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能过剩九大难题待解(推荐)

时间:2019-05-14 01:0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钢铁产能过剩九大难题待解(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钢铁产能过剩九大难题待解(推荐)》。

第一篇:钢铁产能过剩九大难题待解(推荐)

钢铁产能过剩九大难题待解

12月3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抑制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发布会,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位列成为各大行业首位,为什么几年前的老问题现在更加严重?产能越调越多,结构越调越乱,问题越说越多,原因到底在哪里?

有关分析认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与审批、金融、环保、质量、资源五大“门槛”形同虚设有直接关系,而这五大门槛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的背后原因是,中国钢铁业内部长期存在四大误区:结构调整变成单纯提高“板带比”、淘汰落后只看装备水平、联合重组越大越好、产能过剩缺乏科学预测。

四大误区未厘清

2005年钢铁产业政策已经过了四年,现在来看已经与目前的钢铁产业发展实际不协调,而且政策的误导作用已经产生。

产业政策一味地强调“板管比”,导致“听话”的大钢厂一窝蜂上板材项目,加上淘汰落后标准只看高炉转炉的大小,直接带来热轧产能短期迅速扩大,形成严重的过剩产能,出现长期以来“高附加值”的热卷价格卖不过低附加值的螺纹钢、线材。淘汰落后标准还带来一个后果,大大小小的钢厂都拼命上大高炉大转炉,怕落单被淘汰。实际上大量的钢厂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提高环保标准来谋求发展,而不是单纯上项目扩产能。好在目前,工信部已经认识这个问题,开始着手作一些政策修订。

“联合重组越大越好”已经成为政策的导向,事实上这个提法科学性有疑问。它忽视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与边际效应,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出现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甚至强制要求企业必须达到千万吨甚至亿吨的目标。

产能过剩是事实,但过剩多少?合理过剩值在哪里?何时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这个问题需要权威部门认真研究,科学决策,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否则的话,按照3亿吨就过剩的调控政策,中国现在的钢价早已飞上天了。

五大门槛难作为

在上述四大导向性问题出现误读的背景下,钢铁行业控制产能的门槛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非常难。当然,这里还有其他原因在起作用。

理论上的钢铁产能扩张,资源、资金应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项目倾斜,但实际上执行时已经走样。

钢铁产能要扩大,第一关是审批环节,但我们的审批时间严重滞后于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等到批文下来的时候,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又来了,企业承担不起,只能偷偷上马,搞“先斩后奏”。民营钢厂这样做,国有钢厂也如法炮制。因此,审批环节阻止不了钢铁项目乱上马。

项目通过审批,银行才会贷款;实际上没有审批的项目,银行也会贷款,新项目上马与GDP戚戚相关,地方政府自然会大力支持。所以,今年粗钢产量叠创历史新高,库存居高不下,就是没有人减产,为什么呢?有银行撑腰,钢厂现金流充沛,能挺住。在这个背景下,更没有哪一家地方环保部门会冒得罪“父母官”、掉乌纱帽的风险,来监控钢铁企业的干净生产。

质量门槛取决于政策标准,但中国钢铁产品绝大部分属于低端产品,提高门槛有一个渐进过程。而水、电、矿山等资源的配臵基本上由地方政府来支配,地方钢铁企业毫无疑问有地缘优势。

上述五个门槛,实际上环保、质量门槛应该由政府来监管,但项目的审批、资金的使用以及资源的整合应该是市场行为,但政府的决策者的行政思维意识一直没有改变过来,迈不过这个“槛”。

中钢协:抑制产能过剩也须控制板材项目盲目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在新近召开的“2010年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上发出警示,抑制钢铁产能过剩、推进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将是2010年中国钢铁业的首要任务。钢铁产品结构性过剩是不断变化的,目前板材产能过大问题须引起注意,在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同时,也要严格控制板材项目的盲目发展。

戚向东说,虽然我国已建成比较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并成为世界钢铁大国,但在行业发展中存在一哄而起、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生产力布局不合理、设备落后等问题。去年我国钢铁业在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河北钢铁整合上市、山东钢铁组建、宝钢重组宁波钢铁、鞍钢重组攀钢。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高炉、小转炉、小焦炉被拆除。不过,钢铁业抑制产能过剩等方面的任务依然艰巨。

中钢协相关负责人说,企业产品结构能否适应市场需求,始终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金融危机给钢企提出了新课题:产品结构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归纳起来有4个方面:

首先,钢铁产品结构调整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不能过高,过高就会有风险。

其次,要充分考虑中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城乡差别、东西差别和南北差别虽有改善,但其差距仍然较大。

再次,我国正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要完成这个任务至少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需要什么样的钢材正是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最后,随着工业化进程,产品结构调整也要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要以国内市场占有率和自给率为标准,按供需基本平衡进行调整,调整投资方向,调整供需关系。国家已制订规划,今后几年以三级螺纹钢替代二级螺纹钢,这是必然趋势,符合国内用钢行业的发展方向。国家拟出台严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指向钢铁等行业

记者日前获悉,国家拟出台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协调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央行等诸多部门,以严厉措施,重点完成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焦炭、造纸、皮革、印染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权威专家透露,拟出台的通知有三个特点:第一,这是少有的从国家层面具体部署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第二,多部委“联合作业”;第三,举措严厉。

拟出台的重点举措包括:对产能过剩行业将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等量臵换”或“减量臵换”的原则;严禁向落后产能和严重过剩产能建设项目提供土地;抑制高消费、高排放产品市场需求,严格限制出口。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完成情况将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通知拟提出一些新的强有力的经济手段,重点包括:对落后产能执行差别电价,扩大差别电价执行范围,还将研究实行差别水价、差别天然气等措施;研究开征环境税等税收措施。金融机构不得向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

在执法和处罚上,举措可谓十分严厉:对未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可暂停该地区项目环评、核准和审批,实行“区域限批”措施;对未按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不予办理产品生产许可,吊销排污许可证,可依法停止供电。

钢铁新政或年内出台 大型集团化钢铁格局逐步清晰

由工信部牵头对《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进行调整和修订的工作已近收尾。日前有权威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目前该修改草案正在征求部门和企业意见进行讨论和修改,或将在今年年底前公布。新政或将改变过去单纯以设备规模为淘汰标准的“一刀切”模式,而将标准覆盖到整个生产线上,综合考虑装备水平、能耗、环保等指标对企业进行考核。同时,国家将更加鼓励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对跨区域整合将给予优惠的税收、贷款等鼓励政策。

可以看出,和以往的“一刀切”相比,新的政策将更加具备可操作性。政策调整的同时也为产业兼并重组提供了新的机会,宝钢、鞍钢、首钢、山东钢铁集团和河北钢铁集团的整合将成为后期关注的焦点,以大型集团化为主的钢铁格局正逐步走向清晰。

工信部征求钢企准入意见 年产不够百万吨钢企“关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就现有钢铁企业准入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对钢企污染物排放及能源消耗等作出规定,在生产规模上要求2008年度普钢粗钢产量100万吨及以上,特钢50万吨及以上。工信部公布钢铁行业准入条件,全国约500家钢厂中年产百万吨以上的仅八九十家。

此举旨在针对钢铁行业产能增长过快、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管理,此次征求意见和建议的截至日期为12月16日。

征求意见稿称,高炉有效容积400立方米以上,转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上,电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上(不含特殊钢电炉)。

征求意见稿并提出,在环境保护方面,企业吨钢污水排放量不超过2.0立方米,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不超过1.0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1.8千克。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在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焦化工序能耗115千克标煤/吨、烧结工序能耗56千克标煤/吨、高炉工序能耗411千克标煤/吨、转炉工序能耗0千克标煤/吨、普钢电炉工序能耗92千克标煤/吨、特钢电炉工序能耗171千克标煤/吨,且吨钢新水消耗高炉流程企业不超过6吨,电炉流程企业不超过3吨。冶金渣利用率不低于95%。

第二篇:新材料:结构性过剩与核心技术缺失难题待解

新材料:结构性过剩与核心技术缺失难题待解

2017.3 专家建议,通过“政策性引导+市场化环境”,推动产业发展“规模效应”

材料科学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科学,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堪忧,一方面核心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关键技术缺失;另一方面,有些项目却“一哄而上”,出现产业结构性过剩。有人直言“急需的新材料找不到、能找到的又做不出、做得出的又做不好”。

目前,深圳等一些地方已通过“政策性引导+市场化环境”形成“磁吸效应”,吸引全球顶尖新材料创新人才前来创业。一些专家建议,仍需完善制度、多措并举发挥创投等市场主体作用,助力产业发展。

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

2016年5月,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美国特拉华大学复合材料中心研究员邓飞辞去职务,到深圳注册了烯湾科技。烯湾科技已研发出可量产的碳纳米管纤维材料。碳纳米管纤维是把很多单根纳米管扭拧在一起的宏观纤维,具有轻质、高强、多功能性的特点,是新一代的特种纤维材料,性能超过现在航空航天上使用的碳纤维制造的复合材料。

烯湾科技,只是众多“材料黑科技”在深圳“扎堆扎根”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深圳市新材料产业规模已由2010年的590亿元增至2015年的1500亿元。”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李音表示,深圳新材料领域的创新载体超过100家,上市企业近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00家,新材料领域申报相关专利超过1万余件,编制或参与制定标准400多项,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

2016年下半年在深圳成立的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方绚莱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其团队研发的微纳尺度3D打印技术,于2015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十大颠覆性创新技术之一。

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张晓军联同哈佛大学化学系博士李哲峰、匹兹堡大学材料学博士丁博等组成一个高通量材料研发制备团队,放弃了世界五百强研究员的工作,到深圳创业。他们给自己的公司取名“矩阵新材料”,因为他们能够在一个基板上对不同材料进行批量化的制备和检测,正如矩阵般形成阵列,这项技术也是材料基因组计划中关键技术之一。

大幅压缩手机摄像头的体积、在强度硬度不变的情况下减轻大型装备的重量„„在去年于深圳举行的第18届高交会上,方绚莱发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使材料“缩骨”的微纳尺度3D打印系统技术,引起各方关注。

微纳尺度3D打印(微纳结构增材制造)是目前全球前沿的先进制造领域之一,它是通过建立许多极薄的层将数字化电脑模型变成固态物体的一种先进微细加工技术,这种技术形成的复杂三维微纳结构在微纳机电系统、生物医疗、组织工程、新材料、新能源、高清显示、生物芯片等领域有着巨大的产业需求。

“以往大家熟悉的塑料、金属和陶瓷等材料,通过微纳尺度3D打印系统,就像给材料用了‘缩骨功’。”苏州大学高技术产业研究院院长陈林森说,希望能在未来实现纳米架构复合材料的大批量生产,迎接材料领域新时代的到来。

关键新材料自给率堪忧

不少专家认为,材料行业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础,革命性新材料的发明、应用一直引领着全球的技术革新,推动着高新技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催生了诸多新兴产业。但材料科学有其特殊性,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我国关键新材料的自给率目前仍十分堪忧,降低核心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的紧迫性越来越凸显。

“千人计划”专家、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汪洪认为,我国的材料科技工业起步较晚,虽经多年攻关,在整体水平上与先进国家仍有差距,制约诸多重大战略领域的发展。

首先,不少新材料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之一,是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光伏、风电、电动汽车、LED等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对多晶硅、碳纤维、锂电子等新材料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地方对这些项目“一哄而上”;部分地区出现产业结构性过剩,不少企业面临艰难的经营环境,却仍未掌握核心技术。

与此同时,传统的材料研制方法主要为试错法,即利用现有关于材料的理论和经验,通过调整研究材料配比,进行表征测试和检验,最终找到满足需求的材料。一些业内专家介绍,传统的方法导致材料研发周期过长,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新材料的需求,经验式、试错式、离散式的材料研发方式需要变革。

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院长茆胜以寻找用于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的光催化材料为例:基材二氧化钛,从50种掺杂元素中选择5种,从30种共催化材料中选择3种;合成过程中化学原料选择2种,反应温度4种,反应时间2种;“如此,共需实验次数达36万次,按照一天做一次实验计算,需要约一千年时间才能完成。”

此外,旧材料标准也对新材料的推广使用形成障碍。一名从事石墨烯反腐涂料生产的企业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传统的防腐涂料会对锌的含量有所要求,这固然有利于保障产品质量。不过石墨烯防腐涂料作为一种新型产品,利用了石墨烯的优异特性,能在降低锌含量的同时提高防腐效率。如果还是以传统的要求达到特定锌含量作为标准,那么这种新型产品就会“不合格”,使得其无法推广。

以“政策性引导”催化产业

当前,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材料密集型产业,如光伏、锂电、车辆和风机叶片的轻质合金、燃料电池隔膜等,但不少业界人士认为,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堪忧,“急需的新材料找不到、能找到的又做不出、做得出的又做不好。”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深圳调研了解到,深圳主要通过“政策性引导+市场化环境”做法形成“磁吸效应”,进而推动催化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

在2011年,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提出自当年起,连续5年深圳市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科技研发资金、技术进步资金每年各安排1亿元,深圳市财政新增2亿元,每年集中5亿元,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新材料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化项目建设等。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已具雏形。邓飞说,在材料创新领域,深圳先后培育了致力于超材料产业化的光启科学、致力于柔性显示材料应用的柔宇科技等,他们的成功给材料研究者注入了很大的动力。

同样开始于2011年、颇具深圳特色的“孔雀计划”,通过“直接认定+评审”的确认机制,资助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最高8000万元的创新创业专项资助。深圳许多新材料创新创业团队,在“孔雀计划”的帮助下起步。

“新材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深圳地处世界工厂珠三角的腹地,制造业体量大、转型升级动力强,同时也有着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可以辐射世界,是新材料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首选之地。”摩方材料CEO贺晓宁表示。

成立不到半年,摩方材料自主研发的多精度多材料微纳3D打印系统已被国内外研究机构采用,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阿联酋Masdar理工学院、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而矩阵新材料已经和国内大型熔盐研发、产销商深圳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数百万元的合同,为其提供新型熔盐材料的研发制备检测服务。

市场化的融资环境也在助力形成“磁吸效应”。深圳市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厉伟说,新材料创业投资门槛高、周期长,但深圳发达的创投行业,让一些拥有技术却不想创业的人,能够鼓起勇气投身创业大潮中。

亟待多措并举完善制度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加强前沿材料布局”,“提高新材料应用水平,推进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到2020年,力争使若干新材料品种进入全球供应链,重大关键材料自给率达到70%以上,初步实现我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性转变。”

不少业界专家建议,可以借鉴深圳的相关发展经验,多措并举发挥创投等市场主体作用,助力新材料产业发展。

一是进一步打造新材料创新高地。近年来,深圳新材料产业规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年增长率达到20%,涌现出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技术、行业领军人才的企业单位。一些专家建议,可在深圳等新材料发展较快、基础较好、产业转化较成熟的地区,进一步打造国际一流的新材料创新高地、人才聚集高地和产业发展高地。

二是持续细化、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记者调研了解到,深圳不少海外顶级科技创业团队的引进和投资都是市场化创投机构完成,不少业界人士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等专业投资基金积极参与扶持新材料产业发展,持续对产业发展进行适度引导。

三是在新材料等创新领域,探索创业投资市场的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模式。目前,不少引进深圳的海外创新团队都是在国内注册成立公司后,创投再进行投资。由于这些创新团队通常是在国外进行基础研发,在国内进行应用研发及产业化,因此在国内外都有资金使用需求。

不少创投界人士表示,受限于相关政策限制,作为人民币基金,只能投入到创新团队在国内的公司,同时他们在国内融到的资金,也很难在海外使用。建议在新材料等特定领域,探索创业投资市场的QDLP模式,让国内基金能够更加高效地直投海外创新项目。

(来源:经济参考报)

第三篇:河北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方案

河北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方案(2018-2020 年)

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国家批复的《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省政府《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6〕28 号),更加科学有效、扎实稳妥地做好 2018-2020 年钢铁去产能工作,促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建设钢铁强省战略目标,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钢铁去产能基本情况

总书记高度关注河北钢铁去产能,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深刻指出钢铁去产能是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硬骨头,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关键之策。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超常规举措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钢铁去产能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011-2017 年,全省累计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8607 万吨、炼铁 7336 万吨。其中,2013-2017 年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7192 万吨、炼铁 6508 万吨,“6643”任务圆满收官;2016-2017 年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4378 万吨、炼铁 3893 万吨,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任务“大头落地”目标;2017 年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2754 万吨、炼铁 2132 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任务。2017 年底,我省炼钢、炼铁产能由 2011 年的峰值 3.2 亿吨、3.17 亿吨分别减至 23872 万吨、24401 万吨,钢铁冶炼厂点由 148 个减至 87 个,企业由 123 家减至 67 家。

二、2018-2020 年钢铁去产能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总书记对河北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落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省“两会”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坚持有保有压、关小促大、扶优汰劣、去旧育新,持续推进钢铁去产能,更加注重去产能与兼并重组、优化布局、国际产能合作相结合,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外向度,更加注重去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和节能环保上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精品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钢铁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谋划,稳妥有序推进。立足产业基础、行业特点和长远发展,发挥国有企业带头作用,有序推进产能退出和城市及周边钢厂环保搬迁、退城进园,不搞“一刀切”、“推平头”,提高去产能的科学性、精准性。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统筹平衡去产能与稳增长、促就业、保稳定的关系,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工作,坚决守住民生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坚持依法依规,实施严管严控。保持高压态势,强化督查巡查,更加严格治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严厉打击制售“地条钢”。决不允许出现弄虚作假行为,决不允许已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决不允许对落后产能搞等量置换,决不允许违法违规建设新项目,确保产能应去尽去、应退尽退,对顶风违规违规的从严从重追责问责。

3.坚持标准倒逼,力促优化升级。严格执行环保、质量、技术、能耗、水耗、安全等法规标准,通过质量引领、标准提升,倒逼产能退出,引导企业向优质高端发展。强化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等市场化手段,鼓励先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去产能。坚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产能减量置换过程作为优化升级的过程,实施创新驱动,加强技术改造,支持企业通过整合重组、改造升级、域外转移压减退出产能,推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4.坚持政策引导,推动转型发展。发挥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就业等政策激励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退出钢铁冶炼主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促进质量优质、存量优化,大力发展机械加工、金属制品和建筑用钢结构等耗钢产业,发展钢材加工配送、物流运输、设计研发、金融贸易等非钢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实现在破中立、在消中长。

(三)主要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省钢铁产业发展实现“两减、两降、四提高”。

两减:钢铁产能减少,2018 年压减退出钢铁产能 1000 万吨以上,2019 年压减退出 1000 万吨左右,2020 年压减退出 2000 万吨左右,到 2020 年底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 2 亿吨以内;钢铁企业减少,2018 年钢铁“僵尸企业”全部出清,钢铁冶炼厂点减至 82 个,企业减至 63 家,2019 年钢铁冶炼厂点减至 79 个,企业减至 62 家,张家口、廊坊市钢铁产能全部退出,2020年钢铁冶炼厂点减至 70 个,企业减至 60 家左右。

两降:排放下降,到 2020 年,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水平全国领先,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或超过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冶炼固体废弃物利用和处置率达到 100%;能耗下降,吨钢综合能耗保持在 570 千克标准煤以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提高: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到 2020 年,前 15 家企业产能规模由 2017 年占全省的 58.5%提高到 90%以上;装备水平大幅提高,除特钢和符合《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的铸造高炉外,钢铁行业转炉全部提高到 100 吨及以上、高炉全部提高到 1000 立方米及以上;中高端产品比重提高,钢铁中厚板、专用板占板材比重由 2017 年的 48.5%提高到 60%以上,普通低合金钢、合金钢比重由 2017 年的 17.7%提高到 20%以上;质量效益显著提高,高强、耐腐、耐候、长寿命等优质钢材品种和高附加值钢铁新材料比重增加,企业效益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

三、产能退出途径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健全完善市场法治行政等多维度、常态化去产能推进机制,积极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通过落实计划、改造升级、减量置换、产能转移等途径,倒逼相对落后和无法达标产能加快退出,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确保 2018 年压减钢铁产能 1000 万吨以上,到 2020年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 2 亿吨以内。

(一)2018 年压减钢铁产能任务安排意见

1.唐山压减钢铁产能 500 万吨。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要求,2018 年唐山市确保压减退出钢铁产能 500 万吨。目前,唐山市已初步落实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500.25 万吨,炼铁 403.75万吨,其中:唐山清泉公司压减炼钢产能 103 万吨,新宝泰压减炼钢产能 36.5 万吨,华骏退出炼钢产能 66 万吨;燕钢公司压减炼铁产能 53 万吨(购买的邢台金丰球铁科技公司 1 座 460立方米高炉产能),迁西津西压减炼铁产能 29 万吨;河北纵横丰南城市钢厂、迁西津西、丰南瑞丰、迁安九江线材 4 个减量置换项目退出炼钢产能 294.75 万吨、炼铁 321.75 万吨。

2.强化国企带头作用。河钢集团要带头压减产能,在已完成“十三五”压减任务的基础上,2018 年按国家规定封停或拆除邯钢停产多年的 1 座 1000 立方米高炉,退出炼铁产能 86 万吨。

3.加快减量置换项目建设。严格按不低于 1:1.25 落实产能减量置换方案,加快推进重大结构调整项目,除唐山市的 4个减量置换项目外,安丰钢铁、新兴铸管产能减量置换项目2018 年建成投产,邢钢封停 1 座 420 立方米高炉用于企业搬迁减量置换,通过减量置换退出炼钢产能 63 万吨、炼铁 83 万吨。

4.推动廊坊市整体退出1家钢铁企业。在廊坊市已退出 2家钢铁企业的基础上,推动廊坊洸远金属制品公司 2018 年底前实现整体退出,其产能全部列入当地压减计划或向省外转移,退出炼钢产能 384 万吨、炼铁产能 354 万吨。

通过以上4种途径,加上 2017 年因个别企业产能退出时间较晚没来得及验收,无法计入当年任务的炼钢产能 228 万吨、炼铁 234 万吨,2018 年预计全省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1175.25 万吨、炼铁 1160.75 万吨,能够实现压减钢铁产能 1000 万吨以上的目标(其中炼钢产能 139.5 万吨、炼铁 82 万吨可列入国家压减计划)。

(二)2019-2020 年钢铁产能压减计划

1.推进“十三五”压减任务完成。根据省政府与各市签订的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目标责任书,“十三五”期间要压减炼钢产能 4850 万吨、炼铁 4902 万吨(不包括廊坊、保定、张家口全部退出产能),这是各地认账且必须完成的净压减任务。从目前情况看,2019-2020 年各市至少压减炼钢产能 347 万吨、炼铁产能 1054 万吨,才能确保完成“十三五”去产能任务。其中:承德市压减炼钢产能 253 万吨、炼铁 306 万吨,邢台市压减炼钢产能 48 万吨、炼铁 101 万吨,邯郸市压减炼钢产能 46 万吨、炼铁 184 万吨,唐山市压减炼铁产能463 万吨。

2.推进减量置换项目建设。首钢京唐二期一步、石钢环保搬迁、冀南钢铁重组搬迁改造、太行钢铁重组搬迁改造、华信特钢整合进园减量升级等项目 2020 年建成投产,2019-2020 年通过减量置换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93 万吨、炼铁 231 万吨。

3.推进部分地区钢铁产能转移退出。按照既定方案和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廊坊、张家口市钢铁产能全部退出。文安县新钢钢铁公司 2019 年底前整体退出,其产能全部列入当地压减计划或向省外转移,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192 万吨、炼铁 130 万吨。河钢集团产业升级和宣钢产能转移项目 2019 年底前建成投产,通过减量置换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208 万吨、炼铁 150 万吨。支持石家庄市的敬业集团钢铁产能向省外转移,力争 2020 年底前通过产能转移退出钢铁产能 300 万吨左右。2019-2020年,廊坊、张家口、石家庄三市通过省外转移和减量置换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700 万吨、炼铁 580 万吨。

4.对全省 100 吨以下转炉和 1000 立方米以下高炉全部实施减量置换改造升级。截至 2017 年底,除已用于压减退出、产能转移和项目减量置换的转炉、高炉外,全省还有 81 座 100 吨(不含)以下转炉、炼钢产能 6348 万吨,80 座 1000 立方米(不含)以下高炉、炼铁产能 4875 万吨。按照国家要求,对这些装备已实施限期备案,明确规定钢铁冶炼装备一代炉龄服役期满后必须拆除或改造升级。因此,为确保到 2020 年底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 2 亿吨以内,必须全部对这些装备改造升级,则 2019-2020 年通过减量置换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1270 万吨、炼铁 975 万吨。

5.推进城市钢厂搬迁。2017 年底,除石钢、宣钢、国丰、太行、冀南、首秦等 6 家已确定搬迁的城市钢厂外(其减量置换的产能已列入压减退出计划),我省还有 9 家位于城市及城市周边的钢铁企业,涉及炼钢产能 3487 万吨、炼铁 3733 万吨。其中:河钢集团涉及唐钢(本部)、邯钢、承钢 3 家,炼钢产能 2316 万吨、炼铁 2460 万吨;邢台市涉及邢钢、龙海 2 家,炼钢产能 441 万吨、炼铁 488 万吨;邯郸市涉及武安文安、武安新金钢铁 2 家,炼钢产能 440 万吨、炼铁 491 万吨;唐山市涉及建龙钢铁 1 家,炼钢产能 150 万吨、炼铁 156 万吨;承德市涉及盛丰钢铁 1 家,炼钢产能 140 万吨、炼铁 138 万吨。对这些企业,没有搬迁意愿或不具备搬迁价值和条件的要逐步关停或转型转产;具备搬迁价值和条件的,以减量调整为前提,推动其向沿海临港或资源富集地区整体搬迁或退城进园。由各有关市、河钢集团做好调查研究,研究制定城市及城市周边钢厂关停深度治理或整体搬迁方案,明确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2020 年底前完成搬迁或全部关停。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些企业基本都具备搬迁价值,按全部退城搬迁,则2019-2020 年通过减量置换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457 万吨、炼铁 521 万吨(为避免重复计算,通过退城搬迁测算压减退出产能时已剔除上述第 4 种途径改造升级的 100 吨以下转炉、1000 立方米以上高炉和已退出或用于减量置换的唐钢 1 座 3200 立方米高炉、邯钢 1座 1000 立方米高炉、承钢 1 座 120 吨转炉)。

通过以上 5 种途径,2019-2020 年共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2867 万吨、炼铁 3361 万吨,2018 年按目前安排的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1175.25 万吨、炼铁 1160.75 计算,到 2020 年底,全省炼钢产能由 2017 年的 23872 万吨减少到 19829.75 万吨,炼铁产能由 24401 万吨减少到 19879.75 万吨,能够实现到 2020 年底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 2 亿吨以内的目标。

上述钢铁产能退出途径及任务安排,将根据去产能推进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四、主要任务

(一)巩固压减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决不允许”要求,严防制售“地条钢”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死灰复燃、等量置换、违规新上等问题,确保产能真去真退、应退尽退。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设备,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日常监管巡查,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坚决杜绝产能边减边增。对列入压减计划的高炉、转炉等封停设备,严格按规定采取断水断电、拆除动力装置、封存冶炼设备等措施,确保不再具备恢复生产能力。

(二)出清“僵尸企业”。

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落实好国务院印发的《推动钢铁行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方案》和省政府《关于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冀政字〔2016〕66 号)等各项政策措施,本着“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原则,通过兼并重组、债务和解、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等方式,在 11 家“僵尸企业”已出清 8 家的基础上,剩余 3 家确保 2018 年全部出清。其中:秦皇岛顺先公司钢铁冶炼产能已全部退出,职工妥善安置,正在谋划转型发展;唐山顺兴公司钢铁产能已用于纵横丰南城市钢厂搬迁改造项目产能置换,该项目建成投产后职工全部转移到纵横丰南城市钢厂;唐山清泉公司钢铁产能已列入 2018 年压减计划和用于项目减量置换,通过各级奖补资金妥善安置职工、处置债务。

(三)引导整合重组。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挥产品、技术、资金、资源、区位等优势,通过参股控股、承债收购等多种方式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重点支持河钢集团、首钢集团 2 家企业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较大市场话语权、国际领先水平的特大型钢铁集团;循序推进唐山丰南、迁安和邯郸武安地方钢铁企业实质性整合,力促形成 3 家具有较强实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的地方钢铁企业集团;做估做强 10 家左右特色钢铁企业。重点做优特色产品,做强细分市场。到 2020 年底,全省钢铁冶炼厂点由 2017 年的 87 个压减到 70 个左右,企业由 67 家减少到 60 家左右,基础形成“2310”产业格局。

(四)优化产业布局。

综合考虑地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交通运输、市场需求与钢铁产业发展的关系,将优化空间布局与去产能、调结构等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推动环首都和生态敏感地区钢铁产能有序退出,在保定市钢铁冶炼能力已完成退出的基础上,2019 年底前张家口、廊坊市钢铁产能全部退出,到 2020 年底承德、秦皇岛市原则上退出 50%左右的钢铁产能,石家庄市在完成“十三五”压减任务的基础上再退出部分钢铁产能。推动产能向沿海临港地区适度集聚,加快推进京唐钢铁二期一步、河北纵横丰南城市钢厂搬迁改造、唐山乐亭河钢临港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到 2020 年建成曹妃甸、京唐港、丰南沿海工业区、渤海新区四大临港精品钢铁基地。

(五)加快改造升级。

以产能减量置换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炼钢、炼铁主体装备大型化及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支持科研机构和钢铁企业实施专项攻关,重点研发生产高铁用钢、汽车用钢、造船用钢、模具钢、高速工具钢、电工钢、高钢级管线钢等高端产品,大力发展高强、耐腐、耐候、长寿命等优质钢材品种和高附加值钢铁新材料。鼓励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钢铁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升企业品种高效研发、稳定产品质量、柔性化生产组织、成本综合控制等能力。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加快实施先进适用以及成熟可靠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改造升级,支持企业由单一生产型向能源转换、固废消纳和资源再生利用等功能拓展,提高废弃物综合治理和利用水平。到 2020 年,全省钢铁行业主体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转炉、高炉基本达到 100 吨、1000 立方米及以上;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终端产品比重大幅提高;全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冶炼固体废弃物利用和处置率达到 100%。

(六)鼓励转型发展。

支持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装备制造、金属制品、钢材加工配送和建筑用钢结构等用钢产业,积极发展冶金辅料、节能减排工程及第三方管理、工程技术服务等配套产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剥离钢铁企业物流业务,整合现有运输、仓储等钢铁物流资源,组建一批大型专业化钢铁物流企业。支持大型钢铁企业建设投融资平台和钢材、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鼓励企业退出钢铁主业,利用腾出的环境容量和建设用地,转型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七)推动域外转移。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东南亚、中亚、非洲、拉美、中东欧等国家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洽谈和对接;鼓励企业大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在境外靠近资源和市场的地区投资建设钢铁企业,或参股、并购国外钢铁企业;加大境外黑色金属勘探开发,建设铁矿深加工项目,建立境外市场营销网络,拓展境外市场。抓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建设发展,加快邢台德龙钢铁在泰国的年产 60 万吨热轧窄带钢、文丰钢铁在智利投资开发的阿塔卡玛大区黑熊铁矿等项目建设,支持武安文安钢铁与中冶公司合作在马来西亚建设钢铁项目。积极推动省外转移,支持企业通过产能交易或省处建厂实现产能域外转移,对与所在地发展规划存在冲突,且无法实施改造升级或不具备改造升级价值的企业,通过产能市场化交易获取资金支持,用于企业职工安置、债务处置或转型发展等。

五、政策支持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用好中央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省级财政继续实施配套奖补政策。鼓励各市参照武安“钢铁产能指标交易”的经验做法,通过市、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钢铁企业互助提取一部分,形成去产能“资金池”,最大限度弥补企业损失,用于资产补偿、债务清偿、职工安置等。允许装备升级企业在自身满足 1:1 产能置换的前提下,在省内购买不足部分产能减量置换指标,通过指标交易实现保大关小、兼并整合。

(二)落实税收支持政策。

落实好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在乎,工业余热余压发电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加除,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加强宣传引导、政策辅导和督导检查,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推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三)盘活用好土地资产。

企业兼并重组、“僵尸企业”出清和产能退出后的划拨用地,可以依法转让或由地方政府收回,地方政策收回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后的土地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支付企业职工安置费用;工业用地在符合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可用于转产发展第三产业,地方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用于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对实施环保搬迁、退城进园等产能置换项目的,政府收回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经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按照土地使用标准为其安排同类用途用地。

(四)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

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对有效益、有前景,且主动退出低端低效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实施兼并重组的企业,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予以信贷支持。对“僵尸企业”和环保、质量、技术、能耗、水耗、安全等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停止新增授信和续贷,平稳有序退出信贷。鼓励金融机构对暂时难以按时偿付本息但具有较好前景的企业,在做好贷款质量监测和准备分类的前提下,通过变更还款方式、调整贷款期限等方式实施贷款重组。运用市场化手段妥善处置企业债务。

(五)妥善做好职工安置。

指导企业科学制定安置方案,通过“五个一批”措施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原则上 70%的援企稳岗资金用于去产能行业,引导企业尽量通过内部转岗安置职工。“僵尸企业”退出过程中获得的各类财政奖补资金和资产处置收益,依法优先用于职工安置。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对依法与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少部分失业人员,及时办理失业登记,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服务,纳入当地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体系。依法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得对用于去产能的奖补资金账户采取保全措施,已采取的保全措施应予变更。用于职工安置的各类奖补资金不能作为债权人追诉标的执行,确保资金顺利拨付。

(六)强化对产能全退地区和企业的政策支持。

对钢铁产能全退地区、整体退出的钢铁企业,在修改城乡总体规划、土地调规变性、相关税费分成、奖补资金、产业政策等方面,“一区一策”“一企一策”研究给予最大限度支持。要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产能全部退出的县(市、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基本支出缺口予以弥补。

六、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把钢铁去产能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各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省钢铁煤炭火电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全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综合平衡后提出压减计划建议,经领导小组同意并报国家审定后,按下达压减任务。

(二)强化责任落实。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政府对本地区去产能工作负总责,研究制定本地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具体实施方案,分提出详细压减计划,报送省钢铁煤炭火电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做好奖补资金安排下达、职工安置、债务处置等工作,加强监管调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三)强化监督检查。

省钢铁煤炭火电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加强对压减任务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高度一次各地工作进展,不定期进行抽查,有关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对未完成任务的予以问责。做好去产能相关信息的公告公示工作,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公众监督。

(四)强化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去产能的重要意义和经验做法,加强舆情跟踪监测,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支去产能有关政策的宣传解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氛围。

2018年压减退出钢铁产能计划表

第四篇:客运安全管理难题待解

如履薄冰 客运安全管理难题待解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编辑部 发布日期: 2013年1月16日

在谈到客运安全时,北京某客运企业总经理这样说:“我们现在承担着卖毒品的风险,收到的利润却比卖白菜还低。”石家庄新干线客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振河则表示:“在安全管理问题上,不管是从企业、行业还是国家层面,我们都比国外落后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也很多。”石家庄裕翔客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铁军建议:“客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着很重要的任务,不可或缺。客运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确实应该加强管理,但我们呼吁国家尽快规范相关标准,为客运企业创造标准的、规范的和宽松的发展环境,使我们能更好地为全国人民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服务。”

在不久前客车业的一次会议上,有客运企业负责人用“举步维艰,如履薄冰”8个字来总结2012年的客运行业,这一评语也得到了多数客运企业的认同。在记者此前的多次市场走访中,也屡有客运企业表达出对于国家安全管理政策的无所适从以及安全加严形势下客运安全工作碰到的难题。本文从客运行业表现较为突出的安全管理难题中选取一二作出介绍,并尝试探讨客运安全到底应该如何管,希望能为推动客运安全贡献绵薄之力。“没本事的才干安管”

“现在不仅是各分公司,包括集团公司在内,不管是领导还是个人谁都不愿意干安全。说白了,今后安全更没法管,大家都不愿意干,只有没本事的才管安全,或是大家轮流坐庄,摊上谁出事谁倒霉。”有客运企业负责人表示,做安全管理工作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安管职位更已成为谁都不愿碰的“烫手山芋”。

这种情况在客运行业普遍存在。“我们也有这种情况,一旦出事轻则处分、撤职,重则判刑,连GPS监控人员都有这个风险,现在GPS监控人员、安管人员和主管安全的高层都属于高危职位。安管工作虽然还不至于沦落到没人做的地步,但至少大家都有一定的情绪。”北京祥龙阿尔萨客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波介绍说。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客运企业的确在安全管理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目前安全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则是国家未抓住问题的根源,出台的政策或措施往往“矫枉过正”

或是“越俎代庖”,非但不利于客运安全,反而将客运行业置于两难境地,不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现在一出事故就把责任全算到企业头上,动不动就抓人。安全问题是企业的事情,出问题确实该承担责任,但企业如何管理是企业的事情,政府不应管得太多。”某客运企业负责人表示:“比如政府规定凌晨2~5点停车休息,但现在很多服务区不允许大客车进,有的高速公路一到晚上就把大客车赶下来,禁止运行。各地方乱出政策,区域管理割据严重,政府行政没有依据,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但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班线运营,反而增加了新的安全隐患。”

另有客运企业表示,各地高速公路限速不一,且朝令夕改,也给安全运营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某高速公路今天限速60公里/小时,明天变成40公里/小时,使得高速公路变普通公路,失去了“高速”的意义,且限速标志放置隐蔽,致使客运车辆违章率急剧上升。“限速只限住了装有GPS监控的客运车辆,其他社会车辆并未降速,客车车速过低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如今的客车安全系数已经很高,如375马力的12米车在时速60公里行驶会损坏车辆。此外,禁止车辆在流量小的夜间行驶,全部挤在白天更会造成燃油浪费和环境污染。”内蒙古某客运企业负责人认为,这些不合理政策都对安全运营带来负面影响,为企业安管工作带来难度和风险。

安全管理混乱

“我1976年参加工作,从修理工开始干起,对整个过程很清楚。要说安全问题谁也不敢不重视,现在安全管理处罚比过去严重得多,上级要求也比过去多,为何事故却越来越多?过去发生事故,即便一个人不死不伤也是重大事故,现在不死不伤就不算什么大事故。”河南商丘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张红晞说。他分析原因认为,安全事故频发首先是我国车辆保有量增加,交通混乱,民众交通规则意识淡薄,路况复杂;其次,目前的客运经营模式多为承包经营或是挂靠经营,承包者或驾驶员惟利是图;第三则是驾驶员技术素质和职业修养不够,此前过于宽松的驾照考试培养了许多“马路杀手”。

“我国已经进入汽车国家,汽车文明却未跟上,现在连小县城都拥堵严重,就是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结果。”有业内人士认为,驾驶员素质才是安全问题的关键:“客运行业与煤矿等其他行业不同,煤矿行业的安全问题确实是矿工左右不了的,与煤矿主关系较大。而客运行业与驾驶员关系很大,有时候甚至驾驶员一走神就能出事故。”

“在承包经营或挂靠经营模式下,车主为追求利润,情愿受处罚也要违规运营。即便加装了GPS,驾驶员超速如果强制断油断电,方向盘一旦锁死更容易出事故。如果是等他们回到公司再处罚,很多车主会托关系免掉处罚。”有客运企业负责人介绍说:“他们会找到主管的交通部门等关系部门来讲情,甚至市委书记、市长都搬得动,企业作为被管理者很难做。”而公车公营虽是很好的解决办法,但至今缺乏国家具体政策支持,推行难度很大。

针对客运企业的安全管理,牛振河认为与企业领导是否重视关系较大。“历史上有段时间很多企业的安管人员多为兼职,各种费用与普通管理人员相同,并未显示出其特殊性。现在国家突然开始严格管理,要求必须配备专职安管人员。企业和行业就有些不适应,若领导不够重视安全,就会将这部分投入视为成本而不愿过多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他介绍说。牛振河从事了多年的安全和技术管理工作。他认为,企业安管工作目前的困境与我国还未完全建立起完善的安管人员支撑体系也有关系。“安管人员与其他员工拿同样的薪酬,却承担比其他员工大得多的风险,再加上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企业要聘请专职人员比较困难。若国家支撑体系能建立起来,待遇相对提高,就会有人愿意学习和从事这个职业。”他解释说。

专职安管人才机制尚未形成“2012年我参加过一次省运管组织的培训,请了国外一个从事了25年专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人讲课,他们的安全管理早已法律化、制度化,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制度都非常健全。国内在这些方面比人家落后很多年。”牛振河表示,国外的安全管理人员属于专业人才,有专门的培训机构,需要持证上岗,且薪资很高。

据了解,目前我国相关主管部门要求客运企业必须设立专职安管人员,且安管人员两年内必须经过一次培训,每次培训时间必须达到24课时。各地运管部门和安监部门负责培训并发放证书。“安管人员的薪资则由企业自定,国家并未作出规定。”业内人士说。

“道路运输行业以前不属于危险行业,国家也是近些年才将之认定为高危行业。一种叫作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在行业内也刚开展两年,具备证书的安管人员非常少,连我都只是有安监局的培训证书。”牛振河介绍说。

据了解,类似注册会计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是针对高危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之一,而道路运输行业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还鲜为人知。“这个考试原来就有,是针对高危行业的,不同危险行业考试内容和科目相同。但由于道路运输行业刚刚纳入其中,考试内容还未涉及行业相关知识,主要还是针对矿山、煤矿、化工等其他高危行业。”牛振河介绍说。

对于道路运输专职安管人员应该具备的条件,牛振河表示,首先需具备道路运输行业多年从业经验;其次要具备相关安全理论专业知识;第三必须熟悉道路运输及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由于道路运输安全主要针对车辆和司机的管理,安管人员还必须对运输车辆足够了解;要了解驾驶员驾驶行为和心理,还要具备相应的驾驶执照,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教育驾驶员。”牛振河补充道。

而这样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培养成本很高。“特别是车辆技术比较枯燥,也很难。”牛振河说:“培养一名称职的安管人员至少要5年时间。”培养成本高,加之专业性强,必然需要与之相配的薪酬水平,在目前安管人员薪酬不高且高风险的情况下,全国道路运输专职安管人员的缺乏也就不足为奇。

张铁军则建议,国家尽快规范客车在交通事故中的赔偿标准。“国家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细化,追责力度也越来越大,但对于客车事故之后的赔偿标准还不规范。事故赔偿标准从二三十万元到七八十万元不等,没有统一的标准。”他认为,把客运企业在交通事故中的赔偿标准规范起来更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处于比较初级或是低级的阶段。首先是从政府到企业再到驾驶员,自上而下的意识需要提高,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安管人员职业化、着手建立安管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等。”有业内专家表示,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呼吁社会层面的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尽快提上日程。

第五篇:救市措施失灵 煤炭重蹈钢铁产能过剩覆辙

救市措施失灵 煤炭重蹈钢铁产能过剩覆辙

文/王京

煤价跌跌不休引全行业萎靡不振。

步入6月,尽管国内传统的夏季用电高峰即将来临,但煤炭市场持续弱势下跌的格局尚未改变。

据最新公布的第三期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CTPI)显示,山西煤炭综合指数报于103.04点,较上期下跌1.40点。其中,喷吹煤价格指数报于112.82点,环比跌幅3.88%;炼焦煤价格指数下跌2.52%;动力煤和化工煤价格指数环比走平。

地方政府积极救市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全国重点煤炭省市积极展开各类“救市措施”,欲再次通过行政干预手段调解市场,扭转财政收入为此严重受挫的局面。

譬如,山东省发文限制铁路装运外地煤进入省内;河南省也实行发电机组采购本省电煤量与发电量挂钩的“煤电互保”政策;近期坊间更有传言说,安徽省拟出台政策强制推动执行省内“中长协”电煤协议,而且价格将会高出市场数十元甚至近百元。

周五(6月7日),本报记者从一位接近山西省发改委的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政府层面已经在部署研究限制过境煤的措施,考虑在公路运输上设限,严格排查,以减少内蒙古和陕西煤炭对省内资源的冲击。

上述知情人士还透露,粗略计算,今年1-4月约有近3000万吨外省煤炭进入山西市场。据此测算,今年全年可能会有近9000万吨外省煤炭挤占山西煤炭企业份额,而这一比例约占山西省内煤炭消费的三分之一。

煤价告别黄金十年,堪比卖白菜,“产能过剩更是引发市场竞争陷入了白热化”。

救市措施不适市场

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对此撰文写道,无论是山西、河南还是安徽省正在或即将出台的政策措施,其目的很明显就是想通过行政干预手段来缓解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保障本土煤炭企业的生产,尽力推动煤炭价格加速筑底反弹。

不过,“事实上这类政策均属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与此前煤炭价格高涨时,多地限制本省煤炭外运的政策如出一辙,严重违背市场规律的同时直接损害煤电企业的双方利益。”民间独立智库安邦咨询研究员陈哲如是说。

针对上述问题,陈哲还向《现代物流报》记者举例表示,河南地方保护政策推出后,山西省向郑州铁路局发送煤炭数量急剧下降,直接加重了山西煤炭企业运营压力;同时,河南境内煤价被变相提高,发热量为5000大卡电煤坑口价格为0.11元/大卡,加上运费竟比市场价高出60-80元/吨,不禁增加了用煤企业的采购成本,同样无益于省内经济发展。

不光如此,一定程度上这还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重煤炭市场供需失衡局面。随着煤炭产能越来越大,库存越来越多,不久之后煤炭行业也将重蹈钢铁业产能过剩的覆辙。

煤炭恐陷产能过剩

徽商期货研究所焦炭分析师许晴蕊介绍,譬如目前华北和西南地区的独立焦化厂的焦炭库存还在进一步上升,主要港口中天津港焦炭库存方从5月中旬开始按日逐步攀升,目前最新数据接近200万吨。而港口炼焦煤方面的库存同样保持高位,尤其京唐港达到524万吨,去库存形势十分严峻。

据国内知名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6月6日钢材指数3340,下跌0.30%;焦炭指数1200,持平;铁矿石指数1020,持平。但现货市场中煤焦钢的报价却仍未止跌。

一些受访的业内专家表示,从这段时间来看,由于国内外煤价价差较小且今年雨水情况弱于去年,因此今年6月不会出现和去年一样因港口价急跌而导致的全行业所有环节价格骤降,但需求低迷,加之库存高位,煤价触底仍待时日。

显而易见,地方政府与其出台的行政干预措施,以及通过减少市场竞争甚至直接增加隐性补贴等来缓解煤炭企业经营困境的初衷,在短期内是很难发挥成效。在陈哲看来,地方政府与此这样,还不如切实清理地方不合理税费、清剿市场灰色经营行为来实现为煤炭企业减负。

同时,“地方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杜绝同行间的恶意竞争,引导企业健康稳健发展。否则,地方政府‘圈养’的企业只能在盛世淘金,遇到行业低谷时难有抵抗能力,而这样的企业只能是行业的负担,终将面临行业的淘汰。”

下载钢铁产能过剩九大难题待解(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钢铁产能过剩九大难题待解(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析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分析

    探析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生产周期长和产品种类复杂多样等特点,极易引发产能过剩问题。近几年来,国内钢铁行业总体陷入低......

    强化措施化解过剩产能

    我区强化措施化解过剩产能 为有效的化解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我区积极建立全区化解过剩产能情况报送机制,加强沟通协作,定期报送化解过剩产能情况。 报送......

    银行产能过剩自查报告

    2014年上半年,银行业利好不断,从优先股到定向降准,从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到混合所有制改革,但资本市场的反应仍停留在间歇性和脉冲式的波动阶段,一波短暂的上涨之后又归于沉寂。......

    钢铁产能30年来首现长期过剩范文合集

    钢铁产能30年来首现长期过剩 “部分行业已出现绝对性和长期性的产能过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钢铁行业。”4月1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在北京说,“这一类(指绝对性......

    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政府之“手”重抓安置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 (第0066号) ◎标题:关于利用市场化机制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的提案 ◎提案者:民革中央 ◎回答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去年国务院提出5年内压缩8000万......

    吉安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吉安市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 吉化解产能办字〔2018〕6号 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打击制售“地条钢”违法行为......

    王儒林主政吉林 五大难题待解

    王儒林主政吉林 五大难题待解 生于斯,长于斯,地方工作经验丰富 作者: 李慧敏 | 发表时间:2013.01.07 刊发于总1993期《中国经营报》[区域经济]版 0条评论 被21次查看 收藏 2012......

    政府采购集中化十大难题待解[五篇]

    政府采购集中化十大难题待解编者按 《政府采购法》中规定的“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开启了我国政府采购集中化趋势的进程。近年来,集中采购机构的主渠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