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
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 许其亮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21日 06 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改革战略全局,作为一个重要部分进行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表明了党中央、习主席站在时代高度、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决心意志和使命担当。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决定》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定不移把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向前进。
一、充分认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时代潮流,同时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和挑战,维护国家统一、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意义重大而深远。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的必由之路。习主席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确立了军队建设新的起点和标准。改革是我军发展的不竭动力,强军兴军根本出路在改革。我军从建军那天起,就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制度和组织体制,不失时机进行改革,推动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可以说,一部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改革发展的历史。新的历史条件下,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实现强军目标,是一项开拓性的伟大事业。只有抓住深化改革这关键一招,着力破解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深刻演变的迫切需要。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蓬勃发展,现代战争呈现出技术形态信息化、组织形态体系化等鲜明特征,陆海空天网电多维战场融为一体,制信息权成为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的核心,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打击方式更加注重立体、远程、快速、精确和非线性。世界主要国家竞相调整军事战略,加紧推进军事转型,改革组织体制,重塑军事体系,竭力抢占军事竞争制高点。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给我军提出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难得机遇。千帆竞渡,时不我待。我们必须乘势而上,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潮流,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军事前沿、技术前沿加紧推进改革,努力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掌握战略主动权。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有效履行我军职能使命的战略举措。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必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经过一代代人不懈奋斗,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军履行使命任务能力显著增强。同时要清醒看到,我军正处于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阶段,军队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和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靠改革,解放和发展战斗力同样靠改革。加快建设信息化军队,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入推进改革,下大力气突破制约战斗力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不断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二、准确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任务
《决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部分,突出强调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推进改革。习主席关于强军目标重要思想,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主席一系列决策指示,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坚持有利于加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有利于提高能打仗、打胜仗能力,有利于保持和弘扬我军优良作风,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贯彻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始终不渝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安全保证,为维护地区稳定安宁和世界和平发挥积极作用。《决定》部署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任务,我们要全面领会和把握。
推进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在军队组织体制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军队管理和作战的“中枢神经”。领导管理体制决定军队组织功能,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决定军队作战效能。这两方面改革密切相关,是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进领导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调整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思路,优化军委总部领导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完善各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健全新型作战力量领导体制,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现代战争是信息主导、体系对抗、联合制胜,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军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实践情况看,进一步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对于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我军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至关重要和紧迫。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位是领导管理体制改革,下位是制度机制完善。要遵循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内在规律,从我军实际出发,按照权威、精干、灵便、高效的要求,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相应推进联合作战训练和后勤、装备保障体制改革。同时,着眼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任务,优化武装警察部队力量结构和指挥管理体制。
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是由国家安全需求和军队使命任务决定的,是人与武器装备有机结合、生成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要素。积极推进我军信息化主导的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进一步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必须对现有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进行调整优化。要按照《决定》要求,着眼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优化军兵种内部结构,重点加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建设,促进各军兵种力量协调发展。突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这个战略重点,着力增强新质作战能力,减少老旧落后装备,为加快发展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依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进一步把作战部队编强,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调整改善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现在军事知识、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更新加快,对军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要继续深化军队院校改革,整合院校教育资源,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特别要运用远程网络教育等多种渠道,搭建全员全时全域军事职业教育平台,创建学习型军营,推进教育培训向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发展。
深化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这是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利推进改革的重要保证。《决定》部署的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内容丰富,“重头戏”是健全完善与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相适应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军官政策制度改革,大方向是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实行军官职业化,是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军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实践。1955年颁布的第一部军官服役条例,确定实行军衔制,一个基本考虑就是“军官要以军队工作为其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职业”。建立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围绕提高军官打仗能力和职业素养,抓住军官服役、分类管理、任职资格、等级设置等关键性问题,系统调整改革选拔任用、培训交流、福利待遇、退役保障等政策制度,构建科学规范、导向正确、前景透明的职业发展路径,为打造托举强军目标的高素质军官队伍提供制度支撑。健全完善文职人员制度和兵役制度、士官制度、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配套政策,继续深化军人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军队凝聚力战斗力。着眼提高保障质量效益,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建军,健全军费管理、资源配置、集中收付、物资采购等制度机制,做到需求充分论证,划拨科学统筹,用钱精打细算,花好每个“铜板”。同时,适应社会环境和军队组织形态、武器装备、官兵成分发展变化,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探索改进军事管理方式方法,健全军事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军事管理科学化、法治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促进形成文化自觉。
推动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军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军民共建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为军民融合发展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打开了更大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做好这篇大文章,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深度融合。要合理利用资源,控制军费规模,不仅要“民拥军”,还要“军拥民”,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围绕提高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优质社会资源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推动军工产业升级,为铸造强军“利器”提供物质技术支撑。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模,提高人才培养效益。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范围和领域,减轻军队“办社会”负担,同时发挥社会化保障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国防动员是军民融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桥梁,要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深化民兵预备役体制改革,优化后备力量规模、结构和布局,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等法规制度,增强打赢未来战争的国防潜力。深化民兵预备役体制改革。调整理顺边海空防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边海空防建设水平和综合管控能力。
三、采取有力举措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
顺利实施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事关全局的大事。贯彻落实《决定》部署要求,我们必须以坚定的决心意志,坚强的组织领导,务实的措施办法,确保改革有力有序推进。
坚持用党中央、习主席决策指示统一思想和行动。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认识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意义和部署要求,凝聚全军官兵拥护支持改革的共识和力量。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把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强化各级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做改革的促进者推动者。严格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确保政令军令畅通,行动步调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权威,坚决实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战略意图和决策部署。
坚持攻坚克难务求突破。国防和军队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必须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抓住时机,迎难而上。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把主攻方向放在解决军事斗争准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战斗力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上,着力破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矛盾症结。要坚决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不断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改革新进展。
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搞好总体筹划,全面协调推进。坚持把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各领域改革作为有机整体,把握各项改革任务内在关联性,区分轻重缓急,通盘考虑,统筹实施。对重大改革任务要深入研究论证,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智慧,力求决策科学可行,积极稳妥推进。坚持服从服务国家改革大局,使国防和军队改革与国家改革进程相一致,与国家有关政策制度改革相衔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大力支持,要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浓厚氛围,为军队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改革创新和弘扬优良传统相统一。我军在80多年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一整套光荣传统,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特色和优势,必须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发扬光大。特别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不能有丝毫削弱。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注意学习借鉴外军和地方有益经验,但不能简单照抄照搬,必须立足国情军情,走中国特色的军队改革发展路子。要正确处理推进改革与保持稳定的关系,在深化改革中增强部队战斗力,保持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稳定,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随时能够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改革蓝图绘就,强军号角劲吹。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习主席一系列决策指示,坚定信心,锐意改革,真抓实干,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在强国强军伟大征程上奋力书写新的华彩篇章。
第二篇: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和平发展保驾护航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青年政治协会学研部的×××,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和平发展保驾护航》。今年以来随着我国与菲律宾黄岩岛领土争端,与日本钓鱼岛领土问题争端。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我国持续和平发展保驾护航。在十八大上,胡惊涛总书记在报告第九部分提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这我理解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就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和我国地位和实际相符,决不能让国防和军队建设落后于我国发展,这是相当危险的。今天,我主要交流两个方面,一是我对十八大报告中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部分的理解,二是我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个人小小建议。
一、对十八大报告中国防和军队的理解
在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0二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就是说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是服从我国核心安全需要的,为维护、发展我国核心利益服务的,我们不是以维护世界和平和解决其他国家、地区战争问题为主。
我国国防政策是积极防御性国防政策,我国国防和军队要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就是说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只需要满足自己安全发展就够了,不像西方国家那样进攻性国防政策,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可以放松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今世界军事的发展,确保了像两次世界大战那样是战争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当今信息化越来越占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十八大报告提出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这是我党在新形势下一次战略调整,也可以解读为对我国领海争端问题做出的的反映。这样是完全正确的,长久以来我国都是陆军强大,而海军和空军实力相对弱些,这样高度关注海洋、太空,表明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确实,从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交付使用到前几天我国自行设计研发生产的舰载机歼-15着舰成功,表明我国对海军的重视与我国海军的发展。
在报告中指出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这是我国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只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证我国军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用,服务于中国广大人民。
在军队建设中要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只有推进改革和创新,军队建设才能够真正强大起来。
二、个人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建议
首先,我国国防必须提高科技水平,当今时代不是小米加步枪能打赢战争的时代,必须有高科技装备和先进的武器才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其次,更加注重三军种平衡发展,特别是海军和空军发展,加强海军建设能够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利于解决我国海上领土争端。
最后,我国应该加强国际军事合作,在与他国军事合作中加强交流学习。提高我国军事实力。相信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刻苦训练下,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一定会取得重大成绩。为保障我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第三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责任担当(定稿)
强化改革的责任担当
习主席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军队一定要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对全军官兵来说,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完成好肩负的改革使命,就是要不断强化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深刻理解改革、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勇敢承担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用实际行动书写强军兴军的时代篇章。
用强军目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化认同改革的思想自觉,坚定改革志在必胜的信心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信念是行动的前提。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广大官兵只有从强军目标的高度来认识,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改革的重大意义,从感情认同上升到思想认同,增强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改革必胜的信心。
不改革是打不了胜仗的。实现强军目标,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以变革求强盛,是强军兴军的内在规律。从我国古代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王安石的“变法强军”、戚继光的训练改革,到美军越战后通过新军事变革赢得近几场局部战争等,都印证了这一“铁律”。军队的根本职能是能打仗、打胜仗,背离了这一职能,军队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与我军历次改革有着明显不同,它不是在局部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而是着眼全局重在解决长期以来影响国防和军队建设、制约我军战斗力提升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这些深层次矛盾问题不解决,我军就很难在世界新一轮军事革命大潮中争得战略先机、赢得战略主动权和话语权,就很难承载起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历史重任。唯有深化改革,军队才能有效履行新的使命任务,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驱散思想迷雾,方能更好前行。改革走的是前人未走过的新路,谋的是新篇、布的是大局。改革之际,人们往往因前途的未知而产生困惑、疑虑,形成思想上的“迷雾”,给前行带来障碍。面对当前“深刻性、复杂性前所未有,难度也前所未有”的改革,一些基层官兵认为改革是高层领导和统帅机关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固守既有利益的藩篱,担心改革改到自己头上,革掉自己“饭碗”;有的因循守旧,求稳怕变,怕吃苦、嫌麻烦等等。思想迷雾常常产生于知之不深或偏听偏信所导致的认知偏差。对此,要引导官兵深入学习习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和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根本指向,全面理解改革的丰富内涵,在领会科学理论精髓要义、把握改革精神实质中驱散思想迷雾、排除各种干扰,打通顺利推进改革的思想通道。
信心能给人以无穷力量。有些官兵认为这次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太大,对改革能否破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信心不足。实践表明,越是在大事难事面前,越需要坚定信心来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信心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建立在科学判断基础上的勇气、胆识和自信。我们在看到改革面临的困难时,更应充分认清改革的有利条件。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已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盘子”,党和国家始终给予特别关注和大力支持,党中央、中央军委改革的决心和态度坚定不移,习主席亲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是推进改革的最大信心源。长期以来,全军上下要求深化改革的呼声很大,对这次改革的期望值很高,在一些重大改革问题上也已经形成共识,这为推进改革奠定了深厚群众基础。国家和地方相关领域改革已陆续展开,全社会形成了助推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强大势场。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要的机会窗口,只要全军官兵坚定信心、统一意志,敢于肯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完成不了的任务。
严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强化拥护改革的政治自觉,坚决做到顾大局、守规矩、听招呼
纪律是革命胜利的保证,也是改革成功的保证。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考验,全军官兵只有严守纪律、严明规矩,自觉用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规范检验自己的言行,不断强化拥护改革的政治自觉,才能保证改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改革是一场政治大考。我军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这场已上升为党的意志的重大改革面前,能否做到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已成为对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官兵忠诚度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新一代革命军人好样子和好干部标准的实际检验。战争是生死观的考验,改革是得失观的考验。对于军人来说,两种考验一样严峻,而和平时期后者的考验更能彰显一个人的担当和修为。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体,全军官兵毫无例外都是这场改革的参与者和实践者,都需竭尽全力、排除万难赢得这场考验,绝不能当改革的旁观者,更不能成为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改革之难,难在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对广大官兵而言,关键在于矫正观察问题的立场、调整思考问题的视角。不能口头上拥护改革,一涉及具体利益就不行。如果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就会对任何涉及自身利益的调整改革都认为是动自己的奶酪、革自己的命,就很难形成拥护改革的政治自觉。任凭这样的思想蔓延,改革将寸步难行。“观操守在利害时”。在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正是检验革命军人责任担当之时。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全军官兵自觉从党和国家改革大局和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高度观察思考问题,真正看清影响和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矛盾问题症结之所在,从而以积极心态对待国防和军队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妥善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甘愿以个体之失换整体之得,以局部之失换全局之得,以一时之失换长远之得。改革不可能皆大欢喜,但只要以党、国家和军队的整体利益为重,以是否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是否有利于能打仗、打胜仗,是否有利于保持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标准来看得失、做取舍,就会少一些思想疙瘩,多一些自觉自愿。
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在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关口和节骨眼上,舆论场上总是热闹非凡、鱼龙混杂。作为革命军人,要始终坚定“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色”的信念不动摇,在面对纷至沓来的海量信息时,始终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自觉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坚决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能造谣。“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为改革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坚持躬身笃行、真抓实干,强化投身改革的行动自觉,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效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蓝图绘就,唯有靠实打实的行动才能将改革的壮美图景变成强军兴军的生动实践。我们必须以学促知、以知促行,躬身笃行、真抓实干,真正把对改革的政治热情转化为积极投身改革的行动自觉,用扎实有为的工作为国防和军队改革做出贡献。
听令而行,统筹推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要求非常高,既要求从整体上运筹帷幄,也要求各子系统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广大官兵必须强化号令意识,坚决做到听令而行、按令行事、步调一致。改革实质性展开后,各级要迅速行动起来,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全力投入、全面推进,无论涉及哪个层级、哪些单位、哪类群体,都必须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折不扣地抓好改革方案落实。要牢牢把握积极稳妥的改革总要求,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坚持自上而下、分步实施,科学统筹各阶段改革任务,什么阶段该干什么事,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有章可循,各项措施之间要有机衔接、相互配合、搞好协同,防止打乱仗和自行其是。各级都要科学把握工作的节奏和时间节点,既要防止疲沓拖拉,消极应付,拖改革的后腿,也要防止盲目蛮干,急功近利,确保改革任务高质量落实。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管控,始终做到战备值班不松懈,指挥顺畅不间断,后勤管理不失序,军队资产不流失,确保政令军令畅通无阻。
立足岗位,干好本职。投身改革,最现实的平台是本职岗位,最有效的途径是履职尽责。改革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干扰会无形增多,官兵思想容易产生波动,正常的工作秩序、节奏容易受到影响,这就需要把思想工作贯穿改革全程,教育官兵始终做到在利益得失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工作任务面前保持一颗进取心,引导官兵全身心投入到正常的战备、训练和工作之中,干一流工作,创放心岗位;始终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防“烂尾工程”,决不能因隶属关系变化、人员变动、工作交接等原因而发生误时误事现象,影响和干扰改革大局,以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改革清障、铺路、助力。
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关键在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好“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始终把自己摆进去,先从自身做起,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带头解放思想、牺牲奉献,敢于冲破观念束缚和利益藩篱;带头振奋工作和精神状态,坚决执行命令指示,用模范行动教育官兵、稳定部队,促进改革任务在本单位本部门的有效落实和扎实推进。
第四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化学化工学院
2012级制药工程
闫合顺
***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科学筹划、全面推进军队各项建设,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一、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深入抓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工作,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不断强化军魂意识,确保广大官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巩固深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不断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军委部署要求,以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大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应世界军事变革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筹划,推动各项建设有机衔接、有序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领导管理,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和有机融合。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提高后勤供应保障质量和水平。
三、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深化训练模式、训练方法和训练管理改革,大力加强全系统全要素联合训练,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适应性、研究性、检验性训练,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坚持战斗力标准和战训一致原则,紧贴实战要求和使命任务,扎实抓好新大纲贯彻落实,强化实战化训练,加强技战术基础训练、使命课题训练、首长机关训练和新装备训练,统筹抓好反恐维稳、国际维和、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
四、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加强军事立法工作,推进军事法制建设,严格按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管理教育部队、开展工作、规范行为,保持部队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断提高部队正规化水平。把纪律建设作为正规化建设的核心,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官兵严守纪律的自觉性,做到严守纪律、令行禁止、赏罚严明。
五、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适应我国安全环境的新形势和维护发展利益的新要求,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突出科技参战支前,突出综合动员保障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努力提升核心动员能力、体系动员能力。推进国防动员立法进程,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进一步优化后备力量的规模结构和力量布局,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骨干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可靠管用的强大后备力量,不断提高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
六、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始终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机活力,积极调动和运用军地各种资源,不断拓展军民融合式发展途径,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推动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军队要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坚决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第五篇:2015军队改革
2015军队改革
军队改革最新消息2015:科学立法引领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推进,军事立法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军事立法工作,把军事法规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对军事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提高军事立法质量,关键在于坚持科学立法。
科学立法,是军事立法工作的首要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标准,是提高军事立法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引领和有力推动。科学的本来意义是实事求是。科学立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和体现军事法治规律,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在军事立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军事立法工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战斗力这一根本唯一标准,从基本国情和军情出发,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之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遵循军事法律体系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立法技术,使军事法规反映和表达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根本要求,真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创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法律应该反映客观规律,适应法所调整的各种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必然性和规律性。部队的客观实际是军事立法的生命源泉,脱离部队现实的立法在实践中必然是缺乏生命力的。军事立法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活动过程,是立法者对客观规律的阐释,也饱含立法者的主观价值判断和选择。军事立法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相一致,以部队客观真实与军事发展规律为基础,符合部队客观要求。
军事立法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对军事法学研究成果的积极应用上。军事法学研究的最重要目标和价值,就是为军事立法做准备,提供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实现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要改变军事法学研究与军事法治实践各自摸索研究、较少互通、两张皮、两条路的相互脱节状态,积极促进军事法学研究成果为军事领导机关决策和军事法律实务部门采纳,进入法治宣传领域,成为部队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内容。军事立法工作者必须具有更强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关注军事法学发展,用科学的法学理论武装自己,掌握并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体系,掌握立法策略和操作技巧,积极与军队院校、科研机构及有关专家学者保持密切关系,切实提高立法科学化水平。
科学立法必须积极回应军队法治的立法需求。军事法是人类的创造物,既有客观性的一面,也有主观性的一面。军事立法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恰当的方式准确地反映当前军事立法的迫切需求,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军事人力资源立法,加快非战争军事行动立法,制定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法、军民融合促进法等。科学立法必须正确处理现实性与前瞻性之间的矛盾。法律是经验的反映,但不等同于经验做法。军事立法既要面向军队现实,又要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达到最佳平衡;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以利于在执行中形成预期效应,又要随军队改革而适应变动、创新发展。科学立法必须保证适度抽象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既要考虑到军队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各战区、各军兵种的差异性,“粗”“细”得当,既有原则性规定,给执行留有一定空间和余地,又要朝着精细化立法的方向努力,规定更多有效管用、明确具体的“硬杠杠”,原则性与操作灵活性相结合,上位法与下位法相协调。
改革就是变法。军事立法是一个创新治军思想、构建治军理论的过程,必须具备科学的立法理念、科学的立法制度、科学的立法内容、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只有坚持科学立法,坚定不移地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法治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军事立法引领和推动国防与军队改革的积极作用,推动国防与军队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开创强军兴军的崭新局面。
2015年军队改革最新消息:沈阳军区首批士官长上岗
担负我军士官长制度试点工作的陆军第39集团军某步兵旅9日召开军人大会,任命36名营连优秀士官为营连士官长。这标志着我军士官长制度改革拉开帷幕。
实行军士长或士官长制度,是世界许多国家军队的通行做法。近年来,随着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和力量结构调整,士官数量占军队员额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军队建设发展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军在部分部队开展试点,在建制旅(团)、营、连分别设立了士官长,负责部队日常军事训练、管理教育工作。
陆军第39集团军某步兵旅在承担士官长制度试点工作中,积极研究探索实行士官长制度措施办法,为全军士官制度改革积累经验。沈阳军区军务部副部长于世祥介绍说,为确保试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在总部机关指导下,军区专门成立联合指导组对口研究论证,不断丰富完善士官长的职责定位、选拔配备、管理保障、考评奖惩等配套措施办法,取得了《士官长制度实施细则》《营连士官长选配工作实施方案》《营连士官长选配机关考核实施方案》《士官长培训教案》等一系列成果。
据了解,沈阳军区首次任命的36名士官长全部为党员,90%有大专以上学历,100%在部队担任过班长以上职务,个个军政素质过硬,人人是基层战斗力建设骨干。这个旅五连士官长陈忠波说:“成为沈阳军区首批士官长后,我将按照职责要求,当好军官助手,成为士兵标杆,积极为部队战斗力建设作出贡献。”
2015年军队改革最新消息:我军士官长制度试点为全军士官制度改革积累经验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实行军士长或者士官长制度,是世界多国军队的通行做法,今年以来我军在部分部队开展试点,让士官长负责部队日常军事训练、管理教育工作,为全军士官制度改革积累经验。
记者:前不久,北京军区第一期士官长预任对象集训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结束。有评论称,此举借鉴了美国军队的士官长制度。请问对此作何评论?这将对解放军士官制度改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耿雁生:实行军士长或者士官长制度,是世界许多国家军队的通行做法。近年来,随着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和力量结构调整,士官数量占军队员额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积极适应军队建设发展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军在部分部队开展试点,在建制旅(团)、营、连分别设立了士官长,这些士官长负责部队日常军事训练、管理教育工作。这样一个试点是为全军士官制度改革积累经验。
解放军士官制度改革:在旅(团)营连设士官长
记者:前不久,北京军区第一期士官长预任对象集训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结束。有评论称,此举借鉴了美国军队的士官长制度。请问对此作何评论?这将对解放军士官制度改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耿雁生:实行军士长或者士官长制度,是世界许多国家军队的通行做法。近年来,随着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和力量结构调整,士官数量占军队员额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积极适应军队建设发展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军在部分部队开展试点,在建制旅(团)、营、连分别设立了士官长,这些士官长负责部队日常军事训练、管理教育工作。这样一个试点是为全军士官制度改革积累经验。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国防部回应军队改革进展缓慢
>>>中国军队试点士官长制度
>>>军队出台五项规定
>>>军队将清理经济适用房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全文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