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宫颈活检报告单怎么看
康康体检网,中国人的健康体检服务平台,提供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体检机构套餐预约,检后结果查询。
宫颈活检报告单怎么看
宫颈活检是妇科门诊较常做的体检项目。在很多的妇科体检项目中都会有宫颈活检这个项目,宫颈活检主要是医生在宫颈可疑病变部位钳取小块组织,送病理科进行组织切片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并据此制定有关的治疗方案。很多女性朋友做完宫颈活检后,拿到报告看不懂,不知道报告上面的文字是表示什么意思,下面康康体检网介绍相关的内容给大家。
在读宫颈活检报告之前,首先要弄明白宫颈的主要解剖和组织结构,这样才能理解所述病变之含义。子宫颈位于子宫下端。中央是一细长的管道,长约2~3厘米,称宫颈管。宫颈管内口与子宫腔连接;外口与阴道相通。子宫颈下端与阴道顶端连接部分称为宫颈阴道部。宫颈管内由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而宫颈管阴道部则被覆鳞状上皮。两种上皮大约在宫颈外口附近移行、交接(称移行带),该处往往是子宫颈癌最早发生的部位。子宫颈含丰富的腺体,能分泌黏液。宫颈糜烂
这是慢性子宫颈炎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由于炎症等损伤,造成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坏死、脱落,形成表浅的缺损,称真性糜烂。但这种糜烂很少见,因为实际上宫颈鳞状上皮损伤脱落后,很快便由子宫颈管黏膜的柱状上皮增生、外移所取代。由于所覆盖的单层柱状上皮很薄,其下血管清晰可见,肉眼看起来状似糜烂,实际上为假性糜烂。这种假性糜烂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宫颈糜烂。
宫颈腺体鳞状上皮化生
这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很常见的病变。因受炎症等因素刺激,或在宫颈糜烂愈合的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伸入宫颈腺体的开口,并取代腺体的柱状上皮。化生的鳞状上皮因层次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局部抗御刺激因子的能力,因此属于一种适应性变化,而不属于癌前病变。
宫颈腺囊肿
宫颈炎症时,子宫颈腺体的开口被黏液栓子或化生的鳞状上皮堵塞,使黏液分泌物排出受阻、潴留,导致腺体扩张成囊状,称为潴留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
宫颈息肉
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可使宫颈管局部黏膜上皮、腺体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一个或多个向宫颈外口突出的小肿物,直径
www.xiexiebang.com
康康体检网,中国人的健康体检服务平台,提供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体检机构套餐预约,检后结果查询。
一般在1厘米以下,可有一细长的蒂,根部附着于宫颈外口或宫颈管内。这种息肉属炎症性质,不是肿瘤,一般也不会恶变。
宫颈糜烂、宫颈腺囊肿和宫颈息肉,均属于慢性子宫颈炎的常见类型,它们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几种病变同时出现。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又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属于癌前病变。指子宫颈上皮部分(不是全部),被不同程度异型性的细胞所取代,有恶变的潜能。这种异型细胞增生由基底层的细胞开始,逐渐向表层发展。根据异型增生的程度和范围,非典型增生分为三级:CINI、CINII、CINIII(轻、中、重度)。
子宫颈原位癌
当重度非典型增生进一步发展,增生的异型细胞占据上皮厚度的全部,即为原位癌。换句话说,当子宫颈原位癌时,局部黏膜上皮全层发生癌变,尚未突破上皮层的基底膜向其下的组织浸润和侵犯。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的组织发生,可来自子宫颈黏膜的基底细胞或储备细胞。子宫颈癌约有80%~95%为鳞状细胞癌,5%为腺癌,其他类型很少。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根据癌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
早期浸润癌(微灶浸润型鳞状细胞癌):在原位癌的基础上,少数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并浸润到基底膜下方的间质内,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毫米,宽度不超过7毫米,也没有淋巴结转移。这类型的患者,通常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浸润型鳞状细胞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明显浸润间质,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毫米。这类型病人常伴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
显微镜下,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分化高的,恶性度较低,但对放射线不敏感。分化低的,恶性度较高,但对放射线较敏感。
宫颈活检什么时候出结果?宫颈活检结果一般三天左右出来。如果宫颈活检报告单上写着“检查结果无发现CIN”,则说明宫颈活检结果正常。CIN是指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宫颈活检有助于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变分3级:
www.xiexiebang.com
康康体检网,中国人的健康体检服务平台,提供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体检机构套餐预约,检后结果查询。
Ⅰ级:即轻度不典型增生。Ⅱ级:即中度不典型增生。
Ⅲ级: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根据上面介绍的检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子宫颈癌的形成过程,是经过由正常宫颈上皮→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的发展过程。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子宫颈浸润癌的形成都必须经过这一过程,更不是所有的上皮非典型增生均必然发展为子宫颈癌。
轻度非典型增生多数可自然消退,最终发展为浸润癌的不到2%。随着非典型增生级别的升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也增多。重度非典型增生至少有20%在十年内发展为浸润癌。也有些非典型增生可长期持续存在,不一定都发展为癌。而由非典型增生发展为原位癌的平均时间大约为十年。定期妇检,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处理,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最好办法
本文来源:康康体检网
了解更多信息,登录康康体检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怎样看一般检验报告单
怎样看一般检验报告单?
检验报告单是检查所得出的客观数据记录。检验项目很多,这里只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概略地作一介绍。定性检验,是看送检的标本中有没有“待检物”(即想要查的东西)。一般来说,有待检物存在,报告为“阳性”,反之报告“阴性”。正常时不应有的待检物出现了,称为“阳性”,即为不正常。定量检验表示检验标本中待检物含量的多少。不同地区不同方法测出的检验参考值略有差异,参考值不等于正常值,只是一个正常范围。
⑴三大常规 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1、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2、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127;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3、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0.70,&12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应、蛋白定性和糖定性。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则是糖尿病、显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正常尿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盐类结晶。如果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则有肾脏损害,如肾炎、泌尿系感染等。碱性尿常见磷酸盐结昌,服用磺胺药可见磺胺结晶。
大便常规包括肉眼检查及镜检,肉眼主要观察颜色、性状和硬度。显微镜检查主要要看有无红细胞、脓球、吞噬细胞、虫卵等。
⑵肾功能有关的检验 尿素氮(BUN):正常值为(3.2-7.1mmol/L),&127;尿素氮增高时,见于各种严重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还可见于心力衰竭及休克、消化道出血后、严重烧伤等情况。在严重肝病时,尿素氮可降低。
肌酐(cr):正常全血为88.4-177umol/L,血清为53.0-141=umol/L。肌酐测定对尿毒症的预后判断很有价值,肌酐越高,说明肾功能损伤越严重,预后不良。
尿酸(UA):正常男性149-416umol/L,女性89-357umol/L,尿酸增高常见于早期肾功能不全和痛风、结缔组织病等。
⑶血糖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主要指标。正常值为4.4-6.7mmol/L,高于此范围为糖尿病,低于此范围,可见于肝脏病、饥饿所致的低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多或甲状腺素不足等。
⑷血脂 血脂是血中脂类的总称,它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游离脂肪酸。血脂与年龄、性别、饮食成分和生理情况有关系。诊断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都需要检查血脂。我国正常人空腹时,血脂各项的参考值波动在:胆固醇(ch)成人2.8-6.0mmol/L;甘油三脂(TG)0.23-1.35mmol/L;磷脂(PL)1.94-3.55mmol/L;游离脂肪酸(FFA)176-586umol/L。
⑸微生物检查 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和选择用药十分重要。但除细菌和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看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
“两对半”试验,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和e抗原(HBeAg)、e抗体(HBeAb),还有乙肝核心抗体(HBcAb)。它是诊断乙型肝炎最重要的依据。HBsAg也叫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阳性说明已感染了乙肝病毒。HBsAb阳性说明以往感染过乙肝病毒,这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以中和肝炎病毒,故阳性见于乙肝恢复期或曾有过乙肝病毒感染史。
HBeAg阳性见于澳抗阳性患者,并提示患者仍有传染性,如其长期存在,提示为慢性乙肝。
HBeAb出现于HBsAb或HBsAb阳性血清中时,说明患者病情稳定,预后良好,传染性低,但不保证乙肝病毒已全部消失。HBcAb阳性是说明最近感染了乙肝病毒或病毒仍在继续复制。
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澳抗的阳性率相当高,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可呈现正常,也无临床表现,但澳抗却表现为阳性。此外,有一些肝癌、白血病、麻风及慢性肾炎等病人,也可以出现澳抗阳性。但是,仅靠“两对半”试验判断是否患有乙肝、是否有传染性是不全面的。近来,诊断乙型肝炎又有了更好的方法,即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这是诊断乙肝的最好、最新方法。PCR试验阳性提示体内有乙肝病毒繁殖,具有传染性。
第三篇:如何看精液化验报告单
杭州广仁医院
在诊治男性不育的过程中,做精液的常规检查是重要而又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中精液分析是男性生育力的重要指标,精液的常规检查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精液化验单:
1、精液量
正常人的每次射精量约2-6毫升,1-2毫升为可疑异常,少于1毫升或大于7毫升的均考虑异常。精液量测定与标本采取前的禁欲时间有关,禁欲时间长,精液量相对较多,一般以禁欲3-7天为宜。在病理情况下,一次射精量多于7ml时,不但精子密度降低,而且易从阴道中流出,以致精子总数降低,常见于精囊炎;小于2ml为精液量过少,但通常以1ml以下为过少。此时精液与女性生殖道接触面积小,或因粘稠不利于精子进入女方宫颈口而导致不育,常见于严重的副性腺炎症、睾酮水平低下、射精管梗阻、逆行射精等。
2、精子密度
一般以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数表示。正常人的精子密度为2千万-1.5亿/毫升,个体差异很大。少于2千万/毫升者,为少精子症,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生精功能障碍等,可因精子进入子宫腔及输卵管的机会减少而致生育力低下或不育;大于2.5亿/毫升的为多精子症,精子活动力受到影响;如果多次检查或经离心后检查在精液中没发现精子,则为无精子症。以上三者均为不育因素。需要说明的是,有的人少于2千万/毫升,而由于其精子活动力强,畸形率低也可以生育。如果每次排精的总数低于2千万/毫升,那么就基本上无法自然受孕了。
3、液化
正常精液射出后,在精囊凝固酶的作用下变为胶冻状,5-30分钟后变为不太粘稠的液体状。如果超过半小时不液化,则为精液不液化,精子不能自由活动,从而导致男性不育。另外,将玻璃棒接触已经液化的精液,观察粘稠度,轻轻提捧,可形成精液丝,正常时其长度小于2cm。
4、畸形率
正常精子头部为扁椭圆形,尾部长而弯曲,类似蝌蚪;但有的头部为尖头、大头、双头,体尾部粗短、分叉、双尾等异常。如果这些畸形精子超过30%,则称为畸形精子症,可造成不育。
5、颜色
不孕不育医院http://www.xiexiebang.com
杭州广仁医院
正常精液的颜色为灰白色或淡黄色。如果精液里有血丝,变为红色或粉色,则为血性精液,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常见于副性腺、后尿道的炎症,偶可见于结核或肿瘤;如果精液里含有黄色的分泌物,则为化脓性精液,镜下可见大量脓球,提示生殖道或副性腺存在炎症。
6、酸碱度
正常人的精液PH值在7。2-7。8之间,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精子的活动和代谢。小于7。2见于射精管梗阻或受尿液污染;大于7。8见于精囊炎症或标本陈旧。
7、炎症细胞
正常精液中白细胞要少于一个“+”号。白细胞增多表明生殖道或副性腺存在感染。
8、存活率
通常在射精后一小时内,具有活动能力的精子应不少于70%(一般为60-80%),若少于60%则为弱精子症;若精液里的精子全部为死的,则为死精子症。
9、活动力
精子的活动力一般分四级。0级指无活动的精子;1级指在原地活动的精子;2级为缓慢向前曲线游动的精子;3级为直线向前游动的精子;4级为快速直线向前游动的精子。一般3级以上的精子,才有可能使卵子受精。一般要求3级+4级(有的标注为a级+b级)精子≥50%。导致精子活动力及存活率降低的常见原因有副性腺炎症、精索静脉曲张、慢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纤毛不动综合征、精液中存在抗精子抗体或标本贮存不当。
需要说明的是,当拿到精液化验单后,应对各项检查的结果予以综合分析,如果各项化验项目均在正常范围内,仍需继续再检查几次。如果几次结果均属正常,则可大致认为男性生精能力无大问题,但仍不能排除一些免疫因素或其他尚未被认识的因素造成的男性不育症。精子计数、形态无问题,但精液的理化性质异常,如液化时间长,或PH值过高过低,也往往会造成精子活动力降低而使妻子难以受孕。
精子计数、精子活动力及形态是精液检查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必须把几个项目综合起来分析。有的精子密度虽然较低,如低于2千万,但精子活动力强,畸形精子、死精子很少,则仍可能生育。有的人精子密度虽然不低,甚至达每毫升1亿,但死精子、畸形精子过多,绝大多数精子活动力弱,也可能导致不育。再者精子计数或精子密度可因个体差异和检验误差使结果变异很大,所以须将几次化验报告相互比较加以分析。
不孕不育医院http://www.xiexiebang.com
杭州广仁医院
总之,对精液检查的各项结果,必须综合分析,而且要对前后几次化验结果进行比较,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男性不育的原因十分复杂,睾丸因素、输精管堵塞、射精障碍等均可引起,只有做详细的检查,正确的判断,找出病因,对症治疗,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不孕不育医院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活检报告镜下描述
活检报告镜下描述
1.鳞状上皮乳头状瘤:肿瘤呈乳头状结构,中央为纤维血管轴心,乳头表面被覆增生的鳞状上皮,结构整齐,层次分明,无异型性。
2.粘液囊肿:囊壁为纤维组织或肉芽组织构成,其中夹杂着多少不等吞噬粘液的组织细胞;间质内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3.淋巴结结核:结节主要由类上皮细胞构成,其间散在数量不等的郎罕氏巨细胞;结节周围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及少量纤维母细胞;结节中央可见红染无结构的干酪样坏死。
4.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组织弥漫性增生,上皮立方状或高柱状,核位于基底部,胞浆透明。部分滤泡上皮增生,形成乳头向腔内突起,腔内类胶质量少而稀薄,染色较浅。
5.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间质内纤维组织丰富,乳头粗短,表面被覆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或肌上皮等双层细胞,细胞无异型性。
6.套细胞淋巴瘤:几乎完全由一致的小到中等大的淋巴样细胞组成,瘤细胞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核不规则,染色质较分散,核仁不明显,胞浆少,淡染,核分裂像易见。
7.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增生的粘膜上皮陷入粘膜层结缔组织内,形成乳头,乳头较短不分支,其内芯为富有毛细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增生的粘膜上皮为移行性上皮,细胞无明显的异型性。
8.鼻腔息肉:息肉主要由腺体和结缔组织构成。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间质充血、水肿及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9.鼻咽分化型非角化癌:癌细胞巢状排列,细胞略呈梭形,细胞间无间桥,细胞内无角化,核分裂像多见。
10.鼻咽慢性鼻咽炎:为粘膜的慢性炎症,粘膜充血和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1.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癌:癌细胞呈梭形、圆形、胞浆少,无角化,合体状,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核浆比高,核分裂多见。
12.鼻咽纤维血管瘤:瘤组织由增生的管径大小不一的血管和纤维间质混合构成,间质疏松、水肿。
13.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淋巴组织明显增生,淋巴滤泡增多、增大,生发中心扩大,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4.CIN2-3:子宫颈鳞状上皮层见异型细胞,排列紊乱,极向消失,核大浓染、染色质增粗,核浆比增高,核分裂位置最高处接近上皮层的2/3。
15.肠管状腺瘤(腺瘤性息肉):肿瘤主要由管状腺体组成,排列较规则,偶见腺体扩张成囊状,腺体轻~中度异型,可见核分裂像。
16.肠克隆氏病:肠壁全层均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有类上皮细胞肉芽肿。粘膜表面见较多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粘膜下层水肿,淋巴管扩张。
17.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由许多管状和手指样绒毛突起的腺体组成,绒毛的轴心为固有膜支架,腺体轻~中度异型,可见核分裂像。
18.幼年性息肉:息肉主要由大小不等的增生腺体构成,腺体间的纤维结缔组织间质丰富,其中含较多的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分布比较分散而不规则,但结构一致,腺管均由单层上皮被覆,无异型性。
19.动静脉血管畸形(AVM):病变有各种管壁扩状透明变性的静脉、异常机化的动脉和结构上难于分清的单一纤维组织构成的血管或同时有动静脉特征的血管构成。
20.复合痣:痣细胞位于表皮和真皮内,痣细胞呈多角形,胞浆内可见黑色素。21.副节瘤:瘤细胞排列成巢,包绕以富含毛细血管的纤维性间质,瘤细胞较大,呈多角形、圆形或卵圆形,胞浆丰富嗜酸性颗粒状,核染色质均匀,核膜薄,核仁不清楚。瘤细胞巢的外围可见一些细小长形核染色质较深的支持细胞。22.副乳腺:与正常乳腺相似,可见小叶结构或乳腺导管、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
23.纤维瘤病:病变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束组成,两者呈波浪状交错排列。瘤细胞异型小,核分裂少见。
24.毛母质瘤(钙化上皮瘤):肿瘤由嗜碱性细胞和影细胞构成。
25.肝细胞癌:癌细胞排列成梁索状、实体状,可见腺泡样结构;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可见坏死。
26.骨巨细胞瘤:肿瘤中单核基质细胞数量增多而致密,梭形细胞有束状或旋涡状排列倾向,核分裂像增多;巨细胞数量中等。27.骨瘤:由分化成熟的骨质组成。
28.骨软骨瘤:表面为致密的纤维组织,其下为软骨帽盖,基底部由海绵骨组织组成。
29.骨纤维结构不良:病变主要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及新生的骨小梁构成;纤维组织由纤细的梭形细胞构成,核梭形或圆形,排列成旋涡状;骨小梁较细长,形状不规则呈球形或弯曲成弧形、Y形等,骨小梁周边不见成行排列的骨母细胞。
30.骨样骨瘤:中央为骨样组织呈放射状排列,有扩张血管和钙化及骨化,周边为硬化性骨小梁。
31.含牙囊肿:囊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衬鳞状上皮。
32.汗孔瘤:表皮内有成片向真皮扩展的境界清楚的瘤细胞团,瘤细胞团相互吻合,瘤细胞比棘细胞小,呈均匀一致的立方形,核圆或卵圆,深嗜碱性,胞浆淡嗜酸性,细胞间桥清晰,无角化;瘤组织附近的表皮增生及过度角化;周围间质血管扩张。
33.滑膜囊肿(腘窝囊肿):纤维性囊壁,囊壁内衬滑膜组织。
34.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粘膜上皮可见缺损,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35.项型纤维瘤:纤维细胞瘤样增生伴胶原化,其间可见灶性脂肪组织。
36.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壁各层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炎性水肿及纤维素性渗出。
37.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壁各层广泛出血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38.甲状腺腺瘤:由分化好的似正常甲状腺的滤泡构成。
39.甲状腺胶样腺瘤:由较大的、含有多量类胶质的滤泡构成,上皮较扁平,有些滤泡较小。
40.甲状腺胎儿型腺瘤:由含少量类胶质的小滤泡构成,小滤泡排列较疏松,间质有明显的水肿。
41.甲状腺腺瘤囊性变:囊肿壁为纤维组织构成,可见坏变残留的滤泡(囊内容已流失)及散在淋巴细胞浸润。42.腱鞘巨细胞肿瘤:由圆形单核细胞、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和灶性黄色瘤细胞组成,可见灶性的淋巴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沉积。
43.腱鞘囊肿:结缔组织粘液变性成囊,可见粘液潴留。
44.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滑膜肥厚,充血,呈绒毛状,有丰富的血管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并见一些组织细胞及吞噬了类脂的泡沫状细胞,偶见增生的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还可见一些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纤维母细胞。45.结肠黑变病:在固有膜内可见大量吞噬脂褐素素的巨噬细胞。
46.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组织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结构,由增生的纤维组织所分隔。结节滤泡大小有明显的差异,一些滤泡形成充满类胶质的囊腔。47.结节性筋膜炎:见增生活跃的欠成熟的纤维母细胞,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炎细胞浸润,核分裂活跃。
48.精原细胞瘤:瘤细胞呈巢状排列,有纤细的纤维间隔,间隔内见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圆形、多边形,胞界清,胞质中等,透亮或颗粒状;核大、圆,核膜清晰;核仁清楚。
49.酒精性肝硬化:肝细胞脂肪变性及水样变性较明显,可见点状坏死;汇管区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相互连接,形成假小叶及肝细胞结节状增生。
50.淋巴管瘤:淋巴管大片增生扩张,管腔内可见淋巴液和淋巴细胞。
51.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构保留,增生的淋巴滤泡大小、形态不一,差异很大,主要位于皮质区;生发中心的细胞成分复杂,可见大小核裂、非核裂细胞及巨噬细胞,无异型性。
52.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瘤细胞为梭形,大小形态较一致,呈车辐状排列,异型性较轻,可见核分裂。
53.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畸胎瘤囊壁内见毛囊、皮脂、汗腺等皮肤附属器。54.卵巢冠囊肿(系膜囊肿):囊壁薄,由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组织组成,内衬单层立方形或柱状上皮。
55.卵巢黄体囊肿:囊壁内衬黄体细胞,其内可见凝血块。
56.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囊壁为结缔组织构成,被覆单层柱状或立方状上皮。瘤细胞分化成熟,细胞大小形态一致,无核分裂像。
57.卵巢颗粒细胞瘤:瘤细胞呈小多边形或圆形,胞浆淡伊红色或透明,胞界不清。瘤细胞呈索状、小梁状或丝绸样、腺瘤样排列;核卵圆形或圆形,核膜薄而清楚;染色质呈细网状,核中央见核沟。可见中央有伊红物质、边缘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的“卡尔-爱克斯纳”小体。
58.卵巢滤泡囊肿:囊壁内衬数层颗粒层细胞及卵泡膜细胞。
59.卵巢无性细胞瘤:瘤细胞呈巢状排列,有纤细的纤维间隔,间隔内为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呈圆形、多边形,胞界清,胞质中等,透亮或带颗粒状;核大、圆,核仁清楚核。可见肿瘤组织向间质内浸润性生长。
60.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囊壁内面被覆单层分化成熟的高柱状粘液上皮,核位于基底部,胞浆透亮。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与上皮分界清楚。瘤细胞分化成熟,细胞大小形态一致,无核分裂像。
6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囊肿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囊壁内出血;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
62.卵泡膜细胞瘤:瘤细胞梭形,核圆形或卵圆形,无核仁,无核分裂。瘤细胞排列成弥漫片状、不规则交织的束状或旋涡状。瘤细胞之间结缔组织多少不等。
63.慢性胆囊炎:胆囊粘膜上皮保持完整,部分缺失,罗-阿氏窦深达肌层;肌层轻度肥厚,胆囊壁各层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64.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粘膜皱襞增粗、变低,甚至消失。粘膜层罗-阿氏窦向下生长,胆囊壁各层有纤维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65.慢性阑尾炎:阑尾壁各层不同程度纤维化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脂肪组织增生。
66.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慢性阑尾炎伴急性炎反应):阑尾壁各层不同程度纤维化和淋巴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可见灶性脂肪组织增生。67.慢性淤血性脾肿大:脾包膜和脾小梁纤维化,淋巴小结萎缩,中央动脉周围纤维化;脾窦扩张淤血,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红髓内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结缔组织增生、机化。
68.猫抓病:病变主要为组织细胞增生及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扩大,增生的组织细胞逐渐演变为类上皮细胞并聚集形成肉芽肿及脓肿,脓肿位于中央,其外周的类上皮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类上皮细胞间有少量多核巨细胞;结节外常有多数转化淋巴细胞、浆细胞、免疫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69.男性乳腺发育:纤维组织中见增生的乳腺导管。
70.皮肤扁平台藓: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颗粒粗大,棘层不规则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皮突尖端呈锯齿状,真皮浅层见密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下界清楚。
71.皮肤基底细胞癌:癌细胞呈巢状向真皮内浸润性生长,巢内细胞松散,作放射状或网状排列,或形成小囊;局部癌巢边缘细胞呈栅栏状排列。72.皮肤交界痣:痣细胞局限于表皮下部,痣细胞异型性不明显。
73.角化棘皮瘤:表皮有一火山口样凹陷,其两侧表皮呈唇样增生,凹陷处充填角化物质,并见有角化珠,细胞具有一定的异型性;真皮内有炎性细胞浸润。74.皮内痣:真皮上部见痣细胞巢或束,痣细胞呈立方形,可见多核痣细胞,真皮上部痣细胞内见黑色素,真皮中下部少见黑色素,常呈梭形排列,形成神经样结构。
75.前列腺增生症:腺体增生,腺上皮无异型;平滑肌、纤维组织增生较明显,环绕腺体生长;腺腔内见有淀粉样小体; 间质中可见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
76.前庭大腺囊肿(巴氏腺囊肿):囊壁内衬复层移行上皮或柱状上皮,囊壁见粘液腺泡。
77.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粘膜腺体萎缩1/3,层次减少;固有膜结缔组织增生,并伴有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胃粘膜上皮未见异型增生。
78.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粘膜间质内可见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79.乳头状瘤:肿瘤呈乳头状结构,乳头中央的间质结缔组织纤维细而富有血管;乳头表面被覆增生的鳞状上皮,结构整齐,层次分明,无异型性,最外层可见过度角化。
80.乳腺囊肿病:末梢导管高度扩张成囊,囊壁上皮变扁,局部萎缩消失。81.乳腺腺病:小叶内末梢导管和管泡增生,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呈不同程度的增生。
82.乳腺纤维腺瘤:纤维组织和腺管均增生,但以腺管增生居多;腺管大小不等,呈圆形、小管状或狭长分枝裂隙状;腺管由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上皮分化较好,无异型。
83.乳腺硬化性腺病:小叶内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小管受压变形,管泡萎缩,甚至消失。
84.软纤维瘤(皮赘):病变由疏松纤维和脂肪组织构成,间质粘液样变性。
85.腮腺多形性腺瘤(混合瘤):组织结构复杂多样,上皮及间叶成分均明显增生,上皮成分排列呈团或条索状,之间为纤维组织、粘液样组织、软骨样组织。细胞无异型,核分裂少见。
86.腮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肿瘤内含有上皮性成分和淋巴样间质。前者少呈实体状或管状或泡状,多呈囊状和突入囊内的乳头状结构;淋巴样间质多寡不一。
87.腮腺腺泡细胞癌:瘤细胞体积较大,多边形或圆形,胞浆嗜碱性呈细颗粒状。肿瘤细胞常呈腺泡状、实性片状排列。核分裂少见。
88.神经鞘瘤:瘤细胞排列较紧密,核长梭形,染色质较细致,核仁不明显,常呈栅栏状排列,即AntoniA型结构;部分区域瘤细胞疏松、水肿,形成AntoniB型结构。瘤细胞无异型性。
89.神经纤维瘤:瘤细胞为梭形,核纤细,波浪形,染色质均匀稀疏,胞浆浅红色,境界不清;瘤细胞呈束状,平行波浪状排列,间质疏松水肿,粘液样变。90.单纯性囊肿:囊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未见被覆上皮。91.声带息肉(小结):息肉被覆鳞状上皮,间质水肿。92.输卵管妊娠:在凝血块中可见滋养细胞及绒毛。
93.输尿管息肉:肿物表面被覆增生的移行上皮,其下主要为混有毛细血管和平滑肌束的结缔组织。
94.髓核:为退变的纤维软骨组织。95.痛风结节:针状尿酸盐结晶呈平行或放射状排列,形成异物性肉芽肿的核心,周边围绕以纤维母细胞、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96.管状腺瘤:肿瘤主要由管状腺体组成,排列较规则,偶见腺体扩张成囊状。腺体被覆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核呈柱状,浓染,大小比较一致。97.溃疡:溃疡组织,从内向外依次分别为炎性渗出层、坏死层、肉芽层及疤痕层.98.增生性息肉:腺体长而弯曲、扩张伴有小囊形成,间质明显增多、水肿、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从粘膜肌层深入的平滑肌纤维散在于其中,上皮无明显异型性。
99.寻常疣: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上皮脚向内包绕。100.牙龈瘤:由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其中可见多少不等的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
101.增生性筋膜炎:在粘液样基质、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和炎细胞背景下见散在的神经节样巨细胞。
102.真皮纤维瘤:真皮层内纤维母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呈短束状,交织排列或呈旋涡状;肿瘤外围可见灶性炎性细胞浸润。
103.脂肪瘤: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大小不规则的小叶,肿瘤内毛细血管数量分布不均匀。104.脂溢性角化病(老年疣):皮肤基底层细胞增生,呈乳头状,突起于皮肤表面;下界与皮肤基底层相平。
105.痔:粘膜下充血、水肿、出血,见扩张的血管,灶性炎性细胞浸润。106.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粘膜腺体萎缩2/3,层次减少;固有膜结缔组织增生,并伴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伴有明显的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形成。胃粘膜上皮未见异型增生。
107.脂溢性角化病(老年疣):皮肤基底层细胞增生,呈乳头状,突起于皮肤表面;下界与皮肤基底层相平。
108.中度慢性胃炎:胃粘膜间质内可见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伴少量中性或嗜酸性白细胞浸润。
109.中分化腺癌:由腺样癌巢和实体性癌巢混合而成,后者占全部癌巢的25%,可呈条索状或团块状,细胞异型性明显。110.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粘膜腺体大部分萎缩,层次减少;固有膜结缔组织增生,并伴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伴有明显的淋巴组织增生,甚至淋巴滤泡形成。胃粘膜上皮未见异型增生。
111.重度慢性胃炎:胃粘膜间质内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达粘膜层的全层;伴少量中性或嗜酸性白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112.分泌期子宫内膜:腺体弯曲扩张,腺上皮细胞可见核上、核下空泡,可见顶浆分泌,间质疏松水肿,螺旋动脉弯曲,管壁变厚。
113.子宫内膜单纯性(简单型)增生: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均增生,腺体明显增多、大小不
一、分布不均。部分腺体扩大成囊,腺上皮细胞呈柱状,往往排列成假复层,间质细胞排列紧密。
114.CIN3:子宫颈鳞状上皮全层显示异型增生,排列紊乱,层次不清,极向消失,核大浓染、染色质增粗,核浆比增高,可见核分裂。
115.CIN2:子宫颈鳞状上皮中度异型增生,核大浓染、染色质增粗、核大小不
一、形状不规则、核分裂像增多,细胞极性紊乱,尤其以上皮层的下1/3至2/3较为明显。
116.CIN1:子宫颈鳞状上皮轻度异型增生,以上皮层的下1/3较为明显。117.尖锐湿疣: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表面不全角化及轻度角化过度,棘细胞明显增生,棘细胞层上部可见多少不等的挖空细胞,挖空细胞核大且大小不一,染色质粗、深染,核周有空晕。
118.宫颈炎性息肉:息肉表面被覆单层柱状上皮,间质充血、水肿及多少不等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119.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粘膜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120.慢性宫颈炎(宫颈内膜炎):宫颈粘膜内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121.子宫内膜息肉:息肉由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构成,表面被覆单层柱状上皮,腺体排列杂乱,呈囊性扩张,腺上皮为立方状或柱状;间质较致密,伴有纤维化。
122.子宫平滑肌瘤:平滑肌瘤组织由增生的梭形细胞构成,核呈棒杆状、胞浆红染,呈束状、编织状排列。123.完全性葡萄胎(完全性水泡状胎块):绒毛间质高度水肿,中央水池形成,血管消失。124.胎盘绒毛和蜕膜组织:胎盘绒毛由绒毛小叶构成,表面由滋养叶细胞包绕,间质水肿;蜕膜细胞肥大,胞浆丰富呈铺砖样排列。
125.部分性葡萄胎(部分性水泡状胎块):部分绒毛间质高度水肿,中央水池形成,血管消失。126.子宫腺肌瘤、腺肌病:增生的平滑肌肌束之间可见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127.月经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体破碎,与间质分离,间质螺旋小动脉坏死出血,广泛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间质小球。
128.增殖早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体短且直,管腔小,上皮较薄;间质细胞胞浆少,致密,核分裂可见。
129.皮样囊肿:囊壁内衬鳞状上皮,可见皮肤附件(汗管、皮脂腺等)。130.血管脂肪瘤: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大小不规则的小叶,其内毛细血管数量分布不均匀,部分管腔内可见纤维蛋白血栓。131.内痔:痔核表面被覆直肠粘膜,粘膜下血管扩张淤血。132.外痔:痔核表面被覆鳞状上皮,上皮下血管扩张淤血。
133.混合痔:痔核表面部分被覆鳞状上皮,部分被覆直肠粘膜上皮,上皮下血管扩张淤血。
134.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腺体呈腺瘤样增生,腺体排列密集。135.表皮样囊肿:囊肿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囊内为角化物。
136.传染性软疣:棘层显著肥厚,向下伸入真皮,表皮细胞胞质内可见软疣小体。
137.腺性膀胱炎:移行上皮粘膜显慢性炎,粘膜内可见腺样结构。138.中肾管囊肿:纤维性囊壁见较多平滑肌,囊壁内衬单层立方和柱状上皮。139.副中肾管囊肿:纤维性囊壁见平滑肌束,囊壁内衬单层立方和柱状上皮。140.蜕膜组织:蜕膜细胞肥大,胞浆丰富呈铺砖样排列。
141.老年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均萎缩,部分腺体扩张。
142.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滤泡结节状增生,滤泡上皮呈高柱状、部分呈乳头状增生,滤泡内甲状腺胶质稀薄。
143.外伤性脾破裂:脾脏表面可见裂口,脾内见灶性出血,局部血肿形成。144.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样增生,呈分叶状结构,内皮细胞无异型。145.蔓状血管瘤:由管径大、扭曲、管壁厚薄不均的动脉或静脉组成,局灶粘液变性。
146.肛乳头肥大:肛乳头增生,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表面被覆鳞状上皮轻度增生,无异型。
147.子宫腺瘤样瘤:增生的平滑肌肌束间见较多不规则腺管样结构,内衬扁平上皮。
148.肠粘膜慢性炎:粘膜轻度水肿,间质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149.胃肠炎性息肉;粘膜腺体息肉样增生,间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150.吻合口炎:粘膜腺体间质轻度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51.食管炎(食道炎):鳞状上皮轻度增生,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15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Ⅰ级:癌细胞大小较一致,异型性较小,可见较多腺管样结构,核分裂少于5/10HPF。
15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Ⅲ级: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浆比增高,呈实性巢状排列,可见坏死,核分裂大于10/10HPF。154.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Ⅲ级: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浆比增高,呈实性巢状排列,可见坏死,核分裂大于10/10HPF。
155.血管平滑肌瘤:瘤组织内平滑肌束紧密交错排列,其间可见较多裂隙状血管。
156.汗腺瘤:瘤细胞弥漫呈片,胞浆透明、浅染,界限清楚,部分为鳞状细胞样。无异型。
157.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滤泡上皮嗜酸性变,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可见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
158.尿道肉阜:表面被覆移行上皮,间质水肿,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159.胃底腺息肉:胃底腺增生,部分腺体囊性扩张,表面胃小凹变短。160.子宫内膜增殖失调:子宫内膜腺体部分小而圆,部分不规则扩张。161.乳腺纤维囊性乳腺病:小叶内末梢导管和管泡增生,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呈不同程度的增生,部分导管囊性扩张。
162.静脉曲张:静脉血管管壁增厚,迂曲,扩张。
163.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黏膜水肿,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64.甲状腺滤泡型腺瘤:甲状腺滤泡上皮瘤样增生,形成大小较一致的滤泡,可见薄包膜,包膜外甲状腺滤泡挤压变形,与包膜内滤泡形态各异。瘤细胞无明显异型。
165.瘘管:瘘管壁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166.瘢痕疙瘩:梭形纤维母细胞弥漫增生,细胞无异型性;间质见粗大的胶原纤维束。
167.海绵状血管瘤:见增生的、大小不等的海绵状血管腔。168.腱鞘纤维瘤:梭形纤维母细胞结节状增生,结节之间可见狭窄的裂隙状血管腔隙。瘤细胞无异型。
169.胆固醇性息肉:息肉表面被覆柱状上皮,间质见吞噬胆固醇的组织细胞浸润。
170.纤维上皮性息肉:息肉表面被覆鳞状上皮,间质纤维细胞增生。171.增殖中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体长且弯曲,表面上皮呈柱状,间质不同程度水肿,间质内核分裂易见。
172.增殖晚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体明显弯曲,表面上皮呈波浪状,上皮细胞核位于基底,间质轻度水肿。
173.分泌早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体出现排列整齐的核上及核下空泡。174.分泌晚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体分泌衰退,上皮细胞变小;间质见灶状的前蜕膜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灶性出血。175.分泌中期子宫内膜:腺体弯曲扩张明显,上皮内空泡减少,腺腔内出现嗜酸性分泌物,间质明显水肿,螺旋动脉旁出现前蜕膜细胞。
176.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成熟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可见淋巴滤泡形成,无异型性。
177.乳腺腺病瘤:小叶内终末导管、腺泡增生及间质纤维组织均呈不同程度的增生,形成界限清楚的结节。
第五篇:癌症检测新方向-液体活检
液体活检介绍
在我国癌症筛查结果中,只有20%是早期,80%的癌症查出来都是中晚期了,而这20%的癌症早期还是体检查出来的。”众所周知,癌症越早发现治愈率越高,但患者缺乏相应的筛查手段,体检得来的报告结果,其灵敏度和准确度都相对较低。如今在美国,一种被称为液体活检的检测方法正开始兴起,为一些病人省去了手术活检和穿刺活检,这两种活检是长期需要来指导病人癌症治疗的。目前国内也有一些生物公司在研发液体活检技术----只需抽取6~8ml血,就能筛查是否患有6大常见癌症(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准确率超过80%,花费约2000~3000元。
液体活检是什么?真的像宣传的那么有效么?
液体活检作为体外诊断的一个分支,是指一种非侵入式的血液测试,能监测肿瘤或转移灶释放到血液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DNA(ctDNA)碎片,是检测肿瘤和癌症、辅助治疗的突破性技术。
它的优势在于能解决精准医疗的痛点,通过非侵入性取样降低活检危害,而且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高性价比。液体活检技术主要包括CTC 和ctDNA,以及外泌体检测。
基因突变是肿瘤产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几乎所有癌症患者都携带有DNA突变,这些突变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因此为肿瘤组织的检测与跟踪提供了方便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种类繁多的突变位点及基因型也为肿瘤的精确诊疗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1.液体活检尚不能用于肿瘤早筛。早筛是指对肿瘤的预测,以及早期肿瘤的检查。因为只有当肿瘤生长到一定阶段后,CTC或者ctDNA进入血液,才能通过液体活检的方式检测出来。而此时,肿瘤往往已经生长到一定规模,不再是早期肿瘤了。
2.液体活检技术不是传统检查的替代技术。肿瘤的初步诊断、确诊和疗效评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影像、肿瘤标志物和液体活检等检查方式综合判断。液体活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技术的部分局限性,但尚不足以替代传统检测技术。
一、液体活检介绍
1.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游离于血液循环系统中的肿瘤细胞,来源于原发肿瘤组织,是肿瘤细胞转移的重要方式,也是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同事还是激发癌症致死机制的重要因素。CTC作为肿瘤细胞,不仅包含肿瘤的DNA信息,同时还包含基因组、蛋白质组等信息,是研究肿瘤组织信息的丰富来源。(1)二代CTC检测技术 1.密度梯度离心
可将CTC与红细胞白细胞分离,根据不同密度沉降在不同区间而进行分离。目前市场上有较多的这种类型的试剂盒,Ficoll-paque solution(Pharmacia Fine Chmeicals,Sweden),OncoQuick等。2.过滤法
依据CTC体积大雨血细胞的特性,对CTC进行捕获。CTC的直径约为10~20um,而血细胞大小为7~12um,通过过滤,留下体积比较大的CTC.随着对CTC研究深入,发现很多CTC与白细胞大小类似甚至只有它一半或者更小。这些小或者超小CTC的数目比例在某些肿瘤中可高达三分之一。3.微控流芯片
针对CTC的体积和可变形性对CTC进行捕获,CTC的捕获率和特异性可达到80%以上。不仅能够检测CTC的数量,而且可以分离活细胞进行其他分析,是未来CTC检测的发展方向,微流控芯片内CTC的分选富集方法主要分为生物化学方法和物理分离法。生物化学方法指的是选择特异性抗体对细胞表面表达的标志物进行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吸附,达到分选的目的,物理法主要应用外力场(电、磁场、流体场、超声波等)基于细胞间的物理特性差异(大小、变形性、密度、介电性等)进行分离。4.其他分离方法
核心原理还是利用CTC免疫学和物理学特性,但是缺乏临床数据验证。(2)CTC临床应用
1.辅助诊断。主要是在常规手段无法对早期肿瘤进行判断时进行。
2.疗效评估。癌症患者进行化疗、靶向治疗后进行CTC检测,若CTC数量减少,则提示治疗方式可能有效,相比于现阶段的CT、MRI等检查手段,CTC检测技术操作更方便,应用更简单,可以更及时地提示医生该患者是否适合化疗或者靶向治疗。
3.术后监测。以肺癌为例,肺癌患者手术后约50%可能复发,术后监测非常重要,目前主要监测手段是3或6个月进行CTC检查,因活检无法高频次检查,而CTC可以克服这个缺点,及时检测血液中CTC的变化,在癌症发生的早期就及时进行治疗,能提高患者存活率。
2.血浆游离肿瘤DNA(Cell-Free' 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
ctDNA:是指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不断流动的携带一定(包括突变、缺少、插入、重排、拷贝数异常、甲基化等)来自肿瘤基因组的DNA片段。CtDNA的主要来源包括:1.来自坏死的肿瘤细胞 2.来自凋亡的肿瘤细胞 3.循环肿瘤细胞 4.来自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排体。
cfDNA最成熟的应用是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抽取孕妇静脉血分析胎儿游离的片段DNA,判断胎儿患唐氏综合征(21、18、13三体综合征)的概率。已经是国内常见的优生优育筛查手段。
对ctDNA的分析包括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其中定性分析包括检测基因突变、缺失、插入、融合、重排、拷贝数变异、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MSI)和杂合性缺失(LOH)等,定量分析就是计算ctDNA在血液中实时的含量,定性和定量均可反应肿瘤的存在和严重程度。理论上说,一个细胞含有约6~7pg的DNA,1ml血能提取10ng游离DNA,相当于来自约2000~3000个凋亡细胞的DNA量,但是一般情况下只占整个循环DNA的1%,甚至0.01%。因此,这对DNA的检测技术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成熟产品,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应用测序技术直接获取ctDNA序列信息,另外利用DNA扩增技术(PCR)检测包含特定序列的ctDNA的浓度。
ctDNA的技术发展可以预测向着高精度和高通量的方向发展。NGS由于其价格因素,未来还是用于研发,所以最新的研究都集中在富集靶向DNA,将富集后的DNA做深度测序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但是如何高效准确的富集目的DNA序列仍旧是ctDNA检测的瓶颈。所以还是处于前期发展阶段,离真正走向临床还有一段距离要走。3.外泌体
外泌体(exosome)是细胞分泌出的小泡,小泡中包含蛋白质、DNA、信使RNA以及一些非编码RNA,是细胞之间沟通的载体,研究发现这些外泌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抗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肿瘤细胞以这些小泡为载体帮助其逃过免疫系统的监视,这些小泡一方面给肿瘤细胞的转移指引方向,另一方面也创造适合肿瘤生长的微环境。
外泌体携带的信息多样化。其中的蛋白质和核酸,均可用于癌症的早诊、复发监测、抗药性监测等相关方面的分析。而且外泌体在数量上多于CTC,更容易富集,在形式上分泌小泡能够有效保护核酸类物质,克服了ctDNA在血液中易降解的问题,在临床应用上有广泛前景。但是外泌体的研究尚处于临床早期,参与公司较少。4.液体活检技术比较
二、市场现状
癌症液体活检作为基因测序产业下的一个细分领域,与基因测序有着非常相似的产业链模式。现有基因测序产业链分为上游仪器与耗材生产销售企业,中游检测服务提供企业,以及下游数据分析企业,由于单纯提供测序服务技术门槛不高、竞争激烈,导致中游测序服务企业利润微博。故国内大多数有能力的测序服务公司都自行提供结果分析服务,在肿瘤基因检测领域更甚。基因测序公司提供的肿瘤检测报告几乎都会提供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分析,供医生参考,因此,肿瘤液体活检产业链可以划分为上游器械耗材企业和中下游监测分析企业。上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提供核心技术的CTC分析仪、数字PCR仪、二代测序仪及配合使用的试剂盒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几个公司手里,而且技术壁垒较高,专利保护严格,这几个国外大公司相当于垄断瓜分大部分市场。在国内基因测序行业中,国外仪器提供商的议价能力很强,为摆脱这种影响,部分国内公司奋发图强,尝试自主研发仪器耗材或者通过重组并购上游企业。已有几家国内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二代测序仪的生产。但在比拼核心技术方面,国内“山寨版”性能与同功能的国外版性能有不小的差距,而且国内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目国内的肿瘤液体活检也绑上了火箭般的速度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以来成立做二代测序的公司都达到了200多家,而开展肿瘤液体活检多数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ctDNA进行分析。所以液体活检初期发展阶段,在肿瘤组织活检市场上有强势销售地位的公司如若紧跟CTC、ctDNA的潮流,发挥原有市场的作用,对其进行部分产品替代,即可快速抢占液体活检市场份额。即谁有渠道进入医院就能占山为王。
中下游企业的竞争点除了销售渠道,就剩下数据解读分析能力了。样本量越大、信息越全面来源数据越可靠的数据库必定更受市场青睐。国内的基因测序公司都在积极积累自有数据库并优化基因数据的解读分析能力,但都没有形成绝对优势,行业标准也有待建立。
三、审批制度
在美国的医疗器械拿到临床准入有“双通道制”,第一是可以通过FDA认证,拿到临床准入,产品可以在市场上推广和销售;二是获得CLIA认证的实验室,可以实现临床实验室的消费级和科研应用。CLIA实验室能够根据市场的现实需求,快速地开发实验室自建项目,并通过在临床上的应用给与可靠的临床指导。CLIA认证解决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低效率转化甚至脱节的问题,对转化医学和研究成果转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大部分液态活检公司都是走CLIA认证而非FDA认证。国内也借鉴这种方式来规范基因检测公司的竞争。国内的基于基因检测的液态活检项目进入临床也实行双重监管,所有仪器设备,试剂归CFDA报批管理,临床实验室归属卫计委这与美国CLIA认证制度类似,即要求试点单位内部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并且相关工作人员需经培训合格上岗,则不受CFDA对仪器和试剂的注册限制。未来ctDNA的发展将会严重依赖渠道资源及疾病样本资源,且CFDA对产品临床资质的管理也将越来越严格,未来 ctDNA公司最可能的业务模式为:
①国家批准的临床应用试点单位自行进行临床实验,类似于美国CLIA实验室;
②不具有试点资格的企业通过与医院合作,获取医院外包服务资质,但以科研服务为主; ③不具有试点资格的企业通过与医院合作,自行进行诊断试剂盒报批,并把产品投向医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获得批准的临床试点单位数量较少,对应的样本量也受限,在大量ctDNA公司激烈竞争市场蛋糕的情况下,获得入场券、保证渠道及样本优势将会非常关键。所以,技术、渠道资源在ctDNA领域依然缺一不可。
四、国家政策支持
从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国家就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计划积极鼓励以DNA测序为基础的精准医疗。2015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提出在2030年以前投入600亿元用于精准医疗。同月卫计委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关于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包括14家医疗机构和6家第三方检验实验室。另外发布以肿瘤个体化治疗、药物代谢酶及作用靶点基因检测的技术指南,旨在规范化推广相关技术。2016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第一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的复函》正式批复27个省市发改委关于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的建设方案,从审批进度来看,未来示范单位的审批已经逐渐放开。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显示出政府对肿瘤基因测序从资金到监管的全方位支持,也奠定了肿瘤基因测序的高端发展路线。
五、国内外液体活检现有产品
六、液体活检临床应用方向、七、现状及展望
2016年3月《第13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会议》专家共识中也提到了关于液体活检:
(1)本次颁布的共识,首先将共识的级别进行了分类,因为液体活检属于新生事物,在许多判断上全球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首先将共识级别进行分类,为未来共识的进一步升级奠定了基础;
(2)共识二将液体活检范围扩大到了CTC、ctDNA和外泌体。随着免疫治疗对人群精准治疗的需求,未来相信针对肿瘤特异性免疫细胞和相关基因组序列特征的检测,用以展开免疫治疗疗效的评估会纳入共识二的更新版本中;
(3)共识三提到NGS的优势在于检测多个基因变异,随着一些靶点的复杂变异形式出现,期待未来的共识会从描述靶点转为描述变异位点,单个变异位点可能使用传统的检测方式更加合适,而即使是单靶点遇到复杂变异形式(如无热点突变),使用NGS更加合适;
(4)共识四提到NGS亦可用于研究探索,是其一个巨大优势,相信未来结合其他液体活检技术探索临床预后和监测疗效也会写进共识;
(5)共识五非常全面的关注到了早期筛查和术后复发监测,且提到目前无论是CTC还是ctDNA用于早期筛查都都仅限于科研探索。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的确存在证据不足问题。随着时间进步,相信在2-3年内,不仅新的检测技术会纳入到共识五中,且应用也会进入临床实践级别;(6)共识六专家在2A级别共识了NGS检测要平衡患者利益、伦理和科学探索之间的关系,这是目前精准医疗的一个重要特点,每个患者都是数据点,每个数据点都可能通过科学探索贡献医学和临床,因此平衡好三者关系是推动精准医疗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任何技术的临床应用转化都会经历三个阶段:1.技术性能指标的确认;2.临床应用可行性的评估;3.临床产品的转化及落地。现阶段,液体活检技术整体还处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中。液体活检的内容包含cfDNA、CTC和外泌体,但其实技术成熟度、应用广泛性、法规支持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目前在临床实际应用中,ctDNA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液体活检。而且,不论是NGS还是ARMS-PCR,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针对明确已知的体细胞突变进行靶向药物治疗的指导。对于多线治疗失败后无法取组织的患者进行液体活检对于探索耐药机制,进行疗效监测。NGS相比传统方法有巨大优势。但是在技术尚未完善和标准化之前,野蛮生长的产业也许会带来区域性的失控。
那么液体活检走到临床,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1)技术层面
一方面,CTC和ctDNA检测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CTCs仅少量存在于外周血,且异质性很大,所以CTC的分离技术还面临着很多挑战,目前尚未找到特异的CTCs的表面标志物,所以依赖表面标志物的分离策略难以避免假阴性的出现,多种生物、物理技术被用来分离CTCs,使得CTCs的得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同技术的原理不同,导致分离得到的细胞也各异,对CTCs的认识还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改进和规范化CTCs的分离技术显得至关重要。目前ctDNA检测常用驱动基因的检测,如外周血EGFR突变检测,尽管具有高的特异性,但是敏感性徘徊于50%~70%左右,成为ctDNA检测临床应用的瓶颈。
另一方面,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变化和基因差异表达是个体化诊疗的主要检测目标。对应的检测技术包括等位基因特异PCR、甲基特异PCR,芯片技术和NGS;其原理和技术参数均有不同。在临床应用中,只有很好的将样本类型与相关检测技术相匹配才能获得最优化的临床产品。满足可并行检测体细胞基因单一位点突变、基因扩增和融合等多种突变类型,降低样本用量。综合分析当前常用技术不难发现,真正符合这一要求的技术并不多,如常用的等位基因特异PCR技术灵敏度在1~10%左右,可基本满足肿瘤组织基因检测的要求,但在基因突变丰度如此低的液体活检样本面前却显得束手无策;ddPCR技术灵敏度可以达到0.1‰,可以用于低丰度基因突变检测,并已经成功应用于血浆EGFR检测。但ddPCR只能对已知突变位点进行检测,且不适用于融合基因。相比之下,NGS作为高通量的检测技术优势就显得非常明显;通过不断的优化,已经出现灵敏度达到万分之一的NGS检测试剂盒。而且NGS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基因突变类型,包括体细胞突变、基因扩增和融合,可以对突变丰度低到0.02%的基因进行检测,且特意性达到96%,因此非常适合对液体活检进行基因检测。第三,CTC和ctDNA的诊断价值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验证。目前,CTC在临床上的使用还局限在术后或晚期病人计量外周血中CTCs的数量,预测预后,CTCs在早期患者中的研究很少,所以CTCs能否用于实体瘤早期诊断还不明确;CTCs表现出很大的异质性,经历了EMT的CTCs,它的表型和基因型是否能准确复制原发肿瘤,如何通过对CTCs的特点分析来指导个体化治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样,明确EGFR-TKIs治疗过程中ctDNA中敏感和耐药基因的动态变化规律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 ctDNA是否能用于癌症筛查还需要解决以下疑问:首先,增加检出灵敏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基因杂音的干扰,从而导致了假阳性的增加;其次,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与离散的和一致的早期基因突变有关,很多癌症在疾病的任何阶段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产生多种突变;此外,不是所有的肿瘤都会以相同的方式向血液中释放ctDNA;最重要的是,任何新的诊断检测必须经历临床验证,这是常规获批的必要步骤。(2)医学伦理层面
尚不成熟的技术推向市场带给大众的是恐慌多于福祉。近年来,肺癌的流行病学谱已发生了迁移,不吸烟、年轻、女性患者比例逐年增高。原来单纯以年龄和吸烟状态作为危险因素定义的依据远远不够。其次是如何取得早筛和过度诊断治疗的平衡。如果我们穷尽各种检测手段,仍然没有发现可见肿瘤,是否需要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后续的随访复查?筛查本身的并发症,患者的精神忧虑和经济负担又如何衡量?
综合来看,液态活检应用前景广阔,但是现阶段更多处于科研探索阶段,亟待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液体活检可以作为组织活检的补充。能应用到临床上必须经过反复确认,并且是CFDA批准的试剂盒,必须严格区分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对患者的安全负责。对于液态活检产品灵敏度和特异性是最关键要考虑的因素。NGS将会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数据的有效性分析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数据的解读直接影响对患者预后判断,需要进一步提高NGS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