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时间:2019-05-14 00:4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第一篇:2010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10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一、中央政府重视语言文字事业

2010 年中央政府出台了4 个与语言文字事业有关的重要文件和规章,即

1.中共中央、国务院7 月29 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这是21 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许多规定涉及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

2.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4 月16 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对行政机关公文中涉及字母词审核把关的通知》(国办秘函〔2010〕14 号)。该函针对近些年行政机关公文中出现使用字母词增多势头,影响公文严肃性的情况,提出了规范行政机关公文用字的四点意见,要求:

(1)行政机关强化依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在制发公文时自觉使用规范汉字,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2)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制发公文时一般不得使用字母词,确需使用字母词的,应在文中首次出现时以括注方式注明已经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定的汉语译名;

(3)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外语字母词的译写规则,对新出现的字母词及时翻译,定期向社会推荐规范译名及汉语简称;

(4)加强对公文中涉及字母词的审核把关,发现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应及时予以纠正。

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5 月14 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民委发[2010]53号)。该意见共21 条,内容包括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政策措施、保障机制等部分,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新闻出版总署11 月23 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新出政发[2010]11 号)。该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二、语言文字工作亮点突出

2010 年的语言文字工作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1.研制《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的研制、起草工作2008 年10 月开始,先后开展15 项专题调研,召开38 次专题研讨会,举办1 期专题研讨班,多次召开省区市和高校座谈会,3 次在国家语委全委会和咨询委员会会议、2 次在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征求意见,并向相关部委、地方语委、部内司局、高校等139 家单位书面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集中修改50 余次,形成了《纲要》(征求意见稿)。《纲要》(征求意见稿)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多年来语言文字工作的成绩经验,将语言文字事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注重主体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的指导思想和相应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提升公民的语言能力和国家的语言能力问题。

2.开展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 周年系列活动

教育部、国家语委先后在《光明日报》《语言文字报》《语言文字应用》等报刊上组织发表纪念文章,在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国语言文字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在线等网站开辟专栏,介绍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总结回顾10 年来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开展语言文字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征集网民关心的语言文字社会热点问题。

海南省于7 月31 日颁布了《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使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增加到32 个。国家工商总局9 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广告语言文字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工商部门按照文件,专项检查清理所辖区内电视、报纸、期刊、印刷品广告以及户外广告中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

3.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2010 年,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继续扎实、深入、稳步进行,取得显著成效。分别有1 个一类城市(青海西宁市)、35 个二类城市、119 个三类城市通过评估达标认定。天津市、江苏省分别完成对所有一类、二类、三类城市的评估认定工作,实现省(市)域内全面达标。截至2010 年底,全国共有33 个一类城市、226 个二类城市、359 个三类城市通过达标认定,分别约占全国一、二、三类城市总数的92%、68%、17%。

2010 年评估推动建立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机构23 个,增加行政编制23 个、事业编制5 个,新设立或增加办公经费数272 万元,增加专项评估经费422 万元,推动近160 多个城市39.15 万人开展公务员普通话水平测试,19.2 万人开展窗口行业普通话测试。

2010 年度,全国各地共测试417.9 万人次,其中公务员17.85 万人次,教师41.36 万人次,学生335.5 万人次,广电系统0.44 万人次,社会其他人员22.83 万人次。其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测试人员达163.7 万人次。

截至2010 年底,全国各地累计测试3522.46 万人次;全国共建立测试站1462 个,其中市级测试站419 个,高校测试站997 个,行业测试站46 个。全国现有测试视导员1283 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4.76 万人,其中国家级测试员0.43 万人,省级测试员4.66 万人。

4.稳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

完成了《规范汉字表》的修改完善工作。组织专家按照“认真对待,综合分析,实事求是,慎重处理” 的原则,对2009 年公开征求意见中征集的3141 件社会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归类整理、分析研究,对字表进一步修改完善。审定发布《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和《汉语口语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两个汉语国际教育标准,对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标准化,提升汉语国际影响力、促进汉语国际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5.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科研管理工作

面向全社会征集科研项目选题建议。召开“国家语委‘十二五’ 科研工作研讨会”,总结“十一五”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工作,研究国家语委‘十二五’ 科研工作,明确了“十二五” 期间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形成了《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二五” 科研规划(征求意见稿)》《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二五” 科研项目指南(征求意见稿)》。筹划国家语委的科研基地建设。发布了2009 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与有关机构联合发布了“2010 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6.推进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

2010 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决定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举办了6 场以诵读为主的传统节日晚会。8 月在山东潍坊举办了“中华诵•2010 全国中小学生夏令营”。在19 个省(区、市)和11 所直属高校开展试点工作,共涉及18261 所中小学、286 所中等职业中学、97所省属高校。试点地区和学校将诵读行动打造成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7.开展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

在广泛研究、深入试点的基础上,编纂出版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调查手册分“调查规范” 和“调查表” 两部分,“调查规范” 收入与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田野调查和资料整理工作直接相关的各种规定,“调查表” 是汉语方言和地方普通话的调查条目。完成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 江苏第二批试点的验收工作,启动了第三批语言资源调查工作。

8.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情况调研 月,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等组成调研组,赴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内蒙等省区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情况调研。调研发现,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十分必要,有利于克服语言障碍,使儿童更好地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

9.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

2010 年,为落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国家语委牵头启动了两岸中华语文工具书合作编纂工作。与台湾相对应,分别成立了词典编写组、信息技术组、科技名词对照组、组织协调组4 个工作小组,并落实了出版单位。截至2010 年底,举办了3 轮会谈和3 次分组会谈(信息技术组1 次、科技名词对照组2 次),达成了多项共识。

10.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成立

2010 年7 月16 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共建暨揭牌仪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等出席了会议。手语、盲文作为听力残疾人和视力残疾人使用的语言文字,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语、盲文的使用涉及三千万聋人、盲人的切身利益,社会性强,影响面广,专业化程度强。在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大背景下,加强手语、盲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将是“十二五” 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社会大众关注语言生活

社会大众关注语言生活,往往形成社会热点。2010 年是中国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一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带来的期待,引发了诸多有关教育改革的议论。从高等院校招生取消语文考试,到更换中学语文教材篇目; 从学生汉语能力下降,到汉字书写能力退化; 还有母语教育弱化、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降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主要关注点:

1.有的高校自主招生取消语文考试

有的高校在1 月份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取消语文考试。舆论认为,此举草率、短视、不负责任、急功近利,会使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加边缘化。出现了“语文教育危机”“母语文化生存危机” “汉语危机” “汉语消亡” 等呼声。

2.中学语文教材篇目更换 月初,有篇微博写道: 《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等名篇已从高中语文教材中剔除了。此消息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热议。一些人认为,鲁迅文章传达的社会责任是超时代超地域的,撤下鲁迅的文章就是割断传统文化的血脉。另外一些人认为,新时代需要新经典,鲁迅作品有时代局限性,现今已然过时,只有新时期的新作品才更具当下价值。因涉及鲁迅多篇文章,舆论又称这次讨论是由“鲁迅大撤退”或“去鲁迅化” 引起的。

3.学生汉语能力下降

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得分在70 分以下的占68%,测试结果不容乐观,人们不得不质疑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占80.8%,认为汉语应用能力不存在危机的占19.2%。认为造成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 的占52.0%。认为“现在人们喜欢解构汉语,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 的占43.6%,认为“影像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文字越来越不重要” 的占30.1%。

4.汉字书写能力退化

2010 年3 月“两会” 期间,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多家报纸和网站调查结果印证了国人汉字书写能力确实呈下降趋势。这些调查还引起英国《卫报》及美国《洛杉矶时报》的关注,他们的报道传至国内,又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忧思。

多数观点认为,广泛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得人们普遍手写汉字机会减少。对汉字书写要求不严,书法教育薄弱,对书写标准无明确规定,致使汉字书写教学逐渐边缘化,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

专家呼吁,应尽快制定大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各种考试和招聘应适当增加汉字规范书写的要求,通过强制性的标准让书写教育回归学生课堂,回归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

5.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为的是克服不同方言地区之间的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使用方言。

广州“撑粤语” 事件为了提升广州亚运会软环境建设水平,广州市政协6 月份在网上进行“关于广州电视台播音情况的调查”。有网友发出微博: 《广州电视台要取消粤语》,顿时“粤语危亡论” 四起,引起“粤语存废” 之争。7 月5 日,广州市政协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其中包括《关于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应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的建议》。又有政协委员发微博,称“母语危矣”。舆论出现“推普废粤” “粤语危亡论” 等伪命题,进而出现“捍卫粤语” 的一些活动。广州“撑粤语” 事件是方言与普通话之争的极端事例,并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其背后有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

上海传媒的方言问题2 月4 日,《新民晚报》“闲话” 版刊登一文写到: 到浦东,尤其是陆家嘴,都说普通话,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其中“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 一句,在主张“保卫上海话” 的老上海人中间引起反响,网上有人发帖,持否定意见。次日,该报的社区版编辑部发表致歉声明,表示该文摘自《上海市井》一书,因文字摘编处理不当,伤害了上海读者的感情,“特向读者致以真诚的歉意”。

这些事件引发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大讨论。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依法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方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并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将长期存在。普通话在全国通用,方言在方言区使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自发挥其功能作用,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对方言、特别是一些濒危的方言,还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有声数据库的建设等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开发应用。

四、微博、新词语、热词成为新的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资讯信息过载,知识信息大爆炸,人们越来越偏爱采用词媒体、热字、流行语及“微博” 等方式,来浓缩传递海量信息,因为此种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使传递的内容更简要,传递的速度更快捷,传递的方式更方便。

1.微博

微博具有信息传递快、保真性强的特点。普通人、公众人物乃至媒体都感受到了微博的魅力与影响力。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网民极具感召力。上述“撑粤语” 事件及中学语文教材事件都是先由微博报料,舆论跟进,继而引爆议论升温。

2010 年,中国互联网开办了“微博” 服务,堪称中国的“微博元年”。随着微博从网上到网下的急速发展,随着微博在人们生活中日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微博” 产生了一系列词语,反映了微博在各个领域对人们的影响。在政界,无论人大代表还是普通网民,只要是“微民”,都可以“微博问政、微博议政”,公安机关在网络上开设了“微博110”,人们可以进行“微投诉”,体现微博舆论监督的“微动力” 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文化领域已呈“微文化”态势: “微博控” 们运用“微博体”,写着“微小说”,看着“微喜剧”,读着“微新闻”,进行着“微访”,当然,由于微博的社区虚拟性,其中不乏“微谣言”,也曾有“微博门”,这些形成了一个“微世界”; 生活中,人们体验着“微博游”,用人单位可以“微博招聘”,面临就业的学生们可以投出“微简历”,网络冲浪的高手去注册“微域名”,彼此相恋的人们则写着“微情书”,享受着“微爱情”,负责微博管理的“微管” 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职业岗位。的的确确,生活在“微时代” 的人们在经历着由微博引发的传递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微革命”。

2.新词语

2010 年度语料中提取出新词语500 条。从年度新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媒体以及传播方式的变化给语言以及给新词语带来的影响。

“自媒体” ――草根化特点凸显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尤其随着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的依次出现,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设有严格意义“把关人” 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语言创造者,都成了“造词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人民大众的语言创造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张扬,语言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新鲜活泼,新词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尤其是那些带有鲜明草根色彩的新词语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传播迅速,影响广泛。近些年来几个类词缀“~族、~门、~奴、~男、~女、~客、~二代” 等使用率居高不下呈现了一种羊群效应。正是这种原因,近几年来,每年都会形成几个比较大的新词语的“词语群”。

“词媒体” ――词语事件化与信息浓缩化随着互联网的建立,我们已进入信息社会时代。这一时代的特点是信息呈爆炸式向我们袭来。时间有限,空间有限,人脑有限,资源有限,为了信息传递的高效便捷,为了信息记忆的长期存储,为了能最大化实现信息价值,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当一个事件或一种社会现象出现时,人们不再是四平八稳地用一堆旧有词语去讲述它,而是将之代码化―――概括成一个新词,于是就形成这个时代新词语的三个特点。一是表事件、表社会现象的新词语特别多; 二是新词语表达的信息高度浓缩,每一个这样的新词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道特别的社会风景; 三是新词语的隐退、消亡也比较迅速。用词语来记录历史、描述社会、反映生活,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文互动百科将自己的网站定位为“词媒体”。词媒体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信息社会语言变化的特点,也反映了凸显语言变化的新词语的特点。

3.热词

近年来,各种传媒通过热词、热字、流行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愈演愈烈,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迈入“热词” 或“词媒体” 的时代。

2010 年的热词、热字或流行语,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同“流星雨”一般蜂涌而至。其中最引起社会关注、流行范围最广、最具年度特色的恐怕是“给力” 一词。

“给力” 作为网络用词,最早是2010 年5 月网民上传网络的一段日本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及字幕上出现的,到了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该词得到网民热捧,开始广泛应用。11 月10 日,该词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标题中使用,引发舆论震撼。多数网民和媒体认为,此举将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被后人记取,它体现了党报亲近网民,接受网络文化,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有文章认为,不能因为《人民日报》活用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就能够在媒体语言中大用特用。

五、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救援中的语言援助问题引起关注

在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救援中,都需要语言援助。2010 年4 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由于当地居民中藏族占94%,大多不懂汉语,语言障碍和语言援助问题凸显,已成为中国抗震救灾史上的一大焦点。

兰州市6 家医院共接收了128 位玉树灾民,可是其中80%在汉语交流上有困难。而这些医院中很多医生都是不懂藏语的,无法与病人很好交流。

国家民委及相关部门从全国各地民族院校懂藏语、身体好的师生中,组织起一支近千人的民族语言志愿者队伍,赶赴玉树参与语言救援工作。他们除了在搜救现场和医院做翻译外,还担负起心理疏导、照顾病患的工作,在玉树人道主义救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刚刚从废墟里被挖出来的小学生更松卓尕,转身就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在玉树州体育场内为各个医疗队担任翻译。在玉树,还有一些大多在3 年级到6 年级之间的小学生也积极充当翻译协助救援。

自然灾害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如何及时实施合适的语言援助,应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科学规划,研究预案,采取应对措施。

六、关注国际语言生活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对于国际语言规划的经验和教训,2010 年国际语言规划和语言生活的研究逐渐多起来,及时向国内介绍国际上发生的语言冲突、语言教育、语言能力、语言传播、语言规范、濒危语言保护等情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参考篇在这方面起了引领作用。

七、媒体用字用语情况

媒体用字用语使用情况调查是语言监测的基础内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的年度用字用语状况,可以反映媒体年度的语言使用实态; 用字用语的使用频率变化、频序排位相对变化是由于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点的不断变化而表现在语言层面上的变化。透过这些字词语的使用状况可以看到年度的社会生活、时事面貌。同时,社会生活对语言生活的影响,也通过字、词语的调查记录下来。

2010 年度的用字用语调查是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2010 年度的语料上进行的。

1.汉字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全部语料中共出现了10-613 个字种,覆盖率达到80%、90%、99%的字种数分别为601、972、2431 个。媒体汉字使用情况有以下特点:

(1)覆盖率达到80%、90%、99%的高频汉字个数基本稳定。

(2)在高频汉字中,使用频率变化较大的汉字体现了年度用字特点,记录了社会生活。如在2010 年中,使用频率明显增高的汉字有: 博、世、杯、住、控、涨、玉、树、灾、微、蒜、碳、娥、岛、虾等,与2010 年的“世博会、世界杯、保障房调控、玉树地震、救援、嫦娥二号飞船、微博、洗虾粉、冰岛火山灰、低碳、大蒜” 等热点话题相关,记录了时代生活。

(3)低频汉字使用数量大。低频偶发的汉字大部分都出现在人名用字中。纵观历年用字调查,2010 年的用字种数是最多的,在语料规模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汉字的使用数量渐多。低频汉字的不断增多,及其反映的媒体语言特点以及社会变化,值得关注。

2.词语使用情况

2010 年度媒体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采用了新的分词系统。全部语料共计601-649-583 词次,词种2-175-837 个。其中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三种媒体中都出现的词语有218-275 个,占全部词语的10.03%,三种媒体词语使用差别较大,这表明除了语文词和热点事件外,不同媒体都有各自关注的话题。

覆盖率达到90%的高频词语13672 个,占全部词种数的0.63%。这些词语使用了2770 个汉字,这些汉字中有2683 个出现在年度用字总表的前3000 位高频汉字中,其余分布在用字总表的3001 位到3453 位之间。三种媒体高频词语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共性。媒体的词语使用具有以下特点:

(1)高频词语数量及高频词语用字数量较稳定。高频词语数量稳定在1 万余条,高频词语用字数量稳定在2700左右。这些高频词语在媒体中使用稳定,主要是语文词语,也包括少数专名和时间表达式。

(2)高频词语中使用频率变化较大的词语体现了年度的社会生活。如: 与2009 年词语相比,2010 年度下列高频词语使用频率有明显增加,这些词语反映2010 年的社会图景: 微博、低碳、团购、加息、二手房、房贷、高铁、央企、准备金率、纠结、给力、上海世博会、亚运会、海地、玉树、舟曲、智利、希腊、泥石流、火山、国美、富士康、阿凡达、曹操。

(3)媒体中大量词语出现频率较低,占年度全部词种约92%的低频词语仅覆盖全部语料的1%。这些词语主要是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以及时间、数字表达式等。新词语。2010 年国家语言监测语料库中提取出新词语500 条。就词语长度看,数量排前的依次为三字词语、四字词语、二字词语; 三字词语占52.80%,是全部年度新词语的一半多,而且几年来一直走高,这与近几年多用热门格式造词有关。2010 年除了持续2009 年的“被××、楼××、~门、~族” 外,“~哥、~姐、~帝、~体”以及由“微博” 衍生出的“微~” 特别活跃。就结构方式看,仍以合成型中偏正式能产性最高,占总词数的59.40%,其次是后附加式合成词,占27.60%。就使用频次分布看,2010 年度新词语出现频次分布状况与2009、2008 年相似,都是两头小,中间大,但这种状态2010 年度更明显,特别高频和特别低频的词都很少。这也体现了年度新词语的特点: 在使用上,大多具有小众化的特点,还处在慢慢生长、逐渐发育阶段。

3.姓氏

本次对媒体中姓氏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全部语料中出现了693< 174 个不同的名字(包括带姓的称谓,如张先生之类),这些名字共出现13< 007< 067 次。姓氏752个,其中单姓492 个,二字姓250 个,三字姓10 个。其中有些二字姓和三字姓是外来的。

排在前100 位的单姓是: 王、张、李、陈、刘、黄、周、杨、赵、吴、马、孙、胡、徐、郭、林、郑、朱、金、罗、何、韩、姚、梁、曹、宋、冯、许、谢、沈、高、杜、唐、温、邓、蔡、蒋、姜、于、方、曾、苏、丁、余、肖、叶、袁、韦、贾、陆、董、汪、彭、范、潘、白、鲁、石、吕、田、程、崔、魏、钟、江、谭、万、任、秦、章、孟、洪、雷、卢、钱、易、夏、尹、戴、顾、龙、侯、薛、廖、安、郝、汤、齐、邵、俞、邱、乔、梅、华、牛、毛、陶、孔、艾、康。

出现的汉族二字姓是: 欧阳、诸葛、司马、司徒、西门、上官、皇甫、公孙、慕容、夏侯、尉迟、端木、东方、申屠、令狐、东郭、呼延、拓跋、长孙、万俟。

八、少数民族语文教材状况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对维吾尔语基础教育语文教材和藏语中学语文教材进行了调查。

1.维吾尔语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调查

维吾尔语调查选用的教材是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普通班实验教科书(简称“普通班版”)的维吾尔语文教材和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双语班实验教科书(简称“双语班版”)的维吾尔语文教材。由于一年级教材主要以识字为主,词汇量非常小,没有纳入调查范围。调查的两种版本教材从小学二年级起到初中三年级,共8 个年级,每个年级的教材分上下两册,两套教材合计32 册,1270 篇课文,其中普通班版656 篇,双语班版614 篇。课文体裁分为叙事、抒情、戏剧三大类,15 种子类; 题材来源分为中国文学体裁(汉语文学、维吾尔文学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学)和外国文学体裁。

两套教材每册课文用词和词干的调查数据显示: 随着年级增长,课文使用词干、词种均呈稳步增长态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两套教材对比,普通班版教材的课文用词随年级册号的变化曲线上升相对平稳,课文的词干种与词种数量相对较大,而双语班版教材课文用词,特别是中学阶段用词变化曲线相对起伏较大,词种数量相对较小。

本次调查是我国首次开展的维吾尔语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它为教材的客观评价提供了定量的参考依据,为新疆地区维吾尔语普通班版、双语班版教材的科学规划与制定创造了条件,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维吾尔语文教材的编写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藏语中学语文教材调查

在2009 年对小学语文课本调查的基础上,2010 年又对藏语中学语文教材进行了调查。其中初中教材是五省(区)藏语文编写委员会编著、青海民族出版社2006-2007年审定出版的五省(区)协作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 高中教材是五省(区)藏语文教材编写组编著,青海民族出版社2001-2002 年审定出版的五省(区)协作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调查包括课文用词和“读和写”习题词汇两方面内容。

课文用词统计显示: 藏语文初中教材总词次191< 062条,词种12< 920 条; 高中教材总词次205< 072 条,词种14< 593 条。此外,还调查了课文选材来源不同的词种、词次,各册词种、词次,独用词种、词次,以及前500 高频词等。

调查结果显示: 初中和高中阶段在词种数、新增词种数及前册词种数的分布趋势上具有一致性; 初中各册词种数呈小幅度波浪形变化,分布比较均匀。高中阶段词种数前三册呈线性递增趋势,第四册略有减少,第五册再次增加,第六册下降幅度较大。初中和高中阶段,前册词种复现率呈递增趋势,表明在词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年级的升高,积累的词汇量不断增加,到第五册均到达峰值,各册新增词种按线性比例递减。

本次调查为客观定量地评价初、高中教材提供了思路,也为中学阶段的藏文制定量化字词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为今后更好地提高藏语文中学教材的编写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九、海外汉语教材与东南亚华文教材用字用词状况(略)

十、中文博客语言状况(略)

(摘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0)》,商务印书馆; 版面所限,原文第九、第十条从略―――编者注)

第二篇:2010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全文)

2010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一、中央政府重视语言文字事业

2010年中央政府出台了4个与语言文字事业有关的重要文件和规章,即

1.中共中央、国务院7月2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许多规定涉及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

2.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4月16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对行政机关公文中涉及字母词审核把关的通知》(国办秘函〔2010〕14号)。该函针对近些年行政机关公文中出现使用字母词增多势头,影响公文严肃性的情况,提出了规范行政机关公文用字的四点意见,要求:(1)行政机关强化依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在制发公文时自觉使用规范汉字,为全社会做出表率;(2)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制发公文时一般不得使用字母词,确需使用字母词的,应在文中首次出现时以括注方式注明已经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定的汉语译名;(3)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外语字母词的译写规则,对新出现的字母词及时翻译,定期向社会推荐规范译名及汉语简称;(4)加强对公文中涉及字母词的审核把关,发现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应及时予以纠正。

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5月14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民委发[2010]53号)。该意见共21条,内容包括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政策措施、保障机制等部分,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新闻出版总署11月23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新出政发[2010]11号)。该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二、语言文字工作亮点突出

2010年的语言文字工作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1.研制《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研制、起草工作2008年10月开始,先后开展15项专题调研,召开38次专题研讨会,举办1期专题研讨班,多次召开省区市和高校座谈会,3次在国家语委全委会和咨询委员会会议、2次在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征求意见,并向相关部委、地方语委、部内司局、高校等139家单位书面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集中修改50余次,形成了《纲要》(征求意见稿)。《纲要》(征求意见稿)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语言文字工作的成绩经验,将语言文字事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注重主体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指导思想和相应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提升公民的语言能力和国家的语言能力问题。

2.开展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系列活动

教育部、国家语委先后在《光明日报》《语言文字报》《语言文字应用》等报刊杂志上组织发表纪念文章,在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国语言文字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在线等网站开辟专栏,介绍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总结回顾10年来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开展语言文字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征集网民关心的语言文字社会热点问题。

海南省于7月31日颁布了《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使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增加到32个。国家工商总局9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广告语言文字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工商部门按照文件,专项检查清理所辖区内电视、报纸、期刊、印刷品广告以及户外广告中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

3.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2010年,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继续扎实、深入、稳步进行,取得显著成效。分别有1个一类城市(青海西宁市)、35个二类城市、119个三类城市通过评估达标认定。天津市、江苏省分别完成对所有一类、二类、三类城市的评估认定工作,实现省(市)域内全面达标。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33个一类城市、226个二类城市、359个三类城市通过达标认定,分别约占全国一、二、三类城市总数的92%、68%、17%。

2010年评估推动建立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机构23个,增加行政编制23个、事业编制5个,新设立或增加办公经费数272万元,增加专项评估经费422万元,推动近160多个城市39.15万人开展公务员普通话水平测试,19.2万人开展窗口行业普通话测试。

2010,全国各地共测试417.9万人次,其中公务员17.85万人次,教师41.36万人次,学生335.5万人次,广电系统0.44万人次,社会其他人员22.83万人次。其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测试人员达163.7万人次。

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地累计共测试3522.46万人次;全国共建立测试站1462个,其中市级测试站419个,高校测试站997个,行业测试站46个。全国现有测试视导员1283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4.76万人,其中国家级测试员0.43万人,省级测试员4.66万人。

4.稳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

完成了《规范汉字表》的修改完善工作。组织专家按照“认真对待,综合分析,实事求是,慎重处理”的原则,对2009年公开征求意见中征集的3141件社会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归类整理、分析研究,对字表进一步修改完善。审定发布《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和《汉语口语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两个汉语国际教育标准,对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标准化,提升汉语国际影响力、促进汉语国际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5.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科研管理工作

面向全社会征集科研项目选题建议。召开“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工作研讨会”,总结“十一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工作,研究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工作,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形成了《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二五”科研规划(征求意见稿)》《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二五”科研项目指南(征求意见稿)》。筹划国家语委的科研基地建设。发布了2009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与有关机构联合发布了“2010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6.推进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

2010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决定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举办了6场以诵读为主的传统节日晚会。8月在山东潍坊举办了“中华诵·2010全国中小学生夏令营”。在19个省(区、市)和11所直属高校开展试点工作,共涉及18261所中小学、286所中等职业中学、97所省属高校。试点地区和学校将诵读行动打造成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7.开展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

在广泛研究、深入试点的基础上,编纂出版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调查手册分“调查规范”和“调查表”两部分,“调查规范”收入与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田野调查和资料整理工作直接相关的各种规定,“调查表”是汉语方言和地方普通话的调查条目。完成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江苏第二批试点的验收工作,启动了第三批语言资源调查工作。

8.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情况调研

4月,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等组成调研组,赴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内蒙等省区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情况调研。调研发现,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十分必要,有利于克服语言障碍,使儿童更好地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

9.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

2010年,为落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国家语委牵头启动了两岸中华语文工具书合作编纂工作。与台湾相对应,分别成立了词典编写组、信息技术组、科技名词对照组、组织协调组4个工作小组,并落实了出版单位。截至2010年底,举办了3轮会谈和3次分组会谈(信息技术组1次、科技名词对照组2次),达成了多项共识。

10.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成立

2010年7月16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共建暨揭牌仪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等出席了会议。手语、盲文作为听力残疾人和视力残疾人使用的语言文字,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语、盲文的使用涉及三千万聋人、盲人的切身利益,社会性强,影响面广,专业化程度强。在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大背景下,加强手语、盲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将是“十二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社会大众关注语言生活

社会大众关注语言生活,往往形成社会热点。2010年是中国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一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带来的期待,引发了诸多有关教育改革的议论。从高等院校招生取消语文考试,到更换中学语文教材篇目;从学生汉语能力下降,到汉字书写能力退化;还有母语教育弱化、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降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主要关注点:

1.有的高校自主招生取消语文考试

有的高校在1月份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取消语文考试。舆论认为,此举草率、短视、不负责任、急功近利,会使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加边缘化。出现了“语文教育危机”“母语文化生存危机”“汉语危机”“汉语消亡”等呼声。

2.中学语文教材篇目更换

9月初,有篇微博写道:《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等名篇已从高中语文教材中剔除了。此消息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热议。

一些人认为,鲁迅文章传达的社会责任是超时代超地域的,撤下鲁迅的文章就是割断传统文化的血脉。另外一些人认为,新时代需要新经典,鲁迅作品有时代局限性,现今已然过时,只有新时期的新作品才更具当下价值。因涉及鲁迅多篇文章,舆论又称这次讨论是由“鲁迅大撤退”或“去鲁迅化”引起的。

3.学生汉语能力下降

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测试结果不容乐观,人们不得不质疑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占80.8%,认为汉语应用能力不存在危机的占19.2%。认为造成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的占 52.0%。认为“现在人们喜欢解构汉语,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的占43.6%,认为“影像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文字越来越不重要”的占30.1%。

汉语使用的不规范、不严肃,引起社会广泛忧虑,担心当代中国人与自身传统文明之间出现了裂痕,母语文化受到削弱。

4.汉字书写能力退化

2010年3月“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多家报纸和网站调查结果印证了国人汉字书写能力确实呈下降趋势。这些调查还引起英国《卫报》及美国《洛杉矶时报》的关注,他们的报道传至国内,又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忧思。

多数观点认为,广泛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得人们普遍手写汉字机会减少。对汉字书写要求不严,书法教育薄弱,对书写标准无明确规定,致使汉字书写教学逐渐边缘化,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

专家呼吁,应尽快制定大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各种考试和招聘应适当增加汉字规范书写的要求,通过强制性的标准让书写教育回归学生课堂,回归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

5.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为的是克服不同方言地区之间的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使用方言。

广州“撑粤语”事件 为了提升广州亚运会软环境建设水平,广州市政协6月份在网上进行“关于广州电视台播音情况的调查”。有网友发出微博:《广州电视台要取消粤语》,顿时“粤语危亡论”四起,引起“粤语存废”之争。7月5日,广州市政协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其中包括《关于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应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的建议》。又有政协委员发微博,称“母

语危矣”。舆论出现“推普废粤”“粤语危亡论”等伪命题,进而出现“捍卫粤语”的一些活动。广州“撑粤语”事件是方言与普通话之争的极端事例,并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其背后有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

上海传媒的方言问题 2月4日,《新民晚报》“闲话”版刊登一文写到:到浦东,尤其是陆家嘴,都说普通话,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其中“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一句,在主张“保卫上海话”的老上海人中间引起反响,网上有人发帖,持否定意见。次日,该报的社区版编辑部发表致歉声明,表示该文摘自《上海市井》一书,因文字摘编处理不当,伤害了上海读者的感情,“特向读者致以真诚的歉意”。

这些事件引发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大讨论。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依法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方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并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将长期存在。普通话在全国通用,方言在方言区使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自发挥其功能作用,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对方言、特别是一些濒危的方言,还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有声数据库的建设等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开发应用。

四、微博、新词语、热词成为新的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资讯信息过载,知识信息大爆炸,人们越来越偏爱采用词媒体、热字、流行语及“微博”等方式,来浓缩传递海量信息,因为此种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使传递的内容更简要,传递的速度更快捷,传递的方式更方便。

1.微博

微博具有信息传递快、保真性强的特点。普通人、公众人物乃至媒体都感受到了微博的魅力与影响力。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网民极具感召力。上述“撑粤语”事件及中学语文教材事件都是先由微博报料,舆论跟进,继而引爆议论升温。

2010年,中国互联网开办了“微博”服务,堪称中国的“微博元年”。随着微博从网上到网下的急速发展,随着微博在人们生活中日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微博”产生了一系列词语,反映了微博在各个领域对人们的影响。在政界,无论人大代表还是普通网民,只要是“微民”,都可以“微博问政、微博议政”,公安机关在网络上开设了“微博110”,人们可以进行“微投诉”,体现微博舆论监督的“微动力”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文化领域已呈“微文化”态势:“微博控”们运用“微博体”,写着“微小说”,看着“微喜剧”,读着“微新闻”,进行着“微访”,当然,由于微博的社区虚拟性,其中不乏“微谣言”,也曾有“微博门”,这些形成了一个“微世界”;生活中,人们体验着“微博游”,用人单位可以“微博招聘”,面临就业的学生们可以投出“微简历”,网络冲浪的高手去注册“微域名”,彼此相恋的人们则写着“微情书”,享受着“微爱情”,负责微博管理的“微管”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职业岗位。的的确确,生活在“微时代”的人们在经历着由微博引发的传递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微革命”。

2.新词语

2010语料中提取出新词语500条。从新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媒体以及传播方式的变化给语言以及给新词语带来的影响。

“自媒体”——草根化特点凸显 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尤其随着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的依次出现,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设有严格意义“把关人”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语言创造者,都成了“造词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人民大众的语言创造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张扬,语言生

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新鲜活泼,新词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尤其是那些带有鲜明草根色彩的新词语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传播迅速,影响广泛。近些年来几个类词缀“~族、~门、~奴、~男、~女、~客、~二代”等使用率居高不下呈现了一种羊群效应。正是这种原因,近几年来,每年都会形成几个比较大的新词语的“词语群”。

“词媒体”——词语事件化与信息浓缩化 随着互联网的建立,我们已进入信息社会时代。这一时代的特点是信息呈爆炸式向我们袭来。时间有限,空间有限,人脑有限,资源有限,为了信息传递的高效便捷,为了信息记忆的长期存储,为了能最大化实现信息价值,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当一个事件或一种社会现象出现时,人们不再是四平八稳地用一堆旧有词语去讲述它,而是将之代码化——概括成一个新词,于是就形成这个时代新词语的三个特点。一是表事件、表社会现象的新词语特别多;二是新词语表达的信息高度浓缩,每一个这样的新词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道特别的社会风景;三是新词语的隐退、消亡也比较迅速。用词语来记录历史、描述社会、反映生活,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文互动百科将自己的网站定位为“词媒体”。词媒体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信息社会语言变化的特点,也反映了凸显语言变化的新词语的特点。

3.热词

近年来,各种传媒通过热词、热字、流行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愈演愈烈,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迈入“热词”或“词媒体”的时代。

2010年的热词、热字或流行语,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同“流星雨”一般纷涌而至。其中最引起社会关注、流行范围最广、最具特色的恐怕是“给力”一词。

“给力”作为网络用词,最早是2010年5月网民上传网络的一段日本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及字幕上出现的,到了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该词得到网民热捧,开始广泛应用。11月10日,该词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标题中使用,引发舆论震撼。多数网民和媒体认为,此举将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被后人记取,它体现了党报亲近网民,接受网络文化,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有文章认为,不能因为《人民日报》活用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就能够在媒体语言中大用特用。

信息传递手段的更新,语言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变革,有可能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

五、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救援中的语言援助问题引起关注

在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救援中,都需要语言援助。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由于当地居民中藏族占94%,大多不懂汉语,语言障碍和语言援助问题凸显,已成为中国抗震救灾史上的一大焦点。

兰州市6家医院共接收了128位玉树灾民,可是其中80%在汉语交流上有困难。而这些医院中很多医生都是不懂藏语的,无法与病人很好交流。

国家民委及相关部门从全国各地民族院校懂藏语、身体好的师生中,组织起一支近千人的民族语言志愿者队伍,赶赴玉树参与语言救援工作。他们除了在搜救现场和医院做翻译外,还担负起心理疏导、照顾病患的工作,在玉树人道主义救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刚刚从废墟里被挖出来的小学生更松卓尕,转身就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在玉树州体育场内为各个医疗队担任翻译。在玉树,还有一些大多在3年级到6年级之间的小学生也积极充当翻

译协助救援。

自然灾害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如何及时实施合适的语言援助,应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科学规划,研究预案,采取应对措施。

六、关注国际语言生活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对于国际语言规划的经验和教训,2010年国际语言规划和语言生活的研究逐渐多起来,及时向国内介绍国际上发生的语言冲突、语言教育、语言能力、语言传播、语言规范、濒危语言保护等情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参考篇在这方面起了引领作用。

七、媒体用字用语情况

媒体用字用语使用情况调查是语言监测的基础内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的用字用语状况,可以反映媒体的语言使用实态;用字用语的使用频率变化、频序排位相对变化是由于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点的不断变化而表现在语言层面上的变化。透过这些字词语的使用状况可以看到的社会生活、时事面貌。同时,社会生活对语言生活的影响,也通过字、词语的调查记录下来。

2010的用字用语调查是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2010的语料上进行的。

1.汉字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全部语料中共出现了10 613个字种,覆盖率达到80%、90%、99%的字种数分别为601、972、2431个。

媒体汉字使用情况有以下特点:

(1)覆盖率达到80%、90%、99%的高频汉字个数基本稳定。

(2)在高频汉字中,使用频率变化较大的汉字体现了用字特点,记录了社会生活。如在2010年中,使用频率明显增高的汉字有:博、世、杯、住、控、涨、玉、树、灾、微、蒜、碳、娥、岛、虾等,与2010年的“世博会、世界杯、保障房调控、玉树地震、救援、嫦娥二号飞船、微博、洗虾粉、冰岛火山灰、低碳、大蒜”等热点话题相关,记录了时代生活。

(3)低频汉字使用数量大。低频偶发的汉字大部分都出现在人名用字中。纵观历年用字调查,2010年的用字种数是最多的,在语料规模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汉字的使用数量渐多。低频汉字的不断增多,及其反映的媒体语言特点以及社会变化,值得关注。

2.词语使用情况

2010媒体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采用了新的分词系统。全部语料共计601 649 583词次,词种2 175 837个。其中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三种媒体中都出现的词语有218 275个,占全部词语的10.03%,三种媒体词语使用差别较大,这表明除了语文词和热点事件外,不同媒体都有各自关注的话题。

覆盖率达到90%的高频词语13 672个,占全部词种数的 0.63%。这些词语使用了2 770个汉字,这些汉字中有2 683个出现在用字总表的前3000位高频汉字中,其余分布在用字总表的3001位到3453位之

间。三种媒体高频词语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共性。

媒体的词语使用具有以下特点:

(1)高频词语数量及高频词语用字数量较稳定。高频词语数量稳定在1万余条,高频词语用字数量稳定在2700左右。这些高频词语在媒体中使用稳定,主要是语文词语,也包括少数专名和时间表达式。

(2)高频词语中使用频率变化较大的词语体现了的社会生活。如:与2009年词语相比,2010下列高频词语使用频率有明显增加,这些词语反映2010年的社会图景:微博、低碳、团购、加息、二手房、房贷、高铁、央企、准备金率、纠结、给力、上海世博会、亚运会、海地、玉树、舟曲、智利、希腊、泥石流、火山、国美、富士康、阿凡达、曹操。

(3)媒体中大量词语出现频率较低,占全部词种约92%的低频词语仅覆盖全部语料的1%。这些词语主要是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以及时间、数字表达式等。

新词语。2010年国家语言监测语料库中提取出新词语500条。就词语长度看,数量排前的依次为三字词语、四字词语、二字词语;三字词语占52.80%,是全部新词语的一半多,而且几年来一直走高,这与近几年多用热门格式造词有关。2010年除了持续2009年的“被××、楼××、~门、~族”外,“~哥、~姐、~帝、~体”以及由“微博”衍生出的“微~”特别活跃。就结构方式看,仍以合成型中偏正式能产性最高,占总词数的59.40%,其次是后附加式合成词,占27.60%。就使用频次分布看,2010新词语出现频次分布状况与2009、2008年相似,都是两头小,中间大,但这种状态2010更明显,特别高频和特别低频的词都很少。这也体现了新词语的特点:在使用上,大多具有小众化的特点,还处在慢慢生长、逐渐发育阶段。

3.姓氏

本次对媒体中姓氏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全部语料中出现了693 174个不同的名字(包括带姓的称谓,如张先生之类),这些名字共出现13 007 067次。姓氏752个,其中单姓492个,二字姓250个,三字姓10个。其中有些二字姓和三字姓是外来的。

排在前100位的单姓是:王、张、李、陈、刘、黄、周、杨、赵、吴、马、孙、胡、徐、郭、林、郑、朱、金、罗、何、韩、姚、梁、曹、宋、冯、许、谢、沈、高、杜、唐、温、邓、蔡、蒋、姜、于、方、曾、苏、丁、余、肖、叶、袁、韦、贾、陆、董、汪、彭、范、潘、白、鲁、石、吕、田、程、崔、魏、钟、江、谭、万、任、秦、章、孟、洪、雷、卢、钱、易、夏、尹、戴、顾、龙、侯、薛、廖、安、郝、汤、齐、邵、俞、邱、乔、梅、华、牛、毛、陶、孔、艾、康。

出现的汉族二字姓是:欧阳、诸葛、司马、司徒、西门、上官、皇甫、公孙、慕容、夏侯、尉迟、端木、东方、申屠、令狐、东郭、呼延、拓跋、长孙、万俟。

八、少数民族语文教材状况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对维吾尔语基础教育语文教材和藏语中学语文教材进行了调查。

1.维吾尔语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调查

维吾尔语调查选用的教材是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普通班实验教科书(简称

“普通班版”)的维吾尔语文教材和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双语班实验教科书(简称“双语班版”)的维吾尔语文教材。由于一年级教材主要以识字为主,词汇量非常小,没有纳入调查范围。调查的两种版本教材从小学二年级起到初中三年级,共8个年级,每个年级的教材分上下两册,两套教材合计32册,1 270篇课文,其中普通班版656篇,双语班版614篇。课文体裁分为叙事、抒情、戏剧三大类,15种子类;题材来源分为中国文学体裁(汉语文学、维吾尔文学和其它少数民族文学)和外国文学体裁。

两套教材每册课文用词和词干的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级增长,课文使用词干、词种均呈稳步增长态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两套教材对比,普通班版教材的课文用词随年级册号的变化曲线上升相对平稳,课文的词干种与词种数量相对较大,而双语班版教材课文用词,特别是中学阶段用词变化曲线相对起伏较大,词种数量相对较小。

本次调查是我国首次开展的维吾尔语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它为教材的客观评价提供了定量的参考依据,为新疆地区维吾尔语普通班版、双语班版教材的科学规划与制定创造了条件,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维吾尔语文教材的编写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藏语中学语文教材调查

在2009年对小学语文课本调查的基础上,2010年又对藏语中学语文教材进行了调查。其中初中教材是五省(区)藏语文编写委员会编著、青海民族出版社2006-2007年审定出版的五省(区)协作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高中教材是五省(区)藏语文教材编写组编著,青海民族出版社2001-2002年审定出版的五省(区)协作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调查包括课文用词和“读和写”习题词汇两方面内容。

课文用词统计显示:藏语文初中教材总词次191 062条,词种12 920条;高中教材总词次205 072条,词种14 593条。此外,还调查了课文选材来源不同的词种、词次,各册词种、词次,独用词种、词次,以及前500高频词等。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和高中阶段在词种数、新增词种数及前册词种数的分布趋势上具有一致性;初中各册词种数呈小幅度波浪形变化,分布比较均匀。高中阶段词种数前三册呈线性递增趋势,第四册略有减少,第五册再次增加,第六册下降幅度较大。初中和高中阶段,前册词种复现率呈递增趋势,表明在词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年级的升高,积累的词汇量不断增加,到第五册均到达峰值,各册新增词种按线性比例递减。

本次调查为客观定量地评价初、高中教材提供了思路,也为中学阶段的藏文制定量化字词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为今后更好地提高藏语文中学教材的编写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九、海外汉语教材与东南亚华文教材用字用词状况

1.海外汉语教材用字用词及语用调查

(1)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曾刊出了国内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的调查报告,本次调查的是海外使用的汉语教材,即国外学者编写、国外出版、面向汉语为非母语学习者的、使用于正规学校的汉语教材。根据使用时间、范围、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是否是综合性通用教材等特点,本次调查选择了四套教材,分别是美国的《中文听说读写》、“印安第纳版”(包括《互动汉语》、《心系中国》),英国的《步步高

中文》和澳大利亚的《你好》。

海外汉语教材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大都会用几种不同的语言文字形式来表达同样的课文内容。有“简化字/拼音”、“简化字/繁体字/英/拼音”、“繁体字/英/拼音”、“简化字”等形式。说明、介绍、讲解、导读、题解等注释性内容则基本上用的是英文,语例用汉字或拼音。简繁汉字的同时使用,照顾到了海外华人社会繁体字还有相当使用的现实,能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

(2)用字调查

四套教材共使用汉字1680个,其中“共用字”627个,“部分共用字”599个,“独用字”454个,独用字占总字种数的27%。

海外教材的用字量都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总字种数较少。

常用字集中。覆盖四套教材用字50%的只使用了68个字,覆盖90%的用了484个字。

与国内中小学语文教材词表(下称小学词表)相比,四套教材的常用字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材面向的是非母语的成年学习者,更贴近海外学习者的生活特点。如“腐”字构成的词都与“豆腐”有关,这是因为教材中较多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而没有小学词表中的“腐烂”“腐败”“腐朽”“腐化”;“宜”字构成的词只有“便宜”,这与购物有关,而没有“适宜”“事宜”;“签”字构成的词只有“签证”,这与学生的跨国生活有关,而没有“签订”“签署”;“资”字构成的词有“工资”“邮资”“资历”,而无“资源”“资格”“天资”“资金”;“牌”字构成的词有“登记牌”,而无“扑克牌”“金牌”。后者往往或是更抽象概括,或是离日常生活较远。“扑克牌”则是在中国大陆才特别常用到的词。

汉字的用字不少是在大陆的字表或教材中较少使用到的字。

(3)用词调查

四套教材共使用词语4497个,其中“共用词”557个,“部分共用词”1315个;“独用词”2625个,“独用词”占总词语数的58.37%。

与前几年的调查数据对比,海外汉语教材的独用词要高于国内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后者又要高于母语的基础教育教材。

双音词占总词语的2/3,但使用频率最高的仍是单音词,单音词是双音词使用频率的5倍。

单频次词1687个,占总词语数的37.51%。显示词语使用较稀疏,复现率低。

覆盖总语料50%时用词88个,覆盖至80%时用词624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国别词与汉语的核心词、通用词的关系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方面既要考虑到差异性,如国别、民族、地区、教学对象等的不同,同时又要考虑如何加强汉语核心词、通用词的教学。汉语核心词、通用词的数量不会也不宜太大,但一定得有,才能保证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获得在更大范围内的良好交际效果。如何确定汉语的核心词、通用词,使用怎样的标准,确定多大的词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2.东南亚小学华文教材课文用字情况调查

海外华文教材的语言状况是海外华人社会语言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值得关注。调查选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五个国家目前供小学阶段使用的八套华文教材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新加坡、泰国、印尼各两套,马来西亚、越南各一套。

字次和字种是各教材最基本的用字信息,反映了不同教材的华文教学性质。字种数最多的是马来西亚的《华文》,远超其他七套教材,其华文教学属于第一语言教育,识字量大,字种数多。越南、泰国、印尼华文教学以第二语言教学为主,识字量、字种数较少。新加坡介于二者之间,属于双语教学性质,因此,字种数也居中。

小学华文教材的高频字和共用字主要是口语用字、生活用字,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如“爸、妈、老、师、学、生”是儿童最常用的称谓用字,“莉、丽”是人名用字,此外,“上、学、开、心、欢、喜、爱、点、头、家、花、树、自、然”等都体现了小学教材的特点。

分年级对比表明,六个年级用字的共性在入门阶段最多,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字种的差异越来越明显,教材用字的个性也越来越鲜明。但是,各年级共用字的字种数比例虽然相差较大,其共用字字种的字次比例却惊人地一致,这说明,各个年级中,共用字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覆盖率,高年级的独用字虽然较多,但使用率很低。

东南亚小学华文教材和中国内地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用字对比表明,中国小学语文字种数4230个,东南亚小学华文3048个,二者相差较大,共用字种数为2927,小学华文教材的独用字主要是东南亚人名、地名、事物名用字和文化用字。对于二者的前3000字的频序比,表明东南亚小学华文教材中的特色用字以称谓用字、地名用字、日常事物用字为主,这说明,和中国小学语文教材的母语教学性质、重读写能力培养不同,东南亚小学华文教材以第二语言及双语教学性质为主,更重听说交际能力培养,因此,教材以对话体为主,课文内容主要为日常生活或虚拟日常生活。

十、中文博客语言状况

博客调查语料来自新浪、网易和搜狐三家网站,这些网站都公布了名博列表。本次调查统计了这些列表中的1 929个博客用户全年发布的共计176 089个博客帖。调查内容包括博客用户发帖情况、博客用字用语情况以及博客标签使用情况。

1.发帖量

年发帖量小于或等于50的用户约占总用户数的60%,发帖量小于或等于200的用户占总用户数的88.44%。发帖量最多的用户全年共发帖3 076 篇,有 72 个用户全年共发帖1 篇,平均每个用户发帖 91 篇。发帖量最多的用户主要是一些机构用户。

2.博客帖长度分布

长度在1 000到2 000个字符之间的博客帖比例最大,占总量的34%;长度小于4 000的博客帖占总数的88.63%。

3.博客标签使用情况

第三篇: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访谈

(五)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王铁琨副司长

谈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6-11-10[王铁琨]很高兴在这里跟各位网友一道交流“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前不久我被派到外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刚回来,所以访谈推迟了一些天,请大家原谅。现在回答大家的问题。

[网 友]据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是国家语委首次发布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请问,国家语委发布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目的、意义何在?

[王铁琨]这个问题是个关键问题。《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的确是国家语委首次向社会发布的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也是国家语委《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第一部。发布的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语言国情的关注,积极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并为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序言讲道: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是人类用于交际、思维和文化传承的最为重要的符号体系。语言还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最为重要的记录者、传播者和标志牌。语言同民族的关系错综复杂,一个民族可能使用多种语言,一种语言也可能为多个民族所使用,尽管如此,语言仍然被视为民族的象征,对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软国力”的一部分。语言也会不停地向外传播,是文化的和平使者,有时也可能为文化侵略者服务。

如果把与语言相关的各种活动称为“语言生活”的话,语言的学习与教育、语言在各种场合各个领域的运用、语言研究及其成果的开发应用等,便都可归入语言生活的范畴。语言生活的质量,影响甚至决定着个人的生活质量;语言生活的和谐,关乎社会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所以,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于引导民众关注语言生活、把握语言国情,对于语言规划(包括语言政策)的制定,乃至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诸多领域的政策制定,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网 友]此项工作这么重要,为什么以前没有做?

[王铁琨]主要是受条件的限制。过去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定性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多,定量的研究少,借助现代化的研究手段更少,以致于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非常有限,对语言国情的了解处于若明若暗的状态。

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已经基本具备了启动这一课题的条件:从主观上讲,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关注语言生活、把握语言国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语言国情的了解若明若暗的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从客观上讲,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语料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主要领域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监测、统计分析与研究,已经成为可能。有鉴于此,教育部、国家语委自2004年6月起,陆续与有关部委和高等院校合作共建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及其各分中心,以各分中心建立的动态流通语料库为基本监测平台,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平面媒体、有声媒体、网络媒体、教育教材和海外华语的语言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立项设立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分报告中国语言生活的基本状况及其热点问题。可以说,正是上述两个举措,初步保证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网 友]《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的内容主要有那些?

[王铁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分上、下两编。上编的基本内容,是“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对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的若干方面所作的调查报告,包括领域篇、专题篇、热点篇、港澳台篇、参考篇五大部分及介绍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等内容的附录。下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对2005年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语言使用状况的统计数据,包括调查报告和调查数据两大部分。(详见目录)

上、下两编的内容和数据,基本能够客观反映出2005中国社会语言生活的实态,既可以为专家学者研究语言生活、语言规划提供参考,也可以为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或调整相关政策提供学术支持。报告(特别是数据)主要是写实的,强调实态描写,因此,公布之后相应的深度研究需要快速跟上,希望语言学者和语言学研究生们充分地利用好《报告》提供的这份素材。

[网 友]此次公布的数据与国家语委2004年底发布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有何关系?

[王铁琨]此次公布的数据完全是的,即2005年的,突出社会语言生活的动态变化。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用字总表,2500高频字与一级常用字比较,3500高频字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比较,前7000字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比较,“用字总表”中未出现的通用字,繁体字,异体字,不合现行规范的类推简化字,旧印刷字形,旧计量单位用字,方言字,日本汉字,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高频词语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高频词语用字表,标点,数字,字母,其他符号,高校网络媒体BBS用语表和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等。而2004年公布的数据则相对是一个常态的数据,来源于1999—2004年国家语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务院支持下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这次调查历时5年,调查的面很广,得到了大量非常珍贵的数据材料(数据资料作为《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一种,近期将由语文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个是“”,一个是“常态”,调查的内容、方法、手段尽管不尽相同,但我认为数据结果都是相当有价值的,完全可以互为补充,甚至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一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对语言生活面貌有更为全面的了解。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尽量多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和数据,从总体上把握语言国情。

[网 友]李宇明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是《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第一部,您能介绍一下《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发布的有关情况吗?

[王铁琨]好的。我简单介绍一下。

《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旨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精神,在新的时期积极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分A、B两类。A类是语言文字的“软性”规范。语言文字现象往往具有弹性,有时很难确定规范与否。语言文字规范制定难度大,并需要一个试行试用的过程。这类“软性”规范的发布,既让社会有所参照,起到引导规范的作用,又留下了足够的弹性空间。有些“软性”规范通过试用完善,还可以修订后升格为正式规范。

B类是中国语言生活的状况与分析,主要发布语言生活的各种调查报告和实态研究数据,为国家语言决策提供参考,为语言文字研究者、语言文字产品研发者和社会其他人士提供服务。

《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发布是开放的。各年出版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分A、B两类连续编号,形成系列。发布的成果不仅选自国家语委的项目,也吸纳其他基金项目和社会研究者的优秀成果。《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出版也是开放的,欢迎各家出版社加入《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出版行列。《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出版内容和出版单位的选定,都遵循一定的遴选程序。

[璩永轩]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负责人:你好!我想求购一本今年6月贵司发布的“2005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不知什么地方能够买到?另外这本书是不是将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每一级常用字又重新罗列了一遍,即有没有2005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谢谢回复。

[王铁琨]您好!先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中并没有罗列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更没有所谓2005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只是从考察实际用字变化状况的需要出发,以调查范围所得“用字总表”的前2500高频字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一级常用字进行了比对,以前3500高频字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一级常用字”中有357字在本“用字总表”前2500高频字中没有出现,《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有398字在本“用字总表”前3500高频字中没有出现。这样的调查比对结果,既有统计学的依据,更有语言学的价值。

关于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新闻发布会召开后海内外许多朋友就来电来函询问在哪里能够买到此书,现在该书已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网友和读者可自行联系邮购或到当地新华书店购买。商务印书馆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电话:010-65252026,65253913;网址:www.xiexiebang.com。购书过程中如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与我司联系(电话010-66096726,传真010-66096725),我们愿意协助联系,并做好相应服务工作。

[刘扬涛]语料选取的问题。当下资讯非常发达,在“绿皮书”中语料的选取已经涉及到报纸、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一条同样的信息会在不同的媒体中进行报道,也会形成一种信息高频率、高分布率现象,这样的信息重复,涉及到语料数量定量统计与语料实际反映的信息度之间的关系,在语料选取中是否要进行识别、筛选,或者说是如何进行处理的,谢谢。

[王铁琨]您提的问题很专业,也很重要,先谢谢您的提醒。目前我们尚没有语料信息度的考量要求,主要调查的是媒体的用字用语情况。选择媒体,报纸综合考虑了“发行量、发行区域、发行周期、媒体价值、阅读率”等因素,广播电视综合考虑“传播媒介、媒体级别、播出时间、节目样态、文本现存”等因素,网络选择主要门户网站的新闻文本作为调查语料(网络BBS另计)。由于是在大规模海量语料中进行调查统计,目前还没有进行对具体语料的识别、筛选(包括没有剔除含有乱码、无法显示的字符的语料,也没有或无法甄别全部文本中的别字)工作。从调查项目看,有些识别、筛选工作是需要的,但眼下能不能做到,还要视各方面的条件和工作进展情况来定。

[杜晶晶]对社会生活的动态监测应该说对社会进步有着积极进步的意义,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能监测的都是一些实质性意义的社会现象,比如:三农问题、住房问题、贷款政策等等。为什么要对语言生活进行监测呢?尤其是分这么多不同的种类,网络、有声、平面、教材等不同的方面?语言本身不就是一个开放的、能产的、无限的活动体吗,对语言生活监测的意义在哪里?

[王铁琨]为什么要对语言生活进行监测研究,对语言生活进行监测研究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两个问题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相同;前者问监测研究的目的,后者问监测研究的意义。其实,这两个问题我在前面都概括地回答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我想补充说明的是,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尽管它不像三农问题、住房问题、贷款政策等那么“有形”和“实在”,但它的动态变化也是我们现时生活的一个直接反映,且这种反映在不同媒体均有体现。

语言文字作为国家资源,它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语言文字应用的发展、规范、庞杂、倒流甚至混乱,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间接反映着生活目的、社会导向以及国家民族的精神状态。举个例子来说,现在的报刊语言如果同六七十年代的报刊语言作一个对比,很明显就能看出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烙印和社会主流声音。

更近一些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的迅速普及,话语权的分散,都直接在语言文字应用上有所反映,当今的语言文字应用,每一年都有新的变化和热点。我们通过对语言文字现象的长期监测,特别是对这些变化和热点的跟踪考察研究,最终可以得到一个语言生活变化的总体走势,从而掌握这条走势的趋向,预测未来的走势。

所以说,对语言生活的调查和动态监测,其实就是对我们本身生活的这个社会的关注,只是关注的具体对象和方式有所不同罢了。

[关俊红]05年的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的数据来自对平面媒体(15种报纸)、有声媒体(13家电视台)、网络媒体语言的统计分析,另外只分析了两部对外汉语教材,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是否应加快对母语教材的分析速度?如果将教育教材以及海外华语等的语言状况进一步加到整体语料的分析中,会对整体的数据有怎样的影响?是否应注重不同载体形式的数据的独有风格的调查和分析?

[王铁琨]是的,您提得对!应该注重不同载体语言数据的调查与分析,特别是要注意教育教材(又可分为母语教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等等)语言和海外华语独有风格特点的研究分析。前三种(平面、有声、网络)都属于媒体语言,把相关数据放在一起进行统计分析是必要的;教育教材语言和海外华语则情况不同,各有其鲜明的特点,宜分别进行数据归总和分析研究,一般不会同媒体语言语料数据进行汇总统计,这一点务请放心!

根据8月底我司在厦门召开的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第二次工作会议决定,教育教材语言的统计分析已经加快了步伐,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需求,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2006年拟发布10种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材的调查统计数据;基础教育教材的统计分析工作也已在着手进行中。

教材语料采集建库是教材语言分析的基础,教材语言数据统计分析是为相关出版单位服务的公益性科研工作,希望有关的教材出版单位打消顾虑,多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分中心创造便利条件,支持他们的工作。

[网 友]在《2005年高校网络媒体BBS用语表》中有“BMW”这个词条,解释的意思是“长舌妇”,“BMW”也是汽车品牌“宝马”的英文缩写,在2006年的电影《疯狂的石头》中为“别摸我”的拼音缩写。对于这种词语意思,随着时间不断出现新词义的情况,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王铁琨]您举的是网络BBS词语的例子,但是很典型,谢谢您的补充。网络BBS词语的词形和词义均带有不稳定性,所以我们在相应栏目中用的是“释义或提示”,而不敢贸然说“解释”。其实不止网络词语,整个语言系统中的新词新义新用法都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特别是在重大变革面前更是如此。这种现象应当引起特别关注。国家语委已经立项进行新词语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计划从2007年起,每年出一本编年本新词新语(包括新义)词典(2007年出2006年编年本)。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也设立了一个专门小组,攻关研究在大规模语料中如何利用计算机自动提取新词新语,相信在今后的报告中会逐步有所体现。

[网 友]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对2005年网络媒体的监测数据,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兴趣和关注,但监测对象主要针对的是七所高校的BBS论坛。请问今年中心的监测范围是否会扩大?涵盖更多的领域?

[王铁琨]肯定会的。无论是在监测类型还是在监测站点数量两个方面,都将有所扩展。从监测范围看,2006年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的监测范围拟涵盖新闻网站、BBS和博克(BLOG)等更多领域,其中BBS也将不仅仅限于高校。同时,在监测站点数量和获得的语料总量上也将比去年有大幅增加。可以预见,《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将会发布更加丰富的网络语言内容和更加准确的网络语言监测研究数据。

[网 友]请问可以提供汉语最常用字的前九百个吗?

[王铁琨]当然可以提供。这些数据资料是完全公开的,您可以查阅《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下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9月第一版)。

统计数据和计算出的汉字覆盖率显示:掌握了581个汉字,差不多就可以认识媒体上80%的文字;掌握了934个汉字,差不多就可以认识媒体上90%的文字;掌握了2314个汉字,差不多就可以认识媒体上99%的文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学习汉语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掌握了581、934个汉字,就能读懂媒体上80%、90%的内容,因为语言理解、语言学习还涉及到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和文化背景等诸多的因素。所以,我们对汉语最常用的这581、934个汉字,也需要科学地分析和解读。

[网 友]最近在网上看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非常高兴,但是其目录与正文内容不一样,好像发的不是全文。请问:这是为什么?哪里能买到该报告的全文纸质版?

[王铁琨]网络上发的确实不是全文,因为文件太大。您想要得到该报告的纸质版,可以到书店看一下;如买不到,也可以向商务印书馆邮购(地址、电话见前述)。

[周美林]我想问一个关于网络语言的问题。上海市人大通过《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它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这是国内首次通过地方性法规来限制网络语汇。您是如何评论这一现象的?

[王铁琨]不止是政府公文和教科书,《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还规定:“新闻报道除需要外,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这意味着“美眉”(妹妹、美女)、“稀饭”(喜欢)、“粉丝”(英语fans的汉语读音,意指追随者)、“PK”(PlayerKill的缩略,对决、比试、较量)等网络语汇,不能进入教材和政府文件,一般也不能进入报刊。上海市作出这样规定,说明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群众呼声和工作基础,表明语言使用时需要注意领域的,网络语汇主要在网络上使用,许多网络词汇不适宜在以规范语言为载体的政府公文、教科书和新闻媒体中出现。当然,网络语汇的规范化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做许多艰苦的工作。

[董彦彬]“争奇斗艳”的网络用语是否会对汉语的纯洁性造成冲击?

[王铁琨]世上“纯而又纯”的语言是没有的。网络语汇对汉语的规范和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是肯定的,这种影响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即使是消极的部分,也不宜对这种影响过分高估。因为网络语言是一种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口头语言,使用人群相对有限,并借助和依赖于网络环境。一旦离开了特定的人群和网络环境,许多网络语汇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杨 艳]汉语在世界范围内已逐渐形成一种热潮,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出炉,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很详尽地报道了中国大陆使用汉语的现状。但在全球范围内,还有一个更大的华语圈,世界各地对汉语的整体认识还存在着某些差异。不知今后的研究工作是否能把这整个的华语圈都囊括进来,我想,这对于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会有非凡的意义。更进一步说,汉语能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规范呢?

[王铁琨]您的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眼光!从中国大陆汉语使用的现状,谈到华语圈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汉语规范。我认为,破解这个问题,需要处理好语言规范化与多样化的关系,源与流的关系。语言规范化首先是交际交流的需要,从全球华人之间顺畅交流的需要看,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肯定是必要的,可行的,但是规范又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规范并不是要把活生生的语言框死;在汉语主流规范的前提下,应该也必须允许不同华语地区语言差异的存在,这就是文化多元性在语言上的“多样化”反映。放眼世界,中国大陆地区始终是汉语规范的“源”,起着主导作用,其他华语地区则是汉语使用和规范的“流”,世界华人都在关注中国大陆的汉语规范化工作。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进而影响全球华语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使用状况报告(2005)》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适应全球“汉语热”的逐步升温和华语地区的上述需求。事实上,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上编,就有“海外华语传播概况”“海外华人华侨分布”等相关内容作为参考篇,读者可参阅。

[网 友]《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为什么要设海外华语传播栏目?

[王铁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没有专设“海外华语传播”栏目,只有一篇介绍海外华语传播概况的文章,供读者参考。这是因为:

海外华人遍布世界各地,情况各异,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只要有条件,他们就会努力对下一代进行母语教育,在海外开展华文教育,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所在国的语言政策,主流社会的语言环境、经济文化状况等等。在有的国家,由于种种原因,开展华文教育困难重重。为了获得母语教育的权利,当地华人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些代价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海外华人社会的母语教育,绝大多数是靠华社自己捐资而办。这和处于母语教育大本营中出现的某些淡漠母语教育的状况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国人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不少的启示。另一方面,了解有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和华语的生存环境,对于我们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海外华人社会母语教育还使我们重新审视世界汉语教学的对象。长时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近年来这种关注被推到了极点。按照现在一般的看法,世界上有3000万人在学习汉语,那么,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其中为数不少的汉语学习者所进行的依然是作为第一语言的本族语学习,或者是特定环境下的第二语言的本族语学习。看看那些地方的华文媒体,看看当地华人社会的语言环境,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地华语教学的性质。事实告诉我们,用纯粹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实施对华人社会的母语教育是有失妥当的。而多样化的教材,多样化的教学大纲、多种测试方式等等的需求,则给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海外华人社会的母语更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华语”这个概念。汉语已不再为中国所独有,“全球华语”的存在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充分认识华语规范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语言规范,处理好不同地区华语的关系,从战略高度开展语言规划,制定正确的语言政策和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 安]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列出了高频字与“一级常用字”、《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比较,有许多高频字是这些字表中没有的,请问这些出现在权威字表以外的字主要来源于哪里?跟媒体性质有没有相关?是否显示我们有必要修订原有的一些字表、词表?

[王铁琨]这些出现在权威字表以外的字主要来源于报纸,其次来源于网络,跟媒体性质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统计数据显示,前2500高频字、前3500高频字与原有“一级常用字”、《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出现差异是正常的,因为时代不同了,语言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统计结果为我们今后制定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字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网 友]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公布的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中,许多的词语都很长,读起来不是很上口,这是不是和流行语的特点不符合呢?

[王铁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语言分中心联合有关单位,连续五年发布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广泛的影响。您提的这个问题是个学术问题,确实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

据我所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语言分中心很重视来自各方面反馈,前不久还专门就此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听取学界的意见。我将把您的意见也转给他们研究参考。

[网 友]《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下编,对中国主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调查统计数据没有反映,请问国家语委有无计划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王铁琨]国家语委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调研,准备在合适的时机、与适当的高校和研究单位共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若干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并建立相应的动态流通语料库。条件具备后,即可开展相应的监测研究和数据发布工作。

[王铁琨]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暂时先到这里。感谢网友的提问,感谢大家对语言文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帮助我做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各位同事。最后,我还有两点需要补充:

第一,《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是国家语委第一次发布语言生活绿皮书,由于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加上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工作中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对报告和数据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憾,我们已经在《后记》和总结会上做了初步归纳,并在启动2006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采取了克服和改进措施。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期待听到大家更多的意见、建议,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质量。

第二,根据约定,这次在线访谈完全是围绕《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进行的。访谈过程中,有些网友提出了“游离”于《报告》之外的语言文字应用中的问题,包括多音字问题、方言问题、异形词整理问题、普通话推广政策与水平测试问题、《规范汉字表》研制问题、繁简字使用政策问题、姓氏生僻字问题、教育教材的改进问题,等等。有些网有还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上述问题和建议,我们准备以适当方式予以回复。

再一次感谢大家!

第四篇: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生机勃勃,健康多彩。总体状况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语言文字事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视野和领域进一步拓展;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稳步推进,亮点突出;残障人士的语言文字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大众广泛关注语言生活;国际化、市场化进程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受到关注;海峡两岸语言文字学术交流活跃;媒体、教材等的用字用语情况稳定。

一、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语言文字事业

(一)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对语言文字事业提出明确要求,凸显了语言文字工作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语言文字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

(二)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座谈会上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是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体现国家核心利益的战略举措”,阐述了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强调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地位作用,明确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国务院2011年发布的多个文件都涉及语言文字工作内容,包括残障人士的语言权利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以及语言文化国际交流,如《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修改〈出版管理条例〉的决定》《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纪要》等。

(四)国务院相关部委2011年发布的多个文件重视强调语言文字工作内容,例如:

1.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6月联合发布《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内容涉及促进双语教育,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支持民族语文文化产品的出版发行,加强濒危语言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等。

2.民政部7月发布《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规定婚姻登记员统一使用普通话,涉外婚姻登记机关婚姻登记员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卫生部12月发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要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言语文明,认真执行医疗文书制度,规范书写、妥善保存病历材料,正确运用医学术语。

4.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文字质量管理的通知》,要求“电视剧制作机构应对所制作的电视剧进行文字质量检查,确保电视剧用字用语正确、规范,避免出现字幕错别字,同时尽可能减少读音错误、用词错误和表达错误。”“电视剧审查机构要制定明确、严格的文字质量监管制度,加强对送审电视剧的文字质量把关。”

5.新闻出版总署2月下发《关于倡议开展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捐赠<新华字典>活动的通知》,倡议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捐赠《新华字典》平装本,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奉献一片爱心,切实解决农村地区学生缺乏正版字典问题。

新闻出版总署和海关总署3月联合发布《音像制品进口管理办法》,规定出版进口音像制品要使用经批准的中文节目名称;外语节目应在音像制品及封面包装上标明中外文名称;出版进口音像制品使用的语言文字应符合国家公布的语言文字规范。

二、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一)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基本定稿。制定并发布实施《语言文字规划纲要》,对语言文字事业适应形势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保证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言文字规划纲要》还将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

《通用规范汉字表》8月1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发布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等3项社会急需的国家标准,有助于提升社会各领域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水平。

(三)普通话推广工作

第十四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9月,宣传周开、闭幕式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举行。本届推普周的宣传主题是“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2011,全国共有4 090 167人次参加了国家普通话测试,其中公务员99 469人次,教师338 752人次,学生3 378 127人次,广电系统7127人次,社会其他人员266 692人次。

(四)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工作

国家语委2011集中立项的“十二五”科研项目总计136项,覆盖了国家语委的重点工作,包括语言政策、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普通话的推广与测试、国民语言能力、中华经典诵读、双语教育、盲文手语标准等。

(五)提高国民语言能力

汉语能力测试取得突破性进展。12月,汉语能力测试试点工作在北京、内蒙古、上海、江苏、云南和南开大学等地(校)启动,共有2442人参加测试。

面向社会的其他语言测试有序开展,包括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汉语口语水平测试、新汉语水平考试、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等。

推进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举办了“中华诵?2011全球华人学生暨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组织开展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评审;举办了首届规范汉字书写、书法师资培训班;召开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论坛。

(六)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教育部、国家语委下发《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教育系统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其中天津、江苏、浙江等14个省(区、市)共组织各类红色经典诵读活动近5万场次,直接参与和观摩师生人数近1400万人,参与学校1.5万所;组织开展“中华诵?2011经典诵读大赛”“中华诵?2011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等活动。

(七)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设

教育部办公厅4月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重视示范校建设,积极组织申报。经评审和复查,教育部、国家语委12月授予506所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称号。

(八)新时期普通话审音工作

新时期普通话审音工作研讨会5月召开。普通话审音委员会10月在北京成立,“普通话语音规范网(普通话审音网)”同时开通。新时期普通话审音工作将围绕普通话审音原则制定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进一步完善普通话语音标准,适应新时期语言生活发展的需要。

三、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一)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上海库、北京库和辽宁库的建设工作先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总结会在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江苏省的试点经验,肯定了“政府主导、学者承担、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同时开通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江苏库)展示网。

(二)少数民族语言测试

蒙古语标准音水平测试在内蒙古自治区的14个考点举行了11次考试,考生总人数达到2500人次。壮语文水平考试研制工作 2010年启动,2011年在广西部分考点完成了模拟考试和题目分析。

(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

“现代藏语语法信息词典数据库研究”项目12月通过专家鉴定,项目成果为进一步开展藏语文本语法标注、机器自动分词、藏汉机器翻译等奠定了基础。“达斡尔、鄂温克和鄂伦春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11月通过专家鉴定。这些项目的成果有助于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信息化报告》出版。

(四)中华字库工程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中华字库工程”。该工程将收集现有文献资料中的汉字形体和少数民族文字形体,建立字际联系,并按照出版印刷及网络数字化需求,制作出符合各种应用需求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的编码及主要字体字符库。

(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闻出版

“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民文出版译制工程”每年资助重点民文(含民汉双语)图书和民文音像制品,资助优秀汉文、外文出版物的民文翻译。“五种民族文字500种图书进千村千校”项目从12月开始,向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5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免费赠阅50万册图书。

(六)少数民族双语法官培训

最高人民法院围绕西部民族地区建立双语法官培训基地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并资助新疆、青海、内蒙等地编写双语法官培训教材,编写完成了《汉藏对照法学词典》。

四、切实保障残障人士的语言文字权利

(一)提供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

国务院法制办就《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发布政务信息、播出电视节目时应提供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城市公共服务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应为无障碍信息交流创造条件;网站、图书馆等应逐步提供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服务方式包括:文字提示、手语、语音提示、屏显字幕、视觉引导、听力辅助、有声读物、盲文读物、盲文选票、盲文试卷等。

(二)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将手语、盲文研究与推广工作纳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规划,建立手语、盲文研究机构,规范、推广国家通用手语、通用盲文,提高手语、盲文的信息化水平,建立手语翻译员培训、认证、派遣服务制度。

(三)实施盲文出版工程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实施“盲文出版工程”,加强盲文出版基地建设,配置盲文刻印机和盲文制版印刷生产线;开发符合盲人认知的盲文乐谱、工具书、期刊、数字有声读物;建设中国盲文图书馆;设立盲用信息化辅助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专项。

五、社会大众广泛关注语言生活

(一)汉语盘点2011

12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主办的“汉语盘点2011” 活动,发布了“字词”“流行语”“新词语”。国内、国际字词分别是“控”“伤不起”和“债”“欧债危机”;十大流行语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十二五”开局、文化强国、食品安全、交会对接、日本大地震、欧债危机、利比亚局势、乔布斯、德班气候大会;十大新词语是:伤不起、起云剂、虎妈、政务微博、北京精神、走转改、微电影、加名税、淘宝体、云电视。

(二)汉语能力测试

新华网7月报道,历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将于年内试点开考。这则消息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赞成者认为,当前测试仍是促进学习的主要手段,推行汉语能力测试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母语能力,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质疑者担心开展测试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损害汉语的教育与学习。

汉语能力测试坚持非强制性、非选拔性、非营利性的原则,为公益类社会性考试。

(三)地名更名

关于湖北“襄樊”市改称“襄阳”市引发社会议论。支持者认为,历史上襄阳的地位比樊城高,更名凸显了襄阳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利于招商引资或旅游开发。反对者认为,樊城的历史文化同样深远,更名要修改各种地图、公章等,至少要付出1亿元的成本。

(四)淘宝体的应用

淘宝体录取通知。7月,南京理工大学给新生发送了“淘宝体”录取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南理工录取了哦!不错的哦!211院校哦!……”。有人认为该短信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很亲切,但质疑者认为这种短信不够严肃。

淘宝体通缉令。上海徐汇警方发布了一则“淘宝体通缉令”,通缉令中以“亲”称呼在逃人员,并使用了“优惠”“客服热线”“预订”“套餐”等商家常用的词语。质疑者认为,这种表达形式模糊了警察与罪犯的界限,消解了司法的严肃性,使庄重的执法带上娱乐化色彩。

淘宝体招聘公告。8月,外交部微博“外交小灵通”发布了一则“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聘公告。该公告用“亲”的称呼开头,用“不包邮”结束,中间还使用了“有木有”等带有咆哮体特征的词语以及网络表情符号。批评者认为,“外交无小事”,外交部门使用的语言不应过于随意。

六、国际化、市场化进程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一)《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研制工作

《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 英文》专家委员会8月在北京成立,“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网站同时开通。《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 英文(通则)》(草案)12月经审议通过。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将包含英、俄、日、韩四个语种,覆盖交通、旅游、文娱、体育、卫生、商贸、餐饮住宿等十多个领域。

(二)国家外语能力受到关注

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国家外语能力远不能满足国家快速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外语语种数量不足;外语资源质量不高;高端外语人才缺乏;对现有外语资源的掌控和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统一管理。

(三)语言服务产业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截至2009年底,我国语言翻译服务企业有15 039家,翻译和本地化业务年产值约120亿元人民币;语言培训市场规模2013年预计将达400多亿元,并将在未来的3至5年内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新华字典》,已在海内外累计发行 4亿余册,称得上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辞书”;《全球华语大词典》列入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重大项目。

七、海峡两岸语言文字学术交流

(一)简化字在台湾使用增多

6月,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开放。为招揽大陆游客,扩大商机,台湾地区一些商家开始使用简化字的招牌、标识、产品说明书、餐馆菜单等,有的也将台湾菜名改为大陆熟悉的名称。有些机构的网站开始启用简化字版。

(二)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

海峡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工作取得较大进展。12月,完成《两岸常用词典》(《中华语文词典》简编本)的编纂、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检索等系统的建设、5000万字语料的建库和加工,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实现云技术服务。

(三)两岸语言文字学术交流

9月,“2011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期间展出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书法作品,举办了“书写汉字——大陆当代艺术展”“两岸篆刻名家展”“数字e笔书画展”,开展了名家对谈、艺术讲堂等活动。11月,以“国语运动百年”为主题的“第六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召开,与会者围绕国语运动、方言、汉语词汇、汉语语音、语文教育、语言政策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讨。

八、媒体用字用语状况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的用字用语状况,可以反映媒体的语言使用实态。从这些字和词语的使用状况可以反映社会生活、时事面貌。

(一)国家通用语言媒体用字用语调查

2011国家通用语言媒体用字用语调查在2011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上进行,语料共计1 167 751个文本,1 292 983 007字符次,其中汉字出现1 054 313 804字次。

1.汉字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全部语料中一共出现了10 590个字种。

(1)覆盖率达到80%、90%、99%的字种数分别为593、957、2396个,高频汉字使用稳定,与2010年对比,相同覆盖率汉字的数量和使用的字种略有不同。

(2)在高频汉字中,使用频率变化较大的汉字体现了用字特点,记录了社会生活。如在2011年中,使用频率明显增高的汉字有:“亥、叙、微、党、债、卡、食、限、核、醋、乔”等,与2011年的“辛亥革命90周年、叙利亚局势、微博、小微企业、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欧债危机、卡扎菲、食品安全、限购令、福岛核泄漏、勾兑醋、乔布斯去世”等热点话题相关。

(3)低频汉字数量大。纵观历年用字调查,覆盖率从99.99%到100%是独用字集中出现的范围。独用字都是低频字,大部分出现在人名、专名、术语、方言用字中。

2.词语使用情况

全部语料共计619 752 369 词次,2 369 349个词种。其中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3种媒体中都出现的词语有231 272个,占全部词语的9.76 %,3种媒体词语使用差异较大,这表明除了语文词和热点事件以外,不同媒体都有各自关注的话题。

覆盖率达到90%的高频词语有13 656个,占全部词种数的0.58%。这些词语使用了2732个汉字,这些汉字中有2658个出现在用字总表的前3000位高频汉字中。3种媒体高频词语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共性。

媒体词语的使用特点:

(1)高频词语数量及高频词语用字数量较稳定。高频词语数量稳定在1万余条,高频词语用字数量稳定在2700个左右。这些高频词语主要是语文词语,也包括少数专有名词和时间表达式。

(2)高频词语中使用频率变化较大的词语体现了社会生活。与2010年相比,2011下列词语使用频率明显增加,反映了2011年的社会图景:卡扎菲、限购、校车、房产税、辛亥革命、欧债危机、瘦肉精、京沪高铁、塑化剂、乔布斯。

(3)媒体中大量词语出现频率较低,占全部词种数91%的词语仅覆盖全部语料的1%。这些词语主要是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以及时间、数字表达式等。

3.新词语

2011年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中提取出新词语594条。其中三字词语最多,占51.68%;其次为四字词语,占21.04%;二字词占15.66%。三字词语比例持续占优势,与近几年多用热门格式造词有关。2011年持续了2010年的“××门、××族、××哥、××体、微××”格式,其中“××体、微××”特别活跃,如“咆哮体、淘宝体、宝黛体、撑腰体、高铁体,微电影、微访谈、微小说、微生活、微招聘”等。

594条新词语中,完全由汉字构成的有573条,占96.46%;其余21条大多是字母词,如“CDI(综合发展指数)、U站、4D报纸、hold住”等。

2006到2010年共搜获新词语2977条,在2011年语料中,这些新词语有40%能留存下来,年使用频次在10以上,如博客、微博、动车、80后、保障房;有1/4低频使用,年频次在10以下,如晒友、高薪蓝、秒杀族、雷词、发票奴;还有1/3会隐退,从语言生活中消失,如撞峰、晒黑族、有碗族、楼断断、俗贿。

4.姓氏

在全部语料中出现了704 835个不同的名字(包括带姓的称谓,如“欧阳女士”之类),这些名字或称谓共出现 364 915 次。姓氏785个,其中单字姓 497个,二字姓 278个,三字姓 10个。

排在前100位的单姓是:李、王、张、陈、刘、杨、周、黄、吴、赵、孙、马、胡、徐、郭、林、朱、金、郑、高、何、宋、罗、梁、谢、姚、韩、冯、许、邓、曹、丁、蔡、蒋、于、杜、叶、唐、温、沈、彭、袁、姜、余、潘、万、苏、曾、董、汪、鲁、范、田、陆、白、方、贾、肖、谭、崔、雷、吕、石、钟、任、韦、康、卢、江、牛、魏、程、孟、安、廖、夏、戴、邵、龙、钱、齐、秦、毛、汤、邱、洪、乔、俞、华、莫、梅、熊、薛、穆、易、侯、尹、顾、段、傅。

出现的二字姓如:欧阳、司马、诸葛、上官、司徒、慕容、闾丘、皇甫、西门、尉迟、公孙、东方、令狐、申屠、端木、夏侯、东郭、呼延、拓跋、万俟、长孙、澹台、鲜于。

(二)中文博客语言状况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以新浪、网易和搜狐三家网站公布的名博列表中的用户发布的博客帖为调查对象,对1728个博客用户2011年全年发布的共计201 488个博客帖进行了多角度的调查和分析。

1.发帖量

年发帖量小于或等于50的用户占总用户数的53.29%;发帖量小于或等于300的用户占总用户数的90.68%,这些用户合计发帖102 445篇,占总发帖量的50.84%。年发帖量大于300的用户有161个,占总用户数的9.32%,共发帖99 043篇,占总发帖量的49.16%。年发帖量大于1000篇的用户主要是一些广告媒体机构、政治和经济评论家等,由此可以看出少数机构和个人在网络宣传中所发挥的作用。

2.博客帖长度分布

长度小于等于3000个字符的博客帖占总帖数的81.76%,长度小于等于5000个字符的博客帖占91.19%。最短的博客帖只有7个字符,长度在30个字符以内的有802篇,主要是只有标题和图片说明的博客帖。

3.不同性别博客用户语言使用状况

在2011年收集的1728个博客用户中,选择了350个男性博客用户和350个女性博客用户,对他们的博客帖用频率差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在字词使用上都有所不同。

男性用得更多的10个字是:国、学、中、政、民、为、文、教、年、社;女性用得更多的则是:我、女、你、一、她、不、好、爱、情、男。

男性用得较多的10个名词是:社会、问题、国家、政府、学生、文化、政治、历史、学校、大学;女性用得较多的则是:女人、男人、时候、女性、爱情、朋友、孩子、美女、明星、妈妈。

男性使用更频繁的前10个人名是:毛泽东、孔子、蒋介石、鲁迅、曹操、孙中山、胡适、袁世凯、斯大林、马克思;女性使用更频繁的则是:张柏芝、范冰冰、杨幂、琼瑶、谢霆锋、赵薇、姚晨、周迅、林志玲、刘亦菲。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男性用户的博客帖关心的话题更多与政治、社会等相关;而女性更关心生活、情感、娱乐类话题。

(三)藏文媒体用词调查

第一次对藏文的报纸、网络媒体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语料源自20104种藏文报纸的全部文本、3家网站的新闻报道,共计2 247 821词次,31 403个词种。对全部语料覆盖率达到90%的词种数是2326个。

藏文媒体的词语使用具有以下特点:

1.高频词语使用相对集中。覆盖率达到90%时,报纸媒体的词语计2166个,网络媒体计2261个,其中2104个词语相同,共用率达到各自高频词语的95%左右;将两媒体覆盖率达到90%时的2326个高频词与藏语文教材(小学、初中、高中)语料中覆盖率达到90%时的2220个词语对比,相同的词语共计2065个,共用率也达到各自高频词语的90%左右。可见藏语高频词语的使用相对集中。

2.将调查语料中出现的全部31 403个词种与已有的8部藏汉词典、新词术语词典以及藏文术语表中的词语对比,占32.43%。这表明2010作为大众媒体传播的报纸、网络(新闻)使用的词汇仅占这些词典总词汇量的三分之一。媒体高频词中的新词语多属于政策、法规和经济类词语。

九、教材用字用语状况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今年开展了包括国家通用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和海外华语在内的基础教育教材的调查。

(一)基础教育数理化教材

根据教材的流行程度、使用范围以及教学界评价,在数学、物理、化学三科中各选取了两套教材作为调查对象。

1.用字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数学教材用字2391个,物理教材用字

2425个,化学教材用字2053个,三科总用字3014个,其中共用字1610个,占53.04%;每科都有一些独用字,其中大部分是学科用字。

基础教育语文教材共用字5070个,数学、物理、化学三科使用的3014字中与语文教材共用的有2927个,占其总数的97%;独用字有86个,如“氯、钾、铝、镁、氖、氟、钨、幂、锂”,其中多数是指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汉字。

将数学、物理、化学的3014个字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3500字比较,不见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267个,如“铀、瀚、簧、涸、绚、钨、黏、铂、熨、兹、骼、彗、豚”等。

2.用词情况

数学教材用词10 647个,物理教材用词8927个,化学教材用词5913个,三科总用词17 537个,其中共用词2406个,占13.72%,独用词比例高达68.39%,可见不同学科用词差别较大。数学中的独用词如正方形、函数、不等式、分母、乘法;物理中的独用词如磁场、动能、浮力、电功率、摩擦力;化学中的独用词如化学式、盐酸、溶质、氯化钠、镁。

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一共用词50 670个,数学、物理、化学三科使用的17 537个词中与语文教材共用的有10 413个,占其总数的59.38%;独用词有7124个,占40.62%,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科词语,只出现一次的高达3269个,表明学科用词数量多,复现率低。

由此可见,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教材所使用的字词虽然在总量上不大,但在很大程度上与语文课形成互补,和语文课一起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这些课程不仅具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功能,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上的作用也不容低估,这应引起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二)维吾尔语高中语文教材

调查选取的是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育维吾尔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包括必修课教材和选修教材。

必修课教材共用139 880词次,32 125词种,15 895词干种;选修教材有333 306词次,57 518词种,23 031词干种。二者比较可以看出,必修课教材从语料规模到词种、词干种数量都小于选修教材,必修课教材词汇使用集中,注重基础知识;选修教材词汇使用量大,词种丰富,用以拓展词汇和知识领域。

将高中教材与小学、初中教材用词状况统一考查,维吾尔语语文教学从小学到高中共涉及33 248个词干,其中小学、初中阶段学习词干24 568个,高中阶段学习词干26 124个。两个阶段的共用词干17 444个,分别占各自总词干的71.00%、66.77%。可以看出,高中教育是对小学、初中基础教育所学知识的巩固、延伸和扩展,高中也是学生词汇量快速增长的阶段。

将维吾尔语语文教学从小学到高中共涉及的33 248个词干与在《中国语言生活报告2009》发布的“现代维吾尔文网站用词调查”中的31 452个词干比较,共用词干23 493个,占整个网络词干种的74.70%,占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词干种的70.66%。这个数据说明,经过中小学阶段的维吾尔语文学习,学生基本能够阅读网络媒体资料。

(三)哈萨克语小学语文教材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今年首次开展了哈萨克语教材的调查。调查选取了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两套哈萨克小学语文教材,分别为普通班版和双语班版。

调查数据显示,普通班版使用了108 515词次,26 679个词种,6975个词干种,273个词尾种;双语班版使用了54 396词次,16 607个词种,6065个词干种,239个词尾种。从教材词语使用规模上看,普通班版几乎是双语班版的2倍,词种数也多出2/5,显示出两套教材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两套教材各册在词种、词干的使用数量上分布基本一致,使用词种、词干数量最多的都在第8册,显示出一定规律性。

(四)马来西亚小学语文教材《华文》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学属于第一语言教学,《华文》是供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统一使用的教材,共6册,230篇课文。这次调查的对象是教材中的课文用词,并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小学《语文》、马来西亚主要华文媒体语料库进行了对比研究。

《华文》共使用30 089词次,6924个词种;《语文》共使用132 401词次,13 950个词种。二者共用词种4535个,占《华文》词种数的65.50%,占《语文》词种数的32.51%。数据表明,无论教材篇幅还是词汇量,《语文》都远远大于《华文》。

马来西亚主要华文媒体语料库的词种数共180 428,词次共38 013 207,将其词语按频率降序排列,取前6924个词语(此时的覆盖率为88.32%)和《华文》全部词语进行对比,二者共用词种数2807,占40.54%,独用词种数4117,占59.46%。《华文》独用词语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性词语,如青蛙、大地、风筝、大海、星星等,适合儿童认知,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马来西亚主要华文媒体语料库独用词语多为人名、地名、时政性词语、马来西亚特色词语,如拿督、新闻、议员、国会、大选等。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2)》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第五篇: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总述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总述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总述

总述

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生机盎然,语言文字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新事物如雨后春笋,新观念不断涌现,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思想的空前活跃,带来了大量新词语和词语的新用法,带来了话语表达方式的不断更新变化,并围绕社会热点常常形成流行语。伴随着通信、交通和大众传媒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语言现象空前快速地向四方传播,“波浪式”的传统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科技术语大量渗入语文生活,大众语文生活的百科性成分剧烈增加。虚拟空间形成了网络语言生活,中国网民数量升至世界第二位。2006年号称为中国的“博客元年”,全世界约7 000万博客中,除日语、英语之外,汉语博客已位列第三。博客和网络新闻、电子邮件、电子公告(BBS)、博客及手机短信等,正成为各类信息新的集散地、新词语的发生源。语言作为国家的文化资源和“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获重视。语文速录师、语言工程师、语言治疗师等一批新的语言职业,或已形成或正在孕育。国民的母语意识不断增强,外语学习依然火爆。海外华文教育持续进步,汉语带着橄榄枝在世界各地快速传播。

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成为社会新理念和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目标。从语言资源的角度看待语言、方言和外语,以科学的态度、宽容的气度看待当前出现的各种语言问题,在尊重汉语方言的同时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在尊重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开展好民汉双语教育,在尊重母语的前提下加强外语学习,努力创造条件保障人民的语言权利,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濒危的语言与方言,科学处理语言规范与语言发展的关系,科学处理语言主体化与多样性的关系,充分发挥语言在国家和平发展和走向世界中的作用,营造“多语多言”的和谐语言生活。

一 语言文字工作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委委员换届。第四届国家语委由教育部、国家民委、民政部、人事部、信息产业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16个单位有关负责人担任委员。委员会每四年调整换届一次,形成年会及议事制度,对语言文字工作规划、政策及重大工作事项进行研究、决策,进一步推动有关部门和行业系统的语言文字工作。

2006年是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5周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纪念括动,认真总结50年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经验,考察分析现代语言生活状况,研究新世纪语言文字的工作方略。50年来,推广普通话、简化和整理汉字、制定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加强现代汉语规范化等语言文字工作,为国家方方面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与时俱进,努力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为国家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21世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实施,语言文字工作有了专门法的保证。

11月,国家语委召开“十一五”科研工作会议,总结国家语委“十五”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分析当前科研工作形势,提出“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是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语言科学是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推动科学研究是各级语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等重要命题。

语言文字的法规建设进一步向地方、行业延伸。2006年又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及意见,强调语言文字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提供了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开展的法规保障。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规章,涉及电影片的署名和字幕用字,网络语言,人名用字,建筑物命名,广告用语用字,商品名称、包装、说明书等用字,病例、处方、体检报告等用字,旅游行业用语用字,民事裁判文书的用语用字等。

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工作有序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已成为促进和深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得力措施。西安、厦门、深圳等城市通过一类城市评估。截至2006年底,共有27市通过评估认定,占全国一类城市的四分之三。新通过评估的二类城市33个,三类城市20个。以“普通话——50年推广,新世纪普及”为主题的第九届推普宣传周,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普通话水平测试现代化工作正尽力推进。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工作稳步进行。《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规范》、《中国通用音标符号集》、《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等规范标准发布实施,“中小学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和考查办法”修改完善。《规范汉字表》课题通过科研结项,目前《规范汉字表》(送审稿)专家委员会正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完善字表。地名审音定字工作加紧进行。在汉字国际标准方面,CJK统一汉字扩充集C已完成,4 224个汉字被纳入ISO/IEC10646;CJK统一汉字扩充集D开始启动,中国1万多汉字将被纳入;古汉字计算机编码工作进展迅速,部分甲骨文字表已经完成。

国家语言生活监测工作成效显著。2006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首次向社会发布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也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工作成果的展示。报告的数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和《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的出版,标志着筹备两年之久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正式问世。

对2006年10亿量级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真实文本语料库的统计显示:2006使用汉字9 231个,591字可覆盖语料的80%,958字可覆盖90%,2 377字可覆盖99%。2006使用词语200多万条,专有名词占94.86%。12 207条高频词语可覆盖90%的语料,这些高频词语用字2 663个,二字词语占绝大多数,三字以内词语占高频词语的97.25%。字母词语已成为汉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VS、NBA、GDP、AC、IT、MP3、QQ、AMD、DVD、CEO”等进入前5 000高频词语。字母词语主要表示机构、品牌名称和各种代号、型号,大多为专业术语,主要用于电子、医学、汽车、经济、化学等领域。广播电视、报纸对字母词的使用比较谨慎,网络较多使用。过多使用字母词语,可能造成一般人的阅读障碍。

二 少数民族语言

建设少数民族“双语”环境示范区。2006年国家民委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举办“少数民族双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培训班。示范区建设的目的是:(1)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母语、重视母语学习和使用的氛围,保持和维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2)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区儿童母语启蒙教育,提高学校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提高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文化素质;(3)促进成人母语扫盲、科技扶贫、普法、预防自然灾害和重大疾病等活动的开展;(4)促进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民族语言事业。教育部、国家语委积极开展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调研和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培训。国家民委和西藏自治区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拉萨举办“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学术研讨会。国家语委在成都召开了藏语规范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民族特别分会藏语工作委员会会议。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第六届年会及其成立25周年大会,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的论文占有一定比例,并呼吁不能让西部学生和少数民族同胞被信息边缘化。“基于ISO 10646的维、哈、柯、傣文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发”项目获得我国中文信息处理领域最高科学技术奖——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蒙古语语料库建设工程启动,在呼和浩特召开了论证会。《汉藏语学报》创刊。

重视民族语言的研究与保护。语言资源保护成为时代新理念,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如基诺族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之一,2万多人,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20世纪80年代完成了单语向双语的转变。最新调查显示,基诺族并未出现母语衰退趋向,熟练掌握母语者占98%,掌握汉语者约为90%。加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状况的调研,根据各民族语言状况制定科学的民族语言发展战略及保护措施,减少文化资源的流失,已成为当务之急。三 法律领域的语言使用情况

立法语言渐受重视。2006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立法技术规范》,第5章是关于法案语言的标准,包括对立法语言的一般要求、常用句式结构、特殊词语的使用、数字的使用、符号的使用和时间的表述等。这一规范对行政立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不少人土呼吁,在立法过程中应当有语言审读环节,确保立法语言的规范准确,提高立法质量。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司法诉讼活动的用语用字。对河南某法院的一项抽样调查发现,该法院的司法人员40.6%在法庭和正式会议都说普通话,25.8%在任何场合都说方言,33.6%根据场合和对象选择说普通话或是方言。对于不具有普通话能力的司法人员,应进行语言培训。经过2005年开展的“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之后,2006年全国各级法院的庭审语言和司法文书不规范现象得到改善。此外,司法语言问题和语言作为司法证据等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重视。

注意保障法律领域的少数民族语言权利。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许多重要的法律法规都被翻译成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对西藏日喀则地区的一项调查显示,法庭语言包括藏语、藏汉双语、汉语。基层司法机关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当事人能够独立使用藏语或藏汉双语进行法庭审判,能够保证法律赋予当事人的语言权利。

此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9年后通过的法律全都译成英文,扩大了法律的国际知晓度。截至2006年底,被译成英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共2 076件。

四 旅游服务、产品说明书及医疗文书

外语导游不足。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2000年至2005年底,导游资格证拥有者年均增长20.3%,至2006年9月持证人已达47.27万。与此同时,中国的外语导游比重下降,2002年中国外语导游占导游总数的16.7%,2005年下降到10%。外语导游中,“小语种”导游尤其不足,特别是中国周边语种如越南语,泰语和蒙古语等,以及新兴旅游市场和潜力旅游市场语种如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新兴客源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现象应引起外语教育的语种规划者的思考。

产品说明书不规范现象值得重视。自1987年《关于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包装、广告等正确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的若干规定》的颁布,国家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许多关于产品说明书的标准与法规,如《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说明书的编制——构成、内容和表示方法》、《消费品使用说明·家具》、《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说明书规范细则》、《预防用生物制品说明书规范细则》、《放射性药品说明书规范细则》等。尽管有如此多的规定,但是产品说明书的状况并不理想。2006年国家商标局共受理商标注册申请70多万件,核准注册商标26万件,注册商标累计已达276万件。截至2006年10月底,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产品发布质量抽查报告中,产品说明书语言表述不规范的比例高达55%。在中国销售的产品说明书,只有外文而无中文的占大多数;中文使用繁体字或繁简杂用的现象不少。

医疗文书不规范的现象得到遏制。2006年,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重要进展,“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成为医院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河南省卫生部门制订编印的病历书写规范和病历质量评估标准,要求病历字迹清楚、无错别字。《江西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医生应在病历上签正楷全名。江苏、广西、湖南、安徽、浙江等省、自治区陆续颁布实施语言文字法的具体办法,明确规定包装、说明书、标签、处方、病历、体检报告等要使用规范汉字。“天书病历”、“天书处方”的现象有所减少。

五 城市方言及农民工的语言变化

应重视方言现状的调查。方言,问题近年来为多方所关注,特别是南方城市,保护方言的呼声不断。关于上海语言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到城市方言的基本面貌。上海常住人口l 352.39万,流动人口499万,能用普通话交谈的约占上海总人口的70.47%。普通话已成为上海党政机关、学校教育、新闻媒体及社会公共服务行业的基本用语。上海方言主要在家庭内部、上海人之间交谈等非正式场合使用。

一项调查显示,在由上海人组成的家庭中,家庭用语基本是普通话的约占15%,上海话和普通话共用的约占40%,以上海话为主的约占45%。上海学生年龄越小,越倾向于使用普通话;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多用上海话。小学五年级学生使用上海话的比例约为37%,大学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以此看来,方言的危机并非如某些人说的那么严重。多一些这样的调查,对方言状况的认识就会更全面。

农民工需要普通话培训。农民进城务工,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问题。进城之前他们主要使用方言,方言使用频率在70%以上。进城务工前70%左右的人不能熟练使用普通话,进城务工后普通话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使用普通话的场合也逐渐多起来。他们对普通话和方言都持肯定态度,认为普通话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声望,对自身和子女的普通话水平都有较高期望;对家乡话一般都很热爱,但有些农民工对家乡话的感情已逐渐淡化,农民工家乡话的保持值得重视。

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途径是社会交往。教育部、国家语委2005年下发《关于开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普通话培训工作的通知》以来,全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云南、山东、湖南、广西等16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农民工普通话培训,很受欢迎。据一项抽样调查,参加过普通话培训的只占进城务工人员的2.35%,培训规模还远不能满足需要,有待加强。

六 奥运会语言环境建设

北京奥运会赛事的语言环境建设富有成效。2003年正式发布的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中国文化与奥运理念完美结合。2006年发布的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甲骨文、金文等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显示出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中华文化内涵。

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初译为Friendlies,英文意思与“福娃”的中文本意相距甚大。北京奥组委听取各方意见后,从善如流,2006年10月决定用汉语拼音“Fuwa”代替Friendlies。这不但发挥了汉语拼音的特殊作用,而且也更有学理和法理,更具国际性,因为《汉语拼音方案》是国际公认的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

为满足奥运会的语言需求,成立了“北京奥运培训协调小组”,并采取多种途径、利用各种形式开展语言培训。到2005年底,北京市外语学习者已过410万,接近常住人口30%。2006年7月,北京市建立了200余所奥林匹克示范校,还将对商贸、旅游等11个行业近20万人进行培训。出版了《北京奥运会英语口语读本》、中英两种版本的《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读本》,发行了9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教材》。委托了奥运会翻译服务供应商和语言培训服务供应商。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中英法3种文字的北京地图及奥运术语。并考虑组建手语翻译队伍,2006年免费培训1 000名手语志愿者。

2006年11月,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对道路交通、旅游景区、商业服务业、体育场馆、医疗卫生等公共场所的英语标识作出了规定,这是全国第一个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的地方标准。

奥运语言服务和语言环境建设是个大工程,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考虑和完善。例如:中国运动员人名拼写规范,体育术语的汉语规范,国外体育组织、运动员的译名规范,北京市路名罗马字母转写系统的规范,怎样满足奥运会期间外国朋友的汉语学习需求等。

七 语言生活中的若干热点

7.1 语文纠错

从纠正错别字的角度看,2006年可谓“纠错年”。语言文字失范现象从未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荧屏纠错热、报刊纠错热、公共场所英语标识纠错热,此起彼伏。

《咬文嚼字》继2004年“给城市洗把脸”、2005年“咬定晚报不放松”之后,2006年开展“请给荧屏亮分”活动,咬嚼的目标是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安徽卫视、北京卫视、重庆卫视、东方卫视、广东卫视、黑龙江卫视、湖南卫视、山东卫视、四川卫视、云南卫视和浙江卫视等12家电视台的屏幕用字。2006年2月,《咬文嚼字》发动观众纠正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荧屏上的错别字。结果找出28处错误,平均每10分钟出错1次。

2006年5月,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中国逻辑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理论部等,共同组织“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征集到14 883份,平均每种报纸错误46处,每版错误5.8处。

媒体自我纠错精神可嘉。例如:《法制晚报》从2004年11月30日到2005年2月28日开展百日纠错有奖活动,号召各界读者为《法制晚报》纠错;2006年又开展“纠错有奖、每周一星”活动;《长江商报》、知音期刊集团主办的《第一生活》、杭州《都市快报》都设类似专栏,欢迎读者对自己挑刺纠错。网络也开展“网络纠错”活动,如搜狐网、新华网、中国语言文字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吃网、中国第一纺织网、江苏交通网等。

编校人员是语言文字纠错勘误的重要力量。一些编校工作者在网上创办了免费的电子刊物《校对之友》,内容有很多涉及错别字纠错。纠正错别字,一在加强中小学母语教育,二在工作人员有责任感,三在有合理的规章制度,也需要改进计算机汉字输入与校对技术,尽量减少文字录入和校对差错。2006年8月28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它的实施对评价与提高社会有关人群的文字水平,会起积极作用。

7.2 辞书出版准入制度及辞书现代化

辞书是不见面的老师,仿冒辞书危害很大。2006年《人民日报》曝光了几部辞书被仿冒的现象,引起社会热议。中国辞书学会一直呼吁建立辞书出版准入制。2004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辞书出版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辞书出版必须严格履行图书专业分工出版的规定”。2006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再次颁发的《关于规范图书出版单位辞书出版业务范围的若干规定》进一步重申:“自2006年5月1日起,出版业务范围中无辞书出版业务,但超范围出版辞书的图书出版单位,一律停止辞书出版、发行业务。”强调具备辞书出版资格的出版单位才能出版辞书,以建立规范的辞书出版秩序,切实提高辞书出版质量。

我国是辞书大国,并且已经迈出辞书现代化的步伐。也只有加快辞书现代化的步伐,才能成为辞书强国。电子词典已经形成产业规模,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也呈发展之势。以数字化为核心,由内容供应商、技术服务商、硬件生产商、电信运营商、渠道开发商等组成的新的辞书出版产业链,正在悄然形成。

2006年12月,上海辞书学会等举办“辞书出版与数字化”论坛,介绍网络出版、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读器以及手机载体的无线阅读等新兴出版形式,探讨辞书的数字化出版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等出版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指出新型载体以它的海量存储、快捷检索、低成本的使用对传统辞书出版形成了直接的、可能是致命的冲击。

继中国语言文字网向网民免费提供辞书检索服务之后,2006年7月,商务印书馆工具书在线测试版一期工程完成,发布的在线工具书有《新华写字字典》、《新华正音词典》、《新华拼写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等。

7.3 人名

人名重名现象严重。叫“张伟”的在北京有5 013人,在全国可能超过30万。沈阳叫“刘洋”的有4 049人。杭州叫,“王芳”、“陈燕”、“王伟”、“王燕”的人都在千名以上。重名的原因之一是两字姓名过多,单名严重。据2006年的最新调查,全国收集到的姓氏有23 000多个,但其中129个就占了总人口87%。2006年,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对北京人名统计分析发现,20世纪70—90年代出生的人,位列前20名的全是两字姓名。

为减少重名现象,姓名结构开始发生变化。2000年后出生人三字姓名又呈增加趋势,并出现了四字以上的姓名,其命名方式较多使用父姓与母姓接合为姓,后面再加两字为名。还出现了“赵一A”、“奥迪锐娜王”这样不合汉族命名习惯的极端个性化现象。使用冷僻字命名现象增多,据估计全国6 000多万人的名字有冷僻字。2006年,中国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全面铺开,办证机构将21 003字的计算机字库扩充到32 252字,增收了4 600字才能满足需求。

姓名方式不合习惯,大量采用生僻字,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人呼吁应尽快出台《姓名法》或是《姓名条例》,确定姓名结构方式和姓名用字范围。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2003年网上曾有激烈争论,并延续至今。有人建议,应建立一套命名咨询和登记系统,向公民提供咨询服务。

此外,少数民族人名的汉字转写,常常一个人名转写成不同的汉字名,或者所用的汉字字义不雅。这些问题已经受到各方重视,新疆等地已经制定了若干规范。

7.4 私塾读经学校

近十年来,随着亲近传统和国学热潮的兴起,南方一些城市兴起了一些私塾读经学校,培养少年儿童诵读儒家经典。文言与白话之争,几十年来时断时续。2001年7月,一篇名为《赤兔之死》的高考满分作文引发了新一轮的文白之争。儿童读经和私塾学校的兴起,更是把中小学有关文言与白话的争论推向高潮。并且,人们也质疑私塾是否符合义务教育法,2006年上海市一所全日制私塾读经学校“孟母堂”被取缔,代表了教育行政部门对这类学校合法性的评判。

7.5 简化字与繁体字

全世界使用简化汉字的人口约13亿,使用繁体字的约3 000多万。简化字主要用于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繁体字主要用于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的一些华人社区。简繁之利弊得失,久有争论。2006年,随着“规范汉字表”研制的深入开展、简化字在世界汉语教学领域的广泛使用,简繁之论又成热门。

以往的简繁之争主要集中在优劣、正俗上,并含有较多的意识形态因素和情绪因子,现在的争论扩大到汉字圈的汉字互通、经典传承、简繁汉字的机器自动转换、世界汉语教学等问题,并提出多种主张。例如:繁体字社区要“识简写繁”、“简繁由之”、“手写用俗体、印刷用正体”,大陆应“识繁用简”或“简繁并用”;研制高水平的简繁自动转换系统解决互通问题;有人极力建议大陆恢复若干组繁体字;有人认为简化字是世界华人使用和汉语世界教学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有人主张大陆汉字要保持稳定,简繁问题留后解决;台湾有人提出要把正体字(繁体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

简繁汉字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而且其差异严格来讲不到30%,相互识认并非如想象的那么困难。正视简繁问题,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简繁问题,用科学的态度研究、解决简繁问题,增加沟通,辅以机器,假以时日,相信简繁汉字不会成为民族分割和历史传承的海峡。

八 香港、澳门和台湾

8.1 普通话在香港应用空间扩大

中文和英文是香港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的用语用字。在现实语言生活中,香港的正式工作语言常用的是英语,次为粤方言,普通话的使用也越来越多。2006年1月香港的《政府的结构·立法会会议》指出:“立法会所有会议均公开进行,让市民旁听。议员可用普通话、粤语或英语发言,席上提供即时传译服务。会议过程亦以中英文逐字记录,载于《立法会会议过程正式纪录》内。”香港政府官员在与中央政府接触或在内地人士较多的场合,也多说普通话。

培养“两文三语”应用自如的人才,是香港政府的教育政策。普通话在教育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2006年,香港语文基金资助的“普通话”和“中文及普通话”计划项目达54个,拨款7770万港元。香港语常会通过语文基金资助6家院校和机构,组织400余名中文和普通话教师,前往内地修读为期4周的普通话沉浸课程。迄今香港99%以上的中小学,政府所属8所大专院校和香港树仁大学都开设了普通话课程。英语在教育领域仍然是重要的语言,而且巴基斯坦、印度、越南、菲律宾等族裔的子女教育问题,也受到教育当局关注。

香港的社会用语主要是粤方言,但是普通话的使用也逐渐增多。香港地铁站和车厢有普通话广播,巴士用普通话报站名。香港国际机场、迪士尼、电讯、汇丰银行等处设有普通话服务项目。普通话正成为一些公司、企业特别是零售、酒店、旅游等行业员工的从业要求之一。

香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动力来自社会与民间。香港有多家普通话推广和培训机构,其中不少是政府注册的非牟利机构。由香港电台普通话台2001年倡议发起的“香港推广普通话大联盟”,集结了全港推广普通话团体,数年来不断举办“普通话节”,总参与人数逾28万人次。香港民众把学习普通话,主要看作是一种商机和个人增值途径。《香港青年》的一份调查显示,27%的受访者选择以普通话作为最想学习的项目,列青年人最想学习的10大项目之首。普通话在香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和发展空间。

8.2 博彩语成澳门一大特点

澳门是一个多语言多方言的社会。主要用语是粤方言,葡萄牙语也具有官方语言地位。普通话多用于官方和高级社交场合及一些商贸领域。英语作为外语近年发展迅猛,通行于高等教育、高科技、金融、商贸等领域。

澳门的博彩业三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澳门重要的经济支柱,超过7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此业。2002年澳门结束了赌权专营的历史,特区政府引入外资及国际化管理和竞争机制,带动了澳门整体经济的发展。2006年澳门博彩收益达559亿澳门元,超过美国拉斯维加斯成为全球第一博彩市场。博彩业的兴盛,使得澳门博彩集团所使用的博彩语也格外丰富。博彩语大量渗入日常生活,是民俗语言的一个重要支系,成为澳门语言生活的一个特点。

8.3 台湾语文生活近况

台湾当局不断为其政治目标上演“语言秀”。台湾当局2002年提出所谓“正名”问题,目标是把“中华民国”改为“台湾共和国”。2006年,在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之后,“正名”动作频发。例如:2月有人提出废止使用“民国”纪元。3月,将“介寿馆”改为“总统府”,将“总统”的华航专机“China Airlinles”改成“Mandarin Airlines”。10月,“行政院”表示,其驻外名称都已完成“正名”。12月宣布“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将改名为“国家文化总会”。凡带有“中国”、“中华”、“China”等名称的都需改名,引发众怒。

台湾“教育部”自2005年12月公布“原住民族语言书写系统”后,2006年出版了“原住民语言教材”,包括13种语言及其方言,计360册。2006年6月,台湾“教育部”订定“公私立高级中学以下学校推动台湾母语日活动实施要点”,鼓励各校办理母语日,并实施各县市乡土语言辅导员制度,设置母语辅导员,专责辅导各县市推动母语教育。2006年10月正式公布“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2007年开始,国民中小学闽南话教材的拼音系统一律采用此方案。2005年台湾教育当局公布的“高中国文课纲”,削减授课时数和文言文比重,遭到众人强烈反对,他们组成“抢救国文教育联盟”,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抗争活动。2006年5月6日,“抢救国文教育联盟”与学界正式成立“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

台湾重视推行以“正体字”为主体的对外汉语教学,于2003年12月成立了“国家对外华语文教学政策委员会”。他们认为,全球华语教学市场大陆占优势,但在“正体字”的传承等方面台湾有优势。2006年3月,台湾研制的“华语文能力测验”,首先在越南、泰国试测。这种测验是“繁体字中文托福”性质,作为各大学招考外籍生的测验依据。台湾还开始实施“华语文教学师资认证制度”,“政府”发放证书,认定资格。2006年首次实行“对外华语教学能力认定考试”,考试题目包括汉语语言学、华语文教学、华人社会与文化、国文等。

简化字的书籍不断进入台湾,简化字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笔头和印刷物中,大陆词语不断进入台湾的语言生活。2006年4月,台湾师大举行“文字学家谈汉字座谈会”,发表“抢救正体字”共同宣言,希望向联合国登记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呼吁大陆尽早恢复正体汉字。2006年7月,“抢救国文教育联盟”正式发起把正体字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联署。同月,国民党曾举行中常会讨论繁简汉字问题。国民党领导人认为“繁体字”与“简体字”的说法不妥,应为“正体字”与“简化字”,呼吁印刷、出版采用“正体字”,手写可采用“简化字”。对于两岸简繁汉字的差异,他们认为,国共两党已经成立沟通平台,办理过两次经贸论坛,未来应该办理文教论坛,希望达到两岸“书同文”的目标。

8.4 海峡两岸语言学术交流日益频繁

从1991年8月在北京举行“海峡两岸汉字学术交流会”始,陆续在各地举行了两岸汉语语汇文字学术研讨会、两岸汉语言文字合作研究学术座谈会、海峡两岸汉语史研讨会、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研讨会、海峡两岸中国修辞学学术研讨会等。2006年,海峡两岸语言学术交流持续升温,召开的相关学术会议主要有:第二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两岸四地中文数字化合作论坛、第七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华人地区语文生活与语文政策学术研讨会、第四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两岸三地藏缅语族语言学术专题讨论会、海峡两岸信息名词研讨会等。通过学术交流,两岸学者增进了解,增多理解,而且也为两岸的语言生活做了许多实事,如科技名词术语的对照与统一等等。两岸的学术交流,可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下载2010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教育部

    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 2013年,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第一年。“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

    中国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研访谈

    中国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研访谈提纲 1、请您介绍下基本情况吧,如姓名、籍贯(具体到乡镇、村)、年龄、家庭成员等,记得留一个联系电话,方便今后跟踪长期观察。 2、您何时、因为什......

    老年人生活状况评估报告

    老年人生活状况评估报告——以对冯家成老人的调查为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切实关心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晚年生活,让老人们健康快乐的度过自己......

    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报告

    湖南湘南学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 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调查 系别:临床医学 班级: 12级临床五班 学 号:201215170502 学生姓名: 程斯凯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青......

    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推荐)

    党校培训第28期调研报告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大学中的生活普遍是空闲的,在闲暇的时光中,同学们都将时间如何分配,如何合理的运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在大学里同学们是否养......

    农村青年工作、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推荐]

    农村青年工作、生活状况调研报告——以甘南州迭部县阿夏乡西居村为例农村青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国青年的主体。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

    外来务工人员日常生活状况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日常生活状况报告 (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土木1204班赵思聪)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沿海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他们却无法得到......

    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生活状况调查报告3篇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报告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