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开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课题开题报告
老河口市洪山嘴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优秀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它引领着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发展;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它熏陶浸染着师生的心灵;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主阵地,不仅承担着传播文化的基本职能,还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学校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变革提出的新任务;学校文化建设是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理论与实践的新概括;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现学校社会功能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创新,其最深刻的意义在于促使我们去重新认识和重新发现。重新认识和发现课程、教材、教学、学校、教师、学生。学校是创新的场所,创新之路应该从学校开始,学校是读书的地方,学校应该飘荡书的香味;学校是培育诗意和激情的地方,学生在这里受到诗一般的陶冶和鼓舞,学校文化“无孔不入”,文化成了学校之魂,学校即文化。进入“十二五”,我们期望通过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以促进师生观念、教学风格的塑造与整合,提升教育质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相关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1、理论价值: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人们对于学校文化概念的一些模糊认识,全面认识学校文化的基本特性和框架体系,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和改革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2、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形成能够引领现代学校发展的、有特色的、适合知识社会和全球一体化社会需要的先进学校文化。建设和谐的学校文化,夯实学校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实践文化和创新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3、社会价值: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它不仅对广大师生员工起着思想情感的导向作用,行为规范的制约作用和个性、心理品质的促进作用,关系到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未来公民的素质,还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产生长远的影响。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组组长、学校校长、湖北省优秀教师李富清同志,具有高级教师职称,对初中现阶段的教育理论与改革实践有较深的研究。
副组长罗化伟同志,主持了两个襄阳市级和一个老河口市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丰硕。本课题组成员杜玉山、罗贤宝、王克林、杜士连、杨辉、樊文正、杜勇、刘红亮等同志大都是市、县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业务功底实,科研能力强,都发表了多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科研论文。本课题组成员本着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精神,有能力按预定计划完成课题研究,并达到预期效果。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我校是襄阳市级示范学校,在全市范围内无论是在办学经验、办学成果、师资力量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是老河口市初中教育界一面旗帜。
2、领导高度重视:校长李富清同志亲自担任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全程管理领导。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明确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3、时间保证:课题组成员都是专业教师,有时间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每两周举办一次小型活动(可与业务学习结合),每个月举办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开展一次阶段总结活动。
4、硬件支持:
(1)标准的学校网站、班班通设备、校园广播站;(2)标准化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橱窗专栏;(3)多媒体室设备设施,各办公室教师配备了计算机;(4)每个教室的电子白板有丰富的教学资源;(5)丰富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内容。
5、软件支持:
(1)学校制定了该课题研究的保障制度;
(2)购入了大量必备的研修图书资料,校园网上的丰富资源。(3)科技制作、书法绘画、文体表演等兴趣小组机构健全。
(4)学校常年注重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为全市同级学校提供了模板,不少兄弟学校到我校参观学习。
(5)建设好校园文化长廊
(6)建设好教师文化广场、学生文化广场、国学经典园。
6、经费保障:本课题是学校重点课题,得到了老河口市教育局的认可,并答应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课题组所需图书资料、计算机等设备学校优先提供,学校每学期确保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及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所需经费,并实报实销。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促进广大教师树立文化立校的目标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意识,以课堂文化建设为主渠道的中心意识,自觉认同本课题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基本理念,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构建我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模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学生文化建设为中心,以教师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文化建设为主渠道,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为根本,总结农村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有效策略和基本办法,进而实现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目的,并为同类学校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理性思考。
2、研究主要内容
本专题研究与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它主要主要包括学校所处的外部自然环境、学校内部的规划布局以及学校建筑、绿化、雕塑和文化传播的设施等。是形成学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物质支撑.是提高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学校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师生经过长期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反映着全校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和探索精神,反映并规范着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和作风.对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具有统领和导向功能。其建设内容包括: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学校道德建设、学校文化活动等方面。
(3)、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学生管理制度、教职员工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行政后勤管理制度等。只有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才能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3、研究途径: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投入,开展德育系列活动,开展文化创新,整理学校精神文化成果,促成校园文化生成。
4、研究的重点
(1)、学校以和雅文化为主题,推行“指导·共享”模式下的民主课堂。
(2)、丰富校园生活,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研究,增加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部分。
(3)、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努力打造洪中教育品牌,形成一种文化。
5、研究的难点
构建民主生活方式为核心的现代学校精神文化。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为学校整体改革研究,鉴于本项实验内容多、综合性强等特点,需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根据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少走和避免走弯路。
2、行动研究法。以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方案、及时反思调整等方式展开,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3、经验总结法。及时积累研究案例,反思课题研究中的做法、体会,总结筛选新的经验、方法,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炼课题成果,并经常开展经验的交流。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全面启动,形成共识阶段(2012.5---2012.12)
主要任务:完善课题组织;组织培训与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申报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落实课题人员的分工与协作,以多种形式明确各自责任的内涵
2、深入研究阶段(2013.1--2014.6)
主要任务:①挖掘学校文化底蕴 :现代学校文化是一种开放文化,我们仅仅重视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不够的。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这样复杂的社会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对这些文化资源整合,进行必要的过滤和选择,汲取精华,将其内化为特定的学校文化内容,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系统,并且不断充实和发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时代要求和现代学校文化主体的内在要求。②传承学校自身文化:我们要充分挖掘学校发展史,以历史上存在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歌等为载体,对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学校文化的内涵、特征、历程进行考察,剖析学校自身
已形成的文化传统,提炼并凝聚出本校的学校文化,从而构建本校现时特色的深厚的学校文化,真正实现对自身已形成的文化传统的历史传承。
③形成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人们追求的办学理想,是学校在办学实践及办学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办学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成熟的学校文化必须有明确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和最高准则。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办学理念的指导。无论是班级层面的文化建设,还是学校层面的文化建设,都需要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形成清晰、合理、基于自己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文化建设必须进行的一项前提性工作。
④进行学校文化创新 :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照搬。学校要根据其培养目标,对多元的文化资源进行选择、提炼和创新,生成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我们要力戒大同小异、缺乏自己的个性特色、流于雷同等做法。⑤促进学校文化生成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外在植入过程,而是一个不断的生成过程。所谓生成,既包括对社会文化的转换、对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对多元文化的融合,又包括对学校特色文化的营造和创新。生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根本路径。学校文化所产生的是无形的品牌价值,这种品牌文化的魅力必将在与区域文化、社会文化的互动中持续地形成学校文化的良性螺旋式生成。
3、完善成果,总结提高阶段(2014.9---2014.12)搜集整理课题资料和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争形成以下成果:
1、课题组成员撰写研究论文,并公开发表。
2、著书立说,汇编含有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校园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职工手册。
3、编写学校包括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内容的德育教育经验手册
4、建造电子阅览室,语言实验室,通用技术教室,理化生功能室等。
5、编写专集《奋进中的洪中》画册。本项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预期效益: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观念明显转变,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洪中教育品牌形成,社会反响好。
八、课题研究组织
课题组顾问:老河口市教育督导室领导和市教研室教科所教研人员,负责对课题研究全过程进行指导。
课题组长:李富清(学校校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与领导。课题组副组长:罗化伟负责课题研究的实施与管理。
课题组成员:杜玉山、罗贤宝、王克林、杜士连、杨辉、樊文正、杜勇、刘红亮负责开展课题的实验研究及成果总结。
2013年1月
第二篇:《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文化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既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更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同时,学校文化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广阔途径,是顺应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的研究,能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同时也能促进了学生家庭文化生活的改变,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必能促使其家长对学校的关爱,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也能得到家长的认同。让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家庭的文化品位,促进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
另外,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这主要表现在:
1、陶冶功能。校园文化比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独特的效能。首先,它要求创设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校的各方面特别是育人起到指导作用;其次,它以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起到规范、引导作用,这种濡化、规范作用是无所不在的,深远长久的。
2、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3、教育促进功能。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各种求知欲望和业余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过剩精力也需要在课堂之外找到新的天地。校园文化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发展环境,无论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还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的培养,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要等,都大有好处。
4、导向功能。学校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荟萃的场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思维在这里交流碰撞,使莘莘学子耳濡目染,浸润其中。所以文化的导向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担负着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观的重任,其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校园文化是充分发挥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还是起到负面的消极影响。
5、社会整合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中介”,起着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系统在整个运作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作用。校园里的每个成员在一定的校园背景下,其观念将与社会主流文化不断融合,同时,作为学校的文化载体,他们又将校园文化带入社会并作用于社会大文化。正是校园文化这些重要的价值功能,才促使了教育工作者对它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实践
二、课题实施条件: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镇直小学,但是一直注重校园的建设,先后被授予襄樊市快乐校园示范学校,襄樊市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先进单位,襄樊市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襄樊市示范家长学校;襄阳市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学校;县级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县级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县级群众最满意学校,县级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县级美术教育先进单位,县级电教工作先进单位,县级少先队红旗大队、县级共青团五四红旗团支部,谷城县第二届中小学艺术节先进单位,县级文明单位 “艺术校园示范学校”市“课改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校园大环境。
学校有浓郁的课题研究氛围,有一整套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制度,学校主要领导对研究课题高度重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课题组成员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课题组组长曾多次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培训学习,课题组全体成员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为本课题研究实施提供了师资保证。
为了本课题研究,学校相关的资料比较丰富,网络、影视、书报、杂志都可以找到有关的材料,实验器具齐备,在教学设备上能满足广大驾驶学生需求,由于具备了这些条件,使这个课题具有了可行性和操作性。
三、研究目标
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校园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朝着现代化、规范化、个性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力争经过1至2年的努力,使学校拥有体现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一)校园环境建设方面:抓校园环境建设,突出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加大学校硬件建设的步伐,提高楼廊文化、班级文化的育人作用,让学校的每一寸地方都能说话,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用警示标语、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完善规章制度方面:通过制定科学严谨的各种规章制度,强化领导工作的自主性、创新性。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生活、学习的自律性。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常规的教育教学制度无形中就形成一种文化,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原有的制度建设基础上,能修订的及时修订,不完善的争取完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学校形成一种无形的潜在的管理机制。强化制度的作用性,注重制度的连续性,发挥制度的导向性。
(三)开展校园活动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1、成立多种兴趣活动小组,并坚持经常地活动。像美术的书法绘画小组、音乐的舞蹈、合唱、器乐等活动小组,科技兴趣小组、制作等小组。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启学生的智慧。
2、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利用特殊的节假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像四五清明祭扫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读书活动,坚持经常,不但为学生送去精神食粮,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小学生“毕业典礼”,使学生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茶文化方面的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等。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任务分工:
杨泽岐:全面负责课题项目。
黄云:全面负责课题项目,进行开题论证,撰写开题报告,并进行中期评估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撰写。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和管理制度,相关问卷调研。
张玉文:负责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协助写好中期评估报告和结题报告,负责课题论文指导工作。培训研究人员,收集理论学习材料,网站,构建本课题研究框架和策略
邹家明: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校园文化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收集课题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
第三篇: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1
篇一:《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界定
1.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 校本课程
2.关键词解读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以所有的工作为载体,在各种工作中,在各种活动中,点滴建构,点滴积累,是一个由外在的口号,逐步内化、形成共识、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过程,是一个内涵发展的过程。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崔允漷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P132)也有学者简洁地表述为:“人们习惯上将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称为校本课程。”(许洁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J].教育研究.20xx,
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办学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学校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在学校有效实施。
学校文化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资源,课程模式为学校
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操作范式。按照课程的操作范式来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使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更具目的性,操作的规范性因而自然会有高效性特点。学校新课程文化重构需要载体,需要操作思路;校本课程建设需要内容和资源;学校文化建设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内容,校本课程建设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形式和操作思路,一体二用,形成互补,一为载体,一为内容。从这一角度看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需求。理清这一关系的重要意义,在于形成了学校课程开发的需求因而也产生了课程开发的动力,课程开发也有了取之不尽的资源。
3.课题界定
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是相关联的,校本课程开发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School-focused curriculum planning),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以学生为本,建设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育人目标,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是针对地区、学校、教师、学生的差异性,
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并起补充的课程体系。
学校文化是一种具备系统性要求的组织文化,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它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及其它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它是学校主体成员所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从根本上讲,无论哪一种要素,都必须围绕学校的精神核心,形成一种气势、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现象、一种强力的磁场效应,使身处其中的个体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左右,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应,对学生气质、性格和人格的塑造产生积极的意义,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0xx年9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38个实验区开始启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强烈地冲击着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的角色开始发生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突破和改进,教师的观念有了一定的更新。 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文化这一内隐性的因素已经在课程改革的推行中发生了制约作用。同时,新课程以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蕴涵着新的学校文化,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建设现代化学校文化的过程,也是以人为本、实施文化管理的过程。让我们用新理念建设学校文化,打造先进的文化管理,在建立新课程体系的同时,建设现代学校文化。1932年,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组成的 “中等学校课程检讨委员会”针对社会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提出了进行大规模的知识协同教学的必要性,进而强调学科间的整合,一些国家先后出现的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等就是这种课程整合模式的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受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整个世界掀起了儿童经验主义的教育思潮。针对传统学科课程将知识割裂开来的弊端,主张学习即生活,教育即儿童经验的连续改造,要求把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作为课程整合的核心。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学校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个学校特色和理念的体现。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在内容还是途径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校本课程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的建设有了依托,把校园文化建设融进校本课程,既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又展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二者的有效整合可谓是相得益彰。
一个学校,从建校起,建设自己独有的文化是每一个领导者的职责,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更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研究目标
结合农村特点开发农村小学校本可用资源,挖掘地方文化的潜在资源,根据教师特长、能力和学生特点,进行课程整合。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本地区、学校和学科的优势和特色 , 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校园文化课程资源 ,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 使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益和价值。
五、研究内容:
将校园文化整合到校本课程当中,在校本课程中充分展现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2
本课题属于长春市教育学院关于《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策略的研究》的子课题。它是在学校快速发展的时期郑重提出的。我们旨在通过以课题形式的研究来有力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起一个优美的自然物质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置身其中,让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让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还教育以本来就应该具有的高贵的灵魂。同时,我们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去努力探索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与规律,从而使学校的发展不断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我们清醒地知道,湖南大学排名,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的积淀形成的,学校文化建设自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积淀的过程;但我们同时也明白,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它或许能够使我校的学校文化建设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从自然发展走向尊重规律,这就能够让我校的文化建设逐步沿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现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大环境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第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这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园文化成了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了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显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校园文化的培植创造了优越条件。第三,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在我国的兴起是客观必然的。
(二)学校发展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同时,校园文化作为蕴含精神因素、信念因素、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等内容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今天,我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上级政府和人民大众对我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学生数和教师数逐年增多,办学规模逐年增大,于是造成了教育难度、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的局面,所以,我们也迫切需要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在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管理模式上摸索出一条新路子,以适应我校不断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是校园文化本身内涵及功能决定的。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群体行为方式规则的总和,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围及相应物质形态,是学校这个共同群体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素质与文化集合的整体表现。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物质文化方面如校园环境、整体格局、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作为其物质载体,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内容与发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礼仪规范、人际关系等因素,由此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风貌,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
校园文化在纵向结构上由表及里,可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心态的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校园文化形态的整体。
(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性与功能
一般说来,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群体性。校园文化既不是某种单一表象的短暂显现,也不是整体样式的简单复合,而是通过校园文化的持久、稳定的表现来反映学校主流与文化趋向。
(2)综合性。指对社会其他文化既能继承,又有吸收、选择、过滤、整合与创造,在此基础上综合成一种特定的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
(3)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特有的熏陶影响与约束教化,并因其不带强制性而显示出道德力量与文化定势,调整、规范着学校群体的行为。
(4)发展性。校园文化的发展性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使然及其映照,而同时又较突出地表现出自身的演进惯性。
从校园文化呈现出的上述特性,我们不难归纳出其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认同作用。这是其群体性的必然功效。校园文化群体的道德趋向,归根到底是一种人格、人品等的协调与认同。相近趣味、爱好的个性在整体倾向上而又不失个性风格,其实就是精神凝聚的一种心灵感应。
(2)修养作用。无论是校园文化的物质或精神方面,对学生主体的修养、熏陶都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持久表现。我们常听到的书卷气、学生味等其实正是校园文化定势对师生气质、风度等心理陶冶及修养教化作用的直观烙印。
(3)规范作用。这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本质约束力,其作用的强度虽因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呈现出不同层次,但由于这种规范内涵的规定性,使得不同的文化感受又呈现出相近或相同的精神内涵,从而显示出无意、无形、无所不在与现实的制约力量。
(4)导向作用。现代条件下,校园文化是开放式的,从而为学校群体行为及价值趋向提供了较广的选择余地。同时,校园文化又以其文化物质的定势为这种选择提供了主动吸收与消化导向,既不盲目排斥,也不被动盲从,而能对任何非主导文化观念和倾向进行抑制、批判与指责。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客观上指导着学校群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倾向。
(5)娱乐作用。校园文化本身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形成并发展着的。通过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集思想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教乐相融,不仅可使师生群体得到多层次、全方位、高格调的情感宣泄与交流,还会使他们在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与境界提高。
(三)研究意义
1、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
2、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3、完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合法、科学、人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理论依据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和谐教育思想
(三)创新教育思想
四、研究原则
(一)实事求是。
(二)整体规划,分阶段研究。
(三)边研究,边实施。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难点
(一)物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二)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日常规范、奖惩条例、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活动、饮食卫生等等;
(三)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学校精神的打造、师生心灵的呵护、团队价值观的形成等等。
其中,研究重点是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难点是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讨论法
(三)访谈法
(四)行动法
七、人员组成
略
八、人员分工
史富坤:参与设计研究方案,负责定期召集课题组会议,确定会议议题,督促研究落实情况,向学校行政与教代会提交供讨论通过的研究成果;安排课题组成员参观学习的相关事宜;邀请顾问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研究指导。
黄宏明:负责设计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报告和结题报告,整理最终成果,统筹、审定书稿;联系顾问,不定期地与顾问交流,听取顾问的指导性意见。
课题组成员分工将详见研究方案中。
九、研究时间
20xx年8月1日20xx年4月30日
十、技术路线与研究步骤
(一)技术路线
1、研读文献,探寻学校历史,访问学校历史知情人,筛选、提炼学校之魂(精神)。
2、设计研究方案,据方案、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研究。
3、课题组全体成员每两周定期集中讨论一次,内容主要是汇报并讨论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
4、至少每两月向学校汇报一次研究情况。
5、及时向学校行政和教代会提供需讨论通过的相关制度、措施。
6、及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反馈研究成果,认真听取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7、已经征得学校同意,每学年进行一次报告和一次奖励,最后结题时再进行结题奖励。
(二)研究步骤
1、20xx年8月1日-8月31日,组建课题组并开展具体工作,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完成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和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提炼与论证。
2、20xx年9月1日-9月30日,完成课题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
3、20xx年10-20xx年7月,研读文献,探寻学校历史,访问学校历史知情人,完成学校精神的.提炼;完成校徽、校旗的设计和校歌的制定;更新学校网站主页,使学校网站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的面前;进一步强化学校绿化美化文化的建设,增强学校环境的文化氛围;完成报告。
4、20xx年8月-20xx年7月,进行学校制度文化的研究与制定,以之带动心态文化的良性发展;完成报告。
5、20xx年8月-20xx年4月30日,完成制度文化的建设;完成成果整理;完成书稿撰写;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等待结题验收。
十一、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校的全力支持。学校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本课题研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相信学校将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
(二)强大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成员,以学识论,几乎全是学校骨干;从素质看,全部拥有可贵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且都能忧心于学校发展,愿意为学校的发展竭尽自己的力量;从行政职务上看,包括了学校党务、行政、政教、教务、总务、工会六大方面,既能在研究中高瞻远瞩,又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实现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十二、预期成果
(一)优美、和谐、高雅、大气的校园环境,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理想之地,奏响春风化雨的育人小夜曲。
(二)改进后美观大方、实用精彩的学校网站,既打开学校与外界沟通的通道,又提供师生在线交流的平台,为学校培养个性化人才提供网络基地。
(三)良好的校风,和睦的人事关系,逐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乐做事的管理妙境。
(四)编印图书一册,汇集3年的研究心得,从理论到实践阐述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行动,以鉴后人、启来者。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3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文化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既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更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同时,学校文化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广阔途径,是顺应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的研究,能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同时也能促进了学生家庭文化生活的改变,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必能促使其家长对学校的关爱,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也能得到家长的认同。让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家庭的文化品位,促进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
另外,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这主要表现在:
1、陶冶功能。校园文化比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独特的效能。首先,它要求创设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校的各方面特别是育人起到指导作用;其次,它以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起到规范、引导作用,这种濡化、规范作用是无所不在的,深远长久的。???2、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3、教育促进功能。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各种求知欲望和业余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过剩精力也需要在课堂之外找到新的天地。校园文化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发展环境,无论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还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的培养,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要等,都大有好处。
4、导向功能。学校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荟萃的场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思维在这里交流碰撞,使莘莘学子耳濡目染,浸润其中。所以文化的导向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担负着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观的重任,其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校园文化是充分发挥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还是起到负面的消极影响。
5、社会整合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中介”,起着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系统在整个运作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作用。校园里的每个成员在一定的校园背景下,其观念将与社会主流文化不断融合,同时,作为学校的文化载体,他们又将校园文化带入社会并作用于社会大文化。正是校园文化这些重要的价值功能,才促使了教育工作者对它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实践。
二、课题实施条件: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镇直小学,但是一直注重校园的建设,先后被授予襄樊市快乐校园示范学校,襄樊市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先进单位,襄樊市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襄樊市示范家长学校;襄阳市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学校;县级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县级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县级群众最满意学校,县级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县级美术教育先进单位,,县级电教工作先进单位,县级少先队红旗大队、县级共青团五四红旗团支部,谷城县第二届中小学艺术节先进单位,县级文明单位“艺术校园示范学校”市“课改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校园大环境。
学校有浓郁的课题研究氛围,有一整套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制度,学校主要领导对研究课题高度重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课题组成员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课题组组长曾多次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培训学习,课题组全体成员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为本课题研究实施提供了师资保证。
为了本课题研究,学校相关的资料比较丰富,网络、影视、书报、杂志都可以找到有关的材料,实验器具齐备,在教学设备上能满足广大驾驶学生需求,由于具备了这些条件,使这个课题具有了可行性和操作性。
三、研究目标
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校园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朝着现代化、规范化、个性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力争经过1至2年的努力,使学校拥有体现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一)校园环境建设方面:抓校园环境建设,突出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加大学校硬件建设的步伐,提高楼廊文化、班级文化的育人作用,让学校的每一寸地方都能说话,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用警示标语、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完善规章制度方面:通过制定科学严谨的各种规章制度,强化领导工作的自主性、创新性。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生活、学习的自律性。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常规的教育教学制度无形中就形成一种文化,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原有的制度建设基础上,能修订的及时修订,不完善的争取完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学校形成一种无形的潜在的管理机制。强化制度的作用性,注重制度的连续性,发挥制度的导向性。
(三)开展校园活动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1、成立多种兴趣活动小组,并坚持经常地活动。像美术的书法绘画小组、音乐的舞蹈、合唱、器乐等活动小组,科技兴趣小组、制作等小组。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启学生的智慧。
2、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利用特殊的节假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像四五清明祭扫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读书活动,坚持经常,不但为学生送去精神食粮,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小学生“毕业典礼”,使学生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茶文化方面的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等。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任务分工:
杨泽岐:全面负责课题项目。
黄云:全面负责课题项目,进行开题论证,撰写开题报告,并进行中期评估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撰写。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和管理制度,相关问卷调研。
张玉文:负责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协助写好中期评估报告和结题报告,负责课题论文指导工作。培训研究人员,收集理论学习材料,网站,构建本课题研究框架和策略
邹家明: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校园文化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收集课题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
任磊:负责开展班级文化的研究,组织学生活动
闵少丽、卢红波: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与途径的研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课堂教学如何有效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途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收集、材料搜集整理、组织学生活动。
杨前锋:网络管理员,对本课题进行网络管理。
2、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7月至xx年12月)
(1)收集近期有关理论资料。学习有关的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实验提供依据和指导。
(2)成立以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组。
(3)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制定实施计划,提出具体的研究方向与方法。
2、实施阶段(xx年1月至xx年12月)
第一阶段(xx年1月至xx年3月)
实验任务:
(1)清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学习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2)课题组成员制定个人课题计划,提出自己研究的方向与方法
实验方法:理论学习,制定计划等。
成果:每个人的详尽的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xx年4月至xx年8月)
实验任务:
(1)以构建校园文化为主题进行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评比活动
(2)班级文化建设的研讨活动
(3)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工作
实验方法:课堂教学评比、研讨法等
成果:课堂实录的征集班级文化建设研讨的结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图片展
第三阶段:(xx年9月至xx年12月)
(1)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2)茶文化的提炼与整理,开发适合我校的茶文化建设的校本教材
(3)信息技术方面、科学方面与教育教学进行整合,达到在活动中打造特色
(4)课题组成员撰写有关论文
实验方法:特色活动等
成果:校园文化艺术节精彩回眸集?校本教材《茶文化》?论文
第四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8月)
(1)课题组召开阶段性研讨,旨在实验的基础上,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也就是来自于实践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和交流。
(2)向省教育厅“五项专题”研究与实验工作管理机构申请结题。
(3)校园文化方面的论文或者案例征集
(4)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
成果:教学案例论文集
3、结题阶段(20xx年9月—11月)
课题组成员总结,学生典型总结、课题目标与效果全面总结。
发挥广大师生潜能和教育资源优势,课题组成员对子课题研究的所有相关材料和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写出经验总结和结题报告。课题组根据以上的总结,写出综合性的实验报告。
六、预期课题研究成果
1、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体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优美、和谐、高雅、大气的校园环境,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理想之地。
2、形成有价值的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对本地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3、完成研究报告。
4、课题组成员的论文提升高度,形成论文集。
七、成果表现形式
探究成果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载体表达出来。可以是“文字
材料”,如:考察报告,实验观察日记,建议书,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资料、数据,各种活动的记录材料等。也可以是“实物材料”,如拍摄的照片,制作的模型,绘制的地图,设计的邮票,磁卡等。
我们会在上级科研部门和专家组的指导下,群策群力,把我校的课题进行深入探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切支持。
八、经费预算
3万元
九、保证措施
1、师资保证。进行必要的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各种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选拔典型,推广经验,为研究提供必要的师资准备。
2、经费保证。实验资金专款专用,为本研究提供必要的一切物质条件
3、强大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成员,以学识论,几乎全是学校骨干;从素质看,全部拥有可贵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且都能忧心于学校发展,愿意为学校的发展竭尽自己的力量;从行政职务上看,包括了学校党务、行政、教务、教研、安全五大方面,既能在研究中高瞻远瞩,又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实现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从年龄上看,老中青结合,老教师的阅历、经验,中年教师的睿智、眼光,年轻教师的精力、创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课题组将聘请专家—县教育局教研室为顾问。
4、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将建立课题运作管理制度,总课题组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各子课题组活动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每两周一次。
第四篇: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属于长春市教育学院关于《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策略的研究》的子课题。它是在学校快速发展的时期郑重提出的。我们旨在通过以课题形式的研究来有力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起一个优美的自然物质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置身其中,让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让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还教育以本来就应该具有的高贵的灵魂。同时,我们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去努力探索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与规律,从而使学校的发展不断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我们清醒地知道,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的积淀形成的,学校文化建设自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积淀的过程;但我们同时也明白,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它或许能够使我校的学校文化建设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从“自然”发展走向尊重规律,这就能够让我校的文化建设逐步沿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现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大环境”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第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这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园文化成了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了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显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校园文化的培植创造了优越条件。第三,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在我国的兴起是客观必然的。
(二)学校发展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同时,校园文化作为蕴含精神因素、信念因素、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等内容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今天,我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上级政府和人民大众对我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学生数和教师数逐年增多,办学规模逐年增大,于是造成了教育难度、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的局面,所以,我们也迫切需要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在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管理模式上摸索出一条新路子,以适应我校不断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是校园文化本身内涵及功能决定的。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群体行为方式规则的总和,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围及相应物质形态,是学校这个共同群体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素质与文化集合的整体表现。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物质文化方面如校园环境、整体格局、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作为其物质载体,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内容与发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礼仪规范、人际关系等因素,由此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风貌,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
校园文化在纵向结构上由表及里,可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心态的”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校园文化形态的整体。
(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性与功能
一般说来,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群体性。校园文化既不是某种单一表象的短暂显现,也不是整体样式的简单复合,而是通过校园文化的持久、稳定的表现来反映学校主流与文化趋向。
(2)综合性。指对社会其他文化既能继承,又有吸收、选择、过滤、整合与创造,在此基础上综合成一种特定的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
(3)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特有的熏陶影响与约束教化,并因其不带强制性而显示出道德力量与文化定势,调整、规范着学校群体的行为。
(4)发展性。校园文化的发展性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使然及其映照,而同时又较突出地表现出自身的演进惯性。
从校园文化呈现出的上述特性,我们不难归纳出其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认同作用。这是其群体性的必然功效。校园文化群体的道德趋向,归根到底是一种人格、人品等的协调与认同。相近趣味、爱好的个性在整体倾向上而又不失个性风格,其实就是精神凝聚的一种心灵感应。
(2)修养作用。无论是校园文化的物质或精神方面,对学生主体的修养、熏陶都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持久表现。我们常听到的“书卷气”、“学生味”等其实正是校园文化定势对师生气质、风度等心理陶冶及修养教化作用的直观烙印。
(3)规范作用。这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本质约束力,其作用的强度虽因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呈现出不同层次,但由于这种规范内涵的规定性,使得不同的文化感受又呈现出相近或相同的精神内涵,从而显示出无意、无形、无所不在与现实的制约力量。
(4)导向作用。现代条件下,校园文化是开放式的,从而为学校群体行为及价值趋向提供了较广的选择余地。同时,校园文化又以其文化物质的定势为这种选择提供了主动吸收与消化导向,既不盲目排斥,也不被动盲从,而能对任何非主导文化观念和倾向进行抑制、批判与指责。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客观上指导着学校群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倾向。
(5)娱乐作用。校园文化本身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形成并发展着的。通过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集思想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教乐相融,不仅可使师生群体得到多层次、全方位、高格调的情感宣泄与交流,还会使他们在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与境界提高。
(三)研究意义
1、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
2、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3、完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合法、科学、人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理论依据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和谐教育思想
(三)创新教育思想
四、研究原则
(一)实事求是。
(二)整体规划,分阶段研究。
(三)边研究,边实施。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难点
(一)物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二)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日常规范、奖惩条例、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活动、饮食卫生等等;
(三)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学校精神的打造、师生心灵的呵护、团队价值观的形成等等。
其中,研究重点是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难点是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讨论法
(三)访谈法
(四)行动法
七、人员组成略
八、人员分工
史富坤:参与设计研究方案,负责定期召集课题组会议,确定会议议题,督促研究落实情况,向学校行政与教代会提交供讨论通过的研究成果;安排课题组成员参观学习的相关事宜;邀请顾问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研究指导。
黄宏明:负责设计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报告和结题报告,整理最终成果,统筹、审定书稿;联系顾问,不定期地与顾问交流,听取顾问的指导性意见。
课题组成员分工将详见研究方案中。
九、研究时间
十、技术路线与研究步骤
(一)技术路线
1、研读文献,探寻学校历史,访问学校历史“知情人”,筛选、提炼学校之“魂”(精神)。
2、设计研究方案,据方案、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研究。
3、课题组全体成员每两周定期集中讨论一次,内容主要是汇报并讨论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
4、至少每两月向学校汇报一次研究情况。
5、及时向学校行政和教代会提供需讨论通过的相关制度、措施。
6、及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反馈研究成果,认真听取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7、已经征得学校同意,每学年进行一次报告和一次奖励,最后结题时再进行结题奖励。
(二)研究步骤1、2007年8月1日—8月31日,组建课题组并开展具体工作,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完成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和“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提炼与论证。
2、2007年9月1日—9月30日,完成课题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
4、2008年8月—2009年7月,进行学校制度文化的研究与制定,以之带动心态文化的良性发展;完成报告。
5、2009年8月—2012年4月30日,完成制度文化的建设;完成成果整理;完成书稿撰写;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等待结题验收。
十一、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校的全力支持。学校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本课题研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相信学校将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
(二)强大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成员,以学识论,几乎全是学校骨干;从素质看,全部拥有可贵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且都能忧心于学校发展,愿意为学校的发展竭尽自己的力量;从行政职务上看,包括了学校党务、行政、政教、教务、总务、工会六大方面,既能在研究中高瞻远瞩,又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实现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十二、预期成果
(一)优美、和谐、高雅、大气的校园环境,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理想之地,奏响春风化雨的育人小夜曲。
(二)改进后美观大方、实用精彩的学校网站,既打开学校与外界沟通的通道,又提供师生在线交流的平台,为学校培养个性化人才提供网络基地。
(三)良好的校风,和睦的人事关系,逐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乐做事”的管理妙境。
(四)编印图书一册,汇集3年的研究心得,从理论到实践阐述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行动,以鉴后人、启来者。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开题报告实现途径
篇一:开题报告最新模板(1)重庆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特定文化场域下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学 院法政与经贸学院 专业班级社会工作 社工普2008-02 学生姓名何 飞学号 2008442058 指导教师张 涛
2012 年 3 月 15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2周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不包括辞典、手册)。4.“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至少2000字,其余内容至少1000字。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书写方式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百度文库资料 找了老半天了!(大四的用得着):开题报告方法介绍
来源: 魏帅的日志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3)大致的进度安排;(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6)经费概算;(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一、1、2、3、··· ···
二、1、2、3、··· ···
三、1、2、3、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初写【论文】的同学务必分享,六月份就知道有用了,很好很全很强大,留着静下心来慢慢看!
2010年11月26日 10:00:57 如何用word编辑参考文献
每个需要写毕业论文的朋友都会发现,修改文献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虽然现在也有很多软件可以编排参考文献,其实word本身就可以。
采用合适的编辑方法会方便地做到整齐,规范,自动排序和交叉引用。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2.按要求的格式输入参考文献内容。这时你会发现文本中的序号“1”字是上标格式的,这是你所希望的。但尾注中的“1”也是上标格式的,这不是你希望的。其余的格式也不合你愿,别急。用鼠标在最左侧处选中尾注中的序号“1”,按快捷键“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或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张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3.说明:
序号周围有似隐似现的框,这表示所插入手稿的尾注是一种“域”,不必理会它。插入第二个尾注的方法是同样的。word会根据所在位置的前后自动排序。在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前面有一条横线,你会发现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4.去除“尾注分隔符”
我们一般的编辑界面叫“页面视图”,选择“视图/普通”进入普通视图。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5.交叉引用
当你在文档中第n(n>=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
(注: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怎么办?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1、两栏文档的页码插入
2、另有妙用的ctrl+z
3、将样式传给其他文档
4、巧用alt键实现图片的精确定位
5、去除word页眉下横线
6、设置上下标注
7、选择合适的粘贴格式
8、斜线表头的处理
9、自动标注汉字拼音 word论文专用指南
1、两栏文档的页码插入
大家是否注意到,在word中将文档分成两栏,然后再插入页码时,每页两栏只有一个页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两栏各有一个页码,例如在打试卷、文件等时,一般都是将纸张大小设置成8开纸,然后在文档中分成两栏,我们要求左右两栏各有一个页码,而且页码是连续的,那么用传统的调入页码方法将不能实现。其实,word可以自动在两栏中都插入页码。
(1)将文档的栏数设置成一栏。点击菜单“格式”—>“分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如果显示的不是一栏,那么把它设置成一栏。
(2)接下来进行页面设置。选择“文件”—>“页面设置”,将纸张大小设置成所希望的大小,例如8开纸设置成:宽38cm,高26.5cm,然后把“方向”设置成横向。点击“页边距”标签,将上、下、左、右各自设置好,在将“拼页”选中。(3)选择“插入”—>“页码”,在“页码”对话框中设置好页码的“位置”—>“对齐方式”。确认“首页显示页码”被选中。再点击“格式”按钮,设置好“数字格式”和“起始页码”,两次点击“确定”按钮,即可。
2、另有妙用的ctrl+z 大家都知道,ctrl+z的作用是撤销上一个操作,能使我们在编写文档过程中可以及时取消所进行的误操作,或是恢复到以前的某一步。但你知道吗,ctrl+z还有特殊的作用: 先举个例子,在没有改变word缺省设置的情况下,word会自主的加入项目编号,比如在空行中输入:“
1、word写论文”,系统会自动加功能其变为项目编号的形式,回车后,在下一行添加了“
2、”字样。这时如果按backspace健,可以删除第二段中的项目编号,并不能消除第一段中的项目编号形式,也就是说第一行中的“
1、”已经变成项目编号了,不可选。这时,ctrl+z就发挥作用了。在输入“
1、word写论文”敲回车后,顺手按一下ctrl+z,一切都ok了,第一行还是原来的样子,一点都没变。
原因:word有“自动更正”的功能,可以按照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将键入的内容自动更正。比如我们输入“
1、word写论文”并敲回车后,word做了两件事,显示换到下一行,然后将这两行变为自动编号的形式。我们按了一下ctrl+z,刚好取消了第二个操作,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自动更正”的内容可以在“工具”菜单下的“自动更正”选项下更改。
3、将样式传给其他文档
便写论文时,一般都会按照学校或导师的要求,创建几种样式。如果想在其他文档中也使用这几个样式,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打开一个包含这些样式的文档,选择“格式”菜单中的“样式”命令,在“样式”对话框中选择“管理器”按钮。在“管理器”对话框中,打开的文档中的一列样式会显示在左边,normal.dot模板中的样式显示在右边。选择左边的样式,单击“复制”按钮,就将其添加到了右侧的列表中。单击“关闭”按钮。下次就可以从normal.dot文档中使用这些格式了。
4、巧用alt键实现图片的精确定位
在word文档中放置图片,它会自动也一个可见的网格对齐,以确保所有内容整齐的排列。双击该图片并在“版式”选项卡中选择某种环绕方式确定后,会发现位置往往不太如人意。如果需要精确的控制图片的放置位置,可以在按住alt键的同时拖动对象到某具体位置,这种方式移动图片对象时不是按照网格间距进行移动的,从而达到精确定位图片对象的目的。(1)无尾注的参考文献的排序
snowyzlj介绍了如何使用尾注编排论文的参考文献,虫友们非常欢迎。我再介绍一个没有使用尾注的普通格式的参考文献如何排序的问题。
1、将预排序的参考文献全选,复制
2、新建文档,粘 贴,全选,表格菜单下拉后转换中选“将文本转换成表格”
3、表格菜单中选排序
4、再次将表格转换成文本,全选,复制,回原文档粘贴,ok(2)如何自动生成英文目录
用word写学位论文可以自动生成中文目录(当然是指中文文档),但不会自动生成英文目录,虫们只好手工一条一条敲入,格式也不统一,很痛苦吧,这里给各位介绍一个word自动生成英文目录的方法,请各位尝试,别忘了回帖啊。
1、中文目录生成无误后,将论文取名另存一个新名。
2、在新文档中将文档中的1、2、3级标题统统改为翻译好的英文标题。
3、在生成好的中文目录上点击右键,选更新域,选全部内容更新。
4、复制新生成的目录,回原文档中转贴到合适的位置。
附带介绍一下如何自动生成目录?
1、首先保证你的论文各级标题都正确使用了样式格式(如“前言”为一级标题,选中后在“样式”窗口内选择“标题1”,“方法”为二级标题,选择“标题2”)。
2、使用“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之“索引和目录”,选择“目录”,取消“使用链接而不使用页码”,选中“显示页码”和“页码右对齐”,选择合适的“制表符前导符”,选择预显篇三:开题报告 路径规划
四 川 农 业 大 学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智能算法研究
学 号: 20083499 姓名: 杜 春 龙 指导教师: 陈 松 柏
学科专业: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所在学院: 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 2011 年 4 月 10 日填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