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赣府发〔2005〕6号)(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01:2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赣府发〔2005〕6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赣府发〔2005〕6号)》。

第一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赣府发〔2005〕6号)

【发布单位】江西省

【发布文号】赣府发〔2005〕6号 【发布日期】2005-04-15 【生效日期】2005-04-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江西省

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赣府发〔2005〕6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于2005年4月15日第二次修订通过,现予印发。

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则

一、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国务院工作规则》和省人民政府工作职责,制定本规则。

二、省人民政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领导下,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求,努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监督,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法治政府。

三、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于职守,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省人民政府各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行使职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切实贯彻省人民政府各项工作部署。

第二章组成人员职责

五、省人民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省长、副省长、秘书长、各厅厅长、各委员会主任。省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省长助理。

六、省人民政府实行省长负责制,省长主持省人民政府全面工作。

七、省长召集和主持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省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八、常务副省长协助省长主持省人民政府日常工作,副省长协助省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同时要关心省人民政府全面工作,对于重要情况和重大事件,要及时向省长报告;对于带方针政策性的问题,要认真调查研究,向省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涉及其他副省长分管的工作,要同有关副省长商量决定。省政府文件

九、秘书长协助省长、常务副省长处理省人民政府日常工作。

十、省人民政府各厅厅长、各委员会主任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主动研究和解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省审计厅在省长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三章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十一、省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十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十三、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十四、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社会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培育并引导各类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依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十五、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度,简化程序,降低成本,讲求质量,提高效益。

第四章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十六、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十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政府和社会管理事务、地方性法规议案和行政规章、有关政府投资建设等重大决策,由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和决定。

十八、省人民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十九、各部门提请省人民政府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建议,必须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经过专家或研究、咨询、中介机构的论证评估或法律分析;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地方的,应事先征求意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般应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十、各部门、各地区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省政府办公厅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

第五章推进依法行政

十一、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要求行使行政权,强化责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十二、省人民政府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适时提出地方性法规议案、制定行政规章,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法律规范,确保地方性法规议案和行政规章的质量。

十三、提请省人民政府讨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审议的行政规章草案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或组织起草,行政规章的解释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承办。

十四、提出地方性法规议案、制定行政规章,必须符合宪法、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维护法制的统一;必须紧密结合本省实际,加强立法调研和论证,增强法规、规章的操作性;必须从全局出发,做好法律规范的相互衔接,提高法规、规章的权威性。

十五、要按照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的原则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科学配置执法机关的职责和权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六章 加强行政监督

十六、省人民政府要自觉接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依法备案行政规章;接受省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十七、各部门要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对司法监督和专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十八、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严格执行行政规章备案制度和行政复议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法律、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行政机关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并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意见和建议。

十九、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

十、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舆论和群众的监督,重视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的工作中的问题,对重大问题,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要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发布政务信息,便于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

第七章 工作安排布局

十一、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搞好年度工作安排布局,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十二、省人民政府提出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确定需要讨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审议的行政规章草案,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性会议和制发的公文等事项,形成省人民政府年度工作安排布局,下发执行。

十三、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年度工作安排布局,并在年中和年末向省人民政府报告执行情况。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适时作出通报。

第八章 会议制度

十四、省人民政府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制度。

十五、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由省长、副省长、秘书长、各厅厅长、各委员会主任组成,由省长召集和主持,或由省长委托常务副省长召集和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指示、决定和重要工作部署;

(二)讨论决定省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三)部署省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

(四)通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

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1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十六、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由省长、副省长、秘书长组成,由省长召集和主持,或由省长委托常务副省长召集和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指示、决定和重要会议精神;

(二)讨论决定省人民政府工作的重要事项;

(三)讨论报请国务院和省委审定的重要事项;

(四)讨论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议案;

(五)讨论通过省人民政府行政规章和重要文件;

(六)讨论决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请示省人民政府的重要事项;

(七)听取省人民政府各部门重要工作情况汇报。

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3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十七、省长助理出席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十八、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的议题经秘书长、常务副省长审核后由省长确定,会议的组织工作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

十九、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不能出席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向省长或会议主持人请假;如对议题有意见或建议,可在会前提出。

十、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的纪要,由秘书长审核后,报常务副省长、省长签发。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于公开的,应及时报道。新闻稿须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或秘书长审定,如有需要报常务副省长、省长审定。

十一、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召开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属于省人民政府各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由部门召开会议,工作涉及几个部门的,由几个部门联合召开,不得要求以省人民政府名义召开。

各部门召开全省性年度工作会议原则上每年不超过1次,一般不开到县,不邀请市、县(区)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出席。

十二、以省人民政府名义召开的或请市、县(区)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参加的全省性会议,由分管副省长审核后报常务副省长或省长审批;各部门召开的本部门全省性年度工作会议由分管副省长审批。

十三、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召开会议要贯彻精简、高效、节俭的原则。提倡开短会,多开推动中心工作的现场办公会、务实高效的小型协调会。在不需要保密的情况下,要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节俭的会议形式。

第九章 公文审批

十四、省人民政府公文审批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江西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分工负责的原则办理。

十五、省人民政府公布的行政规章,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的人事任免议案,由省长签署。

十六、以省人民政府名义发文,经省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审核后,由省长签发。

十七、属于省人民政府工作范畴的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发文,分工内的一般事项由省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同志签发;需要与省人民政府其他领导同志协商会签的,协商会签后由分管的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签发;事关全局的,涉及机构、编制、财税、经费等方面的,主送国务院办公厅或国务院部门的重要文件,由省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同志核报常务副省长、省长签发。

十八、省人民政府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公文,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

十九、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各部门报送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公文,由部门、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签发。除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直接交办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各部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的请示、报告,原则上不直接报送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个人。

十、各部门报送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公文或要求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的,凡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主办部门要事先与有关部门协商,协办部门积极配合,取得一致意见并经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会签后报省人民政府;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时,主办部门应将有关部门的意见及理据列明,提出倾向性意见,并将有关部门的正式意见或协调会议纪要作为附件,经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签后,一并上报省人民政府,由省人民政府协调或裁定。

十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各部门报送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公文,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审核把关后,按照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分工呈批,重大问题,报常务副省长、省长审批。

十二、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精简文件。属于省人民政府各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涉及几个部门职责的,由部门联合发文,不得要求省人民政府批转或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要加快网络化办公进程,提高公文办理的效率。

第十章 作风纪律

十三、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要做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省人民政府通过举办讲座等方式,组织学习经济、科技、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原则上每季度安排一次。

十四、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要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简化接待,轻车简从。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在省内的公务活动,均不安排接送;当地负责同志也不要到辖区分界处迎送,不要陪餐。不收礼,不吃请。

十五、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一般不为各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特殊情况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一般不公开发表。

十六、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内事活动的宣传报道要从严掌握。省人民政府组织或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有重大影响的会议和活动,要按经审定的方案进行新闻报道。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下基层调查研究、考察工作,需要新闻报道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十七、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央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十八、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省人民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省人民政府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省人民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省人民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以及个人发表涉及未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十九、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下列事项必须向省人民政府请示报告:

(一)制定和出台全省性的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

(二)各类专项经费和政府性基金的安排和使用;

(三)涉及全省性的机构、编制、人事问题;

(四)大宗国有资产处置和用国有资产提供担保;

(五)向国家部委报告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

(六)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十、副省长、秘书长因事离开南昌,应当在事前向省长报告,并把外出的时间、前往地点、联系方式等有关事项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其他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

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离昌外出,要及时向省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报告,必要时应向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报告。

十一、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实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树立规范服务、清正廉洁、从严治政的新风。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地方的送礼和宴请;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江西省劳动模范管理办法(赣府发[2003]25号)

【法规标题】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劳动模范管理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赣府发[2003]25号【 颁布时间】2003年11月25日 【全

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劳动模范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评选和命名表彰

第三章 奖励和优待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五章 荣誉称号的取消

第六章 附则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江西省劳动模范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江西省劳动模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劳动模范的评选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带头、骨干和桥梁作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劳动模范,包括本省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农村中的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下简称劳动模范)。

第三条 省劳动模范评选表彰管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是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劳动模范管理机构,由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作为成员共同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审定每届劳动模范命名表彰大会的总体工作方案;

(二)审核授予或者取消的省劳动模范名单;

(三)审核全国劳动模范推荐人选;

(四)研究制定全省劳动模范管理工作的有关政策,指导和协调劳动模范管理工作有关事宜。

省评委会下设办公室,为其日常工作机构,办公地点设在省总工会。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全省劳动模范评选工作;

(二)筹备召开全省劳动模范命名表彰大会;

(三)指导、协调和处理全省劳动模范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劳动模范档案,建立劳动模范的动态管理制度,接待和处理有关劳动模范问题的来信、来访;

(四)检查有关劳动模范政策的落实情况,提出调整劳动模范政策的建议方案;

(五)省评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章 评选和命名表彰

第四条 省劳动模范的评选活动及命名表彰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遇特殊情况,经省评委会研究并报省人民政府决定,可以提前或者推迟举行。在省劳动模范命名表彰大会间隔期间,对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先进人物,省人民政府可以随时命名表彰。

第五条 省劳动模范命名表彰大会命名表彰的劳动模范名额,由省评委会提出意见报省政府审定。

第六条 劳动模范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热爱祖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二)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职业道德;

(三)诚信实干,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中业绩突出,在本地区或者本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省劳动模范的具体评选条件由省评委会确定。

第七条 评选劳动模范应当坚持下列原则:

(一)面向基层,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第一线;

(二)公开、公平、公正,按照民主程序,自下而上推荐,接受群众监督;

(三)地方与行业相结合,以地方为主。

第八条 评选省劳动模范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基层单位推荐。被推荐的劳动模范,须由所在单位民主推选,并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农民经村民委员会、其他劳动者经居民委员会)讨论通过。

(二)各级工会和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对推荐人选的先进事迹认真审核,经同级党委、政府同意后逐级上报;劳动模范评选实行条管的产业,应当经本系统上级单位审核后上报。

(三)省评委会办公室对各设区市、条管产业的省直单位上报人选的基本情况,应当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评委会审核。

(四)省评委会审核后确定的省劳动模范名单,按程序报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后命名,其中涉及地厅级干部劳动模范的评选,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省委审定后再命名。

第九条 省劳动模范命名表彰大会间隔期间拟授予的劳动模范,由有关单位提出,报省评委会办公室审查,经省评委会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按有关程序审定命名。

第十条 省劳动模范由省人民政府召开命名表彰大会予以命名表彰,其中来自企业和农村的人员授予“江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来自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人员授 予“江西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第十一条 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和命名表彰,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奖励和优待

第十二条 对劳动模范的奖励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对省劳动模范命名表彰大会命名表彰的劳动模范,由省人民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并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对省劳动模范命名表彰大会间隔期间命名表彰的劳动模范,由省人民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并由所在单位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

第十三条 劳动模范享受下列优待:

(一)提高退休金待遇。

凡1995年9月30日(含)以前命名的劳动模范,退休时仍保持荣誉称号,已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在计发养老金待遇时,仍按《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发[1995]50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赣府发[1999]14号)规定保留其优惠待遇,列入统筹支付;未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模范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补充养老保险待遇。

凡1995年10月1日(含)以后命名的劳动模范,所在单位应当为其办理一次性补充养老保险,保险收益从退休之日起发放。标准为全国劳动模范6000元/人,省劳动模范4000元/人。

(三)医疗优惠待遇。

劳动模范每2年由所在单位安排一次体检,体检费用由单位承担,并建立劳动模范健康档案。劳动模范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停止工作进行医疗期间,六个月以内工资照发,六个

月以上按本人现行工资标准75%发给。对患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疾病的劳动模范,经企业和劳动保障部门批准,享受工资照发待遇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四)劳动就业和上岗优先待遇。

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事业单位不得安排劳动模范下岗,特殊情况需安排劳动模范下岗的,必须报省评委会办公室批准。因改制等原因下岗或者自然失业的劳动模范,当地政府必须保障其基本生活,并尽快采取措施优先安置其上岗就业。

(五)疗(休)养待遇。

劳动模范每年可享有疗(休)养或者休假15天的待遇,疗(休)养、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六)优先接受培养教育和选拔任用待遇。

符合条件的劳动模范报考高等院校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优先录取;在干部任用上优先考察使用。

(七)在窗口行业享受优先服务待遇。

劳动模范凭荣誉证书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窗口行业享受优先看病、购票、乘车船等待遇。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十四条 劳动模范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和分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条管的行业归行业管理,其他归地方统一管理。日常管理工作以基层为主。

第十五条 省评委会办公室应当做好省级以上劳动模范的管理、服务工作,为所有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建立专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省评委会办公室负责对省劳动模范资格的确认、证明。

第十六条 建立劳动模范重要情况报告制度。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工作变动、录用晋升、辞职、下岗、离退休、死亡或者严重违法违纪等重要情况,由工会组织逐级上报省评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七条 各有关部门应当与工会、劳动模范所在单位密切配合,定期了解劳动模范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倾听其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解决劳动模范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得歧视、刁难、打击、压制劳动模范。

第五章 荣誉称号的取消

第十八条 劳动模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荣誉称号:

(一)用虚假事迹骗取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

(二)因触犯刑律受刑事处罚的;

(三)受到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

(四)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第十九条 取消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程序:由所在单位写出书面报告,按评选审批程序逐级上报,经省评委会办公室审查,省评委会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取消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劳动模范被取消荣誉称号的,授予机关应当收回其荣誉证书和奖章,并终止其享有的劳动模范 的各种优待。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人民政府工作年终报告

人民政府工作年终报告

XX年,我镇根据市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部署,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及时、全面的获取政府信息为工作目的,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工作透明度,在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等工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一、基本情况

(一)成立领导小组,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XX年,我镇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周月霞镇长担任组长,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全面工作,伍扶民组织委员、贾鹏宣传委员担任副组长,具体抓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各办公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主要负责全镇政府信息公开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全镇上下一心,分工明确,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得到了贯彻执行。

(二)制定制度,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为规范我镇信息公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及市政府督查室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文件的要求,参照《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制定了《育才镇人民政府信心公开工作制度》,对公开主体、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于我镇规范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开展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XX年,我镇积极派员参加各类相关培训,通过参加市政府督查室组织的“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以及市科工信局组织的相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软件操作培训等一系列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截至到XX年12月31日,我镇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1件。其中,概况介绍14件,总结公报3件,法规公文9件,主要工作4件,人事信息4件,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1件,重大项目建设2件,民生建设(保障性住房)1件,办事指南1件,应急管理1件,其他1件,另外通过网站行政系统信息公开专栏收到政府公开信息申请1件。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XX年我镇政府信息公开公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些许不足,一是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及拓展面不够深入;二是公开内容还不是很及时、全面,部分内容公开有一定难度;三是工作人员的政府信息公开业务知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改进措施:一是加强领导组织与协调,强化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正规有序、档案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流程;二是紧抓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深刻把握这些问题的内容并及时全面的给予公开;三是积极参与市里组织的相关培训,主动和各相关部门交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特此报告

第四篇:徐州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徐州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来源:http://xxgk.xz.gov.cn/xzxxgk/nrglIndex.action?catalogID=ba5a42a118c07d640118c10fc267005f&type=

1第一章 总 则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参照《国务院工作规则》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二、市政府组成人员包括: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市政府各委员会主任、各办公室主任和各局局长。

三、市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领导市政府的工作。市长出访期间,可委托常务副市长主持工作。

四、副市长、市长助理按照分工处理分管工作并对市长负责;受市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者专项任务。秘书长在市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市政府的日常工作。各委员会主任、各办公室主任和各局局长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第二章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五、履行经济调节职能,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特别要着重建立完善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点企业调度制度,指导和督查各县(市)区经济工作。

六、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完善市场监管和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执法和市场秩序,重点强化对食品、药品等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领域的监管。

七、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强化促进就业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八、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城乡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第三章 坚持依法行政

九、实行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市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合法性审查。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需要报市委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依法应当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的,依照法定程序办理。

十、健全监督制度。市政府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同时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市政府及各部门要积极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

十一、市政府根据发展需要,适时向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和修改完善建议;制定、修改或废止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按规定程序拟定、制发、公布、备案。提请市政府讨论的规范性文件,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或组织起草,规范性文件的解释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承办。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要进行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完善。

十二、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市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发布决定或命令,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明确其中一个部门为主办机关,并经市政府批准后下发。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要依法及时报市政府备案,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

第四章 推进政务公开

十三、推行政务公开,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市政府办公室和监察机构要定期对市政府各部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检查。

十四、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市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政策,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

十五、健全新闻发布会制度。市政府及各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内容的确定及审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由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发布的新闻事项,须经市政府秘书长审核,报请市长批准。

十六、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办公系统,强化电子监察,提高市政府网站和部门网站建设水平。

第五章 提高行政效能

十七、完善月度市长办公例会制度和重点工作调度推进制度。各部门要按照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切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并在年中和年末向市政府报告本部门工作完成情况。

十八、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市政府日常工作,属副市长、市长助理分管范围的,由分管副市长或市长助理负责处理;涉及需要多部门配合的工作,副市长或市长助理可以跨分管范围协调调度。

十九、完善督查督办制度,在立项登记、督办形式、办理时限、结果反馈等方面制定明确规定。市政府督查室要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市政府领导同志提出的工作要求,强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认真开展内部督查。

二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严格责任追究;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做到工作任务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

十一、实行重大突发事件直报制度,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事发地政府及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立即到现场指挥处置,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迅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事件上报按有关规定同时报送市长、分管副市长、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应急办主任。

第六章 完善会议制度

二十二、市政府实行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制度。

二十三、市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和市政府序列的各委员会主任、各办公室主任、各局局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指示、决定;

(二)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三)部署市政府的重要工作;

(四)讨论其他需要全体会议讨论的事项。

市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必要时,可邀请市委有关部委、市人大常务委员会有关委办、市政协有关委办、市法院、市检察院等方面负责人,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以及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会议。

二十四、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市长外出期间,可委托常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出席市政府常务会议的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和秘书长应达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二)讨论通过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工作报告和议案;

(三)讨论通过向省政府请示或报告的重要事项;

(四)讨论通过地方性法规草案、市政府制定的规章和重要规范性文件;

(五)听取各部门的重要工作情况汇报;

(六)讨论决定各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请示市政府的重要事项;

(七)通报和讨论其他重要事项。

市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

十五、市长办公会议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召集并主持,研究、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市长办公会议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

二十六、市政府专题会议由市长、副市长或市长、副市长委托市长助理、秘书长召开;涉及两位以上副市长分管工作的,可共同召集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主要研究、协调市政府工作中的专门问题。

十七、提请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审核后提出,由市政府秘书长安排。提请讨论的议题,会前应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组织协调,研究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见;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提出主导意见后,提请会议研究。会议讨论有关重大议题时,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应当到会;如果议题有时限要求须在规定时间作出决定,而分管领导同志因出差、出访等原因无法参加会议的,可书面提出意见。会议文件由市长批印。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

十八、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由秘书长审核后报市长签发,或由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签发。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由参加会议的秘书长或相关副秘书长审核,报主持会议的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签发。凡涉及机构调整、人员编制、资金安排、重大建设项目、土地出让金减免等重要事项的专题会议纪要,由分管副市长审核,报市长审定。

二十九、市政府及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控制时间,严格审批。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一般不要求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确需参加的须经市长同意;应由各部门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不得要求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召开,不邀请各县(市)区政府负责人出席,确须邀请的须报市政府批准。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应尽量采用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会议地点原则上安排在新城区会议中心。

十、严格实行会议请假制度。市政府领导同志因故不能出席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须向市长或主持会议的常务副市长请假,并告知市政府秘书长;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因故不能出席或列席上述会议的,须向市政府秘书长请假,由市政府秘书长汇总后向市长或主持会议的常务副市长报告,并安排其他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第七章 规范公文审批

十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除市政府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重要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市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请示性公文,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达成一致;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

十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部门报送市政府审批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室按照市政府领导同志分工呈批,并根据需要由市政府领导同志转请其他市政府领导同志核批,重大事项报市长审批;必要时可转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拟办意见后,再报市政府领导同志审批。对请示性公文,须有具体明确的意见。

十三、市政府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决定、命令,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大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人员任免,由市长签署。市政府向省政府的请示、报告,由市长签发;市长外出期间,可由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签发。

十四、以市政府名义发文,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审核后,由市长签发。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由市政府秘书长签发;如有必要,可报分管副市长或市长签发。

十五、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精简公文,提高公文办理质量和效率。属部门职权范围内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除法律法规规定或经市政府批准,各部门不得向县(市)区政府发文,也不得要求县(市)区政府报文。对市政府批办或市政府办公室转办的公文,有关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需要市政府审批的事项,应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本部门意见;需要主办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办理的事项,主办部门要抓紧会商,在7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较长时间反馈办理情况的,要以书面形式向市政府办公室说明原因。特急、紧急公文,以市政府明确的办理时限为准。

对交办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各部门要认真负责地办理,在规定期限内答复、办结。

第八章 严格纪律和作风

十六、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工作部署,严格遵守工作 纪律、保密纪律和外事纪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十七、市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市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市政府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市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市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以及以个人名义发表涉及未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市政府同意。

十八、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带头廉洁从政,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落实述职述廉制度,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十九、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建立完善集中学习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知识讲座。

十、市政府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基层,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市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全面落实领导带案下访和挂钩帮扶等制度,每位领导同志每月要安排一天进行下访,并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按照有关规定接待群众来访。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

十一、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要情况、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接到省及省以上领导同志、省部门主要领导同志来徐通知,要及时向市政府秘书长报告,由市政府秘书长向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报告。市长离徐出差、出访和休假,要按有关规定向省政府和市委报告。副市长、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出差、出访和休假,应事先向市长报告,由市政府办公室通报市政府其他领导同志。市政府副秘书长出差、出访和休假,应向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秘书长报告。原则上分管副市长、市长助理与相关副秘书长不同时离徐外出。

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离徐外出,应事先向市政府秘书长报告,由市政府秘书长及时向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报告。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外出,应同时向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报告。.

第五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8-06-15 【生效日期】1988-06-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试行)

(1988年6月15日)

为了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政府工作,把省政府建设成为创新、务实、效率、清廉的国家行政机关,更好地为改革和建设服务,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规则。

一、一、省人民政府职权

(一)执行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国务院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领导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变或者撤销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四)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五)编制和执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地方预算,领导和管理本省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旅游、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外事、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工作。

(六)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七)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

(八)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

(九)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十)办理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二、省长、副省长的职责

(一)省人民政府实行省长负责制。省长领导省人民政府的工作。副省长协助省长工作。

(二)省长召集和主持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省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日常工作分工负责处理。

(三)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规章,以及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任免人员,由省长签署。

(四)副省长按照各自分工或省长的委托,各负其责,做好工作。对于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事件,要及时向省长报告。对于带方针政策性的问题,要认真调查研究,向省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五)省长、副省长在工作中,要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实施宪法、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指示、充分发挥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和各地区行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的作用。

省人民政府特邀顾问受省长委托,负责某些专项工作任务。

三、三、会议制度

省人民政府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省长办公会议等会议制度。

(一)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由省长、副省长和秘书长组成,由省长或省长委托副省长负责召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1)传达和研究贯彻国务院的重要指示和决定;(2)讨论通过报请国务院审定的重要报告和请示;(3)讨论通过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定的政府工作报告、议案和法规草案;(4)审议确定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和计划,以及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情况、执行情况和调整意见;(5)讨论决定省人民政府管理的人事任免事项;(6)讨论由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命令、行政规章以及准备采取的重大行政措施;(7)讨论决定各部门、各地市请示省人民政府的重要事项;(8)讨论决定省人民政府工作中的其他重大问题。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周星期一上午召开。

(二)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由本届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组成,由省长负责召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1)传达贯彻国务院的重要指示和决定;(2)决定和部署省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3)通报全省工作的重要情况;(4)讨论通过须由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决定的重要事项。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季召开一次。

(三)省长办公会议由省长或省长委托副省长负责召集,研究和处理省人民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问题。省长办公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省长、副省长、特邀顾问,可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处理工作中的具体业务问题。

(四)专员、市长、县长会议由省长负责召集,主要是传达贯彻国务院的重要决定和指示,部署省人民政府的工作,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征求地区行署和市、县人民政府的意见。专员、市长、县长会议,一般每年召开一至二次。

(五)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省长办公会议,议题由秘书长审核把关,送主持会议的省或副省长确定,会务工作由办公厅负责组织。

(六)凡列入省政府常务会议,省长办公会议讨论的议题,各主办部门必须事前做好调查研究,对所请示的事项,应由分管副省长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凡涉及其他部门和有关地区的问题,特别是涉及投资、财政、税收、信贷、物价、机构、编制、外汇、劳动工资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在会前协商。协商意见不一致时,再由分管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副主任协调。经过协调意见仍不一致时,主办部门要将不同意见如实反映,并附相关部门的书面材料。凡未经协商的,办公厅不予安排会议。

各部门汇报的议题,内容要准确,文字要简练。由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汇报,并将汇报材料提前一周印送办公厅。会议议题材料,办公厅要提前两天分送大会人员准备意见。参加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和省长办公会议的人员,必须是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因故不能参加时,经办公厅请示有关领导同志同意后,可由部其他负责人参加。参加会议人员不准带随员。

会议讨论决定事项,以会议纪要为准,各地市、各部门必须坚决执行。在执行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会议决定事项,由办公厅负责检查、催办、落实。

(七)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召开的全省性专业会议,应本着少(人员少)、小(规模小)、短(会期短)、俭(检朴节约)的原则组织安排。全省性专业会议一般每年只举行一次,并须由主办部门事先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会议一般以部门名义召开,除特殊情况经批准外,不应要求地、市、县的负责人参加。

四、四、文件审批制度

(一)批办文件按以下原则办理:属于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由省长审批;属于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已经确定的方针、政策、原则、计划范围内的日常工作问题,按照分工由副省长、特邀顾问、秘书长处理;属于省人民政府各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情,由主管部门处理。部门之间遇到有分歧的问题,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直接协商解决。确属部门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应由主办部门说明情况,提出意见,并附相关部门的书面材料,报送省人民政府处理。各部门报送省人民政府的文件,除关系国家和人民安危的紧急事项外,均应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处理,而不应由部门直接呈送省长、副省长、特邀顾问审批。

(二)以省人民政府名义印发的文件,一般由分管副省长签发;涉及其他副省长、特邀顾问主管的工作,应经有关副省长、特邀顾问审核后再签发;属于重大问题,经主管副省长、特邀顾问审核后送省长签发。

(三)各部门代省人民政府起草的文稿,应由部门主要负责人严格审核、签署。如有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应由主办部门与有关部门协商后再上报。

(四)向省人民政府的请示,必须坚持一事一报,不得一文数事,也不得在报告和简报中夹带请示问题。

(五)省人民政府决定的事项,凡是可以登简报或在报、刊上发表的、能用口头、电话答复的、会议已经部署的,一般不另行文。省人民政府负责人在部门召开的会议上的讲话,一律由会议主办部门印发。各部门上职权范围内的业务文件,均由部门行文;涉及几个部门工作的业务文件,由有关部门联合行文。

(六)各地市、各部门需要向省人民政府申请解决的问题,凡属省人民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应直接向主管部门写报告,不要向省人民政府请示。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省人民政府过去颁发的有关通知、规定、办法、凡与本规则相抵触的,按本规则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赣府发〔2005〕6号)(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赣府发〔2005〕6号)(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江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镇江市人民政府文件 镇政发〔2012〕29号 关于印发《镇江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 经市政府研究决定......

    乡镇人民政府工作自查

    中共XX县XX镇委员会 XX县XX镇人民政府 2007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县委、县政府: 2007年,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

    吉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发布单位】807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4-03-18 【生效日期】1994-03-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19......

    2006年市人民政府工作总结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总结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回顾2005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自治区......

    市人民政府工作总结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总结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04年,在市委......

    县人民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合集)

    一、“十五”工作回顾(一)“十五”目标任务预计完成情况十五期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22较快增速,比计划高出32个百分点。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51亿元(现价......

    区人民政府工作总结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04年工作回顾200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

    乡镇人民政府工作要点

    乡镇人民政府工作要点 乡镇人民政府工作要点 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为此,我们初步计划把明年作为“产业提升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为:坚持以党的十六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