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金融环境 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优化金融环境 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保障。只有金融产业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才能共同推进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历史经验和实践表明,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实体经济稳步推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不仅是金融良性健康运行的内在需求,也是实体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体经济不仅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也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我国超过95%的实体经济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正是当前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优化金融环境,落实好各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有助于吸纳就业、科技创新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广大中小企业,从而引导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实体经济,推进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面临的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有所加大,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自身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诸多因素导致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复杂而又严峻。在新情况和新形势下,加强金融改革与创新,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效率,而且可以满足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需要。金融改革与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发展的前提离不开金融环境的安全稳定。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要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优化金融环境,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不断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实现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共同繁荣。要健全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督机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确保主要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和泛滥,从而有效防范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金融基础建设,为实体经济提供便捷服务。金融基础建设是金融正常运行、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便捷高效金融服务的重要保障。金融基础建设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会计标准、征信体系、公司治理、反洗钱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环境的主体,其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齐全、金融资源配置和流动是否高效有序、组织体系是否完备等直接决定金融环境的未来走向,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服务效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业的经验,积极建设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金融管理总部,进一步完善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总部的管理和调控,重点发展对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外资银行等区域金融管理总部的建设,并为各类金融总部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培育和引进商品、股权等金融要素市场;完善保险机构的功能和作用;着力建设一批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金融、投融资行业协会的自我完善;建立良好的行业信用体系和及时准确发布行业信息。
第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社会环境。信用环境对金融安全稳定和金融运行效率、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以及资金流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环境是金融环境良好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成为信用高地,才能吸引各类资金的进入,在全社会形成诚实信用的良好氛围。应不断深化以区域信用、社区信用、农村信用以及企业信用为主题的信用工程建设;重点做好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改善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不断完善和推进营销创新,积极提升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层次和水平,逐渐完善中小微企业信贷管理和营销机制,为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提升金融效率,加强信贷资产自由流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内的流动速率较为缓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扩大信贷投放,改变长期偏低的贷存比长期偏低现状,是改善金融环境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要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出台相关办法,有效激发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的积极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放宽准入条件,支持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机制,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积极推进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缩短授信审批和办理贷款时间,提升金融服务层次和水平。
第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良好的金融法治保障体系。针对当前经济金融活动中存在的恶意拖欠贷款、非法集资以及逃废银行债务等违规或违法行为,尽快研究和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构建良好的金融法治保障体系,以确保健康的社会经济秩序和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如,出台相关金融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法律职责,保护金融合法权益以及规范金融行为,加大对金融违规犯罪的打击力度等。
第五,加强金融监管,密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极为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加强金融监管,密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信贷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依据信贷资产行业、区域分布现状,积极进行信贷资源配置与优化,优先支持“三农”经济、小微企业以及个人消费,同时做好贷款的投量、投速等的有机管理和控制。深入调查和研究,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快资产流动性。进一步完善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对贷款实行全程精细化管理,确保放款和收款自如。另外,重点监管和规范民间借贷资本的规模、流向、借贷操作方式等,从而有效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应对未来金融领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加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现代金融系统,着力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推进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第二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助推跨越赶超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助推监利跨越赶超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发展。总体看来,当前全县发展环境越来越优,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我县经济环境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服务理念上,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与发展大局的矛盾。一方面,一些部门的本位主义、实用主义倾向严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好,相互通气不够,各行其是。另一方面,部分干部胸无大局,在执行任务时,重处罚,轻规范;重管理,轻服务。如少数干部“不见好处不办事,见了好处乱办事”现象仍然存在,企业和群众对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的问题反映仍然不少。少数干部服务意识淡薄,以管理者自居,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事还是难办,变相吃拿卡要。少数行政执法单位凭借行政审批、监督检查的权力,与一些中介机构“演双簧”共同谋利,对企业搞指定服务、强制服务。如强制征订本部门的报刊杂志,强制企业和经营户加入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高额收取会员费,变相强制企业接受指定单位的“服务”等。此外,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对全县发展信心不足,政治纪律淡薄,发表和传播有损于发展大局的言论。
2、在服务能力上,存在干部素质与发展需要的矛盾。呈现“三个难适应”: 一是服务方式难适应。不按照市场规律指导工作,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习惯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二是服务能力难适应。有的对政策法 1
规一知半解,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能力欠缺;有的实践能力差,习惯照抄照搬。三是服务效率难适应。部分干部工作时间松松垮垮,甚至打牌赌钱,玩风过甚,“庸懒散软”,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问题依然存在,与企业“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的愿望没有很好对接。
3、在服务举措上,存在严格监管与灵活服务的矛盾。在执纪执法过程中,少数干部缺乏“企业家老大”理念,不能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企业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4、在服务机制上,存在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与行政效能提速的矛盾。如“三集中三到位”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有的单位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有抵触情绪,少数审批项目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后搞双轨运行、体外循环。有的项目虽然进了行政服务中心,但工作方式没有变,只起到了一个“门诊挂号”的作用,甚至有的办事业主在一个部门几个科室几个分管领导之间来回跑,行政审批服务“一站式”管理流于形式。由于针对“庸懒散软”问题缺乏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的具体规定,对此类事件的问责力度不大,不足以起到教育和震慑的作用,少数干部大错不犯、小犯不断,“中梗阻”现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要实现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全省第一方阵、荆州县市领先”总目标以及“五个翻番”、“三个跨越”的具体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实施“工业兴县、开放强县”战略,必须始终坚持“环境先行”,以环境大创新,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大跨越,必须以时不待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用新理念研究发展新情况,用新举措开创发展新局面。为此,我建议:
1、着力建设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可
以为一个地方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近段,社会上关于我县的负面舆论较多,对我县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弘扬主旋律,树立新风气是当务之急。一是要广泛宣传沭阳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在全县开展“营造好环境,我能做什么”主题大讨论,大力弘扬“厚德从善、诚信守法、崇文重教、尚勤实干”的“监利精神”,切实做到不折腾、不议论、不猜忌,促使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努力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处处都是监利形象,事事关系对外开放”的意识,做到放水养鱼,以利惠商,形成全民努力、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的工作局面。二是要“四破四立”,即:破除内地开放先天不足、缺乏优势的旧观念,牢固树立借财活资的新观念;破除滚雪球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思维定式,牢固树立靠招商引资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新观念;破除政府直接办企业、上项目的旧观念,牢固树立政府不办企业建环境,不管企业搞服务的新观念;破除过分注重眼前得失的短视思维,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新观念。三是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站、横幅、标语、电子屏等多种媒体,重点宣传董书记在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专题解读《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规定》等文件,滚动宣传,大造声势,让县委的决策部署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并主动参与、积极监督。同时,要注重正面引导、反面曝光,通过强化舆论压力,发挥影响导向作用。
2、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要坚决落实“四减”要求。“四减”是今年县委、县政府对优化政务服务工作的硬规定,刚性强、可操作性强。目前,全县有行政审批
服务职能的47家部门单位上报了具体“四减”工作方案,由县法制办、县财政局和县物价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专班正对上报的方案进行审核,后段要采取会议督办、检查督办、部门“一把手”在电视台公开承诺等方式,切实抓好方案的落实工作。二是要进一步规范行政便民服务网络管理。要规范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全县23个乡镇(管理区)便民服务中心为主体、以768个行政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延伸的县、乡、村三级行政便民服务网络管理,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基层干部转变作风。三是纪检监察机关要建立常态化督查工作机制,加大经常性监察检查力度,确保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四是要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经济环境监督员、新闻媒体和群众监督作用,形成全方位监督机制。
3、着力建设安定和谐的法制环境。扎实开展企业及项目建设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对画地为牢、称霸一方、强装强卸、阻挠施工、破坏园区及项目建设的违法犯罪分子给予坚决打击。严禁搞地方保护主义,不得借征地、拆迁、补偿,向项目投资者和建设单位索要钱物、强揽工程、强行供料及提出其他不合理要求。公安部门要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暴力犯罪、社会黑恶性质犯罪、抢劫抢夺盗窃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破坏发展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对因失职造成严重治安问题的责任人要严肃处理。
4、着力建设诚信宽松的金融环境。目前,融资难仍是制约我县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要着力提升社会诚信意识,全力打造“诚信监利”金字招牌。要加大宣传力度,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人行推动、金融机构参与、企业自律”的原则,整治信用环境,抓重点,攻难点,防范和化
解金融风险,营造“讲诚信,重操守”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县上下形成县、乡镇、村一起抓,政府、银行、企业整体联动的金融信用环境创建格局。
总之,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坚信,只要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落实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以春风化雨之功,从小事小处做起,全力以赴,抢前争先,监利发展环境一定会发生质的飞跃,监利经济社会大跨越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第三篇: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情况调研提纲(共)
“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情况”
调研提纲
问题1:企业规模 A.大型√ B.中型 C.小型 D.微型 问题2:行业类型 A.制造业 B.服务业√ 问题3:您对省委省政府出台的130条降成本优环境政策和当地政府出台的配套政策了解程度如何?(单选)B A.非常熟悉 B.有所了解 C.听说过 D.不了解 问题4:您认为以下哪些政策对企业减负效果明显?(请选择3项并按重要性排序)IJK A.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B.大幅度降低涉企收费 C.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D.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E.适度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 F.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G.积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H.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I.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J.支持企业内部挖潜 K.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问题5:您认为惠企政策宣传采取何种方式更为合适?D A.组织入企宣传 B.发放政策汇编 C.制作宣传展板 D.设置专题网页 E.其他
问题6:您认为政府在优化环境中的资金扶持力度如何?(单选)B A.很大 B.较大 C.一般 D.不清楚 问题7:贵企业获得扶持资金的用途?F
A.科技创新 B.提升发展能力 C.改善融资环境 D.完善服务体系 E.小额担保贷款 F.其他 无 问题8:您对当前我省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的评价?(单选)A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问题9:您认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以下哪方面工作还有待加强?(单选)C A.优惠政策的力度 B.硬件设施配套等 C.人才培养管理等 D.其他
问题10:您认为当前政府在改革创新和产业培育工作中的重点?(单选)C A,如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B.新经济下如何培育新动能 C.如何发展绿色、智慧、共享经济 D.如何发展改革金融创新体制 E.其他
问题11:贵企业在用人用工方面有什么困难?(可多选)CD A.高等技术管理人才难招难留 B.当地研发资源等缺乏 C.当地人才激励政策较少 D.内部人才创新活力不足 E.其他
问题12:若您对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有不满意的地方,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F
第四篇:发挥统战优势 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发挥统战优势 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深入发展,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不断拓展,职能作用不断强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加突出。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参与经济建设,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创造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举足轻重。为此,探讨统一战线为实体经济建设服务的基本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
实体经济既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建筑业等领域的物质产品生产与服务,也包括教育、文化、信息、艺术、体育等领域的精神产品生产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广泛性和有形性决定了其对于群众经济生活的重要性。“民心顺一切皆顺,民心稳社会就稳”。要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扎实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首先就是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是要深化认识,把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摆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将统战工作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大事,纳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检查考核内容。要把有没有统战观念、懂不懂统战政策、会不会做统战工作作为衡量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政治素养和工作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要强化措施,把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落到实处。统战工作尤其要注意贴近群众、体现群众的要求和愿望。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优势,通过发扬民主、反映社情民意来维护群众利益,协调群众关系,稳定群众情绪。特别要把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作为维护团结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发挥民族、宗教人士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为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三是要创新方式,把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不断提升。统战部门必须充分认识统战工作的特点,增强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在统战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做到参政为人民,议政为发展。要充分调动非党人士、工商界非公有制人士参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齐心协力抓好城市建设、园区开发、招商引资等几篇大文章,极大地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智力优势
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提供基本生活资料,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以及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古往今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在追求高层次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而保证这一切的就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统一战线聚集了以大量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成员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具有明显的智力优势。这个庞大的“人才库”、“智囊团”,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要充分发挥参政议政的优势,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献计献策。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统战工作要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考察论证,针对某些重大问题开展调查,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和办法,为各级党委、政府进言献策。
二要充分发挥专长,为开发智力服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
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智力与经济相结合,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突破至关重要。高校统一战线范围内荟萃着不少造诣高深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在教学、科研、产业三位一体办学体制的运行岗位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统战部门要准确掌握他们工作情况,通过不断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促进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以充分发挥,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
三要通过高等教育、社会办学、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为经济建设培训各类专业人才。统战部门除了要重视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作用外,还要发挥有专业特长的科技人员,通过社会办学、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对需要实现再就业的职工、农民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培养他们掌握多项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优势
从人类经济发展史来看,实体经济的范畴在不断扩大。生产工具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进步,产品有了更多剩余,交换的规模越来越大,服务业的衍生使得实体经济的范畴进一步扩大。产业的外延不断扩展,无论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还是精神产品的生产,不断发展出新的实体经济形态。
统战系统联系着一批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以及国内其他一些有实力的人士,对于实体经济的广泛性更体现出了极强的助推力。很多工商界、知识界人士可以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牵线搭桥,积极引进海内外资金、人才和技术,为招商引资和改革开放服务。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海联、台联、侨联以及工商联的作用,加强外引内联工作,广交朋友,联络友谊,宣传政策,鼓舞人心,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扩大对外开放作出努力。
一是发挥“三胞”及其眷属的亲缘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侨胞、台胞、港澳同胞及其眷属与港、澳、台及海外许多国家都
有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他们向境外介绍经济发展状况、招商引资政策,推荐合作项目,联系合作伙伴,吸引港、澳、台及海外各界人士到国内考察,投资办企业,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二是依托有关社团组织的网络优势,拓宽招商引资渠道。通过加强社会团体与海内外的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向海内外充分展示我国求新思变、开明开放、诚实守信、善谋实干的形象。
三是深化统战工作长效性,着眼建设活力和谐经济氛围。坚持经济统战与民主恳谈相结合,拓宽企业员工参与渠道,巩固实体经济统战群众基础。坚持经济统战与培育文化相结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开展工商界文艺汇演、民营企业运动会、表彰激励先进等活动,引导实体经济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五篇: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反腐倡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顺应新形势,结合瑞昌实际,应主动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入“第一要务”,努力放大反腐倡廉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功能,营造一个包容性强、亲和力强、创造力强、诚信度高的发展环境,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力推进瑞昌科学发展”清障铺路,保驾护航。
营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在“优”字上下功夫。一是依靠制度“治乱”。在解决“乱收费”问题上,实行收费公示制度,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减免的坚决减免,具有弹性收费标准的,一律实行最低标准。二是通过改革“规范”。围绕服务型政府和效能建设,推进政府管理的创新,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行政审批事项、不合理收费项目、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四项清理”,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完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三是改进作风“提效”。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营造诚信守诺的办事环境,在“评”字上下功夫。一抓 行风评议。在全市开展评议科(股)长活动,对评价结果后5位的科(股)长进行组织免职处理,对评价结果后6∽20位的科(股)长列为效能建设重点整改对象,从而评出文秘杂烩网企业满意的作风,评出群众欢迎的干部,评出廉洁高效的部门。二抓效能监察。进一步完善行政投诉中心,健全行政效能投诉管理机制,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做到“有诉必接、接诉必办、办诉必果”。三抓舆论监督。开通“行风热线”,开辟行风建设专栏、投诉举报“回音壁”、曝光专栏,使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使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切实维护好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
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在“建”字上下功夫。一方面,纪委作为源头治腐牵头部门,要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认真纠正在资源配置中为部门和个人利益,人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公平竞争等行为,着力解决市场www.秩序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为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继续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着重抓住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突出问题,重点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加快构建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营造宽松和谐的干事环境,在“治”字上下功夫。查处 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创业环境,是创优发展环境的基本前提,更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对于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行为,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侵害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违反审批制度改革规定和要求的行为,阻碍政令畅通的行为,在招商引资中失职渎职的行为,以及违反规定向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破坏发展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坚决严肃查处。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惩处打击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通过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惩处腐败者、追究诬告者,真正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好、引导好,营造一个全民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