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大会发言稿

时间:2019-05-14 00:3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科技大会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科技大会发言稿》。

第一篇:企业科技大会发言稿

企业科技大会发言稿

导语: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科技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科技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这次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三次全委会精神,传达学习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和全国科技厅局长会议精神,研究分析形势,总结部署工作,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建设步伐。明天上午副省长将做重要讲话,对科技工作做出总体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在此,我与大家共同回顾一下201x年科技工作的情况,同时交流探讨一下201x年科技工作的思路和安排。

一、201x年科技工作回顾

201x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工作指导上的转变,由加快发展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大力推进创新型建设,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据初步预测,201x年全省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实现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增加3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是完全有把握的。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XX余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2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快速增长,201x年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预计将分别达到43000多件和XX0多件,同比增长12 %和13%。共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重点项目833项,经费13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省科技系统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和各界的大力支持,更是得益于我们对中央、省委、省政府方针、政策的正确理解和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工作中我们注重牢牢把握了这样几点。

(一)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推进结构调整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目标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工作调度。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通知》和《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实施指导意见》,制定了《201x年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导计划》,有效地确保了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组织开展了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请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大力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围绕着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的高效能服务器芯片、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先进制造及制造业信息化等15个高新技术产业群,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优化机制,整合资源,加强产业链创新,会同省财政厅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了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经过申报推荐、筛选评审、公示立项等环节,最终确定了40个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加以重点攻关和突破,力求打通制约产业上下延伸的瓶颈和断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了初步效果。三是积极推进以创新型园区建设为核心的高新区“二次创业”。坚持孵化创新和招商引资相结合,科学规划与加强管理相结合,以加快特色创新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为手段,增强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全省高新区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到11月底,省级以上高新区批准进区项目2289个,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高新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快、运行质量最好的重要产业基地,科技自主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区域和主要载体。同时,我们根据各地高新技术发展情况和需要适当增加了高新区的数量和范围。201x年4月,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省级高新区规划管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5家开发区将纳入省级高新区序列,使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数量达到19家。区进一步调整了管理机制,理顺了发展关系。这些标志着我省高新区的发展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始终把建立完善三个支撑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

1、加快新农村和海洋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攻关,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制定了《省建设新农村科技规划纲要》等政策性文件。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认定了等5个省级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基地,小麦玉米增产%以上。启动了国家级、省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等11个村镇被列入国家级试点,居全国第一,等16个县、镇、村被列入省级示范(试点)。继续组织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安排专项资金4200万元,选育出一批作物、林果、畜禽优良品种。大力推动农业信息化工作。市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3S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投入建设资金2亿多元,建立了超大空间数据库,实现了我省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重大突破。推动了农业科技与金融的合作,科技厅与中国农业开发银行分行合作,计划3年安排21亿元政策性贷款,扶持涉农高新技术成果项目。近几年省科技计划扶持的49家企业已经获得省农发行33亿元贷款支持,有力推动了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二是认真贯彻全国科技特派员专项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努力建设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目前共选派科技特派员6019名,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共计4414项,试点县农民人均收入增幅14%以上。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科技应用与普及,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继续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201x年又有4个县市区被科技部纳入富民强县试点县,使我省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数量达到了11个,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数量达到23个,共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1700多万元。通过实施该项行动计划,引导带动各县市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产业,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县域 “一业一品一特色” 经济的发展。三是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2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正式立项并启动建设,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我省乃至我国海洋科学探测和考察能力。一大批海洋领域国家863、973等项目落户我省,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省共争取国家海洋类科技计划200多项,资金近5亿元。围绕国家海洋科技发展部署,组织编写了《国家海洋科技重点专项建议书》,提出了24个重点发展领域和研究项目;着眼解决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编写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关键科技支撑项目建议书》,提出了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14个关键技术;制定了《关于全面落实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海洋科技工作的目标与重点任务。

2、加快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制定了《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要瞄准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抓龙头、抓示范、抓突破的工作思路及13项措施,投入经费XX万元,有效地推动了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开展。二是省继续组织实施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专项,在食品、发酵、造纸、冶金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在建设了一批科技示范工程,主推了100项节约型社会建设共性技术,会同省政府节能办推广了40项重大节能技术、40项重大节能装备和40项重大节能示范工程,为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一五”综合能耗下降22%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实施 “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继续推动五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3、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发7号文件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积极研究探讨依靠自主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在总结近年来科技服务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强化现代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强化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示范、强化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能力的思路,拟定了《强化自主创新 建设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了《科技服务业统计和绩效考核工作方案》。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的框架和雏形也已具备,目前通过组织实施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现代服务业企业重要技术标准、数字科技馆、“数字泰山”技术研究与开发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电子金融、动漫等若干重点产业及领域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培育出一批创新型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逐步建立健全了技术市场、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推广体系,为建立健全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奠定了基础。

(三)始终把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一是我省与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共建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已正式奠基揭牌,园区建设规划、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建设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有望落户创新园。二是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分别举行了奠基仪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我省在中科院新一轮战略布局中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加强与共建了6个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联合组织申报科技项目14项,其中国家863计划4项,省重大专项1项。三是实验室建设有新的突破。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已正式获准筹建,有望成为我国第七家国家实验室。省作物生物学实验室获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省省属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省眼科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经过一年的建设,近期拟向科技部提出申请,组织验收。目前,我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增加到3家、5家。四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进入国家级行列,省橡胶助剂、海藻、糖、马铃薯和手性药物等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分别达到8家和17家。五是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运转效果良好。制定了《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暂行管理办法》,设立了共享激励资金,建立了技术保障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已经收集和整合3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039台(套),入网仪器利用率已达61%,对外服务20余万次。

(四)始终把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形式

一是与中国工程院继续联合主办了“中国(济宁)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等传统展会,组织了等一系列院士行活动,承办了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六届学术会议,加强了信息、技术和人才交流,进一步巩固了与中国工程院的长期合作关系。二是推动省政府与同济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合作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重大战略决策咨询、高科技成果转化开发、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三是配合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活动,组织了50多人参加的高规格代表团出访举办了中国年活动,包括高新技术项目合作洽谈会,与60多名专家和企业、科研单位代表进行了洽谈,达成了碳纤维、碳化钨、海洋仪器装备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合作协议,有效地推动了我省与的科技合作。四是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科技招商进展加快,首个科技招商项目正式落户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首期投资3500万美元。通过面向美、日、韩等国招商,目前已有等在内的近百家国内外知名公司前来洽谈,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五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科技部批准,分别在建立了国家海洋仪器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中国白俄罗斯科技合作基地。

(五)始终把加强产学研合作作为新时期自主创新的有效模式

201x年6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科技大会,会议从理顺产学研合作的工作体制、完善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着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等几个方面对做好新时期产学研合作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在全省掀起了产学研合作的新一轮高潮。科技部部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会后,全省科技系统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当前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措施贯穿于科技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科技政策的制定、科技计划的安排、科技成果奖励的评审等各个环节都体现了产学研合作的精神和要求。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的组织实施把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作为承担和组织实施项目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同时,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带动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形成。印发了《省建设创新型企业工作方案》,选择了新的一批创新型企业开展试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省重大开发和产业化科技计划项目的70%和获奖科技成果的60%都具有产学研合作背景。产学研合作造就了离子膜、碳纤维、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等一批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成果,涌现出了省科一批联合开发项目、联合培养人才和联合建设研发平台的产学研合作典型,使产学研合作成为新时期科技创新的一种时代潮流和特征。

(六)始终把加强上下联动区域互动作为激发活力、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实行上下联动的项目实施机制既是一个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更是一个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协调步调,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支撑作用的有效措施。近年来,从一般性计划到省市长计划项目,从攻关计划到产业化计划,我们都十分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的匹配,人才的整合和认识的提高。特别是201x年以来,我们特别注重利用省长项目在调动地方积极性,整合地方资源中的作用。按照这一思路,201x年的省长项目,通过筛选申报,最终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等5个项目经科技部批准,成为对我省给与重点支持的省长项目,共获经费支持亿元,同时还带动地方配套支持45亿元,将有效地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参照科技部省长项目的形式,201x年我们把自主创新重大专项以“市长项目”的形式来安排,把地方认识、重视程度、调动配置资源能力、项目实施对地方产业链拉动情况等作为申请承担项目的重要条件,通过40个重大项目的安排,将进一步提高各市对实施产业链创新、壮大地方支柱产业重要作用的认识,增强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内在动力。有助于集成大家的智慧,增强科技管理系统的凝聚力,提高科技管理系统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同时,我们还加强地区之间交流与互动作为相互促进、激励调动各方积极性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省科技厅高度重视与兄弟省市的学习交流,并积极促进省内各市之间的学习交流。先后组织有关人员赴等省市,就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学习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收获。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的出台,就是借鉴学习了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双倍增”的经验和做法。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促进省内各市县之间的学习交流。通过分别在六市巡回召开全省科技管理系统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暨考察研讨会,给大家提供了相互间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相互激励促进的机会。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在全省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上下联动、区域互动的创新氛围。

(七)始终把加强科技宣传与普及作为营造自主创新环境的有效途径

201x年我们围绕营造全社会创新氛围,大力组织开展科技宣传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连续第六年举办省科技活动周。活动期间,省、市两级共组织开展活动450多项。其中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研讨会、论坛等180多场,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活动有120多项,面向农村、为农民服务的各类活动有230多项,开放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普基地、科技场馆等360多处,接受各类咨询280多万人次,全省共有370万人以不同形式、不同方式参加了各类科技活动。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深入人心。二是加强信息宣传和网站建设。围绕重大科技活动的开展,加强政务信息报送,并配合新闻单位加强科技好新闻、好事迹和好典型的宣传报道,连续三年获得科技部和省政府办公厅的表彰。同时加快科技网站软硬件环境建设,确保网站内容及时更新,网站点击率和点击速度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省科技厅网站继201x年进入省十大优秀政务网站之后,201x年被进一步评为省直政府优秀网站的第一名。《科技年鉴》的编纂工作囊括了综合、框架设计、条目编写、印刷装帧四项特等奖。三是加强基层科技管理培训。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探索案例教学,组织举办了全省市、县(市、区)科技局局长培训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全省170多名市、县(市、区)科技局局长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以训代会,就市、县(市、区)科技创新的工作定位、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近期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这次培训班作为对案例教学的首次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提高全省科技管理干部科学素养和管理水平,特别是解决实际科技发展问题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把自主创新指标纳入党委、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考核,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对接和融合,有效地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确立了自主创新在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地位,增强了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加强宏观调控,依靠自主创新,提高综合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综合创新能力还不强,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足;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

二、明确思路,努力开创201x年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201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全局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九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的有利机遇,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紧紧围绕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实施“四个三”创新驱动战略,即:加强三个科技支撑,构建三个平台,完善三个机制,强化三个保障,引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确保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增加3个百分点以上,发明专利申请和拥有量增长20%以上,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有35家省级创新平台进入国家级行列。

(一)组织实施三大专项计划,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我们的总体设想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计划资源,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的先导作用,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科技创新向支撑经济社会民生全面发展转变。

1、以实施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为总抓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支撑。一是按照李建国书记在省委九届三次全委会上的要求,实施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突出抓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培植新的增长点,壮大产业规模,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今年重点抓好12英寸芯片、重大海洋装备、LED、太阳能光伏发电、离子膜、碳纤维等“省长项目”的实施。各市要参照科技部“省长项目”的运作模式,对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项目,通过省里的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市长项目”,增强省级计划引导和调动市县地方科技资源的能力。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按照省里确定的15个高新技术产业群和62个产业链建设目标,突破制约产业链发展的瓶颈和断点,以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的发展,培植一批以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品和知名品牌。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根据不同区域和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趋势,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聚集,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运用信息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力争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传统产业中提升出一批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和产品,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三是加快以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国际创新园建设为带动的高新区“二次创业”步伐。建设国家集成电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积极筹建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进一步优化全省高新区发展规划布局,加强高新区特色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各类共用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企业联盟建设,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孵化培育相结合,努力实现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同步提升,大力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四是在重大专项的实施中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把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立项的重要依据。要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的有机融合,为自主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要制定省专利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促进我省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五是依靠高新技术促进海洋经济战略的实施。落实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突破海洋生物、海洋精细化工等一批关键技术,实施海水养殖、海洋天然药物开发等一批海洋科技工程,建设海洋苗种繁育、海产品深加工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培育海洋精细化工、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一批新兴产业,创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海洋名牌产品。

2、实施资源节约、现代服务业和可持续发展等科技计划,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撑。一是继续组织实施“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专项”。瞄准节能降耗目标,围绕能源、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加大对资源节约和降耗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与转化应用。继续组织实施节约型城市、节约型区域、节约型企业技术示范工程等,加快构建我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二是实施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计划,加强现代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促进贸易、金融、保险、通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继续组织实施“省十大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促进城镇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示范、公众健康和生物经济发展等科技专项行动的实施。

3、加快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一是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研究具有区域特色的《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积极构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国家农业科技黄淮海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进程。继续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工作,积极推动条件成熟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立省级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区,纳入省级高新区管理规划。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特色区域经济,大力扶持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培育知名农业科技品牌。二是继续组织实施好“良种产业化工程”和“粮食丰产工程”。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实施效率,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建设省级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基地,逐步形成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户有机结合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强粮食生产技术储备能力。三是以实施特色农业科技示范等工程为突破口,从村、乡镇、县(市、区)三个层次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农村建设科技典型。四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加强对县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扶持,继续组织实施经济强县科技创新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技术推广工程,进一步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机制,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按照科技部的部署,加大国家和省两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力度,大力提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推广转化服务能力。

(二)加强三大平台建设,努力为科技计划的实施提供载体

探索和创新平台建设模式,围绕产业链创新的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对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使之成为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依托,凝聚培养各类人才的基地,整合聚集科技资源的载体。

1、围绕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基础性研发平台建设。重点抓好以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对于省重点支持的12个实验室,要继续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使更多的实验室继省生物作物学实验室之后,进入国家实验室行列。要通过资金和政策引导,依托大学、科研机构和部分具备条件的企业发挥其学科、专业、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的优势,按照机构相对独立、人才自由流动、科技资源共享的模式,新建或争取省部共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重点实验室。省科学院、农科院、医科院等科研单位和大学等高校要发挥在原始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建设,构建我省原始创新体系。

2、围绕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工程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依托企业、科研机构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强化其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项目实施中的整合资源、组织协调和联合攻关职能,通过改革体制和机制,使其逐步成为项目的直接承担者、组织者,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提供平台支撑和服务。积极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继续推进与独联体国家的科技合作,密切中-日-韩泛黄海经济圈科技合作关系,加快青岛国家海洋仪器装备、中国白俄罗斯高科技园等国际科技合作工程平台建设步伐。继续保持近年来我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长的良好势头,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大力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工程化水平和能力,争取用35年的时间集中建设1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环节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服务于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和项目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批服务于科技咨询和技术评估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技术评估中心,一批服务于信息共享和技术转移的风险投资服务中心、技术市场、资源共享网络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服务门类,规范服务行为,实行动态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使之成为技术转移、创新创业和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基地。要进一步完善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不断提高网络覆盖面和共享程度,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科技文献、专利、标准、检测检验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规范服务于科技计划组织、申报、查新和管理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强化其服务功能。

(三)完善三大创新机制,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

1、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认真贯彻全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精神,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在认真总结近年来产学研合作创新成功范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产学研共建研究开发基地、共同培养人才和共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的机制。加强引导,按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要求,由企业牵头,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以项目为纽带,以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探索和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继续深入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带动更多的企业进入创新型企业行列。鼓励和推动产学研各有关单位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依托各自的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在若干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各种形式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权责明确、合作紧密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继续大力推动我省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大院大所的高层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加快与中科院共建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建设进程,继续办好济南信息技术博览会等五大展会。重点落实好我省与中科院的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共建工作。

2、完善科技管理和服务机制。继续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要提高项目实施效率,缩短项目安排周期,201x年的项目争取上半年安排下去。要推动计划管理由重立项向立项和实施并重方向转变。对重大专项实行分工负责制,各位厅领导和处室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抓好各分工项目的组织实施。要积极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评审办法,充实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审专家诚信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省科技奖励评审工作的监督。要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上情,吃透下情,转变工作方式,逐步由自下而上转变为上下互动,由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服务。

3、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进一步落实培养、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和海外人才的有关政策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人才激励政策。学习江苏等先进省市的经验,从今年开始利用科技计划等手段探索海内外顶尖人才的引进、使用办法,特别是探索吸引海外优秀创业人才来我省创业的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各类科技计划与“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和引才引智等人才培养计划相衔接配套,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定向、连续、跟踪支持。加大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杰青计划”,促使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积极探索在科研单位改革中建立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机制,推动科研单位内部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科研单位能够引来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四)强化三大保障,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1、强化政策保障。一是重点抓好省委、省政府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以及我省去年制定的《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省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几个政策的落实到位,充分发挥这些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动全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学习落实好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结合工作实际,准确把握主要内容,做到依法行政,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三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科学规划我省区域科技发展布局,积极构建由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区和鲁南特色产业创新区组成的“一带两区”的区域科技发展布局,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强化驱动,紧紧围绕着“一体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强化科技投入保障。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结合各类资金的不同功能,充分发挥好科技投入的作用。一是用好财政性投入。认真落实《省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选好项目,用好资金,配合财政和审计部门加强监管,提高财政科研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力争在争取项目和资金数量上继续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用好资本性投入。与有关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按照“政府部门推荐、银行独立审贷、双方联合监管”的工作机制,继续加强与农发行和开发银行的合作,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的健全和规范,完善我省科技风险投资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同业联盟。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培育和辅导,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重点推介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上市融资。会同财政部门管理使用好科技风险投资资金,支持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用好政策性投入。今年计划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企业研发投入等有关税收政策的宣讲,让企业学习吃透有关财政税收政策精神,加强对相关政策的梳理和编纂,进一步落实好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技术产品开发、科研机构改革等方面的财税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间接投入功能,通过落实政策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3、强化社会环境保障。一是要在全省科技系统迅速掀起一个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新高潮。学习十七大精神,关键是领会内涵,把握实质,以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工作。要以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科技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力度,办好科技活动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活动机制,创新活动形式。通过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传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创新思维,以重大科技成果为代表的创新成就,以创新典型人物为代表的创新事迹,以不畏艰险、勇攀高峰为核心内容的创新精神,进一步争取各级领导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增强全社会对创新的认同和归属感,让全民更加关心支持创新事业,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善于共享创新成果,使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成为全民的共同事业。二是加强科技系统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总结近年来全省科技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兄弟单位电子政务建设的好经验,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及时升级系统,强化功能,再造流程,提高水平,推进政务信息化,努力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三是加强组织和作风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科技管理干部队伍。积极稳妥地推进直属事业单位改革和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更加关注民生和基层单位群众生活。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大力提高全省科技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驾驭和把握科技发展大局的能力,使全省科技系统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创新型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同志们,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支撑作用,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是我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团结起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科技大会发言稿

科技大会发言稿

张新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我叫张新英来自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二分厂。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代表受表彰的所有人员,向一直以来关心和鼓励,给予我们科技工作者支持的各位领导同志致以深深的谢意!感谢你们在工作上、在学习上、在生活上,给予我们的照顾和支持!

我1988年毕业于河南省纺织专科学校,同年参加工作。历任生产技术科副处长,质检科科长,后纺车间支部书记兼主任,现任二分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个人先后荣获周口市“三八”红旗手、项城市“劳动模范”、河南省“百项优秀职工技术成果奖”、周口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我所在的分厂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党支部被授予周口市五好党支部,团支部被授予项城市青年文明号,河南省青年文明号。这些荣誉是我们集体的结晶,我只是按照自己的职责,尽到了自己的一份义务。组织上却给予我这么多的荣誉,深感受之有愧,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组织培养了我,我应该为组织作出自己的贡献。今天在这里,我将近年来学习、工作的一点感受,向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作以汇报。

一、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坚持不懈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一个企业没有技术创新,不淘自汰。一个人工作中无创新,不打自倒。我所从事的是棉纺工程学科,它具有很强的试验性和实践性,1

它需要精细化的观察大胆实践,破传统藩篱,独辟跷径;又需要管理的执行使其发挥作用。面对这些,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我有坚定的信心去实现这个目标,我始终把创新作为自己人生的阶梯和动力源泉。在质检科的几年间,我主持开发出抢战市场的普纺21支棉纱、精梳40支棉纱,填补了企业的一项空白。其中,普纺21支纱被评为河南省“百项职工优秀技术成果奖”,累计为企业创造效益三千多万元。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促使一个人不断进步的源泉。无论是在技改、管理、生产方面都力求创新。有一段时期,公司的产品经常出现质量波动。为了解决这项难题,反复翻阅资料,查找不足,当得知质量波动是并条工序方面时,我和同事连续几天在并条工序研究攻关,最终查找出了以改变并条齿轮来消除机械波的不足之处。后经反复试验,终于将问题解决。由此事所著的论文《优选并条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2004年,公司组织细纱挡车工参赛全省操作比武,为了取得比武的胜利,我先后带领选手到众多优秀厂家学习。面对优秀厂家的选手出色地表现,我发觉了自己选手的不足,特别是在时间上的差异。如果无所改观,失败注定是必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同志劝我:什么事不要那么认真,大不了放弃算了。我想做什么事,必须有必胜的信心,一定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在反复对比与别人的差距之后,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我们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以优势定胜局,最终以双手换粗纱的绝对优势,占领了制高点,取得了省比武的团体冠军。后经省科技厅等五家部门的认定,此操作法填补了国内操作法的空白,此后作为“河南先进操作管理方法”在全省推广,开创了细纱操作法的新纪元。2005年底公司提出向全国一流进军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产品质量。而当时的产品质量正被毛羽、异纤、棉球等纱疵困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根据自己经验,抛弃了传统思路,从小处钢圈钢丝,集棉器入手一举攻破了质量难关,从异纤的挑拣流程了进行了改造,有效的降低了异纤,吨纱为企业创利润800多元,为企业的长期目标铺平了道路,年为企业创收近400万元利润。

近几年来我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了《普梳、涤棉混纺本色纱线标准》《镀氟钢领,钢丝圈的优选工艺配置》《异纤的发展和探讨》等数十篇论文,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技术成果《FA507细纱机车尾轴套的改进和应用》《转杯纺纱大混筒工艺》已被公司采用,正在为公司的进步发挥效应。

二、以行代言、任劳任怨,率先垂范是工作进步的保证。己所不予,勿施于人。无论什么事,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否则所有的一切只能是空谈。作为一名管理干部技术干部更应该如此。在学习方面,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有一个原则就是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虚心求教。几年间记录了近四十本资料。有时为了解决一个疑难问题,南上北下,不远千里,直至问题最终得以解决。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公司发展的新需要先后学习政治理论,专业书籍,电子计算机,外语等,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开拓自己的视野。2000年,组织上委派我到后纺车间主持工作。当时的后纺车间由于种种原因,人心浮动,不思进取,许多人为我担心。家人

也劝我说,作为技术干部可以,做管理干部是得罪人的工作。我知道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只要努力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当时是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到了后纺车间。经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同职工谈心,很快理清了思路,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细、严、活、新”的管理办法,使各项工作很快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细”:既健全制度,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认真考核,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严”、坚持处理问题,不讲关系,不讲情面,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公平公正。“活”、博采众长,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工作,坚持大才大用,小才小用,是才必用,人人有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新”、打破传统,求新,求变,全方位向目标挺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的汗水换取的是丰硕之果短短的六个月时间,后纺车间的质量水平由乌斯特公报50%的水平提升到25%的水平。成绩的背后却是涩涩的酸楚。身为一名母亲,我却常常因为忙于车间里的工作而不能照顾家人和孩子。当时,我的母亲因病住院,由于当时任务重,一时抽不出身来,只好将母亲托负给家人,自己仍然坚守岗位。为了工作,有时经常加班加点,自己年幼的孩子无法照料,只好托付在父母家中,有时一连十几天顾不上照看,孩子见我都陌生不理。

行动是树立自己形象的最好舞台,结果是证明自己能力的最好标尺。我很少休息星期天,并且经常加班加点,手机号码全车间公布,24小时从不关机,只要是公司有事,一个电话她随时就到。一次公司组织模范人员外出旅游,值班长张勇也在其中,她就主动揽下了该值班长的工作,连续几天都是值了白班又值夜班,为的就是让员工放

心出游,使工作做得更好。2005年公司重大技改期间,需要安装国产新型细纱机、络筒机,进口自动络筒机,倍捻机、并纱机。当时国产设备安装可谓称轻车熟路,而进口设备的安装谈何容易,有些是日语说明,还要查找资料翻译成中文,即使组装完成,调试相当困难。当时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为了早日完成任务,成立攻关小组,制定攻关措施,把家务置之度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我坚持每天都到现场与质量检查人员一起并肩战斗,与一线员共同攻关解难。因超负荷的工作,我患病住院,在动完手术的第三天,硬撑着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最终完成了公司交付的任务。但是也留下了我无法弥补的遗憾。“养儿防老,养女为孝。”作为母亲我忽略了对儿女丈夫的关爱;作为女儿我却未能在母亲面前尽孝。2005年四月技改开始,我的母亲患上重病,当年十月份母亲去世,之间我只探望了两次,母亲在弥留之际还在叫我的小名。“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养亲而亲不在。”今天想起这件事,我的心仍然很难平静。但是我不后悔,我相信母亲九泉之下看到我们取得的成绩,她一定会笑的。

三、关心员工、团结同志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的根本。松下幸之助曾说:口才,金钱,知识,手腕固然重要,但能感动人、最能抓住人心的是诚实,最使职工受感召而毫无保留的奉献的是高尚无私的人格。我深知这一点,我常想 “管理不应该只是管人,应该管的是事、理的是情,关键是如何抓住员工的心。”我所在的分厂,年青人比较多。为了调动年青人的工作积极性,我抓住年青人好动、爱学、求上进的特点,在内部组办了《周刊》小报,为一批青年

营造了弘扬正气,奉献企业的大舞台。组办了党团义务宣传队和共青团义务消防队,和科技学习小组为有各种爱好的青年人提供了用武之地。得助于这些措施的行之有效,不仅使内部呈现出生机昂然的局面,并且为企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人才。我所在的车间有一批家庭负担较重的老职工。如何对待老职工关系企业的未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职工是企业的功臣。对他们要因人制宜,适时激励。我常想:老职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看的见的企业资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无异是挖掘了一个金矿。一位老职工,妻子有病,大儿子下岗,本人身体不好,小儿子考上大学后,无钱供应。我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资助500元钱,这位老职工激动地流下眼泪。我所在的分厂有七百多人,员工能否稳定事关公司大局。我坚信:你如何对待职工,职工就会如何对待你,只有对他们尊重,才能让他们为企业奉献。对待员工,坚持有病探望到家,有困难帮助到家,有事慰问到家。遇到有思想问题的干部职工主动谈心积极帮助。2002年,细纱一挡车工在外面租房居住,但在一次上班中,因家中无人失窃。为孩子准备的学费及电视机等物品均被盗走,对家庭本不富裕的她是一大打击,同时工作情绪也受到了影响。我得知这一事情后,当即找到这名员工,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并掏出随身带的200元钱交给她,以接济生活。事后其他员工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很快就捐献了一千多元钱。当该女工接到工友的这些钱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不愿意看到职工为家庭困难而流泪,但是我愿意员工为感动而流泪。

有一句名言: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做一件大事而去。科学技术

工作是孤独的,需要忍耐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孤独和寂寞;但是作为科技工作者管理者,同样需要沟通,交流和协调,二者的临界点就是培养团队意识,让组织内部的每一个人都动起来,技术才能进步,创新才能实现。为了找准这个临界点,我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加强党性修养,同时积极搞好传帮带,甘为人梯,为领导培养吸收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培养中坚力量。近年来,先后学习多种党的文献和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主动团结同志,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使支部工作始终充满活力,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务实进取,有高度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战斗集体,受到公司的多次表彰,近几年来,我们支部培养的积极分子入党68名,有的已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有的成为技术骨干。有1人被评为周口市劳模,4人被评为项城市劳模,4人获得项城市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2人被评为项城市优秀共产党员,1人被评为项城市十大杰出青年,26人获公司劳模、优秀共产党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成绩已属于过去,我们没有为鲜花和掌声而陶醉,面对今天科技兴企、科技兴项的大舞台,我们信心百倍、目标更加坚定,热情更加饱满,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科技事业一定能结出丰硕之果!我们的家园项城一定能笑傲中原!

谢谢大家!

第三篇:科技大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在这里,我们喜气洋洋、欢聚一堂,召开两年一届的科技大会,首先我祝贺科技大会的胜利召开,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我作为包钢勘察测绘研究院的一名年轻的职工在科技大会上发言,我感到由衷的兴奋,尤其是今天能代表技术后备人选在这里发言,我更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激动。

首先,请允许我以个人的名义,向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风雨同舟、相互支持、并肩奋斗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如今,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测绘高新技术和测绘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这为测绘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这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对我们年轻的测绘技术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我们树立热爱测绘,献身测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益求精的思想意识,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思想意识,顾全大局、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以院为依托,和院共甘苦,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其次要求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掌握测绘前沿新技术、新知识,奋发图强,勇于创新,缩小差距,为勘察院的建设与发展献技献策,实现科学发展。

回顾二年来的工作,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技术人员,深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相对较弱,因此在工作中虚心向同志们学习,从外业观测到内业计算,不以印象作业,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努力作到精益求精。在包钢尾矿坝沉降观测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整理;乌海四道泉的GPS观测和解算;白云地理信息库的建设等项工程中,让我从一名普通作业员,逐渐掌握了测绘的新技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当然,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组织各级领导的培养和帮助,离不开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是你们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空间和条件,为我们的工作创造了和谐的氛围和环境。我们的每一点滴进步,领导和同志们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鼓励,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荣誉!

从我内心来讲,我深知这个荣誉是大家的、是集体的,没有你们,我们将一无所成。今天我们能够被评为2011的院技术后备人选,首先感谢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关爱,使我们能够在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等诸多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进;感谢院各部门和全体同事在日常

工作、学习中的相互支持、协作和配合。良好的团队风貌,团结向上的拼搏精神和充满活力的工作热情。使我们能够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能有创新和拓展,使我院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使我们的才能得到了充分锻炼和展示。

我想,所有获奖的同志都不会沉醉在今天的荣誉与掌声中,这仅仅是我们出征的战鼓,前进的号角。“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加强“十二五规划”重要方针的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将把过去的成绩作为新的工作起点,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踏实工作,爱岗敬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全心全意地投入测绘工作,以此来回报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鼓励和期盼。

作为包钢勘察测绘研究院的一名职工,“院兴我荣”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昨天我们为之努力了,那么明天我们将更加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把包钢勘察测绘研究院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第四篇:首届科技大会发言稿

连云港东方医院首届科技大会发言稿

市医学重点学科:妇产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下午好!

首先祝贺我院第一届科技大会隆重召开!今天站在这里,作为重点学科的代表向大家汇报,我感到无比骄傲与激动,感谢各位领导对我院多年来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感谢院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给了我这个机会。下面我想从学科现状和下一步工作两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科技引路打造重点学科

东方医院妇产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发展成为一个功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服务一流的品牌专科,是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妇婴保健为一体的科室。1996年9月被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国家级爱婴医院”称号。2006起承担连云港市“母婴安康工程”临床急救工作,几年来成功抢救急、危、重孕产妇百余例,并承担市母婴安康工程对基层医疗单位的技术指导和临床进修带教工作。自2006年6月及2007年5月我院先后成为徐州医学院、蚌埠医学院教学医院及连云港市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基地以来,我科承担了上述院校临床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作出了一些成绩,受到了领导的肯定。

2010年4月,我们积极响应卫生部“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方针,率先在全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本学科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7名,硕士生3名,开设床位50张,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年住院人数2000余例,年入院手术1000余例。妇科长期开展各种常见及疑难手术。产科在持续创新的进程中,开设东部城区第一家集“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母子康乐保健中心,围产门诊提供孕期检查、孕期营养分析与优生监控、产时服务、哺乳质量监测与促进、产后健康评估与促进、孕产妇健身训练等服务项目。孕妇学校定期开课,在规范医院原有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特色服务。我科还拥有阴道镜、利普刀、宫腔镜、腹腔镜、多功能胎心监测系统等国内外先进设备,开展了多项妇科微创手术。近五年完成市级科研项目5项,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市新技术引进三等奖1项,在核心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09年11月,成功举办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由于学科建设已初步形成特色,我科被评为连云港市医学重点学科。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离不开院领导的支持和全院同事们的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二、明确目标迎接新的挑战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作为医院,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抓好“科技人才建设和学科建设”势在必行。

新形势下,我们科的发展思路是:紧紧围绕医院发展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遵循科学发展,探索科技创新,按照“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市级医学重点科室,为我院实现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大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是:

第一、突出重点,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医疗乃是我们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三级医院的创建,我们将逐步实行妇科及产科的二级分科,加大开展妇科微创手术病种,弥补目前妇科手术台次不足的缺陷,提升妇科微创手术品牌。随着宫腔镜的引进,我们更要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微创治疗特色。尽快完善分娩镇痛技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基础管理,切实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全面提高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病能力,争取收治病例数量基本达到三级医院标准。

第二、打造特色,为创建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作贡献。今年是我院创建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关键的一年,我们要认真总结多年来临床教学工作经验,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要求,与其他教研室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力争在教学管理、教学保障、教学服务等领域探索新方式,寻求新突破,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妇产科作为内、外、妇、儿四大临床教研室之一,我们已着手组织全科医务人员学习教学文件,并制定了教研室工作制度和职责,为我院创建并成为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临

床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科技创新,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作为重点学科,我们要总结前几年在科研、新技术引进等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绩,指导、推进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争取申报省级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第四、建好队伍,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稳定优秀医学高层次人才,建立一支研究能力强,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是加强学科建设和巩固重点学科的关键。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科已形成一个老、中、青三代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科室原有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在职人员参加研究生教育,争取全科医生硕士化达1/3以上,引进高端实用型、擅长妇科腔镜手术及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学科带头人。

作为市级重点学科,我们决不辜负领导的重托与全院职工的期望,我们将借此次科技大会的东风,以科学发展观更新我们的思路,以医院的发展蓝图开阔我们的视野,以科技创新提升我们的医疗水平。我们坚信,通过这次科技大会,东方医院必将迎来科技大发展的灿烂春光!

第五篇:第二届科技大会发言稿

科技铸就辉煌,创新引领未来

—为实现我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北京城建勘测院第二届科技大会报告

马海志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寒冬时节,群贤毕至!在举国上下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为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落实集团第九次及总院首届科技大会精神,走科技强企之路,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今天迎来了我院第二届科技大会。本次科技大会的主题是:总结回顾十年来科技成果和经验,展望未来科技工作发展方向,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为实现我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而努力。现在由我代表院领导班子作科技大会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科技铸就辉煌,创新引领未来,为实现我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一部分 科技成果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成长,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提升产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我院产值规模经历了百万元、千万元、亿元增长阶段,直至2011年的3个多亿,实现了我院的持续快速发展。正是广大技术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和一代又一代城勘人的艰苦奋斗和辛苦付出,换来了我院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铸就了我院的辉煌历史。

一、科技闪金光,硕果满枝头(问鼎国家科技进步奖,勇摘国家行业优秀工程奖)

在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的关怀指导下,经过全院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我院科技工作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在科研创新、优秀工程、专利获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

近十年来,我院共取得各类优秀成果204项,其中科技进步奖43项,包括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以上13项,集团级29项;优秀工程奖131项,其中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3项,省部级以上106项;获取专利2项,申报待批专利2项;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更是多达200余篇。

2010年从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传来喜讯,由我院参与完成的《特大异型工程精密测量与重构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院自创建以来首次摘取的国家级科技奖项,该项奖项的获得也昭示着我院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工程项目的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供了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成为轨道交通工程的勘察设计、监测检测、安全施工的主要依据。

三、专业创新,形成核心技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并形成了我院各专业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经过十余年在技术上的投入与积累,我院各专业均形成了

二、参与制定法规标准,打造一流企业(主编3部国家标准,参与多个行业地方标准)

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我院多次参与国家和地方等重要政策和管理规定的编制工作。截止目前,共承担政府管理性文件10项,完成5项。其中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质量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城市轨道交通质量安全督查指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指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与测量培训教材》等。

共承担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编制13部,完成8部,其中主编国家标准3部,分别为《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规范》。国标规范和政府政策编制完成不仅是我院科技人员长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显示出了我院的行业地位和综合实力,为我国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

独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岩土工程勘察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提供技术保障,测量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提供质量保障,测试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安全保障,这些不仅成为我院市场竞争的优势,也成为我院新的经济增长点。

勘察专业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复杂工程环境和具体工程特点,依托原有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将“风险勘察”的理念引入勘察生产实践中,保障勘察实施过程中的自身安全,引领勘察行业;通过多年工程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地下工程结构抗浮水位分析技术,攻克抗浮设计计算难题。开发形成了国内首家城市轨道交通特殊指标试验分析中心,建立起了完整的试验分析技术体系。

测量专业凭借多年技术积累,使“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测量技术”、“施工控制测量技术”、“整体道床轨道铺轨测量技术”、“设备安装精密测量技术”等方面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还拥有“陀螺经纬仪”、“GPS”、“TCA全站仪”等各类高精度测绘仪器,作为保障市场占有量的有利武器。同时我院对于“超精密工程控制测量和放样测量”以及“大跨度、异形结构的三维空间放样技术”等高端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这些技术已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并获国家级金奖。

测试专业作为我院新兴产业,几年来监测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监测信息反馈时限不断缩小。特别是“穿越既有线工程实时监测技术”为我院独家拥有;“差异沉降监测”手段多样;“高精度测量机器人”在基坑桩顶水平位移、建筑物倾斜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岩土专业在沉寂多年之后,异军突起。目前在地铁降水设计与施工市场已稳稳站住脚跟,15号线一期奥林匹克站突破性的采用洞内降水设计思路,成功解决了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密集区域的降水问题;同时在降水井施工工艺应用研究方面改进北京地铁7号线一次成井技术解决了西部卵石地区成井难题;在岩土工程设计领域,应用MIDAS、PLAXIS、FLAC3D等数值模拟软件丰富了设计文件内容,成功的转化为经济效益。

环安公司是我院主业的延伸和补充。经过几年的发展,环

安公司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开发了自平衡测试技术,并成功的进行了北京地铁十号线光华路站深层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这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检测成套技术,在新建工程穿越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过程前,对既有线路进行全面快速的检测,为既有线的结构安全评估提供现状参数,并为既有线路的安全维护提供依据,保证新建工程安全穿越,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北京市行业内广泛应用,相关内容已编入地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检测技术规程》。

四、提能增效,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自主研发了一批科技产品和软件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近年来,我院信息化建设异军突起,取得阶段性成果。穿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三维辅助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由我院自主研发的信息化产品和软件在生产和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院专利产品“轨道交通土建施工监测信息化平台”目前已投入于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地的轨道交通建设领域使用中,不仅为我院开拓市场助力,也为我院的日常生产任务 3 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地铁工程测量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测量仪器自动化采集数据及处理系统”应用于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等具有超高精度要求施测难度大的代表性工程中。我院自主研发的“OA办公系统”、“财务报销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等管理平台目前普遍使用。这些信息化系统在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规范流程,而且为顾客实时掌控施工现场情况提供了准确客观的平台,获得了顾客的高度好评。

五、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多年来,我院各专业在新技术开发应用上不断开创进取,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

测量专业院依托我院在轨道交通领域内的客户资源、信息储备资源优势,引进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机器人等装备,重点拓展三维测量技术、可视化展示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发展高铁CPⅢ技术向城市轨道交通移植,并以此为切入点,在其它非传统市场和领域有所突破。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瞬间精确获取海量点位的空间位置,直接得到被测物体三维可视的、可量测的点云成果,使得三维实景复制和重现变得轻而

易举,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工业构件检测、地形测量和DEM获取等方面;能够自动照准和观测的全站仪被称为测量机器人,在高铁测量和实时变形观测等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测量工作效率,并成为我院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后劲。

勘察专业院在传统勘察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领域,在我院历史上首次开展了长春、石家庄地铁抗浮水位研究、南宁地铁降水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地铁16号线环评水文咨询研究等项目。不仅取得了经济效益,也扩大了我院影响,为今后业务拓展和承接新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

测试专业院坚持走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之路,积极开展“非接触变形监测技术”、“自动化监测综合技术集成与应用”、矿山监测等方面的立项研发,努力打造监测第三板块。

岩土专业院打破以施工为主体的工程模式,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技术含量。在既有构筑物加固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端,14号线工程大井站----丰台北路站区间穿越丰北桥段复合锚杆桩注浆加固工程,采用风动潜孔锤施工工艺成孔,实现单孔分段三次注浆。该项设计任务填补了我院在深基坑工程设计领域的一项空白。在地铁7号线降水成井中,采用风动潜孔锤分别进行一次性钢管成井技术和PVC管成井技术,该工艺通过专家评审,地铁降水设计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泉水项目是由我院牵头进行的一项旨在“解决好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运营与泉水的关系,确保济南泉水正常喷涌”的科研项目。受济南市政府委托,我院迅速成立了技术专家组,采用了微动探测、陆地声纳、地质雷达、浅层地震、示踪试验等新型手段,并应用三维地质建模、综合分析评价等方法取得了研究区域内基本地质结构。该项成果经四名院士和专家鉴定已到达国际领先水平。

六、依靠科技实力,提升行业地位

我院十分注重在行业中的交流与担当,共参加了32个国家及行业协会、学会,努力使企业处于行业中心,承担一些社会公益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筹办组建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与测量专业委员会”,是我国第一个轨道交通勘察与测量的委员会,提升了我院在轨道交通勘察与测量行业内的地位。配合住建部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协助住建部编制轨道交通质量安全督查要点,在建设部组织的质量安全大检查中,连续多年抽派我院专家参加了工程项目巡检工作;并在检查结束后,委托我院对质量安全

督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工作,并形成分析报告。

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行业影响力,我院承担了路政局课题《穿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系统》研发工作。目前课题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专家认为,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升穿越既有线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有效地加强穿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管理,有力地保障既有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运行,并将为我国各城市开展穿越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此外我们还用技术与质量来体现我们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院多次参与了北京市地铁工程的事故抢险工作,在今年的北京7.21特大抗洪抢险中,我院充分利用专业优势配合政府部门为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重建保障:勘察专业为房山区8个乡镇和平谷区累计143条229公里的损毁道路勘察和后期地质灾害调查任务,测量专业为保障安置房10天交付的目标,抽派骨干不分昼夜进行现场勘测工作,时刻跟踪安置房建设的全过程,为设计、施工提供了最优质的勘测保障。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在我院先进技术和工程技术人员奉献精神支撑下,在今年六十年一遇的雨季期间,由我院参与的轨道交通工程均未出现大的险情。政府工作和行业协会的参与,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在政府的知名度和行业地位,也为我院赢得了话语权。

七、以人为本,打造科技创新队伍

随着我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进步,逐步形成了一只稳定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目前,我们院拥有技术人员235人,占全员总数的70%,博士学历8人,硕士82人,具有教授级高工13人,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124人,各类注册工程师70人。我院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一方面拥有一批享有很高威望的科技创新带头人,在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测量、监测和风险管控等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在带动科研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技术骨干。我院青年技术人员高爱林同志主持的《城市轨道交通土建自动化监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博士后吴锋波同志主持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风险评估研究》获得2012北京市委组织部资助人才资格。

第二部分 科技工作经验总结

作风及自主创新的工作意识是分不开的,在十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总结起来的主旨是-五个力保发展。

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以创新求发展,靠创新赢未来。这是我院一直奉行的发展理念,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及人才创新才能为企业提供新鲜的养分,在创新中谋求长足的发展。近年来院领导班子越来越重视我院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成本的投入逐年增长,通过多年的积累沉淀,我院在2010年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一资格的取得不仅每年减免数百万税收,提高了我院在行业中的品牌竞争力,更使我院从单一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科研与生产并重的综合型勘测院。

为了贯彻落实院科技创新的管理目标,2010年我院成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技术与研发部,负责院级科技创新项目的统筹、立项、研发及管理,到2012年我院通过院内部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课题吸引到了外部科研项目合同额累计达1200余万元,自主研发了十余项勘察、测量及监测类专利技术及软件系统,每年为我院节约生产成本数百万元。

二、科技是企业发展第一生产力

我院取得的丰硕成果与我院雄厚的技术实力、扎实的工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核心技术日趋成熟的前提下,我院适时调整了营销策略,开始注重技术与服务并举,并且将技术研发成果紧密结合到营销实践中,使我们的技术人员能“出得去、讲得来、争得起、订得下”,逐步打开了很多新型、高端的市场,并为我院走向全国乃至海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秉持着这一指导思想,我院通过市场积累,洞察市场先机,通过与轨道交通建管公司合作《北京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及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不但获得了北京市科委的扶持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还为我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只有不断的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研发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才是企业提高自身品牌价值、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唯一途径。我院坚持走产品系统化、体系化、标准化道路,善于结合工程项目进行总结和深化,挖掘顾客潜在需求,形成核心技术,打造完整的系列化产品,并将这些产品推荐给顾客,推向市场,打造全新的品牌,提升我院在行业中的整体影响力,并为我院在这一专业领域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对科研人员的培养,我们主要注

重了“三个能力”,采用“四种方式”。

三个能力,一是科技研究开展能力,包括开展专业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对科研方向的确定、计划、研究和完成能力,以及熟悉科研工作行业发展趋势和辨别能力;二是领导带头能力,包括对项目的管理、策划、控制能力,以及管理领导科技人才的能力;三是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的能力。

四种方式,一是“传、帮、带”内部人才培养方式,对青年技术人员实行一对一拜师教学,利用内部讲课、演示、实习等方式,增加对青年人才的培育。二是培训方式,在全院范围内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通过每年数十场的内外部培训交流,激励科技人员学习深造,并逐步增强考核力度,将培训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三是“引进来、走出去”——通过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我院科技人才力量,每年定期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到院授课,吸取外部养分,积极将本院的青年骨干人才送出去,输送到各类重点院校深造。四是开展会议论坛方式,通过鼓励技术人员参加各类行业会议,组织院内新员工论坛、工程师论坛、演讲比赛等活动调动了全院技术骨干的学习热情,为全院的技术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制度是科技创新的保障力

近年来为了适应我院科技工作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断完善科研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先后出台了《技术系统管理规定》、《获奖科技成果和优秀勘察项目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科研奖励管理制度,又陆续编制了《自主知识产权奖励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细则》等制度,加大了科研、获奖、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奖励力度,在科研获奖方面最高奖项奖励额度由2008年的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性奖励8万元一举提升至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性奖励50万元。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不但充分考虑了我院的科研创新、生产经营现状及未来管理模式的需要,还充分考虑了员工的个人福利,力求让每一位为我院辛勤劳动的在职员工都能够享受到企业发展壮大带来的成果,通过企业的发展增加全院职工的个人收入,从而增加企业凝聚力。

五、领导重视、骨干支持、一致共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

科技创新工作离不开领导重视。2003年,我院年产值仅3000万元。为了进一步扩大我院生产规模,提高产值收入,院领导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启动。科研投入与产值挂钩,目前已到达到总产值的3%。在科研项目的选题上,由我院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集中筛选,并言传身教为科技人员指引研究方向。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有效开展,各专业院也相继组建了以专业总工为组长的技术创新专业小组,每年都要制定立项计划,将科技创新工作目标作为硬性指标列入考核指标,将科研工作实效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绩效的重要依据。

我院科技工作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总院领导的悉心指导,更离不开我院常年奋战在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的艰苦奋斗。在此,我代表院领导集体向长期关心支持勘测院发展的上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勘测院的发展、为科技创新工作默默耕耘、付出辛劳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三部分 科技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我院的科技发展距离业主的要求,距离我院当前的社会影响力的要求,距离员工满意度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完 8 善和提高。在技术创新、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还与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不能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领域略显单一

大家都知道,我院为地铁而生,因地铁而发展。这些年所有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也基本上围绕着地铁勘测开展。而在地铁以外的行业涉足甚少,这样的技术格局不利于我院的稳定发展,在地铁建设规模萎缩时,首先受到冲击的便是我们。

二、高端人才比较缺乏

尽管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院培养了一批知名专家,已经形了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但是,高端人才相对缺乏,到现在还没有培养出本院自己的大师级人才。

三、科研创新体制尚待健全

我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出台了很多科研创新管理办法和企业规章制度。但是,在科技创新考核体系方面尚不完善。现有的院内规章多偏重于奖励,而轻于考核和处罚。

第四部分 创新引领未来

面向未来,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走创新型勘测企业之路,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深化专业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立足轨道交通推动专业多元化发展,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我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科技发展方针和目标

我院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科技发展的结构布局、战略重点和制度举措方面,既要顺应行业科技发展潮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紧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需求,选择符合我院实际发展的道路。从以往的经验中,我们探索出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构建多元化创新格局、立足专业化建设、支撑企业发展、引领行业未来。

未来五年,我院将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紧密围绕生产开展科技创新。我院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推进核心技术突破,开发行业前沿技术,建立一个适应我院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领先科技成果。未来五年的科技工作具体目标是: 1.各专业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实现勘察数值化、测量可视化、监测自动化、检测体系化、岩土治理高端化,最终发展成为综合勘测新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引领行业发展。

2.紧紧围绕专业特点,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开发行业前沿技术,推出新的产品,支撑企业发展。

3.获得以我院为主要完成单位的北京市科技进步奖5项,取得专利技术5项,参与完成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

4.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力争高新技术收入达到总收入的60%。

二、科技发展部署

为实现我院今后五年目标,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摆在全院科技工作的首位,建设以专业院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掌握行业发展核心技术,拥有若干自主知识产权,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要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我院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导我院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依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集团和总院的科技发展战略,结合我院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制定我院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以便更好的指导我院的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

(二)加大新兴支柱产业培育力度

要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到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翻的宏伟目标,具体到我们勘测院,就是产值规模和利润都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翻,这就需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目前的专业特点和市场行情,我们需要重点培育好以下几个产业。

起飞第六专业。我院软件研发专业经过10年的培育已经初具规模,蓄势待发;通过加大软件研发的科技扶持力度,整合软件研发、信息化服务、三维动画、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形成软件研发与服务产业,实现对内服务,对外赢利。让软件研发业成为我院继勘察、测量、监测、岩土、检测之后的第六支柱专业。

做强地质灾害专业。我们院目前拥有地质灾害评估、勘查、设计、治理等四项甲级资质,可是地质灾害的业务份额不足1%。归根结底就是在地质灾害专业方面还没有形成特有的核心 10 技术;因此,需要加大地质灾害专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做强地质灾害专业,使其成为我院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做大轨道交通运营产业。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专业优势,开展轨道交通运营阶段健康检测、安全监测和病害治理研究;做大轨道交通运营产业,使其能够成为后轨道交通时代我院经济稳定发展的支柱。

做好临近专业技术储备。在抓好现有专业科技创新,培训支柱产业的技术上,积极开展临近专业的技术开发工作,比如: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与评价技术、泛在测绘与泛在地图研究等,为我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储备技术力量。

(三)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积极引进外部研发资金 经费投入是科技创新稳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院科技经费投入逐年递增,但是相对于我们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日渐高涨的行业地位,相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还尚显不足,还需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另外,除了企业自身的投入,国家和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国家到地方,从行业到协会,都有科技创新资金的扶持。所以,我们要加大社会资金的申请和引入。总之,要确保科技创新的稳定投入,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和研发氛围。

(四)健全科技创新管理机制

推动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健全我院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和体系,构建以一线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第一,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和统筹,调整优化现阶段技术系统运行模式,合理利用机关和各专业院的优势资源。第二,创新科技项目体系和管理模式,积极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模式,探索首席专家制。把项目的指挥权、财权及人权均放手交给首席专家。第三,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将加强创新政策措施的衔接配套,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环境。第四,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制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创新人才。

(五)培养造就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做为重点来抓,切实加强各专业的自身专家的培养,着重培养和造就能担负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等重要任务的领军人物和大师级人才。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提高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比重,优化技术人才队伍。建立完整的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以增强我院科技人才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平衡好生产和科研的关系

在以往的工作中,有人反映生产与科研是相互矛盾的,搞了生产就不能搞科研,搞了科研就不能搞生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实际工作中要平衡好生产和科研的关系,做到生产科研两不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实行分层次的科研管理。科研包括宏观科研和具体科研,应分层次管理;宏观课题,管理类课题就要放在机关或者专门的科研部门研究。具体科研和技术改造类科研就要放在一线部门研究。

依靠科技提能增效,以科技促生产。搞科研不是耽误生产,而是为了提能增效,为了促进生产和发展。

在生产中科研,在科研中生产。要用科研的创新精神和思路开展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结出科研的成果;要将科研的成果和精神及时运用到生产中去,将科研产业化,在科研的过程中产生效益。

(七)积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工作,尽早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将先进的技术在生产中全面推广,以提高生产质量及效率。将科技创新工作与营销相结合,在投标方案中更

多展现技术创新成果,提高技术方案水平,以承揽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工程项目。加强重大、重点工程及创新成果的技术总结工作,进一步增加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创优及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获奖数量。积极参与行业规范、标准、手册等的编写工作,以提高我院的行业地位。面向生产搞好科研,加强产学研联合,大力推进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同志们,科技铸就辉煌、创新引领未来。做好新形势下的科技创新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科技工作,希望广大技术人员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为我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谢谢大家!

2012年12月26日

下载企业科技大会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科技大会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科技创新发言稿

    企业科技创新发言稿 企业科技创新发言稿创新必须基于务实的基础之上,才会是有效的创新。德鲁克先生在书中告诉我们:“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科。”对于我们企业,我们创新的......

    企业军训大会发言稿[本站推荐]

    企业开展军训活动是进一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良好机遇。下面是写写帮文库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军训大会发言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企业军训......

    企业员工大会发言稿

    全体员工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服装厂员工大会,这是我们27日召开会议后的第二次会议,表明我们非常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表明我们正在一步一步的实现把职工当孩子养的想法,企业员......

    企业年终大会优秀员工发言稿

    企业年终大会优秀员工发言稿 企业年终大会优秀员工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代表20xx年度的优秀员工发言,在这里,我十分感谢各位领导的栽培和厚爱,感谢各......

    科技奖励大会发言稿1(合集5篇)

    各位先进科技工作者、同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山东三箭科技成果奖励大会,表彰为企业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科技奖励大会是企业的年度盛事,是科技创新成果......

    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大会发言稿 (五篇)

    集团科技创新大会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纺化事业部技术中心的于得海,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大会发言稿。今天能够作为科技人员代表发言,我感到万分荣幸。......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2013迎新大会发言稿

    大学是新的开始 -----在传媒艺术学院2013年迎新大会上的讲话 (2013年9月26日)XXX亲爱的新同学们: 大家好!怀着梦想,怀着激情,怀着亲人殷殷的嘱托,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九月,你......

    员工大会企业客户部发言稿

    员工大会企业客户部发言稿 很荣幸有机会代表我客户部做这次发言!本人从2010年三月一号刚进百乐门时就被编排到了客户部,之后有幸与各位共事了一年零五个月,期间也经历了百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