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古镇中药材产业
景古镇中药材产业发展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面,我代表景古镇党委,就全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景古镇地处康乐县南部,平均海拔2250米,平均气温6℃,年降雨量600—800毫米,年日照时数2430小时,无霜期130天,属典型的高寒阴湿山区。全镇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小,资源有效利用不够,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景古发展的根本问题。就全州而言,景古“欠发达、欠开发”的程度更深。
近年来,全乡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发展抓项目、产业促提升、教育提质量、和谐保民生、保证抓党建”总体发展思路和镇上的“1234”即:????发展重点,进一步深化镇情认识,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当归、柴胡等中药材产业,有效探索和实践了山区特色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自1998年以来,景古当归产业从不足500亩的常规农业,发展到目前具有示范基地500亩,总种植面积6000亩,年产量4500多吨,产值700多万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实现了“规模、加工、市场”的全方位突破。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狠抓“两大关口”,做到“两个规范”。
两大关口: 一是狠抓中药材产量关。中药材产业是县上着力提升的一大主要产业之一。1995年景古初步拟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产业智力保障体系建设。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当归种植农户在不断探索与实验下,最终于1998年由景古村民侯煜熊探索出了“投资少、便管理、产量高、效益好”的“膜侧当归栽植技术”,在绿水青山于金山银山之间我们找到了一条“绿色通道”,以当归、柴胡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产量有了很大突破,当归亩产从300公斤增加到了800公斤。
二是狠抓中药材质量关。为切实提升当归等成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我镇大力推进人才培训发展战略,利用农闲时节,邀请省州县农业科技部门培训人员,对全镇的药农进行技术技能培训。主要通过药材品种改良、栽植新装备操作、新材料应用等新技术的培训,栽培技术拓展、药材产出加工等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新政策、新法律法规、电子信息技术、栽植管理等基本知识的培训,对全镇药农的种植、加工、管理、营销水平进一步提升。景古、坟湾、秦家河、王家沟先后成立了村产销合作社,经过科技培训的1000多人志愿加入合作社,纳入合作社管理的药材种植田2000多亩。最后通过县上扶持、资金整合,将村合作社统筹管理,整合成为景古中药材产销合作社,全镇其余6各村相继加入。目前,全镇的产销合作社成员近3000人,其中90%的社员都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技能培训,最为突出的孙世昌、李永平、李学卿、董学仁、任志宏、张宏杰等30多人,都在全镇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管理、营销方面有所贡献。景古昔日的“常规、简单、粗放式”经营方式已被现在的“高技术、高品质、多收益”的科学发展理念所取代。
两个规范:
一是坚持栽培规范化(膜侧技术)
二是坚持市场规范化,着力突破增加农民收入关口。为了彻底扭转“自己的辛苦钱鼓了别人腰包”的尴尬局面,我镇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每年专门抽出各村中药材营销骨干,在镇上集中进行销售、财务、品牌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在培训结束后,要求他们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并定期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对各村的药农进行专业说教和指导。近几年,受到专业培训的人员共计200多人,药农的自我利益保护意识也普遍提高,年人均增收都在1000元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积极性。
尽管我镇中药材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怎样提高中药材的品质,打出我们自己的品牌,仍然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中药材产业发展主攻方向。
我的汇报完了,希望各位领导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为我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谢谢大家!
第二篇:2015年门古镇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2016年新发展6000亩,累计达27800亩,可为农民增加收入795万元
2015门古中药材产业发展
工作总结
一 2015年中药材发展情况
今年来,门古寺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积极发展以桔梗、白芍、柴胡、虎杖为主的中药材,2015年全年管护中药材面积21800亩,规范化种植中药材面积4500亩,其中桔梗3800亩、白芍200亩、虎杖300亩、柴胡200亩。全镇现有药材专业村8个(石垭、巨峪、草池、胡家街、叶家河、四方、狮子岩、月日),发展10亩以上种植大户105户。现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门古利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叶家河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宏盛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形成了以合作社、专业村为龙头,以种植大户为示范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二 主要做法
1、抓宣传鼓动,强舆论支持。今年春,党委、政府在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将中药材产业列为全镇重要工作,将任务分解到各村,制定了一系列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为实现我镇中药
材产业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抓机构组建,保任务落实。镇成立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政府办,经济发展办,财政所,农商行,农技服务中心,及镇直有关单位为成员的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巡回检查,任务督办落实。各村也分别成立以驻村脱产干部,村干部,种植大户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采取脱产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种植大户包5户农户的办法确保任务落实。、抓政策扶持,保药农收益。一是对在退耕还林地种植中药材的优先验收,优先兑现。二是对种植中药材所需土地,特别是种植大户所需土地想尽一切办法调整,并由财政所,村干部负责搞好土地流转手续的办理。三是对因种植中药材有资金困难的农户,镇农商行优先办理小额信用贷款。四是对当年发展中药材专业村,年终由政府给予奖励。
4、抓产业扶贫,保精准到户。按照 “镇为单位、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动态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以镇为主体,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组织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致贫原因,中药材产业扶贫在全镇发展涉及11个自然村,156户,555人,发展面积3700亩。(高塘、石垭、四方、月日、东河、仓峪、草池、红星、狮子岩、叶家河、胡家街)
5、抓样板示范,保园区建设。为加快我镇中草药种植发展,推进基地建设。从年初开始就加大了新品种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重点引入了白芍、柴胡、丹参、二花等一批中草药品种进行试种示范。镇党委书记、镇长、分管领导分别领办示范基地900亩。目前,草池垭村完成丹参、桔梗、白芍、柴胡等约500亩基地建设,叶家河村完成二花200亩的基地建设。狮子岩完成桔梗、虎杖200亩基地建设。
6、抓技术指导,保增产增收。镇农技服务中心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全程技术指导。一是对脱产干部,村干部,种植大户进行系统技术培训,使之成为在村技术骨干,指导农户种植。二是搞好技术干部分村负责,建力健全百分制考核制度,确保每位技术干部都能深入田间地头搞好技术服务。三是以种植大户为中心分阶段搞好技术现场会,现场培训管理技术,实时实地抓好田间管理。全年举办各类培训60次,发放技术资料2500份。四是农技服务中心在镇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依托该试验示范基地以中药材新品种、新的管理技术试验、示范和展示为核心,围绕播种、化学除草、品种适应性展开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示范基地的建立,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让农民朋友看得见、摸得着,激发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对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接受能力。通过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推广方式,拓宽了服务领域,为广大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搭建了一个平台,为广大农民群众科技教育培训提供了一个
大课堂。
7、抓服务到位,保订单完成。镇经济发展办,农技服务中心共同负责农户所需种子,农药,肥料及其它物质的统一调运工作。根据各村实际需要运送到村,从而减少生产成本。同时下大力向药农宣传订单生产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药农与企业、合作社签订订单,防止种植户因盲目发展,没有销路而丰产不丰收,甚至没有经济效益,影响产业发展,有效降低了药农的种植风险,2015年完成订单面积8400亩。
8、抓合作社引领,保标准化生产。以合作社为纽带,统一种植技术规程、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统一销售,进一步推动我镇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管理,为中药材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合作组织保障。典型案例现有门古利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已建设完成核心示范基地500亩,叶家金银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有核心示范基地200亩。狮子岩宏盛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核心示范基地200亩。核心示范基地的建设有力带动了我镇群众对发展中药材思想观念的转变,对进一步引导扩大发展、做强做大门古镇中药材这一产业起到很好的推广作用。只要我们坚持以支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大项目开发力度,建立“以点带面”发展格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强化区域种植,一定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
房县门古寺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为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国家倾斜支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机遇,以及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县委、政府“产业富民强县”、“绿色生态立县”战略,推进中药材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实现中药材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变,特制定2012年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一、201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现状
201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16.5万亩,其中大田种植6万亩,育苗0.5万亩,林药间作10万亩;建设万亩以上种植基地1个,千亩以上种植基地6个,百亩以上种植基地16个,品种主要以黄芪、甘草、水飞薊、菊芋、秦艽、柴胡为主,搭配黄芩、防风、大黄、板蓝根、独活等品种,预计总产值达2.1亿元,纯收益达1.26亿元。
二、2012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
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培育加工企业为关键,以开拓营销市场为动力,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通过招商引资和龙头带动,发展订单种植,推行中药材GAP体系建设,构筑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新格局,推进中药材产业由以种植为主的初级产品输出型向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精深开发转变,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富民的主导产业、强县的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
(二)、发展目标
以菊芋为引领,以秦艽、黄芪、甘草、大黄为主栽品种,搭配板蓝根、柴胡、水飞蓟、黄芩等品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提升加工和研发能力,构筑市场营销体系,推进中药材产业实现量的扩张、质的提升。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7万亩,其中大田规范化基地5万亩(菊芋1.5万亩),林药间作基地12万亩;进一步加强六盘山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完成修复保护面积7万亩;引进中药材大型加工企业2家以上,小型加工企业4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发展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100人以上,规划建立中药材专业市场,不断提升“六盘山”道地中药材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将隆德县打造成为宁夏第一、享誉西北、影响全国的“菊芋之乡”、“秦艽之乡”。
(三)、规划布局及建设重点
1、规划布局
根据气候类型、生态条件,结合生产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沿六盘山外围阴湿区及“两河”流域,采取大田规范化种植、林药间作和补植修复三大种植模式,力争将我县打造宁夏第一、享誉西北、影响全国的“菊芋之乡”,“秦艽之乡”。
一是沿渝河流域的城关、沙塘,甘渭河流域的温堡等乡镇,建立3万亩大田规范化种植基地。
二是以清凉河流域万亩菊芋种植基地为核心,辐射周边阴湿区的好水、奠安等乡建立1.5万亩菊芋种植基地。
三是以康鲜中药材种子种苗良繁中心为基地,依托甘肃农业大学和宁夏大学等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和利用康鲜中药材组培室功能,重点以六盘山珍稀濒危药材盘贝母组培扩繁为主,加强黄芪、甘草、秦艽等主导品种快繁技术措施,辐射建立500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四是以六盘山药用植物园为核心,沿“312”国道、“隆秦”、“隆张”等公路沿线建立500亩药用花卉示范基地。
五是以六盘山外围阴湿区的山河、观庄乡为重点,建立以秦艽、柴胡为主导品种的林药间作示范基地12万亩。
六是加强六盘山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以六盘山野生资源修复示范区为中心,辐射六盘山脉沿线的天然林区和生态保护区,建立六盘山外围道地中药材野生资源修复保护区7万亩。
2、建设重点(1)基地建设
大田药材基地。建立沙塘镇许川村千亩秦艽、黄芪、柴胡GAP基地,建立沙塘镇张树、董庄、十八里村,城关镇三合、星火村,温堡乡新庄、前刘村,神林乡岳村,联财镇赵楼村,观庄乡林源村千亩以上中药材示范基地10个;全县建立百亩以上种植基地26个。菊芋种植基地。建立清凉河流域万亩菊芋规模化种植基地,山河乡菜川村,奠安乡雷王村,风岭乡**,沙塘**4个千亩基地,全县范围内建立500亩以上种植基地13个。
良种繁育基地。以康鲜中药材良繁基地为核心,辐射建立观庄乡红堡,风岭乡河湾,陈靳乡新兴塬,联财乡赵楼,沙塘镇董庄,城关镇星火6个500亩以上良种繁育基地,全县建立百亩以上良种繁育基地10个。
药用花卉基地。建立引种驯化园药用花卉基地200亩,清凉河流域药用花卉基地200亩,“312”国道沿线及全县旅游景点药用花卉栽培基地100亩。
林药间作基地。建立奠安赵沟,山河大漫坡,观庄林沟3个万亩林药间作示范基地,建立5000亩以上林药间作示范基地4个,全县范围内建立千亩以上林药间作示范基地6个。
野生资源修复与保护基地。以六盘山中药材资源修复保护示范区为中心,采取人工补播、定向抚育、轮播轮采、围栏封育为主要措施,修复保护黄芪、秦艽、柴胡、黄芩、大黄、盘贝母、黄精、贯众、九节菖蒲、地榆等濒危野生中药材资源7万亩。
(2)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按照自治区“5183”农业科技工程的要求,抢抓自治区建设12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机遇,努力把康鲜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宁夏中山甘草种植示范园区和六盘山药用植物园,按照“高起点、现代化、多功能、科技型”的标准,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设施育苗、优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力争把它们列入自治区12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并不断提升六盘山珍稀药用植物园建设水平和规模,将其打造成为“宁夏第一药用植物园”。
(3)研发机构建设
依托神林乡康鲜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六盘山(隆德)道地中药材研究所,建立中药材组培繁育、智能温室、日光温室和大中拱棚等设施,通过技术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良种良法等,为全县提供优质种子种苗,促进中药材精深加工和深层次开发,延长产业链条;开展与中药材产业相关的技术研究,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成熟配套的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增强中药材产业发展后劲,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4)专业市场建设
依托县内西北药材等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和经销大户等,加强与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甘肃陇西和广西玉林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交流与合作,设立销售中心,促进地产药材的商贸流通;引进优势企业,在县工业园区选址建设中药材专业市场,配置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信息发布、质量检测、分拣包装等相关附属机构和设施,力争建成便捷、畅通、规范、安全、高效的专业化批发市场,使其成为开拓销路、打造品牌、实现效益的载体。
(5)加工体系建设
继续加强和建设县内西北药材科技公司饮片加工车间建设,督促其早日投产。其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并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开展中药饮片炮制、中药食品加工、中成药制造等;积极研究开发药膳、药浴、药饮和药容等功能型保健产品。到2012年底,力争引进1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1家中药保健品加工企业,年产中药饮片2000吨,加工中药材5000吨;依托宁夏德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菊芋果糖提取生产线,以菊芋为原料,生产菊粉(低聚果糖)3000吨,加工菊芋8万吨;引进和培育500万元以下中药材小企业4家,开展药膳、药浴、药饮和药容等功能型保健品研发和生产,开发旅游商品、纪念品、保健饮料、药用茶等产品。
(6)服务体系建设
依托中药材产业专家服务基地和中药材科技创新团队,精心编写先进适用、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资料和课件,认真制定和落实培训方案,逐级逐层培训,造就一代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培育中药材合作经济组织10家,培育农民经纪人、种植大户100人以上,培训农民10000人次;积极开展品牌创建,争取将已注册的“六盘明珠”、“塞上六盘”和“隆珍杰”商标打造成全区乃至全国的著名商标,打造六盘山道地中药材品牌,争创全国“菊芋之乡”、“秦艽之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成立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财政、科技、农牧、林业、水利、扶贫、商务、经合、交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局,具体负责全县中药材产业的规划落实、政策制定、奖惩考核、招商引资及协调解决生产中重大疑难问题;所涉乡镇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制定落实相应措施;县级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县上下要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真正把我县建成国家级中药现代化、规范化种植基地和制药企业的药源基地。
(二)、强化措施
1、加大招商引资。在着力扶持县域加工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土地流转、申报项目、金融支持、科技服务等优惠政策,引进外埠投资创建中药材加工企业。对引荐落实外埠投资的机构和个人给予奖励:当年到位资金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新建项目,给予1万元奖励;当年到位资金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新建项目,给予2万元奖励;当年到位资金2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新建项目,给予3万元奖励;当年到位资金3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新建项目,给予5万元奖励;当年到位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新建项目,给予10万元奖励。
2、强化扶持引导。财政部门要安排300万元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在产品滞销时给予补贴,在产品畅销时给予奖励;在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建设市场信息平台,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参加大型会展活动等环节给予补贴。在项目申报、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和科技特派员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对全县范围内建设的集中连片百亩以上种苗移栽或育苗基地、百亩以上种子直播基地、300亩以上菊芋种植基地、千亩以上林药间作基地,分别给予每亩200元、100元、100、100元补贴;创建一个宁夏知名品牌奖励5万元,注册一个著名商标奖励3万元,认证一个地理标志奖励2万元;通过1项技术质量认证奖励5万元。
3、强化科技支撑。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建立研发中心和专家服务团,开展以大田规范化种植、林药间作、良种繁育、资源修复保护及药用花卉栽培技术为重点的科技培训;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制定六盘山道地中药材技术操作规程与质量标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技术研发,推进成果转化,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水平,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加大宣传推介。通过举办专题推介会、参加农产品展销、采风报道、制作宣传折页等形式,加大六盘山道地中药材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在政府网站、广播电视台开设中药材专栏,宣传报道中药材产业开发中的先进典型和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争取项目支持。建立隆德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项目库,加强与自治区发改、财政、农牧、科技、扶贫等部门对接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各类项目资金支持,推动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6、加强资金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财务管理,实行招投标制、法人责任制、工程质量监理制,经济责任合同制,按照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建立专帐专户,确保专款专用,严格执行预决算,加强现金管理、资金审批、财务监督以及审计监督制度,确保项目资金高效合理使用。
(三)、创新机制
1、创新多元投资机制。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农户投资为主体,银行贷款为补充的多元投资机制,探索专项担保模式,开辟与金融机构合作的途径,扩大项目贷款信用额度,解决企业、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不断拓展投融资渠道。
2、创新龙头带动机制。坚持抓中间(企业)、带两头(农户、市场)的思路,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司(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推行“订单种植”,与种植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发挥前拓市场、后连基地、创新技术的作用,激发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提高技术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组织化。
3、创新技术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技术培训服务体系,由科技局负责技术骨干和药农的技术培训,使广大药农掌握2—3个药材品种的种植和初加工技术。鼓励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民或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逐级聘任、以岗定责、双向选择、年终考核等制度,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中药材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运用市场机制精心培育一批科技服务企业,探索技术推广多元化、科技支撑社会化的运行机制,开辟技术服务贯穿经营过程的有效途径,构建科技服务长效机制。
(四)、严格考核
在中药材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组织、人事部门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考核评价乡镇、部门的主要依据,作为干部任用的一个主要指标。将干部职工的工资、职称、待遇与发展中药材产业业绩挂钩。制定《中药材产业计划任务验收与考核奖励办法》,在7月中旬对中药材产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12月份召开总结大会时,对成绩突出的部门、乡镇、企业以及责任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部门、乡镇、企业以及相关责任人要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追究其责任。
第四篇:黑景古镇导游词
黑景古镇导游词
你想不想来黑景玩呀?那就和我来吧!
黑景古镇的地板,五颜六色,一些大石头,有灰色的、红色的、蓝灰色的、葡萄灰色的、碧灰色的、黑白色的、黑色的、绿色的、绿黑色的、还有绿灰白色的。怎么样这些大石头颜色多吧?也有说也说不出来的颜色。这些大石头也很光滑,有时你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黑景古镇的房子是很古老的,上面沾满了灰,很脏,不过,没有这些东西,黑景还叫得了古镇吗?
黑景古镇的房子是代代相传的,子子孙孙都住在哪儿。
那儿的河水可蓝了,从水上可以看到水下。水下的鱼儿可多了。有红色的、白色、黑黄等,把河水,染得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黑景山上有一座庙,很高,你要上去,我估计你要爬半个小时才上得去。
怎么样黑景古镇美吧,我只说了一小点,别的要你自己去探索哦!
第五篇:中药材产业分析汇报
二、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
(一)缺乏政策扶持。一是政府鼓励农民发展药材生产出台的有关扶持奖励政策,受财力影响,标准低、要求高、难兑现;二是药材种植技术含量高,投入大,部分农民因种植和加工缺乏资金投入,贷款无路,使企业难以做大;三是保护力度不够。不管是政府也好,还是药农也好,对野生药材的家种、驯养不够重视,部分药农在采集野生药材特别是珍稀濒危药材时,缺乏合理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乱采乱伐,滥猎滥捕,破坏了生态和野生药材资源,政府没有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引导药农合理保护和积极开发。
(二)缺乏科技人才。目前全县16个乡镇农技人员中,懂中药材种植的微乎其微,中药村产业开发归口农业局,医药、卫生等部门懂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研究开发的专业人员也为数不多,由于受经济因素及工作条件制约,知识结构不能及时的更新,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真正种植技术人员仅在几家中药材企业中。而中药种类繁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栽培技术也各有特殊性,我县中药材种植分散在千家万户,传统种植生产方式原始,基本处于粗放型种植阶段。种植户管理意识和水平低,种植中药材的观念陈旧,“靠天收”的意识很浓,没有将中药材生产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的思想,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科学管理 在中药材种植上的重要性,粗放的管理造成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低下,市场竞争力弱。许多种植户因不了解或不能全面掌握中药材的生产、采收、加工技术要点,导致中药材产品质量低、产量少、效益差,甚至错过种植时间,造成欠收或绝收。
(三)缺乏龙头组织。目前,嵩县规模性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只有顺势药业有限公司一家,且群体小,对中药材种植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1、由于缺乏龙头组织,协会运作滞后。中药材协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大多数农民对专业协会的作用认识不足,不能积极地联合其他种植户组成联合体(专业协会)共闯市场,减少个人 承担的风险,降低流通成本,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2、由于缺乏龙头组织,信息服务滞后。中药材属特殊商品,其生产、加工、销售取决于市场需求,而中药材市场情况千变万化,价格涨跌频繁,信息真假难辨。市场信息不灵已成为我县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制约瓶颈。第一,我县丰富的野生中药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第二,广大农民不知如何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适销对路品种,不少种植户因信息不灵或受虚假广告的诱惑而盲目引种种植,有的受伪劣或高价药材种子之害,造成经济损失;第三,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对药材认知不足,致使中药材营销经纪人队伍发展缓慢,人数少且年营销额不大,造成中药材产品销售空间小,药材收购大多靠外地客商,价格低甚至难以销售,种植经济效益不能得到保障。
3、由于缺乏龙头组织,基地规模滞后。中药材品种不成规模,分散为千家万户种植,且品种种植多样,产量不成规模,不利于客商收购,生产方式原始,技术含量低,处于粗放型种植阶段,种植盲目性较大,药农抗御风险能力弱。
(四)缺乏专业市场。我县中药材交易市场尚不健全,专业的药材交易或批发市场并未建立起来,迫使药农千家万户找市场,盲目性大、风险大。由于缺市场,客商引不来、留不住,农民千家万户种药找不到市场,药卖不出去,且上当受骗,压级压价时有发生,严重挫伤药农的生产积极性。
嵩县中药材产业化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要在短期内做大做强还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大政策扶持,积极营造发展环境。目前我县县委县政府已将中药材种植产业化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战略主攻方向之一。但就目前总的情况来分析,政府仍应在政策方面给予更大优惠,加大推进力度。对我县中药材生产开发的现状,应辨证地分析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变自生自长为积极引导,变盲目生产为对接市场,变零星种植为规模生产,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掌握主动。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针对中药材产业的特殊性,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协调、解决中药材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要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理效率。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出宣传栏、黑板报等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全县上下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新闻媒体、科普宣传部门要为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对产业形象、产业内容的宣传和对农户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全县上下形成合力,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3、优化政策,重点扶持。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扶持龙头企业、种植户上规模、上水平,发挥带动效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药材科技开发、技术鉴定等。财政、金融部门对企业和农户资金方面的扶持、服务要到位。制定完善中药材项目开发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二)坚持科技领先,强力推进科技兴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领先的科技来武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据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科技领先工作中要抓住五个环节,一是品种要先进,对落后品种要进行淘汰、改良,提纯复壮,以良种良苗保证高产高效。二是进行高效栽培技术的组装配套,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三是立足加工企业的工艺改造延伸产业链条,由目前的出售原料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出售成药、半成药为主,实现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四是实行标准化生产,从栽植过程、生产环境、加工工艺等实行全方位质量跟踪监控,确保中药材产品达到绿色、环保标准。五是加强技术培训,确保中药材优质高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育和引进技术人才。要重在培育,选择一批有文化、有意识、有事业心、懂技术的中青年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培养一批自己的科技种药人才;或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引进一批从事种植、加工、流通等专业技术人才,形成有较强实力的中药材专业科技队伍;组织专业培训和送科技下乡,努力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确保增收增效;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将专业种植或经销大户发展成为种植经销科技户,带动种植技术的推广。
(三)培育龙头组织,精心做大产业规模。中药材种植要发展,必须打破一家一户,各自为政、分散种植的局面,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带动药材事业的发展。而培育龙头组织是壮大产业规模的有效手段。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