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评级办法(试行)
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安全风险 预控管理体系审核评级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推进《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Q/SHJ 1002-2014)的有效实施,保障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全面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安全发展,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神华集团公司所属井工生产和基建煤矿及为井工生产煤矿专业化服务的开拓准备单位(以下简称井工煤矿)。
第三条各子(分)公司于每年12月底前上报下一年度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达标规划和实施方案。第四条神华集团公司依据《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试行)》,每年至少对各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组织一次考核评级。
各子(分)公司参照《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试行)》,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对所属井工煤矿的考核标准,每季度至少全面考核评级一次。第五条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等级分为四级。等级标准如下:
(一)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一级单位:考核年度内,综合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且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基建矿井自井筒开工之日起计)。
(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二级单位:考核年度内,综合得分在80分(含)以上,且实现安全生产500天以上。
(三)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三级单位:考核年度内,综合得分在70分(含)以上。
(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四级单位:考核年度内,综合得分在60分(含)以上。第六条考核年度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为不达标单位:
(一)事故死亡人数累计达2人(含)以上的;
(二)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危及安全生产,被省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神华集团公司责令停产整顿两次(含)以上的;
(三)发生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含)以上事故的;
(四)瞒报、迟报、漏报死亡事故的;
(五)未能按神华集团公司总体要求建立并运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第七条综合得分计算方法
(一)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采用神华集团公司考核与子(分)公司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比。
(二)综合考核评分实行百分制,计算公式如下: S=S1×X1+K×S2×X2 S —井工煤矿考核综合得分
S1 —神华集团公司对井工煤矿年度考核得分 S2 —子(分)公司对井工煤矿年度考核平均得分
X1 —神华集团公司对井工煤矿年度考核得分所占百分比 X2 —子(分)公司对井工煤矿年度考核平均得分所占百分比
K —修正系数,神华集团公司对子(分)公司年度考核平均得分的修正值。其计算公式为: 注:1.2015年 X1为50%,X2为50%,以后视执行情况调整。
2.修正系数K取值范围为0.8-1.2之间,超出范围时以神华集团公司考核分数为准。3.S1按照《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试行)》评分说明执行。第八条出现以下情况对各考核的井工煤矿综合得分进行扣分(加分):
(一)发生主要责任死亡事故的,死亡一人扣30分;发生非主要责任死亡事故的,死亡一人扣15分。
注:非主要责任指多方共同承担责任、承担管理责任、次要责任、一定责任等死亡事故。
(二)发生重伤事故的,重伤一人次扣5分。
(三)每发生一起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非伤亡事故,扣5分;每发生一起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扣10分。
(四)发生火灾、水灾、爆炸、冲击地压和机电等非伤亡事故,造成矿井局部停产的,每发生一起扣5分;造成全矿井停产的,每发生一起扣10分。
(五)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危及安全生产,被省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神华集团公司责令停产整顿的矿井,停产一次扣5分。
(六)对于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未在计划整改期限内完成整改的,每一条扣2分。
(七)达到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要求的,若瓦斯抽采总量实际完成量比计划量每增加1%,加0.2分(最多加3分),反之相应扣分(最多扣3分)。
(八)对于体系运行有重大创新并经实践检验具有推广价值或提出建设性意见被神华集团公司采纳的,根据神华集团公司评价结果,给予1~3分加分。第九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十条本办法解释权属神华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局。
附件:1.《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试行)》评分说明
第二篇: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简介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神华集团于2005年立项,组织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6家研究机构共同研发,在百余个煤矿试点运行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一套现代科学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这套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经过神华集团等煤炭企业3年多的试点证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理念先进、行之有效,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体系总结构
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2011年7月12日发布,2011年12月1日实施。包含8个部分,46个要素和若干具体指标。
1、总体要求
2、安全预控管理总体方针
3、风险预控管理
4、保障管理
5、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6、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7、综合管理
8、检查、审核与评审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1、通用性: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给出的一套煤矿安全管理的流程与规范,具有通用性,不仅适应于地质条件好的的煤矿,也适应于地质条件差的煤矿。当然地质条件好、装备优良、人员素质高等有利因素更有利于满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但面临安全诸多不利条件的煤矿,通过《规范》的实施,同样可以提高其安全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可以规范其管理流程,可以在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其安全管理绩效。
2、针对性、特殊性:
《规范》提出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百万吨死亡率、提高我国的煤矿安全水平,因此《规范》的条款是针对煤矿的,不适应于其它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3、科学性、系统性:
整个规范是围绕“危险源管控”建立的,而危险源的辨识又是基于“事故机理”展开的,因此《规范》是科学的;《规范》不仅强调危险源现场管控,还强调煤矿应明确安全管理方针与目标、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与职责、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等,以实现危险源的系统管控。
4、“本质”安全性:
《规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机”、“环”、“管”的本质安全、打造“本质安全”矿井。也就是即使“人”、“机”、“环”、“管”中的 任何一个因素出现了安全问题,但由于另外其它三个因素的本质安全性,也不会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当然这是一个终极目标,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煤矿还无法做到,但是通过《规范》的有效实施,将使煤矿逐步接近“本质安全”,最终实现零伤亡。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5、全员、全过程、持续改进、长久性:
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的理念一样,所有的员工都应参与,所有的过程都应覆盖,应确保方针、目标、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等持续改进,应确保通过《规范》的有效实施,建立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
为什么要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一、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安全水平差距较大。目前,美、英、德、澳等国已基本消灭重大死亡事故,澳大利亚每生产1亿吨煤的事故死亡人数仅1人。同美国、南非、俄罗斯、波兰和印度相比,我们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几十倍,是同样发展中国家印度的五倍。2.当前国际国内对中国煤矿业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在国际社会眼中,矿难就是中国的代名词。国内民众和媒体对煤矿事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党和国家对煤矿安全越来越重视。
煤矿从业人员及其家庭对煤矿安全期望越来越大。
二、影响煤矿安全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一)客观因素:
1.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开采条件较美、英、澳、印等国家相比,差异 较大,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总储量的7%。2.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小煤窑众多。
3.行业总体装备水平落后,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4.安全监管相对薄弱。主要手段是依靠下达考核指标,以罚代管,没有过程控制。
(二)主观因素: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落实到位。
2、管理工作缺少前瞻性,缺少风险预控的管理意识。
3、管理手段与安全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特征不匹配。
4、安全责任制不健全。
5、对人员的安全需求关注不足。不重视安全培训。
三、当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不到位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
2、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不足。
3、现场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责任制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等等。只要抓好重大系统性危险源管控,就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只要将岗位风险控制措施执行到位,就能防止零打碎敲的事故发生
安全管理历程
安全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的阶段,现在上升到了风险预控管理的阶段。风险预控管理体现了现代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管理向最高级阶段文化管理迈进的基石。
经验管理 低级阶段 制度管理 目前的管理手段 风险预控管理 科学管理手段 文化管理 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
风险预控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对比
制度管理是传统管理模式,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风险预控管理)是现代管理模式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内涵是: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冰山理论”为理论基础,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的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其理念为“所有意外均可避免,所有危险均可控制”,每项工作首先关注安全,通过风险评估,排查不安全因素,制定最合适的风险管理措施,把风险切实、有效、可行地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程度
一、制度管理体系特点是经验式的管理、是反映式、被动的管理、是“处方”式的管理,注重最终效果,发生事故后深度严厉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特点是源头管理、未遂管理、是在做全面的体检,是超前预控管理、突出事前、事中的过程管理、注重风险、过程和效果,依靠机制、依靠流程、突出科学、系统、完整、闭合性;突出全员、全过程、持续改进、长久性,是主动管理、全员参与的自主管理、是闭合管理、持续改进管理,更具有针对性、简单性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明确管理的对象;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明确管理的重点;
通过危险源的监测和预警,可以明确管理的薄弱环节; 通过标准和流程,可以明确管理的依据和途径; 通过安全文化的引领,可以有效地促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
通过严格考核,能够解决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和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管理的持续改进,形成长效机制
通过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和消除,达到风险预控的目的
有人说这上千条危险源怎么来管理?感觉难度很大,管理起来也很复杂。实际上涉及到某个岗位的危险源并不是很多,比如说皮带司机这一岗位的危险源仅有十几条,他只需要知道这十几条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严格执行,便可保证作业安全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系列培训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风险管理 引言 引言
2.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概述 什么是风险?
2、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2.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概述 2.2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流程 管理体系相关术语
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 源或状态。
2、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3、危险源辨识: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
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出现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8、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
9、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
10、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
11、管理对象: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
12、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
13、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具体方法、手段。
14、PDCA: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组成 主要包括: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2、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3、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
4、组织保障管理;
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1.2 煤矿风险管理的内涵
煤矿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煤矿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达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煤矿风险管理由危险源识别、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其中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和目的。
2.1.3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目标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2.2.1 危险源辨识
2.2.2 风险类型的确定 2.2.3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 2.2.4 事故类型的确定
2.2.5 风险评估
2.2.6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2.2.7 危险源监测 2.2.8 风险预警 2.2.1 危险源辨识
煤矿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2.2.1 危险源辨识
一、危险源辩识主要采用的方法
二、煤矿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三、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四、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步骤
一、危险源辩识主要采用的方法
1、工作任务分析法
具体操作: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岗位所有的业务活动、活动场所及每项业务活动具体工序。
实施步骤: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综合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工作中存在或潜在危险源。
主要用途:辨识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
优点:简便、详尽、易掌握。
缺点: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影响。
2、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
具体操作:根据煤矿生产系统中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事故,寻找与事故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适用范围:分析生产系统中各类事故产生的原因、条件、规律。
优点:针对性强。
缺点:专业性强,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四、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单元的划分(全面性)按照空间进行划分: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
按照生产组织划分:综采队、准备队
按照专业进行划分:采掘专业、洗运专业、机电专业
(2)成立矿井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矿领导、安监员、内审员、有关科室、区队或车间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不同工种的现场员工等。矿属各单位、承包商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
人员素质要求
a.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b.熟悉各工种的所有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的作业工序。c.熟悉各作业工序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后果,危险源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监管部门。
d.熟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e.工作认真踏实、态度端正,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对风险管理小组进行培训。
a.熟练掌握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方法。b.熟悉煤矿事故类型及其内涵。
c.能正确使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4)收集危险源辨识依据
a.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
b.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
c.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d.其他相关资料(1)列出工作任务和工序
(2)危险源辨识(人、机、环、管)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须从人员、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分别考虑,还需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由于危险源具有潜在性,所以辨识危险源必须考虑各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过去曾发生过什么事故,从中吸取教训,找出事故的原因,考虑目前系统中存在或潜在什么不安全因素。此外,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还要分析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
2.2.2风险类型的确定 2.2.3风险及其后果描述
根据煤炭工业部关于印发《煤炭工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试行)的通知,可以将事故类别分为顶板事故、瓦斯事故、机电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火灾事故、水害事故、其它事故,8种。A、顶板事故:指冒顶、片邦、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煤矿边坡滑移垮塌等。底板事故视为顶板事故。B、瓦斯事故:指瓦斯(煤尘)爆炸(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
C、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D、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E、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
F、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
G、水害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透黄泥、流沙导致的事故。
H、其它事故:以上七类以外的事故。
2.2.6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3、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3.1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 3.2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具体内容 3.3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原则 3.4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 3.5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程序 3.6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PDCA运行模式
3.1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 控制和消除危险源 总结和凝练经验 提高职工的认知 员工行动的指南
3.2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具体内容
一、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构成
1、根据煤矿的生产实际和组织状况(一级)
1、管理标准的具体内容
2、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
3.3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原则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生命力:
1、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贯彻执行的力度。全面性原则
管理标准要完备,覆盖所有管理对象,并保证只要达到管理标准的要求管理对象就 处于 安全状态;管理措施要保证 管理标准的落实。
可操作性原则(经济技术条件、具体、明确)适用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开采作业的不断推进、技术改进)全过程性原则
3.4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
(3)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和工序中任务的负责人吻合:
如工序中是井下维修电工在检修电器要检查瓦斯,危险源为“未检查瓦斯或检查不到位”,后面的管理对象不能定为“专职瓦检员”或 “瓦检员”;而应为“井下维修电工”。
二、管理标准的制定
三、相关责任人和监督人员的确定
四、管理措施的制定
五、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整理
1、确定样表或格式
2、提取内容
3、修改完善
六、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审核 3.5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程序
一、工作准备
1)人员的组织
根据单位的生产运行与人员组织情况以及岗位设置情况,选择确定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编审人员。成立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编写的工作机构,包括指导审核小组和编写小组。
编审组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工作认真踏实、态度端正;
(2)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并熟悉矿井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
(3)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操作,有较强的语言驾驭及沟通能力。编审人员组成结构要求:
(1)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编写组应包括机电队、运转队、通风队、汽车队、生产调度中心、生产办、机电信息中心、生活服务部、供应 站、保卫科、承包商、地测站等小组。其中各基层单位小组组成成员必须包括生产管理人员、机电管理人员、技术员以及各岗位的工作人员,技术员为主要编写人,其他组成成员参与编写并负责收集整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资料。各机关业务部门及驻矿单位、承包商等小组组成人员由本单位负责人指定。
(2)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指导审核组,由风险管理体系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
2)人员的培训
对单位的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编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经过培训使所有参与编审的人员具备相关的能力。
指导和审核小组、编写小组人员通过培训应具备如下能力:
(1)熟悉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与原则;
(2)能够根据危险源描述准确提炼出管理对象;
(3)掌握根据管理对象编写有针对性的、完备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方法;
二、编写工作
1)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小组应对相关资料,包括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和其他环境管理文件以及事故统计表、监测报告等进行收集、整理。
指导和审核小组负责对各编写小组单位及岗位工种名称进行统计,形成《单位及岗位工种名称统计表》,编写小组在编写过程中涉及管理对象为岗位工种时要严格参照该统计表的名称。2)管理对象的提炼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编写小组根据辨识出的危险源,提炼管理对象,并确定相应的主要责任人、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针对管理对象编写相应的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指导、审核小组对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编写小组编写的思路、方法给予相应指导。
3)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整理汇总
编写小组在编写完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提炼出针对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形成《煤矿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
三、审核工作
四、试运行
修改、完善后的《风险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在全矿范围内试运行三个月,针对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点进一步修订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六、根据生产组织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修订
1)定期修订: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每年由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委员会组织更新一次。
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修订:
(1)公司方针发生变化;
(2)公司活动发生变化;
(3)管理审批、内外审核的要求发生变化;
(4)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5)研究、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6)其他。
3.6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PDCA运行模式
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都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制度和本单位的实际来制定实施的,因此应该保持动态性,才能使其与实际一致。无论采用什么检查和评审方法,当有理由怀疑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存在漏洞时,都应对原有的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修正以适应新的条件,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为此,提出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PDCA运行模式。
从模式运行的过程来看,一个PDCA仅是其中的一个循环,P(Plan)是指计划;D(Do)是指执行;C(Check)是指检查;A(Action)是指改进。在任何一个部门、一个系统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PDCA运行模式。根据运行模式全过程、全系统的特点,如果将生产矿井,或企业单位看作一个大循环,而将各部门、各时期的循环看作小循环,那么小循环的正常运行就成为大循环运行的保证。因此,模式运行的方式是“大环套小环,一环套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2.2.7危险源监测
煤矿危险源监测是指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实时或定期的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状态的动态信息的过程。
(2)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
一些危险源(如瓦斯浓度超限、风量不足、机器的开关状况等)可以通过监控设备进行监测,其监控记录也是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的一个重 要来源。(3)举报的方法
设置举报的方法,所有工作人员都可越级匿名举报发现的危险源,向矿调度室及驻矿安监处举报发现的危险源。(4)其他信息采集方法 2.2.8 风险预警
预警(Early-Warning)一词源于军事。它是指通过预警飞机、预警雷达、预警卫星等工具提前发现、分析和判断敌人的进攻信号,并把这种信号的威胁程度报告给指挥部门,以提前采取对应措施。
在灾害预警方面,近年也发展迅猛,有地震预测预警、台风预警、泥石流预警等。主要是通过先进的预测工具对地震波、热带气流、泥石流多发区的暴雨和地质变动进行探测和分析,如果是成灾信号,则利用电信号与地震波、台风、泥石流的时差向受灾区发出警报,通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抗风险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灾害预警理论很大程度上借鉴于经济预警理论。
煤矿风险预警是灾害预警的一种,它是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
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及其规律
要加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析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寻找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规律,这是从事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前 提。
人员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种危险源。
一、不安全行为的概念
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
不论是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它们都是人们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可能导致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应该纳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的对象之中。以下内容所说的不安全行为既包括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又包括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
二、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
如上所述,人的不安全行为既包括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又包括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而员工和管理者都是实施煤矿安全管理的行为主体。根据行为主体在行动之前是否意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可以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没有认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可以称之为非故意违章行为;另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行动的危险性,但仍然采取该行动,可以称之为故意违章行为。行为主体的习惯性行为或工作失误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属于无意识违章行为;而行为主体明知危险却依然从事的行为则属于故意违章行为。上述故意违章行为和非故意违章行为的发生机理是根本不同的。故意违章行为是人们在预知其行动违反了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做出的,是其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它的发生主要受人们决策过程相关因素的影响;而非故意违章行为是人们在没有预知其行为违反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做出的,不是其有意选择的结果,它的发生则更多地受人们的认知状态、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由上述定义可知,不安全行为与实施安全管理的行为主体的安全管理职责密切相关。而安全管理职责主要都是由一定的安全管理主体根据煤矿生产任务结合煤矿生产特点事先加以确定的,用以指导不同安全管理主体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行为。因此,如果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出现问题,它势必会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由于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又是非常丰富的,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不可能对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加以界定和要求,这就容易造成在处理一些具体事务上安全管理主体缺少安全管理职责的指导,被迫根据自己的认识自主做出行为选择。缺少安全管理职责及其行为规范的指导是导致行为主体做出不安全行动的原因之一。
只有当行为主体的大脑认识到自己行动的不安全性,他才会面临不同安全性行动的选择问题。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只有顺利地通过了上述两个环节,行为主体才能够认识到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是否在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中做出了相应的安全行动要求,他才会意识到如果不按照安全管理职责的规定行动,其后果可能会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管理者可以将员工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按照其行动前是否有意识将其分为有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两大类。可以按不安全行为的危险级别、行为痕迹、行为频次等重要指标进行分类。将不安全行为按照危险级别进行分类,能够为制定和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行为痕迹主要是看不安全行为发生后是否可追溯,如“无措施停局部通风机”这一不安全行为会留下“通风机停止运转、局部风量不足”等行为痕迹,而“爬车”、“睡觉”、“带电作业”等不安全行为,只有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而不会留下可追溯的行为痕迹,对于这两种行为应当采取不同管理措施。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般地讲,煤矿不安全行为管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制定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流程、职责、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
1、识别工作人员的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
2、采取预防性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
3、现场检查现场工作人员的行为状态和工作条件; 现场监督、指导和改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4、采取措施防止因行为问题而导致的事故发生;
5、总结不安全行为和不尽职行为发生规律,不断提高行为安全管理水平。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基本途径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应该是系统的和全方位的。全方位行为管理控制意味着应该从各个方面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实施管理控制,至少应该包 括自我行为控制、横向行为控制和纵向行为控制这三个方面,即三种基本控制途径。控制途径
自我行为控制:通过思想、情感、价值观、利益等的影响 横向行为控制:通过工作流程设计实施控制
纵向行为控制:通过计划、监督、检查和改正实施控制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程序与措施
人的行为不但受自身意志的控制,而且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影响,煤矿生产中的人员还要受到种管理规定、管理者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影响,因此,很难做好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尽管如此,下面这些方面都是做好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对于促进和提高煤矿人员的行为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做好人员的准入、培训与行为矫正工作
包括建立健全人员准入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和行为矫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人员准入管理水平、提高人员培训和行为矫正效果。
2、建立健全人员准入管理制度
人员准入是指依据煤矿生产经营特征,对初进入人员应当具备胜任某一特定的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等胜任条件的一种规定,这种规定是建立在国家、行业或煤矿相关部门的特定要求之上。建立健全人员培训与行为矫正管理制度
培训是指煤矿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在改变员工态度、提高员工知识和技能等的活动,包括各种与煤矿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只要有助于员工态度改变、知识和技能的丰富和提高的活动都 称之为培训。
做好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自检互检工作 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自检和互检工作有检查、有评比、有奖惩。
(2)建立制度,跟踪自检和互检情况,并对自检和互检要求及时做出反应。
(3)由上级管理人员对自检和互检的情况进行审查。(4)有改进提高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第三篇: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316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梯子的制作及安装应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 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账》 有登高或高空作业检查制度,并有检查记录
固定梯至少每月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起重作业
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并有出厂合格证 所有起吊机具均需编号,建党登记,明确管理单位和职责 起重机械需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检验 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 安全闩有效、可靠 有《起重设备操作规程》
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并有记录 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 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 爆破管理(6个元素)爆炸材料库
永久性地面爆炸材料库建筑结构及各种防护措施,总库区的内外部安全距离等,必须符合《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 50089—200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库房外必须有防静电、防雷装置和消防器材 地面临时性爆炸材料库周围,必须设围墙或铁刺网距库房的距离不应小于5m。地面临时性爆炸材料库的内外部安全距离、照明、防火和防雷电措施、管理制度与永久性地面爆炸材料库相同
井下爆炸材料库应采用硐室式会壁槽式,其布置、库内硐室设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零三、三百零四条,照明符合第三百零八条规定。必须砌碹或用非金属不燃性材料支护,不得渗漏水,并应采取防潮措施。爆炸材料库出口两旁的巷道,必须砌碹或用不燃性材料支护,支护长度不得小于5m。库房必须备有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 317页
井下爆破材料库必须高于外部巷道的地面,库房和通道应设置水沟
开凿平硐或利用旧平硐作为爆炸材料库时,必须符合《每款安全规程》第二百九十七条规定,必须有发放爆炸材料的专用套间或单独房间
每个爆炸材料库必须有2个出口,一个出口供发放爆炸材料及行人,出口的一端必须装有能自动关闭的抗冲击波活门;另一个出口布置在爆炸材料库回风侧,可铺设轨道运送爆炸材料,该出口与库房连接处必须装有1道抗冲击波密闭门 警示牌设置位置明显,库区警示牌内容应有防火、禁止烟火等标志;库房警示牌的内容应有危险等级、最大库存、危险品种名称等 爆炸材料贮存
发爆器必须有合格证和煤矿安全标志证书,统一管理、统一发放。爆炸材料三证(生产许可证、合格证、煤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必须齐全
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由物资供应部门购置,入矿检验由供应、安监、保安和矿生产管理等部门共同检验
各种爆炸材料的每一品种都应专库储存;受条件限制时,可按国家的有关同库储存规定储存。存放爆炸材料的木架每格只准放1层爆炸材料箱。井下爆炸材料库的炸药和电雷管必须分开储存
地面爆炸材料库储存爆炸材料的总库量:炸药不得超过75t,雷管不得超过25万发。单个库房的炸药最大容量不得超过25t。地面爆炸材料库储存各种爆炸材料的数量,还不得超过由该库所供应的矿井3个月的计划需要量
井下爆炸材料库的最大储存量,不得超过该矿井3天的炸药需要量的10天的电雷管需要量
井上、下接触爆炸材料的人员必须穿棉布或其他抗静电衣服,不准穿带静电的化纤衣服 爆炸材料运输
电雷管和炸药必须分装运送
不在交接班时间内或人员出入井集中时段运送爆炸材料
爆炸材料的井下(包括井筒)运输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一是一、三百一十二、三百一十三、三百一十四条的相关规定 运输爆炸材料要严格按规定路线和时间行驶 爆破技术要求 318页
爆破作业必须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其内容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安全规程》要求,爆破工必须依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特殊情况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经矿技术负责人批准的专项措施
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其选用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二十、三百二十一条规定
在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应采用毫秒爆破。在掘进工作面应全断面一次起爆,不能全断面一次起爆的,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在采煤工作面,可分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
突出矿井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必须执行停送电制度 爆破作业 爆破作业必须
第四篇: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汇报与经验交流
***队按照矿上的整体部署,积极主动落实贯彻相关要求,圆满地完成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现在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下面将我队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1、组织成立风险预控管理小组
2、***队具体工作方法
3、风险预控管理在我队发挥的作用
4、存在的不足与针对措施
• 组织成立风险预控管理小组
我队按矿要求组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明确人员,落实责任,负责队具体风险管理工作。以队长书记为组长,组员由副队长、工会主席、技术员和各班班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岗位员工组成,明确目标并制定相应考核条例,保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执行中的有效进行。
***队在册员工141人,共分4个班(1个检修班,3个生产班),全部参加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培训工作,其中12人参加应急急救员、4人参加应急消防员培训、2人参加内审员培训,并全部通过了考试。
我队主要负责矿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具体共有项工作任务,道工序。通过组织全体员工对生产过程中各类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排序,共辨识出危险源个,人的方面机(物)方面环境方面个,管理方面其中特别重大风险0 项、重大风险 3项、中等风险 116项、一般风险465 项、低风险0项。
***队 风险预控工作任务与工序.doc
***队 风险预控环境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doc
明确重大风险任务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我队实际及已发生的事故案例,评估出3项重大风险任
务,其中重大危险源有3项。
•首先结合事故案例向大家阐述把这些任务列为重大风险任务的原因,其次阐述
针对重大风险任务中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措施。
重大风险任务
重点管控重大危险源
•针对以上任务中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我们将这些危险源的管控作为重点,利用每班前班后会在职工中贯彻学习,采用岗前提问,学习日考试等方式,让他们牢记于心。
•班前会上安排此类作业任务时,带班干部把这些危险源作为施工中的主要安全
注意事项重点强调,在井下现场施工时,班组长重点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职工在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意识,杜绝违章作业,严防事故的发生
下面我来举例分析下***队由于危险源失控曾经发生过的事故案例以及我们制定的管控措施:
危险源:
1、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2、矿车移动式捡拾轨道附近的杂物。
•2008年4月2日,***队职工宋兴安等五人将风巷片盘外的料车运至风巷,由于绞车绳短,需人力推车,宋兴安用手去掉车轮下的板皮,然后下令推车,这时发现车轮下还有一个小木棍便伸手去拿,但车已移动,将宋兴安的左手中指挤伤。•针对之一事故,我们制定了管理措施:
•(1)人力推矿车时,各作业人员要精神集中,提高安全意识;
•(2)周边人员做好自保互保,保证作业安全;
•(3)移动的矿车轨道附近严禁伸手捡拾杂物等。
***队具体工作方法:
1工作中认真执行危险源辨识卡和告知牌,强化安全风险预控管理
2认真贯彻风险预控管理工作,多样式开展风险预控管理活动
3加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一、工作中认真执行危险源辨识卡和告知牌,强化安全风险预控管理
我队按照风险预控办公室及矿相关文件要求,向全队的各岗位职工发放危险源辨识卡,并让职工细读和熟背辨识卡上的内容和标准,提高职工按照标准和措施作业的态度,严防事故的发生。井下职业危害告知牌的悬挂时刻提醒各工种按章作业,及作业时的隐患和预
防的措施。
二、认真贯彻风险预控管理工作,多样式开展风险预控管理活动。
(一)风险预控告知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实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队各值班干部严格按照“2208” 模式(2分钟点名;20分钟教育培训及危险源辨识;8分钟工作安排)进行班前会的召开综采一队 风险预控班前会记录.doc。另外,我队利用每周一、三、五班前、班后会对各干部职工进行风险预控管理知识贯彻教育,对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职工予以奖励。
井下带班干部会在下一班班前会前,将工作面的存在的风险汇报到队上,值班人员认真的做好记录,分析下一班工作任务中的风险,每一个工种、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中存在的风险和预防风险的措施。在班前会上告知跟班队长、班长和员工要清楚自己作业范围内可能在“人机环管”方面存在的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预知风险的能力。
(二)规范员工行为。我们通过规范劳动纪律,排队进浴池换衣、排队上岗,集体入井、文明乘座人车和大巷排队行走等行为,避免入井到工作面前发生的各类事故。
(三)持卡上岗。我们对各工种发放《危险源辨识卡》,达到每人一卡,告知员工工作区域的存在的安全风险,使员工班前预想、班中预控,使员工知道重大危险源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是作业前安全风险预控确认管理。在到达工作面后,由跟班干部和班组长结合评估员、瓦检员按照“四人联岗”工作制的原则对班前、班中、班后的安全工作对工作面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进行检查。坚持“三不生产” 和“四不开工”原则,即:不安全不生产、不文明不生产、不标准不生产;危险源辨识不清不开工、管控措施不到位不开工、作业能力达不到不开工、隐患不排除不开工。各岗位工对本岗位内的安全风险进行确认,工作过程中对安全风险随时进行确认,查出隐患及时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一)风险评估管理。对每一项工程开工前进行风险评估,对各个危险源进行安
全风险评估、分级,有重点针对性的做好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
•(二)责任到人,规范风险管理。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按照特别重大风险、重大
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五个等级进行划分。风险查处后,根据风险的等级,制定危险源的责任人,制定处理风险的措施和标准。
•(三)认真落实隐患整改通知。我们每天有专人负责整理安检科和综采区下发的《安全风险隐患整改通知单》,按照限期整改日期,由值班人员布置,验收员跟踪落实,升井后及时汇报,上台帐注明隐患整改情况,确保隐患整改落实到实处,对于完不成隐患整改的个人和班组,则进行严厉的考核,在整改期限内继续跟踪落实整改。
•(四)加强生产区域管理。我队要求各下井干部认真排查工作面的各项不安全因素,排查内容要100%覆盖全工作面,检查做到不留死角、考核不留情面。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我队发挥的作用
1.通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的开展,使每位职工更加清楚了自己的工作任务,知道了每道工序中潜在的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控措施,从而实现规范操作、主动防范,有效避免了三违行为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2.通过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使我队班子成员明确了安全管理的重点,干部在井下现场的管理更有针对性,某项作业存在哪些危险源,如何预防等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从体系建立开始至今我队未出现任何安全工伤事故及较严重以上三违行为。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整改措施:
1、个别职工对风险预控的学习不够深入,认识不到位,有为难抵触的情绪,甚至认为是纸上谈兵,在参加教育培训时左耳进右耳出,有应付现象存在。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继续加强培训,将风险预控的重要意义宣传贯彻到位。
2、由于部分职工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这部分人对危险源及管控标准与措施管理卡片内容的背诵记忆成为了一大难题。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让本队技术员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教,将卡片上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变成通俗的语言,使这部分职工更容易接受。
3、在实际工作当中,作业地点的环境等不安全因素时刻在变化,危险源的数量或相关风险已经发生变化,之前制定的措施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针对以上情况,我队要求各跟班干部加强每天各个工作地点进行认真检查,定期对作业地点周边危险源等进行补充并对风险进行评价,结合现场实际修改不足之处。
***队认真贯彻落实《平煤股份一矿关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试运行的通知》,牢固树立“生命无价、安全至上”理念,围绕“事故防范在于落实预防在先”这一中心,坚持“一切隐患皆可识别,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理念,摸清安全生产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以落实现场责任为重点,全面排查安全风险因素,超前治理生产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队安全综合管理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促进综采一队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
在2013年实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中,安全风险预控工作,在员工和班组中得到认可,提高了员工的行为规范和辨别安全风险的能力。在工作前先进行风险安全确认,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保证实现安全生产。我们会戒骄戒躁,进一步推进风险预控管理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为一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做出最大的努力。汇报完毕,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五篇: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级办法(11月23日)
附件1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级办法
(试 行)
第一条 为深入开展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3‟1号)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所有合法生产的井工煤矿,新建、技改(包括重组整合)井工煤矿参照执行。
第三条 考核评级标准执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分方法(试行)”。第四条 申报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煤矿的基本条件: 1.证照齐全有效。
2.参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分的煤矿不应存在以下情况:(1)生产矿井没有2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采煤工作面没有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另一个通到进风巷道);
(2)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3)存在超层越界开采等现象;
(4)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5)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6)通风系统不独立、不完善、不可靠;(7)瓦斯超限作业;
(8)矿井未建立安全监控系统,或者安全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9)未按照规定建立瓦斯抽采系统,或瓦斯抽采不达标;
二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分80分及以上,且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及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上平均水平,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治水(地质测量、防治水和冲击地压三部分得分之和)的单项考核得分率均不低于80%,其他专业的单项考核得分率均不低于70%。
三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分70分及以上,且百万吨死亡率低于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上平均水平。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治水(地质测量、防治水和冲击地压三部分得分之和)的单项考核得分率均不低于70%,其他专业的单项考核得分率均不低于60%。
第六条 评分方法:
按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分方法(试行)”直接对照五级指标进行检查,根据五级指标检查情况,采用自下而上逐级评分的方法计算总分。具体打分步骤及方法为:
(一)计算四级指标得分:
四级指标得分为四级指标下所有五级指标得分之和。
(二)计算三级指标得分:
式中:
F ——三级指标所包含四级指标考核得分; n ——三级指标包含四级指标考核数量; M3——三级指标设计分值;
N ——三级指标所包含四级指标缺项分值之和; S ——三级指标得分。注:
1.通风部分以11项三级指标中的最低分作为通风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