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自评报告(2012.10)
【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工作自评报告】
实干 苦干 巧干 育英才
求实 踏实 务实 创佳绩
——崔庙镇初级中学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荥阳市崔庙镇初级中学
2012年10月
实干 苦干 巧干 育英才 求实 踏实 务实 创佳绩
——崔庙镇初级中学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崔庙镇初级中学位于荥阳市南部山区,是2007年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以后组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7070㎡,建筑面积13905㎡,有一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一栋综合实验楼、两栋学生宿舍楼及配套的教学设施,绿化覆盖率达10%。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3人,在职教工59人。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校全体师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综合学校实际条件,紧紧围绕“创建郑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这一目标,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以“名师送课下乡”为契机,加强与郑州45中、荥阳四中的交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全面建设道德课堂,确立“实验室规范建设为基础,创特色实验教学为主题”的学校特色建设思路,努力培养农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意识,我校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已成为荥阳市农村中学的一大特色。学校重视安全、法制教育和卫生防疫工作,充分调动学校内外办学资源,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良性运转。
二、学校自评情况
我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在自评工作过
程中,学校成立了以张山岭校长为组长,领导班子及部分教职工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了具体分工,通力合作。在市教体局督导室、镇中心校的直接领导下,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郑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方案和评估标准,对照《郑州市普通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手册细则》,我校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自评分数为825分,达到了教育现代化农村初中标准。
按照自评原则,我校还制定了崔庙镇初级中学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方案,坚持评建结合,勤奋努力,真抓实干,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三、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A1素质教育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建设,切实推进“道德课堂建设”,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发展体艺美劳,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
1、利用社会资源,多渠道塑造品格。学校先后邀请荥阳市税务局对学生进行税法宣传,使学生从小树立纳税光荣的意识;原籍本地现居台湾的书画爱好者崔长松先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荥阳市司法局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育学生懂法、知法、用法;郑州市“五老”报告团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革命老战士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多次组织学生到镇区外环帮助环卫工人清扫马路,并组织学生进行万
山远足,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
2、加强班主任培训,构建德育管理网络。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并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建立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利用校讯通、家访、电话、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和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齐心育人的局面。张丽彩老师被评为“郑州市优秀班主任”,胡显明、赵海燕等6位班主任老师被评为“荥阳市优秀班主任”,赵新克、孙丽敏等4位教师被评为“郑州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家长学校”、“荥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荥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3、重视体艺教育,关注全面发展。我校比较注重学生各兴趣活动小组的梯队训练,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荥阳市首届全运会、荥阳市教育艺术节、荥阳市中小学生体育节暨“晨光”田径运动会等活动,均取得了乡镇组前三名的好成绩。学生章越强、李斌分别获得苌家拳个人比赛冠、亚军;学生高胜兰在荥阳市田径运动会中荣获女子100米跨栏和三级跳远全市第一名;学生张真真获得乒乓球女子个人赛全市第二名;学生邢金豪在荥阳市中小学生象棋比赛中荣获全市第二名;学校还成功举办了校新生篮球赛、广播操比赛、乒乓球比赛和春季田径运动会,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大大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
4、推进课堂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学校建立完善了符合素
质教育及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工作常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校本教研制度,制定了学生学习规范与课堂常规等要求,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强教学管理。本学期主要开展了小专题研究和课堂达标活动,实行课堂评价中心的下移。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探索实践中,学校坚持“三看”和“三清”,即看课堂教学,看学生作业,看教学效果,堂清、周清和月清。实施集体备课。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教师形成不同风格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学科化、个性化,教研活动精彩纷呈,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5、夯实日常检评,规范学生行为。
狠抓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职能作用,参与学校班级日常工作的检查与评比,做好当日的值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每周一次对全校班级进行量化考核,每月一次班级管理评定,对纪律卫生各方面综合评比较好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通过升旗仪式、校园广播、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懂得成人是成才、成功的前提和可能,促进了学校精神面貌的整体提高。
A2学生发展
学校把社会责任感教育列入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育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先后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建国六十周年图片展”、“扶危济困、爱满校园”慈善捐款、迎国庆“诗歌颂祖国、书香满校园”、迎新年“歌唱祖国”合唱比赛、张绪坤教育机构“感恩励志”报告会、向西南特大旱灾捐款、向玉树遇难同胞默哀、“缅怀革命先烈”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及各类教育影片,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等。学校涌现出了一批“校园小记者”、“爱心小天使”和“慈善标兵”,先后有30多名学生被评为郑州市“三好学生”,学生李慧慧被评为荥阳市“十佳少年”,学生赵占宗在荥阳市夏季中小学生象棋比赛中荣获第五名,学生杨希值在荥阳市信息技术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慈善荥阳”活动中,学生陈浩杰乐于助人,被评为荥阳市“慈善标兵”。在荥阳市科技创新大赛中,李杉杉、张丽萍、王静等50多名学生获奖。经郑州市教育局批准,于润桥、陈佳乐等10名同学为郑州市校园小记者。
A3学校发展
建校伊始,学校坚持“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宗旨,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德为纲,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实施“育人抓全体,教育抓全面,教学抓全程”的管理模式,以“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培养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确立了以教师的发展为保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推动学校
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
崔庙镇初级中学主要服务于崔庙镇22个行政村。市镇政府多次下发文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真正落实了政府包入学,学校包巩固的责任制。2007年至今,全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为100%,巩固率、毕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辍学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无“四乱”现象。新生入学时,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班额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没有“重点班”与“贵族班”,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加强学籍管理,做到学生按章有序流动,师生结对帮扶,实施爱心控辍。
学校在荥阳市首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和第33届春季运动会中均获得团体前三名,在荥阳市第四届教育艺术节和科技创新大赛中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在荥阳市中小学生象棋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家长学校、郑州市文明学校、郑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A4队伍建设
按照市镇统一安排,学校实行全员聘用制,竞争上岗。教师编制符合上级有关规定,结构合理,能保证教学需要。学校始终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5人,本科以上学历29人,高层次学历达标率为64.44 %;取得大专以上学历45人,学历达标率为100%。每学年新上岗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校长有校长培训合格证。
1、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树立廉洁公正形象。学校领导班子
成员平均年龄38岁,学历均在大专以上,校级干部持证上岗。班子成员实行政务公开、民主评议,重大事件群策群议。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班子成员决不搞特殊化,无论是教改教研、慈善捐助,还是义务劳动、巡逻值班,凡事都要走在教师前面。每月28日定为领导述职日,每月的工作都能做到工作前有计划和部署,工作中有措施和落实,工作后有核实和反馈。每周班子成员在校长室进行一次学习,人人做到有笔记,有记录,有发言,有讨论。校长、书记、教学副校长每学期听课达20节以上,中层领导听课达30节以上。干部以校为家的意识不断增强,讲廉洁、讲奉献,在教职工中和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自身形象。
2、组织开展师德培训,塑造教师良好形象。组织教师学习《廉政准则》和沈浩等同志的事迹,发扬“三平”精神,组织教师观看《特殊党费》专题片,观看荥阳市师德演讲报告会,观看北师大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收看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和优秀班主任高金英专题报告等活动,开展道德课堂征文活动、“我为祖国站讲台”演讲、“我把青春献给党”等活动,树立扎根农村、安贫乐教、无私奉献的观念,把以“模范师德标兵”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下去,进一步健全完善师德师风教育机制,学校涌现出了李鹏辉、王丽等一批爱岗敬业、受人尊敬的市县级师德标兵,学校没有发生一例教学事故,没有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3、加强交流协作,促进教师成长。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
教育和高学历进修。全校59名教师,有55名参加了继续教育或高学历进修。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积极和郑州45中、荥阳四中的教师进行定课研讨、同课异构、同题同考等活动的教研活动,邀请郑州四十五中优秀教师到我校作课指导,并派骨干教师到永威中学学习参观,积极参与协作区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选派部分教师参加市县级举行的各种教研报告会,90%的一线教师均走出校门听课研讨。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学习,老师们以高度的创新精神投身实践,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科学发展。在“建国六十周年国情知识竞赛”中,田慧萍、付秋霞等25位教师辅导的学生获得河南省赛区一、二等奖;我校青年教师李鹏辉等8位老师共同探讨的教育课题被列为郑州市重点课题研究;在第五届“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中,辛恒星老师获得河南省二等奖;闫秋莲、张丽娟等40多位老师撰写论文和所研究的教学成果分别获得省市县级奖励。
A5教学设施
在学校建设上,政府采取“撤、留、并、迁”四项策略,强力推进布局调整,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07年建校伊始,各级政府非常关心支持,在学校校园建设、处室建设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师生办公、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1、学校建设:校园面积27070㎡,生均43.45㎡;校舍建筑面积13905㎡,生均22.32㎡;学生宿舍4638㎡,生均住宿使用面积7.45㎡;卫生保健室达到农村初中标准;规划1150
㎡的餐厅已动工兴建,预计2012年年底建成一座标准化学生餐厅。
2、设备、设施配置: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各3个,按省级一类标准配备;设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各1个。
3、学校班额:每班人数均不超过50人,达到标准班级要求。
4、图书楼:学校图书室、阅览室,面积共500多㎡,新增各种图书17000册,生均27册。
5、信息技术装备:学校先后投入了5万多元对校园网进行建设,初步形成了校园区域网、校园广播等系统,学校建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各1个,配备计算机36台,其中学生用机26台,办公用机10台。2011年8月“班班通工程”实施,全部计算机光纤上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运动场地和劳动基地
学校有7328㎡的活动场地,有标准跑道,并发动学生栽种草坪,拟建足球半场场地;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6个,基本达到规定要求;有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场地。
四、形成特色及主要成绩
学校组建之际,我校党支部、行政班子审时度势,准确定位,把“稳定秩序、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争创特色”作为学校方针,制定了《崔庙镇初级中学五年发展规划》。为了实现这
个目标,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每学年,班子成员都集体研究、理清工作思路;教代会上发挥集体智慧,寻求发展良策。鉴于实验教学工作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借助2008年省市政府对农村实验室建设的东风,我校确立了以“实验室规范建设为基础,创特色实验教学为主题”学校特色建设思路,全体师生形成共识,积极参与,人人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条例清晰,责任到人。每学期,学校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科普竞赛活动,理化生教师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一系列实验,学生演示实验开设率和分组实验开设率均为100%。省市政府先后投入80多万元完成了理化生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又投入30多万元购买了实验室仪器设备。学校每年做好实验室经费投入预、决算,落实实验室专项经费。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组织实验教学人员参加各级培训,有效促进了实验教学人员的队伍整体素质地提升。几年来,我校实验教学成绩斐然。在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马莲芳等4位实验课老师获市县级奖励;在荥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宋玉杰等50多名同学获优秀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奖励。我校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已成为荥阳市农村中学一大特色。
如今的崔庙中学已成为乡镇初中的新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我校在荥阳市首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和第33届春季运动会中均获得团体前三名,在荥阳市第四届教育艺术节和科技创新大赛中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先后被评为河南
省先进家长学校、郑州市文明学校、郑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师所研究的教学成果获省级奖23项,市级奖59项;所撰写的市级论文80多篇,县级论文100多篇;百余名学生获县级以上征文、演讲、科技、体艺大赛奖励。
总之,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始终在比较稳定和有序的态势下进行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广大师生也展现了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不断创新发展,超越自我。
五、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
1、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向县城流动现象严重,给学校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2、操场简陋,配套设施太少。
3、学生宿舍内墙皮不定时脱落,急需维修。
4、学校管理在精细化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在细节上深化。
5、文化底蕴相对不足。
(二)努力方向
1、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
2、继续加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深化奉献意识;
4、在学校各项内涵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加快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农村初中,目
前学校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我们相信,崔庙中学人一定会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用实际行动促进工作,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荥阳市崔庙镇初级中学
2012年10月
第二篇:现代化建设自评报告
抓住机遇 积极创建现代化学校
——南墅中学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
今年以来,学校围绕现代化学校创建这一核心工作,高度关注,全员参与,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学校现代化主要指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和办学条件现代化。四个方面中,教育思想现代化是前提,学校管理现代化是关键,教师队伍现代化是基础,办学条件现代化是依托,四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基于以上认识,工作中我们以创建求成绩,以创建促发展,促使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一、创新思路,更新教育理念。
随着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办学体制的变化,曾经确立的办学思想、校风、教风等,需要与时俱进,重新提炼。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办学理念工作小组,从研究学校的文化积淀入手,结合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开展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教代会研讨,专家指导,校委会审定等,提出了“创新思路,民主管理,个性特长,终身发展”的办学思想;以“尚志、明理、善思、毅恒”为校风;“爱心、恒心、博学、严谨”为教风;以“学之以恒,习之以德”为学风的创新办学要求和标准;确立了“恒心”为主题的文化特色。
二、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着力打造文化校园。
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打造“恒心教育”品牌。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有机结合,提高办学品位。为此,学校集思广益,对校园文化进行统筹规划,力争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层楼道每一片绿地都“动”起来,“活”起来。如今的教学楼富有层次的楼道文化正日益显现出它潜在的教育功能,真正体现了“楼楼有主题,层层有特色”。教室内外黑板报、书法展示栏、学习园地定期更新,教室内墙的班风学风更是各具风格,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也展现了“恒心教育”为主的学校特色。所有校园文化时时在向全体师生昭示着学习、工作、做人的准则,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特色的校园环境,对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加大投入,落实现代化建设标准
一是加大校园信息化投入,构建信息化的硬环境。截止到目前,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园,其他信息化装备达到全市一流水平。投资近20万元新铺校园主道2500平;投资40万元,新上55寸智能式交互平板电脑8台;投资30多万元新上电子白板10套,同时投资170余万元新建了学生宿舍楼。
为建设“数字化”校园,我们积极与莱西市教体局仪器装备站联系,整体规划设计、分步组织实施。根据教育现代化要求,为教师更新电脑,全面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师生提供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同时完善网站建设,构建系统化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园网的管理功能、学习功能和教育功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上课资料。多样化的教案模板、素材和灵活有效的编辑方式,辅助教师制作出图文声并茂的电子教案和教学软件。
四、以人为本,民主决策,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
我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重新建立了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如《南墅中学3年发展规划》、《教学常规要求》、《南墅中学导学案编制规定》、《南墅中学教职工考评制度》、《南墅中学教职员工量化考核办法》、《南墅中学班主任考评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并获得了教代会的一致通过,并汇编成册,逐项抓好落实,把制度的要求转化为师生自觉行为,保障了全校师生规范科学地工作和学习。坚持民主决策,发挥教代会、工会和校务委员会的作用,注重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做到依法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同时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通过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加强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的宣传,让家长教师们
把安全、健康、科技等知识传递给学生,不断提高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学校严格执行省规要求,建立定期主动向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征求规范办学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打造高素质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一是确立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把提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为师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在思想提升上,把尊重和要求相结合,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以正确的理论武装人;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范,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大树典型,弘扬正气,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先进的典型带动人;将教师、学生、家长三级评价纳入评价主体,以完善的机制评价人。学生、家长对我校的师德建设满意率为95%。
二是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内涵发展。学期初讨论制订了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并据此从课堂教学、教学论文、教学实绩、课题研究等方面对中青年教师进行考核,并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与职称评审、评先选优、干部提拔挂钩。结合青岛市教育局“十万教师大练兵”活动,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开展校级普通话演讲赛、说课比赛、课件设计比赛等;积极引导教师养成经常读书、勤于读书的好习惯。建立读书学习“五个一”制度:即每天了解一条教育信息,每周精读一篇文章,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搜集一个教育案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教师的师资素质的整体提升。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区市级荣誉的人数占学科总数的85%以上。
三是加强名校交流,助推教育现代化。为适应新时期办学多元化的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际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学校成立对外交流合作小组,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在对外交流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学期初,我们通过中国经济日报社驻韩国首尔首席记者积极联系,与首尔大明中学达成了全面交流意向,并计划在年底或春节后派出10左右的访问团到大明中学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同时,我们积极与青岛高校联系,聘请有相应资质的外教到我校进行每周一次的培训。
重点在欧美文化、国外教育、英语口语、情景教学等方面给予培训帮助。
六、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近年来,我校始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托,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中心,结合莱西市教体局精神和我校的课改实际,提出了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课堂理念。同时,借鉴即墨二十八中经验,探索出了“一帮一,一对红”“和谐互助”拔尖和学困生差异化培养模式,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2011年4月,莱西市教体局组织的高效课堂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们的导学案、错题本、教师课堂反思等得到了与会学校的一致称赞。
七、依托课程建设,全面推动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我校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开足开齐三级课程,加强了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课程选择。
1.选课走班,张扬学生个性。为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我校已从2012年开始,在教学中尝试学校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践,实施学校课程“选课走班”制。将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作为我校近几年学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努力构建学校课程特色发展之路。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2.广开学校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近几年来,我校学校课程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恒心教育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学校课程的管理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校自选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每逢重要节日、重大事件及时跟进活动课程,如,教师节的尊师重教专题课程,六年级新生入校习惯养成的专题课程《生活讲义》;开展“阳光体育”、“声满乐园”、“社会实践行”等系列活动,内容包括“我的青春我的歌”、“趣味运动会”等活动类课程。
3.控制学校规模,均衡分班,推进小班化教学。由于我校校风正、学风浓,教育教学质量优异,每到新学年开学,要求入学的学生络绎不绝,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始终努力控制学校规模,坚持均衡分班,到2015年,我校起始年级班额将控制在40人以内。
八、体育卫生艺术工作
学校成立了舞蹈队、合唱团、书画社、美术组等,使学生在欣赏和享受艺术之美的过程中,人格素养得到了提升,活动能力得到了培养。
为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我们结合学校特点,积极有效的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坚持每天阳光运动一小时。每学期举行一次的校运动会,不但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还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还为学生编排了韵律操,成立了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多个训练队,在莱西市中学生运动会上,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舞蹈队、合唱团和书法美术队在青岛市和莱西市的各种艺术比赛中屡获大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九、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我们在现代化学校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
1、特色课程开发内容还不够丰富,下一步将根据恒心教育的学校主题,重新开发恒心教育课程,让学生真正做一个有恒心的人。
2、办学特色不够突出问题。我们将加强学校育人特色培养力度,争取在艺术体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
3、教师培训力度有待加大。我们将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有效措施,让老师们走出校门、国门,开阔眼界,开拓视野。
4、资金投入方面,我们将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硬件建设力度,争取硬件达到创建标准。
各位领导,我们将借青岛市现代化学校建设的东风,创新工作方法,开拓工作思路,加大投资力度,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现代化学校而继续努力。
莱西市南墅中学
2013年10月
第三篇:赣榆县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自评报告2011.12.03.12时
赣榆县教育现代化建设自评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现在就我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16项核心指标的达成情况作以汇报。
指标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3-5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达90%以上。
近三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均达96%以上。2011-2012学年,全县本地户籍学前三年适龄幼儿数为40871人,在园幼儿数为39402人,其中,非本地户籍57人,另有64名本地户籍幼儿在县外入园,本地户籍幼儿入园率为96.42%。
一是目标考核推动。从2007年起,每年均出台†赣榆县幼儿园招生工作意见‡,公布各镇适龄儿童出生数和应招生数。各镇的学前三年入园率完成情况,列入县政府对镇目标考核工作中。今年初又出台了†赣榆县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列入全县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并逐步将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二是布局调整拉动。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加上新生儿逐年减少,2008年以来,我县先后撤并了51个办园规模小、质量差、效益低的农村幼儿园,优化了幼儿园布局。同时,将中心幼儿园建设作为改善办园条件的重中之重,为全县所有公办幼儿园配齐、配足幼教设施设备,使幼儿园的入园率稳固提高。三是
知书以及社会走访等形式,加大†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控辍保学是政府工作目标‛、‚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家长应尽的义务‛、‚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权利‛等观念,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强化目标引导。把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成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落实镇、村责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通知书制度,规范落实省、市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进一步增强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使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成为家长自觉自愿的行为。三是强化兴趣引导。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使适龄少年儿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校成为孩子心中向往的场所,让‚我要上学‛成为孩子心中强烈的愿望。
2.提供有力保障,让适龄少年儿童能上学。一是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科学划分施教区,逐步推进资源的均衡配臵,努力实现学生就近上好学的目标。二是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在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减免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县政府教育助学金、开展爱心捐助等活动,确保适龄少年儿童不因贫失学。三是重视对学困生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工作,使这部分学生能够融入班级‚大家庭‛。
发展奠定基础,为毕业生升学夯实基础。
2.加快提档升级,适度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大力实施高中段学校建设,规模发展8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不断提高初中毕业生容纳能力。高度重视星级学校创建,加快高中段学校的提档升级工作,目前,县内所有高中段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均达到省定标准,极大地满足了县内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需求。
3.落实目标责任,强化招生政策保障。健全招生制度,落实政策规定,不断优化招生考评机制。坚持目标引领和任务驱动,周密制定招生计划,严格按计划、按志愿招生,严格控制择校生比例,严格落实‚三限‛政策和热点高中招生指标生分配政策,做到目标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保证招生任务的落实。严肃招生纪律,确保招生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积极落实各级助学免费政策,想方设法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捐资助学,确保初中毕业生无一人因贫失学。
指标四: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19周岁人口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比例)达50%以上。
三年来,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均达50%以上。2011年,全县 19周岁人口总数18304人,其中4918人升入普通高校,1008人就读各类成人高校,41人参加对口单招,581人升入五年高职院校,3501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入学率为 54.9%。
工作获市‚目标管理优秀奖‛。
指标五:每个乡镇(街道)具有适应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0%以上。
全县建有18个镇级社区教育中心,共有专职工作人员197人、兼职教师679人、社区教育志愿者22640人;另依托县中专校建立社区培训学院。2010年从业人员438766人,培训人数232347人,培训率达52.95%。
目前,全县有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2个、省级社区教育中心3个、市级社区教育中心6个、省级农科教示范基地4个、市级农科教示范基地13个。各社区教育中心均建有信息服务网站,其中省级2家、市级16家。宋庄镇、金山镇分别于2007年、2009年被表彰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学校,2007年青口镇被批准为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区,2010年我县被确定为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区。今年6月,罗阳镇岭灶村被授予江苏省首批社区教育示范社区,今年5月我县又被省政府确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
1.加强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赣榆县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教育委员会,各镇积极完善并落实社区教育岗位责任制度、领导例会制度,认真制定并落实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计划,统筹安排社区教育工作,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全县社区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进县。
3.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培训体系。充分挖掘科技、医疗、教育、文化等行业人才资源,组建了一个以成人教育中心校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培训教师和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为主体的教师资源库。师资队伍满足了全县社区教育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全县有多名社区教育工作者被表彰为国家、省、市社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健全社区教育网络,充分利用镇社区教育资源,构建了适应居民终身学习的信息化教育平台。全县社区教育培训突出了七个工作重点:一是对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二是实施中青年农民学历技能双提升计划,培养新型农民;三是对企业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及再就业培训;四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休闲、娱乐健身活动;五是加强对弱势人群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生存技能;六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七是充分发挥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的示范、引导、辐射作用,通过建设‚基地+公司+农户‛的教育培训服务链,广泛开展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的种植、养殖业培训,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采用‚短、平、快‛的方式,对广大农民进行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培训,为农民致富服务。
指标六:困难群体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资助体系健全;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
系。投入1000多万元,高标准异地迁建了赣榆县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训练提供了优雅的学习环境、良好的生活条件,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县特教校有8个聋哑班73人,2个学前培智班48人,2个康复班33人,合计在校生154人。
3.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确保同等条件入学。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明确接收安排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办法,保证所有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地居民子女同等条件入学,接受同等的教育,让家长放心、学生欢心。全县共有流动人口子女入学508人,其中中学100人、小学408人,入学率达100%。
指标七:幼儿园均建成省标准幼儿园,其60%建成“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全县现有幼儿园61所,其中公办园35所,民办园26所;另有70个办园点。目前,61所幼儿园均为省合格幼儿园,其中40家已创建为省优质幼儿园,省优比例达到了65.6%。70个办园点均达到江苏省农村合格园标准。
一是抓硬件投入。省2007年启动优质园评估、2008年实施农村合格园工程以来,我们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先后出台了†赣榆县农村合格园建设实施方案‡、†2008—2010年学前教育发展实施方案‡,按省优质园标准明确各镇的创建任务并序时推进。三年内,县、镇、学校及民办园用于创
1教育的均衡发展。
指标八:小学初中(含民办)的办学条件均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初步建立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
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注重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全面达到省标准化建设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已初步建立。
1.硬件建设不断加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先后实施了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项配套‛、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和中小学校舍安全等工程建设,极大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近年来,又进一步实施了城区学校联动工程和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工程,不断放大了优质学校效应。今年,总投入1.3亿元为全县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小学科学实验室配备114套设备,通用技术实验室配备5套器材设备,配备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器材557 套,橱柜1870个,小学课桌凳27511套,篮球架74副,乒乓球台380副,图书81.2万册,新建塑胶跑道21.6万平方米。目前,全县小学生均占地面积 39.9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6.67平方米,生均图书24.63 册(含4册电子图书);初中生均占地面积 44.7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31.优化高中布局,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效应。制订了†赣榆县高中学校布局规划方案‡并分步加以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普通高中教育布局,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实施星级高中创建工程,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2008年以来,先后创建省四星级高中2所、三星级高中1所,4所高中通过省星级高中复评。其中,2009年,投资1.8亿元,在赣榆新城区异地迁建赣榆县第一中学,2010年成功创建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今年,城头高中投入了1600万元用于创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青口四中投入2300万元用于创建省三星级普通高中。这两所普通高中已于今年10月下旬顺利接受了省现场评估。
2.坚持体制创新,促进职业教育跨越发展。一是成功进行了县城职教资源整合工作。实施了县城地区十校联动工程,将县职业中学、电大、进修学校、卫生学校、建筑学校、商业学校、会计学校、少儿体校、粮食学校、工会职工学校合并,组建为县职教中心,并先后创建为省合格职教中心、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省四星级职业学校、省重点技工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职业学校,又被评定为江苏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二是成功进行了职成教一体化试点工作。金山中专作为江苏省第一所实施‚职成教一体化‛办学的农村职业学校,立足为‚三农‛
5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互相沟通,具有赣榆特色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
1.强化规范管理。我县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了†赣榆县教育局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方案‡、†‚规范学校管理、创建和谐校园‛实施方案‡等文件,转发了†江苏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考试问题的通知‡、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中小学生早晨到校时间和在校学习活动时间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全县中小学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着力做好‚三个控制‛,即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控制学生作业量、控制考试次数,确保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家庭作业总量分别不超过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为落实规范办学行为,教育局多次组织督导室、中教科、初教科等职能科室进行督查。2010年,海头高中代表连云港市接受了省第一批四星级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督导,该校在落实‚五严‛规定、打造高效课堂、突出海洋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独特亮点得到了督导组专家的充分肯定。
74.强化德育工作。从常规抓起,从小事抓起,从活动抓起,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的德育模式,夯实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加大班主任队伍建设,近三年培训班主任2600余名,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主任管理班级、进行德育教育的能力。充分挖掘德育基地和各种实践活动基地的育人功能,利用‚抗日山烈士陵园‛、‚刘少奇故居‛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确定了石桥中学青少年活动基地、沙河二小农家故院、柘汪二小行知苑、海头高中海洋文化馆、赣榆县规划馆等17家单位为县级青少年活动基地,育人平台逐渐扩大,育人效果明显。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与四城同创同行,展时代少年风采‛假日主题活动、‚小手拉大手,文明你我他‛主题教育等活动,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着力开展德育创新研究,大力推行针对性强的‚微型德育课‛,积极进行德育课程的改革探索。全县27所学校被授予市级以上‚文明学校‛、‚和谐校园‛和‚德育先进校‛称号,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5.强化学校评价。在新的形势下,改变了过去单一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做法,强化对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德育工作、课程实施、师德建设、教学管理等情况的全面评价,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小学学校综合评估细则‡、†初级中学学校综合评估细则‡、†教育工作目标考核方案‡、†教学工作视导、9育厅‚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对全省八年级、三年级部分学科进行了学业质量测试,我县八年级各学科学业质量测试优秀率均高于全省优秀率,三年级的语文、数学学科各项测试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在第四届‚智运杯‛全国青少年国际数棋技能展示活动中,我县3支代表队分别获得全国总决赛冠军和2个团体对抗赛一等奖,县教育局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2010年我县还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国学经典教育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指标十一: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0%,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5%,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比例达50%以上。
我县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来抓,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县中小学专任教师为10975人,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自2001年始,全县实施了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
1.注重人文关怀。实施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对边远地区中小学的教师进行补贴,中学、中心小学教师每人每月补贴100元,村小教师每人每月补贴140元。2009
1为‚连云港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第二层次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的共144人。积极走科研兴教之路,‚十一五‛期间被批准立项的课题达72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7项、市级课题200余项。全县呈现出校长、名师主持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的浓郁科研氛围。
3.注重师德建设。先后出台†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党群共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廉政建设的通知‡等文件,举办全县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征文评比和演讲比赛,组织师德宣讲团在全县分片进行巡回报告,开展‚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评选表彰师德模范、师德标兵。2009年编写反映我县优秀教师成长历程的†杏坛回望秀成堆‡,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报道了我县教师谢绝‚谢师宴‛的事迹。
指标十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教育城域网与辖区内大部分学校实现光纤连通,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中心小学、初级和高级中学校校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2065万元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全县实现城域网与学校光纤连通。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校校建有校园网,校园网具有行政办公、电子
3训累计达1.2万人次,先后组织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培训、信息技术学科有效教学专题培训、‚数字化校园‛建设专题培训、‚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教学光盘应用培训、信息网络安全继续教育培训、教育城域网教学资源与应用系统使用培训、专题学习网站设计开发与应用培训等各类信息化培训。开办教育博客平台,已发展博客用户4000多个,发表博文45000余篇。先后组织校园网站评比、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论文评比、课件制作评比、网络环境下优质课评比和教师博客评比等活动。全县现有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示范校8所,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4所,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4所,20多项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均取得显著成效。
指标十三: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我县始终坚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臵,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国家、省†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成立了赣榆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5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苏教财“2011”24号)中,我县教育经费投入各项指标均达到法定增长要求。
3.教师工资水平稳步提高。2004年县财政局出台了†关于印发„赣榆县工资统发管理办法‟的通知‡。从2005年起,乡镇教师工资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全部由县财政统一发放。2009年县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县人事局等部门†赣榆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从2009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并于2010年2月将2009年绩效工资全部兑现到位。2009年,我县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后,全县教师平均工资为29387元,公务员平均工资为29139元;2010年,全县教师平均工资为30887元,公务员平均工资为30639元。教师年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水平。社会保险办理率为100%。
4.教育经费监管科学有效。2006年成立‚赣榆县教育结算中心‛,对全县学校的经费实行‚校收、县管、校用‛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保证了教育经费的专款专用。加强学校经费和资产管理,出台†赣榆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赣榆县中小学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赣榆县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有效地规范了经济运行秩序,提高了教育经费投资效益。
指标十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7办学条件要求,今年投资1.3亿元确保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装备达到省二类标准,实现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
三是实现师资力量基本均衡。县政府于2006年出台†赣榆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力促进了城乡师资力量的均衡。一是新招聘教师原则上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2007—2009年先后从高校毕业生中聘用英语教师180人、音体美教师120人,全部充实到边远地区中小学,优化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二是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优先推荐农村教师参加;三是县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边远地区教师的交通、生活予以补助,鼓励他们扎根基层;四是启动了边远地区教师住房条件改善工程;五是全面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大力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臵;六是加快对农村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激励,对农村骨干教师在职称评审、教师考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积极做好省‚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广泛开展县内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全县各类优质学校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我县城乡和校际之间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2010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选派‚三支队伍‛到农村开展扶贫支教送医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局制定并实施†赣榆县百名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及农村教师到县城学校挂
9制度、教育收费检查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规范收费行为,全程阳光操作,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项目标准,严格操作程序,严格检查监督,及时在赣榆县教育城域网上公布各类招生信息,高中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赢得了社会的好评。2008年,我县被评为‚江苏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
二是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县教育局成立了贯彻†管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详细制定并贯彻†管理规范‡的实施方案,确定2007年为‚规范管理推进年‛,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通过学习宣传†管理规范‡,明确办学思路;通过创建†管理规范‡达标校、示范校,促进规范办学。2009年全省深入开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意见‡,成立了县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意见‡的实施方案,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项督查,教育系统自上而下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将规范办学行为工作纳入各项检查考核之中,取得显著成效,保证了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是规范招生管理。历年来各类学校招生工作中,我县认真贯彻国家招生政策,规范招生行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严格执行按施教区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不设重点校、重点
1建立健全了全县中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教育局与学校每年签订†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依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安厅†平安校园建设标准‡及†中小学安全管理办法‡,制定了†赣榆县中小学校园标准化安全管理办法‡,对校园安全管理统一了标准。各校根据†标准化安全管理办法‡,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并严格落实,做到了有据可依,有条不紊,分工到人,责任靠身,促进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定期检修,加固校舍。近年来,县政府加大投入用于校舍安全建设,并从2009年6月起按国家和省市要求,积极组织实施为期八年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出台了†赣榆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办法‡(赣政办发“2009”47号)、†赣榆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管理办法‡(赣校安办“2011”1号)、†赣榆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赣校安办“2011”2号)等文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可靠。2009年,在省教育厅下达食宿改善工程1398万元的基础上,县财政安排专项配套经费981万元,建设了30个项目,经省教育厅专项验收奖励我县190万元。2010年初,对全县中小学校舍进行了鉴定,目前已完成新建、加固校舍约35万平方米,获省专项补助及奖励3564万元。2008年以来,我县累计用于校舍维修经费(不含新建)约1亿元。
3.消除隐患,净化环境。为净化学校及周边育人环境,334-
第四篇:教育管理年工作自评报告
自2010年3月,我校按照区教育局和开发区教育总支的安排,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教育管理年系列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关于开展2010年“教育管理年”活动的指示精神,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近一年来,我校各项工作按照预期目标进行,富有成效,教育管理年活动极大地规范了我校教育教学行为、入学招生行为、收费行为、师德行为,学校管理水平更上了一个新台阶,师风学风进一步优化,校容校貌明显改善。按照上级要求,我校对照2010年教育管理年自查自评标准,深入细致地开展自查自评活动,梳理教育管理年活动各个环节,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科学评价。
一、自查过程与结果
1、组建自查自评领导小组。我校十分重视教育管理年活动的自查自评工作。根据区教育局和开发区教育总支的要求,我校于2010年3月成立了由邓立志校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为成员的“教育管理年活动自查自评领导小组”,并由张传东同志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自查自评工作。自查自评小组在邓校长的领导下,认真学习了有关教育管理年活动自查自评的文件精神,掌握评估要求。在2010年11月,按照工作日程表的安排,我校开展自查整改活动。
2、教师自评。全体教师对照“四个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深入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细致剖析自身的不足,并撰写自查报告。
3、中层干部自评。学校中层干部对自己所主管的工作进行反思,查漏补缺,发现问题立即上交学校行政会,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4、开展民主恳谈,广泛征求意见。我校组织召开民主恳谈会,邀请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会议,面对面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征求到的意见要进行认真汇总梳理。查找学校在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四个规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5、整体工作自查剖析。学校整体工作中查找问题,对照教育管理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全面、客观地分析现状,自查自纠,同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和工作程序,完善提高。
6、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在第三阶段的整改活动中,我校开展了校长与中层管理人员、教师交心谈心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概括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工作的实绩,并对照教育相关的方针政策、教育规范化管理有关规定,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提出整改意见和工作措施,围绕“四个规范”的要求进行整改;
7、开展第三方评议工作。2010年10月,我校召开了第三方评议小组会议,请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了评议。
在《2010教育管理年黄陂区中小学“四个规范”10个问题落实自查自评记分表》的具体评估中,我校13个班得分均在90分以上;《2010教育管理年黄陂区中小学“四个规范”10个问题落实自查自纠实得分统计表》的评估中,我校综合得分93.6分。自查自评的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规范学校各项工作。从认识和实践中寻找差距与不足,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促进教育教学科学化、规范化。以自评促整改,以整改促提高。通过自查自评整改活动,我校的规章制度更趋完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进一步理顺了各科室工作关系,充分发挥我校教师在民主管理学校中的作用,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
二、经验和做法
教育管理年活动重在落实,重在成效,重在变化,为此我校严格管理,细致部署,层层抓落实,全面提高了我校中层干部、教师的教育政策水平、教育行政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了教师内在的综合素质,增强了法律意识和依法执教的观念,端正了办学思想,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出现了学校领导与教师凝心聚力抓管理,一心一意促规范,为创教育规范管理合格、优良学校而努力工作的良好局面。
1、依法治教,规范办学。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四个规范”的要求,依法治教,无乱收费、班额超编和办重点班现象,办学行为趋向规范化、法制化。我校课程体系在课程改革中逐步完善,课程设置及开齐开足情况符合要求,减负文件精神得到落实,阳光体育行动蓬勃开展。适龄儿童就近免试入学原则得到了落实,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师德师风优良。
2、狠抓常规,提升素质。我校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坚持把教学规范管理作为整个管理的核心环节来抓,以教学为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步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了教学评估、质量检测与分析的有效机制,出台了学校教学管理系列制度、教师绩效管理评估制度。通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课题研究、论文评比、案例评析、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试课、听课评课等形式进行“校本教研”活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真正落实到位,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
3、搭建平台,开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渠道。我校开展教师论文评比、优质课评比、演讲比赛、教师综合技能比赛等活动,既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4、开拓思路,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我校开展了体操比赛、体操比赛、朗诵比赛、拔河比赛、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并利用班会、晨会、升旗、广播、板报、学生大会等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理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品行教育和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理想信念、公民道德、民主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成效显著,学风、校风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三、问题和整改
通过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我校在2010年11月自查整改,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1、教育教学制度执行不力。我校各部门均制定了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极大地规范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入学招生、收费、师德等行为,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我校部分领导观念薄弱、不能雷厉风行,导致制度在执行中打了折扣。
2、课外作业极大减少。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减负”过度,不布置作业或者随意布置简单作业现象突出,导致教学知识点出现断层、基本能力训练点不能落实。
3、阳光体育运动形式单调,学生热情减退,参与积极性不高。
为此,我校针对以上问题,自查自评领导小组认真梳理、研究,确定整改重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弥补不足,务求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1、我校重新修订了系列制度。各科室岗位职责、安全工作制度、卫生工作制度、各科室管理工作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招生入学制度、收费管理制度、师德建设制度、教师工作评价方案、教师绩效考核评估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在教师会上予以通过和实行。
2、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建立学校中层管理人员的量化考核和民主评议制度,每月对中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进行评议,因此,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工作更加热情,制度执行严格,学校管理更加规范。
3、教学常规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教学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质量要求。严格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指导并规范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加大教学常规的检查力度,扎实抓好各个教学环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继续组织教师开展体艺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学生的爱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根据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辅导教师奖励。
5、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管和督导。定期组织跳绳、拔河、踢毽子、篮球、体操等比赛,以比赛促进活动的全面开展、有效开展,并将阳光体育运动纳入优秀班级评比和体育课评价体系中来。
整改出成效,自评促提高。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校严以治校,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狠抓教育教学工作,推行艺术和特长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立足于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近一年来,领导班子团结创新、教师敬业优良、校园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课外活动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多彩,教风学风校风优良,体艺特色彰显。
我校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以教育管理年为契机,促进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五篇:教育管理年工作自评报告
近一年来,我校各项工作按照预期目标进行,富有成效,教育管理年活动极大地规范了我校教育教学行为、入学招生行为、收费行为、师德行为,学校管理水平更上了一个新台阶,师风学风进一步优化,校容校貌明显改善。按照上级要求,我校对照2012年教育管理年自查自评标准,深入细致地开展自查自评活动,梳理教育管理年活动各个环节,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科学评价。
一、自查过程与结果
1、组建自查自评领导小组。
2、教师自评。全体教师对照“四个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深入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细致剖析自身的不足,并撰写自查报告。
3、中层干部自评。学校中层干部对自己所主管的工作进行反思,查漏补缺,发现问题立即上交学校行政会,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4、开展民主恳谈,广泛征求意见。我校组织召开民主恳谈会,邀请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会议,面对面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征求到的意见要进行认真汇总梳理。查找学校在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四个规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5、整体工作自查剖析。学校整体工作中查找问题,对照教育管理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全面、客观地分析现状,自查自纠,同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和工作程序,完善提高。
6、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在第三阶段的整改活动中,我校开展了校长与中层管理人员、教师交心谈心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概括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工作的实绩,并对照教育相关的方针政策、教育规范化管理有关规定,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提出整改意见和工作措施,围绕“四个规范”的要求进行整改;
7、开展第三方评议工作。2012年10月,我校召开了第三方评议小组会议,请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了评议。
自查自评的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规范学校各项工作。从认识和实践中寻找差距与不足,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促进教育教学科学化、规范化。以自评促整改,以整改促提高。通过自查自评整改活动,我校的规章制度更趋完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进一步理顺了各科室工作关系,充分发挥我校教师在民主管理学校中的作用,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二、经验和做法
教育管理年活动重在落实,重在成效,重在变化,为此我校严格管理,细致部署,层层抓落实,全面提高了我校中层干部、教师的教育政策水平、教育行政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了教师内在的综合素质,增强了法律意识和依法执教的观念,端正了办学思想,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出现了学校领导与教师凝心聚力抓管理,一心一意促规范,为创教育规范管理合格、优良学校而努力工作的良好局面。
1、依法治教,规范办学。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四个规范”的要求,依法治教,无乱收费、班额超编和办重点班现象,办学行为趋向规范化、法制化。我校课程体系在课程改革中逐步完善,课程设置及开齐开足情况符合要求,减负文件精神得到落实,阳光体育行动蓬勃开展。适龄儿童就近免试入学原则得到了落实,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师德师风优良。
2、狠抓常规,提升素质。我校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坚持把教学规范管理作为整个管理的核心环节来抓,以教学为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步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了教学评估、质量检测与分析的有效机制,出台了学校教学管理系列制度、教师绩效管理评估制度。通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课题研究、论文评比、案例评析、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试课、听课评课等形式进行“校本教研”活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真正落实到位,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
3、搭建平台,开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渠道。我校开展教师论文评比、优质课评比、演讲比赛、教师综合技能比赛等活动,既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