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殡葬改革,实行殡葬救助 专题策划
推进殡葬改革,实行殡葬救助
—“殡葬管理工作”节目策划
一、节目主持人:待定
二、时间:2013年4月28日下午
三、地点:城镇第四社区
四、参加人员:
郝玉林 副局长 刘 华 社区书记
石学松 社会事务办办主任
(三)群众嘉宾(10名)
(1)城乡乡低保对象、社区居民、城市“三无”对象至少五名;
(2)每个社区民政干事及协管员各一名;
五、工作人员
(1)电视台记者若干名;(2)民政局服务人员若干名。(3)社区服务人员若干名。
六、几点要求
(1)所有不同类别群众代表由社区民政干事负责召集,社会事务办办主任要与1-2名群众提前沟通、设计好所提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发言人员必须熟悉各自发言内容。(3)提前布置好会场。
七、节目次序安排
(一)主持人开篇介绍此次节目的目的和意义;
(二)主持人介绍在场的嘉宾;
(三)由主持人点题引出郝玉林局长,作近一段时期殡葬服务开展情况的汇报。(时间3-5分钟)
(四)现场观众提问
推进殡葬改革,实行殡葬救助
—“殡葬管理工作”节目策划 主持人:大家好!
今天,参加我们节目的参与单位是察布查尔县民政局,主题是 “推进殡葬改革、实行殡葬救助 ”。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嘉宾有民政局的郝玉林副局长、城镇第四社区书记刘华,社会事务办办的石学松主任,大家欢迎!首先我们有请郝局长向大家介绍一下殡葬管理工作情况:
郝局长:主持人好,各位观众朋友们好!很高兴能通过这个机会与各位朋友们交流,感谢大家对民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县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全县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对民政工作的关注、关心、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做好民政工作,是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民政人要以困难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解决群众困难为第一要务、让困难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近几年国家在殡葬管理上出台了很多新政策,县上也做了很多相关工作。比如说,对全县公墓进行清理整顿,开展殡仪馆建设,提供殡仪服务,并出台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特殊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办法(试行)》等等。目的就是为了给咱们困难群众提供便利的殡葬服务。今天呢,我们就将殡葬服务上的有关政策向大家做一些介绍。
主持人:郝局长,我还有个问题向您请教一下,就是目前国家和自治区出台殡葬法规政策有哪些?
郝局长:国家和自治区出台殡葬政策法规有三个,即国务院的《殡葬管理条例》,民政部的《公墓管理暂行规定》,自治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执行“殡葬管理条例”若干规定》。比如说自治县按照2012年12月自治区民政厅和财政厅关于开展殡葬救助的通知要求,我们及时出台了葬救助办法,并且对自治区殡葬救助资金做了提高。
《殡葬管理条列》有关规定: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的殡葬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殡葬管理工作。
第八条 建设殡仪馆、火葬场,由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提出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建设殡服务站、骨灰堂、由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审批;建设公墓,经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农村为村民设置公益性墓地,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公墓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
第三条 公墓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葬骨灰和遗体的公共设施。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为农村村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经营性公墓 4
是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或遗体安葬实行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属于第三产业。
第五条 公益性公墓由村民委员会建立。经营性公墓由殡葬事业单位建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殡葬管理条例》若干规定
第十三条 正常死亡者的遗体火化,应当凭死者单位、医疗机构、街道办事处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非正常死亡者的遗体火化,凭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具的死亡证明。
第十六条 土葬区的县(市、区)、城镇所在地应当分别建立民、汉公墓;乡、村应当分别建立民、汉公益性墓地。
公墓由殡葬管理机构建设和管理,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让、承包;公益性墓地由乡人民政府或者村民委员会建设和管理,公益性墓地,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第十八条 土葬遗体单穴占地面积不得超过6平方米,双穴占地面积不得超过8平方米;骨灰墓单穴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双穴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5平方米。
主持人:我想向社会事务办的石主任了解一下,我县在殡葬管理上主要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呢?
石主任:近几年来自治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县、乡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在推行火葬,治理乱埋乱葬,强化殡葬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规范公墓建设,对自治县公墓进行清理整顿。2009年对全县公墓进行清理整顿,整顿后全县有61个公墓,其中民族公墓41个、汉族公墓20个。按公墓性质划分,察布查尔镇2个公墓属经营性公墓,其余59个公墓属农村公益性公墓。
主持人:石主任,我们县的殡仪馆已经建成使用了是吗?
石主任:是的,察布查尔县殡仪馆于2011年4月开工建设,2012年8月竣工,11月投入使用。殡仪馆位于察布查尔镇扎普善街南端,察布查尔镇汉族公墓东侧,占地60亩,工程主体1358.8平方米,工程招标价位242万元,实际投入 万元。完善配套附属设施,改善殡仪馆外部环境,种植绿化风景树1300棵,铁艺围栏165米,停车场三个7000平方,停车位150个。
殡仪馆内部设施由2个遗体告别厅、三个守灵间、休息室组成。同时开展特困群众殡葬救助,即对低保户在殡仪馆办理丧葬提供免费服务。目前我们能够提供守灵、冰棺、殡葬用品服务、休息室等业务,今后逐步完善后续配套服务,为社会全力打造一个良好的殡仪服务环境。
服务收费我们将严格执行自治区新价非字【1999】22号文件,绝不发生乱收费现象。
主持人:通过石主任的讲解,我们知道我县在殡葬管理
上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啊。那么新出台的殡葬救助办法是如何实施的呢?这个问题请郝局长讲解一下好吗。
郝局长: 好的。2013年3月21日,自治县制定出台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特殊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办法(试行)》。
一、办法规定救助对象:
1、城、乡低保对象中的亡故人员;
2、农村五保对象中的亡故人员;
3、城市“三无”对象中的亡故人员。
二、办法规定救助标准:
1、对符合救助对象的特困群众亡故后,在县殡仪馆办理丧葬事宜的由殡仪馆提供免费基本殡葬服务(守灵间租赁费、恒温棺租赁费、休息室租赁费、防腐袋、卫生费、停车费、尸体消毒,共950元)。
2、对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亡故后,不在殡仪馆办理丧事宜的,一次性发给殡葬救助800元;
3、对符合上述救助对象的特困群众亡故后火化的再救助500元。
4、对无名尸体、亡故的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对象所产生的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由民政局承担。
三、实施时间为2013年3月21日
主持人:新的殡葬政策的出台确实对困难群众办理丧葬事宜方面给予了很大帮助。请石主任讲讲殡葬救助的实例好吗。
石主任:自3月21日殡葬救助政策出台以来,低保户和五保户死亡13人,其中五保户2人。薛章辉是城镇二区低保户,病逝后因为没有地方办理丧事,其家属到民政局来申请办理了殡葬救助,殡仪馆就为他提供了免费殡仪服务,也就是在殡仪馆免费提供三天服务。服务后我还专门征求他家属的意见,他们对实行免费殡仪服务很是满意。其他低保户死亡家庭正在申请殡葬救助,每户可以申请800元的殡葬救助。
主持人:如果有人要办理殡葬救助,手续是怎么办理的?有请石主任讲解一下好吗。
石主任:救助对象亡故后,其家庭成员或承担监护义务的单位、社区、村委会向当地民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1、医院或居委会、村委会、公安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
2、死亡救助对象的户口本、身份证;
3、死亡救助对象的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等合法有效证件;
4、殡葬管理所出具的安葬证明和遗体火化证明。
民政局审核以上证明材料后,按救助标准发给殡葬救助金。
主持人:刚才听了郝局长和石主任的讲解,我深深感到这几年全县殡葬管理工作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这些成绩这与自治县县委和政府的高度 重视分不开,更与民政部门的辛勤努力分不开,我相信自治县殡葬管理事业随着和谐察布查尔的建设会一步步走向前进,为自治县三个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篇:殡葬改革 如何推进
殡葬改革 如何推进
殡葬改革是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殡葬改革的目的是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传统丧葬陋俗,保护环境,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如果火化骨灰再装棺入葬、留大坟头,不但不节约土地,不节省财物,反而增加干部群众的负担,必然会引起干部群众对殡葬改革的不满,形成一定阻力。
一、织金殡葬改革现状
我县殡葬改革工作从2013年4月开始运行,先是在县城建设殡仪馆集中治丧,然后成立殡葬管理局、殡葬服务中心(殡仪馆、火葬场、公墓三位一体),由殡葬管理局统一管理。为推行殡葬改革,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文件政策)等一系列殡葬管理工作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对重点优抚、农村五保、孤儿、“三无人员”、低保对象实行了殡葬服务收费部分减免政策。
(一)土葬、变相土葬盛行
我国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无论城乡居民,在骨子里都依然将土地视为生存的最终依托。对土地的这种深厚感情,表现在殡葬上则是将土葬视为生命的最后归宿。尽管国家推行火葬已五十多年,但目前大部分人对死者遗体根深蒂固的处臵方式依然是传统土葬,而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从传统土葬到火葬的改革中,花钱买土葬、花钱买他人尸体顶替已故亲人去火化的殡葬怪事屡有发生,火化后的骨灰二次装棺土葬现象也极为严重。
(二)封建迷信活动猖獗
由于儒家礼制是以孝道为核心理念来维系血缘亲情的,在不少地方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生活的荒漠化却促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孝道”开始异化,隆丧厚葬的陋俗重新抬头,封建迷信活动猖獗。具体表现为:一是葬前分礼隆重喧闹。办丧事都要在堂屋搭设灵堂哭丧停尸,遗体停放几天就会喧闹几天,严重地影响了周围居民正常的工作和休息。二是葬礼神秘诡异。从众心态和“规矩”使得在选择墓地时都要看风水,遗体停放时间长短要算所有后人的生辰八字,如有冲突,下葬时间必须延后,以至有些老人的遗体在家里要停放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下葬时辰、方位都有考究。三是葬后祭祀隆重荒谬。受传统的鬼文化影响,“事死如生”、“视亡如存”观念根深蒂固。亲人死后都要做七个“七”,一日三餐供奉,七七四十九天后要做道场,烧小洋房、洋车、美女、美钞,甚至出现配阴婚现象,臆想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上幸福的家庭生活。此外,不少人不惜花费几万元购买墓地、建坟树碑、翻修祖坟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三)攀比浪费现象惊人
厚葬是我国丧葬民俗的主流,儒家的“人世”思想和等级观念使得人很在乎“生贵死荣”。丧事不仅仅是死者的事,更多的则是活人的事,这样,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金钱化的强化和“孝道”的异化结合,使得居民在办丧事时互相攀比,许多人把办丧事当成了炫耀财富、权力、地位、家庭势力和社会关系的机遇,丧事异化了。“活着不孝,死了胡闹”、“活着孝,死了闹”就是真实的写照。据临汾市尧都区调查,在尧都区农村,人死后遗体一般要存放3至5天,丧葬、伙食、礼品和娱乐四大类丧葬活动的开支至少在3万元左右:在城市,以上开支还要翻番。这还是最一般最普通的标准。
(四)执法力量薄弱。
目前,推行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的任务日趋繁重,必须保证殡葬执法强有力的行政执法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县的殡葬执法力量十分有限。整个城区只有市殡葬执法监察大队8名执法人员在进行执法,力量十分单薄。同时,考虑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大环境,缺乏必要的行政强制手段,执法单一,不少居民对火葬有着极大的抵触情绪,通常采取辱骂、敷衍和逃避等手段,千方百计逃脱殡葬执法,这也是造成目前执法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殡葬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殡葬改革工作坚持积极、有步骤地推行火化、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火化成本与减轻群众负担矛盾。现在的火化设备一般都要数十万元一套,由于环保、节能的要求,设备价格一时难以下降,还有上涨的趋势,单具遗体油耗如果实行人性化操作,不翻动遗体的情况下需40-50升,再加上设备大修、日常维修、电耗、人员工资、管理成本、厂房折旧等费用,火化成本费一般在400元/具左右,这还未预计将来油价上涨、工资上涨的情况。丧主还要请殡仪车、客车(亲友送葬乘坐),一般火化一具遗体,丧主最基本的直接开支火化费、车辆运费在1000元以上,这还不算骨灰盒的费用。由于中国人的面子观念重,几十元的骨灰盒少有人问津,多数丧主购买的是二、三百以上的,这还是内地不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而农民种一亩粮食一年的纯收入尚不足千元,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城市中的贫困阶层一年也可能没有1000元的节余。火化政策在火葬区是强制推行的,部分群众本就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火化。其火化费用还要群众自己买单消费,当然会引起这部分群众的不满和抵触,他们认为火化不如土葬省钱。这是从经济方面讲,另外从丧主家到火葬场往返需数小时(含火化时间),在有些群众眼里是劳命伤财。
同时火化耗油,并造成一定成度的空气污染,至少增加了二氧化碳及氧化硫的排放。从节能环保的角度看,火化政策的推广并非完美。部分群众就认为:“如果推广火化是为了节约耕地、节约木材,那么将遗体深埋,并用纸棺或其他符合可降低材料的棺材下葬同样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城市居民则不同,因为他们自身无地,只能买公墓。因此火葬政策的推广在广大农村会遇到时相当的阻力,即便群众在政府的强力推行下勉强接受,可他们心里是不满的、有抵触的、处理不好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殡葬改革的深化惠及千秋万代,这一事业要发展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同,那么它的公益性特质就不能丧失,并且还要更加突出。殡葬事业单位的使命决定了它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终极目的,只能以良好社会效益为其追求的最高目标。
近年来由于城市的发展、环保法规的要求,政府财政拮据,无钱投入或投入不足,致使殡仪馆无力更新设备,而殡仪馆需要经营,这样一来就势必迫使殡葬事业单位不断的在丧主身上挖“钱”,增加群众负担。殡仪馆本来就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更是会不遗余力的在丧主身上打主意,最终的结果只是与深化殡葬改革的宏伟目标背道而弛。使殡葬行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负面化,弱化殡葬改革的意义。殡葬行业是个特殊的消费行业,其消费对象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化,即每年的死亡人数在一定年限内大致持平,不可能大幅增长,也就是说殡葬行业不可能靠扩大消费者数量的模式来增加收入,也就不能做到“薄利多销”,因为薄利并不一定能“多销”。即便完全放开市场,引入充分的竞争机制也不能使这一行业做到薄利化。
殡葬行业正常利润的取得最终只能靠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延伸服务链,殡仪形式多样化,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以自愿选择的方式来实现高利润,而不是靠强制消费和低价策略。
(三)殡葬法规不完善,殡葬事业单位定位不明确,职责不清晰,体制僵化,人员素质低,服务水平不高。至今为止我县尚无一部殡葬法。殡葬事务管理涉及多个行业、多个环节,即常常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进行规范界定,对违法行为和事件缺乏明确的处罚措施和强制手段。如违反土葬如何强制执行,是强行起棺火化还是就地焚毁?前者往往下葬时间长,遗体高度腐烂而不现实,后者则不符合人性化操作的要求。特别是少年儿童的遗体土葬后更不好强制执行。如果以罚代“化”的话,那么遇到特困群众违法如何办?无形中土葬成了有钱人的特权。又如;殡仪运输市场如何规范,个体民营资本能否从业?有何资质要求,如何审批从业资格?对非法运营的车辆如何处罚和取缔,如何强制执行?个体或民间从事遗体收殓、殡仪主持等服务项目如何规范?如何管理?如何取缔非法从业者?如何申领从业执照等?对丧葬用品的生产、销售如何规范管理?如何取缔非法生产、销售?如何处罚、如何强制执行或收缴?对非法从事遗体冷冻、冷藏的单位和个人如何处理?如何取缔?如何强制执行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明确。
上述说了这么多“非法”“违法”,其实是无“法”可依,无“法” 可究。
再者就是缺乏一个明确的殡葬管理执法主体,大中城市一般还有一个殡葬管理处,中小城市往往是殡葬管理局、殡仪馆、火葬场三位一体,而按照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它又不是名正言顺的管理和执法主体,各地民政局才是。而民政局由于自身工作繁杂,工作量大,人员配备紧张,往往将管理和执法职能下放委托给殡葬管理局,然而由于殡葬管理执法对象具有面广、分散、突发性强、处理难度高,执行难的特点,对管理执法人员的政策法律水平、工作能力、法制意识要求高,尤其是近年来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大为提高,这样更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高水平的管理和执法队伍,不能再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指责我们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将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角色浑为一身。
(四)对道士从业行为管理不到位。个别乡镇的道士从业人员不自觉维护全县殡葬工作大局,不接受乡镇社会事务办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有的道士诱导丧家做5天以上道场借机敛财,还将骨灰装棺,在棺内摆上几件衣服,把骨灰撒在棺内的衣物上,然后孝子破手指头滴血用朱砂白酒点在骨灰上,说什么血脉相通,再盖棺入葬等现象,严重违反了织金县殡葬管理办法。
三、殡改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殡改政策宣传不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虽然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殡改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但由于没有开展经常的、系统化的殡葬法规知识的宣传,致使个别干部群众对殡葬法律法规知识了解不够,传统的殡葬风俗习惯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还不能自觉地做到移风易俗,革故鼎新。一是部分群众传统观念深厚,一时难以转变,政府职能部门和媒体对殡葬改革的意义和作用宣传不够、倡导不力,没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的殡葬文化氛围。而一些媒体近几年来为吸引读者眼球,抓眼球效应,对殡葬行业中部分经营项目的所谓暴利问题紧抓不放,大力渲染,许多报道未经深入调查以偏概全,有失客观公正,在群众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对殡葬改革的深化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二是政府职能管理部门所依据的法规不健全、不配套、执行中协调难度大,可操作性不强。其管理职能涉及民政、建设、土地、工商、城管、交通等多个部门。民政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拿殡葬执法来说,它往往面对的不仅是某个具体人,而是他(她)所代表的数个家族或整个宗族,还有就是殡葬法规中许多规定要求民政部门需会同建设、土地、工商等行政部门共同处理,而这些部门包括法院(因行政执法强制执行权在法院)往往感到难度大、出力不讨好,因而积极性不高。因此殡葬执法存在着执法程序周期长,协调难,执行难,不能及时处理,效果差的问题,减弱了殡葬法规的公信力,增加了殡葬改革深化的难度。三是加强殡葬管理、深化殡葬改革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级领导的诸多工作中难以引起重视,难以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原因很明显:“抓经济工作可以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升GDP。抓社会保障、抓环保、抓市政建设、抓治安等工作可以得民心、显政绩”。而殡葬改革的深化涉及面广、难度大,相当部分群众还有抵触,是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自然难以得到领导们的重视。
(二)基层认识不高,工作不到位。特别是乡、村两级认为此项工作难度大、不好抓,积极性不高,不能把殡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没有建立诸如红白理事会等一些群众自治组织,个别村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有的村干部还参与婚丧事大操大办之中。
(三)执法稽查力度不强,管理工作不到位。织金县每年集中开展两次殡葬工作督察活动,特别是在清明节前后,把殡葬工作做为县委、县政府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但由于殡改执法队伍薄弱,不能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形成了民不告,官不究状况。造成违反殡葬法规的人和事难以得到及时查处,长此以往,一定程度加大了推行殡葬改革的难度。
(四)人员素质需要加强,服务水平期待提高。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殡葬业受社会歧视,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积极进取之心不足,对事物的认识落后,不能理解和满足顾客日益发展的多种精神消费需求,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缺乏进取心。加上各级很少组织对殡葬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造成专业工作人员在工作技能、服务水平等方面不能完全到达群众满意。
四、推进我县殡葬改革的对策
(一)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殡葬改革的核心是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引导社会人员特别农村百姓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科学的丧葬观念。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有线广播、宣传车、通告、动员会、板报、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在辖区范围内营造浓厚的殡改工作氛围。适时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干部会、各村居村民代表会,讲明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印发殡改工作通告、明白纸,广泛张贴。乡镇广播站增加开播时间,在固定时段反复播送。组织宣传车,深入各村巡回宣传,扩大基层教育面。
深入宣传殡葬改革的意义和政策,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积极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有较大的转变。特别要解决三个层面的思想认识问题,首先要解决好领导层面的认识,这是做好殡改的基础,因为领导是殡改的决策者和制定者,这一层面的思想认识和行为直接影响干部、群众层面的思想和行为;其次是解决好一般干部思想认识,这一层面一般是殡改政策的执行者,是政策宣传的主力军,也是做好殡改工作中坚力量,这一层面人的思想最活跃,仿校能力最强;最后是解决好群众的思想认识,群众的思想认识往往受领导、干部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需要通过强大的宣传教育和执法手段才能达到目的,但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只要领导、干部对殡改认识解决了,群众这一层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二)严明奖惩,强力推进入轨。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各村居殡改工作信息员每月将本村殡葬工作相关信息向镇殡改办报告,汇总后统一报县殡改办,遇重大信息及时报告;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按时报送信息的分别给予批评通报、罚款和组织纪律处分处理;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实行月考核、月通报,年底算总帐。落实目标管理,镇政府年初与各村居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把殡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严格考核。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举报监督,凡举报查实的,给予举报人适当奖励。
(三)严明纪律,加大惩处力度。各乡镇、村居党支部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严格遵守殡葬管理的规定。做到“三个带头,四个严禁”,“三个带头”即凡是要求迁坟平坟范围内涉及党员、干部的,要带头完成坟墓的迁移、平毁、治理工作;共产党员、国家工作人员的直系亲属去世后,要带头火葬,带头革除丧葬陋习,不大操大办或在丧事中搞封建迷信活动;坚持“四个严禁”即严禁政令不畅,在殡改工作中消极应付党委、政府的各项规定;严禁阳奉阴违,散播不利殡改工作的言论;严禁令行不止,阻挠和妨碍殡改工作;严禁弄虚作假,参与任何抵制殡改工作的违法活动。对党员干部有违反殡改政策、规定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按照党纪政纪规定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殡葬服务水平。一是树立 “丧户至上,服务第一”的思想,以优质服务赢得良好的信誉,解决服务中存在的“生、冷、硬、顶、推”等不文明行为,形成着装整齐、挂牌服务、仪容端庄的规范行为。努力做到询问有回答声、误会有解释声、过失有道歉声、要求有答复声,使群众在办理丧事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服务;二是尊重群众的风俗习惯,在服务程序上,满足群众的需要,如接尸时间、行车路线、骨灰送达等方面做到准确及时;三是服务项目、办事程序、收费价格做到公开、透明;四是聘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评议员对殡改工作予以监督;五是建立和完善工作人员责任制,严格奖惩制度,使殡改各项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使服务水平不断登上新台阶。
(五)政府要加大对殡葬改革的投入。一是要投入资金建好村级公墓;二是要将特困户、困难户丧葬费用列入财政预算;三是要配备殡葬改革交通运输等相关设备;四是要将殡葬改革的办公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六)制订措施,加强管理。制订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全县 “道士先生”、“风水先生”、“阴阳先生” 的管理。
最后,如何加快推进我县当前殡葬改革工作?我认为,务必充分认识殡葬改革工作对织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既要保障民生需求、又要维护逝者尊严;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节约集约用地;既要拓展城市空间,又要完善城市功能;既要延续历史文明,又要弘扬文明新风。
第三篇:殡葬改革
对加强和改进河南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的思考
董 跃 民
中华民族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葬形式。汉民族文化中自古就有“死后留全尸”和“入土为安”的习俗和传统。这种丧葬观念在当前河南农村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殡葬改革是丧葬习俗领域的一场革命,在农村推行殡葬改革,是对几千年封建丧葬观念的挑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多地少的矛盾尤其突出。河南城镇居民的丧葬方式已经实现了从土葬到火葬的转变。所以,我省殡葬改革的重心集中在农村。农村殡葬改革的进程决定了全省殡葬改革的成败。殡葬改革虽然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是,殡葬改革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尤其在农村更为显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殡葬改革的实施效果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河南农村殡葬改革工作要与时俱进,迈上新台阶
1999年以来,河南省农村殡葬改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宣传、稳步推行下,逐步进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火化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9年上半年全省火化率为50.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目前,在全省广大农村全面推行殡葬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只要宣传发动到位,管理措施到位,服务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村的殡葬改革就会不断得到深化。
殡葬改革的目的是倡导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其核心是禁绝乱埋滥葬,改革愚昧落后的丧葬习俗。《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明确指出:“殡葬活动及其管理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从这些法律规定而可以看出,殡葬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葬法改革,二是葬礼改革。前者是为了节约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后者是为了革除传统习俗中的丧葬陋习,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从十多年的殡葬改革实践来看,并没有达到最初的改革设计。普遍存在的火化后二次装棺土葬,既没有节约土地,也没有改变传统丧礼。
(一)殡葬改革是在河南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节省耕地的必由之路
当前河南省农村较为普遍的土葬制度,加速了河南省现有耕地的流失。农民没了土地,农村经济就失去了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人口和农业大省河南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国务院要求河南省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要严格耕地保护和城乡节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要落实国务院要求,就必须确保河南耕地面积不能减少,这是农业的根基和命根子。而侵占、蚕食耕地的两个主要因素就是工业用地和农村丧葬用地。
(二)很多地方在殡葬改革中单纯追求火化率,执法时的“以罚代法”为土葬和火化后二次装棺土葬留下空间
在我省部分地区,政府与殡葬管理机构单纯追求火化率,执法中的“以罚代法”,对于已经执行火化的丧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导致丧户在火化后二次装棺现象开始在农村泛滥。丧葬改革的效果与基层政权的操作有很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不同地区丧葬模式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当地基层民政部门的管理造成的。有的基层民政部门管理的比较严格,尸体的火化率就相对较高;有的地方管理较松,所以就存在偷埋现象;还有一些地方,基层民政部门基本上就没有真正落实殡葬管理条例,所以传统的丧葬仪式依然在继续。调查发现,实行土葬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耕地资源少,不能让死人跟活人抢地。不过事实上在河南许多地方,人们即使选择了火葬但他们仍然会“二次土葬”,同样挤占耕地,一般还不会被追究责任。由于二次装棺火化导致丧户多花费近千元。丧家既承担火化费用又要购置棺木进行安葬,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加重了经济负担,又违背了节约丧葬用地、节俭办丧事的殡葬管理工作方针。基层政府的“以罚代法”不仅严重影响了殡葬改革的实施效果,而且导致了农民的极大不满。一些农民误认为政府推行火葬改革就是为了“想收几个钱”。
二、对河南农村殡葬改革方法与途径的思考
殡葬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殡葬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扎实推进农村殡葬改革,首先就必须完善农村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免除群众基本殡葬费用,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1、加快农村公益性墓地和村级骨灰堂基础设施建设。我省很多地方只强调火化率的提高,把工作重点放在强迫群众实行火化、查处偷埋案件上,而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南阳市绝大多数乡镇没有规划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本就没有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项目,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殡葬改革的推进。随着殡改工作的全面推进、火化率的稳步提高,解决好农村群众骨灰安放、切实减轻群众办丧事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等问题,已成为深化殡葬改革的主要课题。2008年1月5日,永城市顺和乡高平房村一丧户的骨灰被安放进了村里刚建成的骨灰堂。这是永城市首例农民骨灰放进骨灰堂。高平房村共1768人,耕地2300亩。随着人口的自然更替,在耕地中建坟立冢的情况越来越多,严重影响耕种,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2007年10月,村两委多方筹资,建成公墓骨灰堂。该骨灰堂占地3.5亩,可利用面积420多平方米,可安放骨灰盒1300余个,预计能满足未来200年的存放需求,村民均可以免费在此存放骨灰,一人安葬费用就可节省资金5000余元。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共墓地是推进农村殡葬改革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其在规划、建设以及服务对象,都面向农村、农民。再者,城乡群众的收入还呈明显的差距,因此,强调公益性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河南省郑州市站在关注民生、保护土地、科学发展的高度,加大对殡葬事业发展的投入,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得实惠落到实处。2007年8月郑州市民政局、财政局等部门密切协助,县乡政府积极配合,在广泛听取村委会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在新郑市、中牟县多个乡村,先后完成了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公墓的试点工作,并拟定了《关于加快农村殡葬设施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用三年的时间,实现村村建有公益性骨灰堂或公墓的目标。并出台了详细的规划方案。公益性骨灰堂建设指导标准:①1000人以下的村,建筑面120㎡,总投资7万元;②1000-2000人的村,建筑面积130㎡,总投资8万元;③2000人以上的村,建筑面积140㎡,总投资9万元。公益性公墓建设指导标准:①1000人以下的村,占地2亩;②1000-2000人的村,占地4亩;③2000人以上的村,占地6亩。总投资均为1.8万元。资金安排规定:按照分级负担办法,由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的比例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给予资金资助。市本级资助标准平均为骨灰堂2.7万元、公墓0.6万元。实行先建后补,建成一批,验收一批,奖补一批。截止2010年9月,郑州市财政累计下拨资助资金2996.1万元。同时,县(市、区)级财政匹配了相应的资金;部分乡(镇)匹配资金也已到位。三级财政共投入资金6400多万元。郑州市新建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总数目前已占全市村委总数的58%,加上2006年前各村自建数,基本上实现了村村建有公益性骨灰堂或公墓的目标,为农村群众的骨灰安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全面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工作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2、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免除群众基本殡葬费用,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政府近几年逐渐加大了对民生方面的财政支付力度,但是对殡葬事业的财政支持不足。就连本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殡仪馆、火葬场这几年在许多地方政府预算中也被挤掉了,常常是不拨或改为差额拨款。近十几年来由于城市的发展、环保法规的要求,许多地方的殡葬事业单位都面临着场馆搬迁和设备更新的问题,许昌市还有两个县没有殡仪馆,需要建馆。由于县政府财政拮据,无钱投入或投入不足,致使这些地方的殡仪馆要么无力搬迁和更新设备,要么借债为之,负债累累,举步维艰。南阳市部分县市对殡葬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有的县民政部门还背着沉重的债务。新建的方城、淅川、内乡、社旗、桐柏、西峡等6个殡仪馆,财政没有投入或投入极少;全市有42台运尸车辆,总投资366.09万元,财政拨款仅占11%;18台火化炉,总投资473.4万元,财政无任何投入,资金主要靠当地民政部门筹措。新野、邓州、南召、镇平等县市的殡仪馆建设年代久远,长期缺乏维缮,致使建筑用房老化陈旧,破损比较严重,基本处于维持使用状态。殡仪馆火葬场的建设是个投入大,回收周期长,资本收益率低的事业,因此说,火葬场、殡仪馆的建设没有政府的投入,最终受害的将是人民群众,这个建设成本最终将转嫁到群众身上,由他们买单,而政府的不投入、少投入也是对殡葬改革事业的不作为,是对殡葬事业单位公益性质的否定。同时,要使殡葬改革深入人心,让群众易于接受,应实行火化费补贴制度,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这样可减轻群众因实行火化而增加的负担。2007年,河南省栾川县政府研究决定,为减轻群众负担,强力推进殡葬改革,自2007年6月6日起,对栾川籍火化丧户一律免收运尸费(200元-400元)、火化费(280元),这部分过去由丧户自己负担的殡葬费用现在全部改为由政府“埋单”出钱。栾川县政府免收殡葬费用的举措在全国属第二例,在全省尚属首例。
3、研究建立农村农民的丧葬补贴制度
长期以来,在我国长期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巨大的城乡差距。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着力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调整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格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但是在丧葬补贴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异。2007年,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等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离退休(退职)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丧葬补助费调整为按所在省辖市上企业离退休人员3个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标准发给。在职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调整为按职工死亡当月本企业养老保险人均缴费工资20个月的标准发给,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调整为按其生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养老金20个月的标准发给。目前,全省一次性抚恤金人均1.6万元。而农民则完全被排除在丧葬补贴制度之外。这种制度强化了城乡差别,是新时期对农民的政治和经济歧视。它不符合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平等的原则。2009年3月,从北京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从2009年1月1日起,凡具有北京市户口、且未享受北京市丧葬补助费待遇的城乡居民,去世时均可享受每人5000元标准的一次性定额丧葬补贴。它意味着北京将在全国率先实现丧葬补助待遇城乡同标准、全覆盖。如果河南能够参照北京的作法,给予农民一定的丧葬补贴,它将会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调节手段,加速推进农村殡葬改革。
(三)当前和今后河南省农村殡葬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是绿色殡葬 殡葬改革工作不能全省一刀切,在不违背殡葬改革精神的范围内探索新的丧葬形式。2001年民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提倡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鼓励倡导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推动绿色殡葬。河南地形地貌差异很大,平原地区人多地少,耕地锐减,应以自然村建设骨灰堂为主;丘陵、山区等非火化区则可以采取尸体深埋树葬,既不占耕地、林地,又绿化、美好了环境,同时也有可供后人祭奠的标志。
1、建议在农村推行“生态葬”法。“生态葬”是指人死后(或骨灰)深埋地下不留坟头,以种树取代墓碑,或实行“自然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土地处理遗体或骨灰的葬法。2.“骨灰生态葬”。即将骨灰装入环保骨灰盒深埋地下不留坟头,以树代碑的葬法。
3、大力发展“生态墓园”行业。农村应当以村为单位建立公益性墓地,以方便群众祭奠亲人。墓区统一规划,按顺序安葬,骨灰实行树葬、深埋,形成“一块公墓一片林”。墓地必须是不适于耕种的山坡地、荒地与不宜垦种的贫瘠地,对墓区必须严加管理和审批,防止变相为土葬。
总之,殡葬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既要贯彻殡葬改革的相关法规政策,又要尊重农村的传统习俗、尊重农民的感情,要在充分了解民意、体恤民情的基础上找出一条既不伤害农民感情又能保证改革顺利实施的道路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殡葬改革真正成为利国利民的政策。
作者:中共许昌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教授
第四篇:殡葬改革
第二章
殡葬改革
1、殡葬改革的特点、目标是什么
答:一积极倡导,宣传教育。二从实际出发,逐步推进。三党员带头,典型引路。四行政干预,依法管理。五兴建殡葬服务设施,促进殡葬事业的发展。六坚持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特殊政策。
殡葬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殡葬改革制度和丧葬习俗。
2、殡葬改革的原则
一改革的原则。二火葬的原则。三节俭的原则。四文明的原则。五继承的原则。六因地制宜的原则。七保护耕地和环境的原则。
3、殡葬改革的成绩
一、坚持方向,狠抓火化工作,火化量和火化率逐年提高。
二、科学发展,坚持城乡统筹改革,高度重视土葬改革工作。
三、以民为本,殡仪服务体系日益形成,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四、以人为本,丧俗改革不断深化,平安和文明祭扫成为主旋律。
五、关注环境,倡导“绿色殡葬”,公墓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成绩。
六、依法建设,加强殡葬法制建设,殡葬工作基本实现规范化。
七、关注人才,教育培训形成体系,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八、注重宣传,殡葬科技工作得以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
九、注重文化,重视殡葬设备用品研制生产,文化和理论研究硕果累累。
十、面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民间组织的独特用用。
4、殡葬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一、注重殡葬改革的效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作用。
二、正视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化工作。
三、推动殡葬改革走向规范化、可持续道路,加强殡葬法制化建设。
四、最大限度地利用群众的力量,把对人民有利的事业变为人民自觉的行动。
五、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因地,稳步推进。
六、以丧葬服务为示范窗口,推动殡葬改革的快速发展。
5、怎样理解殡葬改革的基本经验?
一、殡葬改革服从于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
二、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三、克服传统阻力,提高思想认识。
四、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五、创新服务项目,满足消费需求。
第三章
殡葬管理任务和机构
1、殡葬管理的概念
殡葬管理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对人们的殡葬活动和行为实施的指导、监督和规范。
殡葬管理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殡葬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它是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的一项。殡葬管理的客体是参与殡葬活动和实施行为的当事人。殡葬管理的方法是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殡葬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殡葬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有利于人民群众,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殡葬管理的目的和方针 殡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殡葬管理,规范殡葬行为,推进殡葬改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习,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
3、殡葬管理的基本任务
传统意义上的:
一、推行火葬。
二、改革土葬、三革除丧葬陋习。
四、发展殡葬事业。
五、加快殡葬设备与丧葬用品的科研与生产。
现代意义上的:
一、殡葬设施规划管理。
二、殡葬服务许可管理。
三、殡葬服务管理。四殡葬市管理。
五、殡葬法制管理。
第五篇:乡镇推进殡葬改革实施方案
***乡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 的实施意见
各行政村、乡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根据《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 2 5号)、《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发[2009] 170号)和市、县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重要意义。殡葬改革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社会改革,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我乡富民强乡目标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文明节俭移风易俗新风尚的需要。通过文明、健康、生态的现代殡葬服务,对群众的丧葬方式和丧葬行为进行规范、引导,转变广大群众传统丧葬观念,对于优化我乡外部形象和投资环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各行政村和乡直各相关部门要深刻理解殡葬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充分认识殡葬改革对于促进我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扎实做好殡葬改革工作。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坚定不移地推进殡葬改革,完善殡葬服务体系,树立殡葬改 革新风,加强殡葬行业监管,发挥殡葬改革在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基本原则。坚持提升公益性公墓建设水平与提高火化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群众殡葬改革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履行政府责任与保障群众根本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殡葬事业发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四)主要目标。公益性公墓建设完善,今年7月1日前实现全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火化率达到100%;彻底遏制偷埋乱葬和骨灰二次装棺现象,确保不再出现新坟头,逐步取消旧坟头,推进平坟复耕;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干部职工城乡居民火化基本服务费用由政府承担;殡葬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殡葬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形成文明节俭治丧新风,推动殡葬事业科学发展。
二、主要措施
(五)完善基础设施。各行政村在规定时间内对每完成一处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奖励行政村8000元。切实解决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与管理、基础火化设施、殡葬执法交通工具等实际问题。要紧密联系人口、耕地、环境实际,以行政村或行政村连片为单位,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选址,按每千人1亩地的标准,今年7月1日前完成全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任务,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在公益性公墓建设期间,对尚未建成公益性墓的地方,死亡人员公骨灰暂由乡殡仪馆免费存放保管,费用由乡财政负担,待公益性公墓建成后.自愿继续存放在乡殡仪馆的费用自理,或迁移至本村公益性公墓。公益性公墓要实现“四有一通”的建设标准,即有标志牌、有明显的界限、有统一的规划、有绿化花草树木,道路通畅。行政村公益性公墓的规划方案报乡民政所审查,乡民政所报县民政局和有关部门负责验收和审批。
(六)建立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殡葬执法队伍建设,乡、村两级民政部门要建立殡葬执法机构和专业执法队伍,统一列编。依法行使殡葬管理职责,规范执法程序,转变执法方式,注重执法效果。实行殡葬执法工作责任追究,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玩忽职守、消极懈怠的现象发生。严肃查处阻挠、妨碍殡葬执法或打击报复执法人员行 为。
(七)落实惠民政策,维护群众权益。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自今年1月1日起在全乡范围内实行殡葬惠民政策,遗体接送、火化费用每具600元由政府公共财政负担。
(八)推进平坟复耕,逐步取消旧坟。全乡基本农田内现有坟头约30多万个,占用耕地约3000多亩,平坟复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各行政村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因地制宜,强力推进平坟复耕。在今年5月1日前完成现有坟头的清查登记工作,以行政村为单位绘制平面图,登记册和平面图一式三份,村留1份,其余上报乡镇(办事处)和县民政局备案,确保不再增加新坟头。要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相结合,把区域内没有坟头作为申报农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重要条件。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要发挥表率作用,积极配合平坟复耕工作。
(九)进行试点示范,发挥引导作用。全乡先选1-2个行政村作为试点,然后全面铺开。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推动全乡殡葬改革平坟复耕工作深入开展。
(十)建立奖励机制,推进工作开展。为切实做好全乡殡葬改革工作,调动行政村积极性,今年年底,乡政府对完成主要目标任务的乡镇(办事处)综合考核后给予奖励。
三、加强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殡葬改革 ’
各行政村要把殡葬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考虑,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统筹规划,采取得力措施,确保贯彻落实好各项目标任务。
(十一)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召开广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殡葬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开展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十二)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乡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全乡殡葬改革工作。将殡葬改革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协调工作的开展;分管领导要尽职尽责,加强督导,深入基层,靠前指挥,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村民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推动移风易俗。
(十三)健全工作机制。殡葬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殡葬改革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殡葬管理工作,对违反《国资院殡葬管理条例》和有关法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依法强制执行。公安机关对聚众闹事、阻碍干扰殡葬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乡农业服务中心、国土所、城建中心等部门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对金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财政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门及当事人所在单位对违及殡葬法规的当事人拒付丧葬费抚恤金和丧事造成的困难补助费。纪检监察和人力资源社保障部门对违反殡葬有关规定的党员干部、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卫生院要加强对在各级医疗机构内去世人员的遗体管理,未经殡葬管理机构同意擅自允许运走遗体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工商、林业管理部门要依法取缔棺 木市场,加强对丧葬用品流通、销售市场的管理。
(十四)完善各级殡葬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督导督查机制,对殡葬改革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协调殡葬改革综合执法,及时解决殡葬改革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乡人民政府 2012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