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省央企对接合作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央企对接合作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央企对接合作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省委副书记梅克保
(2008年6月14日)
同志们:
这次央企对接合作工作座谈会的主题是:解难、加温、继续推动。目的是要全面启动地市对接,加速全面对接,进一步开创央企对接工作新局面。上午,肇雄副省长全面总结和部署了我省央企对接合作工作,益阳市政府等8个单位介绍了经验;下午,相关地市和有关单位进行了座谈和表态发言,会议开得很成功。希望大家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省央企对接合作工作的发展态势
我省自2005年底启动央企对接合作工作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企业和省内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央企对接合作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总体发展态势较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初步形成了省市相互配合、协同一致的对接合作工作格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央企对接合作工作,春贤书记、周强省长和分管的同志多次带队走访央企,拜会国务院有关部门,会见来访央企负责人,出席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省国资委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央企对接合作;长沙、益阳、衡阳、常德、岳阳等地党委、政府将央企对接作为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主要领导带队赴京走访,寻求合作;5月份,省里又建立了全省央企对接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现在,全省已初步形成了省市联动的对接合作工作格局。
二是初步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国资联动发展格局。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大力支持我省的央企对接合作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在门户网站上开设了“投资湖南”专栏,并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与湖南省企业对接合作的文件;中央企业也纷纷来湘考察、洽谈项目,积极参与湖南发展。特别是今年3月3日,在全国“两会”期间,省委、省政府在京召开了湖南省央企对接合作座谈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亲自到会,40余家央企负责人出席会议,大大推动了对接合作。两年多来,共有57户央企与我省对接项目92个,涉及投资总额1800多亿元,其中,已签订合同项目35个,引资金额234亿元。央企落户湖南,不仅有力拉动了我省的财税收入增长,而且新增了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发展。通过联合开发、相互持股、并购重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央企与我省企业较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初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两级国资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初步形成了央企对接合作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相互促进、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作为我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央企对接合作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企业积极参与我省国企改革,投入增量资本,有效盘活我省企业的存量资本,促进一部分企业迅速走出困境,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成功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如引进中航二集团建设飞机起落架及长株潭航空城、引进中航科工集团建设湖南航天科技工业城、引进中电科技集团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项目等,对提升我省装备制造水平、产业集聚和配套能力发挥了良好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央企在湘投资,同时也注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拓了市场,进一步促进了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央企与我省企业的对接合作,为湖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夯实了基础,增添了强援;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为央企在湘投资营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科学把握我省央企对接合作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根据国家政策,未来几年,央企将从目前的150家调整到80-100家;为了在新一轮的整合中赢得主动,各央企正积极寻找扩张和发展机会。这为我省加强央企对接合作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许多兄弟省市也都在积极行动,加强央企对接工作。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既要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树立信心,更要抢抓机遇,应对竞争,努力作为,推动湖南央企对接合作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当前,要重点把握并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深化认识的问题。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站在更高的层面,以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来认识央企对接合作对促进湖南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是要深刻认识到,与央企对接合作是我省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需要。资本的趋利本性,决定了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和资源必然会向着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市场、产业和环节流动、集聚,在全国、全球范围内追求优化组合和最佳配置。中央已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国有资本的优化重组。湖南企业要顺势而为,抓住世界产业梯次转移和重组的良好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主动与海内外优强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聚集发展要素,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优势互补,培育形成独具特色、自身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深刻认识到,与央企对接合作是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作为我省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各级国企必须坚持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力军、排头兵的作用。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引进战略投资者,离不开引进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离不开借鉴外部的管理经验,拓展外部的市场空间。中央企业基本上都是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雄厚资本的拥有者、先进技术的掌握者、科学管理的运用者、优势产业的主导者;与他们对接合作,不仅可以为湖南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援、技术支撑、项目支持,而且有利于我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级、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更好地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带动”作用。近几年我省的实践证明,开展央企对接合作,引进中央企业来我省投资或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对促进湖南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条见效最快、效果最为明显的路子。三是要深刻认识到,与央企对接合作是我省企业靠大联强、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央企对接,不仅可以盘活企业存量资本,引进增量资本,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促进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夯实企业发展基础;而且可以通过央企的文化注入、资金注入、技术注入和管理注入,加快资源与生产要素的聚集整合,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创造活力和竞争实力。
2、更新观念的问题。做好央企对接工作,不仅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当前,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要正确把握“所有”与“所在”的关系。在推进央企对接合作过程中,部分同志对“所有”与“所在”的关系依然存在模糊认识,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集中表现在没有树立“大国资”观念,未能从促进各级国资联动发展的大局考虑问题,而仅仅站在本地区、本企业的狭隘角度,过分强调产权“所有”带来的经济收益,而忽视了引进实力雄厚的中央企业之后,利用企业“所在”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效应和深远影响。因此,对我省一些虽有较好发展前景但自身不具备比较优势、缺乏进一步发展壮大所需要的良好条件的企业和项目,一定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积极引进处于行业优势地位、可以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的中央企业参股、控股甚至全额持股;通过引进央企的后续投资,利用央企的市场渠道、先进技术、管理和品牌,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从而增加地方财税收入、扩大就业,推动“所在”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二是要正确把握“增量”与“存量”的关系。目前,在央企对接合作工作中还存在一种观念误区,我们有一些地方和企业过于注重引进央企的增量投资,而忽视了对自身存量的有效激活。有些企业只热衷于引进央企上新项目、大项目,热衷于引进央企投入更多的资金等有形资产,但不注重引进央企的先进技术、优秀文化和科学管理等无形资产来改造和提升自己。发展到今天,我省的很多企业都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和实力,在一些方面和局部领域甚至具有相当优势,通过有效盘活,可以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央企对接合作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增量投入”与“存量提升”两条腿走路、两手抓,切不可顾此失彼。三是要正确把握“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与央企对接合作的问题上,一定要更新观念,用战略的思维、开放的视野来把握机遇、寻求合作。既要敢于拿出优势产业、优质企业、优良资产吸引中央企业,以产权换资金、换技术、换市场,也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注重企业的未来发展和价值提升。要着力在合作时机、利益分配、股权配置三个关键环节上转变观念。在合作时机上,要坚决克服“小富即安”思想,在企业发展处于上升阶段时就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力求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不能仅仅把与央企对接合作作为企业脱难解困的无奈之举;在利益分配上,要立足互惠共赢,敢于“舍小利、求大利”,只要能促进企业的大发展,不妨在合作中适当作些利益上的让步,切不可锱铢必较,损毁大局;在股权设置上,要克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观念,只要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考虑让对方控股甚至全额持股。
3、把握原则的问题。在深化认识、更新观念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好央企对接合作工作,还必须把握三条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把央企对接合作与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央企对接合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推动发展的手段。我们必须以发展为第一标准,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的状况,找准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接合作工作。要认真研究、查找自身优势和特色,确定主攻方向,努力将自身优势、特色转化为对央企的吸引力;要大力研究资本的流动规律、产业的梯次转移规律和包括央企在内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意图和合作需求,寻找对接合作的最佳切入点,优先引进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项目,促进对接合作发挥最大效应。二是要坚持把央企对接合作与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与央企对接合作是经济行为,必须按照市场化原则来运作,以产权为纽带,把股权合作作为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对接合作的重要方式。要通过对接合作,进一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合理配置股权,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从制度层面规范合作行为,推动企业发展。要不断探索创新,因企制宜确定合作模式。对于我省的转制搞活企业、关闭破产企业有效资产重组,可以主要采取以产权让渡方式进行对接;对于省内的发展壮大企业,主要采取以新上项目、新设合资公司、增资扩股等方式进行对接。此外,在坚持引进优势中央企业以增量盘活存量的同时,对中央企业中一些有较好基础、一定发展实力和品牌的非主营业务的子企业,我省优势企业也可以积极走出去进行并购控股,从单一的“请进来”向“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接方式转变。去年华菱集团并购中央企业华润集团旗下的江苏锡钢集团,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三是要坚持把央企对接合作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开展央企对接合作,必须有利于促进企业主业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立足于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来谋划对接合作工作,围绕主业精心开发一批发展前景好、对中央企业吸引力大的项目。要通过与央企对接合作,不断调整我省企业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市场结构,不断增强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我省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资源配置重复、组织结构较落后、专业化协作水平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现状。
三、大力推动我省央企对接合作工作迈上新台阶
这次会议明确了我省央企对接合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今年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对接合作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1、要进一步增强对接合作工作合力。一是领导要推动。省直各有关部门,各市州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及时掌握和协调处理,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安排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职负责,跟踪落实,一抓到底。二是部门要联动。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条块分割、部门界限,建立良好的互动协调机制。特别是全省央企对接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组成单位要同频共振,步调一致,各尽其责。省国资委要牵头做好与央企的沟通衔接和项目谈判工作,发改委要及时做好合作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经委要抓紧做好产业政策研究,国土资源厅要优先做好项目土地的规划审批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都要在抓好央企对接合作工作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此外,要积极探索搭建更高层次的信息交流平台。前两年,我省主要依靠不定期的上门走访与央企沟通衔接,今后,还要探索建立湖南省与国务院国资委及中央企业高层之间的定期联络机制,促进工作更好更深入地开展。三是企业要主动。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央企对接合作的主体。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督促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对接工作,积极为企业对接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在当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各企业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克服封闭保守思想,把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与央企对接合作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在对接合作中实现大发展、大提高。
在这里还要特别明确强调几条:一是央企对接的新上项目,按有关规定可以优先列入省市重点工程和“双百工程”,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央企对接工作可以列入新型工业化的工作内容,在年度工作会议上进行专项表彰;三是各市州都要建立相关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定期协调调度,尤其是各央企反映的问题,近期要专题研究解决。
2、要进一步突出对接合作工作重点。一是要着重围绕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实施对接合作。我省《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明确了14个优势重点产业并规划了50个产业集群,这应当作为我省对接合作的重点。具体来讲,就是要着重围绕工程机械、汽车、风电装备、轨道交通等先进制造业,钢铁、有色、林纸一体化等传统优势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积极与央企对接,不断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我省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各市州也要围绕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接工作。二是要着重围绕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实施对接合作。经过多年发展,我省拥有了一批具有较好发展基础、较强发展能力、较大发展前景的骨干企业,如华菱钢铁、有色控股、中联重科、长丰汽车等。要将这批企业作为重点,积极引进包括央企在内的战略投资者,通过对接合作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优势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要以重大项目为载体,通过联合开发、合资、兼并、租赁、托管等形式,积极与央企对接,推动项目建设加快进度,尽早达产达效。尤其是要着力引进、开发、建设一批适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项目,突出抓好立体交通网络、统一信息平台、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领域和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现代物流、会展、动漫、旅游等产业领域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三是要着重围绕重点地区和工业园区实施对接合作。一方面,我省的重点城市要进一步发挥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主战场作用,积极开展央企对接合作工作,力争发展成为包括央企在内的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扎堆地”。如,长株潭三市是国家批准的“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引进中央企业参与试验区改革发展;还有“3+5”城市群以及“一点一线”地区,发展基础较好,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投资环境比较理想,要进一步加大央企对接合作工作力度。另一方面,各工业园区要在央企对接合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我省已建立了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开发区,这些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完善,承载产业发展的能力比较强,优势企业、优势项目、优势产业已在园区相对集中,对战略投资者的吸引力较大。要在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以园区为载体推进央企对接合作。今年,我省还将探索专门针对中央企业,建立一个“央企对接合作工业园”,并出台配套政策,以更好地推动央企对接合作工作。此外,我省还要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促进深度融合。要在产业合作、项目合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对接合作工作,如省政府可以与优势中央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开展全方位合作;双方可以探索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交流、海外市场开发等方面和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3、要进一步破解对接合作的瓶颈。对接合作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抓好落实,着力解决对接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当前,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对接项目用地难问题。从目前反映的情况看,对接项目中的土地问题比较突出,如航天科技工业城、中钢衡重衡阳基地、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等10多个项目都存在用地问题。在用地问题上,地方政府要盘活存量,用活增量,给予对接央企大力支持,如积极探索利用丘岗山地、岩石荒地,适当提高土地容积率等;国土部门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安排解决。二是对接项目立项难问题。受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华能集团岳阳电厂三期、国电集团宝庆火电厂等一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有一定难度。发改委要配合企业积极争取,努力做好立项审批工作。三是部分企业历史包袱重问题。与央企对接的部分企业是纳入本轮省属国企改革范围内的企业,存在较重的人员、债务等历史包袱,如已经或正在对接的湖铁、韶峰等,在与央企对接过程中由于包袱过重给对接谈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阻力,省改革办、省国资委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督促、帮助企业尽快完成改革工作,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四是个别地方政府优惠条件兑现不到位问题。中央企业引进来以后,合作项目都落地在市州、县和园区。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企业反映个别地方政府承诺的优惠条件没有及时到位。希望这些地方遵守承诺,从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高度,尽力兑现优惠条件;确实兑现不了的,也必须及时、诚恳地向企业说明,取得企业谅解。五是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像益阳子午轮胎、怀化湘维等项目,中央企业要求我省企业或地方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但由于融资困难等原因,我省企业或地方政府资金没有及时到位。项目引进以后,后续的发展壮大也需要相应的增量资金投入。否则,将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大家要高度重视,在加强银企对接等工作上多想办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同志们,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两型社会”的新任务,对央企对接合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全国上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央企对接合作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我们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认真研究对接合作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央企对接合作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在产学研合作对接会上的讲话
在“xx市百家企业进校园产学研合作对接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黄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实施“2011计划”,加快我校应用型本科建设,XX科技局、XX企业家联合会组织了60多家企业来我校进行合作对接,我谨代表学校对市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对来我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对接的企业家们表示热烈欢迎!
xx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分为南、北两个校区,现有校园面积3200亩,校舍建筑面积58万余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1.6亿元,馆藏图书388万册。现有教职工933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达到72.5%。设有15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51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学生近2000人。学校与美国、法国、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了交流与合作,200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近期还获批成为委托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升本以来,学校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荣获XX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高校、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11月,我校作为XX省首家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高校,在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合格评估专家组的来校考察评估工作。此次合格评估是对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将进一步促进我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目前,我校正在认真贯彻专家意见,落实评估整改方案,切实抓好整改工作。
一直以来,学校依托黄山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资源,强化地方特色、打造优势品牌,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主动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日益成为地方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XX委、市政府一直给予大力支持,在土地划拨、项目建设、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市领导也经常来学校调研,指导学校工作;有关部门主动联系学校,帮助学校解决了不少具体问题;许多企业与学校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训、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应该说,学校所取得的成绩与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和广大企业家朋友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一直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和企业家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推行学术骨干制度,下达科研任务,搭建科研平台,培养创新团队。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积极组织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四年来,共获批校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41项,合同经费670多万元,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742篇,其中,一类84篇,二类204篇,SCI、EI收录72篇;出版著作15部,教材27部。长期以来,学校十分注重与企业合作,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协同创新,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年来共签订横向合作项目97项,合作经费700多万元。荣获XX省科技进步奖2项,XX青年科技奖1 项,XX科技进步奖2项。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积极申报各类专利,2011年,我校发明专利申请数居全省高校的前十位,2012年我校专利授权4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排名并列全省高校的第9位,各类专利的申请量居同类院校前列。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抢抓机遇,筹建“现代制造与测试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有机硅新型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绿色精细化工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学和企业是不同的创新主体,具有各自实施创新的内在动力和运行机制。但要破除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新动力障碍,激发创新活力,必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因此,寻求大学与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能力的有效选择。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不仅是大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责任,也是推动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次“XX百家企业进校园产学研合作对接会”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必将进一步推动校地校企合作,促进协同创新,实现互利双赢。
衷心地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校的建设和发展,对我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也将进一步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主动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在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谢谢大家!
第三篇:对接央企 再创辉煌
福建与大型央企项目对接的机制创新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林善炜
地方引进大型中央企业(以下简称央企)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政治经济学”课题。央企规模大、实力强,科技创新水平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与央企合作,是壮大福建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福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一、地方对接央企开创了中央与地方经济合作多赢的新模式
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邀请央企投资地方项目,推动并购整合及产业升级,实现地方与央企对接。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寻求与大型央企对接合作,改变了过去中央与地方传统单一的“上收下划”的行政关系,开创了中央与地方经济合作多赢的新模式、新局面。
1.“央地”对接合作对发挥国有资本的整体效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民经济结构起到积极作用。从国有经济整体布局上看,地方与央企对接,使国有资本更多地集中到重要矿产资源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行业,以及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来,引导国有资本进一步加强这些行业、产业的高端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研发、生产,促进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重组,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强了规模效应。同时,国有资本对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维护国家安全、抵御外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央地”对接合作对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区域经济增长上看,央企给地方带来的不仅是投资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更多新的理念、新的业态和新的管理方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了一批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对提升地方形象和综合实力起到巨大的作用。[1]
3.“央地”对接合作对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司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在目前市场经济还发育不完善的我国,治理机制、治理水平、风险评价等还存在许多亟待变革的地方。地方与央企对接,推动地方企 业改革重组,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股本结构,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客观上对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公司管理水平和提高公司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央地”对接合作对完善地方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起到了引领作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参差不齐,运作尚不规范,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位、越位和错位的问题。央企为地方国资监管机构带去了新鲜的理念和可行方法,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具有重要意义。[2]
二、福建与央企项目对接如火如荼
地方政府与央企合作由来已久。探寻地方对接央企的历史脉络,起点在湖南。[3]近年来,地方与央企合作渐成风潮,上海、广东、江苏、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省区市都纷纷与央企对接合作,金额巨大。
福建地处东部沿海,曾为海防前线,国家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工业项目欠缺,重大项目更是少而有少。但海西建设从区域设想上升为国家战略至今,福建始终得到国家相关部委鼎力支持,先后有80多个国家部委、央企与福建签署了合作协议、会议纪要,或出台政策文件,支持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海西先行先试。[4]近年来,央企对福建的投入不断加大,合作范围不断拓宽,一批有规模实力、有自主品牌、有很高知名度、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央企业在福建落地生根,成为引领和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与此同时,福建坚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和拉动,不断深化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全力推进与央企项目对接。众多央企青睐“海西”机遇,大型央企纷纷赴闽抢滩布局,“海西”已成为吸引央企投资的一片热土。
众多大型央企、大型项目的落地,成为福建经济“量升质提”的加速器,之前较为薄弱的工业基础得以改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港口、岸线、海洋等优势资源陆续“激活”,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省份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全面提升,逐步形成了“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集群”的倍增效应。【5】作为最早到福建投资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已经建设了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引进了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等跨国公司组建联合石化公司,成为福建与央企合作的标志性项目。福建联合石化公司目前炼油能力居国内第6位,乙烯生产能力居国内第8位,其炼油、乙烯的竞争力目前在亚太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与中石化的合作,不但成就了福建石化产业的支柱地位,还通过集聚中化重油、合成橡胶、湄洲湾氯碱等一大批项目,培育了石化产业群,提升了我省石化产业的层 级水平,带动了泉州石化产业群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福建合作起步也较早,目前合作成效显著。1995年,中国海油就开始与福建合作推进LNG总体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约240亿元,包括站线项目、三个燃气电厂和五个城市燃气项目,改写了福建缺少天然气的历史,为福建可持续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中国铝业在发展规划中,将福建瑞闽公司列为西南、西北、东北、东南和河南五个铝加工基地中的东南铝加工基地,总投资31亿元的中铝瑞闽高精铝板带工程,使福建从此有了高端铝材产品。
福建省发改委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已有国家电网、中国建筑、航天科工等17家中央企业与福建签约合作。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底,在闽投资的央企已超过90家,合作项目400多个,其中,纳入全省跟踪管理系统的央企项目234个,总投资达1.37万亿元。[6] 众多央企落地,除了做大福建经济规模以外,更重要的在于塑造现代工业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推动福建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
三、大规模央企“青睐”福建的原因分析
从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促进与央企项目对接的高度重视和中央对海西战略的支持来看,大规模央企入闽加快与福建对接的原因,主要有:
1.福建作为中央对台工作的前沿平台,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加重要、更为特殊的作用。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加上血缘相亲、语言相同、习俗相近,在发展两岸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近年来,中央把“支持海西”提到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层面来考量和部署,表明了中央对福建的重视,也凸显了福建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央企业加强与福建的战略合作,是中央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明显的“新政治经济学”意义。
2.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东出台湾海峡,西联内陆腹地,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福建在历史上成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而作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近年来福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体地位正日渐凸显。与此同时,近年来福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补齐历史遗留的“短板”,先后投资1000多亿元修建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项目; 主干电网从220千伏升级为500千伏;通过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一批独具优势的沿海港口。此外,还密集出台12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而且,由于福建生态环境优越,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较强,开发密度及发展潜力大,沿海地区有望成为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同时,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可预见的良好前景,也极大提升了央企投资信心。“十一五”末期,福建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交通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改革开放积累了丰富经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了发展活力,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对台优势等进一步显现,已成为推动福建跨越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
3.福建跨越发展,迫切需要又好又多的大项目支持。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好海峡西岸经济区,既要依靠“内力”,充分调动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要依托“外力”,借梯登高,广泛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尤其是来自中央企业的力量。中央企业规模大、实力强,科技创新水平高,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有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福建与效益较好、实力雄厚的央企合作,项目带动,可以聚集发展要素,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
4.福建立足自身优势,尽最大努力为央企落户创造一切可能条件,是众多央企入闽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各区市全力抓好洽谈会项目的落实,着力完善配套条件,落实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效率,千方百计推动大型央企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推进了对接合作大项目的进展。
总之,空前的战略机遇、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央企投资福建的多重动力。而央企强大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上省市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央企对接”为央企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提速找到完美的契合点。
四、加快福建与央企项目对接机制创新
福建与央企项目对接,其基本精神就是在与央企对接合作过程中,福建应找准自身定位,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和发展需求,从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出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防止投资行为异化,防止地方的政治理性与央企的经济理性发生冲突。其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互利共赢。
在加快福建与央企项目对接过程中,必须不断创新对接机制。
1.创新项目责任分工机制,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和推进落实的责任单位。项目推进落实的责任主体是项目业主和项目所在地政府、开发区、台商投资区管委会。省发改委负责央企项目的牵头预审、汇总、协调、报批工作,统筹做好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汇报沟通工作,并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协调项目落地中存在的问题;省国资委负责做好央企对接合作项目的省级预审和跟踪推进、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各地政府要加强三维项目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主体,层层建立责任制,适时掌握项目动态。
2.创新项目分层推进机制,层层加快工作进度。通过建立和完善项目预审制度、项目退出机制,对符合审批立项条件的项目,相关行政审批部门简化审批环节、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使项目尽快获批;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部分条件不符合的项目,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介入,提出解决问题的线路图,帮助解决问题;对不符合审批立项条件的项目,且经过努力仍无法达到审批立项条件的项目,经会商后报省里申请退出。
3.创新项目协调保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具体问题,推进项目建设进程。省政府要定期召开项目要素保障联席会议,专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搭建与央企、央企驻闽单位互动交流平台,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4.创新项目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加强项目动态管理,突破重点难题。强化央企项目动态管理库建设,省发改委制定项目推进工作计划。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央企对接合作项目全程跟踪和服务制度,“引进前”注重谋划和交流互动、“引进中”注重协调和解决问题、“引进后”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已签约尚未得到国家批复的前期项目,争取早日得到国家批复、核准。各级政府应重视建立信息交流和通报机制,及时反映央企对接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和央企合作重要动态、重大问题。
5.创新项目人才引进机制,形成人才、项目、技术、资本对接机制,促进人才与项目对接互动。项目所在地政府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用于央企职工住房建设。优先为央企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和海外引智等提供服务;积极搭建毕业生与央企双向选择对接平台,为央企接收我省毕业生在就业手续办理、人事代理、户口落户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
五、加强福建与央企项目对接的配套支撑体系建设
加快福建与央企项目对接机制创新,必须加强配套支撑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央企入闽的环境建设,主要是加强福建资源、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硬环境的规划、开发和建设,加强福建文化、政策、制度、法律、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建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寻求多种形式的合作,吸引更多央企“入闽”发展。
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央企入闽”价值评价体系,跟踪评价“央企入闽”后在整合福建的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创业就业机会、带动地方和国际国内竞争实力等多个方面的价值实现情况。
再次,要加强通过央企入闽带动外企、民企入闽的带动政策措施建设,在政府引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符合福建发展的外企(外资)、民企(民资),鼓励非公企业配套发展下游、终端产品,延长产业链,拓展非公企业与央企的合作空间,从而促进外企、民企与央企及福建资源、政策优势互补格局的形成。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福建要牢牢把握中央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难得历史机遇,积极响应国家“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部署,在成功实施央企对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与大型民营企业的对接,实现央企、民企和外企齐头并进,推动福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2]李保民.央企与地方对接五大优势[J].现代国企研究.2010,(1).[3]王道军.对接央企的全国冲动[J].上海国资.2010,(3).[4]陆天然.省部合作助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N].中国改革报.2011-09-13.[5]涂洪长,胡苏.福建推进央企民企外企“三维对接”为经济发展提质量[EB/OL].新华网.2012-06-06.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6/05/c_112123977.htm.[6] 温晔,董建国.中央企业大规模进入福建[EB/OL].http://.作者简介:林善炜(1969-),男,中共福州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第四篇:在保企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保企座谈会上的发言
保企合作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1年5月1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有限公司代表***,今天非常感谢受邀参加市信用担
保有限公司成立一周年保企座谈会,更为荣幸的是能够作为企业代表与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感谢主办方所做的精心安排。我的发言标题是“保企合作,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主要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以及企业界的朋友汇报会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们公司目前的简要状况;二是我公司与市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合作感触。
一、企业概况
我们成立于2007年6月,座落于路,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
约6万平方米,是一家集铝合金型材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与铝合金门窗幕墙加工制作、工业铝材生产于一体的最大的综合性铝型材生产企业。拥有多条技术先进、配套齐全的铝材熔炼、熔铝挤压、成毛坯铝型材氧化、铝材电泳、铝合金粉末喷涂、铝合金门窗隔热、木级转印等精加工生产线。
二、与市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业务合作感触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奉行“诚信、优质、创新、共赢”的企业精
神,恪守“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经营理念,并致力于市场
铝材新品的开发,振兴民族铝材工业,创中国自己的世界铝型材品牌。1
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业、装饰业、工业等行业,不仅具有节能、隔热、外观新颖美观、结构简单牢固、密封性好等特点,还获得多项专利技术,但由于资金短缺,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每月产能只有200万元左右。2011年初,市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给予了我们积极的支持,他们用最优质的服务和最高的工作效率,顺利为我们提供了1000万元的贷款资金担保,确保了公司正常的生产,五月份产值已经达到1000万以上。
没有市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提供的良好服务,就没有今天的成绩;没有市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发展!在此,对市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我真诚地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继续得到市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同时祝愿与市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友好合作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深信,有市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支持、有如此高效优质的服务、有着不断创新发展的理念,我一定会把握机遇,进一步拓展公司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不断的把企业做强做大,来回报社会。通过三年的时间,力争实现年产值10亿元,解决300多人就业。
最后祝各位领导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第五篇:某某在全县银企对接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银企对接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银企对接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通过银企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在政府、银行、企业之间,搭建一个增进了解和密切联系的平台,进一步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间沟通合作机制,促进地方经济和金融事业共同繁荣。刚才,人行向我们通报了各金融机构上半年运行的基本情况,工业办主任、政府党组成员同志通报了各金融机构上半年对工业企业贷款情况,十家银行就各自贷款流程以及扶持政策向大家作了说明,两家企业代表就如何与银行主动对接、怎样加强内部管理等工作作了很好的经验介绍,讲的都很好、很透彻、很具体。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银行要创优服务,当好经济发展的“服务员”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各金融机构的中心任务,也是推进固始跨越发展的根本保障,各金融机构要适应国家政策的调整,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转移到帮助地方企业解决资金困难上来,转移到服务地方经济上来。
一要扩大信贷总量。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得益于各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但是与*始发展的任务相比,银企衔接不力、信贷总量偏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今年1至7月份,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x亿元,比年初增加x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x亿元,比年初增加x亿元,新增存贷比达x%,新增工业企业贷款x亿元,占今年全县新增贷款的x%。虽然各项指标在全市均排在首位,但是与国家规定的75%上限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剩余的资金都以货币的形式存放在银行,没有变成经济血液,没有变成资本资产,其中大量资金被上级银行调走,用于其他地方的发展。各金融机构要深刻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唇齿相依、密不可分。要以加快固始发展为己任,创造性地把各项政策用足用活,千方百计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多提供资金支持。今年以来,央行连续两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加之我县是国家政策支持的定向地区,经过考核,又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定向下调了1个百分点。就我县而言,2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就释放出可用资金x亿元,6、7两个月,央行连续下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贷款下调比例逐渐扩大,一方面就是要鼓励存款分流扩大民众消费和投资,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降低企业贷款成本,振作企业投资信心。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多为中小企业,基本上都靠借入资金来发展,银行信贷是其非常重要的依靠,但从我县信贷实际可以看出,部分银行不仅没有做到雪中送炭,甚至有的银行还在加紧收贷,加剧了企业生存的困难。
二要创新金融产品。一个新的金融产品,可以搞活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甚至搞活一方经济。各家金融机构要根据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和实际业务情况,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多研究政策,为一些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推出不同的信贷品种。前几年,农合行为xx酒厂推出的原酒贷款,这就是个创新。所以,我们的银行不要一提到贷款,就是要土地、房权、生产许可等一大批证件,我们的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有些还是小微企业,发展本来就步履维艰,如果银行的门槛设置过高,那么这些企业就没有了生存空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也在努力地想办法,成立了担保、投资等机构,为企业争取银行资金扶持,各银行也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想,去考虑,要多帮助他们想办法、出点子。比如,我们可以尝试用企业的存货应收帐款、在建工程等作为抵押贷款,也可以增加抵押担保的价值比例,真正为中小企业发展开辟一条绿色的金融通道,我们的银企合作才会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要优化服务机制。金融机构要变被动接受贷款申请为主动寻找优质客户对象,要不断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经营和资金需求。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金融机构逐年增多,民间资本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并逐渐发展壮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也在不断提升。就我县而言,最近我们又将增加一个xx村镇银行,一个小额贷款公司。上半年我县资本市场融资近x亿元,差不多是银行贷款的1/3。所以说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面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大,郑州的商业银行都能主动跑到我们这里来寻找客户,可见竞争是多么的激烈。如果我们银行不能转变观念,主动提供优质服务,还像过去那种“老大”思想,那么我们的银行就有可能被市场经济发展所淘汰。所以各金融机构要主动为企业提供国家金融政策、形势、贷款、程序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分析,市场预测,用好现有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实现业务不断拓展。农合行、xx村镇银行为什么存贷比能达到70%、60%以上,就是因为他们的贷款门槛低,他们的审批环节少,同时他们的服务也很好。我们的其他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主动与上级行衔接,把我们的实际情况向上级行汇报,我们是省直管试点县,我们又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中小企业多,工业经济刚刚起步,又拥有两个产业集聚区,可以说,到处充满了发展的机遇,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就一定能够取得银企双赢。
二、企业要积极主动,当好市场经济的“战斗员”。
当前,*经济发展正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要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地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冲锋陷阵,贡献力量。
一要主动沟通促对接。政府在银企之间只是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真正发挥主要作用的在于企业自身。企业要做大做强,单靠自身力量不够,真正发展好的企业、成长性好的企业、效益好的企业都是充分利用金融,借鸡下蛋,借船出海。各企业要树立“无钱找市场”“缺钱找行长”的理念,使银行成为企业的第一选择,企业成为银行的第一客户。各企业负责人一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横向联系,利用各种平台或媒介主动与金融部门接触,邀请金融部门到企业考察,定期筛选项目供银行选择,主动向银行通报项目谋划和运行情况,引导银行挖掘好的项目,增强金融部门的投资信心,解决好企业发展与信贷资金“两张皮”的问题。今天参会的企业都向各家银行发放了各自的企业简介、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这就很好地说明了我们的企业是真心而来,诚心而来,也是主动而来。
二要精选项目求支持。企业要贷款,首先得有好项目。现在看来,只要是成长性好的项目,就不会缺少资金支持。各企业都要安排得力人员,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研究本行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及时提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有市场前景的好项目,精心论证,用心包装,为金融部门向上级银行推荐贷款项目创造好的条件,引导金融部门把资金与好企业、好项目、好产品有机结合起来,以投入增效益,实现由资金向资本的转变,由保安全到求效益的转变。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模以上企业要加强联网直报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以争取金融部门的更大投入和长久支持。只有把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我们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才会有条件和基础。
三要讲究诚信谋合作。各企业一定要有长远眼光,视信誉为生命,对银行要坦诚相待,主动参与,接受信用资质认定,不断提升信用等级,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让投钱者对花钱者的家底心里有底,有利于银行提高信贷效率,提高银行增加信贷投入的信心。要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按时还本付息,坚决杜绝借款积极主动,还款消极被动的现象,在银企间构筑起信任、合作、互利的和谐关系,用诚信不断开创银企合作的新天地。
三、政府要牵线搭桥,当好银企对接的“联络员”
一要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认识,把支持金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和更加重要的位置,主动关心和支持金融工作,协调解决好影响金融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积极打造“诚信固始”,把治理整顿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信用制度、创建金融安全区,作为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支持金融部门按期收贷收息,处置不良资产。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对金融监管部门发现的风险苗头,积极研究处置措施,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二要继续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当前存在的“贷款难”,实质上也是“担保难”的问题。我县现有担保公司4家,其中3家已经取得许可认证,另有一家正在等待认证。截至6月底,我县担保公司在保余额x亿元。去年年底,政府与市建行合作,成立了中小企业助保金池,现已发放10多笔贷款共计x万元。各担保公司要建立自身积累机制,争取做大做强。要继续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在确保资金安全运转的前提下,发挥信贷双方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为金融机构化解信贷风险,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同时,财政也要加大对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利用财政税收杠杆调节机制,引导担保公司为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提供更大的担保服务。要建立担保风险补偿和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体系,注意控制担保决策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不断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要建立银企对接的长效机制。银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银企对接活动就能解决企业需求资金的问题。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可靠的保障体系。要跟踪督查,提高履约率。各银行要对照各自特点和今天参会企业的资金需求,认真研究,抓紧拿出方案,确定合作对象,每家银行至少要选择3家企业进行合作,并在适当时机举行签约仪式。这项工作由金融办牵头,县政府督查室、人民银行、银监办等部门要对签约项目的履约情况定期进行督查,并对对接项目跟踪落实、适时调度,使签约资金按计划尽快落实到位。对在履约落实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予以解决。要建立定期协调机制。县金融办要定期开展“请上来”、“带下去”活动,把有信誉、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请到银行,介绍企业的发展情况和资金需求;把银行的同志带到企业去,让他们了解企业,熟悉企业,并向企业宣传国家的金融政策和贷款规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定、落实有关政策,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持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对银行金融机构的奖励办法。前一阶段,金融办参照外地做法,起草了《**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存放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目前正在讨论阶段,待讨论通过后,我们将颁布实施,目的就是引导各金融机构把更多的资金投放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
同志们,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部门和企业是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整体,银企合作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希望各金融机构和各个企业,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逐步建立起全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各位银行行长,谢谢各位在座的企业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