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钢铁发展趋势分析(赵喜子)

时间:2019-05-14 00:2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年钢铁发展趋势分析(赵喜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钢铁发展趋势分析(赵喜子)》。

第一篇:2017年钢铁发展趋势分析(赵喜子)

2017年钢铁发展趋势分析

(赵喜子)

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

2016年我国钢铁形势明显好于去年已成定局,这是所有业内人士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去年现在,我(不只是我)曾讲过:2016年将是钢铁行业最“寒冷”的一年,结果正好说反了,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

今年2月钢材价格指数降到历史最低点54.6点,正当大家感到毫无希望的时候,3月末开始陡升到84.6点,之后虽有起伏,但没有低于76点,1至10月平均价格指数为80点,中钢协资料显示11月18日高达89点;

年初全国粗钢产量降幅一度高达5.7%,大家估计全年钢产量会下降2%左右,结果3月后降幅逐月收窄,9月转为正增长,1-10月累计粗钢产量同比增长0.7%;

原来估计2016年钢产量不到8亿吨,现在看来会超过8亿吨,而且超过去年钢产量;

1至9月重点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252亿元,加上民营钢铁企业,有350亿元左右,预计全年实现利润400多亿元,而去年亏损400多亿元,增加了800多亿元,平均吨钢增加利润100多元。销售利润率去年-2.23%,今年估计1.4%左右,为近五年来最高,企业亏损面也大幅下降。

为什么会是这样?

根本原因是中央采取精准刺激投资的办法奏效。含义是:放弃以往那种乏乏的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做法;对单纯的靠货币政策刺激投资的做法进行调整,重在把控选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今年1至8月,全国城市固定资产投资36.6万亿,同比只增加8.1%,但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7.08万亿,增加了19.7%,而且资金到位情况很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含钢量高,每亿元投资消耗钢材1200公斤左右,7.08万亿元投资消耗钢材8500万吨,年化消耗钢材1亿吨。

其次是房地产热。今年以来,地方政府为减轻政府还贷压力,默认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与此同时,银行放松房地产信贷政策,加大房地产杠杆力度,1至9月,银行开发贷增加1.2%,按揭贷增加51.4%。;加上民间资本没有好去处,投资房地产成最好选择。这几方面原因,使房地产迅速升温,今年1至9月房地产投资规模7.46万亿,同比名义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而且资金到位情况很好。新开工面积增长12%,达到12亿平方米,为近几年新高,仅新增的12亿平方米,消耗钢材就高达800万吨左右,年化消耗钢材1000万吨。

以上两个因素是最根本的。有一些其他因素,但不是主要的,比如去产能,实际并没有去多少,钢材价格3月份就大涨了,而那时去产能刚刚起步。但去产能对市场心理预期发生积极作用。

2017年会是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我个人看法是,明年不会有今年这么好,但也不会回到2015年:

首先,我国经济下行开始趋缓,“平稳是主调,预期在向好”。目前,CPI和PPI都不同程度上涨,PPI已经结束连续50个月的下降趋势,表明市场供需形势有所好转;连续6年的经济回调和连续两年的GDP在6.7左右,表明经济下行的速度明显趋缓。按照经济学家所说,到没到底,要看“三只靴子”是否落地。他讲的三只靴子是出口、投资、房地产。意思是中国GDP不过度依赖出口、高投资和房地产时,经济就开始步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现在已经有两只落地,即出口、房地产,还有一只正在落地,就是高投资,而投资占GDP比重实际上在逐年下降,所以中国经济很可能在一两年内接近L型底部。一旦触底,我国经济今后就会在一个新常态下稳定运行。

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估计会对当前经济形势有一个明确的分析和判断,对明年和今后几年经济的稳定运行,提出系列指导意见。这对钢铁行业来说是根本的利好。

其次,明年是十三五的第二年,实现两个翻番的关键年。为保翻番,十三五期间每年GDP必须达到6.7左右。在新兴产业还不能完全接替传统产业的情况下,为保GDP,必须维持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传统产业的稳定发展,因此钢铁峰值区不会只有两三年,钢产量不可能在2020年之前迅速陡降到6亿多吨,而会在7.5至8亿吨之间。刚刚发布的钢铁十三五规划已经说得很清楚。发达国家也有这种现象,即峰值区间钢产量也会有波动。

再次,房地产不会像2016年这样火热,但也不会让房地产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房地产对GDP影响很大,决策层会在保GDP和防止“脱实就虚”、防止金融风险之间找到平衡。明年决策层对房地产实行调控,防止过热,已是大概率事件,这对钢铁有直接影响。

再其次,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公益性项目建设,大型钢结构项目建设将会加大投资力度,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带动钢铁产业走出去的步伐将逐渐加快。这些对钢铁行业都是利好。

最后一点,就是化解产能过剩会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利于钢铁效益的提升。化解产能过剩有两个含义:去产能;为过剩产能找出路。化解过剩产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化解过剩产能,使钢铁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得以建立和改善,为企业转型升级和行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使钢铁工业健康稳定发展。

今年去产能4500万吨,现在看来,任务能够完成甚至超额完成。明年任务我以为也能够完成。我建议大家在去产能问题上,一定要与中央的战略安排保持一致。要注意一个口径,就是不要过度宣扬我们的产能“严重过剩”。

最近我在关注一个情况,本来不想说的,但在去产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迫使你不得不去思考,就是我国钢铁产能到底是多少?

今年3月以后,由于钢材价格大涨,钢铁企业产能充分释放,连一些过去已经淘汰的落后产能和地条钢产能都纷纷复产。据一个权威的大数据公司提供的动态数据,630座高炉(占全国高炉容积的70%多)今年3月至现在,高炉开工率不论按个数还是按容积计,均在86%左右,没有低于83%,照此换算,钢铁企业设备利用率80%以上。按今年产钢8.07亿吨、设备利用率80%计,年底的产能应是10亿吨。由于今年压减掉了4500万产能,意味着年初产能是10.45亿吨,这里面很可能还包括一部分无效产能和地条钢产能。因此我们的产能没有12亿吨!

如果上述成立,2017年只要把剩下的3000多万吨落后产能和地条钢产能压减掉就基本完成任务了。

总之,中央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增长处于合理预期范围内,在宏观调控方面还有很多选项,还有很多政策空间,我们要坚信中央对钢铁行业加强共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安排,坚定不移地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转型发展。

从化解过剩产能,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这个意义上说,明年将是钢铁行业的转折年,是转型发展的机遇年,钢铁企业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遇,为自己今后发展定好位,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扎实。

去年我们对2016年发展趋势分析结论虽然错了,但前置词是如果化解过剩产能不能达到预期,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2015年状态,则钢铁行业将是最冷的一个寒冬。

这一次的发展趋势分析会不会也反过来呢?相信不会。但如果化解过剩产能没有达到预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又出现反复,国际形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回到2015年也不是没有可能。

2016年12月8日

第二篇:两岸关系发展趋势分析

关键字:两岸关系 台独 美日 倒扁 马英九 对台政策 摘要:

台湾自古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在李登辉,陈水扁等人的执政下,台湾一步步走上了历史的歧路。“台独”分裂路线在台得到大肆鼓吹,“台独”分子不断开展所谓的台独活动。其中,以陈水扁的台独活动最具代表性。在台独问题上,美国和日本等国虽表态不支持台独,坚决拥护一个中国政策,但台海局势多次成为他们要挟大陆的利器,而且屡试不爽,维持现状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中华民族的统一对他们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正文: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我要回来,母亲,母亲!”一曲《七子之歌》,曾让多少大陆人民与台胞们潸然泪下。随着时间的积累,大陆人民对台湾早日回归的殷切期盼亦越来越强烈。然而,目前台湾境内的台独势力不断扩大,两岸关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就今后台海关系的发展趋势做一分析。

台湾自古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成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后台湾先后成为了荷兰,日本的殖民地。政治发展进程开始与大陆有了差别。后在李登辉,陈水扁等人的执政下,台湾一步步走上了历史的歧路。“台独”分裂路线在台得到大肆鼓吹,“台独”分子不断开展所谓的台独活动,以谋求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其中,以陈水扁的台独活动最具代表性。

从2000年5月陈水扁执政开始,便以“一边一国”为基本前提,以“统合”论来适应国际生态,全面推进“台独”蓝图的实现。

2002年8月3日向“世台会”发表的电话讲话中,陈水扁明确将两岸定位为“一边一国”,主张“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而2003年,陈水扁抛出“正名”“公投”“制宪”的“台独”时间表,2004年底重提“公投”“制宪”,2006年初废除《国家统一纲领》,终止“国统会”的运行,2007年提出制定“第二共和”,“宪法”,表明走向执政的民进党已经走上了“台独”不归路。其基本思路是:固守“台湾已经是一主权独立国家,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基本立场,以“宪政改革”的方式解决“台湾独立”的法统困扰;以“公投自觉”的方式内争民意,外争国际舆论支持;以思想文化的“去中国化”为手段,全面以“台湾认同”代替“中国认同” ;以“统合”方式,通过两岸文化、经济的“统合”发展到确保台湾以民主国家的身份进入亚太或中华国际联盟,和平实现“台独”。

在台独问题上,美国和日本等国虽表态不支持台独,坚决拥护一个中国政策,但台海局势多次成为他们要挟大陆的利器,而且屡试不爽,维持现状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中华民族的统一对他们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的。这直接或间接地为陈水扁等台独分子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面对台湾愈行愈远的现状,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强烈要求两岸和平统一,实现“一国两制”。自02年以来,胡锦涛主席领导的党中央在对台政策上始终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和五个基本点”。“一个中国” 是对台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必须遵守,不容讨论。“五个基本点”包括:一根主轴、一部法律、一条战线、一个有效途径和一个阶段性目标。其中“一根主轴”是指目前我们处理台湾问题时可以暂时不谈“一国两制”和“统一”,但必须以“反台独”为主轴;“一部法律”指《反国家分裂法》,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我们首次以法律形式反对台独,这对岛内的分裂份子有很大的威慑作用;“一条战线”指我们应当团结岛内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两岸四党”的反台独统一阵线;“一个有效途径”指通过举办各种农业交流会促进两岸农业交流;而“一个阶段性目标”是指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但就目前现实来看,要想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伟业,依然羁绊重重。

首先,除了台湾政府的坚持态度外,在台独分子的鼓吹下,一部分台湾民众已对统一中国的信念有了动摇。目前的台湾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本土人和大陆移民。本土人一般是指1949年以前移居到台湾的大陆人及后裔;大陆移民是指国民党退却到台湾时及以后移居到台湾的大陆人及其后代。本土人由于移居台湾的年代比较久远,本身没有太多的大陆情结。所以,在政府的影响下,他们便产生了要求台湾独立的愿望。大陆移民则不同,由于他们移居台湾不过几十年,与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愿意与大陆一刀两断。尽管他们不愿意与大陆统一,但也不愿意台湾独立,维持现状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第二,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还会牵涉到美国和日本的态度。众所周知台湾之所以和大陆能够保持近60年的隔绝状态,很大程度上来自美国的对台政策。国共内战的结果是国民政府被迫迁往台北,当时的形势是蒋介石已经做好解放军武力攻打台湾,而自己在无法守卫的情况下流亡他国另组流亡政府。可以说当时的台湾岛内到处都弥漫着失败的悲情。可是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国际形势出现变化。美国因为韩战的关系重新认识到偏安一隅的国民政府的价值,从而出兵海峡,帮助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中站稳了脚跟。这一切导致了两岸至今仍然隔绝。之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制造了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并在蒋介石拒不合作的情况下,引导并鼓励“台独势力”发展多年。日本也与此相同。由于日本做过近50年的台湾母国,所以“台独分子”对日本有着很深的感情。这其中以李登辉最为著名(李登辉甚至认为自己二十来岁前是日本人)。所以要解决台湾问题已不仅仅是两岸之间的问题了,要解决台湾问题必将要涉及美国和日本的意见。虽然前景不甚乐观,但我们在最近的“倒扁”事件中,也看到了一丝希望。此前由陈水扁及其亲属贪污腐败而引起的“反贪倒扁”运动规模庞大,共有一百多万台湾民众自发参加。而在这一百多万民众中,不仅包括反对民进党的“泛蓝”阵营,也包括支持民进党的“泛绿”阵营,所以有人称这次运动“跨越蓝绿”。这在台湾以往的政治运动中非常少见,由此可见民众对陈水扁的极度不满。这次活动之后,台湾岛内政治力量的对抗将由“蓝消绿涨” 转为“蓝绿平衡”,“泛绿” 阵营中将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民进党的贪污腐败和在政绩上的空白而对其失去信心。但由于国民党自身的一些原因,“蓝绿平衡”在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发展为“蓝涨绿消”,所以经过此次“倒扁”运动,岛内政治力量的对抗将趋向平衡。

其次,在区领导人选举中反对“台独”、承认“九二共识”的马英九代表国民党重新赢得执政权后,两岸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共存异、共创双赢”的原则,推动海协两岸周末包机直航达成协议并成功实施,而使以往风云变幻、乱云飞渡、危机四伏的两岸关系大大改善,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3.22大选”后,大陆方面不断释出善意,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先后会见现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萧万长、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并表示,“当前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创建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湾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为两岸的良性互动创造了极佳的氛围。通过对台湾水果实行零关税及对台湾籍学生同等收费等一系列具体务实、惠及台湾百姓的政策,使大陆在台湾民众心中的形象日益趋向正面化。

至于马英九方面,他也认识到陈水扁“激进台独”路线的危害,以及岛内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渴望,决定走两岸和平、共创双赢的路线。

5月20日,马英九发表就职演说。在这场被外界高度关注、认为是马未来4年两岸政策风向标的重要演说中,两岸关系成为重头戏,占了近1/4篇幅。演说以承认“九二共识”为基础,向大陆发出了改善发展两岸关系的信息。马英九称,由衷盼望两岸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开启和平共荣的历史新页。两岸人民共属中华民族,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5.20”正式执政后,马英九遵循“九二共识、一中个表”的基调处理两岸问题,与陈水扁执政时期、坚持的“两岸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有了根本的改变。

最后,我必须要说,中国走向统一将是大势所趋。从感情层面来说台湾人民是血浓于水的华夏子孙,从具体利益方面来看,台湾离不开大陆,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成为两岸同胞坚定的共识,不可违抗的主流民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陆现在的国际声誉日益提高,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近代的屈辱走向当代崛起的巨变,已经步入再创辉煌的伟大时代。目前中国大陆的日益强大是两岸必将走向统一的决定力量,两岸由长期隔离到走向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

第三篇:2012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2医药行业未来发展简要分析

一、中国医药行业景气刚刚开始

1、医药行业将进入新一轮有序成长期

综观历史,中国医药产业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如图1 所示),2009 年,历史的车轮迈过一个拐点,进入在新医改牵引之下的有序成长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医药工商企业将加速淘汰与整合,强者恒强。医药工业企业将从5600 多家减少至约500 家,医药工业企业将从12000 多家减少至约1200 家。未来医药行业企业都可能或早或晚分享到“需求扩大vs 供给集中”所带来的高成长。

2、“全民医保”有望提前实现——激活需求,蛋糕无限扩大

2002 年国务院提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3 年全国不到8000 万农民参合,到2008 年已经覆盖约8.1 亿农民,参合率达到了91.5%,提前两年实现

以中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当前医疗消费水平为依据,市场普遍测算“全民医保”将带来约2000 亿元的药品消费蛋糕增量。事实上,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政府民生工程全面完善和刺激内需政策,潜在需求将被激活,未来的蛋糕远不止2000 亿元。

3、消费提升潜力巨大,行业成长刚刚开始

如果横向比较,2004 年中国人均卫生费用仅是美国人的1.16%,日本人的2.5%,俄罗斯人的28.9%,未来拥有巨大提升空间。

二、两会之后政府投入民生更明确,医改三年规划步入落实期

国务院在1 月12 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 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3 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 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会议决定,从2009 年到2011 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图6)。

1、新医改保障:3 年投入8500 亿元

医改三年规划方案同时指出:初步测算,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 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 亿元。09 年3 月的“两会”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其中中央财政将承担3300 亿元,其余由地方财政承担。

卫生费用占GDP 比重有望提升。从我国卫生总费用来看,虽然每年总额都在持续增长,07 年达到11289.5 亿元,08 年卫生部预计达到12218 亿元,但近几年占GDP 的比重都是下降的(见下图7)。随着政府大力增加投入,未来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将有望明显提升。

别为城镇居民40 元/人和新农合50 元/人)。我们粗略测算,通过“扩面+提高补助水平”,到2011 年医保支出将达到3567 亿元,较2005年增长超过200%。

三年规划目标实现确定性大,“全民医保”有望提前实现。2007 年底,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的结余就高达2477 亿元,已经远超08 年实际需要支付的约1756 亿元,在中央和各地财政明确投入下,到2011 年达到规划的医保覆盖和支付水平是比较确定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新数据显示:08 年底参加新农合的人口8.14 亿人,参合率91.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试点城市也有07 年88 个增加导08 年317个,参报人数增加7359 万,总计达到1.17 亿人。表明新农合覆盖率已经超过90%目标,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也在加速提升,我们判断“全民医保”有可能提前实现。

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有待大幅提高。目前医保的报销比例还不高:2007 年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的基本医保和农村人口医保对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分别是70%、50%和30%。这导致2007、2008 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结余率高达34.8%、32.8%,远高于发达国家控制在10%以下的水平。未来存在提高报销比

了一项48 亿元投资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详细计划:支持7300 多个农村卫生项目,包括县医院26 个,县妇幼保健站59 个,县中医院72 个,乡镇卫生院1610个,村卫生室5547 个。其中乡镇卫生院的投资所占比例超七成,达18.91 亿元;新建农场、林场和海岛基层卫生机构,以及包括东部贫困地区在内的卫生院约6000 个左右。其中,全国有农场、林场和海岛基层卫生机构近3000 个,卫生院3300 多个。该投资计划两年内完成,届时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将基本得到全覆盖。

三、结论

未来10 年是医药行业黄金发展期。

第四篇:商业地产发展趋势分析

商业地产发展趋势分析

从2007年到2009年上半年,宏观调控的严峻形势令住宅开发面临相当的困境,而商业地产则被认为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避风港湾。2009年大的动荡以及种种不可知因素依然可能存在,商业地产的需求在短期内必定面临着挑战,但从更远来看危机会带来更多的机遇,谁把握了机遇就会掌握未来。

一、商业地产新的机遇和挑战

1、住宅市场遇冷商业地产预热

在楼市住宅开发陷入低迷期时,商业地产迎来了发展转机。受经济大环境的不利影响导致目前单纯投资住宅开发利润下滑和风险增加,是开发商们转投商业地产的一大原因,是为通过持有商业物业和商业运营实现商业地产本身之外更大的商业价值,从而降低风险和增加利润。开发商成功持有的这种示范效应,同时带动了民间资本对商业地产的投资热。本土的开发商也正逐步调整住宅与商业物业的开发比例,以期平衡收入分配。然而,大部分本土开发商都是商业方面的新手,他们期待与基金、与有相关经验和工作轨迹的职业经理人合作成立合资企业。

投资商们寻求的是商业物业上稳定的投资回报,而持有型物业有着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收益相对稳定并且长期化,二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和化解经济波动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三是更加容易成为投资机构旗下众多资产中的优质资产。商业地产,在一些开发商未来几年发展战略书上已经标记为重点。如2008年12月份,世茂股份重组正式完成。这样一来,世茂商业项目开发将由原来的“分家而治”变成为“拧成一股合力”。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对中国内地商业地产现在也流露出兴趣。曾在上海收购翠湖天地等高档住宅的英国地产开发及投资公司高富诺,又新成立了6亿美元基金,下一个重点投资目标转为了大陆的购物中心;不久前,黑石集团在上海浦东成立商业管理公司,意图大力进军商业地产。

2、“救市”政策或利好商业地产

2008年,国际投资机构和银行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对中国投资的承诺无法得以实现;住宅市场也急剧萎缩。尽管目前商业地产存在不少困难,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大趋势没有变,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预期仍然没有改变。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08 中国商业地产专家报告》强调:国家业已出台的救市措施力度非常,其中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革试点等等,对商业地产是利好消息。最近三年之内,建设部要动用中央财政9000亿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很大一块就是新区建设,也会给商业地产提供巨大的投资机会。在此种情况下,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预测:2009 年上半年商业地产发展可能还会有困难,下半年就会有回暖。尤其是中低端商业地产;区域型、社区型商业地产,更会有较大的利好消息。消费依然强劲。

3、收益高吸引新行业涉足

在楼市普遍不景气情况下,开发商拿地都十分谨慎,再加上开发商资金短缺,于是丧失了拿地的热情和能力。不过这样一来,却给其他行业的企业进军房地产提供了时机和空间。这些外来企业资金相对比较充裕,并且以商业用地为主,建成后可自用,并且目前股市也处于低迷,投资类产品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拿地也可以显现为保值增资的一种投资行为。一些外来新行业已经迫不及待涉足房产开发与经营。近日,七喜控股引起房产界关注,虽然竞拍土地失败,但七喜控股意图拍得土地用于开发商品住宅,进入房地产市场实现公司多元化策略的举措已经暴露无遗。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其他行业的企业还以购买自用办公楼方式,实现曲线进入房地产领域。2008年11月份,上海北外滩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两幢写字楼被中化集团等大型央企收购,投资总额达到了70亿元。保险资本也成为房地产行业重要“进门人”。虽然有保险资金不能直接投资国内地产项目的规定,但国内各大保险公司依然另觅途

径,据悉,民生保险、太平人寿、生命人寿、中意人寿都分别在北京的金融街和CBD商业区及中关村的商圈内购买了几万平方米不等的物业。外来新行业一直对于房地产行业觊觎已久。

二、集团化开发,连锁经营将成主流

2009年住宅开发仍然备受宏观调控的冲击,相对于商业地产而言受到的政策性的影响依然较少,客观上推动了更多的房地产企业向商业地产进行战略转型,但对一些资金实力较弱和融资渠道狭窄的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甚至被迫和主动退出。一些资本型的品牌企业,由于受到短期变现和年报的压力,特别是持有物业长期经营的综合检验,会调整对商业地产特别是持有物业的投资战略和组合策略。

随着大型房企的战略性转型,进入商业地产已成必然,其标志是大公司都会明确或者调高各自持有资产,组建自己的商业地产专门的投资与运营管理机构,商业地产的集团化开发和连锁经营将会成为开发的主流。《2008 中国商业地产专家报告》指出:城市化在未来五年带来新增人口是1.2亿,每年新增城市人口2400万,城市大众化消费市场每年大概增加900亿元,增长非常可观,直接刺激商业地产的发展。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兴起,2009年会带来商业地产质的提升,并且会打破传统的商业模式,随着消费升级,商业地产的供应也要升级。受金融危机以及国家信贷政策的影响,必定会对持有物业造成新的压力,中小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在商铺散售逐步疲软的情形下,还有可能进一步继续被边缘化。

三、商业地产有望受益REITs1、期待REUITs破冰

2008年中国房地产金融上半年和下半年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形势。商业地产虽然是传导最慢和最抗跌的但也无力规避和幸免。商业地产融资的信贷总量和品种本来就单一,原来就系统缺失,金融创新的步伐放缓或前景更加不明朗,限外的加剧和外资大本营起火的自救和抽紧,再加上投资市场的消极和悲观,商业地产的融资无疑是雪上加霜。

2009年,最值得期待的就是以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的正式推出。以商务部等部委力促的开放REITs通道和银行对商业地产项目贷款区别对待的呼吁得到了国务院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响应。2008年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即REITs)是一种以租金收益为标的的融资产品,普通住宅项目是不能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形式上市的。从这个角度讲,以持有物业为开发模式的商业或工业地产企业将从中受益。2009年1月6日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霍颖励透露,央行已经形成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初步试点总体构架,并将在上报国务院后进行试点。

2、REITs为商业地产最好“退出通道”

REITs推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商业地产开发商提供了最好的“退出通道”。到目前为止,很多开发商都认为商业地产很难做,最大的问题在于“出口”(Exit)。商业地产项目一般分为开发(Development)、孵化(Incubation)、稳定(Stabilized)等几个环节,其中稳定环节的风险低、相应收益也低,但开发商自有资金成本往往较高,开发完成后或稳定后一般更愿意退出而形成资金的有效周转。

而最佳的退出通道之一就是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市场,即把成熟物业(稳定现金流)打包资产证券化,使追求较低风险、较稳定收益的低成本资金持有者(如公众、机构投资者等)可以接手长期持有。而REITs能够推出的最好时机就是熊市。因为,熊市物业资产价格回落,租售比(租金/价格)较高,资本市场的资金成本也较低、投资风格趋于防守型。例如美国REIT 的真正繁荣是在大熊市之后的90年代;日本的J-REIT也是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长期熊市的2001年推出。本轮经济危机为中国REITs产品的出现奠定了最好的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以REITs为象征的金融创新将会在2009年破冰。

2009年商业地产的形势并不尽然全是那么悲观。比如,从目前的情况看,经济危机还未对北京的消费市场形成太大影响,2008年北京的社会零售总额依然会强劲增长20%以上,远远超过北京10% 的GDP增速。只不过新商业开业的总体量远远超过这个比例,以至于平均下来市场转淡,而根据20/80规律,少数抢眼的项目更是赚得本满钵满。2009年是一个乌云笼罩、充满变数的一年。商业地产的需求在短期内必定面临着挑战,但从更远来看危机会带来更多的机遇。

第五篇:2011年钢铁及原材料分析报告

一、国际钢材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2011年,国际钢价相对于国内价格滞后调整的规律性明显。3月份后,国际钢市整体表现震荡走低,10月越来越多的钢厂减产,市场供应持续下降。

欧洲市场需求疲软,钢厂减产并不能促使市场快速复苏,短期内或仍将维持低迷。北美地区钢材市场好于欧洲,薄板价格受汽车以及建筑行业复苏影响价格止跌反弹,长材在废钢价格上调的推动下保持平稳。目前美国经济较欧洲经济相对较好,钢铁需求并未大幅降低,后期市场相对乐观。2011年年初以来,亚洲一直面临产量和库存较高两大主要问题,近期需求逐渐步入季节性淡季。中国市场暴跌带动亚洲周边市场下滑,但后期下跌空间不大。亚洲市场宏观面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需求前景有转好迹象。考虑到铁矿石现货价格强势反弹,以及钢价前期已大幅调整,预计未来数月国际钢铁市场将跟随国内市场震荡筑底。

据国际钢协数据,2011年全年,全球64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13.73亿吨,同比增长7.4%。12月份总产量1.17亿吨,同比增长1.7%;日均产量377.6万吨,环比下降1.8%,创2011年最低水平。1-12月份,欧盟27国粗钢产量1.77亿吨,同比增长2.3%;独联体1.12亿吨,同比增长3.6%;北美1.18亿吨,同比增长6%;南美4835万吨,同比增长9.5%;亚洲9.54亿吨,同比增长7.6%。全球钢厂产能利用率保持在73.4%-82.8%的狭小区间变动,处于历史的中值区间,高于2010年的平均水平。受市场需求低迷影响,2011年下半年全球钢厂产能利用率逐月下滑,11月降至年内最低点73.4%。

二、国内钢铁原料市场运行分析

1、铁矿石

(1)进口量处历史高位。2011年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6.86亿吨,同比增长10.9%。虽然去年国产矿产量增长迅速,全年产量13.27亿吨,同比增长27.2%,但随着我国钢铁产品逐步高端化,国产矿已经不能满足优质钢材的生产需要,铁矿石进口增速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进口量呈V型走势,同比增长14.4%;二季度进口量低位平稳,同比增长1.8%;三季度进口量逐月增加,同比增长17.5%。四季度进口量呈倒V型走势,同比增长10.6%。

(2)进口价格大幅波动。2011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均价163.84美元/吨,同比增长27%。前3季度价格波动幅度极小,4季度大幅下挫。现货矿以63.5%品位印度矿为例,一季度在政策面和需求面相互影响下,矿价在170-190美元/吨区间频繁波动,呈M型走势。4-8月份矿价总体保持平稳,维持在180美元/吨的高位。受刚性需求支撑影响,上半年进口矿价格波动幅度极小,仅为28美金/吨,小于2010年同期的64美金/吨。受欧美经济复苏艰难及新兴经济体通胀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10月份钢材市场大幅暴跌,铁矿石市场进一步扩大跌势,从180美元/吨迅速下跌至130美元/吨,此后数月一直在此价位附近徘徊。

(3)铁矿石进口来源国多元化。供应紧张、需求强劲以及价格高企是主要原因。截止2011年年底,铁矿石进口来源国已达65个,较年初增加17个。从澳、巴、印三国进口占总进口量的74.8%,同比下降近5个百分比。其中,澳大利亚和巴西分别占43%和20.8%,与2010年持平;印度政府为满足本国钢铁发展需求,实行矿山整顿,限制矿石出口,我国自印度进口比重降至11%,品质也有所下降。同时,来自非传统贸易区的铁矿石进口量继续攀升,增速较快的有俄罗斯、伊朗、印尼、加拿大、智利,以上五国进口占进口总量9.6%,同比增加4个多百分点。

(4)进口矿港口库存大幅增加。截止12月30日,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量9560万吨,同比增加30.6%。其中澳矿4170万吨、巴矿2383万吨、印矿96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4.7%、增长29.5%和减少18.6%。考虑到目前国内钢产量6.8亿吨,进口矿品位逐渐下降,钢厂港口库存超过60%,钢厂如按需补库存,也仅够使用2个半月,矿石库存增加有合理一面。

(5)海运费总体低位运行,表现萎靡不振。1月至7月,BDI波动平缓幅度较小,最高点为年初的1693点,最低点为2月份的1043点。年初的澳洲洪水和日本地震,加之煤炭贸易量减少,印度出口铁矿石减少等几大利空因素加剧了国际航运市场的颓势。8月起,BCI大幅上涨高位震荡,截止10月14日,BCI较8月初上涨106.4%,BDI创下年内最高点2173点,较8月初上涨73%。从目前来看,三大矿山公司垄断了世界海运市场70%左右,铁矿石运费的涨跌起伏,受铁矿石供需变化和矿山公司背后操控的影响。

(6)国内矿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矿石产量13.27亿吨,同比增长27.2%,产量增速快于进口量增速。从绝对量来看,随着前期矿价的高位运行,内矿开采积极性提高,实际产量迭创历史新高,5月份开始,每月维持在1亿吨以上,10月份达到1.3亿吨。从相对量来看,年初以来一直保持较高增速,10月份同比增长38.7%,增速创年内新高。

2、焦煤

刚性需求较强,2011年煤焦市场价格走势相对平稳。但在总体需求锐减的背景下,4季度煤焦价格小幅走弱,带动焦炭价格下跌。在钢厂缩减产量计划的同时,采购原料态度谨慎,普遍要求供应商下调焦炭价格。然而煤价居高不下,焦化厂方面受制于原料煤成本高位双重挤压。国际炼焦煤需求低迷,现货市场报价持续走低。国内焦煤市场供应偏紧,价格高位运行。2011年资源税的改革推高焦煤、矿石等资源品成本10-20元/吨。

2011年我国进口炼焦煤4466万吨,同比下降5.5%;进口煤炭1.82亿吨,同比增长10.8%,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2011年大型煤炭企业产量21.8亿吨,同比增长10.9%;焦炭产量4.27亿吨,首次突破4亿大关,同比增长11.8%,增幅明显高于粗钢增幅。

3、废钢

废钢价格与铁矿石价格联动,总体相对稳定。铁矿石价格上涨促使废钢利用增加,继而拉高废钢的价格。钢材价格下行将会带动废钢价格的下跌。全球宏观经济二次探底风险的加剧,国内钢企出厂价与市场价格倒挂严重,作为原料的废钢市场,加剧了下调走势,从之前的小幅累计下调,变为大幅急促快跌。一波杀跌之后,国内废钢价格开始止跌企稳。

2011年起,政府取消废钢增值税优惠,废钢价格一路飙升。以张家港废钢价格为例,从2011年年初的3280元/吨涨至10月份的年内最高点3870元/吨,2011年平均价格同比上涨21%,远超同期进口矿12.5%涨幅。按目前废钢价格测算,大中型钢铁企业2011年吨钢成本较2010年增加40元,比2009年增加55元。

4、其它钢铁原料

生铁、铁合金和钢坯等与钢价走势大体一致,劳动力成本和燃料成本上升。4季度生铁价格一改前期坚挺,跟随钢价、矿价下挫,下游需求基本停滞,市场几无成交,铁厂库存不断增加,部分企业已停炉检修,有些企业迫于资金压力低价抛售库存。铁合金市场,2011年国内电力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大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偏紧,部分地区缺电严重,采取拉限电和错避峰的措施,电价上调将继续推高铁合金的生产成本。钢坯市场,2011年价格大幅波动,10月份各地价格一路狂跌,甚至暴跌。部分地区涨跌频繁,部分地区整体价格较前期略有上调。钢坯价格后期走势要视铁矿石价格涨跌情况而定。

三、国内钢材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1、国内钢材价格走势

2011年钢材价格“两头低,中间高”,长材波动幅度大于板材。螺纹钢、高线、热轧、冷轧和中板年内高点分别为5051元/吨、5125元/吨、4992元/吨、5726元/吨和5073元/吨,比年内低点高500-800元不等,大部分品种振幅在15%左右。

前3季度,国内钢材市场高位运行,波动区间极小。虽然受房地产政策对钢材需求的打压以及宏观紧缩政策调控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受高成本因素影响,钢铁价格高位运行。在7、8月的传统淡季,钢价一反常态一路向上。以16-25mm二级螺纹钢为例,8月15日全国平均价为5038元/吨,同比上涨21.1%。钢材价格处于历史高位让下游需求难以大量释放,加之保障房对需求的逐步释放作用,上半年市场普遍反映“旺季不旺,淡季不淡”。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钢材需求疲软,钢厂以及钢贸商对“金九银十”期望落空,钢价偏离正常水平,市场悲观情绪蔓延,钢材价格迅速跳水。螺纹钢、热轧、热带等基础品种跌幅较大,跌幅在15%左右,部分品种触及年内最低点。历经此轮快速大幅度的跌幅之后,钢材价格在长材带领下企稳,并在年底走出小幅震荡行情。

2、钢材社会库存

2011年钢厂出厂价与市场价持续倒挂,钢材流通环节的蓄水池作用削弱。四季度,社会资金链紧张,加上钢市不振,钢材社会库存一直处于下降通道。截至2012年1月中旬,据相关机构调查,全国热轧社会库存406万吨,同比减少14.7%;冷轧151万吨,与去年持平;中板142万吨,同比减少0.3%;螺纹544万吨,同比增加10.9%;线材132万吨,同比减少9%。

3、国内粗钢产量

2011年全年国内粗钢产量68327万吨,同比增长8.9%;日均产量为187.2万吨,同比增长9%。全年钢材产量88131万吨,同比增12.3%。2011年国内粗钢产量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上半年日均产量202万吨,随后小幅下滑,10月份开始在钢价大幅杀跌的影响下急剧缩减,12月下旬日均产量降至163万吨,创2011年以来最低。分品种看,长材和扁平材的产量分别为4.98亿吨和3.82亿吨,占总产量的56.6%和43.4%。

相关机构认为,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85%,高于全球80%、美国75%的平均水平,产能利用率下降空间较大。分品种看,螺纹钢、热轧最高时分别为92.9%和90.9%,最低时为74.6%和79.5%。板材市场需求不佳,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以长材为主的中小企业对市场反应较灵活,经营情况相对较好。从粗钢表观消费来看,2011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64828万吨,同比增长8.4%,月均在5400万吨左右。下游需求疲软使得粗钢表观消费在6月份以后连续下滑,并在11月份出现明显的下降,处于全年最低,12月份表观消费有所反弹,约5274万吨,同比增长5.3%。

4、国内钢材进出口

2011年我国出口钢材4888万吨,同比增长14.9%;出口金额512.7亿美元,同比增长39.2%。进口钢材1558万吨,同比下降5.2%;进口金额215.8亿美元,同比增长7.3%。

(1)出口量价齐增,进口量减价增。2011年我国钢材出口略超预期,但受美欧债务危机反复以及新兴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双重压力,下半年全球钢材需求萎缩,出口呈逐月下滑走势。出口量在3月份达到年内最高点488万吨,后期虽有所下滑,但月平均出口量保持在400万吨左右。受国内钢材价格上涨以及高端产品出口占比增加影响,出口均价为1050美元/吨,同比增长21.7%。

由于对国外高端产品仍存在一定依赖性,我国钢材进口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平稳态势,月平均进口量在130万吨左右。下半年受内需下滑拖累,进口表现相对低迷。全年钢材进口均价为1394美元/吨,同比增长14.1%。

(2)进出口结构变化,特钢产品占比增加。受全球制造业增速放缓影响,长材出口表现强于板材。我国全年出口板材2658.1万吨,占钢材总出口的54.2%,占比下降4.2个百分比。管材、棒线材位列其后,分别占18.8%和13.6%,占比小幅增长。随着我国钢材产品质量的逐步提升以及国际钢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高端钢材产品出口增长迅猛,特钢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4.8%,占钢材出口总量的37.7%,同比增加15个百分比。特钢出口均价同比仅上涨了8.9%,远低于其它品种20%左右的涨幅。

近两年,国内板材产线投产较多,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对进口依赖度不断降低。全年板材进口1562.9万吨,同比减少4.87%,占进口总量的84.4%。进口棒线材114.7万吨,同比增长1.6%,占7.3%。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下半年国内铁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缓,铁道用材进口下降了36.7%。此外,特钢进口356.1万吨,同比增长10.3%,占钢材进口总量的22.8%,同比增加了3.1个百分比。

(3)出口目的国更趋多元化,各地区表现分化。韩国依然为我国钢材出口最大目的国,印度紧随其后,泰国超越越南位居第三,三国占出口总量分别为20.4%、5.3%和3.9%。2011年,我国对比利时、美国、泰国、新加坡和台湾钢材出口增长较快,增速超40%;受周边各国钢铁行业产能新增投产增长较快,东盟部分国家自产产品逐步取代进口自我国的产品,对巴西、印度和越南的钢材出口同比下滑超20%。

进口分国别和地区看,日本、韩国和台湾仍位居前三,占进口总量的46.3%、27.1%和13%。进口自比利时、瑞典和法国的钢材增速超25%;自俄罗斯、意大利、英国、越南进口钢材数量下滑明显,降幅超30%。

下载2017年钢铁发展趋势分析(赵喜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钢铁发展趋势分析(赵喜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钢铁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钢铁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在自动化建设方面,目前中国钢铁企业主要产线也达到了一流水准;焦化、炼铁、炼钢减排节能比较齐全;冶、铸、轧衔接与产......

    钢铁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钢铁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摘要:2001年,共有7家大型钢铁厂的信息化工程被列入了经贸委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共获得银行贷款17亿多元,总投资超过27亿元。可以说,企业的信息化已......

    钢铁的成本构成分析

    钢铁的成本构成分析 炼铁工艺的生产成本构成主要为原材料(球团、铁矿石等)、辅助材料(石灰石、硅石、耐火材料等)、燃料及动力(焦炭、煤粉、煤气、氧气、水、电等)、直接工资和福......

    中国邮政物流业发展趋势分析[精选合集]

    快递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北京EMS国际快递及“四大国际快递”(DHL、FedEx、UPS、TNT)在国际快递市场处于主导地位;邮政快递(EMS)、顺丰速运将在国内邮政物流的中高端市场处于主导......

    直销的发展趋势和分析

    直销的发展趋势和分析一、千古工字不出头: 大多数人靠打工挣工资,用自己的血汗去成就老板的事业,用自己的辛勤去烘托领导的辉煌。工作40年工资不过千,省吃俭用几十年,买个小套房还......

    电线电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电线电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电线电缆制造业在电工电器行业20多个细分行业中是产值最大的行业,占据四分之一的产值规模。2012年中国......

    分析2013年餐饮业 探讨餐饮业发展趋势

    分析2013年餐饮业 探讨餐饮业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餐饮业收入连续20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和商贸领域的活跃行业。而自2012年年初......

    成人用品发展趋势分析

    成人用品发展趋势分析根据杜蕾斯2012年全球性调查报告显示,58%的中国被调查者希望可以为性生活增添一些情趣,其中角色扮演(20%),SM(18%)最受欢迎。网易针对5000人的调查显示,九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