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殡仪馆十条便民利民措施
XX市殡仪馆十条便民利民措施
殡仪馆作为代表政府行使社会殡葬服务的窗口单位,维系千家万户,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殡葬平台,为构建和谐XX和小康XX添砖加瓦,是殡仪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推出并实行以下便民利民措施:
1、坚持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
2、对劳模、烈属和特困户的火化、安葬给于不同程度的照顾,并按标准予以价格优惠;
3、公开告示殡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丧葬用品价格和业务;
4、新增骨灰候取室,供群众临时憩息的石条便椅,加装了坐着舒适的木条。免费饮用纯净水;
5、提供免费停车场;
6、殡仪大厅新增花圈、鲜花等服务项目,设置残疾人无障碍通道;
7、电话预定服务项目;
8、新建公共卫生间,配置了洗手液和烘手机,设置了残疾人专用蹲位;
9、新增高档双向拣灰火化机;
10、有关制度公开告示,设立监督电话:0XXXXX,方便客户投诉、咨询。
第二篇:便民利民措施
便民利民措施
公安部户籍管理七项措施
(一)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到工作地区,也可以迁回原籍。
(二)到西部地区投资、兴办实业的人员以及西部开发建设的各类人才,可以不迁户口,户口迁入西部地区的,如果今后返回原迁出地工作、生活,也可以将户口迁回原迁出地。
(三)在大中城市落户的高中专级专门人才到小城镇或者农村工作的,可以不迁户口。
(四)考取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五)新出生的婴儿常住户口登记,随父随母自愿选择。
(六)取消出国、出境1年以上人员注销户口的规定(在国外、境外定居的除外)。
(七)取消被叛处徒刑、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员注销户口的规定。
海南公安边防部队便民利民措施
(一)边防派出所社区和驻村民警每周深入辖区受理群众申领户口、居民身份证、《出海船舶户口薄》等证件和进行出海边防证件进行年审,并及时将已办好的证件送到群众家中。
(二)下放《边防管理区通行证》签发权,边防派出所可以为本辖区群众办理《边境管理区通行证》。
(三)本海作业船只进出港由每月不少于两次改为每月一次;《出海船舶户口薄》、《出海边防登记薄》和《出海船民证》审验可以在本省范围内异地进行;非边防辖区的群众持有户籍所在地边防派出所的相关证明,可在本省范围内异地办理《出海船民证》。
(四)《出海船舶户口薄》、《出海边防登记薄》、《出海船民证》等出海边防证件的审批发放时限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五)社区和驻村民警每周不少于三个工作日下辖区接受群众求助、咨询、投诉和申请,属于职责范围的,按规定时限、权限和程序及时处理;不属于职责范围的,说明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六)设立“边防支队领导接待日”和实行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每月第一周星期二设为“边防支队领导接待日”,由支队长或政委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求助等,听取建议和意见,答复有关要求及反映的问题。
(七)对辖区内的孤寡老人、特困户、军烈属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群众,实行社区民警预约上门服务制度。
第三篇:最新便民利民措施
最新便民利民措施
一、公安部便民利民措施(2012年)
1、提供急需人员身份证明服务,对急需登机、乘火车、住旅馆而忘带居民身份证的人员,具备全国人口信息查询条件的机场、火车 站派出所和旅馆辖区派出所可根据实际需要为其开具临时证明,用于当次乘机、乘火车和入住旅馆。
2、为新生儿取名提供重名查询服务。对群众为新生儿取名的,派出所根据群众需要,免费提供本市、县范围内重姓名人数查询服务。
3、提供节假日户籍受理服务。大中城市城区派出所户籍窗口节假日照常受理户籍事项,城镇和农村派出所户籍窗口节假日实行预约受理。对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残疾人,提供上门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等服务。
二、河北省公安厅简化户口落户手续完善便民利民措施七项规定(2013年10月)
1、对有稳定工作并自购房屋的,凭书面申请、务工(经商)证明、房屋产权证明(购房证明,包括购房协议和付款证明)、户口本和身份证,申请登记常住户口。有随迁人员的,提交随迁人员户口本和身份证、申请人与随迁人员的亲属关系证明。
2、对有稳定工作并租房居住的,凭书面申请、务工(经商)证明、租赁房屋证明、户口本和身份证,申请登记常住户口。有随迁人员的,提交随迁人员户口本和身份证,申请人与随迁人员的亲属关系证明。
3、对有稳定工作并居住在单位集体宿舍的,凭书面申请、单位出具的务工和居住证明、户口本和身份证,申请登记常住户口。有随迁人员的,提交随迁人员户口本和身份证、申请人与随迁人员的亲属关系证明。
4、对夫妻投靠的,凭书面申请、结婚证明、夫妻双方户口本和身份证,申请登记住户口。
5、对父母、子女投靠的,凭书面申请、申请人及迁入人户口本和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6、对与人才交流中心签订代理协议的毕业未满三年的大专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凭书面申请、毕业证、户口迁移证、身份证,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7、对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具有国家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凭书面申请、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历证明、户口本和身份证,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第四篇:十项便民利民措施
十项便民利民措施
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紧密结合消防工作实际,立足警务公开,着眼主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制定并推出十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
一、实行一次性告知。窗口业务受理人员要热情接待群众,负责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在受理消防行政许可申请时,对申报文件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要当场受理;对文件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要将申报条件、应提交的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等要求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受理或不受理,均应出具加盖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二、限时办结业务。对消防行政许可项目的办理实行承办人责任制,对单位或个人申报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抽查及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严格按照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和《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等规定,在规定期限内办结,不得推诿、拖延。
三、主动介入服务。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和外资企业、招商引资、高新技术项目等工程要提前介入,主动参与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的会审,提供全程消防技术服务。要加强经常性施工检查,杜绝先天性隐患。
四、开辟“消防绿色通道”。对规模大、周期长的大型工程项目,在整体方案设计通过消防核准后,除单体建筑工程外,可以根据项目进度,分期审核、分期验收,分期出具审核、验收意见书。对小型装修工程及简易消防工程,要尽量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五、拓展消防服务渠道。向社会公布消防服务热线电话和消防互联网站网址,使申报单位或个人通过热线电话或互联网自行查询审批结果及有关信息。通过热线电话,向群众提供消防法律和技术咨询服务,受理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
六、提供消防技术服务。支队将组建消防技术、灭火救援和火灾事故调查等专项小组,为社会单位提供消防设计、防火材料、火灾隐患整改、抢险救援、消防安全状况评价等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
七、建立群众来访接待制度。支队和各大队要设立群众来访领导接待日,支队领导接待日为每月第一周的周五上午,由支队党委成员轮流接待。大队领导接待日为每周周五上午。对群众反映的涉及消防安全的问题要建立举报查处台帐,责成有关单位按照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的要求立案查处,查处情况要及时登记,并及时答复当事人。
八、开展消防宣传培训服务。要深入重点单位开展 “四个能力”达标培训及其他义务消防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向社会单位和员工广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对社会单位提出消防安全培训要求的,要认真制订教育培训方案,积极主动搞好服务。
九、开放消防站。各单位在完成执勤灭火工作的同时,组织所辖中队认真做好消防站对外开放工作,通过简单易会、便于操作的实践项目和生动的火灾案例,向群众传授消防法律法规、灭火、逃生自救常识和初起火灾扑救知识。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要区别不同对象,体现出针对性。要采取定时开放、随机开放的办法,每月至少向社会开放一次,使群众在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的同时,更多地了解消防部队的工作、生活情况,展示消防部队良好形象。
十、定期发布消防信息。加强对流通、使用领域的消防产品的监督抽查,每季度在互联网发布一次消防产品监督抽查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不合格消防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和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发布消防警示、火灾情况及防火灭火知识等信息;每季度向社会发布一次火灾信息和辖区重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确保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对重大火灾信息和其他重大消防信息要及时发布。
第五篇:消防便民利民措施
消防便民利民措施
一、消防行政许可受理一次告知制
(一)各级消防机构受理消防行政许可均应通过窗口,使用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进行。窗口单位应建立并遵循警务公开制度、首问首办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办事回执制度等。
(二)窗口单位应将受理范围、执法依据、审批权限、审批时限、审批流程、工作人员姓名和职务、服务承诺、工作纪律、投诉渠道等予以公示,免费发放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并根据群众要求对公示内容进行说明、解释,为群众提供准确、可靠信息。
(三)窗口单位应向群众一次性告知申请条件、申请方法、所需全部材料、办理程序和时限等,对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二、设立消防服务热线
(四)设置“96119”消防热线服务电话,从中查询各种消防业务办事指南,了解防火常识、消防法律法规等情况信息,受理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
(五)公示省公安消防总队、市公安消防支队和各县(区)公安消防大队热线电话,提供咨询服务,畅通投诉渠道。
(六)公示各级公安消防机构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方便群众通过书信向省公安消防总队、市公安消防支队和县(区)公安消防大队咨询、举报和投诉。
(七)明确处理举报、投诉措施及时限:对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网上举报、投诉有关火灾案件及其他消防安全问题,30日内给予答复;对问题较复杂、30日内答复不了的,向当事人作出解释,并尽快查明情况给予答复。
三、发布消防信息
(八)完善消防信息发布会制度。全市各级公安消防机构通过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消防警示、火灾情况及防火灭火知识等消防信息,对本地区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予以及时或定期公布,对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重特大火灾案例、违法违章行为及时进行报道和公开曝光。
(九)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火灾特点以及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突出做好每年旱季防火、“11.9消防日”及消防专项整治工作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报道。
四、建立群众来访接待制度
(十)向社会群众广泛宣传公安消防部门信访工作有关规定,做到“六公开、四明白”:即向社会公开消防部门的职责范围、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公开接访时间、地点,公开单位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和电话,公开接访程序,公开办理时限,公开办理结果;使人民群众明白信访的基本程序,明白基本的行为规范,明白自身的权利义务,明白合法表达诉求的方式。
(十)加强群众信访接待工作。按照《公安消防部门信访工作规定》要求,完善各级信访工作管理细则,落实领导接访日、接访登记反馈等各项群众来访接待制度。
(十一)设立群众来访接待室,接待解决群众反映涉及消防安全的诉求。
五、开放消防站
(十二)加强消防站开放工作,明确责任人员,增加开放时间,拓展开放形式,丰富开放内容,确保硬件设施、管理职责、宣传人员、开放时间、组织工作“五到位”,将消防站建设成消防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发挥其消防宣传教育的长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