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独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独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陈志勇
2014年9月9日
一、独山中药材资源概况
独山生态环境优越,十分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发育。据资料记载共有药用植物资源1054种,分属151科、562种,药品369科,其中:植物药324种,动物药16种,矿物药19种。其分布广,蕴藏量多,年产量大的中药材有41种之多,大宗品种有夜交藤、金樱子、枇杷叶、果上叶、桔梗、金银花、山枝子、杜仲、鱼腥草、石斛、夏桔草、板蓝根、龙胆草、何首乌、南沙参、百部、栀子、红豆杉、白芨、石斛、杜仲、五倍子、枸杞、云香草、魔芋、黄姜等是我县地道珍稀名贵中药材,为制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地产资源。迷迭香、葛根、黄莲曾在我县大面积种植成功,近年通过招商引进的野葫芦、铁皮石斛、无患籽等正在蓬勃发展。
二、独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1年调查资料,目前我县种植的中药材种类涉及10多种,主要有海花草、板蓝根、金银花、鱼腥草、杜仲、龙胆草、山药、蓝莓、黄桅籽、银杏、红豆杉、野葫芦等,总种植面积2万多亩。特色品种有:板蓝根为甲里镇传统种植药材,现辐射到周边乡镇,种植面积已达万亩,产值3032万元,产品流向福建、广东、云南等地,现已吸引福建老板来该镇投资办厂;海花草为我县冷凉湿润气候条件下的高寒乡—甲定乡所独有,野生面积达5000亩,现人工种植面积已达1600余亩,产值500万元,产品流向福建等;鱼腥草全县各地都有栽种,面积略1000亩,产值870多万元;金银花1250亩,产值625多万元;杜仲有1050亩,产值420万元;黄栀子人工种植1600亩,产值50万元;野葫芦人工种植500亩,产值250万元;龙胆草人工栽培300亩,产值90万元;灵芝人工栽培10亩,产值40万元;山药种植面积500亩,产值300万元;银杏300余亩,为县林业局订单种植;迷迭香尚有250余亩,为上世纪末我县招商引资项目,现仅在尧梭乡存在;红豆杉、野葫芦、铁皮石斛、无患籽为近年发展较快的订单种植品种。其它品种种植面积较小,均为本地药材市场收购。
2、中药材加工业发展状况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独山建起了一个中药材加工厂,据调查,独山县1994年中药材种植加工开发产值达一千二百余万元,部份县农民局部分散种植中药材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黔南州中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可行性分析,《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6年03期),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经营状况逐年下降。2008年独山县引进福建德龙制约有限责任公司进驻甲里镇建立板蓝根加工厂,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板蓝根种植产业。2010年药企德龙加工厂收购板蓝根鲜枝叶2100吨,实现加工产值500万元,解决就业30余人,发展势头良好。总之,我县中药材加工企业少,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企业后续发展缺乏动力;产品规模小,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产品加工与基地产业链条尚未真正形成。
(二)中药材产业存在问题
1、重视不够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我县在种植基础、新药品、新剂型、新工艺等的研究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导致:一缺乏必要的引导性投入,二缺乏引导性企业的支撑,药农生产的药材缺乏固定的销售渠道,以致无序销售,税收流失,三缺乏科技人才,对指导中药材生产显得仓白无力,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四规模小,标准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滞后,五对发展中药材的现行政策了解不足,把握不好,以致发展中药材的良好机遇失之交臂。
2、没有中药材产业主抓机构,人才匮乏,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建设薄弱
2008年前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药品购销分别由县科技局、乡企和和中西医药公司中药负责。2008年后从开始省农委(原省农业厅)、州农委(原州农业局)才明确主抓中药材种植业务,上级安排的相关业务相应地落到各县农工局(原农业局)。总之,我县长期以来没有专门从事中药材资源开发和种植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导致了:一是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由于缺乏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产地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人才,致使中药材种植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到种植农户,使中药材基地建设规范性差,质量和效益不高;二是中药生产企业在新药品、新剂型、新工艺研发中,由于自身研究开发力量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药新药的研发进程。
3、中药材基础研究薄弱,基地建设规范性差 我县在中药材资源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中药材特征特性、品种选育、种子种苗规范化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分散,规模小,种植方式简单,管理粗放,难以满足国家中药材基地规范化种植标准和市场对中药材的要求,中药材种植的质量不稳定,效益不高。
三、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历史机遇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中药材产业是传统经验和现代技术相结合,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包括中药材种植业、中药加工业、流通业和中药使用单位(中医医疗机构)等。近年来,世界上使用中药材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药出口量逐年增加,中药材开发的国际市场前景看好、潜力巨大;国内中药材市场需求旺盛,2009年底以来,国内市场中药价格一路上扬,部分药材甚至出现暴涨局面,例如常用中药材太子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身价上涨了8倍,并一直保持上涨趋势。
2009年国家启动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参保率要达到90%以上,我国医药市场需求随之扩容;同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把102种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纳入其中,使新版“医保”药品目录中中成药品种数量明显增加,达到987个,较2004年版目录品种数量增加20%等,为中药材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和新版GMP颁布实施,以及国家药品质量标准的全面提升等,对中药材生产、饮片加工和中成药制造等在技术、工艺、质量控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我县本来就十分弱小的中药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
中药国际化、现代化进程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我省苗药被批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为开发生物资源,加快中药材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医理论和中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海内外华人中广泛传播,而且得到世界愈来愈广泛的重视。目前,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各类型的中医药机构,世界天然药物贸易额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中药材的年需求量约90万吨,并以每年10%的幅度增长,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扩大,全球中药及制成品贸易额近200亿美元,并以每年20%的幅度增长,中药的国内、国际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加入WTO,使中医药在21世纪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成为可能。为推动中药现代化,国家相继出台了《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和《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贵州省出台了《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贵州省“十二五”中药现代化发展规划》、贵州省《关于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意见》,黔南州出台了《关于开展中药现代化种植产业发展考核的实施方案》、州农委《关于成立黔南州中药材产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等。新一轮的中药产业发展热潮正在全面兴起,一些中药资源大省大县纷纷加快中药产业化步伐。独山县作为中药材资源丰富的盛产区,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其它地区难以比拟的先天优势,只要抓住中药国际化、现代化的良好机遇,独山必将能够逐渐发展成为全州、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
四、独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1、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 在人类新的生存理念、新的生活方式推动下,以天然药材为原料的药物在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中愈来愈受到重视,集绿色、安全、预防、保健、治疗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正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进中药材现代化和产业化,中药材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加快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既利用了我县丰富的中药资源优势,又符合国家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加快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途经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续抓好新阶段扶贫工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这就要求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在“三农”建设和发展上要突破产业瓶颈。我县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中药材产业具有产业链长、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将其培育成我县的后续经济支柱产业,对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重要的一条途径。从近年来,中药材种植业投入产出分析,中药材种植的每亩纯收益一般是粮食种植的两倍以上。中药材种植投资小、周期短、效益高,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和强县的战略产业,同时,发展中药材产业,对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和繁荣农村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发展中药材产业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抓好资源保护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创造良好人居环境重要条件。中药材兼有经济植物和生态植物两种特性,可在产区形成乔、灌、藤、草多重植被,有花卉型药材,野菜型药材,不但可以用于岩溶山区的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利用,而且可以绿化乡村和开发药膳食品,促进旅游环境建设,是很好的环境保护型产业。可以说在我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还可以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五、独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把中药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的目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 的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明确重点,突出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开发为目标,充分利用我县自然气候、土地、生态环境、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推进中药民族药产业快速发展和延伸产业链为核心,面向国内外市场,整合中药材资源,加快构建中药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及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发和制造,培育规模企业、做大品牌,着力培育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基地、中成药及经皮给药相关产品,使独山县中药产业成为独山经济的后续支柱产业,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原则
要根据我县自然环境、生物资源条件、中草药地域适应特点,合理布局,推进基地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选择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区域特色,重点建设几个主导方向明确、专业化水平高的中药材种植区或种植带;与现有的中药加工企业条件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加工业布局,分地区、分品种构建中药材初加工、深加工产业链。
(2)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
要立足于我县的资源、环境优势,力求在一个区域内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坚持突出特色原则
要实现由重复型向高质量、特色型转变,要注重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根据我县药物资源条件和道地药材的特点,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产品,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乃至“一县一业”的特色品牌体系,在特色中取胜。要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在市场竞争中树立具有独山县特色的中药材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
(4)坚持高标准发展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种植、生产经营规范化标准要求,加快GAP认证步伐,建立中药材从种植到产品都能进入市场的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
(5)坚持科技创新原则
要贯彻科技兴药的方针,建设科技创新及服务体系,加大科研力度;在积极推广利用中药材科研成果的同时,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林、医药、生物等科研新技术;要坚决执行国家GAP标准,提高中药材生产的整体水平,要重点从药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产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强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药源种植GAP基地,积极发展“绿色药材”生产;提高中药材生产的集约化程度,确保产品质量,构建地方品牌。
(6)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由资源依托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要把赢得市场份额作为产业、产品发展的目标定位,致力开拓市场,以销定产,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
(7)坚持开放式开发原则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科研+基地”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把各自为战的无序竞争整合起来,促进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在充分引导农户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到我县中药材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按照政府建平台、平台引企业、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全方位促进我县中药材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有效招商引资,开展经济技术协作与交流,拓展投融资渠道,建设开放型示范种植园区,借助外力加快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8)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要注重道地中药材的保护、培育和繁育,做到中药材资源的永续利用。在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维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特别要注意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修复和再生,防止流失、退化和灭绝,保证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中药材产业建设与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工程结合起来,与扶贫开发、科技兴农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乡镇企业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起来,实现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有机协调。
第二篇: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临床治疗、康养健身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去年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月至*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善武、副主任率调研组赴*区等地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成效。
近年来,市zf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全面振兴*医学口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道地药材资源丰富。
我市中药材品种多、质地优,共有各类中药材*种,其中,植物药类*种,动物药*种,矿物及其他类*种,分别占全省总数*%、*%、*%、*%,贡菊、黄精等道地药材在广泛分布,被列入“十大皖药”。二是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市委市zf把振兴*医学摆在突出位置,成立由市委市zf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高规格召开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为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锚定了发展目标。先后制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等政策文件,中药材产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三是产业发展基础提升。
大力发展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全市建成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个,种植面积达*万亩。积极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共有省级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家,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家,生物技术和医药国家级创新平台*个,初步构建了以*高新区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县开发区等多点支撑的医药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链条效益不优。
我市是中药材资源大市,但也是中药材产值小市,全市具备加工能力和带动作用的中药材企业不到*家,且局限于对药材的简单清洗、烘干等初加工层次,上市产品完全依赖于外地企业和市场。比如祁门蛇伤研究所在蛇药研究方面成果丰富,但缺乏工业企业支撑,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另外,各基地、农户主要以销售原药材或者初级加工为主,产销不稳定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年覆盆子价格达到*元一斤,全市不少农户一哄而上,近两年覆盆子价格跌到*元一斤,造成大量覆盆子荒芜。
(二)种质资源保护不力。
目前,我市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较少,种质资源驯化培育良莠不齐,多数药材种子来源靠自选、自留、自繁、自用,提纯复壮不足,品种退化、混杂严重,中药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抗性表现差异较大,品质得不到保障。比如,*贡菊与亳菊、滁菊、杭白菊一起被列为“四大名菊”,过去以晚熟品系为主,品质最优,但管理难度较大,不少种植户为了追求短期效益,盲目选择种植周期更短、品性较差的中熟品系,导致*贡菊在市场上的药用价值不断下降,品种退化严重。
(三)发展要素保障不全。
我市山多地少,土地碎片化严重,再加上受国家禁止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的政策影响,中药材在耕地上很难大规模种植。林下种植是规模化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但由于林业方面政策限制,人工林砍伐栽种需采伐计划,天然林下抚育性采伐栽种审批难,从而制约了林下中药材的规模化发展。另外,政策资金方面,目前我市虽然提出振兴*医学,但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还缺乏具体的扶持政策。(四)专业人才队伍薄弱。
中药材无论是管理还是种植,对专业技术要求都很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支撑。就我市目前而言,一方面,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全市除祁门县设立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配备了管理人员之外,其余区县均没有专业中药材管理机构和力量;另一方面,种植科技人才紧缺,多数中药材种植户没有充分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管理粗放,致使中药材质量和效益始终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三、意见建议
(一)要制定道地药材发展规划。
市zf要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抓紧研究制订以道地药材为重点的全市“十四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系统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要以品种为纲、产地为目,根据我市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市场前景,突出药食同源,参照浙江打造“浙八味”、湖南打造“湘九味”做法,科学选定几个具有*特色的道地药材品种,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率先突破。要建立完善品牌培育与评价标准体系,抓好GAP认证、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造我市中药材发展品牌。
(二)要提高中药材加工水平。
要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引进有实力的中医药企业落户*,建基地、办工厂。同时,要努力培育壮大现有中药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天目制药、科宏生物、同仁堂精制药业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开发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大力提升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水平,鼓励中药企业在产地建设加工基地,加强采收、净选、切制、干燥、分级、保鲜、贮藏等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三)要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
要把中药材种子培育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加快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开展道地药材筛选驯化、提纯复壮、扩大繁育和展示示范,培育一批抗性强、质量稳定的良种。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尤其要发展林下生态种植。切实加强*贡菊提纯复壮、治理连作障碍技术攻关,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稳定*贡菊品质。要以“十大皖药”基地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确保全市各类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规范化种植面积突破*万亩。
(四)要强化人才队伍培养。
各级zf及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学院以及*职业技术学院沟通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引进中药材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农业、林业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中药材方面管理人才。要进一步激活乡镇农技站活力,充分调动乡镇涉农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提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水平,发挥农民身边的“土专家”作用。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认真抓好专业人才培养与技术专家团队组建,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五)要推动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
要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依托中药材植物学特性,充分利用其在观赏、绿化、采摘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建设一批中药材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因地制宜推出药膳、研学等附加服务,让顾客变游客,药园变乐园,努力丰富中药材产业内容。第三篇:XXX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X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推动“XXX试点”和两年提速发展,促进XXX县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XXX对全县XX个乡镇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县地处XX西北部,东经XX,北纬XX′之间,属于高寒山区,是XXX省的交通要道,境内有XXX和XXX国道。全县##个乡(镇)都通公路及都架通电网。其西北部、南部分别与XXX的XX县接壤,东北、东南与本省XX为邻,总面积XX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约为XX%。境内中部为高原丘陵,地势平坦开阔,四周地形破碎,沟谷深峻,最高海拔XX米,最低海拔为XX米,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环境宜人,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XX省三大中药材区域之一,以得天独厚的环境和中药材资源丰富而著称。随着国家中药材现代产业化的发展和全国中药材现代化第X个基地省的建设,我县中药材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XX个乡镇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为生物多样性生存繁衍提供了较好自然空间,适宜种植多种中药材。
二、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特点
1、近两年发展较快,出现了一些新的产区 我县有良好的中药材种植传统和基础,中药材生产主要分布在具有传统种植的乡镇,如XX镇种植的鱼腥草、百合、半夏;XX乡种植的党参;XX乡种植的半夏、天麻;XX镇种植的XXX、板兰根;XX种植的续断等,这些地方中药材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农民有一定的种植经验。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市场需求加快,近两年面积不断增加,出现了一些新的基地。
2、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乡镇或基地 我县种植中药材的地方较多,相对分散,但随着中医药市场的拉动,逐步形成了XX等在万亩以上的乡镇,具有了一定规模和影响,通过XXX和相关部门的组织培训,农民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3、立足当地实际,形成多种生产运营模式
我县中药材生产传统上主要以农民个体种植,小商贩收购为主。随着XXX公司等的参与,各地立足当地,因地制宜,纷纷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仅去年就成立了XXX多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同时,正在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大户+农户等多种生产运营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
4、品种多样,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品种 我县中药材自然资源丰富,适应种植品种较多,主要种 植品种有20种以上,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品种。
5、中药材种植效益高,发展势头良好
中药材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每亩年产值在XXX—XXX元之间,个别效益在万元以上。因此,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很高,公司也正在积极参与。大部分乡镇政府因势利导,制定政策,加快发展。
6、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目前,我县中药材生产有了一定规模,但产业化水平不高,而从技术、认识、效益、政策、规模等方面和趋势来看,正处于一个规模发展的初级阶段,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三、我县中药材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中药材生产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
虽然我县中药材发展趋势良好,但是中药材生产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如品种资源潜力、地理交通环境潜力、科技潜力等,如何把这些潜力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是重要问题。
2、技术水平不高,规范化生产严重不足
虽然通过XXX部门的组织培训,种植基地农民有一定种植经验,但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种植不规范,盲目施用农药和化肥等问题严重。在一些新种植区,生产管理和技术也 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政府引导作用还未完全发挥
县委、政府近年来对中药材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但一时还未能发挥出较强的的引导作用,在生产指导、技术服务、行业监管等方面力度不够,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投入不足,从而造成了农民生产上的盲目性以及销售上的无序性。
5、企业带动力不强
虽然现在有XXX公司等参与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但在品种、收购、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存在缺陷,没有形成严格的中药材种植品种指导、产中监督、规范收购等机制,而且生产加工能力滞后,科研开发能力有限,带动力差,因此造成了农民信息不灵,种植品种不对路,种植技术差,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上得不到有效保障,种植规模小、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6、销售环节薄弱
农民最担心的核心问题是销售环节薄弱。XXX在销售环节上,仅靠小商贩收购,价格不稳定,风险值大。农户希望政府引导,药业公司参与。农户与药业公司签订合同,实行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
四、推动XXX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
1、提高认识,明确中药材生产在XXX的地位和意义 随着国际化发展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天然药物发展潜力巨大。从国际国内市场及国家的配套政策来看,中药材产业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时期,作为源头的中药材生产也遇到难得的发展机遇。XXX中药材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现代的社会资源优势,中药材发展理应为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提高农民收入、为喀斯特试点县建设做出贡献。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县中药材生产确实为农民增收、地方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农民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高,我县中药材产业完全能够发展壮大起来,逐步成为我县的重要特色支柱产业。
2、加强领导,积极营造中药材发展的良好环境 “ XXX试点”和两年提速发展中,党委、政府在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县、乡、村党政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把中药材产业发展拿入工作议事日程,列入工作目标考核。根据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家中药材发展目标,国家、省、地相继制定的有关促进中药材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划定适宜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地,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在具体中药材生产中,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提供服务,切实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高度,把中药材生产开发摆上重 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明确责任、理顺关系、协调管理,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强与企业合作,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通过合作,企业根据自身所需要的品种和数量,制定中药材种植规程和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向农民发放适宜的种苗,与农民签订中药材种植收购合同。对农民实行风险保护机制(高于市场价按市场价收购,低于市场价按设定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并指导(培训)农民有计划地进行中药材种植,提升我县中药材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4、多管齐下,多方筹措资金,为生产开发中药材提供充足的财力保证
我县中药材生产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也正处于向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注入。政府在财政支出上予以一定的支持和引导是迫切必要的,政府资金重点投入三个方面:一是扶持示范乡镇搞好中药材种植发展,带动全县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二是支持科技,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提供资金,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三是公共利益投入,如原产地保护的保护等。除此之外,解决中药材生产开发资金紧缺还需要多管齐下,多方筹措资金。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中药材 产业发展资金。二是努力争取金融贷款,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对农业生产扶持的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外宣传,大胆走出去引进来,吸引外来资金注入,加快产业发展。
5、努力发展道地中药材,打造优势中药材品种 我县中药材资源丰富,应选准市场前景好的道地中药材,重点研究和开发,发展规模形成产量优势,提高水平形成品质优势,加强宣传形成品牌优势。因此,政府和科技应重视这个问题,研究政策和对策。
6、引导规范化种植,产业化生产
逐步推进GAP认证。引导和鼓励中药材种植企业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的要求,开展规范化种植,标准化采收加工、贮存,切实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增强我县的中药材在省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7、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扩大政策宣传面,在舆论宣传方面予以正确引导,宣传到位,使企业或农民能够及时获得信息,吃透政策,充分调动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加强宣传包装,大力宣传优良品种和优质产品,树立我县中药材品牌和龙头产品。
总之,通过调研,既要发现我县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和成绩,也要看到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我县中药材产业正处在 一个发展中的关键时期,为“XXX试点”和两年提速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来推动。XXX相信,中药材产业必将为“XXX试点”和两年提速发展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关于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2008-9-12 10:01:57 新闻来源:本站 作者: 新闻阅读次数:
4加大特色产品开发力度实现资源优势转移升级使中药材产业成为
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关于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韩杰彪郑锦霞
2008年8月
中药材种植历来是康乐县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之一。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中药材产业,将中药材确定为全县着力开发的四大优势资源之一,列入了“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药材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07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1万亩,其中:当归3.48万亩;中药材总产量达到6万吨,以当归为主的系列产品产量3000吨,产值达1.77亿元。“陇宝”牌莲花山当归醋、“奥妮雅”当归系列化妆品、当归酒、当归鸡、当归鸡蛋地方优势品牌初步形成,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中药材系列产品已成为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的新亮点。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势
通过到康乐义顺农工商公司、甘肃义顺莲花山药业公司实地调研,我们认为,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资源优势。我县地处中纬度、中海拔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农区向牧区、冷暖向干湿过渡地带,植被良好,生物群落多样,是当归、党参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境内分布着当归、党参等300多种野生中药材,年采集量达1000吨;种植中药材具备天时条件。
2、地缘优势。我县在气候、水系、温差等方面优于其他种植区,是公认的“岷归”最佳栽培区之一,所产的莲花山当归称为岷归精品中的精品;有近20万亩耕地非常适宜中药材种植。
3、种植优势。农民在长期的采药、驯化和人工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发展中药材产业兼具人和优势。
4、技术优势。栽培经验和技术逐步完善,探索出了良种选育、野生药材驯化、膜侧种植、当归直播栽培、专用肥料开发等关键技术,为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5、加工优势。“义顺”获得甘肃著名商标,当归系列产品生产GMP认证即将通过,1500吨当归醋生产线引进使中药材就近收购、精深加工成为可能。
6、市场优势。世界中草药市场需求的两位数递增和消费者对当归系列产品的认可,以及GMP认证门槛的提高,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生产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当前,中医药国际化正在加速,世界中草药市场需求正以年均10%—20%的速度递增和国内中药材市场的全面复兴,以及GMP认证门槛的提高,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生产展现出更为
广阔的发展天地。
二、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地规模发展不够,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由于中药材市场发育滞后,政府引导疲软,药农种植比较分散,集中连片少,集约化程度较低,加之对种植基地的投入捉襟见肘,使种植基地始终难以成熟。全县上千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寥寥无几,批量供应能力低下,在市场中难以形成气候。也使种植和田间管理难度加大,不能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操作,导致产量低,残留超标,经济效益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种植积极性。
2、公司、基地与农户之间缺乏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药农习惯于“断堆估算”的地头交易,农户、基地与公司没有建立起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生产与加工、销售与市场常常脱节,使得加工企业原药材收购困难,购销合同往往不能按约兑现,严重影响了农户、基地、公司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的健康运行。
3、龙头不强,品牌不响,已经成为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加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发展,莲花山药业公司已累积资本3000多万元,建成300平方米的中药材提取浓缩、580平方米的中药饮片加工、500平方米的当归醋、500平方米的当归酒、380平方米的当归洗涤化妆品生产和600平方米的药材专用肥、2000平方米的周转库房、110立方米的中药材专用冷藏库,形成年加工当归醋
500吨、中药材1000吨,收购销售中药材10000吨的能力。但由于生产车间狭小,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周边环境欠佳等因素制约,严重影响企业全天候生产。同时,由于品牌培育仅仅停留在地方品牌的水平上,品牌效应较弱,缺乏大市场知名度,市场份额低,造成外地收购商抢断本地原药材,本地企业靠外地市场再供应,原材料进购环节增多,产业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
4、市场机制不健全,无序竞争影响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缺乏行业自律规范,市场主体遵守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的意识淡薄,3个药材交易市场管理不规范,药农、收购商随地交易,市场交易量小,合理的价格机制没有形成,价格和价值背离,竞相压价或抬价,无序竞争违约现象时有发生,扰乱市场秩序。2006年,莲花山药业公司与药农签订种植合同,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1元收购原药材,外地收购商到药材采收地头抢收,农民违约出售原药材,农民将无药用价值的“柴根”冒充药材交售,就是市场无序的现实反映,对企业和农民都造成了伤害,影响了产业健康发展。
从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看,还处于外延扩张的初级阶段向加工等内涵提升的中级过渡期,今后的发展要进入外延和内涵扩张并举的阶段,应从宏观上加以调控,尤其是更加重视品牌培育和增值产品规模生产等内涵提升工作,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优势转移升级。
三、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制。建议县政府与重点乡(镇)政府、农林局签定发展目标责任制;成立以政府主要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财政、发改部门负责整合发展补助资金;农林、乡企部门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培育;科技部门和企业研发机构负责示范园区建设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劳动、职业教育、扶贫部门负责农民技术培训;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负责协调产业发展贴息贷款。同时成立专家咨询指导小组,与领导小组共同切实抓好任务落实,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重点乡(镇)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解决本乡(镇)的问题,确保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加大扶持力度,实现规模化生产。建议县上统筹整合资金,对良种选育、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等环节进行重点扶持。借鉴畜牧产业发展中成功的扶持政策,对集中连片新建基地,按亩补助苗价补贴、化肥补贴,由企业实行交售奖励,通过优惠政策调动企业与农户的积极性,引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扩大基地规模,实现规模生产。
3、加强技术支撑,提高产业化水平。建议利用科技特派员体制和党员帮扶机制,对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乡(镇)政府、企业选派20—30名科技特派员,带动建设示范基地,进行技术与信息、生产与市场全程化服务。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GAP规范化种植,特别是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面制定出强制性标准,提高原药材
品质。
4、培育龙头和品牌,促进产业升级。建议下大气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用好、用活“康乐”地理标志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理念,积极引进知名加工企业和营销公司,走开放式发展的路子,扩大生产规模。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协调解决莲花山药业公司1500吨当归醋生产线建设用地10亩,原药材晾晒场地20亩。依托义顺“名酒联销网”建立中药材增值产品市场营销联合舰队,争取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占领西北市场,抢占国内市场。积极推进当归、党参原产地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对接,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稳定利益共同体,加粗和延长产业链条,加速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打造“康乐”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生产效益,带动优势转移、产业扩张和效益升级。
5、遵循市场规律,繁荣中药材流通。建议采取社会融资、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中药材市场建设,建立中药材交易信息网络,收集和散发药材种植信息和市场当日挂牌价格,引导种药农民拣选称重交易,减少药农盲目交易带来的风险和资源浪费,让市场调节药材需求,是药材价格与药材价值持衡,真正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第五篇:中药材产业发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中药材产业发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2010-06-29 18:45:2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中药材产业发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中药材产业发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2)
摘要】**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药材资源,发展中药材种植有利于发展**的医药产业,因此,**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调研,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意见。【关键词】 **县 中药材种植 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的主题,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在提升能力上有新进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成效、在创新机制上有新突破”,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掌握我县中药材种植情况,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局近期对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政策背景。国家2002年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对发展中药种植(养殖)应给予各项农业优惠政策支持,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
展绿色药材。”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绿色经济强省和发展云药产业的战略目标。州委、州政府也提出了生物经济富州和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战略。以上表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由此看来,当前在我国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前景非常巨大,特别是我县这样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气候适宜,土壤多样的农业县,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二)市场需求。中药材的用途越来越广,除了用于中成药品、中药饮片生产,还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近几年来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野生中药材显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中药材的价格也在上
涨,这对中药饮片企业和中成药生产企业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加大,但对中药材的种植来说却是利好消息,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二、我县中药材野生资源及种植情况
(一)中药材野生资源 我县地处**大峡谷腹地,西侧有高黎贡山,东侧为碧罗雪山,峰峦叠障,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以独特的垂直自然气候而闻名,特殊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能满足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药材资源,素有“物种基因库”的美称。经调查,我县野生的中药材有云南红豆杉、厚朴、杜仲、天南星、云黄连、川滇小檗、粉叶小檗、山乌龟、苦良姜、雪胆、秦艽、重楼、竹红菌、松茸、岩白菜、岩陀、青羊参、三分
三、胡黄连、茯苓、猪苓、木香、黄精、石斛(黄草)、香附等上百个品种。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经多年的掠夺性采挖,资源急剧减少,生
态告急,有些甚至趋于濒危,使我县野生药材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二)中药材种植情况
由于中药材种植技术管理要求比较高,我县中药材种植起步较晚,原来的中药材产业均为以采集野生资源为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发展集体“副业”的形式,种植了一些木香、贝母、黄连、砂仁、草果、红花等。但受市场信息不灵通,中药材种植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价格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小,上不了规模。目前,我县的中药材多属农民自发种植、自产自销。主要品种及分布情况如下:
1、草果 植种面积较大,全县有5000余亩,生产有序且逐渐形成规模,产量较高,年产量20多万公斤,经济收入200多万元。主要分布在上江、大兴地、老窝、鲁掌四个乡镇。
2、砂仁 仅在上江乡有零星种植,种植面积小,产量较小。
3、萝芙木 为引进品种。由**方正植物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从2003年开始引种,截止,共种植850亩。上江乡境内种植有590亩,其余的260余亩分布在老窝乡、鲁掌镇、大兴地乡等地。经云南省科技情报所进行查新和有关专家评审,列为**州科技成果,2007年获**州科技成果奖。
4、黄连 为**县原生品种。云南福维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曾在福贡县驯化种植。在**县鲁掌镇三河村种植有150亩,秆杆乡堵堵洛村种植有10多亩。
5、薏仁 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面积1060亩,目前长势良好。主要分布在老窝。
6、