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法理情”三位一体的美好乡村

时间:2019-05-14 00:2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法理情”三位一体的美好乡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法理情”三位一体的美好乡村》。

第一篇:构建“法理情”三位一体的美好乡村

构建“法理情”三位一体的美好乡村

基层反映:构建和谐法制的新农村,要将“法、理、情”融为一体,着力建设法治文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乡村。

以“法”为主线,以“普法”为重心,加强农村法制及基层法制队伍建设,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转变。

以“理”为保证,加强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择用、考评、奖惩、防腐等工作制度和条例,加强人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监督,推进阳光工作进程。

以“情”为着力点,做好法制教育、人民调解、义务教育、社区矫正、刑释解教、安置帮教、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帮扶以及拆迁征地动员协调处理等工作,切实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目标。

第二篇:构建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

构建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

文: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即使命、愿景、价值观等等;

化:是由人们的观念与行为组成。是通过观念的长期影响产生的行为,形成的习惯。下面我们来谈一下企业文化主要都是由那些要素决定的。

一、使命使命,解决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为什么如此短,因为没有找到企业存在的理由。1975年,微软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随时随地帮助人们自由地交流。韩国三星提出“事业报国”,海尔提出“创造世界名牌”。

企业的使命从市场及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就是客户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是企业使命的基础。赢利不是企业的终极追求目标。赢利是企业的基础需求,就好比人呼吸一样重要。但是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呼吸,还应该满足社会的某种需求,如果一味的追求赢利,便会动摇企业生存的基础。

使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是在更广大的领域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寻找自己的灵魂。也就是让使命来拯救我们散乱的能量,使我们有一种为他人工作的神圣感。我们都是普通人,一旦我们的命运与一个伟大的使命联系起来,我们便可以创造出历史的辉煌。许多企业没有思考为什么要办企业,这是导致其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愿景是发展的方向,是由多个目标形成的微软的愿景是每一家、每一张桌子都有一台电脑。这一愿景当初提出来的时候,大部分人持怀疑态度。愿景愈大,带来的冲突愈大。因为大部分人看见了才相信,只有少部分人没有看见就相信。现在微软的梦想基本实现,人们才相信其愿景的威力。

愿景给企业发展指明方向,凝聚人才,创造一个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的沟通平台,从而产生了将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相结合的契机。企业不再是由一群普通人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有共同理想、共同使命的生命联合体。

每一个人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服从者,而是为了共同目标进行创新学习的开拓者。共同的愿景从DNA的角度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组织就如原子弹爆发一样,释放出每一个人的巨大潜力。同样是碳元素,结构的不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是金刚石,另一个是石墨。

三、价值观是企业判断决策的依据,价值观不是随意可以改变的强生公司1954年提出“客户第一、员工第二、社会第三、股东第四”的价值观。这四条价值观实际是强生的宪法,即使董事长也不能违背。这些价值观保证了强生的可持续发展。1982年发生了泰诺中毒死亡事件,强生马上召回其产品。

短时间给强生造成经济损失;但从长远来看,赢得了市场的信任,因为他们把客户放在第一

位。日本的三菱汽车公司却故意掩盖其汽车的质量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生命损失,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信用。

通常是企业高层自觉不自觉的破坏其价值观,说一套做一套,在内部破坏了价值观的完整性,企业员工受到高层行为的影响,他们所产生的违背价值观的行为又再去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安然、安达信公司的倒下,值得我们深思。中国的企业因诚信不足,每年造成的损失达5800亿人民币。我们犯的都是简单的错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简单,或者找到了简单却没有守住。企业文化是企业老板的文化,如果老板自己不将其个人领导过渡为使命、愿景、价值观的领导,这样的企业不论员工有多少,营业额有多大,从根本上他还是一个个体户。这样的企业发展愈大,老板就愈苦、愈累。优秀的文化让每一个员工变成老板,同时又愿配合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使命是企业的基础,愿景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价值观为企业保驾护航。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最终竞争力。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

第三篇: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11--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说起养成教育,孔子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说。养成教育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新时期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养成教育。

目前学校的养成教育工作,常遇到与家庭、社会观点不一致的现象。学校里大张旗鼓搞德育,学生一出校门,因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就大打折扣。面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常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甚至一筹莫展。

由此可见,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项任务。我个人认为,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放在社会大背景下去探索和思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加强学校养成教育工作。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必然要在教育要求、内容和方式等多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

1、继续加强学校养成教育工作。每周一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总结反馈一周内的各类信息,表扬好人好事,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感化学生;

2、制定阶段性小目标,循序渐进地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树立德育层次观,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3、开展“阳光少年总动员”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每月主题(文明待人、主动学习、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等行为常规和良好品质),围绕这些主题,组织学生针对性地自查自纠教育活动。通过校园“民谣知规范、情景演示强规范”等有计划有组织的养成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行为常规。

二、加强家校联系,有效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学校积极组建家长委员会,利用自身的优势辐射到家庭。比如,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来校参加主题班会和学校管理等活动,发动教师多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和家长携手发现孩子的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化教育方式。

三、联合社会力量,形成全方位的德育网络。

新形式下,德育工作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使德育走向社会化已得到广泛认同。学校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资源和力量,通过建立校外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与社区精神文明共建等,开展护绿、助残、国防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针对当前学生的特点,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寻求在德育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与创新,使德育活动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获得情感认同,使学生个性与才华得到较完美的发展。学校书法老师和小书法家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写春联,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助人的乐趣。又如每逢重阳节,学校就组织学生赴“老年人康乐中心”和敬老院看望老人,和老人一起包饺子,为老人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们树立敬老、爱老的思想等。

让我们共同来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德育环境,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迅速内化,转化为他们自身道德行为的提高,从而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第四篇:三位一体构建新型智慧城市

三位一体构建新型智慧城市

——专访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熊垓智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5月23日

第 17 版)

熊垓智,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执行副理事长、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产业战略专家,国家标准委员会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物联网、计算机速录专业学科建设带头人,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常委。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协助各级政府开展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及城市和农村智慧社区建设工作。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共同主持的25个部门参加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包括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等五大要素。那么,如何落实好五大要素?“关键在于解决好顶层设计、产城融合和投融资创新等核心问题。”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执行副理事长熊垓智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顶层设计统领智城建设

中国城市报:2014年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巜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智慧城市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的要求,您认为新型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应如何进行科学设计?

熊垓智:面对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遇到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中央网信办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并且牵头组织国家发改委等25个部委联合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这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步入科学规划的顶层设计时代。我认为应从五个方面科学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一是确定城市定位,明确目标,制定业务能力模型,找准城市的灵魂与根基;二是合理探索解决有关公权力分配与运行机制、公共服务基础架构、重点工程近中远期目标等问题;三是以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为出发点,从组织架构、业务架构、目标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和安全架构等七个方面规划顶层设计;四是具有大数据视野,站在城市高度思考信息化建设,打通行业之间的平台障碍,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五是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审计监督体系,重点工程项目风险和效益评估机制、应变能力机制和成长能力评估机制。

中国城市报: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存在哪些问题?

熊垓智:我们对“智慧城市” 的理解有太多、太重的信息化烙印,没有从根本上厘清智慧城市与城市信息化在理念、范围、路径、模式等方面的区别,从而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是新瓶装旧酒。

一是数据风险依然存在。目前部分核心技术需要国外研发部门的支持与帮助,然而在海量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又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核心技术如果难以完全国产化,一旦遇到技术和系统不可控问题时将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其次,系统更新与淘汰过程中造成部分成本的损失风险依然需要面对;再次,数据与软件的关联度极高,数据与未来发展系统的对接风险依然存在。

二是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智慧城市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其中,基础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微机电技术、软件技术等;智慧城市技术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这是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短板,应加强研发力度。

三是国家政策性指导匮乏。目前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禀赋各不相同,一些资源型经济地域的发展还是以粗放型为主,因而忽视了城市的发展质量,部分城市IT资源由各部门分开管理,相互的协同性平台难以建立,这就需要国家从一定高度入手进行政策性指导,将智慧城市建设引入良性轨道。

中国城市报:您认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应如何建设?

熊垓智:目前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首先应由政府提出相关政策并给予资金扶持,政府应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做好前期导向工作,并为之搭建基础平台,合理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新兴主导产业,设立专项资金来扶持主导产业的开发、建设、升级,完善与其相关的政策,如服务外包、市场推广应用、主导项目的财税政策等;二是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跨学科高精尖人才,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光学技术、管理学技术、生态学技术、地理学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根据城市自身的资源禀赋、级别、职能、发展方向等因素,合理地设置项目体系和布局信息要素突出城市个性,避免千篇一律。例如,对于资源禀赋较高的城市应该注重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及其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便捷服务,对于旅游型城市应当努力发展智慧旅游体系,使之形成一定的规模;四是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号召社会全面参与,目前政府与科研单位都对智慧城市建设抱有极大热情,但是智慧城市主要的发展目标是服务社会大众,而在一定的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市民与信息的互动。因此,需要提高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同度和参与感,结合市民的各自意愿与看法,使智慧城市建设更加具体、合理和亲民。

产城融合“人”城

中国城市报:新型城镇化战略必然要求新型智慧城市实现产城融合,那么,“产”和“城”各有何新内涵?

熊垓智: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不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创造了智慧城市,而是通过这些新技术实现的生态、环保、高效、节能的产城融合让广大市民所获得的幸福感,才是智慧城市的建设主旨和真正内涵,建设上要摒弃ICT思维;智慧城市的主体在“城市”而不是“技术”。智慧城市发展的“产”,包含产出、产能、产业,具有规模化、职业化、社会功能性及服务性等特点,而城市的本质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理念。

中国城市报:如何避免城市建设的空心化,实现产城融合?

熊垓智:避免智慧城市建设的空心化,关键是回归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需求,坚持战略引领、问题导向、需求驱动,杜绝技术导向、项目驱动。

为此,必须坚持六个作为: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合理科学布局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完善体制和法律体系;二是提升城镇产业配套功能,注重承接产业园区发展和人口集聚衍生的生产生活服务消费需求,提升城镇对人口集聚的承载力和对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能力;三是坚持基础设施优先,提高城镇对产城融合的支撑能力;四是全面改善城镇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五是完善多层次城镇体系,增强城镇对资源要素的集聚作用;六是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发展,为人民提供智慧化的文化修养。

创新投融资的造血功能

中国城市报:智慧城市建设资金庞大,再加上地方债高企,政府财政资金无以为继,致使资金之困成为阻碍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难题。您认为如何创新投融资机制?

熊垓智:自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发布PPP相关政策文件以来,PPP模式已被视为一剂破解智慧城市建设资金困局的良药:一是当PPP模式被引入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后,为换取特许经营权,社会资本方将承担大部分的资金投入,既解决了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也会缓解政府增量债务。同时,在逐利动机的驱动下,社会资本方将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实现项目盈利,有利于政府存量债务的消化。

二是通过PPP模式,社会资本深度参与到智慧城市公共项目领域,使得政企双方的角色和作用随之发生改变,政府将由公共服务的供给方转变为合作方和监管方,对项目整个实施过程、后续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会持续监管,可避免因企业获取暴利而使公众利益受到侵害现象的发生;企业对项目的参与程度也由单一的建设转变为从方案设计到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直至后期维护的全程参与。

三是PPP模式实现了政企双方的优势互补,可以将政府在顶层设计及战略制定等方面的优势,与社会资本方在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专家智库、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共建智慧城市。

中国城市报:目前国家提倡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尽管理论上可行,但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积极性不高,忌惮投资风险不敢涉足。对此,您有何见解?

熊垓智:我认为在PPP模式中,风险都是由最善于应对的一方承担,让对方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比如,在智慧交通项目的运营中,如果因车流量不足而导致企业达不到基本的预期收益,该经营风险应由政府承担,政府可以对企业提供现金流量补贴,以有效降低类似不可控因素所引发的经营风险。同时,企业应按其相对优势承担较多的管理职责,这恰恰也是政府管理层“低效风险”的易发领域。

在PPP模式中,以合同形式约定参与方的责、权、利,对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界定,可以有效规避参与方“相互勾结”的腐败风险。为此,财政部在《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中明确规定,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禁止参与地方PPP项目。

可见,PPP模式以“风险共担”为理念,以共同目标为纽带,将政府、金融机构、智慧城市服务提供商等参与方聚合在一起,形成抵御智慧城市推进中所遇风险的强大利器。

第五篇: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2

学校、社会、家庭 “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严务乡中心小学

2012.9

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西方社会一些不健康东西的涌入,特别是享乐、拜金主义思潮的冲击,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未成年人犯罪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德育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学校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摇篮,对中小学德育建设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要认真落实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坚持德育首位,育人重育心,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德育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有效途径。德育工作的落实,主阵地又是学校这块热土,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为此,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任务就落在了中小学。要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为指导思想,采取以中小学主要领导挂帅,共青团、少先队为龙头,学校政教和班主任为基础的德育工作队伍,以德育环境建设为契机,狠抓学校德育工作。要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好四个建设,三个教育活动。

l、德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相对稳定的德育工作队伍,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必须配备一支思想素质高,政治合格,组织能力强的教师骨干担任德育课教师以及班主任、团队干部和政教干部,让其放手、放胆,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及系列活动。

2、德育基地建设。德育基地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小学要以当地名胜或烈士陵园为学生爱国主义校外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前后,组织学生,以学校政教、少先队牵头,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通过在烈士纪念碑下,讲革命传统、革命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认真抓好学校内部德育基地的建设,如学校德育室、队部室、校史陈列室、科技活动室等,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观摩、宣传和教育,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庭、爱学校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3、德育制度建设。为更好地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建立一系列德育工作制度。如团队主题性活动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每日升降旗制度、国旗下讲话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门卫制度、学生一日常规制度、学生违纪管理制度、与社会、家长联系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的落实,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言行,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德育环境建设。培养和教育青少年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不仅教育部门要抓,而且全社会都要共同抓。在这方面,必须从优化德育环境入手,坚持落实“三百”方针,组织学生看一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读一百本爱国主义书籍,唱一百首爱国主义歌曲,弘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内容的德育活动主旋律。首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同时,狠抓校园内部德育环境建设,每天对学校发现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宣传,对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评论,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达到督促规范自己的言行。其次是利用学校张贴的宣传内容,名人名言、标语口号、名人名画、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校园宣传画以及学校公开栏,黑板报、墙报、壁板、科技成果展等,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健康、活泼向上。再次是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及净化建设,校园坚持一日三扫,教室窗明几净,校园整洁美丽,处处赏心悦目,陶治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其尊敬老师,校内校外保持一致,尊老爱幼、讲文明、讲礼貌、不打人骂人,关心爱护同学,热爱学校公益事业,爱护学校公物,不攀摘花草树木,不乱丢果皮纸屑,保持校园清洁卫生,校外不毁坏公共设施,不偷盗,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要求中小学生不看黄色淫秽录相和书刊、不赌博、不迷信、不打游戏,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紧密配合,共同抓好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5、狠抓未成年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要把它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单一到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小学思想品德及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优势,挖掘教育内涵,发挥教育功能。同时,各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各科教学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6、争做“五好小公民”,开展育心教育。五好小公民教育活动,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育心教育的最好途径。通过对“五好小公民”的评比和对未成年人的育心教育,塑造了学生美的心灵,让学生处处以好的、积极的、健康的、美的东西为镜,时时对照自己。“以人为鉴而明荣辱”,使未成年人随时以先进的人物为榜样,以真善美熏陶自己的心灵,主动与不良习气和不良行为作斗争,抵制不健康的东西的侵入,从而修正了自己的言行,促进了学生健康品质的形成。

7、认真开展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小评论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小评论活动,让学生对社会上的真善美、假恶丑进行评论,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当地标志性建筑和龙头企业,慰问孤寡老人和军烈属,体味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收集和观看反映社会主义辉煌成就的图片、数据、资料,通过算账对比,了解人民群众生活的富裕,看社会主义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促进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好好学习,报效祖国。通过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二、坚持法制进校园 依法治校

法制进校园,依法治校,这是时代的呼唤。请法制课教师定期给学生上法制课,除给学生讲法律基本知识外,要用一些典型的案例,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利用剖析的原理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从案件侦破,案件的性质,治安处罚,刑事责任的承担,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警示学生,防患于未然。更要让中小学生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赔偿法》、《劳动法》、《防震减灾法》、《行政处罚法》、《环境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使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要积极建立“警民共建”学校,定期请武警、公安、交警到学校研究工作,请他们为学生讲社会治安、交通法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知识,为整顿学校秩序、防止社会干扰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还可定期组织学生到监狱进行参观调查,请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从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后的悔恨以及渴望重新做人的愿望,倾诉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深深地触动,为培养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法制教育方面,应不单纯只靠司法部门的配合,而在学校内部同样营造一片法制天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中小学普法教育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普法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普法与学校“三风”、“三化”相结合,普法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普法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做好宣传工作,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通过举办法制讲座等形式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进行法律知识问答及时事政治问答,组织学生观看警示教育片,在每个教室和德育室张贴《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五爱”、“五心”、“十情”、“文明学生标准”等,让学生随时规范自己的言行,起到潜移默化,净化学生的灵魂,让不良行为自然泯灭。

通过法制建设进校园,在学生中普法、让学生懂法、守法、用法、规范学生的思想、言行,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什么是守法,什么是犯法,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以“关教”工作为契机,以家长学校为基础,认真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关教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份。要充分利用其职能作用,配合学校抓好中小学德育教育。

1、抓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年三月和九月,在新学期开始,可邀请当地家长委员会相关人员深入各中小学给学生讲革命传统,讲艰苦奋斗史,并协助学校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教育他们要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听老师的话,教育大同学要关心爱护小同学,激励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学雷锋、做好事”,通过“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让学生比行动,比思想,看谁讲文明,看谁讲礼貌,看谁好事做的多,通过评比,有效促进中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2、抓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清明节前后,学校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烈士陵园或名胜古迹进行缅怀先烈、历史考证等活动。请关工委或家长学校领导配合学校为学生讲革命史,讲烈士事迹,讲英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勉励学生要好好学习,从小立壮志,踏着先烈足迹,去实现先烈未完成的遗愿,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好。

3、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实行延安精神进校园。延安精神进校园,是强化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倡导艰苦朴素,不侈奢浪费,用延安精神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处处为集体着想,用延安精神磨练未成年人,使未成年人时时牢记阶级苦,不忘革命人。通过对中小学实施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延安精神系列教育,使学生普遍养成艰苦奋斗,爱惜粮食,爱惜劳动成果,不侈著浪费,不攀比,不摆阔气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4、减轻学生负担,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减轻学生负担,不但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更重要的是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使其健康成长。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成立各种活动兴趣小组,让学生参与社会现实的调查和讨论,开展社会评论活动,使学生明白真善美和假恶丑,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组织做保证,以德育为首位,以法律为武器,以关教工作为契机,以家长学校为基础,对中小学生广泛地进行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学校要真正落实德育教育,使之收到实效,一是社会大环境的根本改变,二是学校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完善学校与教师的评价体系,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社会、学校、家庭三者有效合一,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学校德育阵地、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方能保证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才能有效地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下载构建“法理情”三位一体的美好乡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法理情”三位一体的美好乡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大全五篇]

    七叉镇中心学校 2011-2012年度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

    “美好乡村”解说词

    “美好乡村”专题片解说词 最美绩溪 ——绩溪县美好乡村建设掠影 01、[画面]徽山,徽水,名城绩溪代表性景观; [解说]这是一幅画卷,画出百里花园的水墨村庄;这是一首诗篇,吟醉文化名......

    美好乡村解说词

    钟鸣镇美好乡村泉栏村解说词 “秋月扬明恽 ,冬岭秀寒松”,值此松柏傲寒之际,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指导参观我们美丽的山水田园村庄——泉栏。泉栏村历史悠久,中心村舒家店更是在明......

    美好乡村汇报

    宁老庄镇荣华中心村基本情况 一、建设规划。新建中心村规划占地120亩,总户数420户,总人口1456人。在原有小康村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之上,结合区2012年第三批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美好乡村征文

    乡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可是有些清洁卫生还是做得不到位。要让我们乡村更加干净美丽,我有自己的小想法。 我希望上级能派一个环保模范来村里给大家做示范教育,让村里的人受到......

    美好乡村建设

    深化认识主动作为,完善机制狠抓落实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感想 建设美好乡村是省委、省政府基于我省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

    关于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情况报告

    关于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情况报告近年来,XX市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突出红色资源利用、红色传统发扬、红色基因传承,构建党性基地、课件资源、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红色......

    构建“三位一体”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先进事迹

    构建“三位一体”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全力打造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管理区振兴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2年9月,下辖4个居民委员会和1个环境管理站,辖区常驻居民1.8万人,有个体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