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略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法措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略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法措施
略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法措施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岐山县社会经济情况以及水资源现状,重点根据多年实测数据对比分析,探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症结所在,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总体目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保障措施。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基本内容;总体目标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水资源基本现状
岐山县位于关中西部,北接麟游,南连太白,东与扶风、眉县接壤,西与风翔、陈仓区毗邻。坐标介于东经107。33’―107。55’,北纬34。07’―34。37’之间。南北长53.5公里,东西平均宽30.5公里。总面积856.45km2。辖14个乡镇,截止2011年底,全县总人口48.83万人,岐山县地形南北狭长,东西较宽,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隆起,中部下凹,呈马鞍状。
根据《陕西省宝鸡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按照岐山县的气象、水文、地质及地貌条件,岐山县多年平均降水深为629.4mm,折合降水量52813万m3,水资源总量为12787.76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7148万m3,径流量83.6mm,地下水资源量为11175.4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7901.0万m3,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3.07万m3/平方公里?年,地下水可开采模数为9.24万m3/平方公里?年,全县人均水资源量为279m3³。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87.4%,地下水可开采量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61.8%。
1.1总量不足、缺水严重
根据岐山县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显示,同时查阅有关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岐山县水资源总量12787.76万m3。按照2011年人口与耕地计算,人均占有279 m3,远低于全市的人均922 m3,陕西省的的人均 1121 m3的水平。全县水资源年可利用量10230.21 万m3,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般平水年份,用水缺口约 1247.7 万m3,主要靠引用冯家山、石头河、宝鸡峡和凿取地下水解决。根据全县水资源最新规划成果,按照岐山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预测:预计到2020年,全县平水年份缺水将达 1996.1万m3。
1.2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巨大
岐山县水资源主要源于降雨,多年平均年降雨量629.4mm,其中汛期(6月―9月)降雨量409.11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65%,降雨量空间分布总体上,从西北方向 ――东南方向依次递减,水资源年际间,变化相当大,丰水期与枯水期交替出现,在历史上,连续丰水年、连续枯水年都曾出现过,最大年降水量992.3毫米(1964年)是最小年降水量377.6毫米(1969年)的2.63倍,最大年经流量与最小年经流量比值达 1.5倍以上,年内径流量的75.5%,集中在6月―9月,有时甚至集中在一两次降水过程之中。
1.3开发难度大,利用率低
根据岐山县目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甚至超过了公认的合理水平,全县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特别是蔡家坡、五丈原、曹家等几个大镇,人口稠密,工厂集中,地下水超采相当严重。进一步开采地下水的潜力已经不大,地表水开发虽然还有一定潜力,但是,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目前,没有可供开采的、可靠性较高的地表水源工程。当前,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另外一方面,又存在着惊人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农田灌溉,仍以传统的大水漫灌为主;许多工业企业生产工艺陈旧落后,单位产值耗水量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水重复利用率低,城市生活和公共用水节水器具推广普及程度较低,浪费现象严重。
1.4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全县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矿业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垃圾、生活垃圾排放和化肥农药的施用。总的来看,南部山区,北部的山区,水量少、水质好、污染少,黄土台原区,特别是蔡家坡、风鸣镇、益店、五丈原等几个大镇,人口稠密,工厂集中,由于种种原因,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均有所下降,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2.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全县现有库塘95座,其中小(一)型水库5座(祝京水库、丁童水库、魏家河水库、千集村水库、底寺水库),周一水库等小(二)型水库15座,陂塘75座, 蓄水工程总库容 3326万m3 ,其中水库库容3105万m3,塘坝库容221万m3,蓄水工程年供水能力为1785万m3,其中水库供水1600万m3,塘坝供水185万m3。
根据近三年的水利年报,综合分析用水情况:农业年用水7419万m3,占总用水量的71 %,工业年用水1281万m3,占总用水量的 12%。居民生活用水886万m3,占总用水量的8%,由此可见:目前,农业用水所占比重较大,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呈上升趋势。而在供水水源中,地下水占有较大比重,据2011年水利年报统计,地下水供水7026万m3,已达67%,地表水供水为3411万m3,仅占 32%。由此可见:地表水、地下水开发利用比例失衡,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表水开发利用率较低。
3.基本思路与总体目标
按照《岐山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采取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不断夯实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基础,突出农业节水,倡导生活节水,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建立节水型经济,建设节水型社会,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农民的收入增加提供保障,符合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迫切需求和内在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将极大的促进岐山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1基本思路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采取行政、经济、工程等综合措施,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水资源管理运行机制,构筑与水资源优化调度配置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从经济结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上寻找突破口,实现全社会用水的高效、合理,大力支持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总体目标
积极建立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公众积极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在生产上,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建立起清洁型工业、低耗水,高产出的农业;人民生活上,提高用水、供水保证率,普及节水器具,坚决杜绝浪费。
4.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4.1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认真摸清岐山县水资源量和可利用量,优化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科学制定用水定额、制定法规,规章、政策措施,形成较为完备的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用水等管理网络和管理体系。
4.2形成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
根据省市以及我县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初步引入市场机制,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搭建水权和计划水量交易平台,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水资源费收取使用和支出管理办法,同时积极建立节约用水专项基金,建立节约用水监督机制,鼓励用水户和公众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全社会共同节水。
4.3大力推广节水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农业节水,主要是提高灌溉渠系输水效率,采用经济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自动化管理,在城镇,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规范用水器具市场,工业上,重点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开发使用促进清洁生产,符合循环经济的工艺和设备,抓紧制定污水处理再利用水源建设与管理办法,配套完善蔡家坡污水处理厂,加速建设凤鸣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探索污水处理厂社会化运营管理模式。在农村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沿北部山区的蒲村、祝家庄、京当等镇,大力配套建设农村集雨工程。
4.4建立监测网,监测水生态系统
建设全县统一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并积极与省市监测网络衔接,对水量、水质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关调控措施,积极进行生态治理。严控地下水开采,制定污染潜在区防污治污规划,对生态退化严重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加大监管力度,制定修复规划,并积极实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4.5大力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提升公众节水意识
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大力加强能力建设,着力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节约用水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节水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创建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小区、节水型单位等活动,多形式、多层次、组织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节水工作,努力培育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开好头、起好步。
5.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5.1成立专门的节水领导机构,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我县成立了岐山县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宣传、农业、发展改革、物价、工业与信息化、住建、财政、环保、林业、科技、工商、技术监督、水利等相关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岐山县水利局,具体负责统筹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5.2制定法规、规定和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目前我县关于水资源管理、节约保护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岐山县水资源管理办法》、《岐山县超计划取水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管理规定》、《岐山县农村供水管理办法(试行)》和《岐山县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基金筹集管理实施细则》等涉水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岐山县用水统计制度》,按取水类型、取水用途分类逐月统计汇总,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水情况及变化趋势。同时,岐山县制定的《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管理办法》和《岐山县水平衡测试管理办法》已印发施行。县政府正式颁布了《岐山县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实现用水总量控制,促进节约用水。这些制度的建立,初步形成了科学有序、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节水管理体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国家以及省市有关规定,积极起步试行水权有偿转让制度,规范水权交易,激发公众节水意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5.3采用先进技术、完善技术支撑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上,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从节水型社会总体规划、政策措施、重大技术问题上,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农业节水上,抓节水示范高效园区,积极推广引用管灌、微灌,喷灌、滴管等节水技术,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工业上,抓用水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废水、污水的处理回用技术,创建节水型工厂。
5.4积极争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
在积极争取国家以及省市资金的基础上,县级财政要加大对节水工作的支持力度,征收的水资源费、排污费、污水处理费,要做到专款专用,拿出资金积极支持节水型社会建设,从水资源费、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水费和排污费等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在全县设立节约用水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拓宽节水投资渠道,在立足县级财政投入以及民间投资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适当增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相关项目与资金。
6.结语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缺水,已成为制约岐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岐山县水质性缺水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使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厚德、仁爱、包容、求实”的岐山精神得到弘扬,从而推动岐山县整个社会走上健康、文明、协调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1)陕西省宝鸡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2)岐山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
(3)岐山县水利年报2011年度
(4)岐山县水利志
------------最新【精品】范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第二篇: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1.1 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200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多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2 用水效率低下 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首要的解决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成果。《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节水与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指采取现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不是在现有的社会系统上加上节水的内容,而是在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都以节水作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较传统意义的节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权,要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要采取法律、经济、工程、行政、科技等综合调控措施保证两套指标体系的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4.1 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确定的分水方案,将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作为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用水户(村、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并实行总量控制。
4.2 以水定产。根据水权总量,依据现状和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
4.3 定额管理。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以定额核总量、总量不足调结构,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
4.4 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4.5 水权流转。在用水户协会和政府水管部门的监督下,用水户有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水量。转让价格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接受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
4.6 城乡一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的评价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性指标来评估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通过节水指标来评估节水措施落实效果。评价体系主要由宏观整体评价和微观指标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具体操作需要通过指标来实现,指标选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标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 宏观整体评价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实现区域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节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是统一协调的关系。从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系统三方面来对比试点前后的社会状态,以评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效应。5.2 微观节水评价 在宏观整体评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考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状况,还需对具体的节水效果进行微观指标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综合指标评价、农业节水指标评价、工业节水指标评价、生活节水指标评价、生态用水指标评价以及水环境指标评价等方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必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6.1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制 有效的各级领导和工作机制是试点建设的首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由地方行政首长亲自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统一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市)之间、水务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行政区水资源管理与城市水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必须建立起由上而下的运转灵活、信息通畅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机制,协调处理上下各级之间、地方政府和流域机构之间的各方关系,切实做到沟通及时、工作高效。
6.2 配置稳定的技术咨询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综合工作,既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也无成熟经验可供,但试点建设时间短,实践要求高,因此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应当广泛吸纳省内外和国内外高水平的水利科研单位,配置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技术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既作为试点工作技术常务咨询和协调机构,在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指导,同时也负责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研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6.3 保障相关资金到位,重视配套工程建设 资金保障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投入资金的及时到位,不同项目资金在符合基本建设报批程序的基础上,由相应归口单位负责审批,并予以及时划拨。二是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多种投资渠道,保障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结论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
参考文献:
[1]梁建义,徐振辞.南水北调受水区河北省廊坊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廊坊.2006。
[2]冯城,王亚华.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资料汇编
(三).张掖市.2004。
[3]王浩,王建华,陈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
第三篇: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范文模版)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水,是人类最保贵的财富,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人们可以想象得出没有水的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因此,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迫在眉捷。水是极其稀少的,水量与可利用量也是十分有限的。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提高,可用水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出于对水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稀缺是长期的、全局的。特别是在春灌、秋种期,天气干旱、降雨稀少,节约用水,合理运用,科学调度,优化配置也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优为重要。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互相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传统的节水,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要看到,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
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一个人做某件事情要有动力,一个社会做某件事情也要有动力。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靠社会成员内心的自觉,靠道德和良知的引导;一个是靠外界的约束和激励,靠压力和推力,并把这种约束、压力和推力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搞节水型社会建设,固然要进行宣传教育,使得全社会都能了解我国的基本水情,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从而增强节水的意识,自觉节水。但根本的还是要建立一整套制度,建立一种体制、机制,使得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受到普遍的约束,需要去节水;通过制度创新,使得全社会能够获得制度的收益,愿意去节水,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而不是仅靠行政推动的权宜之计。
建设节水型社会,简单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晰初始水权。
明晰初始水权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基础。初始水权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通过水权初始化而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通常,水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权包括水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转让权等。在我国,水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国家通过某种方式赋予水的使用权给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因此,我们所讲的水权是狭义的水权,也就是水的使用权。
(2)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
明晰初始水权是水权管理的第一步,还要建立两套控制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体系。
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实现宏观上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用来规定单位产品或服务的用水量指标。通过控制用水定额的方式,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标。
(3)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
(4)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
(5)用水户参与管理。
建设节水型社会要鼓励社会公众以各种方式广泛参与,使得相关利益者能够充分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如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用水户协会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广大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
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分配初始用水权;制定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监督水权交易;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用水的权利和用水安全;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等等。
(2)无论是缺水地区,还是丰水地区,都要建设节水型社会。丰水地区和缺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都是为了促进科学发展。所不同的是:缺水地区的水权分配受控于“宏观控制指标”;可以充分利用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丰水地区的水权分配取决于“微观定额指标”;注重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要把节水与治污结合起来。
只有把节水和治污结合起来,节水的效果才能更快的表现出来,才能让人民享受的更多的实惠,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宝贵财富!
第四篇:浅谈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可行措施3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理论及可行措施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水资源形势的分析,明确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基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和构建原则,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可行措施,一是完善水价制度调整社会用水,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三是加强并完善节水教育,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种措施相结合来完成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 内涵 构建原则 水价制度 农民用水协会 节水教育
0 引言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更是维系流域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人均占有量却不足22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污染严重,造成了大部分地区缺水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但是,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m3,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40%,而发达国家已达75%~85%。另外,我国不仅区域性的资源型缺水严重,而且面临水质型缺水的危机。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方面,随着用水量的增大,水资源进一步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水资源配制还不够科学,节水潜力很大。
同时,一直以来,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以供水管理为主,建设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来开发和寻找可用水源,例如目前正在大力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但水资源总量毕竟有限,这些工程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严重的水资源问题。这就要求在充分开发利用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水资源问题的社会属性,建立广泛的水资源管理监督制度、科学配置水资源的水市场和公众参与的水资源管理政策等。在此背景下,仅靠技术手段远不能解决日益严峻的水危机。为此,国家明确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本文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这一主题,系统探讨了节水型社会的基础理论,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可行措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理论
1.1 节水型社会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便开展了国家层面的节水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83年全国第一次城市节约用水会议成为我国强化节水管理的重要标志,国家“七五”计划把有效保护和节约使用水资源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并在1988年颁布的《水法》中以法律形式固定化。1990年的全国第二次城市节约用水会议提出创建“节水型城市”的要求。1997年国务院审议通过《水利产业政策》,规定各行业、各地区应大力普及节水技术,全面节约各类用水。2000年的国家“十五”计划中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2002年8月修订的《新水法》规定,要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至此,节水型社会建设正式以法律的形式被加以固定。1.2 节水型社会的内涵
“节水型社会”的概念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李佩成在1982年提出的。他认为,节水型社会是社会成员改变了不珍惜水的传统观念,改变了浪费水的传统方法,改变了污染水的不良习惯,深刻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和珍贵性,认识到为了获取有用的水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资金、能源和物质投入;并从工程技术上变革目前的供水、排水技术设施,使其成为可以循环用水、节约用水、分类用水的节水系统,实行有采有补,严格有序的管理措施,并将节水认识和节水道德传教于后世,从而把现在浪费水的社会,改造成为“节水型社会”。随后,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王浩等认为,所谓节水型社会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并结合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程国栋、Falkenmark M和Rockstorm J指出,节水型社会是在明晰水权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水价、发展水市场等手段建立以水权为中心的管理体系、量水而行的经济体系,最终实现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社会形态。随后,汪恕诚进一步对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进行了论述。他指出,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尽管已有研究对节水型社会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实质上并无太大差异,大都强调在水权的基础上构建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形成以经济调控手段为主的节约用水机制,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1.3 节水型社会的构建原则
构建节水型社会最终要实现区域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构建节水型社会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区域差别性原则。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客观上决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必须体现区域差别性原则。比如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一方面要在其缺水地区实施严格总量控制制度下的以用水权层层分解为主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在其丰水地区以实现水利现代化和建立水环境容量的有偿使用制度为目标;在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主要以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建设为主;而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则要以水资源的安全供给和维系生态相对平衡为基本前提,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权管理制度,培育用水权交易市场。
2、普遍适用性原则。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在全社会推广。因此,节水型社会建设必须遵循普遍性原则。这是因为无论在水资源丰沛地区还是水资源短缺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都是实现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不管是水资源缺乏地区,还是水污染严重地区或水生态破坏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都是实现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建设节水型社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这对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来说都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所具备的必要条件。
3、动态性原则。动态性是指节水型社会建设同社会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和手段不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加上与水资源形成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密切相关的自然及人文因素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使得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动态的、不断完善的长期过程。在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呈现出的梯次进程,同样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也表现出来。这种梯次进程的不断递进,彰显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动态变化性特征。
4、多目标性原则。节水型社会建设包含相互联系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目标,这就决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多目标性原则。即微观目标是通过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实现水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目标是指通过构建节水型经济,实现水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目标是坚持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以塑造持续发展型社会,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5、阶段性原则。节水型社会的发展是随着水资源的需求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的,由于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致使节水型社会所处的阶段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节水型社会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建成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代表了节水水平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另外,也有人按照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将节水型社会建设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强制发展阶段、自律式发展阶段和自觉发展阶段。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措施
2.1完善水价制度调整社会用水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中国水资源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现在水价制度依然呈福利形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比,其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完善,水资源价格偏低,不能真实地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供求关系以及环境损害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资源的过渡开发和浪费。因此需要完善的水价制度通过价格调整社会用水,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2.1.1 合理调整城市供水价格
1、推广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阶梯式水价是对居民用水实行以基本用水为基数、超基数加价的多阶梯定价,促使居民提高节水意识,有效节约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意在第一阶梯使水价维持在适度水平,保证用户的基本用水需求;在第二阶梯抑制用户的超额用水消费;在第三阶梯则要遏制用户用水的奢侈浪费。
2、推进非居民用水限制制度。对于公用事业用水亦对其进限制,按照一定的比例对超额用水实行加价收费,而在缺水地区还要实行高额累进加价制度,以此改变低成本使用水资源的状况,抑制水资源的浪费行为。于此同时,可以在公用事业单位试行推广IC卡计费系统,通过单人单卡,凭卡用水增强个人用水节约意识。2.1.2 合理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价格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各类用户的承受能力实行不同的水价政策。对供给农业用水价格实行补偿成本,对供给非农业用水价格实行补偿成本和合理盈利的价格政策。2.1.3 对工业用水进行优化配置
1、差别水价政策。对于工业用水主要措施是实行差别水价政策。针对水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企业采取约束与激励并举的价格政策。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规定的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用水实行差别水价。按照一定比例制定差别水价,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可数倍加价。对大量消耗水资源的特种行业,执行特殊行业用水价格政策,大幅提高用水价格,迫使企业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2、对重视环保的企业进行奖励。在进行差别水价的同时,对进行污水处理的企业进行补贴和奖励措施,政府对主动进行污水处理的企业可通过技术、设备、经济等方面进行补助,为这类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技术支持。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使得工业企业用水在节水的同时主动进行污水处理等措施,以提高工业用水效率。2.2 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
农民用水户协会是农民根据自己对灌排水活动和事务的需求依法组织建立起来的,互相合作、自我服务的管水用水组织。
1、农民用水协会存在的问题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农民用水协会在我国经历了探索、试点之后,现在已全面进入推广阶段,但目前协会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协会的作用及节水概念的宣传力度不够,以致一些地区的农民用水户的参与意识不够强烈,有些协会在运行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一些协会负责人对用水及管理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使得科学用水方式难以真正推广;三是个别地方政府和村委会错将农民用水协会看作自己的下属机构,“越位”管理,导致管理混乱,并且降低了农民用水户的积极性。
2、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使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加大对广大农民用水户的宣传,扩大农民用水者协会宣传的覆盖面,使广大用水户真正从思想上认识、了解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宗旨,看到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优越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要采取多种途径,如邀请相关人士及学者,加大培训教育的力度,使他们深入了解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性质及科学用水的方式方法,掌握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管理的基本原则,负起工程管理和维护的责任。要深入贯彻民主制度,采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农民用水户相互合作管理、自我服务的体系。
3、推广建设农民用水协会
农民用水协会在农村节水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完善已有协会制度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大更多地区的推广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改变农民用水户粗放用水的习惯,提高他们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开源节流的意识。2.3 加强并完善节水教育
目前,我国水教育的基本国情是:零散而非系统、关注而行动少。“零散而非系统”是指关于水的介绍、知识的分布比较零散,一些水的知识大部分被糅杂在环保教育、资源、能源等教育的书籍里,系统进行水教育的书籍还没有;“关注而行动少”是指目前由于水资源短缺对水的宣传较多、对水的问题也比较关注,但进行水教育活动却很少,尤其针对水教育问题特定的课本、培训、课程、讲座、实验室、课外活动几乎没有。因此,我们继续加强和完善节水教育体系。
2.3.1 少年儿童的节水教育
1、少儿节水教育的重要性。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快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对新兴事物充满了好奇,良好的节水教育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节水用水意识,同时由青少年一代影响大人的用水习惯,有助于全社会节水意识的普及。因此节水教育应从从幼儿及青少年抓起,要从他们直接感知到的身边事情入手,从小培养他们节水的意识。
2、少儿节水教育的具体方法。通过关于水小故事启发学龄前儿童,并引导他们理解故事中水对主人公的影响,让他们在好奇中逐渐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点滴中教会孩子们正确的用水方式。学校及幼教机构可为学生们开设一些关于动植物与水的关系的演示实验,让他们直观地观察到动植物离开水后形态及状态的非正常改变,从而意识到水的重要性,并适时衍生出要节约用水的主题。在小学语文、社会等课本中加入一些关于节水的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篇章,同时教育和环保部门也可联合出版节水科普小图册,让学生们在书本中了解节水的知识和方式方法。2.3.2 成人的节水教育的措施
一些成年人由于多年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不良的用水习惯,而这种习惯比较难以改变,所以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来转变成人的用水观念和想法。通过各种媒体和传播渠道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正确的用水方式,让部分欠缺节水意识的人们了解节水知识。水利及环保学者不应仅仅埋头于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应适当走进群众中去,用节水的思想来影响群众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让他们不仅要自己节约用水,还要进一步的影响更多的人关注节水,不污染不滥用,从而维护自己的用水权利,以达到全社会共同节水的目的。因此,在节水教育中,应充分发挥有声媒体及书本的作用,宣传传播节约用水的知识,让少年儿童影响成人的日常用水,让群众监督政府部门的节水行为,再由政府部门采取相应的水价水权制度和措施来约束群众,由成年人为少儿作出正确的用水节水示范,这样从下到上,再由上到下的循环反馈机制,才能更好的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结语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我国主要水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一项全新的探索,不仅是一项触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复杂系统工程,更是涉水主体在参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利用分配和协调的博弈过程。因此,节水型社会建设绝非朝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随着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也将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程国栋,肖洪亮,徐忠民等.中国西北内陆河水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6,28(3):406-413.[2] 王亚华.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框架,途径和机制[J].中国水利,2003,(19):15-18.[3] 李佩成.认识规律、科学治水[J].山东水利科技,1982,(1):18-21.[4] 王浩,王建华,陈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张掖市首个试点城市的经验[J].中国水利,2002,(10):140-144.[5] Falkenmark M,Rockstorm J.Balancing Water for Humans and Nature—the New Approach in Ecohydrology [M].London Sterling:Earth Scan,2004:1-247.[6] 汪恕诚.水权管理与节水社会[J].中国水利,2005,(5):6-8.[7] 杜祥琬.33位院士谈“建设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N].光明日报,2006.07.06.[8] 褚俊英,王浩,秦大勇等.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11-16.[9] 乔世珊,田玉龙.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难点[J].中国水利,2005,(13):87-89.[10] 阮本清,梁瑞驹,王浩等.流域水资源管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114-116.[11] 刘七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展望[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2):43-47.[12] 袁踉穗.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型社会[J].建设粤港澳市场与价格 2008,15 [13] 周 娜,王建华,李海红,高 娟.节水型社会概念与内涵分析[J].人民黄河,2008,12 [14] 王荷芬.幼儿节水教育探讨[J].幼教之窗,2006,3 [15] 李连华,王兆品.如何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J].[16] 刘冠美.浅论农户用水协会的组织建设及水费补贴[J].四川水利经济管理,2008,2 5
第五篇: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县2008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随着“生态立县、产业富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县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水是自治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命脉显得更加突出,为保障自治县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特制定****2008年
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一、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一)水资源现状:县域内水资源总量为6.012亿m3,其中地表水年径流量3.08亿m3,可开发利用的的年径流量2.12亿m3,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5.42亿m3,重复量为2.5亿m3,实际补给量2.93亿m3,可开采量2亿m3。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007年全县总用水量15550.153万m3,其中农业用水量14130.246万m3,工业用水量150.85万m3,生活用水243.81万m3,生态用水量1025.246万m3,用水比例为90.8:1:1.6:6.6。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县水资源特点,存在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分布不均,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利用率偏低,用水结构不合理,地下水开采强度相对较高,浪费水的现象时有发生,节水意识淡薄。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坚持以优势资源转换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新型化旅游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是坚定不移的走“生态立县、产业富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之路,是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文化型、旅游型“现代旅游城市,构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需要。
四、08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计划安排
一、成立领导小组,健全组织机构
二、切实落实“定额管理、总量控制“的用水量化管理,建立用水定额管理体系。
(一)农业用水实行“地有定额、户有总量”08年用水量化管理覆盖面积达到10万亩,责任单位县水管总站、水资办,责任领导:赵晓,责任人:***、***、***。
1、落实各乡(镇)种植面积,种植结构调整面积,按照不同的作物,核定用水定额,3月底前完成2、根据不同土壤墑情,不同作物种植结构在每次轮流灌前后都进行监测,比较耗水量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8月低前完成。
(二)立足企业用水实行“产品有定额、企业有总量”,其中规模20万以上的企业用水量化管理覆盖面积达到100%,其余企业达到90%。
1、对县域内的所有工业、企业用水量进行调查摸底,核定企业生产、生活、绿化用水量,经核定的企业用水量由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整理归档,年底全面实行“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责任单位:县水资办、节水办,责任领导:***,责任人:***、***。
(三)城市生活用水实行“人有定额、户有总量”,城市自来水覆盖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用水量化管理达到90%,公共服务设施用水量化管理达到95%,全面建立用水档案,实行定额用水,超额加价的阶梯式水价运行机制。
责任单位:建设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于4月底前完成。
四、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先进单位创建工作
(一)认真做好07年节水型先进单位的挂牌验收工作,对07年开展节水型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的企业、宾馆、机关、地区、家庭加大检查力度,进行技术指导,完善节水运行体制,对符合创建目标要求的单位进行验收挂牌,奖优罚劣。
该项工作由县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各成员单位配合,于4月底前完成。
(二)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1、创建节水型企业1家(****江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责任单位:经贸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文****、****。
2、创建节水型机关5家(县水利局、建设局、国税局、社保局、环保局)。
责任单位:建设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
3、创建节水型社区1家(县城镇住宅小区)
责任单位:建设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
五、在07年开展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的基础上,08年继续做好该项工作,年内完成****新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哈密江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的水平衡测试,对于不按计划进行水平衡测试的企业,将执行《哈密地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开展水平衡测试后管理办法》予以处罚,以推动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
责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