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的政策效果分析(SRT)
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的政策效果分析
——基于支农力度的视角
付小曼 郭中华 卞韧 雷亚萍 翟亮亮(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10095)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改制的目标就是借鉴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将其自身改造成既能商业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农村地区企业和农户的有效资金需要的现代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对邯郸市10家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前后的支农力度和商业可持续性行为的调查和描述性分析,发现:2008-2012年间,农信社涉农企业的贷款额增加了,尤其是对大型涉农企业的贷款明显增加。对于农户的贷款业务中,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发放额减少,而抵押、质押贷款却增加了。同时在改制后,农信社的经营状况确实得到了改善,实现了促进自身商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改革 支农力度 商业可持续性 政策效果
一、引言
在我国,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要力量,在吸引社会资本、服务农业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其所处的区域市场等原因的影响,我国农信社的实际经营效率相对十分低下,2001年底,全国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达到44%,有46%的信用社亏损,信用社的资不抵债额快速增加。为了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2003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决定选取浙江、江苏、陕西、贵州等8个省作为首批试点区域,逐步试验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并于2004年8月决定将改革推广到除海南和新疆之外其他省份。
改革方案中指出,此次改革核心是两个任务:“一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区别各种情况,确定不同的产权形式;二是改革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将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而且在此次改革方案中还具体规定了农村信用社改制的产权形式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一体化程度和信用社自身的发展状况确定不同的组织形式,其中最主要还是改制为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但是农信社在改制后,其在农村贷款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有没有发生变化,其实际经营效率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却不得而知,目前学术界也鲜有研究能够从支农力度角度来研究改制的实际政策效果。因而本文将总结前人在农村信用社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上,以支农力度和效率出发点,综合论述农村信用社改制实际效率。
二、理论综述
(一)农信社体制改革模式的论述
对于农信社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国内的学者和专家几乎一致的觉得应当对我国农信社进行改革,但对于其改革方案和改革方案,却一直有不同的观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1)农信社改革应坚持合作制。刘民权(2003)认为,从服务“三农”的角度出发,农信社改革应坚持合作制,坚持为其社员服务的原则。殷孟波(2005)则从交易费用的角度剖析农信社改革采取合作制的及时性和必要性,认为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的应是
如何建立起一整套与当前的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主要是指低交易费用)信贷资金供给体制,以满足客户的融资便利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而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真正落实合作制原则、为合作制正名的问题。
(2)农信社改革应采取股份制。沈全峰(2009)认为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合作制一直没能体现出来,以合作制为改革目标,不能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王家传(2003)认为,由于相关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是以共有产权占主体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企业,这种特色导致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金融环境,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目前它的发展方向只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实现商业化运作。
(3)改革模式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张元红(2002)指出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任务不是选择股份制或者合作制的问题,而是正确的选择服务方向和服务宗旨。何广文、李莉莉等(2003)认为由于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使得各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经营效率也出现了不均衡的态势,因此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创新也相应的应该坚持多样化原则,可以是合作制、股份制或是股份合作制,也可以是多种模式同时并存。总结相关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是认为当前,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最优产权模式是股份制,而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最优模式是合作制。
(二)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额支农效果
在我国农信社改制为商业银行后,学术界对于其改制的实际效果发挥也存在着颇多争议。我国农村信用社自身所要负担的政治功能和以商业化改革促进自身问题解决的目标是矛盾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难以兼顾,因而从实际来讲其很难摆脱经营效率低下的困境(温铁军,2004;何广文,2009)。在具体的支农角度效果角度研究方面,张兵(2010)认为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能够快速促进其提升自身商业可持续能力;但在支农力度方面,制度变迁所带来的效果则是差异显著:一方面,它的确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为大型乡镇企业提供更多更优化的金融支持,但另一方面,却相对减弱了对中小型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而郭晓明(2005)等人研究提出了相似的结论,认为,由于商业化改革,农信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角色逐渐微弱,经营目标逐渐转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大幅度减少对“三农”的资金支持,为农业和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弱化,同时也抑制了自身的解决乡镇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问题的能力的发挥。
三、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邯郸市10家县级农村信用社,作为研究对象。邯郸市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是于2011年开始全面进行的,2012年恰为农信社改制的第二年。通过问卷调查对邯郸市永年、峰峰、复兴区、邯郸县、涉县、魏县、成安县、肥乡、馆陶县、广平、鸡泽、临漳、邱县、武安14家农信社进行了调查,删除掉其中数据残缺的4家单位的数据,本文研究所用的数据即为邯郸市其余10家农信社的数据。
具体而言,本文选取的是各个信用社在2008-2012年五年的数据样本,即包括了改制前三年和改制后两年的数据,通过改制前后的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反应出改制前后农信社的经营绩效、商业可持续性和实际支农力度的变化。
四、农信社改制政策效果分析
(一)农信社改制前后的商业可持续性分析
农信社的商业可持续性一直是农信社改革的目的之一,那么,此次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对其商业可持续性有何影响?本文主要选择了每年利润、每年吸纳的存款额、不良贷款期末余额、贷款所获利息额、和每年贷款回收率五个指标来进行衡量。
从上表来看,每年吸纳的存款额在2010年出现转折,整体上是先减少后增加。整体趋势呈现出增长的形态。每年获得的贷款额,每年利润在研究期间呈现出增长趋势,不良贷款额账户的期末余额每年都在减少。而贷款回收率每年都在都在增加,可以看出,五年间农信社的经营状况逐渐改善。具体,体制改革对于其经营状况是否产生影响,还需进一步分析。
先从吸纳的存款额上来看,农信社吸纳的存款额2010年之前,呈现出稳定的小规模减小趋势,而2010年之后呈现出增加趋势,改制第一年吸纳的的存款额最多,相对于2010年,增加幅度很大。可以看出,改制后的农商行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吸收存款的能力增大,这与改善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可持续性的目的吻合。
每年获得的贷款利息额方面,2008-2012年五年中贷款所获利息额呈现出线性增长。虽然改制后的农商行所获利息额也在增长,但增幅却没有改变。从这个线性增长图中,可以看出,改制后,农信社获得贷款利息额是在增加的。
利润角度,从表中可以发现,农信社的每年的利润已经实现了四连增,2011、2012年两年内虽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利润以稳定的速度在持续增长。贷款回收率在这五年间逐年增加,在2012年已经达到了97%,说明农信社改制确实有利于贷款的回收效率。
作为经营绩效衡量的核心指标之一,农信社的不良贷款额在这五年间逐年减少,改制后,不良贷款额继续减少,且减少的速度呈现出加快趋势。不良贷款是指农信社每年不能收回来的贷款,一般,这个数据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增加,而在2008-2012年之间,尤其是在201底到2012年底两年间,不良贷款额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这说明,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确实改善了其经营绩效。
综上研究,2008-2012年中,农信社每年获得的贷款利息额、每年利润呈现出了稳定的增长趋势,不良贷款额在这五年中不断减少,贷款回收率不断增加。因而可以认为,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确实使得农信社的经营绩效的的提高,提高了其商业可持续性,无论是其盈利能力、吸收贷款的能力,还是减少其庞大的不良贷款的能力都有所改善和提高。
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其经营绩效也得到提高,也改善了其商业可持续性,这些成效都毋庸置疑。但是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农信社的经营过程中也是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妥当处理,将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主要包括:(1)农户覆盖率不增反减,也就是说符合农信社发放贷款的农户的数量在减少,这对于农民的增收问题可能会到来一定的影响;(2)农信社的不良贷款额虽然在减少,但是从数字来看,依然庞大,可以看出,农信社想要摆脱其历史包袱、完全独立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3)在注重农村信用社商业可持续性的同时,保证其支农的历史使命不容松懈。
(二)农信社改制支农力度分析
在研究改制前后的支农力度变化方面,本文选取的指标主要包括每年发放的农户贷款总额、户数,每年发放的涉农大型企业贷款总额,涉农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总额。为了研究农户贷款总额的具体变化,我们还具体调查了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质押贷款额等数据。
1.农户贷款状况分析
农信社的农户覆盖率是指具有贷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并且能为该机构带来经济利益的农民或农户,农户覆盖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农信社的支农情况,因而我们
首先对此进行分析。
从上表来看,2008-2012年五年中邯郸市农信社的农户覆盖率是逐年降低的。首先,在2008-2012年中,农户贷款总额每年都在下降,2012年相对于2008年农户贷款额减少了14.58%;其次,虽然获得贷款的农户数是在减少的,而且相对来说减幅较大;同时,平均每位农户获得的贷款额在这五年中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集中在11万-12万之间。
从以上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8到2012年间,邯郸市对于农户的平均贷款发放额处于稳定状态下,获得贷款的农户数呈现出线性减少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对农户还款能力的进一步界定,使得满足贷款条件的农户数减少。当前,农村信用社针对农户的贷款包括三类:信用贷款、保证贷款和抵押、质押贷款。信用贷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保证贷款指贷款人按《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本息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保证责任而发放的贷款。抵押贷款指借款者以一定的抵押品作为物品保证向银行取得的贷款。质押贷款是指贷款人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为质押物发放的贷款。
为了详细了解农户覆盖率降低的具体的情况,我们来对这三类贷款进行具体分析。
从表3来看,农信社提供给农户的贷款中,保证贷款占绝大部分,信用贷款和抵押、质押贷款占一小部分,其中,信用贷款仅仅占农户贷款的很小一部分。同时从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农户信用贷款、信用贷款获得的户数、保证贷款额、保证贷款获得的户数,在2008-2012年间呈减少趋势,而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的户数则在2010年出现转折,2010年之前呈下降趋势,而2010-2012年则有增加趋势。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减少,而抵押、质押贷款在出现明显的转折点,有理由推测,对于农户贷款所做的调整有利于改制后的农商行的运行效率的逐步提高。
2.涉农企业贷款状况分析
关于支农力度的衡量,除了包括农村信用社对农户的金融支持状况外,更重要的是对于涉农企业的金融支持状况,涉农企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分析农信社改制前后对涉农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十分必要。
从表4来看,涉农企业的贷款总额逐年稳步增加。农信社对于涉农大型企业的贷款额要比涉农中小行企业的贷款额多,这也与企业的需求有关,规模越大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就越大。其中涉农中小企业所获得贷款额在这五年中呈现增长的趋势,且增幅相对较大,体现出了农信社对本地的中小企业的一贯的重视和扶持力度。而农信社对涉农大型企业所获得贷款额改制前后变化明显,在2010年有明显的转折,但是改制后,此方便的贷款额快速增加,体现出了改制确实增大了对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
农信社改制使农户覆盖率降低了,而对涉农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了。而关于农户覆盖率的降低,本文分析原因如下:(1)相对于涉农企业来讲,农户其对农信社的金融支持的需求和依赖性可能较低。在农村,农户的资金需求可能更多地依赖于民间借贷。毕竟我国农村经过长期以来的发展,邻里乡亲的借贷即方便又不用过多考虑利息问题;(2)农户的偿还贷款的能力有限,农村信用社减少对农户贷款的发放数,或许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贷款率,而对于农户贷款的三种类型的变化趋势也于该假设相吻合;(3)农信社的经营规模和状况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国家才予以改制,改制前后相同的变化趋势延续可能是由于农信社面临改制前的准备造成的。
五、结论与建议
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减少了对农户发放的贷款额,增加了对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大型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大。而从对农户贷款的具体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向农户发放的信用贷款、保证贷款的数目逐年减少,而抵押、质押贷款在2010年出现转折,2011年,2012年两年间由原先的稳定状态转为明显的增长趋势。结合农信社的具体情况,认为:农信社对农户贷款的减少,主要是出于“提高贷款质量,降低贷款风险”的角度。而在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的分析中,与这一情况相吻合。对于农信社五年的经营绩效,我们从以上分析可知,2008-2012年五年中,农信社的经营绩效一直处于不断提高的状态,每年利润和每年所获的贷款利息额几乎呈现出线性增长的趋势。但是,从贷款回收率和不良贷款的下降趋势可以看出,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后经营绩效确实有所提高。这与农信社改革的初衷相同,促进了农信社发展的可持续性。
虽然,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在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和扶持涉农企业上确实发挥了作用,但是,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农户覆盖率在不断地下降。这可能会对农民增收问题不利,也与农信社特有的历史使命相违背。农信社改制出现了支农与商业可持续性不能兼顾的局面。虽然农户相对于涉农企业其资金需求要低,但是,农户贷款的减少对农民收入还是存在一定影响的。农信社要实现支农和自身发展兼顾方面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周小川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之初就提出农村金融改革要“花钱买机制”,归纳起来三句话:就是(1)正视历史包袱;(2)提供连续的正向激励机制;(3)特别注重防范道德风险。要想实现农信社支农使命和自身的商业发展,还需要财政上的支持,就是对农信社发放的难以收回的农户贷款,财政上予以一定的补贴,以此来降低农信社亏损的风险,在未来还要继续推行“花钱买机制”,实现农信社支农与商业发展目标相一致。
参考文献:
[1]张杰、高晓红:《注资博弈与中国农信社改革》,《金融研究》,2006年第3期。[2]于宁、何禹欣:《农信社有限改革》,《财经》,2003年第8期。[2] 张兵 曹阳:《商业可持续、支农力度与农村信用社新一轮制度变迁—基于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中国农业经济》2010年第6期。[4]叶敬忠,等.《社会学视角的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8期。
[5].Liu.C.and Li,Z.:The Cause of Financial Losses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How to Tackle the Problems,in:Financial Referenc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0.[6]唐颖:《非对称信息理论与农村信贷市场-兼谈泰国BACC的经验》[《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第8期。[7]万世平,梁红漫:《广东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南方金融》 2007年第5期
[8]殷孟波,翁舟杰:《从交易费用看农村信用社的制度选择-为合作制正名》,《财经科学》,2005年第5期。
[9]谢庆健、褚保金、应瑞瑶、张茹:《改革中求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股份制改造个案研究》,《金融研究》2002年第2期。[10]何广文,冯兴元,李莉莉:《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模式评析中国农村经济》2003第10期。
[11]陈雪飞:《合作制与股份制:不同经济背景下农村信用社的制度选择》,《金融研究》,2003年第6期。
[12] 张兵 曹阳 许国玉:《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效果评价—以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模式为例》《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5期。[13]王家传、张乐柱:《农村信用社经营目标与发展模式再探》,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10期。
[14]沈全峰,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终极目标[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15] 褚保金.中国农村信用社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7(1)。[16]郭晓明.农村金融:现实挑战与发展选择闭.经济学家,2005(3)。[17]周脉伏:《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与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164。[18]谢平、徐忠、沈明高:《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金融研究》2006年第1期。[19]褚保金、陈涤非:《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20]谢庆健、褚保金、应瑞瑶、张茹:《改革中求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股份制改造个案研究》,《金融研究》2002年第2期。[21]李爱喜:《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模式及决定因素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6期。
[22]赵峦、孙文凯:《农信社改革对改善金融支农的政策效应评估》,《金融研究》,2010年第3期。
[23] 周治富、郭梅亮:《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10期。
第二篇:1424家农信社将改制为农商行(精选)
1424家农信社将改制为农商行
羊城晚报讯 记者曾颂、实习生江玲玲报道:为数众多的农村信用社有条件“变身”为农商行。
8月2日,银监会在其官网发文通报农信社改革发展情况:国内现有1424家农信社符合改制为农商行的条件,资产、存贷规模和盈利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同时,银监会不再支持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现有合作银行将全面改制为农商行。
鼓励农信社组建农商行
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姜丽明表示,目前国内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55家、农村合作银行210家,农村银行机构资产总额占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41.4%。另外,还有1424家农村信用社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条件。
农信社的治理结构有所改善:2010年起,银监会积极推动资格股向投资股转化,目前全国农信社资格股占比已降到30%以下。
“资格股”是农信社历史遗留问题之一,是当年取得信用社社员资格所必须交纳的基础股金;满足“资格股”额度以外的投资,可取得“投资股”,享有分红权利并承担风险。
文中还明确,鼓励农信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但不再组建新的农村合作银行,现有合作银行要全部改制为农商行。
涉农贷款占1/3强
“我国不缺大银行,缺的是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专业化、贴近式服务的中小银行。”姜丽明说,农村信用社是“支农”的主力部队,目前发放的涉农贷款占银行业的1/3以上,发放的农户贷款占全国的78%,肩负了全国98.4%和67.7%的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覆盖任务。
据介绍,与改革前相比,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和存贷款规模均增加了5倍以上,2004年实现统算盈利后,连续7年利润保持大幅增长;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主要监管指标持续改善,系统性风险高企的局面彻底扭转,“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尚有146家身陷泥潭
据银监会透露,目前还有146家农信社仍身处“历史泥潭”,监管评级在6级或以下。姜丽明表示,对这部分农信社,银监会将“消化存量、控制增量”,并指导各级地方政府拿“真金白银”来置换不良资产。
另一办法是引入民间资本。银监会提出:对于高风险农村信用社以及经营管理水平较差的机构,鼓励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优质企业对实施兼并重组,“允许民间资本阶段性控股”。姜丽明表示,目前农信社增资扩股都能吸引大量战略投资者,且投资溢价在50%以上。
银监会称,现有机制可防范农村信用社单体机构和区域性风险,保护广大农村存款人利益。
第三篇:银监会称鼓励合格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
银监会称鼓励合格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
步入良性轨道 整体状况稳健 支农主力军作用突显
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农村信用社革发展情况答记者问
近日,中国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姜丽明主任就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1.近年来,银监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着力提升单体机构健康度。请问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答:农村信用社是互为独立的金融企业法人,各法人机构间具有历史延续下来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其单体机构的改革是整体推进这类机构改革的基础。有效推动单体机构改革,关键是要破除以“合作制”名义长期运行造成的体制机制障碍,消化长期累积的历史包袱。
在前期艰难探索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受农村经济制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村信用社历史发展路径影响,农村信用社早已不是合作制。无论是要实现这类机构的重生再造,还是推进创新农村金融体系,都要求必须按照股份制原则重建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为此,银监会正式确立了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革方向,其重大意义在于澄清并认可了农村信用社不是合作制的历史和现实,也为未来发展真正意义的农村合作制金融企业留下了空间。
从2010年起,银监会陆续制定实施相关制度办法,推动资格股向投资股转化,支持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或股份制的农村信用社,同时指导农村信用社引进新的优质合格股东,优化产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目前,全国农村信用社资格股占比已降到30%以下,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55家、农村合作银行210家,农村银行机构资产总额占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41.4%。另外,还有1424家农村信用社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条件。2010年,有17家农村商业银行进入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的2009年全球银行业1000强,占我国入榜商业银行的20%;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成功在香港上市。通过改革,农村信用社治理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长期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机构自身已经形成了深入推进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的内生动力。
历史包袱的重压是改革前农村信用社举步维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受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前些年体制性因素导致经营不审慎的影响,全国因历史包袱过重形成的监管评级6级及以下的机构还有146家。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工作思路是,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大力消化存量,严格控制增量。一方面,银监会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落实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各项扶持政策,指导各级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对农村信用社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给予支持帮助。同时,鼓励引导各地农村信用社实施股份制改革和增资扩股,通过股东购买方式化解不良资产,有效利用市场力量,加快历史包袱的化解进度。对于高风险农村信用社以及经营管理水平较差的机构,鼓励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优质企业对实施兼并重组,允许民间资本阶段性控股。
另一方面,切实强化金融监管,督促加强和改进贷款管理,着力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试点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化监管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加大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促使农村信用社风险管控能力大幅提升,增量风险保持在较低水平。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农村信用社目前整体经营状况平稳健康,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与改革前相比,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和存贷款规模均增加了5倍以上,2004年实现统算盈利后,连续7年利润保持大幅增长;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主要监管指标持续改善,系统性风险高企的局面彻底扭转。
从市场表现看,各类社会投资者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是充分认可与肯定的。目前农村信用社增资改制时都得到高倍数的超额认购,吸引了包括国内外先进银行等大量战略投资者。大多数投资者在以面值购买股权的同时,都自愿支付50%或以上比例的对价帮助消化存量包袱。
2.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机制框架。目前,这方面的总体安排和运行的有效性如何?
答: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支农服务主力军重任,在部分农村地区是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唯一渠道,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为此,必须构建系统性的外部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其“小而不倒”。
首先,将农村信用社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已交由省级人民政府承担。这是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有效履行管理职责,各省份组建了省联社或其他形式的省级管理平台,通过整章建制、加强改革推动、稽核审计以及中后台服务,在治标治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举扭转了过去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多年动荡、运作效果较差的局面。同时,推动建立了省级人民政府牵头负责、监管部门组织制定风险处置方案、央行提供再贷款支持的风险处置分工和机制安排,为防范农村信用社单体机构和区域性风险,保护广大农村存款人利益提供了坚实保障。
其次,切实加强农村信用社金融监管。按照法人监管和属地监管原则,切实落实属地银监局的监管责任。建立各级监管机构的纵向联动机制,以及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不同监管部门的横向联动机制,加强信息传导,增进工作配合,提高监管效率和执行力。针对农村信用社法人层级低,机构网点数量多的特点,优化监管资源配置,着力充实县域监管力量,对农村信用社实施贴近式监管。
第三,注重发挥源于市场和投资人监督约束力量。健全完善农村信用社股权委托代理和转让机制,鼓励采取“用脚投票”方式制衡和影响管理层的经营决策行为,广大小股东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参与深度明显增强。指导加强信息披露,推动实施第三方审计,提高机构运营的透明度,迫使农村信用社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经营状况,借助社会公众力量监督规范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行为的机制开始建立。通过三个层面的政策措施的协同作用,农村信用社风险防控安全网已经初步形成,持续健康发展有了坚实的保障。
3.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宗旨是进一步提升支农服务水平,不断巩固和发展其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在这方面,银监会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答: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水平,核心是要坚持专业加敬业的原则,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功能。近年来,银监会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此项建设。
一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前提和基础。不能“独善其身”,哪能“兼济社会”?在这方面,主要是通过前面所谈的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强化管理来提升单体和整体健康度。
二是确立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我国不缺大银行,缺的是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专业化、贴近式服务的中小银行。农村信用社长期扎根农村,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坚持“三农”市场定位,既是提升金融整体服务功能的客观要求,也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银监会着力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战略方向监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以监管约束和政策激励引导和督促农村信用社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确保其支农服务方向不偏移。
三是健全服务“三农”运作机制。银监会始终督促指导农村信用社立足自身优势,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大力推动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督促增加机构网点,完善网点功能,并采取布设物理机具、开展流动服务等多种灵活方式,不断扩展服务覆盖面和提高服务深度。重点围绕解决农村“贷款难”,加强农村银保合作,推动抵押担保创新。今年,银监会还将会同银行业协会联合举办“农村金融产品博览会”,为农村信用社搭建经验交流平台,更好地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工作开展。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效应的逐步显现,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支农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涉农贷款占全国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三分之一以上,发放的农户贷款占全国的78%,肩负了全国98.4%和67.7%的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机构覆盖和服务覆盖任务,全面承担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面向广大农户的国家政策补助资金的发放工作,是我国农村地区机构网点分布最广、支农服务功能发挥最为充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4.能否谈一下您对农村信用社前期改革发展情况的总体判断以及今后时期改革发展思路?
答:2003年以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具体措施是符合农村经济金融发展规律的,也契合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要求,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成果。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信用社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改革发展逐渐步入“深水期”。按照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银监会明确提出,从2011年开始,要通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即高风险机构全面处置,历史亏损挂账全面消化,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现代农村银行制度基本建立,主要监管指标达到并持续符合审慎监管要求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与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为实现上述目标,银监会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取消资格股,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不再组建新的农村合作银行,现有农村合作银行要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要在保持县(市)法人地位总体稳定前提下,稳步推进省联社改革,逐步构建以产权为纽带、以股权为联接、以规制来约束的省联社与基层法人社之间的新型关系,真正形成省联社与基层法人社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打造现代农村银行制度。指导农村信用社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着力构建符合小法人特点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流程银行建设,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符合现代农村金融企业要求的经营机制。
三是持续加强支农服务能力建设。指导农村信用社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特别是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增设网点,延伸提供服务。引导优化信贷投向和结构,持续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切实增加农村资金供给。鼓励和支持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透明度和便捷性。
四是健全分类监管体系。制定符合农村信用社机构和业务特点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强化实施分类监管和差别指导。深入开展主要监管指标达标升级,进一步改善经营状况和风险管控能力。建立针对服务“三农”的特殊业务领域的贷款风险容忍度、弹性存贷比监管方法、特殊尽职免责办法,以及适度宽松市场准入政策,支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五是完善政策扶持体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协调性和配套性强、长期激励导向明确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根据现代农业功能区建设规划和不同机构服务贡献度,在政策力度上有所倾斜和侧重,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更好地帮助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
第四篇:2017临沂农商行(农信社)面试考情分析
山东银行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2017临沂农商行(农信社)面试考情分析
2017山东农商行面试与笔试不同的是,面试是各地市单独进行,不再全省统一面试;为帮助大家了解山东各地市面试情况,为大家整理2017临沂农商行(农信社)面试考情分析,页面包含面试时间、面试形式、面试时长、面试题量、面试比例、注意事项、面试真题、面试当天注意事项(参考2016年),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山东农村信用社考试考前知识汇总
山东银行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农信社招聘考试网
山东农村信用社考试考前知识汇总
山东银行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山东农村信用社考试考前知识汇总
第五篇:营改增对农商行农信社的影响
“营改增”对农商行/农信社的影响
2016-04-12 易啸 臻学社
供稿:上栗农村商业银行 易啸
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全面实施营改增的要求,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其中就规定了金融行业适用6%的税率。
“营改增”成为金融业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到底什么是营改增了?营改增对咱们农商行到底有什么影响了?
“营改增”对于很多本身在银行上班的员工来说都觉得很陌生,那么简单来说,比如咱们农商行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以前规定营业税缴纳5%,也即50万元,但现在改革了,营业税消失了,改成了营业收入1000万元需按6%缴纳增值税即60万元。这就是营改增。很多人觉得,既然从5%提高到6%,这怎么是减轻企业负担了?首先增值税为销项税减去进项税,也就是说增值税可以相抵扣。其次,对于咱们农商行来说,在营业期间可能更多的收到的是专用发票,在有些方面就可以用增值税发票来抵扣掉成本。
而对于咱们银行本身来说,“营改增”改革在控制成本,提高营业收入方面有着巨大的实行措施,在金融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执行的完善,无疑会是一把利剑,劈开前方道路,从而提高营利水平,员工收入。
首先,从农商行营业方面来谈,农商行营业税的征收主要来源于贷款业务收入以及中间业务收入,其中贷款业务收入为咱们农商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计税依据确是经营业务收入全额,而不能扣除任何相关费用,因此“营改增”后,将有利于银行业务水平的发展。主营贷款业务方面,贷款时所缴纳的贷款保险费用可转征增值税,提高客户经理贷款议价能力,从而提高贷款利息收入。而原先缴纳的营业税转增为银行的利润,而后对存贷款业务的利息净收入开征增值税,原先缴纳营业税与新开征增值税之差作为实际的银行利润变动,从而减少了对银行营业利润所缴纳的税款,此外,“营改增”对于建筑行业,房地产等行业,避免了重复征税,保证了抵扣链条的通畅与资金链条的稳定,因此,农商行在建筑或者房地产方面的贷款投资可以适当的增多,扩大经营规模;而在中间业务收入方面,由于农商行在中间业务方面收入所占比重较低,最直接的贴现,手续费收入,佣金收入,目前营业税征收的为全额收入,“营改增”之后,只能扣除某些后端的手续费,代理费用等,这就很直接的减少了税收费用,提高了盈利水平。
其次,从农商行控制成本方面来谈,银行业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无疑要求大量的硬件和软件投资,尤其是软件环境的不断升级,占据了大量的成本。在营业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轨后,这部分可以在应税总额中直接扣除,从而促进了银行业不断采用更新的安全和交流技术。不仅除此,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经营的柜台成本等也可以得到扣除,这就间接提高了营业水平,为员工达到了增收的目的。此外,在农商行改制过程中所发生的如6S管理中所产生的劳务成本,信息服务等。增开物理网点或自助网点中所发生的人工成本,保险费用,租金等,都能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抵扣。
当然,对银行业收增值税还存在比较高的技术难度,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进项税额抵扣如何确认。总而言之,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农商行是利好的,但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把握政府的政策走向,才能抓住机遇,达到创收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