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军人才王军讲话
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
简 报
(总第14期)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1月28日
【编者按】王军局长在2014年全国税收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2014年全国税收工作任务,描绘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吹响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奔赴未来的集合号。本期简报以‚迈向税收现代化:我们共同的中国税务梦‛为主题,按照‚6+1‛的框架,分别从对税收现代化的总体认识和对‚六个体系‛各自的理解与争鸣的角度,由综合管理班学员结合各自的岗位和专业,撰文共交流,观点相与析。
本期由综合管理班承办
目录
开
篇
迈向税收现代化:我们共同的中国税务梦........................................................3 第一篇
关于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11 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的路径之思
锐观点一:税收执法要秉持“法有规定方能为”的理念。
锐观点二: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是税收工作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要求 锐观点三:健全完备的税法体系,为实现税收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第二篇 关于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14 现代化税制的六个基本特征
锐观点一:税制改革应当服务“走出去”
锐观点二:中国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要加强对OECD国家的国际借鉴
第三篇 关于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19 浅析构建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
锐观点一:纳税服务要建立“四位一体”观 锐观点二:服务体系建设以法定型、引导型模式为主
第四篇 关于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23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锐观点一:适应税收现代化的要求,推动税收管理科学转型 锐观点二:实施“五化”工程,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
第五篇 关于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29 以科技创新构建税收信息体系
锐观点一:实现“四项转变”,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锐观点二:建立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必须注重完善顶层设计和问题导向 第六篇
关于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34 税收现代化 组织是保障
锐观点一: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税收现代化 锐观点二: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
开
篇
迈向税收现代化:我们共同的中国税务梦
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国家税务总局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着眼未来,确立了新的税收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并具体化为‚六个体系‛‚六个面向‛‚六个创新‛的工作思路。税收现代化正在成为每一个中国税务人的共同梦想。
蓝图已然绘就,我们已经起航。此时此刻,需要思考的是,从现在过渡到未来,从现状变革至蓝图,这个税收改革的路我们该怎么走?这个现代化我们要怎样去跨越?这个梦想我们应如何才能把它变成现实?
面向未来:把握并树立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
税收现代化是世界性的。中国税收现代化是世界税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不了解今天世界税收现代化的进程,就不能科学规划明天中国税收现代化的未来;如果我们不分析世界税收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就不可能清晰展望中国税收现代化的前景;如果我们不建立世界税收现代化的坐标,就不可能明确中国税收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选择。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是我们把握中国税收现代化战略的基本参照。
深刻把握税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税收现代化首先要以税制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为基础。当今世界各国税收协作与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一个国家的税制改革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国家税收理念和税制改革趋势的影响。在税制现代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税收法定主义,并准确把握世界税制改革趋势,比如,宏观税负变化基本稳定;税收收入结构呈现所得税为主及地位普遍提升的特点;税制改革呈现以‚降低税率,扩大税基‛为特点的所得税改革风靡全球,最符合税收中性原则的增值税在世界各国迅速推广并不断趋同,并凸显环境保护目标的税制全面‚绿化‛;国家间有害税收竞争得到缓解,税收协调得到加强等。以此为基,我们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持续优化和完善中国税制,推出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税制。
后发追赶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在探寻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上,美国国内收入局、新加坡税务局、澳大利亚税务局等在推进税收管理现代化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其中,尤以美国国内收入局具有代表性,并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科学规划并持续追求税收现代化;坚持以纳税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和员工满意度;适应环境变化和任务要求,持续优化组织、业务和技术体系,建设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组织环境;依托绩效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动态跟踪组织发展、业务水平和员工业绩等。中国税收现代化具有‚后发优势‛,我们应广泛借鉴各国成功经验,提高改革效率,降低创新风险,加速税收现代化进程。
树立世界税收现代化的中国坐标。我们要走的道路他人已经走过,我们要走的道路他人又未曾走过。把握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最终是为了走出税收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具体而言,就是要到2020年逐步搭建起‚六个体系‛,即: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和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这必将成为世界税收改革洪流中的一幅壮丽篇章。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广泛借鉴国际经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创造出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税收现代化的新坐标,为后来者提供有益借鉴。
经略未来:建构并提升税收现代化的治理能力
税收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的改革创新工程。要科学组织实施这一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宏大工程,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税收现代化的规划与实施,加强工程和项目管理,注重过程风险防控和绩效评价等,以‚善治‛为目标,全面建构现代化税收治理能力。
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战略是组织面对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的环境,为实现生存与发展而做出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探索税收现代化是一次战略管理能力的大考,也是提升我国税务机关现代税收治理能力的契机。为此,一方面,我们要把握税收现代化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真正把强化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既充分考虑税务组织面临的发展任务和发展环境,又兼顾内部各方面以及外部各相关方的利益与需求;既面向未来制定战略,最大限度争取税务组织事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又立足实际规划战术,最有效的保证各项规划能够落地。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把握税收现代化的风险性和动态性,提高风险防控预判能力和科学调整能力,努力做到既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解放思想,联系实际科学规划和创新,又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和潜在风险,主动防控风险,并根据环境、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和战术。
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探索税收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以下九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税务组织自身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国际通行与体现中国特色的关系,处理好继承优良传统与推进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关系,处理好上级税务机关和基层税务机关既分工又协作的关系,处理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既有共通性又更具差异性的关系,处理好组织变革与业务变革、技术变革协调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组织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处理好推进税收事业改革创新与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的关系。能否处理好这些关系,直接关系我们是不是能最大限度的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构建起推进税收现代化的核心能力,这直接关系中国税收现代化成功与否。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是最大的风险。科学防控改革风险则对于推进税收现代化具有关键性意义。管控好改革风险,核心在于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要津在于全面增强风险管控意识、引入科学方法论,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建设,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具体而言,一是努力把条件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特别是要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审视内外部环境相关主体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判断改革条件的完备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不确定性。二是努力把目标的不相容性减到最少。科学权衡各项改革目标的相容性,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循序渐进改革创新。三是努力把信息的不对称性控到最严。坚持事前集思广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泛听取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宣传和政策解读,确保各方充分了解和理解改革意图、思路、影响。确保高层决策和一线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四是努力把改革措施的不匹配性压到最小。缜密细致地谋划改革思路,精心设计总体方案和分项、分步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实证分析和评估论证,切实增强改革措施的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和协同性。五是努力把决策与执行的不协调性收到最紧。坚持把改革的力度与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统一起来,把自内而外与自外而内统一起来,最大程度地聚合改革的正能量,使改革获得更加广泛的支持。
提升绩效评价能力。现代化距离我们有多远?现代化需要我们走多快?税收现代化急需一整套完善的绩效跟踪和评估机制。分析发达国家税务机关及国内部分地区推进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设定的指标体系或标准运用情况可以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指标或标准的制定只是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静态的测度,无法适应现代化目标的动态演进,不能揭示时代变迁而赋予的新内涵和特征;单纯用标准来确定是否实现现代化过于机械,与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不符;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不佳;总体测量与局部测量存在矛盾等。针对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缺陷,我们可以考虑如下原则去设计我国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变‚静态设限‛为‚动态追击‛。持续跟踪分析发达国家税收现代化相关评价标准,针对性设计和动态化调整我国税收现代化指标体系;二是变‚自定实现‛为‚零距离逼近‛。在既定时间范畴内,合理规划主要发展指标追赶主要发达国家税收管理水平的策略。三是变‚定性分析‛为‚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坚持‚定量-定性-定量‛,科学设定和监测税收现代化演进与发展;四是变‚单极推动‛为‚整体实现‛。要坚持系统思维,努力使税收现代化是整体系统达到最优,而不是使各个元素分别达到次优。五是变‚一元效益‛为‚综合效用‛。树立基于资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的战略观,健全项目目标管控、变革进度管控、创新效益管控机制,努力使有限资源通过科学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
迈向未来: 求索并圆梦税收现代化的转型路径
要从现状过渡到税收现代化的愿景,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转型过程。这其中,关键是要围绕总局提出的‚六个面向‛找差距,立足‚六个创新‛谋发展,科学确立改革与发展转型的路径选择。核心在于,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一个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总体框架。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走共建和谐的发展道路,推进纳税服务模式的转型。税收联系着每一个公民,关系到千家万户。征纳和谐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是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未来的税务机关必须加快推进税收管理从强化执法的一元突进向服务和执法二元平衡发展的结构性转变,建立起以纳税人为导向,有利于促进征纳和谐、有利于促进自愿遵从的现代税制体系和税收管理与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税收电子服务,拓展资源紧约束条件下税收管理和服务的‚蓝海‛,努力构建以网上办税为主体,自助办税等多渠道办税为补充,窗口办税为辅助的纳税服务工作格局,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更好地保障纳税人权益,促进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不断提高。
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推动税收组织体系和税收征管体系的转型。内涵式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未来的税收组织体系、征管体系建设应该坚持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组织架构优化调整、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业务流程的重组再造,全面推进税务组织的扁平化、网络化,努力推动税源管理工作的重心从事务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税收管理员工作的重点从涉税审批向纳税辅导和纳税评估转变、纳税评估从传统的‚经验小作模式运作‛向‚科技产业化运作‛转变,把税收征管推向更深层次、更新阶段、更高水平。
走科技兴税的发展道路,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转型。信息技术对于税收价值创造,对于促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未来的税收管理必须不断强化信息聚集和分析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为此,要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强化信息集中、服务用户需求、推进开放共享的思路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时,以‚信息管税‛为核心,围绕发挥‚大数据‛优势,进一步强化数据挖掘,实现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进一步打破部门藩篱,实现职能掣肘向职能融合转变;进一步跨越社会屏障,实现信息不足向信息充分转变,进一步调整信息收集重点,配合好税制的改革和转型,真正依托持续提升的数据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信息技术服务税收管理质效提高、税收成本降低的水平。在此过程中,要持续优化税务组织和税收业务体系,完善制度机制,不断提升税务组织的简约化、敏捷性,以及税收管理和服务的精确性和人性化。
走人才强税的发展道路,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的转型。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未来的税收管理必须围绕人才兴税,建设学习型税务组织,大力培养税务领军人才,并拓宽基层税务干部职业发展通道;按照‚制度+科技‛的思路,依靠科技手段,深化内控机制建设,从根本上规范税收执法,从源头上促进税务干部廉洁从税;推进现代税务文化建设,提炼中国税务核心价值,共塑税收现代化梦想,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加强税收智库建设,引入更多的专业机构和团队科学研究分析税收改革与发展,探索建立政府、公众、智库共同参与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着力推动组织绩效管理的转型。绩效管理是目前较为薄弱的环节,也是未来税收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保障。为此,在探索税收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强化变革绩效管理,建立科学规划-科学实施-科学评价-科学改进的管理闭环,确保改革创新活动自身的持续优化;要建立健全组织、部门和员工‚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体系,营造奋发向上、公平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激发队伍创新活力;要强化成本效益管理,既注重投入,更注重产出,综合运用管理创新、技术提升和人才资源优化配臵,最大限度的用好有限资源,提升税收现代化转型发展效率。未来扑面而来。探索税收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将为她奉献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深圳国税宝安区福永分局 杨庆)
第一篇
关于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
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的路径之思
一、完善立法机制,落实税收法定。一是严格行使立法权限。认真落实《立法法》规定,明确税收授权立法界限,努力提高税收立法层级,进一步明确各层级立法主体税收立法权的范围,确定税法解释的主体、方法和限度。二是推动依法、科学、民主立法,积极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立法经验。三是完善立法监督制度。建立对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制度。
二、健全税法门类,完备税法体系。考察各国的立法实践,税法种类主要包括税收基本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讼法、税收处罚(制裁)法等。根据我国的立法传统及现状,可考虑借鉴以德国为主要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经验,建立以《税收基本法(或税法通则)》为基础,各单行税法相配套的税法体系。一是制定兼具实体和程序性质的《税收基本法》。在总结我国《税收征管法》立法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对税法领域的基本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包括税收制度性质、税收立法与管理权限、税务管理机构、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征税机关的权力与职责、税种设臵、一般程序规定、强制执行、争议解决、处罚规定和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相关主体共同治税的义务及责任等,为制定完善各单行税法打好基础。二是完善各税种法律,提升立法级次,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三、提高立法技术,优化税法内容。一是遵循税收原则,包括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等,合理确定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公平正义,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效率。二是内容确定。精确使用法律用语,定义明确;讲究条文逻辑,同一法律的条款之间、不同税法条款之间、税法条款与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等其他法律条款之间有效衔接,形成税收法治合力。三是贴近实际。加强立法的调研论证,尽可能全面了解经济发展现状,前瞻经济发展趋势,增强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保持法律的相对稳定。四是公开透明。坚持‚法不公开不执行‛、‚法不溯及既往‛的一般法律原则,并为行政相对人知晓法律、指引行为提供必要合理的时间。
四、积极稳妥推进,逐步实现目标。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一个涉及税务、财政、法制和人大等组织的综合工程,需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立法规划的总体框架下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当前的工作重点要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涉税改革方面的要求,排出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一方面,要加快《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完善,争取尽早出台,在此基础上,把起草《税收基本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将税收评定、特别纳税调整、税收治理责任等内容纳入其中。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修订完善单行税法,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执笔:南京国税办公室
周皓)
锐观点一:税收执法要秉持‚法有规定方能为‛的理念 税收执法就是在‚走钢丝‛,规定的没做就是失职渎职,做了规定没有明确的就是滥用职权,税收执法就是在这左右两边之间行走,稍有不慎就会违法。必须对税收执法行为拉一张‚清单‛,国地税之间要统一执法标准和尺度,规避执法风险,保护税务干部。(青岛地税财务处 王贻垒)
锐观点二: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是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是税收工作应对信息化、全球化挑战的时代要求
税收现代化意义下的税法体系应体现在:
(一)宪法中直接明示税收法定原则,主张税的开征或征收必须基于法律的根据进行;
(二)税收立法程序和技术严谨科学,消除税收立法、执法、司法有关条款的相互矛盾、脱节和混乱现象,税法内容规定细致、严谨,各单行税收法律法规健全与完备、简化与易行,提高各单行税法的级次和规格,不失时机地将有关条例上升为法律。
(三)纳税人法制观念与遵从意识全面提高,建立起内涵丰富的纳税信用评估体系,并将纳税信用广泛运用于信贷担保、投资担保、消费担保、税收优惠等领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浙江国税所得税处 黄碧波)锐观点三:要改进税收立法,健全完备的税法体系,为实现税收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一要明确课税要素,促进税法透明。税收法定原则要求课税要素明确。现行的一些税收法律法规制定不够具体,事后进行大量的行政解释,导致配套的实施细则、规范性文件庞杂。这违反了‚课税要素明确‛的要求,实质上降低了立法层级,增加了税法的复杂性,增加了税务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的风险。今后制定和修改相关税收法律要做到规范明确,同时改进税收立法技术,提高税法的周延性和适用性,尽可能减少行政解释。二要强化程序限控,保护合法权益。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偏重于对税收征管的保障,而行政法的控权理念体现不够充分,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程序限控不够有力。在新一轮《税收征管法》修订中,既要充分考虑完善税收征管措施,更要落实控权的行政法理念,制定完备的程序防止税收执法权的滥用,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浙江国税货劳税处 裘耀华)
第二篇 关于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
现代化税制的六个基本特征
第一,法治民主化。现代税收不同于封建君主专制下的税收制度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法治民主。从英国《自由大宪章》,到引发美国独立革命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中‚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再到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一个共同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税收法治和财税民主。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史就是一部以追求税收法治和民主为起点的人类现代文明进化史。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基于法治和民主建立税收制度,既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走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的方向。
第二,稳固高效化。法贵必行,行贵有效。一个法治、民主的制度在实践中如果能得以高效运行,足以证明其与现代社会要求是相适应的。那么,高效的制度首要前提无疑是制度自身的稳定性。稳定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的适应性;二是对未来的前瞻性。这实际上就是制度现代性的体现。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有一句名言:‚现代性产生稳定性,而现代化却产生不稳定性‛。这一看似矛盾的结论背后,蕴含着现代社会运行的一条基本规律,即:现代性催生了现代化,熨平现代化变革中的不稳定性,关键还是在于能够体现现代性要求的稳定制度。当然,税制也并非一成不变。打造税收现代化升级版,必须先打造税收制度的升级版。
第三,导向市场化。现代财政理论认为,公共财政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其实质就是市场经济财政。在公共财政框架下,税收制度作为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最为直接的手段,就更应以市场为先导。在市场对资源配臵起决定性作用下,对税收制度起决定性作用的也应该是市场而不是政府。首先,市场机制运行根基决定税收制度的调整对象。其次,市场机制运行状况决定税收制度的调节重心。再次,市场机制健全程度决定税收制度的调控效果。因此,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市场环境为基础,依托市场规律相机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制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经济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第四,制度包容化。现代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矛盾。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首次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倡导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机会均等地分享发展成果。税收作为国家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主要方式,更需要依托其制度的包容性,增强对各类矛盾的应对力。一方面,税收所呈现的纳税主体与受益主体非直接对应、纳税程度与受益程度不完全对称的特征,使得其在实践操作层面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可能会更广泛、更尖锐,更需要兼顾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相容性。另一方面,税收被赋予的财政目标与调控目标、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公平目标与效率目标,既相互统一,又难免对立,使得其在目标定位层面所面临的‚两难‛问题也可能会更复杂、更棘手,更需要体现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相容性。税收制度的包容性越强,其与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契合度才能越高,才能越彰显其持久的生命力。
第五,视角国际化。现代化必然带来全球化,国际间竞争与合作因此无法避免。税收作为一国引导资本、资源跨国流动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国际化程度更是直接关系到所在国的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安全。一方面,随着追求平衡、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广泛共识,由此带来了税制结构朝趋同化方向发展的特征;另一方面,各国日益重视综合运用国内税收法律、国际税收协定、多边税收协调机制加强对跨国税源的争取,由此带来了国际税收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既有差异又显趋同,既有合作更显竞争的国际环境中,增进税收制度的现代性,必须强调其对国际化趋势的充分把握和科学运用。
第六,遵从便利化。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到现代税收理论,几乎都无不例外地将‚便利‛作为一条最基本的税收原则。英国经济学家科尔柏曾说过:‚税收这门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而听最少的鹅叫‛。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税收制度能否在实践中获得最大程度地遵从。遵从的便利性来自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制度管理的科学性。前者强调‚取之有度‛,后者强调‚取之有方‛,二者结合才能‚取之易行‛。这一方面要求税收制度的构建顺应客观经济基础,符合经济运行实际,以利于增进社会认同,提升遵从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求税收制度的实施具备客观管理基础,符合管理运行规律,以便于增进执行效率,提升遵从的可靠性。这样,税收制度必将更加取信于民,更顺时代所需。(执笔:总局货劳税司消费税处
黄运)
锐观点一:税制改革应当服务‚走出去‛
现行税制限制了企业走出去。我国现行走出去税收政策采取了谨慎保守原则,通过严格政策弥补征管手段能力不足,以防范税收流失。比如,企业境外项目亏损不得在境内或其他国家项目利润中抵补,境外盈利则需回国缴税,境内外所得税收待遇不公;境外所得除适用税收饶让外,在境外负担所得税未达到25%的,要在国内补缴所得税,而境外负担所得税超过25%的,当年只予以25%限额抵免,境外所得税负总体高于境内所得;除高新技术企业外,境外所得一律适用25%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能享受该企业国内优惠税率;税收抵免程度较为复杂,部分企业放弃申请抵扣等。
税制设计应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走出去是税收更好发挥职能作用的体现。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国家都有鼓励企业走出去的税制安排。比如,美国、日本均采用不分国别的综合抵免法,更有利于消除企业双重纳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有企业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制度;印度对出口设备给予现金补贴等。我国在税制改革过程中,一是要尽量消除境内外所得不公平税收待遇,二是要尽量消除对企业的国际双重征税,三是要借鉴国际经验制定鼓励走出去税收政策,四是要加强国际征管体制建设,打击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逃避税行为。(四川国税国际处
杨林林)
锐观点二:中国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要加强对OECD国家的国际借鉴
OECD国家的资源环境类税制体系的改革探索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其税改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众接受度方面,OECD国家资源环境类税改革一般都要广泛征求国民意见、反复论证后实施,在整体上遇到的阻力较小。二是立法公平上,OECD国家都要经过议会投票、听证等程序,至少在形式上保证了资源环境类税立法的公平性。三是政府俘获(Government Capture)现象,很多OECD国家出现了‚经济绑架政治‛的问题,对利益集团作出妥协,影响了改革的效果。四是政策预备期方面,OECD国家在推行环境税改革的过程中进展顺利,还得益于其政策预告制度(Policy Advance Notice),例如,丹麦早在1988年就对1993年实施的能源税进行预告,自1993—1997年逐年提高能源税税率(OECD,2012)。
中国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和构建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强比较、吸收、借鉴,提高税制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税制实施的可操作性。一是要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加强舆论的宣传,让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的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在资源环境类税立法过程中要尊重国情民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三是严防利益集团游说政府,尽量避免‚政府俘获‛现象发生。同时,还要从严控制资源环境类税的减免、税收返还等政策,确保资源环境类税改实效。四是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要有一个比较充足的‚缓冲期‛,便于企业和居民调整自己的生产决策和消费习惯,尽量减轻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的负面效应。(重庆渝中地税 安然)
第三篇 关于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 纳税服务体系是税务机关从内在机制上向纳税人提供服务的系统,现代的纳税服务体系应该是致力于打造‚集约化管理、多元化申报、信息化监控‛这一科学、规范、高效的现代税收服务平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监督打击向管理服务转变,通过纳税服务体系的构建最终形成开放式、交互式的系统。
目前,美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具有比较完备的纳税服务体系和较为先进的经验,可供研究借鉴。在服务理念方面,税务部门以服务者的角色出现,将纳税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在服务内容方面,通过宪法、纳税人权利宣言、纳税人权利法案、纳税人权利法等,将纳税服务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规定;在服务方式方面,区分共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如运用公共媒体开展普遍性宣传,特殊化设立来电咨询、网站和电邮承诺等纳税服务;在服务手段方面,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税法普及指导,简化纳税申报,实施纳税评估;在服务质量方面,关注纳税人满意度,建立纳税服务绩效考核体系;在服务社会化方面,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延伸和补充,通过中介、纳税人联盟、协会等组织,使纳税人权利得到专业化维护;在服务措施方面,从方便纳税人的角度出发,提供人性化措施。
当前应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税收工作实际,创新理念、手段和路径等,借鉴有益经验,科学实施纳税服务体系的规划构建和改革发展。
(一)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夯实纳税服务法律基础,将纳税人权利保护提升到宪法层次,通过纳税人宪章等形式确定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修订完善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税务行政赔偿制度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健全纳税服务管理制度,包括税收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信用管理和社会协作等制度。完善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包括纳税服务岗位职责、纳税服务事项告知等制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二)提升纳税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打造人性化的办税服务环境,通过整合内部流程,强化后台监控,完善服务措施,响应纳税人需求,提高办税效率。运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集约化平台,从信息技术、业务咨询、税收知识库三方面加强后台支撑,实现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各项功能。优化门户网站一体化功能,继续构建开放式网络,形成‚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一体化应用模式。在实现日常涉税业务网上办理的基础上,增强与纳税人的互动功能,打造税收征纳良好人文环境的阵地。
(三)强化纳税服务业务建设。深化税法宣传,扩大税法宣传普及面,有针对性的开展分类宣传,根据纳税人的需求和特点丰富税法宣传内容;提升服务层次。通过拓展多元办税,推进办税服务网络化,不断完善办税服务功能;通过推行办税业务标准化作业,减少重复环节,优化办税服务流程;通过精简涉税资料,深化国地税的服务协作,提升办税效率。加强权益保护,健全纳税人维权组织体系,建立起流转顺畅、运行高效的权利保护工作机制,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突出信用管理,整合联合治税等社会信息资源,制定科学的信用评定指标体系和级别标准,合理划分风险级别,加强对纳税信用的跟踪与监测,健全纳税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并适时推进纳税信用与其他商业信用的联动管理。密切社会协作,发挥涉税中介作用、推进与咨询、科研机构合作、扩展纳税服务志愿者队伍,最大限度地调集社会资源。
(四)完善纳税服务组织建设。合理配臵人力资源,培养适应新时期纳税服务工作需要的业务骨干队伍。
(五)推动纳税服务绩效评价建设。拓展纳税服务绩效评价内容,积极推行全方位纳税服务绩效评价方法,从内外两个方面,立体式地对纳税服务工作的绩效进行评价。(执笔:云南地税征管纳服处 余萍)
锐观点一:纳税服务要建立‚四位一体‛观
一要转变理念。税务部门与公共管理新理念‚以客户为导向‛的要求,尚存差距:一是税务干部从原来的‚官本位‛转换为‚服务本位‛有一个过程;二是纳税人需要一个逐步适应、接受的过程;三是尚未形成全员全过程服务的氛围。需要不断灌输,方能逐步内化为主动意识,外化为自觉行动。
二要满足需求。现行《全国税务系统2010年-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强调满足‚合理‛需求,《‚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工作发展规划》强调满足‚正当‛需求,词语的改变表现了一种程度上的递进。税务部门应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原理,对于收集来的纳税人需求,进行合理性、合法性甄别,在有限的纳税服务资源约束下,探索纳税服务产品化管理,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
三要减轻负担。推进‚两个减负‛,存在问题:一是政出多门;二是层层加码;三是国地税信息共享不够。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使纳税服务的职责与职能相匹配,纳税服务的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同实现。四要保护权益。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的规定和主体都较为分散,纳税人对维权渠道不详知、对维权措施不熟知;维权成本高、难度大。下一步一是要借助《征管法》人大立法之机,加强纳税人权益保护条款的整合、扩充和规范;二是充分运用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加强纳税人反映问题的后续改进和监管;三是构建纳税人需求模型,强化纳税人需求分析,增强纳税服务的针对性;四是建立纳税人维权引导机制,引导纳税人合理、合法维权,积极运用和解、调解手段化解税收争议。(河南地税干部管理学校 张亚明)
锐观点二: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法定型、引导型模式为主,避免保姆型、无限型模式
建设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要以法定型、引导型为主,即纳税服务工作也要以税收法定为基本原则,以实现税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引导纳税人积极参与,主动遵从;以‚还责于纳税人‛为主线,区分税务部门和纳税人的责任界限,别是要防止‚保姆型‛、‚无限型‛的服务模式。因为税务部门不是无限、全能的,职能在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提供服务,不能因服务纳税人而模糊纳税人的责任,给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带来税收执法风险。同时要注意‚管理式‛的‚被服务‛的问题。(青岛地税财务处 王贻垒)
第四篇 关于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经济决定税源,税源+征管=税收。税收征管核心业务之于税收治理能力,其意义不言而喻。发达国家的税收征管方式历经分税种管理、综合管理阶段后,已发展到按纳税人类型实行风险管理的阶段。风险管理意味着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采取机会成本更低、边际效益更高的措施,其已从使劣势最小化的‚防范性管理‛阶段、专注于应对系统波动引发风险的‚不确定性管理‛阶段发展到把风险管理融合于整个业务流程、根据风险管理需要优化资源配臵和讲求绩效最优化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风险管理不应简单地被理解为分析监控+评估稽查。OECD和欧盟的纳税遵从风险管理指南将税收风险管理定义为包含环境、目标、策略、影响纳税人遵从行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排序、风险应对、绩效评估、解决内部风险、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影响管理行为、过程管理以及数据、技术和工具等相关因素的系统工程。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税收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在于:
一是税制与征管紧密结合。政策是风险的重要因素,简明的税制、单一税率更利于纳税人遵从,过多的税收优惠会造成增值税管理链条中断和偷骗税漏洞,而优惠政策的边界是风险最集中的区域。征管能力影响政策,直接税为主的国家的信息管税能力都比较强,跨区域总分机构实行汇总申报必须有征管扁平化和信息集中的支持。从征管视角研究税制和各税种的关系往往更具全面性和透视性。税种制度的设计必须与征管能力匹配,才能实现其初衷和保证公平。
二是以信息、信用管税促进征管转型升级。税收征管作为一项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需要应用经济、管理、社会、心理、网络、信息等诸多工具。在市场体系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和信用体系为解决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提供了有力手段。一个税收管理员与几
十、几百个纳税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必然的,但是整个税务系统以及来自各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信息的有效采集应用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通过风险管理机制,将税收征管与社会信用体系紧密衔接,可以有效地减轻、转移风险,变税务部门一家管为全社会共同管,大大提升税收治理能力。
三是树立大服务观。在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我们不应将征纳矛盾视作税收工作的主要矛盾,而应当把提升税收治理能力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作为主攻方向。服务作为促进遵从、应对低等级风险的最普遍、成本最低的方法,应按照‚三个服务‛要求,渗透到税收治理全过程。我们要将管制思维转变为合作心态,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汲取民意,到畅通渠道、针对公众心理进行宣传沟通、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确定性,再到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统一规范征管基本程序,简化流程、网上办税,降低征纳双方的程序性成本。税务机关应当通过‚大服务‛,展现自身服务社会、开放透明、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公共形象和倡导合作、参与、征纳双赢的价值观,提高税收工作的社会识别度、认同度。四是更加讲求征管投入产出的效益。亚当〃斯密倡导的‚分工‛原则在风险管理中的体现就是贯穿始终的专业化要求,并与经济学研究的‚有限资源的产出‛问题密切相关。我们对‚以审代管‛、‚固定管户‛制度调查后发现,在耗费征纳双方成本、滋生廉政执法风险的同时,其对征管质量的贡献十分有限。实施讲求效益的征管,就要建立风险分析识别机制,找到最有价值、风险最大的问题,加强顶层设计,以改革‚以审代管‛的行政审批制度和‚固定管户、高度集权‛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为突破口,征管改革与机构改革相结合,推进横向专业化、纵向扁平化的征管体制建设,科学配臵有限的征管资源,挖掘最大效益。正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所阐述的‚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只有产出大于投入才是可持续的。我们要强化绩效考核的倒逼机制,按照‚两提高、两降低‛的目标,客观评价服务、管理、信息化等环节在资金、人力、社会效益上的投入产出,引领‚三个实在‛的风气,引导正确的改革方向。
五是催生征管合力。存在决定意识,诺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关于路径依赖、既得利益阻碍制度变革的分析,可以解释当前各级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小而全‛、‚碎片化‛格局难以撼动的根源。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再依靠按属地层层分包管户和税收管理员的单打独斗无异于画地为牢、瞎子摸象。风险管理机制运行的核心价值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在现有机构条件下,按照‚税务登记、申报纳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强制征收、法律救济‛征管基本程序进行必要的职责厘清,‚统一分析、分类应对‛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牵引各专业部门的分工协作,培养专业队伍,在激发活力的同时凝聚合力。
六是内外风险综合治理。税收风险管理理论指出,遵从风险既来自纳税人也来自税务当局自身。从实践看,由于‚以审代管‛、‚固定管户‛的惯性,制约了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制度的确立,征纳双方在涉税事务上的交互过多、责任义务的粘度很高,导致税务机关、人员的执法风险与纳税人的遵从风险往往是如影随形。因此,对征纳双方的风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综合治理,坚守‚三个禁止‛的底线,也是风险管理的应有之义。
征管改革绝不是简单地调整部门职能和把现在的业务流程开发成软件,否则就会陷入机构职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和技术加固、放大现有弊端的死循环,正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必须提升站位和面向未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进专业化和信息管税,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征管方式的切换,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机构职能调整,不失为一条积量变为质变的渐进式改革路径。(执笔:青岛国税征科处
隋焕新)
锐观点一:适应税收现代化的要求,推动税收管理科学转型 根据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在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同时,扬弃传统管理方式,从组织方式、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推动税收管理向现代化税收治理体系转型,推进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是转变业务管理模式,适应信息技术深入应用的要求,把税收管理的重点从前台转向后台,把管理方式从被动管理转向基于纳税人遵从风险评估的主动管理,把税收管理活动从分散化、单一式转向协同化、联合式;二是转变工作推动模式,由过去较注重投入、产出转变为在关注投入、产出的同时积极控制征税成本;三是创新思维,大幅度减少困扰征纳双方的事务性工作,如登记、申报、发票等方面的繁琐管理予以最大限度减化,大力推进审批改革。
其中重点是推进税收征管模式转型。坚持‚执法+服务=遵从‛的价值取向,树立服务和征管协同推进的理念,抓好纳税服务、税收征管两大核心业务,依靠信息技术进步促进税收征管制度变革,将专业化贯穿到包括税源管理、纳税服务、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将信息化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着力提升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深圳国税征科处
熊勇立)
锐观点二:实施‚五化‛工程,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
王军局长提出的税收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纵观国内外税收征管发展的趋势,要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实现税收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我认为大力实施‚征管手段信息化、征管流程标准化、征管组织扁平化、征管职责明晰化、征管质效最优化‛的‚五化‛工程是重要举措。征管手段信息化,就是要在全国推广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使全国税务系统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在一个流水线上作业,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闭环征管系统;征管流程标准化,就是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征管流程,明确工作标准,规范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征管行为;征管组织扁平化,就是要精简并收缩征管机构,逐步上收税收征管权限,取消税务分局和税务所,实现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征管职责明晰化,就是要彻底理清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在税源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各行其事;征管质效最优化,就是要降低征纳成本,促进税收遵从度的提高。只有通过实施‚五化‛工程,建立扁平化、快反应、高效能的征管组织体系,形成从总局到县局的集约化征管模式,为实现税收现代化提供全新征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宁夏国税征科处 史峰)
第五篇 关于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
以科技创新构建税收信息体系
税收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化是税收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在2013年底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王军局长特别指出税收工作‚面向科技创新,信息管税有差距‛。当今信息时代,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构建一套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统一规划设计
信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的原则。税务系统的信息一体化已经喊了十几年,现状却是系统越来越多。没有规划的系统,多个系统之间一般都采用直接连接对方的数据库来实现交互,不仅管理代价高,而且风险大,缺乏数据约束,数据一致性差,更谈不上什么扩展性。
作为统一的信息化体系,应该从开始就搭建一个可扩展的信息体系架构,满足未来可能的业务发展需求,考虑各个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制定科学的交互方案。在规划思路上,要由单项业务、局部管理的需求驱动转变为整体业务管理的需求驱动并实行严格的立项管理制度,以税收征管系统为核心,把行政管理、外部信息、管理决策等几个系统串联在一起,环环相扣,弥补应用系统间信息缝隙,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共享和快速访问。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还有助于系统的可扩展性,便于随着税收业务的发展而发展,避免出现推倒重来的现象,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历史信息资源的利用,保护对信息系统的现有投资。
二、提升集中层级
信息体系建设过程中,集中模式和分布模式之间的选择,一直是系统架构设计的焦点问题。集中模式可以更便捷地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监控,更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但同时也对系统的效率、安全和运维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从全球范围内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来看,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不断向更高级别集中,呈现出‚大集中‛的发展趋势。
以美国联邦税务局(IRS)为例,3个数据处理中心以互为备份的方式实现了全国涉税数据的集中处理。从国内来看,近10年来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的银行、电信、保险等行业逐步实现了数据从省级集中到全国大集中的跨越,人民银行的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央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也于近期实现了全国集中处理。‚大集中‛不仅仅是数据集中或者系统整合的过程,更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运行成本,而是以科技创新带动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机构优化、流程重组和业务再造为中心,形成信息化时代的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构建现代化的信息体系。税收信息系统全国‚大集中‛不仅有利于业务管理的规范统一,更有利于优化现有的增值税链条管理,有利于实现和银行等外部门的信息共享,从而为今后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房产税改革、增值税改革等税制改革工作进行战略性布局,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
三、引领用户需求
在税收现代化的各项要素中,信息技术作为实现税收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和提高税收治理能力的创新驱动力,是税收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实现用户的需求。实现需求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了解需求、满足需求、引领需求。
首先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就是要真正搞清楚用户有什么样的核心需求,系统设计是否围绕这个核心需求在进行。福特在听到别人‚需要更快的马‛的时候推出了汽车,其成功的关键就是找到了用户的真正需求。
其次是满足用户需求。抓住用户明确的需求,提供的优质产品,使现有信息真正为民所用,信息共享,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
第三是引领用户需求。科技创新的价值正在于此。智能手机风行以前,人们的手机都是以按键控制,也并没多少人提出对触屏的需求,31 乔布斯的成功本质上说正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发掘和引导。我们可以为税务部门、外部门、纳税人、社会公众分别提供哪些更有意义的东西?
四、树立开放思维
由于互联网的发明,‚开放‛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个不可逆转、不断加速的社会思潮。收集数据、使用数据、开放数据成为大数据时代我们所要面对的挑战。2005年,哈佛大学法学院发布了《开放ICT(信息和通信技术)系统路线图》,阐述了建立开放标准的ICT架构的重要性,着力于促进技术普及和资源共享,打破政府各部门间的壁垒和障碍,该报告提交给世界银行后已得到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从技术架构和应用层面来看,税收信息体系的开放性应体现在四个方面:开放资源、开放标准、开放服务、开放架构。一是开放资源,从外部采集和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放我们的信息资源,更多地引导用户的参与,促进税收治理,实现信息体系的价值;二是开放标准,通过一定的规范来增强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同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保证用户的选择权利;三是开放服务,建设软硬件共享的公共网上纳税服务平台;四是开放架构,以开放式、标准化为基础,实现各系统间的兼容互通,更多地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
(执笔:河北国税信息中心 陈璟)
锐观点一:实现‚四项转变‛,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一是强化数据挖掘,实现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总局、省局
等上一级的管理者应加强数据综合分析,推出更多优质数据分析产品,提高从税收看经济、从当前看未来能力,同时,利用掌控更大范围信息的优势,科学指导基层的数据应用和税收管理工作。
二是打破部门藩篱,实现职能掣肘向职能融合转变。数据是税收业务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数据的应用过程就是业务流转的过程。因此,税务机关应改变数据由技术部门和征管部门分工管理、业务部门各自独立应用的模式,搭建面向业务部门的、分主题的多层数据仓库和统一的情报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实现由业务用户直接在平台上找数据、按照分析主题需要自行组织数据和自行分析的高效应用模式。
三是跨越社会屏障,实现信息不足向信息充分转变。要采集和掌握关键环节的关键信息:如水电煤等能源管理部门、医保管理部门、房屋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车辆管理部门等第三方信息。
四是服务税制转型,实现重视企业信息向个人信息转变。如针对未来直接税(财产税)比重增加,要加大对居民个人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运用的力度。(西安国税大企业管理处
李晓红)
锐观点二:建立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必须注重完善顶层设计和问题导向
关于完善顶层设计:大规模并发交易集中压力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运维带来的压力,这需要我们统筹规划,完善顶层设计,立足拥有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建立运行安全稳定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网、存储网和高性能计算网的三网合一,以便于未来业务和服务整合,实
现简化管理,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的目标。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建立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要求我们要真正树立起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紧紧扣住问题,搞懂先后主次,分清轻重缓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上下大力气,在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上求新突破,把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把影响信息化建设亟待拉长的短板和缺项补上。当前,要着力继续抓好金税三期工程试点,对需求、流程等进行认真梳理,全面开展业务优化、技术提升工作,形成一个可移植、可扩充、可兼容、可信赖的版本,并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要着力推进技术与业务的融合,积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税收管理进行前瞻性思考、研究和设计,统筹抓好信息化建设和征管改革、税收风险管理、税收分析、绩效管理工作,促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力资源配臵的变革和创新,使税收工作实现质的飞跃。(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徐向阳)
第六篇
关于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
税收现代化 组织是保障
税收现代化的六个体系,相互关联,浑然一体。而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是六大体系的基础,是税收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业以事兴,事因人治。任何事业的发展进步,必须依赖于围绕事业而形成的组织体系和在这个体系中为了实现组织愿景而有效工作的人。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出,组织设计是指组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对必须要做的各种业务活动分类、分层,形成职位(或岗位)结构,赋予各个职位恰当而明确的责任和权限,规定相互之间协调的关系,形成正式的人际结构。或者说,组织是以事(工作)为媒介的、以人为中心的正式的职位结构。实现税收现代化,必须以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清廉执法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为支撑,以组织体系的高效运转为保障。
保证工作质量,必须强调高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收现代化明确了具体的路径。当前,我们面临着立法、税制、征管、服务、信息化方面的系列攻坚,承担着‚营改增‛、完善地方税体系等具体工作,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税务部门的光荣任务,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求我们在税收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各项工作的质量,而强调高效就是注重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树立良好形象,必须保持清廉。我们担负着为民收税,为国聚财的神圣使命。在一定程度上也拥有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在清廉方面要尤其注意。同时,因为税务执法风险的存在,更要求我们要特别强调清廉。
要进一步规范机构设臵,建立科学的组织收入体系。当前,风险导向、信息管税、国际税收竞争以及优化纳税服务对税务机关的组织
科学高效的组织收入格局。一是要依法设臵,规范统一。二是要明确职责,强化服务。三是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依法规范的前提下,按照有利征管、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的要求,根据各地区经济、税源、地域等情况,合理设臵机构,防止片面强调‚上下对口‛,不搞‚一刀切‛。总之,是要依照税收现代化战略,从实际出发设计出一套适合现代化战略需要的组织结构,细化每个职位的设臵并持续优化,为组织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体系提供相应的组织环境。
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形成高效的智力和人力支撑。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实现税收现代化最宝贵的资源。一是要提高税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现代化税收管理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大规模培训格局,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坚持分层培养,按需施教,全面提升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提升税务人员依法、规范执法的能力。二是要拓展税务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根据《公务员法》‚实行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的发展思路,形成‚职务+级别‛的双轨制,建立分途发展的人才成长机制,拓宽税务人才的职业发展渠道和发展空间,激发税务人员干事创业的活力。三是要建立适应现代化战略的税务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人事部门和人事干部只有具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能力,掌握变革,积极参与推动税收现代化管理,并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依据,才能充当好调动人的人。
的总体清廉、形象的总体良好,在从严治队的同时,更要倾情带队。一是要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内控机制建设,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格落实个案审批制度,加强‚两权‛运行,继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警钟长鸣,利剑高悬,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落实好国务院‚约法三章‛及总局‚三个禁止‛。二是要深化税务廉政文化建设。‚文而化之‛,通过税务文化的浸润,增强税务人员的职业崇高感、部门归属感,道德廉耻观和廉洁从税、规范执法的自觉性。此外风险预警是税务现代化的重点内容,各级税务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用风险管理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决策,注重税务风险预警文化的建设,创造性地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税收业务、队伍管理的全过程。(执笔:湖北国税人事处 傅晓东)
锐观点一: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税收现代化
税收现代化就是人、技术和制度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税收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法国现代化规划制定者让〃莫内说过,‚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曾说过:‚不论采取什么制度,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行这个制度的人的素质。‛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就是人员的现代化。人的范围包括纳税人、征税人、社会大众,内容包括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对纳税人而言,应有明晰的权利和责任意识,树立税收法定理念,有遵从税法的能力和行为。借鉴国外经验如美国,公民一直是政府税收的积极支持者,申报纳税
人数超过90%以上,是全世界各国申报纳税比例最高的国家;对征税人而言,要树立善治、法治、共治和服务的理念,以先进文化和税务梦为引领提高素质和能力,制订善法,引导纳税人从善如流,尊重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社会大众而言,应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依法纳税的法律意识。实现税收政府单一监控向社会监控转移。只有人的现代化和制度、技术的现代化共同推进,才能更好地实现税收现代化。(宁夏国税征科处 史峰)
锐观点二: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 高效廉洁的组织体系,离不开高效廉洁的权力运行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可以为建设高效廉洁的组织体系清淤排阻、助力护航。‚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为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思路、确定了方向。
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需要完善制度。从实际情况看,反腐败体制机制不健全,机构职能分散,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影响反腐败成效。解决存在的问题,还得靠制度。这就要强化制约,科学配臵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要强化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机制,保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增强权力制
约和监督效果。
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需要厘清责任。党组、纪检监察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做到了守土有责,制度才不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消极腐败现象就难以滋长蔓延。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需要通盘考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如果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埋下隐患。要更加注重党风廉政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避免出现制度真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求体现在了各项改革措施中,才能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保障组织体系的清正廉洁。(甘肃国税监察室 张佩峰)
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领导,局内各单位。
第二篇:广东省领军人才
广东省领军人才:
(一)领军人才和团队人才基本要求:
申报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需与用人单位签订意向性合同,入选后3个月内签订正式合同并到岗;如系已签订正式合同,首次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时间在2010年1月1日之后。
团队成员和领军人才需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研究水平和成果居本领域、本行业前列;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年龄不超过65周岁),身体健康。引进后需在粤连续工作时间5年以上,从海外引进的每年在粤工作时间累计6个月以上,从国内引进的人事关系需调入我省的用人单位全职在粤工作。
(二)在上述条件符合情况下,领军人才的申报对象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国内外担任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或管理专家;
2、在境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
3、担任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
4、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前两名完成者;
5、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6、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7、自主创业取得较大效益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首次创办的企业成立时间1年以上、3年以下,个人为企业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其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已开始产业化)。(私人绝对控股,申报人是最大的股东)
第三篇:王军副部长在会计领军人才班上的讲话(小编推荐)
同志们: 早上好!
在这个天寒地冻、万物萧索的时节,参加首期财政部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的开班仪式,我却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暖意、一种洋溢而出的激情、一种春意融融的氛围。你们热情的目光、求知的渴望、进取的毅力,感染了我,激励了我,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办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乃至全国会计行业兴旺发达的希望!
讲话之前,我首先代表财政部党组对大家表达两层意思。一是热烈祝贺。祝贺本期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的顺利开班,更祝贺在座各位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成为培训班的一员。我深知,大家手中这张“入场券”来之不易,可以说,是多年来辛勤工作、刻苦钻研、发奋学习心血与汗水的凝结。
二是衷心感谢。感谢为首期培训班做出大量工作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部内各有关单位,感谢在座各位乃至千千万万奋战在会计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对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的热情支持和参与,更感谢长期以来大家对我国会计事业的忠诚和奉献。
在座各位都是会计界的精英和栋梁。借此机会,我想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为题,结合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些感想,敞开心扉,知无不言,同大家交流探讨对实施会计人才战略的认识与思考。之所以起这个题目,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大力弘扬诚实守信、客观公正、胸襟开放、进取创新的中国会计精神,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过硬的业务水平、卓越的工作能力,为推进会计事业发展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贡献心血、智慧和汗水。讲得不对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从我国会计行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会计人才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得人者强,失人者亡”,这些世代相传、不胜枚举的格言警句,讲的其实就一个道理,即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单位,能否不断培养、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这个行业、这个单位的兴衰成败。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之所以能从周朝末年西部边陲的一个诸侯小国,历经30多位君主、几百年沧桑,最终“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其关键因素就是善于吸引和使用人才。秦穆公时,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公孙支于晋,由于有这些能将干臣,使秦国“益国二十,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孝公时,有变法图强的商鞅;秦赢政时,武有王贲、蒙恬,文有吕不韦、李斯等。正因秦国“江山代有才人出”,所以才能“一统天下慨而慷”。当然,这仅是无数例子之一,事实上,人才乃成事之本,中国如是,外国亦如是;古代如是,现代亦如是。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更成为了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批优秀人才的出现和使用,往往能够带动一个单位,振兴一个行业,开创一个全新局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说,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盛衰,关乎国运,这的的确确是富于洞察、发人深省的精辟论断。
桃李春风,泽润芳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人才工作,把加强人才工作作为应对新世纪、新形势各种挑战的重大措施,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会后,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这些阐述和论断,高屋建瓴,立足全局,把握现实,着眼未来,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财政部门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表彰奖励、会计职业道德等制度,形成了分层次、覆盖全国的继续教育培训网络,会计队伍学历结构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保障和服务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应清醒看到,目前我国会计队伍整体水平仍然不高,高级会计人才短缺且其后备人才的培养进展缓慢,职业道德修养、专业水平、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竞争形势的要求等,已严重制约了会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以解决。为此,财政部党组决定实施会计人才战略,培养、选拔一大批适合时代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特别举办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和造就会计领军人才,发挥高级会计人才在强化会计职能、宣传会计政策、组织继续教育、研究实务问题等方面的组织推动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我国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大举措。试想,如果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将全国数以千万计的会计工作者的学习热情全部调动起来,比学赶帮超,那将出现怎样一个生龙活虎、万马奔腾的景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会计人才战略,切实关系到会计行业的兴与衰、成与败、生与死,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百年大计,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一)实施会计人才战略,是全面提升会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会计行业以改革促发展,从竞争求进步,取得了很大成绩。会计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经济会计模式和会计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会计行业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计队伍发展壮大,涌现出一大批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优秀代表。最近财政部将表彰一批杰出会计工作者和优秀会计工作者,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也都开展了“双先”表彰活动,这是对广大会计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作出的贡献的充分肯定。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中央关于“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对会计行业进一步发展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会计行业必须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理论创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比如,我国经济经初级转型向加速转型发展,要求会计信息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我国市场发展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要求会计行业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国际市场,为我国引进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求会计标准按照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实现与世界标准的趋同;我国企业筹资渠道的多元化、生产经营模式的多样化,要求会计转变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从利益核算向利益调节转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我国会计工作者必须全面掌握现代经济学、会计学知识,在观念、知识、能力上有一个质的飞跃,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更好地迎接挑战。否则,如果一味停留于仅会将算盘珠子拨拉得滴溜溜转的“帐房先生”水平,面对信息化、市场化大潮,即使你自诩为“铁算盘”,也必然会像端着大刀长矛打现代战争一样输得一败涂地。因此,必须拿出一个长期的规划,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采取一系列切实的行动,来有效引导会计界树立良好扎实良好的学风,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二)实施会计人才战略,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盈利能力、创新能力等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一大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和重组改造,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内部经营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转换,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生产规模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003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占192家,欧盟占150家,日本占89家,而我国只有10家(不包括香港、台湾,下同);2004年我国也只有15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有人喻之为“巨人的泥腿”,讲得是偏激了点,但这种现象的确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很不相称,说明我们企业的发展还存在严重的制约因素。
那么,我国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回答固然有许多,我认为,缺乏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人才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要实现持续经营和不断发展,乃至做大做强,关键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根本则在于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特别那些精通会计政策、通晓国际惯例、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发展战略的高级会计人才,他们是企业经营发扎中不可或缺的“好管家”,缺乏这样的人才,将会影响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的能力。无庸讳言,当前我国高级会计人才严重缺乏,据统计,某沿海经济大省近52万会计人员中,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只有679人,占会计人员总数的0.13%,西部地区这一比例则更低。即使是这些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人员,其整体业务素质与企业发展尚存在一定差距。正因缺乏高级会计管理人才,不少企业陷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窘境,“小打小闹”、搞家族企业还可一,“中打中闹”或许勉强也能对付,但一到往高处串个儿、向大企业方向发展时,就往往面临管理上的瓶颈制约,甚至一筹莫展。这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实施会计人才战略,为企业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会计领军人才,并发挥这些会计领军人才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是大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突破企业管理瓶颈的对症良药,也是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三)实施会计人才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客观要求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增大。据统计,2005年,我国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70%,这个数字固然有点偏大,但起码说明一点,那就是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唇齿相依,血肉相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这样一种局势和状况,对我国会计行业来说,起码提出了会计标准国际化和会计人才国际化的这两大重要课题。
一是会计标准国际化。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经过“两则”、“两制”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现有的会计标准需要进一步改革调整,逐步实现与国际惯例的趋同。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这方面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今年11月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经过多次磋商和论证,发表了“趋同联合声明”,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方向与成果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认同,对实施“走出去”战略、谋求市场经济地位等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我认为,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会计标准都是各方利益相关者意志的体现。具体从国内看,制定会计标准不仅仅是财政部的事情,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尤其需要那些既有丰富的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经验,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积极参与。但从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情况看,我感到这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新准则、新标准在企业的贯彻实施,也需要高素质会计人才进行组织、宣传、推动、落实,否则,将导致制度落实事倍功半,步履维艰。
二是会计人才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围绕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实施了人才资源开发与创新的战略,制定了相应政策措施,争夺人才。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通过立法强化人才战略实施力度,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纷纷放宽对外高科技人才签证和居民的限制。人才的竞争已波及到会计行业。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会计服务市场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在推动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和灵活用人机制的国际会计公司,在高端人才竞争中往往占有明显的优势;与之相比,我国会计民族产业,规模小、业务单
一、人才缺乏、知识结构老化,生存形势严峻;国有企业高级会计人才外流的现象也十分严重。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要求,高度重视和大力实施会计人才战略,高度重视增强我国会计人才的国际竞争力,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培养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应对人才竞争,不断提高我国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我国会计行业和民族产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依托,全力打造会计领军人才 经部党组研究决定,实施会计人才战略的总体要求为:按照中央人才强国战略和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的精神,加强规划指导、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努力培养、选拔各类会计人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会计队伍现状,及时制定会计人才培养规划,明确目标,抓好落实;要继续完善会计类考试、评价、继续教育、职业道德等制度,促进会计人才队伍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公信力的稳步提高;要调动政府部门、社会办学机构、用人单位、个人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性,实行学历教育、在职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个人负担、单位投入与政府资助相结合,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促进各类会计人才的健康成长。
在会计人才战略总体要求之下,各级财政部门应突出重点,合理分工,做好关键性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否则,四面出击,胡子眉毛一把抓,难免抓而不牢、抓而不实,甚至一事无成。我认为,会计人才战略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具体实施: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作为中央一级单位,主要抓好高端人才即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选拔;省级财政部门和协会、学会主要抓好会计高级管理型人才的培养、选拔;基层财政部门和学会主要抓好会计行业基础型人才的培养、选拔。这样,大家目标明确,定位清晰,统筹规划,分工不分家,有利于避免混乱和推诿,集中精力、齐心协力地将会计人才战略实施好、落实好。
明确分工后,抓好培养、选拔会计领军人才这项工作,就是中央会计管理机构的份内之责了。我认为,抓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解决两方面问题。
一是会计行业究竟需要哪几种类型的领军人才?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相对好解决一些。经过调查研究,根据目前情况,至少需要四种类型的领军人才。一是国有重点企业的高级管理型会计领军人才,这类领军人才要在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领军人才;三是会计教育理论界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四是其他重点单位的高级会计人员,包括有一定规模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企业。同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本地区、本部门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我想,通过各类领军人才的带动动力、辐射力、影响力,逐步提升重点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工作水平,推动整个会计行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如何打造领军人才?怎样发明、创造出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是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成败的关键,我想这也是在座各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这方面,会计司、中注协、会计学会、会计学院都已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和措施。我想根据各方面意见,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重点谈一谈对如何打造企业高级管理型会计领军人才的认识和看法。
去年以来,我们以“总结自己、学习别人、思考未来”为主旨,在财政部先后举办了7期科、处、厅三级岗位培训班,赢得了广泛好评,出现了争先恐后报名、在十几天学习中连准备参加竞争上岗考试的学员都舍不得请半天假的喜人局面,被中组部干部教育局作为中央国家部委唯一一个典型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介绍。有人甚至誉之为财政部的“黄埔”、“抗大”。这当然是厚爱和过誉了,但也引发了我一番思考:为什么在中国现代史上,黄埔军校和抗日军政大学能够培养出那么多大有作为的精英才俊,立下赫赫功勋,以至赢得毛泽东同志盛赞道:“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先后辉映,彼此竞美”?你看,从黄埔军校走出了聂荣臻、叶剑英、恽代英、陈赓、何应钦、顾祝同等,被称为中国将帅的摇篮,而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有罗荣桓、罗瑞卿、谭政、彭雪枫等高级将领等,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后第一次授衔的将军中,90%的都曾在抗大学习生活过。这一切难道纯属偶然或者巧合吗?我认为其中有其客观规律可寻:
一是培养目标明确。黄埔军校学习苏联办学模式,着眼于“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校风;抗日军政大学则着重培养学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二是严把学员入口关。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是从全国各中学和高等学校中精挑细选的约500名爱国学生,抗日军政大学则选拔了一批追求进步和革命的青年,他们志同道合,保证了相互之间可以相互切磋和学习。
三是师资力量雄厚。黄埔军校由孙中山亲任校总理,蒋介石、廖仲恺分别为军校校长和党代表,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第三任政治部主任为周恩来。军事教官许多是有来自俄国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抗日军政大学则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亲自授课。
四是学习和实践结合紧密。黄埔军校学员学成后先后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而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则投身抗日第一线。可以说,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起到了跟踪培养的功能。
时代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所处环境各异,关键要贴近现实,着眼未来,因材施教,行之有效。培养会计领军人物,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成功案例里得到一些启发,但也绝不能简单模仿,更不能照抄照搬,而要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创新。经反复调查研究,形成了以下一些具体思路,与大家探讨并请大家提批评意见和建议。
(一)明确目标
我们着力培养的会计领军人物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是必须搞清楚、弄明白的方向性问题。最近我翻阅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会计司共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成为胜任的CFO——中国CFO能力框架》,有一些启发。该课题提出,我国公司财务会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当具备的能力要求包括:8项核心职能(业绩管理、决策技术、财务战略、财务服务供应、会计核算与控制、财务信息提供、相关关系维护、经管责任),7项核心胜任能力(决策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分析能力、领导能力、协作能力、控制能力、资源管理能力),3类能力要素(职业价值观、核心知识、核心技能),17个知识模块(战略管理、公司治理、价值管理、购并重组、财务分析、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审计内控、成本管理、税收筹划、财务呈报、信息系统、资产管理、职业道德、领导团队、沟通协调、系统思维)。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尝试。
我认为,会计领军人才应当是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会计领军人才,除了具备丰富、扎实的业务知识、外语水平外,至少还应当具备以下三种能力和素质:
一是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这话对一般人或许是苛求,对会计领军人才绝对是恰如其分的。会计领军人才是要逐步走上企业领导岗位、承担起统筹企业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重任的,必须具备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政策把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换句话说,既要当好将才,也要学会当帅才。有关研究说明,成功的行政或企业领导,职位越高,沟通协调在其工作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也越重要。你必须学会高效遴选方方面面的信息,弃粗取精,弃伪求真;必须洞察人性,善于沟通;必须明于赏罚,善于激励。如果只会埋头干活,不懂抬头看路,不善处理同上下级、左邻右舍的关系,那么,你这样的会计领军人才只能领自己一人,领不了千军万马,至少是不合格的。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谈到,120多年前,当大型企业首次问世时,能够模仿的唯一组织结构是军队:层级的、指挥与控制、纵向参谋;而明天的模范则是交响乐团、足球队或者医院。会计领军人才如何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变迁?这就要求在管理上要有前瞻性、预见性。二是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我国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范围、经营规模、市场分布、筹资渠道、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等都在不断改革与发展之中,企业会计领军人才不仅要面向财务,还要面向经营管理决策;不仅要面向企业内部,还要面向各方面利益相关者;不仅要面向国内要素市场,还要面向国际要素市场。这就要求企业会计领军人才具有广阔的视野,熟悉并运用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各类政策、法规、信息等等。我建议大家可以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打造一连串的同心圆,核心是会计,外延不妨为经济学、管理学、历史、文学等等。我认为,人应吃透一门学问,但如果仅囿于一个学科,那么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你不能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走死胡同,钻牛角尖。反之,如果多学科相互碰撞、相互诱导、相互启发,往往会有意外之得,为你打开全新的视野、提供全新的思路。
三是具有坚定的职业操守。知识、才华是手段,道德、操守是方向。“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大家自然不是愚人了,要努力当圣人,起码当君子,绝不能当小人。光有“妙手”还不行,你必须有“铁肩担道义”的气魄、勇气和担当,才能著就华章,做出贡献。否则,本领越大、能力越高、才华越美,就越容易做坏事,而且做影响恶劣的坏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失去道德指引的才能犹如盲人驭飞马,危机四伏。会计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因此,会计领军人才应当具有坚定的职业操守,视操守为生命,做到不媚权、不媚钱、不媚俗,依法理财,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追求真理。
(二)科学选拔
科学选拔基础好、有潜力的培训对象是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首要环节。为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选拔条件和程序。在座各位都是经这个程序精挑细选出的精英,对此应该不陌生。这里,我愿意向大家再做个介绍。首先,选拔对象为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或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成绩合格者,这是前提条件之一,符合条件的,自愿报名参加。其次,在选拔程序中增加了考试环节,考试定位于能力测试,试题面较宽,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分析决策能力。考试内容为会计、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管理和英语题三部分组成,其中,英语题为英译汉,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第三,在考试结束后,将由全国高级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考试成绩优秀者进一步审核和面试,主要考察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逻辑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认知、举止仪表等方面情况。我知道,这一道道关过下来,对在座各位或许是一种“折磨”,但只有这样才能经全面考核切实挑选出素质全面、功底深厚的优秀人才。因此,我们目前这个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可谓人才济济,“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
(三)创新机制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严把学员关是一方面,但要真正打造出合格的会计领军人物,恐怕最重要的还在于怎样量度培养、因材施教。有人问我,你有把握在培训班中培养出尖端会计人才吗,你的信心从哪儿来?我想,其实我也没啥高招,要说靠的最主要就是机制,也就是说,必须建立一个全面借鉴历史成功案例、深入吸收现代教育学精髓、切实契合学员知识结构及客观需求的科学机制。一是创新培养机制。改变单纯依赖课堂教学的传统方式,通过建立学习、科研、实践、交流平台,采取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实行课题研究制度、导师辅导制度、指定阅读书目制度、远程教育制度、交流研讨制度等,给学员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研究、考察、交流、深造等机会,全面培养和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创新教学机制。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理念,将学员的需求作为教学计划设计的依据,使教学做到“量体裁衣”,更具有针对性;增加案例教学在培训中的比重,改变以往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的培训模式,将增强培训对象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作为培训的目标;强化互动教学和综合技能的训练,在培训中加入小组学习、分组讨论、拓展训练、专题辩论等生动有效的教学元素,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培训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远程等技术,给学员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方式。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促进教师与学员互动交流这个问题。要促使学员与那些学养丰厚、修养优雅、味道醇厚的教师多接触、多沟通,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学到其人格、品德、教养、操守。林语堂说,剑桥大学学生与导师见面时,导师坐在沙发里拿着烟斗喷烟,谈学问、谈人生,几年熏陶下来,最终喷得学生的天才冒火。清华校长梅贻琦也曾指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所以,“从夫子游”很重要,那种独特的个性化的魅力是无法复制的,那种醇厚的味道、让人如坐春风的气象是无法简单模仿的,只能在长期的目濡耳染、润物无声中学得。我希望在这方面,培训班能尽量为学员创造更多的机会。
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学员的培训经费、课题经费实行资助,对优秀学员聘请为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会计学会个人会员,择优参加新一轮深造;同时,引入淘汰制度,督促学员自觉参与培训和学习,使真正优秀的、符合条件的学员进入下一个、更高层次的培训周期,继续深造。
四是建立跟踪培养机制。我们将建立会计领军人才库,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实行跟踪动态管理,通过定期报告制度和考核制度,系统记录学员的学习、科研、工作情况、表现及成长经历。财政部将充分利用进入会计领军人才库人员的智力资源,为这些人员提供展示才智的机会。同时,要定期调整人才库人员的结构,不断丰富会计领军人才库资源,提高人才库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领军人才工程中来。
三、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珍惜机会,不忘重任。全国会计人员有一千多万人,而走进今天课堂里的只有56人。你们是广大会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也是他们中间的幸运儿。希望大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提升自我的机会,不要把培训班的学习当作“镀金”,或者仅为用来装点门面、包装自己的表面文章。我认为培训班成果如何,关键取决于在座各位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学习。认真学,则收获大;凑合学,就收获少;糊弄学,则无收获。
这里,我愿将个人在职学习的体验与各位分享。2000年,我和各位一样,经过长期认真复习准备后,在三天半时间内,备受“折磨”,连续考了七门课,瘦了四公斤,终于考上了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而当时我已过了四十一周岁生日。人说年过四十不学艺,但在北大四年攻博的体验告诉我,“回炉炼钢”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很有提高,那四年学习时光可以说自己生命历程中的“寒武纪”,知识结构、生命感悟、对事物认识的深刻程度突飞猛进。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后来我总结:大学学习期间因为缺少实践经验,一般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能背熟的理论知识;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在实践中有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一肚子问题,却又往往得不到理论上的概括或提升。“回炉炼钢”最主要的是回顾总结实践、学习新的理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融会贯通后得以提升。其特点是从“学会”转向“会学”。毛泽东同志讲得好:“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为理论,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在职学习要真正学到东西和提高自己,我的主要体会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树立学习是工作的理念。学习与工作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统一体,学习需要工作去深化,工作需要学习去促进。一个好的思路、好的方法、好的决策往往是在学习中产生和完善的,而一个问题的答案、一个主攻方向、一个关联知识,又常常是在工作中产生和攻克的。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对工作会产生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在学习中联系工作思考,对学习内容可以加深理解、加快融化。因此,在职学习要把学习作为工作来看待,要落脚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总结自己上。
二是树立学习是生活的理念。学习是一种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是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的自我调节运动,是一个身心愉悦的体验和享受过程。在职学习为愿意学习的人提供了新的机会,只要抓住机遇,投身其中,做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就会找到生活的真谛和快乐。
三是树立学习是一生任务的理念。一些同志对待学习,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欲毕其功于一役,总是简单化、快速化,到头来囫囵吞枣、消化不良。提高自身素质,不可能倚马可待、立竿见影,只能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有时还需要经常“温故而知新”。为了考试过关而挑灯夜战不能说没有必要性,但最终的考题是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以及产生原创。
当然,在职学习将是对大家自制力和精力的一种挑战。比如,四年攻博下来,我经过英语考试和论文写作两座炼狱,可谓心力枯竭。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倾情付出之后、峰回路转之后,便是长久的充实。希望大家不要有丝毫松懈情绪,一方面要加强锻炼,保重身体,另一方面要埋头学习,奋力登攀,“时时撷英华,一一诣微远”。这样,几年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到,这段学习时间对大家的的确确是生命历程中一个无比重要、无可替代的“寒武纪”。
第二,认真学习,开拓视野。我曾经在财政系统厅(局)长、专员岗位培训班上讲过,学习是一件老老实实的事情,要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益、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就必须聚精会神,下一番苦功夫。本次培训班,不同于以往其他培训,是集中培训与跟踪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历时3年,集中培训后,还要实施跟踪培训。集中培训期间,我们将聘请一流的师资,组织大家开展各种研讨,并布置一些作业;跟踪培训期间,我们将为大家配备导师,下发研究课题,布置阅读任务和一定的学术任务,并在专属网站上设置互动平台。从培训的形式来看,此次培训的成败除了要求我们精心组织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家的参与程度和配合程度。“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在企业中都担任重要职务,都是一方“诸侯”,平时工作都很忙,特别是到年底,是财会部门最繁忙的时候,把你们集中起来脱产培训,对你们而言的确不易。希望你们静下心来,“既来之,则安之”,不要辜负了自己的一番努力和我们的希望,不仅在集中培训的一个月中要安心学习,而且在将来的2年多跟踪培训中潜心钻研,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为此,必须始终保持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以一种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毅力,永不满足、永不停歇地加强学习;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作为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境界,见缝插针地学,持之以恒地学,在日积月累中不断获取新知识、新理论;要拓宽学习途径,扩大学习领域,多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广泛涉猎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要按照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指导思想,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增强理论水平和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带着问题去深入学习、深入探讨、深入调研,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理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
第三,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培训班的56位同志,作为一个集体、团队,将在一起学习、生活一段时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希望你们珍惜、利用好这一段美好的时光。一方面,要自觉遵守会计学院的各项纪律,尊重授课教师和带班老师,充分展示领军人才培训班的高层次、高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要相互关心,互相学习,团结友爱,创造一个友好和谐、朝气蓬勃的团队。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优秀人才出现是有群体效应的。除了我刚才提高的黄埔军校和抗大两个例子外,孔子门下有三千门徒、七十贤人;美国实施的“曼哈顿工程”,造就了奥本海默、费米、泰勒、康普顿、派厄尔斯等一大批科坛泰斗;哈佛大学则先后孕育培养出6位总统、20多名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获诺贝尔奖的多达32人,且有67%以上的毕业生走上了高级内阁成员和法院法官等重要岗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批优秀分子走在一起,就可以相互讨论、互相碰撞、共同提高。有位哲人指出:“教育就是把一群智力卓越、知识背景相近的人集中在一起,让他们自由讨论和思想碰撞。”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前院长罗索夫斯基曾说:“在哈佛,我常听人说,学生们从相互间学到的东西比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讲得都是这个道理。在座各位都是经历许多社会风雨的洗礼,阅历丰厚,对相互来说,在某些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宝库、一本大书,希望你们把各自的思想、经验、智慧贡献出来,“赠人以花,手中留香”;同时也从别人的思想、经验、智慧中得到启迪和提高。
同志们,培训班的学习时间在人生道路上是短暂的,但我相信,在大家的记忆中,它所占据的份量必将无比巨大。中国有句古话,叫“白发如新,倾盖如故”,讲的是有些人你也许认识了很长时间,有些地方你也许生活好多年,但你从感情上可能并没有接纳它;但有些人、有些地方,你会一见钟情,并迅疾产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从此相知相识,终生不渝。相信你们在若干年以后,都会非常怀念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都会时常思念身边可爱、可亲、可敬的同学们,都会长久地回味、咀嚼这段辛苦而充实、紧张而快乐的美好时光。
谢谢大家!
第四篇:领军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遵义市中小学英语教学领军人才
五年提升项目
心得体会
在美丽的四月,我有幸参加遵义市中小学英语教学领军人物五年提升项目。大家聚集在北京外语大学研究培训中心,这次培训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思考、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等。实践上包括观摩有着丰富经验有教师教学示范课。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有价值的绘本设计作业和阅读教学设计。通过认真培训和自己努力学习,对我人生来说,是一次震撼,是一次启发,是一次教育更新的洗脑。是一次教学观念的巨大转变。现将自己在学习培训中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观摩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找到了差距,同时出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4月24号,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朗悦学校,我们聆听了由校长李艳和刘月东老师前后两堂精彩纷呈的阅读课。一年级《how many legs》<
二、精彩说课,魅力绽放;专家点评,句句精辟
教学设计展示是本次培训重要环节,是每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各小组将本次培训的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集合,充分得利用所学知识对阅读教学设计,大胆展示小组的作品。八个小组代表进行的精彩的说课展示。英语教育专家到教室进行点评,评教学思想、评教材处理、评教学运用、评学法指导、评教学过程,评教学基功,评板书设计、评教学效果。充分肯定教师的设计,对于教师的不足之处,她让我们当场体验,了解它的弊端。激励教师勇于接受和改正,努力追求完美。并告诉我们评课主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主要问题。发扬优点,取长补知道短,提高教学效率。这个活动中我受益匪浅。让我们大开眼界!
三、专家讲座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案例分析
李清纯教授,他是《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作者,73岁的他教学生动有趣。他围绕《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内容,编排接特点:一是故事的收集,创编用使用的有效性。二是故事的教学设计,拼写不超过五个字母,每幅图尽量用短句。他在教学中用他的教学方法为我们灌输教学方法。比如观看幻灯片上的内容,让我们边学边做笔记。然后检查你记做了多少。无形中教育我们要给学生记忆的空间,思考的空间,上课节奏不能太快。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勤做笔记,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在讲座中,与老师们开展互动,亲身模仿故事中的语言,动作,神态让我们陶醉在故事中。无形中要求我们在学生面前,我们是演员、我们是导演、我们是舞蹈者、我们是歌手、我们万能的。于淑卿教授,小学英语专业技能发展与自我提升之课堂教学技能。“What are teachers?””What are students?””what are textbooks”分享了它的定义。如何对待教材:熟悉教材、分析教材、驾驭教材、培养能力。能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诠释了教育的本真:接纳、唤醒、激励、鼓舞。教导我们做一名有独特教学风格,自己喜欢,家长欢迎,领导喜欢,社会尊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
第一天的讲座虽然没有听到,但从同行教师的谈论,和细心领讲他的课件,让我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合理、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更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新旧课标的相同与区别,帮我们梳理了整个新课标的核心所在,更利于我们对新课标的学习。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英语课程的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要做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就要了解新课程对小学英语的要求,以指导教学实践。
四、专家的亲临指导,推动以后的教育
在说课评课的休息之时间,专家向我们教学中的困难,并指导我们如何上课,备课,如何把这次培训的内容落实到教学中去,与她的谈话,无论从回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有很大的提高。
整个培训学习,从教授的讲座到一线名师的经验,从专业的理论到精典个案的解析,学员都认真、细心。学员收获着、感动着、反思着„„ 参加这次培训所见的闪光点和自已的心得体会,我将汲取其精华,昂扬向上,力争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今后的教育的发展添砖铺瓦。
第五篇:上海市领军人才选拔标准
领军人才选拔标准
一、领军人才的基本条件和分类标准
(一)领军人才的基本条件
领军人才必须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业内具有较高声望,并符合下列条件:
1、道德素质过硬。能够弘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杜绝学术腐败。
2、专业贡献重大。能够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视野,开展本学科、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实践,并作出重要贡献。
3、团队效应突出。具有较强的领导、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建设并带领一支优秀的团队,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身和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引领作用显著。具有战略眼光,能够紧跟国际学科和技术发展趋势,在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中发挥引领作用。
5、发展潜力较大。具有创新的思维,熟悉本学科、本领域最新研究动态,有带领团队向国际国内研究前沿冲击的潜质。
(二)领军人才分类标准
领军人才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按照各自学科特点,明确分类标准。按自然科学和技术类、哲学社会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和经营管理类分类提出具有的选拔标准:
1、自然科学和技术类选拔标准
(1)具有本学科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前瞻的学术视野和较强的研发能力。熟悉掌握本学科、本行业国际或国内前沿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2)近五年,在本学科、本领域做出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并对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者。一般应具有以下条件之一:
①作为主要完成人推动本领域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本学科、专业以及相关领域发展有较大影响,被国内外同行公认有创新性成果或业绩;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对本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并通过成果转化产生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②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学技术奖。
③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3)具有较强的科研管理能力和团队组织协调能力,领衔国家和本市重大科技或工程项目攻关、重点学科建设或担任重要科研机构学术技术负责人。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担任国家“973”、“863”等重大重点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或主要负责人;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的资助;或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或担任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重大工程技术项目负责人等。
②担任国家和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或者学术技术带头人、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或技术带头人;或担任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部门负责人或技术带头人。
③担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担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等。
④在国际知名学术机构或国际权威杂志中担任重要职务。⑤能够作为核心人物凝聚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攻关能力强的科研队伍。在团队建设中发现优秀人才,在科研发展中培养造就年轻人才。
2、哲学社会科学类选拔标准
(1)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突出的专业能力,熟悉并掌握本学科、本行业国际国内前沿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学术思想与观点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或取得公认的有重大创新或重大价值的科研成果,并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2)对所在学科、行业领域贡献显著,承担的研究项目或研究成果,有重要的社会影响。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承担并完成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科研项目。
②专著或作为主要完成者的成果获得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奖励,或获得过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奖励等。
③以主要完成人正式出版过高质量、高水平学术论著,成为所在学科领域公认的代表著作。发表过一批重要的学术论文,被国际科学检索系统SSCI或A&HCI收录,或发表在国内 CSSCI刊物,论文具有独到的学术观点,创新性强,被广泛引用,成为所在科学领域公认的代表性论文。
④学术思想和学术论著对政府决策、政策制定、社会实践等产生重要影响,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有较强的学术号召力与组织力。作为核心人物,凝聚一支相对稳定的学术团队。在本领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跨地区、跨单位发起同行学者讨论前沿学术问题,充分体现出其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和学术交流中的引领地位。
3、文化艺术类选拔标准(1)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休养,学术能力和艺术水准得到同行和业内专家认可。从事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能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对所在领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能够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开展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完成高水平的专业实践,创作、编排或主演过重要的文化艺术作品,有业界公认的代表性作品或成果,业绩和能力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可。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在国际重要比赛中获优秀奖项;或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及中宣部、文化部及其他省部级单位颁发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奖项;或在经省部级以上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比赛中获得最高级奖项。
②在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和项目中担任负责人。
(3)具有较强的领导、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带领一支优秀的团队,实现自身和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或者在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科学、专业带头人作用,在文化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社会上或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经营管理类选拔标准(1)具有扎实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基础和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不断吸收国际国内先进的管理经验,形成独到的经营管理思想和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优化企业体制方面有重大改革创新,并经市场检验,对推动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创新有突出贡献。
(2)具有较强的决策力、驾驭力和运作力,对企业的发展有清晰的思路和宏观战略把握能力,市场敏感性、机遇把握能力强,在业内得到同行和专家的认可,得到市场和出资人的认同,并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注重实施企业品牌战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能够创立和维护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强,产品在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并在同行业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②所领导的企业创新活力和研发能力强,注重强化企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能够围绕市场需求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所领导的企业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连续三年保持较快增长,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④所领导企业能够科学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经营,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同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3)重视经营团队建设,能够作为核心人物凝聚一支稳定的经营管理和科研生产团队,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注重经营管理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在实践中培养出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结构较为合理的经营管理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