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1-1-18
为促进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农村宣传思想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县大力开展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宣传思想文化事业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文体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在全县已基本形成活动有场所、内容较丰富、形式多样化的良好趋势。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思想文化设施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物管理所1个,歌舞团1个,乡镇文化站9个,农家书屋27家,体育馆1个,业余体校1个,体育俱乐部1个,各类体育场地60多个,全民健身路径14条,在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个。
近年来,我县的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蓬勃开展,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用好、用活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使全县农村思想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得到了改善,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一)统筹规划阵地建设
1.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近年来,我县积极争取项目,筹措了2900多万元资金,加快文体设施建设,一批集休闲娱乐、文化体育活动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和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
2.乡村、社区基层文体设施不断增加。我县积极争取资金用于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较好的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目前,全县9个乡镇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全县基本形成了县有图书馆、歌舞团、文化馆和体育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篮球场和健身路径以及在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城乡文化体育服务网络,构筑起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活跃群众文体生活的基本阵地。
(二)丰富活跃群众性文体活动
1.群众性的文体活动越来越多。我县坚持以广场文化体育活动为龙头,以重大节假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每年都组织举办大、中型文艺体育活动,如2009年与香港五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全区首届象棋大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常年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把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了农村群众的身边;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县、乡镇、街道的“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周”等活动;学校、机关、企业等系统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书画摄影展、体育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和干部职工的文化体育生活;城乡广场文化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每天的参与人数超过2000人,各乡镇年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0多场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提高了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2.自发性的活动比较活跃。全县各类群众文化组织已达23支。夕阳红艺术团、新圩彩调团等业余团体每年演出上百场,为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科学文化和活跃农民业余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文化创作突出特色
1.创作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其中代表作歌舞《阿哥阿妹赶歌场》、表演唱《我们村的媳妇顶呱呱》、说唱《瑶山飞歌》、小品《喜临门》、相声《城乡乐》、快板剧《死去活来》、舞蹈《岁月》、配乐诗《我站在湄江岸上》、双簧《瞧这一家子》、歌曲《称心如意》等多个作品在县、市、区各类文艺比赛事中获奖。另外还有多件小说作品受到各类部门的表
彰和奖励。
2.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申报、利用工作。目前,全县正在全面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个,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6个。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已成为城乡群众性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县活跃着一批民族民间文化队伍,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中秋等,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担当着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角色。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还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实际困难。
(一)认识尚需提高,抓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力度还需加强。一些地方对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抓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多,致使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出现滑坡现象;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指标过于笼统,对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考核中,还没有把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纳入。
(二)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还较落后,投入明显不足。全县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相对陈旧落后,目前尚没有一个具备举办全区性的大型体育赛事的文体活动场所,各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也参差不齐。有的乡镇虽有文化站,但专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也无图书、体育器材,更无法组织文体活动的开展。
(三)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公共文体服务网络不健全。一是现有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场所利用效益较差,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作用。二是闲置场所未有效利用。撤并、合并学校后,腾出的闲置场所或继续闲置,或出租,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基地又没有建立起来。三是县、乡(镇)、村(社区)、户四级文体服务网络不健全,尤其是乡(镇)、村(社区)两级的服务跟不上,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滞后。
(四)机制不活,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体制与机制的原因,一方面造成文体专干不干专业的问题,大部分文化站干部常年承担乡(镇)政府的行政工作任务,没有精力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另一方面,文体主管部门难以在全县范围内调配使用文体专干,造成乡(镇)文化站人员不能流动,缺乏活力。尤其是文化体育专业人员缺乏。原有的专业人员老化流失,年青专业人员因编制等问题无法进入文体事业单位。全县农村中小学的图音体美教师也严重短缺。
(五)文体产业发展规模小,市场化运作水平低。一是专业文艺团体只有1个,而且创收能力不强,地方财政还给予全额拨款。二是民办文化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产业群。民间自发成立的舞龙舞狮队、文艺乐队等团体,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规模都偏小,以自娱自乐为主,走村串乡以乐养乐的很少。三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传承、开发、推广重视不够,目前尚没有一个专门的工作机构来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艺术品。四是文体培训产业发展不快不全,专业协会、社团组织发展慢,作用发挥不够,尤其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篮球、排球、足球协会至今尚无。
四、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站在新的起点上,向高标准看齐,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充分认识在新时期搞好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力争使我县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十二五”有个大发展、上个大台阶。为此建议:一是应科学制定全县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年年确立文体民生项目,层层分解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二是应完善考核体系,把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和各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三是应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单位工作的重要考
核内容,推动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工作的全面发展;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成为繁荣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二)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切实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要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加大对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要抓住中央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大力投入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得更大的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蒙山城乡。要尽快落实在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配套资金,督促各建设点抓紧开工建设,以实际行动配合争取项目的立项。
(三)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着力改善公共文体服务网络。一是充分挖掘发挥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作用,加强内部管理,合理调整配置人、财、物,开展流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送书上门等灵活、多样、方便的文体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吸引群众,扩大服务范围,发挥资源优势;二是加强文体部门与各方面的联系,共同组织策划活动,共建共享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资源;三是有效利用闲置场所,有条件可以改造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场所的要积极改造。
(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创新用人管理机制。一是应加快文体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大力推进文体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增强活力,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应重视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问题。建议本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条件较好的乡(镇)进行试点,以便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三是要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短缺问题。积极鼓励艺术类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到广大农村从事文化信息传播、组织活动、培训人员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宣传思想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等问题,确保农村宣传思想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扩招特岗教师的时候,也应考虑各中小学校对专业图音体美教师的需求。
(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农村宣传思想文化产业。一是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走市场化经营之路。二是大力发展民办文体产业。积极扶持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要大力扶持民办剧团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三是加快培养并充分发挥各种文化体育协会的作用,以协会带活动,以活动促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宣传思想文化的繁荣。
(中共蒙山县委宣传部)
第二篇: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和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和农村文化人才
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与新时期党对农村文化工作的要求,与广大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
一、基本现状
一是乡镇文化站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短缺。由于经济欠发
达,地方财政困难,区、乡(镇)用于文化站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国家专项投入又少,导致全区19个农村乡镇只有巉口、内官、鲁家沟、青岚等少数乡镇有文化站站址外,其余文化站都是有站无址,有名无实,所谓的文化站只不过是乡镇院内(楼内)的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块牌子。文化站平时的工作主要是配合乡镇中心工作刷写宣传标语,最大的活动就是春节组织社火调演,活动经费只能是花多少在乡镇报销多少,根本没有预算内的活动经费,更没有财力添置文化活动器材。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职能没有得到发挥。
二是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不畅。乡镇文化站专干以块管(乡镇
管)为主,人员大多被乡镇抽调从事中心工作,专干没有专用。区文化主管部门无法对他们进行管理考核,导致文化站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
三是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滞后。由于部分乡镇领导对文化工作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在各项中心工作的压力下,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见效慢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既不愿花钱投入,又不愿花精力组织开展活动。按文化站编制分配的专业人员缺乏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大多放弃专业转做乡镇中心工作。
四是村文化室依托基层组织建设,全区各村都有兼容党员教
育、科技培训、广播宣传等文化功能的场所,但设立专门文化室的村仅有30多个,仅占全区总村数的十分之一。文化室的配备,除“农家书屋”工程配发的图书外,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器材,管理人员大都由村干部兼任,农民农闲时间的文化活动以各家各户的看电视为主,文化室的作用发挥不大。
二、对策与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农村
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发展农村文化,不仅能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农村文化建设,阵地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活动是载体。各乡镇要在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途径,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步伐。
二是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要通过择优选聘,将思想
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乡镇文化站长实行乡镇推荐、文化主管部门考察、人事宣传部门任命的制度,将乡镇文化专干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的管理和考核。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文化室管理员,同时村级文化室管理员的配备,要由乡镇审批,文化部门备案。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三是创新体制,整合农村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的“农
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整合各种文化资源,要将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成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文艺活动、宣传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室),按覆盖、服务人口数量确定编制、配备专干。
四是创新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传统节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深深根植于民间大众,其文化底蕴对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各乡镇都要积极挖掘、扶持,认真组织引导,以春节秧歌社火为代表的我区民间节俗文化活动应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载体。其次,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是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应做到进一步深入发展,应实行文化单位对口支援活动,重点培养培训农村文艺骨干,变送文化下乡为留文化在乡,以促进农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要积极扶持农民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室,鼓励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己组织,举办农民书社、个体放映队和业余剧团,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县委关于思想文化宣传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20xx年,党中央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知道,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须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而近年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我县所辖的七乡一镇一场,四十个行政村,经过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外宣办3人、文明办1人、县文联1人,在职干部,共5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26岁至36岁的占40%,36-46岁的占6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10%。事业编制人数占10%。业务经费相当短缺,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外宣办、文明办、县文联和宣传部合用二间办公室。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玛曲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全局行政编制为8人,事业编制为20人。现有职工29人,年龄在23-47岁之间,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现有办公用户和机房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平房187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29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万元。下属机构包括县有线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和无线电视转播台。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公和业务用房477平方米,无演播室、材料库房,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和值班室混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隐患。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置: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财务项目股。下设县文化馆、藏族歌舞团。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民间文化工作室、群众文化工作室、图书室、文博工作室、财务室;歌舞团内设办公室、舞蹈队、声乐队、创作室、民间艺术团、财务室。
2、编制:文化体育局5人,文化馆16人,歌舞团33人。
3、人员构成:总人数54人。25岁以下的16人,26至35岁的20人,36至45岁的11人,46岁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专13人,高中及中专22人,高中以下1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4人。图书管理人员7人,声乐管理人员5人,作曲1人,编剧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体育方面,除了县文化体育局和歌舞团经费基本上能保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外,县文化馆的经费显得十分紧张,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近年来,我们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玛曲县举办了1期玛曲文学创作“雪光”笔会,邀请了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50余名作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三)完善机制,注重培育,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
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县广电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节目播音等专门人才等。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字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改革,注重实效,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
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在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确把握改革方向,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为优秀人才发挥才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五)县、乡(镇)、村领导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尼玛镇、阿万仓乡宣传文化站已启动使用。曼日玛的宣传文化站正在修建当中。宣传文化站配备有图书、电视、光盘、阅览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县城中心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县总工会开设了1处文化活动室。县老龄委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工青妇等部门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节(庆)日、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规模大,品味档次高,文艺节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委、县政府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响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导,将玛曲赛马大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树立了产业品牌。玛曲赛马大会已成为全甘肃十大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之一,使民间传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传承发扬。
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及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州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
不少乡镇、牧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牧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二)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三)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白
截止目前,全县七乡一镇一场,已建成2处宣传文化站。还有1处正在修建当中。基层乡镇宣传文化站的覆盖面占全县乡镇、场总数的33.3%。4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牧民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牧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
绝大部分乡镇、村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各乡镇文化站没有专门的文化干部,已建的2处文化站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乡政府一般干部兼职,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文化部门缺乏对文化工作者系统的业务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得不到落实,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发展后劲,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六)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1、“先天不足”。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
2、“专业人才少”。尤其是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
3、属于“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少,特别是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少。
(七)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八)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
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设工作列入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考核内容,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每年要对系统内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重视培训
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促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县、乡(镇)、场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2次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次,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类专业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5天。二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举办好赛马大会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完善机制
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对特殊专业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经批准可以实行高薪聘用。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机制。省、州、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机关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范围;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各级宣传部与“宣传口”单位的干部使用渠道,为激发宣传文化干部的干事创业奠定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继续开展“三优两品牌”(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人才,品牌栏目、品牌活动)评选活动,对高学历、高职称、有专长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要重视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有效管理,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建议中央、省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宣传文化系统的职业性质、职业风险、对社会的累积贡献度等特点,实行具有宣传文化人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津贴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制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等待遇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对学有所长、贡献卓著的专业人才要优先缴费,在住房、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投入
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深入报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四篇: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兵工社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宣传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现将我社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情况。
社区未配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据了解,各社区专职文化人员并没有专职从事文化工作,往往以各种名义被抽调到其他岗位兼职,其本职文化工作反被弱化。
(二)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工作经费投入情况。没有专项经费投入到思想文化队伍建设中。
(三)宣传文化部门干部交流、实践锻炼、教育培训情况。近3年,宣传文化部门无干部交流。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员编制太少,严重不适应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要。二是干部交流力度不够,近三年从未轮岗交流或是提拔使用,有的已长达十几年既不提拔也不轮岗交流,七八年不轮岗的还不少。三是干部职级待遇解决较差。四是区网络舆情监管中心参公管理迟迟未落实。
三、对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配齐配强宣传文化工作力量。增加宣传部人员编制,配齐配强现有人员,新录用的专职人员和交流进入的人员,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配备时要严格坚持公开招考或公开选调。解决好宣传文化干部职级待遇问题。城镇各社区配备1名专职宣传干事,农村各行政村要配备兼职的相应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宣传文化方面的工作,并给适当的待遇。
(二)加大干部交流和实践锻炼力度。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文化干部多岗位轮岗交流和提拔使用。有计划地选派县级宣传文化部门领导干部和工作骨干到乡镇、街道和上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多岗位实践锻炼。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锻炼能力的平台,使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民间文化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宣传文化工作者的培养、管理及激励机制。要通过3至5年时间,努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质量较高,管理有序,充满活力,与宣传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基本适应的宣传文化队伍。探索建立宣传文化人才评价标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民间文化人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文化人才库,纳入宣传文化人才发展规划和教育培训计划,在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方面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吸收 他们参与重要文化项目和工程。建立健全表彰奖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宣传文化工作者,按照国家和省市、区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等方面人才,按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给予特殊补贴。
(四)加强教育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认真做好宣传文化干部培训,定期对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宣传文化工作人员进行普遍培训。按要求积极做好省市干部轮训,确保用三年左右时间分期分批将区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培训一遍。
(六)加大宣传文化经费投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而且在具体措施上面也要积极作为,增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费,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基本保障。各级财政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资金应列入财政预算。除保障必要的办公经费外,尤其是要加强对宣传文化干部培训资金和基层文化站所建设的投入力度,并要随着经济增长逐年提高。在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规划实施中要注意统筹人员配备,人才培养经费等,有条件时,可设立队伍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工程等专项资金。省、市应每半年对基层宣传文化经费投入情况进行督查,并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2014年9月16日
第五篇: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宣传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现将我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情况。
1.机构设置。XX区委宣传部内部机构现设有办公室、宣传科、理论科、教科文体科,挂靠机构有区文联(正科级)、区文明办(副科级)、XX日报驻区记者站(副科级)、区网络舆情监管中心(副科级)。
全区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28个。
2.编制及职数配备情况。
(1)区委宣传部共有编制19个,其中部机关8个编制、区文明办2个编制、区文联0个编制、XX日报驻区记者站6个编制、区网络舆情监管中心3个编制。
区委宣传部实际到位14人。
部机关7人,包括:区委常委部长1人(副县级)、市驻区宣传员1人(副县级)、副部长2人(正科级)、科员2人、工
1勤人员1人(其中办公室、理论科、宣传科、教科文体科共2名工作人员,区文联1人,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
区文明办2人,包括:副部长兼文明办主任1人(保留正科级),主任科员1人(享受正科级待遇)。
XX日报驻区记者站3人,包括:记者站站长1人(副科级),记者2人。
区网络舆情监管中心2人,包括:工作人员2人。
(2)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每站配备专职人员1人,共28人。城镇各社区、农村各行政村未配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据了解,各乡镇专职文化人员并没有专职从事文化工作,往往以各种名义被抽调到其他岗位兼职,其本职文化工作反被弱化。
(二)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工作经费投入情况。
1.区委宣传部2010总预算为117万,其中包括:人头经费共50万元,办公、接待等其他费用67万元。
2.2010年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工资84万元,人均3万元。
(三)宣传文化部门干部交流、实践锻炼、教育培训情况。近3年,宣传文化部门无干部交流。区记者站1人借用到省委宣传处锻炼,有3人参加宣传干部调训。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员编制太少,严重不适应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要。二是干部交流力度不够,近三年从未轮岗交流或是提拔使用,有的已长达十几年既不提拔也不轮岗交流,七八年不轮岗的还不少。三是干部职级待遇解决较差,有16年一直在区委宣传部至今尚是科员的干部。四是区网络舆情监管中心参公管理迟迟未落实。
三、对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配齐配强宣传文化工作力量。增加宣传部人员编制,配齐配强现有科室人员,新录用的公务员和交流进入的公务员,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配备时要严格坚持公开招考或公开选调,严禁将非专业人员调入电视台、记者站、文化馆、图书馆等专业技术机构。解决好宣传文化干部职级待遇问题,区委宣传部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按照机关科级领导职数的50%配备,文明办、网管办、文联、外宣办其科级领导职数合并计算,市驻区副县级宣传员应优先考虑宣传部在职领导。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要配齐专(兼)职宣传委员,党委宣传委员是兼职的必须另配备1名专职宣传干事,城镇各社区配备1名专职宣传干事,农村各行政村要配备兼职的相应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宣传文化方面的工作,并给适当的待遇。
(二)加大干部交流和实践锻炼力度。要按照《公务员法》
和组织工作有关要求,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文化干部多岗位轮岗交流和提拔使用。有计划地选派县级宣传文化部门领导干部和工作骨干到乡镇、街道和上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多岗位实践锻炼。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锻炼能力的平台,使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民间文化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宣传文化工作者的培养、管理及激励机制。要通过3至5年时间,努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质量较高,管理有序,充满活力,与宣传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基本适应的宣传文化队伍。探索建立宣传文化人才评价标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民间文化人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文化人才库,纳入宣传文化人才发展规划和教育培训计划,在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方面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吸收他们参与重要文化项目和工程。建立健全表彰奖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宣传文化工作者,按照国家和省市、区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等方面人才,按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给予特殊补贴。
(四)加强教育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认真做好宣传文化干部培训,定期对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宣传文化工作人员进行普遍培训。按要求积极做好省市干部轮训,确保用三年左
右时间分期分批将区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培训一遍。
(六)加大宣传文化经费投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而且在具体措施上面也要积极作为,增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费,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基本保障。各级财政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资金应列入财政预算。除保障必要的办公经费外,尤其是要加强对宣传文化干部培训资金和基层文化站所建设的投入力度,并要随着经济增长逐年提高。在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规划实施中要注意统筹人员配备,人才培养经费等,有条件时,可设立队伍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工程等专项资金。省、市应每半年对基层宣传文化经费投入情况进行督查,并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2011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