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镇建设体会_3

时间:2019-05-14 01:4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地城镇建设体会_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地城镇建设体会_3》。

第一篇:山地城镇建设体会_3

山地城镇建设之我见

山地城镇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粮食安全和民生大计,也是对促进科学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是世界发展趋向的战略选择、中国国情的迫切要求、普洱市情特点的现实选择和普洱绿色发展的科学选择。普洱山地多、坝区少,要实现率先跨越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把山地城镇建设作为一条科学路径。

近年来,普洱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两强一堡”战略机遇,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加快特色山地城镇建设步伐,开创了妙曼城乡发展变化的喜人局面。澜沧县雪林乡作为澜沧县面向国外的一个窗口,是“普洱绿三角”建设的关键节点之一,在推进全市“山地城镇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学习全省各地关于“山地城镇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联系雪林实际,我就做好“山地城镇建设”有以下体会:

一、统筹规划、科学谋划,开好“山地城镇建设”的头

俗话说,好的是开头成功的一半,要做好“山地城镇建设”,首先要充分发挥规划的统领作用,科学编制城乡、林地、土地等三个规划。

一是抓好城镇规划的修改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结合城乡发展实际,依据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目标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山坝利用比例控制目标,做好市县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和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划修改过程中,将坝区与已建成区相连的周边适建山地、坡地和未利用地优先纳入储备,进行必要的前期开发,积极引导城镇、村庄、产业向坝区边沿、适建山地发展,提高各类建设占用山地的比例。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把可利用的坡地、荒山、荒坡作为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用地,合理确定村庄用地布局和规模,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宅基地面积标准等规定,控制坝区村庄用地规模、引导村庄建设用地上山,推进山地综合开发利用。二是优化林地空间布局。根据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科学编制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优化林地空间布局,为城镇建设预留空间。对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山地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占用、征收、征用林地定额指标,优先办理项目使用林地申报手续,优先安排预留的森林采伐限额。实行林地分级管理,科学合理地对林地进行分级区划界定,积极引导城镇建设规划和使用Ⅲ级、Ⅳ级林地,统筹安排城镇化所需林地定额。制定植被恢复措施,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坚持占补平衡,确保实现林地保有量的刚性考核目标。三是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在原则保证坝区80%以上的现有优质耕地和山区连片面积较大的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基础上,尽快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严格保护坝区耕地;提高坝区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比例,调高基本农田中坝区耕地比例;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市对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的倾斜,科学合理地提高规划建设用地中山地、缓坡、丘陵的比例。

二、科学推进、建出特色,做亮“山地城镇建设”的景

建设山地城镇,关键是要建得好、建得美,让广大群众觉得舒心满意。一是要转变建设方式。山地城镇建设要依山就势做好“山”字文章,借助自然环境和景观特色,建设与自然面貌有机结合的城市环境,形成“城在山中、房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独特风貌。二是要强化山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受地形地貌限制,山地城镇在供水、供电、交通、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平地不同。要围绕工业上山、商业上山、居住上山等重点,构思好各类基础设施布局,科学论证、精心选址,扎实做好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各项山地城镇、工业基础设施安全可靠,提高山地城镇的安全性和人居环境质量;要配套实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应急救援等山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体系。三是要突出“山地城镇建设”的特点和亮点。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特点来建设,做到“一山一景,一村一品”。

三、强化保护、维护生态,不让“山地城镇建设”成破坏

建设山地城镇,要避免对植被覆盖、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注重保持地貌的整体连续性,尽量顺应坡地的自然形态进行利用,形成山地梯级开发,维护山体的稳定性,防范地质灾害的危害,构建山川、水文、生态的良性环境系统。在实施前,要科学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严格项目的审批制度,做好水资源认证、环境影响评价和使用林地可行性调查,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在建设中,要落实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要贯彻环保“三同时”的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保原则,建设期间要尽量注意保护原生植被,尽量减少对自然地形地貌的破坏,避免水土流失,把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建成后,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做好生态恢复工作。要按照《森林法》规定,认真做好森林植被恢复和绿化工作,确保恢复森林植被面积不得少于因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要充分利用项目区空地,种树种草,积极开展园区绿化美化,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段,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四、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做好“山地城镇建设”的保障

要不断加强机制创新,确保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各项措施的落到实处。一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把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和主要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研究制定坝区耕地保护、城镇化科学发展评价与考核办法,每年进行严格考核和奖惩。探索建立产业园区、工业项目向荒山荒坡布局的激励机制,对使用山坡地、未利用地发展城镇和各类产业项目的,适当降低建筑密度和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探索建立用地计划指标奖励机制,对充分利用山地发展城镇做得好的地方,在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时可给予适当奖励。二是强化监测督察机制。建立执法监察共同责任机制和集约节约用地纠偏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及时查处批少占多、土地闲置等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土地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状况动态报告制度。三是健全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一体、精简高效、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城乡规划管理新体制,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对规划编制和执行的监督检查,认真执行城乡规划有关法律法规,坚决依法依规实施城乡规划管理,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四是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市、县、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沟通对接,积极协调配合,做好规划、政策、项目等方面的衔接,确保工作统筹推进。

山地城镇建设以来,雪林乡结合地处边疆,独特的高山、深谷、密林和淳朴的民族风情将雪林建设成最美丽风情的边境一线雪林佤乡,给澜沧增添魅力,给普洱增添一丝动人的妙曼,牢守祖国的边境,打造辉煌的明天。回顾过去,我们脚步坚实;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历史承载着辉煌,未来充满着希望。今天,古老的佤族人民正以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姿,自信、豪迈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经过全乡人民的艰苦努力,一个破茧成蝶的新雪林必将更加令世人刮目相看,一个和谐妙曼的风情雪林必将更加令世人流连忘返,雪林这颗璀璨的绿海明珠必将更加光彩夺目!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为创造普洱各族人民富裕、文明、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山地城镇建设体会 3

山地城镇建设之我见

山地城镇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粮食安全和民生大计,也是对促进科学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是世界发展趋向的战略选择、中国国情的迫切要求、普洱市情特点的现实选择和普洱绿色发展的科学选择。普洱山地多、坝区少,要实现率先跨越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把山地城镇建设作为一条科学路径。

近年来,普洱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两强一堡”战略机遇,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加快特色山地城镇建设步伐,开创了妙曼城乡发展变化的喜人局面。澜沧县雪林乡作为澜沧县面向国外的一个窗口,是“普洱绿三角”建设的关键节点之一,在推进全市“山地城镇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学习全省各地关于“山地城镇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联系雪林实际,我就做好“山地城镇建设”有以下体会:

一、统筹规划、科学谋划,开好“山地城镇建设”的头

俗话说,好的是开头成功的一半,要做好“山地城镇建设”,首先要充分发挥规划的统领作用,科学编制城乡、林地、土地等三个规划。一是抓好城镇规划的修改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结合城乡发展实际,依据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目标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山坝利用比例控制目标,做好市县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和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划修改过程中,将坝区与已建成区相连的周边适建山地、坡地和未利用地优先纳入储备,进行必要的前期开发,积极引导城镇、村庄、产业向坝区边沿、适建山地发展,提高各类建设占用山地的比例。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把可利用的坡地、荒山、荒坡作为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用地,合理确定村庄用地布局和规模,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宅基地面积标准等规定,控制坝区村庄用地规模、引导村庄建设用地上山,推进山地综合开发利用。二是优化林地空间布局。根据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科学编制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优化林地空间布局,为城镇建设预留空间。对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山地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占用、征收、征用林地定额指标,优先办理项目使用林地申报手续,优先安排预留的森林采伐限额。实行林地分级管理,科学合理地对林地进行分级区划界定,积极引导城镇建设规划和使用Ⅲ级、Ⅳ级林地,统筹安排城镇化所需林地定额。制定植被恢复措施,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坚持占补平衡,确保实现林地保有量的刚性考核目标。三是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在原则保证坝区80%以上的现有优质耕地和山区连片面积较大的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基础上,尽快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严格保护坝区耕地;提高坝区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比例,调高基本农田中坝区耕地比例;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市对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的倾斜,科学合理地提高规划建设用地中山地、缓坡、丘陵的比例。

二、科学推进、建出特色,做亮“山地城镇建设”的景

建设山地城镇,关键是要建得好、建得美,让广大群众觉得舒心满意。一是要转变建设方式。山地城镇建设要依山就势做好“山”字文章,借助自然环境和景观特色,建设与自然面貌有机结合的城市环境,形成“城在山中、房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独特风貌。二是要强化山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受地形地貌限制,山地城镇在供水、供电、交通、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平地不同。要围绕工业上山、商业上山、居住上山等重点,构思好各类基础设施布局,科学论证、精心选址,扎实做好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各项山地城镇、工业基础设施安全可靠,提高山地城镇的安全性和人居环境质量;要配套实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应急救援等山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体系。三是要突出“山地城镇建设”的特点和亮点。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特点来建设,做到“一山一景,一村一品”。

三、强化保护、维护生态,不让“山地城镇建设”成破坏

建设山地城镇,要避免对植被覆盖、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注重保持地貌的整体连续性,尽量顺应坡地的自然形态进行利用,形成山地梯级开发,维护山体的稳定性,防范地质灾害的危害,构建山川、水文、生态的良性环境系统。在实施前,要科学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严格项目的审批制度,做好水资源认证、环境影响评价和使用林地可行性调查,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在建设中,要落实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要贯彻环保“三同时”的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保原则,建设期间要尽量注意保护原生植被,尽量减少对自然地形地貌的破坏,避免水土流失,把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建成后,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做好生态恢复工作。要按照《森林法》规定,认真做好森林植被恢复和绿化工作,确保恢复森林植被面积不得少于因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要充分利用项目区空地,种树种草,积极开展园区绿化美化,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段,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四、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做好“山地城镇建设”的保障

要不断加强机制创新,确保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各项措施的落到实处。一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把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和主要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研究制定坝区耕地保护、城镇化科学发展评价与考核办法,每年进行严格考核和奖惩。探索建立产业园区、工业项目向荒山荒坡布局的激励机制,对使用山坡地、未利用地发展城镇和各类产业项目的,适当降低建筑密度和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探索建立用地计划指标奖励机制,对充分利用山地发展城镇做得好的地方,在安排用地计划指标时可给予适当奖励。二是强化监测督察机制。建立执法监察共同责任机制和集约节约用地纠偏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及时查处批少占多、土地闲置等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土地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状况动态报告制度。三是健全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一体、精简高效、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城乡规划管理新体制,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对规划编制和执行的监督检查,认真执行城乡规划有关法律法规,坚决依法依规实施城乡规划管理,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四是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市、县、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沟通对接,积极协调配合,做好规划、政策、项目等方面的衔接,确保工作统筹推进。

山地城镇建设以来,雪林乡结合地处边疆,独特的高山、深谷、密林和淳朴的民族风情将雪林建设成最美丽风情的边境一线雪林佤乡,给澜沧增添魅力,给普洱增添一丝动人的妙曼,牢守祖国的边境,打造辉煌的明天。回顾过去,我们脚步坚实;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历史承载着辉煌,未来充满着希望。今天,古老的佤族人民正以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姿,自信、豪迈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经过全乡人民的艰苦努力,一个破茧成蝶的新雪林必将更加令世人刮目相看,一个和谐妙曼的风情雪林必将更加令世人流连忘返,雪林这颗璀璨的绿海明珠必将更加光彩夺目!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为创造普洱各族人民富裕、文明、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普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材料》、《参阅材料》,中共普洱市委宣传部,2012年10月。

2、西南山地生态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舒沐晖《小城镇建设》,2007年4月。

3、《佤山笔记—风情雪林》鲁燕婷,佤族网,2012年8月。

4、中国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南——评《中国当代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丛书》,胡明安 姚荣华.2006年7月30日。

第三篇: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

国土资源厅厅长和自兴就“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接受媒体专访

云南网讯(记者 秦蒙琳)9月5日,“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会议结束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和自兴就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相关问题接受媒体专访,为读者答疑解惑。

媒体:云南省为什么会做出城乡建设向山地发展的战略决策?

和厅长:

这是云南客观自然地理条件所决定的,是科学发展的要求。我省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高达94%,坝区占全省国土面积仅为6%,坝区既是全省大多数城镇所在地,也是全省优质耕地的集中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深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省土地管理面临着新的考验:耕地保护形势严峻、耕地质量明显偏低,优质耕地相对较少,坝区优质耕地减少势头迅猛。据统计,1996年~2010年,云南省全省各类建设占用耕地271万亩,其中78%为坝区的优质耕地。在全省耕地总量中,坡度在1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44.9%,耕地质量明显偏低;坡度在6度以下的耕地面积仅占26 %,优质耕地相对较少。而全省大于1平方公里的坝区耕地,占坝区总面积的54%,是优质耕地的主要集中地。所以,如果今后的发展还一味地占用平坝,再过10年可能就没有优质耕地了。虽然我们也会完成占一补一,然而,耕地面积、数量可以保证,质量却难以保证。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汇集到一点,突出表现为资源需求刚性上升、资源供给刚性制约“两碰头”而产生的“两难”。正确处理好保护与保障的关系,是我省“两强一堡”建设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省委、省政府通过调研提出:调整转变城乡发展思路,保护坝区优质良田,建设山地城镇。这一战略决策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要求。

媒体:与占用耕地相比,利用山地有哪些优势?

和厅长:

与占用耕地相比,利用山地的优势包括:

第一,有利于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风貌。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云南省重要的发展目标。发展山地城镇,对于保持和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延续传统城镇、村寨的建筑风貌,比在坝区“摊大饼”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二,有利于拓展建设空间,缓解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客观上需要占用土地。如果把这些发展用地布局在坝区,必然占用大量耕地,造成人地矛盾激化、优质耕地大量流失,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占用山地搞建设将大大降低人地矛盾,有利于耕地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第三,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占用耕地引发的土地征用和环境污染问题,易导致社会矛盾突出,农民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矛盾绝大多数来源于此。城镇向山地发展,减少了占用耕地规模,也远离了密集的农田、村庄,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将有所降低,对于维护农民利益,保持社会稳定有积极意义。

第四,有利于压缩成本,提高效率。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经济措施和行政管理措施,利用山地发展城镇化将降低土地使用费用、减少土地审批所需的时间、降低征地工作难度等。

“保护坝区耕地、发展山地城镇”的思路一经提出,在全省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专家学者、社会民主人士和农民非常支持和拥护省委、省政府的这项决定,认为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地方政府执行中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认为山地城镇建设的前期基础设施投入大、招商引资难度增加。

媒体:目前建设用地利用山地面临哪些困难?怎样处理这些困难?

和厅长:

发展山地城镇,确实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调整、引导、解决。

第一,认识问题:一些地方对利用山地发展城镇心存顾虑。有必要通过宣传教育和配套政策措施的完善打消顾虑,帮助地方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二,机制问题:各项规划急需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林地保护规划、交通规划等等,众多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对全省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林地保护规划等各专项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和衔接,同时要求新编制的各项涉地规划与发展山地城镇的方向做衔接。

第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历史原因,工业化发展必需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教育、医疗、文化、环卫等基础设施主要分布在现有城镇区或相邻地区,山地中基础设施严重缺失。因此,首先解决拟发展山区的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是建设山地城镇的前提条件,逐步完善教育、文化、医疗、环卫设施,是山地城镇发展壮大的基础。

第四,资金问题:建设成本较高、资金短缺。除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投入较大之外,利用山地建设工厂、居民区、商店等需要的资金投入也大于平坝区。因此,政府需要多方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省级财政需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市县的山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降低土地使用成本、减免费用等措施,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以利于招商引资工作。

媒体:也有人担心,在建设用地向山地发展中过程中,会不会对山地的植被造成破坏,给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何从政策层面就来提出先决的要求与限制?

和厅长:

建设用地向山地发展中的过程中,特别是建设过程中,会在可控范围内对山地的植被造成短时间破坏。但通过边建设边恢复,边建设边治理,是可以恢复山地植被的。而且一些地方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恢复,甚至可以恢复得比建设前还要好。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破坏生态和植被的行为,保护生态,应从政策层面提出先决条件来加以要求与限制,规范建设行为。比如:统筹协调涉地规划、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配套措施、政绩考核制度等。

第一,规划协调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林地保护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农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众多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应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同步进行修改完善。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用地结构和布局,各项规划分别进行修改完善。按照“保护坝区良田,建设山地城镇”的思路和要求,修改完善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做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做好三个规划的有机衔接。

第二,生态保护协调方面。研究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承载力确定城镇规模。禁止在各类保护区、国家级公益林、生态脆弱区、水源保护区等区域内进行建设。规划编制应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城镇建设、工业建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做好城市垃圾处理。做好山地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加强地质灾害评估防治。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方面。除大力完善拟建山区城镇基础设施外,应做好各类基础设施之间的配套工作,做到协调规划、同步实施、同时使用。结合当地的地质、生态环境等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山地开发项目建筑密度,适当增大山地建设项目绿化率。加强山地开发利用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山地开发利用的计划指标保障。

第四,资金方面。对山地综合开发利用所需资金,各地要通过多重渠道筹集资金给予保障,鼓励通过金融机构采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投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对山地、沟箐等“削峰平谷”进行生态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和植被恢复。

第五,行政措施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绩考核制度,将山地建设中植被恢复和环境治理工作纳入领导绩效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成效差的予以通报批评直至暂停用地审批。同时,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破坏山地植被的行为。

第四篇:城镇建设材料

一、城镇建设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高起点科学规划,是建设现代文明城镇的前提和基础。城镇建设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应强化精品意识,使城镇基础设施具有双重价值,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使之成为凝固的艺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根据城镇所处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经济规模、发展潜力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立足客观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做到适度超前、合理定位。应优化布局,节约土地,搞好农田保护区、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妥善安排各行业和各项社会功能的协调发展,合理勾勒框架。规划应一步到位,并留有发展余地;建设分期实施,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规划应体现时代风貌、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规划一旦形成,就不仅对建设实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城镇的发展具有约束作用,不能随意变更。

二、多渠道筹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坚持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相结合,依靠社会力量,广开融资渠道,使城镇建设由单纯的政府行为变为群众性和社会性的自觉行为,形成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支持,重点争取交通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改水和绿化建设资金,实现基础设施的改善。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城镇建设。在保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统一施工的前提下,支持开发企业建设商品房对外销售,培育城镇房地产市场。对广场、绿地、灯箱、雕塑、公厕、垃圾池等社会公益设施通过向社会招标承包或拍卖冠名权、登载广告等形式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从而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原则,遵循经济规律,公开拍卖土地。在出让方式上,因地制宜,可以拍卖生地后开发建设,可以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后拍卖熟地,也可以综合承包开发。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投资兴业优惠政策,鼓励外商、外地客户进镇建设。用好用活财政政策,运用财政杠杆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政府对城镇建设的投资,财政每年(秘书长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镇建设。组织城镇干部群众进行义务劳动、以劳代资等活动,搞好城镇公益事业和环境绿化美化。

三、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实行严格管理手段,进行全方位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城镇管理领导分工、部门协调、定期考核、监督奖惩等制度,并对管理队伍定期考核。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严格在规划统一指导下,实行建设项目审批一枝笔,不准乱开口子,杜绝违章建筑,取缔违反规划随意建设的建筑。加强工程设计、施工和质量管理,坚持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招投标,推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理制,加强工程质量的督促检查。依照法规综合管理,对城镇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交通秩序、建筑市场等方面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综合整治,坚决杜绝乱修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摆、乱写乱画等现象。强化意识形态管理,着眼于提高居民素质,利用媒体、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使他们能够服从城镇管理,积极主动参与城镇管理

《崇左市关于加强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方案》

为改善我市乡镇五项基础设施条件,巩固基层政权和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乡镇机关办公楼、干部职工住宅楼、卫生院、宣传文化站、敬老院和五保村建设为目标,采取大会战的形式,集中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用4年时间基本解决这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结构、面积等不达标的问题,逐步改善乡镇基础设施现状,确保乡镇政权正常高效地运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二、任务与目标

全市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总的任务是:维修、扩建和新建面积436147.36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2754.79万元.各单项的具体任务是:

(一)乡镇机关办公楼:总维修、改扩建、新建面积共61044.36平方米,需投入资金2419.38万元.其中,维修面积24361.47平方米,需投入资金418.84万元;改扩建面积2414平方米,需投入资金95.6万元;新建面积34268.89平方米,需投资214.09万元。2005年改扩建面积6965平方米,总投资319.66万元。2006年改扩建面积5860平方米,总投资269.56万元。2007年改扩建面积 6620平方米,总投资 303.72万元。

(二)分步实施原则。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维修、扩建和新建的面积达436147.36平方米,测算总投资12754.79万元。考虑到我市各县(市、区)的财力状况,计划分四年实施,即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三)不留后患原则。要严格按照基础建设程序和项目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并根据实际编制项目预算,确保资金不留缺口,做到建设不留尾巴,规划一个,建设一个,达标一个完成一个,使用一个。

(四)乡镇宣传文化站:总扩建、新建面积共782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492.8万元。其中,扩建面积62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 24.8万元;新建面积72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468万元。各任务是:2004年新建面积2400平方米,总投资 156万元;2005年新建面积2400平方米,总投资156万元;2006年新建面积2400平方米,总投资 156万元;2007年改扩建面积6202400平方米,总投资 24.8万元。

(五)乡镇敬老院和五保村:总维修扩建、新建面积共469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922万元。各任务是:2004年建设面积12250平方米,总投资 518万元;2005年建设面积11150平方米,总投资4 5 4万元;2006年建设面积11750平方米,总投资475万元;2007年建设面积11750平方米,总投资475万元。

三、建设原则

(一)坚持标准原则。我市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五项基础设施有关建设标准,制定了既适合本地实际又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建设标准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这一建设标准进行规划与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在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可适度超前建设,但不能进行超现实的盲目的跨越。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是:

(1)乡镇机关办公楼为砖混以上结构楼房。按在编人员计,人均标准建筑面积达16平方米以上(不够500平方米也要建够500平方米。

(2)乡镇干部职工住宅楼为砖混以上结构楼房。按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计,科级以下干部职工每套住宅建筑面积标准为 55-70平方米;处级(中级职称)干部 70-90平方米;厅级(副高级以上职称)90-120平方米;周转用的公寓式楼房35-50平方米。职工要求增加面积标准的,可以放宽20平方米。

(3)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为砖混以上结构楼房。建筑面积标准为 1-3万人口乡镇500平方米以上;3-5万人口乡镇 1000平方米以上;5万人以上乡镇 1500平方米以上。

(4)乡镇宣传文化站为砖混以上结构楼房。建筑面积标准为 2万人以下乡镇 520平方米(广播电视 120平方米);2-4万人 750平方米(广播电视 150平方米);4一5万人 950平方米(广播电视 150平方米);5万人以上 1150 f(广播电视 150 m)。

(5)乡镇敬老院或五保村为砖混结构房屋,老人住房设有卧室、活动室(厅)和卫生间等,完善配套设施,每所应建有公用厨房和餐厅、保健(医务)室、娱乐室、储存室和管理人员办公室及住房等。敬老院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床位数标准为人口5万人以下的乡镇占地面积4亩左右,设计床位 20张以上,总建筑面积 500平方米以上;5万人(含5万)以上的乡镇占地面积5亩左右,设计床位24张以上,总建筑面积550平方米以上;五保村每个村占地面积2亩左右,设计床位10张,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上。

四、建设措施

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建设任务繁重而艰巨。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信心,把它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规划与部署。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大会战的形式,分步实施,整体推进。要建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领导小组由各县(市、区)政府的第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的副县(市、区)长担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组织、统一管理项目的建设实施工作,及时协调与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地进行。各级领导小组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突击抓住重点项目建设,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管理,善于协调各方,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各级领导小组下设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从机关有关单位抽调人员,具体负责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情况汇报和检查督促工作,切实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实、抓细、抓好,抓出成效。

(二)落实责任,加强指导。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落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加强指导,具体是:建设部门负责乡镇办公楼建设的指导,房改部门负责乡镇于部职工住宅楼建设的指导,民政部门负责乡镇敬老院或五保村建设的指导,卫生部门负责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指导,文化部门负责乡镇宣传文化站建设的指导。此外,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局要做好用地规划,并在办理有关证件、征地等方面在政策范围内给予优惠和减免;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抓好资金管理和使用监督,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与合理使用。

(三)依法行政,规范操作。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涉及诸多政策性问题,关系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行业标准办事,绝不能违规操作,损害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于项目建设用地手续与费税方面:国家与自治区均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与有关政策规定,一定要坚决照办,认真贯彻落实。征用土地手续,务必根据用地多少,按文件规定,逐级上报审批,不能先斩后奏,先上车后补票;征用土地的费税,凡属于国家与自治区收取的费税,要按文件规定收取,属于市、县(市、区)政府职能范围内,能减免的要尽量减免,尤其县(市、区*乡镇下属的自收自支单位收费的应少收或不收,由财政统发的单位收费应尽量不收或少收。特别是干部职工住房困难较多,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大房改政策宣传的同时,要在全市乡镇干部职工中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落实单位给职工的住房公积金补贴部分,增加职工工资中的住房消费能力;要积极开展住房租金改革,推动成套住房出售,促进职工购买现住房;有条件的乡镇可以给建房职工适当资金帮助,减轻职工建房负担。

关于建筑收费方面:属自治区有关部门收取的报建两费与造价站应按文件规定收取或代收缴;属市、县(市、区)收取的招投标费用、工程质量督理费、工程勘察设计费、水电增容费等等应尽量少收,有些项目如项目审批费、规划、图纸设计费、技术服务费、城市建设配套费、评估费、工程监理费等应给予优惠照顾,免收或少收。

(四)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要严格标准,规范技术操作。关于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问题,市直各有关部门根据自治区有关厅局的要求,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标准,这一标准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各县(市、区)、乡镇必须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设计与施工。关于项目建设技术方面,各类项目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工程建设管理规定以及工程设计方案组织实施。要实行全程的项目管理,从设计方案、征用土地、工程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到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方面都要规范操作,依法办事,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行业标准。要建立项目负责制与责任追究制。每一个项目都由技术人员签订技术和质量责任状。每一个项目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和一名领导或干部来负责和监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无质量问题。要强化安全意识,科学组织,文明施工,确保生产安全。对于玩忽职守,因违规操作或监管不到位因造成质量或安全事故的有关人员,要依法从严处理,坚决杜绝各类工程事故发生。对各类项目建设需要购买的“三材”物资,要通过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采购,有计划,分期分批采购建设物资,做到

既不影响工程进度,又不致于过分集中采购造成物价上涨和项目建设成本增加。各级工商部门要加强监管,依法打击趁大建设之机哄抬物价或提供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为乡镇五项建设提供宽松的市场环境。

(五)积极筹措经费,确保资金按时到位。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广开渠道,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1)各级政府要把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2)积级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3)乡镇自筹,尤其结合城镇化的建设过程,盘活闲置的土地、资产;(4)认真抓好西部大开发与入世后的有利机遇,用足用好政策,引进资金;(5)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捐助;(6)向银行贷款;(7)于部职工集资等。以确保资金按时到位。

要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照自治区财政厅制定的资金管理办法进行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效益。不管是哪项资金,都要严格控制,严格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挪用和截留。凡挪用和截留的,一经发现,都要严肃处理。

(六)单位挂钩帮扶,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县(市、区)直单位都要挂钩一个具体项目工程,并认真落实挂钩帮扶的各项工作。每个单位要有一名领导挂点,并经常到点上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加强指导与督战,积极协助、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要发动机关和干部职工捐资捐物,对口支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以推动与促进项目建设的进程。

(七)加大宣传与督查力度,扎扎实实推进项目建设。各级宣传、新闻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报宣传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项目建设中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级领导小组与下设的办公室要加强对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要健全汇报制度,各县(市、区)与市直有关部门要每月两次向市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市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每月将对各部门与各县(市、区)、乡镇的工作进展情况通报一次。还要派人下去,深入施工现场督促检查工作,做到领导督查与专业督查相结合,定期督查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确保全市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展。

(八)建立激励机制,促进项目建设按预定目标完成。每年工程结束后,市与县(市、区)政府将对所有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逐一进行验收,并视工程完成情况,予以奖惩

第五篇:城镇建设

林西县城镇周边绿化简介

林西县林西镇城镇周边绿化工程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创森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2006)16号文件,决定在“十一五”期间打造万亩樟子松基地,该工程将对以林西镇为中心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荒山、荒地、荒坡全面绿化。实现创森城市的各项要求,该工程由县组织部党工委牵头,林业局绿化办具体组织规划设计施工,县直机关单位干部职工通过义务植树的方式实施完成。“十一五”期间,每年造林都在2000亩以上,已绿化地段主要分布环绕在林西镇周边的西山、北山、和东山。截止2012年5月共营造绿化面积1.2万亩,其中樟子松8400亩,杨树1100亩,封山育林补植造林2500亩。几年来共栽植樟子松67.2万株,云杉1.8万株,杨树8万株,总体成活率都在95%以上,保存率面积达百分之百。2012年义务植树0.8万亩,栽植苗木100万株,其中:城镇东山绿化完成1500亩。四旁植树5000亩,栽植苗木60万株。

具体做法和措施:

1、县五大班子领导每年都带头完成义务植树和挖坑整地任务,并对各个单位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2、造林执行“七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施工,统一标准,统一验收。

3、必须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好的植树传统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打造50万亩樟子松基地建设,全面完成林西县生态文明示范县试点工程的建设任务。

目前,西山是林西人锻炼身体的好去处,是老年人散步的好地方,是学生们娱乐休闲的好场所。

林西县城镇周边绿化,是林西人创森城市的一张永恒的名片,是义务植树者馈赠给大自然的一张崭新的贺卡,是林西“务林人”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下载山地城镇建设体会_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地城镇建设体会_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XXX城镇建设工作总结XXX位于县城南X公里,S省道贯穿东西,XXX公路纵贯南北,交通极为便利,是县南经济、文化、科教信息中心。回顾过去,XXX曾荣获XXX省XXX名镇,是XXX县重要的工业强镇......

    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城镇建设汇报材料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城镇的整体服务功能、载体功能日益完善,有力的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全面......

    瓦窑城镇建设

    浅谈瓦窑镇建设的思考 写作提纲: 一、瓦窑镇建设现状 (一)基础设施 (二)农业产业化 (三)农村经济 (四)文化教育 三、瓦窑镇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尚未完全到位 (二)水......

    城镇建设汇报

    某县关于城建工作情况的汇报 一、立足本县,站位全市,着眼长远,科学谋划三年上水平工作 推进城镇建设工作,是加速城镇化进程的又一轮攻坚战。我县把城建工作摆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城镇建设总结(下载)

    **镇镇域面积60平方公里,总人口29000人,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集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2006年被评为长沙市省届魅力乡镇和全市经济发展十快乡镇,2007年又成功创建望城县第一个......

    东海城镇建设[★]

    东海城镇建设 作者:发布时间:2011-11-15 08:49:50 2010年,东海县全年完成城区基础设施投资6300万元,完成利民东路、站前街、钢铁路等9条道路人行道改造任务,改造面积9万平方米。......

    2008年度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酉酬镇人民政府 2008年度城镇建设及管理工作年终总结 2008年度城镇建设及管理工作,在县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开展工作,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已将该项工作拿入了党委政......

    城镇建设规划(定稿)

    2010到2015期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将遵循“规划引导、环境优先、拓展新城、完善老城”原则。 一是继续深入和完善各类规划工作。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提升规划设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