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合一”建筑火灾形成和整治对策
“三合一”建筑火灾形成和整治对策
所谓“三合一”建筑,是指城乡普遍存在的既做经营店铺又做仓库,同时还要住人的经营场所。“三合一”建筑由于管理不规范、火灾荷载大、人员密集,易引发重大甚至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今年以来,就发生过昆明市小板桥镇沙发座垫加工作坊火灾、汕头市谷饶镇内衣加工作坊火灾、湖州市织里镇服装厂火灾等几起恶性火灾事故。为做好“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笔者就从实际工作出发,谈谈“三合一”建筑火灾隐患的形成以及整治对策。
“三合一”建筑问题成因(火灾隐患的形成)
一、建筑不规范,布局不合理。凡“三合一”厂房都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建造的。有的设置在同一座平房建筑物内,有的设置在同一幢高层建筑物内;有的是租赁或利用倒闭的厂房,有的是通过民用住宅改建的。这些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小,疏散通道不畅,消防水源缺乏。
二、同一幢建筑,多家使用,产权独立,无物业管理。使用单位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用途不一,厂房拥挤混乱,人员密集,电线乱拉乱接,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原料性能复杂,仓库堆放混乱。
三、业主缺乏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员工文化素质低,消防安全意识差,单位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消防设施不到位,险象环生。
整治对策:“三合一”厂房的存在,没有季节性和突发性,它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产物。因此,“三合一”建筑的消防安全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首先,加强对“三合一”建筑的行政干预,从源头上减少“三合一”建筑的形成。
一是严格执行《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强化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安全与生产是一对矛盾。有的业主能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有的业主却不能,为什么?主要是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明。他们重生产轻安全,自以为是,盲目侥幸。所以,要加强《消防法》和61号令的宣传贯彻,按照61号令的要求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组织开展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增强企业的自防自救能力。
二是多措并举,齐抓共管,严把源头关。“三合一”厂房的形成不是突然的,也不是变幻莫测的。任何企业建立之初都必须经过规划、立项、审批、发证等环节,公安、工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工会应当密切配合。现在有的地方设置了前置条件,依赖于“前置”监督管理单位或监管员。殊不知,有些“前置”监管单位在受理项目时,还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厂房。众多的监管单位只依靠一个“前置”条件,依靠一个监管单位,相信个别监管人员,难免导致“三合一”厂房的出现。因此,每个环节都应按章办事,严格把关。先是要深入了解企业的性质、生产规模、人员情况等,再到现场仔细察看,掌握全面真实情况。即使看到不属于自身监管范围内存在的问题,也应与其他监管部门交换意见。要实行各部门齐抓共管,互相监督,责任同担,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三合一”建筑的产生。
三是群防群治,综合治理,避免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三合一”厂房大小不等,建筑形式不同,但其隐患所造成的结果是相同的。因此,整治“三合一”厂房决不能有侥幸心理,各级政府要
加强综合治理,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采取强有力的整治措施:调整经济结构。目前,在苏南地区“三合一”厂房,主要出现在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类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地方政府应在政策导向上加以调整,提高规模效应,建立工业区,强化设施建设,让“三合一”厂房无滋生之地。
四是严格依法监督,加大查处力度。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通过明查暗访、新闻曝光等形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三合一”隐患的整改。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逐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各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针对“三合一”厂房点多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的作用,加强对“三合一”厂房的消防安全检查。同时,要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加大查处力度。对于既不能根本解决,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严格依法查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其次是整改已有的“三合一”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
一是尽量完善“三合一”建筑特别是厂房的消防设施:安装独立式报警装置、安装防火门、粘贴蓄光式疏散指示线、配备灭火和逃生器材等。同时,还需特别强调的是对于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厂房还可增设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二是对厂房进行功能分类、分区、防火分隔,设置符合规定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严格用火用电管理;
三是控制宿舍的居住人员,加强人员分流。“三合一”厂房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如果把人合理分流,建立外来工之家,集中食、宿,一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通过对“三合一”建筑防火的探讨,发现“三合一”建筑可依据的规范只有《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人民防空工程防火设计规范》中部分条文,没有专门的规范。因此,要做好“三合一”建筑的防火工作,不但要做建筑物的建审、验收源头关、加强日常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而且应该尽快引入关于“三合一”建筑的技术性规范和性能化设计,可以分析“三合一”建筑火灾一些特殊的现象,分析不同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情况,从而达到优化“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的目的。
第二篇:从三合一整治回头看再谈其隐患形成
从“三合一”整治回头看再谈其隐患形成、危害及预防整治对策
作者:安全管理网 更新日期:2013年01月17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需求日趋扩大,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加工和沿街商业用房的开发利用发展迅猛,使个体、私营经济日益活跃而逐渐成为政府鼓励和支持的经济类型。这种经济类型虽然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规模小、工艺简单、经营方式灵活、撤资和变更方便等优点,但它也给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主要表现为其所带来的“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经常导致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发生。
据最新数据统计,2008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火灾48882起,死亡611人,伤179人,直接财产损失2.8亿元;其中“三合一”、“多合一”场所集中的个体私营企业发生火灾1597起,死亡33人,受伤18人,直接财产损失3855万元。由此可见,“三合一”场所已经成为当前火灾损失中的“重灾区”,“三合一”场所火灾形势不容乐观,加强“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刻不容缓。当前,正值“三合一”场所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回头看”开展的如火如荼之时,本人就“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隐患形成、危害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整治对策,供读者参考。
“三合一”建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章第十五条中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及的一种及以上使用功能违章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即为“三合一”场所。
二、人员住宿部分与商业、经营、加工作坊等场所间无防火分隔或者共用疏散楼梯的沿街商业门面建筑;
三、桑拿、歌厅、舞厅等娱乐性经营场所内除了正常经营内部还设置有员工住宿的行为;
四、居民住宅改建的家庭式作坊。这些场所在各地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小城镇、交通不便群众消防意识较差的地区。
一、“三合一”场所的成因:
1、“三合一”场所主要存在于一些私营小业主、个体工商户身上,因为他们靠做一些小本生意来维持生计,经营资金比较紧张,只能建立一些简易的厂房,员工宿舍和加工区、生活区混设在一起,或者在城镇、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商业集中地租几间门面房,有的将门面房前半部分作营业区,后半部分是厨房和住宿区,或者上面隔断区是住宿区,下面是营业区和做饭区,或者白天把床折起来,夜晚打开床在营业区住宿。这些个体工商户大多五花八门,五金、服装、家具、杂货销售各行各业的都有涉及,而且材料都是一些易燃、可燃材料,极易发生火灾事故,且发生火灾后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体,造成巨大的危害。另外,由于这些场所非常简陋,疏散门被反锁,消防设施缺乏,防火间距不足,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期不堪设想。
2、此外由于个体、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一些城市中,一些领导为了贪图一时的经济增长率,为了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尽快“上马”,消防审批手续就被简单化或是干脆就忽视了,过不了关却照样投入使用,事后打声招呼完事,导致了“先斩后奏”的情况屡见不鲜,3、排除企业在发展初期经营资本少,生产规模小,只能做最基本的生产性投资,无力建设或租用标准厂房和独立的员工宿舍原因外,有的并不是资金和规模问题,而是由于业主防范意识淡薄,思想上麻痹大意,认为在不影响经营的前提下,住点人在里面没有什么,还方便上下班和夜间加班,同时还又帮照顾了夜间店面的安全性。而住在里面的人,有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总体文化素质差,而且并不富裕,对消防根本就不懂,能有个不要钱的地方住,他们就很满足了。业主看重的是利益,二者结合在一起,也是“三合一”场所出现的一个很大原因。
4、缺乏管理规划,内部管理混乱。大多“三合一”场所都是临街而建,或是藏匿在居民区里,较为分散,住宿、生产和仓库毫无次序,混为一体。且用电用火知识匮乏,消防安全知识又淡薄,缺乏消防法制观念,没有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生活区和车间宿舍内,原料、成品半成品随意堆放,还美其名曰利用空间。
5、有的“三合一”场所形成是业主擅自改变建筑的原有使用性质而造成的。本来申报时候是仓库间,但是后来一段时间生产能力下降,或是员工多了,仓库被一分为二,又住人又放东西,也是“三合一”场所形成的隐性问题
二、“三合一”场所的火灾危险特性和处置难点:
1、防火条件简单,建筑本身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防火间距不足、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疏散逃生条件差、消防设施缺乏等问题。这些原因大多是业主为了节约成本,将做饭、住宿和经营区混在一起的结果。如果一旦发生火灾,首先消防车通道就是个难题,这也是很多时候我们消防队到达后,望火兴叹,很难扑救的原因。
2、内部和外部可利用的消防设施不足,自防自救能力差。火灾发生后,人员被困,烟雾浓,地面周围东西凌乱,为疏散和救人带来了很多不便,容易失去和浪费宝贵的时间
3、必要的消防知识不了解,往往小火可以就自行扑救的,却将初期火灾发展成了大火,将小灾酿成了大灾。
4、店面厂房设置不合理,有的“三合一”场所毗邻石油、化工和燃气公司边,给消防队的扑救额外带来难度,而且产生的“飞火”也容易造成二次灾害。
5、业主变动大,今来明去给消防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带来了难度,同时对抗心理很强,而且在整治过程中,容易发生反弹,你紧下,他就好点,你松下,他就原来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另外,藏匿还很深,在检查过程中,有的工作人员是住在木版的夹层中,很难发现,隐患也更大,出现情况更难逃生,严重影响救援工作开展。
6、“三合一”场所一旦发生火灾,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尤其是群死群伤发生几率更会增大。本来是只燃烧住宿区的,现在住宿和仓库在一起,由于用火或用电不慎,宿舍的损失加上仓库里的原料成品半成品连续累加,损失翻倍;反过来,仓库里住人,仓库着火,也殃及人员,本不该伤亡的造成了伤亡。
三、整治“三合一”场所的对策
1、首先从“源头”上做好遏制,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严格消防审批手续,同时对审批手续完成的单位做好定期的追踪巡查工作,监督好审批时建筑的使用性质,对不符合现行规范的要坚决进行整改,一改到底,从源头上杜绝“三合一”的形成。
2、消防法规定: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公安机关负责,政府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所以,坚持政府主推,协同各单位部门做好齐抓共管的局面,一起将“三合一”场所彻底得到预防和根治。
3、不断加大消防宣传力度,做好消防安全知识的“六进”工作,提升大家的消防观念,让大家都知道“三合一”场所的巨大危害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御“三合一”场所的有利氛围。
4、严格执法,同时发挥好派出所的监管职能。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三合一”场所要坚持执法的高标准,敢于承担一切,排除所有干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处理一起就从严从重一起,能整改的立即马上整改,整改不了的立即停业关门,对拒不配合的能停水停水,能停电的停电,够拘留的拘留。同时协调派出所,定期对辖区“三合一”场所进行排查整治,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5、发挥社区城镇专职消防队员的作用,建立“三合一”场所名单和整改档案,常抓不懈,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对“三合一”隐患监督检查要做好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并且充分发挥专职消防队的作用,让其在“三合一”相对集中或是隐患较大地区流动起来,一旦发生火灾,争取在第一时间,最好在初期阶段,将火扑灭在萌芽时期,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做好“三合一”场所的名单和档案工作,做到对辖区内的“三合一”场所“一口清”,知其地、知其危险部位、知其经营工作人员数量,对整改了的要做好统计和宣传表扬,对整改过程要处处关心指导,并由专人负责,明确责任,扎扎实实地推进“三合一”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做好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
第三篇:从三合一整治回头看再谈其隐患形成
从“三合一”整治回头看再谈其隐患形成、危害及预防整治对策
作者:安全管理网更新日期:2013年01月17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需求日趋扩大,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加工和沿街商业用房的开发利用发展迅猛,使个体、私营经济日益活跃而逐渐成为政府鼓励和支持的经济类型。这种经济类型虽然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规模小、工艺简单、经营方式灵活、撤资和变更方便等优点,但它也给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主要表现为其所带来的“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经常导致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发生。据最新数据统计,2008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火灾48882起,死亡611人,伤179人,直接财产损失2.8亿元;其中“三合一”、“多合一”场所集中的个体私营企业发生火灾1597起,死亡33人,受伤18人,直接财产损失3855万元。由此可见,“三合一”场所已经成为当前火灾损失中的“重灾区”,“三合一”场所火灾形势不容乐观,加强“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刻不容缓。当前,正值“三合一”场所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回头看”开展的如火如荼之时,本人就“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隐患形成、危害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整治对策,供读者参考。
“三合一”建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章第十五条中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及的一种及以上使用功能违章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即为“三合一”场所。
二、人员住宿部分与商业、经营、加工作坊等场所间无防火分隔或者共用疏散楼梯的沿街商业门面建筑;
三、桑拿、歌厅、舞厅等娱乐性经营场所内除了正常经营内部还设置有员工住宿的行为;
四、居民住宅改建的家庭式作坊。这些场所在各地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小城镇、交通不便群众消防意识较差的地区。
一、“三合一”场所的成因:
1、“三合一”场所主要存在于一些私营小业主、个体工商户身上,因为他们靠做一些小本生意来维持生计,经营资金比较紧张,只能建立一些简易的厂房,员工宿舍和加工区、生活区混设在一起,或者在城镇、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商业集中地租几间门面房,有的将门面房前半部分作营业区,后半部分是厨房和住宿区,或者上面隔断区是住宿区,下面是营业区和做饭区,或者白天把床折起来,夜晚打开床在营业区住宿。这些个体工商户大多五花八门,五金、服装、家具、杂货销售各行各业的都有涉及,而且材料都是一些易燃、可燃材料,极易发生火灾事故,且发生火灾后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体,造成巨大的危害。另外,由于这些场所非常简陋,疏散门被反锁,消防设施缺乏,防火间距不足,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期不堪设想。
2、此外由于个体、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一些城市中,一些领导为了贪图一时的经济增长率,为了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尽快“上马”,消防审批手续就被简单化或是干脆就忽视了,过不了关却照样投入使用,事后打声招呼完事,导致了“先斩后奏”的情况屡见不鲜,3、排除企业在发展初期经营资本少,生产规模小,只能做最基本的生产性投资,无力建设或租用标准厂房和独立的员工宿舍原因外,有的并不是资金和规模问题,而是由于业主防范意识淡薄,思想上麻痹大意,认为在不影响经营的前
提下,住点人在里面没有什么,还方便上下班和夜间加班,同时还又帮照顾了夜
间店面的安全性。而住在里面的人,有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总体文化素质差,而且并不富裕,对消防根本就不懂,能有个不要钱的地方住,他们就很满足了。
业主看重的是利益,二者结合在一起,也是“三合一”场所出现的一个很大原因。
4、缺乏管理规划,内部管理混乱。大多“三合一”场所都是临街而建,或
是藏匿在居民区里,较为分散,住宿、生产和仓库毫无次序,混为一体。且用电
用火知识匮乏,消防安全知识又淡薄,缺乏消防法制观念,没有行之有效的消防
安全管理制度。生活区和车间宿舍内,原料、成品半成品随意堆放,还美其名曰
利用空间。
5、有的“三合一”场所形成是业主擅自改变建筑的原有使用性质而造成的。
本来申报时候是仓库间,但是后来一段时间生产能力下降,或是员工多了,仓库
被一分为二,又住人又放东西,也是“三合一”场所形成的隐性问题
二、“三合一”场所的火灾危险特性和处置难点:
1、防火条件简单,建筑本身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防火间距不足、建筑耐
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疏散逃生条件差、消防设施缺乏等问题。这些原因大多
是业主为了节约成本,将做饭、住宿和经营区混在一起的结果。如果一旦发生火
灾,首先消防车通道就是个难题,这也是很多时候我们消防队到达后,望火兴叹,很难扑救的原因。
2、内部和外部可利用的消防设施不足,自防自救能力差。火灾发生后,人
员被困,烟雾浓,地面周围东西凌乱,为疏散和救人带来了很多不便,容易失去
和浪费宝贵的时间
3、必要的消防知识不了解,往往小火可以就自行扑救的,却将初期火灾发
展成了大火,将小灾酿成了大灾。
4、店面厂房设置不合理,有的“三合一”场所毗邻石油、化工和燃气公司
边,给消防队的扑救额外带来难度,而且产生的“飞火”也容易造成二次灾害。
5、业主变动大,今来明去给消防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带来了难度,同时对抗
心理很强,而且在整治过程中,容易发生反弹,你紧下,他就好点,你松下,他
就原来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另外,藏匿还很深,在检查过程中,有的工作人
员是住在木版的夹层中,很难发现,隐患也更大,出现情况更难逃生,严重影响
救援工作开展。
6、“三合一”场所一旦发生火灾,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尤其是群死群伤发生
几率更会增大。本来是只燃烧住宿区的,现在住宿和仓库在一起,由于用火或用
电不慎,宿舍的损失加上仓库里的原料成品半成品连续累加,损失翻倍;反过来,仓库里住人,仓库着火,也殃及人员,本不该伤亡的造成了伤亡。
三、整治“三合一”场所的对策
1、首先从“源头”上做好遏制,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严格消防审批
手续,同时对审批手续完成的单位做好定期的追踪巡查工作,监督好审批时建筑的使用性质,对不符合现行规范的要坚决进行整改,一改到底,从源头上杜绝“三
合一”的形成。
2、消防法规定: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公安机关负责,政府各职能部门
相互配合。所以,坚持政府主推,协同各单位部门做好齐抓共管的局面,一起将
“三合一”场所彻底得到预防和根治。
3、不断加大消防宣传力度,做好消防安全知识的“六进”工作,提升大家的消防观念,让大家都知道“三合一”场所的巨大危害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御
“三合一”场所的有利氛围。
4、严格执法,同时发挥好派出所的监管职能。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三合一”场所要坚持执法的高标准,敢于承担一切,排除所有干扰,发现一起处理一
起,处理一起就从严从重一起,能整改的立即马上整改,整改不了的立即停业关
门,对拒不配合的能停水停水,能停电的停电,够拘留的拘留。同时协调派出所,定期对辖区“三合一”场所进行排查整治,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5、发挥社区城镇专职消防队员的作用,建立“三合一”场所名单和整改档
案,常抓不懈,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对“三合一”隐患监督检查要做
好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并且充分发挥专职消防队的作用,让其在“三合一”相
对集中或是隐患较大地区流动起来,一旦发生火灾,争取在第一时间,最好在初
期阶段,将火扑灭在萌芽时期,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做
好“三合一”场所的名单和档案工作,做到对辖区内的“三合一”场所“一口清”,知其地、知其危险部位、知其经营工作人员数量,对整改了的要做好统计和宣传
表扬,对整改过程要处处关心指导,并由专人负责,明确责任,扎扎实实地推进
“三合一”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做好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
第四篇:三合一整治方案
漯河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集中整治行动方案
(漯市[2007]21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6月26日全省“三合一”(住宿、生产经营、储存为一体)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有效整治“三合一”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心决定,在所辖市场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集中整治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6月26日全省“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以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思路,强力整治现有“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建立健全防范“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长效机制,促进消防安全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为构建平安市场、平安漯河、和谐漯河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集中整治行动的顺利开展,成立“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由中心副主任李保国任组长,王金祥、李新建、明建峰、安忠敏为领导小组成员。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金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王云峰同志为联络员。
三、工作标准
严格落实整治措施,切实做到“八个一”:中心召开一次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对辖区“三合一”场所全面排查一遍;对排查情况每月进行一次通报;对“三合一”场所从业人员普遍教育培训一遍;填报一份自查整改承诺书;发放一份责任告知书;坚决关停、取缔一批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的“三合一”场所;建立一套“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整治目标、重点
目标:各类“三合一”场所数量彻底澄清并登记造册;“三合一”场所亡人火灾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
重点:
1、从事餐饮、维修、销售等经营活动,且留宿从业人员的商业店铺。
2、集贸市场、沿街门店内集住宿、营业、贮存为一体的个体“三合一”场所。
五、整治措施
集中整治工作依据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公安部发布的《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GA703?2007)行业标准,采取以下整治措施:
1、对集经营、住宿于一体的商业店铺,要限期搬出住宿人员;搬出确有困难的,宜设置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或简易喷淋装置,并在住宿与经营部分之间设置防火门等防火分隔物,住宿部分应设置在靠近门窗、便于逃生的地方,且留宿人员不得超过2人。
2、对在人员住宿部分的外窗或阳台上设置金属栅栏的,要责令限期拆除;确需设置时,应设置易于从内部开启的活动窗,并配备灭火器材和逃生绳、逃生软梯、防毒面罩、强光照明灯等逃生自救器材。
3、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且无条件改造的“三合一”场所,要坚决责令停产停业,并采取断水、停电、查封、关闭、暂扣许可证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确保关停到位。
4、对拒不整改火灾隐患或妨碍执行公务、粗暴干扰执法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河南省公安厅关于加强“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通告》的规定予以严惩。
六、整治方法
1、加强领导。各单位在中心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分工,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要加强领导,明确一名领导分管该项工作,明确职责,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明确一名同志为联络员,负责收集、整理上报信息,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
2、组织培训。对各单位人员进行岗前消防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3、逐级承诺。各“三合一”场所要根据自身消防安全状况,主动向所辖管理所作出承诺;各所、管理处也要层层递交承诺书,确保排查、整治到位、不留死角。
4、分级处理。对排查出的“三合一”场所,能当场整改的,要责令当场给予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要上报中心,中心按照消防监督分级管理的要求,区分情况,作出相应意见,督促隐患单位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实效。
5、加强督导。中心组织人员定期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督查,督促落实整治措施。
七、工作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6月28日至7月5日)。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迅速行动安排部署,抓好相关工作落实。
2、排查整改阶段(7月6日至9月15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自下而上开展排查、整治。各“三合一”场所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并填写《“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承诺书》报中心办公室。各管理处对管辖范围内的“三合一”场所逐一排查,逐一发放《“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集中整治责任告知书》,并区分情况进行整治。对能立即整改的,要督促有关单位及时予以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责令有关单位制订整改方案,并督促整改到位;对确实难以整改的,要报中心备案,争取协调解决。
3、总结验收阶段(9月16日至9月30日)。总结“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集中整治工作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制订长效管理措施,巩固整治成果。中心将组织对排查、整治工作进行验收,对排查有遗漏、整治走过场、工作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重新进行消防安全排查整治。
八、工作要求
1、严格落实整治责任。各管理处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认真落实责任,推动“三合一”场所集中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的工作部署、整治范围、标准和要求,宣传整治火灾隐患的技术措施,普及逃生自救知识,使之家喻户晓。在“三合一”场所加强消防安全“三会一标”(会查改火灾隐患、会组织人员疏散、会扑救初期火灾以及单位实行消防标识化管理)工作,提高广大商户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3、注重长效机制建设。要定期分析研判“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状况及火灾形势,不断总结和创新“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工作模式,常抓不懈,防止反弹。
第五篇:浅谈三合一场所的成因及火灾防控对策
摘要 以**省**市“三合一”场所为契入点,具体分析了该类场所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了加强“三合一”场所火灾防控的对策。关键词:“三合一”场所 火灾 成因 防控对策1 引言**市地处**黄金海岸带中部,三面环海,民营经济发达,由于产业结构等因素,民营经济所引起的消防问题十分突出,火灾隐患严重,其中尤以“三合一”最具危险性。历史上,**曾发生过一起死亡17人的“三合一”特大火灾。在全国范围内近年来也发生过多起“三合一”场所火灾,如昆明市小板桥镇沙发坐垫加工作坊火灾、汕头市谷饶镇内衣加工作坊火灾、沈阳市苏家屯区双鹿制衣厂火灾、湖州市织里镇服装厂火灾、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北铺街道飞达鞋面加工作坊火灾等,这些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做好“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试图分析“三合一”场所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就“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提出几点对策。2 “三合一”场所主要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2.1、安全疏散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绝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出口处安装卷帘门、防盗铁栅栏等现象较普遍。住宿场所与生产、经营、储存场所在安全疏散上不能独立,或者住宿人员必须经过生产、经营、储存场所才能疏散到室外的情况比较突出,致使一旦住宿外部分发生火灾,住宿人员逃生困难。
2.2、经营、储存与住宿场所无防火分隔,建筑及装修材料耐火等级低。据以往的火灾事故调查发现,多数“三合一”场所经营、储存与住宿部分未进行防火分隔,火灾发生后极易蔓延扩大。另外,“三合一”场所中采用可燃材料分隔吊顶,甚至在简易阁楼和木夹层内住宿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消防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3、居住人员复杂,弱势群体居多且易发生纵火案件。“三合一”场所主要是以家庭住宿和以外来人员为主的员工集体宿舍。居住人员复杂,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发生纵火案件的几率较一般建筑火灾要高。
2.4、业主、住宿人员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且场所消防设施、器材缺乏。由于业主在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其消防知识、技能缺乏,主要表现为业主和从业人员对消防工作认识不到位,消防安全意识差,对火灾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建筑面积小,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有能力及时发现并控制,因此,对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缺乏主动性,更不用说主动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了;住宿人员也往往缺乏正确的逃生知识,发生火灾后往往采用错误的逃生方法,直接导致火灾伤亡严重。
2.5、消防安全管理混乱。多数闲置房屋改造的人员集中居住点由于缺乏严格统一的管理,安全疏散通道内堆放易燃可燃物品,安全出口上锁或封堵等情况比较普遍,这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三合一”场所产生的原因
3.1 “三合一”场所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个体民营企业在原始资本积累的发展初期,无力建设或租用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独立标准厂房,更不可能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致使“三合一”场所应运而生。如今,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柱。
3.2 相关职能部门缺少协调,审批把关不严。目前,有些职能部门审批发证时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在有的根本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情况下,照样予以批准发证,允许其经营生产,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有效协调,发证时未能把好源头关,致使一些“三合一”场所合法存在;另外,在日常监督管理中,有的职能部门对自身的职责不清,没有切实加强管理,查处力度不够,给一些非法的“三合一”场所留下了生存空间。
3.3 外来务工人员剧增,出租房供不应求。产业结构调整,外来人员剧增,出租房屋有限及房屋租金等因素,直接导致工业“三合一”、商业“三合一”屡禁不止。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高速发展,致使外来务工人员数量逐年增长,在外来务工人员住宿没有强制统一的情况下,致使这样的“三合一”建筑长期存在。
3.4部分业主及社会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由于部分业主法制观念不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心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同时社会从业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三合一”场所的危害性,致使一些场所在使用初期就处于“三合一”状态。4“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对策
“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部门联动,各司其责,依靠机制,加强配合,才能彻底根治。
4.1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建立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切实把好源头审批关。
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从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高度出发,正确处理好部门利益和国家、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要密切配合,共同把关,形成整治合力,而不能各自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