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铁的成本构成分析
钢铁的成本构成分析
炼铁工艺的生产成本构成主要为原材料(球团、铁矿石等)、辅助材料(石灰石、硅石、耐火材料等)、燃料及动力(焦炭、煤粉、煤气、氧气、水、电等)、直接工资和福利、制造费用、成本扣除(煤气回收、水渣回收、焦炭筛下物回收等)。根据高炉冶炼原理,生产1吨生铁,需要1.5-2.0吨铁矿石、0.4-0.6吨焦炭以及0.2-0.4吨熔剂。
炼钢工艺的生产成本构成主要为生铁、废钢、合金、电极、耐火材料、辅助材料、电能、维检和其他等费用。中国目前主要的炼钢设备为转炉和电炉,基于冶炼原理的不同,转炉和电炉在主要的原料(生铁、废钢)配比有一定的差异,转炉工艺一般需配置10%的废钢,而电炉工艺废钢的使用量则占到80%。
结合国内钢铁企业的平均情况,炼铁工艺中影响总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原料(铁矿石、焦炭)成本,而包括辅料、燃料、人工费用在内的其他费用与副产品回收进行冲抵后仅占总成本的10%左右,而炼钢工艺中因为耗电量的增加、合金的加入以及维检费用的上升使得除主要原料外的其他费用占到炼钢总成本的18%左右。炼铁、炼钢工艺中的其他费用波动不大。
本文以1吨钢生铁需要1.6吨铁矿石、0.45吨焦炭为计算依据,并参照2007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铁钢比(0.96)和废钢单耗(0.15吨)作为测算依据,形成以下模型:
生铁吨制造成本=(1.6×铁矿石+0.45×焦炭)/0.9
粗钢吨制造成本=(0.96×生铁+0.15×废钢)/0.82
钢铁企业的粗钢成本因受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工艺、不同的炉况、冶炼不同的产品均会使成本发生很大变化。上述模型仅是从行业研究角度,对整个钢铁行业所测算的一个平均水平。
在实际研究时,考虑到炼铁、炼钢工艺中其他费用波动不大,一般仅对价格波动大且对成本有较大影响的铁矿石、焦炭、废钢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粗钢成本的变动值进行测算。
本文以2008年铁矿石长协矿价格变动而引发粗钢成本的增加值为例,做简单测算。
第二篇:钣金件成本构成分析
钣金件成本构成分析
钣金件成本构成一般分为下面几个部分组成:、材料费
2、标准件费用
3、工序加工费
4、包装费
5、运输费
6、管理费用
7、利润
详见《成本核算格式》表。
一、材料费
材料费指按图纸要求的净材料费用=材料体积*材料密度*材料单价
二、标准件费用
指图纸要求的标准件费用。
三、工序加工费
指加工成产品所需要的每道工序所需的加工费用。各工序构成详见《成本核算格式》和《各工序成本构成表》。现列举主要工序成本构成进行说明
1、CNC落料
其成本构成=设备折旧摊销+人工成本+辅助材料 设备折旧摊销:
设备折旧按5年计算,每年按12个月,每月22天,每天8小时记。
例如:200万的设备,每小时设备折旧=200*10000/5/12/22/8=189.4元/小时 人工成本:
每台CNC需要3个技术员操作,每个技术员月平均工资=1800元,每月上班22天,每天8小时,即每小时成本=1800*3/22/8=31元/小时 辅料成本:
指设备工作所需的润滑剂、挥发液等辅助生产物料,每台设备每月大概需要1000元,按每月22天,每天8小时计,每小时成本=1000/22/8=5.68元/小时
2、折弯
其成本构成=设备折旧摊销+人工成本+辅助材料 设备折旧摊销:
设备折旧按5年计算,每年按12个月,每月22天,每天8小时记。
例如:50万的设备,每分钟设备折旧=50*10000/5/12/22/8/60=0.79元/分钟 折一道弯一般花10秒到100秒不等,故折弯每刀设备折旧=0.13-1.3元/刀。人工成本:
每台设备需要1个技术员操作,每个技术员月平均工资=1800元,每月上班22天,每天8小时,即每分钟成本=1800/22/8/60=0.17元/分钟,每分钟平均可以折1-2个弯,故:每道弯的人工成本=0.08-0.17元/刀 辅料成本:
折弯机每台每月所用的辅料成本为600元,按每月22天,每天8小时计,每小时成本=600/22/8/60=0.06元/刀
3、表面处理
外发的按采购价格(如:电镀、氧化)喷涂费用构成:
喷涂费=粉末材料费+人工费+辅料费+设备折旧
粉末材料费:计算方法一般按平方米计算,每公斤粉末价格在25-60元不等(主要与客户要求有关),每公斤粉末一般可以喷4-5个平方。粉末材料费=6-15元/平方
人工费:喷涂线一共15人,每人按1200元/月,每月按22天,每天按8小时,每小时可以喷30平方米。
人工费=15*1200/22/8/30=3.4元/平方
辅料费:主要指前处理液、固化炉所用的燃料费用,每月为5万元,每月按22天,每天8小时,每小时喷30平方米。辅料费=9.47元/平方
设备折旧:喷涂线投资100万,按5年折旧,每年12月,每月22天,每天8小时,每小时喷30平方米。
设备折旧费用=100*10000/5/12/22/8/30=3.16元/平方 总的喷涂费用=22-32元/平方米 若要局部保护喷涂,费用会更高。
四、包装费
按产品不同,包装要求不同,价格不一样,一般在20-30元/立方米
五、运输管理费
运输费用摊算到产品里。
六、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有两部分:厂租水电和财务费用 厂租水电:
每月的厂租水电费用15万,每月产值按400万算,厂租水电应占产值的比例为=15/400=3.75% 财务费用:
由于应收应付周期不匹配(我们现金买材料,客户月结60天),我们需要压至少3个月左右的资金,按银行利息为1.25-1.5% 故:管理费用应占总销售价格的5%左右。
七、利润
考虑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我们的利润点为10%-15%
第三篇: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分析方案
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分析方案
一、人力资源成本的定义
所谓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以下简称为HR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日常经营管理所需的人力资源,并于使用过程中及人员离职后所产生的所有费用支出,具体包括招聘、录用、培训、使用、管理、医疗、保健和福利等各项费用。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根据人员从进入企业到离开企业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人力资源工作事项,可将HR成本分为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与离职成本四个方面,具体明细如表1-1所示。
表1-1HR成本一览表
三、人力资源成本各级科目说明
(一)取得成本
取得成本是指企业在招募和录取员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招聘、选择、录用和安置等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费用。
1.招聘成本,指为吸引和确定企业所需内外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招聘人员的直接劳动费用、直接业务费用(如招聘洽谈会议费、差旅费、代理费、广告费、宣传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等)和间接费用(如行政管理费、临时场地及设备使用费)等。
2.选择成本,指企业为选择合格的员工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在各个选拔环节(如初试、面试、心理测试、评论、体检等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与决定录取或不录取有关的费用。
3.录用成本,指企业为取得已确定聘任员工的合法使用权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录取手续费、调动补偿费、搬迁费等由录用引起的有关费用。
4.安置成本,指企业将被录取的员工安排在某一岗位上的各种行政管理费用,包括录用部门为安置人员所损失的时间成本和录用部门安排人员的劳务费、咨询费等。
(二)开发成本
开发成本是指为提高员工的能力、工作效率及综合素质而发生的费用或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岗前培训成本、岗位培训成本和脱产培训成本。
1.岗前培训成本,指企业对上岗前的新员工在思想政治、规章制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所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培训者与受培训者的工资、培训者与受培训者离岗的人工损失费用、培训管理费、资料费用和培训设备折旧费用等。
2.岗位培训成本,指企业为使员工达到岗位要求而对其进行培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上岗培训成本和岗位再培训成本。
3.脱产培训成本,指企业根据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允许员工脱离工作岗位接受短期(一年内)或长期(一年以上)培训而发生的成本,其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或专门的技术人员。
(三)使用成本
使用成本是指企业在使用员工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工会费、存档费和残疾人保障金等。
1.维持成本,指企业保持人力资源的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主要指付出员工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津贴、年终分红等。
2.奖励成本,指企业为了激励员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对其超额劳动或其他特别贡献所支付的奖金,包括各种超额奖励、创新奖励、建议奖励或其他表彰支出等。
3.调剂成本,指企业为了调剂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使其消除疲劳、稳定员工队伍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员工疗养费用、文体活动费用、员工定期休假费用、节假日开支费用、改善企业工作环境的费用等。
4.劳动事故保障成本,指员工因工受伤和因工患职业病的时候,企业应该给予员工的经济补偿费用,包括工伤和患职业病的工资、医药费、残废补贴、丧葬费、遗属补贴、缺勤损失、最终补贴等。
5.健康保障成本,指企业承担的因工作以外的原因(如疾病、伤害、生育等)引起员工健康欠佳不能坚持工作而需要给予的经济补偿费用,包括医药费、缺勤工资、产假工资和补贴等。
(四)离职成本
离职成本是指企业在员工离职时可能支付给员工的离职津贴、一定时期的生活费、离职交通费等费用,主要包括解聘、辞退费用及因工作暂停而造成的损失等。
1.离职补偿成本,指企业辞退员工或员工自动辞职时,企业所应补偿给员工的费用,包括至离职时间止应付给员工的工资、一次性付给员工的离职金、必要的离职人员安置费用等支出。
2.离职前低效成本,指员工即将离开企业时造成的工作或生产低效率损失的费用。
3.空职成本,指员工离职后职位空缺的损失费用。某职位出现空缺后可能会使某项工作或任务的完成受到不良影响,从而造成企业的损失。
第四篇:水泥行业成本构成及投资影响分析(精选)
水泥行业成本构成及投资影响分析
水泥行业成本构成及投资影响分析
水泥的全部成本中,主要分为原材料(石灰石、黏土、耐火材料等)占20%、煤占30%、电占15%、折旧占18%及其他占17%。其中原材料、煤、电、折旧占主导。对于大公司来说,由于大多自有矿山,原材料的成本变化不大,折旧和工资又相对固定,其他各项成本则相对细琐,每项所占比例很小,影响也不大,成本都相对刚性。影响最大的主要就在于煤和电。由于电价受政府主导,变化不会很大,即使小幅上调,对总成本的影响也很小。煤炭的价格变动相对频繁,煤炭价格每上升10%,可能带动水泥全部成本上涨3%左右。因此,对于煤炭价格的把握,能更好的分析成本变化。据专业人士估计,今年煤价在高位运行,预计同比可能上涨10%左右,这将提升水泥成本3%左右。
2007年我国水泥工业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多项经济指标创出新高,水泥产量突破13.5亿吨大关,水泥销售收入将超过4,000亿元,利润冲破200亿元。
一、“价格上升可否增加利润”是判断投资价值的关键
进入3月上旬,随天气转暖及民工返工,各地工程项目陆续开工,水泥逐步走出冰雪灾害影响开始复苏,价格稳步上升;煤炭价格持续攀升亦对水泥价格构成成本推动。在成本大幅上升新形势下,水泥价格上升能否有效覆盖土地矿山资源价格、资金成本、煤电等成本上升,即“价格上升能否有效转化为利润增加”。在2008年通货膨胀背景下,更应成为衡量行业是否仍有投资价值、价值延伸时点的关键。以目前最新数据来看,2007年水泥行业毛利率由2006年的14.4%提升到15.6%,同时受益3项费用率由10.3%下降至9.5%,行业利润率由2006年的4.67%提升到5.90%,价格上升有效转化为利润增加、成本传导机制良好,这是行业20 07年投资价值获得提升的深层原因。2008年水泥投资价值仍将取决于该机制能否良好运行。
二、水泥成本结构变动与控制能力
水泥成本结构变动解析
判断水泥成本能否有效传导给利润,应该从分析成本结构开始,生产流程分解又是透视水泥成本构成的起点。水泥生产流程是石灰石等原料一煅烧成熟料一粉磨成水泥,物料消耗比为1100公斤石灰石生产1吨熟料,1吨熟料生产1.3吨水泥:煤电消耗比为吨水泥综合能耗115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综合电耗91千瓦时。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设备改进可改变物料消耗比,但相关物料价格变动是影响成本结构变动的最关键因素。
水泥生产成本主要由煤炭、电力、原料、折旧、其他等构成,所占比分别为32%、27%、15%、9%、16%等,煤电占比最大、波动亦最大。生产成本变动主要是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变动:(1)在时间上随煤电价格上升,煤电成本占比增加,如华新水泥2005年煤电成本仅占54%,到目前已提升到60%;(2)在空间上因
区域煤电价格不同造成同规模生产线成本结构亦不同,如主要位于华东地区海螺水泥煤电成本占比为65%,而处于中部地区华新煤电成本占比为60%。
这意味着:(1)就行业而言,煤电成本上升将推升行业运行成本,煤电成本占比增加造成的煤电价格波动,将带来水泥成本波动加大;(2)对单个公司而言,区别于行业整体特征外,随跨区域生产线建设,不同区域煤电成本将改变公司整体成本结构。
水泥成本:控制能力与变动趋势
水泥生产线不同规模的单位能耗并不相同,如4000t/d以上生产线可比熟料综合标准煤耗为120kg/t,而1000t/d以下生产线可比熟料综合标准煤耗为135kg/t,要低约12.5%。《水泥工业发展规划》指出,鼓励建设4000t/d及以上生产线,原则上不再建设2000t/d下规模的水泥项目。2007年新投产项目56%,产能在4000t/d以上,2000t/d以下仅占5%。更大规模生产线建设有助于行业单位能耗水平降低。
水泥生产线不同生产技术的单位能耗亦不相同.如吨熟料平均热耗新型干法窑为115千克标准煤,湿法窑为208千克标准煤,约低81%。《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指出,到2010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0%以上,累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2007年新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79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200万吨,截至2007年年底新型干法产能占比约为55%。新型干法产能占比提升有助于降低行业平均热耗水平。电成本占水泥成本27%。吨熟料余热发电量约为41千瓦时,而单位水泥耗电约为91千瓦时,即余热发电可提供单位水泥生产45%,的用电:实际运行的单位发电成本约为O.18元,而目前外购电的价格为0.50元,余热发电比外购电力低。《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我国采用余热发电的水泥生产线所占比要达到40%,而目前仅有lO%左右。余热发电建设可节约用电成本。
以目前信息和全国平均情况来看,因运力瓶颈造成煤炭有效供给偏紧、政策性成本上升等因素驱动,预期2008年煤炭价格上升10%~15%左右,这造成吨水泥煤炭成本大概增加4.4元左右。2008年,电力价格预期仍有一次煤电联动,电力价格同比上升5%左右,同时考虑25%左右熟料生产线配备余热发电项目,吨水泥电力 成本约增加0.64元。该两类因素将造成吨水泥煤电成本上升约5元左右,同比增加5%左右。
三、2008年水泥成本传导机制仍将良好运行
回顾自2005年第四季度末开始的水泥股价值提升路径,主要是两个逻辑:(1)受益近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运行,2006年水泥产能增加趋缓推动、水泥价格自2005年开始景气复苏至今;(2)2007年开始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亦对供需产生积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优势水泥企业开始借此新一轮扩张产能的机会,大企业集团
并购日益广泛。目前审视水泥投资价值,在价格上升和产能扩建已被市场充分理解的背景下,特别是在煤电成本上升的趋势下,很少企业只是引领市场水泥价格.尚没有出现绝对控制区域价格的企业,有效传递成本增加盈利就成为行业和企业投资价值延伸的关键。
成本传导机制顺畅的关键是在于供需关系缓和,价格的上升才可能把成本上升有效转化为利润增加,事实上,2006~2007年水泥行业的运行也印证了成本转嫁能力,行业投资价值也因此获得提升。观察目前的行业数据,基于淘汰落后产能提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维持高位判断,我们认为.2008~2009年,水泥行业需求增 速仍将快于产能增加速度.产能过剩情况将逐年缓解,行业供需将继续优化。
对成本传导机制构成支撑的另一个因素是.行业的并购和新增产能将拉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2007年,前十大水泥企业集中度提升到了23%,预期2010年将提升到30%,在这~过程中,优势企业将逐步由价格跟随转向价格引导,并在特定区域形成价格控制能力。这也有助于把成本向下游转嫁,虽然这种作用是缓慢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08年,在供需继续缓和的背景下,成本上升将驱动价格上升,并且行业发展有利形势足以把成本部分转移给下游增加行业盈利水平,煤电成本上升在2008年对于行业而言并不足为虑。预期吨水泥毛利将由2007年44元提升至2008年47元,即从吨水泥毛利角度衡量,行业依旧处于景气上升期。
四、公司筛选与推荐
承接上文逻辑,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筛选具备投资价值的水泥公司,对成本转嫁能力的考量变得更为关键。而这种能力取决于公司所处区域供需关系和本身市场份额带来的价格控制能力,因此,我们从区域供需关系、区域行业集中度两个方面来衡量和筛选具有成本转嫁能力的公司。(一)从行业供需关系分析逻辑来审视:(1)落后产能淘汰规模大将减少当期水泥供给,优化当地供需关系;(2)新型干法占比低,则未来对新型干法水泥需求量大;(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则当地当期水泥需求量大;(4)人均水泥消费量小,则未来水泥消费量提升更具有空间;(5)水泥固定投资增速越快,将增加产能供给。以此看,河北、四川、福建、湖北等地相对具有供需优化潜质。(二)从集中度来审视价格影响力:(1)水泥企业数量越多,竞争越激烈,造成企业价格影响力较弱;(2)前十大企业集中度越高,则区域价格越稳定;(3)企业在本身市场份额越高,越容易形成价格控制力;(4)吨水泥毛利越高则现实证明成本传导能力越强。以此衡量,海螺水泥、赛马实业、天山股份、青松建化更具有成本转嫁能力。综合上述两方面考量,我们认为,海螺水泥、冀东水泥、华新水泥、天山股份、赛马实业、青松建化更有投资价值。即承接我们之前构建的选股逻辑,构建2个组合:“全国经营组合”——海螺水泥、冀东水泥、华新水泥;“区域龙头组合”——天山股份、赛马实业、青松建化。
五、水泥行业面临四大隐忧
在4月2日的“2008中国国际水泥峰会”上,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建材处处长吕桂新表示,2008年水泥功业运行还潜伏着四大不稳定因素:首先,部分地区的新上项目过于集中,在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各方面比较看好水泥产业投资,虽然2007年水泥投资是恢复性增长,但部分地区也出现突击上新线、短期建设项目过于集中的问题。其次,水泥结构其次存在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全国新型干法水泥平均比例达到55%,浙江省更是达到100%,但仍有少数省份的这一比例还不到30%。第三,目前外部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水泥成本压力很大,煤电油运涨价趋势未改,华东等地水泥企业纷纷纷反映燃煤价格年初同比上涨100 -200元。第四,水泥市场波动较大,由于水泥需求旺盛,而淘汰落后的力度加大,一些地方“上大压小”的节奏掌握不好,容易出现水泥价格在某一区域某一时段波动幅度很大。
如:冀东水泥:冀东水泥以华北为核心的三北战略非常清晰。到2010 年,公司力争实现水泥产能6,000 万吨,熟料产能5,000 万吨,区域内的重点投资如曹妃甸、滨海新区开发、南堡大油田等工程将使水泥需求长期比较旺盛,平均每年约新增2000 万吨水泥需求量,行业周期将被拉长,冀东是该区域的最大受益者。年内发行债券及拟增发的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入熟料水泥生产线带余热发电打捆项目和水泥粉磨站的建设,从而大大提升公司的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募集资金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使产能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至3700 万吨。公司未来增长仍将获得产能增量。
附:07 年1-5 月部份省市水泥产量排序及产销率
一、全国性大型水泥企业
1.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8.中国材料工业科工集团公司(含天山水泥股份公司)
3.浙江三狮集团有限公司 9.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含河北太行集团)
4.湖北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10.河南天瑞集团公司 5.河北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11.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中国联合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12.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区域性大型水泥企业
13.内蒙古乌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37.国投海南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14.内蒙古蒙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38.拉法基瑞安(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15.河北鹿泉东方鼎新水泥有限公司 39.重庆科华(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16.山西太原狮头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40.四川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
17.辽宁工源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1.四川金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黑龙江佳木斯鸿基集团有限公司 42.云南瑞安建材投资有限公司
19.江苏盘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43.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44.陕西声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21.浙江虎山集团有限公司 45.宁夏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浙江水泥有限公司 46.新疆青松建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安徽铜陵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47.团水泥有限公司(含上海联合水泥公司)24.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48.有限公司
25.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49.有限公司
26.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 50.有限公司
27.江西兰丰水泥集团 51.公司
28.山东金鲁城有限公司 52.有限公司
29.山东沂州水泥集团总公司 53.(集团)有限公司
30.河南孟电集团水泥公司 54.建材有限公司
上海建筑材料集浙江红火实业集团山东烟台东源水泥江苏恒来建材股份福建龙麟集团有限山东泰山水泥集团吉林辽源金刚水泥云南昆钢嘉华水泥 31.湖北京兰水泥集团 55.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湖南兆山新星集团 56.河南省同力水泥集团
33.广东塔牌集团有限公司 57.江苏嘉新京阳水泥有限公司
34.广东广州越秀水泥集团有限公司35.广西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 59.司水泥厂
36.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60.公司
湖南韶峰水泥集团 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大连水泥集团有限 58.
第五篇:人力资源的成本构成
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项目包括:
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含
1、招募成本=直接劳务费+间接业务费+间接管理费+预付费用等
2、甄选成本=面谈费用+测试费用+集体评核费用等
3、录用成本=录取费用+搬迁费用+交通费用+体检费用等
4、安置成本=各种管理费用+设备费用+安置时间成本等
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含
1、薪酬成本=工资+职务津贴等
2、激励成本=提案改善奖+质量活动奖+技术创新奖等
3、福利成本=年终晚会费+员工旅游费用+有薪休假费用+聚餐费用等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含
1、入职训练成本=受训人员薪资费+教材费+设备折旧+工时费用等
2、在职训练成本=教导人员薪资费+新人工资费+耗损工时费+管理费用等
3、脱产训练成本=外部培训费+讲师费用+人员薪资费+差旅费+离岗费用等
人力资源离职成本,含
1、离职补偿成本=离职人员薪资费+经济补偿费用等
2、离职管理成本=面谈者时间费用+离职者时间费用+作业管理费用等
3、离职效率成本=正常效率产出差异费用等
4、职务空缺成本=空缺损失费用+效率损失费用+产出损失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