意识,学校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大部分教师能承担科研课题,形成国家、省、市、区科研网络。目前,我校承担六项省级以上课题,分别《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体验、建构、表现、分享――基于“实践知识”积累和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与实践》《基于课改教学平台的特色型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实践研究》《走进多彩的“读图时代”,搭建快乐的学习的平台》《建立家庭教育档案 开展家庭教育会诊――基于学校教育的家校结合式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等。因此,学校被评为省教科研百强、省教科研先进集体。
(二)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教育品位
本着“合作创优,整合创强,跨越创新”的教育合作理念,与国际、国内兄弟学校合作交流,努力拓展教育视野,提升教育品位,全方位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注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新元素。集团开拓了师生国际交流途径,4次带领学生赴德国与巴伐利亚州布鲁克缪尔学校进行友好访问,交流基础教育过程中两国共同关心的德育、教学、教师教育等热点问题。
学校积极拓展教育视野,提升教育品位,今年开设了德国“国际班”,为帮助学生以德国一流重点高中录取的考量标准作为提升学习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尺度,这样的特色试验体现了新时代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育创新精神。
四、名校新校共同体:高效是集团的灵魂
集团的发展,是不断探索核心资源的过程,“高效” 成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要不断完善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机制和质量督导机制等,以推进集团化办学健康、有序、高效发展。
(一)推行“生活德育”,实现“意义课堂”
学校倡导在生活中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的“生活德育”,以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与素养。通过晨读规范、交作业规范、课堂规范、出操集队规范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来明确学生应承担的职责和需遵守的规范。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会组织对七年级新进来的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始业教育,并开始为期1年的英雄中队评比活动,让学生在评比中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到八年级学校还将带学生去长乐营地开展为期5天的集中学习,从而更好地巩固行为规范,为整个人生打下基础。
同时开展“构建优质学风”系列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对班级纪律进行定期定时检查,发现认真上课、专心学习的学生,给予记录表扬,并号召其他同学向这些学生学习,从而整体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促进优良班风和校风建设。
通过“生活德育”“意义课堂”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孩子学得开心并且学有所成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积极探索如何让孩子在获取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获得学习过程带来的幸福感和创造幸福的基本能力,真正实现“想学、能学、会学、乐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二)张扬校区“特色”,拓展教育空间
追求集团内两校区发展的个性化和风格的多元化。校区的地域特点造成的生源差异,使集团内的两校区在办学风格、办学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异。集团充分承认并引导这种差异的存在和发展,鼓励集团内部的个性和特色发展。
我们在为学生提供优质资源的同时,也为集团自身开拓了更深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发展空间。我集团借此契机,大力发展采荷校区篮球、田径、科技等德育特色;濮家校区注重发展陶艺、英语和小班化特色教育,已初步形成特色教育品牌。濮家校区结合自身小班化教育教学模式优势,对小班化教育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与尝试。集团办学成绩喜人。
第二篇: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2年12月 上茶庵中心小学 谢光耀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寻求突破、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的办学质量、如何用新的办学模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在襄阳市教育局、樊城区教育局正确指导下,启动了上茶庵中心小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工作,并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按序、按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统一配置教学设备,促进区域办学条件高位均衡;二是以“教育集团”为抓手,促进义务教育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育科研方面出品牌、出亮点,促进区域办学水平均衡提升;三是以“提高质量”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中心小学教育质量优质均衡。
在组建教育集团方面,我们在办学模式转型、优质资源共享、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优化学校布局的基础上,成功组建了上茶庵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教育集团打破了原有办学体制内学校教育资源独享的局限和壁垒,有效整合了集团内各校的现有资源和办学特色,充分发挥了各教学点有利的设施设备、管理理念、教育教学、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等资源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交流协作,惠顾地方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展开全面调研,找准运作方向 为全面掌握集团办学推进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成立了调研小组,一方面展开相关资料搜集和研究,从政策、理论的角度对建立教育集团进行全面分析,形成符合本校现实意义的逻辑起点和基本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多次深入教学点进行专题调研,召开现场座谈会,客观了解组建教育集团的学校基本情况,深入了解基层学校的真实想法,广纳民意、集聚民智,形成了建立教育集团的设想与预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太平店镇中心学校成立推进集团办学工作小组与集团学校之间共同制定集团化办学推进方案,组织开展方案论证、运作规划、组建统筹等工作。
落实跟进措施,提供多方保障 樊城区教育局对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各学校基础建设、设施配备、集团科研、师资培训等,在政策上予以优先安排和适度倾斜,设立教育集团专项经费,用于推进教育集团办学的业务经费和对集团办学绩效显著的团体和个人给予奖励。根据集团职能和集团办学的运作特点,设立教育集团管理机构,研究制定集团干部管理制度和教师人事制度,对集团内教学点领导干部的任命、委派、流动,教师的轮岗流动、人事关系等,进行相关的规定和灵活的管理。同时,结合我校教育集团的运作状况和办学模式,建立教育集团督导评估制度,加强对教育集团的发展状况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优化教育集团的办学水平,增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思路,促进共同发展 在组建教育集团的过程中,我们尽力突破传统的办学思维方式,创新思路、与时俱进、大胆尝试,既有管理体制、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变革,也有课程开发、教研培训、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积极实践。原有办学体制内学校教育资源独享的局面被打破,集团内教学点的现有资源和办学特色得到有效整合,减少了资源损耗,提高了优质资源的实际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
树立引领标杆,放大集团效应 自我校成立教育集团以来,我们充分发挥教育网站、报纸、电视台等各类媒体的宣传功能,及时通报集团工作情况,形成共识、争取支持,共同见证教育集团的进展历程。在逐步推进集团办学的过程中,学校多次召开调研会、座谈会、推进会,平均每周开展3-4次走教、长短课交流等活动,(即:小科教师每周1、2在中心小学上课,每周3、4、5分别在三个教学点走教,学校年轻教师每周集中一天时间在教学点开展活动。)进行管理经验的现身说法和优质课堂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中心学校的引领带动作用。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集团办学经验交流会,增强地方百姓对集团办学的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营造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后阶段全面铺开集团办学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教育集团办学模式放大了优质教育效应,在扩大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能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对热点学校的择校问题;集团化办学能均衡热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办学规模、班级人数,实现小班化教学,达到每班不超过40人;集团化办学能促使成员学校之间的师资交流和分配,进一步均衡配置优秀教师资源,形成教育质量共同提高的良好态势。
办好教育集团既要遵循集团化运作规律,更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既要借鉴其他地方有益的做法,更要具有本校办学的特色;既要讲究集团的统一性,更要保持教学点的相对独立,在这些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中,恰当地处理好一些实践中已经出现的问题,是进一步优化集团化办学的关键。首先,必须正确处理教学点校园文化与集团文化融合统一的关系。集团成员学校都有各自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不同的校园文化之间会在集团统一管理中产生一定的排斥和分歧,需要集团内部做好文化的认同、整合,实现集团文化的重构与再生。其次,必须正确处理各成员学校人、财、物的独立性与集团管理的统一性之间的关系。集团由不同的独立法人单位组成,组成集团后法人地位不变,这给整体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既要严格按照集团章程规范成员学校,又要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协调,由内到外,由上至下,逐步摸索办好教育集团的新路子。再次,在考核评估标准的统一上,必须进一步加快和完善。由于组建教育集团时间不是很长,对集团内学校的考核评估也难以从同一标准进行操作,还要更妥善地解决好成员学校之间在评价机制上的冲突,使教育集团走向更加健康、更有活力的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三篇:集团化办学总结
工业与设计学院2015年集团化办学工作总结
江西林业职教集团成立的短短一年以来,在林业厅、学校党委、各企业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设计学院各理事成员单位遵循自愿协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的原则,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服务我校发展为目标,在集团内部校企、校地、校校之间展开了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合作,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推动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拓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集团化办学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总结如下:
一、与设计学院对口的成员单位所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3年12月,江西林业职教集团正式成立。设计学院首批对接的单位有江西省家具协会、广州丰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南康市家具协会、深圳居众装饰有限公司、南康自由王国家具有限公司、南康世纪家缘家具有限公司、南康市腾飞家具有限公司、东方美居(香港)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赣州菊艺服装学校、宁都科技职业学校、广州华浔品味泉州分公司、赣州点石建筑公司等12家企业。
在集团成立的不长时间里,设计学院对接的集团内部企业、行业对学院专业教学改革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体现在 “四共建设”、“六个对接”得到不断深化推进,“四共”就是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六个对接”就是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通过这些深度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紧扣行业发展脉搏,及时准确地把握产业发展的各种信息,使设计学院的专业建设紧紧跟随区域产业的发展步伐,增强了江西林业职教集团服务地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专业建设上,设计学院加强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调整结合的紧密程度。例如设计学服装专业与赣州菊艺服装学校合作,针对服装事业尤其是服装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与赣州市华浔装饰公司合作开展的高端设计效果图免费送客户,深受广大市民欢迎;室内设计专业邀请深圳居众装饰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公司开展了多次专业性讲座,及时给14级新生引导相关专业方向。与多家设计类理事单位成立了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由12名知名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计划制定的讨论研究;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指向性更明确,例如室内设计专业调整了8门课程,由原来单一的的3D软件课拓展为草图大师,形成户内、户外、材料应用、成本核算、营销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和未来的的工作岗位契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在课程建设上,各专业都加大了以企业为主导的,有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开发的力度, 设立“行业通识课程”和“企业定向课程”,注重课程设计与企业生产过程和行业发展紧密衔接。设计学院室内教研室教师准备和企业专家一起开发核心课程8门,其中合作开发的课程《室内装饰设计》获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
3、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上,集团内院校更加注重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专业技能与企业要求对接,力求按照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制定“订单班”“项目班” 人才培养计划。成立的居众、华浔、余工、创意油画4个订单班,订单班人数220多名。这些“订单班”、“项目班”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校企合作的教学团队建设初见成效。集团内企事业单位积极与院校合作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接纳职业院校教师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在管理制度、保障政策等方面的机制建设初步成型。暑期共有13人次参加了暑期培训和企业锻炼,其中参加国培项目3人,参加企业锻炼4人。聘请企业的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15人次。邀请企业行家开展讲座12人次。
5、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习和就业基地效果好。设计学院2014届288名,和2015届279名毕业生已经安排在我院校企合作企业及工地顶岗实习和就业。深化了与南康家具企业—自由家家具有限公司(赞助家具设计大赛)、腾飞家具有限公司(派老师定点支持帮扶)、南康家具产业促进局(派学生参与家具博览会的组织工作)的合作;与赣州五福堂家具有限公司建立了以板式家具教学为主的实训基地,并常派学生到企业开展教学实习,组织学生协助完成了21-22栋2栋学生宿舍楼新家具的安装工作。与赣州市的装饰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派学生到赣州曼尼芬公司开展了生产实习。继续与广州设计岛余工特训学院开设“余工设计订单班”。启动了第一届“创意油画订单班”开展,有10名同学参加了该班级,假期到油画产业园培训了二个月,成效良好,学成后学生的作品有一些成为了商品,并在校园开展了作品展。
积极参加中国家协和省家协的有关活动,与江西省家具协会达成合作协议,共建江西家具学院。江西家具学院由江西省家具协会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共建,系非营利性质的面向家具行业的服务机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与输送,从业人员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产品与工艺、材料研发,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等。
二、积极吸引新成员单位加入职教集团
设计学院已经与尚品宅配集团、虎都男装、中国家居、深圳居众中山分公司、赣州瀚亭装饰公司、赣州名匠装饰分别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走访了香港上市公司皇朝家私,建立了以顶岗实习为主的教学实训基地。走访了维尚家具集团,派了一批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探讨建立“维尚家具设计订单班”。与广州华浔装饰集团泉州分公司建立“华浔装饰设计订单班”的合作关系,并提供一定的奖学金。走访了香港上市公司虎都男装有限公司,派了一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建立了“虎都订单班”的合作关系。
与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家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申报了2015室内设计专业的国家师资培训基地,已通过了教育厅的审核上报教育部备案。
与江西南康区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中高职对接的校校合作关系,打通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中高职对接渠道。
三、存在的不足
1、与部分企业理事单位的沟通和合作上还不够深入,如上海东方美居、宁都科技职业学校等。
2、“高、大、上”的新成员单位的拓展还很不够。
3、校企合作中的订单班建设与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至今,在各理事成员单位积极参与、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工作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职业教育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根据国家和江西省对于加快苏区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我校的发展战略定位,围绕我设计学院主导产业发展布局和专业基地建设,集聚集团内外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并加以优化整合与科学开发,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加快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办好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江西林业厅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对我们的期望和重托。对此,我们应该共同以最大的努力,贡献出最大的力量和智慧,团结合作,打造江西立林业职教品牌,为推动环境学院在苏区经济区快速崛起,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2015年工作要点
一项改革:2013级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行7-8月份的短学期制,提前到9月份到企业开展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五项重点工作:
1、组建江西家具学院并正式开展工作。举办家协年会,挂牌成立江西家具学院,组建学院机构,开展日常工作。
2、合作办好室内设计专业国家级师资培训班工作。在暑期与中国家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开设2015年国家师资培训班,计划40名。
3、深化校企合作。余工设计班、深圳居众设计班、皇朝家具订单班、油画订单班等落到实处,继续拓展校企合作单位8家,争取与知名的上市装饰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2015届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和预就业作好准备。
4、做好产学研工作。家具实训中心强化育人功能,围绕省级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要求,在工艺革新、材料应用研究、产品研发与专利申请等方面加强建设。
5、提高就业质量。重点做好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与服务工作,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跟踪率达100%,就业质量和稳定性有提高。做好2016届顶岗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安排工作,特别是室内设计专业和环境艺术专业在8月份开始的顶岗实习安排工作,为推行这二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下基础。
工业与设计学院 2014-12-31
第四篇:集团化办学心得
集团化办学心得
1.政策要求(略)
2.乡村教育现状,适龄儿童城镇化流动逐年大幅增加。
随着人口城镇化的加速,城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适龄儿童的学生数逐年大幅增长,城区各学段教师严重缺编并且一年比一年严重。
加上近年来出台乡村教师跟岗学习的政策,乡村教师中有教学经验的、年轻的、教学效果好的多数老师都愿意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乡村学校留下来的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等所谓的“老、弱、病、残、伤”的比例一年更比一年高,实际上越来越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长期以来,乡村家庭条件比较好一点的家长都围绕“在城里买房,在城里上学”这个目标一直在努力着,这样,长期形成恶性循环,农村中小学学生数逐年大幅减少。
预计未来2-4年,农村中小学就如同开通校车前的村小一样,学生数严重不足。不久将来会是一个乡镇只有一所规模略大的初中、小学、幼儿园,其余都是麻雀学校甚至停止办学。(实际上已经有不少乡镇出现这种状况了,整个乡镇中小学的学生数比城区一个学校还少,这种情况还会不断出现)
3.弥补学科结构性缺编和小规模学校经费的不足。
随着教师到城区的跟岗学习,大、小学校难免都会出现学科结构性缺编,这样集团校(法人单位内部)可以调剂;同时集团校(法人单位内部)可以在经费上统筹使用,弥补小规模学校的不足。(如果各中小学全部是法人单位,根据法人管理政策机制,在财政结算、资产管理、编制管理、教师调配、职称评审等方面都受到相关政策制约,人、财、物均无法调配,政策不容许通融的。目前学区管理模式、原中心学校模式就是受到这些制约)
集团化办学的设想
一、指导思想
1,推进集团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发展;
2,实现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成果共享。
二、总体目标
大致以乡镇行政区划为自然区域,按照“一套班子、几个校区、统一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方式深化集团化办学;
实行“统一办学理念、统一领导决策、统一课程设置、统一师资调配、统一考核奖励”的“五统一”运行机制;
促进各分校间实质性融合,资源共享,缩小校际差距,同步发展。
三、管理模式
(一)强化集团办学管理
为便于管理,集团校设为法人单位,分校不设法人单位。
第一种设置办法:
集团校设总校长1名,副校长2-3名(其中专职1-2名),执行校长(其中1人兼任集团校副校长)若干名,组成教育集团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各项工作。
各分校设执行校长1名、副校长2-3名,组成分校领导班子,负责分校日常管理。
第二种设置办法:
集团校设总校长1名,专职副校长1-2名,综合办公室主任1名,课程发展中心主任1名,后勤保障中心主任1名,执行校长(不兼集团校专职副校长)若干名,组成教育集团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各项工作。
各分校设执行校长1名、副校长2-3名,组成分校领导班子,负责分校日常管理。
党、团、工、妇,督学,均可以按照原学区模式设置。
任职方法:
1.市教育局制定任职年龄等方面条件。
2.原学区管委会符合条件的成员按照岗位等级可以转换到相应的岗位。
3.缺岗的按照干部任职程序补员。
4.任职程序:原学区管委会民主推荐→市教育局考察→市教育局党委研究通过。
(二)集团办学实现“五统一”
一是统一办学理念。集团各分校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上保持统一。
二是统一领导决策。集团各分校服从统一管理,在管理规章制度保持相对统一。
三是统一课程设置。集团各分校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并统一作息时间。
四是统一师资调配。集团各分校学年、学期教学资源配置由集团统筹协调。
五是统一考核评价。集团各分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标准)和职称评定标准保持统一。
(三)推进集团内部教师交流
集团校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增强造血功能。进一步探索建立教育集团化管理体制下的各分校间教师合理流动模式,加速各分校间快速融合。
(四)规范各分校财务管理
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内控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经费统一划拨到集团校,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一支笔审批。
统一管理是指经费由集团校统一管理,各分校申报使用,执行校长按照预算和申报开支,并负责审核。
统一核算是指经费实行一揽子预、决算。
一支笔审批是指在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集团校坚持无预算、无申报不开支,各校区的经费使用在执行校长按照预算和申报开支审核后,报集团校分管财务领导复核。经费开支需经集团校分管财务领导审批。
经费使用应当按照规定由稽核小组稽核并予以公示。
(五)优化办学绩效评估(略)
第五篇:集团化办学学习心得
集团化办学之点滴谈
焦作市中站实验小学
王兵
“集团化办学”是实施教育均衡、消除“择校热”的一条重要渠道,是我市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和重大科研课题。3月底,我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有幸参加了赴成都市进行集团化办学经验和教育科研知识的培训,眼界大开。
此次学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成都市几所名校校长和我们焦作市的教育工作者对待教育的热情和善于学习、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从所参观学校的各位校长的报告中,从我们焦作市各位学习者的认真聆听、不断追问、讨论学习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热爱。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成都市青羊区实验小学西区分校的向校长真情流露的一句话:“用心去做好教育,做教育还是有点意思的。”是啊,当我们怀着一份对孩子的爱、怀着一份对教育的爱和责任去用心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极致的时候,我们怎会不为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做教育就要甘于奉献,特别是参与集团化办学的校领导和老师们,更要有无私的胸怀,更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所参观的几所学校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可以是名校加农村学校,可以是名校加薄弱学校,可以是名校加新学校,而无论是哪种模式,所谓的龙头学校都要先把自身这块蛋糕做大、做好,创出自己的品牌。所参观的几所龙头学校都依靠扎实的德育工作、校本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与创新等,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展示了
自身的实力。在此基础上,他们与盟校建立精神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实现管理、教学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实现帮扶。盟校之间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各自在合作中获得自身发展,从而促进了教育的深度均衡。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龙头学校要发展自身,需要校领导齐心协力、开拓创新,需要扎实开展教育科研,需要优秀的师资。因此,作为龙头学校,自身一定要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努力创出自己的品牌。
此外,在这次学习中,还有一个较大的收获,即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除了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发展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在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师生阅读、在德育建设、在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多下功夫,努力探索教育的本质,真正创建出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校园,创建出师生愿意在此快乐学习与工作的精神家园,从而为推动我市教育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