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2008〕176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煤行〔2008〕176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近年来,各产煤地区和煤矿企业不断加强顶板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国煤矿顶板事故总量逐年下降。但是,一些煤矿特别是小煤矿仍然存在采掘机械化程度低、支护方式落后、支护设计不合理、违章空顶作业等突出问题,顶板事故多发。为了有效控制煤矿顶板事故,现就进一步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顶板管理工作,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分管业务部门,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健全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煤矿企业要加强矿井地质勘探和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以及矿压观测工作,掌握煤层赋存情况、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岩物理力学参数和矿压显现规律,抓好采区地质情况的预测预报工作,为顶板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三、煤矿企业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根据所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和矿压显现情况,制定采掘工程支护设计方案,确定相应的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进行调整。
四、每个采掘工作面、巷道维修工程都要制定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遇有过老巷、煤柱、地质构造破碎带等特殊情况时,要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审批、组织作业人员学习贯彻后,方可组织实施。要加强对作业人员顶板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防范顶板事故的意识和能力,切实做到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五、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要明确永久和临时支护方式、最大空顶距、循环进度、爆破参数。要按作业规程规定对掘进工作面进行永久支护和临时支护。在松软的煤、岩层或者流砂层及地质破碎带中掘进巷道时,必须采取特殊措施。在爆破前必须加固靠近工作面10米范围内的支护,爆破中破坏的支护必须及时修复。砌碹、架棚巷道支护与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及时填实,支架间应设牢固的撑木或拉杆。采用锚杆、锚索、锚喷支护的巷道,锚杆、锚索的材质、拉力和预紧力、喷层厚度和强度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六、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要明确顶板管理方法、控顶距、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特殊支护方式,以及初采初放和临近停采线时的顶板管理措施。开采浅埋深薄基岩煤层、近距离煤层时,要针对顶板管理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及时支护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柱、支架牢固接顶,初撑力要符合要求,破碎、松软顶底板工作面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要严格执行预防架前冒落的措施,周期来压期间加强对煤壁的辅助支护,防止煤壁片帮和伞檐冒落。对于急倾斜煤层的回采工作面,必须采取防止底板滑落的措施并设置防倒柱的联锁装置。放顶煤开采工作面,严禁采用木支柱和金属摩擦支柱支护方式;倾角大于30°的工作面或冲击地压煤层,严禁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放顶煤开采。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对采煤工作面进行放顶或者充填,必须加强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至少20m范围内的支护。
七、受冲击地压威胁的煤矿应有专人负责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对冲击地压煤层,巷道支护不得使用刚性支架。开拓巷道、永久硐室不得布置在冲击地压煤层中。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应采取垮落法管理顶板,切顶支架应有足够的工作阻力,采空区中所有支柱必须全部回撤,一般不得留有煤柱。开采应力集中区煤层和回收煤柱时,必须制定防治冲击地压的安全措施。
八、煤矿企业要做好大面积冒顶事故的防范工作。开采坚硬顶板的煤层,采后顶板不垮落、悬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必须停止采煤,采取措施强制放顶。开采复合顶板煤层,要保证支柱(架)有足够的初撑力,防止离层;要增强支架稳定性,防止发生冒顶。采用锚杆、锚索、锚喷支护的巷道,要加强支护质量的检查,加强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的观测工作,防止因锚杆、锚索支护质量问题引发巷道冒落。
九、煤矿企业必须制定井巷维修制度,巷道失修率不得超过规定。维修井巷支护时,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严防顶板冒落伤人、堵人和支架歪倒。井巷维修和更换支护时,要随时检查顶帮及支护情况,先架好临时支护;拆除原有支护时,必须及时除掉顶帮活矸并架设永久支护。修复旧井巷前,必须检查瓦斯。维修独头巷道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分段整修、边掘边修。
十、煤矿企业要积极推进支护方式改革,推广应用顶板支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采掘机械化,推广锚杆、锚索、锚网、锚喷等支护技术,组织对冲击地压、“三软”煤层、复合顶板、极破碎顶板等支护技术难题的科技攻关。禁止使用巷道式、高落式非正规采煤方法,仓储式采煤法以及回采工作面使用木支柱支护(800mm以下煤层除外)和金属摩擦支柱支护的,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予以淘汰。
十一、煤矿企业要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班评估验收制度,每班由专人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采掘作业规程,对工程质量、工作质量进行验收,不合格的要立即整改。要对采掘工作面和巷道维修工程的支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考核。
十二、地方各级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推进煤矿企业支护方式改革,推广应用顶板管理的先进适用技术,督促检查顶板管理措施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大对顶板管理工作的监察力度,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责令煤矿停产整顿;对顶板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请各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将本通知及时转发到辖区内各煤矿企业,并督促落实各项措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煤炭工业管理局,各地(州、市)煤炭管理部门,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各国有重点煤矿企业:
近年来,一些煤矿企业对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研究不够,编制的作业规程不能有效指导现场作业,特别是支护设计缺乏科学性、针对性,矿井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薄弱,造成我区煤矿顶板事故频发,成为制约我区煤矿安全形势根本好转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减少顶板事故,实现我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1、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提高顶板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管理部门和职责,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实行专业化管理,切实抓好顶板管理工作。
2、煤矿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要定期听取总工程师和分管副矿长及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的汇报,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规章制度、主要技术组织措施、资金等的落实情况,及时作出顶板管理工作的决策安排。
3、煤矿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责任。负责配备技术力量,确定岗位责任,积极使用新的科技成果,组织制定有效的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制顶板管理技术措施及资金计划。
4、生产副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健全机构和配备人员,落实顶板管理工作计划,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不断改进顶板管理工作。
5、煤矿生产技术部门是顶板管理的主要机构,负责顶板管理工作。地质测量部门,要加强采掘工作面的地质工作,摸清构造变化,进行地质预报。安全管理机构对顶板管理负现场安全监督管理责任,督促现场作业人员落实顶板管理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二、加强基础技术管理,强化技术研究
6、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做好所开采(掘进)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观测研究、顶板分类及采掘地质说明书编制工作,为巷道支护设计编制提供可靠依据。遇到地质构造、煤(岩)特性发生变化等情况,要及时进行观测和调查,及时修改相关支护参数,防止因地质构造变化引发事故发生。
7、加强矿压观测。煤矿要明确管理机构、人员及工作职责,配备矿压观测仪器,认真做好采掘工作面动态矿压观测工作,及时收集分析有关数据,掌握采掘工作面顶板来压规律和应力分布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做好顶板来压预测预报,相关资料要存档备查。
8、建立顶板管理分析例会制度,形成技术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联系机制。煤矿应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生产技术、地测等部门参加的顶板管理工作分析会,研究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现状,分析顶板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强化和改善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方法,特别是要不断研究和改进巷道支护方式。煤矿企业要积极聘请有关专家定期对矿井顶板管理现状进行会诊和评估,根据会诊评估意见,不断加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提高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9、高度重视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核、学习、考核等工作,完善作业规程审批制度。矿井采、掘作业前,必须根据地测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编制采掘作业规程。采掘作业规程的编制应符合国家及自治区有关要求,作业规程中必须有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及支护设计等内容;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过老空区等要有专项措施;煤(岩)变松软、遇断层等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要及时改变支护方式,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组织人员学习,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采用炮采、炮掘作业时应根据煤岩特征,合理布置炮眼,控制装药量,避免造成围岩破碎引发冒顶事故。
10、采区设计、巷道布置应科学合理。在充分查清矿井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生产技术部门在井巷工程设计时,要避免在断层、节理破碎带、泥化夹层等地质构造软弱面附近和垂直应力的方向布置巷道,尽可能将巷道布置在压力不集中、稳定性较好的区域。
11、积极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大顶板管理的投入和支护工艺的研究,推广先进的采掘支护技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探索符合本矿井实际的顶板管理新途径。鼓励矿井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和超前支护支架化。对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必须建立专职的冲击地压防治队伍,积极与有关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并落实有效的支护手段和防治措施,认真开展冲击地压的监测和综合防治工作。
12、加强采煤方法研究,找出适合本矿井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安全高效的工作面顶板支护形式和支护材料并不断改进。严格按照由里往外、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进行作业,避免工作面形成“孤岛”及应力集中区。
13、煤矿应高度重视巷道支护方式的技术研究,强化巷道支护效果。结合本矿实际不断探索合理有效的巷道支护方式,确保巷道在使用期间的安全可靠。
14、做好大面积冒顶事故的防范工作。采后顶板未及时垮落、悬顶面积超过作业规程规定及开采坚硬顶板煤层的工作面,必须采取措施强制放顶,防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
三、强化现场管理
15、加强施工工序的管理。煤矿要强化采、掘工作面作业现场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采、掘队伍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有关要求作业,各岗位职工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杜绝违章行为,保障工程质量和作业安全。
16、坚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强化现场安全检查和监督管理。要将巷道支护、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作为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认真排查泵站压力及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两巷的液压支架(单体支柱)的初撑力是否符合规定,排查采煤工作面及巷道支护质量是否达标,排查矿压观测及顶板离层监测设备是否有效,排查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是否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支护是否可靠等问题,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整改方案,安排资金,明确整改责任人和监督责任人限期进行整改。
矿井要建立群查、群防、群治的顶板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问题。
17、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巷维修制度。维修井巷支护时,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严防顶板冒落伤人、堵人。井巷维修和更换支护时,要随时检查顶帮及支护情况,先架好临时
支护,及时除掉顶帮活矸并架设永久支护。维修独头巷道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由里向外或分段同时整修。
四、强化质量管理
18、煤矿必须完善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采、掘工作面支护工程质量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所有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必须实行每班检查验收。煤矿对区(队)定期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煤矿企业(集团)对所属矿井进行定期抽查,每月不少于1次。采掘工作面支护工程质量由矿井每月评定一次,记录备查。
19、巷道掘进前必须编制掘进作业规程,其中要有巷道支护设计内容,明确巷道永久支护、临时支护和超前支护方式、支护参数、施工工序及施工质量。对矿山压力显现较大、煤(岩)松软破碎的巷道必须采取喷浆、砌碹、锚杆加锚索配金属棚架(U型棚)等联合支护方式强化巷道支护,确保巷道支护强度。采取锚杆、锚索支护方式的,掘进作业规程中要明确顶板离层监测和支护质量管理内容,锚杆、锚索进行挂牌管理,标注施工人员、工程质量验收人员的姓名和锚杆、锚索的长度、施工时间等。对发生支护质量问题的,要逐级追究设计、审批、施工和验收人员的责任。
五、加强技术培训
20、加强采、掘班组长的培训,不断提高采、掘班组长对顶板事故风险的辨识能力。加强矿井采、掘班组长的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班组长对顶板情况、地质条件变化情况等难点问题认知能力,提高班组长的业务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班组长发现顶板隐患和解决顶板隐患的能力,确保在出现安全隐患时,能够正确判断,及时果断处理,避免顶板事故的发生。
21、加强顶板管理知识培训。煤矿要严格落实培训制度,认真安排培训计划,保证培训质量,定期组织培训。煤矿区队长、班组长、采掘工人的培训内容必须包括矿压观测及顶板管理基本知识,液压支架、单体液压支柱、铰接顶梁的结构和性能,有关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等。培训后,煤矿统一组织考试,培训记录及考试结果纳入档案,作为检查依据。
六、建立事故调查分析机制,严肃追究责任人责任
22、煤矿应建立事故分析会制度和防范措施落实制度。矿井发生顶板事故后,煤矿矿长应组织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区队长、班组长、当班职工等人员参加的事故分析会,从顶板技术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在全矿通报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发生顶板事故的矿井在煤矿职工受到教育、防范措施得到落实后,方可恢复生产。煤矿应定期组织全矿职工学习各类顶板事故案例,让职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掌握相应的防范措施,达到受教育的目的,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强化监管监察,落实各项措施
23、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要定期召开顶板管理的专题会议,分析本地区煤矿顶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要有计划地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人员、煤矿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顶板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排查隐患、分析隐患和处理隐患的能力。
24、各级煤炭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重视对煤矿企业采掘地质说明书、采掘作业规程、各工种操作规程等技术基础资料的检查,对不能指导煤矿安全作业或未按要求编制作业规程等技术资料的,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煤矿企业限期整改、完善。
25、各级煤炭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强化对回采工作面及巷道顶板管理的现场检查,对回采工作面及巷道支护不符合支护设计、支护强度不够、巷道严重变形、未进行顶板监测和未做锚杆拉力试验的,要立即停止作业,督促煤矿企业按要求进行整改。
26、各级煤炭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强化煤矿安全监管、监察,督促煤矿落实国家及自治区有关顶板管理的各项规定和本通知的有关要求,对不执行和不落实的要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对发生事故的要按上限进行处罚。
请各地煤炭管理部门、煤矿企业将本通知转发各煤矿。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三篇:关于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规定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矿井顶板管理工作,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现制定如下顶板管理规定。
一、一般规定
1、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在回采掘进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并按规定进行审批。生产矿长、生产科长、技术员负责顶板管理的技术工作。
2、回采工作面要安设和配备压力表、单体支柱测压仪、顶板在线监测系统。生产科安排专业顶板监测管理技术员,负责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数据收集和整理,并定期进行数据分析提出改善顶板管理的意见、方法、措施。
3、各队技术员对施工现场顶板安全管理负技术责任,要及时提出不同条件下的相应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负责抓好验收员的日常检验,负责作业规程、技术措施贯彻及职工技术培训,负责每天将本队验收员收集到的顶板监测数据及支护情况汇总报生产科顶板监测管理技术员。
4、生产科设计人员依据已批准的地质报告(说明书)、支护技术规范、已掌握的支护监测资料进行支护设计,报总工程师批准。
5、各开掘工作面施工时,生产科带锚杆监测公斤扳手,锚杆拉力计在现场做试验,初锚力、锚固力达到规程规定后,才允许施工队组施工,否则不得开工生产,查明原因,直到锚固力、初锚力达标后才允许队组施工。
6、锚杆巷道顶板岩性发生变化时,初锚力达不到规程规定时,施工队组必须及时汇报调度室及生产地测部门,生产口的科长必须及时到现场勘查,拿出过断层、无炭柱的施工措施,以便队组按措施施工,确保安全生产。
7、特殊条件下的采、掘作业必须补充制定专门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审核同意、矿长批准后实施
A、硐室及交岔口施工,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
B、回采工作面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⑴同一回采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类型或不同性能的支柱,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回采工作面中必须使用不同类型或不同性能的支柱时,必须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⑵工作面过断层(岩石)、老空、原有煤柱、过冒顶区、过陷落
柱、安装、刷面、初次放顶、老塘悬顶超过规定、最后收尾结束面、改变支护形式、取消或减少特殊支护、遇可能含水的勘探钻孔、煤层变薄,需要挑顶或卧底时。
⑶工作面过空巷时。
⑷有煤层突出及冲击地压时、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或破碎时。
C、掘进头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⑴改变支护方式时。
⑵改变断面形状时。
⑶过断层、过火成岩、过陷落柱、过破碎带、过老空、岩性改变时。
⑷可能遇含水钻孔或接近含水层时。
8、综采工作面开切眼扩面、支架安装、初次放顶(放煤)、工作面结束前的开采程序及支架回撤必须有专门的技术组织措施。
9、采掘开工作面起吊设备或重物时应制定专门的措施,严禁利用原有支护起吊设备。
10、各采掘队组技术员,必须在工作面结束后15天内必须进行技术工作总结,并存档备查。
二、掘进方面
1、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在爆破前必须加固靠近工作面10米范围内的支护,爆破中破坏的支架必须及时修复,必须检查帮顶,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爆破后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必须采取前探支护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在松软的煤、岩层或地质破碎带、断层、采掘等掘进巷道时必须采取前探支护或其它措施。
2、根据顶板岩性观测数据选择巷道支护材料,并制定爆破设计,支护材料的规格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3、掘进工作面临时停工时,巷道支架必须架设到掌子面,保持正常通风,并随时对巷道支护变化情况进行检查。临时封闭时,必须对巷道支护进行加固。恢复开工时,必须严格执行开工检查制度,并根据支护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4、采用锚杆、锚喷、锚网等支护形式时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四十四条规定。
⑴锚杆巷道掘进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打眼前应将顶上的险矸活石清理后,方可作业。
⑵锚网巷道掘进时,必须严格执行前探梁制度,严禁空顶作业。锚网巷道掘进时,锚杆的长度、角度及布置方式,锚杆的密度、控顶距、锚固力、锚索间距等质量要求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⑶遇断层及构造、顶板破碎时,要及时改变支护,予以加固。⑷锚喷巷道初喷要紧跟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控顶距要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
⑸采用锚喷支护的巷道必须采用光面爆破,喷浆用的砂子、石子,必须经过筛选,符合规程要求。临时支护及时并紧跟迎头。
5、用锚杆(锚索)对巷道交岔点支护时,要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在安全技术措施中对支护的技术参数、监测点的布置及监测方法等进行规定。监测中发现支护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巷道交岔点施工前,要由生产技术部门组织现场会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绘制施工放大图,并向职工传达贯彻。施工结束后,生产技术部门必须组织有关部门按设计要求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掘进。
7、不得随意减少顶板离层监测点数,在特殊点及顶板破碎区段应适当增加监测点密度。监测点要有牌板显示。
8、锚杆拉力实验(100 m一组)、砼强度试验、顶板离层仪的安装(100 m一组)及监测资料的收集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做好原始记录及时分析整理,将结果报相关单位及负责人审阅。
9、其它锚杆支护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执行霍煤电生字[2005]179号文件《加强锚杆支护管理的有关规定(30条)》。
二、回采方面
1、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必须保证规定的断面和高度,行人道宽度不小于0.7 m,超前支护20 m范围内巷道高度不小于1.8 m。凡有折梁断腿及空帮空顶处必须及时处理,距工作面20米范围内必须有加强支护。
2、应经常检查工作面两端应使用端头支架或增设其他形式的支护,要指定移设运输机头的措施,并指派有经验的工人作业。
3、采用非正规回采时,不能形成两个安全出口的采煤工作面,必须保证巷道的工程质量,并安排专人检查安全出口巷道,发现问题必须停止作业进行处理。
4、采煤工作面必须按规程规定保证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开工。严禁使用折损的坑木、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在入井前必须逐根进行压力实验;在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后的支柱必须进行压力实验,方可投入使用。
5、回采工作面初采、过构造带,大件设备运送、安装和拆除液压支架时,必须有安全措施,明确规定运送方式、安装质量、拆装工艺和控制顶板的措施。
6、支架必须接顶严实,顶梁面与顶板间隙不大于50mm,顶板破碎时必须超前支护,在处理支架上方冒顶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7、工作面过构造爆破时,必须有保护液压支架和其它设备的安全措施。
8、泵站的压力不得小于30Mpa,乳化液浓度配比为3-5%;两巷超前支护支柱初撑力不小于6.5Mpa,封口柱初撑力不小于11.5Mpa。
9、采空区悬顶面积不得超过2×5m2,超过时必须进行强制放顶或采取有效支护措施。
10、工作面必须实行追机作业及时移架,并保证移架到位,工作面端面距不得大于340mm。
11、相邻支架侧护板错差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2/3,相邻架间隙不大于200 mm,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角大于7度。
1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不小于规定值的80%,支架初撑力合格率不小于100%。
13、工作面支柱必须穿鞋戴帽,并安装防倒装置。
14、队组小班验收记录,必须有较详细的顶板管理内容,应包括支架初撑力、掉顶、煤壁片帮、支架(柱)完好、液压系统管理、两巷 支护情况等。
顶 板 管 理 规 定
木瓜煤矿生产技术科 2008年9月
第四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煤行〔2008〕176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近年来,各产煤地区和煤矿企业不断加强顶板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国煤矿顶板事故总量逐年下降。但是,一些煤矿特别是小煤矿仍然存在采掘机械化程度低、支护方式落后、支护设计不合理、违章空顶作业等突出问题,顶板事故多发。为了有效控制煤矿顶板事故,现就进一步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顶板管理工作,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分管业务部门,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健全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煤矿企业要加强矿井地质勘探和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以及矿压观测工作,掌握煤层赋存情况、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岩物理力学参数和矿压显现规律,抓好采区地质情况的预测预报工作,为顶板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三、煤矿企业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根据所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和矿压显现情况,制定采掘工程支护设计方案,确 1
定相应的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进行调整。
四、每个采掘工作面、巷道维修工程都要制定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遇有过老巷、煤柱、地质构造破碎带等特殊情况时,要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审批、组织作业人员学习贯彻后,方可组织实施。要加强对作业人员顶板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防范顶板事故的意识和能力,切实做到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五、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要明确永久和临时支护方式、最大空顶距、循环进度、爆破参数。要按作业规程规定对掘进工作面进行永久支护和临时支护。在松软的煤、岩层或者流砂层及地质破碎带中掘进巷道时,必须采取特殊措施。在爆破前必须加固靠近工作面10米范围内的支护,爆破中破坏的支护必须及时修复。砌碹、架棚巷道支护与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及时填实,支架间应设牢固的撑木或拉杆。采用锚杆、锚索、锚喷支护的巷道,锚杆、锚索的材质、拉力和预紧力、喷层厚度和强度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六、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要明确顶板管理方法、控顶距、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特殊支护方式,以及初采初放和临近停采线时的顶板管理措施。开采浅埋深薄基岩煤层、近距离煤层时,要针对顶板管理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及时支护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柱、支架牢固接顶,初撑力要符合要求,破碎、松软顶底板工作面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要严格执行预防架前冒落的措施,周期来压期间加强对煤壁的辅助支护,防止煤壁片帮和伞檐冒落。对于急倾斜煤层的回采工作
面,必须采取防止底板滑落的措施并设置防倒柱的联锁装置。放顶煤开采工作面,严禁采用木支柱和金属摩擦支柱支护方式;倾角大于30°的工作面或冲击地压煤层,严禁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放顶煤开采。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对采煤工作面进行放顶或者充填,必须加强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至少20m范围内的支护。
七、受冲击地压威胁的煤矿应有专人负责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对冲击地压煤层,巷道支护不得使用刚性支架。开拓巷道、永久硐室不得布置在冲击地压煤层中。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应采取垮落法管理顶板,切顶支架应有足够的工作阻力,采空区中所有支柱必须全部回撤,一般不得留有煤柱。开采应力集中区煤层和回收煤柱时,必须制定防治冲击地压的安全措施。
八、煤矿企业要做好大面积冒顶事故的防范工作。开采坚硬顶板的煤层,采后顶板不垮落、悬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必须停止采煤,采取措施强制放顶。开采复合顶板煤层,要保证支柱(架)有足够的初撑力,防止离层;要增强支架稳定性,防止发生冒顶。采用锚杆、锚索、锚喷支护的巷道,要加强支护质量的检查,加强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的观测工作,防止因锚杆、锚索支护质量问题引发巷道冒落。
九、煤矿企业必须制定井巷维修制度,巷道失修率不得超过规定。维修井巷支护时,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严防顶板冒落伤人、堵人和支架歪倒。井巷维修和更换支护时,要随时检查顶帮及支护情况,先架好临时支护;拆除原有支护时,必须及时除掉顶帮活矸并架
设永久支护。修复旧井巷前,必须检查瓦斯。维修独头巷道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分段整修、边掘边修。
十、煤矿企业要积极推进支护方式改革,推广应用顶板支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采掘机械化,推广锚杆、锚索、锚网、锚喷等支护技术,组织对冲击地压、“三软”煤层、复合顶板、极破碎顶板等支护技术难题的科技攻关。禁止使用巷道式、高落式非正规采煤方法,仓储式采煤法以及回采工作面使用木支柱支护(800mm以下煤层除外)和金属摩擦支柱支护的,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予以淘汰。
一、煤矿企业要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班评估验收制度,每班由专人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采掘作业规程,对工程质量、工作质量进行验收,不合格的要立即整改。要对采掘工作面和巷道维修工程的支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考核。
十二、地方各级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推进煤矿企业支护方式改革,推广应用顶板管理的先进适用技术,督促检查顶板管理措施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大对顶板管理工作的监察力度,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责令煤矿停产整顿;对顶板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请各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将本通知及时转发到辖区内各煤矿企业,并督促落实各项措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二○○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煤矿顶板管理
矿顶板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煤矿顶板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顶板管理、防止冒顶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煤矿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顶板管理工作必须纳入煤矿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贯穿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在安全监管和煤矿生产规划、实施、检查过程中,必须同时规划、实施、检查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各煤矿必须成立以矿长为首的顶板管理领导小组,结合本矿实际,制定顶板管理工作目标和实现计划。积极推广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顶板控制技术水平。
二、顶板管理责任制
1、矿长对本矿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负责及时作出加强顶板管理工作的决策和决定,全面落实好顶板管理工作的人、财、物。
2、矿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的技术责任。负责对顶板管理工作的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贯彻和补充完善,并组织研究先进的顶板管理方法,积极推广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
3、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对全矿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负责顶板管理机构人员的设置和管理,组织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负责顶板管理措施的现场落实。
4、采掘队长(班组长)对本队(班组)工作头面管辖区域的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负责认真贯彻执行“三大规程”和顶板管理的有关技术措施,及时处理现场安全隐患,全面落实煤矿顶板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和指令。
三、矿井顶板技术管理制度
1、确保《作业规程》合格、管理制度有效。
a、《作业规程》的编制能贯彻有关技术政策和结合实际选择先进适用的采、掘、支等技术,能有效指导现场生产(施工)作业,确保生产(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b、有健全的编制、审批和贯彻《作业规程》的管理制度,矿总工程师应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作业规程》复查,形成复查结论性意见。c、《作业规程》应结合矿压观测及地质资料(地质说明书),对支护进行设计。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的选择要有科学依据(已经 核准施工的煤矿建设项目的巷道支护按已批准的《安全专篇》进行设计),支架的性能应满足支得起、护得好、稳得住。
2、过老巷、过采空区、过煤柱、过地质构造带、跨巷、巷道贯通、工作面(头)初采初放(开口)、工作面收尾、过(维修)垮冒区等,必须由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3、单体液压支柱入井前必须对每根进行压力试验。在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后,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好的支柱,仍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有压力试验、检修记录。
4、锚喷支护巷道的锚杆的布置形式、锚杆(锚索)、锚梁、锚网及配件的材质、品种、规格、强度(抗拔力)、结构、树脂卷和浆液的材质、规格、配比、性能、喷射砼所用水泥、水、骨料、外加剂质量、喷射砼混合比、外加剂掺和量、喷射砼强度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5锚网支护巷道的锚杆的布置形式、锚杆、锚网及的材质、品种、规格、结构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其他形式的支护也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6、煤矿企业必须制定井巷维修制度,加强井巷的维修,保证巷道设计断面,保证通风、运输的畅通和行人的安全。巷道失修率不得超过规定(回风巷失修率不超过7%,严重失修率不超过3%,主要进回风巷道实际断面不能小于设计断面的2/3),报废巷道和井筒必须按规定封闭。
7、失修巷道维修必须制定经矿技术负责人审批的专项安全技措施。
四、矿井井下现场顶板管理
1、各矿要坚持开展质量标准化管理的评比竞赛工作,落实奖惩。制定和落实矿井、班组两级质量验收考核制度,不断提高采掘工程质量,改善顶板安全环境。
2、矿井采掘头面实行允许开工作业牌制度。每个采掘工作头(面)必须在工作点附近明显位置挂上允许开工作业牌,开工作业前由当班负责人(班组长、安检员)检查作业头(面)安全情况,确认无安全隐患后,由当班负责人在允许开工作业牌上填写“允许作业”字样并签名,否则按违章作业进行处理。
3、实行井巷掘进开口备案制度和回采工作面竣工验收制度。a、巷道开口必须由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填制开口通知书(填制开口通知书时,必须核实有无施工设计、规程、措施并学习贯彻,井下现场的各种设备设施是否按规定安设到位并能正常使用等)。
b、由矿长签字报公司核查,同意备案后再交队(班组),队(班组)在接到正式开口通知书后才能实施开口作业,无通知书严禁开口作业。
c、巷道开口通知书一式两份,一份交队(班组)作为开口依据,一份交矿调度室备查。
d、巷道开口位置必须选定煤层(岩石)稳定和技护完好的地点,并由矿级管理人员现场确定标记,开口前在开口位置前后5米范围必须采用抬棚进行加固支护,并加固特殊支护,保证开口支护完好并牢固可靠。
e、各矿采煤工作面至切割形成后,在完善相关安全设施设备后,书面提请公司现场复核验收,验收同意后方可进行采煤作业。无开口通知书而进行开口作业和公司验收同意就进行工作面采煤的,一律视为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要对矿长、总工程师及有关人员进行处罚。
4、巷道掘进必须选取合理的支护方式,其支架选型和材料规格、支护间距等技术参数必须在施工设计和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所有新掘煤巷、半煤巷道必须采用锚网、锚喷或金属支护,金属支护必须用板皮、竹笆片进行全断面背护。如因巷道围岩稳定,要采取其他支护方式的,要在作业规程中作明确规定。
5、巷道掘进须配用前探支架进行掘进。放炮作业的掘进工作面,在放炮前必须对迎头10米范围采取防止支架崩倒措施。
6、所有巷道空顶距离不得大于0.5米,且长度不得超过2米,空帮不得超过0.2米,且面积不得大于1平方米,否则必须进行接顶和填实。
7、严禁在迎头无支护的条件下作业,如不能立即实行永久支护的掘进头,必须采取有效的临时支护措施。
8大于25度的上(下)山掘进,支架必须有一定的迎山角,其间要采取防支柱和人员滑倒措施。上山自溜矸石必须实行人、矸分离,人行宽度不小于0.8 米,人行出口高度不得低于1.2米,并随时保持人行道畅通无阻,下口应搭设方便人员的扶梯。装煤矸的矿车不能阻塞人行出口。
9、煤层松软,围岩破碎的掘进迎头在当班完工后必须用板皮、竹笆片扛背 严实,防止交班后迎头垮冒。
10、巷道修理。
a、所有人行巷道在发现断梁、支架歪斜、片帮、漏顶时必 须当班进行维修,没有完成维修工作时,严禁该在区域内及其前方进行其他工序作业;
b、维修井巷支护时,必须有安全措施,严防顶板冒落伤人、堵人和支架歪倒;
c、扩大和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支架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人员能撤退的出口;
d、在独头巷道维修支架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并严禁人员进入维修地点以内;撤掉支架前,应先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架,架设和拆除支架时,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
e、维修倾斜井巷时,应停止行车,需要通车作业时,必须制定行车安全措施,上山(下山)严禁上、下段同时进行维修作业;
f、平巷维修两点同时作业必须保证有独立的安全通道,且保证相距50米的安全间距,否则严禁安排两个以上的点同时作业。维修地点必须常备足够数量的支柱、板皮、竹笆片等备用材料。
11、用垮落法控制顶板时,回柱放顶的方法和安全措施,放顶与爆破、落煤等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放顶区内支架的回收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12、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放足够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采煤工作面严禁使用损坏的金属绞梁和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支柱。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采煤工作面中必须使用不同类型支柱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13、采煤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井下采掘作业和井巷施工严禁空顶作业。采面支护选型必须科学合理、支护强度满足要求。支柱严禁打在浮煤或浮矸上,底板松软时必须进行踩底背护。工作面特殊支护的形式,关密集后安全通道的留设距离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14、乳化液泵站和液压系统完好,不漏液,压力≥18Mpa(兆帕);乳化液浓度不低于2-3%,使用乳化液自动配比器,有现场检查手段,有现场检查记录。
15、新设支柱初撑力:单体液压支柱柱径为80毫米≥60kN(千牛),柱径为100毫米≥90kN(千牛),有现场检测记录并及时向本矿有关领导、部门报告。
16、锚杆必须做拉力(抗拔力)试验,喷体必须做厚度和强度检查,并有检 查和试验记录。
17、在顶底板松软或有淋水的回采工作面,必须采用竹笆片、板皮进行全封闭背护。
18、当班作业过程中发现工作面有断、松、脱落、失效支柱(支架)及其他隐患时,必须停止作业,由当班负责人安排人员进行整改,消除隐患后才能恢复作业。如发现重大隐患,当班人员不能处理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9、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放顶,控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禁止采煤,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一次回柱放顶的循环距离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回柱放顶前要检查切顶密集、丛柱、斜撑等特殊支护是否齐备。实行分段回柱的工作面,应尽量加大分段长度,其分段距离不低于15米,对松软顶板分段距离在作业规程中要明确规定。严禁采煤、回柱、打眼等多工序平行作业。严禁放顶人员进入冒顶区内取柱,必须用回柱机进行回柱。
20、采煤工作面必须使用回柱机回柱。放顶人员必须站在支架完整、安全地点工作,回柱放顶前,必须对放顶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好退路,回柱放顶时,必须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回出的支柱等材料要及时运走,严禁阻塞安全退路。
21、工作面坡度大于25度时,要有防滑、防串矸措施。
22、采煤工作面的上、下两巷,要超前工作面20米支护,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6米,靠近煤壁线的10米内,在原棚梁下走双排托梁。往外10米到20米范围,采用单排托梁。不能采用托梁加固的,要采取其它加固措施。
23、采煤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宽高均不低于1.6米,必须明确专人进行维护,发现支架失效,巷道底鼓变型时,必须及时更换,随时保证安全出口畅通。
24、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所有井下人员进出的巷道必须进行定期清找悬矸,做到“有疑必探、有险必除”。掘进作业和回采作业人员必须随时对作业地点进行敲帮问顶,确认无隐患威胁后才能作业。掘进巷道每班在打眼前和放炮后,必须进行敲帮问顶,找净悬矸,确认无危险后,才能进行打眼和装矸作业。专人处理大面积悬矸时,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25、凡煤矿发生掘进头和工作面垮冒,由生产(安全)副矿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追查,并制定防范措施,作好记录备查。当掘进头垮冒长度达2米及以上或工作面垮冒面积达10平方米以上的,公司参与追查处理。新版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