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职责
【发布单位】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发布文号】工商企字[1996]第1号 【发布日期】1996-01-02 【生效日期】1996-01-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外商投资企业
登记管理工作职责有关问题的通知
(工商企字[1996]第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进一步明确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管理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作职责和事权划分,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根据《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外商投资企业授权登记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现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其授权的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工作的职责、权限问题通知如下:
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实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管理和授权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管理的原则。各被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行使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职权,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同时接受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指导和监督。
(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是全国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领导机关,负责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法规规章和总体规划的制定、政策法规规章解释、统计汇总、证照印制工作;负责全国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年度计划拟制、工作考评、干部培训等工作;负责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登记和授权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登记管理。
(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状况,对具备规定条件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实行直接授权和委托的方式,授权或委托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授权或委托范围内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登记管理。
(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被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中不按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依法行政、超越职权、弄虚作假和消极懈怠等行为。可以作出如下处理决定:
1、撤销被授权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不适当行政行为;
2、责令被授权工商行政管理局撤销、变更或改正其不适当的行政行为;
3、通报批评或要求、建议有关部门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刑事责任;
4、收回对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授权或委托。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是本辖区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业务领导机关,负责本辖区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资料汇总;负责本辖区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计划拟制、工作考评、干部培训等工作;负责制定或参与制定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负责对授权登记管辖范围内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登记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具体组织本辖区被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展工作,并及时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报告工作情况。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中不依法行政、超越职权和弄虚作假的行为,可以做出如下处理决定:
1、撤销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不适当行政行为;
2、责令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撤销、变更或改正不适当的行政行为;
3、在管辖区内通报批评或建议有关部门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4、建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收回全部或部分授权。
(六)被授权市(省辖市,下同)工商行政管理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监督管理工作。被授权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行政管理的范围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汇报工作,有下列情况时,可以直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报告:
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时规定的情况出现;
2、企业名称登记管理、信息统计资料管理等有关专项工作程序规定的情况;
3、执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专项调查任务;
4、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做出不适当决定;
5、重要、特殊情况发生,被授权工商行政管理局认为应及时或首先报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
(七)对各被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监督管理中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由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
二、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具体部署工作可采取统一部署和分层次部署相结合的方式。
(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注册局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整体工作要求,提出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要点或计划。
(九)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整体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要求。
(十)各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机关均应执行的国家有关政策,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各被授权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部署,发文主送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抄送其他被授权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具体贯彻执行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布置安排。
(十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按照计划召开有关部署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会议。会议主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参加。会议决定的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具体布置。其完成情况,列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考评内容。
(十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督促下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及时完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交办的工作任务。
(十三)各被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登记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应向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请示。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答复的,直接答复;无权答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请示或转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一般不越级答复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请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答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具体落实。
上述请示和答复应采取书面形式。
(十四)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召开有关布置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会议前,应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报告;会后,应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交会议书面总结。
(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在每年一月份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报送上年度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总结、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情况分析和本局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主要文件汇编。
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授权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登记管理的同时,明确其登记管辖范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授权范围,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改变。
(十六)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具体负责下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地区)企业的登记管理:
1、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颁发批准证书的外商投资企业;
2、外国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外资银行、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保险公司和财务公司,在华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承包中央项目的工程或经营管理的外国(地区)企业;
3、外国(地区)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传播媒体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办事机构;
4、其他应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可以根据申请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具体情况,将核准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书面委托已被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
(十七)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被授权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登记管辖范围,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具体授权执行。
(十八)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辖权限不明确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意见,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决定。
四、被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应按照统一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对本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年度检验。
(十九)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结合本地区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规定的年检工作开始前对本地区的年检工作进行具体布置,提出年检工作的重点和要求。
(二十)被授权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在每年4月30日前,向上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报送年检工作总结分析、外商投资企业年检统计资料及有关材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在5月30日前,将本辖区外商投资企业年检总结汇总材料及有关材料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十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试行)》,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但涉及范围广、案情复杂的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案件,应在处罚之前征求原登记机关的意见。责令停业整顿和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只能由原登记机关作出。
五、各被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在计算机管理中建立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数据库,发挥查询、统计、分析和电脑化监督管理的作用。积极支持和促进计算机网络建设。(二十二)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可以采取计算机联网或按期报送软盘的办法,汇总本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情况,建立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数据库。具体办法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作出统一规定前,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
(二十三)各被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应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报送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数据库。
(二十四)各被授权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月底前,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报告本局上一季度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六、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涉及外资的各类证照,采取统一印制、分级管理的办法,加强对未颁发的空白营业执照的管理。
(二十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印制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登记证、注册证和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人员的工作证,并按照计划发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在每年一月份制定营业执照使用数量、领取办法的计划,并报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十六)省、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本地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决定采取上述三种形式之一领取和管理营业执照,并及时报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由省、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领取,根据计划向本省、自治区内被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发放;
2、由省、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领取部分被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所需营业执照,其他被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直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
3、各被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别直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
(二十七)各被授权的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机关应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报告营业执照发放使用和管理等情况。
七、各级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机关要加强工作的联系和协调。
(二十八)各被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总结、分析、情况反映、报表等文字材料,在报送省、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同时,应抄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报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应同时抄报本省、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本通知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被授权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遵照执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已发布的通知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照本通知执行。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法律知识意见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若干
【法规名称】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颁布部门】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查看
【发文字号】 苏工商外[2004]301号
【颁布时间】 2004-08-11
【实施时间】 2004-08-11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省各直属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促进我省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根据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外商投资的有限公司登记适用《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行政法规对其登记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的原则,结合我省具体情况,特提出工作意见如下:
一、不再受理外商投资的有限公司办事机构的设立登记申请,原已设立的办事机构期限届满后应当办理注销登记或变更为分支机构,其存续期内的变更登记仍正常办理。
二、外商投资的有限公司增设或撤销分支机构,依法直接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被授权局申请办理登记手续,无须其母公司登记机关核准。
非本省注册的外商投资有限公司登记机关的核转函,亦不作为其在本省设立分支机构的必要条件。
外商投资的有限公司在外省增设或撤销分支机构的,公司登记机关可向拟设分支机构所在地登记机关出具一便函(见附件)。
三、“投资总额”不再作为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事项。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登记机关对合营企业合同、章程的执行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因此,投资总额是否符合有关专门规定,应是登记机关对企业监督管理的内容。
四、外商投资的有限公司出现下列事由之一时,应向登记机关提交《备案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办理备案手续。登记机关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准予备案决定;登记机关认为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作出不予备案决定。
1、章程修改;
2、董事、监事、经理变动;
3、每期出资实际缴付后;
4、外资企业将其财产或权益对外抵押、转让的。
因登记事项变更而出现上述第1、2项备案事由且一并申请的,登记机关应简化备案程序,免予申请人提交《备案申请书》,在作出是否准予登记决定的同时,作出是否准予备案决定。
五、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分支机构必须报经审批的,在登记前应办理审批手续,没有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可以直接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分支机构。
六、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依照章程规定自主申请增加一般经营项目。
七、外商投资有限公司的章程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后生效。登记机关在审查、受理申请材料时,若发现其章程中与登记事项有关的内容记载不符合《公司法》或“三资法”有关规定的,应当作“申请材料不符合法定形式”处理。即要求申请人修改后,报审批机关重新批准。
八、设立外商投资的合营、合作企业,申请人应当自收到批准证书之日起三十日(或一个月)内申请登记。若申请人超过上述期限,但尚在批准之日起90日内,持未经审批机关确认效力的批准证书申请设立登记的,由全体出资人书面说明逾期三十日登记的原因后,登记机关不应当拒绝审查、受理其申请。
若申请人自批准之日起90日后申请设立登记,登记机关应当作“申请材料不符合法定形式”处理。即要求申请人报审批机关确认原批准证书的效力或另行报批。
根据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批准证书时效仅适用设立登记。
九、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中涉及国有产权转让的,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凡经外商投资企业审批
机关批准的国有产权转让,申请人无须向登记机关提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关的批准文件,但申请人提交的验资证明应符合《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国家工商总局2004年第11号令)的要求,否则,作“申请材料不符合法定形式”处理。
十、外商投资企业有权自主确定住所。公司住所是公司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并非生产经营场所。外商投资企业设立时大多以拟征用土地所在地作为住所,不仅难以提交“符合法定形式”的登记材料,而且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给登记监管工作带来障碍。因此,只要申请人提供的公司住所证明足以证明公司对其住所享有使用权即可。
十一、人民法院要求登记机关协助冻结或转让外商投资有限公司股权的,登记机关应当协助执行。
对协助冻结股权的,执行期限以协助执行通知书载明的期限为准。执行通知书未载明期限的,以6个月为限,并告知相关法院。法院提供新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后可续冻。
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以拍卖、变卖或其他方式转让给债权人或第三人,并要求登记机关协助执行的,登记机关应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冻结或强制转让股权问题的答复》(工商企字[1999]第143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按变更程序操作,由申请人提出申请,并且要提交符合法定形式的变更登记材料。
十二、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变更登记中应提交的材料之一为“公司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若公司申请变更登记时,债权人要求公司清偿的债务和未要求清偿的债务都已清偿完毕,则提交公司债务清偿完毕的说明;若申请变更登记时,公司债权人要求清偿的债务和未要求清偿的债务尚存,则应提交相应的担保情况说明。该担保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公司股东。
十三、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企业登记申请材料的目录由国家工商总局公布,在国家总局尚未公布新的提交材料目录前,各被授权局应根据《行政许可法》精神,结合国家工商总局现行公布的提交材料目录和2004年第9号令、第10号令、第11号令、第12号令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便函(略)
二00四年八月十一日
第三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登记和监督管
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工商个字〔1999〕2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宪法修正案》),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的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工作职责
1、党的十五大和《宪法修正案》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确认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认真学习,完善、准确地理解其精神实质,紧紧围绕“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工作。
2、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三定”方案的精神,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明确个体私营经济登记与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切实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登记与监督管理工作。
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私营经济引导发展和监督管理的辩证关系,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坚决克服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管理、重登记轻管理和重收费轻管理的倾向,逐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监督管理上来。通过加强登记管理与监督管理,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加强调查研究和建章立制,为政府宏观决策和个体私营经济监督管理服务
1、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全面及时地掌握个体私营经济登记注册、监督管理和发展趋势等情况。对私营企业购买、兼并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清理“假集体”,农村专业村中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以及新兴行业的登记和监督管理等重要问题,要下力气调查研究,不断规范、改进登记与监督管理工作。
2、要做好个体私营经济登记管理、监督管理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为党和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为改进和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服务。
3、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对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依法登记和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具体办法。以《宪法修正案》为依据,配合有关部门,清理、修订、制定有关个体私营经济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逐步完善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保障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
三、强化个体私营经济登记管理工作,把好市场准入关
1、要坚决贯彻执行《公司法》及其登记管理条例、《合伙企业法》及其登记管理办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及其登记管理办法,认真贯彻《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和《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做好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特别是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的登记注册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登记管理的指导工作。
2、要依法核准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明令禁止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的行业、商品和服务以外,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不受其他限制。登记机关应当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类别名称核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范围;对于行业分类标准以外的新类目,应当本着有利于发展经济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原则,予以核定。
3、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有关登记注册前置审批的规定。对一些地方和部门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增设或取消前置审批的有关规定,不得作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的依据。
4、要认真规范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的登记管理行为。私营企业购买、兼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原企业注销、新企业设立登记手续。申请登记时,必须提交下列文件:有审批权限的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同意出售方案的意见;具有法定资格的评估机构出具的企业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和土地使用权的评估报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者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办公室出具的产权界定和转让的确认文件;企业转让协议;登记管理法规及有关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5、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继续积极慎重地清理名为集体实为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假集体”企业。“假集体”转为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与设立登记时,除应当提交登记管理法规及有关规定要求的文件外,还必须提交界定“假集体”产权归属的证明文件;“假集体”企业与挂靠单位双方自愿解除挂靠关系的协议书;有集体财产的,应提交集体财产处置的证明文件。
6、继续采取各种形式,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要热心为下岗职工自谋职业提供政策法规的咨询服务;优先受理、及时办理下岗职工申办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手续,并在一年内酌情减收、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市场管理费。
7、鼓励农民利用农村人力和资源优势兴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对边远贫困农村的农民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备案后允许其试营业六个月,试营业期间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市场管理费。对以营利为目的,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商品率较高的农村种植、养殖和捕捞专业户,各地应当继续进行工商登记工作试点。
8、加强对私营企业名称和个体工商户字号的管理。名称和字号必须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汉字,不得含有外国文字、汉语拼音字母和非汉语数字,不得使用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语言文字。对已登记户的字号和名称要进行清理,该变更的及时予以变更;对新登记户的字号和名称要严格审核。
9、加强对营业执照的管理。要严格依法核发营业执照。自2000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启用《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各地要按照要求做好核发新照和换照的工作。允许申请从事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期限的临时经营,核发加盖“临时”字样印记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合伙企业、独资企业不得核发法人营业执照。
四、加强对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监管,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1、加大私营企业检验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力度。对年检、验照所提交的文件要严格审查,对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重点检查、查处虚假出资、抽逃资金的行为;对参加年检、验照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分别按不低于10%和5%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不按规定参加年检、验照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各地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收取年检费用,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者搭车收取其他费用。
2、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登记事项及经营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重点查处擅自改变经营场所、超经营范围经营等违法违章行为;要定期进行亮照经营的检查,重点查处伪造、涂改、出租、转让营业执照等违法行为;要及时清理“三无”私营企业。
3、强化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对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餐饮、食品加工、印刷、旅馆、娱乐服务、居民服务业以及资源开采、废旧物品回收等行业进行重点监督管理,打击和查处以次充好、劣质服务、价格欺诈、非法印制以及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
4、加强重点地区的监督管理。加强对繁华商业街、旅游景区、学校周边、车站码头以及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监督管理,重点查处侵犯、损害消费者权益以及各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专业村中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监督管理,重点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
5、加强对无照经营的综合治理。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公安、税务以及城建、交通、市容、卫生等部门,对无照经营进行综合治理。对无照经营坚持疏导与取缔相结合的原则,对符合登记条件的,要引导教育,限期办照;对不服管理拒不办照的,坚决予以取缔。
6、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对个体、私营粮食加工厂(点)和个体、私营粮商进行清理整顿,严禁个体、私营粮食加工厂(点)和粮商采取任何形式向农民私购粮食,对违反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规定的要严肃查处。
7、改进监督管理工作方法。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监督管理,要做到登记事项的监管与经营行为的监管相结合,年检、验照、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管相结合,行政处罚与预防教育相结合。此外,一些地方实行的监管工作回访制和巡查制,是监管工作的两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学习和推广。
8、完善监督管理的社会监督机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利用向社会公布的举报投诉电话,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社会监督,对群众的举报、投诉,要及时、认真处理。
五、切实加强对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工作的指导
1、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三定”方案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监督、指导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同时,指导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做好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关工作。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的工作,要在政治上关心、组织上保障、工作上支持。要及时向协会传达党和政府有关方针、政策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个体私营经济的具体要求,指导协会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协助政府监督管理个体私营经济的助手作用。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1、加强管理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登记和监督管理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工作培训,使广大管理干部熟悉并自觉执行党和国家有关个体私营经济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勤奋工作、廉洁自律,提高办事能力和工作效率。要利用各级现有的培训中心及大专院校,举办在职干部培训班,同时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
2、要严格依法行政。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个体私营经济的法律法规,不得随意“变通”、“突破”或者“简化”;要秉公执法,特别要注意克服执法中的随意性;要文明执法,讲究工作方法,杜绝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要建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同时自觉接受被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3、要加强基础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各地要在规范化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推广个体私营经济登记和监督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登记注册、档案管理、日常监管、收费和管理分离、内部职责分工和目标责任制等制度。为保证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到位,提高办事效率,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快实现计算机管理和联网。
一九九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和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和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4年11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外经贸委(厅):
近年来,外商来华投资迅速增加,投资领域不断扩大,对缓解我国建设资金紧张状况;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有的地方在举办外商投资企业时。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有的地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随意对外商承诺优惠条件;有的地方对国有资产估价偏低,占外商合资或以股权的形式出售给外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合营中方或外方不认真执行合同,登记注册后,迟迟不投入认缴的注册资本。为正确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现就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和登记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审批机关和登记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审查,出资检查,违章违法行为查处等工作,认真检查外商投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
二、对使用国有资产与外商合资、合作举办企业或以出售部分国有资产股权形式与外商合资合作的,除应向审批机关和登记机关提交法律规定的文件外,还必须同时并提交国有资产评估报告和确认的文件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文件。
对出售全部国有资产给外商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并提交相应的批准文件。
三,对合资、合作外方及外资企业以设备或其他实物投资的,审批机关应依法严格审查设备或其他实物出资清单。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具验资报告时,审批机关和登记机关如发现价格不真实,有权要求企业向审批机关和登记机关提交价格鉴定文件。
四、对一些地方以全行业或跨行业整体性国有企业的资产与外商合资的项目,应暂停审批和登记;已举办的,应由审批机关会同登记机关及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做好整顿工作。
五、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投资者提交的章程和合同,应严格遵守中外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对有违反规定由中方为外方的出资提供担保,及中方比照贷款、债券的方式保证外方投资回报率等内容的,审批机关应要求合营各方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修改;不作修改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登记机关不予核准登记注册。
六、审批机关和登记机关应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出资的监督检查,监督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各方严格遵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按期缴清注册资本。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投资应按照项目进度,在合同、章程中(外资企业章程中)明确规定出资期限。.未作规定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登记机关不予核准登记注册。.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现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分期出资的总期限作以下规定:
1.注册资本在五十万美元以下(含五十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一年内,应将资本全部缴齐;
2.注册资本在五十万美元以上、一百万美元以下(含一百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一年半内,应将资本全部缴齐;
3.注册资本在一百万美元以上、三百万美元以下(含三百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二年内,应将资本全部缴齐;
4.注册资本在三百万美元以上、一千万美元以下(含一千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三年内,应将资本全部缴齐;
5..注册资本在一千万美元以上的、出资期限由审批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审定。合同经审批后,如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超过合同规定的缴资期限延期缴资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和登记机关备案,并办理相关手续。
七,审批机关和登记机关对未按出资期限缴清注册资本的外商投资企业核发注明有效期限的营业执照,即:按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期限发放有效期与出资期限一致的营业执照;待外商投资企业资金全部到位后,再发放有效期与经营期限一致的营业执照。
八、为规范投资各方按期缴资行为,登记机关可对外商投资企业核发注明有效期限的营业执照,即:按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期限发放有效期与出资期限一致的营业执照;待外商投资企业资金全部到位后,再发放有效期与经营期限一致的营业执照。
九、对合营各方违反《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第四条和本通知第六条规定,批准证书自动失效,登记机关可以作出吊销该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并将处罚决定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同时抄送原审批机关。
十、对合营各方或单方违反《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或单方违反本《通知》第六条规定的,审批机关和登记机关应共同或协商单独发出限期缴清注册资本通知书;逾期不缴清的,除守约方决定撤消或选择新的合营方外,审批机关有权撤消对该企业的,登记机关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并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同时抄送原审批机关。
十一、外商投资企业在经营期限内,如确有正当理由,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且不侵犯债权人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缩小生产规模、调整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的申请,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由原登记机关核准后,办理变更登记,并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
十二、审批机关和登记机关发现中外投资者或外商投资企业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尤其是利用各种形式搞假合资,一经查实,应立即责令其限期加以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原审批机关和原登记机关有权收缴其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吊销其营业执照,并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处罚决定报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
以上通知,请遵照执行。
第五篇:青岛市工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的意见
青岛市工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的意见
(青工商企发〔2012)35号)
为提高全系统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外资企业”)登记管理的规范、统一,减少潜在职业风险,更好地服务外资企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总局、省局出台的各项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以下意见,请执行:
一、外资企业的核准登记权限
(一)外资企业实行审批制,青岛市商务局以及各区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是外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的法定审批机关,工商登记机关依据上述机关的审批,按照分级审批、对等核准的原则,办理外资企业的各类企业登记。
1、各授权局负责受理、核准登记本辖区内区(市)级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审批的外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事项。
2、未授权局受市局委托,负责对本辖区内区级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审批的外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事项进行初审,其核准登记由市局负责。
3、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四区的外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事项,由市局外资处派驻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审批大厅负责受理核准。
4、对由青岛市商务局审批的各区(市)外商投资事项实行登记委托制。按照一案一委托的原则,在初审登记后,核准登记前,由各区(市)授权局向市局报送申请受托函,市局根据情况,可将核准登记权限委托授权局。
5、其他各类外资企业登记权限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授权登记有关工作的通知》(青工商企发〔2008〕29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全市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事项,由市局行政审批大厅负责受理核准;市局注册局外资处负责代表机构的报告的网上初审。
二、外资企业名称核准
(三)外资企业名称实行市局统一核准。投资者或企业可委托或指定代理人通过外网申请或现场内网申报的形式,申请核准拟设立、变更的外资企业登记名称。
(四)市局负责核准冠“青岛、青岛市”行政区划的外资企业名称。对冠“山东、山东省”、“中国”和免冠行政区划的外资企业名称,可由企业在各辖区工商登记部门内网申报后,凭市局出具的拟核准意见,企业可自行或委托工商部门协助到省局、总局外资企业登记部门申请核准。
(五)冠“山东、山东省”行政区划的外资企业名称,注册资本需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最低限额;冠“中国”行政区划的外资企业名称,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
免冠行政区划的外资企业名称,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
(六)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服务企业名称中出现表明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各类新兴用语;允许以外商国际知名商号作为名称字号,或以不宜译成中文的外商商号、姓名作为字号中使用外文字词。外商投资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可以不受企业名称四个组成部门依次排列顺序的限制,可以将行政区划加括号放在字号之后,组织形式之前。
三、投资者主体资格审查
(七)境外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1、境外自然人应提交经与原件核对一致的护照作为其身份证明文件,且该护照业经我国出入境管理部门确认并办妥签证和入境手续;对没有办妥签证和入境手续的,应以经公证认证的该国有权部门签发的文件作为其身份证明。
2、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自然人只需提交经确认与原件一致的香港、澳门地区居民身份证和相关的入境手续复印件;中国台湾地区的自然人居民以《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简称“台胞证”)为证明。
3、以上规定仅适用境外自然人(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作为投资人股东来华投资设立企业或者担任拟设立代表机构首席代表、代表时,提交的自然人主体资格认定文件,不适用对外商投资企业中担任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等境外人员的资格认定,兼任股东的除外。
(八)境外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主体资格证明
1、境外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应经其本国主管机关公证后送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如其本国与我国没有外交关系,则应当经与我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再由我国驻该第三国使(领)馆认证。某些国家的海外属地出具的文书,应先在该属地办妥公证,再经该国外交机构认证,最后由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2、香港、澳门地区的非自然人投资者应当按照中国委托公证人管理的相关规定,提供由当地公证机构出具的主体资格公证文件证明,并经司法部派驻当地的机构签章转递后方可使用;台湾地区投资者(不含自然人)的主体资格证明,可凭经与原件核对的投资主体资格开业证明复印件等有效材料直接办理登记,无需经当地公证机关公证。
(九)香港委托公证人出具的公证文书要求
对香港投资者的法人资格审查的公证文书中,应至少提供以下必附件:
1、公司注册证书;
2、商业登记证书;
3、公司董事会书面决议(包括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在中国境内/地设立/企业,委派/人为企业的董事(董事长)、/人监事、授权/人为有权签字人等内容);
4、根据具体情况可附香港公司周年申报表和法人成立表格等其他证明文件。
四、登记材料的审查
(十)外资企业章程的审查
章程是企业的根本大法,外商投资企业应按照《公司法》、外商投资“三法”的规定,制定符合本企业组织形式和实际情况的企业章程,应引导企业避免或全部照搬规范样本,登记部门应承担审查企业章程的责任。
1、外商投资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
(1)中外合资企业设立的董事会是合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长是合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2)中外合作企业设立的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是合作企业的权力机构,董事长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主任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3)外商合资、外商独资的有限公司以及外商投资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是股东会或股东,有限公司可设董事会和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
2、外商投资企业董事的人数、产生与任期
(1)中外合资企业董事会的人数构成由合营各方协商,不得少于三人,由合营各方委派和撤换,并在合同、章程中确定,董事的任期为4年。
(2)中外合作企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成员不得少于三人,由合作各方自行委派或者撤换、每届任期不得超过3年。
(3)外商合资、外商独资有限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为三人-十三人(执行董事除外),产生方法和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3年。
3、外商投资企业的监事(会)
监事制度是《公司法》强制要求设立,根据法律适用原则,所有类型的外商投资公司应当设立监事制度,而对于监事制度的组织形式(监事会还是监事)、产生方式(选举还是委派)、任期、职权等具体事宜,可以由公司章程根据各自公司的情况进行规定。对于2006年1月1日前已经设立的外商投资公司,如果涉及修改章程,则报审批机关批准的同时,一并增加设立公司监事的内容,报登记机关备案。
4、企业章程由股东盖章或者本人签字后生效。自然人股东委托他人代签的,应提供经过公证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中应注明委托的权限、事项、委托期限等内容。
5、企业变更登记事项涉及修改公司章程的,应提交经过公司权力机构出具的修改公司章程的书面决议,决议应根据公司登记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由股东或董事签字盖章,并向登记部门提交由本企业盖章认可的章程修正案。对此前已多次修改章程的企业,企业应在提交章程修正案的同时,提交由企业盖章认可,经过修改后的章程全本备案。
(十一)登记材料盖章和签字的审查
1、如果在我国驻该国使领馆出具的外国企业主体资格公证认证材料中,证明某人为该外国企业的代表人(根据国情区分不同的叫法),则该人即可认定为有权签字人。如果公证认证材料中未说明外国企业的代表人,可以初次办理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时,代表外国企业签字的人,作为有权签字人,如果外国企业有公章,可结合有权签字人签字同时使用。应尽量避免外国企业公章单独使用。
2、香港地区公司对外出具文书是以盖公章还是签字为准,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对文件的有效性来说,重要的是签署者是否具备妥当的授权。对香港公司出具的一切签字文件,应重点审查相关的股东或董事会决议是否具有有权签字人的授权认可。应避免香港公司公章的单独使用,但如果签字与盖章结合使用,证明效力会更强。
(十二)签字笔迹的审查
对有权签字人或法定代表人在登记文书中使用不同的签字笔迹,造成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审查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比照企业设立登记时使用的签字笔迹,要求签字人按照最初留存笔迹重新签字;
2、让签字人提供笔迹使用说明,证明现有签字为本人亲笔签字,并让见证人签字;
3、让签字人到场,现场签字,受理人员在受理意见中说明。
(十三)外文翻译件的要求
对登记材料中以外文形式出现的文件、证明材料,需要翻译成中文的,应把握以下几点:
1、对相对重要的文件,例如外国投资者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公司章程、外国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外国企业主体资格证明,应附翻译机构的翻译件,并附翻译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2、对上述其他以外的文件可由登记注册指定代理人或其他翻译人翻译,翻译件上须附翻译人签字认可和翻译人身份证复印件。对由指定代理人以外的其他翻译人翻译的,还须提供翻译人本人的外语专业资格证书;
3、对某些外文文件随附的中文意思表述,只要有出具部门和人员盖章,签字的原件,可免于提交翻译件。
(十四)商务审批部门批文到期的确认
对已超期的批文应经原审批机关予以确认并由企业做出合理性书面说明,在此应把握以下几点:
1、对于批文超期的,可由原审批机关在原审批文件上加盖公章,证明该批文继续有效;
2、对因事权下放至区市级商务审批部门批文的确认,由原审批机关确认;
3、应核对审批文件与批准证书的内容是否一致、有误。
(十五)验资报告的要求
1、根据国家总局《关于调整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书式的通知》规定,外资企业设立中,取消验资报告有效期为90天的要求;
2、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公司变更实收资本“应当自足额缴纳出资或者股款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3、验资报告附件中应附银行询证函,附件中应附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五、经营范围的审查
(十六)外资企业的经营范围由登记部门根据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和批准证书依法核准,涉及经营前置审批许可的经营项目,应向登记部门提交前置审批许可证明后,经依法登记后方可经营。外资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应经审批机关审批后,登记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十七)外资企业经营范围应严格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中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经营项目的规定执行。登记部门在受理核准合资、合作企业变更为外商独资、外商合资企业时,应着重审查其现有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规定,对不符合目录要求的,督促企业重新到审批机关办理审批。
(十八)关于筹建期登记
对从事制造、加工等生产类、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等基础类以及尚未取得经营项目前置审批的外资企业,在设立登记时,允许在经营范围中核准有效期为一年的筹建期登记。具体用语表述为“筹建……项目,未经许可并办理变更登记前,不得从事经营活动,筹建期限至/年/月/日。”
筹建期满,原则上不再续期,确有必要续期的,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企业在筹建期内已开展筹建活动,资金已注入,注册资本已按审批规定到位;二是因客观原因虽未开展筹建活动,但实收资本已全部到位;三是经营项目前置审批机关已批准;四是对企业筹建期内未开展筹建活动,注册资本未按审批规定到位的企业,登记机关应强制其退出市场,督导其办理注销登记。
(十九)关于提交消防审批
依据《消防法》、《山东省消防条例》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见》(青政发〔2011 〕24号)的规定,消防审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公众聚集场所;二是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建设工程。
1、应将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审批作为工商行政许可审批的前置。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2、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建设工程应凭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出具的消防验收合格文件,作为投入使用的证明。
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外资企业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在设立之初并不具备生产条件,需要随着资金的投入,完成建设工程,达到生产、加工和经营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外资企业登记中,对涉及建设工程的消防前置,应把握在企业未达到正式生产、经营条件之前,先核准筹建期登记,待企业建设工程竣工消防验收以后,凭消防部门出具的有关文件证明,变更正常的经营范围。(二十)关于提交环保证明
按照环境保护等各项法律法规,结合省局登记注册部门的规定,一是从事生产、加工业的企业,除了生产、加工计算机软硬件,加工、裁剪服装不需要办理审批以外,其他一律需要环保审批;二是公共场所中的餐饮、洗浴经营除应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卫生证明外,也应取得环保许可;三是洗染业和污水处理业应取得环保许可。
六、营业执照期限的核准
(二十一)对外资企业营业执照起止日期的核准,在企业实收资本未全部到位的两年期限内,应与企业经营期限登记加以区分:一是企业经营期限为审批机关批准的企业经营期;二
是营业执照的首次起止日期为核准之日起至审批机关核准的首次出资到位截止日期,首次出资到位后的营业执照起止日期为设立核准日至审批机关批准的两年出资全部到位的截止日期;三是在两年的期限内,无论何时,企业的实收资本全部到位,应将营业执照的期限变更为与经营期限相一致。
七、实收资本到位的审查
(二十二)在受理外资企业实收资本到位时,应检查营业执照上所标注的余额缴付时间截止日期,对照验资报告中所确认的到位时间是否在执照标注的截止日期以内。如果超过截止日期的,按以下情况处理:
1、企业在截止期内向审批部门提交延期申请,因审批部门原因造成的超过截止日期批准的,由企业书面说明后,按照审批文件办理出资延期(营业执照期限变更)和实收资本到位变更登记;
2、企业超过截止期向审批部门提交延期申请,因企业原因造成的超过截止日期批准的,由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做出书面检查后,办理变更登记;
3、验资机构在截止期内出具实收资本到位的验资报告,企业可不受截止日期的限制,但应当在30日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4、对于超过截止日期未按期履行出资或未履行出资且未经审批部门批准的,由各授权局登记监管人员对企业下达限期责令改正通知书,对逾期未改正的,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八、股权转让变更的审查
(二十三)登记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审查公司原章程对于股权变更是否有特别规定,新股东获得股权的行为应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
2、审查新股东获得股权的相关法律文件,包括自然人死亡鉴定书附律师或公证机关出具的遗嘱证明文件、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书,仲裁机构的裁决书,夫妻离婚协议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关于股权划拨的文件,质权人或其他受益人获得原投资者股权的有效证明文件等;
3、股权质押期间,未经出质投资者和企业其他投资者同意,质权人不得转让出质股权;未经质权人同意,出质投资者不得将已出质的股权转让。股权转让协议中应对所转让的股权是否被出质、质押,以及经过批准可以转让的情况予以说明;
4、股权转让后引起的外资企业类型、出资比例和经营范围的变化应当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股权应符合“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的规定;
(二十四)涉及国有、集体资产的股权转让
1、必须经过审批。一是履行出资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审批;二是所出资企业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审批。
2、必须经过评估。以国有资产投资的中方投资者股权转让时,必须经有关国有资产评估机构对需要变更的股权进行价值评估,评估报告经核准或者备案后,作为确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
3、法定的交易场所。《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除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
4、集体企业产权的规定。根据2007年省国资委等六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和青岛市国资委的文件规定,集体企业产权转让,参照国有产权转让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外资并购登记的审查
(二十五)外资并购分为两种形式:股权并购、资产并购,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并购的主体不同,分别是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
登记中注意以下问题:
1、正确区分外资并购与股权转让的区别,特别是资产并购与股权转让的区别;
2、股权并购,并购后所设的外商投资企业继承被并购境内公司的债权债务。资产并购,出售资产的境内企业承担其原有的债权债务,并应在报纸上发布公告;
3、并购应提供资产评估机构对拟转让股权价值和拟出售资产的评估报告;
4、并购后注意把握外国投资者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的比例;
5、股权并购为企业变更登记,资产并购为企业设立登记。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