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锡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园林局无锡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无锡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园林局无锡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锡政办发〔2007〕81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园林局编制的《无锡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无锡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纲要
市园林局
一、充分认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重大意义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活动,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文明发展之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通过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着力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历史责任感,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向“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发展。
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按照国家、省和无锡市“十一五”规划的相关要求,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工作及创新创建活动,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二)基本原则
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建设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生活、工作、休闲的要求,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
第二,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要树立生态意识,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内涵,使城市市区与郊区形成统一的市域生态体系。
第三,坚持系统性原则。必须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环境和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保护和治理城市水环境、城市市容卫生、城市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协调统一。
第四,坚持工程带动的原则。通过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充分利用水、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保护、恢复和再造城市的自然环境。
第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体系,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第六,坚持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原则。充分利用城郊的防护林和果园茶树经济林,扩展农舍前后的绿化面积等办法,重点解决城郊结合部绿化环境的延续、协调问题。
第七,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要采用企业投资绿化、租赁绿化、社会公开招投标绿化养护、政府优惠政策扶植绿化、绿化与经营相结合等改革创新方式,来为城郊绿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和强化发展后劲。
第八,坚持塑造城市特色的原则。创建工作要符合“打太湖牌,建山水城”的城市建设思路,紧紧围绕“靓山、亲水、扬名、筑城”的总体要求,根据不同地段的生态特征,构造城市生态景观格局,营造城市生态绿色开放空间,打造太湖山水与城市的联系,同时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历史文化与城市绿化建设的有机结合,通过生态绿化建设进一步塑造城市特色。
(三)规划目标
1.总目标
至2008年,主要指标基本达到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2010年,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规划指标体系
(三)创建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分解表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城市达标程度
备注
2010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
完好率(%)
≥8≥85
--
--
--
--
暂无指标
自来水普及率(%)
100,实现24小时供水
100,实现24小时供水
--
--
--
城市污水处理率(%)
≥70
≥90
--
--
--
再生水利用率(%)
≥30
≥30
--
--
--
生活垃圾无害处理(%)
≥90
--
--
--
万人拥有病床数(张/万人)
≥90
≥90
42.11
户籍人口
主次干道平均车速(km/h)
≥40
≥40
--
--
--
--
暂无指标
说明:暂无指标,指目前尚未列入统计范围,统计年鉴上无此项指标项目
3.实施步骤
2006年,正式启动创建活动,制定创建纲要、实施意见、行动计划,组建创建工作小组;2007年-2008年,全面展开创建活动,主要指标达到要求;2009—2010年,年底申报工作,有针对性进行专项整改。
三、主要任务
(一)科学规划,积极引导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健康发展
总的原则: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城市,强化规划导向作用。
坚持科学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城市分区详细控制规划编制时应充分体现生态优先,包括在用地指标上的保证;沿河(湖)、沿路、沿山及其他生态敏感区划定完整、全覆盖的绿化控制线;市民出行500米服务半径范围合理布置小游园;街道社区级公园面积不小于2—3公顷,并与市民较集中的活动场所有机结合;严格划定各类防护林带、市级大型公园(包括郊野公园);绿地率规划控制指标达到生态园林城市考核标准。
调整、充实、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编制完成的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起点、规划标准、指标控制等方面尚未全部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包括物种多样性保护在内等多项指标在规划中没有予以明确。要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近期规划目标,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绿地系统规划,做好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城市用地规划的衔接。做好《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报批工作,以法定程序强化其作用与地位,增强严肃性、权威性,并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实施。
出台绿线管理办法。认真贯彻《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12号)精神,根据无锡实际情况和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需要,制定地方规章,划定绿线,明确各类绿地四界至范围,经划定的绿线实行专项管理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不相符的内容;确保水、电、气等规划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体系相协调;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及湿地保护规划;划定生态功能区。
(二)突出重点,协调推进“绿色无锡”建设
突出抓好沿路、沿河、沿湖、沿山绿色屏障建设,实施沿高速公路、国省道、太湖生态防护林和城市主要出入口生态景观绿地建设;建设沿河生态绿地;加强环境景观绿化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和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全面开展石宕复绿。
1.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建设
(1)防护林带体系建设
绿色通道建设。按不同等级道路,两侧布置宽度不同的绿化带。高速公路每侧实施50—100米绿化带;铁路、一级公路每侧实施20米绿化带;
二、三级公路每侧实施10米绿化带;四级公路每侧实施5米绿化带;全部村道种植行道树。
江、河、湖防护林建设。建设太湖、滆湖沿岸50米防护林;五级以上航道沿岸两侧各建设30米防护林带;其他河道每侧建设10米绿化带。
(2)湿地水土保持及景观建设
以生态和自然绿化为主,结合无锡的历史文化,对36公里蠡湖沿岸进行全面整治,建成平均宽度500米的环湖绿化带。建成长广溪湿地公园、梁塘河湿地生态公园、北兴塘河生态绿地。通过退渔还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划定控制范围等综合措施,加大对湿地的保护。长广溪两侧各100米为规划控制保护范围,梁塘河湿地生态公园规划控制范围约4.8平方公里,北兴塘河生态绿地规划控制范围约2平方公里。
(3)森林资源恢复和优化工程
石宕复绿。全市所有矿山宕口需进行整治复绿,采用植生喷播、挖鱼鳞坑植树等工艺有计划推进。
林相改造。城区及郊野树林,除松材线虫病枯死松树外,对马尾松林、黑松林、杉木林进行林相改造。
(4)森林公园及生态园建设
全面展开面积约45平方公里的惠山青龙山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解决私葬滥采、私搭乱盖、管理体制不顺、土地权属不清等主要问题,实施钱荣路东侧显山透绿、梅园公园透绿、青龙山林相改造等十二个项目;理顺管理体制,出台《惠山青龙山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完善森林公园的功能,通过市场运作和政府投入相结合,显山透绿,增加休闲、观光游览项目。
强化现有的九龙湾生态园、新洲生态园、龙寺生态园等森林旅游、休闲基地生态建设。计划在锡山、惠山、滨湖区新建7个以上旅游、观光、休闲生态园。
(5)森林防护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完善森林扑火指挥体系、林火了望监控体系、林火阻隔系统、森林扑火体系,组建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程,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和要求,将全市1个市级及5个区级森林植物检疫站建成国家级森林植物检疫站,提高我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疫水平。规划建立1个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中心,完善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数据的数字化、网络化传输,建立松材线虫病、意杨食叶害虫、意杨蛀干害虫、马尾松毛虫、竹蝗等我市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模型,准确进行预测预报。锡山、惠山、滨湖区各建立一支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逐步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专业化。
建立全市森林资源电子信息化管理体系,对全市森林资源实行信息化管理。
2.环境景观绿化建设
以构筑《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年)确定的绿地系统基本框架,达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调控指标为目标。
(1)综合性绿化景观建设。建设三环公园、双河公园、东亭公园、鸿山遗址公园、伯渎港滨河景观绿地公园、新城公园、高浪公园、锡东公园、洋溪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儿童乐园、毛岩广场等。
(2)区级公园和小游园建设。对5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快速环路内),结合地块改造、环境建设、道路工程等建设,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绿地率。崇安、南长、北塘区等中心城区,结合打造建设新城片区,每个区建成总面积不少于10公顷的绿地广场(公园),分别建成广益绿地广场、古运河绿地广场、凤翔绿地广场等。锡山、惠山等区要完成中心区广场绿地和配套副中心区绿地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健身休闲场所。
继续实施市民出行500米有一块不少于2000平方米小游园的便民工程。每个区建设街头绿地小游园15-20个;实施社区公园项目,按人均1-1.5平方米的标准,建设社区公园,平均分布于各片区的居住组团,让市民更多得到城市绿化建设带来的实惠。
(3)城区道路、河道绿化建设。重点建设新湖滨路、运河西路、江海路、金城东路等道路景观绿化;以梁溪河绿化风光带、新运河两侧绿地建设为龙头,继续实施城区河道绿色景观及防护林工程。主要实施的项目:内塘河、九里河等18条河道绿化。
3.加强城市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
认真贯彻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 〔2002〕249号)精神,并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等角度出发,切实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1)提高认识,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紧迫感。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地方城市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自然植物群落和生态群落破坏严重;完整的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面临威胁。因此,急需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紧迫任务抓紧抓好。
(2)开展生物资源调查,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尽快组织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开展生物资源生态系统调查、生态环境及物种变化的检测、生物资源动态调查和检测,继续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对蠡湖、长广溪湿地的检测工作;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繁育和研究的基地建设。
对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河湖、自然湿地、水源保护地等生态和景观敏感区域,划定范围,严格保护,持续利用,同时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加强生物物种、自然植物群落和生态群落的保护。划定惠山青龙山为森林生物物种保护基地;蠡湖、长广溪湿地公园,建设湿地植物保护基地;建立九龙湾生态茶园保护基地、阳山水蜜桃特色农业保护基地,鼋头渚充山地带性植物区系保护基地。加强宜兴龙池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体现本地特色,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突出做好就地或移地保护工作。
推进优良园林绿化材料的育种工作,加强和促进本地乡土物种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按建成区用地2%的标准,规划建设苗圃用地;注意加强大苗培育基地和特色植物基地建设;加强野生乡土物种的驯化与培育,引进培育适宜树种,丰富植物物种多样性。认真贯彻《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精神,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形成良性生态环境,为古树名木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强古树名木普查增补工作,对全市范围古树名木进行全面调查,公布第五批古树名木名单;进行古树名木定位测量工作,建立电子档案;全面实施古树名木复壮计划;依法查处各类损害古树名木案件。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化、风景林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建设,要按《公园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植物配置设施,合理界定植物品种的数量,丰富植物物种。按照《道路绿化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道路绿化的规划建设,每条主干道都要按规定建设绿地游园,建设一批园林景观路。
加快动物园的易地建设和植物园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鼋头渚兰苑中国兰花种质中心、梅园中国无锡梅花研究中心、锡惠名胜区中国杜鹃花种质资源基因库的物种保护、引种科研工作;建设市级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滨湖马山兰花繁育基地建设;扶持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基地建设;加强人工繁育、培育野生动植物产品的开发和利用,规范野生动植物产品的市场经营利用行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充分发挥公园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每个辖区都要有区级公园。到2010年,建成区的主要社区力争都建有1座公园。在中心城区重点景观工程项目建设中建立植物物种多样性示范点。注重发挥公园、小游园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科普教育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4.文化建绿
加强文化建绿工作。通过文化建设把无锡的城市历史文化进行浓缩,并与城市绿地景观有机结合,变为城市符号,体现我市城市人文底蕴和内涵,提高绿化景观品位,展现城市的特有魅力。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文化定位。对无锡市近现代的历史、文化、经济、军事等所有历史遗存进行梳理,选择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为内涵,进行文化定位。
(2)制定文化建绿规划和实施计划。以示范带动,选择已建成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增加文化内涵,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的环境绿化项目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提升绿化文化品位。
(3)结合风景区、公园的建设,融入城市文化,反映历史文脉,体现无锡现代人的精神风采。
(4)强化重大环境建设项目的文化建设。文化研究与建设贯穿于环境项目建设整个过程中,特别是蠡湖景区建设、惠山青龙山保护、古运河整治等市重大环境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要落实文化建绿工作。
(三)注重实效,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1.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
继续以太湖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到2010年太湖和城市河道水质进一步改善。切实加强太湖等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力保障饮用水安全,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全力加快蠡湖、梅梁湖和梁溪河等主要出入湖河流以及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尽快启动城市清水通道和尾水通道工程,开通拓宽走马塘河,改善区域水环境。针对我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偏低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落实治理措施。继续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污水管网铺设,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努力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源。有效控制机动船舶污染。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实行污染集中处理,确保达标排放。加强对化工、印染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全面提高排放标准,坚决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
2.切实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切实改善城市大气质量,继续开展机动车专项整治,积极控制城市扬尘,改进水泥和冶金行业除尘设施。
加强烟尘治理。加快清洁能源区建设和现有热(火)电厂脱硫工程建设,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实施国家三阶段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完成城区摩托车淘汰工作,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2006-2007年,快速内环50平方公里内10吨以下锅炉全部改用清洁能源或集中供热,已建35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脱硫任务。2008年,基本完成摩托车、燃油助力车整治工作。
规范户外施工作业管理。改进城市道路清扫方式,启动实施三年城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100%目标工程,有效遏制二次扬尘。实施建筑、道路施工场地封闭式管理;加强对道路运输抛洒的执法力度,实施全区域道路运输密闭化。2006年市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率达到30%。2007-2008年,主干道机扫率达到20%,主干道冲洒水率达到80%;全市垃圾收集车、保洁车全部更新改造为密闭车,市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率达到60%。
3.加强声环境整治
认真贯彻《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实施细则,依法管理。扩大机动车24小时禁鸣范围。加强工业噪声、建筑工地噪声、商业噪声、社会噪声污染防治,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区域内高速公路或高架立交与居民点距离小于500米范围,要求设置隔声屏障。通过交通防护林体系建设实现交通与住宅区噪声的隔离。加强主干河道内噪声控制,到2007年,淘汰内河运输挂桨机帆船。
4.开展以农村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治理
加快推进农村环境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布局的一体化格局,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以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为契机,以“六清六建”(清理垃圾、建立垃圾管理制度;清理粪便,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清理秸杆,建立秸杆综合利用制度;清理河道,建立水面管护制度;清理工业污染源,建立稳定达标制度;清理乱搭乱建,建立村庄容貌管理制度)为核心内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2006年,在滨湖、新区、锡山、惠山等区全面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初步实现行政监管和行业监管七区同步,全面覆盖;理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经费、管理经费、作业经费的支付渠道。2007年,市区范围内实现环境卫生设施统筹布局、协调发展,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全市60%以上的乡镇成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2008年,全市80%乡镇建成国家环境优美乡镇。
(四)营造城市特色
山水滨湖是我市最显著的城市个性特色,要在原有塑造城市特色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打造山水名城,共建美好家园”城市建设发展行动纲要,加快推进“靓山、亲水、扬名、筑城”系统工程,努力把无锡建成古今传承、中西融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具的山水名城。
1.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法规或规章,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政策。保护历史遗存和历史风貌,并在保护规划中划定明确的保护范围。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良好,未列入保护等级的历史建筑妥善保护。要特别注重对地方传统特色文化进行保护,包括地方戏剧、传统工艺、饮食、民俗等。对于具有旅游价值的保护区,制定相应的游客管理措施,并注意避免因为旅游引发对居(村)民传统生活方式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建立规范的保护管理档案。
2.推进引山入城工程。加大矿山整治和山体修复力度,科学、合理、适度开发全市山体资源,形成城融入山、山融入城的城市形态。全面开展惠山青龙山森林公园保护、修复工作及周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工作。做好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山军嶂山自然山水风貌保护工作。至2010年,全面完成城区周边及主要干道两侧山体景观修复和生态整治工作。
3.继续实施蠡湖景区建设。按照“精心规划、精打细算”的工作要求,坚持“高标准定位、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的建设原则,继续实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沿湖景观、水环境综合整治、路网建设”等工程,并着重解决好以下二个问题:从建设旅游服务中心的角度确定地块功能和个性特色;从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考虑环境景观建设。
4.继续实施古运河整治。无锡古运河记载着无锡商贾云集、经济兴旺的历史。要以古运河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为切入点,结合水体、驳岸、道路、地块和景点的开发,挖掘人文、古迹、商业、旅游资源内涵,提高品位,带动古运河两侧商贸业、旅游业,展现无锡江南水乡的风貌。
加强对中心城区的建筑高度、绿化空间等整体性规划控制,做到城市形象、特色与功能相协调。
(五)保障市政公用设施高效运作
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无锡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锡政发〔2006〕55号)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各项城市防灾减灾设施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规范,达到相关要求。完成对城市险情和易受伤害程度的评价,根据实情制定以市、区级中心和社区为重点的、系统的防灾减灾规划和实施方案,并认真执行。建立早期灾情警报系统,及时向居民发布灾情警告。划分各主要职能部门和行为主体在防灾减灾方面的职责,有完整的危机处理程序和对策。要做好城市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提高城市居民(特别是老弱病残人员)和各有关方面的防灾减灾意识,确保他们行使知情权和参与权。要重视城市之间防灾减灾方面的协作与交流。
2.确保水、电、气系统高效运作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能源结构优化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1)给水。实现市区范围内的联网供水,加快建设城镇组团的供水管网。优化完善供水管网,逐步改善老旧管道。开展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推进城市节水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各企业开展工业节水技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明显提高。
(2)污水。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优化调整外围城镇组团污水处理厂的布局,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开展中水回用的试点工作,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回用能力明显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2007年达到80%,2010年达到90%。
(3)燃气。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市区天然气输配系统,完成高压环和中压主干管网的建设,逐步将管道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置换成天然气,提高管道液化气气化率。
(4)环卫。按照清洁城市的总体目标,提高主城区垃圾分类收集率和外围乡镇垃圾分类收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立资源回收系统;新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和粪便处理站,续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污泥综合处理厂;结合城市开发和旧城改造,新建扩建一批生活垃圾中转站。
(5)供电。加大和适度超前建设重大电力设施项目,充分利用热电联产企业的发电能力,缓解用电高峰时的电力紧张局面。按照城市规划合理确定高压走廊和重大变电所的布局,加快城市中心区和重要景观地带架空线入地。
(6)水利。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城区防洪控制圈内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逐步梳理和整治城区水网,综合考虑防洪、调水、滨水区景观建设和河道生态清淤等措施,逐步改善城市河网水环境,在加大重点水利枢纽建设力度的同时,加强对已建工程的管理力度。
(7)供热。推进城市集中供热,改善能源结构,逐步取消内环和新建设区内的小锅炉。进一步完善城市热力规划,大力发展以供热为主的热电联产企业,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合理布设供热管网。
(8)消防。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新建一批消防站点,使消防布局更加合理,做到接警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
3.加快推进“畅通”无锡建设
构建市区快速内环基本框架,基本形成市区中环,启动外环建设,环路与高速公路入口的联络道路按快速路标准建设或改造,缓解市区向心交通的压力,增强主城区和外围组团之间的联系。结合城市结构布局的调整和重点地区的建设,完善主次干道系统,打通“瓶颈”路段,引导城市向主城区外围有机疏导和拓展。结合旧城改造,大力加强支路网的建设,有效缓解主次干道的交通压力,方便居民出行。确保市区主次干道平均车速达到40公里/小时。
建立完善的城市交通规划体系、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和完善的城市路网结构及交通设施。积极推进公共交通优先政策的实施,大力提倡和引导市民乘公交出行。在有条件的城市主干道上设置公交专用道,规划建设公交换乘中心,优化公交网络,加快公交系统的研究和成果应用,形成覆盖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快速网络。加强交通组织管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城市交通智能系统建设,完善交通管理设施,提高交通组织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增强市民文明交通意识,规范交通秩序。加强静态交通管理,公交站点分布、交通隔离设施设置科学合理。结合城市建设改造,科学规划停车场地建设,逐步缓解城区停车难矛盾。
(六)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1.建立健全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整合和合理布局各类卫生资源,优化结构,构筑满足市民不同层次卫生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国际化、现代化要求,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合理布局卫生机构和卫生资源,确保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构建院前医疗救治网络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市民能够普遍享受健康服务;全面构建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和卫生信息管理网络;全面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提高外来人口卫生保健水平;万人拥有病床数,2006年达到42.11张,2007年达到48张,2010年达到57张。
2.建立健全市民健身休闲娱乐场所体系
公园、小游园体系。大力实施“绿色无锡”规划,以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目标,建设一批市、区级综合性公园及专类园,并结合地块改造、环境建设、道路工程建设,建设一批街头小游园和社区公园,按市民出行500米服务半径内布置一块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小游园的标准建设小游园,按每人1.5平方米的标准设置社区公园,从而形成系统完整、布局合理的公园、小游园体系,为市民提供更多便捷的健身、休闲娱乐场所。
文化设施。发展符合无锡城市定位的文化产业,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形成优势明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文化产业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整合现有文化设施资源,建成一批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相适应、满足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体育设施。认真贯彻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亲民、利民、便民为原则,整合现有体育设施资源,逐步建设、完善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体育健身设施网络体系。
3.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加快新城大型社区建设步伐,打造人居新城,疏散老城区居住人口,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住房消费需求。住宅建设与城市空间拓展、重点地区开发改造、道路环境重点工程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工业布局调整等有机结合,形成东、南、西、北、中合理分布的住宅重点发展区。按照城市拓展方向,结合重点建设工程拆迁安置,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建设功能配套齐全的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住房消费需求,提高居住质量和水平,商品房开发与新城开发、低洼地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企业退城进园、机关事业单位置换相结合,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快速有序发展。完善配套,美化环境,各区综合平衡。
加快老新村综合整治工作步伐,加强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按照完善配套、美化环境、各区综合平衡,每年计划完成老新村综合整治60-80万平方米。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新建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老新村全面整治后积极推行业主自治管理。以物业管理小区创优达标、平安小区(大厦)创建等为载体,规范社区物业管理制度。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社区居民团结互助、文明居住,重视开展社区的公益活动。社区社会稳定,治安情况良好,各类矛盾得到有效的协调和化解。重视失业或下岗人员的就业安排,有效接济社区里无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残家庭。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妇女参与社区的公共服务及管理的程度较高。社区有居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正式程序,得到认真实施,并重视社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七)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城市规划
认真贯彻《城市规划法》、《无锡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划定市区生态控制线范围约530平方公里。
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实施统一管理。提高城市规划行政执法水平。
2.生态环境保护
认真贯彻《森林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城市绿化条例》、《风景区名胜区管理条例》(暂行)、《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无锡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无锡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等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及规章。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制度,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
出台、修改、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及配套行政措施,出台《无锡市惠山青龙山保护管理办法》。
完善《领导环保责任制》、《绿化任务书》和《重大环保事件责任追究制度》、《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制度,重大决策事项必须按规定进行资源与环境成本核算及影响评价。对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区域资源开发规划、产业专项规划等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实施。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制度,进一步增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和处理能力。
四、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保障措施
(一)建立管理协调机制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为强化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区政府以及市有关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统一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园林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同时建立创建领导责任制,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计划,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建立创建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协调制度、情况报告制度、联络员制度等。各地、各部门也要建立创建工作机制,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级抓一级,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加强沟通协调,运用各方资源,形成创建合力。创建工作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协调意识和配合意识,建立健全统筹协调体系,畅通信息渠道,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二)建立创建指标体系的统计、分类指导工作机制
创建指标体系包括城市生态环境指标、城市生活环境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三个方面19个子项,而一半以上指标尚未列入城市统计体系,同时涉及到几十个部门,需要由市发改委、统计部门牵头,协调建立一套围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统计指标体系,并加强分类指导,同时协调解决“三城同创”有关指标的衔接,层层分解指标,分年度下达完成指标任务。对创建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对重点、难点指标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每季度编报监测分析报告。
(三)建立政策支持和创新机制
加大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布局、土地征用流转、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同时建立和完善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的机制,广泛征求和听取社会各界对我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的意见和建议。加快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加大执法力度,集中整治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在市政府确保重点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资金和市财政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按照全民参与、各方出力的方针,多渠道增加生态建设资金投入。通过改革价格机制和管理体制,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投资和经营,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运营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制定和完善投融资、规费征缴等方面的经济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种融资形式,逐步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多元化、企业化、市场化。
(四)建立城市绿化用地保障机制
绿化用地仍然是我市当前城市环境绿化发展中的“瓶颈”,要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城市绿化用地。(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城市绿化用地不得占用,要进行专项整治,清理非法占用绿地的现象,已经占用的应一律退还土地用于绿化;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规划控制的城市公共绿地,应实行政府统征政策,即在对征用的公共绿地周边用地进行开发建设时,用地单位必须连同公共绿地一并征用,并在征用后按有关规范进行绿地建设。(2)市重点道桥建设项目,应按《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求进行绿化建设,配套绿化用地与主体工程同步征用、同步实施到位。(3)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要与工程建设统一征用、同步建设。(4)加大对违法建筑、临时建筑、零星破旧建筑的拆迁力度,此类建筑拆除后,要及时补绿。(5)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采取地方政府补助的办法,规划建设绿化隔离林带、生态防护林带、经济林等,并可以利用租用、承包的方式进行绿地建设。(6)市区外迁的一部分单位、工厂土地,可由政府统一安排,用作绿化。
(五)建立资金投入机制
设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专用资金,确保地方财政预算内用于创建资金的到位。同时建立创建重点项目库,扩大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建。研究建立环境资源价格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六)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纳入市重大事项督查范围,作为考核各责任部门工作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由市政府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检查。对不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发生严重生态环境事故、未完成创建工作任务的单位和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并通报批评。
(七)建立引导社会各界及市民参与机制
建立全市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市档案部门和城建档案部门等为主体,有关责任部门共同参与推进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落实好宣传教育方案,充分运用新闻资源和多种形式,搞好集中社会宣传和公益活动,及时宣传创建的先进典型,加强对破坏生态园林环境违法行为的曝光。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调动市民群众参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积极性。扩大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向公众公布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面的各项规划,便于社会监督实施执行情况;开通创建活动网上咨询;完善有关责任部门领导接待日制度;各责任部门向社会承诺完成所承担创建任务的完成期限。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人们参与志愿者活动,营造全社会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氛围。
第二篇:无锡市政府关于转发市环保局等部门无锡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
【发布单位】无锡市
【发布文号】锡政发〔2009〕116号 【发布日期】2009-05-31 【生效日期】2009-05-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无锡市
无锡市政府关于转发市环保局等部门无锡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管理实施办
法的通知
(锡政发〔2009〕116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环保局等部门《无锡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管理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无锡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管理实施办法
市环保局 市财政局 市物价局
(2009年5月)
为全面贯彻环保优先方针,推进我市环境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企业珍惜环境资源、减少污染排放的内在约束和激励机制,促进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依法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根据《省物价局、财政厅关于下发太湖流域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的通知》(苏价费〔2008〕19号、苏财综〔2008〕3号)、《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方案细则的通知》(苏环控〔2008〕103号)、《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排放指标申购核定暂行办法的通知》(苏环发〔2009〕12号)等有关规定, 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无锡市环境容量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为前提,建立充分反映环境资源稀缺程度和经济价值的环境有偿使用制度,促进污染减排,提高环境资源配置效率,引导企业约束排污行为,形成减少排污的内在激励机制。
二、实施原则
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实行总量控制、统一政策、职责明确、公开公平、社会监督的原则。
三、试点范围及对象
(一)试点范围
无锡市全部行政区域,包括二市(县)和七区。
江阴市、宜兴市可根据省方案和本办法制定本地的实施方案和细则。
(二)试点对象
1.年排放化学需氧量10吨以上的工业企业。
2.接纳污水中工业废水量大于80%(含80%)的污水处理厂。
3.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需新增化学需氧量的新、改、扩建各类项目排污单位(包括接管单位)。
4.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工作步骤,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到所有排污单位。
四、试点时限
试点期间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从2009年1月起征收,有效期至2010年12月31日。
五、收费标准
(一)2008年11月20日前,已通过环评审批,年排放化学需氧量10吨以上的工业企业,化学需氧量指标按4500元/年.吨征收;年排放化学需氧量10吨以上的接管企业(按污水厂出水浓度核算)、接纳污水中工业废水量大于80%(含80%)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指标按2600元/年.吨征收;年排放化学需氧量10吨以下,其废水接入试点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排污单位,应负担有偿使用费,化学需氧量指标价格为2600元/年.吨(以下简称现有排污单位)。
为鼓励企业参加试点,并考虑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对现有排污单位减半征收;参加试点的排污单位应按两年(2009年-2010年)的排污指标和规定的收费标准一次性缴纳有偿使用费。
(二)2008年11月20日及以后,通过环评审批的新、改、扩建项目排污单位(包括接管企业)新增化学需氧量指标,按4500元/吨.年征收。
六、管理权限
(一)市环保局对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二)由市环保局委托各区环保部门负责辖区内试点单位(市管直属企业以外)的排放指标核定并征收排污权指标有偿使用费。
(三)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江阴市、宜兴市环保局负责辖区内列入试点的单位申购指标的核定与有偿使用费的征收,试点排污单位名单和排污指标申购核定结果报送市环保局备案。
七、排放指标的申购与核定
(一)对现有排污单位排放指标实行按申报、核定;对新、改、扩建单位排放指标申请实行环保审批前申报、核定。未申购排污指标的单位,不得通过环评审批和环保“三同时”验收,不得发放排污许可证。
(二)排污单位应按照当地环保部门规定的时间申报当年排放指标。
(三)市、市(县)区环保部门按照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的总体要求和国家、省有关太湖流域排放标准规定的各行业排放浓度限值和允许排放量限值的规定,科学合理审核各排污单位的排污指标,下达排污单位年可使用排放指标,同时抄送市、市(县)区财政、物价部门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排污指标的核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市、市(县)、区环保部门按照总量控制和减排的要求,依据国家,省有关太湖流域排放标准规定的各行业排放浓度限值和允许排水量限值,参考环境统计数据、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数据和企业的实际状况,按照科学、合理、公开、透明、从紧的原则核定各单位排放指标。
2.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水污染物的排放单位,按上一年环境统计、环评批复和“三同时”验收结意见,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定排放指标。
3.废水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排污单位应直接向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购排污指标。申购时必须提供污水处理厂出具的排污接纳手续。环保部门按其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量、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核定其申购排污指标;不能提供污水处理厂相关接纳手续的,按其直接向环境排放行为核定其排污指标。
4.污水处理厂应提供已接管的排污单位的名单和其年接纳水量。环保部门在核定其排污指标时应扣除已交纳有偿使用费的现有接管企业的排污指标。
5.排污单位发生改制、改组、合并或分立等变更行为,其变更后的排放指标不得超过原有核定的排放指标。
(五)申购与核定程序
1.提交申请
根据管理权限,市、市(县)、区环保部门书面通知排污单位,排污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填报《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资料。现有排污单位、污水处理厂应提交以下相关材料:
(1)目前生产产品及生产规模的批准文件;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
(3)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报告及验收意见(包括验收监测报告);
(4)排污申报材料;
(5)企业污染治理达标验收材料、清洁生产审计材料及相应的验收监测报告、验收意见。
排污单位在申请办理新、改、扩建项目环保审批手续前,需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排放指标有偿使用申请,申请材料包括:
(1)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申请表;
(2)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指标申请表;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4)涉及改、扩建的排污单位还应提供其企业原有排放指标持有的合法依据。
2.指标核定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收到齐全、有效的申请材料后,在规定时限内(现有排污单位、污水处理厂15个工作日,新建排污单位5个工作日)进行审核,出具意见,核定其排污指标,并送达《排放指标有偿使用缴费通知单》及《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八、征收管理
(一)市区试点单位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委托区级环保部门负责征收,使用法定统一收据,收入统一上缴市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市、市(县)区环保部门确定各排污单位的排放指标和有偿使用费后,向排污单位送达“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通知单”和财政统一凭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作为排污单位缴纳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的依据。环保部门应当同时建立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征收台帐。
(三)排污单位在接到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缴纳通知单七日内凭无锡市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第一联至第三联),到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有偿使用费,并将加盖银行收款章的无锡市非税收入一缴款书第一联返还环保部门。
(四)市、区环保部门在收到排污单位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缴纳凭证后,应对排放指标进行核对,核实无误后,在《排污许可证》中确认记载,并在规定期限内向排污单位发放《排污许可证》。
(五)试点单位对核定的排污指标有异议的,自接到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向发出通知单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六)确因特殊困难暂不能按期缴费的排污单位,自接到排污指标有偿使用费缴款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可向受理排放指标申购的环保部门提出缓缴申请,经批准后可缓缴,缓缴期限可延迟到2009年12月31日前为止。
(七)排污单位当年实际使用排放指标少于核定指标的部分,若企业申请,经环保部门审核确认后,其缴纳的费用可在下一有偿使用费中冲抵。
(八)排污指标有偿使用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管理,合理分配使用,专项用于环境治理、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以及排放指标交易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各区可按照排污指标有偿使用费的使用方向提出申请,市级环保、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审核后安排补助资金。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环保局另行制定。
九、罚则
(一)排污单位未取得排放指标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或实际占用排放指标超过核定指标的,按《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予以处罚。
(二)排污单位必须达标排放。如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由环境保护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因环境违法行为被政府责令关停、取缔的排污单位,其排放指标由环境保护部门无条件收回。
(四)对违反票据管理规定的,由财政部门按规定处罚。
(五)对违反收费管理规定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六)各地不按规定核定排放指标的或核定指标超过核定总量的,由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纠正,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十、附则
(一)本实施办法由市环保局、财政局、物价局按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等部门扶持资金的通知
-1-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锡政办发〔 2011 〕 305 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等部门 无锡市加大企业政策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财政局等 4 部门《无锡市加大企业政策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十一月 十日
-2-
无锡市加大企业政策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市财政局 市经信委 市商务局 市政府金融办
(2011 年 11 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企业政策扶持促进
经济增长的意见》(锡政发〔 2011 〕 171 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大
引导支持企业发展的力度,促进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市政府
安排加大企业政策扶持资金(以下简称 “ 扶持资金 ”),专项用于支
持企业发展。为加强扶持资金管理,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 安排原则
第二条 扶持资金由财政预算安排,采取财政预留的方式管
理,不下达到部门。
第三条 扶持资金使用和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扶持资金使用和管理遵循政策导向原则,主要用于
引导企业加大有效投入、开拓市场、增产增收,加强企业信贷支
持和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
第五条 扶持资金使用和管理遵循绩效管理原则,根据绩效
目标和扶持标准确定扶持项目,兑现扶持资金。
第六条 扶持资金使用和管理按照属地原则,实行市、区共
担,具体分担比例按照《市政府关于整合设立市重点产业发展引
-3-
导资金的意见》(锡政发〔 2010 〕 15 号)执行。
第三章 扶持重点、期限和方式
第七条 扶持资金扶持重点包括:
(一)支持工业企业加大项目投入;
(二)鼓励发展新办工商企业;
(三)鼓励企业增产增收;
(四)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五)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企业信贷支持;
(六)促进担保机构加大工业企业担保支持。第八条 扶持企业和项目 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 升级方向。
第九条 扶持期为 2011 年四季度至 2012 年一季度。相关条
款中有明确期限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 加大工业项目投入
第十条 扶持条件
(一)在市区范围内经工商和税务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
资格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工业企业,近两年无不良信用记录;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升级方向,经投资主管
部门备案(核准)后开工建设的项目;
(三)扶持期内新增设备购入价款总额达 1000 万元以上。
第十一条 补贴标准
-4- 按照企业在扶持期内项目购臵新增设备价款(以财务支出数
为准)给予 5% 予以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 200 万元。
第十二条 申报资料
(一)申请报告和申请表(申请表格式见附件,下同);
(二)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验资报告;
(三)投资主管部门的项目 备案或核准文件(含设备清单);
(四)扶持期购臵设备汇总表(应与批文设备清单的序号和
设备名 称一致);
(五)设备投入证明。包括设备购臵合同、付款凭证、购臵
设备发票复印件,海关报关单、海关进口 增值税专用交款书等有
效单据凭证复印件等;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五章 鼓励发展新办工商企业
第十三条 扶持条件
(一)在扶持期内完成工商和税务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
资格,实际到位注册资本在 1000 万元以上的市区新办工商企业;
(二)新注册企业在扶持期内开工建设(或正式营业);
(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方向。第十四条 扶持标准
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到位注册资本金的 1% 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 200 万元。
第十五条 申报资料
(一)申请报告和申请表;
-5-
(二)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具有法定
资质机构出具的当期验资报告;
(三)投资主管部门的项目 批文;
(四)项目 责任单位和项目 落地方主管部门 出 具的开工证 明;
(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六章 鼓励企业增产增收
第十六条 扶持条件
(一)在我市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近两年无不 良信用记录;
(二)经市统计局核定,2011 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净增
量排名 前 100 位的工业企业,销售净增量排名前 50 位的商贸服
务业企业;经海关统计,出口净增量排名 前 30 位的外贸企业;
经商务部审核认定的离岸外包执行金额总量排名 前 10 位的服务 外包企业。
第十七条 扶持标准
(一)对经市统计局核定的市区排名 企业,经市政府同意后,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二)对贡献突出的排名企业,经市政府同意,由市政府授
予荣誉称号。
第七章 鼓励企业开拓市场
-6-
第十八条 扶持条件
(一)在市区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近两年无不
良信用记录;
(二)参加市级以上政府组织的各类产品展销活动(不含广
交会)或者投保出口 信用保险。
第十九条 扶持标准
(一)对企业参展的摊位费用给予 50% 的补贴;
(二)对企业投保一般贸易出口信用保险按照保费的 30% 给 予补助。第二十条 申报资料
(一)申请报告和申请表;
(二)进出口企业备案登记表、营业执照复印件、市级以上
政府参展批文;
(三)展位确认书、摊位费发票、银行支付凭证、保单及其
发票复印件等;
(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八章 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企业信贷支持
第二十一条 鼓励扩大信贷总量奖励
(一)奖励条件 .市区范围内注册经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用于支持市区企业发展;. 2011 年四季度新增贷款额超过 2 亿元;. 2011 年四季度表外业务超过 2 亿元。
-7- .无违规收费行为。
(二)奖励标准 1 . 2011 年四季度新增贷款按 0.5 至 1 奖励,单户最
高不超过 10 万元; . 2011 年四季度新增表外业务按 0.25 至 0.5 奖励,单户最高不超过 10 万元。
(三)申报材料 .申请报告和申请表;.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新增贷款明细表; .贷款合同、借款借据复印件;.表外业务项目明细表;.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二条 鼓励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奖励
(一)债券和票据发行奖励.奖励条件
(1)市区范围内注册经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2011 年四季度代理市区各类企业发行债券和票据总额
不低于 5000 万元;(3)无违规收费行为。.奖励标准
2011 年四季度发行总额达到 5000 万元、1 亿元、2 亿元的,分别给予 1 万元、2 万元、4 万元奖励。.申报材料
(1)申请报告和申请表;
-8-
(2)代理承销各类债券项目 明细统计表;(3)代理承销各类债券项目 合同和资金到账凭证复印件;
(4)其他相关材料。
(二)创投企业投资奖励.奖励条件
(1)境内外创投企业,以股权方式投资注册于市区范围内 的初创期科技创新企业;
(2)2011 年四季度对单个企业的投资总额不低于 500 万元,并完成注册变更;(3)符合《江苏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
和《无锡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的相关规定。.奖励标准
2011 年四季度对单个企业投资总额达到 500 万元、1000 万元、2000 万元的,分别给予 2 万、4 万、6 万元奖励。.申报材料
(1)申请报告和申请表;(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3)股权投资协议书;(4)验资报告;
(5)工商变更登记通知书;(6)其他相关材料。
(三)小型微型企业信贷支持奖励和贷款保证保险、信用保 险奖励 .奖励条件
(1)2011 年四季度对单户 500 万元以下的市区小型微型企
-9-
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经营性贷款,增量超过 5000 万元,在市区
范围内注册经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
(2)鼓励发展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贷
款投保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的市区小型微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
认定标准从《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
联企业〔 2011 〕 300 号)。.奖励标准
(1)2011 年四季度新增贷款按 1 至 2 奖励,单户最高
不超过 10 万元;
(2)2011 年四季度小型微型企业投保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按投保保费的 50% 给予补贴。.申报材料
(1)申请报告和申请表;(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新增贷款明细表、投保保单及保费支付凭证复印件;
(4)贷款合同、借款借据复印件;(5)其他相关材料。
(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奖励.奖励条件
(1)市区范围内注册经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银行承兑汇票最高比例不超过贷款总额的 50% ;(3)无违规收费行为;(4)贷款利率实施下浮优惠。.奖励标准
(1)2011 年四季度各银行加权平均利率与三季度持平、比
-10-
三季度降低 10% 的分别给予 5 万元、10 万元奖励;
(2)2011 年四季度新增贷款平均利率全市最低的 5 家金融
机构,分别给予 5 万元奖励。3 .申报材料
(1)申请报告和申请表;
(2)经人民银行确认的各季度新增贷款利率加权统计表;
(3)其他相关材料。
第九章 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补助
第二十三条 奖励条件
(一)市区范围开业 1 年以上,注册资本 2000 万元以上的
融资性担保公司,近两年无不良信用记录;
(二)2011 年对中小企业担保额达担保总额的 60 %以上;
(三)2011 融资担保额达注册资本金 3 倍以上,收费标
准低于国家规定;
(四)有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第二十四条 奖励标准
对 2011 年四季度新增的市区工业企业担保发生额,按担保业
务发生额的 1‰ 给予奖励。第二十五条 申报资料
(一)申请报告和申请表;
(二)营业执照副本、公司章程复印件;
(三)银企合作证明、风险控制制度;
(四)2011 年四季度新增工业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明细表;
-11-
(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章 职责分工
第二十六条 职责分工
(一)市经信委: 牵头负责加大工业项目 投入、鼓励发展新
办工商企业、鼓励企业增产增收奖励(工业企业)、支持中小企
业融资担保补助项目 申报和审核,并负责项目跟踪管理;
(二)市商务局: 牵头负责鼓励企业增产增收奖励资金(外
贸出口、商贸服务业企业、服务外包企业)、鼓励企业开拓市场
奖励资金项目 的申报和审核,并负责项目 跟踪管理;
(三)市政府金融办: 牵头负责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企业信贷
支持奖励项目 申报和审核,并负责项目跟踪管理;
(四)市财政局: 负责制订扶持资金管理使用计划; 会同相
关部门进行项目申报和审核; 负责项目审核意见的汇总和报送审
批;按照绩效管理要求及时拨付扶持资金。
第十一章 申报和拨付程序
第二十七条 各主管部门 应会同财政部门 及时组织项目 申
报。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应按照申报通知的要求,根据属地原
则分别向所在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提出申请,按照本办法列示
条件,提供可供核实的申报和证明材料,逾期或者不能提供相关
证明材料的不予受理。第二十八条 各区主管部门 应会同财政部门 及时完成对企
-12-
业申报材料的初审,联合汇总上报市主管部门和市财政局,并按
照要求出具配套资金承诺函。
第二十九条 市各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局,根据本办法申报
条件,对报送的项目 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专
项审核,提出扶持建议; 市财政局统一汇总后报送市政府审批后 实施。
第二十九条 市财政局根据市政府批准的扶持项目,及时将
资金拨付至区财政局,由相关区财政局负责拨付至项目 承担单
位,各区承担的配套资金应同时下达。
第十二章 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 第三十条 建立项目 跟踪、检查管理制度。市主管部门会同
市财政、审计部门,不定期对项目 进行现场检查,了解扶持资金
扶持项目的执行情况、项目 资金的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项目 完
成后的实际效果,确保扶持资金专款专用,发挥财政资金的最佳 效益。
第三十一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财政违法
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追回已经取得的扶持资金,记入企业诚信记录,两年内不得申报各类财政扶持项目。
(一)利用虚假材料和凭证骗取资金的;
(二)擅自变更资金使用用途的;
(三)项目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终止的;
(四)其它违规事项。
第三十二条 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确定各项目的绩效目
-13- 标,按照 “ 安排前确定绩效目 标 ” 和 “ 实施后进行绩效管理 ” 相结合 的管理模式,将绩效管理贯穿扶持资金管理的全过程。
第三十三条 项目执行完毕后,单位(企业)须齐备相关可
查证、可核实的资料,并将项目实施情况报送主管部门; 市各主
管部门应将实施情况、实现绩效等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市政府; 市
财政局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项目评价,形成绩效报告。
第十三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市政府确定的原有各类政策继续执行。本办法
确定的政策,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执行,获得国家、省同类政
策扶持的,不重复支持。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区范围内的企业。江阴、宜兴
可参照执行。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无锡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主题词: 财政 企业 资金 办法 通知
抄送: 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
纪委办公室,市法院,各人 民团体。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检察院,无锡军分区,市2011 年 11 月 11 日印发
第四篇:中华民族无锡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体改办等五部门关于加强和规范汽车市场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无锡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体改办等五部门关于加强和规范汽车市场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锡政办发[2003]116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体改办等五部门制订的《关于加强和规范汽车市场管理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00三年十二月十一日
关于加强和规范汽车市场管理的意见
(市体改办、无锡工商局、市计委、市经贸委、市规划局 二00三年九月三十日)
近几年来,我市已初步建立新汽车和旧机动车专业市场网络组织,全市各类汽车经销公司达210余家,其中有小汽车经营权的经销公司近百家,经销各类品牌汽车60余种。年交易各类新旧汽车6万余辆,营销总额超百亿元,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随着汽车消费的急剧扩大,我市市区已先后建办了5家汽车交易市场,驻市场经营户共200多家,市场交易量占市区汽车经销总量的70%以上。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全市汽车市场出现了重复建设,盲目布点,缺少统一管理,竞争不公平,税费不一致等现象,制约了汽车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为适应“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和我市建设特大型城市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汽车市场管理,创造公开、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引导市场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汽车市场新型组织网络为目标,根据《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和《无锡市“十五”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市汽车交易市场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指导,统筹规划汽车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当前,汽车市场已发展成为我市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一定要按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鼓励建设规模大、档次高、现代化的汽车市场,严格控制新建新汽车及旧机动车市场,重点抓好现有汽车经销、维修等相关产业资源整合,引导相对集中合理布局,分片区规划我市汽车市场建设。从培育汽车大市场,做强做专市场,提高汽车市场运行质量的角度出发,切实加强汽车市场内部管理,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资质条件、统一税费标准、统一监督检查、统一政策措施”的要求,规范运作。进一步强化汽车行业内的市场资源整合,稳步推进汽车市场集约化、规范化发展。
(一)市区汽车市场建设规划布局
1.金城湾片区。以江苏无锡汽车交易市场、21世纪汽车广场为龙头,发展汽车区域性总经销、总代理。联结无锡市旧机动车市场,形成集新旧汽车交易、汽车展示、维护、售后服务“四位一体”式的汽车专业大市场。
2.黄巷片区。以无锡华东汽车城为核心,形成以汽车销售、汽车维修美容、汽车配件、汽车网络信息和汽车配载运输为一体的,以交易中低档汽车为主的汽车专业市场。
3.广南立交片区。以无锡东方汽车城和江苏无锡汽车市场名车港为主体,以经销各类品牌汽车专卖点为基础,形成以汽车展示、装潢美容为特点的汽车专业市场片区。
4.西漳片区。以拟建的高力汽车文化村为主体,形成汽车文化、休闲、4S专卖店、试驾场地为一体的汽车城。
5.锡沪立交道口片区。以在建的卡摩尔国际汽车广场为主体,形成汽车销售、汽车部件及零配件销售、汽车维修及美容养护、仓储物流、汽车试驾公园、国际连锁品牌综合经营的汽车展示中心、维修中心和配套服务中心。
(二)新办汽车市场的准入
1.凡在市区申请建办汽车交易市场,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全市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纲要要求。
申请时需提交的材料:
(1)申请报告;
(2)可行性研究报告;
(3)董事会决议书;
(4)市场场所产权证书或租赁协议;
(5)市场章程文本;
(6)市场内部管理制度文本;
(7)相关合法的资信证明或资金担保书。
2.审批程序:
(1)申请人须提交立项申请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申请人合法身份证明等资料,向所在市、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筹建申请,经所在市、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征求市规划部门同意并初审后上报市市场指导委办公室。
(2)市市场指导委办公室收到筹建申请后,对其申请要求和可行性报告进行现场调研并经集体论证同意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市场注册登记。
二、统一纳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强化对汽车经销业户的监督检查
(一)新汽车的交易管理
1.国家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的汽车,以及非定点厂生产的汽车,凡在市区交易的,都必须进入新汽车交易市场交易。凡在市区销售的,都应在有国家定点小汽车经营权的经销公司销售,或在小汽车连锁经营分店内销售。
2.凡在新汽车交易市场成交的新汽车,或在经销公司销售的新汽车,其发票均须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验证盖章。
下列新汽车不准交易:
(1)走私进口的;
(2)华侨、港澳同胞捐赠免税进口的;
(3)来源不明和手续不全的;
(4)国家规定不准生产和销售的;
(5)没有产品合格证的;
(6)拼装的;
(7)排污超标的。
(二)旧机动车辆的交易管理
1.旧机动车交易必须在市人民政府指定的旧机动车交易市场进行。
2.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必须有专业的评估定价人员,具备车辆检测、维修、配件供应等设施,能够为客户提供过户、上牌、保险、代收税费等服务,具备旧机动车收购、销售、寄售、代购、代销、租赁、拍卖和信息服务等功能。
3.旧机动车辆凭市人民政府指定的旧机动车辆交易市场开具的旧机动车辆交易凭证,办理过户手续,对没有交易凭证的旧机动车辆,不得办理过户手续。
4.禁止销售按规定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辆及其发动机、前后桥、变速器、车架、方向器等总成的主要部件。
(三)从严控制新设立各类汽车销售网点
凡在市区新建办汽车市场、汽车城、汽车交易中心,均须经市规划部门选址,由市市场指导委组织集体论证,否则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登记发证。新建办的汽车市场应健全市场综合服务功能,吸引我市现有和新办的汽车经销户、专卖点逐步进入市场经营。
(四)加强汽车流通行业自律管理
1.无锡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应完善协会功能作用,做好对全市汽车流通行业的统计、规划建议、协调价格等工作,强化对会员企业的自律性管理。
2.汽车市场应建立健全市场交易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为进场交易双方提供良好的服务。维护交易双方的权益。
三、加大对汽车市场的整治和宏观调控力度
1.健全监管制度。成立无锡市汽车市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由市市场指导委办公室牵头,由市体改办、市发展计划委、市经贸委、市规划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等部门派员和现有汽车市场负责人组成。管委会负责制定汽车流通行业的规章制度,协调处理汽车市场建设中的有关重大问题。
2.推行市场监管预警警示措施。对在市场日常监管中发现存在问题较多但又不够进行处罚的市场,要予以警示;对警示后依然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交易秩序混乱的市场,要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改且交易秩序长期混乱,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市场,要依法予以处罚,以逐步建立商品交易市场预防管理的长效机制。
3.严格对上市商品的监管。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管理、监督保证体系。加强对上市商品来源和流通渠道的监督检查,建立上市商品台帐备案制度。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情况严重的经营者和市场,要依法进行处罚并向社会公开曝光。
4.建立综合执法的机制。工商、公安、交通、物价等有关部门联合执法监督,并对下列行为进行查处:
(1)对违章设置新汽车市场、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的,责令改正。
(2)对涉及违反海关、物价、税务政策的,由相关机关进行处罚。
(3)对利用机动车辆交易进行其它不正当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发布部门:无锡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3年12月11日 实施日期:2003年12月11日
第五篇:广州市人民政府转发市爱卫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关于(推荐)
【发布单位】81905
【发布文号】穗府办[1996]4号 【发布日期】1996-01-14 【生效日期】1996-01-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转发市爱卫办市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关于1995年广州市
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
(1996年1月14日穗府办〔1996〕4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市爱卫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关于1995年广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情况的报告》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我市顺利通过第三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环境卫生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各单位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抓好巩固、提高工作,并针对薄弱环节狠抓管理,持之以恒,进一步改善我市的卫生状况,把我市爱国卫生运动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六年一月十四日
关于1995年广州市爱国
卫生运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
今年,我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总目标的爱国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和省爱卫办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积极工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建设国际大都市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一、顺利通过全国城市卫生检查
今年,我市继续努力,下大决心,朝着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前进。
首先是稳定了爱卫机构。在市机构改革中,市委、市政府把爱卫办保留下来,并加强了领导,充实了力量。为取得更大的创建成果,市专门成立了迎“国检”指挥部及办公室。由黎子流市长当总指挥,市委常委朱小丹、常务副市长陈开枝及姚蓉宾、戴治国3位副市长当副总指挥,赵正强副秘书长任副总指挥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的组织工作。市爱卫办、城管办、文明办根据各自的职能,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二是把创建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政务工作,加大力度。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反复研究,爱卫会九届二次委员扩大会议明确今年的工作任务后,立即召开全市动员大会作部署。今年6月,市政府全体成员(扩大)会议,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主要内容,要求各级领导认清形势,统一认识,明确职责,全力投入创建活动,谁拖后腿追究谁的责任。
三是继续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使工作落实到基层,37个区、局向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并规定主管领导要有1/3的时间抓创建,检查时要查阅工作记录。
四是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使人人关心和参与创建工作,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10月13日,市政府在广州日报公布了市、区投诉电话,接受市民和社会监督,并在广州日报刊登了“来自市长办公室的报告”。此后,全市先后收到了2000多宗群众投诉。市通过各有关部门进行了及时的处理,清除了一大批卫生死角,使全市的卫生水平有所提高。同时通过集中全市的力量抓灭蟑除害,抓环保工作,抓食品卫生,抓市容环境整治,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使各方面的工作逐步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
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团于10月24日至27日,分别对我市8区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明查暗访,检查包括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与饮用水卫生、窗口单位、城市除四害、单位和居民区卫生、环境保护等10个方面,并根据全国卫生城市评比打分标准逐一评议。认为广州市巩固发展“十佳卫生城市”成果工作卓有成效,城市卫生达到一个新水平。郭子恒团长还高度赞扬:“广州在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的同时,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活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对于一个旧城市改造很大,流动人口特别多,商业发展十分活跃的特大城市,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
二、二、抓好除害,实现灭蟑达标准
我市地处亚热带,年气温平均22℃,雨量充沛,食源广泛,很适宜蟑螂孳生繁殖。加上城区旧式砖木结构的民宅不少,蟑螂侵害率高,城区达99.46%。因而灭蟑是一项技术性强,工作难度大的工作。佛山、福州分别花了3至5年才能达标。但市爱卫办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志在必得的决心,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抓好组织落实。由市爱卫办牵头,设宣传发动组、技术指导组、资料组、后勤保障组。市属各单位设置相应的组织架构,全方位地开展灭蟑工作。二是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除通过新闻舆论部门进行宣传教育外,还通过大小会议200多场次,印发资料、海报100多万份,宣传咨询活动80多场次,使灭蟑工作家喻户晓。三是组织灭蟑骨干培训班7期,市、区共培训灭蟑人员近1万多名。四是增大资金投入,市拨款450万元,各区拨出50万元,各街自筹1至2万元灭蟑、灭蚊经费,保证工作的进行。五是加大对除四害的执罚力度,认真执行《广州市除四害管理规定》,对四害超标单位依章处罚。六是落实各区、委、办、局向市,街道向区,居委向街道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人。七是开展“爱国卫生月”等大规模的群众性大行动,治理居民住户、机团单位内外环境。八是全市开展对公共场所、沙井、下水道、电缆沟等蟑螂缩藏地进行药物喷杀,有效地消灭蟑螂。九是开展全市居民住房户、机团单位查卵荚、清理杂物大行动,使蟑螂无处藏身。同时,市领导市自挂帅,反复多次对全市灭蟑工作检查,促进全市灭蟑工作的落实,使灭蟑顺利通过省的考核,报请全国爱卫会验收。
同时巩固了灭鼠、灭蝇的成果。市爱卫办坚持一年两次对全市灭鼠考核,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通过大力整治环境卫生,清理蚊蝇孳生地,清理大批卫生死角,在巩固灭蝇成果的同时,成蚊密度也得到了控制。
三、三、宣传发动和健康教育不断地深入,控制吸烟工作初见成效
在今年全市灭蟑“达标”和迎“国检”工作中,宣传教育一浪高于一浪,高潮迭起。持续不断地开展的“爱国卫生月”、“学南华西街,创文明街道”、“礼貌、安全、卫生服务月”活动以及开展“红棉杯”竞赛、“可爱的广州我的家”、“南粤”、“岭南”两杯竞赛活动都紧紧把创建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全市人民都来关心、支持、参与爱卫和创建工作。大力进行爱卫和创建的宣传并开展系列的跟踪报道。仅1至10月份,广州日报发表创建方面的消息、通讯、评论、照片等共180多篇。对城市卫生设施的重点工程,如整治白云山、整治珠江河和整治窗口行业的脏、乱、差问题,还进行了专题的社会讨论。利用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各区、街、单位的有线广播、闭路电视、墙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据荔湾、海珠、越秀、东山、芳村、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的不完全统计,仅向机团、住户印发宣传资料就超过600多万份。还开展全市性的优秀墙报评比、咨询活动,提高全民的卫生意识和大都市意识。如“4.7世界卫生日”“4.25全国儿童计划免疫日”、“5.5防治碘缺乏宣传日”、“5.31世界无烟日”、“9.20爱牙日”等大小活动,使市民认识到“双迎”的重要性,提高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健康教育形成网络。全市92条街道的健康教育协会定期开展活动。中小学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做到有教案、有课本、有教师、有考核。
“控烟”工作初见成效。市控烟协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劝导市民少吸烟、不吸烟,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限制。陈敏章部长对我市香烟广告过滥提出批评意见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市长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拆除了一大批户外香烟广告,制定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限制在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的通告》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通告》分别在8、9月份颁布实施。控制吸烟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吸烟人数正逐步减少,受到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团的好评。
四、四、以整治一山、一水、一站为重点,推动全市治理脏乱差
近年来,白云山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市政府采取坚决的态度,通过社会舆论、社会监督和行政措施,强行拆除违章建筑42宗,面积共58150平方米,有效地维护了白云山的自然环境。同时着手整治珠江,清理了11艘海鲜船和拆除了大批影响规划的附带建筑,加强对水面垃圾的打捞,落实沿岸单位“门前三包”。在火车站广场的整治方面,市政府制定了综合治理方案,充实了流花地区管委会,组成执勤队24小时值班,维护市容交通、治安秩序。投资上百万元建造人流导向护栏,车辆严格指定停放点,使该地区的环境卫生和交通治安管理状况得到改善。
为解决铁路沿线的脏乱问题,市去年初成立了整治铁路沿线市容领导小组,以广州站至五山口10公里铁路沿线为重点,按规划分步实施治理,收到明显效果。此外,还加强对市政施工的管理,对建筑工地实行许可证制度,城监部门对工地施工进行检查,卫生防疫部门加强对全市食品、饮食卫生的管理,环卫部门加强对“门前三包”的检查,落实了保洁制度,工商部门加强对农贸市场、商店容貌的管理,清理乱张贴广告,园林绿化部门加强对道路两旁的绿化建设,有关部门通过灯饰设计大赛等活动,推动全市灯饰上水平。与此同时,开展对无牌摊档、“三车”修理、停放点整治,使全市的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以上举措,均得到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团的好评,认为广州市党政领导极为重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有力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整体综合功能得到加强,成效显著。
五、五、城镇爱国卫生工作取得进展
一是完成14万人口受益的改水任务;二是开展春秋两季农村灭鼠大行动,经考核达到国家标准;三是深入开展“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四是提高农村改厕率,卫生村建设不断发展,乡镇的环境卫生状况不断好转。
六、六、继续努力,巩固和提高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
今年,我市虽然顺利通过第三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并已向全国爱卫会申报国家卫生城市验收。但是,我们感到在创建的巩固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因此,应继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加强爱卫会、创建指挥部对全市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作用,保持创建工作的好势头。迎检阶段,全市人民情绪十分高涨,以前所未有的干劲和热情积极投入迎检工作,特别是在爱卫会、创建指挥部的组织协调下,“条”与“块”的配合,相互间的支持,解决了很多过去研而无决、扯皮不休的问题。实践表明爱卫会和创建指挥部在创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市爱卫办、创建办目前已抓紧各方面工作的研究,争取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抓好防滑坡工作。“国检”期间市容环境卫生水平较高,真正做到了检查团满意,群众满意,我们自己也满意。但近期个别单位有松懈现象。因此,必须继续做好巩固和发展工作,把好的做法巩固下来,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
(三)要继续治“乱”。乱丢乱吐、乱堆乱倒、乱停乱放、乱摆乱卖等现象是造成市容环境脏乱的根源,群众来信来电反映这方面的问题不少。下一步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的处理,要取信于民,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通过社会监督,促进工作,扭转脏乱现象。
(四)抓好除害工作,重点控制成蚊和老鼠的密度。蚊子、老鼠扰民是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四害如果不认真控制,不仅会影响国家卫生城市的验收,而且会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经济建设造成威胁。爱卫办部署拟开展全市的灭鼠行动,各单位必须认真支持和配合,确保收到实效。同时,市应保证除害经费的落实。一方面,政府要给予一定的经费,另方面要解决对居民住户和机团单位收费的问题。
(五)大力推进乡镇的卫生建设。要根据全国爱卫会的要求,开展对9亿农民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的卫生意识,使其自觉地与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作斗争,自觉治理环境,开展卫生村建设,搞好改水、改厕的建设。
广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广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办公室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