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三合一场所的成因及火灾防控对策
摘要 以**省**市“三合一”场所为契入点,具体分析了该类场所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了加强“三合一”场所火灾防控的对策。关键词:“三合一”场所 火灾 成因 防控对策1 引言**市地处**黄金海岸带中部,三面环海,民营经济发达,由于产业结构等因素,民营经济所引起的消防问题十分突出,火灾隐患严重,其中尤以“三合一”最具危险性。历史上,**曾发生过一起死亡17人的“三合一”特大火灾。在全国范围内近年来也发生过多起“三合一”场所火灾,如昆明市小板桥镇沙发坐垫加工作坊火灾、汕头市谷饶镇内衣加工作坊火灾、沈阳市苏家屯区双鹿制衣厂火灾、湖州市织里镇服装厂火灾、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北铺街道飞达鞋面加工作坊火灾等,这些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做好“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试图分析“三合一”场所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就“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提出几点对策。2 “三合一”场所主要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2.1、安全疏散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绝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出口处安装卷帘门、防盗铁栅栏等现象较普遍。住宿场所与生产、经营、储存场所在安全疏散上不能独立,或者住宿人员必须经过生产、经营、储存场所才能疏散到室外的情况比较突出,致使一旦住宿外部分发生火灾,住宿人员逃生困难。
2.2、经营、储存与住宿场所无防火分隔,建筑及装修材料耐火等级低。据以往的火灾事故调查发现,多数“三合一”场所经营、储存与住宿部分未进行防火分隔,火灾发生后极易蔓延扩大。另外,“三合一”场所中采用可燃材料分隔吊顶,甚至在简易阁楼和木夹层内住宿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消防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3、居住人员复杂,弱势群体居多且易发生纵火案件。“三合一”场所主要是以家庭住宿和以外来人员为主的员工集体宿舍。居住人员复杂,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发生纵火案件的几率较一般建筑火灾要高。
2.4、业主、住宿人员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且场所消防设施、器材缺乏。由于业主在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其消防知识、技能缺乏,主要表现为业主和从业人员对消防工作认识不到位,消防安全意识差,对火灾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建筑面积小,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有能力及时发现并控制,因此,对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缺乏主动性,更不用说主动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了;住宿人员也往往缺乏正确的逃生知识,发生火灾后往往采用错误的逃生方法,直接导致火灾伤亡严重。
2.5、消防安全管理混乱。多数闲置房屋改造的人员集中居住点由于缺乏严格统一的管理,安全疏散通道内堆放易燃可燃物品,安全出口上锁或封堵等情况比较普遍,这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三合一”场所产生的原因
3.1 “三合一”场所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个体民营企业在原始资本积累的发展初期,无力建设或租用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独立标准厂房,更不可能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致使“三合一”场所应运而生。如今,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柱。
3.2 相关职能部门缺少协调,审批把关不严。目前,有些职能部门审批发证时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在有的根本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情况下,照样予以批准发证,允许其经营生产,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有效协调,发证时未能把好源头关,致使一些“三合一”场所合法存在;另外,在日常监督管理中,有的职能部门对自身的职责不清,没有切实加强管理,查处力度不够,给一些非法的“三合一”场所留下了生存空间。
3.3 外来务工人员剧增,出租房供不应求。产业结构调整,外来人员剧增,出租房屋有限及房屋租金等因素,直接导致工业“三合一”、商业“三合一”屡禁不止。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高速发展,致使外来务工人员数量逐年增长,在外来务工人员住宿没有强制统一的情况下,致使这样的“三合一”建筑长期存在。
3.4部分业主及社会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由于部分业主法制观念不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心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同时社会从业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三合一”场所的危害性,致使一些场所在使用初期就处于“三合一”状态。4“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对策
“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部门联动,各司其责,依靠机制,加强配合,才能彻底根治。
4.1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建立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切实把好源头审批关。
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从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高度出发,正确处理好部门利益和国家、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要密切配合,共同把关,形成整治合力,而不能各自为政。
第二篇:"三合一"的成因及火灾防控对策调查报告
一 引言
**市地处**黄金海岸带中部,三面环海,民营经济发达,由于产业结构等因素,民营经济所引起的消防问题十分突出,火灾隐患严重,其中尤以“三合一”最具危险性。历史上,**曾发生过一起死亡17人的“三合一”特大火灾。在全国范围内近年来也发生过多起“三合一”场所火灾,如昆明市小板桥镇沙发坐垫加工作坊火灾、汕头市谷饶镇内衣加工作坊火灾、沈阳市苏家屯区双鹿制衣厂火灾、湖州市织里镇服装厂火灾、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北铺街道飞达鞋面加工作坊火灾等,这些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做好“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试图分析“三合一”场所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就“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提出几点对策。
二“三合一”主要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2.1、安全疏散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绝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出口处安装卷帘门、防盗铁栅栏等现象较普遍。住宿场所与生产、经营、储存场所在安全疏散上不能独立,或者住宿人员必须经过生产、经营、储存场所才能疏散到室外的情况比较突出,致使一旦住宿外部分发生火灾,住宿人员逃生困难。
2.2、经营、储存与住宿场所无防火分隔,建筑及装修材料耐火等级低。据以往的火灾事故调查发现,多数“三合一”场所经营、储存与住宿部分未进行防火分隔,火灾发生后极易蔓延扩大。另外,“三合一”场所中采用可燃材料分隔吊顶,甚至在简易阁楼和木夹层内住宿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消防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3、居住人员复杂,弱势群体居多且易发生纵火案件。“三合一”场所主要是以家庭住宿和以外来人员为主的员工集体宿舍。居住人员复杂,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发生纵火案件的几率较一般建筑火灾要高。
2.4、业主、住宿人员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且场所消防设施、器材缺乏。由于业主在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其消防知识、技能缺乏,主要表现为业主和从业人员对消防工作认识不到位,消防安全意识差,对火灾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建筑面积小,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有能力及时发现并控制,因此,对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缺乏主动性,更不用说主动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了;住宿人员也往往缺乏正确的逃生知识,发生火灾后往往采用错误的逃生方法,直接导致火灾伤亡严重。
2.5、消防安全管理混乱。多数闲置房屋改造的人员集中居住点由于缺乏严格统一的管理,安全疏散通道内堆放易燃可燃物品,安全出口上锁或封堵等情况比较普遍,这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三合一”产生的原因
3.1 “三合一”场所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个体民营企业在原始资本积累的发展初期,无力建设或租用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独立标准厂房,更不可能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致使“三合一”场所应运而生。如今,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柱。
3.2 相关职能部门缺少协调,审批把关不严。目前,有些职能部门审批发证时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在有的根本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情况下,照样予以批准发证,允许其经营生产,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有效协调,发证时未能把好源头关,致使一些“三合一”场所合法存在;另外,在日常监督管理中,有的职能部门对自身的职责不清,没有切实加强管理,查处力度不够,给一些非法的“三合一”场所留下了生存空间。
3.3 外来务工人员剧增,出租房供不应求。产业结构调整,外来人员剧增,出租房屋有限及房屋租金等因素,直接导致工业“三合一”、商业“三合一”屡禁不止。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高速发展,致使外来务工人员数量逐年增长,在外来务工人员住宿没有强制统一的情况下,致使这样的“三合一”建筑长期存在。
3.4部分业主及社会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由于部分业主法制观念不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心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同时社会从业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三合一”场所的危害性,致使一些场所在使用初期就处于“三合一”状态。
四“三合一”的火灾防控对策
“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部门联动,各司其责,依靠机制,加强配合,才能彻底根治。
4.1建立职能部门联动机制。
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从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高度出发,正确处理好部门利益和国家、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要密切配合,共同把关,形成整治合力,而不能各自为政。在对“三合一”场所的源头管理上,在这些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审核、审批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形成一套互相配合的链式办事运作程序,消防安全这个环节千万不可掉链,严格将消防安全条件及消防手续作为审批发证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消防安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其他部门决不可予以审批发证,切实把好源头关。**市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是由乡镇的驻村干部、企管站和消防
中队实地勘查,严格把关,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办理申领营业执照的相关手续,这种做法能有效的防止新“三合一”场所的产生。
4.2 对已产生的“三合一”场所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
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和落实消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形成整治合力。乡镇街道与部门形成了合力,部门之间形成了合力,公安、工商、国土、城建、规划、税务、电力等部门联合执法,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三合一”场所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司法部门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供电部门以停电等措施积极配合整治工作,监察、安全监督等部门切实加强监督和检查。部门统一步调、通力协作,共同执法,强势推动“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督促整改工作。
4.3 整治“三合一”场所要多措并举。
我们应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整治力度、整治进度和整治效果的关系,在加大整治力度,加快整治进度的同时,始终把追求整治效果作为整治工作的中心目标。例如**市在整治“三合一”场所的过程中,要求有条件的企业要坚决执行“三分离”,无条件的以分离职工为先,开辟安全疏散通道,投入安全消防设施,防止群死群伤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按照《**市制鞋业重大火灾隐患整治验收要求》(制鞋业十三条标准),建制度、购器材、迁员工、增通道、修电线、打隔墙,有效地整改火灾隐患。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市企业的安全隐患明显减少,企业已从短期整改转变到长效管理,不再停留在过去的一朝生产一朝改,而注重以企业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来思考和决策。
4.4 整治过程中疏堵结合。
在堵住“三合一”场所源头滋生的同时,对典型“三合一”场所要做到坚决打击,对员工宿舍的设置问题可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转移,由政府统一发动,统一建设外来工宿舍,实行集宿化管理;或者租用闲置房,统一安排外来工住宿;二是隔离,对一时不能搬迁的,将员工宿舍和生产储存场所用防火墙等进行彻底分隔,员工宿舍另行设安全疏散通道;三是依靠社会力量,创建民工之家,改善民工生活条件;四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建造标准化生产厂房和员工宿舍,引导家庭作坊向规模生产转化,对多数利用居民住宅形成的“三合一”问题,应在疏散通道和住宿安排上加以调整,疏通逃生通道,配备救生器具,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市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兴建安心房。**市泽国镇已上马的“新民之家”建成后可容纳2000人左右,同时**市对新建工业区块、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台具体规定,要求这些区块、企业在落实一定的职工宿舍用来解决外来员工住宿;这样既从源头上解决了“三合一”问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得到了企业和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衷心拥护。
4.5要加强整治后的监管工作,严防“三合一”场所的回潮现象。完善跟踪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三合一”整治长效机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针对“三合一”的举报,确保“三合一”整治一家,减少一家。**市对已通过整治验收合格的“三合一”场所,要求及时签署防回潮承诺书,由街道各联片驻村人员签订包干监管责任书,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切实巩固综合整治成果。对于经过大力气完成整治又回潮的企业,要通过加大处罚力度,禁止市场进入等严厉措施,坚决杜绝“三合一”现象死灰复燃。
4.6加强宣传工作,努力构筑全民整治“三合一”的体系。
加强宣传,提高“三合一”建筑内从业人员和住宿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各级消防部门要积极发动新闻媒体、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单位自身开展相应的消防宣传教育,广泛宣传“三合一”建筑的危害,并通过具体活生生、血淋淋的火灾案例对业主进行教育,使其知道“三合一”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必将人财两空,从而推动业主积极整改;尤其要让业主和从业人员明确“三合一”现象对生命的重大威胁,使员工认识到危险而自觉抵制;对广大社会群众要重点阐明“三合一”对其家庭、社区、乡村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使其能主动举报,努力实现从政府整治“三合一”到全民整治“三合一”的转变。
五 小结
“三合一”场所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要依靠政府领导,形成部门合力,依托全社会各级机构和人员的力量,积极营造氛围,多管齐下,注重当前实效,立足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区分对待,做到标本兼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三合一”场所和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阅读更多好范文调查报告:http://xiexiebang.com/diaochabaogao/
第三篇:一般“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形成原因及防控措施
“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形成原因
及防控措施
摘 要: 消防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文章详细分析了“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环境, 对“三合一”场所主要存在问题形成原因及防控措施, 提出了从生产、经营、销售、管理四个环节,加强对 “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 “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形成原因;防控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创业谋生,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加工和沿街租赁商业用房的开发利用发展迅猛,衍生出了大量住宿、生产、储存经营合用的场所,即所谓“三合一”场所。此类场所多集中于私人作坊类小企业等领域,由于这些场所自身条件所限存在消防安全条件差、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低等问题,所以火灾隐患突出,火灾事故频发,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恶性火灾事故。如何预防和遏制此类“三合一”恶性火灾悲剧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维护社会安全平稳发展,已刻不容缓的摆在各级政府、消防部门面前的一个紧要课题。
1、“三合一”场所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疏散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
绝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出口处安装卷帘门、防盗铁栅栏等现象较普遍。住宿场所与生产、经营、储存场所在安全疏散上不能独立,或者住宿人员必须经过生产、经营、储存场所才能疏散到室外的情况比较突出,致使一旦住宿外部分发生火灾,住宿人员逃生困难。
1.2、经营、储存与住宿场所无防火分隔,建筑及装修材料耐火等级低。
据以往的火灾事故调查发现,多数“三合一”场所经营、储存与住宿部分未进行防火分隔,火灾发生后极易蔓延扩大。另外,“三合一”场所中采用可燃材料分隔吊顶,甚至在简易阁楼和木夹层内住宿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消防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1.3、居住人员复杂,弱势群体居多且易发生纵火案件。“三合一”场所主要是以家庭住宿和以外来人员为主的员工集体宿舍。居住人员复杂,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发生纵火案件的几率较一般建筑火灾要高。
1.4、业主、住宿人员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且场所消防设施、器材缺乏。
由于业主在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其消防知识、技能缺乏,主要表现为业主和从业人员对消防工作认识不到位,消防安全意识差,对火灾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建筑面积小,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有能力及时发现并控制,因此,对配
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缺乏主动性,更不用说主动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了;住宿人员也往往缺乏正确的逃生知识,发生火灾后往往采用错误的逃生方法,直接导致火灾伤亡严重。
1.5、消防安全管理混乱。
多数闲置房屋改造的人员集中居住点由于缺乏严格统一的管理,安全疏散通道内堆放易燃可燃物品,安全出口上锁或封堵等情况比较普遍,这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二、“三合一”场所频发恶性火灾成因 2.1、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三合一”经济模式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根植于我国人口多、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家庭作坊式企业是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必经的一种生产方式,也是经济成本最低,产出效益较高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由于其生产方式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深受家庭作坊式企业主欢迎,有其存在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所以发展十分迅速,滋生出较多的生产型、经营型“三合一”场所。为拉动经济,有些政府部门只注重扶持和推动产业及民营经济的发展,缺乏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监管存在漏洞,此类场所长期得不到规范管理,势必造成其大规模无序发展,形成了“三合一”群体现象,形成成片的火灾隐患,极大地加大了社会消防安全负荷。
2.2、消防基础设施投入与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近年来由于各地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于一些地方单纯以经济建设为头等大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尚未形成,导致目前一些城市市政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这在西部后发展城市显得尤为突出,且每个消防站责任区保护面积远远超过国家规定,“三合一”场所脆弱的消防安全条件与落后的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这类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会十分严重。
2.3、监管失位,硬件配套设施与市场迅猛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流物流大量集中,由于没有相适应的物流和仓库厂房与市场相配套,城乡结合部由当地村民自建的住宅民房除了自家居住外,家家户户都给市场搞配套,都成了存放物资、从事作坊性生产的理想场所。出租房形成“三合一”现象,而此类场所建筑由于自身性质,在建设之初和建成投入使用,往往不需要城建、土地、消防等部门的审批,但建成之后房主只顾经济效益,随意出租,甚至经营生产未办理相应登记注册、无经营工商执照,这类场所的生存发展带有很强的隐蔽性,留下了许多下先天隐患和问题。在社会其他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形成了监管 “真空”,而社会过分依赖于警力十分有限的消防机构一家来管,造成了大量“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长期积累导致最终爆发。
2.4、从业人员素质与消防安全需求不相适应
在“三合一”场所、家庭作坊的从业人员甚至业主,大多未经正规岗位职业培训即上岗,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等进城务工人员,自身消防安全意识低,逃生自救能力差,不明白所从事生产工作的火灾危险性,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时,又缺乏灭火自救常识,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他们既是火灾的受害者,也是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群体。
3.“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对策
3.1、对已产生的“三合一”场所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和落实消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形成整治合力。乡镇街道与部门形成了合力,部门之间形成了合力,公安、工商、国土、城建、规划、税务、电力等部门联合执法,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三合一”场所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司法部门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供电部门以停电等措施积极配合整治工作,监察、安全监督等部门切实加强监督和检查。部门统一步调、通力协作,共同执法,强势推动“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督促整改工作
3.2、加强宣传工作,努力构筑全民整治“三合一”的体系
加强宣传,提高“三合一”建筑内从业人员和住宿人员 的消防安全素质。各级消防部门要积极发动新闻媒体、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单位自身开展相应的消防宣传教育,广泛宣传“三合一”建筑的危害,并通过具体活生生、血淋淋的火灾案例对业主进行教育,使其知道“三合一”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必将人财两空,从而推动业主积极整改;尤其要让业主和从业人员明确“三合一”现象对生命的重大威胁,使员工认识到危险而自觉抵制;对广大社会群众要重点阐明“三合一”对其家庭、社区、乡村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使其能主动举报,努力实现从政府整治“三合一”到全民整治“三合一”的转变。
3.3、群防群治,综合治理,避免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合一”场所大小不等,建筑形式不同,但其隐患所造成的结果是相同的。因此,整治“三合一”场所决不能有侥幸心理,政府需加强综合治理,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采取强有力的整治措施,调整经济结构。政府应在政策导向上加以调整,提高规模效应,建立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业区,强化设施建设,让“三合一”场所无滋生之地。
3.4、严格依法监督,加大查处力度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通过明查暗访、新闻曝光等形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三合一”隐患的整改。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各个职能部
门应逐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加强监督管理。针对“三合一”场所点多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的作用,加强对“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同时,要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加大查处力度。对于既不能根本解决,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严格依法查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5、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整治是一项长期性和持久性的工作。一是要落实各部门责任,乡镇(街道)应以分管领导为辖区内的“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第一人,成立综合整治办公室,对辖区范围内的“三合一”场所进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并积极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应及时向县政府汇报本辖区“三合一”整治的情况,配合县政府组织实施对“三合一”集中区域的改造工作;公安机关在“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中,对阻碍执法或散布谣言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行政拘留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发挥监管作用,及时督促各镇乡、部门认真开展“三合一”场所综合整治工作,履行整治职责,追究安全生产责任;公安消防机构负责指导、督促、实施“三合一”场所整治工作,加强对整治人员的培训工作,接受举报、投诉,对未办理相关消防手续的建筑内
存在“三合一”现象的,严格依法处理,随时掌握各乡镇(街道)的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研究整治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建设部门对检查中发现违反国家建设相关规定的,严格给予处罚,对须增设第二消防通道的建筑,应予以支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三合一”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对无证经营或生产的,依法给予查处,及时向县政府报送整治情况;各部门对“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应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二是要强化督察考评,抓好进度和质量双落实。政府、公安机关要加大督察力度,对“三合一”整治工作进度、质量定期开展检查,对工作失职、进度拖拉、质量不高的单位和个人,要结合工作情况。对工作不落实的单位或火灾隐患严重且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地区,要开展执法帮扶,保证整治活动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效果好。对于发生有影响火灾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落实奖惩措施。三是要健全监管网络,落实长效措施。政府、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完善联动制度,整合警力资源,实现对“三合一”和各类火灾隐患的综合执法。公安机关要将“三合一”场所监管纳入治安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保安队伍派驻单位、乡村、社区居民区的点多面广的优势,加强对“三合一”场所的动态监控,建立定期“回访”制度,防止“回潮”现象,巩固治理成果。要积极依靠和发挥乡镇(街道)、企管站、安监站、村镇办、城管队等基层单位和治保会、流
动人口管理办等组织的作用,开展对“三合一”场所的群防群治。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建立和完善“三合一”场所专项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3.6、加大消防安全的社会培训力度,提高“三合一”场所业主及其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
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与劳动、教育等部门建立消防安全培训制度,根据“三合一”场所特定的对象,分别采取集中、上门培训和重点培训等方式,针对其从业人员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等组成特点,以防火逃生、生产经营火灾危险性常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培训重点,提请政府劳动培训部门将消防安全常识培训纳入农民工就业培训课程当中,着重提高广大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指导业主制定场所防火安全制度、岗位职责和灭火预案,定期组织开展演练,使之会查改火灾隐患、会组织人员疏散、会扑救初起火灾、使广大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普遍增强,各级消防部门要与文化、广电等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密切协作,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三合一”场所整治火灾隐患的技术措施,普及逃生自救知识,使之家喻户晓。同时及时曝光火灾隐患,公开典型火灾案例,让业主和从业人员明白“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对生命的重大威胁,使员工认识到危险而自觉抵制,使广大社会群众认识到“三合一”场所存在火灾隐患对家庭、社区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危害,使其发现
隐患后能主动举报,使此类场所无处藏身。
“三合一”场所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要依靠政府领导,形成部门合力,依托全社会各级机构和人员的力量,积极营造氛围,多管齐下,注重当前实效,立足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区别对待,做到标本兼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三合一”场所和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第四篇:生产经营性场所火灾防控实施方案
生产经营性场所火灾防控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县政府生产经营性场所会议要求和市消安委关于印发《全市经营性场所火灾防控“六大行动”实施方案》和《县生产经营性场所火灾防控“六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细化完善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坚决遏制生产经营性场所亡人火灾事故,结合我镇实际,现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以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基层政府组织管理责任和单位主体责任为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源头治理,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开展火灾防控“六大行动”,使经营性场所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基层末端防控基础有效夯实,民众消防安全意识显著提升,火灾亡人事故有效遏制。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镇生产经营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
下:
组长:
(镇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镇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副镇长)
(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镇长)
镇副镇长)
(镇派出所所长)
成员:
(镇党政办负责人)
(镇安监站站长)
(镇城管办副主任)
(镇派出所副所长)
(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
(镇生态(林业)站站长)
(镇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
(市场监管局分局局长)
(交警三中队队长)
(镇供电所所长)
(镇中心学校校长)
各村(居)分管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安监站,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镇安监站站长、镇派出所副所长担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本次专项整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
三、工作内容
开展大排查行动。各村(居)、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以村(居)为单位,对经营性场所、沿街门面开展“地毯式”排查,彻底摸清火灾隐患底数,尤其是“下店上宅、前店后宅、夹层住人”的“多合一”场所,全面建立隐患清单、责任清单,定期照单对账、照单销账。
开展大整治行动。在排查整治过程中要按照“整治全覆盖,隐患零容忍”的原则,紧紧围绕违规搭建使用夹层、消防设施器材缺失损坏、防火分隔措施不到位、安全疏散不满足标准等 9 类突出隐患问题(附件 2)开展联合整治,依法查处各类消防违法行为,对不具备消防安全基本条件的单位场所,果断采取措施,坚决依法关停。
开展大培训行动。各村(居)、各部门及行业部门通过多种形式,立即分批次、分类别组织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公安民警、村居委工作人员、网格员、安保人员、管理单位人员、社会单位员工、小企业主等重点人群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大培训,普及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和“一懂三会”,学习消防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开展大宣传行动。各村(居)、各部门及行业部门结合典型火灾事故特点和教训,制作针对性地消防宣传节目、公益广告、宣传和视频资料,加大安全用火用电和逃生自救知识的宣传力度。指导基层网格力量深入村(居)民自建房、沿街门店、“多合一”场所开展消防宣传工作,发放消防安全告知书,确保“火灾防范七项措施”落到实处。
开展大演练行动。各村(居)、各部门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按照“专业化标准”开展指导培训、实战演练,加强政府、企业专职消防队伍灭火救援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发动社会单位、群众、微型消防站和专职消防队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达到“人人会查改火灾隐患、人人会扑救初起火灾、人人会疏散逃生”地目标。
开展消防设施大建设行动。各行业部门督促本行业领域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进一步完善微型消防站建设,实行“一街道(社区)一微型消防站”机制,建设消防安全巡查队、初起火灾扑救队、消防知识宣传队“三队合一”的基层消防工作主力军,真正做到“灭早、灭小、灭初期”。
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是针对沿街门店、“三(多)合一”场所、村(居)民自建房(“住改商”、“住改仓”“出租屋”)、家庭式作坊等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以下简称“小场所”),以及具有小型生产经营场所性质的汽配城、物流城、五金建材商市场等。按照《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何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GA703-2007)、《小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规
范》(DB52T800-2013)(附件 10)和《省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火灾防范七项措施》(黔安办明电〔2020〕21 号)有关规定,重点围绕清理违规住人、实施防火防烟分隔、打通疏散通道三大要素实施治理。
四、工作责任
(一)各村(居)。将“小场所”消防安全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全面组织发动基层力量、公安派出所、村(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微型消防站等基层网格力量对辖区内“小场所”全面开展排查整治,逐户逐房逐间建立“一户一表”工作机制,切实摸清“小场所”底数、类型和消防安全状况,落实“重点人群”监护措施。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督促“小场所”业主对照 9 类突出隐患,自主评估、自主检查、自主整改隐患,并跟踪整改情况。
(二)各行业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违章乱搭乱建、违规用电用气等行为。公安、文旅、商务、邮政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对公共娱乐场所、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商场、市场、汽配城、大型商业综合体和物流城的排查治理。白马交警三中队负责开展消防车通道集中治理工作。镇派出所负责对所列管的经营性场所、出租屋、“多合一”场所的开展排查治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大对违规住人问题的检查和督促整改力度。镇村镇建设服务中
心要针对新建村(居)民自建房、经营性场所等实施源头指导和监管,强化经营区域与住宅部分防火分隔,对防盗栏、防盗窗全面开设逃生口,稳步推进现有场所改造,严格把好新建场所消防安全准入;负责新建工程和现有工程改造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消防车通道和作业面设计;负责对已建和在建工程进行验收时,将消防车通道和作业面作为重点内容。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规范其消防车通道及作业面管理工作。镇城管办负责对在建工地、住宅小区内占用市政道路、影响消防车通行的检查,确保消防车通行要求,加强物业管理,指导“三无”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并加强监督指导工作;镇相关部门配合县交通、住建做好电动车集中停放场所及充电设施的选址工作。市场监管局分局要对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予以查处,要指导防盗栏、窗生产企业(经营户)在设计生产防盗栏、窗等产品时设置应急逃生口;要严厉打击电线、插座、开关等假冒伪劣家用电器产品,坚决从源头上杜绝电器火灾风险。镇城管办负责开展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并将消防安全隐患纳入城市违章建筑清理整治内容,严控新增违法建筑;负责清理违规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等占用消防车通道和摆摊设点占用消防车通道的排查。供电、燃气等部门要配合镇相关部门对经营型场所的用电、用气情况进行检查,并按镇相关部门的统一安排抓好电改、气改工作。镇党政办、文化服务中心负责有
针对性地面向社会开展消防常识、火灾事故案例和消防车通道管理工作宣传。对隐患排查整治过程中发现的好经验和做法进行宣传报道;对问题突出、治理不力地进行曝光,提隐患排查整治宣传力度和频次,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五、工作步骤和措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 年 7 月 13 日至 7 月 17 日)。
1.层层动员部署要到位。镇召开动员部署会,结合实际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动员部署发动,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任务,实施项目化管理、挂表式推进。同时分批分次组织参加排查整治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督促其掌握检查重点、标准和要求。
2.网格责任落实要到位。各村(居)各部门要建立落实责任包保制度,以镇包村(居)、村(居)包组(网格)、组(网格)包户的模式,把属地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基本单元、每个具体岗位责任人。
3.宣传发动要到位。各村(居)、各部门要组织发动基层网格力量对辖区“小场所”开展“地毯式”摸排,告知其场所存在地风险隐患和火灾防控措施,逐户逐房逐间张贴《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情况通告》、《打通防盗网“生命通道”告知书》和《加强小场所火灾防范七项措施》(附件 7、8、9),确保不漏一家。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 年 7 月 18 日至 11 月 20 日)。
1.立足网格单位,摸清底数,分类分批集中解决。各村(居)要依据辖区划分的网格组织对“小场所”进行全面的排查,8 月 20 日前,必须彻底摸清全镇“小场所”基层底数、经营性质和消防安全状况;9 月 20 日前,必须将存在“三住问题”(下店上住、前店后住、夹层住人)的“小场所”全部排查整治完毕;11 月 20 日前,必须将针对单层门面留宿人员的“小场所”全部排查整治完毕;针对其他未留宿人员但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小场所”,纳入常态化管理,分类分批集中解决。排查过程中要逐户逐房逐间如实填写《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记录表》(附件 4),建立“一户一表”工作机制,按照隐患整改三种难易程度(可以立即整改、需要限期整改、需要长期综合整治)分门别类地建立隐患清单、责任清单,实行清单管理,照单销账。其次,针对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各村(居)、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一户一策”整治方案,方案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并落实“四个明确”(明确整改标准、明确整改资金、明确整改时限、明确整改期间的火灾防控死看死守措施以及提高灭火救援效率的工作建议),确保隐患整改到位,整改期间不发生火灾事故。
2.坚持问题导向,统一标准,降低安全风险等级。各村(居)、各行业部门要重点围绕清理违规住人、实施防火防
烟分隔、打通疏散通道三大要素实施治理。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要做到“四个必须”,即:一是必须落实防火分隔措施。下店上住、前店后住的经营性场所的经营区域与生活区域必须使用防火隔墙、楼板、防火门等进行完整分隔;严禁将经营、加工或储存物品的夹层用于人员住宿;符合防火、防烟分隔和疏散逃生条件的夹层和区域,住宿人员最多不超过 1 人。用于经营或储存物品的夹层严禁使用可燃易燃装修材料且临时夹层的楼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或经过防火处理的钢板。二是必须保持安全出口畅通。生活、住宿区域应当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设置直接对外的逃生、救援出口,确有困难的应当设置逃生软梯等辅助疏散设施;严禁堵塞、锁闭、占用疏散逃生通道、逃生出口,在疏散逃生通道、外窗上设置卷帘门、铁栅栏、防盗网时,应按要求设置可内部开启的逃生出口。三是必须严格用火用电管理。要联合供电部门对经营性场所的用电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整治擅自私拉乱接电线、电线敷设符合不符合标准、电线老化、超负荷用电、使用假冒伪劣电气产品、在室内对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等进行充电和在夹层内使用明火和大功率高温加热、取暖等电气设备等方面突出隐患问题,问题逐项登记整改。四是必须配备消防器材设施。“小场所”至少应配备 2 具 4Kg 干粉灭火器,并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人员密集或流动性大的“小场所”必须提高消防安全防控等级,采
取安装独立式感烟、感温报警系统和简易喷淋、消防卷盘等设施,提升初起火灾预警和处置能力。
3.紧盯难点痛点,因店施策,严格落实“四项措施”。各单位在排查整治工作中要真正做到“排查全覆盖,隐患零容忍”,特别是针对“下店上住、前店后住、夹层住人”的经营性场所,要按照“消除存量、控住新量”的原则,采取“先重点后一般”、“边查边改”的方式,紧紧盯住高风险突出问题,找准主次难易,按照以下措施分批治理:措施一:清理留宿人员。立即清理留宿人员,恢复场所原使用性质和功能。措施二:对场所实施技术改造。对场所实施严格防火分隔、电气线路改造、在外窗防盗网设置可开启逃生口、配置有效的逃生设施(软梯等)等技术改造措施,满足防火分隔以及疏散逃生要求。措施三:采取非常规的管控措施。一是组织基层网格员、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等力量,结合自身工作安排,加大防火巡查检查,落实死看死守措施;二是杜绝在场所内使用明火和大功率、高温加热、取暖等电气设备和存放烟花爆竹、汽油、酒精、液化气瓶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三是在场所经营时间外采取强制断电措施,确保场所绝对安全。措施四:采取强制措施。场所经营者拒不配合整改且不执行上述措施一、二、三的,不具备基本消防安全条件的,必须坚决采取临时查封、关停等强制措施,杜绝类似火灾事故地发生。
4.立足工作实际,多措并举,实施综合行政治理。一方面,安监、派出所、文化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分局、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城管、供电等部门要建立“专家会诊”机制,根据场所规模对全镇不放心区域、场所分级组织开展会诊检查,逐一提出整改措施,制定整改计划,有序推进整改。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定期会商、联合检查、联合督办、函告推动、信息共享、系统宣传等 6 项工作机制,立足实际,加强风险研判,创新工作思路和对策,共商整治措施。一是市场监管局分局和派出所要联合制作《经营性场所消防安全告知书》,在经营性场所办理营业执照时,将消防安全禁止性行为、法律责任、注意事项统一进行前置消防安全告知;二是镇综合执法部门将防盗网窗、广告牌的整治纳入“打通生命通道”行动中,对建材、广告行业安装防盗网、广告牌进行前置告知,从源头上治理规范安装防盗网和广告牌的行为;三是要针对专职队、微型消防站等先期力量抵达后不会破门救人的实际困难,各单位针对经营性场所常见的卷帘门和钢化玻璃门锁安装位置和形式,研究使用绝缘剪、撬棍、小型切割机等破拆战术,在紧急情况下达到快速“开门、救人、灭火”目的。
(三)建章立制阶段(2020 年 11 月 21 日至 12 月 31 日)。
1.要固化网格管理机制。要贯彻实行“村(居)委为主、镇相关部门落实负责”地责任机制,进一步明确基层自治组
织地责任,量化岗位职责,实行责任到户,组织实施开展常态化防火检查、隐患督改、设施维保、消防宣传、演练和扑救等工作,确保基层消防网格化管理实体化运行。
2.要加强形势分析研判。12 月 20 日前,各村(居)、各部门要针对此次专项排查整治发现的突出风险隐患问题,全面制定隐患清单、责任清单,对辖区经营性场所整治情况进行专题分析研究,明确整治措施和对策,形成《消防安全不放心经营性场所清单》(附件 6)和消防安全形势分析评估报告,提出体制化、机制化的解决方案,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3.要实施源头综合治理。各单位要严格落实“谁审批、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要求,要将经营性场所消防安全条件列入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监管范畴,充分调研分析“三合一”场所形成的原因,找准问题症结,在项目设计审批中严格控制建筑规模和层高,避免给设置夹层的场所留下隐蔽性“后门漏洞”,从源头上把控消防安全关口。
4.要加快消防力量建设。要科学评估风险,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合理设置微型消防站,与公安派出所微型消防站、政府、企业专职队有效协同形成整体战斗力,建立立体化的初期火灾扑救网格,真正做到“灭早、灭小、灭初期”。
六、工作要求
(一)着力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切实担负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地责任,全
力抓好经营性场所消防治理工作。各村(居)、各部门每周要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收集汇总推进情况并及时研究处置有关问题,形成会议纪要。
(二)强化工作统筹推进。各村(居)、各部门要对本地区、本领域消防安全形势进行再分析再研判,对薄弱环节、重点部位进行梳理,以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综合治理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针对不同地区和行业领域特点,研究采取差异化的工作举措,配套对应的治理政策支撑,确保治理实效。
(三)集中培训演练发动。各单位要采取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立即分批次、分类别组织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公安民警、村居委工作人员、网格员、安保人员、管理单位人员、社会单位员工、小企业主等重点人群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大培训,观看《村居民自建房火灾警示片》、《小型生产经营场所火灾警示片》等火灾警示片,讲清本地消防安全形势和经营场所火灾危险性,普及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和“一懂三会”,全面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按照“专业化标准”开展指导培训、实战演练,加强政府、企业专职消防队伍灭火救援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发动社会单位、群众、微型消防站和专职消防队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达到“人人会查改火灾隐患、人人会扑救初起火灾、人人会疏散逃生”地目标。
(四)严格督导考核问责。此次专项行动要纳入镇政府督办督查和安全工作考核内容,镇督办督查中心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适时组织开展督导检查,明察暗访工作部署及任务落实情况。对组织有力、成效明显的,提出表扬;凡是排查整治不到位、整改责任不落实的单位和有关人员,依法依规问责,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凡是因未依法履行消防工作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导致发生造成人员死亡或产生社会影响火灾事故的,依法从严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地责任。
第五篇:“三合一” 场所火灾隐患整改告知书
“三合一” 场所火灾隐患整改告知书
“三合一”场所,指的是集住宿与生产、仓储或经营等使用功能
为一体的建筑。比如,在设有车间或仓库的建筑内设有员工集体宿舍的建筑,或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等一种或多种用途混合设置在同
一连通空间内的场所。
“三合一”场所存在安全出口少、无防火分隔和消防设施不足等
先天性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近期,北京大兴区
旧宫镇南小街一栋四层三合一楼房发生火灾,造成18人死亡、24人
受伤;江门台山市台城一“三合一”糖水店发生火灾,造成6人死亡。
针对“三合一”场所特殊的火灾危害性,《中华人员共和国消防
法》、《福建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此类场所的消防监督和行政处
罚作了严格规定。公安部公共安全标准《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
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对此类场所火灾隐患整治与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方面:一是
彻底将住宿人员从“三合一”场所搬离;二是采取严格的防火分隔措
施确保住宿与场所的其他部分相对独立;三是设置独立的安全疏散设
施,保证火灾时人员能迅速疏散;四是加强日常管理,减少诱发火灾的因素;五是加强消防技能培训学习,提高住宿人员自防自救的能力。
“三合一”场所经整改应达到员工宿舍与车间、仓库、营业场所彻底
分离,人员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设置必备的消防设施。
“三合一”火灾隐患整治是一项涉及到火灾形势能否稳定,消防
安全条件能否根本改善的一件大事。近期,市、区政府相继发出通知,对“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开展集中整治。各场所要高度重视,积极
配合,主动整改。凡被发现存在三合一的隐患单位,消防部门将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三合一”场
所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五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漳州市龙文区公安消防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