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拜城县草原畜牧业调研报告
拜城县草原畜牧业调研报告
一、拜城县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拜城县是一个农牧结合以农为主的农牧大县。全县共有可利用天然草场1036.49万亩,已全部承包到户,人工饲草料地15万亩,在县辖的16个乡镇场中,有纯牧业农场一个,纯牧业村13个,全县共有牧民3322户1.49万人,已全部定居。
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拜城县利用丰富的饲草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调整发展草原畜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拜城草原畜牧业具备了由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条件,畜牧业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牧民发展畜牧业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牲畜存栏大量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强,极大地调动了牧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牧区经济快速发展,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牧民收入持续提高,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牧区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2011年我县畜牧业总产值达3.5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4.4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091元,其中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672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7.5%。
(二)存在问题 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除了一部分专业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外,大部分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粗放,专业化程度低。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实施补奖机制开展草蓄平衡和禁牧后,草食家畜的养殖业由传统的放牧转变为舍饲圈养,许多牧户至今还不适应,仍处于粗放经营状态,配合饲料、标准化饲养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水平都不高。
二、草原保护、建设的政策执行情况
(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执行情况
2011年开始我县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在自治区、地区的要求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经济工作座谈会议及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这一核心,把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做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高位推进;拜城县畜牧兽医局、财政局准确把握政策,正确引导宣传,全面细化管理,通过认真组织,分工协作,积极筹划,全面部署,使草原补奖机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全县完成草场禁牧面积180万亩,草畜平衡面积856.49万亩,牧户信息录入3322户,承包到户草场面积1036.49万亩,占天然草原可利用面积的100%,草场承包合同书换发848户,占80%;已上岗管护员20 人;完成大型标志牌建设2个,宣传牌60个,禁牧区的上图工作已完成,平衡区的上图工作正在开展中。已发放项目补奖资金2440.84万元,完成总资金量的99.7%;2011年末草食牲畜存栏量87.71万头只,2012年草畜平衡区发放年鉴卡1061份,实际放牧牲畜数量41.9万只,草畜平衡区减退牲畜3.04万头只,禁牧区转移牲畜8.83万头只,达到预期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草原监理人员不足、装备缺乏。补奖机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全县县级在编草原监理人员25人,借调到其他单位的4名,平均1名草原监理员管理50万亩草场。同时,草原监理机构办公设备、执法设备严重缺乏,极大阻碍补奖机制的落实。
二是补奖机制配套资金没有落实。我县共需配套资金达180.16万元,需要县级财政予以保障,但目前,配套资金没有到位,影响了补奖机制进度。
三是草场承包合同书的换发推进工作难度大。由于以前测量手段落后,技术不规范,没有使用GPS进行定位,面积只是简单的测量和估计,界线也仅以地形地貌确定,在换发合同书重新测量时,出现很多问题,如面积不一致、界限变动、交叉、一地二证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工作量增加,难度加大。
三、人工饲草料地建设情况及养殖成本和收益
(一)人工饲草生产现状 2012年全县人工种草保留面积15万亩,产鲜草45万吨;小麦套种草木樨 11万亩,饲草产量约6.5万吨,常规玉米25万亩,秸秆产量75万吨;复播玉米3万亩,产秸秆15万吨;小麦种植面积21.7万亩,秸秆产量6万吨。全年人工饲草和秸秆总产量约147.5万吨。按照养单位计算,全县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28万头只,人工饲草和秸秆可饲养246万只羊单位。全县2011年末牲畜存栏87.7万头/只,出栏54.5万头/只,今年上半年牲畜存栏98.8万头/只,出栏30.87万头只。我县饲草和秸秆能够满足畜牧生产需要。
(二)适合我县扩大饲草生产的途径
1、提升草业地位,扩大人工种草面积。积极推进种草养畜,舍饲圈养,提高饲草料利用率,努力实施科学养畜工程建设,实现暖季放牧,冷季舍饲,从数量型向效益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大人工种草力度,加快人工草地建设,通过提倡农田粮草轮作,引草入田,建立稳产、高产的饲草基地,增加人工种草面积提高牧草质量。
2、扩大种植复播玉米面积,推广种植饲料甜菜种植。结合实际,通过养畜转化、效益吸引,使广大农区群众转变观念,在抓好常规玉米种植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复播玉米(青贮玉米)种植规模,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饲草,而且将基本上解决精料加工业的原料问题。
3、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加快青贮饲料基础建设。我县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今后继续大力推广以青贮为主的饲草料综合加工调制技术,加快饲料加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青贮窖建设,扩大青贮窖数量,保证青贮饲料产量稳步提升,县、乡两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扶持政策,鼓励农牧民修建青贮窖,购买铡草机等青贮饲料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秸秆利用率,增加饲草供给。
4、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切实提高林下空地利用率,实施农田防护林种草。在各乡镇场的果园林下空地、农田防护林内种植苜蓿,广辟饲草来源。
(三)人工饲草料地种植成本和牲畜舍饲圈养成本以及养殖收益
1、人工饲草料地种植成本:种植紫花苜蓿第一年需要支出种子费75元、耕地费30元、播种费20元、水费50元、化肥60元,共235元,第二年至第五年每年需支出化肥60元、水费50元;每年可产干草700-800公斤。
2、牲畜舍饲圈养成本以及养殖收益:修建一座300㎡羊圈需要8.4万元可饲养300只绵羊,每年需要购买饲草料10.35万元(精饲料9吨2.7万、饲草150吨4.5万元、青贮饲料90吨3.15万元),每只羊每年产羊毛4公斤,30元/公斤,出售羊毛3.6万元;出栏50%计算,每只成年羊800元/只,销售成年羊12万元,修建一座300㎡羊圈喂养300至绵羊每年纯收入5.25万元。
四、加快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提升牧户联营组织生产的建议
(一)加快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的建议
1、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现代化畜禽养殖场,引导畜牧专业户进档升级,发展民营企业。落实畜牧小区用地政策,切实把畜牧小区建设用地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的政策落到实处。各级部门加强协调,积极争取资金,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原则,组织实施畜牧小区示范项目,同时继续加强千家万户的指导和服务。
2、大力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办好谁去办”的原则,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自办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组建协会、合作社等形式,组织农民广泛开展畜牧业生产合作、畜产品加工合作、畜产品销售合作、生产资料供应合作、劳务合作和资本运营合作等,形成多主体参与、多类型组建、多模式发展的格局。
3、加强先进技术推广,组织科技入户工程,重点推广品种改良、人工种草、秸秆利用、信息普、畜牧小区饲养管理、家畜防疫等畜牧先进技术。
4、改进培训手段,普及多媒体培训技术,逐步建立电子信息网络培训体系。加强科技人员培养,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技术干部到现场锻炼,完善技术干部在职培训机制,强化继续教育。
(二)提升牧户联营组织生产的建议
1、牧户联营组织是新生事物,靠牧民自发组建难度大,时间长,因此需要政府组织,推动牧户联营组织发展。
2、牧民联营组织不只涉及到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还有牲畜、设施所有权和草场经营权的转让和租赁问题,不只是土地(草场)承包金的问题,还涉及到分红,租金等问题,内容复杂。因此要在保证牧民既得利益不变、合理增长的情况下,编制多种形式的联营方案供牧户选择,避免留下后遗症。
3、要结合实际,对地处偏远,分散养殖,效益差的地方,要先建联营组织,再在提高牧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重点,大力支持劳动力向其它产业转移;对大部分牧民已定居、经商、务工的牧区,采用先转劳动力后联营的形式和程序,在组织好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同时,把工作点放在组建牧户联营上来。
第二篇:畜牧业调研报告
关于我乡畜牧业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乡畜牧业家底,加快我乡畜牧业发展步伐,更好地发挥畜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近日,我们对全乡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乡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依据我乡山多、坡多、草多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畜牧富民”战略,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全乡畜牧业实现了养殖规模由小到大、养殖方式由传统到现代、养殖效益由低到高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从调查的情况看,我乡畜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畜牧业投入不断加大。2011年以来,我乡共争取到上级财政对畜牧业的资金支持接近180万元,有力促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同时,我乡财政拿出5万元资金,用于支持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等畜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政府的扶持政策带动了民间投资畜牧业高潮,仅2013年,全乡投资畜牧业的民间资金超过1500万元。
二是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截止到目前,全乡建成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29个,其中猪场4个、万只鸡场1个,猪、牛、羊、禽的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了75%、48%、40%和 — 1 —
93%。
三是畜牧业生产指标大幅提高。2013年,全乡畜牧业产值达17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
四是畜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采取龙头带动、会
员合作、市场联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引导龙头成员建立畜牧合作组织。目前,全乡已形成各类畜牧合作组织30个,会员340名。这些组织已成为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连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有效提高了畜牧业的组织化、市场化、规范化程度。
二、我乡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策引导,高度重视畜牧业。一是乡政府在每年年初与各村签定《畜牧业目标责任书》,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硬性指标,年终进行统一考核,兑现奖惩。二是依靠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扶持畜牧业发展,如2013年我县出台了《关于加快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规模化建场,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为加快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我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在资金扶持、技术推广、环境保护、品种改良、畜
产品销售以及税收等方面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强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目前,全乡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29个,形成以河坝、甘岔等村为主的优质羊肉生产基地,以新塬村为主的优质生态鸡生产基地,畜牧业团块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科技化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为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我乡2013年共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技术专家共接待技术咨询人员100人次,现场指导30人次;新建青贮池0.2万立方米。
(四)生态化养殖,提高畜产品质量。我乡把畜牧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为解决养殖户污染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加快畜禽环保、卫生栏圈的改造,建立生态家园,规范了畜禽生产行为,保护了环境,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我乡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畜牧业规避风险能力差。市场和疫病是畜牧业面临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针对畜牧业的保险业务还未有效开展,畜牧业的保障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畜牧业面临“三难”。一是用地难。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实现“三进三退”,即“退出村庄、退出庭院、退出散养,进入小区、进入规模、进入市场”,而发展规模养殖需要大量土地,我乡除了基本农田,能用于发展养殖业的土地较少,畜牧业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制约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发展。二是融资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资金投入较大,虽然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目前贷款发放门槛较高,担保、抵押程序严格,企业融资难,不少养殖企业严重缺乏发展资金。三是治污难。部分畜禽养殖场由于缺乏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三)畜产品安全形势严峻。由于畜产品生产链条长、环节多,监管难度大,致使监管容易出现漏洞,搞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四)产业化水平低。主要表现为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不强,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
展。
四、加快我乡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畜牧业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畜牧业保险制度,探索和推进政策性畜牧业保险。强化动物疫情测报和管理机制,建立快速疫情测报体系,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动物疫病诊断网络。
(二)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规划和建设管理,对符合条件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用地进行规划调整,破解用地瓶颈,使其符合农业用地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两集中”建设规划,并加强规划管理。二是在充分落实好现有惠农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出一些针对性强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通过对畜牧企业提供贷款资金支持,有效破解资金难题。三是对新建养殖场,坚持治污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同步规划建设,确保畜禽粪便、废水等污染物排放达标。对已建成投产的规模养殖场,督促其尽快完善治污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并逐步减少污染。
(三)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健全监管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搞好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企业生
产经营行为,加快无公害认证步伐,提升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水平,严格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篇:廉江市畜牧业调研报告
廉江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情况汇报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畜牧业发展的新常态,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我市实际,开展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调研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畜牧业生产现状
2017年全市生猪饲养量209.63万头,出栏量136.43万头;牛饲养量21.58万头,出栏量6.05万头;羊饲养量1.6万头,羊出栏1.04万只;家禽饲养量1933.12万只,出栏量1414.12万只;肉类总产量13.20万吨;牧业总产值33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18.85%。
二、畜禽规模养殖情况
廉江市畜禽养殖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为主,现全市共培植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2017年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达到492户,共出栏83.70万头,占全市总出栏数的61.35%;出栏100—499头以上的养殖户为1084户, 共出栏29.97万头,占全市总出栏数的21.96%。牛出栏20—199头的养牛场达到9户,年出栏200头以上规模肉牛场2户;羊出栏50—499头以上养殖场的20户,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场2家;存栏500只以上规模养禽大户 2063户,现代化规模蛋鸡养殖场4个.三、畜牧养殖布局
廉江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划分廉江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域的通知》(廉府通[2011]12号)文件,进行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分。按照三区划定方案,结合各乡镇自然资源,全市规模养殖场布局不断优化。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和寮镇、青平镇、塘蓬镇、长山镇、横山镇、安铺镇、石岭镇;肉牛养殖主要集中在雅塘镇、营仔镇、安铺镇、石城镇;蛋鸡养殖主要集中在横山镇、雅塘镇;肉羊养殖主要集中在新民镇、和寮镇、石岭镇,畜禽养殖呈现向优势区域集聚的良好态势。
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总体状况
据估算,廉江市全年畜禽养殖共产生粪便123.56万吨,污水量375.9万吨,TN排放量10193.93吨、TP排放量4444.86吨,已成为我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近年来,廉江市市委市政府为保证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护良好的生态和生活环境,已着手开展对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
(一)政策引导源头管控。市政府制定了印发了《关于划分廉江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域的通知》(廉府通[2011]12号),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积极组织养殖户申报建设标准化示范场、沼气工程建设、世行项目等粪污综合 利用示范项目。市环保、国土、畜牧等部门严格执行并联审批制度,严格把关养殖业项目审批,确保新建、扩建养殖场的选址符合规划定点和防护距离,小规模养殖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为进一步推进我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打下了基础。
(二)分类指导摸索经验。一是积极推广生态节能养殖技术。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沼气工程”、“三分离一净化(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污水净化达标排放)”等畜禽粪污处理及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提高养殖生产集约化水平,促进粪污减量排放。二是因地制宜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指导养殖户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零散养殖户主要推广直接堆肥沤肥还田,中小规模养殖户主要推广沼气生态、沼气+堆粪池(棚)、发酵床降解、发酵床+沼气复合处理等粪污综合治理利用模式。三是积极推进大型规模养殖工程化治污。鼓励和扶持规模养殖点自行建设相应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我市畜禽养殖场现有沼气工程371个,占全市畜禽养殖场的16.16%;简单有机肥工程399个,占全市畜禽养殖场的17.38%;沉淀池、沤肥池自然发酵1498个、占全市畜禽养殖场的65.27%,其他处理方式的占1.19%。虽然多数养殖场配备畜禽废弃物处理设施,但与养殖规模不匹配,处理技术 落后,不能满足废弃物处理的要求。
(三)专项整治打开局面。一是开展水环境的专项整治行动。市政府以鹤地水库一级保护区专项整治为抓手,对鹤地水库沿线一级保护红线内禁养区域进行了专项整治,清理关闭的畜禽养殖场(户)552家。对鹤地水库200-2000米范围内238户养殖户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并登记造册指导养殖户综合治理。二是制定并印发了《廉江市禁养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业户)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廉江市禁养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业户)专项整治行动计划》等文件,对雷州青年运河、武陵水库、青建岭水库、长青水库、卖皂河、塘山岭风景区、九洲江流域禁养区域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关闭清理畜禽养殖场(专业户)75家。
(四)争取资金。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项目资金,按照《关于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通知》、《广东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积极组织申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五、存在问题:
(一)业主法律、环保意识差。长期以来,不少养殖户粗放经营已成习惯,至今仍没有最基本的“谁收益谁投资、谁污染谁治理”环保法治常识,只算经济帐、不算生态 环保帐,只管养殖赚钱,不管粪污处理。大多数养殖户存在法不责众的等待观望心理,对上马环保配套设施的要求不予理睬,甚至抗拒,即使搞也想着要政府多给点补贴,或龙头企业多给点好处,而没有从自身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角度来考虑环保配套的必要性。目前农村的空气和水体环境遭到来自养殖业的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到了夏天,养殖点周边人居环境十分恶劣,群众怨声载道,也引发了很多邻里纠纷,加剧了对立情绪。
(二)规模养殖场(小区)布局不合理。近年来,廉江市畜牧业在由传统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乡镇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认识不足,没有科学规划养殖用地,导致许多养殖场(小区)私自建在了居民区和河道附近,治理困难。
(三)畜禽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畜牧业经营属微利企业,随市场波动性比较大,一般2-3年一个周期,中小规模养殖场或分散养殖户居多,投入资金处理利用粪污是一件极其困难事情。以一个年出栏500只规模养猪场为例,按照目前该县生产方式,建成一个合格的粪污处理系统,至少花费在50万元以上,另外还需设备运行费用,目前还没有粪污粪污治理项目补助,全靠养殖场自筹解决,这对于属微利的畜牧业企业来说,难以承受。
六、对策及建议
1、整合政府现有资源、合力提高畜禽粪污治理效率。从政府层面整合农业、林业、卫生、环保、发改、财政等方面涉及到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和政策,形成合力,以治理工业污染的大手笔、硬措施来治理养殖污染,把治理与资源的循环利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配合。
2、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合理规划、科学选址是保证养殖业安全生产和控制污染的重要条件。养殖场的选址、布局既要保证养殖生产的需要,又要确保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规划上,应考虑到当地环境容量和自然净化能力;在布局中,应禁止在饮用水源地、城市郊区、旅游景区、江河上游地区选址建设畜禽养殖场;在建设中,应执行环保“三同时”要求;在治污过程中,应达到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养殖污染危害性及治理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环保意识,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的生产方式,有效开展污染治理,真正实现养殖废弃物治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促进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4、强化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治理与循环利用为能源与环境的综合工程,其社会与环境效 益高于经济效益,且畜禽养殖业又是弱势产业,市场风险大,产出低,政府应在养殖用地、农信贷款、治理工程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对已开展废弃物治理与循环利用的养殖场,在项目资金安排上要重点扶持。
5、强化执法监督,加强部门联动。认真贯彻执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环保执法监督手段,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纳入法治轨道。要加大畜禽养殖环境监察和环保宣传工作力度,新建或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要采取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大对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对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予以处罚。
第四篇:宝泉岭畜牧业调研报告
宝泉岭分局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自去年以来我局的畜牧业生产总体呈下滑趋势,全局畜牧业出现了负增长,针对这种不利局面如何采取措施应对市场变化,遏制畜牧业下滑,我们做了一些基本调研。
一、畜牧业的现状及特点
(一)基本生产情况
至8月末全局奶牛存栏3.96万头,生产鲜奶8.4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6.6%、13.7%;生猪存栏61.2万头,出栏99.6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0.4%、5.1%;肉牛饲养量3.41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2%,家禽饲养量143.05万,与去同期相比下降7.5%。
至2010年6月份以来,生猪,鲜奶价格有所回升,养殖热情仍没有改观,下滑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二)规模化养殖比重逐步加大
全局规模化养殖场共有4668个,其中奶牛规模化养殖场1704个,存栏28140头,占全局总存栏量的66%;生猪规模化养殖场2143个,生猪饲养量120万头,占全局总饲养量的75.2%,奶牛、生猪规模化比重分别去年同期增加4和21个百分点。畜牧养殖小区169个(奶牛小区73个、生猪小区79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个。
(三)畜牧兽医服务功能得到加强
1、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局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设有边境疫情监测站1个,基层防疫站74个,全局共有在岗 兽医技术人员559名,其中高级职称25人,全局基本上配齐了兽医技术人员。防疫保障措施、防疫制度较健全,各项疫病的免疫率、检疫率、监测合格率等各项防疫指标都能够达到上级业务要求,排名一直保持在总局前列,在周边地区疫情肆虐的形势下,我局始终保持着清净无疫的良好态势。
2、新技术推广辐射范围加大。奶牛人工授精率始终保持100%,分局的优良奶牛群体迅速得到扩大。目前全局共有种公猪站41个,母猪人工授精面达到80%左右,全局大规模的猪场全部采用了人工授精技术。
(四)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效果显著
2010年上半年我局严格按照黑垦局文[2010]23号《2010年垦区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指示精神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求,扎扎实实的开展了以兽药、饲料、生鲜乳为重点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设立了13家兽药店为GSP试点店,至2010年月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80人次对我局境内的个270个奶站、4家饲料厂、56家兽药饲料店、1463家养殖场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工作,在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例违法现象,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畜牧业大起大落源于管理不到位
2009年我局畜牧业虽然处于低谷阶段,畜牧业增加值却依然达到了13.72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32.2%。实践证明畜牧业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部分领导干部并没有真 正认识到这一点,对发展畜牧业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畜牧业的管理没有持续性,落实不到位。生猪方面:未建完的猪舍30万平方米。其中:新华农场一个4万头猪场(5队潘),补贴已全部到位。一个1万头猪场(6队殷胜利),还有每平米200元补贴没有发。普阳农场英瑞斯东区2万头猪场(冯广波),补贴已发完。延军农场3万头猪场(于强)补贴已发完。290农场2万头猪场(杨柏军)补贴已发完。30万头项目中汤原农场两个5万头猪场(5队马壮、11队高明伟)11队停建,两个猪场的补贴还有每平米100元没发。宝泉岭农场两个5万头猪场其中鼎瑞猪场(李玉兰)已建设完补贴没发到位。魏运波猪场没建完补贴已全部发完。共青农场两个4万头,一个2万头猪场。其中两个4万头猪场停建(高明伟、于长发)。2万头的猪场在建。30万头项目猪场除魏运波猪场没建完补贴全部到位外其余的每平米100元没到位。上述没建到位的猪场主要原因是农场对投资人失察,管理不严。如290农场的杨柏军、延军农场的于强、普阳农场的冯广波三人一起现投资在我局直搞房地产停止了猪场建设投资。新华农场的潘 在新华农场投资房地产停止猪场建设投资;殷胜利在农场投资房地产停止了猪场建设投资。魏运波在外地投资房地产对猪场建设投资延长时间采取少投慢建。马壮投资能力不足。高明伟长期找不到人。于长发没有投资能力。
奶牛小区江滨农场和名山农场至今还在停工。
由于管理不到位畜牧小区建设达两年之久到目前还在停工。是我局畜牧业发展萎缩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奶站和小区建设农场没有纳入建设计划
1、奶站建设情况
我局目前已有并正在使用的奶站仅14个,其中机械式奶站2个,制冷式奶站12个,远远不能满足全局奶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奶农还停留在路边交奶的原始状态,鲜奶品质难以保证,特别是在夏季酸奶现象时有发生。
2010年我局计划建设20个机械式奶站(8个由农场自建,10个由完达山独资建设,2个由完达山建房)35个制冷式奶站(15个由农场自建,20个由完达山投资建房),从目前进展情况看,完达山同意建设的制冷式和机械式奶站还都停留在图纸阶段没有正式动工,由农场建设的8个机械式奶站中除宝泉岭农场科技园区奶站没有动工,江滨农场的董鸿斌奶站(个人)桩已打完(预计一个月内房舍可建设完成)外,其它6个机械式奶站和15个制冷式奶站(利用旧房改造)全部完成土建工程的80%,预计在11月底前完工。
2、小区建设情况
根据当前的饲养成本和现行的畜产品价格来看,每公斤鲜奶的利润空间在0.3元/公斤(如果是日产鲜奶达3吨的养殖小区利润空间可达0.6元/公斤),生猪的利润空间为2元/公斤,按常理这样可观的效益应该对养殖业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然而我局畜禽生产依然没有改变整体下滑的趋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小城镇建设中,没有提前解决好养殖场所,撤队并区工作快速开展,以往的自立门户单独饲养已经不太现实,小区建设工作显得及为重要,而我局原有的养殖小区数量根本不能满足养殖户的需要,2010年计划申报的22个小区全部放弃建区计划。特别是奶牛养殖上我们没有 形成小区规模。
(三)畜牧业产业化体系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1、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偏弱
双汇北大荒肉业及完达山乳业做为我局境内的两大龙头企业,对自己的原料基地没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在畜产品价格低迷时期,作为龙头企业没有及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与养殖户之间建立明确的契约关系,鲜奶、生猪价格长期被加工企业掌控,而市场风险却主要由养殖户承担,乳品企业在鲜奶收购环节上缺少第三方监督,压等、压价现象时有发生,在鲜奶收购方面加强第三方检测,已成为广大养牛户最迫切的心声。
2、专业合作组织机制仍不健全。
目前我局共有10个奶牛养殖协会和10个生猪养殖协会,除宝泉岭农场的生猪养殖协会能够定期向会员发送最新养殖信息,组织专家进行授课外,其它养殖协会基本上都是名存实亡,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三)养殖用地、资金等诸多因素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1、两大瓶颈-------养殖用饲料地困难和周转资金短缺 至2004年以来我局畜牧业已由千家万户传统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快速迈进。然而发展规模化养殖就必须有饲料地,目前种植业效益好,部分农场不能足额发包饲料地,我局可利用的天然草原却在逐年减少,大比例的外购饲料无疑又加大了养殖成本,使养殖利润减少;大部分规模化养殖场所需周转资金量大,即使是维持再生产也是“借贷无门”,银行信贷部门又存在着门槛高、程序繁、用款周期短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养殖场的发展。
2、两大风险--------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
重大动物疫病一直是悬在养殖行业头上的一把利剑。近年来国内和周边地区动物疫情频发,全国各地来我局收购的业主增多,畜产品流通频繁,防疫隐患增加,防控任务繁重,而我局现有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应急机制尚不十分完善,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畜牧业生产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畜产品价格波动大,养殖成本提高。2010年1月我局生猪收购价格平均为8.6元/公斤,鲜奶收购价格平均为2.3元/公斤,到了8月份生猪收购价格平均为12.6元/公斤,鲜奶收购价格平均为2.8元/公斤,这期间波动较大;现今玉米价格在180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00元/吨,豆粕现价为320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00元/吨,饲养员的劳务费一般都达到了40元/天,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5元/天,以生猪为例2010年6月份以前生猪收购价格平均在9.2元/公斤,最低的时候甚至达到8.0元/kg的养殖盈亏线以下,养殖户出栏一头肥猪(平均95公斤养殖成本9.99元/公斤计算)就要亏损75元左右,至6月下旬开始生猪收购价格开始回升,亏损局面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3、一大隐患------环境污染隐患。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造成大量粪污的排放,我局目前排污设施相对落后,以小规模养殖场和散户尤为严重,粪尿滥堆乱放,无人管理,特别是到夏季粪水乱流,臭气冲天,不但给公共卫生、居民的身体健康、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同时也成为疫情的隐患,纵观全局缺乏成熟的粪污处 理经验。
三、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我局畜牧业发展思路是不断丰富畜牧业科学饲养、规模推进、政策引导、典型引路、龙头牵动、市场带动的实质内容。以小规模大群体养殖小区为基础,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水田面积大的场以发展养猪为主养奶牛为辅,旱田面积大的场以发展养奶牛为主养猪为辅。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大中求强、优中有特的原则,积极发展绿色健康养殖业。建好畜牧业大局,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全面实施“放心奶”、“放心肉”工程,把我局建设成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区,全国一流的奶牛、生猪养殖基地。
(一)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宽松发展环境
据统计,全局直接或间接从事畜牧产业的人员多达 2.77万人,平均每7人中就有一人从事畜牧相关产业。畜牧收入占到了农业总收入的37.5%。2004年我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扶持的结果,当前畜产品价格回升,各级领导要把握机遇,重振养殖信心,着力破解市场、土地、资金、环保等方面的制约瓶颈,努力为畜牧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一是要保证足额发包优质饲料地,使养殖户无后顾之优; 二是积极协调银行等信贷部门,帮助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实际困难;
三是要继续做好青贮、防疫、建舍的补贴扶持政策; 四是对在畜牧小区内奶牛存栏达50头以上,能繁母猪常年保持在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在养殖用饲料、环保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二)解决三大技术难题,进一步完善兽医服务体系
1、解决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技术难题。发展畜牧业生产,良种繁育是基础。因此我们要逐步完善我局现有的种猪繁育体系,提高自身优良种猪供种能力,切实加大奶牛性控冻精、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同时加大对畜禽疫病的综合防控力度,牢固树立“防疫就是增效”的观念,摒弃侥幸心理,严把种源购入、饲药供应、入户养殖、产品销售等各个关口,进一步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提高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能力,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工作,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疫病综合防控等先进养殖技术,增加对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投入和监管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2、完善畜牧兽医四大体系建设。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体系、执法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
(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1、奶站建设
奶站建设是适应现代化畜牧发展方向,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它不仅关系到奶品质量,还直接牵涉到广大奶农的切身利益,是利民利场的大事,从长远眼光来看,加强奶站建设,势在必行。一是要根据奶源的具体分布情况,结合撤队并区工作合理利用资源建设奶站;二是要明确奶站负责人,加强对奶站法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行业基础教育;三是对奶站建设中涉及到的用地、环保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扶持;四是鼓励乳品企业投资建设奶站。争取尽快实现全局机械式奶站全覆盖。
2、小区建设
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是实现我局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要始终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道路,将现有的空猪舍合理利用起来。一是对未建完的猪场要采取有效措施敦促建完。对建不完的要从其房地产投资中扣回分局的建设补贴。对建不完的奶牛小区分局要对农场主要领导有个说法。今后新建养殖小区农场要在公共建设方面给予投入,鼓励小规模养殖户在自愿的基础上,自行建设养殖小区;二是对入住小区的养殖户给予鼓励,对养殖小区(场)内饲养的牲畜,在冻精,防疫等方面给予补贴。对年产鲜奶达1500吨,年出栏肥猪2万头以上的小区给予奖励,奖金主要用于养殖小区的整体基础建设(如绿化、粪污改造等);三是建立健全小区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探索农场经营畜牧小区办法;四是在小区内要坚持实行五化和五统一即:五化(畜禽良种化、管理制度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化、环境生态化)、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饲养规程)。
3、化验室建设
虽然从分局到农场都建立了化验室,但由于设备简陋、缺少专项经费等原因,农场一级只能做些最基本的检测,分局中心化验室也受到很多限制,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判断。各农场要加大防疫经费的投入,逐步完善实验室、疫苗冷藏系统、防疫消毒设施的建设,做好实验室申报工作,力争在11月份之前达到国家验收标准。进一步提高分局中心化验室的检测能力建设。
(四)积级推广生态养殖,有效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现在国家对养殖场的污染治理越来越严格,对达不到排污标准的养殖场惩罚力度加重。黑垦环发[2010]13号文件对养殖场的整改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凡是达不到环保标准的养殖场将受到重罚甚至关闭,当前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规模化养殖场(区)作为集中治理的重点,通过建立沼气池、生产有机肥等措施,逐步实现畜禽污染减量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积极推广健康养殖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宝兴牧业将有机肥项目由生产湿质有机肥项目延伸生产颗粒肥,现已投入试生产,即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又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经济效益也有所增加,值得借鉴和推广。
(五)坚持多方筹资,突破发展资金瓶颈
针对当前畜牧业生产资金不足的实际,各农场要采取多种措施、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全力破解资金难题。一是向上争一块,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和投资导向,并结合实际做成项目,靠项目争政策、争资金;二是协调贷一块,坚持把争取信贷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筹资手段;三是对外引一块,通过制定招商政策,借助外力发展畜牧业。
第五篇:生态畜牧业调研报告
木里镇生态畜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木里镇地处天峻县城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纯牧业的乡镇。草场面积25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58万亩,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占全省煤炭资源的66.7%,分布有大面积高原草甸植被和沼泽地。辖行政村4个,牧户283户,人口 1054人,牧业人口993人。
一、我镇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2011年,我镇年末大牲畜存栏30028头(只),其中牛存栏14409头,羊存栏15529只。全镇牧民人均纯收入6450元,以家庭为生产主体的畜牧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1、草原基础设施落后,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过增建畜棚、围栏、储草棚、定居房设施,强化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牧民以草场和现金的方式入股,通过以草定畜,合理载畜,积极引进优良野血牦牛品种,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木里镇4个行政村基本村村通车,但里程相对远,群众居住分散,随着游牧民定居工程和奖励性住房建设,方便了牧民生活、孩子上学和就医等。
2、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拉动畜牧业经济发展。木里镇4个村基本都已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合作社把停车场建设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亮点,把收取停车费,收取彩钢板房租金作为主要收入,安置了60多名牧民就业,形成了停车场周围饭馆、超市、修理厂遍布的景象,拉动了畜牧业经济发展,并且动物防疫措施到位,每年春、秋两防镇村两级签订责任书,定指标、定任务,对防疫工作实行行政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加大二维耳标佩戴工作,力求佩戴率100%,动物防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无口蹄疫、1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3、煤炭开采直接影响我镇畜牧业生产。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环境受到影响,水资源受到一定的破坏,空气中粉尘污染加剧,采空区的面积和范围在不断扩大,草地覆盖度降低,产草量降低,优质牧草减少,劣质牧草、毒害草增加,极大地影响了采空地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煤矿开采对草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矿区开采破坏草地,矿区修路破坏草地,矿渣倾倒破坏草地,爆破震动也影响着周边牧民生活和正常的生产秩序。
4、大力推行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草原生态资源是我镇广大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放牧和开发煤炭资源,使得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为尽快恢复草原植被,保护草原生态资源,我镇今年起实施了草原禁牧休牧制度,将全镇部分草场阶段性休牧和禁牧,为推动草原建设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现实作用,禁牧工程实施后,畜牧业产值取得不降反升的良好成效,禁牧和季节性休牧采取了补偿,提高了牧民的积极性,截止2011年底我镇已涉及280户休牧禁牧牧户,禁牧面积118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29万亩,存栏85136个羊单位,核定载畜量88556个羊单位。
二、畜牧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木里镇畜牧业生产方式没有脱离靠天养畜的局面,加上自然灾害频繁,海拔高,气候多变,多大风、雨雪天气,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形成规模很小、科技含量较低、效益不明显,且无力抵御市场风险。木里镇人口少,牧民文化素质差,自主创业能力差。
2、畜牧业基础设施滞后,不具备规模化条件。突出表现为围栏、定居点、防灾基地、畜棚少,疫病防治体系、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不配套,技术装备差,服务手段落后,镇里缺少专业人才。牧民放牧以散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水平,龙头企业与散养户之间都是单纯的买卖、回收等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牧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3、煤炭资源开采,牧民草场资源及环境受到影响。木里镇现有庆华、义海、兴青、焦煤、江仓能源、圣雄6家主要煤炭开发企业,还有中铁公司等企业以及各类勘探、施工企业在木里实施各类项目,一方面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负面效应,使木里镇草场资源遭到征占用和破坏,粉尘污染加剧,水资源污染严重,爆破震动剧烈等,这些都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
三、今后畜牧业工作思路和措施
1、加大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野血牦牛等资源优势。以改
善和提高牧民生产发展条件为重点,解决水、电、路的问题,增加暖棚、围栏、储草棚、人畜饮水设施建设,实现草畜平衡。解决游牧民定居点的附属设施建设,突出木里野牦牛资源优势,通过牲畜入股的形式,以富裕户、规模户带动其他牧户的方式,建立生态生产基地。加大政府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争取贴息贷款,实施各类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牧民发展畜牧业,鼓励企业以村企共建形式,增加畜牧业资金投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以合作社为纽带,以湖源公司为龙头企业,加大牲畜出栏。以合作社为纽带,稳定和拓宽销售渠道,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增产增收,与龙头企业订单销售牛羊肉、羔羊、羊
毛、奶制品等优势畜产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步延伸产业链条,对曲拉、炒面、酥油统一销售,延长产业链。
3、做好畜疫防治,提高畜群结构质量。在镇兽医站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疫病防疫,提高免疫水平。引进、选育、推广优良品种,调整畜群结构,通过淘汰老弱牲畜,提高羔羊成活率,增加后备母畜等手段,提高畜群生产能力。增强服务队伍,为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试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加强草地生态保护。通过不断完善生态畜牧业补偿奖励机制工作,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实行季节性休牧乃至跨阶段性轮牧,促进牧草自然繁育和生长,按照草畜平衡制度,定牲畜、定小区轮牧时间等进行试点调研。加大草原鼠害防治力度,综合治理草场退化等保护草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