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 业 园 区 普 查 技 术 规 定
工 业 园 区 普 查 技 术 规 定
一、目的
明确工业园区普查的具体对象、范围,指导工业园区普查报表填报和普查工作实施。
二、对象与范围 普查对象为国家级、省级批准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包括国家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其他类型开发区,省级批准的各类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示范区、高新区等。
三、普查内容
(一)园区基本信息
1.园区批准信息:园区名称、批准部门、区位(行政区划)、四至范围、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建立时间、园区级别(国家级或者省级)、园区类型、面积(批准面积、代管面积)。
2.产业聚集情况
园区内注册工业企业总数、园区内生产的工业企业数、主导产业及占比(前3个主要产业行业名称及代码、占比)、园区工业总产值等。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调查园区清污分流及排放去向、集中供热(为工业企业集中供热)及企业用热情况,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情况,包括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厂建设以及企业污水纳管情况等。
(三)园区环境管理情况
1.环境质量监测情况: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设备安装情况、监测项目及频次等,与环保部门联网情况。
2.园区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情况:企业档案建立情况、园区应急预案制定、园区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等。
3.污染源信息公开情况:信息平台建设。
四、普查表的填报和审核
(一)普查表的填报
工业园区普查表包括工业园区基本情况表(G107-1)、工业企业汇总表(G107-2)。工业园区普查表由省级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组织园区管理机构填报。普查表的填报可采取集中发表、分别填报的方式,由省级污染源普查机构组织统一宣讲,发放普查表,并明确要求普查对象在规定的时间、以规定的方式向普查机构报送。园区普查名单由省级污染源普查机构确定并组织普查实施。普查表按一区(园区)一表,由园区管理机构填报。园区内的工业企业、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不在工业园区普查表中填报,而归在工业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工作中进行。普查员对普查表的内容、指标填报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报表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等进行审核。
(二)普查质量控制与数据审核
普查员要实际核查普查对象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数据质量,发现填报错误、逻辑错误或填报信息不全、不合理的,要求普查对象予以更正。园区管理机构应按规定和要求如实填报普查表,对所填报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并提供与普查相关的基础资料,以备核实普查表填报内容。园区管理机构要配合普查员对报表质量进行审核。若发现数据造假的情况,国家普查机构将就数据造假情况反馈给园区批准机构和主管部门。
第二篇: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
附件1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
(征求意见稿)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
2018年5月
—3 —
目 录
工业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5 工业园区普查技术规定.................................17 农业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20 生活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25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技术规定.......................29 移动源普查技术规定...................................41
— 5—
工业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
为规范全国工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工业源)的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82号)要求,制定本规定。
放射性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按《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伴生放射性矿普查监测技术规定》(国污普„2018‟1号)执行。
一、目的
明确工业源普查对象、范围、内容、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核算方法,指导工业源普查报表填报和普查工作实施。
二、对象与范围
工业源普查范围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普查对象为3个门类中40个行业的全部工业企业,即行业大类代码为06-45的,包括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各类工业企业以及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但实际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或可能有废水污染物、废气污染物或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工业危险废物)产生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对可能伴生天然放射性核素的8类重点行业15个类别矿产采选、冶炼和加工产业活动单位进行放射性污染源调查。
按照在地原则确定普查对象,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划分在地的基本区域。
(1)大型联合企业所属二级单位,一律纳入该二级单位所在地普查。
(2)同一企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厂区,纳入各厂区所在区域普查。(3)大型公共供暖企业按照企业各生产场所或生产设施(锅炉)所在区域,纳入所在区域普查。
2017年12月31日以前新建已验收或已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纳入普查范围;处于调试阶段但已造成事实排污累计30天及以上的新建项目,纳入普查范围;调试阶段不足30天的新建项目,不纳入普查范围。
2017停产的产业活动单位,纳入普查范围。
2017年12月31日以前关闭的产业活动单位,不纳入普查范围。
三、普查内容
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代码、位臵信息、联系方式、经济规模、登记注册类型、行业分类等。
主要产品、主要原辅材料消耗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以及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燃料含硫量、灰分、挥发分等。
用水、排水情况,包括排水去向信息。
各类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以及各类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等,其中包括生产经营场所中供生产和生活使用的锅炉。
废水和废气的产、排污及综合利用情况。
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汞、镉、铅、铬和砷。
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氨、汞、镉、铅、铬和砷。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处臵和综合利用情况。危险废物种类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分类调查。工业企业建设和使用的一般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贮存、处臵设施(场所)情况。
稀土等15类矿产采选、冶炼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情况。
四、普查表的填报和审核
(一)普查表的填报
普查对象根据实际生产涉及的生产工序和污染治理或排放情况,选择填报相应的普查表,不涉及的普查内容不需要填报。炼铁、炼钢、水泥制造、平板玻璃制造行业填报具体工序普查表,若无其他工艺废气,可不填报工艺废气治理与排放情况普查表。
普查表填报的责任主体是普查对象,现场普查员指导普查对象填报。
普查对象应按规定和要求如实填报普查表,对所填报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并提供与普查相关的基础资料,以备核实普查表填报内容。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厂区平面布臵图,排水管网图,主要工艺流程图,主要物料(或排放污染物的前体物)使用量数据,水平衡图,生产报表,煤(油、燃气)、电、水等收费票据,产污、治污设施运行记录,环评、清洁生产报告及各种监测报告单等。
所有普查对象根据所涉废水、废气、固废情况按以下要求选择填报相应报表。
1.所有工业源普查对象填报要求
所有普查对象均需填报工业企业基本信息普查表(G101-1)和工业企业生产工艺、主要产品、原辅料普查表(G101-2)。
2.废水普查对象填报要求
废水普查对象指有废水及废水污染物产生或排放的企业。(1)废水普查对象均需填报工业企业废水治理与排放情况普查表(G102-1)。
(2)使用监测数据法核算废水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废水普查对象均需填报工业企业废水监测数据结果表(G102-2);使用产排污系数法核算废水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废水普查对象均需填报工业企业废水污染物产排污系数核算信息普查表(G102-3)。
3.废气普查对象填报要求
废气普查对象指有废气及废气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企业。废气普查报表分为废气生产工艺(含重点行业)专表、废气公用设施专表和废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核算过程表三部分。其中,废气重点行业包括水泥、钢铁、平板玻璃和火电(同电站锅炉);废气公用设施包括电站锅炉(自备电厂)、工业锅炉、有机溶剂使用、有机液体储罐、有机液体装载、火炬排放、有机废水集输储存处理、有机废气泄漏、厂内移动源、循环冷却水挥发、固体物料堆存等涉及废气污染物排放的设施或环节;废气污染物核算过程表包括废气监测数据结果表和废气污染物产排污系数核算信息普查表。
普查对象根据实际涉及的排放源类型选择填报具体的普查表。(1)火电、水泥、钢铁、平板玻璃废气重点行业普查对象填报要求
1)钢铁、水泥、火电、平板玻璃行业的普查对象,填报对应的行业专表。
2)重点行业普查对象除填报行业专表外,若有电站锅炉(自备电厂)、工业锅炉、有机溶剂使用、有机液体储罐、有机液体装载、火炬排放、有机废水集输储存处理、有机废气泄漏、厂内移动源、循环冷却水使用、固体物料堆存等一项及以上涉废气污染物排放公用设施的,选择对应的废气公用设施专表填报。
3)重点行业普查对象,除填报对应的行业专表、公用设施专表外,若还有未包含在行业专表和公用设施专表的排污环节,则将未包含的排污环节相关情况填报到工业企业生产工艺废气治理与排放情况普查表(G103-1)中。
4)使用监测数据法核算废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重点行业普查对象均需填报工业企业废气监测数据结果表(G103-21);使用产排污系数法核算废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重点行业普查对象均需填报工业企业废气污染物产排污系数核算信息普查表(G103-22)。
5)填报时注意表中相应的指标需小于等于G101-2中的指标值。(2)其他废气普查对象填报要求
1)有废气公用设施的废气普查对象,若有电站锅炉(自备电厂)、工业锅炉、有机溶剂使用、有机液体储罐、有机液体装载、火炬排放、有机废水集输储存处理、有机废气泄漏、厂内移动源、循环冷却水使用、固体物料堆存等一项及以上涉废气污染物排放公用设施的,选择对应的废气公用设施专表填报。
2)除填报对应的公用设施专表外,若还有未包含的排污环节,— 9 —
则将未包含的排污环节相关情况填报到工业企业生产工艺废气治理与排放情况普查表(G103-1)中。
3)使用监测数据法核算废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普查对象均需填报工业企业废气监测数据结果表(G103-21);使用产排污系数法核算废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普查对象均需填报工业企业废气污染物产排污系数核算信息普查表(G103-22)。
4)填报时注意表中相应的指标需小于等于G101-2中的指标值。4.固废普查对象填报要求
固废普查对象指具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或危险废物产生、综合利用、处臵、贮存和倾倒丢弃的企业。
固废普查对象填报工业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与处理利用信息普查表(G104-1)或工业企业危险废物产生与处理利用信息普查表(G104-2)。
5.环境风险信息普查对象填报要求
环境风险信息普查对象指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中附录A和《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环办„2014‟33号)中化学品的企业。
环境风险信息普查对象填报工业企业环境风险信息普查表(G105-1)。
6.伴生放射性矿普查对象填报要求
伴生放射性矿普查是指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伴生放射性矿普查监测技术规定》(国污普„2018‟1号)初测放射性水平达到筛选标准的稀土等15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辐射监测机构组织对伴生放射性矿普查对象进行入户监
测,普查对象填报伴生放射性矿产企业含放射性固体物料及废物情况普查表(G106-2),省级辐射监测机构填报伴生放射性矿产企业废水放射性监测表(G106-1)和伴生放射性矿产企业含放射性固体物料及废物放射性监测表(G106-3)。
(二)普查质量控制与数据审核
1.现场普查员对普查表的内容、指标填报是否齐全,以及是否符合报表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等进行审核。普查员在发放普查表或入户调查过程中,若发现清查工作中遗漏的污染源,应根据污染源的规模及性质向其发放普查表,并及时报告县(区)普查机构备案;发现普查对象在普查片区内不存在或2018年1月1日后关闭且无法填报的企业,应及时报告普查机构。
在普查对象填报普查表过程中,普查员应根据企业提供的生产经营记录、物料(含水、电及其他能源)消耗记录、原辅材料凭证、污染处理设施运行记录及污染废物排放监测记录等资料,对企业普查表填报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核查。现场普查员发现填报错误、逻辑错误或填报信息不全、不合理的情况,应及时予以纠正。填报结束后可通过拍照、复印、扫描等形式备案佐证资料关键信息。
2.普查对象对普查表中所填数据资料确认签章。
3.普查指导员在现场普查员审核的基础上,对普查表中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进行全面审核。
4.县(区)普查机构应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对辖区内的重点企业填报的普查数据进行会审,地市级普查机构参与指导审核。
5.普查机构应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对普查对象随机进行现场质量控制,以验证普查表填报和普查员核查的准确性。普查质量负责人— 11 —
随时根据现场填报和数据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组织拟订解决方案。
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核算
工业源采用监测数据法、产排污系数法及物料衡算法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一)监测数据法 1.监测数据规范性要求:(1)监督性监测数据
调查内由县(区)及以上环保部门按照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监督性监测得到的数据,监测频次不低于每季度1次。若废水流量无法监测,可使用企业安装的流量计数据,或通过水平衡核算废水排放量。
(2)自动在线监测数据
调查全年按照相应技术规范开展校准、校验和运行维护,季度有效捕集率不低于75%的,且保留全年历史数据的自动在线监测数据,可用于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核算。
(3)企业自测数据
调查内由企业自行监测或委托相关机构监测的数据。企业自行或委托机构监测的数据必须符合《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中的相关要求。
2.监测数据使用原则
按照以下优先顺序使用监测数据核算污染物产生、排放量:通过有效性审核的自动在线监测数据、企业自测数据、监督性监测数据。
3.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污量的计算原则
(1)废气排放量自动监测数据应根据工程设计参数进行校核,监测数据明显存在问题的,不得采用监测数据核算废气排放量。
(2)对于有烟气旁路且自动监测设备装臵在净烟道的,核算污染物排放量要考虑烟气旁路漏风、旁路开启等情况。
(3)烟粉尘排放量原则上不采用自动监测数据进行核算,应采用产排污系数法进行核算。
(4)原则上不应采用手工监测数据核算废气污染物排放量。(5)未安装流量自动监测设备的,废水排放量原则上不采用监测数据进行计算,而应根据企业取水量或系数法进行核算。
(6)废水污染物监测频次低于每季度1次的,不得采用监测数据法核算排放量。
(7)有累计流量计的可按废水流量加权平均浓度和年累计废水流量计算得出;没有累计流量计的,按监测的瞬时排放量(均值)和年生产时间进行核算;没有监测废水流量而有废水污染物监测的,可按水平衡测算出的废水排放量和平均浓度进行核算。
(二)产排污系数法
产排污系数法是指根据工业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普查对象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具体要求如下:
1.产排污系数统一由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原则上不得采用其他各类产排污系数或经验系数。
2.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产排污的主导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规模等,匹配产排污系数,结合本企业原辅材料消耗、生产管理水平、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依据本企业2017的实际活动水平— 13 —
数据,核算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污量。
3.地方普查机构组织制定的产排污系数,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意后使用。
(三)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指根据物质质量守衡原理,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即:
投入物料量总和=产出物料量总和=主副产品和回收及综合利用的物质量总和+排出系统外的废物质量(包括可控制与不可控制生产性废物及工艺过程的泄漏等物料流失)
采用物料衡算法核算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时,应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能源、水及物料的投入、使用和消耗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从物料平衡分析着手,对企业的原材料、辅料、能源与水的消耗量及生产工艺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使测算出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四)核算方法的使用原则
1.对已发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的行业,按照相应的核算方法核算污染物排放量。不符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中规定核算方法使用条件的(如要求实施自动监测而实际尚未实施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中未规定排放量核算方法的,按照未发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行业核算方法原则选取核算方法。
2.未发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的行业,参照以下原则选取核算方法:
(1)工业锅炉排放量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硫平衡)核算。锅炉二氧化硫产生量指燃料消耗产生的硫,通过燃料消耗量、燃料含硫率与硫的转化率等参数计算得出;二氧化硫排放量指经烟气排放的硫,通过二氧化硫产生量与脱硫设施综合脱硫效率等参数计算得出。
(2)废气氨、溶剂使用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
(3)废气重金属排放量优先采用产排污系数法。
(4)除上述特定行业特定污染物外的企业,符合监测数据规范性要求的,通过监测数据法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采用监测数据法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须提供符合规范性要求的全部监测数据台账,与报表同时报送普查部门,以备数据审核使用。
若进口或出口监测数据不符合规范性要求,可选用其他核算方法,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允许使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5)对无法使用监测数据法的,采用产排污系数法或物料衡算法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6)普查对象对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核算所使用的自动在线监测数据、企业自测数据,及用于物料衡算和产排污系数法核算的普查内容信息负责。
(五)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界定
工业源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为最终排入外环境的量。
排水去向类型为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入其他单位和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的重点调查单位,其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为经污水处理厂(或— 15 —
其他单位)处理后的排放量。其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可通过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量与污水处理厂(或其他单位)平均出口浓度计算得出;若无污水处理厂(或其他单位)出口浓度监测数据,则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他方法进行核算。
对于排水去向类型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企业,不考虑城镇污水处理厂对其重金属的削减,其重金属(砷、镉、铅、汞、铬)排放量一律按企业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口的排放量核算、填报。
排水去向类型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和进入其他单位的企业,根据接纳其废水的单位废水处理设施是否具有去除重金属的工艺,确定重金属排放量核算方法:若接纳其废水的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或其他单位)废水处理设施具有去除重金属的工艺,则按接纳其废水的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或其他单位)出口废水重金属浓度及接纳废水量核算排放量;若接纳其废水的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或其他单位)废水处理设施无去除重金属工艺,则该企业重金属排放量按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口的排放量核算。
工业园区普查技术规定
为规范全国工业园区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82号)要求,制定本规定。
一、目的
明确工业园区普查的具体对象、范围,指导工业园区普查报表填报和普查工作实施。
二、对象与范围
普查对象为国家级、省级批准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包括国家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其他类型开发区,省级批准的各类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示范区、高新区等。
三、普查内容
(一)园区基本信息
1.园区批准信息:园区名称、批准部门、区位(行政区划)、四至范围、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建立时间、园区级别(国家级或者省级)、园区类型、面积(批准面积、代管面积)。
2.产业聚集情况
园区内注册工业企业总数、园区内生产的工业企业数、主导产业及占比(前3个主要产业行业名称及代码、占比)、园区工业总产值等。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调查园区清污分流及排放去向、集中供热(为工业企业集中供热)及企业用热情况,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情况,包括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理处臵厂建设以及企业污水纳管情况等。
(三)园区环境管理情况
1.环境质量监测情况: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设备安装情况、监测项目及频次等,与环保部门联网情况。
2.园区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情况:企业档案建立情况、园区应急预案制定、园区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等。
3.污染源信息公开情况:信息平台建设。
四、普查表的填报和审核
(一)普查表的填报
工业园区普查表包括工业园区基本情况表(G107-1)、工业企业汇总表(G107-2)。
工业园区普查表由省级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组织园区管理机构填报。
普查表的填报可采取集中发表、分别填报的方式,由省级污染源普查机构组织统一宣讲,发放普查表,并明确要求普查对象在规定的时间、以规定的方式向普查机构报送。
园区普查名单由省级污染源普查机构确定并组织普查实施。普查表按一区(园区)一表,由园区管理机构填报。园区内的工业企
业、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不在工业园区普查表中填报,而归在工业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工作中进行。
普查员对普查表的内容、指标填报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报表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等进行审核。
(二)普查质量控制与数据审核
普查员要实际核查普查对象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数据质量,发现填报错误、逻辑错误或填报信息不全、不合理的,要求普查对象予以更正。
园区管理机构应按规定和要求如实填报普查表,对所填报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并提供与普查相关的基础资料,以备核实普查表填报内容。园区管理机构要配合普查员对报表质量进行审核。
若发现数据造假的情况,国家普查机构将就数据造假情况反馈给园区批准机构和主管部门。
农业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
为规范全国农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农业源)的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82号),制定本规定。
一、目的
明确农业源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核算方法,指导农业源普查报表填报和普查工作实施。
二、对象与范围
农业源普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内纳入农业统计的农业生产活动。普查范围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按照在地原则确定普查对象,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划分属地的基本区域。同一养殖企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厂区,纳入各厂区所在区域普查。
2017年12月31日以前新建已验收或已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养殖场纳入普查范围。2017年12月31日前已纳入农业统计的养殖、种植活动,纳入普查范围。2017停产的养殖场,纳入普查范围。
2017年12月31日以前关闭的养殖场,不纳入普查范围。
三、普查内容
(一)种植业
1.县级种植业基本情况,包括县区名称、行政区划代码、农户数量、农村劳动力人口数量、耕地和园地总面积等。
2.主要作物播种面积情况和农药、化肥、地膜等生产资料投入情况。
3.主要种植模式及污染防治措施、地膜回收利用情况。4.主要作物收获方式、秸秆利用方式与利用量。
(二)畜禽养殖业
1.规模化养殖场:基本情况,包括养殖场名称、代码、位臵信息、联系方式、畜禽种类、养殖规模、养殖设施类型、饲养周期、饲料投入情况等。污染防治情况:废水处理方式、利用去向及利用量,粪便处理利用方式及利用量、粪便去向及利用量,配套农田面积、种植作物品种与种植面积。
2.非规模化养殖场(户):县域畜禽养殖业基本情况,包括县区名称、代码、各类养殖场(户)数量、养殖规模、产量,各类畜禽的饲料投入量、养殖设施类型、粪便清理方式及对应的养殖数量、粪便、废水产生量。污染防治情况:粪便处理利用方式及利用量、粪便去向及利用量,配套农田面积;废水处理利用方式及处理、利用量等。
(三)水产养殖业
包括县区名称、代码、规模化养殖场与养殖专业户数量、养殖水体、养殖模式、投苗量与产量、养殖面积等。
(四)污染物
废水污染物:氨氮、总氮、总磷、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增— 21 —
加化学需氧量。
废气污染物:畜禽养殖业氨、种植业氨和挥发性有机物。
四、普查表的填报和审核
(一)普查表的填报
普查对象根据实际生产涉及的生产现状和污染治理或排放情况,选择填报相应的普查表,不涉及的普查内容不需要填报。
普查表填报的责任主体是普查对象,现场普查员指导普查对象填报。
普查对象应按规定和要求如实填报普查表,对所填报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填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普查表(N104);县(市、区)有关部门填报县(市、区)种植业普查表(N101)、县(市、区)地膜普查表(N102)、县(市、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普查表(N103)、县(市、区)畜禽养殖普查表(N104)和县(市、区)水产养殖普查表(N106)。
(二)普查质量控制与数据审核
1.现场普查员对普查表的内容、指标填报是否齐全,以及是否符合报表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等进行审核。普查员在发放普查表或入户调查过程中,若发现清查工作中遗漏的污染源,应根据污染源的规模及性质向其发放普查表,并及时报告县(区)普查机构备案;发现普查对象在普查片区内不存在或2018年1月1日后关闭且无法填报的养殖企业,应及时报告普查机构。
在普查对象填报普查表过程中,普查员应根据企业提供的生产经营记录、物料(含水、电及其他能源)消耗记录、原辅材料凭证、— 22 —
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记录等资料,对企业普查表填报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核查。现场普查员发现填报错误、逻辑错误或填报信息不全、不合理的情况,应及时予以纠正。
2.普查对象对普查表中所填数据资料确认签章。
3.普查指导员在现场普查员审核的基础上,对普查表中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进行全面审核。
4.县(区)普查机构应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对辖区内的重点企业填报的普查数据进行会审,地市级普查机构参与指导审核。
普查机构应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对普查对象随机进行现场质量控制,以验证普查表填报和普查员核查的准确性。普查质量负责人随时根据现场填报和数据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组织拟订解决方案。
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核算
农业源采用产排污系数法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产排污系数统一由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原则上不得采用其他各类产排污系数或经验系数。
种植业氮磷流失量采用流失系数法,以某县(市、区)某种种植模式与该种植模式的平均施肥量及流失系数相乘,测算全县(市、区)种植业氮磷的流失量。
种植业氨气排放量采用排放系数法,以某县(市、区)氮肥的用量乘以该地区氮肥施用氨排放系数,测算全县(市、区)种植业氨气的排放量。
种植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潜力采用散发潜力系数法,以某县(市、区)某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与该作物某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及该农药挥发性有机物散发潜力系数,测算全县(市、区)种植业挥— 23 —
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潜力。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不同作物种类、不同区域的秸秆草谷比、可收集系数和“五料化”利用比例进行测定,结合普查和统计数据,测算农作物秸秆产量、秸秆可收集资源量、各种利用途径的秸秆利用量。
地膜通过农田地膜的使用量与残留率、回收率等系数测算地膜残留情况。
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产生量通过产污系数法测算,某种动物的存/出栏量与对应的水污染物排放系数相乘,得到某种动物的水污染物产生量,将该县(市、区)所有种类动物的水污染物产生量加和,测算全县(市、区)畜禽养殖的水污染物产生量;畜禽养殖水污染物排放量通过排污系数法测算,某县(市、区)某种粪污处理工艺条件下的养殖量与某种粪污处理工艺下的排放系数相乘,测算全县(市、区)畜禽养殖的水污染物排放量。
畜禽养殖氨气排放量通过排污系数法测算,以某县(市、区)某种畜禽的养殖量与相应的氨排放系数相乘,测算全县(市、区)畜禽养殖的氨气排放量。
水产养殖水污染物排放量通过排污系数法测算,以某县(市、区)某种水产品的产量与相应的排放系数相乘,测算全县(市、区)水产养殖水污染物的排放量。
生活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
为规范全国生活污染源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82号)要求,制定本规定。
一、目的
确定生活污染源的普查对象、范围与内容,明确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核算方法,指导生活污染源普查报表填报和普查工作实施。
二、对象与范围
普查对象为除工业企业生产使用以外所有单位和居民生活使用的锅炉,城市市区、县城、镇区的入河(海)排污口,以及城乡居民能源使用情况,生活污水产生与排放情况。生活源锅炉与入河(海)排污口普查技术要求参照《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生活源锅炉清查工作的通知》(环普查„2017‟188号)《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入河(海)排污口普查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污普2018„4‟号)。
三、普查内容
(一)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1.城镇生活源
普查内容包括:行政区名称、行政区划代码、建成区面积、人口数量、居民家庭用水量、公共服务用水量、用水人口等。
2.农村生活源
普查内容包括:行政区名称、行政区划代码、农村常住人口和户数、农村人均居民生活用水量、住房厕所类型、人粪尿处理情况、生活污水排放去向等。
废水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动植物油。
(二)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1.城乡居民能源使用排放源
普查内容包括:建成区面积、人口数量,集中供热面积、散煤使用情况,人工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年销售量,农村能源使用情况等。
废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2.其他城乡居民生活和第三产业排放源
普查内容包括:人口数量、房屋竣工面积、人均住房面积以及沥青道路的新增与翻新长度等。
废气污染物为挥发性有机物。
四、普查表填报与审核
1.优先利用已有统计数据和部门行政管理记录获取相关信息。2.市区普查表(S101表)由地级市和直辖市普查机构组织填报,县城普查表(S102表)由未纳入市区范围的县级和直辖市所辖县普查机构组织填报,街道和镇区普查表(S103表、S104表)由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填报,行政村普查表(S105表)由未纳入市区、县城、镇区范围的村民委员会填报,入河(海)排污口普查表和监测表(S107表、S108表)由所属县级或以上普查机构组织填报,农
村居民能源使用情况抽样普查表(S109表)由受委托的抽样调查单位组织填报。
3.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按照领导小组职责分工协调同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生活污染源普查工作。
4.普查表填报人员应确保填报信息的完整性,并妥善保存信息获取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依据。普查表审核人员负责审查填报信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确保满足技术规定和普查表填报要求。
5.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加强普查表填报人员和审核人员的培训,建立并实施分级审核制度,对本级行政区域生活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全面负责。
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核算
根据城镇供水统计数据,利用排水系数核算城镇生活污水产生量,并通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枯水期进水水质数据及入河(海)排污口水质监测结果,核算水污染物产生量。根据工业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结果,估算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染源水污染物的削减量,获取城镇生活污水与污染物的排放量。
根据农村常住人口、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以及厕所类型、粪尿与生活污水排放去向等信息,利用产排污系数,核算农村生活水污染物产生量;根据集中式污水治理设施普查结果,估算对农村生活源水污染物的削减量,获取农村生活污水与污染物的排放量。
通过普查获取城镇居民和第三产业能源使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获取农村居民能源使用情况,结合生活源锅炉普查结果,利用排污系数核算城乡居民能源使用的污染物排放量。
针对建筑涂料与胶黏剂使用、沥青道路铺装、餐饮油烟、干洗、日用品使用等五类其他城乡居民生活和第三产业排放源,根据常住人口数量、房屋竣工面积、人均住房面积以及沥青道路的新增与翻新长度等统计数据,通过排污系数核算其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
产排污系数统一由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不得采用其他各类产排污系数或经验系数。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技术规定
为规范全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82号)要求,制定本规定。
一、目的
明确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核算方法,指导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报表填报和普查工作实施。
二、对象与范围
普查对象为集中处理处臵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污水的单位,包括集中式污水处理单位、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臵单位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臵单位。
(一)集中式污水处理单位
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其他污水处理设施。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指城镇污水通过排水管道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处所,并利用由各种处理单元组成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净化处理,最终使处理后的污水和污泥达到规定要求后排放水体或再利用的生产场所。不包括渗水井、化粪池(含改良化粪池)和污水处理装臵。
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指提供社会化有偿服务、专门从事为工业园区、联片工业企业或周边企业处理工业废水(包括一并处理周边地区生活污水)的集中设施或独立运营的单位。不包括企业内部的污水处理设施。原来按工业污水处理厂设计建设的,由于企业搬迁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实际处理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的处理厂,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填报普查表。
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指乡、村通过管道、沟渠将乡或村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后统一处理的污水处理设施或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50吨/日的污水处理设施或污水处理厂纳入普查调查。
其他污水处理设施:指不能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居民区、风景旅游区、度假村、疗养院、机场、铁路车站以及其它人群聚集地排放的污水进行就地集中处理的设施。
(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置单位
包括生活垃圾处理场(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粪便处理厂和建筑垃圾处理厂不纳入调查。
生活垃圾处理场(厂)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堆肥厂以及采用其他处理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厂。县级及以上垃圾处理场(厂)全部纳入普查,包括无害化处理场(厂)、简易填埋场和简易焚烧厂。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县级以下垃圾处理厂普查。
生活垃圾填埋场包括卫生填埋场和简易填埋场。
生活垃圾焚烧厂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处臵生活垃圾的工业企业(如协同处臵垃圾的水泥厂等)。
餐厨垃圾处理厂只调查采用厌氧处理、微生物处理或堆肥处理餐厨垃圾的处理厂,单位或居民区设臵的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设备不纳入普查。
(三)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单位
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臵单位指提供社会化有偿服务,将工业企业、事业单位、第三产业或居民生活产生的危险废物集中起来进行焚烧、填埋等处臵或综合利用的场所或单位。包括危险废物集中处臵厂、其他企业协同处臵厂和医疗废物处臵厂。不包括企业内部自建自用且不提供社会化有偿服务的危险废物处理(臵)装臵。
医疗废物处理(臵)厂包括医疗废物焚烧厂、医疗废物高温蒸煮厂、医疗废物化学消毒厂、医疗废物微波消毒厂等。不包括医院自建自用的医疗废物处臵设施。
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并持有管理部门发放的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如已纳入工业源普查,不再纳入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臵单位普查。
只具有收集和转运危险废物的企业,不纳入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臵单位调查。
三、普查内容
1.集中式污水处理单位
普查对象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位臵信息等;
能源消耗情况:燃料、电力等消费情况;
集中治理设施基本情况和运行状况:包括处理方法、处理工艺、处理能力、实际处理量、排放口的基本信息(包括废气排放— 31 —
口位臵、高度和直径等,以及废水/渗滤液排放去向及排放口位臵)、在线监测设施的安装、运行情况等;
二次污染的产生、治理和排放情况:包括渗滤液/污水、废气、污泥等的处理、处臵和综合利用情况;
废水、废气监测结果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废水14项: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动植物油、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氰化物、汞、镉、铅、砷、总铬;
废气3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固体废物: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锅炉焚烧产生的炉渣。2.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臵单位
普查对象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社会信用代码、位臵信息等;
能源消耗情况:燃料、电力等消费情况;
集中治理设施基本情况和运行状况:包括处理方法、处理工艺、处理能力、实际处理量、排放口的基本信息(包括废气排放口位臵、高度和直径等,以及废水/渗滤液排放去向及排放口位臵)、在线监测设施的安装、运行情况等;
二次污染的产生、治理和排放情况:包括渗滤液/污水、废气、污泥、焚烧残渣、飞灰等的处理、处臵和综合利用情况;
废水、废气监测结果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渗滤液10项: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汞、镉、铅、砷、总铬。
焚烧废气8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镉、铅、— 32 —
砷、铬。
固体废物:焚烧设施产生的焚烧残渣和飞灰等。3.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臵单位
普查对象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社会信用代码、位臵信息等; 能源消耗情况:燃料、电力等消费情况;
集中治理设施基本情况和运行状况:包括处理方法、处理工艺、处理能力、实际处理量、排放口的基本信息(包括废气排放口位臵、高度和直径等,以及废水/渗滤液排放去向及排放口位臵)、在线监测设施的安装、运行情况等;
二次污染的产生、治理和排放情况:包括渗滤液/废水、废气、污泥、焚烧残渣、飞灰等的处理、处臵和综合利用情况;
废水、废气监测结果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废水14项: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动植物油、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氰化物、汞、镉、铅、砷、总铬。
焚烧废气8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镉、铅、砷、铬。
固体废物:焚烧设施产生的焚烧残渣和飞灰等。
四、普查表的填报与审核
普查表由普查对象填写。普查对象应按规定和要求如实填报,对所填报的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普查对象应准备本单位相关的基础资料,以备核实普查表填报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厂区平面布臵图,排水管网图,主要工艺流程图,主要物料(或排放污染物的前体物)— 33 —
使用量数据,水平衡图,生产报表,煤(油、燃气)、电、水等收费票据,产污、治污设施运行记录,环评、清洁生产报告及各种监测报告单等。
普查员对普查表的内容、指标填报是否齐全,以及是否符合报表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等进行审核。
普查指导员在普查员审核的基础上,对普查表中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进行全面审核。
县(区)普查机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对辖区内的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普查数据进行审核。
1.集中式污水处理单位
集中式污水处理单位普查表(J101表)包括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基本情况表、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量普查表和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监测表。
污水处理厂厂区内如建有生产或生活用锅炉,应填报燃料类型、废气排放口信息及焚烧废气污染物的相关内容。
采用监测数据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单位填写污水处理厂监测表,否则不需填报污水处理厂监测表。如果部分项目进行了监测,则只填写监测的项目。监测表按年均值填报。
如一家单位有多个排放口,则按不同排放口分别填报监测表。2.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臵单位
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臵单位普查表(J102表)包括生活垃圾集中处臵场(厂)基本情况表、生活垃圾集中处臵场(厂)污染物排放量普查表、生活垃圾集中处臵场(厂)污水监测表和生活垃圾集中处臵场(厂)焚烧废气监测表。
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臵单位普查表由普查对象填报。
协同处臵生活垃圾的企业须同时填写生活垃圾集中处臵场(厂)基本情况表,如污染物排放量已填入相应的工业企业普查表中,则生活垃圾集中处臵场(厂)污染物排放量普查表和生活垃圾集中处臵场(厂)污水监测表和焚烧废气监测表不填。
采用监测数据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单位填写生活垃圾集中处臵场(厂)污水监测表和焚烧废气监测表,否则不需填报监测表。如果部分项目进行了监测,则只填写监测项目。监测表按年均值填报。
如一家单位有多个排放口,则按不同排放口分别填报监测表。3.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臵单位
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臵单位普查表(J103表)包括危险废物集中处臵厂基本情况表、危险废物集中处臵厂污染物排放量普查表、危险废物集中处臵厂废水监测表和危险废物集中处臵厂焚烧废气监测表。
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并持有管理部门发放的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的工业企业,不填报该表。
协同处臵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须同时填写危险废物集中处臵厂基本情况表,如污染物排放量已填入相应的工业企业普查表中,危险废物集中处臵厂污染物排放量普查表和危险废物集中处臵厂监测表可以不填。
采用监测数据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单位填写危险废物集中处臵厂废水监测表和焚烧废气监测表,否则不需填报监测表。如果部分项目进行了监测,则只填写监测的项目。监测表按年均值填报。
如一家单位有多个排放口,则按不同排放口分别填报监测表。
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核算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废水和废气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主要采用监测数据法和产排污系数法核算,二次污染产生的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根据实际运行台账记录获取,也可根据产排污系数测算。
污染物产、排放量核算方法使用顺序依次为:监测数据法、产排污系数法。
监测数据法核算产、排量的优先顺序为:自动在线监测数据、自行监测数据(手工)、委托监测数据、监督监测数据。自动在线监测数据可直接使用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的数据。
同一种污染物,有自动在线监测数据的,优先使用在线监测数据,其次为企业自测数据、委托监测数据、监督性监测数据。
(一)监测数据法
监测数据法是依据对普查对象产生和外排废水、废气(流)量及其污染物的实际监测浓度,计算出废气、废水排放量及各种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1.产排污量核算方法
(1)废水污染物自动在线监测: 废水污染物的排放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污染物排放量=浓度(mg/L)×流量
排放量为经环境保护部门核实的数据,可来自污染源监控平台。有累计流量计的可按废水流量加权平均浓度和年累计废水流量计算得出;没有累计流量计的,通过监测的瞬时排放量(均值)和年生产时间进行核算;没有监测废水流量而有废水污染物监测的,— 36 —
可按水平衡测算出的废水排放量和平均浓度进行核算。
污染物年平均浓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年平均浓度=污染物排放量÷年废水流量(2)废气污染物自动在线监测
废气污染物的累积排放量按下列公式(C1)~(C3)计算:
GdGhii124103(C1)
GmGyGdi(C2)i1DmGdi(C3)i'1Dy式中:Gd——烟尘或气态污染物日排放量,吨/日;
Ghi——该天中第i小时烟尘或气态污染物排放量,千克/小时; Gm——烟尘或气态污染物月排放量,吨/月;
Gdi——该月中第i天的烟尘或气态污染物排放量,吨/日;.Gy——烟尘或气态污染物年排放量,吨/年;
Gdi——该年中第i天烟尘或气态污染物日排放量,吨/日; Dm——该月企业运行天数; Dy——该年企业运行天数。
污染物年平均浓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年平均浓度=污染物排放量÷年废气排放量(3)手工监测:
污染物的累计排放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
式中:D —该排放口某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千克)k—计算时段数
Pj—该排放口第j次计算时段某污染物排放总量(千克)Pj=该排放口第j次监测浓度×第j时段的流量 污染物年平均浓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年平均浓度=污染物排放量÷累计流量 2.监测数据的使用规定
(1)自动在线监测必须提供有全年监测数据,手工监测每个季度至少监测1次;非连续性生产企业生产期间至少每月监测1次,全年监测总次数不少于4次。
监测频次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不得采用监测数据核算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污染物产、排量的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要求,须提供符合监测数据有效性认定要求的全部监测数据台账,与报表同时报送普查机构,以备数据审核使用。若进口或出口监测数据不符合有效性认定要求,不得采用监测数据法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2)监测数据有效性认定
各种监测数据法获得的数据必须符合下述规定,才能作为有效数据,用于核算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放量。
①自动在线监测数据
在线监测设备的建设、安装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通过县(区)及以上环保部门对比验收监测;并按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质量保证/控制,定期校准、校核;日常管理和数据有效性通过环保部门的检查和比对监测实验的认可。
全年自动在线监测数据完整,通过有效性审核的数据,可用于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核算。废气数据有效性审核要求详见HJ/T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废水数据有效性审核要求详见HJ/T 356《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
与各地环境保护部门联网的自动在线监测设施,环保部门最终确认的年(月、季)均值可作为调查单位有效性数据使用。
②监督性监测数据
调查内由县(区)及以上环保部门按照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监督性监测得到的数据。每个季度至少监测1次;季节性生产企业生产期间至少每月监测1次,每年监测总次数不少于4次。
实际监测时企业的生产工况符合相关监测技术规定要求。若废水流量无法监测,可使用企业安装的流量计数据,或通过水平衡核算废水排放量。
③企业自行监测数据
调查内由企业自行监测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监测的数据。企业自动在线监测数据的使用要求同①。
监测点位、采样方法、监测频次及分析方法符合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 总则》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城镇污水处理厂》标准的要求,监测数据合法有效。
(3)同一家企业不同污染物可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4)采用监测数据法得到污染物产、排污量,要用产排污系数— 39 —
法进行核算校核。
如两种方法核算的污染物产、排污量相对误差小于20%,以监测数据法为准最终核定污染物产、排污量。
如两种方法核算的污染物产、排污量相对误差大于20%,应核实企业的生产工况及生产工艺,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同时核查产排污系数选取是否正确。
如监测和核算符合相关技术规定要求,同时产、排污系数的应用正确,则取监测数据法和产排污系数法核算结果中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数据作为认定数据上报。
(二)产排污系数法
产排污系数统一由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不得采用其他各类产排污系数或经验系数。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所提供的产排污系数没有涉及的指标,可根据企业采用的主导工艺、原辅材料,类比采用相近企业的监测数据进行核算。
(三)运行管理台账记录
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理量、排放量及排放动向等,根据普查对象日常运行台账记录,直接统计相关数据。
污水处理厂污泥、危险废物焚烧残渣、焚烧飞灰等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等可按运行管理的统计报表填报。如果普查对象未对污泥、焚烧残渣、飞灰进行计量(称重),所填结果需与产污系数核算结果进行校核。
移动源普查技术规定
为规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移动源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82号)要求,制定本规定。
一、目的
明确移动源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核算方法,指导移动源普查报表填报和普查工作实施。
二、对象与范围
普查对象包括机动车污染源、非道路移动污染源和油品储运销环节污染源。
机动车污染源包括汽车、低速汽车和摩托车。
非道路移动污染源包括飞机、船舶、铁路内燃机车和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
油品储运销环节污染源包括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厂内自用、未在交管部门登记的机动车,小型通用机械、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机场地勤设备、港作机械、通用飞机、港作船舶等暂不纳入移动源普查范围。
油码头储油、装油和卸油过程,企业内部、军用的储油库和加油站暂不纳入移动源普查范围。
— 41 —
三、普查内容 1.机动车污染源
包括按车辆类型、燃料种类、初次登记日期划分的保有量,按道路等级、车辆类型划分的道路交通量和速度,年均行驶里程、在用车达标状况、海拔高度、温度、湿度、燃油消耗量、燃油品质等产排污相关信息,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情况。
2.非道路移动污染源
飞机:包括按机型划分的起飞着陆循环次数,航空燃油消耗量等基本信息,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情况。
船舶:包括按船舶类型划分的保有量,船舶功率(主机、辅机、锅炉)、航速、最大航速、航行小时数、燃油品质、排放控制措施等产排污相关信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铁路:包括按内燃机车类型划分的保有量,内燃机车功率、运行时间、客货周转量、燃油消耗量、燃油品质等产排污相关信息,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情况。
工程机械:包括按机械类型、燃料种类、销售日期划分的保有量,额定净功率、负载因子、作业小时数、燃油消耗量、燃油品质等产排污相关信息,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情况。
农业机械(含渔船):包括按机械类型、燃料种类、销售日期划分的保有量,额定净功率、负载因子、作业小时数、燃油消耗量、— 42 —
燃油品质等产排污相关信息,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情况。
3.油品储运销环节污染源
储油库:包括汽油总库容、汽油周转量、油气回收处理装臵安装及运行情况,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情况。
加油站:包括汽油总罐容、汽油销售量、油气回收处理装臵安装(一阶段、二阶段、后处理装臵、在线监测系统等)及运行情况,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情况。
油罐车:包括运输量、保有量和油气回收改造油罐车数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情况。
四、普查表的填报和审核
(一)数据获取途径
原则上,机动车保有量等基本参数由地方人民政府提供,其中机动车保有量由地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公安交管部门填报普查表获取;农业机械拥有量、农业生产燃油消耗情况由地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农机化部门填报普查表获取;渔船拥有量由地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渔业部门填报普查表获取。
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基本信息和油气回收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等原则上要求由相关企业填报普查表获取,但是可优先采用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掌握的所辖区域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相关信息,并按照“查漏补缺”原则进行普查表的填报,补充和完善相关数据。
工程机械保有量和相关数据由国家层面通过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和工程机械生产厂商获取。
— 43 —
营运船舶注册登记数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地市船舶进出港数据由国家层面通过交通运输部提供的部门统计数据获取。
各机场飞机起降架次、燃油消耗量等数据由国家层面通过中国民用航空局提供的部门统计数据获取。
铁路内燃机车基本参数、铁路内燃机车客货周转量等数据由国家层面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部门统计数据获取。
(二)普查表的填报
移动源普查表分为普查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表,分三个阶段填报。第一阶段是普查表填报,由地市人民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数据、企业填报移动源普查表;第二阶段是排放量测算,由地方填报的普查表、相关部委及协会共享的数据,提取保有量等关键活动水平参数,结合研究确定的排放系数,测算各地市移动源排放量;第三阶段是污染物排放情况表填报,由各地市普查机构确认国家测算的所辖区域内各类移动源排放量,并填报各类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情况表。
储油库普查表(Y101表)。包括储油库基本单位信息以及总库容、周转量、顶罐类型、油气处理装臵、发油方式、在线监测系统等油气回收信息,从事油品储存企业填报。
加油站普查表(Y102表)。包括加油站基本单位信息以及总罐容、销售量、油气回收阶段、在线监测系统等油气回收信息,从事油品销售企业填报。
油罐车普查表(Y103表)。包括油品运输企业基本单位信息以及汽油油罐车数量、柴油油罐车数量、汽油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数量,从事油品运输企业填报。
地市机动车保有量普查表(Y104表)。主要调查按车辆类型、燃
— 44 —
料种类、初次登记日期划分的保有量,按照地市进行填报。其中,车辆类型包括微型客车、小型客车、中型客车、大型客车、微型货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重型货车、普通摩托车、轻便摩托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燃料种类包括汽油、柴油、燃气、纯电动和混合动力。
地市农业机械拥有量普查表(Y105表)。农业机械拥有量参照《全国农业机械化管理普查表制度》中的农业机械拥有量(农市(机年)3表),按照地市进行填报。
地市农业生产燃油消耗情况普查表(Y106表)。农业生产燃油消耗情况参照《全国农业机械化管理普查表制度》中的农业生产燃油消耗情况(农市(机年)6表),按照地市进行填报。
地市渔船拥有量普查表(Y107表)。渔船拥有量参照《渔业普查表制度》中的渔业船舶拥有量(水产年报12表),按照地市进行填报。
各类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情况表。包括地市移动源及油品储运销污染物排放情况(Y108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Y109表)、工程机械污染物排放情况(Y110表)、农业机械污染物排放情况(Y111表)和营运船舶污染物排放情况(Y112表)以及油品储运销污染物排放情况(Y113表)。
(三)普查数据的审核与质量控制
对移动源普查表进行三级审核,即普查对象自审、普查员初审、普查指导员审核。发现填报错误、逻辑错误或填报信息不全、不合理的,要求普查对象予以更正,原则上:
(1)机动车保有量普查表中各年登记注册数据之和应与保有量— 45 —
相等,微型客车、小型客车、微型货车以汽油车为主,大型客车、中型货车、重型货车以柴油车为主,中型客车、轻型货车汽柴油车各占一定比例。
(2)油品储运销环节油品销售量等普查数据应该与相应地市的宏观统计数据接近。
(3)农业生产燃油消耗量应等于农田作业、农田排灌、农田基本建设、畜牧业生产、农产品初加工、农业运输以及其它消耗量数据之和。
(4)机动渔船拥有量应与生产渔船拥有量、辅助渔船拥有量数据之和以及不同船长拥有量之和相等。移动源普查中涉及到与相关部门共享的数据信息则以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为主。
普查对象、普查员、各级普查机构依照各级职责,对移动源污染源普查负责。其中,普查对象应按照规定和要求如实填报普查表,对所填报的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并提供与普查相关的基础材料,以备核实普查表填报内容;普查员对普查表的内容、指标填报是否齐全,以及是否按照报表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等进行审核;普查机构在普查员审核基础上,对普查表中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进行全面审核。
在整个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保有量、交通量、燃油消耗量等普查表填报数据应尽量使用部委已有数据;数据录入时,应同时标记所用数据来源,便于日后检查与核对;应反复检查,避免人为录入错误。
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核算
移动源污染物排放量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排污系数统一由国
— 46 —
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不得采用其他各类排污系数或经验系数。
保有量等基本参数由地方人民政府提供,排放系数确定及排放量核算由国家层面负责,最终污染物排放量由地方政府确认并填写上报。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测算采用单位保有量排放系数法,典型地区采用交通量算法进行校核。
飞机污染物排放量测算采用单位起降架次排放系数法。船舶污染物排放量测算采用单位功率排放系数法。
铁路内燃机车污染物排放量测算采用单位燃油消耗量排放系数法。
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含渔船)污染物排放量测算采用单位功率排放系数法。
油品储运销环节的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测算采用单位油品周转量、运输量或销售量排放系数法。
— 47 —
第三篇: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规定
碧头第四工业区北方永发科技园安全管理档案环境管理规定
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规定
根据国家和深圳市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宝安区有关环境保护的政令,为做好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避免环境污染,特制定本规定,园区内任何使用人均应遵从。
一、用水排污
1.工业园区内所有的生活污水都必须排入公共污水管道;所有工业废水须达到或经过预处理,符合城市污水处理接纳标准后排入公共污水管道。
2.严禁采用或其它用水稀释工业废水。
3.工业生产作业区域地面须设计雨水、污水分流渠道。
4.设备清洗须设置在生产作业场所之内。
5.装卸液体化学品场所和废料区须有遮蓬,须设置防污设施以防止飞舞溢流而排入雨水管道。
6.空调冷却塔内的废水须排入污水管道。
7.由压缩机、发电机房溢出的油和含油废水须经过撇油处理后才能排入公共污水管道。
8.所有用筒、罐等容器盛装的化学物品及油都应存放在建筑物内或有遮蓬的专用存放处,存放处地面须涂上一层防化学腐蚀材料。
二、空气排放
1.工业园区内严禁在露天场地(所)燃烧废弃木材或其它废料。
2.对大气产生污染的工业或商业项目必须装置有效的污染防治设施进行消毒、除灰尘等。
3.使用合格的燃气燃油能源,油的含硫量不得超过12%(综合园区和靠近住宅区500米的园区,使用燃油的含硫量
第1页,共4页
不得超过1%)。
4.所有废气的排放均应达到环保部门规定的要求。
三、噪声
生产设备的安装应考虑其运作特性和作业操作过程特点,采取必须的消声、减震等措施,以确保其噪声达到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白天不超过65分贝,晚上不超过60分贝)。
四、固体垃圾
1.园区内工业“废渣”的存放及处理设置需报批。
2.园区内不得擅自建造露天垃圾池(箱)。
3.一般工业“废渣”不得任意丢弃,堆放场所要有防止扬散流失的措施,以防止对大气、水土造成污染。
4.对含汞、佩砷、铅、铬、氢化物、黄磷、其它可溶性剧毒“废渣”以及其它易污染环境的工业“废渣”,必须专设具防方、防渗。
五、电磁波幅射
易产生电磁波污染的项目,必须采取屏蔽或抵消波幅射等措施,以确保电磁波达到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
六、绿化、保洁
1.为确保文明生产和绿化环境,发挥园区内绿化能够净化空气、防尘、防噪声和改善内部小气候的正常功能。不得往公共绿化场所抛弃垃圾、杂物;不得不得占用公共绿地堆入物品、搭建构筑物;不得往公共绿地拔洒污水、工业废水;不得损毁绿地草皮、花草、灌丛、乔木、树木等。
2.工业园区内除管理人负责公共部位的常规工作外,也十分倚重各使用人对清洁环境的配合维护,体现各使用人优良的行为素养,同时应重视对各属的员工进行教育与规管。
3.各使用人应抓好内部清洁和使用物业范围的外部包干清洁工作,共创园区整洁的卫生环境。
4.空调分体机安装的外墙、生产车间的风机口外墙要定期清洁。
七、对违反本规定的,由责任者负责。
附件:清洁、绿化工作项目安排及考核
第四篇: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
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 年11 月
目 录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内业编辑与整理数据基本要求.......................................................................................................2 3.1 数学基础...................................................................................................................................2 3.2 精度要求...................................................................................................................................2 3.3 数据接边原则...........................................................................................................................2 3.4 数据规格、要素内容及指标...................................................................................................2 4 基础资料...........................................................................................................................................2 4.1 普查底图数据...........................................................................................................................2 4.2 外业调查成果...........................................................................................................................3 4.3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外业采集数据...........................................................................................3 4.4 数字正射影像数据...................................................................................................................3 4.5 补充收集的专业资料...............................................................................................................3 5 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3 5.1 技术路线...................................................................................................................................3 5.2 技术要求...................................................................................................................................4 5.2.1 总体原则....................................................................................................................4 5.2.2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编辑............................................................................................6 5.2.3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编辑............................................................................................7 5.2.4 内业编辑成果入库前检查......................................................................................10 5.2.5 数据拼接与整理......................................................................................................10 5.2.6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整理..................................................................................11 6 质量控制.........................................................................................................................................12 6.1 检查要求.................................................................................................................................12 6.2 检查内容.................................................................................................................................12 6.2.1 文档资料检查内容..................................................................................................12 6.2.2 数据成果检查内容..................................................................................................12 7 成果汇交.........................................................................................................................................13 7.1 内业编辑与整理成果内容.....................................................................................................13 7.2 文档资料格式.........................................................................................................................14 7.3 数据成果格式.........................................................................................................................14 7.4 文件组织.................................................................................................................................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行政村及以上行政地名变更情况表.......................................................15 附录B(资料性附录)主要工矿企业、单位院落行业代码表...................................................16 前 言
本文件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技术规定之一。本文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文件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归口。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文学虎 石江南 曹伟超 申学林 张 艳 王万刚 刘 斌
引 言
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数据成果,也
是普查统计分析的基本数据源。本文件根据地理国情普查的需要,参考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技术规定和现行国家技术
标准、行业技术规范,结合地理国情普查试点,依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方
案》和《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规定了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
要素数据内业编辑与整理阶段的基础资料、工艺流程与技术要求、质量控制、成果汇交 要求。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国情普查中关于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内业编辑与
整理阶段的基础资料、工艺流程与技术要求、质量控制、成果汇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内
业编辑与整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
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
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GB/T 917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 4754-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25344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 CH/T 1001-2005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GDPJ 01-2013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GDPJ 03-2013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 GDPJ 04-2013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 GDPJ 06-2013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
GDPJ 07-2013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资料汇交与归档基本要求 GDPJ 09-2013 地理国情普查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规定 GDPJ 10-2013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GDPJ 11-2013 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查技术规定 GDPJ 13-2013 地理国情普查过程质量监督抽查规定
第五篇: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工业园区的消防管理,保障公共设施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一、本规定由消防管理处和工业园区所有人员共同遵照执行。
二、工业园区的防火工作,依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实行综合治理,并接受市公安消防部门的领导和监督。
三、工业园区的防火管理实行分工负责制,由产权单位组织管理,物业管理处具体负责,由消防部门监督实施。
四、物业管理处的防火工作职责:
1、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安全知识,对客户进行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教育;
2、制订防火管理制度,并监督保障实施;
3、定期组织开展防火自查,及时掌握辖区物业的防火情况,协调有关方面采取相应保障措施;
4、保证公共区域疏散通道的畅通;
5、定期对辖区公共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使其处理良好备用状态;
6、正常情况下消防设施的停水停电不得过夜,特殊原因需要过夜的,必须经有关人员同意,并及时通知所有人员加强防范;
7、领导义务消防组织,进行扑救初期火灾和安全疏散演练;
8、严禁载有危险品的车辆进入本区域或停放;
9、组织人员补救初期火灾,对情况严重难以扑灭的,应及时打“119”电话求救,并协助维持火场秩序,配合事故处理。
五、工业园区经营人员的消防职责和义务:
1、遵守电器安全使用规定,严禁乱拉临时电气线路,严禁超负荷使用电器;
2、不得随意堆放、晾晒易燃物,严禁乱扔烟头,严禁将带有火种的杂物或其它易燃物倒入垃圾桶,严禁在垃圾桶内烧垃圾;
3、室内不得存放超过0.5公斤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品;
4、严禁占用、堵塞任何消防通道、楼梯走道、天台出品或其他疏散口,严禁在楼道、天台进行喷油漆的危险作业;
5、严禁损坏、盗用消防设施、器材,挪用消防设施及消防水源;
6、严禁封闭或损坏安全疏散标识、事故照明设施及消防标志;
7、遇强雷天气,尽量关闭所有电器,拔掉电源插座,以免烧坏电器或发生火灾;
8、发生火灾时,应及时告知物业管理处或拨打119,并关闭电闸,迅速离开现场。使用楼梯走廊逃生遇烟雾浓密时,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并以湿毛巾遮盖在面部,免受烟雾熏晕;
9、学习消防常识,掌握简易的灭火方法,发生火警及时报警,积极扑救;
10、发现他人违章用火、用电、用电焊、气焊或有损坏消防设施、器材的行为,应及时劝阻、制止或向物业管理处报告;
11、所有人员必须服从消防机关和物业管理处有关消防方面的管理、监督,不得刁难、辱骂或以暴力、威胁手段妨碍消防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纵火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物业管理处或房屋产权单位需要改变的用途时,其防火安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并经市消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方可使用。
七、在执行灭火救灾任务中受伤、致残或牺牲的人员其医疗、抚恤待遇及其养伤期间的生活费用,由发生火警的肇事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八、凡违反本规定的,物业管理处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报请消防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华阴市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华阴市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为华阴市工业强市、带动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结合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工业园区与《陕西省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范畴一致,包含有若干个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这些相对独立的企业在园区内资源共享,共同使用园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行政服务和管理。
第三条 工业园区内所属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消防法规、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对本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第四条 各级各部门实施工业园区消防监督管理应当遵循公正、严格、文明、高效的原则,确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章 职 责
第五条 华阴市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实施,各级发改、工信、住建、商务、规划、房产、公安、消防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能对工业园区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职责
(一)将工业园区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将工业园区消防工作列入本级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依托消防工作会议、季度联席会议和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协调解决工业园区消防安全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履行消防工作职责。
(三)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工业产业资源和基础、地理环境条件以及消防水源状况,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分期推进、滚动发展”的原则,将消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纳入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
(四)设立园区消防工作办公室,明确一名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协调解决工业园区消防工作中重大、复杂、疑难问题。
(五)决定公安消防机构提出对经济生活影响较大的工业园区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及时核实由公安机关提出的公共消防设施、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及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组织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六)统一领导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与工业园区火灾以及其他重大灾害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督促指导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认真做好火灾预防工作,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组织有关人员、调集所需物资参与灭火救援。
第七条 园区管委会职责
(一)各园区管委会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根据入驻园区企业生产工艺、产品以及原料的火灾危险性,组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消防安全管理专家组和灭火救援专家组,指导、支持和帮助园区各单位开展消防工作。
(二)根据工业园区的分类,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组织,配备消防车、消防泵等必要的消防设备,并制定园区灭火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三)把工业园区消防工作纳入总体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年初召开消防工作会议部署全年消防工作,并与园区内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人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每季度至少对工业园区内消防安全情况开展一次专项检查。
(四)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督促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第119号令)等国家法律法规办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工作,牵头对各单位逐一进行排查,组织整改火灾隐患;在火灾多发季节以及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五)每季度召开一次园区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听取园区各企业消防工作汇报,通报专项检查情况,分析消防安全状况,研究部署下步消防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救护、紧急逃生等消防安全知识;做好消防经费物资保障,科学组织火灾扑救,确保园区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组织编制工业园区规划时,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并按规定报审实施。
第八条 职能部门职责
(一)工商、质监部门。加强对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函告生产、销售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情况依法查处,从重处罚。工商部门在工业园区申办工商注册登记后,应当告知申请人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办《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或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或申办《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对于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撤销行政许可、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使用、实施临时查封的,工商部门在接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责令场所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二)规划部门。会同公安消防机构组织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工作,并综合协调消防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及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在进行规划审批时,严格执行城乡消防规划,对缺少消防规划内容或布局不合理的工业园区规划不予审批;对涉及工业园区消防安全问题的城乡规划或对重大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论证时,应当邀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专业人员参加。
(三)安监部门。负责工业园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对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审查,核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并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四)住建部门。在核发工业园区《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属于《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119号令)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范围内的工程,应当要求申请人依法出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书》。严格审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质,对于违规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在颁发工业园区《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之前,应当要求申请人依法出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或出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抽查的法律文书复印件。
(五)房管部门。在核发工业园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应当要求申请人依法出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书》,或出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抽查合格的相关法律文书复印件。在颁发《房屋权属证书》时,应当要求申请人依法出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或出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竣工验收的相关法律文书复印件。
(六)发改、财政、水利、工信部门。积极推进工业园区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等园区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落实各项消防经费,抓紧解决历史“欠账”问题,确保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健全、完好。
(七)司法、劳动保障、科技部门。要依法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工业园区普法和科普工作内容。
(八)行政监察机关。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部门、园区管委会及工作人员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实施监察。
(九)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实施工业园区消防行政许可、备案抽查,依法对工业园区各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消防违法行为,定期公布园区重大火灾隐患情况;对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责令停产停业,提出意见并由公安机关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决定;每月至少开展1次“驻园”服务活动,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消防宣传,组织消防培训,开展消防演练,提供消防技术咨询和服务;承担火灾扑救工作,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对园区新建立的专职消防队予以验收,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认定火灾事故责任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九条 工业园区单位职责
(一)园区内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依法申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依法办理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手续并接受抽查;建设工程内设置的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实行工程监理的建设工程,应当将消防施工质量一并委托监理;选用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等级的消防设计、施工单位;选用合格的消防产品和满足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依法应当经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不得组织施工;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二)园区内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承担下列消防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责任: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改变消防设计进行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查验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的质量,使用合格产品,保证消防施工质量;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负责人。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消防教育培训,落实动火、用电、易燃可燃材料等消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在建工程竣工验收前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和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等完好有效。
实施施工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对建筑物进行局部改建、扩建和装修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在订立的合同中明确各方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责任。
(三)园区内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承担下列消防施工的质量监理责任: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实施工程监理;在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施工、安装前,核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不得同意使用或者安装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和防火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对建设工程消防施工质量签字确认。
(四)园区内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消防工作计划;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实施和组织落实下列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拟定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拟定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管理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未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单位,由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
(五)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产权单位应该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当事人在订立的合同中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当由产权单位或者委托管理的单位统一管理。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的单位应当遵循本规定,在其使用、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园区内两个以上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建筑物,各产权、使用单位对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当明确管理责任,可以统一管理。
第三章 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
第十条 园区管委会根据工业园区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火灾危险性,依法督促园区内工程、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自觉履行社会救援的责任。消防队伍采取“政府领导、企业出资、园区管理、消防指导”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园区管委会应当依照《消防法》的规定,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并按照园区的火灾危险性配备消防车辆和器材装备,配备专职消防队员。
第十二条 工业园区专职消防队建设标准:
(一)办公场所建筑面积不应小于400平方米。
(二)营区应由营房和训练场地组成。营房应设置车库、器材库、通信室、食堂、办公室、洗漱室、会议室、集体宿舍、学习室以及辅助用房;训练场地应设置必要的体能、技能训练设施,周围视情进行绿化。建设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000平方米。
(三)办公室应配备办公桌椅2套、电脑1台、档案柜1组、电话机1部等常用办公设施;通信室必须配备基地台1台、接警电话(电脑)1部、办公桌椅1套。
(四)专职消防队消防员人数不应少于10人。专职队员必须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第一次担任专职消防员的,年龄应在18岁以上,30岁以下。专职消防员年龄不超过50岁。
(五)至少配备1辆3.5吨以上的消防车、2台机动消防泵、破拆救援器材、个人防护装备、灭火器材等装备,具体数量参照《乡镇消防队标准》(GA/T998-2012)配备。
专职消防队的建立单位负责承担建队经费、日常耗材的补给和队员福利,建队情况和人员编制报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验收。
第十三条 园区消防队伍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园区单位改变生产、储存物资的性质,变更原材料、产品以及需要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施工时,应当向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消防安全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二)开展灭火战术、技术的训练,制定工业园区重点部位的灭火作战方案,进行实地演练。火灾扑救、消防宣传、员工培训任务。
(三)实行昼夜执勤制度,并加强特殊时期的执勤。执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四)发生火灾时,应当立即组织扑救,并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报告。
借鉴消防部门“网格化”管理经验,专职队将企业车间划分为大中小 个“网格”,由12名专职队员担任大网格长,车间主任、小组长担任中网格长和小网格长,对企业内部进行消防安全“网格”式巡查,建立台账和档案,确定各个网格区职责,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同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移交分管领导,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制定并落实《企业专职消防队体能训练计划方案》、《体能技能考核方案》《劳动密集型企业灭火救援实战演练方案》等规章制度,定期派员深入企业指导队员开展训练。
第四章 监督执法
第十四条 建立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和消防审核验收终身负责制,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执业人员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严禁擅自降低消防安全标准。
第十五条 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要严格依法审批,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的,规划、住建、房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相关许可证照,安监部门不得核发相关安全生产许可证照。规划、住建、房管部门凡发现建设单位未经消防设计审核擅自施工、未经消防竣工验收擅自使用,应在两日内函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并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质检部门要依法取消其相关产品市场准入资格,工商部门要依照消防法和产品质量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在两日内函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从重处罚;对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公安消防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七条 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辖区园区管委会消防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对于工业园区内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以及公众聚集场所营业前检查实行受理一次告知制和集体告知制度;对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工程、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开辟“快速通道”,明确专人负责跟踪服务,主动上门提供技术咨询。第十八条 园区内工程施工前、施工中、竣工前、竣工后每阶段,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都要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坚决杜绝工程、企业“带病上车”的现象发生。
第五章 考核和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工业园区消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园区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绩效考评范畴,纳入“双考双评双挂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评内容。
第二十条 园区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消防工作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一岗双责”制度。各级政府实行检查督办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未履行法定职责或工作措施不落实、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并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工业园区消防工作实行行政责任问责和火灾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凡发生亡人或较大以上(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直接财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火灾事故的,实行行政责任倒查;对失职、渎职导致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单位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凡因责任落实不到位,发生亡人火灾的园区主要领导向县(区)政府作出检查;发生较大以上火灾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向州政府作出检查。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未按规定督促相关单位整改火灾隐患或执法程序不符合规定的,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对以权谋私、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的,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日”为“工作日”。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华阴市公安消防大队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一、健全“两个机制”,强化专职队伍体制建设
一是健全地方领导责任制。华阴市罗夫工业园内的;;园区专职消防站的队长由具体负责专职消防队伍的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的建设和管理职能,并将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纳入园区建设考评当中去,彻底解决专职消防队伍“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此外,大队专门向支队申请,调派一名综合素质强、灭火救援和队伍管理经验丰富的四期士官担任特勤消防站指导员,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素质。
二是健全从优待警机制。大队和华阴市罗夫工业园管委会想方设法改善队员的工资、福利、休假、工作环境等,不断提高队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专职消防队伍队员工资已经超过园区企业工人的平均水平,每月享受6天休假,每年享受1次免费体检,在上级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年终考评中取得好成绩的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经济奖励。大队每年都要拿出5万元的经费用于专职消防队伍业务竞赛和年终评比表彰的奖励。由于政策、待遇的倾斜,吸引了一批退伍战士,尤其是退伍消防战士充实到了队伍中来,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发展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二、加强“三化”建设,队伍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一是加强正规化管理。各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参照现役消防部队实行军事化管理,实行统一作息时间、统一内务标准、统一训练科目,达到营区管理正规、内务整齐划
一、训练规范有序。坚持每日组织卫生检查,每周开展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业务考核,每年进行评比表彰。
二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各专职消防队都建立了道路水源、消防设施、企业管理、应急预案等各类规范性台账资料12份,制定了接处警制度、处警程序、灭火救援流程、学习培训和汇报请示等规章制度。大队定期开展业务指导、组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队员业务能力。2013年以来,大队共组织专职消防队员培训10期,培训队员52人次。
三是加强人性化管理。坚持严格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定期组织开展座谈会,分析队伍情况,及时了解掌握队员思想状况,帮助队员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激发了队员工作热情。近年来,大队积极协调相关单位接受队员家属工作5人次,走访慰问困难队员家庭8家。
三、采取“四项措施”,执勤训练水平稳步增强
一是扎实开展执勤岗位练兵工作。大队将专职消防队伍执勤岗位练兵工作与公安消防大队执勤岗位练兵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园区专职消防队伍立足保护对象的特点,着重在危化品处置、人员疏散、战术操法等方面开展针对性训练。大队每年至少组织1次专职消防队伍业务技能竞赛,有效促进了训练工作的深入开展,历次竞赛中化工园区专职消防队伍的竞赛成绩明显强于其他乡镇专职消防队伍。
二是深入开展“六熟悉”工作。化工园区专职消防队伍将对保护对象基本情况的熟悉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科目,队员要熟悉园区所有企业的生产性质、危险特性、工艺流程,熟悉单位分布、水源道路、消防设施等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熟悉,建立了单位管理档案,制作了灭火救援预案,并逐家开展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演练。据统计,2013年以来,全市各化工园区专职消防队共制作各类预案56份,开展灭火演练62次。大队提请市政府在化工园区组织公安、安监、卫生、供电等多部门实施灭火救援联合演习3次。
三是切实加强装备建设。2013年,市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共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港区特勤消防站营房、车辆和装备建设;今年,大丰港经济区管委会又投入100万元购置两辆大功率水罐消防车;博汇集团企业消防队投入60万元购置一辆干粉泡沫联用消防车。目前,化工园区3支消防队伍都配齐了常规灭火器材和防护装备,特勤消防站配备5辆消防车,并拥有大功率消防车和高喷消防车;临港专职消防队消防车达4辆;博汇集团企业消防队消防车达3辆。
专职消防队工作职责
专职消防队工作职责
一、组织理论学习和体能、业务训练;
二、严格队伍管理,不断提高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定期维护保养消防装备、器材,确保完整好用。
三、专职消防队应当制定业务训练计划并组织实施。专职消防队应当严格执行执勤制度,落实执勤人员,完成执勤任务。建立执勤备战制度,做好本辖区的灭火救援工作;
四、掌握责任区域的道路、消防水源、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等情况,建立相应的消防业务资料档案;开展防火巡查和消防宣传、培训工作;
五、专职消防队定期进行防火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落实防火责任制,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在防火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有权要求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予以整改;对不整改或整改不及时的,应当报告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和公安消防机构或当地公安派出所;公安消防机构或当地公安派出所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核查处理。
六、受公安消防机构的调度,参与其它地区的灭火救援工作;接到火灾报警或者公安消防机构的调派命令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
队长职责
一、教育全队人员树立常备不懈思想,领导全队人员时刻做好灭火救援准备,坚决执行本单位领导和公安消防部门的指示和决定,组织指挥完成灭火救援任务,搞好战评和总结;
二、组织业务、体能训练,不断提高全体队员的身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带领全队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正规的执勤备战、工作和生活秩序,严格行政管理;
四、掌握责任区的消防水源、交通道路等情况,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并组织实地演练;
五、掌握全队的车辆器材装备,并督促部署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六、组织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和培训工作;
七、合理安排经费开支,提高队伍的物质生活水平;
八、教育和监督全队人员严守国家机密,检查、督促、落实安全措施,预防各种事故;
九、熟悉全队人员情况,关心爱护队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十、领导全队积极完成上级赋予的其它任务。副队长负责协助队长工作,在队长离开工作岗位时,代行队长职责。
班长职责
一、带领全班人员时刻做好灭火救援准备,熟悉责任区的水源、道路、建筑等情况和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指挥全班人员完成灭火救援任务;
二、带领全班人员进行
理论学习和业务训练,提高全班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灭火救援能力;
三、带领全班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团结,调动全班人员的积极性;
四、带领全班人员熟悉掌握车辆器材装备,加强维护保养、保证完整好用;
五、做好本班在训练和灭火救援中的安全防事故工作;
六、带领全班人员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其它任务。副班长协助班长工作,在班长离开工作岗位时,代行班长职责.队员职责
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勇敢顽强,坚决完成训练、灭火救援和其它任务;
二、坚守岗位,保养好个人分管的器材装备,时刻做好灭火救援准备;
三、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业务训练,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
四、服从管理,遵守纪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内勤人员职责
一、做好文件收发、呈阅、上传下达和保密工作;
二、做好有关资料、表格和统计上报工作;
三、收集信息,掌握工作动态,拟写文件资料;
四、做好各种会议记录;
五、做好各种资料的归类、建档和管理工作;
六、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4 值班员职责
一、严格遵守值班室值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填写值班记录;
二、迅速、准确受理警情或传达上级指示(命令),及时发出出动信号;
三、熟练使用通信装备,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发现故障及时报告和修复,保证通信联络畅通;
四、掌握辖区交通道路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有关情况,熟悉通信用语和有关单位、部门的联系方法。
驾驶员职责
一、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行车安全;
二、熟练掌握车辆驾驶和技术操作,搞好维修保养,保证随时出动;
三、熟悉辖区的交通道路、消防水源等情况;
四、接到出车命令后,安全驾驶车辆迅速赶赴现场,坚守岗位,完成指挥员交给的灭火救援任务;
五、出车归队后,立即对车辆进行检查保养,保持战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