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铜山地税构建“三位一体”税源管理模式
江苏省铜山地税构建“三位一体”税源管理模式
发布日期:2010年07月21日来源 :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
字体:【大】【中】【小】
今年以来,铜山县地税局紧紧围绕“三个一流”目标,积极构建税收管理员纵向分割、ABC岗横向统筹、税源管理组交叉监督“三位一体”的税源管理体系,对辖区内税源实施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强力推进“精管税源”工程,实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该局认真落实分局长管户制和精管“20/80”制度,将全局23名正副分局长全部推向征管一线,对全县300户重点税源实施专门管理;税收管理员每月征收期间实行划片管理,征收期后统一集中开展巡管巡查、行业管理和纳税评估,形成划片管理与专业管理、责任管理与分权管理相结合的税收管理员纵向分割管理体系,有效化解“责任一体化”中的相互包容、相互隐瞒、底数不清、责任不明的弊端;按照“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平衡发展”的原则,根据各基层分局的税源情况和各税收管理员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条件、工作经验特长等,以分局为单位成立若干税源管理组,每组设置ABC三个岗,将人员统筹安排到各管理组,做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取长补短、合力共进,构建起ABC岗横向统筹管理体系,有效解决征管力量薄弱、能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效能;构建税源管理组交叉监督管理体系,要求各税源管理组定期通过日常巡查、纳税评估、管理点评等方法,对其他管理组管理范围内纳税人的开业登记、税负核定、停歇业管理、涉税信息采集等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有效发现执法中的风险点、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和廉洁从税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互帮、互助、互相监督中实现税源管理“面”与“线”的结合、“量”与“质”的同步。
第二篇:广东地税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
中国税务报电子版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中国税网首页>>中国税务报电子版
广东地税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 www.xiexiebang.com2010.02.10
■赵永清李友乔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规范管理流程,防范税收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度,促进税收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广东省地税局审时度势,认真分析税源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决定借鉴国际先进的税收管理理念,在全省地税系统逐步构建起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缘起篇
2004年以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广东地税系统全面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开发了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和纳税评估软件,积极推进纳税评估工作,税源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在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税源管理工作中也遇到不少问题:
——税收管理员人数少、管户多。截至2008年底,广东地税共有税收管理员7196人(不含深圳,下同),管理的固定业户2057248户,人均管户285户。珠三角地区人均管户更多,东莞市地税局、中山市地税局人均管户高达700多户,有的税收管理员管户高达3500户。
——税收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事务繁重。广东地税的税收管理员职责有7大项27小项,还要负责社保费的征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税收管理员大部分的工作时间被案头、事务性工作挤占,难以抽出时间到户调查,实地深入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同时,税收管理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素质高、业务熟的人员较少,难以高质量地完成众多的管理任务,特别是纳税评估工作。
——纳税辅导有待加强。纳税辅导,尤其是税前辅导是提高纳税遵从度和税源管理质效的重要一环,但当前的税前辅导力度比较薄弱,纳税辅导的系统性、及时性、准确性需要进一步增强。
——纳税评估作用发挥得不够。纳税评估是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依托海量信息数据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举措。但是广东地税纳税评估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实际效果都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未能充分发挥其强化税源管理的作用。
——风险防范亟须加强。目前,税收风险加大,需要进一步健全防范税收风险的机制,既要防范纳税人不依法纳税导致税收流失的风险,又要防范税务人员失职、渎职或不廉行为导致税收流失的风险。税收管理员对管理事项统包统揽,不仅工作效率低下,使征管工作难以到位,而且存在廉政隐患。
通过调研分析,广东地税认为必须打破全能型集权式税收管理员制度格局,以专业化为抓手重构税源管理架构,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税收管理员岗位,理顺税收管理员职责。为此,广东地税决定构建“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分类管理为核心,以征管流程为导向,优化服务,强化评估”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在部分地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
行动篇
2008年5月,广东地税在珠海市香洲区地税局开始进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试点,2008年11月又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佛山市禅城区地税局祖庙分局、石湾分局试点。2009年,省局印发了《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工作方案》(粤地税发〔2009〕90号),决定在全省逐步建立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其中,2009年3月~10月在珠海、佛山全市进行试点,其他市选择一个县级局(分局)试点,为全面推广积累经验。粤地税发〔2009〕90号文件下发之后,各地高度重视,各市局党组都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粤地税发〔2009〕90号文的要求和各地试点方案,调整了机构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6月,广东地税又按照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关于大力推进信息管税的部署,决定扩大试点范围,珠海、佛山、汕头、江门4个地级市局和其他地级以上市的16个县(市、区)局被纳入试点范围。这些试点单位共有税收管理员2008人,管理纳税户76.98万户。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已从2009年11月起在全省逐步推广。
以税源科学分类为核心,调整管理机构职能
广东地税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纳税户的分布情况和税源管理人员状况,按规模或按行业或按纳税遵从度对税源进行分类,将其区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规模税源。在此基础上,调整税源管理机构的职能,赋予不同的专业化管理职能。突出管理重点,将主要人力和主要精力放在对重点税源的管理上。税源管理机构的设置根据各地的税源分布和人员状况,灵活地采取外分离或内分离的方式,构建与税源实际相适应的分类管理机制。所谓机构外分离,是指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要求设置独立的税源管理机构,不同规模的税源分别由不同的税务分局(局)管理。所谓机构内分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都归一个税务分局(局)管理,其内设的税源管理机构分别负责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的管理。在试点单位中,珠海的香洲、拱北、斗门城区,汕头的中心城区,江门的江海区、新会区、开平市,肇庆的怀集县和云浮的云城区实行外分离方式,其他试点单位实行内分离方式。
以征管流程为导向,合理设置人员岗位
新模式以流程导向代替传统的职能导向,按照征管流程,归拢一定范围内的流程节点,合理设置岗位(设置纳税辅导、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等岗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职责分工,优化重组业务流程。
重点税源采取管户为主、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方式。一般税源和小规模税源采取管事为主、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规模较大、人员较多的非重点税源管理机构按管理环节或事项如户籍管理、催报催缴、一般涉税事项管理等设置岗位,具体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可灵活掌握。规模较小、人员较少的非重点税源管理机构,则仍实行分户到人的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各试点单位出台税源管理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各环节中的操作程序和任务分解,明晰相应的工作准则,配套对应的考核指标,确保税源管理各项工作统一规范。
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强化税源采集分析
进一步拓宽税源信息采集渠道,提高税源信息采集质量。首先,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涉税信息交换制度。广东地税机关与工商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信息交换和共享,广州、揭阳、梅州、河源、珠海、肇庆等市由政府主导,率先建立税务机关与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实现了涉税信息共享,也取得了明显效果。其次,各个管理环节负责采集与本环节相关的税源信息,指定专人负责税源分析和预测,以确保税源信息的及时完整,全面把握税源整体情况,增强税源分析和税源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依托征管信息系统,保证各个管理环节衔接顺畅,实现信息共享。
优化服务加强辅导,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
将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源管理的全过程,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为增强纳税辅导的系统性、及时性、准确性,广东地税专门出台了税收管理员纳税辅导试行办法,要求各地在税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为所有纳税人提供文明高效、及时准确的纳税辅导。对新办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以及重要的办税规程、税收政策法规、办税信息系统(软件)实行集中辅导,对具体的纳税人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面对面的纳税辅导。各试点单位专门成立了纳税辅导机构或设置岗位,定期举办纳税辅导培训班,特别是强化了税前辅导。税收管理员定期下户,及时与管户进行沟通,为管户提供“量身订制”的咨询服务和纳税辅导。
成立机构专设岗位,强化评估堵塞漏洞
省局、市局和各县(区)局成立纳税评估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和实行纳税评估工作;基层税务分局设立纳税评估岗位,负责各类税源的纳税评估以及定期定额户税额核定工作。全省试点单位专门从事纳税评估的人员已达626人,与税收管理员比例约为1:3。为了明确纳税评估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规范纳税评估工作,广东地税起草了《纳税评估员制度》、《纳税评估管理规范》。
各地试点单位按照广东地税的要求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在目前信息化、智能化评估系统尚未完善,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渠道不够畅通的阶段,各地纳税评估员充分凭借管理经验,以案头评估形式开展数据分析,对存在疑点的业户开展质疑约谈及到户核实,及时纠正纳税人错误的涉税行为。其他非试点单位也按照省局的部署,全面开展了纳税评估工作。
成效篇
广东部分地区的试点实践证明,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能集中管理力量管好重点税源,确保税收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能有效解决全能型集权式管理税收管理员权力过大的问题,能有效解决税收管理员管理事务多穷于应付的问题,能有效解决不同素质的税收管理员工作适应性问题,尽量做到人尽其才,能有效提高税收遵从度,防范税收风险,能有效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征管质量。
以专业化实现精细化
新模式改变以往税收管理员一人统揽税源管理职能的情况,根据税源管理流程设置岗位,体现分工精细化、专业化,把税收管理员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去掌握税源变动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去探索新的征管方法。
新模式的实行让各个岗位人员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到各自的专项工作中。在实行前,税收管理员约90%的时间集中于处理催报催缴、征管资料整理等案头工作,只有10%的时间用于企业数据采集和下户调查分析等税源动态性管理。在实行后,由于有人专门负责催报催缴、征管资料整理等案头工作,税收管理员用于案头性事务的时间,占其全部工作时间的45%,而从事税源动态管理的时间则跃升至55%。专业化管理还直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珠海市香洲区地税局的催报催缴岗现在平均每人每月完成催报催缴300户左右,催报催缴成功率从20%左右提高到80%左右。
提高税收遵从度
通过设置纳税辅导岗,主动给纳税人提供专门、系统、长效的纳税辅导,进一步密切了征纳关系,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截至2009年12月底,广东省试点单位共举办新办登记的纳税人税前培训辅导班989期,培训131814人次。通过培训,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明显提高。目前,珠海市香洲区地税局电脑系统内新办企业的准确率达100%,纳税申报率为98%,申报税种准确率为100%,使用广东地税网报系统成功率达100%,事后咨询率下降了8成。佛山市禅城区地税局祖庙分局的入库率从97.3%提高到99.5%,新办企业的按时申报率从92%提高到96%。清远市开发区地税局的申报率从95%提高到97%,入库率从95%提高到98%。
促进税收收入增长
2009年1月~12月31日,试点单位以管促收入库税款460468.91万元、滞纳金11564.43万元。其中,催缴入库欠税75400.73万元、滞纳金4265万元,纳税评估入库298943.29万元、滞纳金5992.13万元,通过采取其他措施查补入库86124.89万元、滞纳金1307.30万元,以管促收成效显著。
整合盘活人力资源
佛山市禅城区地税局祖庙分局从事税源管理的人员(包括税收管理员和纳税评估员)从试点前的23人增加到34人,石湾分局从21人增加到29人,清远市开发区地税局从21人增加到31人。新模式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工作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实行绩效考核,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利于激发工作热情,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实行新模式后,按管理流程设置专业岗位,职权细分,各类管理事项环环相扣,各管理环节相互制约监督,使管理的有效性直接体现出来,化解了许多工作中的隐性风险,使各个工作环节隐藏的问题能够及时暴露和解决,有力地保证了各岗位依据法定职权,按照法定程序办事,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及时解除了税务管理中的风险,强化了执法监督,有利于防范执法风险,保障队伍廉洁自律。
体会篇
在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工作中,广东地税有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是国际上通行的、比较先进的税收管理理念。在对纳税人的纳税遵从风险、税收管理员的执法风险、廉政风险进行认真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只有查找出容易产生纳税遵从风险或容易出现执法风险、廉政风险的节点,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纳税遵从度,才能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防范执法和廉政风险。如可将纳税遵从风险较大的建筑安装、房地产等行业的纳税人列入重点管理范围,实施专业化管理;加强税前辅导,提高纳税遵从度;按征管流程设置岗位,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建立相互制约监督的廉政保障机制,有效防范执法和廉政风险。
——必须抓住专业化这一关键。只有专业化才能实现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税源管理是含义非常丰富、内容非常广泛的,是全方位、立体式的专业化。既包括以分类管理为核心,按规模或按行业或按纳税遵从度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化的税源管理机构来分别管理不同的税源,也包括按不同管理环节、管理事项来设置税源管理岗位,还包括明确税源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让税源管理人员专门从事某个环节事项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职责分工,优化重组业务流程,提高管理质效。
——必须夯实信息共享基础。信息共享是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建立和实行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加快征管信息化建设。一是完善各个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二是依托征管信息系统,保证各个管理环节衔接顺畅,实现信息共享,防止工作脱节,避免出现漏洞,提高管理效能。
——必须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实现税源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必须建立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的税收管理员队伍。一是要调整人员配备,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二是要将业务能力较强和素质较高的人员向重点税源户管理和纳税评估岗位的分配上倾斜。三是要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要根据不同专业岗位的业务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切实提高税收管理员适应专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四是要建立能级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以能定级、按能配岗、岗能匹配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和纳税评估员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必须建立部门互动机制。税源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不及时,特别是第三方信息来源不充足是制约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强与发展和改革委、工商、统计、公安、海关、国土房管、建委等政府相关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协调,逐步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的共享机制,为加强税源管理提供充分、真实的第三方数据。在税务系统内部实现纳税评估与税收分析、税务稽查以及税政管理、征收管理之间的良性互动,逐步建立一个以分析引导评估和稽查,评估为稽查提供有效案源,稽查部门根据评估疑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税务稽查,评估和稽查反馈结果改进评估方法和税收分析的工作机制。征管部门定期总结分析评估发现的税收管理隐患,推动相关部门从制度层面完善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评估一个行业促进一个行业的管理,评估一个地区提升一个地区的管理,不断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建立防范税收风险的长效机制。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中国税务报社
第三篇:实施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
实施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建设和谐民族社区
光复道街北岸华庭社区
光复道街北岸华庭社区是由北岸华庭小区、德丰花园小区、盈月公寓、秋星里4个居民小区组成,社区居民2260户,5100人,少数民族家庭 27 户,81 人。其中:回族21户、68人,满族4户、9人,朝鲜族1户、2人,蒙古族1户、2人。辖区内座落有陈家沟清真寺和2个清真饭店。几年来,我们社区始终重视党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研究社区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强社区事务管理、建设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2009年,河北区政府授予北岸华庭社区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和“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11年我社区实施“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新模式,借助新的工作理念,就是要把理顺社区、社区宗教组织及社区少数民族居民之间的关系,作为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助推了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和和谐家园建设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实施“三位一体”社区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社区民族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在社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了社区“民族事务协调小组”,负责协调社区民族关系,成立了社区“民族宗教联谊小组” 聘请民族工作信息员,负责社区内少数民族联络服务工作,把民族工作的网络脉梢真正延伸到少数民族家门口;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建立了楼宇党支部,少数民族党员在社区少数民族群众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把宣
1传党的政策深入到居民家中,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民族工作网络体系,夯实了社区民族工作的基础。
(二)齐抓共管,搭建诉求平台,建立协调帮扶机制。
一是设立党员接待站,坚持每周三、五两天作为群众接待日。二是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少数民族群众个性化需求提供帮助。三是与驻社区有关单位和清真寺共建联谊会,每季定期活动沟通情况,解决问题。四是设定法律服务接待日,依法为少数民族群众、企业维权、服务。五是建立妇女儿童接待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六是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待日,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诉求。七是设置意见箱、公布热线电话、发放“真情服务卡”,注明社区办事人员的联系方式。八是建立信息反馈、沟通机制,对于社区不能或者难以解决的诉求,及时提供和反馈给街道办事处、区民宗侨办等上级和相关部门,求得帮助和支持解决。渠道的开通、平台的搭建使我们社区为解决居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的诉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实施“三位一体”社区管理中,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核心任务
今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服务社区居民为核心,促进社区和谐,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为目标,实施“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新模式。“三位”即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一体”是联合成立社区服务管理
委员会。
北岸华庭社区党委始终把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作为维护社区稳定、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社区党建和班子建设的规划目标,今年在实施“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新模式工作中,社区党委召开专题 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分工负责,明确任务,建立健全了抓工作落实的制度和措施。成立了新的涵盖有宗教人士、物业公司、业委会、社区单位参加的北岸华庭社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族宗教联谊小组”,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今年我们充分发挥社区“三位一体”服务模式贴近群众、了解民情、洞悉民意的优势,把解决少数民族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放在首位,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一)拓宽社区服务渠道,构建少数民族困难群体救助服务体系。依托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完善少数民族就业档案,帮助少数民族“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2011年我们共为少数民族居民提供各种就业和再就业岗位38个。3年共为社区4户特困少数民族家庭办理了低保;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争取到了 500元助学金;为12名少数民族母亲免费查体。2011年春节期间社区党委为社区3户特困少数民族家庭送去了价值500元的米、面、油、衣物等慰问品;社区卫生院张大夫与2户少数民族残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苏宁电器公司承诺免费入户为社区少数民族家庭及残疾家庭保养维修家用电器,并与他们建立长期帮扶对子,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个人心灵。共为7名少
数民族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为3名老人及时补办了免费乘车卡。在完成各项救助工作中值得一提的一项工作,是由社区居委会提议,街办事处多次会同区供热办及供热公司协调解决了陈家沟清真寺寺院1800平米供热及供热费减免等事宜,为寺院神职人员及到寺院做礼拜的伊斯兰居民提供良好活动的环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宗教事务的关心和关注,让社区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到民族团结大家庭的温暖。
(二)整合社区优势资源,开展惠民利民特色服务。
北岸华庭社区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社区管理的资源优势,整合社区文教、餐饮、医疗、养老、家政、宗教等资源,形成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覆盖全面的社区服务圈,满足了各民族群众及信教群众的日常需求。在少数民族群众普遍关心的社区医疗服务方面,依托社区医院,定期开展“社区健康行”、“名老中医进社区”、免费查体等活动,实现了民族社区居民“小病不出社区”的卫生服务模式。社区把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放在重要位置,为社区里的清真餐饮、宗教生活等提供及时必要的服务,方便社区居民生活,得了少数民族群众广泛赞誉。
三、实施“三位一体”管理,始终把创新社区服务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作为重要内容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少数民族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和谐民族社区建设中,在社区建立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身路径、老年人及残疾人日间照料活动室等设施,并因地制宜,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
2011年,在社区中开展“家庭和谐大家参与”系列主题活动,如开展了以“宝宝快乐健康、促进家庭和谐”为主题的活动、家庭趣味运动会、“我快乐、我成长”、“ 非凡的四岁生日”、“爱心助学感动我”、“童心向党”优秀童谣传唱、“安全知识送上门、快乐成长在北岸”、“真情都市,快乐周末”全民趣味健身活动、“谁不说咱社区好”、献给母亲的玫瑰花、“天津市2011年百万市民游津城、家庭北京一日游等活动。社区“家庭和谐大家参与”活动开展以来,共计有21户少数民族家庭参加了社区组织系列活动,提高了家庭文化、生活品味、提升家庭发展能力,提升了家庭和谐幸福感。在建党90周年之际社区领导带队走访了居住在社区内民族宗教人士、少数民族经营户和享受低保的少数民族家庭,向他们宣传了党的90年光辉历程和民族宗教政策,为他们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此外,我们北岸华庭社区还注重挖掘和培养社区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利用和发挥少数民族群众的人才优势,组建了:《民族舞》、《评戏》、《京剧团》、《老年书画》《家教宣讲团》等团队。把他们充实到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各志愿者团队、文艺活动团队当中,激发他们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为和谐社区建设献计出力,做出贡献。
2011年实施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以来,促进了和谐民族社区建
设,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我们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为构建民族和谐家园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无竭的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拓展社区民族工作新领域,探索社区民族工作的新路子。把“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真心真意为少数民族服务”、“做好外来少数民族人员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健全社区民族工作机制”等作为工作重点,发挥以点带面,推进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
浅谈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
内容提要:各地幼儿园伤害事件频频发生,给幼儿园、社会、家庭敲响了警钟。如何在幼儿园构建有效的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安全管理网络,确实保障幼儿生命安全,是本文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
安全管理
三位一体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各地幼儿园伤害事件频频发生,给幼儿园、社会、家庭敲响了警钟。如何在幼儿园构建有效的“三位一体”安全管理网络,确实保障幼儿生命安全,成为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幼儿园是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前沿阵地,是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三位一体”中的主体。
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优势。从育人功能来看,幼儿园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化活动,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从育人环境来看,幼儿园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了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幼儿在园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安全知识的传授。
(一)构建园所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安全意识。
幼儿园要成立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求人员到位,分工明确,目标清楚,责任到人,工作到位。要科学制订《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向教师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制订《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幼儿园班级公约》等。要做到幼儿园逢会必讲,时常作安全工作布署。开展阶段性、季节性、定期或突击性、不定期的安全工作专项排查和整治活动。建立安全工作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
(二)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各主题活动之中去。
幼儿园五大领域中,有许多与幼儿安全有关的小活动,可将一些重要安全知识作为重要主题活动来开展。如:在《篮球女孩》的故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交通事故给人带来的危害,感受到要注意交通安全的必要了。萌发了保护自己意识,想到了保护自己注意交通安全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创设环境收集一些图片让幼儿认识简单的交通标志:人行横道线、信号灯、停车线等。通过游戏《猜猜看》,来巩固对交通标志的认识。收集各种车辆,在区域活动、自主性活动中,进行模拟开汽车,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车和交通规则。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过马路?安全过马路有什么好处?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形式各异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应对突发事件预案的演练活动,如:地震来了怎么办?火警呜呜呜!等演习,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简单又实用的自救技能。
二、家庭是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安全教育的调整和补充,是“三位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园所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它具有早期优势,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它最能根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实施个别教育,也最能有针对的对各种社会信息景进行整理、筛选,是安全教育的有效调整和补充。它具有长期性、持久性,所以,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家园一体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势在必行。
(一)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请专家以安全教育为主题,进行法制法规知识教育讲座;用身边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向家长介绍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利用召开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出谋划策,齐心协力,家校共建。
(二)充分利用园所网站,向家长宣传幼儿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充分利用幼教论坛,积极探索幼儿安全教育及管理的新形势,新发展。
(四)发放安全教育《告家长书》,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五)邀请家长来到学校,面对面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增进互信,使家长的安全教育思想、行为幼儿园统一和同步。也可用家访,通电话,函告等方法及时互通信息。只有家园双方对学生情况了解,安全教育才能步调一致、有的放矢,双管齐下,效果明显。
三、社会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延伸和发展,是“三位一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一)园所要与地方派出所、当地综治办、社会进步团体建立共建关系。充分利用他们进行宣传,运用他们的行政、法规、条例、对幼儿和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民事调解和经济处罚等。
(二)积极协调,尽量聘请社会安全协管员:(1)聘请派出所干警为幼儿园安全教育辅导员;(2)特聘学校附近的群众为园所安全协管员。园所近邻的群众对学校安全隐患早有洞察,便可尽早提醒幼儿园现阶段可能有哪些安全隐患,促使学校尽早解除;(3)建立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等。让群众都来参与园所平安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共建平安校园。
总而言之,幼儿园安全工作要警钟常鸣,常抓不懈,精心布署,措施得当,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安全教育要做到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三管齐下。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幼儿园和社会的界限,以园所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园所、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安全保障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五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
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多元化的经济结构逐渐增进,税收管理的对象数量急剧增加,税源差异性在进一步扩大,这些都对税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税源管理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需要寻求突破的新阶段。税收事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
税源管理专业化是建立以税收风险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税源分类管理为重点,体现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要正确理解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必须走出以下的“两个误区”:
1、专业化管理就是简单的分类管理。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将税源进行分类,真正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应该是细化到每个行业、每个税种、每个纳税人和每个工作环节上,都有专门管理办法、管理手段和目标。
2、专业化管理的成效就是收入的增长。专业化管理不是唯收入论成败,而要把提高征管质效作为主要标杆。检验专业化管理的成效既要看税收收入的增长,更要看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益是否提高,看税收遵从度是否提高,看征收率是否提升,看征管漏洞是否存在,看征管秩序是否好转,看纳税人是否满意。
二、税源管理的现状
以XX税务分局的税源管理现状为切入点,来窥探A市地税现行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纳税人日益增长而税收管理员保持相对稳定
近几年,随着A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股份制经济、民营经济增长迅速,地税机关管辖户籍量激增,而由于行政机关编制的限制,税收管理员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上,这使得税收管理员的人均管户数越来越多,漏征漏管的情况不免发生。加之,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集申报审核、资料归集、纳税辅导与服务于一身,职责过于繁杂。使得税收管理员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无法在税源管理上加大力度、扩展深度。
(二)税收管理员队伍素质不高,与现实管理要求不符
从XX税务分局的情况看,一方面纳税人规模和税收业务量在快速增长,税源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税收管理员队伍人员老化(平均年龄达45周岁)、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知识更新。这致使基层征管普遍存在“不会管、管不了”的现象。在基层分局60%的税收管理员不能独立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导致只有少部分税收管理员能够胜任纳税评估工作,致使一线的纳税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收效不大。
(三)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税收风险加大
尽管近年来在税源管理中越来越强调多渠道获取、充分利用涉税信息,但通过外部获取的信息仍然有限,与发改委、统计、工商、国税、银行、国土房管、城建规划、教育卫生、劳动社保等地方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分析应用更为有限,税源信息的获取基本上局限于纳税人开业登记和纳税申报时收集的数据。内外信息获取方式的单一使信息数据质量不高、不完整,不能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方面的真实信息,致使税务管理工作时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应付局面。同时,也加大了税收执法风险。
(四)社会信息化发展日渐成熟,信息管税成为可能
从“十五”计划到现在,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十几年来,信息化已被普遍运用于征收管理,使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为止,覆盖全国的税务服务网站群基本形成,通过网络纳税人可以实现信息查询、办税咨询、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认证等涉税业务;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系统普遍运用;绝大多数省级税务机关开通了12366纳税服务热线。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人员也逐渐增多,部分工作人员也具备了适应当前征管信息化工作的相应能力,能够运用现有软硬件进行税收征管和其他工作,能逐步满足税收征管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要求。这些都为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实现信息管税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人力资源与岗位配置不合理,有待优化
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相辅相成,实施专业化分工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解决“人少户多”的矛盾,降低征税成本;同时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又能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纳税遵从。但目前XX税务分局由于部分税收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素质不高,不能被合理配置在适当的岗位,同时,一些重要岗位也缺乏充足的人手。此现状迫切要求实施专业化分工,达到岗能匹配。
三、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要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税源分类专业化是管理基础、税收风险管理是制度保障、管理人员专业化是智力支持、税务管理信息化是条件支撑、资源配置专业化能使所有必要条件效果达到最大化。
(一)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趋势,构建层级化税源管理新模式。根据经济税源分布状况、行业特点、税收风险发生规律、征管资源等实际情况,科学分类税源,形成分行业、分规模、分特定对象的不同税源类型,并据此科学合理设置税源管理机构,实行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行业税源专业化管理、一般税源标准化管理的新模式。例如,对支柱行业和重点税源行业实行重点管理。税收管理员要不仅要深入学习行业相关的财政税收政策,重点掌握好相应规模的税收政策,全面了解行业生产经营方式特点和趋势变动,还要落实上级风险监控和专业化管理指引,强化个性服务;针对中小企业具有现金交易多、财务核算不健全等特点,要实施分行业管理;针对个体工商户具有规模较小、经营不稳定、税源分散和征管难度大等特点,按照有利于税源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强化定额管理,积极推进协税护税和社会化管理;针对非居民企业、关联交易企业具有经营方式隐蔽、政策性强等特点,实行市县两级重点监控。
(二)推行税收风险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管理就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
推行税收风险管理要从职能分工、流程制度、管理评价等方面着手,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将所有涉税事项进行流程细化,对涉税事项的办理时限、流转部门、政策依据等提出工作要求,从而奠定
风险管理的基础。
对企业实施差别化应对管理策略。根据风险等级排序结果,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实施差别化应对策略。对低风险纳税人由办税服务厅采取纳税辅导等方式督促其改正;对中等风险纳税人由税源管理部门实施案头评审、约谈核实、实地检查等措施;对高风险对象由稽查局实施税务稽查,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风险应对新模式。
(三)专业化人才支持
人才第一资源,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没有专业化人才就无法实现专业化管理,只有真正把“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保证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然而在XX税务分局现有39名干部职工中,虽然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总数的99%以上,但48.96%的干部不太熟悉综合征管软件的应用,45.95%的干部不能独立看懂营业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这无形中给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设置了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竞争选拔机制。在每一个岗位的人员配备上实行竞争选拔机制,以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干部队伍中比较优势最明显、专业技能最突出、性格特征最符合的同志以实现专业化分工。二是建立科学的专业化培训机制。及时调整培训方向,将综合培训与专业培训结合、全员培训与团队培训结合、税收知识培训与行业领域培训结合,多角度充实人才库,打造一批能力强、经验多的行业分析专家、纳税评估专家、税务稽查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三是建立科学的分模块绩效考核体系。与专业化管理相适应,应淡化综合类考核指标,突出 5
细化分行业、分模块的考核指标,通过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手段有效解决问题。
(四)信息化技术支撑
工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手段日臻完善,但在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支撑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基础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加工能力不强,专业性软件性能不稳,其功能尚不能完全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例如,我们现在用的征管软件功能很强大,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征管软件部分功能不稳定;二是部分功能虽已开发,但由于人员综合素质层次不齐,部分模块形同虚设,导致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停滞不前。比如说管理的风险评价、任务分配等事项,我们目前的信息水平还达不到软件评价,还是人工进行风险评价。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任务大多是被动接受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缺少风险应对。而且信息评价还仅限于满足部分考核目标、工作流程的评价,对于税源管理的风险评价、流程监督功能还无法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需求。
要依托信息管税,提高涉税数据质量、强化税源监控。建立健全数据管理标准。从采集、录入、审核、监控、运用等环节入手,理清数据逻辑关系,统一数据指标口径,加快完善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在数据采集中设置相应的监控指标,采取事前校验,事中监控,事后审核等多种形式,确保外部数据的准确性。
(五)推行税收风险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管理就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
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
推行税收风险管理要从职能分工、流程制度、管理评价等方面着手,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将所有涉税事项进行流程细化,对涉税事项的办理时限、流转部门、政策依据等提出工作要求,从而奠定风险管理的基础。
要根据风险等级排序结果,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对企业实施差别化应对管理策略。对低风险纳税人由办税服务厅采取纳税辅导等方式督促其改正;对中等风险纳税人由税源管理部门实施案头评审、约谈核实、实地检查等措施;对高风险对象由稽查局实施税务稽查,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风险应对新模式。
(六)优化征管资源配置
根据税源分类和税收管理员的多寡,对现有的税源管理机构及其人员配置进行合理调配,发挥好专业化管理合力。
按照“岗能匹配”的原则,根据管理对象、岗位需求以及人员的特长和管理经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把有分析评估能力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征管、税政和法规部门负责高风险和高技术含量的业务,让税收业务技能相对熟练的税务干部管理重点税源,让个体管理经验丰富的税务干部管理小型税源。人力资源重组过程中,一是可加强了纳税评估的人员力量;二是可实现资源向一线业务部门倾斜;三是可调整了税收管理员结构,主要增加重点税源的管理力量,相应减少了小型税源管理人员。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征管倾斜、向业务部门倾斜。
四、选择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时的建议
(一)应与当地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趋势相协同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不能照搬他人的模式,必须针对本地区税源管理实际和人力资源现状来决定,把握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只有符合自身实际的专业化管理措施和办法,才能真正达到强化税源管理的目的,形成符合本辖区税源管理实际的专业化管理机制,增强税源专业化管理能力,实现征管质效的不断提升。
在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上,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由于我国各地地理位置的差异,开放程度和顺序的差异,资源分布的差异,造成了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这些差异应作为纳税人分类的主要参考依据。建议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省(市、自治区)所在地和大都市,对纳税人实行按行业分类管理为主;对市(州)及县(市)所在地,在属地管理的原则下,对纳税人实行按规模大小、或缴税多少进行分类为主,以行业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对农村乡镇零散税收、较大的市场实行划片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区的管理办法;对从烟草、石油等行业进货的纳税人,实行代扣代缴的办法。
(二)应与本单位税源管理资源条件相匹配
选择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还需要与本单位的征管资源相匹配。
以XX税务分局为例,从该局税源结构上来看,重点税源户数不多,且行业比较单一;中小企业行业较多,涉税事务比较繁杂,会计核算不健全。从税收管理人员来看,各片线的税收管理员配置
有明显的差异,税源管理的要求与税收管理员业务素质的需求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结合实际,该局按综合分类法实行了税源管理。
一是对重点企业税源的管理。设立第一税务所作为重点税源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安排业务骨干定点负责重点税源企业的户籍管理,加强政策宣传和辅导,努力满足其专业性、个性化纳税服务需求。
二是对一般税源的管理。设立第二税务所作作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一般企业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安排业务能力较好的管理员负责一般税源企业的日常管理。
三是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设立第三税务所作为个体户管理部门,按属地加行业的方式分类管理,深化个体定额核定管理。
按照岗能匹配原则进行资源配置,使得该局三个税源管理机构工作各有重点、各有特色,有利于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有利于纳税服务质量增强。
(三)能促进税源管理回报实现最大化
税源专业化管理不仅仅是要体现在收入的增加上,还要有效地堵塞征管漏洞,规范征管秩序,防范执法风险。不能就专业化讲专业化,不能仅仅把专业化停留在案头和纸上,也不能因为专业化影响了抓组织收入的各项工作。要通过实施专业化管理,以纳税评估(包括日常检查)等工作的成果检验组织收入工作的质量
税源管理专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职体系,还要通过新的税源管理机制建立实现真正
意义上的税源管理专业化。我们相信税源专业化管理遵循规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必定会形成一种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和全社会的新的税收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