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简介
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简介
该项目由贵州德江异箴中草药开发有限公司与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签订。项目签约总投资1400万元,项目选址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占地面积为20亩。
该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推进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年销售达2000万元,年利税30万元,带动农户800户,户均增加产值1500元,对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中药材项目简介
沁源金葵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项目简介
山西省沁源金葵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坐落于沁源县官滩乡琴峪村,是沁源县中药材种植的龙头企业,主要经营中草药育苗、移植、定植、收购、销售以及药材的初加工。是我乡特色农业种植的重点项目之一。
该公司成立以来,重视创新与发展,以搞活山区药材经济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己任,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中草药连翘、黄芩、党参、柴胡等品种,共投资 500 万元,恢复利用弃耕地、撂荒地2000余亩进行中药材育苗与定植,连片种植连翘2000余亩,柴胡、黄芩、苦参定植200余亩;建成中药材育苗基地 100 亩,其中连翘40亩、黄芩50亩、党参5亩、桔梗5亩。
在经营模式上,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共同发展的形式,实行公司提供种苗、提供技术、统一管理、合作社和农户具体实施的办法。目前涉及全乡五个行政村五个合作社近80户农户种植中药材。
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的农户进行中药材规模种植,充分发挥野生中草药4万亩的资源优势,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安置当地闲散劳动力100人,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是促进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化快速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三篇: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康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康乐县中药材种植历史久远,面积大,品质佳,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中药材中的上品,而康乐县的膜侧中药材以其品质优、产量大、品质好,深受更欢迎。2006年该县申请注册了中药材无公害认证。2009年,全县种植中药材3.62万亩;总产量达5453吨,值产达12609万元;3000吨,产值达1.77亿元。“陇宝”牌莲花山中药材醋、“奥妮雅”中药材系列化妆品、中药材酒、中药材鸡、中药材鸡蛋地方优势品牌初步形成,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膜侧中药材”已成为县域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其系列产品已成为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的新亮点。
1、中药材种植发展现状与优势
(1)现状 康乐县中中药材主要分布于在西南部的莲麓、景古、五户、草滩、胭脂、上湾、鸣鹿、八松几个乡(镇),该区平均海拔2000 — 2400 m,水、肥、光、热及土壤条件均属全县最佳,有耕地面积18.61万亩,是该县中药材生产的最佳地带。近年来,康乐县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将“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作为中药材产业作为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富民富县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种植面积,着力建设国家级中药材药源基地,2007年,全县种植中药材3.48万亩;总产量达5453吨,产值达1.77亿元。
(2)优势 康乐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有:资源优势,我县地处中纬度、中海拔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农区向牧区、冷暖向干湿过渡地带,植被良好,生物群落多样,是中药材、党参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境内分布着中药材、党参等300多种野生中药材,年采集量达1000吨;种植中药材具备天时条件;地缘优势,我县在气候、水系、温差等方面优于其他种植区,是公认的“中药材”最佳栽培区之一,所产的莲花山中药材称为岷归精品中的精品;有近20万亩耕地非常适宜中药材种植;种植优势,农民在长期的采药、驯化和人工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发展中药材产业兼具人和优势;技术优势,栽培经验和技术逐步完善,探索出了良种选育、野生药材驯化、膜侧种植、中药材直播栽培、专用肥料开发等关键技术,为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加工优势。“义顺”获得甘肃著名商标,中药材系列产品生产GMP认证即将通过,1500吨中药材醋生产线引进使中药材就近收购、精深加工成为可能;市场优势,当前,中医药国际化正在加速,世界中草药市场需求的两位数递增和消费者对中药材系列产品的认可和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产业化生产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2、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植规模发展不够,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该
脱节,使得加工企业原药材收购困难,购销合同往往不能按约兑现,严重影响了农户、基地、公司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的健康运行。
(4)龙头不强,品牌不响,已经成为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加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县莲花山药业公司已累积资本3000多万元,建成300平方米的中药材提取浓缩、580平方米的中药饮片加工、500平方米的中药材醋、500平方米的中药材酒、380平方米的中药材洗涤化妆品生产和600平方米的药材专用肥、2000平方米的周转库房、110立方米的中药材专用冷藏库,形成年加工中药材醋500吨、中药材1000吨,收购销售中药材10000吨的能力。但由于生产车间狭小,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周边环境欠佳等因素制约,严重影响企业全天候生产。同时,由于品牌培育仅仅停留在地方品牌的水平上,品牌效应较弱,缺乏大市场知名度,市场份额低,造成外地收购商抢断本地原药材,本地企业靠外地市场再供应,原材料进购环节增多,产业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
3、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实现规模化生产。统筹整合资金,对良种选育、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等环节进行重点扶持。借鉴该县畜牧产业发展中成功的扶持政策,对集中连片新建基地,按亩补助苗价补贴、化肥补贴,由企业实行交售奖励,通过优惠政策调动企业与农户的积极性,引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扩大基地规模,实现规模生产。
(2)加强技术支撑,提高产业化水平。利用科技特派员体制和党员帮扶机制,对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乡(镇)政府、企业选派20—30名科技特派员,带动建设示范基地,进行技术与信息、生产与市场全程化服务。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GAP规范化种植,特别是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面制定出强制性标准,提高原药材品质。
(3)培育龙头和品牌,促进产业升级。建议下大气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营造“康乐”地理标志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理念,积极引进知名加工企业和营销公司,走开放式发展的路子,扩大生产规模。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协调解决莲花山药业公司1500吨中药材醋生产线建设用地10亩,原药材晾晒场地20亩。依托义顺“名酒联销网”建立中药材增值产品市场营销联合舰队,争取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占领西北市场,抢占国内市场。积极推进中药材、党参原产地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对接,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稳定利益共同体,加粗和延长产业链条,加速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打造“康乐”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生产效益,带动优势转移、产业扩张和效益升级。(4)遵循市场规律,繁荣中药材流通。建议采取社会融资、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中药材市场建设,建立中药材交
第四篇: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调查报告
充分开发药材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既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又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达到强县富民的目的。尽管我县中药材产业开发起步慢、基础差,但也拥有许多发展优势和机遇,只要我们找准优势,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加快发展,完全可能把它培育成一大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分析
一是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中药材资源在我县境内广为分布。据1984年全县中药材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县共有1082种中药材,分属253科,其中植物类药材950种,动物类124种,矿物类8种。但全县开发利用的中药材只有30种左右,仅占中药材种类的3%,全县理论年采药量可达1000吨左右,实际采药量仅占10%左右,大量的中药材任其自生自灭,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二是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我县位于湘西南边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6度,全年无霜期301天,年均降雨量1264.5毫米。境内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发展中药材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全县森林总面积达248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2.8%,是野生中药材生长的最佳地方。由于我县气候独特,出产的中药材品质较好。据怀化正好制药有限公司反映,该公司从会同收购紫珠加工的浸膏正品率高,而从江西等地收购紫珠加工的浸膏正品率低。
三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由于化学药物副作用大,容易产生抗药性,而天然药物因副作用小、疗效独特、价格低廉而倍受国际制药工业的关注。在“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国际医药界正在进行一场“绿色革命”,以天然药物标本兼治为特点的中医药在国际医药界愈来愈受到重视。有关部门介绍,我国国人药品消费中有40%是中草药,国际草药市场将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天然药物已占约30%,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270亿美元,世界天然药物年贸易额150亿美元,药用植物及其制品、保健品成交额300亿美元,我国相关产品出口仅10亿美元,占3.3%,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比尔.盖茨曾经预测:“在硅谷之后,21世纪的朝阳产业应在生物医学领域。”专家分析,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保健防衰老、可研制美容香料制品和提取抗癌物的中药材前景将更加看好,如红豆杉、银杏叶等。
四是发展基础十分良好。自1959年以来,我县相继引进培育了一些中药材品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最高时达到了1万余亩。但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以后,由于中药材分散到户种植,经营粗放,管理不善,导致种植面积锐减。到1988年,全县仅存1000亩左右。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药材市场价格的回升,我县部分乡镇群众自发种植紫珠、百合、天麻、鱼腥草等中药材,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总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特别是一些乡镇和农户看到了中药材的广阔前景,尝到了种植中药材的甜头,进一步加快中药材发展的欲望更加强烈。如金子岩乡提出“种植中药材,致富金子岩”的口号,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目前全乡已建立百合生产基地500余亩。另外,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县广大科研人员在中药材开发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曾德蓉等人研制开发的“棘托竹荪”填补了国际科研领域在这方面的空白,其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开发的“竹荪酒”获得国家专利,被列入全省“星火计划”进行开发。
五是发展机遇十分难得。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我国在药业方面最有希望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是中药。特别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转移生产”的趋势日益明显,许多国外天然药物和保健品生产厂商纷纷到国内药材产地寻求合作,利用药材产地的道地性状就地加工和外销,形成海外市场的原料、半成品加工基地及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怀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药材基地,发展医药工业,打造湖南西部“药谷”的新思路,正清、正好、天龙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的中医药制造企业群正在崛起,为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加上农业特产税取消后,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将更加高涨。
二、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制约因素分析
当前,发展中药材产业虽然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一些制约因素仍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客观障碍。
一是市场份额有限,价格易波动。中药材是特殊的农产品,货紧则价扬,种植过多则卖不出去,且没有其他用途,药价变柴价。据有关专家介绍,市场对药材的需求是有限的,其总量只有粮食作物的0.1%、水果的1.4%、蔬菜的0.28%,如人参年需求量约1800吨、当归1200吨,多了就会造成巨大浪费。如果不深入进行市场调查,盲目跟风种药材,就很容易遭受挫折。如20世纪90年代初,我县天麻生产曾经十分红火,年产量高达50吨左右,以生产天麻为主的团河镇盛储村一度成为全县的“首富村”。但后来由于天麻市场价格暴跌,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骤然下降,到如今只能小打小闹,“首富村”也风光不再。
二是加工滞后,销售不畅通。我县中药材加工业几乎空白,上世纪90年代前后,我县曾开发出市场十分看好的竹荪酒,县医药公司曾兴办过紫珠加工厂生产紫珠浸膏,但后来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而停止生产。目前大部分中药材经过简单烘烤后以干品的形式进行销售。从市场营销情况来看,全县中药材市场建设严重滞后,团河中药材市场才起步规划,没有实质性进展,除县医药公司收购一部分中药材外,大部分由农户自产自销,通过药材商贩卖往外地,年销售量约100吨左右。可以说,加工滞后和销售不畅已成为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是技术要求高,质量难保证。中药材自古就有“道地性”之说,地理、生态等因素如纬度、海拔、地形地貌、光照、气温、土壤和降水等对中药材生长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不按照技术要求随意种植,可能导致“桔生淮北则为枳”,既影响品质,又易遭到病虫侵袭。中药材对栽培技术要求严格,特别是随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试行,对中药材生产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对达不到gap要求的,不能进入下一道生产环节,生产的药材就是废品一堆。同时,中药材抗病虫性较差,极易受病虫害侵袭,加上我县农户一般都把中药材作为农作物生产的“附带物”进行栽培,凭经验管理中药材,有的产量很低,有的品质达不到要求,有的甚至产生变异,品种退化严重。
三、加快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中药材生产虽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但只要加强组织引导,加快加工销售,加强技术服务,这些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加上我们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机遇和优势,总体上看,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利大于弊、优势胜过劣势。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结论: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但可行,而且大有可为。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当前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加强宏观引导。要充分认识发展中药材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高度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形成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强大合力。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市场需求,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好发展规划,引导群众根据规划发展生产。要针对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认真研究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大力扶持和培育种植大户、重要基地与龙头企业,打造拳头产品,特别是项目工作要向中药材产业倾斜,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上来。
第二,要加强基地建设。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基地,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全县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形成湘西南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要把壮大中药材产业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品种,并把发展中药材产业纳入各乡镇产业结构调整考核范畴,特别是要在金子岩、团河等传统药材乡镇形成“户户种药材,村村闻药香”的格局,不断扩大药材种植面积。要在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以地入股、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促进适宜种药材的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充分发挥种植大户的典型带动作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入中药材开发。
第三,要突出加工增值。搞好精深加工既是保证货畅其流、降低农民风险的有效举措,也是加固中药材产业链条、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怀化已有几家医药龙头企业,但我们仍要把引进自己的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争取引进一家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并大力推行企业(工厂)+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通过利益纽带,为企业建立稳固的中药材原料基地,同时也降低群众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市场风险。要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中药材加工附加值。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精心培育会同中药材产品品牌,切实扩大知名度,特别是对由我县科研人员发现的棘托竹荪,可考虑向工商部门申请证明商标,以便通过证明商标将其做大做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进而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第四,要强化优质服务。一要加强信息服务。帮助群众研究市场行情,引导他们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尽量减少药材种植的盲目性。二要加强技术服务。中药材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对环境、气候因素、采收、施肥要求严格,技术含量要求高,必须根据不同生长特性进行种植和管理。我们要按照gap的要求,积极选育和引进抗病虫品种,推广科学栽培管理技术,实施规范化栽培管理,提高栽培管理水平,特别是栽培过程中要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尽量采用生物技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保证全程无污染,提高药材质量。三要加强销售服务。要对全县各类农产品市场进行全面整合,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要求,重点建好团河中药材专业市场,为群众销售中药材提供有效载体。要充分发挥县医药公司和医药协会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搞好中药材销售。要大力培育中药材营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利用他们交际广、信息灵的优势,确保中药材货畅其流。
第五,要优化发展环境。发展中药材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社会和治安环境。如对从事中药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可免除一定年限的税费,以放水养鱼,促其发展壮大。又如,对中药材加工企
第五篇:靖宇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
靖宇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立足“建设富裕的长白山区特产县和构建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经济体系”这一目标,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着力培育“林、参、蛙、菌、药”五大主导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以西洋参、人参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源优势
靖宇县生态资源良好,环境系统完整,可恢复性强,是全省生态建设中等示范城市。
气候资源——靖宇县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4.3℃,年有效积温2200℃—2500℃,无霜期110—130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2400小时。年降水量700—800mm。
县内有野生药用植物700余种,是“中国西洋参之乡”和“中国西洋参种源基地”。
靖宇县良好的资源,优良的自然环境为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随着全省中药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提出,靖宇县中药材产业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山林管护承包政策的实施,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靖宇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吉林人参主产区,西洋参、人参、穿龙薯蓣、北五味子、平贝母、细辛、鹿茸、林蛙油等中药材道地性突出,质量优良,西洋参产量与质量均居全国之冠。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狠抓了中药龙头企业建设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全县实现中药业总产值2.8亿元。
㈠中药生产加工企业建设情况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特产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牵导产业的能力明显增强。
吉林省西洋参集团公司(省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全面进入企业转制程序,在市县相关部门和领导帮助下,即将完成整体出售工作。企业彻底转制后,投资方将重新启动制药业生产,将有效带动我县特产等相关产业发展。
皇封参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方式不断寻求企业发展新出路。2004年,与天津康宝药业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皇封参康宝药业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对皇封参原料药生产线进行了GMP改造。2005年6月,长春同康保健品有限公司投资220万元与皇封参合作开发参茸口服液、膳食纤维素等保健食品和营养品,市场前景很好。2005年底,公司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今年以来,又筹划运作了总投资927万元的皇封参制品及中药饮片GMP改造项目,主要生产皇封参制品、保健品和中药饮片。该项目2007年计划投资500万元,主要进行生产线改造。截止到目前,已完成投资80万元,在边改造边生产情况下,已生产壳糖胺5000瓶、膳食纤维素3000盒、蜜片5000盒,实现产值120万元。该项目预计今年11月末完成投资。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600万元。
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有限公司落户靖宇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除了原有的药店以外,又增加了门诊和住院设施。2004年以来,又投资800多万元新建4000多平方米的中药饮片加工厂,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吨以上,2007年被确定为市级龙头企业。
通宝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进行了中药饮片生产线建设,企业已获得了中药饮片生产许可证。2004年,公司开发生产了“长白山红参正果”和“长白山西洋参正果”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2005年又研制开发了“蜜炼鲜人参补液”、“蜜炼西洋参补液”等绿色保健产品,已申报国家专利。深受消费者青睐。该公司现在是白山市龙头企业。
省医保公司在我县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炳华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加工以低残人参为主的人参产品100多吨,年产值超千万元。
吉林省北佳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不仅有规模化的北五味子基地,而且去年投资360万元在原燕平乡新建1000平方米的太阳能综合加工厂,年加工能力200吨。公司今年计划投资1300万元在龙泉镇建设四条北五味子系列产品深加工生产线,主要生产浓缩果汁、五味子饮料、五味子酒等产品。2007年被确定为省级龙头企业。
吉林东北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在靖宇投资1亿元建设北五味子基地和产品深加工企业。今年已投资3000多万元,建立北五味子基地1550亩,近期还将实施EM生物菌肥建设和北五味子系列产品加工建设两个加工项目。
截止到目前,全县资产和产值均在百万元以上的中药生产加工企业已经达到20余户,年实现加工业产值2亿元以上。
㈡基地建设情况近几年来,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这条主线,不断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中药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是以西洋参集团、皇封参集团、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参业产业基地,全县现有人参面积240万平方米(其中:西洋参100万平方米、吉林人参140万平方米);以景山镇为代表的林下参基地面积达到20000亩;以锦龙参业公司为代表的高丽参基地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四是道地药材产业基地。全县以平贝母、辽细辛、穿龙薯蓣、北五味子为主导的中小药材面积达到21000多亩。其中:以北佳公司为代表的北五味子和细辛产业基地规模分别达到7800亩和3000亩。以宏瑞公司为代表的平贝母产业基地规模达到5200亩。以通宝公司为代表的穿龙薯蓣产业基地规模达到3000亩。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了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西洋参集团现有标准化西洋参绿色面积30万平方米,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有限公司现有标准化吉林人参绿色面积30万平方米。这两户企业于2003年11月首批通过了西洋参和吉林人参国家GAP认证。通宝公司兴建的穿龙薯蓣标准化栽培基地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种源基地,计划明年申请认证。龙泉宏瑞平贝母公司按照GAP标准种植平贝母380亩,计划2008年申请GAP认证。北佳公司按照GAP标准栽种北五味子3100亩,该公司“五味子大面积丰产配套栽培技术”已获省科技厅科技成果、白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截止目前,全县中小药材规模化、标准化基地达到12处,面积达到14000亩。几年来,全县建成产值超百万元的中药生产示范园区 20处,培育各类中药生产加工示范户300户,产值超3.8万元,特产中药经济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几点体会
一是抓住了政策优势。我县是国定贫困县,无论国家、省、都有相当数额的政策扶贫资金和开发专项资金。同时,还抓住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为此,我们依据县情,制定了《现代中药与绿色农特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布局,认真筛选中药材项目63个,到位资金17000万元,加快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二是抓住了资源优势。我县地处长白山腹地,素有长白山“立体宝库”之称。由于加强了对外宣传力度,先后有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有限公司和东北虎药业等一批种植与加工企业在我县落户,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我县的经济总量。
三是抓住了产业基础优势。我们抓基地建设,依据区域特点,突出重点,如我县平贝母、五味子等都是道地性强,质量上乘的品种。为此,我们在抓好人参、西洋参的同时,注重抓道地性强的中药材发展,使我县中药材主导品种平贝母面积达到了5200亩,五味子达到了7800亩,穿龙薯蓣达到了3000亩,细辛达到了3000亩。
四是抓住了科技优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在抓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抓科研。西洋参集团公司拥有长白山天然药物研究所、西洋参科学技术研究所和种子基因库。几年来,完成了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重大科研项目,如西洋参空气整根、西洋参无土栽培等等。特产研究所申报已被国家科技部立项的平贝母繁育示范等项目和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有效地拉动了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短缺,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虽然我县以人参、西洋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产业链条短,特别是老企业负担重,有一些好的项目缺少资金开发,制约了发展。
二是抵御风险能力差。种植方面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现象,生产技术落实不到位,导致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产品加工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拳头产品,抵御市场能力差。
三是科技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淡薄。
四、发展对策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参药企业的改制步伐。
二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优化中药产业结构。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抓好规范化基地建设。四是扶持中药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靖宇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汇报材料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多样,跨越几个气候带,在众多的山野中分布着形形色色的大型真菌,蕴藏量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可食用真菌46科720种,靖宇县有可食用真菌大约16科120余种。主要采食品种有:木耳、榛蘑、元蘑、鸡腿蘑、羊肚蘑、猴头蘑等30余种。食用菌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清香鲜美等特点,它是典型的绿色食品资源,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食用菌的资源价值及开发前景
食用菌多是一些腐生菌、共生菌和菌根菌,少数为寄生菌,在自然界中野生于林间草地、林中倒木、伐桩、腐朽木及活立木的枯枝上。不同植物上有不同的菌类,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的食用菌种类也不相同,如东北地区著名的食用菌有榛蘑、黑木耳;华北地区是猴头、平菇、口蘑;西南地区则是牛肝菌、红菇、松茸等。食用菌与各种生物种群构成了复杂的关系,成为特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最初人类一直把菇类当作美味食品,60年代以来,人们对食用菌的利用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食用菌被列为当代重要的绿以健康食品,现在食用菌又成为开发天然药物资源的新领域,其它经济价值仍在探索中。一是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集中了食品的一切良好特性,营养价值达到了“植物性食品的项峰”,自古就被列为菜中佳品,国内外科学家从营养角度对它给了很高的评价。二是保健价值。食用菌不仅作为营养食品被广泛应用,大多还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我国自东汉未年的《神农本草经》及以后历代本草学者都有记载。三是发展潜力。目前,我国食用菌资源中大多数种类仍是以采集野生为主,随着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护森林系统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组成部分,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应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以食用菌资源能够再生为原则,合理采集野生种类,大力开发人工种植食用菌。我国虽然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大国,但城乡居民的平均食用量较低。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消费食用菌数量逐年增长,美国人均每年要吃掉1.5kg,日本3kg,香港地区4.8kg,而我国大陆人均年消费才0.2kg,远远低于世界水平。另据农业部统计,我国每年烧掉的农作物秸秆有5亿多吨,如能利用这些充足原料,加以广阔的市场、先进的科学技术,食用菌生产在我国仍有巨大发燕尾服潜力。靖宇县做为山区综合开发县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环境优良,食用菌生产原料富足,人力资源丰富,这些有利条件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地区优势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靖宇县食用菌生产现状
我国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它真正成为独立的优势产业,是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进入20世纪后,人口恶性膨胀,出现了粮食和能源危机,唤醒了人们对废物利用的重视,大规模地利用各种廉价的基质和废物来生产食用菌,已被确认是通过生物作用将粗纤维转化为人类可食用优质蛋白的一条重要途径。发展食用菌生产能充分利用农、林副产品秸秆、棉子壳、木屑、酒糟、稻草等,还具有清除环境污染、化害为利、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1986年我国食用菌年总产量只有58.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6.8%;1994年总产量达264.0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3.8%;近几年仍呈持续增长趋势,目前年产量已达400万吨。全国有24个县食用菌年产值超亿元,河南省泌阳县1998年食用菌产值达6.5亿元之多。我国从事食用菌及相关行业的生人员超过10000万人,每年出口食用菌罐头和干品30多万吨,换取外汇5亿多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生产和出口大国。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们的重视,食用菌生产已成为与种植业、养殖业并重的农村三大产业。
靖宇县食用菌发展现状: 2005年我县食用菌发展总规模为100万平方米,鲜菌产量约3000吨,野生采集量在3000吨左右。销售收入约3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 6%,户均收入200元。
发展形式从以野生采摘为主到有意识的人工栽培;野生采摘与人工繁育并重;90年代野生品种保护为辅与以人工繁育为主;现阶段是保护研究自然优良品种发展特色优势品种四个阶段。
发展速度与规模,靖宇县食用菌发展速度从80年代的零星散户小规模栽培到现今的大规模专业户、专业村及产加销企业带农户的一条龙式规模化发展形式。靖宇县现有人工栽培食用菌专业户1000余户,主要分布在景山、龙泉、赤松、花园口、蒙江等乡镇。现有生产面积100多万平方米。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余人。使农民人均增收200元左右。食用菌生产户生产品种主要有:木耳、香菇、平菇、榆黄蘑、鸡腿蘑等十几个品种。单位面积平均收益是大田作物的2-5倍。食用菌经营企业十余家生产加工品种二十余种。销售收入1000万元。
生产经营模式与特点:就我县食用菌目前经济状况和农业特点而言,有些乡镇村屯发展食用菌生产 以庭院为主,利用田园地、农作物秸秆和剩余劳动力,冬季室内养菌,春季室外栽培,也有的和粮食作物、蔬菜间作套种。还有的是利用林区的林副产品为原料,利用林荫地搞林菌复合经营。个别经济条件好的 进行工厂化生产,建立食用菌开发公司等社会化服务体系,集供菌、培训、技术、效益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企业化生产模式。
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笔者认为靖宇县当前食用菌产业面存的最主要问题是加快发展速度,我县现有的食用菌生产加工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没有达到规模效益,落后周遍县区。靖宇县不论是在环境上,还是在资源上、市场需求上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二是生产加工品种单一落后以至效益低。我县现有食用菌生产加工品种较少且优良菌种也不多,与食用菌生产发达地区比相差的不是一小步,是远远的一大节。三是缺少政府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产业规划与指导。以至现有的食用菌产业生产上各自为政,遇到困难无法解决,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品牌作用,本事地区优势产业变成普通产业。四是科技投入不足,对技术掌握不充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
庭院栽培与工厂化生产相结合
我县就目前经济状况和农业特点而言,有些地方发展食用菌生产应以庭院为主,农村每户都有田园地、农作物秸秆和剩余劳动力,冬季室内养菌,春季室外栽培,也可和粮食作物、蔬菜间作套种。例如:河北省兴隆县大河南村在玉米地里套种平菇边续三年获得成功,亩产菇900-1050kg,并使玉米增产18.7%。林区可以林副产品为原料,利用林荫地搞林菌复合经营。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以进行工厂化生产,建立食用菌开发公司等社会化服务体系,集供菌、培训、技术、效益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使某一品种成为名、优、新、稀产品。如河北省以冀州为中心的姬菇,平泉县为中心的滑菇,雄县为中心的平菇,灵寿为中心的白色金针菇,迁西垢杰树花等已初具规模。
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品种
目前我县约有300多种食用菌,能进行大面积栽培的只有30多种,栽培技术落后,同发达地区相比,食用菌生产单产低,质量差。今后要依靠科学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接,因地制宜,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食用菌良种,将细胞工程、基因工程、杂交育种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于食用菌生产。
抓好精细中工,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我县食用菌加工以盐渍、烘干、罐头等粗加工为主要方式,价格低廉、经济效益低。近几年食用菌加工业虽有所发展,但其产量和规模较小,卖菇难,菇贱伤农的问题仍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食用菌加工应加大开发力度,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加品种,科研和企业携手开发系列药品,保健食品、饮品,大众食品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多元化地渗透,构建面向千家万户“餐桌工程”。并注意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及经营等一系列过程中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既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其基本出发点则是善待自然,与自然界协调发展,在发展食用功生产的同时,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目前在食用菌生产领域,以破坏森林资源来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一方面传统食用菌种类其生产区过度采集,面临自然资源匮乏的问题,另一方面,尽管国家提倡食用菌生产使用枝桠和下脚料,但在一些地区仍沿用着传统的段木栽培法。如我国现年产黑木耳干品达3万吨,其中段木栽培的约占总产量的2/3,段木栽培黑木耳至少要消耗木材2200000m3。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应建立食用菌原材料基地,改造和建立新的生产模式,使食用菌生产走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靖宇县北五味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北五味子别名山花椒,乌梅子
学名:Schisandr achinensis木兰科五味子属。
北五味子是著名的药用植物,自然分布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大兴安岭也有零星分布。吉林、辽宁、华北及华东各省,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主产于东北和河北等地。
北五味子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市场潜力大,价值高。林区、山区利用林间空地,林缘河流两岸大量空地栽培北五味子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产业,可卖鲜果,可晾干贮存,可发展深加工,对于山区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资源现状与栽培历史
北五味子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野生经济植物,开发利用价值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除药用外,还可加工风味独特的果酒和果汁饮料及保健功能的茶叶。被列为第三代果树,是一种应用价值高,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的野生经济植物。据估算,2006年东北三省野生北五味子产量较正常年份减产50%以上,其中辽宁减产50%、吉林减产60%、黑龙江减产75%。按正常年份估算,东北三省野生北五味子产量应在220万-250万千克,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但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大面积减产,如今产量仅为110万-125万千克。
由于北五味子减产幅度过大,导致货源匮乏,市场供需缺口加大。统计显示,2006年市场缺口已达1000-1500吨,今年的市场缺口继续加大至2000吨左右。
市场缺口的增大导致社会存量逐年下滑。据估算,东北三省58个产区的纯熟北五味子的库存量只有200-300吨左右,而各地药材市场的库存已基本消化殆尽,有些药市目前存量多则十几吨,少则只剩几吨,尤其是一级品的库存量已呈零,后市供应难以为继。
据了解,野生北五味子除了药用,还大量用于食品加工、添加剂等诸多领域,受到国内外各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其特殊疗效和用途逐渐拓宽,更使得市场需求量呈逐年增长之势。
此外,我国东北及南方地区的一些制药企业及大型保健、食品加工和饮料加工企业将在“十一五”期间大量开发以北五味子为主要原料的新型产品,预计2007年北五味子的市场需求将比去年有更大增长。
同时,北五味子是我国出口的传统商品,大量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要货量连年增加;从香港转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也在明显增长。据统计,2005年我国出口的北五味子数量为500吨左右,2006年达到600吨左右,2007年有望突破千吨。
我国东北是五味子的地道产区。自1970年以来,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等单位相继开展了以育苗、人工建园、整形修剪、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五味子家植丰产技术。为五味子大面积人工栽培和产品开发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五味子利用荒山荒地、林间空地、参后地及庭院均可进行栽培;在正常管理条件下,三年生园平均亩产浆果150千克,四年生园亩产浆果400千克,五年生园亩产浆果600千克,其经济效益是种粮食作物的6——10倍,经济收益年限可保持15——20年,是山区、半山区发展多种经营的好项目。
靖宇县五味子产业发展现状
靖宇县地处长白山腹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北五味子生长。野生采集早在50年前就有较高产量,1983年《靖宇县动植物调查报告》中有五味子保护区记载。由于多年来的资源破坏,近几年野生数量大大下降,据调查2006年野生采集量不足100吨(干品)。人工栽培五味子是从2000年开始,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县人工栽培面积达到7800亩,其中:北佳公司基地面积3000亩,同时还有110亩育苗基地;东北虎药业今年春季在三道湖镇建立北五味子栽培基地,一次性发展了1550亩。全县现有100亩以上的规模基地8处。在现有面积中,进入初果期2000亩,盛果期面积800亩,预计年产量200吨左右(干品)。年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
靖宇县近几年还成为东北地区北五味子加工销售集散地,每年八、九月份收购加工五味子的业户可达300户以上。靖宇市场年交易量在1000吨左右,交易额可达1亿元以上。产品主要销往南方各大药厂,目前还没有出口创汇产品。
靖宇县尽管已成为北五味子的主要集散地,但多数加工只是初加工产品。2006年,北佳公司投资360万元在原燕平乡新建1000平方米太阳能综合加工厂,年加工能力200吨。北佳公司今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在龙泉镇建设北五味子深加工生产线。计划生产五味子酒和五味子饮料等产品。现在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
存在问题
一、森林退缩,资源减少
林业是东北三省的优势产业之一,森林面积居全国之首。
七、八十年代以来,东北农民及上百林业工人对森林滥砍滥伐而且只伐不种,虽富了一时,但破坏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采伐后的林地又多种植了人参、玉米、大豆和高梁。造成森林快速大面积向中苏边境退缩。于此同时,也使北五味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境,产量年年大幅下降。
二、气候改变年年减产
由于森林覆盖面积缩小,导致东北气候的改变。再加上全球性的气温变暖。东北长白山地区、大小兴安岭地区,每年9月至10月初,正是五味子浆果成熟期,这些五味子产区年年这个季节阴雨绵绵,五味子浆果在枝上便腐烂了。因此,五味子年年受灾减产。这是产量下降的又一个原因。
三、抢青采摘,质量下降
五味子产区农民一是为了避开9-10月的阴雨期,二是争取个人利益,每年7、8月份便提前上山采摘五味子,但这个时候五味子刚刚由青变红,果肉也不饱满,抢青货多色青、肉薄、籽粒瘪瘦,药厂、饮料厂尤其是外贸部门都不愿意要。而真正的优质货却少之又少,货源十分紧张。这又是五味子产量下降的另一个原因。
四、不断开发,需量增加
五味子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作用。主治久咳、虚喘、梦溃滑精、遗尿尿频、自汗、盗汗、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60年代初,经临床实验证明:五味子具有兴奋强壮作用,可以治疗神经衰弱,使五味子的需求有了很大增长,由年需量600吨增加到1000吨。后来又发现五味子含有多种木脂素成分,具有降酶作用,五味子成为治疗肝炎的新药,并在中药制药企业得以开发应用。如护肝片等,使年需量进一步上升,由1000吨增加为1500吨。
进入90年代末,尤其是2000年之后,因五味子除具药用功能之外,还五味俱全,在韩国及国内饮料行业又开发了具保健功能的五味子食品、五味酒、五味子饮料,这些保健品由于具备保健,又美味可口,很快拓展了市场。五味子在保健品行业的开发,又使五味子的年需量巨增为2000-3000吨。五味子由于上述原因,年年减产,而需求却年年递增。导致北五味子货源,日趋紧缺。每年五味子产新期间,韩国、日本客商及国内药厂、酒厂、饮料厂云集北五味子产区抢购五味子货源。五味子货源也年年攀升,如优质北五味90年代末仅25-30元/公斤,2000年由于上述原因,价格上升为50-60元/公斤,增幅达100%,2004-2005年优质北五味价格攀升到90-120元/公斤。2006年10-11月,北五味子又逢两年减产,多商深入产区抢购,使北五味子产区统货(红、青货)价格猛升到120-130元/公斤;出口一、二级货升为150-180元/公斤。据向产区了解:产区优质五味子货源已很少,总存量不足200-300吨。随五味子的抢购风不止,北五味子价格仍有上升空间。
六、对策建议
这些年北五味子货源始终以野生采集为主,鉴于北五味子生境恶化,又年年减产。而需求随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开发,年年增加,为了满足五味子的不断增长的需求,笔者建议: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我县自然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增加收入这一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强化优势、低农残、标准化五味子生产基地建设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以产品开发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五味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山地林间及退耕还林土地发展五味子的人工栽培,并在栽培实践中按着GAP指导原则,总结出从育苗、移栽、管理、加工等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的、规范的生产标准化五味子的生产技术,并推而广之,大力发展北五味人工种植,以满足五味子多方面的需求,同时也为山区、林区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三是强化科技投入,加强对五味子产业的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本行业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科技部门要在科研立项上下功夫,要紧紧围绕困扰我县五味子产业发展“瓶颈”课题上,多立科研项目,争取科研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科技人员研究项目、开发项目,推动我县五味子产业发展。四是扶强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进程。扶强龙头,在全县范围内,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培育和扶持吉林省北佳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吉林省东北虎药业有限公司靖宇分公司等几户龙头企业,对企业技改、扩建、科研立项、新产品开发等要优先立项,优先扶持。并且要对龙头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重点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使龙头企业真正成“龙”,起到带动和拉动产业发展的作用。
靖宇县经济林产业发展状况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及资源概况
靖宇县地处长白山腹地,松花江上游,幅员面积309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35169公顷,耕地面积8626公顷;全境平均海拔775米,地形以沟谷山地和台地为主。辖6镇、2乡、111个村、14.4万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9亩,属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靖宇县生态资源良好,环境系统完整,可恢复性强,是全省生态建设中等示范城市。
二、产业发展情况
靖宇县经济林种类繁多,广泛分布在各乡镇及林场。已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国家新的林业经济政策的相继实施,全县经济林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经济林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农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面积、总产量有了很大提高。
截至2006年底,全县各类经济林面积达11万亩之多,其中:家植部分主要以山葡萄、蓝莓和北五味子为主,面积在1.3万亩左右。年产山葡萄约1000吨、蓝莓果20吨、北五味子鲜果300吨左右,年产值在5000万元左右。野生部分主要以红松果林、山核桃、五味子、山葡萄、蓝靛果、山枣子、树莓、野生榛子林等。面积大约在10万左右,年产各类野果约3000吨,年产值在4000万元左右。家植和野生总计产值大约1亿元。占全县特产总产值的25%。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县涌现出了赤松山葡萄、龙泉蓝酶、燕平五味子等特色经济林,在经济林产业发展中,全县注重地方优良乡土品种的良种繁育、丰产栽培、品质改良和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及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其中吉林省北佳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五味子大面积丰产配套栽培技术”已获省科技厅科技成果、白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经济林产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靖宇经济林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林产业发展重点不够突出,没有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二是野生经济林保护不利,破坏严重。家植经济林生产面积总量大,但多分散,少集中,成片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三是经济林产品加工能力薄弱,缺乏精深加工,经济效益低,附加值不高。四是经济林经营管理粗放,集约化程度低,丰产栽培技术落后,技术推广和培训明显滞后。五是全县经济林布局不够合理,生产发展不够平衡,部分乡镇起步较早,部分乡镇发展滞后。六是管理体制不顺,市场体系尚未形成。七是缺乏有特色的地方优质品种。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产后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加工和市场流通为重点,强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新时期我县经济林产业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期间,经济林产业建设的总目标是,家植经济林发展面积达到5万亩左右,其中:北五味子2万亩、山葡萄2万亩、蓝莓2000亩。野生经济林保护面积在10万亩左右。经济林年产值力争达到2-3亿元左右。产品加工量在15%以上,原产品产值达2亿元,相关产业增加值达1亿元。经济林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有较大提高,基本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林产业化新格局。为此,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优化生产布局,积极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品种,调减大路品种面积,调整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同时,大幅度增加经济林二三产业比重,培植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产品保鲜、加工、流通型的龙头企业。
第二,加大品种更新改良和新技术推广力度。有计划地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的经济林优良种苗基地和新品种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对现有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应用工作,充分发挥科研院校的技术专家优势。
第三,培植龙头企业,加快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坚持多种类型和所有制并举,改、扩、建相结合,在相对集中的主产区发展一大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贮藏保鲜、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建设水平。
第四,放手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加强技术信息服务。积极引导经济林主产区率先成立经济林协会、产销协会、研究会、联谊会等行业中介组织。各类中介组织要定期举办新技术培训,开展市场调研、信息发布。
第五,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吸引各种投资和经营主体进入经济林建设。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不断探索多样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鼓励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和个人打破地域、行业界限,采取多种形式,加速土地、资金、技术、劳力等生产要素向经济林产业合理流动。
靖宇县特产管理总站 二00七年七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